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毕业论文读书笔记

毕业论文读书笔记

毕业论文读书笔记

姓名:刘宇萱

学号:2007145047

单位:教育科学学院07级学前教育

指导老师:邢少颖

参考文献一

《如何切实化解“入园难”问题》,虞永平,人民教育,2010,23

文摘:

“入园难”已经成为幼儿教育发展中一个突出的问题,也是一个现实的民生问题。中央主要领导多次批示,要求各级政府努力解决“入园难”问题。解决“入园难”问题,对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战略目标,对社会的公平、和谐,具有重要意义。“入园难”问题的实质是可提供的学前教育相对缺乏两种表现。

“绝对缺乏”是指能提供的学前教育资源的绝对数量不能满足适龄幼儿的入园需求,表现为无幼儿园可上。这种现象在一些地方的确存在,而且还较为严重。在另一些地区,学前教育资源相对丰富,绝对缺乏往往出现在特定的年份,如一般的生育高峰期的孩子进入学前教育适龄阶段,以及人们的风俗习惯(金猪宝宝)或纪念重大事件(奥运宝宝)的心理,人为制造的生育高峰等带来的入园压力。

“相对缺乏”是指适宜于幼儿及家长需求的特定水准的教育资源

的短缺———不是没有幼儿园可上,而是没有适合的幼儿园可上。到底缺什么样的幼儿园?各地的情况不同,不同的家庭感受到的“入园难”也各不相同。有些家长抱怨为何不能上好的幼儿园,有些家长抱怨为何不能上附近的幼儿园,有些家长抱怨为什么不能上优质、廉价的幼儿园,等等。

2009年,我国的幼儿入园率为50.9%,从总体上看,我国离普及学前教育还有不小的距离,因此,绝对性的“入园难”问题还会在一定时间、一定地区长期存在;由于提升儿教育质量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相对性的“入园难”也将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现象。这需要政府和社会做出更大的努力。

参考文献二

《大力发展普惠性幼儿园是解决入园难入园贵的根本》,冯晓霞,北京师范大学教育部

文摘:

近年来,公众“入园难、入园贵”的抱怨声不绝于耳,不仅成为广大家长时刻萦绕心头的苦恼,也给政府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理想在学前教育阶段变得极难实现。如何突破这一瓶颈,成为从官方到民间都在求解的棘手问题。而要破解这一问题,首先必须了解这一问题是怎样形成的。

勿容置疑,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并不突出,这与当时幼儿园的整体结构和服务性质相对合理有关。从教育统计的口径来看,当时的幼儿教育机构由四个部分组成:一是教育部门办园,

即财政预算支持的幼儿园;二是其他部门办园,主要包括机关部队、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如妇联)和国有企业所办的幼儿园。其中,机关部队、事业单位等部门举办的幼儿园可以通过事业费预算等方式,间接进入财政预算,获得部分经费。国有企业办园则往往计入劳动成本、职工福利等,通过税前预留的方式间接地获得公共资金的支持;三是集体办园,包括了城市的集体所有制企业园、街道园和农村集体办的幼儿园。这类幼儿园的经费也有一定的集体经济支持;四是私立园。

这四类幼儿园中,前三类占到幼儿园总数的90%左右,其经费实行的都是国家、单位和幼儿家庭共同分担的投入机制,因而,在某种程度上都带有“公办”(尽管不一定都是公共财政投入)的性质,家庭负担部分的比例不大。而且,由于集体办和部门办园主要解决的是职工子女的入园问题,还带有一定的单位福利性,尽管按照今天的观点看,其教育质量可能不太高,但就近、方便、低价的特点起到了平衡的作用,群众基本还是满意的。

然而,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企业剥离社会功能,事业单位精简机构,“公办”性质的幼儿园,特别是企事业单位和集体办园迅速被关、转、改,导致我国幼儿园的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原先撑起我国幼儿教育大半壁江山的,以工人、普通公务员、服务行业职工等中低收入家庭子女为对象的企事业单位和集体办园急速萎缩,取而代之的是完全靠家长付费且要从中盈利的民办园!公共资金对幼儿教育的支持实际上变得越来越少!从数据来看,多年来学前教育经费一直保持在

教育总经费的1.2—1.3%,看似没有减少,但这主要指的是拨给教办园的预算内财政支出。企事业单位和集体办园原先通过事业费、职工福利费等途径间接获得的公共资金支持,随着这类幼儿园的急速减少而几乎消失殆尽。目前,这类幼儿园仍然有继续减少的趋势。例如,2006年,全国部门办园和集体办园占全国幼儿园总量的21%;2008年,这个比例降到了18%。

这样的办园结构已迫使幼儿教育事实上改变了公共服务的性质,偏离了公益性轨道。民办园在市场经济背景下的兴起与发展本身无可非议,而且在企事业单位办园和集体办园大大萎缩的情况下,民办园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幼儿入园的压力,其贡献是不容否认的。但是,如果寄希望于通过大力扶植民办园的方式,解决入园难入园贵和普及学前教育的问题则是不可靠的。因为当前民办园的资金大多数是投资性的,带有盈利的目的,因而不可能承担如此重任。对民办园,恰当的定位是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增加家长教育选择的机会,满足高端人群的需求。(当然,如果民办园能够为低保家庭和其他各种社会处境不利人群提供普惠性、有质量保证的早期教育服务,政府自然应该用准备补助给这些家庭幼儿的公共资金购买这种服务。)从这一角度看,今天民办园在我国幼儿园总体结构中所占的比例过高,是不合理的。企事业及部门不再“办社会”而推出的、为广大中低收入家庭服务的幼儿园应该改为“社会办”,即公共资金举办面向社会大众的公共学前教育服务机构。这种机构就是我们所说的普惠性幼儿园。

因此,我们完全拥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公

开征求意见稿提出的“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体制,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的办学体制改革思路。面对不合理的幼儿园结构现状,财政支持、大力发展普惠性公办园才是破解难题的根本出路。

发展公办园要注意的首要问题是为谁服务的问题。必须明确的一点是,公共资金的功能是“保底”,一定要坚持“普惠性”原则。现在有些地方,要么不办幼儿园,要么就把它作为“政绩工程”,建得超级豪华。一个幼儿园一次投几百万、上千万元,而有可能进这种幼儿园的儿童,往往又来自那些社会处境优越的家庭。这样,公共财政投入出现了明显的错位———不是雪中送炭,而是锦上添花!这种情况必须坚决杜绝!在强调建设和谐社会,认识到教育是关系民生、关系社会公平和正义的今天,公共财政投入建设的只能是普惠性幼儿园!

我认为,政府首先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新建一批面向大众、特别是优先招收社会中低收入家庭幼儿的普惠性幼儿园。普惠性幼儿园应该包括两类:一类是农村乡镇中心幼儿园及其直接指导和辐射的村园或班,以惠及广大农村,特别是中西部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幼儿。其中,留守幼儿更应该成为被优先考虑的对象。第二类是城市平价幼儿园,包括运用公共财政举办的普惠性教办园、企事业单位园、工厂园、街道园和新建普通住宅区的配套幼儿园,以及社区幼儿班、幼儿活动中心等,主要服务对象为城镇中低收入家庭的幼儿,包括外来务工家庭的幼儿。

同时,坚持制度创新,探索新形势下利用社会力量发展幼儿教育的政策、途径、方式方法,调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社区举办幼儿园的积极性。在积极发展普惠性公办园的问题上,仅仅依靠预算内财政投入是有一定困难的。

参考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历史经验,我认为,《规划纲要》提出的“积极鼓励行业、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公办学校办学”,“从实际出发,开展公办学校联合办学、委托管理等试验,探索多种形式”的策略是现实可行的。其中,企业(包括国有企业和集体、股份制等企业)投资办公益性、普惠性幼儿园更是特别值得提倡。当然,这并不是要重返企业办社会的老路,而可以按照新思路,以“联合办学、委托管理”的方式进行。企业出资,委托质量高、社会声誉好的专业力量(包括优质公办园、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师范学校、学前教育研究会等)具体举办,实行合同制,明确各方责任,合同期满后根据双方互评结果,决定续约与否。幼儿园要坚持普惠性原则,主要服务部门员工子女,同时帮助政府解决贫困家庭幼儿入园难的问题。国家应视企业的这种出资为承担社会责任和社会公益行为,从而给予表彰和税收优惠。其中,抵税应该成为制度,以此鼓励企业出资办学的积极性。

在城市和县镇,企业出资联合和委托办园是一种极具操作性的建设普惠性幼儿园的思路。只要政府给予企业一定的优惠政策,其投资幼教、办普惠性幼儿园的积极性就可能被再次调动起来。我国目前情况下仍然有少数企业在坚持举办幼儿园,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已经

可以说明问题。

参考文献三

《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坊间称“国十条”)文摘:

一、把发展学前教育摆在更加重要得位置。

二、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

三、多种途径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

四、多种渠道加大学前教育投入。

五、加强幼儿园准入管理。

六、强化幼儿园安全监督。

七、规范幼儿园收费管理。

八、坚持科学保教,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九、完善工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

十、统筹规划,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参考文献四

《教育部解读“国十条”破解学前教育难题》,新华网,2010,12,3 文摘:

公办民办并举:为家长提供多样化的选择空间国十条突出强调了学前教育的教育属性和社会公益属性,明确指出,未来我国在大力发展公办园的同时还会采取多种措施来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办学,为家长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选择空间。

当前,如何让大量的民办园提供普惠性服务,也是很大的问题。

针对此,国十条提出政府购买服务,以奖代补派驻公办教师,税费减免等政策,就是能够让百姓受益,同时,针对学前教育资源城乡差距过大的现状,国家将努力构建覆盖成像的教育体系,让农村孩子也能享受到公益性和普惠性的学前教育。

将近一半没有接受学前教育的适龄儿童中,大多数在中西部乡镇地区,要努力扩大学前教育资源,逐步完善县乡村三级学前教育网络,发展学前教育的重点在农村。针对这些适龄儿童,国十条提出四条措施。纳入规划;加大投入;完善网络;改善条件。

根据国十条,今后我国要制定三年行动计划,要深入调查,准确掌握当前学前教育的基本状况和存在的突出问题,科学测算未来三年学前教育的需求和供需缺口。确定发展目标,分解年度任务,落实项目经费,以县为单位编制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各省份的行动计划要在明年三月底编制完成。各地建立督促检查、考核惩罚和问责机制,确保发展学前教育的各项举挫落实到实处,取得成效。教育部有关部门对各地三年行动计划进展情况进行专项督查。

制定和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是当前发展学前教育,解决“入园难”的重大决策,一定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打好这场坚战。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负责人说。

攻坚之难在于长期不足的幼教经费投入。长期以来,我国幼教事业经费一直占整个教育经费的1.3%左右,而发达国家学前教育经费占总教育经费的3%以上。在非常有限的幼教投入中,许多地方政府更乐于将公共财政投入到很容易体现教育水平的高中和高等教育领域,而

对学前教育投入缺位明显,制约了学前教育的发展。

教育部基础二司负责人说,国十条关于政府加大投入的相关政策可以概括为“五有”:一是预算有科目,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二是增量有倾斜,新增教育经费要向学前教育倾斜。三是投入有比例,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要在同级财政性经费中占合理比例。四是拨款有标准,制定公办幼儿园生均经费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标准。五是资助有制度,制定对困难群体的资助制度。

同时针对幼儿园的收费问题,“国十条”也提出进一步规范幼儿园收费管理制度。制定幼儿园收费管理方法,规范收费项目,明确管理职责,加强收费监管。加大对民办园收费的监管力度。完善备案程序,实行分类指导。幼儿园要对收费项目、收费标准等内容予以公示,加强社会监督。

针对幼儿园小学化的现象,“国十条”提出必须加快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教师队伍,以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结合,寓教于乐的方式教育幼儿。

教育部基础二司负责人指出,国十条从体制机制上制定四方面措施,促进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核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逐步配齐;落实工资、职称等方面的待遇问题,要落实幼儿园教职工工资保障方法和幼儿教师专业技术职称评聘机制,切实维护教师权益;完善落实社会保障政策。

此外,按照社会保障改革的政策和方向,国十条还提出完善幼儿

园教职工社会保障方法,这方面要特别检查和督促社会力量举办的幼儿园落实教职工的社会保障;加强幼儿园园长和教师的培训。

据悉,我国计划在三年内对一万名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进行国家级培训,各地在五年内完成对园长和教师的全员培训。

参考文献五

《学前教育成短板,我国将着力解决“入园难”问题》,云南教育·视界2010,7

入园难”近年成为很多地方普遍存在的问题,幼儿园学费甚至超过大学。与此同时,幼儿教师的地位低、待遇差导致师资缺口巨大,也成为制约学前教育发展的突出瓶颈。学前教育这个教育发展的“短板”,已经成为民众意见最多的领域。这些状况已经引起了高层的高度关注,多次强调发展学前教育,解决好“入园难”问题。

高层强调解决“入园难”,公办民办并举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7月中旬举行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在对组织实施《教育规划纲要》进行全面部署时强调,推动全国城乡学前教育普遍发展,公办民办并举,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入园难”问题。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近日在贵州、浙江、北京考察幼儿园时也强调,要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扩大学前教育资源,首先解决好“入园难”

问题。刘延东指出,近年来,中国学前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都有很大进展,但仍存在教育资源不足、办园不规范、教育质量不高、城乡差距明显等困难和问题,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期盼。她

提出,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加大政府投入,完善成本合理分担机制,加强学前教育管理,保障幼儿园安全,大力构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学前教育成“最昂贵教育”,纳入义务教育呼声高脱离义务教育并缺乏公共财政支持的学前教育,已成为中国“最昂贵的教育”。媒体报道称,目前在中国部分地区,一个孩子上幼儿园的花费已经堪比一个大学生的学费,形成了“孩子上得起小学,上得起中学,却上不起幼儿园”的怪状。

《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显示,78.5%的人感觉周围存在幼儿园入园难的情况,其中33.8%的人说这个情况“很普遍”。各界人士纷纷呼吁,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部分,应该纳入义务教育的行列。调查显示,89.6%的人赞成把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其中59.1%的人表示“非常赞成”。

业内人士透露,民办幼儿园的费用之所以高出公立幼儿园一倍甚至几倍,是因为教育部门明令禁止幼儿园收赞助费,如此一来民办幼儿园就将赞助费平摊到了每个月的管中。据了解,民办幼儿园是以自身的特色、教学质量等作为制订费用的依据。整个运作都是靠企业、机构自己出资,收费没有最高上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收取费用的项目和标准由民办幼儿园制定,报相关部门备案并公示。相关规定没有对民办幼儿园的管理费用作出任何限制。投入不足导致学前教育发展薄弱压力转嫁至家长

《工人日报》报道称,学前教育投入不足是中国学前教育发展薄

弱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中国学前教育支出占GDP的比例平均为0.06%,低于巴西、墨西哥、印度等发展中人口大国。数据显示,在全国教育经费的总量之中,学前教育经费仅占1.2%至1.3%,10年来徘徊不前,且主要用于少数城市的公办幼儿园。

今年3月,在《教育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的过程中,人们普遍反映的学前教育收费太高问题是政府保障不到位、缺乏公共财政支持和多样化的社会需求造成的。

报道指出,社会力量办园难免牵扯到资本对利润的追求,将压力和负担转嫁到家长身上,目前民办幼儿园收费居高不下就说明了这个问题。与此同时,目前政府的职责没

有到位,各级教育规划中鲜有纳入学前教育,而各级政府关于学前教育投入的相关数字也很少公开,虽然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部分,但是投入大多流向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

民众迫切期待的是学前教育的公益性。相对“大力扶持民办幼儿园”,民众更希望看到的是加大公办学前机构建设,明确政府主导的具体方面,将学前教育投入作为每年财政性教育投入计划的一部分。幼教收入不及洗脚工,师资缺口大整体素质不高幼儿家长承担着高额学费,而幼儿教师却拿着低工资。幼儿教育学前教育成短板的师资力量面临看似红火实则空虚的状况。低收入已使不少长年从事幼教事业的老师辞职,目前进入学前教育行业的老师普遍素质不高。

很多年轻教师看不到发展前景,流失现象严重。

据悉,中国目前尚无幼儿园教师编制和资格标准,致使《中华人

民共和国教师法》对幼儿园教师身份待遇的规定难以落实。幼儿教师待遇低,工资水平、职务晋升等得不到基本保证,幼教队伍稳定性受到影响,这也使优秀的毕业生不愿报考幼师专业,影响了幼师后继队伍的培养。而幼儿教师的培训权利也得不到保障,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前教育的质量。

广东媒体报道称,深圳一些幼教老师的收入还不如月嫂和洗脚工。据调查,除了在收费较昂贵的民办幼儿园工作的幼儿教师能达到3 000~4 000元外,基本上教师的工资均在1 000~2 000元不等。与此相对应的则是公办幼儿园在编老师每月薪水约7 000~8 000元、聘任制老师2 000~3 000元。专家指出,不应把幼儿园老师当作普通打工者,而应当作专业人员来看待,提高幼儿园老师的待遇水平。幼儿园老师也是专业人员,其待遇水平也应该参照中小学老师的标准,政府可以出一个工资指导价。

《教育规划纲要》易稿,提出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日前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的《教育规划纲要》指出,到2020年,中国将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与2月份发布的征求意见稿相比,审议通过的《教育规划纲要》将“积极发展公办幼儿园,大力扶持民办幼儿园”改为“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瞭望新闻周刊文章称,“加大政府投入”的表述也是征求意见后增加的。与投入和收费相关的规定还有:完善成本合理分担机制,对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入园给予补助;完善幼儿园收费管理办法;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着力保证留守儿童入园;

采取多种形式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改扩建、新建幼儿园,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富余的校舍和教师举办幼儿园(班);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学前教育。

一位参与过《教育规划纲要》讨论工作的专家指出:“现在急缺的是公益的、普惠的、面向中低收入家庭的公办幼儿园。前些年公办幼儿园数量以平均每年3%的速度递减,民办幼儿园以3%的速度递增,这也是导致入园难、入园贵的原因之一。”

(摘自中国新闻网)

参考文献六

《上海尝试向民办幼儿园购买“学位”缓解入园难》,苏军,《教育导刊》2010,9(下)

上海把学前教育纳入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不断扩充教育资源,形成了以公办为主、民办为辅共同发展的格局,一系列举措对缓解“入园难”正产生重大作用。市教委负责人日前表示,适应常住人口增加的趋势,本市将进一步提高幼托服务覆盖面;同时,针对非上海户籍适龄儿童迅速增长的态势,正尝试由政府向民办幼儿园购买“学位”,鼓励兴办规范的、收费较低廉的三级民办园或“看护点”等办法,以补充公办学前教育资源。

加紧扩容:5年新建400多所幼儿园。根据有关部门的调查统计和预测,2012年,全市在园儿童将达到50万人左右,比2006年净增约20万人;此外,需接受学前教育的农民工子女将从目前的8万人猛增至20万人上下。面对供求“缺口”,各级政府迅速行动。“十一五”期

间,全市新增幼儿园(所)400多个,大多建在浦东新区、闵行、宝山等人口导入量大的区域,如浦东新区今年就新建了20所公办幼儿园;而在人口密集、难以新建幼儿园的老城区,则采取调剂用房、改建等办法,如闸北区近3年来将近10所中小学搬迁后腾出的校舍改建成了幼儿园。

增加投入:政府负担近七成教育成本。将学前教育作为政府向市民提供的基本教育公共服务来谋划、落实,上海走在了全国前列。尽管目前学前教育成本还是由政府和家长合理分担,但政府这几年的投入明显“加大”和“加速”。2009年,上海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中,学前教育的比例为7.93%,比2004年的5.49%提高了2.44个百分点;生均财政拨款占生均支出的比例为68.04%,比2004年的65.55%提高了2.49个百分点,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家长们只承担了生均支出的31.96%。各区县政府也根据实际情况,纷纷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如嘉定区投入3.3亿元、金山区投入3亿元用于园舍建设。

筑高“底座”:力争满足家长“三好”要求。杨浦区教育局局长邵志勇告诉记者,目前家长们的要求普遍提高,都希望幼儿园“设施好、老师好、教育好”。通过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本市幼儿园办学水平的“底座”明显筑高。据统计,目前上海有公办幼儿园784所,占总数的70.57%,民办幼儿园327所,占29.43%,公办幼儿园接纳的儿童约占八成。根据督导评估,全市幼儿园中,家长满意、社会信誉度高的占80%以上。

(摘自《文汇报》2010年7月9日文/苏军)

参考文献七

《日本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刘小飞,徐晓晖,幼儿教育,2011,1、2

日本及其重视幼儿教育,认为幼儿教师的质量决定幼儿的发展水平,进而影响整个民族的素质。1947年,日本公布了《学前教育法》,将幼儿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幼儿园教师成为教育公务员,享有很高的社会地位。这一举措吸引了众多高素质人才不断加入到幼儿教师队伍的建设中来。

为了从整体上保障和提高幼儿教师师资的质量,1949年5月31日,日本颁布了《教员许可法》和《教员许可实行令》。1954年又颁布了《教员许可施行规则》,使有关教师培养的法令趋于完善。

日本现行教师资格证的类型主要有两类:普通资格证书和临时资格证书。这两类证书在获取资格的条件、使用范围以及有效期限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别。

在日本,普通资格证书是最主要的幼儿园资格证书,拥有人数最多、覆盖范围最广。普通资格证书又分为三个级别,分别是专修资格证书、一级资格证书、二级资格证书。具体差别参考下表:

日本幼儿园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已推行多年,制度建设的较为规范和完善,为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我国自1995年开始推行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书制度,但目前仍有很多不足。通过对日本幼儿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分析,我们认为有许多地方值得借鉴:

1、提高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书的获取资格

日本相关法律规定,只有文部科学省人定的大学、短期大学或其他培训机构才有资格培养幼儿园教师并颁发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书。本幼儿园教师从教的最低学历要求为大专,只有在非常缺乏教师的情况下才录用持有临时教师资格证书的高中毕业生。可见,日本幼儿园教师队伍正在逐步实现本科化,向建设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发展。

我国从1995年开始实施的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书制度规定,具有幼儿师范学校毕业(中专以上)学历者可申请幼儿教师资格证书。不可否认,各种办学资质的中等职业学校在一定程度上对满足社会对幼儿园教师数量的需求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毋庸讳言,这些学校大多难以保证幼儿园教师培养质量。

从总体上看,我国幼儿园教师入职起点相对较低,而且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为此,我们认为我国应当继续坚持推行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前提下,严格规范持证上岗制度。同时,应当分层次、分地区实施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如在幼儿教师相对缺乏的地区,国家应允许拥有中等专业学历者申请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书;在幼儿教师相对充裕的地区,应逐步提高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书获取的学历起点。

另外,日本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一个体术特点是资格证书的等级划分细致,不同等级的证书与不同学历向挂钩,且在任职方面有一定差别。持有专修或一种资格证书可担任幼儿园的校长、教导主任和教师,持有二种教师资格证书只能担任幼儿园教师,持有临时教师资格证书者只能担任幼儿园助理教师。

在我国,教师资格证书分为幼儿园教师、中小学教师、初级中学教师、高级中学教师、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高等学校教师七类。相关法律只规定幼儿园教师的学历最低起点为中专,并没有幼儿园教师其他各方面的规定。

《教师资格条例》第五条规定,“取得教师资格的公民,可以在本级及以下等级的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担任教师。”也就是说教师资格证书具有向下延伸的功能。

一是对教师资格的获取采取的是一刀切的方法,即无论

何种学历申请都是一种,进入托幼机构被后从事的是同一种工作,这样的规定难以激发教师提升学历的积极性。

二是资格证书类型单一,无等级差别。这样的规定使教师在获取相应资格证书之后,缺乏进一步努力的方向和目标,缺乏提升专业化的外部动力。

三是教师资格证的拥有的向下延伸功能严重损害了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性质,某种程度上还是对幼儿教师的歧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