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学性学习组织形式和常见模式

化学性学习组织形式和常见模式

化学性学习组织形式和常见模式
化学性学习组织形式和常见模式

化学探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和常见模式

【摘要】在化学教学中充分应用实验探究组织教学,充实了学生学习内容的多样性和综合性,强化了学习方式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发展了学习过程的开放性和民主性,更有利于广大教师从手、眼、脑几方面加倍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为新课程标准的实施

注入了活力。

【关键词】化学探究性学习组织形式教学模式实施

《化学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十分重视和强调学生自主的、开放的探究学习,这不仅是新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而且也打破了原有的课程体系框架,重新注入新的课程理念,构建新的课程标准。

1.化学探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

化学探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类型:小组合作学习、个人独立探究、个人探究与师生讨论相结合。

1.1 小组合作学习是经常采用的组织形式,学生一般由3~6人组成化学课题小组,教师将拟定的学习内容分成个个探究目标,并将这些目标分配给课题小组进行学习探究,教师进行分组指导,最后教师对各组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提练、汇总,完成整体的学习任务。

《盐酸的性质》一节的学习目标可分为:打开浓盐酸试剂瓶后的现象和性质;向适量稀盐酸的试管里投入光亮铁丝的现象和性质;向适量稀盐酸的试管里投入锈铁钉的现象和性质;向点滴板中的稀

浅谈电负性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3817493264.html, 浅谈电负性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作者:史瑞欣孙才英于朝生彭涛安立华廖丽霞施连旭张岩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7年第06期 摘要:本文对元素电负性在大学基础有机化学教学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利用电负性帮助学生建立有机化学思维方式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师在有机化学反应机理教学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电负性;有机化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6-0192-02 在大学有机化学的教学中,有机化学反应机理的内容繁杂、抽象、易懂难记,更难以应用,因此往往成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要难点[1]。为了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各类有机反应 发生的原因、反应历程及相关规律,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一直在努力寻找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有机化学反应机理。通过长时间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元素电负性的意义,并以它作为一种有力的工具灵活地运用这一概念去进一步学习和理解有机化学的其他理论知识,在学习中往往能够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电负性概念最早由Pauling(鲍林)在1930年提出,定义为“分子中原子将电子吸引向它 自身的能力”[2]。在随后的几十年里,化学家对电负性的研究经久不衰,至今已提出几十种电负性标度[3-7]。在基础有机化学的教学中,对有机物分子中原子及基团电负性的讨论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下面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电负性在大学基础有机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进行探讨,并提出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希望与同行进行交流。 一、电负性是学生建立有机化学思维方法的基础 学生在大学阶段学习有机化学时,会明显感到与中学化学的学习存在比较大的区别,中学有机化学教材的编写基本上沿用的是实验感知式和事实陈述式的叙事方法,主要是基于表象和经验的归纳与概括,鲜有对结构与性质关系的深入探究[8],因此很多学生会沿用这种思维习惯,认为大学有机化学的学习主要也是靠对各类有机物化学性质及其反应式的死记硬背。在这种情况下,应从开始学习有机化学时就要向学生强化“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这一思想。为了使学生不会对结构与机理问题产生畏难心理,在学习本课程的最初阶段,从一个学生并不陌生并且容易理解的角度开始分析有机化学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元素的电负性正是学生开始试着去分析有机化学问题的一个合适的开端。在介绍电负性这个概念时,笔者会向学生强调,电负性的本质是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能力(主要是价电子)。对于学生来说,以学生已有的物理与化学的知识储备,对这个概念的理解并不困难。以此为出发点,学生会继续学习共价键的极性、分子的极性、共价键的断裂方式、有机化学反应类型等内容。在这一过程中,

研究性学习报告格式(共9篇)

篇一:研究性学习报告的形式及格式要求 研究性学习课题报告的要求及格式 1、研究性学习课题报告应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⑴调查报告:在对研究问题进行实际调查的基础上,经过对信息的科学分析、缜密归纳,进而揭示事物本质、得出结论,由此形成的书面报告。结构一般分为四部分:①标题,②前言,③主体,④结语。 结构一般分为三部分:①题目,②署名(注明研究小组成员的班级和姓名及指导教师的姓名),③正文。 结构一般分为七部分:①题目,②摘要,③关键词,④署名(注明研究小组成员的班级和姓名及指导教师的姓名),⑤正文,⑥参考文献,⑦附录。 2、要求: 3、格式: 文档: word [original 原始文档] 页边距:左3.17cm 右、上、下均为为2.54cm 行距:1.5倍 段距:段前,段后均为0行 字体与字码:标题四号黑体(不加粗);副标题小四宋体(不加粗);班级小四楷体(不加粗);正文小四宋体。 页码:要有[常有忘记加页码的]。 制图:建议先在ppt上做,然后整个拷贝到文档。 存档:word 97-2003 document(*.doc) 页面:b5 教导处 篇二:研究性学习课题结题报告格式要求 研究性学习课题结题报告格式要求 标明课题名称、研究时间、班级、指导老师、组长、小组成员。 内容摘要、关键词请用五号楷体,并注明[内容摘要]、[关键词]字样;正文下方请标明页码 果的一些原始文字材料,原始文字材料的形式以活动记录册为宜(或活动笔记本),附件以

1、2010年研究性学习信息表 2、封面格式:课题名称研究时间班级指导老师组长小组成员: 3、正文格式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 一、结题报告的一般格式 同小异,具体撰写时的一般格式包括如下几个部分: (一)标题标题是对研究报告的高度概括,是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常用一个动宾词组去表 论述范围。 (二)署名署名的目的有三个:一是表明作者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代价;二是表示作者要对文 章负责;三是便于同行或读者与作者联系。 是个人写作的,署个人的姓名;是集体的成果,署集体的名字,也可以在集体的名义下,分 打上括号,在括号里写上作者的单位,隔一个字写上作者的籍贯,再隔一个字写上作者单位 (四)摘要摘要是研究报告基本思想的缩影,是研究报告的简单介绍,是浓缩了的情报信息, 要内容是提出问题、明确中心论点或阐明研究的原因、目的和方法,或介绍研究的背景、范 (七)正文正文又称本论,即研究报告的核心部分,它是展开论题,对论点进行分析论证, (八)结论结论是研究报告的结束部分,即解决问题的部分,它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是整 起来,思索判断,逻辑推理,形成总体论点。结论是去粗存精、由表及里、抽象出共同的、本质的规律,它与正文紧密衔接,与前言相呼应,使研究报告首尾呼应。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 执笔人:毕建祯 随着化学新课程的启动和推进,我校作为一所城乡结合部的一所普通完中,在实施化学新课程的过程中,遇到了新的问题和困难。特别是对于新课程提倡的探究性实验,在学生学和老师教的过程中,困惑最大。针对此现状,我校化学组成立了《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组,并被列为集美区级课题。经过几年的实践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总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如下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实验是帮助学生获得化学知识、掌握实验技能,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实验能力的一种教学手段,它在初三化学教学中始终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初三化学实验课改前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而把探究性实验作为初中化学的基本教学要求,第一次在2001年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中正式提出。大纲指出:教师应“适当引入一些探究性实验”,“应逐步加强学生的探究性实验”,“适时地安排一些学生自主探究的实验”,“探究性实验和综合实践活动能较好地体现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等等这些指导性的言语都在告诉我们探究性教学应该启程了。 (2)厦门市从2003年进入国家化学新课程标准实验区,面对新的教材和新的化学课程标准要求原有的实验教学方式是统一的实验要求、实验教学模式,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单一的实验内容又脱离社会实际,已逐渐显示出不足之处。为了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因此开展化学探究性实验的教学与研究,是化学教学走素质教育之路的有效途径。 (3)我校随着厦门市一起进入国家化学新课程标准实验区,在实践过程中,根据我校学生特点和学校化学实验室仪器设备条件,把新人教版教材上的50多个实验按分类可分为学生探究实验、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家庭小实验等,而其中有以学生探究实验为主(上册13个,下册11个)。这次我们共选择了其中的19个进行探究教学,但学生在进行探究性实验时存在诸多的问题,如:刚开始大多学生只习惯于思考老师向他们提出的问题,而不会主动地去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或者敢于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和方案;当老师给学生设置了问题情景后,让他们能独立地设计实验去解决问题时,学生多半会到教材中找现成的实验方案,很少有学生能创造性地去设计新的实验方案。而大家知道,学生会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恰恰是探究性实验最重要的两个环节。随着新课程实施的不断深入以及我校实验室条件的不断改善,在汲取过去几年新课程实施中的经验和不足,我校化学组确立“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旨在进一步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主体发展。同时也想为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一个平台。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化学探究性实验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根据化学教学的内容或日常生活、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对自然界及研究的现象提出问题,从问题或任务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实验活动,利用已知的、外加的因素去作用于研究对象,借助化学探究性实验,独自或与他人合作加以探索,来认识研究对象的未知性质、组成、变化特征,以及与其他对象或现象的联系等的一种教学方式。其教学过程中一般围绕八个要素展开,即:提出问题(或创设情境)、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借助该形式,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实验设计、现象观察,结果分析,从中发现科学概念或原理,达到获得知识,形成概念,掌握技能,优化思维,培养情感体验,提高综合能力的目的。 在新课标中强调“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教师要注意改进传统的实验教学,精心设计各种探究性实验,促使学生主动学习,逐步学会探究”。本课题着重研究如何帮助学生了解化学探究性实验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态度,使学生掌握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探究性实验教学实践中让学生获得探究的体验和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素质。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炼出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实施的指导策略; 2、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

项目管理中的项目组织结构

项目管理中的项目组织结构 一、项目组织基本理论 项目组织是保证工程项目正常实施的组织保证体系,就项目这种一次性任务而言,项目组织建设包括从组织设计、组织运行、组织更新到组织终结这样一个生命周期。项目管理要在有限的时间、空间和预算范围内将大量物资、设备和人力组织在一起,按计划实施项目目标,必须建立合理的项目组织。 1、项目组织特征 (1)组织目标单一,工作内容庞杂 (2)项目组织是一个临时性机构 (3)项目组织应精干高效 (4)项目经理是项目组织的关键 2、项目组织设置原则

(1)有效幅度管理原则 (2)权责对等原则 (3)才职相称原则 (4)命令统一原则 (5)效果与效率原则 (6)适时重组原则 3、项目组织机构的类型 (1)工程指挥部型:从1964年以来,我国大型工程项目主要采取这种形式,目前仍然被广泛采用。优点是对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出现的相互间协作配合问题的解决具有决策快、效率高的特点;缺点是该形式是行政管理的方式,许多方面不能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现代项目管理中所采用的工程指挥部型项目组织,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比早期的工程指挥部型有了很大的改进。 (2)职能组织型:该结构呈金字塔形,高层管理者位于金字塔的顶部,中层和底层管理者则沿着塔身向下分布。公司的经营活动按照设计、生产、营销和财务等职能划分成部

门;一个项目可以作为公司中某个职能部门的一部分,这个部门应该是对项目的实施最有帮助或最有可能使项目成功的部门,例如开发一个新产品项目可以被安排在技术部门的下面,直接由技术部门经理负责。 (3)项目组织型:在这种组织形式中,每个项目就如同一个微型公司那样运作,项目组的成员来自不同的部门,完成每个项目所需的资源完全分配给这个项目,专门为该项目服务。 (4)矩阵组织型:现代大型项目中应用最广泛的新型组织形式,它是职能组织型和项目组织型的结合,将职能组织型的纵向优势和项目组织型的横向优势有效结合起来。一个矩阵组织型由垂直的职能部门和水平的不同项目组结合而成一个矩阵,把集权和分权结合起来,从而加强了各职能部门同各项目之间的协作关系。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电负性》随堂练习

课时训练6电负性 1.下列是几种原子的基态电子排布式,电负性最大的原子是( ) 解析:根据四种原子的基态电子排布式可知,选项A有两个电子层,最外层有6个电子,应最容易得到电子,电负性最大。 答案:A 2.按F、Cl、Br、I顺序递增的是( ) A.外围电子 B.第一电离能 C.电负性 D.原子半径 解析:F、Cl、Br、I的外围电子数相同,故A项错误;从F~I第一电离能依次减小,原子半径依次增大,电负性依次减小,故B、C错误,D正确。 答案:D 3.在以离子键为主的化学键中常含有共价键的成分,下列各对原子形成的

化学键中共价键成分最少的是( ) ,F ,F ,Cl ,O 解析: 所以共价键成分最少的为B项。 答案:B 4.对价电子构型为2s22p5的元素描述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最小

B.原子序数为7 C.第一电离能最大 D.电负性最大 解析:价电子构型为2s22p5,可知该元素是F元素,故可判断只有D正确。原子半径最小的是H;F原子序数是9;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He。 答案:D 5.下列各组元素性质的递变情况错误的是( ) 、Be、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 、S、Cl元素最高正价依次升高 、O、F电负性依次增大 、K、Rb第一电离能逐渐增大 解析:根据元素周期律可知,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元素最高正价依次升高、元素原子的电负性依次增大,故A、B、C正确;同一主族,从上到下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逐渐减小,故D错误。 答案:D 和Y都是原子序数大于4的短周期元素,X m+和Y n-两种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相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的原子半径比Y小 和Y的核电荷数之差为(m-n) C.电负性:X>Y D.第一电离能:XY,原子半径:X>Y,X和Y的核电荷数之差为(m+n)。X比Y更易失电子,第一电离能:X

初中化学探究式教学的原则

初中化学探究式教学的原则 在化学探究式教学设计中,应当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探究式教学设计应当体现开放性原则(多样性) 探究性学习的目标是多维的。既有知识与技能,也有过程与方法,还有情感态度价值观。探究的能力也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如观察与实验能力,获取信息能力,表达与交流能力,与人共处能力等等。例如,实验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实验能力;接受式探究有利于培养检索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合作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与他人相处、协调合作能力,等等。 探究学习的开放性原则启示我们:各种类型的探究式学习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能。教师要根据探究问题的本身、学生的特点、时空条件以及学校的资源等,做出恰当的选择。探究学习的开放性要求我们: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往往不是单一地采用某种类型的探究,而应当采用多种类型的综合探究。 就学生所获取的化学知识而言,探究性学习也是开放的。在探究性学习中,知识的来源是多方面的、多渠道的。除了书本知识外,学生还要广泛地获取未经加工处理的第一手资料,经过头脑的加工形成结论,使学生获得的知识超出二手的书本知识的极限。因此,教学要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获取信息的途径。 2.探究式教学设计应体现自主性的原则 探究式学习与接受式学习的最大区别在于:接受式学习是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探究式学习是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所以,自主

性应当是探究式学习的最根本的标志。 自主性原则就要求教师,应当尽量避免将活动方案或结论知识现成地传递给学生,应该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主性原则还意味着教师应当把自己摆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协助者,向学生提供的是帮助和支持。 3.设计应当体现过程性原则 化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最主要价值在于它对学生成长发展所起的作用,也就是它的教育价值。强调探究性学习的教育价值,注重的自然是探究的过程。学生的体验和表现比结果更重要,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交流合作,在探究中得到发展,是探究性学习的最主要目的。过程教育比结果教育更重要是探究性教学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的重要标志。

项目部组织机构形式及职能

项目部组织形式及职能 一、项目部的设立 为加强政府投资工程项目的管理,根据工程功能和规模大小分类,并结合实际情况,公建处成立若干工程项目部,每个项目部同时实施若干项目。 项目部人员根据实际需要配备,其组织形式和配置如下: 项目部设项目主任一名,项目负责人若干(根据项目数量配备,一般由专业工程师兼任),土建l名(兼任资料档案管理),安装1名。项目主任一般由公建处副主任兼任(或由处主任会议决定担任)。 二、项目管理组织结构 项目部是公建处授权管理工程项目的具体执行机构,其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受公建处直接领导,对外代表公建处办理有关业务。 公建处采用矩阵式组织形式,其中项目部作为实施阶段具体操作部门采用直线制组织形式,公建处、项目部、监理单位及承包商间的相互关系,如图1所示。 项目部实行项目负责人负责制,项目负责人对项目主任负责,项目部其他成员对于项目的管理工作受项目负责人领导,如图2所示。 三、项目部的任务 项目部根据公建处的授权,按照规定的工作范围对工程实施阶段的质量安全、工期和投资等方面实施监督、管理,其主要任务如下:(一)参与项目设计方案和投资控制的论证,制定项目总体实施计划。

编制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管理方案,确定项目施工管理的各项目标(工期、质量、造价)。 (二)做好施工现场的准备工作,协调解决施工现场“三通一平”等问题。 (三)制订工程发包方案,会同相关科室编制招标文件。 (四)配合做好各项招标工作和合同交底工作。 (五)审核工程开工报告,审查监理单位编制的监理规划,督促检查监理单位的工作。 (六)组织图纸会审、技术交底及隐蔽分项工程重要结构部位的验收。 (七)负责工程计量及工程款支付的初审工作。 (八)严格控制工程变更和现场签证。 (九)做好工程质量、进度、投资三大控制,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按责任分解到人。 (十)督促承包商做好现场的安全、文明标准化生产。 (十一)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协调项目使用单位以及勘察、设计、监理、施工等工程建设有关单位的关系。 (十二)负责对材料供货计划的初审及现场材料设备的验收工作。 (十三)做好工程项目的信息管理工作:负责工程文件档案的收集、保管和移交工作。 (十四)配合做好工程决算报审工作。 (十五)负责项目实物移交及保修工作,组织项目后评价。 四、项目部人员岗位职责

初中化学探究式教学探索论文

初中化学探究式教学探索论文 所谓探究式教学,就是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地投入观察、实验、调查、阅读、讨论、资料收集和辩论等教学活动,使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发现或掌握相应原理和结论。探究式教学的灵魂在于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去探索,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探讨客观事物的规律和属性,发现事物的内在的联系和发展趋势,从而总结出规律,形成自己独到的观点和看法。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合理应用探究式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形成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问题是探究式教学的核心,一切探究活动都是围绕这个核心展开的。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设计出难易程度适中的问题。教师还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阅读材料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吸引学生自觉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性和主动性。改变以往教学中知识传授的模式,使学生通过主动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获得新知识,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从学生熟悉的领域入手,提出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诱导学生积极探究的问题。例如,在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下面几个问题问题:(1)通过观察,说说生活中那些现象说明了的空气的存在?(2)通过阅读教材,说出空气中含有哪

些成分?(3)思考哪些因素可能会引起空气中成分的变化?当然, 探究式教学不仅仅是教师提出问题,更要将新知识置于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阅读教材和交流讨论等途径,学会发现问题、善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获得新知识。 探究式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成为学生的发现和 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进而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如果探究学习活动过难或过复杂,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就容易出现失误,从而偏离探究的方向。因此,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倡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相同问题,鼓励学生创新。在设计教学情境,提出思考问题时要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尽可能地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方法,表达自己的内心体验,鼓励学生多与与其他学生的学生进行交流,丰富自己的学习经验。考虑到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水平的差异,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以多肯定少批评,以鼓励和引导为主,善于发现学生的成绩与进步,用蛮强的激情感染学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与不足,树立学好化学恒心和自信,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过程,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学学习与进步的一种重要手段。 与传统实验教师做实验,教师提问题,学生来验证不同,探究 实验是通过学生的“做”来发现实验结果,学生实验前并不知道实验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而且在实验器材和材料相同的情况下,因为实验

施工项目管理组织机构

施工项目管理组织机构 施工项目管理组织机构与企业管理组织机构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组织机构设置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充分发挥项目管理功能,提高项目整体管理效率,以达到项目管理的最终目标。因此,企业在推行项目管理中合理设置项目管理组织机构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高效率的组织体系和组织机构的建立是施工项目管理成功的组织保证。(一)组织的概念 组织有两种含义。组织的第一种含义是作为名词出现的,指组织机构。组织机构是按一定领导体制、部门设置、层次划分、职责分工、规章制度和信息系统等构成的有机整体,是社会人的结合形式,可以完成一定的任务,并为此而处理人和人、人和事、人和物的关系。组织的第二种含义是作为动词出现的,指组织行为(活动),即通过一定权力,和影响力,为达到一定目标,对所需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处理人和人、人和事、人和物关系的行为(活动)。管理职能是通过两种含义的有机结合而产生和起作用的。 施工项目管理组织,是指为进行施工项目管理、实现组织职能而进行组织系统的设计与建立、组织运行和组织调整三个方面。组织系统的设计与建立,是指经过筹划、设计,建成一个可以完成施工项目管理任务的组织机构,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划分并明确岗位、层次、部门的责任和权力,建立和形成管理信息系统及责任分担系统,并通过

一定岗位和部门内人员的规范化的活动和信息流通实现组织目标。 (二)组织的职能 组织职能是项目管理基本职能之一,其目的是通过合理设计和职权关系结构来使各方面的工作协同一致。项目管理的组织职能包括五个方面: (1)组织设计。包括选定一个合理的组织系统,划分各部门的权限和职责,确立各种基本的规章制度。包括生产指挥系统组织设计、职能部门组织设计等等。 (2)组织联系。就是规定组织机构中各部门的相互关系,明确信息流通和信息反馈的渠道,以及它们之间的协调原则和方法。 (3)组织运行。就是按分担的责任完成各自的工作,规定各组织体的工作顺序和业务管理活动的运行过程。组织运行要抓好三个关键性问题,一是人员配置;二是业务交圈;三是信息反馈。 (4)组织行为。就是指应用行为科学、社会学及社会心理学原理来研究、理解和影响组织中人们的行为、言语、组织过程、管理风格以及组织变更等。 (5)组织调整。组织调整是指根据工作的需要,环境的变化,分析原有的项目组织系统的缺陷、适应性和效率性,对原组织系统进行调整和重新组合,包括组织形式的变化、人员的变动、规章制度的修订或废止、责任系统的调整以及信息流通系统的调整等。 (三)施工项目管理组织机构的作用 1·组织机构是施工项目管理的组织保证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

化学观察、探究能力的培养 安义中学魏元根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是在大量的实验和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并且与现代科学技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往往只局限于教师演示,学生看;教师示范,学生模仿;重复实验等被动式的实验模式,忽略了在实验中对学生观察、探究能力的培养。因此,改革化学传统实验教学模式是提高学生的观察、探究能力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一、实验观察探究能力的基本内容 所谓观察、探究能力,就是对事物的探究性知觉能力。它有两个相互关联的特点:一是能注意到某个事物或现象的不甚明显的特点;二是能将这些特点与过去经验中的某些知识联系起来进行思索,以探究其实质和规律。学生的实验观察、探究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观察、探究的目的性 即要明确观察的对象、条件和要求。实验观察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观察、探究活动。实验前,要明确实验的目的,对观察、探究的现象或结果要做到心中有数,减少观察、探究的盲目性。 (二)观察、探究的条理性 观察时要遵循合理顺序,有计划地观察和探究。按照某一先后顺序或位置的前后顺序进行观察、探究,这样才能不至于漏掉实质性的实验现象。 (三)观察、探究的敏锐性 即对观察到的现象迅速做出整理,为探究作准备。化学实验现象千变万化,没有对化学现象观察敏锐的反应能力,就不能获得准确的观察信息,即使观察到极微小的异常,它也可能隐含着重大的发现。 (四)观察、探究的理解性 在观察过程中,要开动脑筋、积极思维,以理解观察对象,使探究更有理论基础。 二、实验观察探究能力培养的基本途径 (一)认识观察、探究的重要性 观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学生对任何理论知识的掌握,都必须建立在通过观察而获得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学生的观察能力,并非简单地表现在是否注意到某个事物或实验现象的不甚明显的特点,而是更多地表现在能否就此进行探究性思索,以透过其表面把握其本质和规律。科学家断言:任何联系实际的自然科学都始于观察。通过事例教育学生,使他们认识到,一切有成就的人在

2019-2020年高中化学课时分层作业5元素的电负性及其变化规律

课时分层作业(五) 元素的电负性及其变化规律 (建议用时:40分钟) [基础达标练] 1.下列是几种原子的基态电子排布,电负性最大的原子是( ) A.1s22s22p4B.1s22s22p63s23p3 C.1s22s22p63s23p2D.1s22s22p63s23p64s2 A[A、B、C、D四种元素分别为O、P、Si、Ca,电负性最大的是氧。]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第一电离能、电负性的周期性递变规律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 B.电负性的大小也可以作为判断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尺度 C.电负性是相对的,所以没有单位 D.分析元素电负性数值可以看出,金属元素的电负性较大,非金属元素的电负性较小D[A、B、C都是正确的。金属元素的电负性较小,非金属元素的电负性较大,所以D错误。] 3.有短周期A、B、C、D四种元素,A、B同周期,C、D同主族,已知A的阳离子与D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B的阴离子和C的阴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且C离子的核电荷数高于B离子,电负性顺序正确的是( ) A.A>B>C>D B.D>C>B>A C.C>D>B>A D.A>B>D>C B[根据题意可知A、B、C处于同一周期,且原子序数C>B>A,C、D处于同一主族,且C 在D的下一周期。据此分析画出A、B、C、D在周期表中相对位置关系为,然后依 据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电负性变化规律即可确定其电负性顺序:D>C>B>A。] 4.已知X、Y元素同主族,且电负性X>Y,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X与Y形成化合物时,X显负价,Y显正价 B.第一电离能Y一定小于X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X对应的酸性弱于Y对应的酸性 D.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 m Y小于H m X C[因X、Y同主族,且电负性X>Y,则X在Y的上方,从上到下,第一电离能减小,非金属性减弱,金属性增强。由此推知C项错误。] 5.下列有关电负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主族元素的电负性越大,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一定越大 B.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电负性从左到右越来越大

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

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 一、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的目的、组织原则 开展研究性学习,主要是通过情感体验和探究,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筛选信息的能力;培养和训练学生发现、提出问题,多元研究、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对知识的不断追求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团体协作精神、社会活动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的组织原则:在老师的指导下以学生自行设计为主,以课题小组为主要组织形式。教师主要起组织、关心、指点和评估的作用,重点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意尊重学生的创造力。 二、阶段目标 高一级:以培养学习“问题意识”为核心,体现科技与人文的结合,以文理科综合课程为载体,组织问题的背景材料学习。建议教师以讲座,参观、访问、观察、调查、实验,文献资料收集等开放性的主体体验实践来学习,引导学生在过程中思考分析社会、生产、生活现状、发掘问题,提出问题。 高二级:以培养学生实践、创造能力为核心,以“课题研究”课程为载体,使学生理解研究方案是如何设计和进行的。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实践,确定研究课题,寻找解决的方案与途径,选择研究成果的表述方式等。使学生了解问题研究的方法与过程,了解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高三级:以培养学生思辨学习和创新思维为核心,以学科课程为主要载体,通过对中学各科的真理、方法、价值观和相互关系的整体了解,探究认识世界万物的基本方法,并尝试加以检验。立足于使学生在反思已有的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最佳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以正确的科学态度,实践创新精神对待知识,为更高层面上研究问题,以及为个人初步发展方向打好基础。 三、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范围 主要指独立于学科的综合性课题研究,即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以认识和解决某一问题为主要目的,采用文献研究、观察报告、项目设计、科学实验、社会调查、考察报告等方式。其内容包括:1.自然环境类:主要是从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提出的课题,如环境保护、生态建设、能源利用、农作物改良、动物保护、天文研究等方面与个人生活背景相关的课题。 2.社会生活类:主要是从保护人与社会关系的角度提出的课题,如学校规章制度研究、社会关系研究、企业研究、社区管理、社团活动、人群心理、人口研究、城市规划、交通建设、法制建设、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发展、宗教研究、贸易与市场研究等与个人生活背景相关的课题。 3.历史文化类:主要是从研究历史与人的发展角度提出的课题,如乡土文化研究、民俗文化研究、良渚文化与古代文明、历史遗迹研究、名人思想与文化研究、校园文化研究、传统道德研究、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研究、东西方文化

施工项目管理组织主要形式

施工项目管理组织主要形式 一、直线式项目组织 ?特点:项目经理直接进行直线垂直领导 ?优点:命令源唯一、责任明确、接受任务快 ?缺点:专业分工差、横向联系困难 ?适用范围:规模小、技术简单 二、直线职能式项目组织 ?特点:设立职能机构,但职能机构无指挥权 ?优点:(现场组织形式)有利于实现专业化管理和统一的指挥,有利于集中 各方面专业管理力量,积累经验,强化管理。 高效率、标准化、专业化。 ?缺点:职能部门之间横向联系差,信息传递缓慢,不容易进行适应环境变 化的调整。 ?适用范围:综合性的施工任务

三、(混合)工作队式项目组织 ?优点:人员为职能专家,在项目管理中配合,协同工作,取长补短,有 利于培养一专多能的人才; 各专业人才集中在现场办公,办事效率高,解决问题迅速; 项目经理权力集中,决策及时,指挥灵便; 减少了行政干预,易于协调关系; 不打乱企业的原建制。 ?缺点:人员来自不同的部门,配合需一定磨合期;同一时期所担负的任 务可能有很大差别,忙闲不均,导致人员浪费,特别是稀缺人才难以在 企业内调剂;职能部门优势无法发挥,同一专业交流困难;长期离开原 单位,影响人员积极性。 ?适用范围:大型项目,工期紧迫,需多工种多部门密切配合的项目 四、部门控制式项目组织 ?特点:按职能原则建立项目机构,不打乱企业现行建制 ?优点:人才作用充分发挥,接受任务快;职能明确,关系简单,便于协调; 项目经理无需专门培训便能进入状态。 ?缺点:人员固定,不利于精简机构;局限性大不能适应大型项目管理需 要。 ?适用范围:小型、专业性强,不涉及众多部门的项目

五、矩阵式项目组织 ?特点:双重机构,双重领导 ?优点:解决传统模式中企业组织和项目组织相矛盾的状况,实现企业长 期例行性管理和项目一次性管理的一致;能以尽可能少的人力,实现多个项目管理的高效率;有利于人才的全面培养;项目组织具有弹性和应变能力。 ?缺点:双重领导造成矛盾;若组织成员过于受控于职能部门,会使凝聚 在项目上的力量减弱;在项目施工高峰期,一些服务于多个项目的人员可能顾此失彼;组织内部复杂,容易造成信息量膨胀。 ?适用范围:同时承担需要多个工程项目管理的企业;大型、复杂的施工 项目 六、事业部式项目组织形式 ?特点:集中决策,分散经营 ?优点:有利于延伸企业的经营职能,扩大企业的经营业务,便于开拓企 业的业务领域。有利于迅速适应环境变化以加强项目管理 ?缺点:企业对项目部约束力减弱,有时会造成企业结构松散;事业部的 独立性强,企业的综合协调难度大 ?适用范围:大型经营性企业的工程承包,尤其是远离公司本部的工程承 包

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 1.1:研究性学习的定义 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对上述定义进行分解,就会发现其中几个重要的关键点,如下图所示。 上述定义属于狭义上的研究性学习,属于课程形态层面;而广义的研究性学习可以泛指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活动,使用于学生对所有学科的学习,即学习方式层面的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 1.2:研究性学习的分类 依据研究内容的不同,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课题: (1)研究类,包括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和文献研究等; (2)项目(活动)设计类,包括社会性活动设计和科技类项目等。 从组织形式来看,研究性学习可分为三种: (1)小组合作研究(4~6人组成课题组); (2)个人独立研究(开放式作业); (3)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的研究。 研究性学习 1.3: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学习过程,是师生围绕着解决问题,共同完成研究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以及为解决问题相互合作和交流的过程。具体来说,研究性学习不同于其他学习方式的特点有如下几点。

1.强调学习方式的研究性 研究性学习强调选择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真实问题作为学习和研究的主题,即以问题或项目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载体。学生的知识获得与能力培养,都是在对自然和社会的客观规律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索过程中来完成,可见,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具有鲜明的研究特性。 2.强调学习内容的实践性 研究性学习强调理论知识与自然界、与社会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强调学习内容与研究的主题必须具有实践性,即必须具有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 3.强调认识过程的完整性 人类的认识过程在完成三个阶段(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和两个飞跃(由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的飞跃、由理性认识→实践的飞跃)后,才能真正实现对客观事物规律的认识、理解和把握。而这正是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最本质的特征。 研究性学习 1.4:研究性学习和接受式学习的异同 研究性学习 2.6:开题报告和评审活动 小组实施方案确定以后,需要以班为单位组织开题报告,由各研究小组选派一位代表向指导教师(组)和全班同学陈述本小组的研究方案。指导教师和全班同学均可提出问题,小组内成员均可参与回答提问。指导教师根据全班讨论的情况,对研究方案进行评审,或提出研究方案建议和修改意见。明显不合理,难以实施以及没有充分准备的选题不予通过,这些小组需要重新讨论、修改,准备第二次报告。课题开题报告(以课题组为单位填写)如下图所示。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初探

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初探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教育与其他领域一样,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为了使21世纪的公民更好地面对社会发展的挑战,在学科教育领域,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课程与教材改革。化学课程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走在了教育改革的前沿,正在积极进行殊。课程改革,制定并在推行新的课程标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化学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而有效地落实这一目标的关键,是积极主动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在化学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近年来化学教学改革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但就总体而言,长期的化学教育只注重于知识的传播,轻视能力的培养,学生以接受学习为主,对“讲、记、背、练”的方式习以为常,围绕应试展开的重复演练日趋严重。重结果,轻过程,重间接经验的传播,轻视或忽略了亲身体验所获得的经验,学生缺乏动手实践和探究的机会,分析解决问题和合作交流的能 力得不到的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倡导探究式教学。 教学是一种强调学生自主积极投身其中的教学方式。目前对探究。教学有哪些特征,在化学教学中应当怎样展开探究教学,还存在不同的看法和争论。本文拟结合自己的工作和研究,对探究教学所涉及的一些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探究式教学的特征 通过对探究教学内涵的分析,笔者认为,探究式教学具有以下五方面的特征。 第一、以问题为中心,激发学生思维。 探究是从问题开始的,发现和提出问题是探究式学习的开端。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通过实验、观察、阅读教材等途径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将新知识置于问题情境当中,使获得新知识的过程成为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第二、学生自主参与,获得新知和培养能力。 探究式教学不是先将结论直接告诉学生,再通过演示实验或学主实验加以验证,它是通过“做”来学习的。学生通过各式各样的探究活动诸如观察、调查、制作、收集资料等,亲自得出结论,使他们参与并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建构起新的对自然的认识,并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这种通过多样、复杂的活动情境来获得知识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从多角度深入地理解知识,建立知识问的联系,从而使他们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更容易地激活知识,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也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才是积极主动的,才能够真正激发学。上学习的内在动机。 第三、注重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 认知理论的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不是从空白开始的,己有的经验会影响现在的学习,教学只有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实际出发,才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处学习才可能是主动的。否则,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例如在讲到“金属材料”时,先安排调查周围环境用到的金属材料,研究常见材料特性等活动,再介绍有关知识。 第四、重视证据在探究中的作用。 实证是科学与其他知识的重要区别。科学家在探究中要花费大量的精力来收集有关的证据,并以此为基础解释自然界的运行机制。在科学课堂的探究中,学生也要根据实证资料做出对科学现象的解释。可以说,证据是学生通过探究获得新知的关键所在。同时,通过证据的收集,从证据中提炼解释,将解释与已有的知识相联系等过程,可锻炼学生的推理及批判思维能力,也使他们懂得科学家是如何思考问题、如何工作以及如何通过探究发展并获得新知的。重视通过实践活动获得实证资料是探究式学习与接受式学习的重要区别。所批,在讲“爱护

西北师范大学836化学教学论考试大纲

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化学教学论》科目大纲 (科目代码:836) 学院名称(盖章):教育学院 学院负责人(签字): 编制时间:2014年9月5日

《化学教学论》科目大纲 (科目代码:836) 一、考核要求 闭卷考试,考试时间180分钟 二、考核评价目标 本课程从化学教学论的发展历程、设科目的与研究范围开始,认识国内外中学化学课程及我国的八次基础教育课改的各项内容,明确从事中学化学教学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以及从事中学化学教学研究的初步能力,从以下方面检查考生: (一)能区分化学与化学教育、科学与科学教育等相关概念,明确相互关系; (二)列举组成化学教学系统中的基本要素,并说明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知道化学教学论的化学基础、教育学基础、学习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基础; (四)知道化学教学论的主要研究任务及要求; (五)理解国外学校化学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 (六)能解释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学校化学课程的发展变化及原因; (七)说出化学课程的含义与基本类型,并举例说明影响化学课程发展的基本因素; (八)简述第八次基础教育化学课程改革的背景; (九)理解第八次基础教育化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十)能说出化学新课程的基本结构; (十一)举例说明影响化学教材设计的影响因素,并说出化学教材设计的基本流程; (十二)能从教材内容的选择、组织、表达等方面对我国现行某一版本化学教材分析; (十三)能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化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十四)了解化学教学设计的含义、功能及基本特征; (十五)会解释化学教学目标的基本功能; (十六)熟悉常用的化学教学方法,说明化学教学媒体的基本特征; (十七)掌握化学教学目标设计的方法,能进行教学方法与教学媒体优化选择与设计; (十八)能熟练运用化学新课程倡导的教学模式,并运用相关理论进行相应的教学内容设计; (十九)能运用现代教学设计理论进行完整的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设计; (二十)了解说课的含义,并具备以某一化学教学内容为例撰写说课稿的能力; (二十一)简述化学课堂教学技能的含义与分类 (二十二)掌握化学课堂教学技能的特点和习得途径; (二十三)能够根据相关内容设计实验,并具备从事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教学及改进实验的能力; (二十四)能说出化学教学评价的含义与功能; (二十五)能解释化学新课程评价的基本理念,掌握评价的主要方法; (二十六)简述化学试卷设计的步骤与方法; (二十七)说出化学教师发展评价的内涵,明确其基本要求; (二十八)了解化学实践活动的理念、功能及组织原则; (二十九)简述化学实践活动的类型,设计和开展各种化学实践活动; (三十)知道化学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类型和要求,能针对性地开展研究性学习;

案例 项目组织结构

前言 项目开始阶段的设计 一、课程设计目的 培养综合运用学科知识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时间 2011年1月 三、课程设计说明 问题: 1、项目组织形式主要有哪几种? 2、分析并比较主要的项目组织形式的特点。 3、适用于本案例的项目组织形式有哪些? 4、你们认为哪一种项目组织形式最适合该公司,阐述理由。 5、针对该案例设计具体的项目组织形式,并讨论该组织形式下项目的关键成功因素。 课程设计报告独立完成,要求针对三个设计题目,讨论研究各个案例给出相关背景,由小组组织成员根据所学习的知识,以及查阅和调研的资料,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设计独立地进行案例报告的编写并按时提交,体现出自己的研究结果和工作量。 四、课程设计内容 1.项目组织结构形式主要有:职能型组织形式、项目型组织形式、矩阵型组织形式、混合型组织形式。 2.各主要的项目组织形式的特征及其优缺点如下: 一:职能型项目组织形式 职能式项目组织形式是指企业按职能以及职能的相似性来划分部门,如一般企业要生产市场需要的产品必须具有计划、采购、生产、营销、财务、人事等职能,那么企业在设置组织部门时,按照职能的相似性将所有计划工作及相应人员归为计划部门、从事营销的人员划归营销部门等等,企业便有了计划、采购、生产、营销、财务、人事等部门。采用职能式项目组织形式也就是说企业主管根据项目任务需要从各职能部门抽调人员及其他资源组成项目实施组织,如要开发新产品就可能从营销、设计及生产部门各抽调一定数量的人员形成开发小组。然而这样的项目实施组织界限并不十分明确小组成员完成项目中需本职能完成的任务、同时他们并没有脱离原来的职能部

门,而项目实施的工作多属于兼职工作性质。这样的项目实施组织的另一特点是没有明确的项目主管或项目经理,项目中各种职能的协调只能由处于职能部门顶部的部门主管或经理来协调。例如开发新产品项目,若营销人员与设计人员发生矛盾,只能由营销部门经理与设计部门经理来协调处理。同样各部门调拨给项目实施组织的人员及资源也只能由各部门主管决定。职能式项目组织的优点主要有: (1) 有利于企业的技术水平的提升。由于职能式组织是以职能的相似性而划分部门的,同一部门人员可以交流经验及共同研究,有利于专业人才专心致志钻研本专业领域理论知识,有利于积累经验与提高业务水平。同时这种结构为项目实施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当项目遇到困难之时,问题所属职能部门可以联合攻关。 (2) 资源利用的灵活性与低成本。职能组织形式项目实施组织中的人员或其他资源仍归职能部门领导,困此职能部门可以根据需要分配所需资源,而当某人从某项目退出或闲置时,部门主管可以安排他到另一个项目去工作,可以降低人员及资源的闲置成本。 (3) 有利于从整体协调企业活动。由于每个部门或部门主管只能承担项目中本职能范围的责任,并不承担最终成果的责任,然而每个部门主管都直接向企业主管负责。因此要求企业主管要从企业全局出发进行协调与控制。 职能式项目组织的缺点主要有: (1) 协调的难度。由于项目实施组织没有明确的项目经理,而每个职能部门由于职能的差异性及本部门的局部利益因此容易从本部门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发生部门间的冲突时,部门经理之间很难进行协调。这会影响企业整体目标的实现。 (2) 项目组成员责任淡化。由于项目实施组织只是临时从职能部门抽调而来,有时工作的重心还在职能部门,因此很难树立积极承担项目责任的意识。尽管说在职能范围内承担相应责任,然而项目是由各部门组成的有机系统,必须要有人对项目总体承担责任,这种职能式组织形式不能保证项目责任的完全落实。 二:项目型组织结构 项目型组织形式是按项目来划归所有资源,即每个项目有完成项目任务所必须的所有资源,每个项目实施组织有明确的项目经理、也就是每个项目的负责人对上直接接受企业主管或大项目经理领导,对下负责本项目资源的运用以完成项目任务。每个项目组之间相对独立。如某企业有A、B、C三个项目:企业主管则按项目A、B、C的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