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设计文化论

设计文化论

设计文化论
设计文化论

论述题

一、如何理解认识原始时代设计是设计的起源?

在我参观北京历史博物馆的时候,看到原始时期用石材加工的石制工具时,我震惊了,我意识到原始时代的设计是如此令人叹服。其实设计是人们把自己的意志加入到自然之中,创造文明的一种广泛的活动,伴随着人类的文明而产生。在漫长岁月的劳动中人类锻炼了灵巧的双手,发展了脑的思维能力和审美意识,随着精神生活的需要,人们开始有意识的创造各种艺术形态。设计起源于劳动,原始时代的劳动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备条件,而在这个过程中慢慢产生的审美意识是设计的开端。有些艺术样式表面看来并不是直接产生于生产劳动,是来源于其他的一些方面,但是原始时代的设计开启了人们智慧的大脑。在原始社会中,关于设计的性质特征有:设计源于劳动(如装饰纹样起源于劳动节奏和生活);设计具有象征性(如象征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鱼有子孙繁衍的意义);设计具有抽象性(如纹样从现实中抽象而来);设计有功能性(如工具是有着其实用功能的,再强调其装饰性)。原始时代的定居村落的产生,制陶工艺的发明,紧随着纺织、编织以及对居住环境的规划萌芽并逐步发展起来。原始时代的设计已经对审美有了较好的诠释,而在这之中形成的设计思想的萌芽对于后来的设计发展产生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在旧石器时代,随着生活的需求,石器的形式慢慢由单一走向多样化,石块和石片被制造成各种劳动工具。在山顶洞人时代,已能利用骨、角雕磨成渔猎或其它工具,有的还在上面刻出各种对称的或交叉的线纹,更能利用兽牙、贝壳或砾石块进行雕磨、钻孔,穿连成串,制为非实用的装饰品,这说明人类当时已有能力提出并达到美化生活的要求。在进入新石器时代以后,人类对手的运用更为灵巧,按用途分类,把石块或石片磨制成刀、斧、凿、锛、铲、纺轮、箭镞

等工具或武器。这些石器虽属实用品,但在制作的过程中,人类赋予的设计思想,不仅仅把一块石头变成生活工具的实用品,同时也把它美化成了一件艺术品,无形中设计的思想在人们的心中成型。在劳动的过程中,人类逐渐有了美的需求,开始创造各类没有实用功能单纯的艺术品,如雕刻、壁画、造型与装饰纹样相结合的陶器等。我国原始时代独立的、即不属于实用的雕刻艺术创作,虽然遗存极少,但那些具有多种造型的石器、骨角器以及用多种材料雕刻的装饰品,尽管形象质朴,但它毕竟是人类的智慧创造,并且已经形成为我国原始雕刻艺术的雏形。对于后来的各个时期的艺术设计的影响作用巨大,设计的思想慢慢延续着。如果要谈到原始设计对于现在设计的影响,可以从设计的角度看石器的制作:人类在敲敲打打中度过了饥寒交迫的几十万年,作为最基本的生存工具,石头经过了粗糙的打制时期(元谋、蓝田、北京人、丁村人)到了磨制钻孔(山顶洞人)时期。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是史学家划分原始社会的传统方法,划分的依据是原始社会人类的工具制造方法。旧石器时代的标志是旧石器(简单打制石器,石器较为粗糙,没有进行对石材的挑选)。旧石器的制作方法:打制的粗糙的石器。这是按照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按照一定的方法打制出来的,大体可分为尖状器、刮削器和砍砸器三种类型。主要是用另一块石头砸打,砸出锋利的薄刃,用来切割兽肉、兽皮、武器等。其主要特征是:a、工具用途未真正分化,一件有着薄刃的工具,可以用来刮削,也可切割、钻凿;b、工具形制没有统一,打制出的石器什么形状都有,没有按照用途统一样式;c、使用时不加第二步加工,任选一片就使用。新石器时代的标志是新石器(对石器进行磨制、雕琢,形成最初的工艺品)新石器的制作

方法:磨制石器和骨器

的发明这一发明属新

石器时代的发明,表现

在对石(骨)器原料的

选取、切割、磨制、钻

孔、雕刻等一系列工序

上。此时已经能利用砺

石或沙子将初步打成

的石器雏形的表面,尤其是刃部磨光,使之不仅光滑可爱,而且还十分锋利,在使用功能满足的时候原始时代的设计已经开始注重外观的美,同时还是用多种手法进行装饰。石器穿孔是这一时期的一大发明,运用钻穿,管穿和琢孔的技术,把各种石器穿上大小不同的孔眼,使之能比较牢固地捆缚在木柄上,这些带柄的先进的复合工具,既便于携带,更便于使用,加之锋刃锐利,大大地提高了劳动效率,再在这些石器上雕琢各种花纹、图案,恐怕这也是最早的工艺品。

工具是凿磨而成的,制作出来的工具比较精致,用途也分化了,同类石器的形制呈现出明显的统一性。有的新石器还安上木柄,钻孔穿绳。从器物的制作看原始设计形式:陶器最早起源于距今七千至五千年前由老官台文化发展而来的仰韶文化时期。那时陶器“合土为釜”,为生活用品,制作简单、粗糙,表面有绳席或人面鱼纹及兽面纹样装饰。此后到了距今4900年至4100年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了彩陶。

(1)彩陶制作

陶器的发明从科技史角度来看,陶器的发明,在制造技术上是一个重大的突破。最初人们只是在木制或编制的容器上涂上粘土,使之能够耐火,后来才直接用粘土作成成型的容器,加以烧制,这就是最早的陶器。最初是“手制”,即用手把粘土捏成坯,后来才发展为“轮制”即把陶泥坯料放在快速转动的陶轮上,制成圆形的陶器。烧制也由露天烧制改为陶窑烧制。由于陶器的烧制,既改变了物体的性质,又塑造了物体的形状,从而

具有新的技术意义和经济意义,对往后的

人们生活方式的改进,农业和手工工业的

发展,都起了重大作用,从另一个方面成

为后来设计的起源。

(2)黑陶制作

黑陶是在陶器烧制结束时从窑顶慢慢

注入水,使木炭熄灭产生浓烟,将碳渗入

陶器形成乌黑如漆的效果。与彩陶相比黑

陶在制作工艺上是大大进步了,彩陶采用泥条盘筑法或较慢的轮盘旋转技术制胎,而黑陶则是用快速的轮盘旋转技术,胎料用纯泥或掺沙,因此质地精纯,有

的器壁薄如蛋壳。由于黑陶表面乌黑难以施彩,所以多以造型

取胜,这个时候原始时代的设计已经更加注重工艺与审美的结

合了,开启了设计的新发展。

陶器类型

(1)旧石器时代——彩陶

半坡型代表:《人面鱼纹彩陶盆》被

视为半坡文化的代表器物,在西安半坡遗

址出土了不止一件,总体上人面鱼纹通常和大鱼纹或者网纹搭配。人面造型奇特,头顶尖状饰物,或口衔双鱼,或耳饰双鱼,充满神秘意味。大部分学者认为该图案或许与半坡氏族的某些信仰有关系。它可能是鱼图腾崇拜的图像,也可能是为了祈求生产和生殖的繁盛。这种古老而又现代的图案设计是现代人难以创意的。

庙底沟型代表:(以鸟和玫瑰花为图腾的氏族部落)代表:《花瓣纹彩陶盆》

(1956年河南陕县庙底沟出土,北京故宫博物馆藏)

高12厘米,口径20。3厘米泥质红陶,器表磨光。钵体盆形,敛口,沿外折,鼓腹,腹下缩成高足,平底,为庙底沟类型的典型器例。绘黑彩,纹饰以圆点和弧边三角相连缀,形成花瓣式彩绘的二方连续纹带,纹理优美,线条简洁流畅,装饰效果强烈。

马家窑型代表:(以鸟和蛙为图腾的氏族部落)装饰纹样有钩叶圆点纹、弧形三角纹、以线条平行、弯曲、交叉、同心圆、涡形来寻求花纹变化。

代表:《舞蹈纹彩陶盆》

(1973年,青海大通上孙家寨出土,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高14。1厘米,口径29厘米,盆用细泥红陶制成。大口微敛,卷唇鼓腹,下腹内收成小平底,施黑彩。口沿及外壁上部采用了一些简单的线条装饰,作为主要装饰的舞蹈纹在内壁上部。陶器内壁内壁饰二组人物手拉手的舞蹈纹图案。

构图生动,线条洗练,具有较高的艺术鉴赏价值。舞蹈纹共分三组,每组有舞蹈者五人,手拉着手,踏歌而舞,面向一致。他们头上有发辫状饰物,身下也有飘动的饰物,似是裙摆。人物头饰与下部饰物分别向左右两边飘起,增添了曼妙舞姿的动感。在中国的原始艺术中就已出现了类似的表现手法,这种大胆的创造使人们叹服。

半山型代表:纹样有贝纹、圆点纹、斜线、垂弧纹、葫芦纹、网格纹、流水漩涡纹、水波纹、格花菱纹、起伏山川纹、圆圈网格纹、莲弧纹。

代表:《彩陶壶形网纹壶》

(1921年首次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发现。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物)

此壶泥质橙黄陶胎。造型饱满。图案风格淳朴。所绘壶形纹、锯齿纹为半山型彩陶大型壶、瓮器上的典型纹饰。

代表:《半山类型鸟型彩陶罐》

(2)新石器时代——黑陶

新石器时代晚期又兴起了另一种文化,它以出现较多的黑色陶器为其特征。由于陶黑如漆,因此也称“黑陶文化”。黑陶主要分布在黄河下游和东部沿海地区,山东半岛是其发展的中心。工艺特点:可归纳为四个字,即黑、薄、光、纽。黑是指陶器乌黑如漆,薄是指陶壁薄如蛋壳,光是指器物的光泽,纽是指在器物上有鼻、耳、盖纽及流、足、把手等,黑陶具有实用与审美需要的各种功能。年代:公元前2500~前2000年。造型:黑陶作为龙山文化的典型器物已经和铜器有一些接近的地方,出现了鼎、盘、碗、鬲、豆、杯、簋等形制,所以可以把它视为青铜器造型的先导。装饰手法:主要的装饰手法是所谓的胚体装饰即镂刻、贴塑以及刻画弦纹等方法,此时期的装饰手法众多,构成了设计的多种手法。

黑陶文化出现时期曾有白陶的伴随出现。陶体呈白色,其造型与黑陶工艺造

型一致。与黑陶文化同期出土的三足白陶属稀世珍品。商代也制作过白陶,其造型是仿青铜器外形,装饰图案精致。

代表:龙山文化的代表——《日照高柄镂空蛋壳陶杯》

从原始居住看原始时代设计是设计的起源

我们祖先最早的居住方式分为两种:一是利用天然岩洞;一是构巢而居。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开始由采集生活和渔猎生活向相对稳定的农业生活和畜牧生活过渡,同时开始了就地采材、因地制宜地营造自己固定居室的活动。生活在黄河流域的人们,在黄土层为壁体的土穴上,用木架和草泥建造起穴居和半穴居的建筑,后来逐步发展成为地面上的木架房屋。为了适应公社生活的需要,还出现了上百个房屋聚集在一起的村落。从房屋的结构和布局、基地的位置,都可见当时建筑设计的高超水平,直接影响到设计的风格发展。此外,生活在长江流域多水地区的人们,则设计建造了下层架空、上层居住的干栏式建筑,并且采用了榫卯结构,这种结构至今沿用。这些早期的原始木构架建筑,奠定了将来木构架建筑的雏形,揭开了中国建筑设计发展的序幕。

由于旧石器时代的资料极为匮乏,因此这里所涉及的中国原始社会建筑,仍着重于新石器时期这一范畴。新石器时代的居住形式:

a、窑洞——最早的建筑形式所谓窑洞是沿土壁掘出与地面平行之洞穴,

又称横穴。它与天然洞穴颇为相似,可能是古人最早创造的建筑形式,现存实例可见宁夏海原县菜园村遗址。但它的时代较晚,约在仰韶晚期,即公元前2600~前2200年期间。其中一处遗址包括室外场地、门道、门洞及居室四部分。居室平面呈梨形,面积约16平方米。门东向,室内中央有一灶坑。室顶作弧度较平之穹窿状。

b、半穴居——深约1米浅坑

在地面掘出深约1米的方形或圆形浅坑,坑内一般用二至四根立柱承托屋架,其结合用绑扎法。屋顶覆以树枝及茅草(有的表面再涂泥),下部直达地面。入口为附有门槛之斜坡门道,门道上建两坡屋顶,例见河南陕县庙底沟遗址。一般于室内中央稍前置火塘,建筑面积约在10平方米左右。实例最早见于河南新郑裴李岗文化及西安半坡仰韶文化晚期。

(半坡村原始社会大方型房屋复原图)(原始半穴居建筑复原图)

c、地面建筑——室内室外地面平齐

其室内居住面与地面平齐或稍高于室外地面,这种情况至少在仰韶中期即已出现。平面有圆形、矩形及多室型,不过后者出现较前二者稍晚。在结构方面,木柱梁已成为主流,夯土及土坯亦已开始萌芽。建筑形式则有屋盖直达地面的穹窿式与由墙壁和屋盖组合的“正规”建筑两种。

d、干阑式——木桩木板木柱梁

用于水网地带及热湿丘陵地区,例见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建筑平面为多室组成之矩形长屋,通面阔约30米,通进深7米(包括宽1。3米之边廊)。建造时先在土中打入木桩,桩上铺厚木板,板上再建房屋,使之架空,以防潮避水和抵御兽害。建筑结构之木柱梁均以榫卯连接,廊间施直棂勾阑。这些都是中国最早发现的木作实例。

(河姆渡遗址干阑式民居复原图) (河姆渡遗址水井井架和草顶复原图)

新石器时期建筑的技术、艺术成就

当时人们的生产工具还很落后,劳动的技能和知识也都尚在启蒙阶段,但通过长期艰巨的努力,还是创造了许多新的建筑形式和内容。其建筑成就具体表现在:(1)古人以自己的智慧和劳动,创造了聚落、居住建筑、陶窑、祭坛等多种前所未有的建筑形式,为后代建筑的发展奠定了最早和最基本的基础。(2)在结构上,窑洞、木梁架和干阑三种类型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发展,基本确立了以后几千年中国传统建筑的土木结构形式,特别是木梁架式样,更成为中国建筑结构中的主流。其构造也从绑扎发展到榫卯。(3)聚落选址时注意近水、向阳、不受旱涝、易于防御,还注意把聚落分为居住区、生产区和墓地。这些经验,是通过长期实践取得的,对日后各种村镇的建设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4)施用于筑墙垣、坛台、屋基的夯土技术,对后代建筑影响至大。而土坯砖、木骨泥墙、烧烤地面、白灰面及室外散水等建筑材料与技术的应用,不但大大改善了当时建筑的使用及人们的生活条件,而且还为后世长期所沿袭。(5)审美观念亦已反映到建筑中。例如室内墙面涂以白灰,不但增加了亮度,也增加了美观。牛河梁女神庙遗址中的彩绘泥片,更表明了多种色彩和图案的装饰已不限于陶器,而是扩大到建筑中了。(6)环绕向心、中轴对称、主次分明等建筑布局原则及若干基本几何形体的应用,已大量应用于或体现在聚落、祭坛和居住建筑之中。

总结:史前图形艺术开启了人类凭借想象力和视觉语言探索周围世界、表达内心感受的历程。人们对自然的模仿,对自然素材的大胆运用,充分体现了原始人类对潜意识里的审美需求,并在生活中体现出来,对于现在的设计来说影响是十分重大的。原始设计中的动植物纹样,装饰设计手法,如拍印、刻画、堆贴、镂孔、彩绘等,其中彩绘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制陶工艺中最为成功的一种装饰设计手法。新石器时代的陶器装饰图案,除了较为写实的动植物纹样外,最普遍的还是几何形图案,主要由线的粗细、疏密、长短、横竖、曲折、交叉和各种圆点、

圈点等相互有规则的排列组成,如正三角、倒三角、方格纹、网纹、旋纹、锯齿纹、圆圈纹等。这些几何纹样通常又按二方连续、四方连续和适合纹样等各种不同的构成方法进行图案构成。在原始社会中,人们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才能生存,所以他们十分重视血缘的关系,组成氏族部落,每个氏族往往用一种动物或植物来作为本族的标志,这就是图腾。这种图腾有的被刺在身体上,有的被绘刻在器皿上、武器上,成为标志性的表号图案,这些装饰在当时很难用“艺术”或“美化”来解释,它与人们的宗教意识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大都包含辟邪、免灾、人丁兴旺的美好愿望。如果说石器、骨器和木器的设计创造只是改变了材料的形状而没有改变其性质的话,陶器的设计发明则不仅改变了原材料的化学性质,而且是人类与自然斗争中获得的划时代的创造,标志着人类设计由原始设计阶段进入了手工设计阶段,从而揭开了中国设计史上崭新的一页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开始由采集生活和渔猎生活向相对稳定的农业生活和畜牧生活过渡,同时开始了就地采材、因地制宜地营造自己固定居室的活动。生活在黄河流域的人们,在黄土层为壁体的土穴上,用木架和草泥建造起穴居和半穴居的建筑,后来逐步发展成为地面上的木架房屋。为了适应公社生活的需要,还出现了上百个房屋聚集在一起的村落。20世纪50年代发现的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就是一座新石器时代的村落。从房屋的结构和布局、基地的位置,都可见当时建筑设计的高超水平。此外,生活在长江流域多水地区的人们,则设计建造了下层架空、上层居住的干栏式建筑,并且采用了榫卯结构。这些早期的原始木构架建筑,奠定了将来木构架建筑的雏形,揭开了中国建筑设计发展的序幕。

二、试论礼制设计艺术中的青铜文化和玉文化

青铜器被公认为商周礼制文化的重要承载物,因而通常又被称为“礼器”。按照一般的看法,青铜礼器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的礼器除容器外还包括乐器和仪仗类器物;狭义的礼器则专指容器。然而我们在研究中发现,这种看法有一定的片面性。我国的青铜时代延续了一千五百年以上。我们知道,古代的所谓“礼器”,都来自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实用器,青铜器之所以能够成为三代礼制的承载物,是与中国古代文化密切相关的。西周早期,青铜器都未在周人的宗教礼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只是财富的象征和实用的器具;穆共以后青铜器才被纳入

维系王朝统治的礼制系统。商代青铜器的主要功能是祭祀中的道具,而西周青铜器主要是标示身份等级,其礼器功能更多地体现在祭祀之外的朝会、宴享、婚聘、丧葬、约剂等活动中。与商代青铜器以动物题材为主的繁缛花纹相比,西周中期以后青铜器花纹以十分抽象的花纹为主,这也是青铜器礼制功能转变的原因造成的礼制是古代社会的重要特征和重要内容。中国青铜器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远古文明的反映。文字记载,夏代禹铸九鼎,实际上是宣告天下统一。至此,九鼎便成为权力的象征、传国的信物及见证。各类青铜器潜移默化地引导、影响着铸造者与拥有者的思想观念及生活方式,汉代画像石《泗水捞鼎》就深刻反映了这种观念。作为这一时期各类文化的集中代表及社会生产力标志的青铜器,冶炼铸造于黄河中游北岸的殷商地区,并以这里为中心向四周扩展,东至黄河下游的江准平原,西至黄河上游的八百里秦川,西南到长江上游的巴、蜀部落,南面到长江中游的湘江两岸。青铜器被公认为商周礼制文化的重要承载物,因而通常又被称为“礼器”。按照一般的看法,青铜礼器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的礼器除容器外还包括乐器和仪仗类器物;狭义的礼器则专指容器。然而我们在研究中发现,这种看法有一定的片面性。我国的青铜时代延续了一千五百年以上,有些青铜容器并非在所有时段都在礼制中发挥了作用,一概定为“礼器”显然并不符合实际。

先秦是中国礼制发展的奠基时期,可分为三个阶段。史前时期是礼制的产生阶段,夏商时期礼制初步发展,到西周礼制进入成熟阶段。而玉器作为一种独特的礼制物质承载体,与礼制之间关系密切,不同的玉器及其组合可以体现出每个阶段礼制内容的变化、发展。中国素来被称为“礼仪之邦”,礼在中国古代社会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礼制是对社会成员的行为规范,是通过一系列的严格规定来强调每个人的身份地位和制约他们的行为,以便达到维护社会等级秩序和社会稳定的目的。“礼”最早的文字形式就像用器具托着两块玉奉给鬼神,故王国维先生解释“礼”为“像二玉在器之型”是“以玉示神之器”。玉器是礼制最重要的表征和物化形式,玉器从最初通神的巫用神具发展为王权的标志,是身份等级和权力的象征,是维护社会等级制度的载体。它与它所体现的礼制之间的变化和发展是密不可分的,通过不同的玉器或玉器组合来反映礼制的等级内容。下面就先秦礼制发展的不同阶段来探讨玉器与礼制之间的关系及其

传承。一、先秦礼制的产生阶段史前时代是先秦礼制发展的第一阶段,这时的礼制初步产生。礼的产生是建立在社会分层、分化的基础上的。“当史前时代的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产生了足够的剩余财富。那些需要直接从事生产劳动的巫觋和氏族首领们就自然而然地脱离了直接的生产劳动,转而从事专门性的事务,于是产生了最初的史前时代的社会分层与分化。随着这种社会分化和分层的进一步深化发展,公共权力和社会财富日益集中到个别人手中,使得社会贫富差距日益悬殊,社会矛盾日益加剧。在这种背景下,礼作为规范和制约社会各阶层特别是拥有神权和世俗权力的巫觋阶层和贵族阶层,协调他们之间既得利益的有效工具也就自然而然的产生了”。但守旧集团的势力仍然比较强大,此时的王权尚未建立绝对有效的权威,巫的色彩仍然比较浓厚。礼以巫觋为先,王权次之。故最重巫术以媚神灵,次重兵仪以求权威。且在新石器时代,石器是人们用来改造自然并赖以求生存的最重要的生产工具,因而他们具有根深蒂固的“石崇拜”观念。而玉是石中之精华,正所谓“玉,石之美者也”,因此人们很自然地选择了玉作为当时最高尚的社会职能——巫觋沟通神灵的最重要的媒介和世俗权力的象征。玉器在此时可说是独领风骚,而这一时段的礼制,具有浓厚的巫宗教和政治军事色彩,体现在用玉制度上的明显标志就是根据墓葬中随葬玉的多少、质地等因素划分出若干个社会等级,体现不同社会等级的身份和特权。

礼器作为身份的象征,只有拥有一定等级地位的社会阶层才能使用葬玉,且不同规格的随葬玉器代表不同的身份。葬玉的种类有缀玉覆面、玉口含、玉握等,它们在使用上有严格的等级差别。当时缀玉覆面已经是比较普遍的新的葬玉形式。缀玉覆面,一般认为是西汉时期盛行的金缕玉衣的祖型。他们由几十种玉石片组成,不同形状的玉石饰作额、眉、眼、鼻等部位,其玉附件缀在布帛之类的织物上,做工精细,材质上乘。从使用的范围来看,都是天子、诸侯及其配偶等社会贵族所特有的权限,是当时葬玉中的最高等级。朝聘,宾礼中的一类,主要指周天子与诸侯之间所应遵循的礼仪。西周王朝建立后分土封侯,各诸侯都奉周天子为天下共主,捍卫王室,但他们又有相对的独立性。周王便通过定期朝聘的方式,加强与诸侯国之间的联系,以维护秩序、稳定政治。如《周礼·春官·大伯》:“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等级不同、职务不同,所持瑞玉的种类、大小等各不相同。

国君还经常使用不同的玉来代表他的命令,《荀子·大略》中记载:“聘人以圭,问士以璧,招人以瑷,绝人以,反以还”。圭,是西周非常重要且用途广泛的一类瑞玉。诸侯受命、受封或觐见周王都要以圭作为信物,它广泛地用于礼仪活动中,在周礼中占有重要地位。不同身份等级的贵族所用圭的规格也不相同,由此可见西周严格的等级制度。冠服佩饰是体现礼制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往今来,“玉”在人们心目中都是一个美好而高尚的字眼,而且把它同人的品德结合起来。“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是古人将玉人格化。因此出于对玉的喜爱,西周贵族有佩玉的习俗。《礼记·玉藻》曰:“君子在车侧,闻鸾和之声,行则鸣佩玉”。此外人们还经常以玉佩作为馈赠之礼,《诗经·秦风·渭阳》记载:“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何以赠之,琼瑰玉佩”。杂佩是西周最重要的佩玉,也是最具时代特色的佩玉。所谓“杂佩者,珩璜琚衡牙之类”,指由多种玉构件联缀组成的佩玉。它是西周社会等级身份的象征,为贵族阶层所独有。《礼记·玉藻》记载:“天子佩白玉而悬组绶,公侯佩山玄玉而朱组绶,大夫佩水苍玉而纯组绶,世子佩瑜玉而綦组绶,士佩王需玟而组绶”。且身份越高,组玉佩越长结构越复杂;身份越低者,组玉佩就相对短小简单。不同的种类所代表的等级也不一样,适用于不同社会等级身份的贵族。即使是同一类的杂佩,也有严格的等级区别。

西周以九为尊,以珩璜为主体的杂佩也应以九数为极尊,只有周天子才能佩带。所以作为诸侯国国君只能佩带七璜或八璜的杂佩,其地位更低一等的夫人则佩带的是五璜杂佩。总之,玉器与礼制的变化、发展密切相关。玉器的种类、材质及其结构、组合等因素的变化都体现出礼制的内容及其变化。先秦礼制经过三个阶段的发展,逐步系统化、制度化,且影响深远。后世礼制都是在这一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成为统治阶级维护等级秩序、保障政治特权的有力工具。

中国玉文化博大而精深,在国内外都享有声誉,深入地研究其演变轨迹和相关的社会文化体系,对于促进玉文化的发扬光大有着深远的意义。通过对诸多出土文物和历史资料的系统考证和分析,对史前玉文化的壮观、礼仪文明的起源及夏-商代宗教活动由巫到儒的演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认为中国玉文化走过了一段理论化和规范化的过程,走向了独立的、完整的文化体系,最终又由巫觋们携带着走向儒教的理论范畴,并逐步汇入统治理论。接着,通过对玉在

周礼沿袭殷商礼仪文化中的作用的分析,论证了玉文化理论成为国家统治理论的原因。再通过对“三礼”中关于用玉的论述和规定的辨析,最后认为中国远古玉文化之源是华夏礼仪和中华儒学。“礼”最早的文字形式就像用器具托着两块玉奉给鬼神,故王国维先生解释“礼”为“像二玉在器之型”是“以玉示神之器”。玉与礼在起源之初就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玉器是礼制最重要的表征和物化形式,所谓的“器以藏礼”,这种以玉载礼的传统自史前时代就开始了,且延续了几千年。玉器从最初通神的巫用神具发展为王权的标志,是身份等级和权力的象征,是维护社会等级制度的载体。它与它所体现的礼制之间的变化和发展是密不可分的,通过不同的玉器或玉器组合来反映礼制的等级内容。在新石器时代,石器是人们用来改造自然并赖以求生存的最重要的生产工具,因而他们具有根深蒂固的“石崇拜”观念。而玉是石中之精华,正所谓“玉,石之美者也”,因此人们很自然地选择了玉作为当时最高尚的社会职能———巫觋沟通神灵的最重要的媒介和世俗权力的象征。玉器在此时可说是独领风骚,而这一时段的礼制,具有浓厚的巫宗教和政治军事色彩,体现在用玉制度上的明显标志就是根据墓葬中随葬玉的多少、质地等因素划分出总之,玉器与礼制的变化、发展密切相关。玉器的种类、材质及其结构、组合等因素的变化都体现出礼制的内容及其变化。先秦礼制经过三个阶段的发展,逐步系统化、制度化,且影响深远。后世礼制都是在这一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成为统治阶级维护等级秩序、保障政治特权的有力工具。

三、理解春秋战国青铜艺术的特征(第二个高峰)及其装饰风格

春秋战国时期则以多功能的青铜器闻名于世,青铜器是集雕刻、绘画、书法、工艺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品,融实用、审美于一身,既是沟通人权与神权的信物,又是区别等级名分的标记。战国时期青铜工艺处于巅峰向衰落的过渡期。产生了许多新特点。形制由原来的庄重威严向轻巧实用方向发展,产生了许多新器型,日常生活所用的铜器增多,制作亦日渐精巧。青铜器铭文,除个别例外,大多变短,像西周那样通过铸长篇铭文来显示赫赫家史或宣扬礼制的青铜器基本上不见了。青铜纹饰向两个极端发展,一是带有威严神秘气氛的兽面纹为简练的几何纹;一是描绘现实生活的情景。装饰手法上,纹饰刻镂更浅细,前期之粗花变为工整的细花。新工艺(失蜡法、镶嵌、刻纹)的提高和推广。青铜工艺走向

华巧工致的新时期。总的来看,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审美功能被强调突出,实用功能消弱了,神秘礼制气氛几乎没有了。与统治阶级密切相关的礼玉、饰玉也随之发生变化,饰玉种类增多。西周时期的社会经济比商代又有发展。大量使用奴隶生产,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剩余劳动产品,促使各种手工行业得到发展。青铜业生产进一步扩大,除王室控制的青铜作坊外,诸侯国也有自己的青铜作坊。青铜产品的数量更多,用途也更广,几乎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青铜业的发展,推动了其它行业的兴盛。文字的使用也更广泛,除了在甲骨上契刻文字外,在上万件铜器上都铸刻有铭文,记录了当时社会生活中发生的许多事件。西周后期酒器减少、青铜器宗教气息减弱,不重装饰而重记事,故铭文逐渐增多。西周的方鼎较少而圆鼎较多,纹饰与造型也渐趋粗率简朴。具有狰狞恐怖的饕餮纹减少,神秘的龙夔纹也逐渐变为自由、朴素单纯的环带纹,窃曲纹、垂鳞纹、蛟龙纹、鸟纹等,加上长篇的铭,形成了西周后期青铜器典雅、朴素、简练的面貌。春秋战国是历史上最生机勃勃的时代。此时社会动荡、王室衰败、各国割据、战争不断。春秋时期青铜器发展特点:1、性质发生变化。不由王室独家制造,诸侯也开始制造和使用青铜器。青铜器由区分尊卑的标准变成奢侈的享乐用品。2、艺术风格转变。青铜器有了明显地域特征。风格清新,纤巧华丽。出现失蜡法和模印法。失蜡法:春秋时发明的一种青铜等金属器物的精密铸造方法。做法是,现以蜡制成器物模型,内外以泥填充加固,待干,加热,使蜡液流出,堵住排蜡口,再注入金属溶液,冷却后,打去填充的泥,便可得到与蜡摸相同的金属器。以失蜡法铸造的器物可以玲珑剔透,有镂空的效果。

到战国时期青铜制造的发展:

(一)走向人间的青铜器

战国青铜器代表中国青铜艺术的第二个高峰。

战国时期青铜器发展特点:

1、性质变化。以制造日常用品为主。贴近生活。功能世俗化。

2、造型多变,手法多样。能够使用错金银、镂刻和鎏金等装饰技术。

3、纹饰世俗化。图案多为对现实生活的描绘。

代表作:采桑宴乐攻战纹铜壶和金银错骑士刺虎纹铜镜

代表作:采桑宴乐攻战纹

铜壶

在商周时代,

由于生产力提高,青铜铸造技术熟,青铜达到了前

所未有的繁荣。不仅种类多,数量大,且以其雄伟

的造型、精巧的构思、古朴的纹饰著称于世,是中

文物宝库中的一朵奇葩。青铜尊盛行于商代和西周,到秋、战国已很少见。例如国宝级酒壶——饕餮纹尊(如图)

此尊高21。5厘米,口径19。4厘米,重2公斤,口呈喇叭状,高颈,鼓腹,圆足,因器饰饕餮纹而得名,器体浑厚,图案多样,尊上兽面两眼圆睁凸起,威严神秘。兽面两侧各饰有一只凤鸟,长冠巨爪,向上腾飞。尊地衬以云雷纹,凸起的饕餮纹上复刻阴线纹,颈上和足上各饰两周凸弦纹,花纹变化多样。像这样的器物,不仅历史价值重要,从艺术角度来看,它又是一件极

有价值的工艺美术品,因为在它周身集中了诸多纹饰和浅雕、浮雕、阴刻,并做到平面图与浮雕相结合,器皿与动物形象相结合,整个青铜尊的结构确实够精巧的了。而所有这些,又都是通过手工铸造工艺表现出来的,从而收到满意的效果。

青铜的第二个高峰期,是青铜制造业的辉煌时刻,我们从中得到的启迪将对后来的设计制造业形成良好的影响。

四、秦汉陵墓与秦砖汉瓦艺术特征

首先从规模、气势、场景等分析秦汉陵墓的几个特点:

一、强调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布局凡是进行艺术创作,首先就要有个全盘的考虑。这在文学上叫谋篇、在书法上叫间架、在摄影上叫取景,而在如秦始皇兵马俑这样的建筑雕塑方面,就叫做布局。正如我们所知道的那样,秦始皇兵马俑并不单单是一件雕塑作品,而是由将领、步兵、骑兵、弓弩手、马匹等各种雕塑将近一万件组成的军阵群体。这么庞大的军阵,这么多的陶俑,如何布置、如何摆设,这都涉及到艺术设计的问题。总的来说,秦始皇兵马俑布局的原则在于气势磅礴、规模宏大。让我们对比一下秦始皇兵马俑和杨家湾汉朝兵马俑就能够清楚地发现这个问题了。秦始皇兵马俑的陶俑都按真人大小雕塑,而杨家湾兵马俑的陶俑都按照比例缩小。在军阵的规模方面,杨家湾兵马俑也要逊色不少,共有骑兵俑580多件,步兵俑1800多件,舞乐杂役俑100多件。这可见秦始皇兵马俑之壮丽。在具体说明秦始皇兵马俑的设计者在艺术设计上是如何体现气势磅礴、规模宏大的气势之前,很有必要谈一下为什么设计者要在兵马俑的布局上体现“大”这一特色。第一要体现大气的特点。这首先就要求占地面积要大。第二、是要体现强势的特点。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设计者们做了如下处理。首先是在每个陶俑的塑造上都比当时的秦人要高大。兵马俑坑出土的陶俑身高都在1。8米左右,最高的身高超过2米。这个身高比当时秦人的身高普遍要高,这不是历史的真实,而是设计者要体现秦朝的军队威武雄壮、无坚不摧的强大气势,故意把每个陶俑塑造得更加高大。其次是每个兵马俑坑(除了三号坑是军阵的指挥所)的兵种都是混合编队。比如一号坑是由战车、步兵相间组成的军阵。军阵分为前锋、后卫和左右两翼。二号坑是由战车、骑兵、弩兵、步兵组成的方阵。这样的编队较之于单一的兵种组成的阵势更加威猛、强大。三、是这些兵马俑的设计者在构思上,没有选择秦军和敌人搏斗时的场景作为主题,而是选用秦军严阵以待的场景,而这样的选题更有凸显强大气势的意味,达到了“决水于千仞之豁”的效果,给人一种“势如圹弩,节如发机”的强大气势。秦始皇希望把护卫自己陵寝的部队塑造得无比强大和威猛。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兵马俑的设计者们除了在人物的设计和军阵的布置上下功夫外,还在每个陶俑的雕塑上做了精心的设计。我们在

讲到雕塑艺术时,经常说到“形”和“神”这两个概念。“形”是指雕塑品外在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形态;“神”是指雕塑品内在的,通过“形”来传达给欣赏者的神韵。我国2000多年前的这些制造秦始皇兵马俑的老艺术家们显然已经懂得了雕塑中的“形”和“神”的关系,而且在设计的过程中,坚持重视在形象中传达神韵这一理念。

下面分析下这样设计的深刻原因:第一,从艺术鉴赏的角度来说,形态的把握要比神韵的把握简单得多,就如同我们很容易对一个人的外观在短时间内有比较清醒的认识,但是对他的内涵却较难领会。正因为如此,能否在艺术品中表现它特有的神韵是评价艺术品优秀与否的最高标准。第二,从兵马俑塑造的现实来说,必须把神韵放在首要位置。上文说过,兵马俑是一个个站立的陶俑,因而不能像古希腊罗马的雕塑那样,通过人物不同的姿态和动作来传达神韵。因此,必须通过神韵来表现每个人物的不同,不然的话,每个陶俑都是一样的,那艺术水平就会大打折扣。这正如达·芬奇的老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要他不停地画蛋,为的就是要培养他捕捉看似相同事物的不同神韵的能力。兵马俑的设计者们早就学会了这种能力,所以每个陶俑的姿势都是一样——站立,但是其神韵各不相同。第三,从先秦的文学艺术思想来看,重视“神”也是当时的一个流行思潮,先秦诸子很多都非常重视“神”。设计的时候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区别每个陶俑不同身份。在形态上是好区分的,因为不同人物的军服有不同:将军俑头戴双卷尾长冠,身披鱼鳞甲;步兵头戴布巾,手握长戟;弩兵肩臂没有盔甲,以方便拉弓射箭。兵马俑的设计者们还擅长用夸张的手法来刻画雕塑形象,使之产生作者所希望表达的神韵。比如对于战马来说,就要健壮有力。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设计者们用了夸张的手法。兵马俑中的马匹通首高1。72米,身长2米。这普遍超过了当时马匹的体态,因为从帝陵陪葬区发现的真马骨骼来看,当时秦军的马匹普遍高1。4—1。5米,体长1。5—1。6米。不仅如此,设计者按照当时良马的标准,把陶马塑造得肌肉丰满。在神韵方面,设计者抓住马的眼、耳、鼻、口等关键部位,用夸张的手法着力刻划。比如,“眼眶高隆,眼如铜铃,烁烁有神;耳坚小而厚,状如斩竹前耸,异常机警;鼻广而方,口裂长,这是力气大,持久性强的千里马的特征。”三、讲究雕塑技法的精致就雕塑的技法而言有粗放和精细之分。我们当然不能说精细就比粗放好,我说的只是在秦始皇兵马俑的雕塑上,设计者们讲

究的是技法的精致。比方说,兵马俑的铠甲雕刻得非常仔细,每一片鳞甲,串联鳞甲的每一条丝线都十分清晰;兵马俑的帽冠细致逼真,连头发都一根根的十分明晰;兵马俑的发式各不相同,竟有数十种之多。从以上的描述中不难看出,兵马俑的设计者们对于陶俑外形的雕刻是极为讲究的。这不仅是秦始皇对自己守陵部队要求在外观上要美轮美奂,而且体现了秦朝的主流的审美观。秦朝以法家思想作为自己的统治思想。先秦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子说“文为质饰”、“须饰而论质”,这成为了秦朝艺术家们认同的美学思想。值得强调的是,秦朝的艺术家们在兵马俑的雕塑过程当中,把彩绘和雕塑有机地融合到了一起。兵马俑的设计者在身上涂上了朱红、大红、紫红、粉红、橘黄、中黄、粉绿、紫蓝等颜色。注意,这些颜色当中,明亮色是占大多数的。因为明亮色更能给人强大的视觉冲击力,使兵马俑更加夺目耀眼,这是符合秦始皇希望把兵马俑塑造得美轮美奂的要求的。这种把雕塑和彩绘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我国艺术家们的首创。对比同时期古希腊罗马的雕塑,这种雕塑加彩绘的雕塑技法是很少见的。要说明的是,由于对秦始皇兵马俑的发掘,使这些兵马俑和阳光、空气等产生了一系列物理、化学作用,所以陶俑身上的彩绘已经消失了它原本绚丽夺目的美貌了。

秦代瓦当图案题材内容是继承战国瓦当的动物题材,逐步扩大为植物和云纹图案的;汉代瓦当图案题材内容则是继承秦代瓦当动植物、云纹图案,而发展了文字瓦当,从而形成我国瓦当图案发展史上题材最广泛、内容最丰富的一个时代。秦汉瓦当图案艺术,都突出运用了写实手法。这种手法以写生的形象为主,给予适当的剪裁、取舍和修饰等艺术加工,使其成为优美的图案。这种手法使画面形象生动,主题明确,如动物题材图案,取材于现实生活,造型活泼舒展,自由奔放,使人产生一种富于生命力的美感。其次,秦汉瓦当图案艺术,从实用出发,在继承前人图案传统中构成图案法则的疏与密、面与线的变化统一,在对比协调、均齐平衡等形式美的规律基础上,进一步创造了我国图案传统手法中S 形的手法和单独纹样中适合纹样的组织形式。如文字瓦当,阳文多,阴文少,书体有篆、鸟虫篆、隶书、直书等。以篆体书法最多,据统计有120多种不同篆体。如所见“长生无极”瓦当有4种不同篆体,“与华无极”瓦当有8种不同篆体,“千秋万岁”瓦当有Il种篆体,“长生未央”瓦当有17种篆体,且都布局不同而疏密相间,书法秀丽茵薄,遒劲苍茂,以雄密茂美的章法和质朴醇厚的气韵。

与秦代刻石、汉代碑文同风并美。再次,不论是动物题材、植物题材、文字题材,均熟练地使图案在预先确定的圆形轮廓里,将各种纹样保持一定的平衡状态。并采用平移、重复、复合等对称表现,使圆面积的空间非常饱满,既生动灵活。节奏感又很强。显得结构严整,庄重大方,又不雷同。更为突出的是创造出前人少用的辐射、转换、旋转等组织形式,使花纹呈运动状态,如云纹图案富于变化,看似相像,实不相像,令人眼化缭乱,寻其规律。则是形状和位置不断变换的发展过程,犹如天上之白云一样,变化多端。所示画面明快洗练,朴素大方,具有强烈的运动感和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但是,瓦当图案虽具有装饰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美术形式。它和其它艺术一样,也是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观念形态上的反映。作为建筑装饰一部分的秦汉瓦当,必然要服从秦汉宫殿建筑的整体要求,而图案形象也无疑地或明或暗体现或寓意着秦汉精神和封建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动物题材,是以狩猎中常见的动物为主要描写对象、它反映了狩猎活动在秦汉统治阶级社会生活中所占的重要地位,以及皇室贵族频于败猎的习俗。以云纹为主题的瓦当,反映秦汉统治阶级的宫殿以象天汉,祥云缭绕。求仙升天的思想。文字瓦当则反映出统治阶级祈求“康乐太平安宁”的永恒统治及富贵长寿。幸福祥瑞等观念,甚至祈望已死去的亲人也能“亿年无疆”看秦砖汉瓦沐盛世雄风当代著名文化学者肖云儒老先生说到:“秦砖汉瓦,当然它具体就指,秦代的砖跟汉代的瓦,但是它实际上已经升华了,超越了,成为对一种文化积淀的指代”。的确,在这些文化人的眼中,“秦砖汉瓦”无疑是华夏文明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精美的文字、奇特的动物形象、华丽诡异的图案,极具艺术欣赏和文化研究价值。而我则将“秦砖汉瓦”看作是经久耐用的、环境友好的、安全健康的、低碳的、原材料易得的(除传统的不可枯竭资源粘土外,还有页岩、煤矸石、粉煤灰、城市垃圾以及各种工业固体废料等,烧结砖瓦厂可以成为城市的净化器)、和谐康乐的和值得传承和弘扬的现代化可持续发展建筑的基本材料。秦、汉帝国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强盛时期,秦砖汉瓦是这一历史时期鲜明的文化符号和重要代表,是秦汉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鲜活地呈现着中华民族本原文化的基调,是中华民族本原文化的活化石,忠实地再现了中国民族悠远、广袤、浑穆的文化遗韵,真实再现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如实地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生活和历史场景。这里的一砖一瓦都承载着厚重的文化,演绎着数千年的历史。一枚瓦

当就是一页历史,就是一部耐人寻味的故事。“于无声处听惊雷”,我们在欣赏秦砖汉瓦艺术的同时就像阅读一部中国古代文明史。

“秦砖汉瓦”,据有关资料记载自从北宋始就有了这一雅称。“秦砖汉瓦”是后世为纪念和说明秦汉时期建筑装饰的辉煌和鼎盛,是对这一时期砖、瓦的统称,也是为了证明这一时期我中华先祖烧制砖瓦的技艺达到了历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拂去“秦砖汉瓦”上的历史尘埃,让我们一起走进它,共享它古老而迷人的超然风采。这里不妨让我们先看看瓦当吧,瓦当文化有着无限的魅力。瓦当文化始于周而盛于秦汉,经过了半圆到圆形当面、由阴线刻、阳线刻到浮雕、由素面到纹饰、由具象到抽象、由图案到铭文的演进过程。它是文字、文学、美学、书法、雕塑、装潢、建筑等多门类综合共蕴的艺术。内容涉及自然、生态、神话、图腾、历史、宫廷、宫署、陵寝、地名、吉语、民俗、姓氏等等,反映了丰富的自然景观、人文美学、政治内容和历史文化。至春秋战国,正逢中国社会的大变革时期,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使瓦当艺术呈现出崭新的艺术风貌,纹饰图案变化多样,地方色彩浓厚。这一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的巨大变化带来了艺术上的空前活跃,艺术对现实的反应最为敏感,瓦当纹饰的变化也反映了这些特点。春秋时期瓦当现可确认的主要有绳纹、素面和少量图案瓦当。战国时期瓦当主要的是图像纹、图案纹瓦当,如燕国的饕餮纹、兽纹、云山纹、卷云纹,齐鲁的树木纹、动物纹,秦国的鹿纹、凤纹、虎纹、豹纹、蛙纹等。最能体现列国瓦当共性的莫过于云纹图案,云纹瓦当在各地都有较多出土,但细品之下,又是各具特色、变化多端的。可以说,战国时期是瓦当纹饰质变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人们从奴隶社会阴森恐怖的氛围中解放出来,突破了早期原始抽象的拘谨繁缛的格局,从描绘神秘、怪诞的超现实世界,直接面向大自然,把笔触伸展到飞禽走兽、花草树木、鱼鳖昆虫,体现出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美好的感情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秦代的瓦当艺术是建立在大一统的、封建大帝国物质和精神文明空前发展的基础之上的。“咸阳宫阙郁嵯峨,六国楼台艳绮罗”。一代雄主秦始皇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每破一国,便仿效其宫殿建筑在咸阳北坂上兴建宫室。因为建造这些宫殿、来自东方六国的建筑匠人们被聚集到一起,他们所带来的六国不同的瓦当造型、纹样在这里最终被统一汇总成以云纹、太阳纹为主的圆形瓦当纹饰,并且深刻地影响到汉代的瓦当艺术,太阳纹瓦当里闪现着秦帝国威震四方的阳光。在黄土高

设计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设计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设计概论是艺术设计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理论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设计的涵义、理解设计的本质,掌握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认识设计的规律与基本特征。使学生能够“从设计中来,到设计中去”,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指导学生学习现代设计的方法与技巧,从而提升艺术设计思维的素质和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 1、介绍艺术设计的发展脉络。 2、介绍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特征、传达理念及制作方法等。 3、介绍公共艺术设计的基本特征、功能及区域影响等。 4、介绍工业产品设计的基本特征、适用功能及技术流程等。 5、介绍艺术设计的图形创意、材料选择、功能与形态等。 6、介绍批评意识对艺术设计健康发展的巨大作用。 (三)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表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设计形态论 本章重点、难点: 1、艺术设计的基本含义,艺术设计家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知识范围; 2、视觉传达设计、公共艺术设计、工业产品设计的基本特征; 3、对以上三种艺术设计类型的制作方法及流程的把握。

教学内容: 第一节艺术设计家 生存价值、知识范围、个人行为等。 第二节视觉传达设计 基本特征、传达理念、制作方法等。 第三节公共艺术设计 基本特征、功能、区域影响等。 第四节工业产品设计 基本特征、适用功能、技术流程等 第二章设计创意论 本章重点、难点: 1、艺术设计的图形创意方法的掌握; 2、图形确定、符号运用、形式构成的掌握; 3、对艺术设计制作材料和人体工程学相关知识重要性的认识和掌握。 教学内容: 第一节图形与创造 题材、主题、符号运用、构图、节奏、色调等。 第二节古材料与美感 天然材料、符合材料、声光材料、物化意义、视觉审美等。 第三节功能与生态 人体工程学、人的生理、人的心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等。第四节精神与道德 造物观念、知识产权、道德价值等。 第三章设计文化论 本章重点、难点: 1、对艺术设计文化发展脉络的掌握; 2、“本土化”与“全球化”的关系的正确处理; 3、艺术设计批评方法和手段的掌握。 教学内容: 第一节历史与文明

室内设计基础 下册作业~.doc

下册作业: 什么是公共空间的室内设计? 室内设计,又称室内环境设计,是人为环境设计的一个主要部分,是建筑内部空间理性创造的方法。 室内设计的目标是什么?(公共空间的室内设计的目标是什么?)创造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即以人为本. 这 个R标体现在物质建设和精神建设两个基本方面,即一方面要合理提 iWj室内环境的物质水准,满足使用功能,另一方面提周室内空间的生 理和心理环境质量,使人从精神上得到以满足,以有限的物质条件创造 尽可能多的精神价值. 1.物质水准建设的目标 2.精神品质建设的目标 什么是商业空间的室内设计? 商场是商业活动的主要集中场所,在从一个侧面反映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物质经济状况和生活风貌。今天的商场功能正向多元化,多层次方向发展,并形成新的消费行为和心理需求,对室内设计师而言,商场室内环境的塑造,就是为顾客创造与时代特征相统一,符合顾客心理行为充分体现舒适感,安全感和品味感的消费场所。商场在做设计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商品的展示和陈列应根据种类分布的合理性、规律性、方便性、营销策略进行总体布局设计,以有利于商品的促销行为,创造舒适,愉悦的购物环境。 根据商场(或商店,购物中心)的经营性质、理念、商品的属性、档次和地域特征,以及顾客群的特点,确定室内环境设计的风格和价值取向。 具有诱人的入口,空间动线和吸引人的橱窗,招牌,以形成整体统一的视觉传递系统,并运用个性鲜明的照明和形材,色等形式,准确诠释商品,营造良好的商场环境氛围,激发顾客的购物欲望。 购物空间不能给人有拘束感,不要有干预性,要制造出购物者有充分自由挑选商品的空间气氛。在空间处理上要做到宽敞通畅,让人看的到,做的到,摸的到。 设施,设备完善,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防火区明确,安全通道及出入口通畅,消防标识规范,有为残疾人设置的无障碍设施和环境。 商场功能有哪些? 1、展示性:指商品的分类,有序的陈列,促销表演为商业基本活动。

室内设计试卷2--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室内空间具备的三要素是__地面__、__顶盖__、__墙面__,其中区别内外空间的主要标志是__顶盖__。 2. 光源类型可以分为__自然光源__和__人工光源__。 3.室内色彩可概括分为三大部分:__背景色__、__主体色__和__重点色__。4.室内灯具的布置方式有:__整体照明__、__局部照明__、__整体与局部混合照明__和__成角照明__。 5.高技派典型的实例作品法国巴黎蓬皮杜国家艺术与文化中心作者是__皮阿诺__和__罗杰斯__。 6.色彩分为__无色彩系__和__有色彩系__。 7.室内设计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它的__动态性__。 8.新古典时期最流行的是__庞贝式__和__帝政式__,主要表现为模仿古罗马式,企图忠实的照搬古代艺术形式,恢复庄严面目。 二、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下列哪项不属于微观景观规划设计范围( C ) A. 公共绿化 B. 园林小品 C. 城市小品建筑—宣传 D. 商业步行街 2.西方室内风格也就是人们常说的( D ) A.复古史 B. 古典式 C. 新古典式 D. 欧式 3.家具的尺度是否科学、室内界面材料是否合理,室内气流组织好坏都会影响人体的( B ) A. 运动系统 B. 感觉系统 C. 血液系统 D. 人体力学 4.下列哪项属于室内设计调节中的实质性调节的是( B )

A. 色彩的运用 B. 隔断的设置 C. 照明的运用 D. 材质的运用 5.室内自然采光方式中采光亮度最大的是( C ) A. 侧光 B. 高侧光 C. 顶光 D.底光 6. “在界定的空间内,通过界面的局部变化而再次限定的空间,如局部升高 或降低地坪或天棚,或以不同材质、色彩的平面变化来限定空间等。”这种空间类型属于( D ) A. 模糊空间 B. 虚幻空间 C. 动态空间 D. 虚拟空间 7. 香港汇丰银行大厦的设计者是( D ) A. 罗兰?巴特 B. 格罗佩斯 C. 勒?柯布西耶 D. 诺曼?福特 8. 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体,环境包括已经为人类所认识的, 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理世界的所有事物,即通常所说的地理环境,是以人类为中心的环境,它包括( B )两类。 A. 自然环境生态环境 B.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C. 生存环境自然环境 D. 生存环境社会环境 9. 美国建筑大师罗伯特?文丘里是( B )主义的代表人物,提倡用装饰符号表 达个人的感情。 A. 现代 B. 后现代 C. 浪漫 D. 折衷 10. 由于环境艺术的功能性和艺术性,所以在设计上不仅需要运用物质技术 手段,还需要遵循( B )原理。 A.管理艺术原理 B.美学艺术原理 C.抽象艺术原理 D.建筑艺术原理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大作业-计算机网络

大作业要求 ****(单位、公司、工厂或学校)为背景,设计一个网络建设方案。 方案中应该包括: 根据****(单位、公司、工厂或学校)的组织结构、业务需求完成网络需求分析,确定拓扑方案,完成设备选型,注明各种设备、设施和软件的生产商、名称、型号、配置与价格,基本确定方案的预算。 要求: 1.完成建网进行需求分析,提交需求分析报告; 2、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系统设计、技术选型,规划、设计网络的逻辑拓扑方案、布线设计等,划分子网,设计子网地址、掩码和网关,为每个子网中的计算机指定IP地址; 3、根据条件进行设备选型,决定各类硬件和软件的配置和经费预算方案; 4、创建局域网内的DNS服务器,配置相关文件,可以对局域网内的主机作域名解析。 ○参□考□样◇例

1、需求分析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校园网已经成为现代教育背景下的必要基础设施,成为学校提高水平的重要途径。校园网络的主干所承担的信息流量很大,校园网络的建设的目标是在校园内实现多媒体教学、教务管理、通信、双向视频点播(VOD)等信息共享功能,能实现办公的自动化、无纸化。能通过与Internet的互联,为全校师生提供国际互联网上的各种服务。教师可以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在网上保存和查询教学资源,能对学生进行多媒体教学和通过网络对学生进行指导与考查等。学生也可以通过在网上浏览和查询网上学习资源,从而可以更好地进行学习,校园网能为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打下基础。 根据本校园实际情况主要应用需求分析如下: 用户的应用需求:所有用户可以方便地浏览和查询局域网和互联网上的学习资源,通过WWW服务器、电子邮件服务器、文件服务服务器、远程登录等实现远程学习,此外为教务处提供教务管理、学籍管理、办公管理等。 通信需求:通过E-mail及网上BBS以及其它网络功能满足全院师生的通信与信息交换的要求,提供文件数据共享、电子邮箱服务等。 信息点和用户需求:按照要求本校园网内信息点总数为531个, 其中办公区需要的信息点为(111个):教务处(25),各院系办公区(26),图书馆(60);教学区为(400个):除机房需要120个信息点外,其余各系部大楼及教学楼(包括设计艺术系楼、建筑工程系楼、一号楼、大学生活动中心楼、教学主楼、B、C楼等)各需设置信息点的个数为40;生活区为(20个):20个宿舍楼区、食堂等各设置1个信息点。电子邮件服务器、文件服务服务器等为内部单位服务,WWW服务器、远程登录等实现远程学习,从外部网站获得资源。 性能需求:此校园网络支持学校的日常办公和管理,包括:办公自动化、图书管理、档案管理、学生管理、教学管理、财务管理、物资管理等。支持网络多媒体学习的信息传输要求。 安全与管理需求:学生基本信息档案和重要的工作文件要求对数据存储、传输的安全性的性能较高,如图书管理、档案管理、学生管理、教学管理、财务管理、物资管理等可以通过分布式、集中式相集合的方法进行管理。网络安全对于网络系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网络的正常使用。由于校园网与外部网进行互联特别是

网络大作业

北京联合大学信息学院 《网络集成与维护》 大作业 组长:吴迪 组员:胡方晨孙威龙刘禹 班级:计算机1101B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目录 0.摘要 (1) 1.校园网设计思路 (2) 2.设备选型 (2) 3.信息点 (4) 4.校园网visio 图................................... (4) 5.校园网拓扑图 (5) 6.命令配置及结果 (6) 7.小组分工 (11) 8.总结 (11)

摘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设计一个切实可行并具有很好的安全性的校园网络是一件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校园网属于局域网,它是局域网技术的综合应用,本校园网在组建过程中,选择以太网(Ethernet)作为主干技术,以太网是当今网络的主流技术,应用非常广泛。在校园网拓扑结构设计上选用树状结构,它是星状结构的拓展,具有灵活的可扩展性、较高的可靠性、且安装方便、易管理、投资小。各楼宇之间的传输介质选用多模光纤,楼宇内部选用五类UTP或六类UTP,大大提高内部网络的实用性。布线技术采用结构化布线系统,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很高的灵活性和可靠性。楼宇内部交换机采用了三层交换技术,可提高网络的运行速度和效率。 本文面地介绍了校园网设计与实现的组网背景及目的意义,重点描述了在组网过程中对局域网技术的一些应用,包括网络拓扑结构的设计、技术选型、设备选购等方面,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及组网需求,对校园网的设计与实现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综合阐述和详细分析。 关键字:校园网,ipv4 ipv6 ,DNS服务器,WEB服务器

1.校园网设计思路: 校园网必须具备教学、管理和通讯三大功能。教师可以方便地浏览和查询网上资源,进行教学和科研工作;学生可以方便地浏览和查询网上资源实现远程学习;通过网上学习学会信息处理能力。学校的管理人员可方便地对教务、行政事务、学生学籍、财务、资产等进行综合管理,同时可以实现各级管理层之间的信息数据交换,实现网上信息采集和处理的自动化,实现信息和设备资源的共享,因此,校园网的建设必须有明确的建设目标。校园网的总体设计原则是:开放性采用开放性的网络体系,以方便网络的升级、扩展和互联;同时在选择服务器、网络产品时,强调产品支持的网络协议的国际标准化; 可扩充性从主干网络设备的选型及其模块、插槽个数、管理软件和网络整体结构,以及技术的开放性和对相关协议的支持等方面,来保证网络系统的可扩充性; 可管理性利用图形化的管理界面和简洁的操作方式,合理地网络规划策略,提供强大的网络管理功能;使日常的维护和操作变得直观,便捷和高效; 安全性内部网络之间、内部网络与外部公共网之间的互联,利用VLAN/ELAN、防火墙等对访问进行控制,确保网络的安全; 投资保护选用性能价格比高的网络设备和服务器;采用的网络架构和设备充分考虑到易升级换代,并且在升级时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的硬件设备和软件投资; 易用性应用软件系统必须强调易用性,用户界友好,带有帮助和查询功能,用户可以通过Web查询。 校园网的组网技术一般有以下选择: 主干网技术的选择 主要选择千兆(适合于高校)或百兆以太网技术来构建校园网络,对两层结点和桌面微机的接入也采用快速以太网,建立一个基于多层、全交换的虚拟园区网。 校园网在设计上应具备以下特性才能够满足需求,并保证建成后的网络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具有较强的可用性和一定的先进性。 1、高性能与技术先进性 校园网网络系统要求具有较高的数据通信能力和较大的带宽;并在主干网上提供较强的可扩展性。为了及时、迅速地处理网络上传送的数据,网络应有较高的网络主干速度。 2、高可靠性 网络要求具有高可靠性,高稳定性和足够的冗余,提供拓扑结构及设备的冗余和备份,为了防止局部故障引起整个网络系统的瘫痪,要避免网络出现单点失效。在网络骨干上要提供备份链路,提供冗余路由。在网络设备上要提供冗余配置,设备在发生故障时能以热插拔的方式在最短时间内进行恢复,把故障对网络系统的影响减少到最小,避免由于网络故障造成用户损失; 3、安全性 校园网作为一个支持众多用户、同时和INTERNET/CERNET存在连接的网络,网络安全性在整个网络中是个很重要的问题,应该采用一定手段控制网络的安全性,以保证网络正常运行。网络中应采取多种技术从内部和外部同时控制用户对网络资源的访问。网络系统还应具备高度的数据安全性和保密性,能够防止非法

室内设计基础知识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建筑装饰材料的作用 1.外墙材料:美化、保护作用,{玻璃幕墙—冷房效应,中空玻璃—绝热隔音防结霜,千思 板—抗紫外线,铝板—防腐蚀}; 2.室内材料:吊顶+墙+地面 第二节建筑装饰材料的分类和基本性能 2.按装饰部位分类 3.材料基本性能 密度(q=G/V,G为干燥时的质量,V为绝对密实状态时的体积)、孔隙率、强度、含水率第三节建筑装饰材料选用原则 1.原则 满足使用功能、考虑地区特点、确保材料供应、施工可行性、经济性 2.选择内容

基本性能:有一定强度、可靠的耐水性、吸声性、抗火性、绝热性(超轻隔热夹芯板、陶粒隔墙板、铝合金波纹板…)、重量指标、防腐蚀性 基本要求:颜色(耐久性)、形状与尺寸、透明性、光泽度、立体造型 第四节建筑装饰材料选用的依据 1.装饰特性:光泽、质地、纹样、质感 2.颜色:温度感(黄、红、黄红为暖色,蓝、绿、紫、蓝绿为冷色,黄绿为中间色)、重量 感(色彩明度越低,色重;明度越高,色轻)、距离感 黄:温暖华贵、活泼明朗红:兴奋激动、动情热烈冲动蓝:深远寂静、冷静凉爽紫:古朴优雅、活泼明朗橙:鲜亮明朗、甘美酸甜绿:青春和平、新鲜朝气安静白:纯洁明亮、冷静清凉灰:朴素沉静、调和阴郁荒芜黑:沉重坚固冷淡、严肃茶:雅致清淡、安静优雅冷漠 3.绿色地面装饰材料:实木复合地板、强化复合木地板、竹质地板、塑料地板、化纤地毯第二章石材 第一节岩石基本知识 1.形成与分类:火成岩(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2.性质:质地坚硬,强度、耐水性、耐久性、耐磨性高 第二节天然大理石(变质岩) 1.特点:抗压性强、吸水率小、耐腐蚀、耐磨、耐久性好、便于清洁 比花岗岩硬度低、抗风化能力低、耐腐蚀性差(不宜在室外和公共卫生间) 2.分类:云灰大理石、白色大理石、彩色大理石(精品) 3.适用范围:高级建筑物的室内饰面、台面、楼梯踏步 第三节天然花岗岩 1.特点:结构紧密、质地坚硬、耐酸碱、耐腐蚀、耐高温、耐摩擦、吸水率小、抗压强度高、 耐日照、抗冻融性强、耐久性好 自重大、硬度大、质脆、耐火性差、某些含有微量对人有害的放射性元素(A\B\C级) 2.适用范围:建筑外墙、门面装饰、地面、墙面、柱面、墙裙、楼梯、台阶、台面、碑 3.品种:磨光板材(室内外墙面、地面、立柱、纪念碑、基碑)、亚光板材(室内墙柱面)、 烧毛板材(外墙面)、机炮板材(室外台阶、广场)、剁斧板材(室外台阶、纪念碑 座)、蘑菇石(重要建筑外墙基座) 第四节进口石材 第五节人造石材 聚酯型人造大理石(色丽石、富丽石或结晶石):多运用于高档宾馆、餐厅、高级住宅的墙 面、台面装饰,其装饰性好、强度高、耐 磨性较好、耐磨性好、耐污染性好、生产 工艺简单,可加工性好,耐热性、耐候性 较差 聚酯型人造花岗岩:硬度较高,主要用于高级装饰工程中

网络技术基础大作业

网络技术基础大作业 大作业内容如下: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计40分) 1、OSI参考模型是由( D )组织提出的。 A、IEEE B、ANSI C、EIA/TIA D、ISO 2、拓扑结构是( B )的具有点到点配置的特点。 A、总线 B、星型 C、环型 D、都不对 3、IEEE802是( A )体系结构标准。 A、LAN B、MAN C、WAN D、以上都不是 4、基带传输系统是使用( B )进行传输的。 A、模拟信号 B、数字信号 C、多路模拟信号 D、模拟和数字信号 5、调幅(AM)和调频(FM)以及调相(PM)是( D )调制的例子。 A、模拟—数字 B、数字—模拟 C、数字—数字 D、模拟—模拟 6、异步传输中,字节间的时间间隙是( B )。 A、固定不变 B、可变的 C、0 D、数据速率的函数 7、对于( A ),警戒频带多占用了带宽。 A、FDM B、TDM C、STDM D、以上都是 8、在数据链路层是通过( B )找到本地网络上主机的。 A、端口号 B、MAC地址 C、默认网关 D、逻辑网络地址 9、在基于广播的以太网中,所有的工作站都可以接收到发送到网上的( C )。 A、电信号 B、比特流 C、广播帧 D、数据包 10、下面关于CSMA/CD叙述正确的是( D )。 A、信号都是以点到点方式发送的 B、一个节点的数据发往最近的路由器,路由器将数据直接发到目的地 C、如果源节点知道目的地的IP和MAC地址的话,信号便直接送往目的地 D、任何一个节点的通信数据要通过整个网络,且每个节点都接收并验证该数据 11、关于共享式以太网,下列不正确的说法是( D )。 A、需要进行冲突检测 B、仅能实现半双工流量控制 C、利用CSMA/CD介质访问机制 D、可以缩小冲突域 12、数据分段是在OSI/RM中的( C )完成的。 A、物理层 B、网络层 C、传输层 D、应用层 13、OSI/RM的( C )关心路由寻址和数据包转发。 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 D、传输层 14、路由器并不具备( B )功能。

设计学专业推荐书目

艺术设计学专业推荐阅读书目 一、经典著作 [一年级] 《考工记注释》,张道一著译,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版。 《天工开物译注》(明)宋应星著,潘吉星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中国设计艺术史论》,李立新著,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美在民间》,张道一,廉晓春著,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87年版。 《美术长短录》,张道一著,山东美术出版社1992年版。 《民俗与民间美术》,陈瑞林编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0年版。 《中国美术史》,王逊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年版。 《中国绘画史》,王伯敏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年版。 《艺术:让人成为人》,(美)加纳罗、阿特休勒著,舒予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艺术概论》,王宏建著,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0年版。 《艺术哲学》,(法)丹纳著,傅雷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艺术与视知觉》,(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著,滕守尧、朱疆源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版。 《艺术形态学》,(俄)莫卡冈,学林出版社2008年版。 《美学三书》,李泽厚著,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美学散步》,宗白华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美学概论》,王朝闻著,人民出版社1981年出版。 《美学原理》,杨辛、甘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原始文化研究一一对审美发生问题的思考》,朱狄著,三联书店1988年版。《中国文化史导论》,钱穆著,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中国审美文化史》(四卷本),陈炎主编,山东画报出版社2007年版。《中国哲学史》,冯友兰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上下册),(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古代社会》,(美)摩尔根著,杨东莼、马雍、马巨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

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作业 终结版汇总

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作业: 一、人体工程学的发展、经历过程 人体工程学,或者称为人机工程学、人机工学,是本世纪初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立的学科,它的宗旨是研究人与人造产品之间的协调关系,通过对人一机关系的各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寻找最佳的人一机协调关系,为设计提供依据。设计是为人类提供生理和心理需求满足的活动,那么,应该说有两个学科是为设计提出人一机关系可靠依据的,即人体工程学和心理学,特别是消费心理学。人体工程学在60 、70 年代有相当显著的发展,对干设计的进步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工业化时代的人体工程学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的发展: l )机械时代(1750-1590 年) 工业革命带来了新的机械和产品,新产生了大量从来没有过的新产品,特别是机械产品,人在使用、操纵这些新产品时出现了以前使用传统产品所没有过的问题,因此,如何在设计新产品时考虑产品与人的物理因素,特别是尺寸因素关系,就成为设计师(当时主要是工程师)考虑的问题之一这个时期的设计主要是简单地为寻找符合使用者的尺度的设计细节,即在设计上注重与人体配合的长短、宽窄、大小尺寸,但是,对于真正的适应性,特别是效率性、安全性,则还没有适当地考虑。因此,这个阶段可以说还没有真正地发展出人体工程学来。 2 )技术革命时期(1570-1945 年) 自从1870 年前后开始,由于工业技术发展,进人了技术革命阶段,这个时期主要的特征是能源的广泛采用,称为能源革命时期。第一个阶段单纯考虑人体尺寸的方式,明显表现出它的不足,人-机关系在设计上显得日益重要。 人体工程学的一个重要的发展刺激因素是20 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因为战争而导致大量的武器设备生产,如何使武器、兵器、军事工具和设备达到最大效应,使这些产品能够最大可能地适应人的使用要求,变成非常迫切的问题,而军事工业得到国家的全力资助,研究也就得到发展。 3 )为人的思维的设计阶段(1945-) 自从1945 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世界各国逐渐进人高速度的经济发展阶段。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自动化技术、电脑技术、通讯技术、材料技术等等的进步,导致大量崭新的产品问世。机械不仅仅是为人省力的工具,它同时能够为人节省思维耗费的时间。从技术角度来说,上述的第一和第二阶段都是为了扩展人的肌肉力量设计的,而战后的人体工程学研究转移到扩大人的思维力量设计方面,使设计能够支持、解放、扩展人的脑力劳动。 人体工程学的研究,到70 年代达到高潮,当时设计界广泛认为人体工程学是能够导致良好设计的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途径。一方面,这个学科的研究、发展和运用得到迅速的完善,另外一方面,人体工程学的重要性则在某种程度上被夸大了。可以说,70 年代是人体工程学泛滥、夸大的阶段,也是人体工程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得到理论、试验上的完善化的阶段。随着技术科学的发展,设计的日益成熟,人体工程学在设计中的位置、它的使用方式逐步成熟。 必须注意到的是:人体工程学80 年代以来的一个重大的发展,是从人与他的生存、工作、娱乐环境的关系、从人与环境的心理关系方面进行了深人的研究,因此导致了一个界于人体工程学、心理学、行为科学、社会学等学科之间的新边缘学科-环境心理学(environmental Phychology)的产生。

上海交大18春网络技术基础大作业

大作业内容如下: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计40分) 1、OSI参考模型是由( D )组织提出的。 A、IEEE B、ANSI C、EIA/TIA D、ISO 2、拓扑结构是( A )的具有点到点配置的特点。 A、总线 B、星型 C、环型 D、都不对 3、IEEE802是( A )体系结构标准。 A、LAN B、MAN C、WAN D、以上都不是 4、基带传输系统是使用( A )进行传输的。 A、模拟信号 B、数字信号 C、多路模拟信号 D、模拟和数字信号 5、调幅(AM)和调频(FM)以及调相(PM)是( D )调制的例子。 A、模拟—数字 B、数字—模拟 C、数字—数字 D、模拟—模拟 6、异步传输中,字节间的时间间隙是( B )。 A、固定不变 B、可变的 C、0 D、数据速率的函数 7、对于( A ),警戒频带多占用了带宽。 A、FDM B、TDM C、STDM D、以上都是 8、在数据链路层是通过( B )找到本地网络上主机的。 A、端口号 B、MAC地址 C、默认网关 D、逻辑网络地址 9、在基于广播的以太网中,所有的工作站都可以接收到发送到网上的( C )。 A、电信号 B、比特流 C、广播帧 D、数据包 10、下面关于CSMA/CD叙述正确的是( D )。 A、信号都是以点到点方式发送的 B、一个节点的数据发往最近的路由器,路由器将数据直接发到目的地 C、如果源节点知道目的地的IP和MAC地址的话,信号便直接送往目的地 D、任何一个节点的通信数据要通过整个网络,且每个节点都接收并验证该数据 11、关于共享式以太网,下列不正确的说法是( B )。 A、需要进行冲突检测 B、仅能实现半双工流量控制 C、利用CSMA/CD介质访问机制 D、可以缩小冲突域 12、数据分段是在OSI/RM中的( C )完成的。 A、物理层 B、网络层 C、传输层 D、应用层 13、OSI/RM的( B )关心路由寻址和数据包转发。 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 D、传输层

设计概论课程标准[详]

《设计概论》课程标准 一课程的基本情况 课程中文名称:设计概论 课程英文名称:Design introduction 课程代码: 适合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课程性质: 该课程是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理论课程,主要研究和概述设计现象、设计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等相关问题的一门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较全面地掌握设计的基本理论,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完善知识结构,提高设计文化修养以及对前人、他人的设计成果的吸收能力,扩展艺术思路,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对设计艺术理论的认知与思考力,为专业学习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 课程学时:32 课程学分:2 二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个人特点和风格,开发艺术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思维,培养学生创造独立艺术创作的能力。通过学习设计概论,掌握设计理论研究的一般方法,学会运用非文字形式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了解设计的基本概念、形成自己对设计的认识。 1、能力目标 (1)逻辑思维能力 (2)想象力、创造性的思维 (3)对设计艺术理论的认知与思考力 2、知识目标 (1)了解何谓设计; (2)设计的本质与特征; (3)设计的形态、思维与美学; (4)设计风格学; (5)设计与科学技术; (6)设计心理学; (7)设计的历史; (8)设计与教育 3、素质目标

(1)培养审美能力; (2)具备独立创作的能力; (3)具备设计的系统理论知识; 三、课程设计思路 1、优化课堂目标要求 在每一节课授课前,要客观、准确地确定出本节课知识点掌握上的要求,能力培养上的要求以思想方法上的要求等,并在每一个知识点的讲授和能力训练过程中,根据不同对象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标准。这种优化了教学目标要求有明确的表达,一定的衡量标准,具有较强的控制性可操作性。通过一系列的阶段性具体要求,能够引导学生很快地整体把握设计课题类型特征及设计要点,早日进入设计状态,并注意及时按进度要求转换角色,保证按时间要求完成作业。 3 、优化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容、自身特点及学生知识、能力水平和个性发展的特点,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以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吸收、掌握专业知识技能。例将设计作业容同实际工程相结合,让学生真题真做,以达到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强化其设计能力的培养与锻炼。 4 、优化导学关系。 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过程的统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不能有计划地提供学习容,恰当点拨和诱导,就不能保证学生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量的知识和技能,这就需要教师把所授知识转换成更贴近学生认知结构的教学容,创设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正确处理好“ 教” 与“ 学” ,即“ 主导” 与“ 主体” 之间的辨证关系,确立起学生应有的主体地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明确“ 学” 是教学的中心。“ 施教之功,贵在引路,妙在开窃” ,教师的职责在于“ 引路” ,而不是“ 包办”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善于从学生的认知角度去理解、分析、加工所授教材容,把学生看做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学习本身的执行者。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了解学生、关注学生,收集、加工在学习过程中发出的每一个信息,及时教育引导,使他们不仅能够主动学习,而且学会学习,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自主地理解知识,自主地观摩事物,自主地发展思维,进而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知道,艺术离不开创新,设计离不开创意,在共性基础上个性创造实际上是建筑装饰设计师最为重要的素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会使学生处在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中,其个性必须受到压抑。为此,对一些叙述性较强的课堂教学容,坚决摒弃那种“ 教师疯讲,学生傻记” 的填鸦式、满堂

计算机网络大作业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个2分,共30分) 1、下列有关计算机网络叙述错误的是__D____。 A:利用Internet网可以使用远程的超级计算中心的计算机资源 B:计算机网络是在通信协议控制下实现的计算机互联 C:建立计算机网络的最主要目的是实现资源共享 D:以接入的计算机多少可以将网络划分为广域网、城域网和局域网 2、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分类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根据网络所使用的传输技术;另一种是根据__C____。 A:网络协议 B:网络操作系统类型 C:覆盖范围与规模 D:网络服务器类型与规模 3、如果某局域网的拓扑结构是___A___,则局域网中任何一个节点出现故障都不会影响整个网络的工作。 A:总线型结构 B:树型结构 C:环型结构 D:星型结构 4、在Internet中,用于文件传输的协议是___C___。 A:HTML B:SMTP C:FTP D:POP 5、利用FTP(文件传输协议)的最大优点是可以实现__C____。 A:同一操作系统之间的文件传输 B:异种机上同一操作系统间的文件传输 C:异种机和异种操作系统之间的文件传输 D:同一机型上不同操作系统之间的文件传输 6、当你登录在某网站已注册的邮箱,页面上的"发件箱"文件夹一般保存着的是__B____。A:你已经抛弃的邮件 B:你已经撰写好,但是还没有发送的邮件 C:包含有不合时宜想法的邮件 D:包含有不礼貌(outrageous)语句的邮件 7、在FTP中,传输一个文本文件时,通常选用的传输类型是__A____。 A:ASCII B:二进制流 C:Unicode D:GB码 8、下列四种文件格式中,属于音频文件的格式是__A____。 A:WAV格式 B:JPG格式 C:DAT格式 D:MIC格式 9、下列四个选项中,最常用的三维动画制作软件工具是__A____。

《移动互联网开发技术》大作业报告

XXX大学 《移动互联网开发技术》大作业报告题目:电子书APP-《书屋》 学生姓名:学号: 学院:专业班级: 完成日期:2020年10 月20 日 成绩(百分制): 授课教师:

目录 目录 (2) 1功能描述 (1) 1.1总体界面 (1) 1.2书架模块 (2) 1.2.1显示目录 (3) 1.2.2设置主题 (3) 1.2.3设置翻页效果 (4) 1.2.4设置字体样式 (4) 1.2.5调节字体大小 (5) 1.2.6设置字体颜色 (6) 1.2.7添加书签 (6) 1.2.8显示书签列表 (7) 1.2.9清空书签列表 (7) 1.3用户模块 (8) 1.3.1用户注册 (8) 1.3.2用户登录 (9) 2程序结构 (10) 2.1整个工程包含的所有JA V A文件 (10) 2.2整个工程包含的所有布局文件 (11) 3详细设计 (12) 3.1主模块设计 (12) 3.1.1主模块流程图 (12) 3.1.2主模块关键代码 (12) 3.2书架模块设计 (13) 3.2.1书架模块流程图 (13) 3.2.2书架模块关键代码 (13) 3.3用户模块设计 (17) 3.1.1用户模块流程图 (17) 3.1.2用户模块关键代码 (18) 3.4数据库设计 (20) 4运行效果 (22) 5总结 (30)

1功能描述 这款电子书APP主要有三个大模块,我的、书城、书架。分别的功能是用户中心,网上书城,我的书架。 APP截图: 图1.1 电子书APP运行在手机上的效果 1.1总体界面 书城:可阅读网上的电子书 图1.2 APP整体样式

设计概论新编

设计概论新编 引言: 艺术设计是设计家有目的地进行艺术性的创造活动。 艺术设计作为一个学科的明确出现,是在西方源于现代工业革命的背景中,以1919年德国包豪斯学校为发端的现代设计教育事业而开始的。对于中国设计教育来讲,是以1956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成立为标志。 艺术设计是走向人类现代文明的途径。 设计形态论 一.艺术设计家 1.生存价值 ①.生存需求:对于艺术家个人来说,生存意识的萌生,是自身觉悟成熟的表现。 德国著名美学家席勒在论述形式对人们的本质影响时说:形式逐渐从外面向人靠近。 ②.创造意识:对于美的发现和认识,是创造的文化力量,对于自然的社会的诸多只是的深 入研究,是获得创造意识的重要因素。 艺术设计家获得和提高创造力,正是艺术设计的职业要求,也是从事这个职业的根本所在 ③.文化拓展:艺术设计是文化的职业。 一个当代的艺术设计家,更需要积极地汲取外来文化的营养,在转化人类共有的文化资 源时,建构一种现代艺术设计的体系,即将西方人文主义和科学技术的成功,化作人类 的共同财富,这种化西为中、化古为今,一级个人的积极努力,才是中华民族现代化进 步的文化基础。

2.知识范围 ①.历史文化:作为一个艺术设计家,必须具备完善的历史文化知识,这是个人进步和事业拓展 的必要条件。 ②.科学知识:科学是对自然和社会进行的理性主义的探索。 ④.信息时代 3.个人行为 ①.设计观念:艺术设计不同于绘画创作,也与工艺美术有着本质的区别。 艺术设计的意识往往萌生于器物未出现之前,而工艺美术则是在器物出现之后的装饰。因此,一个艺术设计家的设计观念是创造新的文明形态,是随着历史的步伐而不断进步的。 德国现代设计之父彼得。贝伦斯坚持大工业生产方式的设计道路,成为了德国工业同盟中最早完成了功能化工业产品设计的设计家。 ②.技术能力:技术能力的体现是一个艺术设计家水平的体现。 二.视觉传达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是艺术设计行业中最有职业规范意义的一种设计形态。 1.基本特征 ①.指示标准: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要求是指示特征标准。 ②.语言明晰 ③.技术完善:视觉传达设计需要艺术设计家个人具有卓越的表达能力,符合技术规范的标准化(指图像借助符号化的标志,合理地强化视觉传达设计的感召力)、简洁化、风格化的要求。 2.传达理念 ①.导向公正 ②.观念合理

室内设计基础作业要求及评价

课程作业1 背景墙设计收集 作业要求: 收集50张以上关于电视背景墙、沙发背景墙、床头背景墙,服务台背景墙、主题背景墙等背景墙的室内设计效果图;利用马克笔、彩铅等手绘工具,从50张中挑选最少20张用手绘表现。 具体要求: 1、A4幅面,绘制基本图框,设计封面(包括个人信息与作业信息等)装订成册。 2、效果图以表现背景墙为重点,但具备整个空间框架基础 3、所选20张手绘效果图中,要求公共空间10张(如酒店服务台、收银台、酒吧吧台等),居住空间10张(电视机背景墙、沙发背景墙、床头背景墙等)。 4、所选绘图纸必须特色鲜明,效果表现细致

课程作业2 优秀设计作品收集与分析 作业要求: 在收集的设计网站上收集优秀的或都不优秀的室内设计作品(一套或两套);以课堂讲评的形式,每个同学上讲台点评收集到的设计作品。点评内容主要包括: 1. 对设计作品的感受 2. 分析设计作品的优缺点,主要从平面布局、色彩、灯光布置、造型设计、整体创意等方面。 3. 汇报文件采用PPT。 4. 上交A4打印稿,要求:格式正确、逻辑清楚。 评价标准: 1. 汇报语言流畅、表达准确、得体。 2. 收集的作品图纸完整、定位清晰、特点明确 3. 对作品的优缺点分析深入、详细、科学 4. PPT排版具有美感与特色

课程考核小型公共空间创意设计 考核要求: 完成一个50~80平方米左右的小型公共空间设计。项目地点自定,可以是主题精品店、书吧、饮品店、美发店等。 具体要求: 1、项目地点确定后,要对项目进行详细分析,主要包括项目资料收集、市场调查、项目内部环境、外部环境,功能要求、主要消费群体以及自己的创意设计主题来源等,形成一份完整的项目前期分析报告,不少于1000字,要求图文并茂。 2、整套设计方案,A3幅面,电脑制图,包括封面、目录、设计说明(不少于500字),平面图、立面图、节点详图,效果图(不少于3张,其中入口1张,内部2张)

互联网教育期末大作业

《网络教育应用基础》课程2014-1级期末大作业 友情提醒:本课程考试为大作业——提交纸质作业。请先下载作业题保存,打印在A4纸上,使用黑色墨水手写完成作业,在期末考试时提交给学习中心。要求独立完成。对于出现的雷同卷及打印卷一律记“ 0 ” 处理!!! 学习中心学号姓名_总成绩_ 一、单项选择题:(10%) 1、网络教育的一个特征表现在师生处于()状态 A通信B教学C分离D讨论 2.在20世纪早期和中期,远程教育技术(如收音机和电视)的特征是()。 A、单向传输,师生交流少 B、双向传输,师生交流频繁 C、单向传输,师生交流频繁 D、双向传输,师生交流少. 3.下列不是网络学习资源的是() A、中国数字图书馆 B、纸质教材 C、中国期刊网 D、网上报纸 4.下面关于现代远程教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既保留了传统电教的形象生动、也有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等特点。 B、它有相互访问、直接双向交流的特点。 C、它的教学内容、题材和手段更广泛。 D、它只满足社会上需要再教育的各类人员的需要。

5.网络教育过程中包含的因素可以分为:() A、教育者、学习者、计算机网络 B、教育者、学习者、教育信息 C、教育者、学习者、计算机网络、教育信息 D、网络教室、电子点名系统、在线考试系统、课程学习系统 二、填空(10%) 1、每门网络课件分为___ ___版和____ _____版,两个版本的课件内容大致相同,区别在于:一是____ ; 二是_ 2、按照网上讲授形式划分,讲授模式可以分为和 两种。 3、网络教育可分成三类。第一类是____,第二类是_,第三类是_______。 4、网上教育是利用因特网来开展的远程教育,它结合了__ 如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等,是因特网在教育上的一个重要应用。 三、简答题:(10%) 1.远程教育定义可概括为?(2%) 答: 2

设计类可以看的课外书

设计史 《王受之讲述产品的故事》 《王受之讲述建筑的故事》 《世界现代设计史》王受之中国建工出版社 《设计原理》黄厚石,孙海燕东南大学出版社 《设计史》荆蕾山东美术出版社 《中国艺术设计史》南京艺术学院教材编写组辽宁美术出版社《外国艺术设计史》南京艺术学院教材编写组辽宁美术出版社《中国工艺美术史》田自秉东方出版社 《外国工艺美术史》张夫边中央编译出版社 《美的历程》李泽厚安徽文艺出版社 《中国设计思想发展简史》王荔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世界是设计的》迪人中国青年出版社 《比亚兹莱》紫图大师图丛书 《莎乐美》1894 约翰先知 《非物质社会》马克.迪亚尼著腾守尧译四川人民出版社 设计美学 《设计美学》李超德安徽美术出版社2004 《设计美学》章利国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 《设计美学》徐恒醇清华大学出版社 《知识经济时代的美学与设计》腾守尧南京出版社2006 《中国美学史》李译,刘纲纪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 《艺术设计审美基础》顾建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破门而入谈美学》易中天 《设计中的设计》原研哉 《点、线、面—抽象艺术的基础》康定斯基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艺术与视知觉》 《视觉思维》阿恩.海姆四川人民出版社 《形式美学入门》赵金寰辽宁美术出版社 《设计艺术形态美》林华河北美术出版社 《设计的觉醒》田中一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每天懂一点色彩心理学》原田铃仁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迫庆一郎的建筑》迫庆一郎清华大学出版社 《审美心理描述》腾守尧四川人民出版社 《情感化的设计》唐纳德.A.诺曼电子工业出版社 《中国制造》洪欣荣中国当代轻工业制品图鉴 《埃舍尔大师图集》 《魔镜—埃舍尔的不可能世界》 《视错觉在设计上的应用》张福昌 《中西美学与文化精神》张法北京大学出版社 《设计文化论》柳冠中黑龙江科技出版社 《20世纪的风格与设计》 《艺术化的生存—中西审美文化比较》腾守尧四川人民出版社 《三个人里面最聪明的那一个》张晓风 视频《相忘于江湖》 《顺天造物—中国传统设计文化论》赵克理中国轻工出版社 《中国文化与中国设计十讲》祝帅中国电力出版社 《生命之树—与中国民俗艺术》靳之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岁寒三友—中国传统图形与现代视觉设计》杭间、靳埭强山东书报出版社 《东西方的建筑空间—传统中国与中世纪西方建筑的文化阐述》王贵祥百花文艺出版社《工业,技术与设计—设计文化与设计哲学》朱江文河南美术出版社 《和风赏花幕—日本设计的文化性格》李佩玲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希腊的神话和传说》斯威布 《梦幻之城—当代城市审美文化的批评性考察》罗筠筠郑州大学出版社

互联网大作业

《互联网及其应用》大作业

第一章互联网新技术 1.互联网新技术 1.1什么是HTML5 HTML5(Write Once Run Anywhere)是用于取代1999年所制定的HTML 4.01 和XHTML 1.0 标准的HTML 标准版本。广义上来讲,HTML5实际指的是包括HTML、CSS和JavaScript在内的一套技术组合,其目标是能够减少浏览器对于需要插件的丰富性网络应用服务(RIA),如Adobe Flash、Microsoft Silverlight,与Oracle JavaFX的需求,并且提供更多能有效增强网络应用的标准集。 1.2 HTML5发展史 HTML 是Web 同一语言,这些容纳在尖括号里得大略标签,构成了如今得Web。1991 年,Tim Berners-Lee 编写了一份叫做“HTML 标签”得文档,内里包括了大约20个用来标记网页得HTML 标签。他直接借用SGML 得标记款式,也便是其后我们看到得HTML 标记得款式。 从IETF 到W3C: HTML 4 之路 HTML 1 并未曾存在,HTML 得第一个官方版本便是由IETF (互联网工程任务组)推出得HTML 2.0。问世之前,这个版本中得很多细则已经被实现,比如,1994年得Mosaic 欣赏器已经实现了在文档中嵌入图片得方式,其后HTML 2.0 便吸纳了img 这个标签。 其后,W3C 取代IETF 得角色,成为HTML 得标准构造,1990年代得后半页,HTML 得版本被频繁点窜,直到1999年得HTML 4.01,至此,HTML 到达了它得第一个拐点。 XHTML 1: XML 风格得HTML HTML 在HTML 4.01 之后得第一个修订版本便是XHTML 1.0,此中X 代表“eXtensible” ,扩展,固然也有人将之解读为“eXtreme”,极度。XHTML 1.0 是基于HTML 4.01 得,并没有引入任何新标签或属性,唯一得区别是语法,HTML 对语法比力任意,而XHTML 则要求XML 般得严格语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