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田湾核电站外围环境_辐射连续监测系统开发研究

田湾核电站外围环境_辐射连续监测系统开发研究

田湾核电站外围环境_辐射连续监测系统开发研究
田湾核电站外围环境_辐射连续监测系统开发研究

辐射环境

田湾核电站外围环境 辐射连续监测系统开发研究

王凤英,朱晓翔

中图分类号:TL7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14X (2009)04-0458-03

摘要 目的 开发研制田湾核电站外围环境 辐射连续监测系统,以便对田湾核电站厂址外围环境进行长

期、有效的连续监测,存储数据并定期提供相关报告。方法 按照固定监测、巡视周围实际环境状况等设计要求,选择高压电离室作为探头。结果 研制并建立了固定监测哨、巡测车、数据传输系统、软件控制系统和控制中心等模块,通过各子系统的整合和运行的完整配套的连续监测系统。结论 田湾核电站外围环境 辐射连续监测系统符合设计要求并承担监测任务,前期监测结果表明田湾核电站正式运行后,未对环境造成可察觉的影响。

关键词 核电站;辐射;连续监测作者单位:江苏省辐射环境监测管理站,江苏 南京 210036

作者简介:王凤英(1960~),女,河南荥阳人,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从事

辐射环境监测与保护工作。

依据有关的国家法规和标准,对核设施实行!双轨制?监测,即由业主自行监测和监管部门监督监测。江苏省辐射环境监测站具体负责实施对田湾核电站的监督性监测。

田湾核电站1997年4月批准立项,一期工程建设两台从俄罗斯引进的A ES -91型机组,堆型为容器式压水动力反应堆,核电机组的运行寿命为40a ,单机容量为106万千瓦。1号机组和2号机组分别于2007年5月和8月投入商业运行。

在田湾核电站建设期间,我们就实施了对核电站厂址周围环境连续2年的本底调查,并立项建设核电站外围环境监督性监测系统。田湾核电站外围环境监测采用就地直接测量与采样分析两种手段。气体淹没照射是核电站周围居民照射的关键途径,因此环境 辐射连续监测系统是核电站外围环境监督监测系统的的重点项目。田湾核电站外围环境 连续监测系统包括固定监测哨、巡测车、数据传输系统、软件控制系统和连云港、南京两个控制中心。2003年建成试运行,2007年又进行了升级改造。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发展核电,随着核电站的增多,对辐射环境监测也提出了更为迫切的需求,如何建立一整套完善的外围环境 连续监测系统是一项复杂而又急迫的工作,而田湾核电站外围环境 辐射连续监测系统的建立和稳定运行无疑会为该项工作开展提供很多实际和可借鉴的经验[1-5]。

1 系统的设计

1.1 探头的选择 监测系统主要是监测核电厂通过气载方式向环境释放的放射性气体所产生的 辐射水平,而核电厂在正常运行情况下释放的放射性气体的量是非常小的,所产生的 辐射水平被天然 辐射水平的涨落所淹没。所以要监测到核电厂的排放对环境的影响,其探测器的灵敏度要达到能监测到天然 辐射水平涨落的能力,甚至更高。目前世界各国辐射环境监测系统采用的探头主要以GM 计数管和高压电离室为主,也有部分使用半导体和N aI 探头。几种探头中N aI 探头最为先进,但其价格最昂贵,目前国内还无使用经验,浙江站在新建的秦山核电站监视系统中准备在个别子站中同时使用N aI 探头和高压电离室。其次是高压电离室,它的优点是没有本底、所测的数据稳定、精度高,缺点是仪器的反应较慢,防潮性能差,因此对仪器的制作要求很高,价格较贵。GM 计数管价格便宜、环境适应性强、反应快、而且其成套系统技术比较成熟,但仪器有一定的本底,且精度低、数据离散性大。

从探头性能考虑,GM 计数管有其不能克服的问题,高压电离室是不错的选择,国内专家倾向于选择高气压电离室,国外

公司大部分在运用GM 计数管的技术上比较成熟,如果探头换成高气压电离室短期内很难实现。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我们选择了性价比较好的GE 公司RSS-131高气压电离室作为 辐射的探测器。其技术指标见表1。

表1 RSS-131高气压电离室的主要技术指标参数指标

电离室结构直径22.4c m (8L )不锈钢球体测量范围1#10-8~1#10-1G y /h 能量反应

(300ke V ~3M eV )准确度?5%(100n G y /h)温度范围-25&~55?角响应<1.2%采样频次

1s~1h

1.2 测量范围 田湾核电站位于连云港市高公岛乡柳河村管

辖的田湾。厂址座落于后云台山南麓的扒山头地区,东临黄海,西与宿城山谷相邻,南面是黄海滩地,北靠后云台山。反应堆的地理坐标为119&27(33)E ,34&41(09)N 。厂址西距连云港市区(新浦)直线距离约28km ,北与连云镇隔山相对,直线距离约5.2k m 。根据设计原则和核电站周围环境实际情况,综合考虑监测点的交通、电力供应、实体安全、居民集中程度等因素,共设立了包括核电站厂前区、杨圩、高公岛、连云港镇、墟沟镇和新浦等6个监测哨。

为了验证核电厂的辐射监测系统的监测数据,选择一些点作为与核电厂的共同监测点,以监视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可比性。核电厂正常运行产生的 辐射水平和范围是有限的,主要考虑应急情况。根据田湾核电站应急计划,田湾核电站烟羽应急计划区以核电站反应堆为中心,内区(紧急撤离区)半径5k m,场区(隐蔽区)半径7k m,同时考虑到核电厂事故的突发性和不可预见性,选择的方位基本是均匀的[6-8]。

1.3 系统的可靠性 系统均用工业化标准要求生产的设备,数据采集器采用工控机进行控制;数据传输采用电信部门通过的数据专用网络光纤和移动通信公司提供的无线数据通信网络互为备份。数据采集器实时对探头、雨量及其它参数进行监控,并对监测参数进行分析判断,对异常数据给出报警信号,提醒值班人员进行干预。为减少电力供应的波动和中断,各监测点都安装了不间断电源,其容量应在正常供电电源失效时能确保辐射监测仪表、雨量计和通讯装置的72h 自持[9]。

1.4 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充性 要达到可维护性主要通过系统的模块化和商品化来实现。本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均采用进口设备,设备生产工艺成熟,可保证产品的质量。模块化和商品化同样适用于软件方面,更易于维护。扩充性即系统的

可伸缩性。考虑到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及监测水平的提高,有可能增加监测点位和监测项目。系统的易扩充性,可为日后的建设节省大量资金。因此在设计时充分吸取已有的监测系统的经验教训,结合适用性和其他各种性能,充分考虑各个环节及实际需要进行方案的设计,使用户接口及界面设计尽可能合理,操作简便、适用。

1.5系统的防雷由于电子设备易受雷击,而很多设备安装在室外,因此更加容易遭受雷电攻击,广东与浙江两站连续系统的运行也证明了这一点,系统的大部分故障都是由雷击引起的,所以必须采用严格的防雷措施。本系统从整体性、综合性方面采取防雷措施,一切可能进雷电的线路都进行了屏蔽、分流。通过层层防护、多级泻能以达到防护目的。

1.6气象观测天然 辐射水平的变化主要与气象的变化关系密切。当降雨时,大气中的放射性灰尘被雨水携带至地面,引起地表 辐射水平升高,同时地面的含水量、植被和风向等都会影响天然 辐射水平的大小。与辐射监测同步进行气象观测,其参数如风速、风向等都对判断核电厂的排放对环境的辐射影响特别是应急状态下都有帮助,所以在有代表性的监测点增加了气象观测设施。

1.7数据库及系统软件的建立核电站运行周期长,正常均为几十年时间,而外围监测系统需在其运行前后进行长期的连续监测,海量监测数据源源不断地被存入系统,系统的数据承载量巨大,因而一套完备的数据库系统是必不可少的。本系统采用微软W indo w s Server系统平台和S Q L Se rver数据库架构,配合自行开发的系统软件,可方便的对数据进行查询和分析。同时由于它通用性强、接口扩展性好等诸多优点,在后期的升级改造中也可提供各种便利。

2监测系统的组成

2.1测量子系统

2.1.1 辐射探测器RSS-131型号高气压电离室探测器由一个高气压电离室及直接安装在电离室上的静电计组成。高压电离室为直径25c m,内充25个大气压高纯氩气的不锈钢球体。

2.1.2巡测系统巡测系统车载设备包括便携式 谱仪、车载移动环境 监测仪、卫星定位系统、数据采集传输系统、控制软件以及一些必要的现场采样装置构成。巡测的主要职责是进行 辐射剂量率的巡测、气溶胶和碘-131的采样和测量、便携式谱仪就地 谱巡测、 、表面污染巡测、就地气象数据及其他资料的获取、数据采集和快速处理以及车辆定位、车外环境视频传输和通讯等[6]。

2.1.3气象观测仪在核电站厂前区和新浦哨设置了雨量计,在核电站厂前区设置了风向、风速、温度、湿度、气压气象参数观测仪。这样可以帮助评价 辐射水平异常是气象变化所引起的还是核电站异常排放所引起的。

2.2数据采集子系统数据采集器采用通用的工控机结构,集成数据采集RTU,装置通用性强,该系统中所有的自动监测仪器的监测数据都先传送到数据采集器中,然后再转发到服务器。按照目前的数据存储量,它可以存储多年的数据,一旦系统出现故障不能将数据存入数据库,我们可以远程通过数据追捕功能从数据采集器中进行自动和人工两种追补方式,保证进入采集器的数据不会丢失。系统结构图见图1。

3监测系统功能

田湾核电站外围环境 辐射连续监测系统的操作系统为图形化系统,人机界面十分友好,操作简单,交互性好,便于操作员使用。实时告警信息由告警信息窗口滚动提示,事故信息可语音告警,并弹出实时画面,及时提醒操作员处理。

3.1监测信息实时在线外围在线监测实时监控可将自动监

测哨点的信息实时在线显示,监控页面见图2。

该图反映了连云港地区6个监测哨和南京1个背景监测哨的监测情况,图中每一个测点有多种操作,可以调出剂量率曲线,设备工况图,历史曲线,导航图,相关日报等。图上数据实现实时更新,确保获取最新的监测信息。

3.2应急兼容图3为田湾核电站应急监测示意图,在保留实时监测数据的基础上,增加了核应急巡测路线和监督性监测方案中的若干测点。此图是根据卫星扫描的地图来绘制的,精确度非常高,通过G PS定位的测点能在图中准确地标示出,并且可以根据需要无级缩放。另外,系统在设计时留有若干接口,可以引入和导出数据。通过路由器与省核应急办等应急成员单位相连,相关的图形界面和数据通过光纤可以传到省核应急办的指挥大厅。

图3应急车辆监测图

3.3自动统计变化趋势图4为剂量率与雨量曲线的主界面,可以把剂量率和雨量作成曲线,便于直观的了解当天测量值的变化趋势。

图4剂量率与雨量曲线图

3.4自动生成报表系统采用成熟软件EX CEL来制作报表,由系统直接从数据库导出历史数据,根据自己的需要生成不同格式的报表(包括日报,月报,季报,年报等),充分利用第三方软件的扩展功能,特别是其强大的曲线生成能力,可以制作各种复杂的曲线图。

3.5运行情况自动告警系统内整合了运行情况自动告警模块,通过系统软件的设置,对各种系统运行工况进行告警条件进行了

设置,并可以在系统客户端实时显示各告警信息,另外通过内置的

G S M 移动短信发送模块,可将已监测结果、监测哨硬件运行工况、网络传输系统工况实时发出,当出现告警库内设置的告警情况时,系统会自动发送短信给值班人员。例如,当监测结果超出设置的正常范围时,系统便会将相关信息发出,工作人员可以及时了解问题并做出最及时的判断。告警模块的设置和使用,无论是对事故预警还是在系统日常维护,均能够带来巨大的帮助[9]。

3.6 远程控制 系统集成了连续监测远程设备控制功能,提供设备的就地显示和调试功能,这样当远端监测哨点出现故障,通过远程遥控可直接对哨点工程状况进行控制,提高了设备的可操作性。

4 系统稳定性

监视系统运行以来的数据俘获率均在95%以上,特别是在2007年系统完成升级改造后,数据传输采用光纤和无线传输两种方式互为备份,保障了监测数据的稳定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数据俘获率达到了99%以上,在国内和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5 核电站装料运行后外围环境 辐射剂量率连续监测结果

田湾核电站运行以来周围的环境 辐射剂量率年度趋势图如图5所示。监测数据与本底调查结果相比,在天然本底涨落范围内。核电站的运行未对核电站周围的环境 辐射剂量率产生可察觉的影响

图5 环境 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年平均值趋势图6 讨论

田湾核电站外围环境 辐射连续监测系统从开发至正式运行已多年,2007年还进行了一次全面的系统升级改造,使得系统在核电外围监测方面,具有稳定性强、操作便捷、系统扩展性强等诸多优势。但是随着目前核应急监测技术、无线通讯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常规和应急监测工作经验的不断积累,我们对比国内外的同类系统,也发现了一些方面仍然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

6.1 剂量率阈值报警设计 在正常天气下,环境 剂量率的变化涨落范围较小,但是在降雨、降雪等情况下,变化则较为明显。实际上一次大的降雨可以引起环境 剂量率升高甚至一

倍。这是由于大气中大量的氡子体被雨水冲刷到地面,引起地面处的剂量率升高。因此在软件开发中设计了告警系统,告警系统从功能上分为系统工况告警和环境放射性水平告警两部分。前者是针对系统运行维护而设计,其设计原则是综合考虑各种工况故障情况和对影响后果进行预期评估,根据不同原因采取对应维护策略和方案;后者主要是通过合理的剂量率告警阈值的设定,及时发现环境中放射性水平异常,以便及早报告。其设计原则是以统计数据涨落范围为依据,通过不同数据告警级别的设计,保证告警的有效性和保守性设计原则兼顾。关于田湾核电站环境 辐射连续监测告警系统设计详见文献[9]。6.2 监测数据网络 由于核电监测的特殊性,目前,本系统各部分网络均采用专网进行连接,并没有连通公共信息网,向公众开发。对比国外的大部分私有化的核电公司,其监测数据直接通过网络向公众开放,公众可随时了解核电站应告知的各项参数和指标。本系统与其相比而言,虽然系统本身预留了连接公网的接口,但就目前情况,在对公众的开放性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

核电站外围环境 辐射连续监测是一项复杂的任务,并且其对监测的各个方面均具有高标准的要求,田湾核电站外围环境 辐射连续监测系统的建立有效地解决了田湾核电站外围辐射环境的监测问题,处于同行业领先水平,可为国内同类系统的建立提供值得参考和借鉴的经验。

参考文献:

[1]M urata Y,H or i uch iN.T he deve l op m en t of a direct-ga mm a

ray m onitor i ng syste m for nuc l ea r plants[J].N uc lear Science ,39(3):457-460.

[2]刘明,吕魁,张斌.田湾核电站原野 辐射剂量率调查

[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3,15(6):17-20.

[3]刘建,杨斌.秦山核电基地外围环境 辐射连续监测系统

[J].辐射防护,2005,25(5):296-304.

[4]黄健,张宏建,杨斌,等.核电基地外围 辐射监测系统数

据管理软件的设计[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04,24(2):202-205.

[5]夏恒新.核辐射监测技术的形势与发展[J].放化研究,

2005,(3):32-34.

[6]朱晓翔,陆继根,张起虹,等.田湾核电站核应急环境监测车载

系统设计[J].中国辐射卫生,2009,18(2):205-206.[7]I A EA.G eneric P rocedures for m onitor i ng in a nuclear o r ra

di o log i ca l e m ergency ,IAEA -TECDOC -1092.

[8]蒋维华,张宪民.核事故应急辐射监测系统设计[J].计算

机应用研究,2005(4),180-182.

[9]朱晓翔,王凤英.田湾核电站环境 辐射连续监测告警系

统设计探讨[J].中国辐射卫生,2009,18(3):334-335.

(收稿日期:2009-04-02)

(上接第433页)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项目治疗组对照组例数

2020最短创面愈合时间(d)714最长创面愈合时间(d)16

24

平均创面愈合时间(d)

11.6?2.851)

19.2?2.95

注:1)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P <0.01。

3 讨论

放射性皮炎是是鼻咽癌放射治疗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当照射剂量达到20~40G y 以后,基底层内的前细胞不能再产生新细胞,成熟的上皮细胞持续丢失,以及毛细血管扩张,小血栓形成引起缺血坏死等改变,结果导致上皮剥脱,而形成溃疡[2],鼻咽癌放射性皮炎主要发生在颈部皮肤,尤以皮肤皱折和易于摩擦处更易发生,临床表现为疼痛、瘙痒、皮肤红斑、干燥、脱皮及毛囊扩张,严重者湿性脱皮甚至坏死溃疡,常因患者不能耐受

继续放疗而被迫中止放疗,使疗程延长,疗效降低。鼻咽癌在根治性放疗中放射性皮炎发生性较高,故应积极治疗。M EBO 主要成分为黄芩、黄连、黄柏、麻油等,具有清热解毒、迅速止痛、祛腐生肌之功效,可使局部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增强组织代谢,利于创面修复[3],我们应用多种维生素口服联合M EBO 外用治疗放射性皮炎疗效确切,方法便利,价格经济实惠,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殷蔚伯,谷铣之主编.肿瘤放射治疗学[M ].附录II RTOG

急性放射损伤分级标准,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1108.

[2]谷铣之主编.肿瘤放射治疗学[M ].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和

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12,242.

[3]徐祥荣.M EBT /M EBO 的基础理论主体与作用机理的要点

[J].中国烧伤创疡杂志,1997,9(3):33-41.

(收稿日期:2009-04-02)

物联网智能环境监测系统

《传感器与物联网技 术》 综合报告 题目:智能环境与物联网技术 专业: 学号: 姓名: 提交日期:二О一六年六月 摘要

环境与所有人的日常生活都息息相关,而物联网技术也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以及智能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开始被应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来。本文主要针对物联网技术应用到环境监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智能环境利用各种传感器技术,移动计算,信息融合等技术对空气环境,海洋环境,河,湖水质,生态环境,城市环境质量进行全面有效地监控,通过构建全国各地环境质量的检测实现对全国范围内的环境进行实时在线监控和综合分析,建立全国性的污染源信息综合管理系统,为采取环境治理措施和污染预警提供更客观,有效的依据。 关键字:智能环境物联网技术传感器

目录 1引言 (4) 1.1 物联网简介 (4) 1.2智能环境研究的目的和背景 (4) 2需求分析 (4) 2.1智能环境功能需求分析 (5) 2.2各子系统需求分析 (5) 2.2.1大气污染监测子系统需求分析 (5) 2.2.2海洋污染监测子需求分析 (5) 2.2.3水质监测子系统需求分析 (5) 2.2.4生态环境检测子系统需求分析 (5) 2.2.5城市环境检测子系统需求分析 (5) 2.3其他非功能需求分析 (6) 2.3.1可靠性需求 (6) 2.3.2开放性需求 (6) 2.3.3可扩展性需求 (6) 2.3.4安全性需求 (6) 2.3.5应用环境需求 (6) 3详细设计 (6) 3.1各环境监测子系统解决方案 (6) 3.2智能环境监测系统结构图 (5) 3.2.1各子系统环境监测拓扑结构图 (6) 4结论 (12) 参考文献 (13)

SensaphoneIMS-4000机房环境监控系统解决方案-广州置信机电教案资料

Sensaphone IMS-4000机房环境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广州置信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2008年1月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计算机系统及通信设备数量与日俱增,规模越来越大,中心机房、计算机系统和通讯网络已成为各大单位业务管理的核心部分。为保证其安全正常运行,与之配套的机房动力系统、环境系统、消防系统、保安系统必须时时刻刻稳定协调工作。如果机房动力及环境设备出现故障,轻则影响电脑系统的运行,重则造成计算机和通信设备报废,使系统陷入瘫痪,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对中心机房的动力及环境系统进行实时集中的监控极其必要。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的普及化,计算机及网络系统对企业的重要性愈来愈高,其配套的环境设备也日益增多。因此,机房的管理及监控是现代计算机及网络通信机房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IMS-4000是专为现代计算机及网络通信机房而设计的远程环境及网络监控报警系统。IMS-4000 除可监视机房内的环境参数外,更可监控网络上的IP设备。它可通过多种不同的通信方式发送报警信息。而且IMS-4000 已结合了网页服务器及电邮服务器的功能,用户可方便地在互联网或通过电子邮件得到机房的信息。 IMS-4000实现了机房集中分布式监控和智能化专家管理,在电信、金融、海关、税务、电力、公安、交通等许多行业的机房中得到良好的应用,其系统设计先进、运行稳定、操作方便获得用户一致好评。 1. 系统介绍 SensaphoneIMS-4000 远程环境与网络监控报警系统将改变计算机、网络机房的监控方式,包括环境条件和网络设备,系统将会随时告知机房状态,例如:温度、湿度、电压、漏水、服务器、UPS故障等。IMS 将及时地通知任何的被发现的问题,方式有:电话、传真机、传呼机、E-Mail等。主要功能: 1台IMS主机可扩展31个IMS副机。 每主机有8个传感器输入,以检测环境条件。 10 M网络端口与网络设备连接。 本地的配置RS-232 串联端口。 不间断的后备电池组。 噪音探测的麦克风。 允许机架、挂壁或桌面安装。 ConsoleView 软件设计,处理IMS系统。 1.1. 环境监控 IMS-4000可监控机房的各项环境参数,包括温度、湿度、烟雾报警、声音、漏水、门禁、红外线感应、电源及其它设备,如空调、UPS的报警等。IMS-4000更细微到检测机柜内、服务器、散热器或特定设备的温度,比监控空调设备或房间温度更准确。 1.2. IP网络设备监控与服务

放射性污染监测

第12章放射性污染监测 △本章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环境放射性的来源及危害; 2.熟悉放射性测量实验室; 3.掌握放射性监测方法; 4.了解电磁辐射污染监测。 △本章重点 放射性危害、放射性监测 △本章难点 放射性监测方法 △本章教学目录 12.1概述 12.2 放射性监测方法 12.3电磁辐射污染监测 12.1 概述 12.1.1放射性 有些原子核是不稳定的,它能自发地有规律地改变其结构转变为另一种原子核,这种现象称为核衰变。在核衰变过程中总是放射出具有一定动能的带电或不带电的粒子,即α、β和γ射线,这种性质称为放射性。 凡具有自发地放出射线特征的物质称作放射性物质。 12.1.2放射性的来源 放射性污染物质来源于自然界和人工制造两个方面。 12.1.2.1天然放射性来源 ⑴宇宙射线由初级宇宙射线和次级宇宙射线组成。初级宇宙射线是指从外层空间射到地球大气的高能辐射,主要成分为质子(83%~89%)、α粒子(10%~15%)及原子序Z≥3的轻核和高能电子(1%~2%),这种射线能量很高,可达1020MeV以上。初级宇宙射线与地球大气层中的原子核相互作用,产生的次级粒子和电磁辐射称为次级宇宙射线。 ⑵天然放射性同位素 自然界中天然放射性核素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①宇宙射线产生的放射线核素。如14N(n,T)12C反应产生的氚,14N(n,P)12C反应产生的14C; ②天然系列放射性核素。这种系列有三个,即铀系,其母体是238U;锕系,其母体是235U;钍系,其母体是232Th。 ③自然界中单独存在的核素。这类核素约有20种,如40K、87Rb、209Bi等。 12.1.2.2 人为放射性核素的来源 a. 核试验及航天事故 b. 核工业 c. 工农业、医学科研等部门对放射性核素的应用 d. 放射性矿的开采和利用 12.1.3放射性核素对人体的危害 途径:呼吸道吸入、消化道摄入、皮肤或粘膜侵入。 其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辐射损伤,辐射引起的电子激发作用和电离作用使机体分子不稳定,导致蛋白质分子键断裂和畸变,破坏对人类新陈代谢有重要意义的酶。辐射不仅可扰乱和破坏机体细胞组织的正常代谢活动,而且可以直接破坏细胞和组织的结构,对人体产生躯体损伤效应(如白血病、恶性肿瘤、生育力降低、寿命缩短等)和遗传损伤效应(流产、遗传性死亡和先天畸形等)。 12.2 放射性监测方法 12.2.1 监测对象和内容 监测对象: ①现场监测,即对放射性物质生产或应用单位内部工作区域所作的监测; ②个人剂量监测,即对放射性专业工作人员或公众作内照射和外照射的剂量监测; ③环境监测,即对放射性物质生产和应用单位外部环境,包括空气、水体、土壤、生物、固体废物等所作的监测。 在环境监测中,主要测定的放射性核素为: ①α放射性核素,即239Pu、226Ra、222Rn、210Po、222Th、234U、235U等; ②β放射性核素,即3H、90Sr、89Sr、134Cs、137Cs、131I和60Co等。这些核素在环境中出现的可能性较大,其毒性也较大。 对放射性核素具体测量的内容有:①放射源强度、半衰期、射线种类及能量;②环境和人体中放射性物质含量、放射性强度、空间照射量或电离辐射剂量。

核电厂辐射监测系统发展趋势.

核电厂辐射监测系统发展趋势 双击自动滚屏 发布者:秘书处发布时间:2009-7-1 阅读:660次 核电厂辐射监测系统发展趋势 刘杰 (西安核仪器厂) [摘要] 本文概述了核电厂辐射监测系统仪表及其主要单元部件的功能和用途、系统配置、国内外技术发展状况和差距;为适应国家快速发展核电的节奏以及实现核电装备制造国产化要求,提出了以自主研发、自主创新与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的产品研发思路。 1 辐射监测系统简介 核电站与其它种类电站的主要差别是核反应堆运行中伴有核辐射产生,所以辐射监测系统是核电站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系统所获取的辐射变化信息对保护工作人员免受辐照、保护环境及保证核电站安全运行有重要作用,对分析核电厂的故障和事故具有重要价值。 核电厂的辐射测量主要涉及辐射监测、保健物理、实验室分析测量、环境监测等。其中,本文重点阐述的辐射监测系统可分为区域辐射监测、排出流辐射监测及工艺辐射监测,通过测量辐射水平的高低实现对核电站屏蔽完整性、设备工作状态、人员受照剂量的有效监测和控制,从而最终保证核电站的安全运行,防止任何超剂量事故发生。 辐射监测系统通常由若干各自独立的测量道、中央计算机系统及应用软件等构成;各测量道包含相互连接的各种功能部件(探测装置、处理和显示单元等)。核电厂辐射监测系统通常分为三个层次:即辐射探测、数据测量和显示以及中央数据采集和管理。 核辐射的探测对象主要包括区域γ放射性监测、气载气溶胶α、β放射性监测、惰性气体β、γ放射性监测、放射性碘γ监测以及液体(水)γ放射性监测等,根据现场的不同监测对象(所关注的射线、核素或介质)、安全级别和辐射水平,所选用的辐射探测器种类、监测道设备安全等级(安全级和非安全级)和量程范围会各不相同,所以,在现场安置的辐射测量道应具有适应现场要求的良好的物理指标和性能,能可靠、准确、及时地反映现场辐射水平的变化。 2 辐射监测仪表技术应用现状及前景

核电厂辐射环境本底研究的具体情况

核电厂辐射环境本底研究的具体情况 作者郑开想 核电丁第一次进行装料运行前期一定要展开2年以上时间的辐身环境本底调查,获得核电厂咐近的本底检测的放射性枋含量的一些信息,这主要有海洋介质即海洋沉积物、海洋生物、海水等)、γ辐射水平、陆地介质即陆上动植物、土壤、地下水、地表水、空气,它成为核电厂装料工作前期辐射背景下的依据资料。这份原始资料能够给核电厂后面进行的工作起到积极的影响与作用:核电厂进行工作的时候,以射环境本底调查数据为基础,针对核电厂咐近地区环境的具体情况展开发析;核电厂发生事故的情况下,以辐射环境本底调查数据为依据,对事故的发生的大小程度去进行分析;核电厂没有使用之后,以辐射环境本底调查数据作为借鉴对象,去分析核电厂退役治理的具体效果并且云进行评估核电厂退役后对环境所产生的作用。 并且,第一次装料前期环境影响报告书即是它的运行阶段与国家主管部分委托营运单位反应堆第一次进行装料许可证的重要因素即为核电厂辐射环境本底监测数据。 1 核电厂辐射环境本底研究的具体情况 1. 1 本底调查依据的具体研安 核电厂辐射环境本底监测数据的进行主要以“核动力厂辐射防护规定”(GB6249—2011)中9.1.1的规定:在第一次给核动力厂内的第一组设备装料使用之前,厂方必须将厂所在地的辐射水平进行基本调查,获取本地本年度、去年甚至前年的辐射相关数据。在已有核电厂中增加机组之前,应该对近期(一年内)当地的辐射情况进行调查。当然本规定中关于新厂首次装料的说明通常并无异议和疑问,毕竟在建厂之前当然有必要对周边环境的辐射情况进行周密的调查,但是对于在原厂址上增设机组的环境调查要求,部分人颇有不解。依据《核动力厂环境辐射防护规定修订编制说明》中相关解释,可以发现《核电厂环境辐射监测规定》(NB/T20246—2013)中不仅要求对厂址所在地区内环境进行调查,而且还设定了具体的调查项目、范围和频次,并且提供了指导,帮助调研者选择合适的指示生物,同时给出了每月至少采样一次气溶胶和大气沉降的评测原则。《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61—2001)中则给出较EJ / T 1131—2001版本规定更加细致的要求,不能设定了具体的检测的项目、范畴和平率,并补充了布设介质的原则,且对调查样本的收集、保存、监测手段、数据采集和处理、质量优化提升等进行了进一步说明,目前已被国内核电厂广为应用于环境本底监测。《环境核辐射监测规定》(GB12379—90)从原则上就本底检测的方法、样品和数据采集和处理、质量欧化提升做出了规定,要求本底监测地理范畴不应小于80 km,不同于其他标准大多要求的50 km,这一点不太被专家们认可,与实际状况也有一定差异,在现实中,多保证50km范畴,只有极少部分监测范围达到80km。 综合前文内各种标准,不难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黄金本地监测要求,以便更好地指导核电厂对其周边环境的辐射本本底开展监测研究。不过其中仍有一些问题需要分析。 1. 2调查特征和当前执行情况 1. 2. 1 特征分析 (1)监测周期至少为两年,周期较长。 (2)监测对象颇为复杂,不仅要检测空气(包括其中的气溶胶、3H及14C、沉降物、γ吸收剂量率)、各种水(包括地表/下水、饮用水、雨水)、泥土(包括河/海底泥等)、还要检测动物(家养禽畜和鱼类、海洋贝壳等软体生物)、植物(松针、海洋植物、藻类)

核电厂辐射环境现场监督性监测系统分析及建议

核电厂辐射环境现场监督性监测系统分析及建议 发表时间:2019-06-11T17:40:07.523Z 来源:《电力设备》2019年第1期作者:冯柳阳李洋[导读] 摘要:随着核电快速发展,政府及公众对核电厂外围辐射环境关注程度愈加强烈。 (中核国电漳州能源有限公司福建漳州 363000)摘要:随着核电快速发展,政府及公众对核电厂外围辐射环境关注程度愈加强烈。本文以监督性监测系统的建设要求为依据,对核电厂的辐射环境现场监督性监测系统选址、组成、设备配置等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核电厂;辐射环境;监督性监测系统;差异性;建议 1 引言 近年来,核电作为绿色能源迅猛发展,但其周边辐射环境状况同样受到民众及政府的担忧。各级部门陆续颁布相关法规督促核电厂辐射环境现场监督性监测系统向安全化、标准化迈进。但该系统在实际建设及运行过程中遇到了较多问题,严重影响了监督性监测系统运行及移交,因此开展监督性监测系统的分析建议工作十分重要。 2 概述 核电厂辐射环境监督性监测系统一般由核电厂外围辐射环境监测系统(一般由监测子站及前沿站组成)和流出物监测系统(一般分为在线连续监测和流出物检测实验室两种方式)两部分组成,兼顾核事故应急环境辐射监测[1]。 3 分析及建议 3.1 选址 监测子站选址应依据地形地貌、人口分布、交通、电力、主导风向等影响等选定站位[2]。但是部分核电厂其监测子站位于海岛之上,巡检便利性差,巡检人员安全存在较大风险。建议尽量避开海岛等不利于巡检的区域并与核电厂子站保持兼容,加强子站应对自然灾害的防范措施。部分核电厂前沿站实验室与厂区距离较远,不方便日常管理巡视,极大阻碍了日常工作的开展。建议前沿站实验室应设置在基础设施良好的地方,以便于巡视管理。 流出物实验室建设在厂区内,有利于流出物样品由核电厂向省站的传递和废液的回收。但对电厂来说,由于流出物实验室所用水、电、消防等配套共用电厂相关系统,导致后续移交时无法完全分割,致使电厂在最终验收后也得承担配套系统维修工作;对于省辐射环境监督站(以下简称省站)来说,由于进出核电厂尤其是保护区很不方便,同时距离相对较远,不利于省站人员顺利开展工作。 3.2 建设 部分电厂监测子站建设配有应急移动监测系统,其价格昂贵。但规范指出,应急移动监测系统不属于监督性监测系统建设范畴。据实际情况,这些移动监测设备作用不大,专家指出,应急移动监测设备不属于规范范畴。主要监测设备应设置备用,以防出现设备损坏,维修期长,无法正常开展监测等情况。各电厂软件系统差异性较大,部分核电厂甚至存在由于软件系统问题导致验收时间延滞状况。软件方面应选用有优秀实践经验的承包商承担,以免出现验收延滞。 目前国内新建系统多使用一体化站房,有便于安保、施工时间短、标准化程度高等优点[3]。但也出现了些许弊端,空气中碘采样器因一体化站房导致采样量受风向影响,部分采样设备管道过长降低采样效率、部分数据因雷击丢失等情况。一体化站房在建设中,建设及运行单位应充分考虑设备性能及采样要求,电子设备应具信号电路接地、电源接地和保护接地系统防止雷击造成的数据丢失。 监测用房需充分考虑发展需要,设有余地,做到功能分区明确,联系方便、互不打扰[4]。做好通风、内部装修及防护、控制温湿度。监测用房在分区布置时应将预处理间及实验室设置在顶层,减少实验过程中烘干及灰化等过程造成的气味难扩散问题及实验室通风柜排气问题等,还可有效减少管道长度,便于维修维护;因相关仪器设备的避光及恒温恒湿工作环境,应将测量间放置在一楼。 4 总结 核电厂辐射环境现场监督性监测系统是一个综合系统,在满足规范的要求下,《规范》及《技术要求》是验收的重要依据,严格按其开展工作;以实用性和经济性为前提,充分与省站、省厅以及浙江中心、华东站沟通,尤其是与省站的沟通,避免变更及后续返工;根据《核安全法》要求,后续需要公开辐射环境监测数据,因此建议监督性监测子站与IEM系统监测子站所用测量设备及汇总中心软件保持一致;并加强核电厂与省站的数据共享。 参考文献: [1]《关于印<核电厂辐射环境现场监督性监测系统建设规范(试行)>的通知》(环发[2012]16号)[EB/OL]. [2]《关于印发<核电厂辐射环境现场监督性监测系统建设具体技术要求(试行)>的通知》(国核安函[2014]49号)[EB/OL]. [3]张瑜.浅谈核电厂辐射环境现场监督性监测系统建设要求及建议[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5,40(4):51-53. [4]赵顺平.环保部门对核电站流出物实施监督监测方案初探[C].全国放射性流出物和环境监测与评价研讨会论文汇编,2003:105.

基于四旋翼无人机的电磁环境监测分析系统

基于四旋翼无人机的电磁环境监测分析系统 在四旋翼无人机中,我国相关技术研究人员对电磁环境监测系统进行了全面分析,通过将电磁环境监测系统安装到四旋翼无人机平台上,并利用自主研发的监测管理软件以及电磁相关技术算法,自动对测量数据以及测量的结果进行全面分析。 【Abstract】In the four-rotor UA V,the monitoring system of electromagnetic environment has been comprehensively analyzed by the relevant technical researchers in China,and the monitoring system of electromagnetic environment has been installed on the platform of the four rotor UA V. Using the self-developed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software and electromagnetic related technology algorithm,the automatic measurement data and measurement results are comprehensively analyzed. 标签:四旋翼无人机;电磁环境;监测系统 1 引言 无人机可对控制质量、地势环境、河流中的水资源以及农作物进行全面监测,并具备更加快速以及高效性。在四旋无人机的监测分析系统中,对于现场电磁环境以及根据计算机网络系统而言,对其进行数据分析,不过,对于地势较为复杂的山区以及信号较弱的地区,其监测能力也会有所降低。 2 监测控制软件分析研究 对于电磁环境监测分析系统而言,其主要的功能是对于电磁环境进行自动化全面的检测,并在监测数据的过程中,能够对检测数据做好相关记录,在此过程中,其主要的测量手段完全是根据电磁环境测量程序而实现的。不过,一般在测量的汇总过程中,测量系统基本暴露在空中,一旦对某较为复杂的地区进行测量时,工作人员将会无法对检测系统完全进行控制[1]。 电磁环境测量程序主要根据测量系统对其检测信号进行接收,并控制系统。对于电磁环境监测分析系统而言,需要根据不同的测试结构要求,在测量前,工作人员会对检测程序设置相应的参数,并在检测的过程中,对检测内各个部位之间的频率以及频率变动的幅值进行监测[2]。在对部分地区进行监测后,根据不同的测试数据测试频率以及频率之间的变动幅值进行明确记录,并将相应的时间记录下来。另外,在接收信号后,系统对该地区的部位坐标进行接收,将接收的信息添加到系统内部。并利用电磁环境测量程序,当无人机进行自动飞行监测时,一旦自动输入信号,并且无人机进入监测地区的范围时,其测量值达到阈值,则无人机中的检测系统将直接对监测数据进行收集,并对相应的监测数据进行储存,工作人员无须对系统进行传输指令,并对系统监测数据的储存进行接收。 3 电磁干扰定位算法以及在系统中的运行

【环境课件】第八章 放射性污染监测

Chapter8环境中放射性污染监测 教学目的 1. 放射性基础知识 2. 环境中的放射性 3. 放射性辐射防护标准 4.放射性测量实验室和检测仪器 5.放射性监测 教学重点 1 环境中的放射性 2. 放射性辐射防护标准 3.放射性监测 教学方法 课内安排2个学时。 必读教材和参考书页码 教材:369-392多媒体课件: 讲授提纲 8.1 基础知识 8.1.1放射性 有些原子核不稳定,能自发地有规律地改变其结构转变为另一种原子核,这种现象称为核衰变。在核衰变过程中会放出具有一定动能的带电或不带电粒子,即α、β和γ射线,这种性质称为放射性。放射性物质放出的粒子或光子会对周围介质产生电离作用,造成放射性污染和损伤。 放射性衰变的类型

.衰变衰变不稳定重核(一般原子序大于82)自发放出4He核(α粒子)的过程。如226Ra的。衰变可写成: 226Ra →222Rn + 4He 不同核素所放出的α粒子的动能不等,一般在2--8MeV范围内。:222Rn、218Po、210Po 等核素在衰变时放出单能α射线;231Pa 、226Ra、212Bi等核素在衰变时放出几种能量不同的α射线和能量较低的γ射线。 226Ra衰变有两种方式(分枝衰变): 第一种方式是226Ra放射出4.777MeV的α粒子后变成基态的222Rn,这种方式的几率占94.3%; 另一种方式是226Ra放射出4.589MeV的α粒子后变成激发态的222Rn,然后很快地跃迁至基态222Rn , 并放射出0.188MeV的γ射线,这种衰变方式的几率占5.7%。 α粒子的质量大,速度小,照射物质时易使其原子、分子发生电离或激发,但穿透力小,只能穿过皮肤的角质层。 衰变是放射性核素放射β粒子(即快速电子)的过程,它是原子核内质子和中子发生互变 的结果。β衰变可分为负β衰变、正β衰变和电子俘获三种类型。 (1) β-衰变:β-衰变是核素中的中子转变为质子并放出一个β-粒子和中微子的过程。β-粒子实际上是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电子。许多β衰变的放射性核素只发射β粒子,不伴随其他的射线,如146C、3215P、9038Cs等,但更多β 衰变的核素常常伴有γ射线,如60Co衰变时,除放射出γ粒外,还放射两种γ射线。 β射线的电子速度比α射线高10倍以上,其穿透能力较强,在空气中能穿透几米至几十米才被吸收;与物质作用时可使其原子电离,也能灼伤皮肤。 (2) β+衰变:核素中质子转变为中子并发射正电子和中微子的过程。电子俘获的含义:不稳定的原子核俘获一个核外电子,使核中的质子转变成中子并放出一个中微子的过程。因靠近原子核的K层电子被俘获的几率远大于其他壳层电子,故这种衰变又称K电子俘获。 例如:5526Fe (K俘获) → 5525Mn 当K壳层电子被俘获后,该壳层产生空位;则更高能级的电子可来填充空位同时放射特征引线。 (3).γ衰变 同质异能跃迁的概念: γ射线是原子核从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或者基态时所放射的电磁辐射。这种跃迁对原

无线电磁环境监测与分析

无线电磁环境监测与分析 摘要 对无线电磁环境的定义和测量、分析方法进行了阐述。说明了无线电磁环境的测量方法以及测量时应注意的事项,如保证监测系统本身的准确性、监测资料正确记录等。最后介绍了在 关键词 电磁环境监测分析应用 前言 在诸多无线电管理文件和资料中,经常出现“电磁环境恶化”、“电磁环境复杂”等术语,这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了电磁环境在无线电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如何测量和判别电磁环境的优劣,对于我们维护电波秩序、主动查处有害干扰、科学规划和利用无线电频谱资源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下面,笔者结合无线电监测实践,与大家分享一些对无线电磁环境监测和分析的认识。 电磁环境监测 1.1 电磁环境的定义 GB/T4365-1995对电磁环境有这样的描述:电磁环境是指存在于给定场所的所有电磁现象的总和。此定义包括了两层含义:第一,电磁环境是指某一给定场所,有限定的地区范围;第二,电磁环境是在给定地区范围内所有电磁现象的总和,包括自然界电磁现象、人为电磁现象。电磁噪声是一种明显不传递信息的时变电磁现象,它可能与有用信号叠加或组合。电磁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无线电设备的工作质量,恶劣的电磁环境会导致无线电设备不能正常工作,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电磁噪声干扰。 无线电环境是指无线电频率范围内的电磁环境。指在给定场所内所有处于工作状态的无线电发射机产生的电磁场总和,属于人为电磁现象(人工装置所产生的电磁现象)的范畴。 1.2 电磁环境监测设备 电磁环境的监测通常需要专用的设备来完成。电磁环境的监测设备的要求不同于通信接收机,通信接收机是用于再现一个信号,在接收这种信号中灵敏度和速度起着重要的作用。电磁环境监测设备是用来测试电磁噪声和无线电信号的电平和频率等指标,所测量的可能是干扰源,也可能是无线电信号。因此,对它的要求是测量精度。

辐射防护与核电站安全(标准版)

Safety is the goal, prevention is the means, and achieving or realizing the goal of safety i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safety prevention.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辐射防护与核电站安全(标准版)

辐射防护与核电站安全(标准版)导语:做好准备和保护,以应付攻击或者避免受害,从而使被保护对象处于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现事故的安全状态。显而易见,安全是目的,防范是手段,通过防范的手段达到或实现安全的目的,就是安全防范的基本内涵。 辐射存在于整个宇宙空间。辐射防护是研究保护人类和其他生物种群免受或少受辐射危害的应用性学科。辐射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两类。α射线、β射线、γ射线、X射线、质子和中子等属于电离辐射,而红外线、紫外线、微波和激光则属于非电离辐射。在核能领域,人们主要关心的是电离辐射可能产生的健康影响及其防护。通常将电离辐射简称为辐射或辐射照射。 人类有史以来一直受着天然电离辐射源的照射,包括宇宙射线、地球放射性核素产生的辐射等。事实上,辐射无处不在,食物、房屋、天空大地、山水草木乃至人们体内都存在着辐射照射。人类所受到的集体辐射剂量主要来自天然本底辐射(约76.58%)和医疗(约20%),核电站产生的辐射剂量非常小(约0.25%)。在世界范围内,天然本底辐射每年对个人的平均辐射剂量约为2.4毫希,有些地区的天然本底辐射水平要比这个平均值高得多。 核能应用领域的辐射照射来源于核能产生装置(如核电站)在运

核电厂辐射环境现场监督性监测系统建设规范

核电厂辐射环境现场监督性监测系统建设规范核电厂辐射环境现场监督性监测系统建设规范 (送审稿)组织编制单位:环境保护部核安全司编制单位:浙江省辐射环境监测站江苏省辐射环境监督站广东省环境辐射监测中心二〇一一年十月目录第一章总 则 ................................................................. ......................1第二章核电厂辐射环境现场监督性监测系统组成与内容 ..............2第三章核电厂外围辐射环境监测系 统 ..............................................2第四章流出物监测系统 ................................................................. ......5第五章监测用 房 ................................................................. ..................6第六章职责分 工 ..................................................................... ..............8第七章附 则 ................................................................. ......................9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核电厂辐射环境现场监督性监测系统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建设规范。本规范中的辐射环境均指电离辐射环境。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核电厂辐射环境现场监督性监测系统建设,是系统规划、设计、审批、建设和验收等的重要依据。其它省级实验室分析系统和应急移动监测系统等监督性监测系统不属于本规范。第三条为保证核电厂周围环境安全,必须对核电厂实施监督性监测,核电厂辐射环境现场监督性监测系统是核电

核电厂辐射环境监督性监测系统建设及运行维护措施研究

核电厂辐射环境监督性监测系统建设及运行维护措施研究 发表时间:2019-08-15T16:32:24.673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19年6期作者:周欢[导读] 核电站是新型能源的重要代表,在当前社会环境中,已经在发展上取得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是高效率解决能源问题的有效手段。 广州职康防护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本文以核电厂为研究对象,对其辐射环境的监督系统展开分析,在介绍核电站基本情况的同时,说明其系统运行与维护的质量保证条件。尤其在定位系统缺陷问题的基础上,说明系统改造中的执行策略,在对核电站安全稳定运行的检测系统进行论述的过程中,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材料。 关键词:核电厂;环境监督;运行维护引言:核电站是新型能源的重要代表,在当前社会环境中,已经在发展上取得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是高效率解决能源问题的有效手段。对此,需要将核电站的运与维护管理方案进行分析,尤其是在核辐射环境的检测中,必须从核电站基本情况入手,确保整体技术分析的有效性与针对性,引导核电站的具体运维工作。 一、核电站概况 本文将广州台山核电站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中的辐射环境检测系统进行分析,并在介绍大襟岛等监测子站的同时,说明各子站系统的管理状态。大襟岛子站,位于台山核电站的ESE方向,与主站之间保持着6.7km的距离。在方位包络性设置思想的支撑下,完成这一站点设定。因此,也为这一站点的运维管理工作,带来了实际问题,需要进行相应的升级改造,才能更好地维持这一监测子站的良好运行状态。而在数据衔接状态上,台山核电站与各环境监测子站之间,保持着数据连接,并在前沿站数据中心的作用下,完成各子站系统数据信息的总结与传递。 二、系统运行和维护质量保证 (一)常规的运行维护辐射环境监测系统,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对其设备与整体组织结构,进行定期检查,并在规范化运维管理制度的支撑下,设置日监视、月巡检等监察工作周期。通过连续性的采集监测子站运行数据,形成完整检查系统,保证对于各个监测子站的管理,实现整体运行系统控制分析。 例如,在实际工作中,每月至少对独立子站,进行一次系统性的全面检查。通过对站房、机柜、安装支架等技术设施的检查,确定其外观的完好性,避免出现涂层脱落的问题,减少因为锈蚀带来的风险危害。同时,在对设备进行检查的过程中,需要对气象、采样、辐射监测、通信、供电等基础、功能类型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在确定其工作状态的基础上,对于其中存在风险隐患的设备,及时进行维修与更换,保证整体设备系统的应用状态。 另外,在季度性的监测子站检查中,需要对整体环境与设备进行清理,在清扫仪器灰尘、打扫工作环境的同时,对雨量筒、干式沉降采集器等室外设备进行必要的养护,清理其中的杂物与泥沙,甚至需要利用倒水模拟试验,确定降雨量测量设备的正常工作状态。超大流量碘采样器没有工作任务时,需将其设定在默认流量状态下,并维持10min的工作状态,以此保证对其功能性的测定分析。 而对于检测系统的运行维护,还需要将年作为工作周期,对监测子站进行系统、全面的检查与维护,以此提高整体系统的稳定工作状态。尤其在机柜外壳、设备支架、大流量采样器、采样风机等大型设备的监测中,需通过年检维护,在比对上年度数据的同时,确定其未来的工作状态与使用条件。而在年度维护中,还需对监测子站的空调系统、风机设备进行保养维护,在蓄电池的充放电测试中,保证其使用条件,并及时更换无法达到使用要求的蓄电池设备。 注意,在每日的值班工作中,如果发现监测子站出现异常运行状态,且在远程终端的控制中无法解决此类问题,则需派遣工作人员达到现场,对其中的故障问题进行检修维护,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状态[1]。而在遇到台风等极端天气环境时,也需要预先地进行防护,并在台风到来之前,做好相应设备的加固处理。当台风等极端天气过境之后,还需对子监测站设备进行检查,以此保证设备的全面管理。 (二)质量保证为了维持高压电力室中,监测数据的有效性,需要在符合《环境地表γ辐射剂量率测定规范》这一管理条件的基础上,执行相应质控措施,并在传递仪的检测对比、工作源检测的技术中,实现这一质量管理需要。同时,在这一系类的质控技术条件下,可以对检测仪器设备的稳定性进行分析,通过对高质量监测数据的提取,保证数据应用的可信度与可溯源状态。 三、系统存在的不足 台山核电站周边的监测子站,在当前的技术管理条件下,仍存在一定不足,并大致可总结为以下几点内容。在其大襟岛监测子站中,由于建设验收尚未完成,一直没有实现供电系统的正常运行,当前仍主要依靠太阳能电池板进行供电,并表现出明显的不稳定特征。同时,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这一监测子站,与台山主站处于隔海相望的地缘关系,在进行运维管理时,只能坐船登岛完成处理。在这一条件的限制下,不仅增加了运维成本,也为安全管理带来了挑战[2]。同时,在大襟岛子监测站中,设置了带有包络性的SE方位环境敏感点,但在这一条件下,也对整体站点维护的便捷性、经济性造成了负面影响。 四、系统改造 对核电站辐射监测系统升级改造的过程中,应在“核设施安全监管司”发布的各项管理规范中,确定基本的系统建设方向与技术管理条件,在与当地实际工作情况进行结合的过程中,保证系统改造有效性。 而在系统改造方法上,应首先对其中的系统软件程序进行升级。具体执行步骤,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个环节。第一,监测子站系统中的软件升级,应向系统软件中,加入蓄电池使用电量监测、坐标经纬度定位、验收时间显示等功能,以此保证监测子站信息的完整性;第二,要在监测子站、前沿数据处理中心的管理软件程序中加入本地监测日志导出功能,借此将数据信息传递到总站的中心分析系统中;第三,需在检测子站、前沿数据中心的软件中,形成报表自定义功能,并在加入查询数据功能的同时,保证数据价值的深入开发;第四,应在监测子站软件系统中,加入辐射测量、采样的集成功能,并在远程化操作平台的搭建上,保证技术处理的优化升级;第五,方舱与站房的环境中,可利用物联网系统,以软件技术为核心,加入烟感、水浸等测试设备,保证对于监测子站的环境监督控制,维护其基本运行稳定性。

机房环境监测系统

机房环境监测系统

以太网 TCP/IP 网络跨地域实时温湿度变送器 (RJ45接口液晶显示) 产品概述: TYBC-RKETH-M-A是一款基于TCP/IP网络协议,具有液晶显示,通过以太网传输的工业级温湿度变送器,广泛应用于gsp、机房、弹药库等场合。它可以方便用户将当前不同位置环境的温度、相对湿度通过以太网传输到网络服务器上,以实现远距离、多节点、多地区的温度、相对湿度的采集、数据共享和远程传输。 客户只需要一台普通电脑、普通交换机与本公司的TYBC-RKETH-M系列温湿度变送器便可组建具备上千个温湿度采集节点的温湿度监控平台。如果电脑可以接入外网,在全球任何地点任何时刻通过网页即可查看本网络内任何节点的温湿度实时数据(曲线)、历史数据(曲线)、告警记录。 服务器端可将任意时段的温湿度及告警的历史记录进行EXCEL表格导出,方便用户进行数据管理和统计,可进行语音告警。 如接入我公司生产的短信猫,便可进行短信告警,短信温湿度查询,振铃告警,每一个测温节点均可配置3个手机号码,方便客户的使用。 当您的服务器不在当地时,只要温湿度监控点能够上网,您只需要把服务器的公网IP 或者服务器的域名配置到TYBC-RKETH-M设备上,TYBC-RKETH-M便可访问到服务器,我们支持跨网关,支持域名解析,并且支持数据同时最多上送到8个服务器上。 为了更好的服务机房装修、仓库监控、药房监控的客户,TYBC-RKETH-M设备可挂接我公司生产的市电检测、水浸告警、烟感报警器等设备,将遥信状态一同上送至监控平台与温湿度一同进行监控。 湿度监控平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已申请软件著作权,为便于更好的服务客户,本温湿度监控平台免费升级。 TYBC-RKETH-M-A液晶型以太网设备集合了液晶显示方便和以太网数据传输的优点,客户既能在当地进行温湿度查看,又能在远端进行监控。为机房装修、药品库监控最合适的选择。 功能特点: 1、多节点温湿度采集。 2、内部集成TCP/IP协议栈,支持以太网传输,支持跨网关,支持域名解析。 3、温度测量范围:-40~+80℃ 温度精度:±0.5℃ 湿度测量范围:0~100%RH 湿度精度:±3%RH 响应速度:2S~60S 4、温湿度监控平台基于web架构,全世界任何区域通过浏览器即可实时观察各个节点的温度和相对湿度信息。 5、每一个TYBC-RKETH-M-A设备可同时将数据上传到多个服务器,服务器之间数据互为备份,免去用户单台服务器损坏而造成数据丢失的问题。 6、通过以太网便可在线对设备进行配置,简单方便。

环境监测系统

烟感探测器 HL-94IIL 烟雾探测器技术指标: ●工作电压:DC 12 V ●静态电流:≤8mA ●报警电流:≤35mA ●工作温度:-10℃ to +50℃ ●环境湿度:≤95%RH ●报警输出:继电器常开/常闭 ●探测灵敏度:Ⅱ、Ⅲ级 ●监测面积:20平方米 数字温湿度传感器 RZ-TH6LL 数字温湿度传感器技术指标: ●量程:-20℃--85℃,0—100%RH ●传感器:进口温湿度一体化探头 ●精度:<±0.5℃ (0--50℃), ●<±3%RH (at 23℃,25—90%R) ●长期稳定性:<0.1℃/5年,<1%RH /5年 ●响应时间:小于1S ●输出:RS485 ●供电:12VDC ●储存环境:-40℃-90℃,0---95%RH(不结露) ●精度高、低漂移、响应速度快、 ●探头抗结露;

水浸传感器 RZ-WS98S 水浸传感器技术指标: ●供电电源: 12-60VDC ●灵敏度范围: ●档位1 0 – 250KΩ(惰性档) ●档位2 0 – 600KΩ(低灵敏档) ●档位3 0 – 5MΩ(中灵敏档) ●档位4 0 – 50MΩ;(高灵敏档) ●输出形式:干接点,常开; ●告警输出参数:阻抗<50Ω, ●负载电压:<60V, ●负载电流:<30mA; ●静态电流: <50mA; ●告警电流: <70mA; ●变送器尺寸: 95x 37x 52 mm ●探测线尺寸: 1-30m 8.3.8、门禁系统 门禁控制器技术指标: ●控制两个门, ●进出读卡双向控制, ●带12V 12Ah 后备电源●2万张卡管理权限, ●10万条脱机存储记录, ●RS485/232通讯, 电磁锁技术指标: ●300公斤力(600磅) ●带门磁闭锁信号 ●工作电流300mA 读卡器技术指标: ●指纹采集器: 中控超强无膜指纹仪 ●指纹容量:600枚 , ●卡容量:10000张. ●通讯方式:TCP/IP、RS485 出门按钮技术指标: ●86mm*86mm 标准底盒尺寸●亚银光铝合金面板色 闭门器技术指标: ●86mm*86mm 标准底盒尺寸●亚银光铝合金面板色

核电站环境问题

因核电站的建造和运行而引起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以及为防治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包括核电站对环境的影响、核电站的环境标准、核电站的环境保护以及核电站对环境影响的评价等。 环境影响核电站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有非放射性影响和放射性影响。非放射性影响主要是指化学物质的排放、热污染、噪声及土地和水资源的耗用等,类似火电站对环境的影响。核电站对环境的主要影响是产生放射性。电站核反应堆在运行过程中,由于核燃料裂变和结构材料、腐蚀产物及堆内冷却水中杂质吸收中子均会产生各种放射性核素。少量的裂变产物可通过核燃料元件包壳裂缝漏进冷却剂或慢化剂,排入环境。以一座100万千瓦的压水堆核电站为例,每年排入环境的放射性物质为:放射性惰性气体(如氙-133、氪-85等)、气溶胶氚200居里(1居里相当于3.7×1010贝可)和131I0.05~0.5居里;排入环境的放射性液、氚2000居里,其他核素(除氙以外)总放射性约为8居里;产生各种低放射性固体废物550米3,放射性含量2375居里。核电站反应堆发生事故时,大量放射性物质会通过各种途径排入环境。如1986年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仅4月26日一天就有20~22兆居里的放射性物质排入大气。反应堆排出的废液和废气中的放射性核素,通过各种途径,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变化过程到达人体。以一座 100万千瓦压水堆为例,在居民所受到的剂量中,放射性惰性气体的贡献最大,居住在 100公里范围内的居民集体剂量负担为1.4人·雷姆/吉瓦·年,废气中的氚对1~100公里范围内的居民造成的集体剂量负担为0.04

人·雷姆/吉瓦·年。反应堆废液排放到用作生活水源的江河,其中氚直接摄入人体内。估计废物的氚造成的集体剂量负担为7人·雷姆/吉瓦·年。 环境标准为了限制核电站向环境排放放射性物质的量,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减少对人体的危害,发展核电的国家都制定了严格的标准。中国国家环境保护局于1986年 4月23日发布了《核电厂环境辐射防护规定》(简称《规定》)。《规定》对核电站选址和正常工况及事故工况下的控制值分别要求:“核电厂周围应设置非居民区,非居民区的半径(以反应堆为中心)不得小于0.5km。核电厂非居民区周围应设置限制区,限制区的半径一般不得小于5km。” 核电站在正常运行工况下的剂量限值和排放量控制值是:每座核电站向环境释放的放射性物质对公众中任何个人(成人)造成的有效剂量当量,每年应小于0.25毫希(25毫雷姆);每座压水堆型核电厂气载和液体放射性流出物的年排放量,除满足以上的规定值外,一般还应低于表1、2所列控制值。其他堆型的控制值根据具体情况另外确定。核电站在发生最大可信事故条件下周围居民接受有效剂量的限定值见表3。核电厂在事故工况下的环境评价标准见表4。 核电站环境问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