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数量方法与分析总复习资料习题(2014)

管理数量方法与分析总复习资料习题(2014)

管理数量方法与分析总复习资料习题(2014)
管理数量方法与分析总复习资料习题(2014)

管理基础知识重点复习

管理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对管理定义的理解:管理是以管理者为主体进行的活动;管理是在一定环境下进行的管理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管理需要动员和配置有效资源;管理具有基本的职能管理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管理的特性: (1)管理具有两重性:生产力属性和生产关系属性;科学性和艺术性(2)管理具有目标性(3)管理具有组织性(4)管理具有创新性 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管理职能的发展:决策和创新 管理的类型: (1)公共管理—以公共利益的实现为目标,以公共组织为依托,公共管理过程是公共权力的运用过程公共管理具有独占性 公共管理接收公众监督 (2)企业管理—管理目标相对单一管理具有竞争性 管理具有典型的经济理性 管理权力来源于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以及由此委托的经营管理权 管理者的角色: (1)人际关系—挂名领导、联络者、领导者(2)信息传递—信息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 (3)决策制定—企业家、故障处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管理者的类型:

按层次分—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作业人员 按领域分—综合管理者、专业管理者 管理者应具备的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管理环境:一般或宏观环境、具体或微观环境、组织内部环境 (1)组织的一般环境:政治、社会文化、经济、技术、自然 (2)波特认为,影响企业内竞争结构及其强度的主要有:现有企业、潜在竞争者、替代品制造商、原材料供应商、产品用户等5种环境因素。 两种环境分析方法介绍:1、识别环境不确定程度的方法 2、内部环境综合分析:SWOT分析是最常用的内外部环境分析技术。 管理理论的发展:国外早期的管理思想—威尼斯兵工厂马基艾维利-《王子》-领导者原则 中国早期的管理思想—儒家:仁义礼智信 道家:无为而治 法家:法治 商家:积著之理-范蠡;治生之学-白圭 产业革命后的管理思想—查尔斯.巴贝奇(科学管理者的启蒙者) 亨利.普尔提出三条基本管理措施

数量分析方法模拟试题三 (1)

商务统计方法模拟试题三 一、判断题 1、定义数据结构是在数据视窗中进行的。() 2、在进行二项分布检验时,要求检验变量必须是二值变量。() 3、Kendall相关系数适用于度量定类变量间的线性相关关系。() 4、非参数检验要求样本来自的总体服从或近似服从正态分布。() 5、配对样本中个案个数一定是相同的。() 6、在SPSS数据文件中,一行代表一个个案(case)。() 7、单样本t检验也可用于对总体比率进行检验。() 8、在进行方差分析时,若总方差主要是由组内方差引起的,则会拒绝原假设。() 9、二值变量序列中,游程数最小为1.() 10、变量值越大,对应的秩就会越小。() 二、单项选择题 1、SPSS数据文件默认的扩展名() A、.sps B、.spo C、.sav D、.rtf 2、在SPSS的运行方式中,最常见,对初学者最适用的方式是() A、程序运行方式 B、完全窗口菜单方式 C、混合运行方式 D、联机帮助方式 3、面对100份调查问卷,在进行SPSS数据输入时,应采用() A、原始数据的组织方式 B、计数数据的组织形式 4、下列关于变量名的取名规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变量名的字符数不能超过8个 B、变量名不区分大小写字母 C、“3G”是一个合法的变量名 D、变量名可以以汉字开头 5、在定义数据结构时,Label是指定义() A、变量名 B、变量名标签 C、变量值标签 D、变量类型 6、“年龄”这个变量属于() A、定类型变量 B、定序型变量 C、定距型变量 7、欲插入一个个案,应选择的一级菜单是() A、File B、Edit C、View D、Data 8、在横向合并时,[Excluded V ariables]框中的变量是() A、两个待合并的数据文件中的所有变量 B、合并后新的数据文件中包括的变量 C、合并后新的数据文件中不包括的变量 D、第二个待合并的数据文件中的变量 9、如果只想对收入大于5000或者职称不小于4级的职工进行计算,应输入的条件表达式是() A、收入>5000or 职称>4 B、收入>5000and 职称>4 C、收入>5000 or not(职称>4) D、收入>5000 or not(职称<4) 10、希望从全部231个个案中随机选出32个个案,应采用的选取方式是() A、指定条件选取 B、近似选取 C、精确选取 D、过滤变量选取 11、分类汇总中,默认计算的是各分类组的()

数量方法试题

数量方法试题 1在一次《数量方法》考试中,某班的平均成绩是80分,标准差是4分,则该班考试成绩的变异系数是 A. 0.05 B. 0.2 C. 5 D. 20 2.对于峰值偏向右边的单峰非对称直方图,一般来说 A.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B.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C. 平均数>众数>中位数 D. 平均数<众数<中位数 3.将一枚硬币抛掷两次的样本空间Ω={00,01,10 ,11}(用0表示出现正面,用1表示出现反面)。“第一次出现正面”可以表示为 A. {01,11} B. {10,11} C. {00,01} D. {00,11} 4.某夫妇按照国家规定,可以生两胎。如果他们每胎只生一个孩子,则他们有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的概率为 A. 1/2 B. 1/4 C. 1/8 D. 1/6 5.设A、B、C为任意三个事件,则“这三个事件都发生”可表示为 A. ABC B. ABC C. A∪B∪C D. ABC 6.事件A、B相互对立,P(A)=0.3,P(B –A)= 0.7,则P(AB)= A. 0 B. 0.3 C. 0.4 D. 1 7、2008年某唱歌比赛,九位评委给歌手甲打分如下:8,7.9,7.8,9.5,8.1,7.9,7.8,8, 7.9,,则该歌手得分的众数为 A、7.8 B、7.9 C、8 D、9.5 8、琼海市在一条高速公路建造的招标过程中共有六个投标,其投标金额(万元)分别为98; 100;105;112;130;107,则这些投标金额的极差为 A、10 B、15 C、32 D、40 9、某交通管理局选择6辆汽车行驶本作样本,得到这些汽车的使用年限为:1;6;3;8;9; 3,则汽车使用年限(单位:年)的中位数为 A、1 B、3 C、4.5 D、5 10、某公司员工的年龄在23-50岁之间,其中年龄在20-30岁之间的员工占全部职工的32%, 30-40岁的占40%,则年龄在40岁以上的职工占全部职工的比重为 A、15% B、20% C、25% D、28% 11、设A、B、是两个相互独立的随机事件,若P(A)=0.6,P(AB)=0.3,则P(B)等于 A、0.3 B、0.5 C、0.7 D、0.9 12、某全国性杂志社给每个订户邮寄一本广告小册子,并随附一份问卷,杂志社在寄回的问 卷中随机抽选50人发给奖品。这家杂志社共收到10000份有效问卷,则某一特定参加者获奖的几率为 A、0.005 B、0.04 C、0.05 D、0.06 13 则a等于 A、1/4 B、1/3 C、1/2 D、2/3

05058管理数量方法2016年10月附答案真题

2016年10月《管理数量方法》上海卷,课程代码05058 一、单选(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2分) 1、一组数据5,9, 11,12,23,27的中位数是 【 D 】 A 、7.5 B 、9.5 C 、10.5 D 、11.5 2、下列数据:5,7,10,18,20的标准差为 【 C 】 A 、3.97 B 、4.97 C 、5.97 D 、6.97 97 .56.355 )1220()1218()1210()127()125(12 5 20 181********==-+-+-+-+-==++++= σX 3、设A 、B 、C 、D 是四个随机事件,用A 、B 、C 、D 的运算关系表示事件:A 或B 不发生但C 、D 发生为 【 D 】 A 、D ABC B 、BCD A C 、 D C B A D 、CD AB 对偶律 :解析→+=CD B A CD AB )( 4、从一个包含50个单元的有限总体中抽取容量为5的样本,则系统抽样的组距为【 A 】 A 、10 B 、15 C 、20 D 、25 5、掷一枚骰子,这个骰子有六个面,每个面分别标有1,2,3,4,5,6,如果连续投掷两次,且至少一次出现6点,则其点数之和为偶数的概率是 【 D 】 A 、 181 B 、121 C 、 91 D 、36 5 6、已知某时间数列连续三年各期的环比增长速度分别为12%、15%、18%,则该数列的这三年平均增长速度为 【 A 】 A 、14.93% B 、15.93% C 、16.93% D 、17.93% 解:%97.1411497.1151984.1118.115.112.133=-=-=-??=平均增长速度

管理决策分析复习资料解析

决策是指为达到一定的目的而在若干个可行方案中经过分析、比较、判断,从中选择并赋予实施的过程。决策者,决策者是决策系统中主观能力的体现者,亦称为决策主体。决策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决策目标,是决策者希望达到一定的状态的具体表示.行动方案,实现决策目标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和手段。 自然状态,决策环境客观存在的各种状态. 条件结果值,采取某种行动方案在不同自然状态下所出现的结果。决策准则,选择方案所依据的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 确定型决策:在完全掌握未来状态的情况下做出的决策;决策者掌握决策所需的各种信息,面临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但每种方案只可能有一种后果。当可供选择的方案不多时,对这种问题很容易作出决策。风险型决策:知道未来状态的分布时做出的决策;决策者面临多种方案可供选择,每种方案面临多种后果,每种后果出现的可能性 可以预测。这时,决策者即可根据概率论和统计学的知识,作出统计意义下的决策。不确定型决策:未来状态的分布未知;决策者只知道各种方案可能出现的后果,但不 知道每种后果出现的概率。对抗型决策:对竞争对手将要采取的策略的分布未知。 决策分析的步骤决策系统 行动空间:所有方案或策略的集合。A=(a1,a2,…,am T 状态空间:所有可能状态的集合。Ω=(θ1,θ2,…,θn T 决策系统:由状态空间Ω、行动空间A以及定义在Ω、A 上的决策函数所构成的系统,记为(Ω,A,F 不确定型决策问题的基本条件:存在一个明确的目标;存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自然状态; 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可以计算或估计各方案在不同状态 下的益损值。 问题特征:每一种状态发生的概率未知 常用准则:乐观准则;悲观准则;折衷准则;后悔值准则;等可能准则.

管理数量方法与分析简答题

《管理数量方法与分析》简答题 第一章数量分析基础 1,对数据进行分析的前提是什么? 数据分析的前提是数据的搜集与加工整理。 2,什么是变量数列? 变量数列是,在对变量的取值进行分组的基础上,将各组不同的变量值与其变量值出现的次数排列成的数列。 3*,变量数列的两个组成要素及其作用。 变量数列由两个要素组成:一个是由不同变量值划分的组,称为组别;另一个是各组变量值出现的次数,称为频数;各组频数与总次数之比,称为频率。 组别表示变量的变动幅度;频数、频率表示对应的变量值对其平均水平的作用程度。频数、频率越大的组所对应的变量值对其平均水平的作用也越大。 4,什么是洛伦茨曲线?它的主要用途是? 洛伦茨曲线就是累计频数(或频率)分布曲线,主要用途是研究社会财富、土地和工资收入的分配是否公平。 5*,简述分布中心的概念和意义。 分布中心,是指距离一个变量的所有取值最近的位置。变量的分布中心有重要的意义,①可以反映变量取值的一般水平。②可以揭示其取值的次数分布在直角坐标系中的集中位置,可以用来反映变量分布密度曲线的中心位置。 6,应用算数平均数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怎么避免?略。 7,算数平均数有哪些性质?略。 8*,在数据分析中引入离散程度测度有什么意义? 变量各取值之间的离散程度是变量次数分布的一个重要特征,测定它对实际研究有重要意义: ①可以反映各变量取值之间的差异大小,也就是反映分布中心指标对各个变量值代表性的高低。差异越大,代表性越低。 ②可以大致反映变量次数分布密度曲线的形状。 9*,测度离散程度的指标有哪些?分别的特点是什么? ①极差。(也称全距,指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 特点:计算简单,意义明了,是离散程度测度指标中最粗略、最简单的一种。 ②四分位全距。 特点:不像极差那么容易受极端变量值的影响,但是依然存在没有充分利用所有数据信息的缺点。 ③平均差。(变量各取值与平均数偏差的绝对值的算数平均数)

管理数量方法题库

在对某项数据进行分析之前,我们应做的前提工作是( D ) A.数据的整理 B.数据的检查 C.数据的分组 D.数据的搜集与加工处理 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B ) A.工人年龄 B.工人性别 C.工人体重 D.工人工资 某企业A产品1月份产量1100件,单位成本52元;2月份产量1300件,单位成本49元;3月份产量1600件,单位成本46元,则1季度A产品的平均单位成本为( A) A.元 B.元 C.元 D.元 众数是总体中下列哪项的标志值( D ) A.位置居中 B.数值最大 C.出现次数较多 D.出现次数最多 评价两个无偏估计量谁更有效,用到的统计量是(B )。 A.期望 B.方差 C.中位数

D.平均值 答案A 答案A 点估计的方法不包括(D)。 A.矩估计法 B.顺序统计量法 C.最大似然法 D.特殊值法

不能反映变量数列中间标志值差异程度的变异指标是(A ) A.全距 B.平均差 C.标准差 D.变异系数 答案A 答案D

答案A 答案A 答案B 在双侧检验中,如果实际的-t值小于或等于临界值,则(A )。 A.拒绝原假设 B.接受原假设 C.拒绝备选假设 D.不能确定 进行假设检验时,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样本量,检验结论犯两类错误的概率会(A )。 A.都减少 B.都增大 C.都不变

D.一个增大一个减小 时间数列中,数值大小与时间长短有直接关系的是( B ) A.平均数时间数列 B.时期数列 C.时点数列 D.相对数时间数列 采用几何平均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依据是(A ) A各年环比发展速度之积等于总速度 B各年环比发展速度之和等于总速度 C各年环比增长速度之积等于总速度 D各年环比增长速度之和等于总速度 计算发展速度的分母是( B ) A报告期水平 B基期水平 C实际水平 D计划水平 已知环比增长速度为9.2%、8.6%、7.1%、7.5%,则定基增长速度为(D) A.9.2%×8.6%×7.1%×7.5% B.(9.2%×8.6%×7.1%×7.5%)-100% C.109.2%×108.6%×107.1%×107.5% D.(109.2%×108.6%×107.1%×107.5%)-100% 下列等式中,不正确的是( C ) A.发展速度=增长速度+1 B.定基发展速度=相应各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 C.定基增长速度=相应各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 D.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

大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

统计分析方法有哪几种?下面天互数据将详细阐述,并介绍一些常用的统计分析软件。 一、指标对比分析法指标对比分析法 统计分析的八种方法一、指标对比分析法指标对比分析法,又称比较分析法,是统计分析中最常用的方法。是通过有关的指标对比来反映事物数量上差异和变化的方法,有比较才能鉴别。 指标分析对比分析方法可分为静态比较和动态比较分析。静态比较是同一时间条件下不同总体指标比较,如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比较,也叫横向比较;动态比较是同一总体条件不同时期指标数值的比较,也叫纵向比较。 二、分组分析法指标对比分析法 分组分析法指标对比分析法对比,但组成统计总体的各单位具有多种特征,这就使得在同一总体范围内的各单位之间产生了许多差别,统计分析不仅要对总体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进行分析,还要深入总体的内部进行分组分析。分组分析法就是根据统计分析的目的要求,把所研究的总体按照一个或者几个标志划分为若干个部分,加以整理,进行观察、分析,以揭示其内在的联系和规律性。 统计分组法的关键问题在于正确选择分组标值和划分各组界限。 三、时间数列及动态分析法 时间数列。是将同一指标在时间上变化和发展的一系列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就形成时间数列,又称动态数列。它能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发展变动情况,通过时间数列的编制和分析,可以找出动态变化规律,为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提供依据。时间数列可分为绝对数时间数列、相对数时间数列、平均数时间数列。 时间数列速度指标。根据绝对数时间数列可以计算的速度指标:有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

动态分析法。在统计分析中,如果只有孤立的一个时期指标值,是很难作出判断的。如果编制了时间数列,就可以进行动态分析,反映其发展水平和速度的变化规律。 四、指数分析法 指数是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变动情况的相对数。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根据指数所研究的范围不同可以有个体指数、类指数与总指数之分。 指数的作用:一是可以综合反映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数量变动的方向和程度;二是可以分析某种社会经济现象的总变动受各因素变动影响的程度,这是一种因素分析法。操作方法是:通过指数体系中的数量关系,假定其他因素不变,来观察某一因素的变动对总变动的影响。 用指数进行因素分析。因素分析就是将研究对象分解为各个因素,把研究对象的总体看成是各因素变动共同的结果,通过对各个因素的分析,对研究对象总变动中各项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行测定。因素分析按其所研究的对象的统计指标不同可分为对总量指标的变动的因素分析,对平均指标变动的因素分析。 五、平衡分析法 平衡分析是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数量变化对等关系的一种方法。它把对立统一的双方按其构成要素一一排列起来,给人以整体的概念,以便于全局来观察它们之间的平衡关系。平衡关系广泛存在于经济生活中,大至全国宏观经济运行,小至个人经济收支。平衡分析的作用:一是从数量对等关系上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平衡状况,分析各种比例关系相适应状况;二是揭示不平衡的因素和发展潜力;三是利用平衡关系可以从各项已知指标中推算未知的个别指标。 六、综合评价分析 社会经济分析现象往往是错综复杂的,社会经济运行状况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且各个因素的变动方向和变动程度是不同的。如对宏观经济运行的评价,涉及生活、分配、流通、消费各个方面;对企业经济效益的评价,涉及人、财、物合理利用和市场销售状况。如果只用单一指标,就难以作出恰当的评价。 进行综合评价包括四个步骤:

管理数量方法分析复习资料-试题带答案版本

1.在测量了变量的分布特征之后,测度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有意义?测量指标有哪些? 答:有时候掌握了变量的分布特征之后还不够,还需要了解变量之间相互影响的变动规律,以便对变量之间的相对关系进行深入研究。测度指标有协差和相关系数。 2.简述数学期望和差各描述的是随机变量的什么特征。 答:随机变量的期望值也称为平均值,它是随机变量取值的一种加权平均数,是随机变量分布的中心,它描述了随机变量取值的平均水平,而差是各个数据与平均值之差的平的平均数,差用来衡量随机变量对其数学期望的偏离程度。 3.在数据分布中离散程度测度的引入有意义? 答:研究变量的次数分布特征出来考察其取值的一般水平的高低外,还需要进一步考察其各个取值的离散程度。它是变量次数分布的另外一个重要特征。对其进行测定在实际研究中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通过对变量取值之间离散程度的测定可以反映各个变量值之间的差异大小,从而也就可以反映分布中心指标对各个变量值代表性的高低。其次,通过对变量取值之间离散程度的测定,可以大致反映变量次数分布密度曲线的形状。 4.在变量数列中引入偏度与峰度的概念有意义?答:对变量次数分布的偏斜程度和峰尖程度进行测度,一面可以加深人们对变量取值的分布情况的认识;另一面人们可以将所关心的变量的偏度标值和峰度指标值与某种理论分布的偏度标值和峰度指标值进行比较,以判断所关心的变量与某种理论分布的近似程度,为进一步的推断分析奠定基础。 5.什么是变量数列? 答:在对变量取值进行分组的基础上,将各组不同变量值与其变量值出现的次数排列成的数列,就称为变量数列。 1.(1)运用算术平均数应注意什么问题?在实际应用中如有效地避免(1)中的问题。 答:(1)运用算术平均数应注意: ①算术平均数容易受到极端变量的影响。这是由于算术平均数是根据一个变量的全部变量值计算的,当一个变量的取值出现极小或者极大值,都将影响其计算结果的代表性。 ②权数对平均数大小起着权衡轻重的作用,但不取决于它的绝对值的大小,而是取决于它的比重。 ③根据组距数列求加权算术平均数时,需用组中值作为各组变量值的代表,它是假定各组部的所有变量值是均匀分布的。 (2)①为了提高算术平均数的代表性,需要剔除极增值,即对变量中的极大值或极小值进行剔除。 ②采用比重权数更能反映权数的实质,因为各组绝对数权数按统一比例变化,则不会影响平均数的大小。 ③注意组距数列计算的平均数在一般情况下只是一个近似值。 2.(1)什么是洛伦茨曲线图?其主要用途有哪些? (2)简述洛伦茨曲线图的绘制法。 答:(1)累计频数(或频率)分布曲线;用来研究财富、土地和工资收入的分配是否公平。(2)首先,将分配的对象和接受分配者的数量均化成结构相对数并进行向上累计;其次,纵轴和横轴均为百分比尺度,纵轴自下而上,用以测定分配的对象,横轴由左向右用以测定接受分配者;最后,根据计算所得的分配对象和接受分配者的累计百分数,在图中标出相应的绘示点,连接各点并使之平滑化,所得曲线即所要求的洛伦茨曲线。 3.(1)简述分布中心的概念及其意义。 (2)分布中心的测度指标有哪些?这些指标是否存在缺陷?

系统工程 思考与练习题

第一章 1、选择一个你所熟悉的系统问题说明:(1)系统的功能及其要素;(2)系统的环境及输入、输出;(3)系统的结构(最好用框图表达);(4)系统的功能与结构、环境的关系。 2、说明系统一般属性的含义,并据此归纳出若干系统思想或观点; 3、管理系统有何特点?为什么说现代管理系统是典型的(大规模)复杂系统? 4、请总结系统工程(学)的特点(结合第二、三章内容)。 5、结合系统工程应用领域,说明系统工程在你所学专业领域的可能应用及其前景。 第二章 1. 系统工程与系统科学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2. 控制论的两个基本观点及其意义。 3. 系统结构有哪些特点? 4. 简述控制论对系统工程方法论的启示。 5. 功能模拟法与传统模拟法的区别有哪些? 6. 信息概念的特点有哪些? 7. 申农信息熵与物理学中的熵有什么关系? 8. 信息方法论与传统方法的区别,以及信息方法的意义。 9. 简述一般系统论的产生背景及其基本观点。 10.什么是耗散结构?形成耗散结构的条件有哪些?以及耗散结构理论的意义。 11.协同学与耗散结构理论在研究上的区别有哪些? 12.突变论较以往的数学理论有什么突破?其主要观点有哪些? 13.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14.钱学森提出的“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有哪几个方面的层次含义? 第三章 1. 什么是霍尔三维结构?它有何特点? 2. 霍尔三维结构与切克兰德方法论有何异同点? 3. 什么是系统分析?它与系统工程关系如何?

4. 系统分析的要素有哪些?各自是何含义? 5. 你如何正确理解系统分析的程序? 6. 初步系统分析有何意义?如何做好这项工作? 7. 请通过一实例,说明应用系统分析的原理。 8. 请总结近年来系统工程方法论的新发展及其特点。 第四章 1.系统模型有哪些主要特征?模型化的本质和作用是什么? 2.简述解释结构模型的特点、作用及适用范围。 3.请依据下图建立可达矩阵。 P 4. 已知下列可达矩阵,求结构模型。

系统工程期末复习资料

系统工程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题 1、系统 2、工程 3、模型 4、工程系统 5、系统工程学 6、系统工程 7、反馈 8、系统模型 9、系统评价 10、价值工程 二、填空题 1、工程系统的特性包括:()()()()()()()() 2、Hall系统工程三维形态的第一维是逻辑维,包括()()()()()()()七个步 骤 3、切克兰德系统工程方法论的步骤为:()、()、()、()、()和实施。 4、系统的属性主要有()、()、()、()、()、()、() 5、Hall系统工程三维形态的第一维是时间维,包括()、()、()、()、()、()、()七个阶段, 6、霍尔系统工程方法论的步骤为弄清问题、()、()、()、()、()、() 三、判断题 1、系统工程的理论基础不包括“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以及运筹学”等() 2、控制论的发展经历了:经典控制论、现代控制论、大系统控制论三个时期。() 3、信息论可分为狭义信息论、一般信息论、广义信息论三种不同的类型。() 4、切克兰德系统工程方法论的核心是“比较”和“学习”。() 5、系统工程方法的特征:先总体后详细的设计程序、综合即创造的思想、系统工程的“软科学”性。() 6、系统工程方法论是分析和解决系统开发、运作及管理实践中的问题所应遵循的工作程序、逻辑步骤和基本方法,是系统工程考虑和处理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总体框架。() 7、从提出或建立一个系统到该系统停止运行或为其他系统代替的这段时间,称为系统的生命周期。() 8、系统分析是一种运用建模及预测、优化、仿真、评价等技术对系统各个方面进行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分析为达到费用和效益最佳的辅助决策的方法和过程。() 9、决策分析的类型主要有:确定型决策分析、不确定型决策分析、风险型决策分析、对抗

管理数量方法与分析

管理数量方法与分析 第一章数据分析的基础计算题20分必考 数据分组:就是对某一变量的不同取值,按照其自身变动特点和研究需要划分成不同的组别,以便更好地研究该变量分布特征及变动规律。变量: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分组:单项分组和组距分组。 变量数列的概念:在对变量取值进行分组的基础上,将各组不同的变量值与其变量值出现的次数排列成的数列,成为变量数列 两因素组成:一个是由不同变量值所划分的组,称为组别。各组变量出现的次数,称为频数。各组次数与总次数之比,成为频率。 编制组距:1.确定组数2.确定组距3.确定组限4.计算各组的次数(频数)5.编制变量数列向上累计频数具体做法是:由变量值低的组向变量值高的组依次累计频数。向下:相反 分布中心的测度 分布中心:是指距离一个变量的所有取值最近的位置。揭示变量的分布中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变量的分布中心是变量取值的一个代表,可以用来反映其取值的一般水平。一个变量往往有许多个不同的取值,假若要用一个数值作为他们的代表,反映其一般水平,分布中心值无疑是一个最合适的数值。其次,变量的分布中心可以揭示其取值的次数分布在直角坐标系上的集中位置,可以用来反映变量分布密度曲线的中心位置,即对称中心或尖峰位置。 分布中心指标:1算数平均数,2中位数,3众数 算数平均数需注意问题:1.算数平均数容易受到极端变量值的影响 2.权数对平均数大小起着权衡轻重的作用3.根据组距数列求加权算术平均时,需用组中值作为各组变量值的代表

算数平均中位数众数概念:1.算数平均又称均值,它是一组变量值的总和与其变量值的个数总和的比值。 2.是指将某一变量的变量值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成一列。位于这列数中心位置上的那个变量值。3.是指某一变量的全部取值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变量值。 离散程度的测定 离散程度:还需要进一步考察其各个取值的离散程度即差异程度的大小。首先,通过对变量取值之间离散程度的测定可以反映各个变量值之间的差异大小。其次,通过对变量取值之间离散程度的测定可以反映变量次数分布密度曲线的形状。 离散程度测定指标:1极差,2四分位全距,3平均差,4标准差,5极差,6变异系数 概念:1.极差又称全距,是指一组变量值中最大变量值与最小变量值之差。2.是指将一组由小到大排列的变量数列分成四等分,QI-Q3所得差的绝对值。3.是变量各个取值偏差绝对值的算数平均数。4是变量的各个取值偏差平方的平均数的平方根。5标准差的平方。6.变异系数主要用于不同变量的各自取值之间差异程度的比较。 相关系数:是两变量的协方差与他们标准差之积的比率。它是专门用来测定两个变量线性相关方向和程度的一个指标。1.取值-1和1之间 2.<0 x与y负相关 3.>0正相关 4.=0 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5.-1 完全负相关 6.1完全正相关 7.≈0 相关关系越弱 8.≈-1或1 相关关系越强 协方差:是两个变量的所有取值与其算数平均数离差乘积的算数平均数,可以用来测定两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方向和密切程度

管理数量方法 复习题

厦门大学网络教育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管理数量方法》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某银行有40个企业贷款,其数据整理如下: 根据数据可以推测,中位数最接近的数是:(B) A.1650万元B.1000万元C.1100万元D.1500万元2.两个非正态总体,方差已知,均值未知,欲检验其均值是否相等,分别抽取n1和n2两个小样本,就采用的方法为:(C) A.Z检验B.t检验C.曼-惠特尼检验D.威尔科克森检验3.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X的可能取值为(B ) A.负数B.任意数C.正数D.整数 4.各实际观测值与回归值的离差平方和称为(B) A.总变差平方和B.剩余平方和C.回归平方和D.判定系数5.某盒子里有24个球,随机抽取3个,其中1个是红球,则可以判断该盒子里的红球数为:(D) A.8个B.8个以下C.8个以上D.8个左右 6.若采用有放回的等概率抽样,如果样本容量增加4倍,则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的标准误差将:(D) A.不受影响B.为原来的4倍C.为原来的1/4D.为原来的1/2 7.估计量的有效性是指:(B) A.估计量的抽样方差比较大B.估计量的抽样方差比较小

C .估计量的置信区间比较宽 D .估计量的置信区间比较窄 8.若正态分布的均值为10,标准差为5,则P (X <5)和P (X >20)的概率分别为:(C ) A .0.0228,0.1587 B .0.3413,0.4772 C .0.1587,0.0228 D .0.4772,0.3413 9.将总体单元在抽样之前按某种顺序排列,并按照设计的规则确定一个随机起点,然后每隔一定的间隔逐个抽取样本单元的抽选方法被称为( A ) A .系统抽样 B .随机抽样 C .分层抽样 D .整群抽样 10.已知100个产品中有2个废品,采用放回随机抽样,连续两次,两次都抽中废品的概率为(A) A .10021002? B .9911002? C .1002 D .10021002+ 11.某种现象随时间变化的特点是:初期增长很快,当达到一定程度后,增长率又逐渐下降,最后接近一条水平线。用于描述该类现象的曲线为:(B ) A.指数曲线 B.修正指数曲线 C.Gompertz 曲线 D.直线 12.在10道“是非题”,每道答对的概率为0.5,则10道题相互独立答对5道的概率为:(C ) A .0.8 B .0.5 C .0.25 D .0.1 13.设产品产量与产品单位成本之间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87,这说明二者之间存在着(A ) A .高度相关 B .中度相关 C .低度相关 D .极弱相关 14.将总体单元在抽样之前按某种顺序排列,并按照设计的规则确定一个随机起点,然后每隔一定的间隔逐个抽取样本单元的抽选方法被称为(A ) A .系统抽样 B .随机抽样 C .分层抽样 D .整群抽样 15.估计量的无偏性是指估计量抽样分布的数学期望等于总体的( C ) A .样本 B .总量 C .参数 D .误差 16.某种股票的价格周二上涨了10%,周三上涨了5%,两天累计涨幅达(B ) A .15% B .15.5% C .15.8% D .16% 17.若0100:;:μμμμ≠H H =,当随机抽取一个样本,其均值0μ=x ,则(A ) A .肯定接受原假设 B .有可能接受原假设

05058管理数量方法1

管理数量方法20日14:30--17:00 一、单项选择题 1、如果是一个正偏的频数分布(指峰在左边,右边有较长的尾巴),下面那一个集中趋势的计量值最大?(C 算术平均数) 2、在一个正偏的分布中,将有一半的数据大于(B中位数) 3、若某一事件出现的概率为1/6,当实验6次时,该事件出现的次数将 是 D 上述结果均有可能) 4、对一个有限总体进行无放回抽样时,各次抽取的结果是(B 相互依赖的) 5、若一个系的学生中有65%是男生,40%是高年级学生。若随机抽取一人,该学生或是男生或是高年级学生的概率最可能是( D 0.8. ) 6、某一零件的直径规定为10厘米,但生产的结果有的超过10厘米,有的不足10厘米。在正常生产的情况下,其误差的分布通常服从(B 正态分布) 7、若正态分布的μ=10,б=5则P(X<5)和P(X>20)的概率分别为(C 0.1587,0.0228) 8、如果抽选10人作样本的抽选方法是从160公分及以下的人中随机抽取2人,在180公分以上的人中随机抽选2人,在165~175公分的人中随机抽选6人,这种抽选方法称作(C 分层抽样) 9、估计量的有效性是指( B 估计量的抽样方差比较小) 10、设是的一个无偏且一致的估计量,当用1-的置信度确定置信区间后,对于这一置信区间的宽度(A 只要进一步增大样本,可以达到任意高的置信度)11、生产航天飞机零部件,要求以99的可靠性能耐高温1000℃,对产品质量检验时的假设应为( B ) 12、如果事件A的概率为P(A)=0.5,事件B 的概率为P(B)=0.5,则通常情况下P(A∩B)的概率为(C 小于或等于0.5 ) 13、对一个无限总体进行无放回抽样时,各次抽取的结果是(A 相互独立的) 14、某一事件出现的概率为1,如果实验6次,该事件就( B 一定会出现6次) 15、某工厂生产的零件出厂时每200个装一盒,这种零件分为合格与不合格两类,合格率约为99%,设每盒中的不合格数为X,则X通常服从(C 泊松分布) 16、一项民意测验在甲、乙两城市进行,甲城市的人数为乙城市的4倍,甲城市和乙城市的抽样比例相同,若两城市表示赞成的人数比例也相同,则两城市的抽样标准误差相比较(D 甲城市是乙城市的1/2) 17、调查某市中学生中近视眼人数比例时,采用随机抽取几所中学作为样本,对抽中学校所有学生进行调查,这时每一所中学是一个(C 抽样单位) 18、置信系数1-表示了区间估计的( D 可靠性) 19、在参数估计中利用t分布构造置信区间的条件是(B 总体分布为正态分布,方差未知) 20、在一个负偏的分布中超过平均值的数据将(A 超过一半) 21、将原始数据整理成频数分布后计算平均值与原始数据计算的平均值相比较( B 大于原始数据计算的均值) 22、如果事件A的概率为P(A)=0.5,事件B 的概率为P(B)=0.5,则通常情况下P(A∩B)的概率为( C 小于或等于0.5 ) 23、下边哪一个符合概率分布的要求(D P(X)=x/6 (x=1,2,3) ) 24、若总体服从正态分布,均值μ与方差均未知,:=,:,置信水平为,采用n为大样本,则统计量Z的拒绝域为(C > ) 25、在一次假设检验中,当显著性水平被拒绝时,则用(A 一定会被拒绝) 26、若已知=1239,n=100,则直线回归方程= ( A ) 27、各实际观测值()与回归值()的离差平方和称为( B 剩余平方和) 28、从100人中用简单随机抽样抽选10人作样本,可能抽取的样本数目为 ( C ) 29、估计量的均方误反映了估计的( B 准确性) 30、正态总体,均值和方差未知,对总体均值进行检验,,置信水平为,n为小样本,则统计量的拒绝域为( D ) 31、两个非正态总体的均值比较,采用Z检验时必须(B 两个样本都是大样本) 32、某企业今年与去年相比,产量增长了15%,单位产品成本增长了10%,则总生产费增长( B 26.5% ) 33、两个非正态总体,方差已知,均值未知,欲检其均值是否相等,分别抽取两个小样本,应采用的方法为(C 曼-惠特尼U检验) 34、估计量的有效性是指(B 估计量的抽样方差比较小) 35、生产航天飞机零部件,要求以99的可靠性能耐高温1000℃,对产品质量检验时的假设应为( B. ) 36、若两个事件是相依的,则(C 不一定是互斥的) 37、随机变量的取值总是( D 实数) 38、个二项分布的随机变量,其方差与数学期望之比为3/4,则该分布的参数P 应为( A 1/4 ) 39、二次分布n=100,p=0.2,则在100次试验中成功16至24次的概率近似为 (C 68.26% ) 40、在一项化妆品的调查中,采用的方法是将样本按总人口的男女性别和城乡比例进行分配。然后要求在各类人员中有目的地选择经常使用该化妆品的消费者进行调查,这种方法称作( D 配额抽样) 41、假设有5种股票,每种股票的回报率为μ=10%,б=4%,且相互独立。现有5000元,有两种投资方案,甲方案用于购买其中一种股票,乙方案每种股票各买1000元。两种方案的比较是( C 收益率相同,甲方案的风险高于乙方案) 42、从某个大总体中抽取一个样本容量为10的样本,样本均值的抽样标准误差为43、则原来总体的方差为(B 90)44、从总体N=100,=160,随机抽取n=16的样本,样本均值的抽样标准误最接近的数是。(C 2.9 ) 45、若,,当随机抽取一个样本,其均值,则( A 肯定接受原假设) 46、若已知是的2倍,是的 1.2倍,则相关系数r等于( B ) 47、某种股票的价格周二上涨了10%,周三上涨了5%,两天累计涨幅( B15.5% ) 48、某百货公司今年同去年相比,各种商品的价格综合指数为105%,这说明 (A 商品价格平均上涨了5%) 49、某银行投资额1998年比1997年增长了10%,1999年比1997年增长了15%,1999年比1998年增长了(D (115%÷110%)-1) 50、两个总体均值比较的t检验适用于(A 两个正态总体,方差未知但相等) 51、两个非正态总体的均值比较,采用Z检验时必须(B 两个样本都是大样本) 52、下边哪一个符合概率分布的要求(D P(X)=x/6 (x=1,2,3)) 53、设n为时间数列的项数,对于间隔不等的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的公式为( D )54、已知某地区1995年的居民存款余额比1985年增长了1倍,比1990年增长了0.5倍,1990年的存款余额比1985年增长了( A 0.33倍)55、某百货公司今年同去年相比,所有商品的价格平均提高了10%,销售量平均下降了10%,则商品销售额( B 下降)56、使用基期零售价格作权数计算的商品销售量指数( C 单纯反映了商品价格的综合变动) 57、.某食品厂规定其袋装食品每包的平均重量不低于500克,否则不能出厂。现对一批产品进行出厂检验时,要求有99%的可靠性实现其规定,其原假设和备择假设应该是:(=0.01)(A :=500,:500 ) 58、要求有95%的把握次品率低于10%才能出厂,在检验时设立的假设应该是 ( C ) 59、对居民收入(x)与消费支出(y)的几组不同样本数据配合的直线回归方程如下,你认为哪个回归方程可能是正确的( B )60、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中,检验回归方程线性关系的显著性采用的统计量是 ( D )61、某百货公司今年与去年相比,商品零售总额增长了6%,各种商品的价格平均上涨了2.5%,则商品销售量增长(或下降)的百分比为( C 3.41% ) 62、采用报告期总量加权的平均指数在计算形式上通常采取(C 调和平均形式) 63、某企业按1990年不变价格编制的1999年工业总产值指数为145%,这说明( A 产量增长了45% ) 64、某匣子里有24个球,随机抽取3个,其中1个是红球,则可以判断匣子里的红球数为:(D 6个上下) 65、若P(A)=1/2,P(B)=1/2,则P(A∩B)为(D 不确定) 66、若随机变量Y与X的关系为Y=2X+2,如果随机变量X的方差为2,则随机变量Y 的方差D(Y)为(C 8) 67、要求有95%的把握次品率低于10%才能出厂,在检验时设立的假设应该是( B.) 68、设随机变量X的分布如下: X 概率 2 0.5 4 0.5 Y为随机变量X的函数Y=X2,已知X的数学期望E(X)=3,方差D(X)=1,则Y的数学期望和方差:(D 10,36) 69、从100人中用简单随机抽样抽选10人作样本,可能抽取的样本数目为( C ) 70、从总体为N=1000000个家庭中用等概率抽选n=1000个家庭作样本,设为第i 个家庭的人数,总体平均数,表示样本平均数,则样本平均数抽样分布的数学期望与的关系是(A 一定相等) 71、根据上题中的抽样方法,对于实际抽选到的1000个家庭的分布,其均值与总体均值的关系是:(C 偶尔相等) 72、估计量的均方误反映了估计的(B 准确性) 73、当抽样方式与样本容量不变的条件下,置信区间愈大则(A 可靠性愈大) 74、正态总体,均值和方差未知,对总体均值进行检验,,置信水平为,n为小样本,则统计量的拒绝域为( D ) 二、填空题 1、常用的统计调查方式有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和定期统计报表制度 2、常用的统计调查方式有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和 定期统计报表制度。 3、两个非正态总体,方差已知,均值未知,欲检其均值是否相等,分别抽取两个小样本,应采用的方法为(C 曼-惠特尼U检验) 4、由于采用的基期不同,发展速度可以分为定基发展速度与环比发展速度两种。 5、层次结构模型根据具体问题一般分为目标层、准则层与措施层。 6、简单随机抽样可以有不同的实现方法,常用的方法有抽签法与利用“随

系统工程考试精简版复习资料

一、1. 系统:由两个以上有机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所构成,且具有特定功能、结构、环境的整体。 2.系统工程:是从总体出发、合理开发、运行和革新一个大规模复杂系统所需思想、理论、方法论、方法与技术的总称,属于一门综合性的工程技术。 3.系统分析:是在对系统问题现状及目标充分挖掘的基础上,运用建模及预测、优化、仿真、评价等方法,对系统的有关方面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为决策者选择最优或满意的系统方案提供决策依据的分析研究过程。 4.模型:实现是系统的理想化抽象或简洁表示,他描绘了现实系统的某些主要特点,是为了客观的研究系统而发展起来的。模型三个特征:1.它是现实世界部分的抽象或模仿2.它是由那些与分析的问题有关的因素构成 3.它表明了有关因素间的相互关系。模型化:构建系统模型的过程及方法。(注意兼顾到现实性及易处理性) 5.结构模型:定性表示系统构成要素以及它们之间存在着的本质上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和关联情况的模型。结构:组成系统诸要素之间相互关联的方式。结构模型化:建立系统结构模型的过程。结构分析:是一个实现系统结构化模型并加以解释的过程。 6、系统仿真:就是根据系统分析的目的,在分析系统性质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建立能描述系统结构或行为过程,且具有逻辑关系或数学方程的仿真模型,据此进行试验或定量分析,以获得正确决策所需的各种信息。 7. 系统动力学:通过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流图等)、利用DYNAMO仿真语言在计算机上实现对真实系统的仿真实验,从而研究系统结构、功能和行为之间的动态关系。特点:(1)多变量(2)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3)以仿真实验为基本手段和以计算机为工具(4)可处理高阶次、多回路、非线性的时变复杂系统问题。 8.系统评价:就是全面评定系统的价值。 9.管理决策分析:就是为帮助决策者在多变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正确决策而提供的一套推理方法、逻辑步骤和具体技术,以及利用这些方法和技术规范地选择满意的行动方案的过程。 10. 冲突分析:是国外在经典对策论和偏对策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对冲突行为进行正规分析的决策分析方法。 11. 可达矩阵:是表示系统要素之间任意次传递性二元关系或有向图上两个节点之间通过任意长的路径可以到达情况的方阵。 12. 缩减矩阵:根据强连接要素的可替换性,在已有的可达阵中,将具有强连接关系的一组要素看作一个要素,保留其中的某个代表要素,删除其余要素及其在可达矩阵中的行和列,即可得到该可达矩阵的缩减矩阵。 二、1. 科学系统思想形成三步骤:a“只见森林”b“只见树木”c“先见森林,后见树木” 2. 科学系统思想的实质:普遍联系和整体性思想 3.系统思想发展:a一般系统论:贝塔朗菲b控制论:维纳c信息论 4. a 1940年美国Bell电话公司开发微波通讯系统,正式使用系统工程一词 b 1945年美国空军建立研究与开发(RAND)机构,曾经提出系统分析(Systems analysis)概念,强调了其重要性 c.1957年H.Good和R.E.Machol发表第一部名为《系统工程》的著作是系统工 程科学形成的标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