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导学案全册

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导学案全册

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导学案全册
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导学案全册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学前指导】

教学目标:

1.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2.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

思考问题: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有哪些规定?起了什么特殊的作用?

【自主学习】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1、背景:革命即将胜利。

2、召开: 1949年9月在举行。

3、会议通过的主要决议:

⑴通过了具有国家临时宪法作用的《》。

⑵决定新中国的国名为;北平为首都,改名为;采用公元纪年;以《》为代国歌;为国旗;在天安门广场建立。

(3)选举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二、开国大典:新课标第一网

1、准备:10月1日上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在中南海召开第一次会议(内容见课本)。

2、举行: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在隆重举行。

3、意义:它宣告了的诞生。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对中国的统治和的局面,实现了人民梦寐以求的

三、西藏和平解放:

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继续追击盘踞在、、和

的国民党残余军队,很快就扫清了各地残敌。

2、时间:年5月。

3、意义: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着除和少数海上岛屿外,中国领土全部获得解放。

【合作探究】

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下图是位于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

材料二: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抗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摘自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请回答:

(1)新中国成立后,在哪次会议上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2)“三年以来”指的是什么时期以来?(3)“三十年以来”“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分别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以来?

(4)诵读碑文,无数人民英雄的历史伟绩历历在目,我们中学生应怎样继承和发扬先烈怎样的革命精神?

【巩固达标】

1、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充分准备工作的会议是()

A、中共七大

B、政治协商会议

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第一届全体会议

2、刘爷爷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代表,他参与和表决了这次会议通过的所有文件和决定;下列各项属于这些文件和决定的是()

①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③任命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④确定了国旗、国歌和首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③④Xk b1.C om

3、下列哪项不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决议()

A、采用公元纪年法

B、以《共同纲领》作为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

C、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

D、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4、今年,我们隆重举行了国庆60周年大典。下列事件均发生于60年前的1949年,其先后顺序是()①解放军占领总统府②北平和平解放③举行开国大典④召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①②④③

5、拿破仑曾说:中国是一只沉睡的雄狮,它一旦醒来,整个世界都会为之颤抖。雄狮醒来,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历史事件是( ) A.中国共产党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国实现了现代化

6、“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这首美丽动人的歌曲唱出了亿万中华儿女的心声,歌词“当家作主站起来”指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

A.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B.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成立

C.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D.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每年的10月1日——10月7日,我们都要放国庆长假。是因为()

A为了庆祝国民党的失败 B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为了宣告中国现代化的实现 D为了让全国人民更好休息

8、在开国大典上,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54尊礼炮齐鸣28响。展开联想,判断“54”、“28”的深刻含义源于下列哪两个历史事件()

A.鸦片战争、五四运动

B.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C.中国共产党成立、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

9、看图回答问题:

(1)上图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该事件发生在那一天?

(2)该历史事件的圆满召开也就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那么新中国的成立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3分)

第2课:人民政权的巩固

【学前指导】

新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

1.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的事迹,体会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2.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 问题思考:

1.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着怎样的经济形势?

2.人民政府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为了巩固新生的政权,采取了什么措施?取得了怎样的结果?

【自主学习】

一、整顿经济秩序: 1、措施:

⑴采取果断的行政措施,严厉打击 。

⑵在全国范围大规模调运基本生活、生产物资到城市,敞开供应,平抑 。 ⑶统一全国 ,物资调度和现金管理。

2、成果: 迅速收到成效,社会秩序稳定,人民欢欣鼓舞。

3、意义:毛泽东称这一经济上的胜利意义“ ”。 二、抗美援朝:

1、时间:从 年10月到 年7月。

2、英雄人物: 、 等。

3、结果: 年7月,美军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4、意义:抗美援朝的胜利极大地增强了 ,也使 得到空前提高,为经济建设赢得了 。 三、土地改革:

1、时间:从 年6月开始。wwW .x kB 1 .c Om

2、法律依据: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颁布的《 》

3、内容(目的):废除 ,实行 。

4、意义:废除了 ,极大地解放了 ,推动了 的恢复与发展,为 创造了条件。 【合作探究】

1、我们绝大部分同学都来自农村,家里都有土地,现在你家里的土地和20世纪50年代农民家里的土地性质一样吗?

2、中国人民解放军入朝作战为什么要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现在如果美国对朝鲜动武,中国还会卷入吗?

3、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面临的最迫切的任务是什么?为此进行了哪些活动? 【达标巩固】

1、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其中被毛泽东誉为其胜利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的是( ) A 、抗美援朝 B 、整顿经济秩序 C 、土地改革 D 、三大改造

2、1950年,朝鲜内战爆发时,我国面临的形势是( )

①美国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②美国出兵占领台湾 ③ 美国从东南沿海对新中国发起进攻 ④美帝国主义将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 A ①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③

3、小明要研究抗美援朝期间的历史,他需要阅读哪一时段的历史资料( ) A 、20世纪40年代——50年代 B 、20世纪50年代——60年代 C 、20世纪60——70年代 D 、20世纪90年代

4、美国参联会主席布莱德雷说过:“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和错误的敌人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那么这场战争是( )

A 、朝鲜战争

B 、越南战争

C 、第二次世界大战

D 、伊拉克战争

5、反映抗美援朝运动的电影《上甘岭》上映后,片中的主题曲《我的祖国》一下子唱响了神州大地,至今影响了几代人。歌中唱道:“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这是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歌曲表达了志愿军战士对祖国的热爱和眷念。这说明抗美援朝是为了( ) A.使家乡更富饶,让祖国更美好

B.让中朝两国人民都生活在美丽的土地上

C.打击美国侵略者

D.保卫世界和平,保卫美丽的新中国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1) 材料一、二共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新|课 |标| 第|一|网

(2)图片中“雄赳赳,气昂昂,越过鸭绿江”的这支军队名称叫什么?

(3)作者魏巍为什么把他们称为“最可爱的人”?请写出这支军队中两位家喻户晓的“最可爱的人”.

第3课:向社会主义过渡

【学前指导】

新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

1.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2.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三大改造(同学们阅读课文20-21页,完成下面表格)

改造途径改造结果历史意义存在问题

【自主学习】

一、过渡时期(1949——1956)的总路线:

1、制定时间: 年党中央制定。

2、内容: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实现对农业、

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目标和任务(简称为“一化三改造”)。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

1、时间:从年开始至年完成。

2、基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其他各项事业,为建立奠定强大的物质基础。

3、巨大成就:

⑴到1957年各项主要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就;

⑵不仅得到极大改善,也初步改变了工业分布偏于的不合理布局。

三、三大改造:

1、内容:改造、手工业和。

2、实质:对实行变革,使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地位,为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奠定经济基础。

3、意义: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实现了由到的变革。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中国进入阶段。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颁布时间:年9月。w W w.xK b 1. c om

2.颁布机构:第一届第一次会议通过。

3.性质:是我国第一部类型的宪法。

4.意义:使我国的和法制建设有了。

【合作探究】

1.第一个五年计划为什么要优先发展重工业?2.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为什么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基本建立?

【精讲释疑】

说一说“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三大改造”这三者之间有何联系?

【达标巩固】x k b 1.c o m

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通常概括为()

A.“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B.“四项基本原则”

C.“一化三改造” D.“一五计划”

2、党制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突出特点是()

A.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进行

B.时间相当长,任务十分艰巨

C.以工业化建设为中心

D.体现了工农联盟的原则

3、新中国的工业化建设开始于()

A.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 B.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

C.三大改造 D.“一五”计划的实施

4、1953年开始的三大改造,其中不包括()

A.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对国有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5、建国初期,毛泽东指出:“现在我们能做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这说明当时我国必须()

A.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 B.加速实现手工业合作化

C.逐步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D.优先发展重工业

6、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举办“第一个五年计划成果展示会”,他们准备的以下图片资料,不适合采用的是()

A.鞍山大型轧钢厂 B.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

C.长春一汽生产第一批解放牌汽车 D.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7、1956年1月2日下午,上海50万人冒雨集会,副市长兴奋地宣告:“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地城市,开始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了!这一伟大胜利是我们人民的胜利。”他如此激动是因为上海完成了()A.工商业改造

B.社会主义工业化

C.“一五计划” D.土地改革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

(1)材料反映的是哪部文献的内容?制定于何时召开的什么会议?

(2)这部文献的性质是什么?在它产生之前,是哪部文件代替它起到了临时作用?

(3)这部文献的颁布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

第4课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学前指导】 新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 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问题思考: 李明对书上的二幅图片(右图)感到十分不解:自己家种的水稻没有大人高、萝卜没有脸盆大,为什么图画上的水稻高耸入云、萝卜硕大赛驴?这究竟是不是真实的现象? 请你进行学习探究,回答问题。 (1)“水稻比天高”、“萝卜比驴大”的情况发生在什么历史时期?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什么现象?对经济建设造成什么影响? 新|课 |标| 第|一|网

(2)这一历史现象给我们留下什么历史教训?

【自主学习】

一、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1、时间: 年党中央制定。

2、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 。

3、结果、影响:导致了“ ”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

二、“大跃进”:

1、表现: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 , 。

2、核心内容:掀起全民“大炼 ”的运动。

3、后果:生产遭到严重破坏,造成了 比例严重失调。

三、人民公社化运动:

1、时间:从 年开始。

2、后果:损害了群众利益,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破坏了农业生产力,对适合中国国情的

和 的探索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四、国民经济的调整:

1.背景:从1959年起,特别是1960年夏以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的严重后果逐渐

显露出来。

2. 时间:从 年至1965年初。

3.方针: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 、 、 ”的八字方针。

4.结果: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

【合作探究】

1.八大的正确方针为什么没有贯彻下去?(换句话说,党中央为什么会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这样的严重错误?) x k b 1 .c o m 2.这是当年的《人民日报》文章,你相信吗?当时的中国出了什么问题?

【精讲释疑】

从1956年到1966年这十年间,中国共产党为为了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艰难曲折的探索。请你说出其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误的教训。 【达标巩固】 1、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但忽视了()A .群众的积极性B .经济发展客观规律C .党内不同意见D .自然灾害的严重性 2、“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20世纪50年代末的哪一历史( )A .农业合作化运动B .人民公社化运动C .“大跃进”运动D .土地改革运动 3、这一漫画可能出现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哪一运动中?( ) A .农业合作化运动 B .土地改革 C .“大跃进”运动D .“文化大革命” 4、据资料统计,四川在20世纪50年代初森林覆盖率仍有20%,60年代

初森里覆盖率仅剩9%,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人口数量急剧增长

B .大规模的商业性采伐

C .无计划的盲目垦荒

D .“大跃进”运动中毁林炼钢

5、在“大跃进”高潮中,全国农村一哄而起,由农业合作社合并成的“一

大二公”的组织形式是( )A . 互助组B . 村委会 C . 人民公社 D . 农业初级社

6、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 )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

A .一五计划实施

B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C .土地改革

D .三大改造

7、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

状况,出现图中B 点到C 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经济建设没有计划性

B .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 .“左”倾冒进主义错误严重泛滥

D .“文革”扩展到经济领域

8、1958年下半年,一位外国友人来到中国,他可能看到的情

况有( )①农村正在进行土地改革 ② 大、中学生参加火热的社会主义建设,大炼钢铁

③资本家正在打骂工人 ④ 农村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②③

D ②④

第5课奋发图强艰苦创业

【学前指导】

新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

讲述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先进人物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

问题思考:

1.“两弹一星”指的是什么?分别是在什么时间研制成功的?

2.“两弹”的成功研制有何意义?

【自主学习】

一、“铁人”王进喜:

1、主要事迹:

⑴是为我国石油工业立下汗马功劳的“”的优秀代表。

⑵是新中国战线的先进典型。

2、称誉:被誉为“”。

二、“两弹元勋”邓稼先:

1、主要事迹:为我国第一颗和第一颗的成功试制和爆炸作出了卓越贡献。

2、称誉:被誉为中国的“”。

3、影响:两弹的成功爆炸,表明我国已具备力量,这不仅对于维护

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也极大地鼓舞了。

三、“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1、主要事迹:治理自然灾害,改变的落后面貌。

2、称誉:被誉为“”。新课标第一网

【合作探究】

1.中国是个热爱和平的国家,为什么还要发展核武器?

2.中国政府承诺:中国在任何时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你怎样看待这样的承诺?(或者我们该不该这样承诺?)

【达标巩固】

1、1956—1966年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工业战线最为突出的是()

A、钢铁工业

B、煤炭工业

C、石油工业

D、桥梁工业

2、东北有个杨靖宇,其别名叫“忠良将”;东北有个张学良,其别名叫兵谏蒋;东北有个王进喜,其别名叫“铁脊梁”;东北有个杨利伟,其别名叫“震宇航”。有关这四位人物及业绩的搭配不正确的是()

A.杨靖宇~著名的抗日将领

B.张学良~发动了西安事变

C.王进喜~优秀的县委书记

D.杨利伟~中国进入太空第一人

3、1964年10月16日,随着一声巨响,硕大的蘑菇云腾空升起,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与这一成就直接有关的人物是()

A.詹天佑 B.侯德榜 C.邓稼先 D.袁隆平

4、在1964年的一份报纸上刊登了一个报道,里面包含了这样的信息:兰考、治沙、党的好干部。请你判断他是下列人物中的() A.邓稼先 B.王进喜 C.雷锋 D.焦裕禄

5、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的英雄模范中,谁被誉为“县委书记的榜样”()

A.王进喜B.雷锋C.焦裕禄D.黄继光

6、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时期,涌现出被誉为“铁人”的石油工人王进喜,解放军的好战士雷锋,党的好干部焦裕禄。他们的先进事迹突出地体现了什么样的时代精神()

A.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B.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C.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D.坚持科学,崇尚民主

第6课文化大革命

【学前指导】

新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ww w.Xkb https://www.doczj.com/doc/3717245779.html,

简述“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的主要史实,认识“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

【自主学习】

一、“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1.主要原因:对国内阶级斗争形势的估计越来越严重。

2.开始标志:年5月,中共中央发出了《》

3.性质:这是一场由毛泽东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二、“全面夺权,全面内乱”:

1.起点:1967年1月,、策划指挥上海夺权活动。

2.兴起:随后,夺权活动在全国兴起,形成所谓的“”风暴。

3.扩大:很快发展成为“打倒一切”的。

三、“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1、年9月,叛逃事件发生,客观上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理论和实践的失败。

2、和在艰难的处境下,开始对工作进行全面调整。

3、年9月,逝世,“四人帮”加紧了夺权的活动。

4、年10月,中央政治局一举粉碎“四人帮”;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合作探究】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任何人、任何组织必须遵守。1954年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1954年宪法体现了鲜明的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那我国为什么还会发生文化大革命这样的长达十年的内乱?

2.邓小平说:“我们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但应该说…文化大革命?也有

一…功?,它提供了反面教训。”(1)我们为什么要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

(2)“文化大革命”也有一“功”,指的是什么?

【达标巩固】

1、导致“文化大革命”爆发的主要原因是()

A.党中央出现了修正主义 B.党内有一个“资产阶级司令部”

C.毛泽东对国内国际形势的错误估计 D.林彪、江青等人的煽动

2、十年“文革”是指()

A.1949-1959年 B.1953-1963年 C.1956-1966年 D.1966-1976年

3、“一月风暴”的实质是()

A.地方性武装斗殴 B.打击迫害老干部

C.整风运动 D.造反派夺取党、政领导权

4、客观上宣告“文化大革命”理论和实践破产的是()

A.“一月风暴” B.林彪叛逃事件的发生

C.粉碎“四人帮” D.“四五运动”

5、文革中,煽风点火制造混乱,从而乘机夺权的“四人帮”是指()

①林彪②陈伯达③姚文元④王洪文⑤江青

A .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6、“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A.邓小平开始对各方面工作做全面调整 B.林彪叛逃事件的发生

C.粉碎“四人帮” D.“四五运动”

7、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强烈的政治色彩,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下列口号、标语出现在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的是()

A.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B.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C.一切以阶级斗争为纲 D.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8、历史上的一些做法,往往打上了时代的烙印。请问破“四旧”、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学生停课“闹革命”这些做法应当发生在()

A、“文化大革命”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人民公社化时期

D、整风运动时期

9、邓小平同志指出:建国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犯过“左”的或右的错误,“左”是主要的。其中,时间最长、影响最严重的“左”的错误是()

A.“大跃进”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农业合作化运动 D.“文化大革命”

10、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但在“文化大革命”这场内乱中,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其表现有()

①由上海蔓延到全国的“一月风暴”②刘少奇同志被迫害致死

③江青为首的“四人帮”被逮捕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第7课历史转折与邓小平理论

【学前指导】

新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

认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认识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自主学习】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主持党中央工作的领导人提出“”的错误方针。

2.思想基础:1978年12月,邓小平发表《》的讲话,冲破了“两个凡是”的禁锢,为实现历史性转折,开辟新时期的新道路奠定了思想基础。

3.时间:年12月。

4.地点:在召开。新课标第一网

5.主要内容:

⑴思想上:否定“”的方针,重新确立了、的指导思想。

⑵政治上:果断地停止使用“”的口号,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⑶组织上:形成以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恢复了党的原则。

6.历史意义:

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

⑵伟大的从这次全会揭开序幕。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

1.十二大:

⑴时间:年9月。

⑵主要内容:①确定了全面开创新局面的奋斗纲领。

②邓小平在会上明确提出“”。

2.十三大:

⑴时间:年10月

⑵主要内容:

①系统阐明了关于的理论,明确指出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②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作了概括:领导和团结,以为中心,坚持,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条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后来被概括为“、”。

三、邓小平理论:

1.地位:邓小平理论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旗帜)。

2.确立:1997年9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的第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命名为“”;并在党章中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作为指引全党前进的。

【合作探究】

(1)、中国共产党的哪一次会议实际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什么重要意义?

(2)、党的哪一次会议后,改革开放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在这次会议上邓小平首次明确提出了什么主张?

(3)、1987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系统阐明了什么理论?简要概括这次会议制定的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

(4)、邓小平同志是哪一年逝世的?同年召开的“中共十五大”把哪一理论写入党章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Xk b1.C om

第7课历史转折与邓小平理论【达标巩固】

1、邓小平说:“1977年和1978年,中国还处于徘徊状态。”其主要原因是()

A.“两个凡是”错误分针在党的思想界仍占主导地位。

B.“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还没得到平反。

C.老一辈革命家还没完全恢复领导职务。

D.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的兴起。

2、下列关于中共十一届三种全会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②做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决策③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

3、中国共产党党史上有两次意义重大的转折性会议,一次是遵义会议,另一次是()

A.七届三中全会 B.八届三中全会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十二届三中全会

4、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会议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5、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是 ( )

A.实事求是

B.科教兴国

C.四项基本原则

D.改革开放

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这里的“转折”主要是指()

A.党的工作重心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经济建设上来

B.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由农村改革转到城市改革上来

C.经济改革的目标由建立计划经济转到建立市场经济

D.国家的对外政策由奉行闭关锁国转到实行对外开放

7、下列描述中,最符合右图人物的是( )

A.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

B.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国家主席

C.他是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的先进劳动者

D.他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8、党的哪一次会议确定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奋斗纲领()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9、按照党的“十三大”部署的我国经济发展战略步骤,到本世纪中叶,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是()

A.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B.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C.基本实现现代化

D.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

第8课城乡改革不断深入

【学前指导】

新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

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基本原则。

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自主学习】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wwW .x kB 1 .c Om

1.起点: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首先从农村掀起,其主要内容是。由、农民于1978年底,1979年初率先实行这项改革。

2.特点:在坚持的前提下,在经营方式上改为、。

3.作用:推动了农村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农村面貌由此发生显著变化。1.原因(背景):

⑴经济交流日益频繁。

⑵农村经济朝专业化、和社会化方向发展。

⑶大批农村逐渐从土地上转移出来。

2.意义:

⑴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⑵有利于农民致富和逐步实现。

⑶有利地促进了和整个的发展。

三、国有企业改革:

1.第一阶段:1978年10月至1984年10月。

主要内容:进行以扩大为主要内容的试点和探索。

2.第二阶段:1984年10月至1993年。

中心环节:把作为改革的中心环节。

主要内容:开始实行各种形式的。

3.第三阶段:1993年至今。

主要内容: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责任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合作探究】

1、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有什么意义?

2、谈谈你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理解。

3、现在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改革初期的责任制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

【达标巩固】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首先从()掀起。

A、农村

B、城市

C、沿海地区

D、内地

2、率先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地区是()

A.广东、福建 B.安徽、四川 C.广东、安徽 D.广东、四川

3、“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首歌谣赞扬的是()

A 土地改革

B 农业合作化运动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4、“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自从分地包产后,家家生活大变样”。这两段《凤阳花鼓》词中安徽凤阳农民生活的变化与下列哪一政策息息相关?()

A.“大跃进”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新课标第一网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作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对联中的两次“分田”指的是()

A.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社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C.农业合作社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6、关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形式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在土地私有制基础上

7、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我们完全没有预料到的最大新收获是( ) A 农民生产自主性调动起来了 B 农村经济状况得到极大改观 C 农民生产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D 农村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 8、是什么促使农村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 )

A 十一届三中全会

B “南方谈话”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 对外开放

10、对国有企业的改革,首先进行的试点和探索是( ) A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 .政企分开 C .扩大企业自主权 D .实行经营责任制

第9课 对外开放逐渐扩大

【学前指导】

新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

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自主学习】

一、对外开放的开始(开端)——经济特区的建立:

1.建立: 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建立 、 、 和厦门四个经济特区。

2.意义:

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对 、 、 、 、推动经济体制改革起到了重大作用,有力地推动了 建设。 二、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

1.背景:世界经济 进程明显加快,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时间: 年4月。

3.成果:经过几年努力,浦东已建成为一座 、 、 的新城区, 初步建立起国际 、 、 中心的基本框架。

4.意义:浦东的开发开放成为20世纪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和取得显著成就的重要标志。 三、对外开放的新阶段——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原因:是中国发展 的客观要求。

2.时间: 年12月,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3.意义:这标志着中国 进入一个新阶段。 【合作探究】

1、简述创建经济特区的意义。

新 课 标 第 一 网

2、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共和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次伟大转折? .

3.分析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达标巩固】

1、歌曲《春天的故事》歌颂了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句歌词指的是党中央、国务院 ( ) A 、在深圳、珠海、汕头搞经济特区试点 B 、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广州 C 、开放珠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 D 、开放沿海港口城市上海

2、在一座城市的市政府门前,有一座标志性的雕像(见右图)名为拓荒牛,这座城市就是在改革开放中,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请问这座城市是指: ( )

A .上海

B .珠海

C .深圳

D .厦门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 A 吸收外国资金 B 学习国际上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 C 扩大出口 D 加快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外开放首先从哪里开始?( ) A .广东和广西 B .广东和福建 C .海南 D .广东和上海

5、下列关于我国对外开放形成的格局,正确的表述是( )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 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 C.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D.沿海经济开放区——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6、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开放开放上海浦东的目的是( ) A .实现经济全球化 B .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C .吸引外资

D .把上海建成国际金融、贸易中心,从而带动长三角经济的腾飞

7、温家宝总理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发表的演讲中指出:“从中国的历史发展来看,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只有开放兼容,国家才能富强,闭关锁国必然落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开放兼容促进了唐朝的繁荣。请列举为中日、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突出贡献的唐代高僧。

(2)清朝前期,统治者为严格限制中外交往而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这一政策造成了什么严重后果?(2分)

x k b 1.c o m

(3)20世纪80年代,我国先后设立了5个经济特区,迈出了现代对外开放的矫健步伐;请写出这五个经济特区的名称。

第10课民主法制建设

【学前指导】

新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

说出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重要法律,了解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大进展。

【自主学习】

一、依法治国基本国策的确立:年,九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把“,建设”作为基本方略写进宪法。从此,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终于找到并已经开始步入实现国家的康庄大道。

二、《刑法》和《民法通则》的颁布:

1.《刑法》:

⑴年7月,全国人大通过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同时还通过、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⑵年3月,全国人大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作了重大修订。

三、村民自治:

1.法律依据:1987年全国人大通过并颁布的《》。

2.核心内容:、、、。

3.意义:

⑴是社会主义民主在农村最广泛的实践。

⑵也是、密切干群关系、的重要举措。

【合作探究】

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民主法制建设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

2、你对我国的民主法治建设有什么好的建议?请谈谈你的看法。

【达标巩固】

1、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把()作为基本方略写进宪法。

A “一国两制”

B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C “改革开放”

D “邓小平理论”ww w.Xkb https://www.doczj.com/doc/3717245779.html,

2、标志着我国法制建设进入历史新时期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颁布

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颁布

D.《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颁布

3、我国民法系统终于有了体系性的总体构架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实施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施行

D.《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的颁布

4、为将社会主义民主落实到基层,推进农村的民主法制建设而实行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是()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民族区域自治

C.村民民主自治 D.发展乡镇企业

5、村民民主自治的核心内容是()

①民主选举②民主决策③民主管理④民主监督

期中模拟测试卷(1—3单元)

时间:45分钟总分: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正式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A.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B.西藏和平解放

C.开国大典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2、2008年3月14日,达赖集团在拉萨组织策划了企图分裂祖国的严重暴力打砸抢烧事件;西藏是哪一年正式纳入新中国中央政府统辖的?()A.1949年B.1950年C.1951年D.1959年

3、美国司令官克拉克在回忆录中写到“我获得了一个不值得羡慕的名声:我是美国历史上

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文中所说的战争指的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侵略越南的战争

C、抗美援朝战争

D、进攻伊拉克的战争

4、下列那一项不属于建国初期党和政府巩固新生人民民主政权的措施()

A.整顿经济秩序

B.抗美援朝

C.土地改革

D.“大跃进”

5、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B.西藏和平解放

C.土地改革结束

D.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6、右边是一张国庆游行时拍下的照片,根据照片信息和所学过知识判断

这次国庆游行的时间最有可能是( )

A.1949年

B.1959年

C.1969年

D.1979年

7、“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中国共产

党历来重视“三农”问题。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而采取的措施()A.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

B.1978

C.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

D.近年来开通的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8、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最重要的成果是()A、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新党中央领导集体B、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C、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D、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和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新|课|标| 第|一|网

9、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在哪次会议上?()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10、“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歌词“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和“南海边写下诗篇”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

A.设置经济特区与“南方谈话”

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与“南方谈话”

C.设置经济特区与开放沿海城市

D.设置沿海经济开放区与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11、“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那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这里的“旗帜”是()A.五星红旗B.邓小平理论C.毛泽东思想D.三个代表12、1999年国内生产总值的近1/3、农民收入的近1/3、工业增加值的1/2、出口创汇的近2/5都来自乡镇企业,而且这些都是国家财政很少支持的情况下实现的。2000年,乡镇企业从业人员为12816万人。这说明()A.乡镇企业是农民的伟大创造

B.乡镇企业为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为农民致富开辟了一条新路

C.乡镇企业已经达到了泛滥程度,政府要加强调控D.乡镇企业的产值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

13、改革开放以来,为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颁布的法律不包括?()

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wwW .x kB 1 .c Om

14、“毛泽东让我们站起来,邓小平使我们富起来”。把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分别是()A.中共一大中共七大 B.中共七大中共十四大

15、下列党的方针政策中,符合中国国情,有利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是()

①土地改革②“大跃进”运动③人民公社化运动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⑤国企改革⑥对外开放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⑥ C.①③④⑤⑥ D.①④⑤⑥

二、连线题。( 5分)

“铁人”邓小平

县委书记的好榜样黄继光ww w.Xkb https://www.doczj.com/doc/3717245779.html, “两弹元勋”王进喜

最可爱的人邓稼先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焦裕禄

三、请你完成“建国以来党的农村政策与农业发展分析报告”的部分内容。(9分)

(1)、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大规模的____________运动在全国开展;到1952年底,我国彻底废除了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2)、1953年,党中央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决定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行社会主义改造;通过三大改造,使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农业经济中占主导地位;为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奠定了经济基础。

(3)、1958年,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随后在全国开展了“大跃进”和_____ _____运动。使农业生产。

(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首先从农村开始,主要内容是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实行;结果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自主性和积极性,农村经济面貌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四. 阅读下列图片,回答相关问题(8分)

经济特区示意图(图一)

上海浦东(图二)

请回答:

(1)图一是我国1980年首批设置的四个经济特区,依据图三写出图中A、B、C、D、所代表的经济特区名称。(4分)

(2)图二集中展现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那么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有何重要意义?(2分)

(3)在我国对外开放史上,哪一重大举措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2分)

五、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漫长过程,党的正确领导是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本保障;回答下列党的总路线(基本路线)有关问题。(共8分)

(1)恢复国民经济的任务完成后,为了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胜利过渡,1953年党中央制订了过渡时期(1953—1956)的总路线;该总路线的基本内容通常被概括为什么?(2分)

新|课|标| 第|一|网

(2)1958年,党中央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该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存在什么明显的弊端?(2分)

(3)1987年,中国共产党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系统的阐明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并制订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请你写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具体内容。(4分)

第11课民族团结与民族区域自治

【学前指导】

新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

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

【自主学习】

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1.中国民族分布格局:、。

2.新中国民族政策:、、。

具体表现:

⑴保障少数民族平等参与。

⑵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⑶保护少数民族各具特色的。

⑷既反对,也反对。

二、我国政府为解决民族问题而采取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含义:是指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由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民族的。

2.少数民族自治地方:

⑴3个层次(级别):分自治区、、。

⑵5个省级自治区:、新疆、广西、宁夏、。

【合作探究】新课标第一网

(1)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实行的一项基本制度是什么?该制度的实行有什么意义?

(2)“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这首歌反映了中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你知道这首歌反映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吗?

(3)列举我国先后建立的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的名称。

【达标巩固】

1、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我国各民族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成为一个民族大家庭。我国现在的民族分布格局是()

A、有聚居、无杂居

B、有杂居、无聚居

C、大杂居、小聚居

D、大聚居、小杂居

2、“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这首歌反映了中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民族政策包括()

①民族平等②民族团结③各民族共同繁荣④西部大开发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3、到1965年我国在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区建立了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由此你认为新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是()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民族平等C、各民族共同繁荣D、民族团结

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是()

A、区域内的人口和面积

B、当地民族当家作主

C、走社会主义道路

D、坚持国家的统一领导

5、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分为哪三级()

①自治区②自治州③自治县(旗)④自治镇(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③④6、西藏解放五十多年来,国家向西藏自治区拨付的财政补贴和基本建设费已达200亿元人民币,目前每年保持在不少于10亿元。党和政府之所以重视和帮助

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是为了()

A、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B、实现国内各民族平等

C、加强各民族团结

D、贯彻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

7、下列哪一项措施不符合我国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政策()

A、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B、禁止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

C、反对地方民族分裂主义

D、少数民族有权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第12课 祖国统一大业

【学前指导】

新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

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自主学习】

一、“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历史意义:

⑴有利于保持香港、澳门和 的稳定。⑵为中国的 开辟了一条现实的道路。 ⑶为国际社会以 方式解决某些历史遗留问题找到了新思路,为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作出了贡献。

二、“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1.香港回归: 年7月1日。

2.澳门回归: 年12月20日。

3.意义:⑴彻底结束了 ,⑵洗雪了 ,⑶标志着 。 【合作探究】

1.简述“一国两制”的含义,分析其意义。

2.台湾为什么至今不能实现统一?

3、材料一:

材料二:1984年,邓小平同志会见美国乔治大学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代表团时指出:“我们提出的大陆与台湾统一的方式是合情合理的。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一个中国,两种制度。”

(1)材料一为一位同学为表达盼望祖国统一而绘制的标题为“回来吧,就缺你了!”的漫画;画中母亲代表什么?两位正在欢迎的小朋友分别代表什么?正朝母亲奔跑过来的小朋友代表什么?

(2)材料二邓小平的这段话,反映出我国在台湾问题上的什么主张(政策)?运用这一政策已经先后解决了什么问题?

(3)请你联系现实,谈谈对海峡两岸关系发展趋势(前景)的认识。

wwW .x kB 1 .c Om

【达标巩固】

1、下列对“一国两制”理解正确的选项是( )①“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②“一国两制”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③“一国两制”最初是为解决香港澳门问题提出来的④“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

2、江泽民曾指出:“香港回归祖国,是彪炳中华民族史册的千秋功业,香港同胞从此成为香港的真正主人,香港历史从此揭开了崭新的篇章。” 文中的“从此”所指的具体时间是( )

A.1997年6月1日

B.1997年7月1日

C.1997年8月1日

D.1997年9月1日

3、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时,人民解放军驻港、驻澳部队举行了雄壮盛大的进驻仪式,他们进驻最能体现中国政府( ) A.对港澳行使主权B.向港澳显示强大C.让港澳人民放心D.对港澳特别保护

4、初二某班同学准备策划主题为《中国人民的儿子——邓小平》的图片展。图三可归人下列哪一栏目:( )

A.少年出洋觅真谛

B.中原淮海建奇功

C.拨乱反正倡改革

D.一国两制定回归

5.一国两制基础上回归的香港和澳门,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 A.社会制度 B.主权归属 C.经济制度 D.社会生活

6、新中国是分别从哪国手中收回并恢复对澳门、香港行使主权的( ) A.荷兰、西班牙 B.葡萄牙、英国 C.英国、葡萄牙 D.法国、荷兰

7.我国能够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的最重要因素是( ) A.新中国已经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 B.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 C.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综合国力增强 D.“一国两制”的构想为有关各方接受

8.“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国民党元老于佑任的《望大陆》反映了他渴望 ( )A.两岸对峙 B.台湾独立 C.祖国统一 D.反攻大陆

第13课人民军队的现代化建设

【学前指导】

新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

了解人民海军和人民空军建立的史实。

以人民解放军导弹部队的建立和发展为例,说明科技强军的重要性。

【自主学习】

一、海、空军的建立:

1.背景:国内,国民党军队仍负隅顽抗;国际,美国对华实行政策。

2.海军建立:年4月,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在宣告成立。

3.空军建立:年8月,组建空军第一个飞行大队。同年月,空军司令部成立,标志着。

4.历史意义:

⑴实现了人民军队由单一的向诸军兵种合成的转变。

⑵大大提高了我国的。

⑶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提供了。wwW .x kB 1 .c Om

二、导弹部队的建立和发展:

1.目的(背景):为打破西方大国的和,适应现代化条件下的战争需要。

2.建立时间:年7月1日,中国战略导弹部队正式成立,被命名为。

三、军队建设的现代化:

1.背景:世界发达国家的突飞猛进。

2.目的:打赢现代技术,尤其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

3.意义:

⑴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和防卫作战能力。

⑵为保卫祖国的领土完整和铸起坚固的钢铁长城。

⑶为和建设提供了坚强有力的安全保证。

【合作探究】

(1)写出下列相应历史时期人民军队的名称。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年—1936年):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1945年):

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1949年):

(2)请列举人民军队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代表性战役各一例

...。

(3)建国后,为打破西方大国的核威胁和核讹诈,中共中央组建了哪支新式部队?

(4)你认为科技对国防有怎样的影响?新课标第一网

【达标巩固】

1、下列关于人民海、空军建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东海舰队在江苏泰州成立。

B 1950年,海军领导机关在北京成立,标志着海军正式成为我军一个军种。

C 1949年8月,人民解放军组建了我军第一个飞行中队。D1949年11月,空军司令部成立,标志着人民空军的正式诞生。

2、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三大主力不包括()

A东海舰队 B南海舰队 C北海舰队 D 黄海舰队

3、200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青岛举行大型阅兵活动,这是为了庆祝()

A.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建立六十周年

B.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导弹部队建立六十周年

C.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八十八周年

D.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建立六十周年

4、下列军种中,与新中国同龄(基本上同时诞生)的是()

A海军 B.武警部队 C.空军 D.中国战略导弹部队

5、人民解放军中担负我国战略核反击任务的军种是()

A炮兵部队 B空中战略轰炸机部队 C海军核潜艇部队 D“第二炮兵”

6、我国发展战略核武器的原则是()

A称霸世界 B自卫,遏制可能出现的核袭击

C遏制美国 D 维护地区与世界和平

第14课新中国的外交

【学前指导】

新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

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讲述我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

【自主学习】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提出时间:20世纪50年代初。

2、主要内容:

3.意义:

不仅是中国处理对外关系的,也是国际社会公认的。

二、出席万隆会议:

1.时间:年4月,率中国代表团应邀出席。

2.地点:在(国家)的万隆召开。

3.中国的贡献:

周恩来提出了亚非国家之间应“”的方针,得到了与会各国代表的普遍赞同,为会议的圆满成功奠定了基础。

三、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时间:年10月的第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蒋介石集团的“代表”驱除出联合国的一切机构。

2.意义:是中国外交的巨大胜利,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四、中美建交:

1.经过

⑴1972年2月,美国总统访华,中美发表上海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步入正常化轨道。⑵年12月16日,中美发表建交公报。⑶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

2.意义:中美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合作探究】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奉行的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20世纪50年代,在发展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的过程中,中国政府提出了怎样的外交原则?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又提出了哪一外交方针,促成了会议的圆满成功,扩大了新中国的国际影响?ww w.Xkb https://www.doczj.com/doc/3717245779.html,

(3)“70年代,美国……积极谋求与中国改善关系”的重要表现是什么?目前影响中美关系健康发展的最重要、最敏感的问题是什么?

(4)除此之外,请你再列出20世纪70年代中国在外交方面取得的一项重大成就。

【达标巩固】

1、“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是来求同,而不是来求异的”。与这句名发言C.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发言D.2001年江泽民在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的发言

2、一位美国记者评价周恩来在某次国际会议中的重大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这次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

B、上海APEC会议

C、26届联合国大会

D、万隆会议

3、2005年,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倡导通过国与国之间的相互合作,共同建设和谐世界。这与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的哪一原则(构想、制度)的基本思想保持了一致?()A.一国两制B.民族区域自治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求同存异”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它的主要内容不包括()①互相尊重领土主权②互不侵犯③互不干涉内政④平等互利⑤和平共处⑥经常沟通达成共识 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④⑤⑥C、①②③④⑥D、①②③⑤⑥

6、1971年11月8日美国《时代》周刊以周恩来总理为封面人物,并在封面上写着:“The Chinese are coming”。美国人发出这样感慨的主要原因是()A.周恩来出席日内瓦会议B.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关系正常化D.美国乒乓球队访华

7、1972年,尼克松访问中国的一周被西方新闻界称作“改变世界的一周”。西方新闻界之所以这样认为,主要是因为()

A.访问期间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B.访问发生在美苏争霸期间

C.访问后不久中国就加入了联合国

D.访问结束了中美长达二十多年的对抗

8、周总理是新中国外交的创始人,下列外交活动或成就与周总理有关的是()

①出席万隆会议,扩大新中国国际影响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③接见美国总统尼克松④出席APEC 会议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

第15课走向新世纪的对外关系

【学前指导】

新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

以我国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等史实为例,说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

【自主学习】

一、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1.背景:20世纪90年代,苏美争霸的两级格局结束,国际关系显现出的发展趋势,要和平、、促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流。

2.时间:年,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4.影响:为亚太经合组织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增强了人们对恢复世界经济增长的信心。

二、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

1.时间:年6月,在中国上海。

2性质:是一个以互信求、互利求的新型区域性合作组织。

3.意义:对维护本地区的安全和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维护国际社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三、维护世界与地区的和平:

1.目前世界局势的特点:、;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

2.中国的外交策略(调整):

⑴继续奉行的和平外交政策;

⑵积极参与和其他国际事务;

⑶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

⑷反对和强权政治;

⑸反对一切形式的;

⑹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

【合作探究】新|课|标| 第|一|网

1、新中国为维护地区与世界和平作出了哪些重要贡献?

2、新中国的外交战线能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达标巩固】

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新中国20世纪90年代所取得的外交成就()

A、中国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B、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C、香港回归

D、澳门回归

2、本世纪初,由我国发起创立,总部设在中国上海的政府间国际组织是()

A、亚太经合组织 B 、东盟 C、欧盟 D、上海合作组织

3、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是()

A、1954年日内瓦会议

B、1955年亚非会议

C、1955年万隆会议

D、2001年APEC会议

4、如果你是21世纪初的一名记者,想要了解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最新情况,你会前往()

A、东京

B、北京

C、纽约

D、上海

5、下列国家不属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的是()ww w.Xkb https://www.doczj.com/doc/3717245779.html,

A、中国

B、俄罗斯

C、哈萨克斯坦

D、日本

6、21世纪初,我国外交战线取得的重大成就有()③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年会④成功加入世贸组织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

7、新中国的外交战线能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根本原因是()

A、外交策略的得当

B、西方国家对华态度的改变

C、综合国力的提高

D、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第16课科学技术

【学前指导】

新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

知道“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推广等标志性成果,以及“863”计划的制定。

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为例,说明信息技术在促进我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自主学习】

一、“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

1. 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

2. 年6月,中国第一颗氢弹成功爆炸。

3.1970年4月,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

二、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

1.成功:年9月。

2.地位:我国是世界上次用人工方法合成牛胰岛素的国家。

三、杂交水稻的培育与推广:

1.培育:1973年10月,袁隆平成功培育出,他被誉为“”。

2.意义:为解决中国的问题作出了卓越贡献。

四、中国高新技术发展计划纲要——“863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1.背景:世界高科技蓬勃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2.制定:Xk b1.C om

⑴时间:年3月。

⑵倡导者:、、、。

3.意义:对中国的高技术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合作探究】

1、我国为什么要制定“863”计划?它的制定与实施有何意义?

2、杂交水稻的培育与推广有什么影响?

【达标巩固】

1、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先发明火药的民族,在历经100多年的欺侮之后终于走进核时代的大门,迎来让炎黄子孙扬眉吐气的时刻。这一时刻发生在()

A.1955年

B.1964年

C.1967年

D.1970年wwW .x kB 1 .c Om

2.右图是我国1970年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它是()

A.东方红一号

B.神州一号

C.神州六号

D.长征一号

3.当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当选“2007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时,整个民族为之动容。不仅为他“刺破青天锷未殘”自豪,而

且更震撼那种“国为重”、挺起民族复兴大业坚实脊

梁的精神!下列人物与钱学森同一时代且堪称“民族脊梁“的是()

①邓世昌②张謇③王进喜④邓稼先⑤袁隆平4、右图是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

A.王进喜

B.邓稼先

C.袁隆平

D.汪道涵

5、为我国的核武器研究做出巨大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的科学家是()

A、王进喜

B、邓稼先

C、焦裕禄

D、向秀丽

6、在航天科技领域作出突出贡献,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科学家是()

A 邓稼先 B钱学森 C 钱三强 D 陈芳允

7、建国以来我国下列科技成就取得的先后顺序是()

①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②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ww w.Xkb https://www.doczj.com/doc/3717245779.html,

③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④在世界上首次人工方法合成牛胰岛素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③②①④

D、③④②①

8、我国跨入世界核先进国家行列的标志是()

A、原子弹、氢弹先后成功爆炸

B、第一颗返回式人造地球卫星的成功发射

C、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D、“神舟”飞船的发射成功

9、我国跻身世界航天科技大国之列的标志是()

A、原子弹的爆炸成功

B、氢弹的爆炸成功

C、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D、“神舟”飞船的发射成功

10、1969年,欧洲有一场著名的足球赛,下列哪个国家的人不能

..看到现场直播?()A、中国B、苏联 C、美国D、法国

第17课教育事业的发展

【学前指导】

新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

列举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普及和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史实,

认识教育发展在“科教兴国”战略中的地位。

【自主学习】

列举:

普及义务教育所取得的成果及意义。

一、义务教育的普及:

1.开始时间:年4月。

2.法律依据:全国人大通过的《》。

3.实施成果:到2001年底,占全国人口85%的地区已基本实现九年制义务教育。

4.历史意义:

⑴不仅给中国的基础教育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⑵而且为实施“”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高等教育迅速发展:

1.20世纪50年代初,进行院系调整。

2.“”期间,高等教育遭到严重破坏。

3. 年,“文革”中废弃的高考制度被重新恢复。

4.经过20年的改革与调整,我国已形成了、、、的高等教育体系。

5.20世纪90年代,开始改革高等教育体制:

⑴改革目的:适应的需要。

⑵改革目标:①优化,全面提高;

②理顺政府、和之间的关系,建立和完善政府统筹规划和,学校面向社会办学的新体制。

⑶意义:高等院校的办学自主权进一步扩大,高校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更趋合理,初步实现了的优化配置,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合作探究】

1.我国为什么要实行科教兴国战略?

2.教育发展与科教兴国战略是什么关系?

3.科教兴国战略对教育提出了什么任务?教育事业应怎样完

成这一任务?

ww w.Xkb https://www.doczj.com/doc/3717245779.html,

【达标巩固】

1、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振兴科技和繁荣经济,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所采取的重大举措是()

A.制定“八六三计划”

B.恢复普通高校入学制度

C.实施“五个一工程”

D.实施九年义务教育

2、我国从何时开始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A、1954 B、1956 C、1978 D、1986

3、哪一年,在“文革”中废弃的高考制度重新恢复()A、1971 B、1976 C、1977 D、1978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表现不包括()

A、高等院校的数量大大增加

B、学科门类齐全

C、办学形式多样化

D、国家“统包统配”

5、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

A国家计划经济体制 B国家“统包统配”制度C劳动就业制度 D政府统筹规划和宏观调控,高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新体制

6、作为新时期我国教育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战略方针——“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谁提出来的()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7、下列中国教育发展历程中的几件大事,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创办京师大学堂②废除科举制③恢复高考④颁布义务教育法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④①③ D.④③②①

第18课文化艺术和体育

【学前指导】

新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

了解我国文化艺术和体育事业的主要成就。

【自主学习】

一、文化艺术的繁荣:

1.文革前:在“,”方针的指导下,文化艺术工作者创作了一大批优秀作品。

2.文革中:文化艺术备受摧残。

3.改革开放后:文化艺术迅速由复苏走向前所未有的繁荣。

二、体育事业的突飞猛进:新课标第一网

1.1973年,中国恢复在的合法席位。

2.1979年,中国重返。

3. 年,中国首次参加夏季奥运会,实现金牌零的突破。(美国洛杉矶23届)

4.2000年,中国在第届奥运会上名列金牌榜第三位。(澳大利亚悉尼)

5.2001年7月,北京取得年第届夏季奥运会主办权。

6.2004年,中国在第届奥运会上名列金牌榜第二位。(希腊雅典)

7.2008年,中国在第29届奥运会上名列金牌榜第位。

【合作探究】

请列出20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初我国在科技、教育、文艺、体育领域取得的各项成就。

【达标巩固】

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提出的繁荣文化艺术的方针是()

A、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B、推陈出新、自由创作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百家争鸣、自由创作

2、目前,电影《一个人的奥运》已在全国各地上映,它描述了20世纪30年代刘长春一个人代表中国参加奥运的凄惨景象。今天奥运会已在北京胜利举行。中国人参与奥运的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说明了()①中国的综合国力的增强②中国已经成为体育大国

③旧中国的贫穷落后④所有的奥运体育项目已经成为中国的强项了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下列哪位运动员创造了中国人的第一个世界纪录()

A吴传玉 B郑凤荣 C陈镜开 D刘翔

4、为中国夺得第一块奥运会金牌的优秀运动员是谁?()

A、容国团

B、许海峰

C、李宁

D、邓亚萍

5、这是中国人乃至亚洲人在奥运会田径短道比赛中获得的第一枚金牌,他被誉为“亚洲飞人”,他是()A王军霞 B 刘翔 C 姚明 D 容国团

6、哪一年,新中国恢复在亚运会联合会的合法席位()A、1971 B、1972 C、1973 、1979

7、中国全面登上国际体坛,走向世界的重要标志是( ) A.重返国际奥委会 B.实现奥运金牌“零的突破” C.北京申奥成功 D.乒乓球等项目在世界体坛保持领先

8、新中国首次参加奥运会,并实现奥运金牌“零的突破”是在第几届奥运会上()

A 23届

B 24届

C 27届

D 28届

9、哪一年,北京申奥成功,取得了2008年夏季奥运会举办权()

A 1999

B 2001

C 2004

D 2000

第19课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

【学前指导】

新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

知道就业制度的变化,认识社会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就业观念。以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为例,说明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自主学习】

一、劳动就业制度的变化:

1.新中国初期:实行“”的劳动就业制度。

2.改革开放后:

⑴改革:通过各种形式的劳动就业和劳动合同制的逐步推行,最后过渡到完全由调节。

⑵新的劳动就业模式:劳动者,市场,政府。

⑶法律保障:国家颁布实施《》,从法律上保障了企业,个人的权利。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1.新中国初期:初步建立起适合国情的社会保障制度。

2.改革开放后:ww w.Xkb https://www.doczj.com/doc/3717245779.html,

⑴主要问题:出现现象,城镇失业人员。

⑵改革方向:建立的、的社会保障新体制。

⑶保障制度:建立起了养老保险、、、等制度。

⑷主要特点:筹集社会保障基金。

【合作探究】

以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为例,说明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达标巩固】

1、建国以来,我国的劳动就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突出表现在( )

①就业规模不断扩大②就业结构逐渐优化

③养老保障制度正在形成④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就业管理体制正在形成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我国现在的劳动就业模式是()

①国家“统包统配”②劳动者自主就业③市场调节就业④政府促进就业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②④

3、我国目前实行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包括()

A.养老保险制度

B.公费医疗制度 C.失业保险制度 D.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4、当前,国家给城镇贫困人口定期发放救助金的依据是()

A.医疗保险制度

B.养老保险制度

C.失业保险制度

D.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5、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全国同胞立刻行动起来,捐款捐物,帮助灾民共渡难关;这属于社会保障体系的哪一类()A、社会保险 B、社会福利 C、社会救济 D、优抚安置

6、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也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具体表现为()

①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得到加强

②再就业工作普遍得到统筹安排

③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

④农村医疗合作保险制度迈出了步伐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③④

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学前指导】

新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

以人们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化为例,说明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

【自主学习】

一、从贫困走向小康:

1.新中国初期:人民生活相当艰苦。

2.改革开放前:人民生活虽然有所改善但进展缓慢。新|课|标| 第|一|网

3.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由脱离贫困、解决到迈向。

二、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1.主要原因:随着国民经济的逐步发展,城乡居民在提高的同时,精神文化的需要也在不断增长。

2.主要表现:

⑴对的投入增多。

⑵文化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在消费结构中的比例大幅度增长。

⑶医疗、养生、保健受到重视。

⑷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展现出多样性与个性化,、成为新时尚。

【合作探究】

1、说说身边人们的衣食住行的变化。

2、改革开放对人们的生活方式有什么影响?

【达标巩固】

1、建国以来,我国人民对于时间的掌握发生着变化,有这样的说法: 50年代看天上(的太阳),70年代看墙上(的挂钟),80年代看手上(的手表),90年代看腰上(的手机)。这反映了 ( ) A我国人民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变化 B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变化

C我国的轻工业发展很快 D我国人民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

2、小明的爸爸说:“爸爸象你这么大的时候(15岁)一顿能吃5碗饭,你却连2碗都吃不了。”小明分辩“我吃了很多肉、鱼、菜,还喝了牛奶,奶奶说你那时几乎没有这些吃!”这段对话说明改革开放以来

A.国家粮食产量有所下降 B.青少年深受西方饮食文化影响

C.青少年的体质有所下降 D.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发展趋势是()

A.脱离贫困—解决温饱—迈向小康

B.解决温饱—脱离贫困—迈向小康

C.脱离贫困—迈向小康—解决温饱 D.迈向小康—解决温饱—脱离贫困

期末模拟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右图人物庄严地宣告了新中国的成立,图中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是( )

A.1950年10月

B.1949年10月

C.1951年5月

D.1951年10月

2、1951年是贫农李林终身难忘的一年,这一年他终于拥有了自己的土地。这得益于当时中国大地上进行着轰轰烈烈的 (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土地改革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3、“社会主义好, 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这句歌词是对社会主义的赞颂。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标志是( )

A. 新中国的成立

B. 抗美援朝的胜利 新 课 标 第 一 网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4、“文革”中,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迫害而死,从根本上说明了( ) A 、民主和法制遭到践踏 B 、文革造成了一些冤假错案 C 、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 D 、人民无法正常行使基本权利

5、历史老师布置了一道作业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请你为邓小平拟一份发言提纲。刘辉同学所拟提纲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

B. 阶级斗争要常抓不懈

C. 将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

D. 实行改革开放

6、“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歌词中赞扬的领导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和“改革开放富起来”的领袖人物分别是( ) A .毛泽东、周恩来 B 毛泽东、邓小平 C 、邓小平、江泽民 D 江泽民、胡锦涛

7、“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这首歌反映了中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新中国民族政策包括( )

①民族平等 ②民族团结 ③各民族共同繁荣 ④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8、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后,社会经济稳定繁荣,1998年又成功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这充分说明( )

A 、在香港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

B 、香港是世界金融中心,有强大的经济实力

C 、香港的稳定为世界经济繁荣做出了贡献

D 、“一国两制”是香港稳定繁荣的政治保证

9、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国防建设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主要有( )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③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顺利送入太空轨道 ④“第二炮兵”的成功组建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10、北京奥运会的主题口号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下列我国的基本国策中最能体现这一主题的是( )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政治协商制度

D .一国两制 11、右图是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它的名称是( ) A.长征1号

B.东方红1号 新|课 |标| 第|一|网

C.神舟1号

D.探索者1号

12、新时期的农民说生活改善靠“两平”。送来好政策的是邓小平,送来好种子的是( ) A.蒋道平 B.袁隆平 C. 吴阶平 D.郎平

13、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振兴科技和繁荣经济,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所采取的重大举措是( ) A.制定“八六三计划” B.恢复普通高校入学制度

C.实施“五个一工程”

D.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发展高等教育 14、我国初步形成的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 A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B 、职工失业保障制度 C 、职业培训制度 D 、职工医疗保险制度

15、建国以来,我国人民对于时间的掌握发生着变化,有这样的说法: 50年代看天上(的太阳),70年代看墙上(的挂钟),80年代看手上(的手表),90年代看腰上(的手机)。这反映了 ( ) A 我国人民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变化 B 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变化 C 我国的轻工业发展很快 D 我国人民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 二、连线题(5分)

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中共党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 邓小平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的社会主义” 中共十三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共十二大 把“依法治国”作为基本国策写进宪法 三、材料解析题(共18分)

1、阅读下列材料与图片,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含义的重要会议,他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树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路线。它在拨乱反正,提出改革任务,推动农村改革方面起了伟大的历史作用。

——《中共党史的80件大事》 材料二:

1980年的深圳 今日深圳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3课 盛唐的社会景象练习 川教版

第3课盛唐的社会景象练习 一、选择题 1.归纳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正确是 ①都是在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时出现的②统治者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 ③都在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压政策④都重视生产技术的改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唐朝国力强盛、经济繁荣,在中国封建时代是空前的。下列唐朝统治者在位的先后顺序应是( ) A..①⑤③④② B.①③⑤④② C.①⑤③②④ D.⑤①③④② 3. 不是发生在唐玄宗统治时期的事件有 A.鉴真东渡日本 B.玄奘西游 C.南诏首领被封为云南王 D.任用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当宰相 4. 在美国旧金山、纽约等地,人们把华侨、华人聚居的地方称为“唐人街”,可见唐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康乾盛世 D.开元盛世 5. 下列能够准确概括隋唐时期历史特征的词语是:( ) A.纷争与变革 B.分裂与融合 C.繁荣与开放 D.交流与冲突 6. 唐代诗人杜甫在《忆昔》诗中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该诗称颂的“封建盛世”是 A.文景之治 B.开皇之治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7. 唐朝政局可用下图表示,图中的“?”处应为 A.唐太宗统治前期 B.唐太宗 统治后期

C.唐玄宗统治前期 D.唐玄宗统治后期 8.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时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之为 A.“文景之治” B.“开皇之治”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9.图名叫《唐玄宗走马任姚崇》,从中能直接体现唐玄宗 A.任用贤 才 B.重视地方吏治 C.重视发展生产 D.提倡节俭 10.下面为我国某一朝代的户数统计示意图,从中我们不能得到的信息是() A.这是有关唐朝前期的户数统计示意图 B.唐朝前期统治者实行轻徭薄赋的政策 C.展示了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时期的社会状况 D.唐朝前期的社会经济从总体上看是向前发展的 11.唐代诗人陆龟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来形容素雅润的唐代某种瓷器,你知道这是对下列哪种瓷器的由衷赞美吗?() A.唐三彩 B.白瓷 C.青瓷 D.景德镇瓷器 12.如图城市平面图反映的是() A.汉朝都城长安 B.唐朝都城长安 C.隋朝都城长安 D.北宋都城 东京 13.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前期在治理国家方面的共同点是() A.轻徭薄赋 B.减轻刑法 C.重视人才 D.善于纳谏 14.唐朝时,人们创造了一种新的灌溉工具,它可随水流自行转动,把水从低处汲到高处,你知道这种灌溉工具是什么吗?() A.曲辕犁 B.筒车 C.翻车 D.水排 15.教材“动脑筋”中,介绍了阿拉伯商人在广州看到了“唐朝官员穿了五件丝绸衣服,显露出胸前有粒黑痣”的故事,说明()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学案: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知道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 3.理解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4.知道西藏和平解放的史实 【学习重点】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 【学习难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年月在召开。 2.大会的内容:①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的作用;②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决定改北平为_________作为首都,以为代国歌,以___________为国旗,采用_______纪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推翻了、封 建主义和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的国家,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的力量。 4. 年,西藏和平解放。至此,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二、合作探究 1.阅读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想一想“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一千八百四十年”的含义是什么。 2.如何理解“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三、练习巩固 1.下列选项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是() ①通过了《共同纲领》②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④采用公元纪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2.新中国成立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3.下列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表述不正确的是() A.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 B.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奴役的屈辱历史 C.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社会主义力量 D.新中国的成立表明全国所有地区全部解放 4.中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民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标志性事件是() A.西藏地区和平解放 B.香港、澳门回归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第一届政协会议召开 5.请结合课文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届政协会议通过的一个重要的纲领性文件是什么? (2)开国大典标志着什么?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上庄严宣告了什么? 四、课后反思

八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第3课

登封市直一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 姓名 班级总第 3 课时 2012-2013下 课题:第3课土地改革 课型:新授课时间:2013-2-12主备人:张怀昌审核人李现海【课程标准】 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 知识点 基本要求 识记理解应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土地改革的意义√√ 止时间、大体时间,特别是有关土地改革的文件、完成的历史意义是中考的重点,题型以选择题为主,也常以材料题的形式出现。 【自主学习】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二、土地改革的意义 【课堂练习】 1.(09江宁二模)右图,农民正在拔除地主立的地界碑,把土地分给农民自己。下列叙述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反映的是土地改革时期的一个场景 B.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C.它的完成,摧毁了封建制度,但允许地主阶级存在 D.人民政权得到巩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2.建国后,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的法律文件是()A.《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宪法》 3. 下列选项中,属于土地改革意义的是①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③建立了土地公有制④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4.“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这一决策出自()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D.《中国土地法大纲》 5.强调历史图片的史料价值,从历史图片中获取历史信息,是历史课堂上不可或缺的基本知识,下面几幅图片记载的历史事件是() A.1950~1952年土地改革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学习反思:

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影响;知道万隆会议的概况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能够概括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基础知识的掌握,培养阅读、自学、知识概括和归纳能力;通过激励引导,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和中国的现实,培养知识迁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新中国外交的成就,激发爱国热情;通过感受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风范,领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及其对处理国与国、人与人关系的重要价值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万隆会议”。 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初期美苏对华政策的不同和万隆会议上一些国家对中国的指责攻击;正确分析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及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所涉及的国内外复杂形势。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电影《周恩来外交风云》片段 电影中主要介绍了新中国成立之初,周恩来总理在西方国家的重重刁难下,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杰出的外交才能出色地完成了党和人民交给他的任务,对世界造成了深远影响。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来领略周总理的外交风采以及了解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史料展示: 材料一: 材料二: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同“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摘自《周恩来传》 2.根据材料和所学回答:这幅漫画中这个任人宰割的清朝官员,是谁的写照?而周围那群举着鞭子、举着刀枪的强盗又指的是谁?可以用哪些词汇来形容这一形象呢?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三大改造学案人教版

第5课三大改造 【学习目标】 1.记住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与政策 2.知道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 3.认识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 【学习重点】三大改造的方式 【学习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农产品满足不了建设的需要;农民也有进行的要求。 2.引导农民参加,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1955年,全国掀起的高潮。 3.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 4.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的高潮。 (创举:政策) 5.到1956年底,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制的转变。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 义______阶段。 6.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着、、等缺点。 二、合作探究 你认为三大改造在当时对推动我国社会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三、练习巩固 1. 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主要原因是() A.小农经济必然导致两极分化 B.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C. 农民要求实现合作化 D. 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2.“长鞭呀,那个一呀摔呀,拍拍地响哎……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这是过去的一首老歌的歌词, 它反映了农民满怀豪情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心情。你知道我国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在()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成立时 B.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公布之后 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初期 3.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和哪个部门相似() A.资本主义工商业 B.农业 C.银行业 D.畜牧业 4.下列哪种方式使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和平、胜利完成() A.无偿没收 B.成立股份公司 C.建立生产合作社 D.实行公私合营 5.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 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②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③已经由农业国转变 为工业国④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6.请结合课文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说说建立农业合作社的必要性。 (2)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三大改造的完成有什么重要意义? 四、课后反思 参考答案: 一、1.国家工业化建设互助合作 2.农业生产合作社农业合作化 3.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4.公私合营赎买 5.公有社会主义初级 6.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 二、三大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标志着我国初步确立了社会主义的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学案新人教版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学习目标】 1. 知道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 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 3. 理解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4. 知道西藏和平解放的史实 【学习重点】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 【学习难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_________ 年_____ 月在_______ 召开。 2. 大会的内容:①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_______________ 的作用;② 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决定改北平为_____________ 作为首都,以___________ 为代国歌,以 __________ 为国旗,采用________ 纪年。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__________ 。推翻了 _________ 、封建主义和_ 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___________ 的国家,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 ______________ 的力量。 4. ___ 年,西藏和平解放。至此, _________ 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二、合作探究 1?阅读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想一想“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一千八百四十年”的含义是什么。 2. 如何理解“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三、练习巩固

1. 下列选项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是(

①通过了《共同纲领》②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 京④采用公元纪年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④ D. ①②③④ 2. 新中国成立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共同纲领》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3. 下列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 B. 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奴役的屈辱历史 C. 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社会主义力量 D. 新中国的成立表明全国所有地区全部解放 4. 中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民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标志性事件是() A. 西藏地区和平解放 B. 香港、澳门回归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 第一届政协会议召开 5. 请结合课文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届政协会议通过的一个重要的纲领性文件是什么? (2)开国大典标志着什么?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上庄严宣告了什么? 四、课后反思 参考答案: 一、 1.1949 9 北京 2. ①临时宪法②毛泽东③北京义勇军进行曲五星红旗公元 3. 新 纪元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独立自主社会主义 4.1951 祖国大陆

八年级历史下册(全册) 导学案

课题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科目历史年级八班级__ __姓名制作人张兴良审批______________ 一、课前预习要求 认真阅读课文内容,并思考课文P4页“思考与讨论”和试完成课后“参与园地”的练习。 二、学习目标 1、了解第一届中国人民协商会议、开国大典、西藏和平解放等知识要。 2、阅读资料概括表达毛泽东为人民英雄纪念碑所题文字的历史含义和现实意义,开国大典的盛况,祖国大陆统一的实现。 3、感悟新中国是在经历了百余年的屈辱、抗争和探索之后,才建立起来的,我们一定要热爱祖国,把她建设得越来越繁荣富强。 三、导学指导与检测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年月在召开。 (2)参加政治协商会议的有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民族、人民团体代表等这说明了。 (3)大会的内容: ①制定《共同纲领》内容:确定了新中国的名称、新中国的性质;《共同纲领》性质:起了作用, ②大会选举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③大会确定了、、、。 (4)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任命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 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5)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①标志着革命取得胜利; ②标志着中国人民时代已结束 ③中国人民是国家主人 (7)年月西藏以方式解放的。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为首的代表团与中央政府谈判。 四、合作探究与检测 1.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答:国内意义: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阶段,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从此中国成为一个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人民大众成为国家的主人。 国际意义: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与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2.列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主要决定。 答:①通过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②选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③以五星红旗为新中国国旗;④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⑤将北平改名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⑥新中国采用公元纪年;⑦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3.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词中说“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联系有关史实,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新中国成立,国家获得独立,民族获得解放,人民当家作主,建立社会主义国家,改变了落后挨打的局面,提高了国际地位。 4.说说国旗的规范和它的象征意义。 答:国旗的样式为:旗面为红色,长方形,长和高为3与2之比,左上方缀黄色五角星5颗,1星较大,其外接圆直径为旗高十分之三,居左;4星较小,其外接圆直径为旗高十分之一,环拱于大星之右,

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资料

沿口初中学校八年级历史复习资料 学校八年级历史复习资料 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内容标准】 (1)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2)讲述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 【基础知识】 一、开国大典 1、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1)时间:1949年10月1日 (2)内容:①任命_____________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_____________为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_____________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②会议发布公告,宣布中央人民政府为中国代表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中央人民政府愿意同一切遵守平等互利、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外国政府建立外交关系。 2、开国大典: (1)时间:______年____月____日(2)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标志意义:标志着____________________的成立。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1)国内意义:结束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现了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_________ _______从此站立起来,___________ _____从此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国际意义:鼓舞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结论(中国革命胜利原因) (1)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历史的结论。 二、西藏和平解放 1、时间及标志:__________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签订。 2、意义: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使,给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课新中国政权的巩固 【内容标准】

精选2019-2020年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习题精选第三十篇

精选2019-2020年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习题精选第三十篇 第1题【单选题】 “我评此画如奇书,颜筋柳骨追欧虞”宋代诗人陆游这句诗中的“颜筋柳骨”是对哪两位书法家书体的合称( ) A、阎立本、柳公权 B、颜真卿、吴道子 C、颜真卿、柳公权 D、颜真卿、柳宗元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明长城的西端是( ) A、嘉峪关 B、山海关 C、鸭绿江 D、雁门关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两宋绘画的特色突出表现在( ) A、山水画出现并日益增多 B、风俗画出现并日益增多 C、花鸟画出现并日益增多

D、人物画出现并日益增多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诵读经典美文,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捉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这些作品对应的文学体裁分别是( ) A、诗歌、散文、戏曲 B、诗歌、散文、小说 C、唐诗、宋词、戏曲 D、唐诗、宋词、小说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总结明代农业、手工业技术,反映明代手工工场生产面貌的科学著作是( ) A、《齐民要术》 B、《天工开物》 C、《农书》 D、《农政全书》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央视举办的中国诗词大会,掀起了一股全民鉴赏古典诗词的热潮,传统文化成为流行。下图文字的文学体裁是( ) A、汉赋 B、唐诗 C、宋词 D、元曲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重庆是古代巴族的主要活动地区,留下了丰富的遗迹和遗物。其中右图所示战国时期巴国编钟在1972年出土于( ) A、涪陵 B、云阳 C、巫山 D、忠县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复习课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三单元复习课学案 【一】复习目标: 1.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2.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以及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3.说出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重要法律。 4.认识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指导思想 【二】重难点 1.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邓小平理论 2.难点:完整准确地理解什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三】学习过程 一、单元知识要点回顾 1、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内容及意义。 2、我国在农村和城市改革的主要措施。 3、我国设立的经济特区以及最终形成的对外开放的格局。 4、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及其指导地位的确立。 二、自主构筑知识结构 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主线顺着十一届三中全会→民主与法制建设→改革开放→邓小平理论这一思路进行整理。 三、典例剖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但是……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八大以后,我们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成就,同时也遭到了严重挫折。 ————《邓小平文选》 材料二:“二十一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国外某记者 (1)中共八大提出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指出20世纪50年代我国经济工作遭到“严

重挫折”的具体表现。 (2)1978年中国发生了什么重大时件?此后的中国的改革开放表现在哪个方面?剖析:此题属于评述题,但题目已摆明了观点,且所要用来论证观点的史实都有了要求,题目难度降低了。所以只要答出符合要求的历史史实即可。 【参考答案】: (1)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召开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城市中进行国有企业的改革。 四、强化训练 1、1978年底中共召中央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是() A确立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B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共和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确立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 ②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③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 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 3、中国共产党党史上有两次重大、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点,一次是遵义会议,另一次是:() A七届三中全会 B八届四中全会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十二届三中全会 4、改革开放后,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咏唱新生活“吃不愁,穿不愁,腰里剩着十块头,又娶媳妇又盖楼,” 这应源于我党哪一政策的实施?() 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 C人民公社化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并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2019-2020学年度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学习主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2课 新中国政权的巩固复

2019-2020学年度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学习主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2课新中国政权的巩固复习巩固第八十三篇 第1题【单选题】 2014年3月,437位志愿军烈士遗骸抵达沈阳烈士陵园,“战机护回程,忠魂归故里”,他们将与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同眠。与此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甲午战争 B、抗日战争 C、解放战争 D、抗美援朝战争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新中国成立后,进行土地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A、消灭土地私有制度 B、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 C、废除封建剥削土地制度 D、解放农村生产力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历史事件正确的是( ) ①土地改革开始②西藏和平解放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④抗美援朝胜利⑤三大改造完成 A、②①④③⑤ B、③①②④⑤ C、①②④⑤③ D、③①②⑤④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图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对两图反映的政策理解不正确的是( ) A、都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实施 B、图一实行的是农民土地所有制,图二实行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图一使少地农民奋分到了土地,图二使农民获得了生产自主权 D、都解放了农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 【答案】:

第5题【单选题】 1952年新中国的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了土地改革意义的是( ) A、使农民走上了合作化、集体化道路 B、彻底废除了中国2000多年来的封建土地制度 C、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落实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下列是在某场战争中牺牲的现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县籍部分革命烈士名录据此分析,这场战争最有可能是( ) ? A、北伐战争 B、抗日战争 C、解放战争 D、抗美援朝 【答案】:

精选2019-2020年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六学习主题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课 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

精选2019-2020年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六学习主题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课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习题精选三十六 第1题【单选题】 敢于直言,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被唐太宗比作自己的一面镜子的大臣是( ) A、姚崇 B、房玄龄 C、魏征 D、杜如晦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的根本目的是( ) A、当贤明君主 B、减少决策失误 C、笼络人才 D、维护封建统治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他在位期间成功地完成了统一,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他改革制度,注重吏治;他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使国家安定,经济繁荣。”这位皇帝应该是( )

B、隋文帝 C、隋炀帝 D、唐玄宗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唐太宗统治时期著名的谏臣是( ) A、长孙无忌 B、杜如晦 C、狄仁杰 D、魏征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的根本目的是( ) A、当贤明君主 B、减少决策失误 C、笼络人才 D、维护封建统治 【答案】:

第6题【单选题】 唐太宗认为“为政之要,惟在得人”。据此,他采取的措施有( ) A、选贤任能,虚怀纳谏 B、轻徭薄赋,劝课农桑 C、力倡节俭,禁造台榭 D、限制佛教,裁汰僧尼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隋朝运河“北通涿郡,南至余杭,商旅往返,船乘不绝。”这表明运河的直接作用是( ) A、有利于边疆经济开发 B、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C、加速了两岸城市发展 D、巩固了隋王朝的统治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我国封建社会历时最长的朝代是( ) A、西周 B、唐朝 C、西汉 D、元朝 【答案】: 【解析】: 第9题【判断题】 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10题【填空题】 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1题【材料分析题】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民族大团结》导学案(含答案)

第12课民族大团结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知道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的政策及少数民族如何跨入社会主义 2.理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各族人民共同繁荣的意义 3.了解民族工作的成就 【学习重点】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学习难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由来及意义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的地方实行。 2.(1)1949年《共同纲领》,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制度; (2)后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 (3)年,《》颁布实施。 3.全国已建立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和许多自治州、自治县。 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对维护、巩固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 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5.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和社会主义改造,各族人民迈进 了社会。 6.国家采取许多优惠政策,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建设;国家重视少数民族的保 护与发展。 7.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加快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历史机遇。 二、合作探究 想一想,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三、练习巩固 1.中国共产党为解决民族问题而采取的一项基本政策是() A.民族团结 B.民族区域自治 C.民族沟通 D.发展民族经济 2.各少数民族实行区域自治的前提是() A.祖国大陆统一 B.设置自治政府 C.在国家统一领导下 D.民族团结 3.我国设置的省级民族自治区共有() A.4个 B.5个 C.6个 D.7个 4.“雪山啊闪银光,雅鲁藏布江翻波浪;驱散乌云见太阳,幸福的歌儿传四方。”这首藏族歌 曲《翻身农奴把歌唱》唱出了藏族人民的心声。“驱散乌云见太阳”是指() A.西藏的和平解放与民主改革 B.抗日战争的胜利 C.解放战争的胜利 D.新中国的成立 5.什么战略的实施使我国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发展的新气象() A.科教兴国 B.西部大开发 C.人才强国 D.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6.新中国建立后,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7.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何重大意义? 四、课后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导学案

八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 编制:审核:班级:姓名:时间:编号: 第八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课标要求】认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学习目标】1、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内容、时间、历史意义。2、理解十一届三中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3、归纳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民主与法制建设取得了哪些进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学习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 【学习难点】关于真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召开的内在联系 【学习方法】分析资料、设疑讨论、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1.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彻底否定“”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上来,实行的伟大决策;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2.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 的新时期。 二、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工作在全国展开。 【合作探究】 讨论:说说十一届三中全会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有哪些重大影响。 【课堂小结】 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背景、内容、意义) 民主与法制建设加强(①1980年②成果③意义) 【当堂检测】 填一填: 1、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引起全国上下不满的方针是。 2、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党和政府实行的政策是 3、成为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是 4、新时期比较完善的宪法是年颁布的第四部《》。 5、1980年,党中央为___________恢复名誉,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选择题: 1、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转折意义的会议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B十二大C十三大D十四大 2、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 A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来B阶级斗争上来C工人队伍的整顿上来C解决工人下岗问题

精选2019-2020年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课后辅导练习第三十二篇

精选2019-2020年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课后辅导 练习第三十二篇 第1题【单选题】 下列哪些节日的由来与中国近现代史上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 ①端午节②青年节③建军节④国庆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标志是( ) A、三大战役 B、渡江战役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西藏和平解放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人民面临的严峻考验,从根本上说是( ) A、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能否完成 B、帝国主义的威胁能否解除 C、新解放区的剿匪能否胜利 D、人民民主政权能否巩固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对“新篇章”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标志着中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C、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结束 D、标志着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如图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六十周年》纪念邮票。该邮票发行于( ) A、1949年 B、1999年 C、2009年 D、1951年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下面是某同学进行历史探究学习时设计的年代尺,你能推断他探究的主题是( ) A、近代化的探索 B、国民大革命的主要进程 C、抗日战争的胜利 D、中共与新民主主义革命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新中国不承认国民党政府时期建立的一切旧的外交关系。这被毛泽东比喻为( ) A、另起炉灶 B、打扫平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除旧布新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中国开始由新民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标志是( ) A、中华民国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分布 D、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答案】: 【解析】: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课土地改革学案新人教版

第三课土地改革 学习目标 了解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原因) 了解土地改革的概况; 熟练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及土地改革的重要历史意义。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 ?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学习难点: ?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 学习过程: 预习提纲: 1、教师展示学生自学成果:(用投影仪或提问学生或教师用课件展示答案)(1') 2、学生巩固基础:明确上述知识点后,让学生通过诵读、默想、互问等方式熟练记忆上述知识点(4') 3、基础巩固题。(7') 针对基础提纲提问,并适当拓展。 土地改革的直接目的是: 根本目的是: 土地改革的时间:从年到年 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是《》。 新中国成立后,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主要是因为:。

4、师生共同探究(12') (1)请同学们把本小组内部解决不了的问题写在下面,请其他小组同学或老师帮助解决。(2') (2)师生共同探究下列问题:(10') 一、农民和农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二条没收地主的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的粮食及其在农村中多余的房屋。但地主的其他财产不予没收。 第十条所有没收和征收得来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除本法规定收归国家所有者外,均由乡农民协会接收,统一地、公平合理地分配给无地少地及缺乏其他生产资料的贫苦农民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材料二 第六条保护富农所有自耕和雇人耕种的土地及其他财产不得侵犯。富农所有之出租的小量土地,亦予保留不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材料三 浙江省嘉兴镇东乡农民土改胜利完成后,农民湖南省岳阳县第一区麻塘乡农民高彩官和家人一起看领到的土地证。在土改中分到了土地。 请回答: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标志着哪一场运动的开始?根据材料一并结合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期末试卷

岳池县2006-2007学年度下期七年级期末考试 历史试卷 相信你,觉着、冷静,用睿智的大脑和灵巧的小手,书写一份满意的答卷.满意的答案需要日常的勤奋,坚韧的毅力和脚踏实地的学习。 一、请你选择最有说服力的一项。(50分) ( ) 1. 589年结束南北朝分裂局面,使南北重归统一的是 A B C D ( ) 2. 唐太宗被各族首领拥戴为“天可汗”,主要是 A. 轻赋省刑 B. 开明的民族政策 C. 广开言路 D. 任用贤能,提高行政效能 ( ) 3. 隋大运河的中心是 A. 涿郡 B. 洛阳 C. 余杭 D. 江都( ) 4. 唐朝三省六部制中,拥有决策权的是 A. 中书省 B. 尚书省 C. 门下省 D. 宣政院( ) 5. 南方已成为全国经济中心是 A. 两宋 B. 汉朝 C. 唐朝 D. 明朝( ) 6. 我国的四大发明为世界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北宋中期,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是 A. 毕昇 B. 吴道子 C. 赵孟兆页 D. 吴承恩( ) 7. 岳飞《满江红》中的“靖康耻”指公元1127年,攻占北宋都城东京,掳走徽宗钦宗二帝,标志着 A. 北宋灭亡 B. 辽灭亡 C. 元灭亡 D. 清灭亡( ) 8.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我国元朝时形成的一个新的少数民族是 A. 回族 B. 突厥族 C. 吐蕃族 D. 回纥( ) 9. 中国是一个有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历史的国家,明清统治者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措施是 A. 焚书坑儒 B. 八股取士 C. 设军机处 D. 厂卫制度( ) 10. 明朝前期,我国是一个繁荣开放、统一的国家。扩大了中国和亚非国家经济文化交流的是 A. 玄奘西游 B. 鉴真东渡 C. 郑和下西洋 D. 张骞通西域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抗美援朝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1

抗美援朝 【学习目标】 1.了解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美国对中国人民的挑衅; 2.掌握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时间、目的和结果; 3.理解抗美援朝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4.初步理解志愿军战士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认识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是为了保家卫国,支援朝鲜人民,其性质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 【学习重点】抗美援朝战争的大致过程和志愿军将士的动人事迹 【学习难点】抗美援朝的必要性和历史意义 【自主导学】 1. 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 2.为了____、____,1950年10月,以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 3.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了高度的、和精神。像在上甘岭战役中用身躯堵住敌人机枪射口的;严守潜伏纪律,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的的等等。被誉为“”。 4. 年月,美国被迫在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5.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我国的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 【合作探究】 结合课本第9页材料研读,思考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必要性。 【达标测试】 A卷 1.好的歌曲,能够唱响时代的主旋律。“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唱出的时代主旋律是() A.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B.转战陕北,斗智斗勇 C.决战平津,瓮中捉鳖 D.渡江战役,一往无前 2. 中国人深知“户破堂危,唇亡齿寒”、“救邻自救”的道理,当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时,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央政府便派谁为司令员率军队入朝作战()A.彭德怀B.林彪C.邓小平D.刘伯承 3.某班表演历史短剧《上甘岭战役》,小刚在剧中扮演舍身堵枪眼的志愿军战士,他扮演的是() A.董存瑞 B.邱少云 C.黄继光 D.罗盛教 4.被誉为“最可爱的人”的是哪一个军队() A.解放军 B.八路军 C.红军 D.志愿军 B卷 1.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出兵参战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侵入中国领空,轰炸中国东北 B.向世界表明新中国敢于迎战强大的帝国主义 C.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密切相关 D.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从不也永远不怕战争。 2.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根本目的是:()A.援助被侵略的弱小邻国 B.迎战强大的美国 C.打破外国封锁 D.保家卫国 3.李明自习课上与其他同学讲话,老师让他读一读邱少云的事迹,其用意是让他学习()A.集体主义精神B.艰苦奋斗精神 C.爱国主义精神D.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4.美国上将克拉克在签字时哀叹,“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议上签字的将军。”下面哪幅历史图片真实地记录了这一刻() A B C D 5.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原因是() ①抗美援朝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②党的英明决策和正确指挥 ③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④志愿军和朝鲜军民的英勇战斗⑤中国军事、经济实力强大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①②④⑤ 6.“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此语是指() A.抗日战争的胜利B.解放战争的胜利C.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D.越南人民抗美战争的最后胜利7.毛泽东曾写诗赞扬一位将军:“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 将军!”新中国成立初期,“彭大将军”指挥并取得胜利的对外战争是() A.雅克萨之战 B.渡江战役 C.百团大战 D.抗美援朝战争 【拓展提升】 材料1: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 材料2:朝鲜战争是在一个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同错误的对手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 —美军参谋长联席主席布莱德雷 请回答:(1)材料1“跨过鸭绿江”的军队名称是什么?这支军队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请举出典型代表。谈一谈他们所体现出的崇高品质? (2)哪些事件证明美国人选错了“战争对手”和“地点”? (3)“打败美国野心狼”的标志是什么? (4)有人认为,朝鲜战场上,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劳师袭远,后勤补给困难,所以遭到了失败,你对此有何看法,说说你的理由。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