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阳市市域绿地景观生态规划初探

安阳市市域绿地景观生态规划初探

安阳市市域绿地景观生态规划初探
安阳市市域绿地景观生态规划初探

第2卷 第2期

2003年6月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Beijing F orestry University (S ocial Sciences )

V ol.2 N o.2Jun. 2003

收稿日期:2002212224

第一作者:许先升,男,1965年生,博士生,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理论。电话:010********* 地址:100083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责任作者:梁伊任,男,1941年生,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理论。地址:100083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安阳市市域绿地景观生态规划初探

许先升1

,梁伊任1

,王 浩

2

(11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21北京林业管理干部学院)

摘要:绿地是城市景观的重要自然要素,在提高城市生态质量、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该文应用城市生态学及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对安阳市绿地景观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了安阳市市域绿色生态景观规划的基本途径,并提出了建立安阳市市域绿地景观生态格局的基本思路。关键词:安阳市;生态规划;绿地;景观生态格局中图分类号:T U98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116(2003)20220031205

On the Ecological Planning of G reenland Landscape

in Anyang City ,H enan Province

Xu X iansheng 1

,Liang Y iren 1

,Wang Hao

2

1.Shool o 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Beijing Forestry Univer sity ,100083,P.R.China ;

2.Beijing Forestry Management Per sonnel Training College ,102600,P.R.China

Abstract : G reenland is the m ost im portant natural factor in urban landscape ,which plays an im portant role in im proving urban ecological quality and maintaining ecological balance.The paper ,by using the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urban ecology and landscape ecology ,and through analyz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landscape in Anyang City ,northern China ,studies the basic ecological planning approaches of greenland landscape in Anyang reg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fundamental line of though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regional landscape eco 2logical pattern.

K ey w ords : Anyang City ;ecological planning ;greenland ;landscape ecological pattern

当前,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运动,已在全世界范围内蓬勃展开,并向多方面渗透,城市由单纯静止的、优美的自然环境趋向于全面的生态化。人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城市发展的生态化途径,认识到建立一个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人类新文明已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21世纪也将是一个重视生态平衡,保护生态环境,以绿色为主体的“绿色文明”新世纪。

人类在城市建设中的生态思想经历了生态自发、生态失落、生态觉醒、生态自觉等几个阶段,反映了人对自然的关系从尊重顺应到征服破坏到保护利用直至上升到和谐共处,这种变化反映了不同历史

时期人类对理想人居环境的探求过程[1]

。对基于生态学原则下的城市绿地生态规划,不论是从中国城市建设的实际需要出发,还是从世界范围内谋求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的大趋势考虑,都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体现了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是当前规划界普遍感到急待解决的实际问题。

一个城市,改善环境质量除了主要依靠污染的防治和控制外,还须重视发挥自然景观对污染物的承载作用,特别是天然和人工水体、自然或人工植被、广阔的农业用地和空旷的景观地段。在国外,将自然组分重新引入城市是城市景观生态学研究的中心,城市规划学家芒福德就很注重城市中的自然生

态系统[1]。可见城市绿色生态空间对城市景观是多么重要。

安阳市和全国其它老城市一样,在工农业发展和城市壮大过程中,也存在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针对当前的环境问题,结合安阳市的特点,在安阳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充分利用原有资源和条件,着眼于市域范围的整体优化,强调以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建设结构优美、功效高、布局合理的城市绿色空间构架,具有现实意义。

一、安阳市市域绿地存在的问题

在安阳市的发展过程中,其市域绿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绿量”不够,绿地分布不合理

安阳市的绿化在市政府及园林部门的努力下,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各种原因,绿地的需求量大大超过其供给量和有效使用量。绿地量的增长赶不上消费者的增长,各项指标都偏低,目前人均绿地7105m2,绿地率仅为8.51%。根据国内外关于绿地环境数量的监测报告,认为当绿地率达到40%以上时才能明显地反映出生态环境效益方面的显著变化。安阳市在“绿量”上差距很大,而且现有绿地分布不均匀。

(二)绿地缺乏多样性

绿地缺乏多样性体现在绿地景观单一雷同,绿地物种单调,绿地的时空配置还需调整。在四季的树种选择中,常绿的乔、灌、草、地被等的比例偏低,城市其它生物尤其是动物(如鸟类)与绿地结合的生态价值开发不够。

(三)市域绿地未形成系统

一方面建城区内既有绿地之间没有形成有机联系,另一方面市域范围的自然林地、农田、水源与建城区之间脱节,绿地整体功能未能得到有效发挥。

(四)绿色人文生态注重不够

绿色人文生态主要是注重地方文化、乡土文化特色的延续与保护。安阳市在这方面明显不足,主要表现在:城市面貌的趋同扼杀了地方城市面貌的发展,老城历史街区遭到破坏,使一些有地方、历史、乡土特色的建筑及手法乃至一些生活方式都无实体载体。使安阳市与历史文化名城的称号相去甚远。

(五)城市建设忽视生态规律

在安阳市的城市建设中,建设者忽视自然规律,随意挤占绿地、水面、河岸等,市区许多水面已消失殆尽,有些水道被人为填塞,造成一定的隐患。此外,城市建设与发展造成文物资源、自然景观资源的

破坏也很严重。

二、安阳市市域绿地生态规划

的几点思考

(一)关于环境敏感区的思考

城市环境敏感区是指对人类具有特殊价值或潜在天然灾害的地区,这些地区往往极易因人类的不当开发活动而导致环境的负面影响。依据资源特性与功能差异,环境敏感区可分为生态敏感区、文化敏感区、资源生产敏感区和天然灾害敏感区[2]。安阳市生态敏感区主要包括城市中的河流水系如漳河、洹河、汤河、淇河、卫河等,滨水地区如洹河、漳河两岸等。部分具有特殊或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文化敏感区如安阳古城、殷墟等。资源生产敏感区为具有城市水源涵养、新鲜空气补充、土壤维护等功能的地区。天然灾害敏感区包括城市可能发生洪患地滨水区如洹水两岸,空气严重污染区如安钢、安电、安化、安纸、安纺及其周边地区等。在城市绿地生态规划中应首先做好环境敏感区的保护规划,提高城市景观的异质性。

对环境敏感区的规范与建设应主要采取如下措施:还河道以自然本色,沿河流水系两侧营造具有一定纵深的景观绿带,使之成为一个水—湿地—旱地生境系列综合体,并形成多功能的廊道;疏通护城河构筑环绕古城的景观绿环,使古城与新区既分隔又联系,形成由历史景观向现代景观的完美过渡带;古城内文物古迹(如文峰塔、高阁寺、袁宅、城隍庙等)结合周边环境的治理,形成公共绿地加以保护;加强对古树名木、珍稀物种及水源地、湿地的保护,避免过多人为的干扰;对安钢、安电、安化、安纸、安纺等重污染区,除加强治理控制外,在其周边不同地段设置不同类型的防护绿地,充分发挥绿地的防护功能,减轻有害因子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殷墟保护区分三级控制,即重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和建设控制地带。重点保护区包含了宫殿宗庙区、王陵区和后岗文化区。区内有小屯村等十个自然村,除已对外开放的殷墟博物苑外,余者目前仍为农田和果园,依据“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本区的绿化规划,在重点保护区内不种大树,绿化采用草坪、地被和浅根性灌木。在一般保护区及建设控制区内则可视情况,在保护文物的前提下,进行常规绿化建设。

(二)关于生态多样性的思考

多样性有利于生态稳定。多样性包含三方面:①针对安阳市城市景观中自然生态成分少的特点,适当补充自然成分,协调城市景观结构。②道路、水

23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卷 

系、高压走廊等绿带构成的廊道、块状绿地嵌块体形式多样化,大小嵌块体相结合,宽窄廊道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③注意物种的多样性,避免以往绿地建设中的物种单调、结构简单的状况。物种多样性有利于构筑稳定的群落,在稳定的群落中,各种群对群落的时空条件、资源利用等方面都趋向于相互补充而不是自觉竞争,系统越复杂越稳定。因此,安阳市绿地树种规划中,选取能最大程度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树种,有节制地引进外来有特色的树种为园林建设材料,并以这些植物对光照、温度、水分和土壤等生态因素的客观需求为依据,充分合理地利用种间关系,按照景观美的原则,建成生产型、环保型、保健型、文化型、娱乐型、休闲型等各种形式的人工植物群落,保持物种的多样性。绿地植物密度为:每公顷乔木量应不小于40株,立体及复层种植组群占绿地面积的25%,常绿落叶比为3∶7。

(三)关于个性化的思考

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体现个性是安阳市绿地规划的基本思路。安阳是我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中国的七大古都之一,既已形成的布局、路网系统、建筑形态都反映出不同的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通过一些经典的古建筑、精巧的古城墙、古树名木、碑刻牌坊等等,我们可以阅读其中包含的丰富文化信息。但是老城格局和旧建筑形式与人们现代生活水平之间似乎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以经济为首选因素的决策所作的改建,毫不留情地把原有“文化信息载体”淹没于新建筑的千篇一律之中。因此,规划中强化对安阳古城风貌、古树名木及名胜古迹(如文峰塔、高阁寺、钟楼、袁宅、城隍庙等)的保护,恢复护城河并建成为环绕古城的景观带,保持历史文化的延续性,突出个性。与此同时,也要注意当代建筑和环境的时代性和创新性。

(四)关于整体优化的思考

城市大环境的园林绿化主要需要处理好建城区园林绿化网络与城郊景观的配置与连通,以整体优化为原则,在空间的连续场中,各类景观要素和谐共存,融洽地交流,构成连续的整体。城郊景观处于过渡区域,为生态脆弱带,既有自然景观又有不断产生的人为干扰景观,是人与自然接轨的枢纽。规划时应尽量保护自然景观,加强城市景观与自然景观的连接。市域范围内建城区与郊县之间自然条件优越,有大片的过渡地带及纵横交错的河渠,可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建设自然风景区、保护区、防护林带、绿环等,使之与城市建城区“三带三环八纵八横”的绿化网络贯通,将城市外围山林农田生态系统良好的大气、水引入市区,构成良好的生物迁移通道,缩短

人与自然的距离。

在市域绿地景观生态规划中,我们首先以市、郊县及近郊、远郊的景观区绿化为“斑块”,以和城区联系道路、对外交通道、高速路、河流、渠道的绿化为“廊道”,以西部丘陵地的山林及中东部平原区的农田防护林为“基底”,形成城市外围的生态保护圈。这一保护圈通过道路河流等绿色、蓝色廊道和城市的绿地系统内外沟通,构成一个有机联系的、范围更广的绿色生态网络。

三、安阳市市域绿地景观生态格局

市域绿地从空间层面上看可分为三种:城市周边的绿色空间是城市宏观的绿色生态环境,建城区的绿地系统是城市的中观绿色生态环境,城市用地内的绿地是城市的微观绿色生态环境(见图1)。

(一)宏观绿色生态环境

宏观绿色生态环境是市域生态的支撑系统,必须具备可持续性,以寻求合理的区域生态保护体系网络与城镇发展空间,达到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动态平衡,及城市空间与自然空间之间的协调。

宏观绿色生态环境,位于城市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交接处,是城市的“弹性”地带。安阳市城市边缘的环境绿带,其形成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干扰的因素,有引进的斑块又有残留的斑块,具有景观元素类型丰富、异质性大的特点,对安阳市的环境生态和建设均有长远的影响。据国外专家研究,当城市周边的森林覆盖率为5%时,要求市内绿化覆盖率为30%;当城市周边的森林覆盖率为10%~15%时,则市内绿化覆盖率可降至24%~26%。可见,对于安阳市这种市内绿地少、用地紧张的情况,适当增加郊区绿地对保证绿地总量,维护城市生态平衡是极其重要的。因此,规划上加强周边环城绿带及农田林网的保护,形成环带状的山、田、城、水体系,保护这种环带体系是建设安阳市域生态环境的基底。具体措施如下:在城市西部的丘陵低缓坡地段,进行森林果园的建设,形成平原垦植区与自然山林地带之间的有效缓冲,减少人类开发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在城市南部、东部平原区,建设城市城郊生态公园,通过与耕地、郊区绿地结合,实现大地园林化,及对城市发展区的有效分隔,为良好的城市内部生态环境提供基础条件。此外,结合郊区的风景资源,重点建设由彰武、小南海水库、珍珠泉、小龙门、小泰山清凉山唐塔、 里城遗址、岳飞庙及西门豹祠等组成的近郊游览区;以太行山风光、红旗渠、二帝陵、商中宗陵、瓦缸寨、欧阳书院、浚县两山文化

33

第2期许先升等:安阳市市域绿地景观生态规划初探

图1 安阳市市域绿地景观生态格局图

群组成远郊游览区,形成城市外围良好的生态游憩大环境,增强城市生态系统的保护力度和市域生态的安全机制。

(二)中观绿色生态环境

中观绿色生态环境是指建城区的绿地系统,包括各种绿地斑块和绿色廊道组成的体系。

11绿地斑块

绿地斑块在调节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规划上强调如下几个方面:①绿色斑块的位置。绿色斑块尤其是大型绿地如公园,其相对位置对于其功能有重要的影响。规划时尽量与“结点”(结点是指廊道的交接地区和运动物体的“源”或“汇”,对“流”有重要的作用)耦合,使其发挥自身的游憩、美化和生态效能;调节“流”的运动,同时在服务半径上考虑其相对位置的合理性和作用边界的合理交接,以覆盖整个景观区域。②绿色空间异质性和景观多样性。由于城市下垫面的不同分布、不同地段存在较大差异,利用立地条件即环境资源景观要素的空间异质性,可创造出城市园林景观的多样性。景观的多样性还包括垂直空间环境差异形成的景观镶嵌的复杂程度,这种多样性可通过不同生物学特性的植物配置来实现[3]。对于大型公共园林或小型的庭园绿化、墙面绿化都可利用环境多样性、植物多样性等来创造景观的多样性。③通过创造不同风格的小游园、专类花园、广场绿地等实现城市园林的多样化。

21绿色廊道

安阳市街道(尤其是老城区)普遍狭窄,建筑拥挤已成痼疾,需慢慢根治。护城河及其它河渠的部分地段不断为建筑所侵占,有些流经城市的河渠由明转暗。高压输电走廊和过境铁路绿带也未能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针对这种情况,在绿地景观规划中,应强调利用河流、道路、高压输电线路、铁路等在城市各绿地斑块间及城区与城外自然环境之间建成绿色的生态走廊,形成绿网。市区由宽度为100~200m的绿化带环绕,城区主要干道两侧结合不同路段情况建设15~20m的绿带,河渠两侧一定纵深留出15~30m的绿化带。恢复护城河,形成一定纵深的绿环,构筑三环三带八横八纵的绿色廊道。加上开敞的高压线、过境铁路等绿色空间走廊,可将郊

43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卷 

外的新鲜空气源源不断地引入城市纵深地带,城区内绿网与路网、水网基本重叠。绿色廊道不仅有利于增加绿地面积,且有利于绿色植被均匀分布于城市之中。通过绿色廊道把城市中各斑块连接起来,有利于城市物种的生存、迁移,增加各生境斑块的连接度,形成稳定的生态绿地系统。

(三)微观绿色生态环境

微观绿色生态环境是指市民日常生活和工作直接接触最多、最频繁的各种绿地,这类绿地能够为市民与市民之间、市民与自然之间提供充分交流的场所,且可以作为物种迁移的歇脚地,保护和规划分散的小生境,有利于提高城市景观的异质性。在安阳市绿地规划与建设上提倡“园林绿化深入生活”,使“生活更接近自然环境”,实行绿地建设“中小结合、普遍分布”的原则,充分发挥大量中小型绿地的数量效益,形成整个城市绿地系统的基础。

总之,在安阳市市域绿色景观生态规划中,强调生态平衡原理的主导作用,使市域绿色生态系统的

结构和布局形式与自然地形、地貌和河湖水系相协调,并注意与城市功能分区的关系,着眼于市域整体生态环境,合理布局,使绿地不仅围绕在城市周围,而且把自然引入城中,形成城在绿中、绿在城中的空间构架,发挥城市绿色空间的最佳生态组合。参考文献:

[1] 吴良镛.芒福德的学术思想及其对人居环境学建设的启示[J ].

城市规划,1996(1):35~41.

[2] 李团胜,石铁矛.试论城市景观生态规划[J ].生态学杂志,1998

(5):63~67.

[3] F orman R T .S ome G eneral Principles of Landscape and Regional

Ecology[J ].Landscape Ecology ,1995(3):133~142.

(责任编辑 李文军)

?新书评介?

《生态经济:有利于地球的经济构想》一书的特点

今年年初,中国人学学会与北京林业大学共同召开了一个有关人与自然关系及生态环境的社会控制与

技术控制的小型座谈会。与会专家学者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以及树立新的世界观及发展观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其中,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是最关键的问题。为进一步了解国际学术界对此问题的观点,并推动国内相关研究,我们在这里为大家推荐一本很有启发意义的专著,希望能为国人重新认识生态环境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提供参考。

该书作者莱斯特?R ?布郎被誉为当今世界上最有影响的一位思想家,曾获得了22个荣誉学位和多个奖项。他创办了世界观察研究所和地球政策研究所,并任所长。这两个研究所都是非赢利性组织,其宗旨是提供环境上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生态经济的构想,提供从目前经济模式转向生态经济的途径,并且不断地对全球的进展做评估。

2001年,布朗出版了他的代表作《生态经济:有利于地球的经济构想》一书。该书为人们描绘了未来世界生态经济的蓝图,并用较多的篇幅论述了中国在世界生态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布郎还怀着对中国生态经济建设的深切关注,特意为该书的中文版作序。该书中文版由林自新等人翻译,于2002年由东方出版社(100706北京朝内大街166号)正式出版。32开本,约3515万字,定价28元。该书的英文版可从地球政策研究所的网站上免费下载(w w w.earth https://www.doczj.com/doc/3017096935.html, )。

该书最主要的特点首先是提出了从传统经济向生态经济的转变,是世界观的转变,是一场革命,一场如同从托勒密的地心说向哥白尼的日心说转变的革命。其次,作者指出经济学家与生态学家的世界观有天壤之别,犹如日心说与地心说的差别。经济学家认为生态环境是经济的子系统,他们依靠市场来指导决策。反之,生态学家则认为经济是地球生态的子系统,只有尊重生态原理所形成的经济政策才能取得成功。第三,经济学家和生态学家携起手来,就可以构建出一种全新的经济范式,它是能够满足我们的需求又不会危及子孙后代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即生态经济。第四,生态经济要求经济政策的形成,应以生态原理建立的框架为基础。生态学家与经济学家的关系,尤如建筑师与建造商之间的关系,理应由生态学家给经济学家提供蓝图。

该书提供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在经济发展史、自然资源开发、气候变化、能源开发、新材料、粮食供应、城市规划、人口问题、财政调整、联合国和各国政府的作用等方面的大量例证和社会与技术调控措施。

(胡 涌 高 岚)

5

3第2期许先升等:安阳市市域绿地景观生态规划初探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复习资料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复习资料 1·园林:是指在一定地域内,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因地制宜地改造地形、整治水系、栽种植物、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方法创作而成的优美的游憩境域。 构成要素:地形、水体、植物、建筑、园路 2·绿地:凡是生长植物的土地,不论是自然植被或是人工栽培的,包括农林牧生产用地及园林用地。 3·城市绿地系统:是由一定质量的的各种绿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的绿色有机整体。4·城市园林绿地的效益:a生态效益:净化空气、水体和改良土壤;调节城市小气候;降低城市噪声;安全防护b社会效益:创造城市景观;提供休闲、保健场所;文化科教园地c 经济效益 5·城市绿地分类:公园绿地(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街旁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和其他绿地。 6·城市绿地定额指标:a城市园林绿地总面积=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其他绿地。B城市居民的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城市公共绿地总面积除以城市非农业人口数c 城市绿化覆盖率=城市内全部绿化种植垂直投影面积占城市用地面积的百分比。D城市绿地率=城市园林绿地面积之和除城市用地总面积 指标作用:反映了一个城市绿化数量和质量,以及一个时期城市经济发展、城市环境质量以及城市居民生活保健水平,也是评估一个城市环境质量的标准和城市居民精神文明的标志之一。 7·影响城市园林绿地指标的因素:a国民经济水平b城市性质c城市规模d城市自然条件e 城市绿地现状和绿化基础 8·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的原则:a结合城市其他各项用地的规划,综合考虑,全面安排b结合当地特点,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c均衡分布,比例合理,满足市民休息游览的需要d 远景目标与近期安排相结合,创造特色e发挥其综合功能的前提下,结合生产,创造财富。9·城市园林布局的形式:块状绿地布局(大连、上海。。)、带状绿地布局(西安,南京,苏州)、环状绿地布局、楔形绿地布局(合肥)、片状绿地布局、混合式绿地布局(北京)10·公园:是指可以供公众游览、观赏、休憩、开展科学文化及锻炼身体等活动,有教完善的设施和良好的绿化环境的公共绿地。 11·公园规划容量C=A除以Am(A为公园面积,Am为人均占面积) 12·主题公园:是为了满足游览者多样化休闲预科要求而建造的一种具有创意性游园活动和策划性活动方式的现代旅游观光形式。它以文化移植,文化复制文化陈列以及高科技等手段,13·居住区用地的组成:a居住区建筑用地b公共建筑和公共设施用地c道路及广场用地d 居住区绿化用地 居住区的布置形式:行列式、周边式、混合式、自由式、庭院式、散点式布置、 居住区的规模:按人口规模分为居住区、小区、组团三级。 居住区绿地的类型:公共绿地、专用绿地、道路绿地、宅旁和庭院绿地等。 居住区总体规划的原则:坚持社会性原则、坚持经济型原则、坚持生态性原则、坚持地域性原则、坚持历史性原则、 14·城市广场的类型:市政广场、纪念广场、交通广场、商业广场、文化休闲广场、宗教广场、附属广场 现代广场的基本特点:共性:场地开放、性质公开、功能综合、空间丰富、文化休闲个性:标志性、地方性、人文性 城市广场设计的原则:系统性原则、完整性原则、生态型原则、特色性原则、多样性原则、主题性原则、尺度适配性原则、步行性原则、文化性原则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第一章城市绿地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绿地:配合环境创造自然条件,适合植种植物而形成一定范围的绿化地面或区域:凡是生长植物的土地,均可称为绿地 :泛指所有被植物覆盖的种植地 ·城市绿地:城市中专门用以改善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景观的绿化用地 ·城市绿地系统:是由一定质与量的各类绿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绿色有机整体,也就是城市中不同类型、不同性质和规模的各种绿地,共同组合构建而成的一个稳定持久的城市绿色环境体系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对各种城市绿地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的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的绿地空间系统,以实现绿地所具有的生态保护、游憩休闲和社会文化等功能的活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特点:为城市绿地系统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引,侧重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临界值,侧重于引导和控制,依托于理性的分析而不是感性的直觉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主要任务: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城市性质、发展目标、用地布局等规定,科学制定各类城市绿地的发展指标,合理安排城市各类园林绿地建设和市域大环境绿化的空间布局,达到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的: 1.明确城市绿地建设的任务和要求,为城市绿地系统管理提供依据 2.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3.塑造富有特色的城市形象 4.协调城市绿地多种功能,控制或引导城市绿地规划设计 最终目的:创造优美自然、清洁卫生、安全舒适、科学文明的现代城市的最佳环境系统·覆盖率:城市一定范围内绿化覆盖率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百分比 (绿化覆盖率:在范围内所有用于绿化的乔灌木地被草本植物的垂直投影面积)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性质:政府管理和调控土地利用的途径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其他相关规划的关系 1.与城市总体规划:是其一个组成部分,是深化细化,两者互相协调与尊重 2.与土地利用规划:内容相互交叉,土对绿有决定性作用,反之有积极反作用 3.与景观规划:是其规划设计的重要对象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原则: 1.从实际出发,综合规划 2.远近结合,创造特色 3.功能多样,力求高效 4.网络分隔 5.均匀分布,比例合理 第二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生产与发展 ·古代城市绿地规划

(整理)城市园林绿地规划

天大六村居住绿地调研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调研报告

天大六村居住绿地调研 一调研的背景与方法 1 调研背景 居住绿地(G41)作为城市绿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是居民日常休憩娱乐的理想选择。它方便了人们的日常户外活动,丰富了人们居住生活的空间,提供了优美的生态环境。 同时,居住绿地也是居住区用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居住绿地包括居住小区游园,宅旁绿地,居住区内公建庭院,居住区道路绿化用等。 居住绿地与居民日常的户外游憩,社区交流,健身体育,儿童游戏休憩密切相关,同时也对居住区的生态环境质量,环境美化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 调研对象 天大六村位于南开区天津大学西面,是一个建设年代比较久远的居住小区。其中有一处公共庭院,为人们日常户外健身休闲活动和居民交流的场所。我们选取该公共庭院为调研对象,从空间绿地功能、空间形态、服务对象、利用效率、公众评价等方面,对选定对象进行实地考察与研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具体策略。 3 调研方法与思路 通过对实地考察和与居民进行访谈,我们了解了天大六村公共庭院的使用情况,综合各方面观点,进行编辑梳理,分析天大六村公共庭院的现存问题,并通过查找文献,谈论分析,征求居民意见等途径寻找措施,加以解决。 图1—1天大六村及绿地

二基地概况 天大六村位于天津市南开区,西邻天津大学,东邻天津大学化工实验厂,南邻南开大学,北至湖滨道。该居住小区占地5.7公顷,其中的公共庭院面积为0.33公顷,位于居住小区的东北角,是小区内的核心开敞空间,也是居住日常活动的重要场所。 该小区绿化覆盖率为10%,容积率为2.07,虽然建设年代久远,但是其中的建筑组合方式以及小区的生态绿化环境都比较好:建筑排布有秩序同时又富于变化,宅前绿地也种植了草坪和高大树木。以我们主要调研的公共庭院为例,庭院四周有建筑围合,其中南,北,东三面是檐墙面对庭院,西面则为建筑山墙面对,由于庭院在小区的东北角,因此小区中的居民可以从庭院西面进入庭院。同时庭院北面正对小区的主要出入口之一,为小区提供了一个从开敞向半私密再向私密的过渡空间。 该公共庭院的地面主要为硬质铺地为主,四周边缘种植有一圈低矮的灌木,内部的绿化以高大的树木为主,种植较为密集。同时在部分树木周围设置了木质座椅,供人们休憩乘凉。还有部分石质的座椅,供人们日常的娱乐活动和交流。总体来看,该庭院的各种设施比较宜人,是人们在居住小区内活动的理想场所。 三调研内容及主要问题 1 绿地的功能与主要服务对象 绿地为居住小区内居民活动的重要户外活动场所,也为小区提供了宜人的自然环境。该公共庭院中种植的树木较多,对调节居住小区内的小气候有很好的作用,在炎热干燥的夏季,浓密的树木为居民带来了凉爽和湿润的舒适环境,与外部燥热的气候形成鲜明的对比;密集种植的树木也起到净化空气,降低噪声的作用,阻隔居住小区外部对内部产生的干扰和不良影响。因此这个庭院受到了居民们欢迎和好评。 该公共庭院主要为居住区的居民使用,同时由于该小区靠近天津大学学生生活的区域,因此有时也为学校内的学生使用。但与校园内热闹的景象不同,这片庭院提供了一个静谧的空间,保证了小区内居民的正常生活不受到打扰同时又不至于过于凄凉偏僻。 2 植被的分布情况 庭院内的绿化植物以高大乔木为主,其余只在四周种植了约半米宽的绿带,其中以草地为主,间或种植了一些低矮的灌木。而树木的种是很密集的,从谷歌卫星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出这里几乎已经全部被绿色所覆盖。沿东西向走在庭院中,每隔几步就可以看到成行排列的树木。树木分布比较均匀,南北基本成行,但是每一列没有对齐。密集的树木形成了很好的光影效果,和舒适的环境。在现在的大多数居住小区中这是很少见的。然而,尽管庭院内的树木较多,但是草地和其他植物过少显得庭院中的绿化比较单调,空间层次也比较单一。 同时在庭院的东南角还有一处以假山石的堆叠为主的圆形花坛, 图2—1天大六村绿地鸟瞰图 图2—2 天大六村绿地卫星地图 图3—1公共庭院是居民日 常活动的重要场所 图3—2 庭院周围的低矮灌木

郑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郑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郑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一、生态建设 1、生态环境建设目标 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妥善处理好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把郑州市建设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2、生态网络

包括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湿地保护区、生态农业区、河湖水系等。结合郑州的自然生态环境,构建“四带七廊多核”的市域生态网络体系。 四带:北部沿黄生态带、中部山林生态带、南部生态带、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生态带。加强绿化,恢复自然植被,减轻水土流失、泥沙淤积及风沙的影响,建设城市生态屏障。 七廊:建设七条南北向生态廊道。沿南北向组团隔离带、高速公路、主要城市道路布置绿色廊道,连接东西向生态带,保证绿色空间渗透到城市内部。 多核:由风景名胜区、旅游区、水源保护地、森林公园等构成市域生态核心。 3、森林公园 完善以河南嵩山国家森林公园、郑州国家森林公园、新郑始祖山森林公园、河南嵩北森林公园、巩义青龙山森林公园、中牟森林公园为重点的生态森林公园建设。 4、风景名胜区 依托各地特色风景资源,设立风景名胜区,包括河南嵩山风景名胜区、河南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浮戏山—雪花洞风景名胜区、环翠峪风景名胜区、新密黄帝宫风景名胜区等。 5、湿地保护区 在黄河沿线划定黄河湿地保护区、雁鸣湖湿地保护区范围,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全面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和生物多样性。 6、生态农业区 加强以市域中、东部平原地区为主的生态农业区的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全面推进生态村建设,加强农村污染控制,合理施用化肥农药,控制禽畜养殖污染。 7、河湖水系 按照建设生态型城市的要求,结合防洪除涝,构建六横六纵河渠、七中五小水库、两湖泊两湿地的生态水系格局。保护常庄、尖岗、坞罗、纸坊水库等水源地,治理伊洛河、贾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资料及答案

一:识记题 1、在城市用地实用性的评定过程中,通常办法是将用地按优劣条件分成的种类为3种。 2、油松不具有防火性。 3、乔木与有窗建筑物外墙的最小间距为3.0 m。 4、树带式种植带的宽度一般不小于1.5 m。 5、在城市用地中按照土地的使用性质进行分类,农业生产用地不属于城市用地。 6、适合于在儿童公园栽植的植物是南天竺、樟树、桂花等等。 7、“田园城市”的提出者是19世纪末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 8、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20年。 9、在城市单项建设用地中,道路广场用地一般控制在每人8-15m2。 10、在当前环境污染严重的情况下,保护环境的途径不包括充分进行宣传保护。 11、分车带在高速干道上的分车带不应该种植乔木,分车带以种植草皮为优。 12、城市劳动人口不是风景区中的人口构成。 13、农、林、牧、渔、水利业属于城市产业类型中的第一产业。 14、在城市单项建设用地中,工业用地一般控制在每人10-25m2。 15、将人口规模进行分类,特大城市的城市人口数为100万以上。 16、选择耐旱植物不是工厂企业园林绿化植物的选择的基本原则。 17、城市园林绿地布局,要保持城市生态系统平衡,经济发达不是其基本要求。 18、城市园林绿化的树种选择原则不包括名贵树种。 19、有利于创造人文环境-社会价值不是工厂绿化意义主要表现。 20、我国城市规划有关标准规定,红线宽度小于4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0﹪。 21、城市绿地类型中,不参与城市建设用地平衡的是居住区绿地。 22、在行道树树种的选择中,当苗木刚出圃时,一般合适胸径为12-15cm。 23、在城市单项建设用地中,绿地一般控制在每人不得小于9m2。 24、风景游览绿地不参与建成区的用地平衡的绿地。 25、我国城市绿地系统,在形式上不包括点状绿地布局。 26、桃树不是抗SO2的树种。 27、将人口规模进行分类,大城市的城市人口数为:50万~100万。 28、在公路绿化中,交叉处应留出足够的视距,在遇到桥梁、涵洞等构筑物时,不得种树的距离是5m。 29、在居住区组成中,居住区建筑用地一般占居住区总用地的50%。 30、在城市单项建设用地中,居住用地一般控制在每人18-28m2。 31、我国城市规划有关标准规定,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得小于40﹪。 32、在人的心理感受方面,对城市印象影响最大的因素,大致包括以下5个部分。即:道路、边界、中心、区域和标志物。

我国城市绿地景观规划设计的现状

我国城市绿地景观规划设计的现状 在城市景观建设发展过程中,由于建设时间的差异、建设主体的意愿、建设材料和建设技术的发展,使我国的城市景观绿地建设呈现了"景观破碎、缺乏整合"的现象。无论是新城区开发,还是老城区改造,景观绿地建设总是会暴露一些问题。 1 城市景观绿地结构单一,层次性不够。很多的绿地建设只是通过单纯的种植花草树木来完成景观建设,造成景观的生态性和观赏性很差,往往是达不到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作用。而且景观绿地的层次性不高,绿地景观建设不仅要面向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同时也不能为了突出个别城市景观而忽视更加有益于人们生活的街头小块绿地等。 2 城市绿地景观缺乏生态性、自然性的规划设计。自然美的事物才具有真实的感情色彩,也更能够使人的感情产生共鸣。但是在现代的城市景观绿化规划设计中,人造的景观往往占多数,缺乏人性化的考虑,很难与周围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形成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使身在其中的人们有情感的触发。 3 城市景观绿地缺乏生态经济效益。景观绿地规划设计要贯穿于整个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但是往往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被严重破坏后,才认识到景观系统的重要性,这时人们就会希望通过绿化建设来弥补这种自然的缺陷。这种事后补救的办法不仅破坏了自然景观,需

要很长时间来恢复场地的生态活力,而且也消耗了时间和精力。同时绿地景观应该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近几年来流行的"草坪热",不仅造成事后管理的难度,而且草坪的持续时间短,可能要经常更换,也增加了经济负担。 4 城市景观绿地与历史文脉脱节。良好的城市绿地景观有助于塑造城市形象,体现城市的历史发展和文化特色。但是在现代的城市建设发展中,为了盲目的适应现代化的发展,一些具有历史特色的景观被摧毁,传统的文脉、自然的景观给野蛮的手法打乱。这些代表中国历史文化进程的宝物在机器的轰鸣下被掩埋。 5 城市景观绿地缺乏地方性色彩。"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这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地方特性对于事物的影响。每座城市都有适于其地域性的景观建设,但是在很多情况下,为了景观的观赏性,例如强行把只适合南方气候的植物移栽到北方,这样做不仅浪费了资金,而且植物的观赏性和可实用性肯定也大大折扣。 所以从目前来看,我国的城市景观绿地建设的情况不容乐观,这些不顾自身文化和人们意愿的行为还在不断发生。城市的景观绿地建设面对着极其严峻的考验。究其原因,则主要是:形式主义。现实社会中,形式主义设计随处可见,不顾人们的根本需求,缺乏对自身文化的重视;设计定位出错,经常是在自然绿地景观被人为破坏后,却希望用景观绿地规划设计来弥补景观绿地的不足;后期管理不足,良好的景观绿地规划设计还需要妥善的后期管理。

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报批稿) 一、总则 1、规划背景 在1999年2月5日国务院批复的《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中提出了“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生态环境良好、社会高度文明,并具有滨江、滨湖城市特色的现代化城市”的城市发展目标。1998年武汉市进一步提出了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的目标。经过近五年的建设,武汉市城市环境和景观面貌取得了很大改善,滨江滨湖的城市园林绿化特色初步形成。 为进一步适应武汉市城市功能提升,提高城市亲合力和个性魅力,继续实施以生态绿化景观为主体的城市人居环境创新,明确城市绿化建设的目标和方向,根据国务院和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决策要求,特制定《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3-2020年)》。 《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3-2020年)》是以《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为基础、依托城市空间总体布局的一项专项系统性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及其它相关规划中有关绿化体系规划的进一步深化和细化。 2、指导思想和原则 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本着建立良好的城市绿化生态和人居生活环境,突出战略性和超前性,构筑适应城市未来发展要求的绿地系统格局的指导思想,在规划中主要遵循如下原则: (1)实现城乡绿化一体化 通过城乡绿化空间的均衡、协调和互联布局,树立大绿化观和系统观,确保在武汉市域城乡范围内建立完善的绿化生态体系,形成城市良好的生态背景和基础。 (2)体现自然山水和地域特色

充分保护和合理利用武汉市丰富的山水空间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建立地域特色鲜明、文化内涵丰富的城市绿地分布格局。 (3)突出生态优先和生态安全 重视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以生态学的原理进行城市生态框架的布局和园林植物的配植,确保武汉市的物种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4)强调因地制宜和可操作性 结合武汉市实际,利用各种立地条件,采取多种方式,建立多种绿地类型;并通过划定各类绿线,实行“绿线管制”制度,促进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实施。 3、规划依据 (1)《城市绿化条例》(1992年国务院100号令) (2)《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国发[2001]20号) (3)《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1993年建设部784号) (4)《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建城[2000]106号) (5)《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 (6)《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建城[2002]240号) (7)《武汉市城市绿化条例》(2002年) (8)《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 (9)《武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2010年)》 (10)《武汉市创建山水园林城市综合规划(1998-2002年)》 (11)《武汉市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1998-2010年)》 (12)武汉市相关专业部门(园林、林业、水务等)规划或计划 4、规划范围 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以主城区为重点,结合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主城区功能布局,按市域、城市规划区和主城区三个层次进行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布局安排。 市域即武汉市的行政管辖范围,包括主城区和东西湖、汉南、蔡甸、江夏、黄陂、新洲等六个远城区。在市域范围内结合市郊风景区、森林公园、林业用地、农田林网以及农业结构调整,进行大环境绿化。市域总面积为8494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包括主城区、外围城关镇、重点镇(新城)、风景区及其间的农业和生态用地。主要规划范围是城镇地区,即在主城区外围、主城区和重点镇(新城)之间,控制绿化和生态空间,以确保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绿地生态系统框架和城市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教案设计)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教案 教学单位:美术学院 任课教师:

该课程属于专业必修课,总课时36学时, 2学分。 绪言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就是对各种城市绿地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的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的绿色空间系统,以实现绿地所具有的生态保护、游憩休闲和社会文化等功能的活动。(在城市用地围,根据各种不同功能用途的园林绿地,合理地来布置,使园林绿地能够改善城市小气候条件,改善人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条件、并创造出清洁、卫生、美丽的城市。) 园林绿地还具有容丰富的设施、高度的思想性及艺术性,并与城市各组成部分,组成完美的有机整体。在另一方面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又是指导城市园林绿地详细规划和建设管理的依据。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任务: 1、确定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原则; 2、选择和合理布局城市各项园林绿地,确定其位置、性质、围、面积; 3、根据国民经济计划、生产和生活水平及城市发展规模,研究城市园林绿地建设的发展速度与水平,拟定城市绿地的各项指标; 4、提出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调整、充实,改造、提高的意见,提出园林绿地分期建设及重要修建项目的实施计划,以及划出需要控制和保留的绿地; 5、编制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图纸和文件; 6、对于重点的大型的公园绿地,还需提出示意图和规划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应提出重点园林绿地的设计任务书,容包括绿地的性质,位置、周围环境、服务对象、估计游人量布局形式、艺术风格、主要设施的项目与规模、完成建设年限、建设的投资估算等。作为园林绿地详细规划的依据。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工作主要由城市规划部门和园林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协作完成。 第一章城市园林绿地的分类及其用地选择 一、教学目的: 1、掌握城市园林绿地的分类;

南京市绿地系统规划

`南京市绿地系统规划 第一章基本情况和存在问题 一、概况与自然条件 1、南京市概况 南京市位于江苏省西南部,处于北纬31°54′~32°16′,东经118°32′~119°24′之间;东邻仪征、句容、溧阳3县,北与安徽天长县交界,南接安徽郎溪、宣城二县,西面自北向南与安徽来安县、滁县、全椒县、和县、马鞍山市和当涂县相邻。 南京市是著名古都、江苏省省会,长江下游主要的中心城市。南京建城于公元前472年,历经东吴、东晋、宋、齐、梁、陈、五代南唐、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十朝定都,史称“十代故都”。 南京市现辖10个区、五个县,面积6516平方公里,其中10区是玄武、白下、秦淮、建邺、鼓楼、下关、雨花台、栖霞、浦口、大厂区;5个县是江宁、江浦、六合、溧水和高淳县。长江由西南到东北流贯南京市中部,分全市为江南、江北两个部分。江南有8个区和江宁、溧水、高淳3县,江北有浦口、大厂2区和江浦、六合2县。 2.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 南京市平面位置南北长、东西窄,成正南北向;南北直线距离150公里,中部东西宽50~70公里,南北两端东西宽约30公里。南面是低山、岗地、河谷平原、滨湖平原和沿江河地等地形单元构成的地貌综合体。 地貌区域为宁、镇、扬山地的一部分,低山山陵占全市总面积的64.52%。长江南京段长度约95KM;江南有秦淮河,江北有滁河,为南京市境内两条主要的长江支流,其河谷平原为重要农业区。水面占全市总面积11.4%,平原、洼地占24.08%。 南京山脉主要由3个背斜组成,地貌上形成宁镇山脉西段的3个分支:北支沿长江南岸向西延续,包括栖霞山——乌龙山——幕府山——狮子山,海拔130~286米;中支至南京东边城墙,脉延伸入市区,包括钟山——富贵山——九华山——北极阁——鼓楼岗——五台山——清凉山,海拔32~486米;南支绕城东南、南部,包括青龙山——方山——牛首山——三山——云台山,海拔95~382米。江北部分,西南为老山山地,海拔442米;南部是滁河河谷平原,北部为大片岗地和零星分布的丘陵。 南京市平原主要有河谷平原、滨湖平原,沿江洲地及江心洲3种类型。河谷平原主要有秦淮河沿岸的秦淮河河谷平原,海拔大部分在7~10米;有位于鼓楼以北金川河沿岸的金川河河谷平原,海拔大部在6~10米;有位于江北滁河中下游沿岸的滁河河谷平 原,海拔大部分在5~10米;有位于高淳东部胥溪河河谷平原,滨湖平原为南部石臼湖与固城湖湖滨地区,地面海拔大部分在5~7米。沿江洲地分布在上新河——板桥一带,江浦、浦口沿江,六合瓜埠以南和江宁营防乡等;江心洲有八卦洲、江心洲、新济洲、兴隆洲等十多个大小江心洲;海拔大部在4~7米。 (2)水系: ①河流: 南京城内主要河流有长江和秦淮河.长江南京段从江宁铜井镇南开始,至江宁营防乡东为止,境内长约95公里。秦淮河全长103公里;到南京武定门外分两股,一股为干流,称外秦淮河,绕城经中华门、水西门、定淮门外由三汊河注入长江;又一股称内秦淮河,由通济门东水关入城,在淮清桥又分为南北两支,南支为“十里秦淮”,经夫子庙文德桥至水西门西水关出城,与干流汇集,北支即古运渎、经内桥至张公桥出涵洞口入干流。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A卷答案版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2012 —— 2013 学年第一学期开卷考试(A) 课程名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班级学号姓名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6分) 1.为达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理论上每人所需要面积为 平方米的树林或面积为平方米的草坪绿地。(10/25) 2.研究证实乔、灌、草结构的绿地空气湿度可以增加,一般森林的湿度比城市高,公园的湿度比城市其他地区 高。(10-20%/36%/27%) 3.武昌江滩公园属于城市绿地分类标准中的类绿地,代码是;黄鹤楼公园属于类绿地,代码是;东湖风景名胜区属于类绿地,代码是。 (带状公园、G14;历史名园,G134;其他绿地,G5) 4.一般而言,城市的园林绿地资料向政府的获取;土地利用现状及相关规划资料向政府的获取;林业普查资料向政府的获取。(园林局/国土局/林业局) 5.依据《国家园林城市标准(2010年版)》,在人均建设用地小于80平方米的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要达到以上,各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最低值为以上。 (7.5/5平方米) 6.某市级综合性公园的面积为24公顷,其合理的游人容量为人。(4000) 7.110KV高压线走廊的绿带宽度为米;防风林每条林带宽度不应小于米,林带与林带间距离为米。 (15-25/10/300-600) 8.国家二级古树指树龄年的树木。 (300-499) 9.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要方式有和。(就地保护/迁地保护)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请分析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布局四种主要模式的优缺点。 答:以块状绿地为主的布局、以带状绿地为主的布局、以楔形绿地为主的布局、混合式绿地布局。 答全以上4种绿地的优点给1分,缺点给1分,答对一部分则给0.5分。 2.请对比分析新、旧城市用地分类标准在城市绿地方面的差异,并阐述 其改进理由。 答:生产绿地G2在新版中没有了(2分);增加广场绿地G3(2分) 以上2点分别阐述理由较好2分,一般1分,无理由0分。 3.道路绿带的主要形式有哪些?各有什么优缺点? 一板二带式——1条车行道,2条绿带(2分)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绿化形式,中间是车行道,在车行道两侧的人行道上种植行道树。其优点是简单整齐,用地比较经济,管理方便。但在车行道过宽时行道树的遮荫效果较差,同时机动车辆与非机动车辆混合行驶,不利于组织交通,易出车祸。 二板三带式——即分成单向行驶的2条车行道和两条行道树,中间以1条绿带分隔开。(2分) 此种形式对城市面貌有较好的效果,同时车辆分为上、下行,减少了行车事故发生。但由于不同车辆,不能分开行驶,还不能完全解决互相干扰的矛盾。这种形式多用于高速公路和入城道路。 三板四带式——用两条分隔带把车行道分成3块,中间为机动车道,两侧为非机动车道,连同车道两侧的行道树共为4条绿带,故称为三板四带式(2分) 用地面积较大,但组织交通方便、安全,解决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混合行驶的矛盾,尤其在非机动车辆多的情况下是较适合的。 四板五带式——利用3条分隔带将车道分成4条(2分) 这种道路分割可以使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均分成上下行,互不干扰,保证了行车速度和行车安全。但用地面积较大,其中绿带可考虑用栏杆代替,以节约城市用地,此种还是可行的。

杭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杭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目的 为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整合、优化杭州新市区绿地系统布局和结构,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切实可行地指导城市绿地建设,特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是对《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补充和深化,经批准后的《杭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2——2020年)》,是杭州市城市园林绿地详细规划、建设、管理的法定性文件。 第三条规划范围 本次绿地系统规划范围为杭州市区,总面积为3068平方千米,主要包括上城、下城、拱墅、西湖、江干、滨江、余杭、萧山八区,与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范围基本一致。 第四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 4、《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4年通过,1998年修正); 5、《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82年); 6、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2001年); 7、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1992年9月); 8、建设部:《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 9、建设部:《国家园林城市评选标准》(2000年); 10、建设部:《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 85—2002);

11、建设部:《城市古树名木保护方法》(2000年,192号文); 12、建设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2002年城建240号文); 13、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通知》(2002年城建249号文); 14、建设部:《城市绿线管理办法》(2002年第112号) 15、《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 16、《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 17、《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等相关规范; 18、省政府:《浙江省城市绿化管理办法》(1995年) 19、《杭州市城市绿化管理条例》(1997年) 20、《杭州市生态公益林建设总体规划》(2000年); 21、《杭州市城市道路及公共绿地树种规划》(2000年); 22、《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及各专项规划(报批稿)等 第五条规划期限 与城市总体规划期限基本一致,即: 近期:2002—2005年; 中期:2006—2010年; 远期:2011—2020年; 远景:2020年以后,展望到2050年左右。 第六条规划指导思想 1、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努力建成总量适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城市绿地系统。 2、大地绿化与城市绿化相结合,风景绿地与园林绿地相结合,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相结合,精心构筑具有杭州特色的地域景观风貌的绿地系统。

浅谈城市街头绿地景观设计(1)

文章编号:1009-6825(2008 29-0347-02 浅谈城市街头绿地景观设计 李晓琼 摘要:在引入城市街头绿地概念的基础上, 分析了其设计结构与形态理论, 阐述了城市街头绿地景观设计的原则, 得出城市街头绿地景观设计不仅是物质空间的形态, 还应包括心理环境、文化环境、生态环境的结论。关键词:城市街头绿地, 景观 设计, 设计原则, 心理特征中图分类号:T U 985 目前, 由于我国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 城市建筑日趋密集, 城市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城市街头绿地为了缓解城市远离自然给人们带来的压力, 体现人类与自然和谐, 体现现代人的价值观、审美观和趣味性, 保护和改善已有的城市生态环境格局应运而生。因此, 城市街头绿地不仅是人类与自然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流的重要场所, 也是城市形象的重要表现之处。 文献标识码:A 效果, 从而达到美化市容市貌的目的, 同时给人们带来心理和视觉上的美感。 人们同样还具有不喜欢雷同及追求就近布置的心理。但是, 随着城市中主要构筑物建筑地方风格的削弱, 各城市面貌越来越趋于同一, 显得千篇一律, 缺乏自身的特色, 所以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越发挑剔与追求这些街头绿地的特色。 另外, 我们还可以发现结合街头绿地使用功能, 以不同地域乡土植物为骨干树种, 根据不同的环境因子组成多种结构的植物群落, 结合城市总体布局结构形成不同结构形式的城市街头绿地, 从而可以形成不同地域的城市特色。至于就近布置的心理, 主要是人们为了追求使用的便利。街头绿地可以做到点多面广, 均匀布局, 有合理的服务半径, 开敞式、全天候接待, 真正满足人们对公共绿地的就近、随意及经常性的要求。

浅谈城市绿地景观系统规划

浅谈城市绿地景观系统规划 咸宁市城市规划设计院樊佳 随着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城市绿地景观系统规划日益受到重视。 城市绿地景观系统是城市用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人工生态系统为主构成的景观,是由斑块、廊道、边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城市景观空间格局,它主要包括植被、水体、土壤等基本要素,是城市开放空间,也是城市系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绿地景观系统的功能:主要有生态功能,景观功能。生态功能是首要功能,起着净化城市空气、改善城市气候、增强城市防灾功能、降低城市噪声等作用,对于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至关重要。随着我国现代工业及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密度的增加,企业及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多,城市环境日益严峻,为改善城市环境,创造宜居的城市空间,需要不断加大城市绿地景观系统的规划,提高城市绿地景观系统的比例,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景观功能是在生态功能基础上对城市环境的改造,是为创造宜居环境而作的设计。 城市绿地景观系统规划主要是针对城市中斑块、廊道、边界的设计,具体来说就是针对城市中点状的绿地公园、湖泊、广场和线状的绿地廊道、河流以及城市外围边界的农林用地的规划。它是以景观生态学为主要理论基础,通过规划手段对城市绿地及其物种、城市河流

水系、城市湿地在类型、规模、空间、时间等方面所进行的系统化配置及相关安排。城市绿地景观系统规划具有以下两种形式:第一种属城市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是城市总体规划阶段的多个专业规划之一。该规划主要涉及总体规划层次,其任务是调查与评价城市发展的自然条件,参与研究城市的发展规模和布局结构,研究、协调城市绿地、河流水系与其他各项建设用地的关系,确定和部署城市绿地、河流水系,处理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第二种属“专项规划”,它是为城市总体规划的具体实施、绿化景观建设的规划管理而另行独立编制的规划。该“专项规划”的特征是涉及区域、总体、详规多个规划层次,其主要任务是以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深入调查和确定城市绿化景观各项发展指标,详细部署各类城市绿地、河流水系、湿地公园的发展,确定城市绿化树种、容量、特色、功能、设施,城市河流、湖泊、防洪渠道、湿地公园等城市绿地景观发展的具体内容,部署大环境绿化景观,对近期重点项目进行规划深化或直接安排,保障城市绿化景观与大环境绿化景观的协调发展。 由于城市绿地景观体系规划目标在于按照城市发展的内在需要, 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基础,在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基础上进行绿地景观规划,达到城市绿地景观系统的生态、游憩、景观功能的统一,因此景观生态规划的基本规划原则可以得到很好的借鉴。具体原则有以下几点:

XX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XX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第一章XX概况及现状分析 第一节城市概况 一、地理位置 XX地处四川盆地中部,涪江中游,市域南北长108.9公里,东西宽90.3公里,幅员面积5300平方公里。其东邻广安、南充,南接重庆、内江,西连资阳、德阳,北靠绵阳。距离成都、重庆各140余公里,呈等距三角关系;与省内绵阳、内江、广安、南充等地距离均在100公里左右。 XX交通优势比较明显。川鄂、绵渝公路在此交汇,达成铁路穿境而过,成南高速公路、遂渝快速铁路已建成通车,遂绵高速公路、遂渝高速公路、遂内高速公路已开工建设,遂绵铁路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划,XX已成为四川第二大交通枢纽。 二、城市沿革 东晋穆帝永和三年(公元347年)恒温平蜀后置XX郡,取息乱安宁之意,XX由此得名。因其四面环山,又名“斗城”。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称:遂居蜀之腴;宋《南楼记》称其为东蜀之都会。其历来是川中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素有“东川巨邑”、“川中重镇”之称。东晋以来,曾为郡、州、府、县、地区和地级市治所。

建国初期,即为XX专署所在地,辖XX、蓬溪、射洪、三台、盐亭、中江、安岳、乐至和潼南九县。1958年10月并入绵阳专区。1985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2003年撤市中区建船山区、安居区,现辖船山区、安居区、射洪县、蓬溪县、大英县两区三县。 三、行政区划与人口 XX市幅员面积5325平方公里,全市共有118个镇乡(其中镇65个,乡40个)、街道办事处13个。 XX市2004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为380.02万人,以汉族为主。其中非农业人口770983人,农业人口3029172人,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4‰,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707人。远大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四、经济发展 XX市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全市的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2004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193.5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4951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0.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66.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67.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5.0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19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20元,城乡收入比为2.4: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6.1亿元。出口创汇总额7000万美元。 XX工业初步形成以沱牌、高金、美宁为龙头的食品工业;以锦华等公司为骨干的纺织工业;以飞虹、万丰等为首的机械工业;以明

绿地系统及景观规划

第七章绿地系统及景观规划 一、现状自然条件概述 临城新区背山望海,负阴而抱阳,地理形势开张平逸:背负山体以丘陵地貌为主,海拔60-200米左右不等,层次清晰,脉络分明。远眺黄杨尖山,其海拔503.6米,为全市第二高峰。临近山体成环抱围合之势:东为炮台山、大坑岗,如蛟龙奔海,齿爪飞舞,谓“青龙”;西有乌龟山、岫岭山,绵延盘亘,似翠屏叠嶂,曰“白虎”,中接鼓吹山、大、小湖岭,如城市之“游廊抄手”,俨然信步于广庭深院。 气候雨水充沛,温度适和,空气清新,生态欣荣:属北亚热带南缘海洋型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3?C,无霜期260天,降水量1300毫米左右。八、九月份,常有热带风暴和强热带风暴过境。 二、绿地系统规划: 1.规划原则和目标 1)规划原则 a. 高标准原则。 临城新区应该高起点,从一开始建设就确保充足的绿地面积、良好的生态环境,规划宜采用较高的绿地指标。充分挖掘利用山体、海景,按照以人为本、以水为源、以绿为重的原则,布置城市的绿化网络,加强生态城市建设,突出海岛特色。 b. 各项功能协调统一原则。 规划力求做到生态保护、游憩娱乐、改善景观三者相统一;绿地布置与河道改造、防洪排涝相统一;绿地系统建设与发展旅游经济相统一。 2)规划目标 本着满足市民生活和发展旅游事业的需求,利用临城所特有的山、水、田、林,建设一个完整的绿化系统,以绿化网络将城市连为一体,维护并巩固舟山“天然氧吧”的称号,积极建设生态型海岛城市。 规划绿地面积为323.72公顷,人均绿地22.33平方米。 2.绿地规划措施

1)组团隔离:以依托山体和交错水系的东西两片生态绿地将临城新区同相邻的定海区工业开发区及普陀区浦西工业开发区隔离,促使其形成带状组团城市结构并保持合理的城市组团规模,控制城区无序蔓延式发展;对有污染的设施如污水厂周围设置防护绿地; 2)结合自然:结合山体脉络走向及河流水系整理,形成沿新行政中心的自然形态的“H”字形一横两纵绿化主轴;一横沿新329国道,两纵绿化带分别沿临城河和茶山浦。其它沿河两岸设置10~20米绿地, 3)均匀分布:公园绿地在临城新区内“均布”的空间格局方便居民就近使用4)步行联络:形成各类各级公园绿地水体相互连通贯穿的绿化步道网络结构,方便步行交通联络各处绿地和公共设施,以创造良好生活环境和宜人尺度步行花园城市和刺激零售商业的发展。如沿商业街内设横向纵向的步行通道,并沿文化公园设置连通南北广场的步行通道。 5)沿路景观:形成良好的沿路绿化和道路绿化;沿滨海岸线设置开敞带形绿地,作为公共活动场所。 3、绿化系统规划布局。 本次分区规划将绿地分为城市生态绿地、城市公共绿地两类。城市公共绿地用地面积为323.72公顷。生态绿地为控制建设的城市生态敏感区,严禁各类城市开发建设,不计入规划用地平衡。 1)城市生态绿地 城市生态绿地主要布置在城市规划建设区周围、城市组团之间、规划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具体包括开发区与临城之间、临城中心区与工业区之间、临城北部、长峙岛规划建设用地与山脚之间等四片,规划对生态绿地加强控制,在此区域中不得进行城市建设,以保留现有植被为主,适当加以改造,作为全市的绿化背景及生态绿地,以确保城市整体的生态环境,增加城市的绿化涵养量。此类用地不计入城市用地平衡。 2)城市公共绿地 a.城市公园 至2020年共规划建设城市公园5处,主要是综合性公园,每个公园的主题及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

1、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第二版) 当当价 ¥41.70(8.5折) 作者 同济大学,李铮生主编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明日之城——一部关于20世纪城市规划与设计的思想史当当价 ¥86.40(8.0折) 作者 [英]霍尔 出版社 同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1-1 ISBN 9787560840390 所属分类 图书 > 建筑 >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 城乡规划与发展研究 3、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 当当价 ¥61.90(7.9折) 作者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9-1 ISBN 9787112124152 4、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纪念版) 当当价 ¥27.60(8.0折)钻石VIP专享折上9.5折 作者

(加)雅各布斯(Jacobs,J.)著,金衡山译 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8-1 ISBN 9787544701211 5、城市的精神:全球化时代,城市何以安顿我们(耶路撒冷、蒙特利尔、新加坡、香港、北京、牛津、柏林、巴黎、纽约,寻找这些城市中人的“归宿感”和“身份认同”) 当当价 ¥25.20(7.2折)钻石VIP专享折上9.5折 定价 ¥ 35.00 作者 (加)贝淡宁,(以)艾维纳著,吴万伟译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11-1 ISBN 9787229055196 所属分类 图书 > 社会科学 > 社会学 > 社会调查与社会分析 6、美好城市:沉思与遐想(城规大师以近60年的专业经验为依托,与读者分享他作为城市规划师和城市热爱者的心得体会。) 当当价 ¥40.80(8.5折)钻石VIP专享折上9.5折 定价 ¥ 48.00 作者 (美)雅各布斯著,高杨译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4-1-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