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学工艺学重点知识点

化学工艺学重点知识点

化学工艺学重点知识点
化学工艺学重点知识点

化学工艺(化学生产技术)系指将原料主要经过化学反应转变为产品的方法和过程。

化学工艺的特殊性是指不同的产品生产方法和过程不相同,这就

是化学工艺学研究的范畴。(产品为研究目标)

化学工艺的共同性是指不同产品生产的过程的步骤具有相同性,

这就是化学工程学研究的范畴。(过程的规律为研究目标)

化学工艺过程包括:

生产方法的选择及方法原理

设备作用结构和操作

催化剂的选择和使用

操作条件的选择

产品分离

能量综合利用

现代化学工业的特点

1)原料、生产方法和产品的多样性,复杂性,

2)向大型化,综合化发展,精细化也在不断提高

3)多学科合作,生产技术密集型的生产部门

现代化学工业是高度自动化和机械化的生产部门,进一步朝着智能化发展

4)重视能量合理利用,积极采用节能工艺和方法

5)资金密集(技术密集)投资回收速度快利润高。

6)化工生产中易燃、易爆、有毒仍然是现代化工、企业要解决的问题。

化学工业的主要产品

基本有机化工产品

无机化工产品

高分子化工产品

精细化工产品

生物化工产品

石油的组成;

烃类化合物--饱和烃环烷烃芳香烃

非烃类化合物--含硫、氮、氧和金属的有机化合物

胶质和沥青--沸点高于500℃的馏分,多为稠

环环烷烃和芳香烃含S、N杂原子的环状化合物

石油的一次加工方法为常压蒸馏和减压蒸馏。其原理是利用石油中各组分挥发度的差别进行分离的方法。

常压蒸馏的塔底馏分称为常压重油

减压以降低沸点,继续精馏,所得产品主要为润滑油和裂解原料,塔底馏分为减压渣油,原油中的胶质和沥青质留于其中。

蒸馏的流程有三类:

燃料型

燃料-润滑油型

燃料-化工型

二次加工

A.催化重整;在含铂催化剂的作用下加热汽油(石脑油)馏分,使其中的烃类分子

重新排列形成新分子的工艺过程。目的是获得高辛烷值的汽油,还提供苯、甲苯、二甲苯及液化气和溶剂油,副产氢气

辛烷值是表示汽油抗爆性的指标。将汽油样与异辛烷(规定辛烷值为100)和正庚烷(规定辛烷值为0)的混合溶液在标准试验汽油机中比较。当油样的抗爆性与某一浓度溶液抗爆性相同时,溶液中异辛烷的体积百分浓度就是该汽油的辛烷值。

辛烷值越大,汽油抗爆性越好。

一是选择良好的原料和改进加工工艺

二是向产品中调入抗爆性优良的高辛烷值成分

三是加入抗爆剂

B . 催化裂化

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加热重质馏分油,使大分子烃类化合物裂化为高质量汽油,并副产柴油、锅炉燃油、液化气等产品的加工过程

C.催化加氢裂化

在催化剂及高氢压的存在下,加热重质油使其发生加氢和裂化反应,转变成航空煤油、柴油、汽油和气体产品的加工过程。

D. 烃类热裂解

目的是为了制取乙烯和丙烯

煤加工的方法有: 煤的干馏煤的气化煤的液化

煤气化是煤与气化剂作用生成气体混合物的反应过程。目的是将煤转化成可燃气体。煤气化过程包含煤的热解、半焦的气化等过程。

煤在焦炉内隔绝空气加热到1000oC可得到焦炭、煤气和其他化学产品。这一过程称高温干馏或高温炼焦。煤的成焦过程分为:煤的干燥预热阶段(温度<350oC)→胶质形成阶段(温度350~480oC) →半焦形成阶段(温度480~650oC) →焦炭形成阶段(温度650~950oC) 。

间接液化则是以煤气化产物合成气为原料合成液体燃料或化学品的过程。

直接液化要求的原料煤为低灰、磨细、干燥的褐煤,或高挥发分的长焰煤、不粘煤,煤种限制严格。

工艺流程化工生产中按物料加工顺序将各功能单元有机组合的过程。

工艺流程图通过统一规定的标线、图例来表示化工生产工艺流程的图。

生产能力是指一个设备、一个装置或一个工厂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

生产强度是指设备单位体积(面积)的生产能力

转化率x是指某一反应物在反应中转化的数量占该反应物起始量的分率

选择性s体系中转化成目的产物的某反应物量与参加所有反应而转化的该反应物总量之比。收率y=s*x从产物角度来描述反应过程的效率

质量收率:投入单位质量的某原料所能生产的目的产物的质量

催化剂的作用:

提高反速和选择性

改进操作条件;降温、降压、节能、降低成本

有助于开发新的反应过程,发展新技术.

在能源开发和消除污染中可发挥重要作用。

形成中间络合物,改变反应途径降低活化能

催化剂特征:(1)参与反应但反应终了时其性质和数量不变(2)改变速度不改变平衡(3)明显的选择性。尤其在有机化学反应领域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烷烃的裂解反应(1)正构烷烃

1、断链比脱氢容易;

2、链长容易断;

3、脱氢比断链吸热多;

4、断链自由焓有较大值不可逆,脱氢自由焓值很小的负值或正值,可逆过程;受化学

平衡限制。

5、C—C键断裂在分子两端的优势比在中央大,所得分子(小的是烷烃、大的是烯烃)

随C链长,中央断裂可能性。

乙烷不发生断链反应,只发生脱氢反应生成乙烯,甲烷不发生变化。

(2)异构烷烃

1.C—C或C—H键的键能较低,易裂解或脱氢。

2.脱氢顺序,叔碳氢>仲碳氢>伯碳氢

3.得乙烯、丙烯少,氢、甲烷C4及C4以上烯烃多

4.C数上升,异、正构所得乙烯、丙烯收率的差异下降。

烯烃的裂解反应

断链反应:位于双键β位置的C-C键比α位置C-C键的解离能低,易断裂

脱氢反应烯烃可以进一步脱氢生成二烯烃、炔烃

歧化反应两个同分子烯烃生成不同的两个烃分子。

双烯合成反应二烯烃与烯烃合成生成环烯烃,再脱氢生成芳烃。

芳构化反应六个或更多碳原子的烯烃可以发生芳烃构化反应生成芳烃。

环烷烃的裂解反应

(1)侧链烷基比烃环易断裂,长侧链从中部断,离环近不易开裂,带侧链比无侧链裂解得

烯烃收率高。

(2)环烷烃脱氢生成芳烃的反应优于开环生成烯烃的反应。

(3)五碳环比六碳环的烷烃难于裂解。

(4)环烷烃比链烃更易结焦。

芳烃的裂解反应

1.烷基芳烃的裂解:侧链脱烷基或断键反应.

2.环烷基芳烃的裂解主要是脱氢、异构脱氢反应。

3.芳烃缩合苯脱氢生成联苯;多环芳烃缩合成稠环芳烃;进一步生成焦的反应。

生碳结焦的规律:

(1)不同温度下,途径不同。900—1100℃主要通过生成乙炔的中间阶段而生成C ,500—900℃主要通过生成芳烃的中间阶段结焦。

(2)生碳结焦是典型的连串反应温度提高,时间长,不断放出H2,H/C提高,分子量和密度增大。

(3)时间延长单环和少环芳烃变为多环芳烃,变为稠环,变为液体焦油,变为固体沥青直至焦炭。

各族烃的裂解规律

烷烃正构烷烃最有利乙烯、丙烯的生成。分子量小,产量高。异构小于正构,但分子量增加差别变小。

烯烃大分子烯烃裂解为乙、丙烯;也有可能脱氢生成炔烃二烯烃进而生成芳烃。

环烷烃通常裂解条件下,生成芳烃优于生成单烯烃的反应,相对正构烷烃乙烯收产低,丁二烯、芳烃收率高。

芳烃芳环不裂开,可脱氢缩合多环有结焦的倾向,如果有侧链,发生断链脱氢。

正构烷烃是生产乙烯、丙烯的理想原料,且碳原子数愈少,收率愈高。

各种烃类裂解难易顺序为:

正烷烃>异烷烃>环烷烃(C6>C5)>芳烃

自由基反应是化合物分子中的共价键均裂成自由基的反应

链的引发:热的作用下,一个分子断裂产生一对自由基

R- R′→R·+R′·

链的增长:包括自由基夺氢反应,自由基分解反应,自由基加成和异构化反应,以前两种反应为主。H · +RH →H2+R ·R ′· +RH →R ′H+R ·活化能较小R·—R′· +烯烃R·— H · +烯烃

链的终止:是两自由基结合成分子或通过歧化反应形成两个稳定的分子。H·+H·=H2

CH3·+CH3·=C2H4+H2

一次反应是指原料烃在裂解过程中首先发生的裂解反应。

多级压缩过程,原因:

节省压缩功耗。分段接近等温过程

降低出口气体温度,防止二烯烃聚合,一般要求出口T2<100℃

段间净化分离,段间冷凝可除去大部分的水,减少干燥器体积和用量延长再生周期,还可除凝部分C3以上组分。

还可根据工艺要在段间安排各种操作如酸性气体脱除和脱丙烷塔等。

决定段数的依据是每段出口温度小于100℃

裂解气分离流程共同点:

利用各组分的沸点差异,加压低温下经多次精馏分离,并在精馏分离的过程中,脱除杂质。分离装置由精馏分离系统、压缩制冷系统、净化系统所组成。

再就是将乙烯和丙烯精馏塔放在流程最后,使物系接近于二元物系,既保证纯度,又减少分离损失,提高收率。

在分离顺序上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先将不同碳原子数烃分开,再分同一碳原子数的烯烃和烷烃。

强调:加氢是为了脱炔

前加氢是在裂解气中氢来分离出来之前,利用气相自身所含H2对炔烃进行加氢.采用钯系催化剂对杂质要求高,T低,选择性好;非钯系催化剂,对杂质要求低,T高,选择性不好。前加氢流程简单,投资低,最大不足操作稳定性差,氢不容易控制,容易超温使丙烯转化丙烷及低聚物增加,丙烯损失多。

后加氢,分离出C2、C3馏分后,分别加氢。

后加氢根据炔烃含量供氢气,温度易控制不易发生飞温问题。所以工业生产可以后加氢为主。后加氢主要采用钯(Pd)系催化剂Al2O3载体。

顺序分离流程图

前脱乙烷后加氢流程

前脱丙烷后加氢流程

通过节流膨胀获得低温回收乙烯,位置不同分前冷和后冷

后冷只冷凝分离精馏塔的馏分,精馏塔后才脱氢,也称后脱氢工艺。

前冷是利用塔顶馏分的冷量,将裂解气预冷,通过分凝将裂解气中的大部分氢和甲烷分离,使H2/CH4比下降,提高乙烯回收率,并减少了精馏塔的进料,节能,所以大型装置均采用前冷。

抑制结焦技术改进材质,涂层技术使用抑制结焦剂

一、填空题

1.石油芳烃主要来源于石脑油重整生成油和烃裂解生产乙烯副产的裂解石油

2.能为烃的烷基化提供烷基的物质称为烷基化剂,可采用的有多种,工业上常用的有烯烃和卤代烷烃

3.为了满足对芳烃纯度的要求,目前工业上实际应用的主要是溶剂萃取和萃取蒸馏来分离芳烃的馏分

4.指芳烃分子中苯环上的一个或几个氢被烷基取代生成烷基的反应称为芳烃的烷基化反应

5.在C8芳烃的分离过程中,邻二甲苯和对二甲苯主要采用精馏的方法进行分离

6.目前生产苯乙烯的方法主要是乙苯脱氢法

7.芳烃转化反应所采用的催化剂主要有酸性卤化物和固体酸两大类

8. 烷基芳烃分子中与苯环直接相连的烷基,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被脱去,此类反应称为芳烃的脱烷化

9.芳烃主要有如下三方面来源:1.来自煤的焦化的副产煤焦油和粗苯;2.来自催化重整的汽油;3.来自乙烯生产中的裂解气油

10.芳烃的转化反应主要有异构化反应,歧化与烷基转移,烷基化反应和脱烷基化反应。

11.工业上的C8芳烃的异构化是以不含或少含对二甲苯的C8芳烃为原料,通过催化剂的作用,转化成浓度接近平衡浓度的C8芳烃,从而达到增产对二甲苯的目的

12.两个相同芳烃分子在酸性催化剂的作用和下,一个芳烃分子上的侧链烷基转移到另一个芳烃分子上去的反应称为芳烃的歧化

13.C8芳烃中的乙苯沸点最低,与关键组分对二甲苯的沸点仅差2.2℃,可采用精馏塔法进行分离

14.在催化剂作用下,烃类脱氢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新物质称为催化脱氢

15.加氢反应可以细分为加氢和氢解两大类

16.影响加氢反应的因素有温度、压力以及反应中氢的用量

17.有机化合物中一个或几个不饱和的官能团在催化剂作用下与氢气加成,这个过程称为催化加氢

18.催化加氢反应一般是加热反应过程

19.催化脱氢反应一般是吸热反应过程

20.乙苯脱氢生产苯乙烯的反应体积增大,应采用较低的压力提高平衡转化率;反应吸热,应采用较高的

温度

21.合成气主要成分是氢气和一氧化碳,用于制甲醇,应采用较高的压力

22.乙苯脱氢生产苯乙烯工艺采用稀释剂水蒸气的目的是降低苯乙烯的分压

二、名词解释

1.芳烃脱烷基化:烷基芳烃中与苯环相连接的烷基,在一定的条件可以脱去,此类反应称为烷基的脱烷基化

2.烷基化剂能为烃的烷基化提供反应的物质成为烷基化剂

3.芳烃烷基化是芳烃分子中苯环的一个或几个氢被烷基所取代而生成烷基芳烃的反应

4.芳烃歧化指两个相同的芳烃分子在酸性催化剂的作用下,一个芳烃分子上的烷基转移到另一个芳烃分子上的反应

5.烷基转移指两个不同芳烃分子之间发生烷基转移的过程

6.催化加氢系指有机化合物中一个或几个不饱和的官能团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与氢气加成

7.催化脱氢在催化剂作用下,烃类脱氢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称为催化脱氢

8.破坏加氢又叫氢解,在加氢过程的同时有机化合物分子发生分解,此时氢分子一部分进入生成物大分子中,另一部分进入氢解所得的小分子中

9 氢解又称破坏加氢,在加氢的同时。有机化合物分子发生分解,此时氢分子一部分进入生物大分子中,另一部分进入裂解的小分子中

10前冷是将塔顶的馏分的冷凉将裂解气预冷,通过分凝将裂解气中大部分氢分子和部分甲烷分离,是氢气甲烷比下降,提高依稀回收

11溶液萃取是利用一钟或两种以上的溶剂对芳烃和非芳烃选择溶解分离出芳烃

12 半水煤气分别以空气中和水蒸气为气化剂,之得煤气中氢气和一氧化碳与氮气的摩尔比3.1到3.2

13 最适宜温度对可逆放热反应,当初是组成一定转化率一定时,反应速率最大时对应的温度

14 催化剂活性在给定的温度和压力和反应物流量下,催化剂是原料转化的能力

15 萃取蒸馏利用极性溶剂与烃类混合时,能降低烃类混合物的蒸汽压,是混合物初沸点提高

16非绝热蒸馏在塔中间对塔内物料经行冷却和加热的,则成为非绝热蒸馏

三、简答题

1.简述芳烃转化包括的化学反应

包括异构化反应,歧化反应,烷基化反应,烷基转移反应,脱烷基化反应

2.列出芳烃转化的催化剂种类

有酸性催化剂和固体酸,固体酸又分为浸附在适当载体上的质子酸;浸附在适当酸性卤化物,混合氧化物催化剂,贵金属-氧化硅-氧化铝催化剂;分子筛催化剂

3.C8芳烃异构化反应所用的催化剂

无定型SiO2-Al2O3催化剂,负载型铂催化剂。ZSM催化剂,HF-BF3催化剂

4.简述目前工业上分离对二甲苯的方法

深冷结晶法,络合分离法,吸附分离法

5.简述开发芳烃转化工艺的原因

不同来源的各种芳烃馏分组成是不同的,能得到各种芳烃的产量也不同,因此如果仅从这里取得芳烃,必然导致供需矛盾,所以用该工艺调节芳烃产量

6.简述加氢反应催化剂类型

金属催化剂,骨架催化剂,金属氧化物催化剂,金属硫化物催化剂,金属配位催化剂

7.简述加氢反应类型

不饱和炔烃、烯烃双键加氢、芳烃加氢、含氧化合物加氢,含氮化合物加氢,氢解

8.简述制取苯乙烯的方法

乙苯脱氢法,乙苯共氧法,甲苯原料合成,乙烯苯直接合成

9.合成气生产原料有哪些

煤、天然气、重油或渣油

如何提高碳与氧、碳与蒸汽的反应速度?

碳与氧:温度<775℃属于化学反应控制,温度升高,反应速度提高,温度>900℃属于扩散控制,因此增加气流速度,减少颗粒直径,则可提高气流速度,在775℃与900℃是联合控制。

碳与蒸汽:T<1100℃,受化学反应控制,随着反应的进行,温度降低,氢气含量增加,反应速度降低,1100℃以上时,反应受扩散过程控制,提高蒸汽的流速,可加快反应速度。

CO变换反应是什么?影响平衡的因素?如何影响?为什么存在最佳温度?最佳温度与哪些常数有关?

1、CO+H2O=CO2+H2

2、影响变换反应平衡的因素有:温度,水碳比,原料气中CO2的含量。①温度降低,一氧化碳含量减少提高变化率②如增加蒸汽加入量,可提高变换率③及时移走二氧化碳也可提高变化率④压力变化对平衡无影响⑤由于催化剂对变换反应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副反应的影响很小

3、影响反应速度的因素:a温度存在最适宜温度b压力提高压力,加快反应速度 c H2O/CO 提高蒸汽添加量,也可提高反应速度

4、变换反应是可逆放热反应,T升高,使反应速率加快,但降低温度提高变换率,关系:T升高,反应速率先升高,后降低有一最大点,所以存在最适宜温度

5、与正逆反应活化能,气体原始组成,转化率及催化剂有关。

为什么CO变换反应过程要分段进行,要用多段反应器?段数的选定依据是什么?有哪些形式的反应器?

1、变换反应的温度最好沿最佳温度曲线变化,反应初期,转化率低,最佳温度高;反应后期,转化率高,最佳温度低。但CO变换反应是放热反应,需要不断的将此热量排出体系使温度降低,而实际中,降温措施不可能完全符合最佳温度曲线,故变换反应采用多段冷却来降温,多段反应器的应用,使操作温度越接近最佳温度曲线。棘突段数由水煤气中的CO的量,所达到的转化率,催化剂活性温度范围等因素决定,一般2-3段即可

2、变换反应器的类型:中间间接冷却式、冷激式、水蒸气或冷凝水冷激式CO变换反应催化剂有哪些类型?各适用于什么场合?注意问题?

1、类型:铁铬系变换催化剂,铜基变换催化剂,钴钼系耐硫催化剂

2、铁铬系:活性温度350-550℃①

要控制好温度,防止超温烧坏催化剂②要防止还原过度,控制H2O/CO大于1,温度小于600℃③使用前要还原成Fe3O4才有活性但要防止还原过度,控制水碳比大于1温度小于600 铜基:活性温度在180-260℃①低变催化剂使用前也要进行还原②温度超过250,生成铜锌合金,导致活性下降,低变催化剂对温度控制更严格③要防止温度低于气体露点温度而出现冷凝水对催化剂造成损害④在规定的温度之内操作钴钼系:活性温度160-500℃①催化剂使用前首先要进行硫化处理②反应原料气必须含硫化物

催化剂特征:(1)参与反应但反应终了时其性质和数量不变(2)改变速度不改变平衡(3)明显的选择性。尤其在有机化学反应领域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何谓循环式工艺流程?它有什么优缺点?1、反应物进入反应器后未反应的反应物从产物中分离出来,再返回反应器的工艺流程称为循环式工艺流程2优点:能显著的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减少系统排放量,降低了原料消耗,也减少了环境污染3、缺点:它适合于反应后仍有较多原料未转化的情况,并不是对任何情况都适合。

何谓转化率,选择性?对于多反应体系,为什么要同时考虑转化率和选择性两个指标?1、转化率是指某一反应物在反应中转化的数量占该反应物起始量的分率2、选择性是指体系中转化成目的产物的某反应物量与参加所有反应而转化的该反应物总量之比3、对于多反应体系,同时考虑选择性与转化率,目的是多反应体系同时存在着生成目的产物的主反应和生成副产物的许多反应,尽管有的反应体系原料转化率很高,但大多数转变成副产物,目的产物很少,所以只用转化率来衡量是不够的,还需要用选择性这个指标来评价反应过程的效率。

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以煤生成合成气有何意义?因为煤中含氢量相当低,所以煤制合成气H2/CO比值较低,适合于合成有机化合物,因此在煤储量丰富的国家和地区,除了用煤发电外,应该大力发展煤制合成气路线为基础的煤化工,更应该重视发展热电站与煤化工的联合型生产大企业,使煤资源得到充分利

分析并选择合成氨的操作压力和合成温度:1、操作压力:提高压力对反应平衡及反应速率有利,并且氨分解简单,设备紧凑占地少,但是材质及加工要求高,cat寿命短,压力的选择主要是依据能量消耗以及包括能源、原料费用,设备投资在内的综合费用,主要取决于技术的经济效果2、合成温度:氨合成反应是可逆的放热反应,存在Top,不严格按照Top曲线实施,选取合适入口》cat活性温度下限,操作的最高温度《cat耐热温度,cat使用前期温度可低一些,cat使用后期因活性下降,可适当提高温度

裂解气体进行预分离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裂解气中严格控制的杂质有哪些?这些杂质存在的害处?除去的方法及原理?(1)目的和任务1、降低温度,保证压缩机的正常运转,并降低压缩机的功耗2、分馏重馏分,减少进入压缩分离系统的进料负荷3、将裂解气中的稀释蒸汽以冷凝水的形式分离回收4、继续回收裂解气低位能的热量(2)

裂解气中含H2S CO2 H2O C2H2 CO等杂质(3)害处1、酸性气体存在使乙烯、丙烯纯度降低2、H2S腐蚀设备管道,分子筛寿命降低,使加氢脱炔用催化剂中毒3、CO2低温下结成干冰,而且与轻质烃形成白色结晶水合物,这些固体附着在管壁上,既能增加动能消耗,有堵塞管道。水的存在也不利于压缩5、如果乙烯丙烯含有炔烃,对于衍生物生产不利,cat寿命下降,产品质量下降,不安全,副产品增加(4)除去方法:酸性气体1、a、碱洗法

CO2+2NaOH = Na2CO3+H2O H2S+2NaOH =Na2S+2H2O b、乙醇胺法一乙醇胺 MEA 乙醇胺 DEA 吸收过程为可逆反应,改变T 、P 分别进行吸收和解吸。2、脱除水的方法为吸附法进行干燥。具体方法有分子筛和氧化铝法。分子筛是离子型极性吸附剂,对极性分子特别是水有极大的亲和性,易于吸附3、炔烃脱除a、溶剂吸收法使用选择性的溶剂讲乙炔选择性的吸收到溶剂中b、催化加氢法采用乙炔选择性催化剂加氢为乙烯,尽量避免乙炔和乙烯加氢成乙烷。

裂解气分离流程各不相同,骑共同点是什么?共同点1、利用各组分的沸点差异,加压低温下经多次精馏分离,并在精馏分离的过程中,脱除杂质2、在分离的顺序上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先将不同碳原子

数烃分开,再分同一碳原子数的烯烃和烷烃3、再就是将乙烯和丙烯精馏塔放在流程最后,使物系接近于二元物系,既保证纯度,有减少分离损失,提高收率

间歇式气化制水煤气:1、吹风阶段:吹入空气,提高燃料层温度,吹风气放空。2、一次上吹制气阶段:自下而上送入水蒸汽进行气化反应,燃料层下部温度下降,上部升高3、下吹制气阶段:水蒸汽自上而下进行反应,使燃料层温度均衡。4、二次上吹制气阶段:使底部下吹煤气排净,防止再次吹入空气时发生爆炸。5、空气吹净阶段:把发生炉上部和管道的煤气加以回收。

化学工艺(化学生产技术)系指将原料主要经过化学反应转变为产品的方法和过程。

化学工艺的特殊性是指不同的产品生产方法和过程不相同,这就是化学工艺学研究的范畴。(产品为研究目标)

化学工艺的共同性是指不同产品生产的过程的步骤具有相同性,

化学工程学研究的范畴。(过程的规律为研究目标)

化学工艺过程包括:生产方法的选择及方法原理设备作用结构和操作催化剂的选择和使用操作条件的选择产品分离能量综合利用

现代化学工业的特点:1)原料、生产方法和产品的多样性,复杂性,2)向大型化,综合化发展,精细化也在不断提高3)多学科合作,生产技术密集型的生产部门

现代化学工业是高度自动化和机械化的生产部门,进一步朝着智能化发展4)重视能量合理利用,积极采用节能工艺和方法5)资金密集(技术密集)投资回收速度快利润高。6)化工生产中易燃、易爆、有毒仍然是现代化工、企业要解决的问题。

化学工业的主要产品基本有机化工产品:无机化工产品高分子化工

产品精细化工产品生物化工产品

石油的组成; 烃类化合物--饱和烃环烷烃芳香烃非烃类化合物--含硫、氮、氧和金属的有机化合物胶质和沥青--沸点高于500℃的馏分,多为稠环环烷烃和芳香烃含S、N杂原子的环状化合物

石油的一次加工方法为常压蒸馏和减压蒸馏。其原理是利用石油中各组分挥发度的差别进行分离的方法。

常压蒸馏的塔底馏分称为常压重油

减压以降低沸点,继续精馏,所得产品主要为润滑油和裂解原料,塔底馏分为减压渣油,原油中的胶质和沥青质留于其中。

蒸馏的流程有三类:燃料型燃料-润滑油型燃料-化工型

二次加工A催化重整;在含铂催化剂的作用下加热汽油(石脑油)馏分,使其中的烃类分子

重新排列形成新分子的工艺过程。目的是获得高辛烷值的汽油,还提供苯、甲苯、二甲苯及液化气和溶剂油,副产氢气

辛烷值是表示汽油抗爆性的指标。将汽油样与异辛烷(规定辛烷值为100)和正庚烷(规定辛烷值为0)的混合溶液在标准试验汽油机中比较。当油样的抗爆性与某一浓度溶液抗爆性相同时,溶液中异辛烷的体积百分浓度就是该汽油的辛烷值。

辛烷值越大,汽油抗爆性越好。一是选择良好的原料和改进加工工艺二是向产品中调入抗爆性优良的高辛烷值成分三是加入抗爆剂

B . 催化裂化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加热重质馏分油,使大分子烃类化合物裂化为高质量汽油,并副产柴油、锅炉燃油、液化气等产品的

加工过程

C.催化加氢裂化在催化剂及高氢压的存在下,加热重质油使其发生加氢和裂化反应,转变成航空煤油、柴油、汽油和气体产品的加工过程。

D. 烃类热裂解目的是为了制取乙烯和丙烯

煤加工的方法有: 煤的干馏煤的气化煤的液化煤气化是煤与气化剂作用生成气体混合物的反应过程。目的是将煤转化成可燃气体。煤气化过程包含煤的热解、半焦的气化等过程。煤在焦炉内隔绝空气加热到1000oC可得到焦炭、煤气和其他化学产品。这一过程称高温干馏或高温炼焦。煤的成焦过程分为:煤的干燥预热阶段(温度<350oC)→胶质形成阶段(温度350~480oC) →半焦形成阶段(温度480~650oC) →焦炭形成阶段(温度650~950oC) 。

间接液化则是以煤气化产物合成气为原料合成液体燃料或化学品的过程。

直接液化要求的原料煤为低灰、磨细、干燥的褐煤,或高挥发分的长焰煤、不粘煤,煤种限制严格。

工艺流程化工生产中按物料加工顺序将各功能单元有机组合的过程。

工艺流程图通过统一规定的标线、图例来表示化工生产工艺流程的图。

生产能力是指一个设备、一个装置或一个工厂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

生产强度是指设备单位体积(面积)的生产能力

转化率x是指某一反应物在反应中转化的数量占该反应物起始量的

分率

选择性s体系中转化成目的产物的某反应物量与参加所有反应而转

化的该反应物总量之比。

对于多反应体系,同时考虑选择性与转化率,目的是多反应体系同时存在着生成目的产物的主反应和生成副产物的许多反应,尽管有的反应体系原料转化率很高,但大多数转变成副产物,目的产物很少,所以只用转化率来衡量是不够的,还需要用选择性这个指标来评价反应过程的效率。

收率y=s*x从产物角度来描述反应过程的效率

质量收率:投入单位质量的某原料所能生产的目的产物的质量

催化剂的作用: 提高反速和选择性改进操作条件;降温、降压、节能、降低成本有助于开发新的反应过程,发展新技术. 在能源开发和消除污染中可发挥重要作用。

催化剂机理:形成中间络合物,改变反应途径降低活化能

催化剂特征:(1)参与反应但反应终了时其性质和数量不变(2)改变速度不改变平衡(3)明显的选择性。尤其在有机化学反应领域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烷烃的裂解反应(1)正构烷烃 1、断链比脱氢容易;2链长容易断;

3、脱氢比断链吸热多;

4、断链自由焓有较大值不可逆,脱氢自由焓值很小的负值或正值,可逆过程;受化学平衡限制。

5、C—C键断裂

在分子两端的优势比在中央大,所得分子(小的是烷烃、大的是烯烃)随C链长,中央断裂可能性。乙烷不发生断链反应,只发生脱氢反应生成乙烯,甲烷不发生变化。(2)异构烷烃 1.C—C或C—H键的键能较低,易裂解或脱氢。2.脱氢顺序,叔碳氢>仲碳氢>伯碳氢 3.

得乙烯、丙烯少,氢、甲烷C4及C4以上烯烃多 4.C数上升,异、正构所得乙烯、丙烯收率的差异下降。

烯烃的裂解反应断链反应:位于双键β位置的C-C键比α位置C-C 键的解离能低易断裂

脱氢反应烯烃可以进一步脱氢生成二烯烃、炔烃歧化反应两个同分子烯烃生成不同的两个烃分子。双烯合成反应二烯烃与烯烃合成生成环烯烃,再脱氢生成芳烃。芳构化反应六个或更多碳原子的烯烃可以发生芳烃构化反应生成芳烃。

环烷烃的裂解反应 (1)侧链烷基比烃环易断裂,长侧链从中部断,离环近不易开裂,带侧链比无侧链裂解得烯烃收率高。(2)环烷烃脱氢生成芳烃的反应优于开环生成烯烃的反应。(3)五碳环比六碳环的烷烃难于裂解。(4)环烷烃比链烃更易结焦。

芳烃的裂解反应 1.烷基芳烃的裂解:侧链脱烷基或断键反应. 2.环烷基芳烃的裂解主要是脱氢、异构脱氢反应。 3.芳烃缩合苯脱氢生成联苯;多环芳烃缩合成稠环芳烃;进一步生成焦的反应。

生碳结焦的规律:(1)不同温度下,途径不同。900—1100℃主要通过生成乙炔的中间阶段而生成C ,500—900℃主要通过生成芳烃的中间阶段结焦。(2)生碳结焦是典型的连串反应温度提高,时间长,

不断放出H2,H/C提高,分子量和密度增大。(3)时间延长单环和少环芳烃变为多环芳烃,变为稠环,变为液体焦油,变为固体沥青直至焦炭。

各族烃的裂解规律

烷烃正构烷烃最有利乙烯、丙烯的生成。分子量小,产量高。异构小于正构,但分子量增加差别变小。

烯烃大分子烯烃裂解为乙、丙烯;也有可能脱氢生成炔烃二烯烃进而生成芳烃。

环烷烃通常裂解条件下,生成芳烃优于生成单烯烃的反应,相对正构烷烃乙烯收产低,丁二烯、芳烃收率高。

芳烃芳环不裂开,可脱氢缩合多环有结焦的倾向,如果有侧链,发生断链脱氢。

正构烷烃是生产乙烯、丙烯的理想原料,且碳原子数愈少,收率愈高。各种烃类裂解难易顺序为:正烷烃>异烷烃>环烷烃(C6>C5)>芳烃

自由基反应是化合物分子中的共价键均裂成自由基的反应

链的引发:热的作用下,一个分子断裂产生一对自由基 R- R′→R·+R′·

链的增长:包括自由基夺氢反应,自由基分解反应,自由基加成和异构化反应,以前两种反应为主。H · +RH →H2+R · R ′· +RH →R ′ H+R ·活化能较小 R·—R′· +烯烃 R·—H · +烯烃

链的终止:是两自由基结合成分子或通过歧化反应形成两个稳定的分

子。H·+H·=H2 CH3·+CH3·=C2H4+H2

一次反应是指原料烃在裂解过程中首先发生的裂解反应。

多级压缩过程,原因:节省压缩功耗。分段接近等温过程降低出口气体温度,防止二烯烃聚合,一般要求出口 T2<100℃段间净化分离,段间冷凝可除去大部分的水,减少干燥器体积和用量延长再生周期,还可除凝部分C3以上组分。还可根据工艺要在段间安排各种操作如酸性气体脱除和脱丙烷塔等。决定段数的依据是每段出口温度小于100℃

裂解气分离流程共同点:

1利用各组分的沸点差异,加压低温下经多次精馏分离,并在精馏分离的过程中,脱除杂质。

分离装置由精馏分离系统、压缩制冷系统、净化系统所组成。2再就是将乙烯和丙烯精馏塔放在流程最后,使物系接近于二元物系,既保证纯度,又减少分离损失,提高收率。3在分离顺序上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先将不同碳原子数烃分开,再分同一碳原子数的烯烃和烷烃。强调:加氢是为了脱炔前加氢是在裂解气中氢来分离出来之前,利用气相自身所含H2对炔烃进行加氢.采用钯系催化剂对杂质要求高,T 低,选择性好;非钯系催化剂,对杂质要求低,T高,选择性不好。前加氢流程简单,投资低,最大不足操作稳定性差,氢不容易控制,容易超温使丙烯转化丙烷及低聚物增加,丙烯损失多。后加氢,分离出C2、C3馏分后,分别加氢。后加氢根据炔烃含量供氢气,温度易控制不易发生飞温问题。所以工业生产可以后加氢为主。后加氢主要采

用钯(Pd)系催化剂Al2O3载体。

顺序分离流程图

前脱乙烷后加氢流程

前脱丙烷后加氢流程

通过节流膨胀获得低温回收乙烯,位置不同分前冷和后冷后冷只冷凝分离精馏塔的馏分,精馏塔后才脱氢,也称后脱氢工艺。前冷是利用塔顶馏分的冷量,将裂解气预冷,通过分凝将裂解气中的大部分氢和甲烷分离,使H2/CH4比下降,提高乙烯回收率,并减少了精馏塔的进料,节能,所以大型装置均采用前冷。

抑制结焦技术改进材质,涂层技术使用抑制结焦剂

芳烃转化反应异构化反应,使二甲苯的构型改变歧化反应: 使2个甲苯转化为苯、二甲苯烷基化反应,使苯转化为烷基苯烷基转移反应,使多烷基苯的烷基转移到苯生成单烷基苯;脱烷基反应,使甲苯变为苯、烷基萘转化为萘。

脱烷基化方法 1)烷基芳烃的催化脱烷基 2)烷基芳烃的催化氧化脱烷基 3)烷基芳烃的加氢脱烷基 4)烷基苯的水蒸气脱烷基法

芳烃歧化是指两个相同芳烃在酸催化剂作用下,一个芳烃侧链烷基转移到另一芳烃上的反应。使甲苯转化为苯、二甲苯,同时进行C9芳烃的烷基转移,可增产二甲苯。

主反应为甲苯生成苯和二甲苯

副反应为:(1)产物二甲苯的二次歧化,不利(2)二甲苯与甲苯

和副产物多甲苯间的烷基转移。生产中可加入三甲苯增产二甲苯(3)甲苯脱烷反应可使苯结焦,通入氢抑制其发生(4)芳烃脱氢缩合生成稠环芳烃和焦,不利反应,可通过临氢的方法抑制

C8芳烃的异构化: 目的是将不含或少含对二甲苯的原料,转化为对二甲苯到平均浓度的组成。

主反应有:三种二甲苯之间的转化,乙苯与二甲苯之间的转化。副反应:岐化、芳烃加氢反应。动力学分析二甲苯异构化过程有两种看法:一种是三种异构相互转化;另一种是连串反应,邻=间=对。实验证明,第二种有说服力。其反应速率由表面反应控制,反应初始,间二甲苯分压提高,速率提高,后期其分压提高,速率下降。对于乙苯异构化,T下降转化率提高,二甲苯收率增加。低温有利于加氢,高温有利于异构、脱氢,要控制合适T

深冷结晶分离法;

络合萃取分离;利用一些化合物与二甲苯异构体形成配位化合物的特性达到分离各异构体的目的。

如果吸附剂在床内不动,而将物料进出口点连续上移,其作用是与保持进出口点不动,而连续自上而下移动固体吸附剂是一样的。由此原理设计的分离装置称模拟移动床。

模似移动床吸附分离法: 模似移动床分离C8芳烃的基本原理:

移动床作用原理A、B代表被分离的物质,D代表脱附剂,吸附剂从顶下降吸附A余下B,中部以后下降吸附D放出A。即在上部吸附的A被下部的D置换,上部抽余液含B和D,下部萃取液含A和D。然

后分别经过蒸馏分离出AB和D。移动床中固体吸附剂和液体作相对运动,并反复进行吸附和脱附的传质过程。

如果吸附剂在床内不动,而将物料进出口点连续上移,其作用是与保持进出口点不动,而连续自上而下移动固体吸附剂是一样的。由此原理设计的分离装置称模拟移动床。

吸附分离是利用固体吸附剂吸附二甲苯异构体能力的不同进行的一种分离方法。

合成气:含有CO和H2的混合气体。以煤为原料的生产方法:间歇法连续法以天然气为原料(轻油)的生产方法:蒸汽转化法以渣油为原料的生产方法:部分氧化法含一个C原子的化合物参与反应的化学称为C1化学

流化床连续式气化制水煤气优点:温度分布均匀;不足:需要高活性褐煤,气化效率较低。

K-T炉(一代)该炉属于气流床煤化典型炉型之一。用于气化的原料适应性强,也可气化液态和气态的烃类,故有万能炉之称缺点:耗氧量大德士古炉(二代)优点:设备结构简单,生产能力大,原料适应性好,加压操作节省压缩功耗。缺点:庞大的水煤浆制备设备,氧耗高。

干法脱硫优点:净化度高操作简单不足:设备较大不再生成本较高。用于精细脱硫

湿法脱硫优点为:吸收速度快、吸收液循环再生、成本低、还可以回收硫磺缺点:净化度低.适用以大量脱硫及粗脱硫

化学工艺学试题

化学工艺学:是研究由化工原料加工成化工产品的化学生产过程的一门科学,内容包括生产方法的评估,过程原理的阐述,工艺流程的组织和设备的选用和设计。 焙烧:是将矿石,精矿在空气,氯气,氢气,甲烷,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等气流中,不加或配加一定的物料,加热至低于炉料的熔点,发生氧化,还原或其他化学变化的单元过程煅烧:是在低于熔点的适当温度下加热物料使其分解,并除去所含结晶水二氧化碳或三氧化硫等挥发性物质的过程 平衡转化率:可逆化学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转化为目的产物的某种原料量占该种原料起始量的百分数 浸取:应用溶剂将固体原料中可溶组分提取出来的单元过程 烷基化:指利用取代反应或加成反应,在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N、O、S、C等原子上引入烷基(R--)或芳香基的反应。 羰基合成:指由烯烃,CO和H2在催化作用下合成比原料烯烃多一个碳原子醛的反应。 煤干馏:煤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受强热而发生的复杂系列物化反应过程。 水煤气:以水蒸气为气化剂制得的煤气(CO+H2) 精细化学品:对基本化学工业生产的初级或次级化学品进行深加工而制取的具有特定功能,特定用途,小批量生产的高附加值系列产品。 高分子化合物:指相对分子质量高达104~106的化合物 原子经济性:指化学品合成过程中,合成方法和工艺应被设计成能把反应过程中所用到的所有原料尽可能多的转化到产物中。=目的产物分子量/所有产物分子量 环境因子:=废物质量/目标产物质量 1.化学工业的主要原料:化学矿,煤,石油,天然气 2.化工生产过程一般可概括为原料预处理,化学反应,产品分离及精制。 3.三烯:乙烯,丙烯,丁二烯。三苯:苯,甲苯,二甲苯。 4.石油一次加工方法为:预处理,常减压蒸馏。二次加工方法:催化裂化,加氢裂化,催化重整,焦化等。石油中的化合物可分为:烷烃,环烷烃,芳香烃。 5.天然气制合成气的方法:蒸汽转化法,部分氧化法。主要反应为:CH4+H2O-----?CO+3H2 和CH4+0.5O2-----?CO+2H2 CH4+CO2----?2CO+2H2 6.硫酸生产的原料有:硫磺,硫铁矿,有色金属冶炼炉气,石膏。 7.工业废气脱硫,高硫含量用湿法脱硫,低硫含量用干法脱硫。 8.硝酸生产的原料:氨,空气,水。 9.浓硝酸生产方法:直接法,间接法,超共沸酸精馏法。 10.氨的主要用途:生产化肥,生产硝酸。平衡氨浓度与温度,压力,氢氮比,惰性气体浓 度有关。温度降低或压力升高时,都能使平衡氨浓度增大。 11.合成氨反应方程式:N2+3H2?-----?2NH3 300--600℃ 8--45MPa,催化剂。 12.甲烷化反应:CO+3H2==CH4+H2O 13.变换反应:CO+H2O===CO2+H2 14.氯在氯碱厂主要用于生产:液氨,盐酸。氯碱厂主要产品有:烧碱,盐酸,液氨。 15.食盐水电解阳极产物是:Cl2,阴极产物是:NaCl,H2 16.氯碱工业三种电解槽:隔膜,离子交换膜,汞阴极法。 17.汽提法生产尿素工艺中,常用气提气有:CO2和NH3 18.铬铁矿焙烧方法:有钙焙烧,无钙焙烧。有钙焙烧的主要废物是:铬渣。含有致癌物:六价铬。常见铬盐产品:重铬酸钾,重铬酸钠,铬酐,铬绿(Cr2O3)。 19.索尔维制碱法主要原料:NH3,CaCO3,NaCl。主要产品:Na2CO3,CaCl2 侯氏制碱法:NH3,CO2,NaCl 。主要产品:Na2Co3,NH4Cl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汇总)(2020年10月整理).pdf

宏观经济学重点 1、萨伊法则:是一种产品的供给产生了对另一种产品的需求,有多大供给就有多大的需求,整个社会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必相等。因此,普遍的生产过剩是不可能的。 2、 凯恩斯革命:凯恩斯经济学从许多方面突破了传统经济学的思想束缚,拓宽了经济学的视角,运用一些新的概念、理论等分析工具对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进行了重新的解释,得出了一切与传统经济学对立的政策结论,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现代经济学的面貌。表现:①经济学研究中心转变②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常态③政府的作用 3、宏观经济的目标:①持续的经济增长②充分就业③价格稳定④国际收支平衡 宏观经济学:是把整个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其经济活动的现象和规律,从而产生许多经济理论。联系:①相辅相成,构成整体②微观是宏观的基础。 区别:微观经济宏观经济 研究对象单个经济单位整个经济 解决问题资源配置资源利用 中心理论价格理论国民收入理论 研究方法个量分析总量分析 代表人物马歇尔1890《经济学原理》凯恩斯1936《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4、公共产品:是政府向社会和私人提供的各种服务的总称。 特征:①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争夺性”②具有“排他性”,不具有“争夺性”。 5、私人产品:是指一般生产要素供给者通过市场经济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它由私人或厂商所提供。 特征:①具有“排他性”②具有“争夺性”。 6、政府的经济作用:①政府直接控制②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社会消费③政府通过稳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控制通货膨胀和失业率④政府从事生产⑤政府提供社会福利保障 7、市场失灵:市场经济由于其纯理论所假定的前提无法实现,使得市场经济并非万能,不可能发挥其理论上的经济效率。 8、转移支付:是指从整个国家的利益出发对某些人进行的无偿支付。 9、洛伦茨曲线:是反映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曲线。看图 OI表示国民收入百分比,OP表示人口百分比,连接两对角线OY的是绝对平均曲线。对角线上的任何一点都表示:总人口中每一定百分比的人口所拥有的收入,在总收入中也占相同的百分比。OPY是绝对不平均线,表示社会的全部收入都被一人所占有,其余的人的收入都是零。OY弧线为实际收入分配线即洛伦茨曲线,每一点都表明:占总人口的一定百分比的人口拥有的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的百分比。从曲线的形状可看出:实际收入分配线越靠近对角线,则表示社会收入分配越接近平均;反之,实际收入分配线越远离对角线,则表示社会收入分配越不平均。 10、基尼系数(洛伦茨系数):根据洛伦茨曲线图找出了判断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指标。基尼系数=A/(A+B) A表示实际收入分配曲线与绝对平均曲线之间的面积;B表示实际收入分配曲线与绝对不平均曲线之间的面对。如果A=0,基尼系数=0,则表示收入绝对平均;如果B=0,基尼系数=1,收入绝对不平均。事实上基尼系数在0和1之间,基尼系数数值越小,越接近于收入平均;基尼系数数值越大,则收入越不平均。对于收入分配高度不均的国家基尼系数在0.5-0.7之间,对于收入分配相对平等的国家,在0.2-0.35之间。 11、税金转嫁:纳税人可以把税金转嫁给他人负担。分为两种:①向前转嫁,即在市场交换过程中,在产品或服务销售之前,卖方通过加价的方式把税收负担转嫁给买方;②向后转嫁,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教育心理学 第一单元研究对象与内容 五要素三内容 五要素:学生(谁);教师(谁);教学内容(讲授什么);教学媒体(通过什么);教学环境(在…下)三要素:学习过程教学内容评价、反思过程 第二单元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史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1、裴斯泰洛齐(瑞士)第一次提出“教育教学的心理化”之思想。 2、赫尔巴特(德国)把教学理论的研究建立在科学基础上,此科学基础即心理学。 3、乌申斯基(俄国) 1868年《人是教育的对象》“俄罗斯教育心理学奠基人” 4、卡普捷列夫(俄国)1877年《教育心理学》——世界上最早以“教育心理学”命名之著作5、桑代克(美国) 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学》——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1913-1914年,该书扩为三卷本,所以,桑代克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二、发展时期(20年代-50年代末) 20年代-30年代:西方教育心理学吸取了儿童心理和心理测验方面的成果。 40年代:弗洛伊德的理论广为流传 50年代: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兴起 1908年代,房东岳翻译了日本小原又一的《教育实用心理学》;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三、成熟时期(60年代-70年代末) 60年代: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罗杰斯——人体主义思潮,罗杰斯提出“以学生为中心”。 70年代:奥苏伯(贝)尔(Ausubel)——有意义学习;加涅——对人类的学习进行了系统分类;计算机辅助学习(CAI)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1994年【美】布鲁纳总结了教育心理学80年代以来的成果: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 第三单元教育心理学研究原则和方法 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look):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这种方法叫观察法或自然观察法。(例:出水香炉) (二)实验法:在控制的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叫实验法。 实验室试验:借助专门的实验设备,在对实验条件严加控制的情况下进行。 自然实验:又称现场试验,试验在正常情况下进行。 (三)心理测验法: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 (四)调查法:就某个或某些问题要求许多被调查者回答以对某一心理现象进行研究的方法。 书面调查:又称问卷法 口头调查:又称访谈法 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一单元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心理发展: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Life-span 生命全程发展 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①连续性与阶段性(量变&质变) (1)胎儿期(-10个月~0岁) (2)新生儿(0岁~1个月) (3)乳儿期(1个月~1岁) (4)婴儿期(1-3岁) (5)幼儿期(3-6岁) (6)童年期(6-12岁) (7)少年期(12-15岁) (8)青年期(15-18岁) (9)成年期(18-25/35岁) (10)中年期(25/35-50/60岁) (11)老年期(50/60-入土) ②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可逆&不可逾越) ★③不平衡性(关键期-CP: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起最大作用的时期) 康拉德?洛(劳)伦兹(Konrad Lorenz)提出关键期(印刻印象) ④差异性(于予与何诛?) 第二单元心理发展理论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艾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论”(常出选择) 维果斯基的“最优发展区”(常出名词解释) 1、皮亚杰的“发生认知论”(或认知发展阶段论) 同化:质没变,量变 顺应:质变量也变 ①感知运动阶段(0~2岁)【嘴的吮吸,手的抚弄】 ②前运算阶段(2~7岁)【泛灵论、不可逆性、我

化工工艺学期末考试总结(1)

《化工工艺学》 一、填空题 1. 空间速度的大小影响甲醇合成反应的选择性和转化率。 2. 由一氧化碳和氢气等气体组成的混合物称为合成气。 3. 芳烃系列化工产品的生产就是以苯、甲苯和 二甲苯为主要原料生产它们的衍生物。 4. 石油烃热裂解的操作条件宜采用高温、短停留时间、低烃分压。 5. 脱除酸性气体的方法有碱洗法和乙醇胺水溶液吸附法。 6. 天然气转化催化剂,其原始活性组分是,需经还原生成才具有活性。 7. 按照对目的产品的不同要求,工业催化重整装置分为生产芳烃为主的化工型,以生产高辛烷值汽油为主的燃料型和包括副产氢气的利用与化工燃料两种产品兼顾的综合型三种。 8. 高含量的烷烃,低含量的烯烃和芳烃是理想的裂解原料。 9. 氨合成工艺包括原料气制备、原料气净化、原料气压缩和合成。

10.原油的常减压蒸馏过程只是物理过程,并不发生化学变化,所以得到的轻质燃料无论是数量和质量都不能满足要求。 11. 变换工段原则流程构成应包括:加入蒸汽和热量回收系统。 12. 传统蒸汽转化法制得的粗原料气应满足:残余甲烷含量小于0.5% 、(H2)2在 2.8~3.1 。 13. 以空气为气化剂与碳反应生成的气体称为空气煤气。 14. 低温甲醇洗涤法脱碳过程中,甲醇富液的再生有闪蒸再生、_ 汽提再生 _、_热再生_三种。 15.石油烃热裂解的操作条件宜采用高温、短停留时间和低烃分压。 16. 有机化工原料来源主要有天然气、石油、煤、农副产品。 18. 乙烯直接氧化过程的主副反应都是强烈的放热反应,且副反应(深度氧化) 防热量是主反应的十几倍。 19. 第二换热网络是指以_ _为介质将变换、精炼和氨合成三个工序联系起来,以更合理充分利用变换和氨合成反应热,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20. 天然气转化制气,一段转化炉中猪尾管的作用是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超全整理

第九章宏观经济的基本 指标及其衡量 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GDP) 一、GDP的含义 GDP是指一定时期内在一国(或地区)境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第一,GDP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 第二,GDP衡量的是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中间产品和服务价值不计入GDP。 第三,GDP是一国(或地区)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第四,GDP衡量的是一定时间内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二、GDP的衡量 GDP的衡量:增值法、收入法、支出法 增值法:从生产角度衡量GDP的一种方法。 基本思想:通过加总经济中各个产业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来求得GDP核算值。 企业的增值=企业产出价值-企业购买中间产品价值 GDP =该国境内所有企业的增值之和 收入法:用要素收入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GDP的一种方法。 根据增值法,汽车零售商的增值就是汽车销售收入和批发成本的差额,这些差额必定会成为某些人的收入。包括:汽车零售商支付给销售人员和技工的工资、租金、贷款利息、利润。 这样,全部增值以工资、租金、利息和利润的形式出现在收入流中。 GDP =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支出法:通过衡量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支出来核算GDP的一种方法。 GDP = 消费 +投资+政府购买+ 净出口 GDP=C+I+G+NX 一国经济对产品和服务需求的角度可以划分为四个部门:家庭部门、企业部门、政府部

门、国际部门 家庭部门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支出被称为消费支出,简称消费(C) 可分为三大部分: 耐用品消费支出:购买小汽车、电视机等 非耐用品消费支出:购买食品、服装等 劳务消费支出:医疗、教育、旅游等支出 企业部门的支出称为投资支出,简称投资(I) 投资是一定时期(如一年)增加到资本存量上的新的资本流量。资本存量指在经济中生产性资本的物质总量,包括厂房、设备和住宅等。资本存量的增加是投资的结果。 由于资本品的损耗造成的资本存量的减少成为折旧,为补偿或重新置换已消耗的资本进行的投资,称为重置投资。 使资本存量出现净增加的投资被定义为净投资: 净投资=当年年终资本存量-上年年终资本存量 总投资=净投资+折旧 总投资还可分为固定投资和存货投资 固定投资:对新厂房、机器设备和住宅的购买。 存货投资:指企业持有的存货价值的变化。 当年存货投资=当年年终存货价值-上年年终存货价值 政府部门购买产品和服务的支出定义为政府购买(G)包括政府提供国防、修建道路、开办学校等。政府支出包括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但政府转移支付是对收入的再分配,并不直接用于交换产品和服务,所以不构成GDP的一部分。 国际部门,为衡量国际部门对一国产品和服务的支出,通常引入净出口(NX)=X-M 净出口定义为出口额与进口额的差额。对国际部门而言,只有净出口应计入总支出。 三、名义GDP与实际GDP 名义GDP是用生产产品和服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是选定某一时期作为基期,然后以基期价格核算出的某年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化工工艺学知识点

化工工艺学知识点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第二章粗原料气制取一、固体燃料气化法 名词解释:煤气化:使煤与气化剂作用,进行各种化学反应,把煤炭转变为燃料 用煤气或合成用煤气。 加氮空气;水蒸汽和空气同时加入,空气的加入增加了气体中N的含 量,用来调节原料气中氢氮比,制得合格煤气 标准煤:含碳量为84%的煤(每千克标准煤的热值为7000千卡)1.煤气化有几种工业方法各有什么特点 蓄热法:将空气和水蒸气分别送入煤层,也称间歇式制气法 富氧空气气化法:用富氧空气或纯氧代替空气进行煤气化 外热法: 利用其他廉价高温热源来为煤气化提供热能,尚未达到工业化阶段 2.气化炉有哪些床层类型,描述各自的特点工业用煤气化炉有几种类型 固定床:气体从颗粒间的缝隙中穿过,颗粒保持静止 流化床:增大气速,颗粒开始全部悬浮于气流中,而且床层的高度随气速的增大而升高 气流床:气流速度增大至某一极限值时,悬浮于气流中的颗粒被气流带出 间歇式气化炉、鲁奇炉、温克勒炉、K-T炉、德士古炉 3.煤的气化剂有哪些用不同气化剂进行煤气化,气体产物各是什么 空气和水蒸气

空气煤气(N2、CO)、水煤气(H2、CO)、混合煤气、半水煤气 4.固定床煤气化炉燃料层如何分区各区进行什么过程 干燥区:使新入煤炉中的水分蒸发 干馏区:煤开始热解,逸出以烃类为主的挥发分,而燃料本身开始碳化 气化区:煤气化的主要反应在气化区进行 灰渣区:灰渣于该区域出炉 5.固定床气化炉燃料最下层是什麽区其有何作用 灰渣区可预热从底部进入的气化剂并保持不因过热而变形 6.间歇式制半水煤气的工作循环是什么为什么循环时间如何分配 工业上将自上一次开始送入空气至下一次再送入空气为止,称为一个循环。每个循环有五个阶段,吹风阶段、蒸汽一次上吹、蒸汽下吹、蒸汽二次上吹、空气吹净7.什麽是加氮空气其作用为何使用中应注意什麽事项 水蒸汽和空气同时加入,空气的加入增加了气体中N的含量。 用来调节原料气中氢氮比,制得合格煤气 使炉温下降慢调节合成氨气体成分,严格控制氮含量,以免引起事故 8.德士古炉废热如何回收? 直接激冷法、间接冷却法、间接冷却和直接淬冷 9.画出间歇式煤气化、德士古炉及谢尔废热锅炉连续气化工艺制备合成氨流程,为什么后两者流程有差别? P70P72 二、一氧化碳变换

教师考编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精心整理)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基本内涵 研究对象&内容: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同时又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交叉学科。学习心理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具体来说包括: a.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 b.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c.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 d.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教育研究。 第二节发展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是1877年出版的卡普捷列夫的《教育心理学》。 1903年,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该书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教育心理学由此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桑代克也因此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三、成熟时期:学科体系基本形成(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末) 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第三节研究方法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要遵循客观性、系统性、教育性、理论联系实际等原则,常用的研究方法有以下几种: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教育经验总结法。 第二章心理发展及个别差异 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 一、个体心理发展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一)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简答题 1. 连续性与阶段性。 2. 定向性与顺序性。 3. 不平衡性。关键期: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劳伦兹首先 提出了关键期的概念) 4. 差异性。 (二)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填空题 1.童年期。 2.少年期。也被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填空题 3.青年初期。 二、心理发展的理论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

化学工艺学试题答案

《化学工艺学》考查课期末试题 班级:08化工(1)班学号:08003028姓名:李强 1.现代化学工业的特点是什么? 答:1、原料、生产方法和产品的多样性与复杂性;2、向大型化、综合化、精细化发展;3、多学科合作、技术密集型生产;4、重视能量合理利用、积极采用节能工艺和方法;5、资金密集,投资回收速度快,利润高;6、安全与环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 2.什么是转化率?什么是选择性?对于多反应体系,为什么要同时考 虑转化率和选择性两个指标? 答:1、转化率:指某一反应物参加反应而转化的数量占该反应物起始量的分率 或百分率,用符号X表示。定义式为X=某一反应物的转化量/该反应物的起始量对于循环式流程转化率有单程转化率和全程转化率之分。 单程转化率:系指原料每次通过反应器的转化率 XA=组分A在反应器中的转化量/反应器进口物料中组分A的量 =组分A在反应器中的转化量/新鲜原料中组分A的量+循环物料中组分A的量全程转化率:系指新鲜原料进入反应系统到离开该系统所达到的转化率 XA,tot=组分A在反应器中的转化量/新鲜原料中组分A的量 2、选择性:用来评价反应过程的效率。选择性系指体系中转化成目的产物的某 反应量与参加所有反应而转化的该反应物总量之比。用符号S表示, 定义式S=转化为目的产物的某反应物的量/该反应物的转化总量 或S=实际所得的目的产物量/按某反应物的转化总量计算应得到的目的产物理论量 3、因为对于复杂反应体系,同时存在着生成目的产物的主反应和生成副产物的 许多副反应,只用转化率来衡量是不够的。因为,尽管有的反应体系原料转化率很高,但大多数转变成副产物,目的产物很少,意味着许多原料浪费了。所以,需要用选择性这个指标来评价反应过程的效率。 3.催化剂有哪些基本特征?它在化工生产中起到什么作用?在生产 中如何正确使用催化剂? 答:1、基本特征包括:催化剂是参与了反应的,但反应终止时,催化剂本身未 发生化学性质和数量的变化,因此催化剂在生成过程中可以在较长时间内使用;催化剂只能缩短达到化学平衡的时间(即加速反应),但不能改变平衡;催化剂具有明显的选择性,特定的催化剂只能催化特定的反应。 2、作用:提高反应速率和选择性;改进操作条件;催化剂有助于开发新的反应

人大802考研曼昆《宏观经济学》(第7版)重点章节及重点课后(精)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7版重点章节及重点课后习题 I 曼昆《宏观经济学》重点章节或知识点 一、导言(第1、2章 1、宏观经济学科学(第1章 (1宏观经济学。掌握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三个重要的宏观经济变量(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后面所有章节都是围绕这三个变量展开的、本书框架(有利于加深对宏观体系的认识。 (2价格黏性与伸缩性。短期和长期,价格情形,也是不同学派分析的角度或出发点。 (3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了解下即可。 2、宏观经济学的数据(第2章 (1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收入,总产出。重点掌握:概念和内涵;核算中的特殊处理;名义GDP、实际GDP和GDP平减指数;GDP核算指标的缺陷和改进。 (2国民收入核算。重点掌握:国民收入核算三种方法的区别和联系,GDP与其他国民收入指标(GNP、NNP、NI、PI、PPI的关系。 (3消费者价格指数(CPI。重点掌握:CPI的含义。CPI与GDP平减指数的关系。 说明:第1、2章比较基础,初级宏观看过的考生,可以直接看讲义,教材直接略过就行。 二、古典理论:长期中的经济(第3、4、5、6章 重点章节在4、5、6。其中,最最重要的章节在第4章。

1、国民收入:源自何处,去向何方(第3章 (1国民收入的分配。重点掌握:企业对要素需求的决定,欧拉定理。 (2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C-D函数。该函数的性质必须掌握。 (3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重点掌握:产品市场和金融市场均衡的条件、利用储蓄和投资曲线分析问题。 2、货币与通货膨胀(第4章 (1货币数量论。重点掌握:数量方程式和货币数量论,表达式及二者的区别和联系;利用数量方程式来解释通货膨胀。(12年真题 (2通货膨胀与利率。重点掌握:费雪效应与费雪方程。 (3名义利率与货币需求。重点掌握:货币需求函数,货币、价格与利率的关系。 (4通货膨胀的社会成本。重点掌握:预期通货膨胀的成本VS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的成本。 (5古典二分法。重点理解古典二分法含义,实际变量与名义变量的含义与区别。 说明:货币与通货膨胀这一章的比较重要,建议能在这些重点的基础上,全面掌握下,本章不难。 3、开放的经济(第5章 (1开放经济下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 (2小型开放经济的一般均衡模型。重点掌握:①小型开放经济的特点和假设条件; ②各种政策对贸易余额的影响。

2019化工工艺学知识点

精心整理 第二章粗原料气制取 一、固体燃料气化法 名词解释:煤气化:使煤与气化剂作用,进行各种化学反应,把煤炭转变为燃料 用煤气或合成用煤气。 加氮空气;水蒸汽和空气同时加入,空气的加入增加了气体中N的含 量,用来调节原料气中氢氮比,制得合格煤气 标准煤:含碳量为84%的煤(每千克标准煤的热值为7000千卡) 1 外热法: 2 而升高 3 空气和水蒸气 空气煤气(N2、CO)、水煤气( 4 干燥区: 气化区: 5.固定床气化炉燃料最下层是什麽区?其有何作用? 灰渣区可预热从底部进入的气化剂并保持不因过热而变形 6.间歇式制半水煤气的工作循环是什么?为什么?循环时间如何分配? 工业上将自上一次开始送入空气至下一次再送入空气为止,称为一个循环。每个循环有五个阶段,吹风阶段、蒸汽一次上吹、蒸汽下吹、蒸汽二次上吹、空气吹净7.什麽是加氮空气?其作用为何?使用中应注意什麽事项? 水蒸汽和空气同时加入,空气的加入增加了气体中N的含量。 用来调节原料气中氢氮比,制得合格煤气 使炉温下降慢调节合成氨气体成分,严格控制氮含量,以免引起事故

精心整理 8.德士古炉废热如何回收? 直接激冷法、间接冷却法、间接冷却和直接淬冷 9.画出间歇式煤气化、德士古炉及谢尔废热锅炉连续气化工艺制备合成氨流程,为什么后两者流程有差别? P70P72 二、一氧化碳变换 1、名词解释:高温变换:CO在320~350℃变换,使CO含量低于3%。使用Fe-Cr 催化剂,使大 部分CO转化为CO2H2O 低温变换:CO在230~280℃变换,使CO含量低于0.3%,使用Cu-Zn 催化剂 耐硫变换:宽温变换在 2、 以Fe2O3 3、 小的铜结晶- 温度下催化CO 稳定剂 4 5.为什麽要严格控制还原条件,氢气含量按程序逐步提高? 6 为了尽可能接近最佳温度线进行反应,可采用分段冷却。段数越多,越接近最佳反应温度线 7.为什么低温变换温度要高于露点温度?有什么危害? 当气体降温进入低变系统时,就有可能达到该条件下的露点温度而析出液滴。液滴凝聚于催化剂的表面,造成催化剂的破裂粉碎引起床层阻力增加,以及生成铜氨络合物而使催化剂活性减低。所以低变催化剂的操作温度不但受本身活性温度的限制,而且还必须高于气体的露点温度 8.以煤为原料制气,为什么高温变换要分段进行?而低温变换不必分段进行? 以煤气化制得的合成氨原料气,CO含量较高,需采用多段中温变换。用铜氨液最终清除CO,该法允许变换气CO含量较高,故不设低温变换。低温变换过程温升很小,催化剂不必分段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完整版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 种,是心理学与应用学的交叉学科。 2、研究内容:五要素三过程 3、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帮助教师准确的研究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帮助 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4、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控制的作用。 5、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初创时期、发展时期、成熟时期、完善时期。 6、布鲁纳在1994年美国教育研究会的专题报告中总结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主要表 现在: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 7、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 变化。 8、学生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9、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1)少年期:初中阶段,学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2)青年初期:抽象逻辑思维从“经验型”向“理论性”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 10、学习准备: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 11、关键期: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12、2岁时口头语言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关键期。 13、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阶段发展理论: 感知运动(0-2)前运算阶段(2-7)具体运算阶段(7-11)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形式运算阶段(11-15)具备了可逆思维 14、最近发展区:前苏联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15、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16、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自主敢对羞耻感与怀疑(2-3)主动敢对内疚感(4-5)勤奋敢对自卑感(6-11)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 17、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 18、自我意识:指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19、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生理自我(3岁)到社会自我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20、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把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 21、学生间的认知方式的差异表现在:场独立与场依存(威特金)、沉思型与冲动型、辐合型与发散性。 22、世界上著名的智力量表:斯坦福-比纳量表(智力年龄/实际年龄*100)。 23、性格:指个体在生活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 24、性格的个别差异表现在:性格的特征差异和性格的类型差异(外倾型与内倾型、独立性与顺存性)。 25、学习的实质:(1)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2)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3)学习是由反复经验而引起的 26、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的区别:(1)人类学习除了要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外,还要掌握人

(完整)化学工艺学考试答案

(完整)化学工艺学考试答案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化学工艺学考试答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化学工艺学考试答案的全部内容。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化学工艺学是研究由化工原料加工成化工产品的化学生产过程的一门科学,内容包括化学工业和其他过程工业中进行的化学过程和物理过程。 2、石油芳烃主要来源于石脑油重整生成油和烃裂解生产乙烯副产的裂解石油 3、能为烃的烷基化提供烷基的物质称为烷基化剂,可采用的有多种,工业上常用的有烯烃和卤代烷烃 4、工业上获得重要原料(乙烯、丙烯、丁烯等)低级烯烃的方法是烃类热裂解,其主要原料是轻烃、石脑油、重质油、柴油等。 5、指芳烃分子中苯环上的一个或几个氢被烷基取代生成烷基的反应称为芳烃的烷基化反应 6、目前生产苯乙烯的方法主要是乙苯脱氢法 7、芳烃主要有如下三方面来源:1。来自煤的焦化的副产煤焦油和粗苯;2.来自催化重整的汽油;3。来自乙烯生产中的裂解气油 8、两个相同芳烃分子在酸性催化剂的作用和下,一个芳烃分子上的侧链烷基转移到另一个芳烃分子上去的反应称为芳烃的歧化 9影响加氢反应的因素有温度、压力以及反应中氢的用量 10、合成气主要成分是氢气和一氧化碳,用于制甲醇,应采用较高的压力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芳烃脱烷基化: 烷基芳烃中与苯环相连接的烷基,在一定的条件可以脱去,此类反应称为烷基的脱烷基化 2.烷基转移 指两个不同芳烃分子之间发生烷基转移的过程

《化工工艺学》试题库(部分)(7-7)

《化工工艺学》复习题(部分) (说明:红色部分作为重点看,黄色部分内容以达到了解程度为主) (填空20分,选择30分判断题10分,简答20分,流程说明20分) 复习以上课画的重点为主 1.基本有机化工产品是指什么? 2.衡量裂解结果的几个指标:转化率、产气率、选择性、收率和质量收率。 4.乙烯液相加氯生产二氯乙烷的反应机理是什么?乙烯氧氯化生产氯乙烯的反应机理是什么?甲烷热氯化反应机理是什么? 5.目前氯乙烯生产的主要方法有哪几种。平衡型氯乙烯生产工艺流程的主要特点是指什么? 6.不同族烃类,如链烷烃、环烷烃、芳烃,其氢含量高低顺序? 7.基本有机化学工业原料包括哪些? 8.基本有机化学工业的主要产品? 9. 什么叫烃类热裂解过程的一次反应和二次反应? 10. 简述一次裂解反应的规律性。 11. 烃类热裂解的一次反应主要有哪几个?烃类热裂解的二次反应主要有哪几个? 12. 什么叫焦,什么叫碳?结焦与生碳的区别有哪些? 13. 试述烃类热裂解的反应机理。 14. 什么叫一级反应?写出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式和以转化率表示的动力学方程式。 15. 烃类裂解有什么特点? 16. 裂解供热方式有哪两种? 17. 什么叫族组成,PONA的含义是什么?什么叫芳烃指数?什么叫特性因素? 18. 裂解炉温度对烃的转化率有何影响,为什么说提高裂解温度更有利于一次反应和二次反应的竞争? 19. 什么叫停留时间,停留时间与裂解产物分布有何影响? 20. 为什么要采用加入稀释剂的方法来实现减压的目的?在裂解反应中,工业上采用水蒸汽作为稀释剂的优点是什么?

21. 烃类热裂解过程中为实现减压而采用加入稀释剂的方法,稀释剂可以是惰性气体或水蒸气。工业上都是用水蒸气作为稀释剂,其优点是什么? 22. 什么叫KSF,为什么要用正戊烷作为衡量石脑油裂解深度的当量组分。 23. 为了提高烯烃收率裂解反应条件应如何控制? 24. 为什么要对裂解气急冷,急冷有哪两种? 25. 管式裂解炉结焦的现象有哪些,如何清焦? 26. 裂解气净化分离的任务是什么?裂解气的分离方法有哪几种? 27. 什么是深冷?什么是深冷分离?深冷分离流程包括那几部分? 28. 裂解气中的酸性气体主要有哪些组分?若这些气体过多时,对分离过程带来什么样的危害?工业上采用什么方法来脱除酸性气体? 29. 裂解气中含有哪些杂质?为什么在分离前必须除去?方法有哪些? 30. 什么叫分子筛?分子筛吸附有哪些特点,有哪些规律? 31. 在烃类裂解流程中,什么叫前加氢流程?什么叫后加氢流程?各有什么优缺点?32.根据顺序深冷分离流程图,用文字描述有物料经过时,在各装置发生的变化,如脱去何物质,塔顶分离出何物质,塔釜分离出何物质等,将每一条流向都尽量详细说明。33.说明三种深冷分离流程(顺序分离、前脱乙烷、前脱丙烷流程)有什么特点. 34.脱丙塔塔底温度为何不能超过100℃? 35. 什么叫“前冷”流程,什么叫“后冷”流程?前冷流程有什么优缺点? 36. 脱甲烷塔在深冷分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脱甲烷塔的特点是什么? 37. 脱甲烷过程有哪两种方法,各有什么优缺点?乙烯塔在深冷分离中的地位是什么?乙烯塔应当怎样改进? 38.简述影响乙烯回收的诸因素。 39. 能量回收在整个裂解工艺流程中,主要有哪三个途径? 40. 脱甲烷塔和乙烯塔采用中间冷凝器和中间再沸器各有什么优缺点? 41. 举例说明复迭制冷的原理。 42. 多级循环制冷的原理是什么?应当采取哪些措施,才能使多级循环制冷的能量得到合理利用? 43.苯酚和丙酮均为重要的基本有机原料,由苯和丙烯烷基化通过均相自氧化生成过氧化异丙苯,再在酸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为苯酚和丙酮。请画出异丙苯法生产苯酚和丙酮的原则流程图(图中标出物料流向,原料名称等)和指明各过程所起的作用? 44. 什么叫热泵? 45.精馏塔的热泵制冷方式有哪几种? 46.除了烃类裂解制乙烯的方法外,还有哪些方法有可能生产乙烯?

小学教育心理学知识点(精心整理)

第一章绪论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心理学就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揭示心理规律的科学。 2、心理对象.现象:(一)心理过程1认识过程(知)(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注意等)2情绪过程(情)(喜、怒、哀、乐、爱、憎、惧等)3意志过程(意)(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决断和坚持等);(二)心理状态1认知状态(好奇、疑惑、沉思等)2情绪状态(淡泊、焦虑、渴求等)3意志状态(克制、犹豫、镇定等);(三)个性心理1个性倾向(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等)2个性特征(气质、性格、能力、智力)3自我意识(自我认识、自我感受、自我体验、自我控制)。 3、心理学的研究任务:1描述和测量人的心理活动2解释和说明人的心理现象3预测和控制人的心理状态。 4、心理学研究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系统性原则4理论联系实际原则5定量与定性研究结合原则。 5、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3心理测验法4调查法5教育经验总结法6个案法7活动产品分析法 6 观察法是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观察被试的外部表现来研究其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 种类:(1)时间:长期观察、定期观察。(2)内容:全面观察、重点观察。(3)观察者参与性:参与性观察、非参与性观察。(4)场所:自然场所的观察、人为场所的观察。 优缺点:观察法是在日常生活条件下使用的,因而简便易行,所得的材料也比较真实的。但由于它不能严格控制条件,不易对观察的材料做出比较精确的量化分析和判断,这也是观察法的局限性。 7科学儿童心理学奠基人普莱尔《儿童心理》是观察法的典型研究。 8实验法是按研究目的控制或创设条件,以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研究的方法。 种类:(1)实验室实验法(2)自然实验法 9实验室实验法:指在特定的心理实验室里,借助各种仪器设备,严格控制各种条件,以研究心理的方法。 优缺点:能主动地获取所需要的心理事实,并能探究其发生的原因,而且所获取的信息也比较精确。但实验法也带有很大的人为性质,被试者在这样的情况中,意识到自己正在接受实验,就有可能降低实验结果的客观性质,如个性等问题,有很大局限性。 10控制实验的四方面?一是严格控制实验情境,尽可能排除无关变量。二是严格控制被试,实现随机取样和随机安排。三是严格控制实验刺激,使不同水平、性质、条件,按规定的方式、时间、顺序呈现。四是严格被试反应,用指导语引导反应方向和范围。 11自然实验法也叫现场实验法,在日常生活条件下,对某些条件加以适当控制或改变来研究心理的方法。 优缺点:一方面仍对实验条件有所控制,使之能继续保持实验室实验法的某些优点,能主动获取、探究原因;另一方面又适当放松控制,使之在自然状态下进行,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要知识点

二十三章 1.GDP的组成部分 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NX Y=C+I+G+NX 消费:是家庭除购买新住房之外用于物品与服务的支出。 投资:是对用于未来生产更多物品和服务的物品的购买。 政府购买:包括地方、州和联邦政府用于物品与服务的支出。 净出口:等于外国对国内生产的的物品的购买(出口)减国内对外国物品的购买(进口)。 2.GDP平减指数P15 真实GDP:按不变价格平价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 名义GDP:按现期价格评价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 GDP平减指数= 第二年的通货膨胀率= =

二十四章 1.计算消费物价指数P30 消费者物价指数= 2.GDP平减指数与消费物价指数 两个差别 1.GDP平减指数反映国内生产的所有物品与服务的价格,而消费物价指数反映消费者 购买的所有物品的价格 2.消费物价指数比较的是固定的一篮子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和基年这一篮子物品与服务 的价格 GDP平减指数比较的是现期生产的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和基年同样物品与服务的价格

3.不同时期的美元数字 今天美元的数量= 4.指数化和真实利率与名义利率 当某一美元量根据法律或合同自动地按物价水平的变动校正时,这就称为通货膨胀化的指数化。 衡量美元数量变动的利率称为名义利率 根据通货膨胀校正的利率称为真实利率 真实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二十五章 生产率时如何决定的4个点

人均物资资本:用于生产物品与服务的设备和建筑存量称为物质资本。 人均人力资本:指工人通过教育、培训和经验而获得的知识与技能的一个术语。人均自然资源:自然界提供的生产投入,如土地、河流和矿藏。分可再生和不可再生资源。 技术知识:对生产物品与服务的最好方法时了解。 二十六章 金融市场是想储蓄的人可以借以直接向想借款的人提供资金的机构。 债券是规定借款人对债券持有人负有债务责任的证明。 股票代表企业的所有权,所以也代表企业所获利润的索取权。 国民收入账户储蓄与投资 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NX、国民储蓄S、家庭收入Y、税收T、 GDP:Y=C+I+G+NX 国民储蓄:Y-C-G=I 储蓄等于投资S=I 或S=(Y-T-C)+(T-G) 私人储蓄(Y-T-C)公共储蓄(T-G) 如果T大于G预算盈余;如果G大于T预算赤字,公共储蓄是负数。 对整个经济而言,储蓄必定等于投资。 可贷资金市场 储蓄是可贷资金供给的来源,投资是可贷资金需求的来源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 第一章绪论 1.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校情景中的学与 2.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①对学校教育现象的心理学认识; ②学习的基本理论; ③各种类型的学习; ④学习的迁移、保持、遗忘; ⑤影响学习的主要心理要素; ⑥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测量、评定 3.学习学校教育心理学的意义:有助于我们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①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 ②学校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专业教师的基础; ③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④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4.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从1903年美国桑代克创立《教育心理学》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㈠初创时期(1903年~20世纪20年代):主要是桑代克理论占据统治地位,出现行为主义、格式塔、儿童心理学; ㈡过渡时期(20世纪30年代~50年代):体系越来越宠杂,但无真正突破; ㈢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80年代):发展显著,出现了几个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及各自的代表理论: ①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人类的特征与学习》,提出”掌握学习”的理论; ②布鲁纳:《教育过程》,提出”认知学习”的理论; ③加涅:《学习的条件》,是学习分类的权威;

④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提出”有意义言语学习”的理论; ⑤安德森:现代行为主义教育心理学专家,1974年与富斯特合著《教育心理学:教和学的科学》5.简述学校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①学和教的问题成为中心问题; ②认知心理学深入学和教的研究之中; ③更加重视学习过程中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等方面的统一; 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增加。 6.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必须具有严肃性、严格性、严密性 ①观察法:直接观察被试者某种心理活动的表现; ②调查法:通过其他有关材料,间接了解被试者的心理活动; ③教育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已取得的显著成绩和丰富的经验,从心理学角度进行分析总结; ④自然实验法:在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下,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 ⑤实验室实验法:在特设的心理学实验室中,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 ⑥临床个案法:对学校学与教的个案作祥尽的观察、评量与操纵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现代心理学的教育观第一节对学校教育的心理学认 识 一、教育与学校教育: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必须从促使个体心理发展入手。广义的教育是指有系统地影响人的心理发展的一切方面。 学校教育特指在课堂情景中主要通过上课完成的教育。 二、学校教育对学生个体发展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