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下害虫实用调查方法

地下害虫实用调查方法

地下害虫实用调查方法
地下害虫实用调查方法

第三章地下害虫

地下害虫是指生活史的全部或大部分时间在土壤中生活,主要为害植物的地下部分(如种子、根、茎等)和近地面部分的一类害虫,亦称土壤害虫。地下害虫种类多,适应性强,分布广,为害重,是农业害虫中的一个特殊生态类群,给农、林、牧业生产造成严重威胁,从而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

经调查统计,目前我国地下害虫的种类有320余种,分属于昆虫纲8目38科,包括蛴螬、金针虫、蝼蛄、地老虎、根蛆、拟地甲、根蚜、根蝽、根象甲、根叶甲、根天牛、根蚧、白蚁、蟋蟀、弹尾虫、根螨等近20类,其中尤以蛴螬、金针虫、蝼蛄、地老虎、根蛆等的为害最为重要。从全国发生为害的情况来看,北方重于南方,旱地重于水地,优势种群则因地而异。目前,我国地下害虫的发生情况是蛴螬为害严重,危害跃居各类地下害虫首位;金针虫为害有加重的趋势,豫、京、冀、陕、皖、甘等省区的虫口密度普遍回升;蝼蛄为害已基本得到控制;地老虎在许多地区仍然严重发生;根蛆主要在华北、东北、西北和内蒙等地区发生为害较重;其他类群则常在局部地区猖獗成灾。

目前,地下害虫的发生动态又出现了一些新特点,一是优势虫种此起彼伏交替变化,如有些地区加大了对大黑鳃金龟的防治力度,大黑鳃金龟被防治,暗黑鳃金龟上升为优势种。另一特点是新的地下害

虫种类不断出现,如河北有粉蚧危害玉米;辽宁、山东有危害小麦、玉米、棉花的大蚊;河南、陕西发现麦牙甲危害小麦;山东还发现麦拟根蚜危害小麦,小麦严重受害后不能抽穗。对新出现的地下害虫种类要密切注意其发展情况。

地下害虫长期生活于土壤中,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在长期适应进化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些不同于其它害虫的发生为害特点:①寄主范围广。各种农作物、蔬菜、果树、林木、牧草等的幼苗和播下的种子都可受害。②生活周期长。主要地下害虫如金龟甲、叩头甲、拟地甲、蝼蛄等,一般少则1年l代,多数种类2~3年发生1代。

③与土壤关系密切。土壤为地下害虫提供了栖居、保护、食物、温度、空气、通路等必不可少的生活条件和环境条件,土壤的理化性状对地下害虫的分布和生命活动有直接的影响,是地下害虫种群数量消长的决定性因素之一。④为害时间长,防治比较困难。地下害虫从春季到秋季,从播种到收获,为害期贯穿整个作物生长季节,加之其在土壤中潜伏为害,不易及时发现,土壤成为地下害虫的保护性屏障,因而增加了防治上的困难。

根据地下害虫在地下或地上活动为害的情况,将其为害方式大体分为3种类型:①长期在土壤中生活,主要为害植物地下部分的种子、根、茎、块根、块茎、鳞茎等,如蛴螬、金针虫、拟地甲、根蛆、根

蝽等。②幼虫白天生活在土中,夜出近地面上为害作物的地上部分,如地老虎等。③成虫和若虫对作物的地上或地下部分均为害,如蝼蛄、油葫芦等。

建国以来,我国地下害虫的防治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特别是近年来推广甲基异柳磷等新型农药,进行种子和土壤处理,对蛴螬、金针虫和蝼蛄等均有显著的防效。与此同时,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机械防治等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进展,总结出了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指导下的“化学防治与农业防治相结合、播种期防治与生长期防治相结合、防治成虫与防治幼虫相结合”的地下害虫防治策略,对控制地下害虫的发生和为害起了很大的作用。

今后,我国地下害虫防治研究的方向应是:加强基础研究,特别是西北、西南、亚热带地区、牧区、甘蔗产区的地下害虫种类和叩头甲的分类研究。在摸清各地区主要地下害虫种类及其分布的基础上,深入开展对各地主要种类发生规律的研究,不断改进和提高地下害虫的测报技术,建立并完善综合治理体系。

第一节蛴螬类(grubs)

蛴螬是金龟甲(chafers)幼虫的通称,属鞘翅目,金龟甲总科。蛴螬是地下害虫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为害最重要的一个类群。我国已有记载的为害农、林、牧草的蛴螬有110余种。各地都有优势虫

种,如东北地区、黄淮海地区发生的大黑鳃金龟Holotrichia diomphalia Bates、铜绿丽金龟Anomala corpulenta Motschulsky、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 parallela Motschulsky;西北地区的小云斑鳃金龟Polyphylla gracilcornis Blanchard、西南地区的大栗鳃金龟Melolontha hippocastani Fabricius等。此外,棕色鳃金龟Holotrichia titanis Reitter、黑皱鳃金龟Trematodes tenebrioides Pallas、云斑鳃金龟Polyphylla laticollis Lewis、黄褐丽金龟Anomala exoleta Faldermann、毛黄鳃金龟Holotrichia trichophora(Fairmaire)、中华弧丽金龟Popillia quadriguttata (Fabricius)、黑绒鳃金龟Maladera orientalis Motschulsky、额臀大黑鳃金龟Holotrichia convexopyga Moser等种类在我国北方分布也较广,常在局部地区猖獗成灾。

一、种类、分布与危害

大黑鳃金龟国内除西藏尚未报道外,各省(区)均有分布。本种是由几个近缘种组成,依其在国内主要分布区域命名为东北大黑鳃金龟Holotrichia diomphalia Bates,主要分布于东北三省;华北大黑鳃金龟Holotrichia oblita Faldermann,主要分布于河北、山东、山西、河南、辽宁西部等省区;华南大黑鳃金龟Holotrichia sauteri Moser,主要分布于福建、台湾、江西、浙江等省;江南大黑鳃金龟

Holotrichia gebleri(Faldermann),主要分布江苏、浙江、安徽等地;四川大黑鳃金龟Holotrichia szechuanensis Chang,主要分布于四川、贵州和甘肃南部地区。

铜绿丽金龟国内除西藏、新疆尚未报道外,其它各省(区)均有分布,但以气候较湿润且多果树、林木的地区发生较多,是我国黄淮海平原粮棉区的重要地下害虫。

蛴螬类食性颇杂,可以为害多种农作物、蔬菜、果树、林木、牧草的地下部分。如大黑鳃金龟为害豆科、禾本科、薯类、麻类、蔬菜和野生植物等达31科78种之多。取食萌发的种子,咬断幼苗的根、茎,轻则缺苗断垄,重则毁种绝收。蛴螬咬断幼苗的根、茎,断口整齐平截,常造成地上部幼苗枯死,被害状易于识别。许多种类的成虫还喜食作物和果树、林木的叶片、嫩芽、花蕾等,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

二、生活史与习性

生活史金龟甲的生活史因种类和地区的不同差异很大,如大栗鳃金龟6年完成1代;马粪蜉金龟Aphodius subterraneus Linnaeus 1年可以发生2代;多数种类是1~2年完成1代。

大黑鳃金龟我国仅华南地区1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土壤中越冬。在华北、西北、东北一般2年完成1代,但存在局部世代现象,即部

分个体1年可以完成1代,且在黑龙江省约有30%个体3年完成1代。以成虫和幼虫在土壤中越冬。

东北大黑鳃金龟越冬成虫在黑龙江省5月下旬始见,6月上、中旬为出土活动盛期,7月上、中旬为产卵盛期。1、2龄幼虫期平均分别为29.2天、29.6天,一般8月底至9月下旬进入3龄并越冬。越冬幼虫次年6月中、下旬是为害盛期。7月中、下旬化蛹,蛹期平均21.5天。羽化的成虫当年不出土,直到翌年的5月下旬才开始出土活动。

在辽宁省,越冬成虫4月下旬至5月初始见,5月中、下旬为盛发期,9月上、中旬为终见期。6月中、下旬为产卵盛期。卵期平均19天。幼虫孵化盛期在7月中旬前后。8月上、中旬幼虫开始进入3龄,10月中、下旬开始下降到55~145cm深的土层中越冬。越冬幼虫次年5月上旬开始为害作物幼苗的地下部分,为害盛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3龄幼虫期平均307天。化蛹盛期在8月中旬前后,蛹期平均22天。8月上旬成虫开始羽化,盛期在8月下旬至9月初。羽化的成虫直到翌年的4月下旬才开始出土活动。

华北大黑鳃金龟在山东、山西、河北、安徽等省,越冬成虫4月中旬开始出土,盛发期在5月上、中旬,5~8月产卵,6月中、下旬至7月中旬为卵孵化盛期,8月以后幼虫进入2龄,为害夏播作物。

10月中旬以后,幼虫开始向深土层转移,准备越冬。越冬幼虫次年春季气温达14℃左右时上升为害,6月开始化蛹,7月开始羽化成虫,9月达到成虫羽化盛期,当年羽化的成虫不出土即在土壤中越冬。

大黑鳃金龟种群的越冬虫态既有幼虫,又有成虫。以幼虫越冬为主的年份,次年春季麦田和春播作物受害重,而夏秋作物受害轻;以成虫越冬为主的年份,次年春播作物受害轻,而夏秋作物受害重,出现隔年严重为害的现象。

铜绿丽金龟北京、辽宁、河北、山东、山西、陕西、江苏、安徽等地,1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土壤中越冬。越冬幼虫春季10cm土温高于6℃时开始活动,在4~5月有短时间为害。各地成虫出现盛期不同,北京为5月中下旬至7月上中旬;山西长治为7月上旬;河南及河北南部为6月上旬至7月上旬;江苏徐州为6月上旬至7月下旬。

在辽宁5月上、中旬,越冬幼虫有短时间为害,5月下旬进入预蛹期。6月中、下旬为化蛹盛期。成虫羽化出土盛期为7月上、中旬。8~9月是幼虫为害盛期,秋季主要取食花生和甘薯。10月中旬大多数以3龄幼虫、少数以2龄幼虫开始越冬。在河北沧州越冬幼虫4月活动,5月化蛹,6月下旬至7月上旬成虫盛发,6月下旬开始产卵,7月即孵化幼虫,至10月全部进入3龄,12月起以3龄幼虫越冬。

主要习性成虫昼伏夜出。日落后开始出土,21时是出土、取食、交尾高峰,22时以后活动减弱,午夜以后相继入土潜伏。成虫有假死性,性诱现象明显,趋光性不强,雌虫几乎无趋光性。据辽宁观察,趋黑光灯的成虫量约为田间出土虫量的0.2%,成虫趋黑光灯高峰日比田间自然出土高峰日迟9天以上,此时田间大批成虫已经分散产卵,因此,不宜采用黑光灯作预测成虫防治适期。成虫对食物有选择性,喜食大豆叶、花生叶、榆树叶、洋蹄草Rumex patientia L.等。成虫可多次交配,交配后10~25天开始产卵,每雌平均产卵102粒,喜在大豆、花生、甘薯等田产卵。牲畜粪、腐烂的有机物有招引成虫产卵的作用。卵大多散产,但常数粒相互靠近,在田间呈核心分布。

幼虫共3龄,全部历期在土壤中度过,其中以3龄幼虫历期最长、食量最大、为害最重。据观察,1头3龄幼虫在10天内可连续咬死抽穗后小麦108株或玉米幼苗80余株。幼虫常沿垄向移动,上下垂直活动能力较强。

铜绿丽金龟成虫通常昼伏夜出,20~22时是活动高峰。成虫有假死性,趋光性强,对黑光灯敏感,灯诱数量雌性明显多于雄性。成虫食量大,食性杂,喜食杨、柳、苹果、梨、核桃、海棠、桑、葡萄、榆、豆类作物等的叶片。每雌产卵约30~40粒,多散产,产卵主要集中在3~10cm深的土层。幼虫取食马铃薯、甘薯、花生等,能钻蛀

为害,将花生荚果咬成孔洞,咬断果针,加重损失。对小麦、玉米、高粱、大豆等,则为害其地下根、茎。以春、秋两季为害严重。幼虫化蛹时,脱下的皮不皱缩,在体背部裂开脱下,此与大黑鳃金龟和暗黑鳃金龟不同,便于田间调查时区别。

第二节金针虫类(elaterids)

金针虫是叩头甲(click beetles)幼虫的通称,属鞘翅目,叩头甲科。在我国为害农作物的金针虫有数十种,其中最重要的有沟金针虫Pleonomus canaliculatus Faldermann和细胸金针虫Agriotes fuscicollis Miwa 2种。除此以外,褐纹金针虫Melanotus caudex Lewis和宽背金针虫Selatosomus latus Fabricius等在我国北方许多地区发生也较普遍。

一、种类、分布与危害

沟金针虫国内辽宁、内蒙古、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北京、天津、江苏、湖北、安徽、陕西、甘肃等13个省、市、自治区均有分布,其中又以旱作区域中有机质较为缺乏而土质较为疏松的粉砂壤土和粉砂粘壤土地带发生较重,是我国中部和北部旱作地区的重要地下害虫。

细胸金针虫国内分布于淮河以北的北方地区,如黑龙江、宁夏、甘肃、陕西、内蒙古、河北、山西、山东、河南等省(区),其中以水浇地、较湿的低洼过水地、黄河沿岸的淤地、有机质较多的粘土地带发生较重。

金针虫长期生活于土壤中,为害各种作物、蔬菜和林木,咬食播下的种子,伤害胚乳使之不能发芽;咬食幼苗须根、主根或地下茎,使之不能生长甚至枯萎死亡;还能蛀入块茎或块根,有利于病原菌的侵入而引起腐烂。金针虫为害幼苗的显著被害状是受害苗的主根很少被咬断,被害部位不整齐,呈丝状。其成虫在地上活动时间不长,取食作物的嫩叶,但为害不重。

二、生活史与习性

生活史金针虫的生活史很长,常需2~5年才能完成1代,以各龄幼虫或成虫在15~85cm的土层中越冬。在整个生活史中,以幼虫期最长。

沟金针虫一般3年完成1代,少数2年、4~5年完成1代。越冬成虫春季10cm土温达10℃左右时开始出土活动,10cm土温稳定在10~15℃时达到活动高峰。在华北地区,越冬成虫于3月上旬开始活动,4月上旬为活动盛期。在陕西关中,产卵期从3月下旬至6月上旬,卵期平均约42天,5月上、中旬为卵孵化盛期。孵化幼虫为害

至6月底下潜越夏,待9月中、下旬秋播开始时,又上升到表土层活动,为害至11月上、中旬,开始在土壤深层越冬。第2年3月初,越冬幼虫开始活动,3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害最重。随后越夏,秋季为害,越冬。幼虫期长达1150天左右,直至第3年8~9月在土中化蛹,蛹期12~20天。9月初开始羽化为成虫,当年不出土而越冬,第4年春季才出土交配、产卵

细胸金针虫陕西关中大多2年完成1代,甘肃武威、内蒙古、黑龙江等地大多3年完成1代。世代重叠,多态现象明显。在陕西3月上、中旬,当10cm土温平均7.6~11.6℃、气温5.3℃时,越冬成虫开始出土活动;4月中、下旬10cm土温平均达15.6℃、气温为13℃左右时,是活动盛期;6月中旬为末期。4月下旬开始产卵,5月上旬为产卵盛期。5月中旬卵开始孵化。孵化后的幼虫在土中取食腐殖质和作物根系,并开始越夏。9月下旬又升至表土层为害至12月。当平均气温降至1.3℃,10cm土温降至3.5℃时,向下越冬。越冬幼虫活动较早,当次年2月中旬10cm土温达到4.8℃时,幼虫就开始上升到表土层为害。3~5月是幼虫为害盛期。6月下旬幼虫陆续老熟并化蛹,7月中、下旬为化蛹盛期。8月是成虫羽化盛期。羽化的成虫当年不出土,至第3年春季出土活动。

主要习性沟金针虫成虫昼伏夜出,白天潜伏在麦田或田边杂草中和土块下。雄虫不取食,性活跃,飞翔力较强,有趋光性;雌虫无趋光性,偶尔咬食少量麦叶,无后翅,不能飞翔,行动迟缓,只在地面或麦苗上爬行,使其扩散蔓延速度受到很大限制。卵散产于3~7cm 深土中,单雌平均产卵200余粒。

细胸金针虫成虫昼伏夜出,有强叩头反跳能力和假死性,略具趋光性,并对新鲜而略萎蔫的杂草及作物枯枝落叶等腐烂发酵气味有极强的趋性,常群集于草堆下,故可利用此习性进行堆草诱杀。成虫夜晚取食,喜食小麦叶片,次为苜蓿、小蓟等,取食叶肉幼嫩组织,尤喜吮食折断麦茎或其它禾本科杂草茎秆中的汁液,但食量甚小。卵主要散产于0~3cm表土层,每雌产卵量5~70粒,大多为30~40粒。

第三节蝼蛄类(mole crickets)

蝼蛄属直翅目,蝼蛄科,我国记载有6种,其中分布最广泛,为害最严重的有华北蝼蛄Gryllotalpa unispina Saussure和东方蝼蛄Gryllotalpa orientalis Golm 2种。此外,普通蝼蛄Gryllotalpa gryllotalpa Linnaeus在新疆局部地区为害较重,台湾蝼蛄Gryllotalpa formosana Shiraki在我国的台湾、广东、广西等省分布较多,为害也较重。

一、种类、分布与为害

华北蝼蛄是我国北方的重要种类,国内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北地区,如江苏(苏北)、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内蒙古、新疆以及辽宁和吉林的西部。

东方蝼蛄在我国的分布是蝼蛄中最为普遍的,属全国性害虫,各省(区)均有分布,过去仅在南方发生严重,现在在北方亦成为优势种,如黑龙江的蝼蛄就以此种为主。

蝼蛄是最活跃的地下害虫,食性杂,成、若虫均为害严重。咬食各种作物种子和幼苗,特别喜食刚发芽的种子,咬食幼根和嫩茎,扒成乱麻状或丝状,使幼苗生长不良甚至死亡,造成严重缺苗断垄。特别是蝼蛄在土壤表层窜行为害,造成种子架空,幼苗吊根,导致种子不能发芽,幼苗失水而死。苗床、谷苗、麦苗最怕蝼蛄窜,一窜就是一大片,损失非常严重。

二、生活史与习性

生活史蝼蛄生活史一般较长,1~3年才能完成1代,均以成、若虫在土壤中越冬。

华北蝼蛄各地约需3年左右完成一代。在华北地区,越冬成虫于6月上、中旬开始产卵,7月初孵化。到秋季达8~9龄,深入土中越冬。次春越冬若虫恢复活动继续为害,到秋季达12~13龄后又进入

越冬。第3年春又活动为害,8月以后若虫羽化为成虫,为害一段时间后即以成虫越冬。至第4年5月成虫开始交配准备产卵。据河南郑州室内饲养观察,华北蝼蛄完成1代需1131天,其中卵期、若虫期、成虫期平均分别为17天、736天、378天。

东方蝼蛄华中、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省每年发生1代,华北、东北、西北2年左右完成1代,陕西南部约1年1代,陕北和关中1~2年1代。在黄淮地区,越冬成虫5月份开始产卵,盛期为6、7两月,卵经15~28天孵化,当年孵化的若虫发育至4~7龄后,在40~60cm深土中越冬。第2年春季恢复活动,为害至8月开始羽化为成虫。若虫期长达400余天。当年羽化的成虫少数可产卵,大部分越冬后,至第3年才产卵。在黑龙江越冬成虫活动盛期约在6月上、中旬,越冬若虫的羽化盛期约在8月中、下旬。

主要习性几种蝼蛄均是昼伏夜出,晚9~11时为活动取食高峰。其主要习性是:

群集性初孵若虫有群集性,怕光、怕凤、怕水。东方蝼蛄孵化后3~6天群集一起,以后分散为害;华北蝼蛄初孵若虫3龄后方才分散为害。

趋光性蝼蛄昼伏夜出,具有强烈的趋光性。利用黑光灯,特别是在无月光的夜晚,可诱集大量东方蝼蛄,且雌性多于雄性。故可用灯

光诱杀之。华北蝼蛄因身体笨重,飞翔力弱,诱量小,常落于灯下周围地面。但在风速小、气温较高、闷热将雨的夜晚,也能大量诱到。

趋化性蝼蛄对香、甜物质气味有趋性,特别嗜食煮至半熟的谷子、棉籽及炒香的豆饼,麦麸等。因此可制毒饵来诱杀之。此外,蝼蛄对马粪、有机肥等未腐烂有机物有趋性,所以,在堆积马粪、粪坑及有机质丰富的地方蝼蛄就多,可用毒粪进行诱杀之。

趋湿性蝼蛄喜欢栖息在河岸渠旁、菜园地及轻度盐碱潮湿地,有“蝼蛄跑湿不跑干”之说。东方蝼蛄比华北蝼蛄更喜湿。

第四节根蛆类(root maggots)

根蛆是指在土中为害发芽的种子或植物根茎部的双翅目蝇、蚊的幼虫,它们常造成作物的严重损失。在我国发生的根蛆重要种类有:灰地种蝇(种蝇)Delia platura(Meigen);葱地种蝇(葱蝇)Delia antiqua(Meigen);萝卜地种蝇(萝卜蝇)Delia floralis(Fallen);毛尾地种蝇(小萝卜蝇)Delia pilipyga(Villeneuve);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 Yang et Zhang;豆根蛇潜蝇(大豆根潜蝇)Ophiomyia shibatsuji( Kato)。前4种根蛆属花蝇科,韭菜迟眼蕈蚊属尖眼蕈蚊科,豆根蛇潜蝇属潜蝇科。

一、种类、分布与危害

灰地种蝇国内除海南未祥外,其他各省区均有分布。食性杂,能为害瓜类、豆类、葱蒜类、十字花科蔬菜、花生、棉花等作物。以幼虫为害萌动的种子,取食胚乳或子叶,引起种芽畸形、腐烂而不能出苗。幼虫还为害植物的幼根、嫩茎,造成严重缺苗。如瓜类幼苗被害,幼虫可顺茎向上蛀食,使瓜苗死亡;为害大白菜主要钻蛀根部,引起根茎腐烂或枯死。

葱地种蝇国内北起黑龙江、内蒙古、新疆,南至河南、江西等省均有分布。为寡食性害虫,主要为害大葱、洋葱、大蒜、韭菜等百合科蔬菜。以幼虫蛀食葱、蒜的鳞茎,群集为害,不仅食空茎部,且易引起腐烂,使叶片发黄、萎蔫,甚至造成成片植株死亡。韭菜受害后常造成缺苗断垄,甚至毁掉重种。

萝卜地种蝇国内主要发生于黑龙江、内蒙古、河北、山西和新疆等地。为寡食性害虫,主要为害十字花科蔬菜,尤以秋白菜、萝卜受害重。幼虫蛀食菜株根部及周围菜帮,可造成白菜外帮脱落,品质变劣,甚至可引起植株枯死。为害萝卜时,不仅在表皮造成许多虫道,还能蛀人内部形成孔洞,引起腐烂,失去食用价值。此外,根蛆为害菜株造成大量伤口,有利于软腐病菌侵入,引起病害流行,从而造成更大的损失。

毛尾地种蝇分布只局限于我国内蒙古和黑龙江省。为寡食性害虫,主要为害白菜、萝卜等十字花科蔬菜。幼虫先钻入叶柄基部向菜心蛀食,再深入根部食害。其为害造成的伤口,易导致软腐病侵染及流行而使菜株死亡。

韭菜迟眼蕈蚊国内分布于北京、天津、山东、山西、辽宁、江西、宁夏、内蒙古、台湾等省、市、自治区。为害韭菜。以幼虫聚集在韭菜地下部的鳞茎和柔嫩的茎部为害。初孵幼虫先为害韭菜叶鞘基部和鳞茎的上端。春、秋两季主要为害韭菜的幼茎引起腐烂,使韭叶枯黄而死。夏季幼虫向下活动蛀入鳞茎,重者鳞茎腐烂,整墩韭菜死亡。

豆根蛇潜蝇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山东、河北等地,以黑龙江和内蒙古受害较重。单食性害虫,只为害大豆和野生大豆。以幼虫在幼苗根部皮层钻蛀为害,被害根变粗、变褐或纵裂,或畸形增生或生肿瘤。受害苗长势弱,植株矮小,根瘤少,叶色黄,根皮腐烂,严重者逐渐枯死。为害后造成的伤口,还会导致感染根部病害,加重大豆受害损失程度。

二、生活史与习性

生活史灰地种蝇和葱地种蝇灰地种蝇在黑龙江省1年发生2~3代,辽宁3~4代,北京、山西3代,陕西4代,江西、湖南5~6代。在北方一般以蛹在土壤中越冬。在山西越冬代成虫于4月下旬至5月

上旬羽化、交配产卵。第1代幼虫发生于5月上旬至6月中旬,主要为害甘蓝、白菜等十字花科蔬菜的采种株、苗床的瓜类幼苗和豆类发芽的种子等。第2代幼虫发生在6月下旬至7月中旬,为害洋葱、韭菜、蒜等。第3代幼虫发生于9月下旬至10月中旬,为害洋葱、韭菜、大白菜、秋萝卜等。在25℃时,卵期1.5天,幼虫期7天,蛹期10天,产卵前期7天。

葱地种蝇在东北、内蒙古等地1年发生2~3代,在华北发生3~4代,山东、陕西3代,在北方各地均以滞育蛹在韭菜、葱、蒜根际附近5~10cm深的土壤中越冬。在陕西关中,越冬蛹于4月上旬羽化成虫,4月下旬至5月初为第1代幼虫为害高峰期,5月上、中旬化蛹,5月下旬至6月初为第1代成虫盛发期。6月上、中旬为第2代幼虫为害盛发期。9月底至11月初为第3代幼虫为害期,11月上、中旬幼虫化蛹越冬。以第1代幼虫为害最重。葱地种蝇常与灰地种蝇混合发生,但发生略比灰地种蝇晚。此二种种蝇成虫对腐败的有机物和发酵霉味物有很强的趋性。因此,当施用的粪肥不腐熟,或粪肥裸露在地表,便可诱集大量成虫产卵。成虫产卵有趋湿性,多产在比较湿润的、有机肥料附近的土缝下,新翻耕的潮湿土壤易招引成虫产卵。当土壤缺水,土中有机质干燥时,幼虫为害严重。葱地种蝇成虫对葱、

蒜腐败的气味有强烈的趋性,在田间多集中在被害后的凋萎株附近产卵。大蒜在烂母子时,常受葱地种蝇的严重为害。

(二)萝卜地种蝇和毛尾地种蝇萝卜地种蝇在各地均是1年发生1代,以蛹在土中滞育越冬。成虫盛发期在黑龙江的佳木斯为7月下旬至8月上旬,哈尔滨是8月中、下旬,在辽宁的锦州为9月上旬,在山西晋城是8月下旬至9月上旬。在新疆的乌鲁木齐7月下旬末(日平均气温27℃左右)成虫开始羽化,8月下旬为盛期,9月中旬为末期。9月上旬是产卵盛期,幼虫为害盛期在9月中、下旬,末期在10月中旬。10月下旬为化蛹盛期,并以蛹在土中越冬。

毛尾地种蝇1年发生3代,以蛹在土中越冬,亦能在萝卜中越冬。三代成虫发生时期分别为:5月下旬~6月上旬,7月及8月。。卵期约5天,幼虫期20~30天。

(三)韭菜迟眼蕈蚊在山东潍坊1年发生6代,在天津发生4代,以幼虫在韭菜鳞茎内或韭根周围3~4cm表土层越冬,在温室内则无越冬,可继续繁殖为害。在天津翌春3月下旬开始化蛹,持续至5月中旬。4月初至5月中旬羽化为成虫。第1代幼虫出现在4月下旬至5月下旬,第2代在6月上旬至下旬。卵期2~16天;幼虫期8~29天,一般15~20天;蛹期2~12天;产卵前期约2天;完成1代历时30天左右。豆根蛇潜蝇在东北、内蒙1年发生1代,以蛹在大豆

根茬或被害根部附近土壤中越冬。在东北,越冬蛹在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羽化,6月上、中旬成虫盛发,成虫期6~8天。6月中旬为产卵盛期,卵期3~4天。6月中、下旬为幼虫盛发期,幼虫期20天左右。6月下旬至7月中旬幼虫陆续化蛹越冬,蛹期长达320~340天。

主要习性灰地种蝇成虫喜在晴朗的白天活动,早晚隐蔽在土块缝隙中,具有趋化性。幼虫活动性很强,在土中能转换寄主为害。

葱地种蝇成虫趋化性很强,用伤残蒜瓣250g,加1:10晶体敌百虫稀释液1kg配成诱液,置于田间略高于葱蒜苗植株,能诱集大量成虫。幼虫多在高燥及较干旱地块为害严重,一般排水不良、土壤水分较多的地块,则受害较轻。

萝卜地种蝇成虫畏强光,喜在早晨及黄昏活动,对糖醋液有趋性。卵多产在植株周围的地面或土缝里,或产在叶柄基部,块产。幼虫孵化后,即从根部表面或叶柄间钻入根内取食,老熟幼虫在根内穿成隧道,常因为细菌感染而发生软腐病,从而导致蔬菜腐烂。

毛尾地种蝇成虫产卵于心叶、嫩叶或叶柄基部,很少产在土面上春季多为害春萝卜和春白菜;8~10月第3代幼虫常与萝卜地种蝇混合发生,为害秋白菜和萝卜。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标准

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园林技术专业《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园林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平台必修课程,是在学习了《园林植物》、《园林植物栽培》等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核心课程,其任务是培养学生了解园林植物常见病虫害发生的规律、特征及其防治措施;具备能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安全、经济、环保、高效控制园林植物生产中有害因素影响的能力。为后续《花卉栽培技术》、《草坪建植与养护》及《园林植物整形与修剪》等课程的学习及获得相应职业岗位资格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 学时数:90学时,学分:6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应体现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突出病虫害防治技术人员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推行课程内容项目化,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高度融合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职业技能学习和职业精神培养。 1.依据“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园林技术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职业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结合本课程的性质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最新理念,突出对园林植物病虫害进行综合防治技能和能力的培养,确定课程目标。 2.根据“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园林技术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表”,依据课程标准、岗位需求,对接职业标准,体现园林植保行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确定课程内容。 3.以园林植物生产过程中病虫害防治具体需求为主线,遵循中职生综合素质的形成规律,年龄特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并重,把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养融入教学任务。 四、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基本原理及方法,具备能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安全、经济、环保、高效控制园林植物生产中有害因素影响的能力,为从事园林植物生产、养护、栽培、管理等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 1.知识素养。理解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概念、性质、任务;掌握当地园林植物病虫害识别与诊断基本知识;危害特点及发生规律;能解释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原理。 2.能力素养。能正确诊断园林植物主要害虫种类,掌握正确的防治措施;能正确诊断园林植物主要病原的病害,掌握正确的防治措施;能正确诊断有害草的种类,掌握正确的防治措施。

地下害虫的防治

地下害虫的防治 主持人: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艳红,欢迎您收听“致富早班车”节目。地下害虫是农作物的大敌,食害种子、幼芽、根茎,造成缺苗,甚至毁种,导致农作物减产。农作物苗期极易遭受地下害虫的危害,因此防治地下害虫就成了作物安全生长的关键之一,怎样才能科学地防治地下害虫?为此,我们请来了河北省农业技术推广站的狄政敏老师,请她为听众朋友们介绍地下害虫的综合。现在狄老师已经来到了演播室,狄老师,您好! 专家:艳红你好!听众朋友大家好! 1.主持人:狄老师,首先请您介绍一下地下害虫都有哪些种类,生产中常危害哪些作物? 专家:地下害虫主要有蛴螬、蝼蛄、金针虫、地老虎、耕葵粉蚧、大蚊类和拟地甲等。它们危害作物种类繁多。 生产中常见的危害是以下几类作物,一是禾本科作物,主要是小麦、玉米和谷子。在苗期引起缺苗断垄。二是花生果和甘薯的块茎,引起花生果空壳、烂果,造成甘薯裂口子。三是大葱地下茎受害。四是蔬菜苗被咬死。五是棉苗地上部分被截断。六是新地下害虫的危害。如大蚊、耕葵粉蚧。 2.主持人:好,下面请狄老师就禾本科作物的地下害虫的发生与防治方法,来给大家进行详细介绍。 专家:禾本科作物的地下害虫种类以蝼蛄和金针虫为主,蛴螬在部分有机质高的土壤中数量高。 3.主持人:那么蝼蛄的形态特征和发生规律是怎样的?狄老师请您接着介绍一下。 专家:蝼蛄又叫拉拉蛄,将幼苗根部咬成乱麻状,还在小麦行垄间串隧道,引起苗与土分离,而一行行或一段段枯死。隧道田间拱起0.5~1厘米高,弯曲状,越是苗稀处危害越明显。 形态特征:蝼蛄属于直翅目蝼蛄科,有成虫、若虫和卵三种虫态,其中成虫与若虫形态十分相似,差别是若虫翅未长成,触角节数少。蝼蛄形体纺锤状,前足开掘式,口器咀嚼式。在北方地区以华北蝼蛄和东方蝼蛄为主。 华北蝼蛄成虫体黑褐色,长39~45毫米,触角丝状,腹末尾须1对;东方蝼蛄浅黄褐色,全身被细毛,体长30~35毫米,小于华北蝼蛄。两种蝼蛄的主要区别是胫节背侧的刺,华北蝼蛄为一或无刺,东方蝼蛄有3个刺。卵为椭圆形,2毫米,白色。若虫初孵为白色,后期华北蝼蛄变为黄色,东方蝼蛄变为腹黄色,其余处灰褐色。 发生规律:华北蝼蛄3年一代,以成虫和8龄以上若虫越冬,6、7月份成虫产卵,若虫第3年8月羽化为

第五章 园林植物害虫防治原理

一、园林植物害虫防治原则 园林植物害虫的防治应在“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的治虫方针指导下,贯彻以“园林技术措施为基础,充分利用园林生物群落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地协调好生物、物理、化学等各种防治方法,以达到经济、安全、有效地控制害虫不成灾的目的”。 二、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1.在害虫防治上,不着重害虫的彻底消灭,而是着重将害虫的数量调节到不造成经济损失的地步。 2.在防治技术上,不仅强调各种防治方法的配合,而且强调以自然调控为主,各种防治措施都有它的优点,也有其局限性。 3.在防治效益上,应从生态学观点出发,不能单看防治效果,同时,还应注重生态平衡,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植物检疫:又称法规防治,即一个国家或地区用法律或法令形式,禁止某些危险的病虫、杂草人为地传入或传出,或对已发生及传入的危险病虫、杂草,采取有效措施消灭或控制蔓延。 植物检疫的种类(对外检疫、对内检疫) 3、园林植物害虫检疫对象的确定原则 ?我国尚未发生或局部发生的危险性害虫。 ?必须是严重影响园林植物的生长和观赏价值 ,而防除又极为困难的。 ?必须是人为传播的 二、园林技术防治措施 园林技术防治:利用一系列的栽培管理技术,有目的地改变园林生态系统中的某些因子,以达到控制害虫发生,保护园林植物生长的目的。 常见措施 选择适宜圃地,育苗或栽植前应先进行地下害虫调查。 合理轮作。 选用良种壮苗。 施用充分腐熟的肥料。 培育抗虫品种。 适地适树,合理配置各种树木、花卉。 加强对园林植物的抚育管理,及时修剪。 修除枯枝,清扫落叶,及时除草。 物理机械防治 概念:利用各种物理因子、人工和器械控制害虫种群数量的一种防治方法。 常用的防治方法 捕杀:利用人力或简单器械,捕杀有群集性、假死性习性的害虫。 诱杀:利用害虫的趋性,设置灯光、潜所、毒饵、饵木等诱杀害虫 阻杀:人为设置障碍,防止幼虫或不善飞行的成虫迁移扩散。 高温杀虫: 生物防治 概念:利用生物及其代谢物质来控制害虫。 生物防治的优点和局限性 优点:①生物防治法不仅可以改变生物种群组成成分,而且能直接消灭大量害虫;②对人、畜、植物安全,不会杀伤天敌,不会污 染环境;③不会引起害虫的再次猖獗和形成抗性;④对一些害虫有长期的抑制作用。 局限性:①生物防治效果比较缓慢;②人工繁殖技术较复杂;③受自然条件限制较大。 化学防治 概念:利用化学农药直接杀灭农业害虫的措施称为化学防治法。 化学防治的优缺点 优点:a.高效;b.使用方便;c.速效;d.杀虫谱广。 缺点:a. 易产生抗性;b.引起环境污染和人蓄中毒;c. 造成主要害虫的再猖獗和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 合理使用农药,防止药害产生 正确选用农药: 适时用药: 农药交替使用和混用: 防止药害产生: 产生药害的类型:急性、慢性。 产生药害的部位: 产生药害的因素: 植物本身生理生化及形态因素: 药剂因素: 气候因素: 农药的分类 按其作用和效益分类: 触杀剂: 胃毒剂: 内吸剂: 熏蒸剂: 绝育剂: 拒食剂与忌避剂: 引诱剂: 接农药来源与化学组成分类 无机农药: 有机农药: 植物性农药: 微生物农药: 5、农药的加工剂型及其应用方法 粉剂:用原药加入一定量的惰性粉经机械磨碎成为粉状的混合物。 可湿性粉剂:在原药中加入一定量的湿润剂和填充剂,通过机械研磨或气流粉碎而制成。 可溶性粉剂:把具有水溶性的固体农药制成可溶性粉剂。 乳油:用原药加入一定量乳化剂、溶剂制成透明油状剂型。 颗粒剂:原药加载体制成大小约30-60目的颗粒。 烟剂:用原药加燃料、氧化剂、消燃剂制成。 超低容量制剂:是专门供超低容量喷雾使用的剂型。

西藏农业害虫防治技术

第五章西藏农业害虫防治技术 【重点和难点】本章的重点是西藏农业植物各类害虫的防治措施,难点是其形态特征和发生规律,要求学生掌握西藏农业植物的主要害虫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并了解其分布和危害;掌握西藏农业植物害虫的形态特征和发生规律;重点掌握西藏农业植物害虫的防治措施。 第一节鳞翅目害虫 一、黄地老虎 黄地老虎〔Agrotis segetum(Schif)〕属鳞翅目夜蛾科。分布于欧洲、非洲、前苏联、朝鲜、日本、印度、锡金等,在我国分布于全国各省。西藏的拉萨、边坝、澎波、林芝、米林、昌都、八宿、萨迦、加查、乃东、察雅等地都有发生,为拉萨河谷地区地老虎的优势种。幼虫可为害小麦、青稞、豌豆、玉米、马铃薯、油菜、白菜、萝卜、甘蓝、灰灰菜、野燕麦、然巴草等多种作物及杂草。青稞、小麦往往刚出苗就开始受害,造成缺苗断垄甚至全田需要重播。有些菜田大白菜腐烂较多,与幼虫的钻心为害有一定关系。近几年还发现幼虫在温室和大棚中为害青椒幼苗等。 (一)形态特征 1.成虫老熟幼虫体长14~19mm,翅展32~43mm。触角雌蛾丝状,雄蛾双栉状,分枝长而向端部渐短,约达触角2/3处,端部1/3为丝状。前翅黄褐色,全面散布小褐点,各横线为双条曲线,但多不明显,变化很大。翅上肾形斑、环形斑、棒形斑都很明显,各斑的边缘黑褐色,中央暗褐色。后翅白色,前缘略带黄褐色。 2.卵扁圆形,底平,高0.44~0.49mm,宽0.69~0.73mm,纵棱显著比横道粗,不分岔。初产乳白色,以后逐渐出现淡红色斑纹,孵化前变为黑色。 3.幼虫老熟幼虫体长33~45mm,头宽2.8~3mm。头部黄褐色,颅侧区有略呈长条形的黑褐色斑纹。唇基三角底边略大于斜边。无颅中沟或仅有很短一段颅中沟,额区直达颅顶,呈双峰。体淡黄褐色,背面有不太明显的浅色条纹,表皮多皱纹。气门椭圆形,气门片黑色,气门筛颜色很浅。腹足趾钩12~21个,臀足趾钩19~21个。臀板有两大块黄褐色斑,中央断开,小黑点较多,基部及各刚毛间都有分布。 4.蛹体长16~19mm,红褐色,腹部未节有粗刺1对。第一至三腹节无明显横沟,第四腹节仅背面中央有稀疏刻点,第五至七腹节刻点相同,气门下边有1 列刻点。 (二)生物学特性 1.年生活史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黄地老虎在拉萨、日喀则等地一年发生2代,以5~6龄(亦有少量幼龄)幼虫在冬播作物田、冬闲田及田边、沟渠等处土壤中越冬。越冬幼虫于次年3月中、下旬平均气温3℃以上时开始化蛹,4月上、中旬平均气温6℃以上、5~10cm 深地温达9℃以上时达化蛹盛期,4月下旬为化蛹末期。4月下旬旬平均气温达10℃以上、5~10cm深地温稳定在11℃以上时越冬代成虫开始出现,5月中、下旬旬平均气温达11~14℃时为发蛾盛期,5月末至6月上旬为发蛾末期。5月中、下旬第一代幼虫开始发生,6月中旬进入盛期,亦是第一代幼虫化蛹始期。7月上、中旬为化蛹盛期,7月中旬末至下旬为化蛹末期。第一代成虫在7月中旬初始发,8月中、下旬为发蛾盛期,9月下旬终见。7月下旬至8月上旬第二代幼虫开始发生,8月中旬开始在田间见到大量幼虫,11月下旬左右开始休眠越冬。 表13 拉萨地区黄老虎年生活史(1979~1980年)

西瓜地下害虫的种类及防治办法

西瓜地下害虫的种类及防治办法 种植西瓜是农民致富的一条好路子,而加强西瓜地下害虫的防治,是获得高产高效的关键,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讲解关于西瓜地下害虫的种类及防治办法。 西瓜地下害虫的种类及防治办法 一、地老虎 1.危害性 地老虎是一种分布广泛危害严重的地下害虫。其幼虫危害幼苗,幼虫咬食小苗时,在地面咬断嫩茎,造成缺苗断垄,伸蔓以后咬断瓜蔓顶端生长点及叶柄,影响生长发育。老龄幼虫则分散危害,白天藏起来晚上出来活动,咬断西瓜根茎,以第一代幼虫危害最重。 地老虎一年繁殖三代,以老熟幼虫和蛹在土壤中越冬。越冬的幼虫羽化和产卵期在3月上旬、4月中旬至5月中旬为第一代幼虫危害盛期。春季幼虫在4月上旬至5月上旬,在阴雨或土壤湿润的情况下危害瓜苗较为严重,刚孵化的幼虫,昼夜在寄主心叶中取食。3龄以后转入土中,4龄以后常把幼苗齐地面咬断,5——6龄为暴食期,食量大,要及时防治。 2.防治办法 精耕:冬前深翻土地,破坏天敌越冬环境,可使幼虫冻死。早春及时清理田园,铲除杂草,减少成虫产卵的场所,消灭部分虫卵,并能断绝早期食料来源。

消灭幼虫:依据地老虎的生活习性,幼虫在3龄前危害较小,抗药性弱,是防治地老虎的最佳时间。 生物防治:利用黑光灯诱蛾或按一定比例配制糖醋液,配制后放在小盆内,白天盖住防止蒸发,傍晚开盖诱蛾;也可在西瓜出苗后每10千克水加入1——2粒萘,待萘完全溶解后,喷洒幼苗,也可在移栽时点穴浇入。 二、蝼蛄 1.危害性 蝼蛄的成虫和若虫喜欢吃刚发芽的种子,咬食根部,使幼苗枯死。 咬食症状为乱麻状,可区别于金龟子。有时后将幼苗近地面的嫩茎咬成绺维状,有时将幼苗嫩茎咬断,造成缺苗。 2.防治办法 种子处理:采用药剂拌种,拌药量要准确,拌种要均匀,拌药后要使种子充分晾干,然后催芽播种。 播种时撒施毒饵:毒饵可用炒香的豆子、麦麸、玉米糁和豆饼做诱饵。每1千克诱饵加入美曲膦酯10克或者40%乐丝本乳油10克,加水适量拌湿即可。一般情况在播种或者定植前撒入瓜田或苗床,防治效果好。 三、金龟子 1.危害性

地下害虫的危害种类与防治

地下害虫的危害种类与防治 地下害虫是指在土中生活危害植物根部、近土表主茎及其他部位的害虫,主要有蝼蛄、蛴螬、地老虎和金针虫等。这类害虫种类繁多,危害寄主广,它们主要取食园林植物的种子、根、茎、块根、块茎、幼苗、嫩叶及生长点等,常常造成缺苗、断垄或植株生长不良。其中对园林植物危害性较大的有蝼蛄、蛴螬、地老虎、金针虫等,都以幼虫危害。由于它们分布广,食性杂,危害严重且隐蔽,并混合发生,若疏忽大意,将会造成严重损失。 一、园林植物地下害虫的种类、危害特点与发生规律 1.蝼蛄俗称“土狗子”,以成虫和若虫在土壤中开掘隧道,咬食幼苗根和茎,使幼苗干枯死亡。食性杂,能危害多种园林植物。 蝼蛄分华北蝼蛄、非洲蝼蛄、台湾蝼蛄、普通蝼蛄等几种,是危害草坪等园林植物的常见害虫,也是对高尔夫球场果岭草坪危害最大又最难防治的地下害虫。它具有一对非常有力呈锯齿状的开掘足,在地下来回切割草和根茎并往前爬行,拱出条条隧道,所过之处,根茎全被切断,轻则降低草坪质量,重则造成大片草坪死亡。 华北蝼蛄是华北地区草坪和苗圃内重要的地下害虫之一,其成虫体长42厘米左右,茶褐色,翅短小,前足扁平,有尾须两根,前胸中央有一个心脏形暗红色斑点,以成虫和幼虫咬食幼苗的根和嫩茎,

并在床面上钻隧道,造成缺苗现象。 蝼蛄以成虫或若虫在地下越冬,深度为地下水位以上和冻土层以下。3月下旬至4月上旬,蝼蛄逐渐苏醒,随着地温升高,蝼蛄开始活动,当平均气温达到11.5℃左右时,开始出现蝼蛄拱出的虚土隧道。日平均气温达18℃左右时,危害猖獗。在酷暑时,蝼蛄潜入土中越夏,只是在新播种地稍有危害。8月底至10月初,又是一个危害高峰,10 月中旬后,陆续入土越冬。蝼蛄昼伏夜出,以夜间9-11点活动最旺盛,多在表土层或地下活动,特别是在高温、高湿、闷热、雨后的夜晚活动最频繁。 刚孵出的幼虫喜群集、怕风、怕光、怕水。非洲蝼蛄孵化后群集时间为3-6天,华北蝼蛄群集时间稍长,而台湾蝼蛄群集时间最长,达5-11天,以后分散潜入地中危害。因此,在6-8月份如发现向下的洞中有虚土或杂草堵塞,往往是蝼蛄的卵室或幼虫的群集地,顺着洞下切取土,可找到蝼蛄的卵块或幼虫,或下挖可找到成虫。蝼蛄喜欢在潮湿的地域中生活,对马粪等未腐熟的有机质特别感兴趣,成虫有很强的趋光性。 2.蛴螬蛴螬是各种金龟子幼虫的总称,俗称“土蚕”。体近圆筒形,常弯曲成“C”字形,乳白色,密被棕褐色细毛,尾部颜色较深,头橙黄色或黄褐色,有胸足3对,无腹足。专门取食园林植物根茎部,引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

《园林植物保护》实施性教学大纲 廊坊职业技术学院 园林植物保护课程组编写 完成时间2006年5月

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园林技术专业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是园林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高等技能型人才所必需的园林植物病虫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植物病虫害诊断、调查与防治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实现对园林植物主要病虫的可持续控制。在教学中注意渗透思想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 课程教学目标 一、基本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园林植物病害基础知识 2、掌握园林昆虫基础知识 3、掌握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原理和技术措施 4、掌握园林植物病虫害调查与预测预报的原理和基本方法 二、能力培养目标 1、掌握园林植物病虫标本采集、制作与保存技能 2、具有园林植物病虫害识别与鉴定能力 3、会拟定园林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 4、掌握园林植物病虫害各种防治技术 具备病虫害调查与预测预报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 1、具有辩证思维的能力 2、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精神 3、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教学内容和要求 本课程总学时为9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68学时,实训教学28学时。 教学课时分配 综合实训课时分配

理论教学部分 绪论(1学时) 【教学目的】 了解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内容及其在园林绿化中的意义和任务。 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教学内容】 一、园林植物保护的内容及任务。 二、园林植物保护的重要性。 三、园林植物保护的特点。 四、园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发展概况 【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特点 本章难点:无 【教学建议】 1、着重讲解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 2、利用电化教学、报告的手段增加同学们的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第一章园林植物昆虫基础知识(13学时) 【教学目的】 掌握昆虫外部形态、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分类基本知识,掌握园林植物主要害虫目、科鉴别技能,为害虫治理奠定基础。 【教学内容】

农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简报【可编辑版】

农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简报 农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简报 今年5月以来,我县遭遇了持续强对流天气,水稻、玉米粮食和 蔬菜作物等病虫害普遍暴发。为了有效防控,确保粮食和蔬菜的正常 生长,我县积极组织开展了病虫害防治工作,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如下: 一、深入田间地头,摸清病情虫情县农委农技人员在6月1 5日 对全县粮食和蔬菜作物进行了病虫害调查,全县粮食作物类病虫害发 生以稻飞虱为主,一般田块为1800 3000头百丛,高的达7000头百丛;蔬菜作物以霜霉病、角斑病、炭疽病、蓟马、潜叶蝇、晚疫病、绵疫 病发生为主。为了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把损失降到最低,县农委及 时向所有镇、街发布了农作物病虫情报及防治技术资料,要求各镇、 街积极行动起来广泛宣传,将病虫害防控措施落实到田间地头。 二、强化技术指导6月4日,针对当前的病虫害发生情况,县农 委庚即成立技术小组分片指导全县各镇、街的防治工作。技术小组成 员由农技中心、植保站、执法大队、蔬菜办、经作站技术人员组成。 技术小组一是要调查了解辖区内主要粮食作物和主要蔬菜品种病虫发 生及危害情况,以及各镇街工作和农户防治情况;二要指导各镇街农技人员识病辩虫,掌握必要的防治方法;三要对广大农户进行直接的宣传和指导。 三、加大宣传力度,全民动员采取防控措施6月5日以来,县技 术指导小组走访了全县28个镇街,发放宣传资料6000余份,接受群 众现场咨询上万人次,通过发放资料、现场讲解、田边示范拍查等方

式把病虫害防治方法尽可能地传到广大农户中。同时,指导小组对各镇街也提出了防治要求:一是要在农药经销店张贴防治方法,积极与农药经营户协调联系,经营户及时调供高效低毒农药及药械,并把防治信息宣传给广大农户;二是要做好虫情、病情的监测,及时向县农委反馈信息;三是要加大宣传力度,尽可能做到家喻户晓;四是建议有条件的村社,统一时间、统一药品进行防治。各镇街对病虫害防治工作也非常重视,成立了防控领导小组,制定了科学的防治方案,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加强组织协调,对防治工作做到了早安排、早部署,层层落实防控措施,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格局。通过广播、召开村社干部会议、院坝会、翻印技术资料、科技赶场、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工作扎实有效。 附送: 农业科技下乡活动实施方案 农业科技下乡活动实施方案 农业科技下乡活动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201X年XX区民生实事建设的有关要求,扎实开展好全年的农业科技下乡活动,进一步提升我区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和生产技能,发挥科技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201X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有关农业农村工作的决策部署,按照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的要求,紧紧围绕城乡发展一体化这条主线,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 ?植物保护工作的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2 .植物病害病状的类型有、、、和。2?变 色坏死腐烂畸形萎蔫 3 ?病原物入侵并建立寄生关系到开始表现症状,称为潜育期。 4 .黄瓜霜霉病的菌丝体在越冬植株上越冬,其传播途径有气流传播、 雨水和昆虫传播? 5 .在气温25—30C条件下,雨量与柑橘溃疡病的发生呈正相关。 6 .昆虫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有关的消化腺。 7 .昆虫的腹部是的中心,腹腔内有 ___________ 等器官。 8 .不全变态昆虫的个体发育只经过三个阶段。 9 .仙人掌的类品种易感炭疽病。 10 .我国危害茄科蔬菜的瓢虫主要有和两种。 11 .美人蕉锈病病原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菌,病菌主要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夏和越冬。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 .经济阂值: 2 .侵染循环: 3 .世代重叠: 4 .食物链和食物网: 5.多胚生殖: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 .苹果轮纹病有性繁殖产生的抱子为()。

A.抱囊抱子B C?接合抱子D 2 .蔬菜病毒病的侵入途径是( A.植物幼嫩部位B C.植物根部D 3 A .细菌B C .病毒 3 .以下不是描述真菌的是( A.营养体为丝状体B C?以产生抱子的方式繁殖 D 4 .属于病毒病的是()。 .真菌 )° .具有细胞结构 .形态有球形、杆状、螺旋状 .番茄早疫病 .黄瓜花叶病 .线虫在土壤中的移动 .真菌通过雨水传播 A.树干及枝条上产生溃疡型病斑 B?树体负载量过高是发病的关键 C. 受害果实常以皮孔为中心形成水渍状斑点 D. 病部常有黄褐色汁液流出,有酒糟味 8.以下描述不属于昆虫的是()° A.身体分头、胸、腹三个体段 B ?头部有口器和触角.子囊抱子.厚垣抱子 )° .自然孔口 .微伤口 .昆虫病原微生物的种类很多,常用的苏云金杆菌属于() A.黄瓜霜霉病B C?辣椒白绢病D 6. 属于被动传播的是()。 A.真菌菌丝体的生长B C.游动抱子在水中的游动D 7. 描述苹果轮纹病的是()。

浅谈园林植物害虫防治原理

浅谈园林植物害虫防治原理 发表时间:2019-07-08T17:10:36.58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作者:杨智远[导读] 摘要:近几年,随着园林行业科技的发展,虫害防治方法也较之以前有了明显提高。 山东华邦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山东青州 262500 摘要:近几年,随着园林行业科技的发展,虫害防治方法也较之以前有了明显提高。随着园林行业的不断进步,我们要在园林虫害防治工作中认真学习,不断摸索,不断尝试,研发、运用一些更先进、更便捷的除治方法。 关键词:植物;害虫;防止 1园林植物钻蛀性害虫分类园林植物钻蛀性害虫是指为害植物树干和枝梢的害虫,它们常以幼虫蛀食植物韧皮部和木质部,严重影响疏导组织的功能,并蛀成许多虫道,导致树势衰弱或遭风折而死亡。这类害虫俗称蛀干害虫,除成虫裸露在外,其他各虫态均在枝干内营隐蔽生活。因此,受外界环境影响比较小,种群数量相对较稳定,可连年危害,植物一旦受侵害,很难恢复生机。这类害虫包括鞘翅目的天牛类(9种),小蠹虫类 (3种),吉丁虫类(1种),象甲类(3种),鳞翅目的木蠹蛾类(5种)、透翅蛾类(2种)、辉蛾类(1种)、螟蛾类(4种)、夜蛾类(4种),以及双翅目的杆蝇类(2种),膜翅目的茎蜂类(1种)等。 1.1蝶类的防治措施。 1.1.1人工防治。 人工摘除卵块、越冬蛹、虫苞或捕捉老龄幼虫及群集期的幼龄幼虫,如被寄生率高,应先将其放入纱笼内,使寄生蜂、寄生蝇等天敌羽化后再清除,以保护天敌。 1.1.2生物防治。 在幼虫发生期用100亿/g孢子的青虫菌、苏云金杆菌100~1000倍液,或1~2亿/ml的白僵菌孢子悬浮液喷雾;或用5亿/ml孢子的乳剂、油剂进行超低容量或低容量喷雾,用量2.5~3kg/hm2,或4.5~6kg/hm2.保护和利用食虫鸟类、螳螂、蚂蚁及寄生性天敌等,均有很好的防虫效果。 1.1.3化学防治。 严重发生时,可喷施20%除虫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40%菊窑杀乳油1000~1500倍液,防治效果很好。对有些林间活动时间长的蝶类成虫,可在害虫羽化盛期和翌年春出蛰期,用10~15 kg/hm2的10%敌马烟剂薰杀成虫,防效极佳。 1.2蛾类的防治措施。 1.2.1加强检疫工作。 严禁调入、调出带虫苗木,尤其对于来自疫区的相关植物产品,必须严格检疫,防止其传播蔓延。 1.2.2利用园林栽培技术预防。 选育抗性树种,增强植株的抗虫能力。消灭越冬虫源,及时清除落叶、杂草,破坏害虫隐蔽场所,减少越冬虫口基数。 1.2.3物理防治。 利用趋光性,在成虫羽化盛期用诱虫灯进行诱杀。利用趋化性,用糖醋液诱杀夜蛾,糖醋液配方:糖颐酒颐醋颐水=渊2颐 1颐 2 颐 2冤+少量美曲膦酯。人工捕杀成虫,摘除卵块、虫苞、越冬虫囊、网幕等,均可杀死大量害虫。 1.2.4生物防治。 保护利用天敌,如释放赤眼蜂防治松毛虫,释放白蛾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在幼虫期使用白僵菌、青虫菌、苏云金芽孢杆菌等微生物制剂,均能杀死大量害虫。 1.2.5药剂防治。 在幼虫3龄前及时喷施药剂,防止幼虫分散危害。常用药剂有2.5%溴氰菊酯乳油3000耀5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500耀20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1000~3000倍液、5%定虫隆乳油1000耀2000倍液等,均可收到良好的杀虫效果。 1.2.6毒笔、毒绳防治。 对于有上、下树习性的幼虫,可用溴氰菊酯毒笔在树干上涂1耀2个闭合环渊环宽1 cm冤,可毒杀幼虫,死亡率可达86%耀99%,残效期8耀10d;也可绑毒绳等阻止幼虫上、下树,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2介壳虫及其他刺吸式害虫类 2.1介壳虫类的防治方法 (1)加强植物检疫。介壳虫活动能力弱,其自身的传播扩散有限,分布较集中。在苗木交换、调运过程中,加强检疫,发现此类病虫害,即停止运输,采取措施消灭。 (2)在树木发芽前,使用晶体石硫合剂50倍喷洒枝干,消灭越冬虫体。 (3)结合春季浇返青水,根施3%呋喃丹颗粒。在浇水前,用带尖的铁钎在植物根系周围每隔30cm左右打孔,孔深10~20cm,施3%呋喃丹4~6g/m2,施入后掩埋浇水。 (4)在养护过程中,如发现个别枝叶有虫害时,应立即剪除或刮除虫枝、虫叶,集中烧毁,防止蔓延传播。 (5)若虫孵化盛期。在未形成蜡质或刚开始形成蜡质层时,向枝叶喷施40%速扑杀乳油1 500~2 000倍液,或6%吡虫啉可溶性液剂2 000倍液,或菊酯类农药2 500倍液。上述3种药剂交替使用,每隔7~10d喷洒1次,连续喷洒2~3次,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喷药的关键在于抓住时机(若虫期),一旦介壳形成,喷药难以见效。 (6)保护和利用天敌。在天敌昆虫出现盛期,应避免使用有伤天敌的药剂。 2.2斑衣蜡蝉和国槐木虱的防治方法 喷施1.2%苦?烟乳油800~1 000倍液,或6%吡虫啉乳油3 000~4 000倍液,或5%啶虫脒乳油5 000~6 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800~1 000倍液,或2.5%敌杀死2 500~3 000倍液等,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于斑衣蜡蝉,也可在春季修剪树木时刮除卵块。 3蛀干类

储粮害虫的防治技术

储粮害虫的防治技术 常见的贮粮害虫有米黑虫、黄粉虫、玉米象、豌豆象、蚕豆象、绿豆象、麦蛾、谷蠧、螨类等。主要防治方法: 一、农业措施 1、密闭防虫。用坛、缸、囤等贮粮的,可用塑料薄膜封口,扎紧并用稀泥密封。密封后, 可利用粮食旺盛的呼吸作用,逐渐将氧气耗尽,造成一种缺氧后低氧状态,抑制害虫的繁殖,从而达到安全贮粮。 2、压盖防虫。主要用于防止蛾类害虫,尤其是麦蛾。将粮食压盖好,使蛾类成虫无法交尾 产卵,不能繁殖出幼虫危害粮食。压盖时间在新收的粮食入仓后立即进行。将晒干的沙子装入麻袋或塑料袋,平整地铺放在粮面上,使压盖严、紧、密、实。也可在平整的粮面上铺一层牛皮纸,纸上均匀压盖10厘米—15厘米的草木灰。 3、花椒防虫。用一个小布袋,内装10—15克新花椒,放入贮粮的坛内,若是用缸、囤贮 粮,可多放几袋,用盖盖好,可有效地防止害虫感染。 4、曝晒杀虫。曝晒是以太阳辐射热作用于虫体,破坏虫体组织和生活机能,使害虫致死。 同时曝晒还具有防潮、防霉的作用。小麦、玉米、豌豆、蚕豆等粮食有害虫可用此法。 选择炎热晴天,将粮置于容易升温的晒场上摊晒。要薄摊勤翻,使粮温上升到48℃左右,并在这种温度下持续翻晒3—4小时,然后将粮食趁热聚堆,以保持堆内高温,即可将害虫晒死或闷死,待粮温下降到接近大气温度时,再除去杂质和死虫,然后入仓。 二、化学措施 用于杀灭贮粮害虫的药剂要经过严格选择,必须具备两个重要条件:一是化学性质较稳定,不易爆炸和燃烧;二是能杀死多种害虫,没有残毒或残毒极微。目前农家使用的贮粮杀虫药剂主要是磷化铝。此药有粉剂和片剂两种。它能吸收空气中的水汽产生磷化氢毒气,对害虫产生高效的毒杀作用。 1、粮面施药法要求粮堆高度在3米以下。具体做法是先测量粮堆体积及仓房空间部位容积, 计算出用药总量。根据每个投药点粉剂不超过200克,片剂不超过300克的要求,计算出投药点。投药点应均匀布置在粮面上。每个投药点要放置不能燃烧的瓦钵、瓷盆等装药器皿。施药完毕后,密闭门窗,熏蒸结束放气后,及时清除药剂残渣。 2、布袋埋藏法主要用于散装粮堆。按每点施药量将药剂装入小布袋内。每袋装片剂30—45 克;装粉剂20—25克。施药由里向外,用投药器把药包投入粮堆或深埋。每个药包拴一根细麻绳,一端留在粮面外,以便熏蒸放气后,按麻绳标志取出药包。 3、气流熏蒸法主要是根据粮堆内气流状态,确定合理的施药部位,以提高药效。该法是用 塑料薄膜密封粮堆,采用低药量熏蒸。当平均粮温高于仓温3℃以上时,应在粮仓或粮堆下层施药;当平均粮温低于仓温3℃以下时,应在粮面施药;新入仓粮食各部位粮温接近,应采用均匀埋藏法,并在仓门及四角增加施药点。

地下害虫图鉴及详细防治方法

地下害虫图鉴及详细防治方法 蛴螬 蛴螬是金龟甲幼虫的总称,是地下害虫中分布最广、种类最多、为害也最严重的一大类群。蛴螬是国内外公认的难以防治的地下害虫。 为害作物:麦类、玉米、高粱、薯类、豆类、花生、棉花、蔬菜、甜菜、甘蔗等大田作物 为害症状:幼虫取食刚播种或刚萌芽的种子及嫩根,咬断苗期作物根茎,造成缺苗,咬断处切口整齐,咬食块根块茎,也可为害果树等根部。同时造成大量伤口,可诱发病害。 成虫为害取食果树叶片,造成损失。 蝼蛄

蝼蛄属于直翅目蝼蛄科,俗称拉拉蛄、地蝲蛄,常见的种类有单刺蝼蛄(华北蝼蛄)和东方蝼蛄,是最活跃的地下害虫,昼伏夜出,生活史较长。 危害作物:禾谷类、豆类、花生、薯类、棉、麻、甜菜、烟草、蔬菜以及果树的种子和幼苗等 危害症状:成虫和若虫取食种子、种芽和幼根,咬断幼苗根茎、蛀食薯类的块根块茎,造成幼苗死亡,幼苗根茎被害成麻丝状。 蝼蛄在近地面活动,开挖许多隧道,使幼苗根系和土壤分离,造成幼苗因失水干枯致死,缺苗断垄,严重的甚至毁种。 为害时期:2~11月均可危害,其中6~8月主要为害为夏播作物幼苗,同时也是产卵高峰期,是防治的有利时期

地老虎 地老虎属于鳞翅目夜蛾科,别名地蚕、土蚕、切根虫等,是我国地下害虫中的一个重要类群。我国为害较为严重的有:小地老虎、黄地老虎和大地老虎3种。 为害作物:食性杂,可危害玉米、高粱、棉花、豆类、薯类、蔬菜、瓜类等作物幼苗 为害症状:在地下为害,低龄幼虫取食植株地上部分的顶芽和嫩尖,3龄之后常为害近地面的嫩茎,5-6龄以后幼虫食量增大,可爬到植株幼嫩部分将其咬断,将短苗拖到洞口取食。 发生时期:一年可发生1~7代,为害不同时期播种作物,6月中、下旬为害玉米、蔬菜等作物。 金针虫 金针虫是叩头甲科幼虫的总称,成虫俗称叩头虫。

森林害虫地下害虫填空题地下害虫危害特点栖

第二章森林害虫 第一节地下害虫 一、填空题 1.地下害虫危害特点:栖居于______,取食刚发芽的______或苗木的______、 ______及______。** 2.苗圃地下害虫的发生,与土壤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所在地周围农作物、林木、杂灌木等都有密切关系。例如地老虎喜欢在湿润的粘土地发生;沙土地蝼蛄较多;施用未经腐熟的厩肥,或在林间空地、果园附近建圃,蛴螬必然严重。** 3.我国蝼蛄类分布有4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4.蝼蛄的食性很________,成、若虫除危害多种苗木根的______,还能危害多种______、______和______。* 5.华北蝼蛄的若虫______龄,完成1个世代需______年左右。* 6.东方蝼蛄若虫______龄,在南方地区1年完成______代,在北方地区______年完成1代,以在土中越冬。* 7.蝼蛄在北方活动分______个阶段: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蝼蛄昼伏夜出,________很强、对香甜物质特别________,对马粪等腐烂__________也有趋性,趋__________。* 9.蛴螬危害特点:在苗圃及幼林地危害幼苗的______,除咬食______和______外,还能将______剥食尽,造成___ _ __。* 10.金龟子生活史一般都较长,多数最少需经过______年才能完成______代,以 ______在______越冬。成虫日出或昼伏夜出,夜出性种类往往具______,通常有假死性。** 11.地老虎俗称______、______,危害幼嫩植物,从地表处切断______。主要有 _____地老虎、_____地老虎、_____地老虎3种。_____地老虎最重要,分布最广。** 12.小地老虎习性:1-2龄______危害,3龄以后______;幼虫性凶暴,行动敏捷, 老熟幼虫有______;______、______易发生,______多易发生。**

园林病虫害防治措施方案

第三章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原理及技术措施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树立园林植物病虫害综合治理的基本观念,掌握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五大技术措施的特点,了解五大防治技术措施的一般实施办法。 第一节植物检疫 植物检疫又称为法规防治,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用法律或法规形式,禁止某些危险性的病虫、杂草人为地传入或传出或对已发生及传入的危险性病虫、杂草,采取有效措施消灭或控制蔓延。植物检疫与其他防治技术具有明显不同。首先,植物检疫具有法律的强制性,任何集体和个人不得违规。其次,植物检疫具有宏观战略性,不计局部地区当时的利益得失,而主要考虑全局长远利益。第三,植物检疫防治策略是对有害生物进行全面的种群控制,即采取一切必要措施,防止 危险性有害生物进入或将其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或将其彻底消灭。所以,植物检疫 是一项最根本性的预防措施,是园林植物保护的一项主要手段。 园林植物检疫对保证园林生产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搞好园林植物害虫综合治理的前提。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及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引种或调苗日益频繁,人为传播园林植物害虫的机会也就随之增加,给我国城市绿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隐患。因此,搞好植物检疫 工作对防止危险性害虫的传播蔓延、保护园林绿化成果、保障对外贸易的顺利发展均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植物检疫依据进出境的性质,可分为国家间货物流动的对外检疫(口岸检疫)和对国内地区间实施的对内检疫。对外检疫的任务是防止国外的危险性病虫传入,以及按交往国的要求控制国内发生的病虫向外传播,是国家在对外港口、国 际机场及国际交通要道设立检疫机构,对物品进行检疫。对内检疫的任务在于将国内局部地区发生的危险性病虫封锁在一定范围内,防止其扩散蔓延,是由各省、市、自治区等检疫机构,会同交通运输、邮电、供销及其他有关部门根据检疫条例,对所调运的物品进行检验和处理。 虽然两者的偏重有所不同,但实施内容基本一致,主要有检疫对象的确定、疫区和非疫区的划分、植物及植物产品的检验与检测、疫情的处理。 1 .确定检疫对象 根据国际植物保护公约(1979)的定义,检疫性有害生物是指一个受威胁国家目前尚未分布,或虽然有分布但分布不广,对该国具有经济重要性的有害生物。根据这个定义,确定植物检疫对象的一般原则如下:必须是我国尚未发生或局部发生的主要植物的病虫害;必须是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和价值,而防治又是比较困难的病虫害;必须是容易随同植物材料、种子、苗木和所附泥土以及包装材料等传播的病虫害。 我国农业部于1995年发布了全国植物检疫对象和应施检疫的植物、植物产品名单(详见附件一),林业部于1996年发布了森林植物检疫对象和应施检疫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名单(详见附件二),其中许多病虫与园林植物有关。 2.划分疫区和非疫区(保护区) 疫区是指由官方划定、发现有检疫性病虫害危害并由官方控制的地区。而保护区则是指有科学证据证明未发现某种检疫性病虫害,并由官方维持的地区。疫区和保护区主要

病虫害防治技术

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 一、病虫害防治的原则及措施 蔬菜病虫害防治,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 1、农业防治 在宏观上,蔬菜生产要纳入到当地大农业生产中,统一安排农田耕作、轮作。在微观上,每一茬菜的栽培过程中,从茬口安排、品种选择、整地作畦、种子消毒、播种育苗到定植、田间管理、产品采收、采收处理等各个农业环节,都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1)选用抗病良种 选择适合当地生产的、抗病虫、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少施药或不施药,是防病、增产、经济有效的方法。 (2)栽培管理措施 一是保护地蔬菜实行轮作倒茬,如瓜类的轮作不仅可明显减轻病害,而且有良好的增产效果。 二是清洁田园,彻底清除病株残体、病果和杂草,集中深埋销毁,切断传播途径。 三是采取地膜覆盖,膜下灌水,降低湿度。 四是实行配方施肥,增施腐熟好的有机肥,配合施用磷肥,控制氮肥的施用量。 五是在棚室通风口设置细纱网,以防治白粉虱、蚜虫等害虫的入侵。 六是深耕改土,垅土等改进栽培措施。 2、生态防治 (1)清园 一茬蔬菜收获后,很多病菌都在蔬菜残枝上散落田间,进入土壤中,成为下茬蔬菜的污染源。因此应在蔬菜生长后期加强病虫害防治,直接减少病原菌基数,并且在每茬蔬菜收获后,彻底清除残枝落叶,对易感根系的病害还要清除残根。 (2)深耕 深耕的目的是改善耕层的环境条件,破坏病菌的生存环境,一般要求每次收获后深耕30—40厘米,借助自生条件,如低温、紫外线等,杀死一部分病菌。 (3)消毒 在夏季蔬菜换茬间隙,深耕后灌足水,盖上塑料薄膜进行高温消毒,可使土表层10厘米处最高温度达70℃,能够杀死大量病菌,这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控制方法。 (4)轮作 合理轮作不但能提高作物本身的抗逆能力,而且能使潜藏在土壤中的病原菌经过一定的期限后大量减少或丧失侵染能力。蔬菜轮作有两类:一是蔬菜与蔬菜间的轮作,要求根据病原菌在土壤中的存活时间,确定同类蔬菜种植的间隔时间;二是蔬菜与大田作物之间的轮作,如蔬菜与小麦、玉米轮作,效果更好。 (5)换土 对一些较为固定,品种选择余地小而且投资大、效益高的蔬菜设施栽培,如温室,可采用去老土换新土的办法控制土传病害。换去耕层老土,用无毒表土补充。

常见地下害虫――蝼蛄

蝼蛄类俗名拉拉蛄、土狗。属昆虫纲直翅目蟋蟀总科蝼蛄科。全世界已知约50种。中国已知4种:华北蝼蛄、东方蝼蛄、欧洲蝼蛄和台湾蝼蛄。体大型而狭长。头小,圆锥形。 触角短于体长,复眼小而突出,单眼2个。前胸背板椭圆形,背面隆起如盾,两侧向下伸展,几乎把前足基节包起。前足特化为开掘足,基节特别短宽,腿节略弯,片状,胫节很短,三角形,具强端刺,便于开洞穴。内侧有1裂缝为听器。前翅短,雄虫能鸣,发音镜不完善,雌虫产卵器退化。属土栖昆虫。本科昆虫通称蝼蛄。 蝼蛄都营地下生活,吃新播的种子,咬食植物根部,对幼苗伤害极大,是重要的地下害虫之一。蝼蛄一般于夜间和清晨在地表活动,形成隧道,使植物幼根与土壤分离,植株因失水而枯死。气温适宜时,白天也可活动。土壤相对湿度为22%~27%时,华北蝼蛄为害最重。土壤干旱时活动少,为害轻。成虫有趋光性。夏秋两季,当气温在18- 22℃之间,夜晚可用灯光诱到大量蝼蛄。域站能倒退疾走,在穴内尤其如此。成虫和若虫均善游泳。雕虫有护卵哺幼习性。若虫至4龄方可独立活动。 蝼蛄的发生与环境有密切关系,常栖息于平原、轻盐碱地以及沿河、临海、近湖等低湿地带,特别是砂壤土和多腐殖质的地区。1、形态特征 华北蝼蛄成虫体黑褐色,腹部近圆筒形,背面黑褐色,腹面黄褐色,腹末具有尾须一对。雄虫体长39~45mm,雌虫体长45~50mm。前胸背板成盾形,中央有心脏形斑,暗红色。前翅黄褐色,足黄褐色,密生细毛;前足扁阔特化,利于掘土;后足胫节背侧内缘有1~2个可动刺,有时消失。 卵呈圆形,长约2mm,初产时白色,后变灰色。初卵若虫乳白色,2龄以后变成黄褐色,后渐变暗褐色。长至5~6龄即与成虫相似。 2、发生规律 约3年一代,若虫13龄,以成虫和8龄以上的各龄若虫在

水稻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水稻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1、水稻虫害我国已知的水稻虫害有350多种,其中最主要的有20余种,常见的水稻虫害有以下几种: (1)水稻螟虫危害水稻的螟虫种类很多,主要有三化螟和二化螟,部分地区还有大螟等。三化螟和.二化螟都是以幼虫钻蛀茎秆危害水稻,水稻受害后出现的症状是枯心和白穗,二化螟还取食叶鞘,造成枯鞘。 防治方法:①每亩用50%杀螟松乳油 0.15~0.2千克,对水50~60千克喷洒,用药 1~2次; ②每亩用杀虫双大粒剂1千克拌细土30千克制成毒土撒施;③每亩用40%的水胺硫磷0.1~0.15千克对水50~60千克喷洒。 (2)粘由粘虫是一种迁飞性害虫,又称”行军虫”,一般每小时飞行速度为20~40公里。以幼虫取食水稻叶片,危害轻时叶片被吃成缺刻,严重时大部分叶片被吃光,水稻减产10%—20%,大发生时,其幼虫不仅吃光叶片:还咬断穗茎,造成颗粒无收,所以有些地方称它为“剃枝虫”。 防治方法:①每亩用50%辛硫磷O.1” 0.15千克对水50~60千克喷洒;②每亩用 80%敌敌畏0.15~0.2千克对水50~60千克喷洒;③每亩用2.5%的敌杀死0.1~0.15千克对水50~60千克喷洒。 (3)稻飞虱和稻叶蝉这两种害虫每年发生代数较多,繁殖量大,以吸食水稻汁液造成危害,导致稻株枯死,倒伏落塘。它们都具有暴发性,还传播病毒病,是对水稻危害比较大的害虫。防治方法:①每亩用30%甲胺磷0.15- 0.2千克对水50~60千克喷洒;②每亩用 40%的叶蝉散0.15~0.2千克对水喷洒:③每亩用50%的杀螟松0.1-0.15千克对水喷洒。 (4)负泥虫负泥虫又称“背屎虫”,负泥虫的成虫、幼虫都可以危害水稻,但以幼虫为,主,取食水稻叶片的叶肉,留下透明的表皮,形成纵行的白色条纹,叶尖逐渐枯萎,危害严重时,全叶发白焦枯或全株死亡,一旦发生,常减产10%左右。 防治方法:用90%敌百虫结晶0.1~0.15千克对水50-60千克喷洒,接近傍晚时用药为好。 2、水稻病害 (1)稻瘟病稻瘟病又叫稻热病,群众称它为”火风”、烂颈瘟。稻瘟病在水稻整个生育期都能发生,根据受害时期和部位不同,分别称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枝梗瘟和谷粒瘟等。几种主要稻瘟病的识别如下。 苗瘟:一般发生在三叶期以前,病苗基部变成灰黑色,叶片变成淡红褐色,使整株秧苗枯死。 叶瘟:从秧田期至抽穗期均可发生,主要发生在叶片上,也有少数发生在叶鞘上,其病斑有好几种类型,但主要是慢性型奉。急性型两种。慢性型病斑在田间最常见,其形状有点像织布的梭子,两头尖中间大,病班的最外层为深褐色,中间为灰白色。急性型病斑呈灰绿色或暗绿色水浸状,一般为圆形、椭圆性或不规则形。 穗颈瘟:发生在穗颈部,使穗颈变成黑褐色,最后干枯腐烂。发病早的使水稻变成白穗,发病迟的使谷粒不饱满 防治措施:①选用抗病高产良种;②播种前搞好种子处理,一般用50%的多菌灵1000倍液浸种2天;③药剂防治,每亩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0,1~0.15千克对水 50~60千克,或40%富士1号乳油0.1~0.15·千克对水50~60千克,或30%稻瘟灵0,15~0.2千克对水50~60千克喷洒。 (2)白叶枯病白叶枯病分为叶枯型和凋枯型两种。其中叶枯型占65%左右,凋枯型占35%左右。叶枯型病害大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出现黄绿色斑点,斑点迅速扩展成条斑,受害严重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