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GQJC 01-2017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数据技术规定-20170527

GQJC 01-2017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数据技术规定-20170527

GQJC 01-2017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数据技术规定-20170527
GQJC 01-2017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数据技术规定-20170527

编号:GQJC01-2017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数据技术规定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

2017年5月

目录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基本要求 (1)

3.1数学基础 (1)

3.2精度要求 (2)

3.2.1数据采集平面精度要求 (2)

3.2.2拓扑要求 (2)

3.2.3地表覆盖分类精度 (2)

3.2.4地理国情要素属性精度 (3)

3.3数据现势性 (3)

3.4数据一致性 (3)

3.5数据接边原则 (3)

3.6元数据 (4)

3.7数据完整性检查要求 (4)

4数据分层组织 (4)

4.1总体说明 (4)

4.2地表覆盖分类数据 (8)

4.3地理国情要素数据 (8)

4.3.1铁路与道路要素 (8)

4.3.2水域要素 (9)

4.3.3构筑物要素 (10)

4.3.4地理单元要素 (11)

5属性定义与说明 (16)

5.1总体说明 (16)

5.1.1通用属性项 (16)

5.1.2专有属性项 (17)

5.1.3属性缺省值 (18)

5.2地表覆盖分类数据 (19)

5.2.1地表覆盖数据集(LcrDataset)属性定义 (19)

5.2.2专有属性说明 (19)

5.3地理国情要素数据 (20)

5.3.1铁路与道路要素 (20)

5.3.2水域要素 (27)

5.3.3构筑物要素 (33)

5.3.4地理单元要素 (35)

6数据采集一般性要求 (52)

6.1影像资料使用原则 (52)

6.2数据采集总体要求 (52)

6.3地表覆盖分类数据采集要求 (54)

6.4地理国情要素数据采集要求 (56)

6.4.1铁路与道路 (57)

6.4.2水域 (58)

6.4.3构筑物 (59)

6.4.4地理单元 (59)

7变化信息采集要求 (60)

7.1变化信息采集总体要求 (60)

7.2地表覆盖变化信息采集要求 (61)

7.2.1地表覆盖变化分类 (61)

7.2.2伸缩型地表覆盖变化信息采集 (61)

7.2.3新生型地表覆盖变化信息采集 (61)

7.2.4地表覆盖变化信息记录方法 (62)

7.3地理国情要素变化信息采集要求 (62)

7.3.1地理国情要素变化分类 (62)

7.3.2地理国情要素变化信息采集总体要求和记录方法 (62)

7.3.3有关要素类型变化信息采集要求 (63)

7.4生产元数据记录要求 (64)

7.5监测成果数据检查基本要求 (64)

7.5.1总体要求 (64)

7.5.2变化数据层检查 (64)

7.5.3变化数据层与本底数据关联检查 (64)

8汇交要求 (65)

8.1汇交数据内容 (65)

8.2成果汇交前整理 (65)

8.2.1省级任务区数据接边与数据组织 (65)

8.2.2交通网络弧段数据提取处理 (67)

8.2.3水域网络弧段数据提取处理 (67)

8.3成果汇交前检查 (67)

8.4汇交成果目录组织 (69)

附录A (规范性附录)属性项名称及定义 (70)

附录B (规范性附录)数据汇交前检查内容与要求 (72)

附录C (资料性附录)行政村及以上行政地名变更情况表(示例) (82)

前言

本文件是全国基础性地理国情的技术规定之一,在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相关技术规定的基础上,参考现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技术规范完成起草,并根据征求意见和试生产反馈的情况修改而成,经过2016年试行和修订完善,形成本版本。

本文件由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提出。

本文件由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国土测绘司归口。

本文件负责起草单位: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本文件参与起草单位: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黑龙江测绘地理信息局、四川测绘地理信息局、海南测绘地理信息局、重庆测绘院。

本文件起草组负责人:刘若梅周旭

本文件起草组主要成员: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李力勐王发良贾云鹏杜娟高崟陶舒程滔张浩然杨刚李广泳赵慧郑义白驹

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赵敏辛安仙徐健宋燕王莉莉任宏权刘艳秋贾秋菊林璐王清丽白露方睿红周涛

黑龙江测绘地理信息局:梁安宝陈世培王刚曲平王明亮岳昊李衍会夏立福于洪雨罗鹏王林马治

四川测绘地理信息局:石江南霍健申学林张婧高文涛曹伟超胡云华刘无敌陈笑峰张玲刘慧娟李学菊刘嘉

海南测绘地理信息局:林尤武庞帅峰.

重庆测绘院:许庆领焦豫松李芹阳春花覃东华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中地表覆盖分类数据和地理国情要素数据的数学基础等基本要求、数据分层组织、属性定义,以及采集、检查和汇交要求等。本技术规定适用于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中地表覆盖分类数据和地理国情要素数据的采集、存储和交换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经引用成为本规定的条款。凡是注时间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订版(不包括勘误的内容)均不适用于本技术规定,不注时间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技术规定。

GB/T 917 公路路线标识规则和国道编码

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 4754-2011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GB/T 7408-2005/ISO 8601:2000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GB/T 13923-2006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

GB/T 24708-2009 湿地分类

GB/T 25344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线路名称代码

GQJC 03-2017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内容与指标

GQJC 02-2017地理国情监测生产元数据技术规定

GQJC 05-2017 数字正射影像生产技术规定

3 基本要求

3.1 数学基础

坐标参照系: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地理坐标,经纬度值采用“度”为单位,用双精度浮点数表示,保留9位小数(0.000000001度),定义各项坐标参数的投影文件中,平面基准主要参数统一如表3-1所示:

表3-1平面基准主要参数要求说明

高程基准:1985国家高程基准,高程系统为正常高;高程坐标单位为“米”,保留2位小数(0.01米)。

注:监测工作中,本底数据的坐标系统名称与表3-1要求的名称不一致的,变化信息采集时与本底数据保持一致,建库后统一修改。

3.2 精度要求

3.2.1 数据采集平面精度要求

数据采集平面精度,即采集的地物界线和位置与影像上地物的边界和位置的对应程度。数据成果的整体平面精度水平取决于正射影像精度和数据采集精度两个因素。正射影像精度应符合GQJC 05-2017的要求。在合格正射影像的基础上,影像上分界明显的地表覆盖分类界线和地理国情要素的边界以及定位点的采集精度应控制在5个像素以内。特殊情况下,如高层建筑物遮挡、阴影等,采集精度原则上应控制在10个像素以内。

由于摄影时存在侧视角,具有一定高度的地物在影像上产生的投影差应进行处理,以符合上述采集精度要求。

3.2.2 拓扑要求

数据采集时,判断两个坐标点是否相同的XY容差参数为0.2米或0.0000017975度,确保新增采集线状要素或面状要素的边线时,同一线上的相邻坐标点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0.2米。各点与组成该要素的线段或边线之间的最小距离也应大于等于0.2米或0.0000017975度,避免出现内外环粘连(有洞的多边形内环和外环之间共点或共线)和自相交(同一多边形多个局部顶角相交)的情况。

对于共边的相邻多边形,组成公共边的坐标点在两个多边形中记录的坐标值须相同,确保相邻多边形之间不存在大于0.01米或0.00000008983153度的重叠、缝隙等拓扑错误。

采集过程不得使用参数曲线,统一采用坐标串表示;地表覆盖图斑多边形节点数不超过10万个,地理国情要素几何要素节点数不超过2万个。对于客观存在的复杂地物,尽可能在合理的地方适当分割,通过多个几何要素进行表示。地表覆盖数据层中,不应存在由多个多边形组合而成的聚合多边形或多部多边形,所有图斑都应是单个多边形构成。

3.2.3 地表覆盖分类精度

在没有明显分界线的过渡地带内,地表覆盖分类数据中的图斑应至少保证符合上一

级类型的归类要求。分界线明显的图斑,需严格按照归类要求正确归类。数据整体的分类精度,需满足质量检验的合格标准。

3.2.4 地理国情要素属性精度

长度、宽度、高程、面积等均采用米制单位。获取的定量属性值保留的小数位、数量单位以及值域范围应符合本规定中各具体属性项的要求,并与地物实际属性相符。3.3 数据现势性

成果数据整体现势性应达到监测时点的要求。

县级及以上行政区划相关信息原则上应与民政部主办的“全国行政区划信息查询平台”的查询结果保持一致,政府已经发布有关行政区划变更公告而该平台未能及时反映的,可参考政府公告修改相关行政区划数据,确保符合监测时点的现势性要求。县级以下(不含县级)行政区划代码和名称信息应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https://www.doczj.com/doc/3f16897535.html,/tjbz/)的信息为主要依据。两级代码不一致时,若有可靠的修改依据,可以根据县级及以上行政区划代码修改县级以下行政区划代码,否则不做修改。学校、医院等单位信息应采用主管部门公布的最新信息,实地核查时发生变化的,需在技术总结中记录变更情况。

3.4 数据一致性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开展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工作时,可结合地方实际需求,在全国统一要求的内容与指标基础上,增加监测内容、提高监测的详细程度。其成果数据上交时,按照GQJC 03-2017 中已预定义的类型和指标要求采集的数据,其编码不需做归并处理。

对于本底数据中明显不符合实际地物状况的,应作为错误对其进行修改,结果记录到本年度监测成果数据中;疑似错误但无确切资料支持的,不应对本底数据进行修改。

3.5 数据接边原则

地表覆盖分类数据和地理国情要素数据必须经过接边处理。省级监测责任区之间的接边依据国家统一提供的任务区界线数据进行接边。一般情况下,各监测任务区承担单位负责接西边和北边,当承担单位生产进度不一致时,后提交成果的一方负责接边。各任务区内部各作业单元之间的接边,由省级监测管理机构或作业单位根据情况自行确定接边原则。

接边时应叠加正射影像,对接边界两侧需接边线划之间的距离小于正射影像接边限差的,可以调整一边的数据直接接边;距离小于2倍正射影像接边限差的,两边相向平移接边;距离大于2倍正射影像接边限差的应检查和分析原因,由技术负责人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决定,并作为重大问题进行记录。依据GQJC 03-2017 确定的规则扩充的新类型与其对应的上级预定义类型接边时,无需对新增类型的属性编码做归并处理。接边

之后应保证图形数据光滑、连续,避免出现硬折、尖角,并确保在接边界0.01米范围内接边;不同作业区数据合并为不分区数据时,各项属性值相等的相邻同名要素在不超出节点总数限制的情况下接边后应合理合并为一个实体。

3.6 元数据

针对地表覆盖分类与地理国情要素数据的生产元数据,按照GQJC02-2017的要求以空间数据的方式进行采集和汇交。元数据采集应贯穿生产任务计划、资料分析、内业采集、外业调查、检查验收、成果汇交等各个生产环节,元数据是地表覆盖分类与地理国情要素数据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其质量纳入地理国情监测数据质量控制和检查的工作范围。

生产元数据不做接边处理,但必须保证元数据与提交的地表覆盖分类、地理国情要素数据成果范围逻辑一致。

3.7 数据完整性检查要求

数据成果应完整覆盖所承担监测任务区的范围(沿陆地国界外扩的区域,应确保国界外至少500米范围内的数据覆盖;沿国际界河外扩的区域,应确保界外河流对岸范围内的数据覆盖;大陆海岸线或海岛岸线之外扩展的区域内,也应全部覆盖,非陆地的区域统一采集为水面)。任务区范围由全国统一的任务区界线数据进行明确,并随数据成果一并提交。不应采用与既定任务区界线不一致的行政区划或其他界线数据进行数据覆盖的完整性检查。

4 数据分层组织

4.1 总体说明

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数据成果包括本底数据集和变化信息数据集。变化信息数据集是根据监测的变化情况,以本底数据集为基础,通过增加、修改、标注消失要素或更新属性值,并记录相关变化信息形成的结果数据集。

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生产过程采集的矢量数据的存储方式与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数据库的结构基本保持一致,按数据集(Feature Dataset)和要素层(Feature Class)组织,要素层要素只采用简单点、线、面表达,共6个数据集。按照城市地区要求采集的各个城镇综合功能单元子类数据层放在专门的CtyDataset数据集中。

本底数据集各矢量数据层名称之前加上“V_”作为前缀。其中地表覆盖分类数据存储在V_LCRA层中,地理国情要素数据根据要素类型存储在其他层中。地理国情要素数据层的命名采用四位字符:前三个字符是数据内容的缩写,第四个字符代表几何类型(P:点、L:线、A:面)。对于地理单元类型中的行政区划与管理单元、社会经济区域单元的各三级类,由于相互之间存在叠盖关系,不能在同一数据层中存储,因此在

四位字符数据层名的后面,缀上该类型对应的地理国情信息代码的第4位码,作为该类型对应的图层名称。此外,汇交整理阶段提取更新的路网、水网数据对应的弧段层,以及建库阶段生成并更新的结点与障碍限制点层,其命名方式与生产采集的数据层类似,但前缀采用“N_”。各数据集及所属数据层的名称、类型和内容见表4-1。

变化信息数据集分层组织与本底数据集一致。存储变化信息的数据层在本底数据层名前加前缀U,表示update,如地表覆盖的变化数据层名称为:UV_LCRA。

表4-1数据分层与命名汇总表

生产元数据的分层及其属性在GQJC 02-2017中进行定义,并按照该规定中元数据单独存放的组织方式保存到单独的数据库文件中。

4.2 地表覆盖分类数据

按照地表覆盖分类的要求进行采集的数据存储在地表覆盖数据集LcrDataset中的V_LCRA层及其变化信息数据层中。

4.3 地理国情要素数据

4.3.1 铁路与道路要素

表4-2内容需按照地理国情道路要素数据的要求进行采集,分别存储在交通网络数据集TraDataset 中的V_LRRL、V_LRDL、V_LCTL、V_LVLL和V_LLKL数据层及其变化信息数据层中。

表4-2道路要素采集内容

8

4.3.2 水域要素

表4-3内容需按照地理国情水域要素数据的要求进行采集,分别存储在水域网络数据集HydDataset中的V_HYDA和V_HYDL 数据层及其变化信息数据层中。

表4-3水域要素采集内容

9

4.3.3 构筑物要素

表4-4内容需按照地理国情构筑物要素数据的要求进行采集,分别存储在构筑物要素数据集StrDataset 的V_SFCA,V_SFCL 和V_SFCP数据层及其变化信息数据层中。

表4-4构筑物要素采集内容

10

4.3.4 地理单元要素

4.3.4.1一般地区

表4-5内容需按照地理国情地理单元要素数据的要求进行采集,分别存储在地理单元数据集UniDataset的V_BOUA(1~2,4~6,8,9)、V_BOUL、V_BOUP7、V_BERA(1,2,4~9)、V_BERP(3,6)、V_SWPA、V_ECPA、V_FLPA、V_CTLA、V_BGBA、

1)在地理国情要素采集中为方便表示,将尾矿库(0821)与构筑物一起放入V_SFCA/UV_SFCA层中。

11

V_BGTA、V_BGLA、V_BGWA、V_BGMA、V_BUCA和V_BUCP数据层及其变化信息数据层中。

表4-5地理单元要素采集内容

12

13

4.3.4.2城市地区

要求按照城市地区要求采集的,城镇功能单元的各个类型应按照本节的要求定义各类型的图层,其他地理单元与一般地区的要求相同。

表4-6城市地区城镇综合功能单元要素采集内容

14

地理信息系统知识点大全

绪论 简述GIS的理解(需具体说明) 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科学、地理信息服务、地理信息解决方案 GIS的概念 GIS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用户、空间数据和不同方法组成的系统,该系统用来支持空间数据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 GIS是以一种全新的思想和手段来解决复杂的规划、管理和地理相关问题,例如城市规划、商业选址、环境评估、资源管理、灾害监测、全球变化。 地理信息的定义 理解1:地理信息是有关地理实体的性质、特征和运动状态的表征和一切有用的知识; 理解2:表征地理系统诸要素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相互联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等的总称; 理解3:一切与空间位置有关的信息都叫做地理信息。它起源于地图,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具有存储、分析与显示地理信息的功能。 地理信息的特点 空间分布性:地理信息的定位特征多维性:单点多重属性信息动态性(时间性):随时间动态变化数据量大:具有空间特征、属性特征、时间特征 地理信息含义 “有地理参照的信息”(Geographically Referenced Information)或者,“与地理位置有关的信息”GIS的定义、特点 地理信息系统就是具有采集、存储、查询、分析、显示和输出地理数据功能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以地理坐标为骨干的信息系统。 GIS的组成 ①系统硬件 GIS主机:大型、中型、小型机,工作站/服务器、微型计算机 GIS外部设备:输入设备:数字化仪、扫描仪、解析和数字摄影测量设备、全站仪等;输出设备:绘图仪、打印机、图形显示终端等;数据存贮与传送设备:磁带机、光盘机、活动硬盘、U盘、MP3等 GIS网络设备:布线系统、网桥、路由器、交换机等 硬件的三种应用模式 单机模式: 由基本外设、处理设备和输出设备构成 适用于小型GIS建设 数据传输与资源共享不方便 局域网模式: 部门或单位内部GIS建设 专线连接 资源共享较方便 广域网模式: 用户分布地域广泛,不适合专线连接 公共通讯连接 资源共享方便 局部范围为局域网,通过若干通道与广域网连接 ②系统软件 系统软件主要是计算机的操作系统以及各种标准外设的驱动软件,目前流行的有DOS、Windows98/Nnt/2000/XP、UNIX 等。系统软件关系到GIS软件和开发语言使用的有效性,是GIS软硬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础软件 数据库软件 流行数据库软件主要有Oracle、Sybase、Informix、DB2、SQL Server、Ingress等。 Oracle、Informix、Ingress等关系数据库管理软件都相继增加了空间数据类型。而ESRI公司的SDE(Spatial Database Engine)也是基于关系数据库的空间数据管理平台。 图形平台 某些GIS软件中图形处理平台。如AutoDesk公司开发的基于AutoCAD的AutoMap GIS软件、Intergraph公司的基于MicroStation的MGE GIS软件 ③空间数据是GIS的血液 GIS的操作对象为空间数据 空间数据特征:空间参考、属性、时间数据; 空间数据组织:矢量结构、栅格结构。 ④管理人员 GIS的开发是以人为本的系统工程。 业务素质与专业知识是GIS工程及应用成功的关键。 不但对GIS的技术和功能有足够的了解,而且要具备组织管理管理的能力。 技术培训、硬件维护与更新、系统升级、数据更新、文档管理、数据共享建设等。 GIS 功能:采集、处理、分析、查询、管理、显示、输出空间查询:位置查询、属性查询、拓扑查询 空间查询是最基本的分析功能,包括从空间位置检索空间物体和从属性条件检索空间物体 空间分析:地形分析、网络分析、缓冲区分析、几何量测、地图分析、叠置分析、统计分析、决策分析 缓冲区分析:解决近邻度问题 缓冲区分析就是对一组或一类地物按缓冲的距离条件,建立缓冲区多边形图,然后将这个图层与需要进行缓冲区分析的图层进行叠加分析,得到所需要的结果。 网络分析:解决路径分析和资源优化配置的问题 GIS中的网络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线状要素组成的,是对城市网络的抽象。 叠加分析:解决设施的选址问题 把同一地区的两幅或两幅以上的图层重叠在一起进行图形运算和属性运算,产生新的空间图形和属性的过程。 GIS的产生和发展(选择或判断) 1963年加拿大测量学家Tom linson创造了GIS系统 ①60年代起步阶段②70年代巩固阶段③80年代突破阶段④90年代产业化阶段⑤21世纪网络化阶段 简述GIS的建模过程:了解目的(实际问题);准备所需数据,建立所需空间数据库;建模;查询和分析;生成报表。 举例说明GIS可应用的行业 所谓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就是人们应用GIS对地球表层人文经济和自然资源及环境等多种信息进行管理和分析,以掌握城乡和区域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空间结构、空间联系和空间过程的演变规律,使它成为国家宏观决策和区域多目标开发的依据,从而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气象部门、环境评估、宏观决策、规划决策、A VHRR、城市土地利用信息系统、电信资源管理、铁路地理信息系统、公安警用地理信息系统、医疗机构信息查询 GIS的地学基础 GIS中为什么要考虑地图投影 地理坐标为球面坐标,不方便进行距离、方位、面积等参数的量算与分析。 地球椭球体为不可展曲面 地图为平面,符合视觉心理,并易于进行距离、方位、面积等量算和各种空间分析 地球椭球体是不可展曲面,而地图是一个平面,当球面展开为平面时必然产生破裂或褶皱。“地图投影”就是要解决球面不可展的矛盾。 地图投影 由于球面上一点的位置是用地理坐标(经度、纬度)表示,而平面上是用直角坐标(纵坐标、横坐标)或者极坐标(极径、极角)表示,所以要想将地球表面上的点转移到平面上,必须采用一定的数学方法来确定地理坐标与平面直角坐标或极坐标之间的关系。这种在球面和平面之间建立点与点之间函数关系的数学方法,称为地图投影。地图投影是保证地图精确度的重要的数学基础之一。 地图投影变形:面积变形、角度变形、长度变形 地图投影分类 投影面及球面的位置:圆锥投影、圆柱投影、方位投影

hjt356-2007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数据有效性判别技术规范

本标准规定了水污染源排水中化学需氧量(CODCr)、氨氮(NH3-N)、总磷(TP)、pH 值、温 度和流量等监测数据的质量要求,数据有效性判别方法和缺失数据的处理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水污染源排水中化学需氧量(CODCr)、氨氮(NH3-N)、总磷(TP)、pH 值、温度和流量等监测数据的有效性判别。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 6920 水质 pH 值的测定玻璃电极法 GB 7479 水质铵的测定纳氏试剂比色法 GB 7481 水质铵的测定水杨酸分光光度法 GB 11893 水质总磷的测定钼酸铵分光光度法 GB 11914 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盐法 GB 13195 水质水温的测定温度计或颠倒温度计测定法 HBC 6-2001 环境保护产品认定技术要求化学需氧量(CODCr)水质在线自动监测仪 HJ/T 70 高氯废水化学需氧量的测定氯气校正法 HJ/T 96-2003 pH 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 HJ/T 101-2003 氨氮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 HJ/T 103-2003 总磷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 HJ/T 104-2003 总有机碳(TOC)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 HJ/T 191-2005 紫外(UV)吸收水质自动在线监测仪技术要求 HJ/T 355-2007 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运行与考核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数据有效性 指从在线监测系统中所获得的数据经审核符合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要求,在质量上能与标准方法可比。

指化学需氧量(CODCr )在线自动监测仪、总有机碳(TOC )水质自动分析仪、紫外(UV )吸收水质自动在线监测仪、pH 水质自动分析仪、氨氮水质自动分析仪、总磷水质自动分析仪等自动分析仪器。 4 数据质量要求 与标准方法可比 除流量外,运行维护人员每月应对每个站点所有自动分析仪至少进行1 次自动监测方法与实验室标准方法的比对试验,试验结果应满足本标准的要求。 化学需氧量(CODCr )水质在线自动监测仪 以化学需氧量(CODCr )水质在线自动监测方法与实验室标准方法GB 11914 进行现场CODCr 实际水样比对试验,比对过程中应尽可能保证比对样品均匀一致。比对试验总数应不少于3 对,其中2 对实际水样比对试验相对误差(A )应满足HJ/T 355-2007 表1 规定的要求。实际水样比对试验相对误差(A )公式如下: %100B B -X n n n ?=A 式中 A —实际水样比对试验相对误差; Xn —第n 次测量值; Bn —实验室标准方法的测定值; n —比对次数。 总有机碳(TOC )水质自动分析仪 若将 TOC 水质自动分析仪的监测值转换为CODCr 时,用CODCr 的实验室标准方法GB 11914 进行实际水样比对试验。对于排放高氯废水(氯离子浓度在1000~20000mg/L )的水污染源,实验室化学需氧量分析方法采用HJ/T 70。比对过程中应尽可能保证比对样品均匀一致。比对试验总数应不少于3 对,其中2 对实际水样比对试验相对误差(A )应满足HJ/T XX-200X 表1 规定的要求。实际水样比对试验相对误差(A )公式如下: %100B B -X n n n ?=A

地理国情监测与基础测绘的相关分析

地理国情监测与基础测绘的相关分析 摘要:地理国情监测是从地理的角度分析、研究和描述国情,它的开展对于测 绘地理信息行业的转型升级具有重大作用。弄清地理国情监测与基础测绘的联系 和区别,能促进地理国情监测和基础测绘协同发展。文章重点就地理国情监测与 基础测绘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字:地理国情监测;基础测绘;联系;区别 引言:随着地理国情监测工作的广泛开展,对地理国情监测与基础测绘、数 字城市建设、地理信息产业、天地图服务、应急测绘保障、重要地理信息数据等 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有利于准确把握地理国情监测的目标任务,全面促 进地理国情监测与基础测绘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对提升测绘地理信息在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有重要意义。 1地理国情监测的特征分析 1.1地理国情监测具有区域信息的集成性特征 地理国情监测所涉及与涵盖的信息多为区域性的地理信息。将普通的地理信息同 实际的社会发展现状相结合,形成具有高度的集成性,区域性和综合性特征的数据,这便是地理国情监测成果的主要特征。 1.2时间性与现势性成为地理国情监测的显著特征之一 地理国情监测主要反映的是截至到某个时间点的某个时间段内地理信息发生 的变化情况。在自然地理方面主要是指地形与地貌发生的变化;在人文地理要素 的变化中,则包含了区域的城镇化变化与国情信息的动态变化,这些都能够体现 出地理国情监测的时间性特征与现势性特征。 2地理国情监测与基础测绘的区别与联系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测绘地理信息工作获得了高度的重视。从客 观的角度来分析,我国的测绘地理事业在发展过程中,针对各项工作做出了比较 明确的划分,通过采用针对性的手段完成具体的工作,在多方面来确保地理国情 监测、基础测绘在能够和谐推进,实现互补的同时,创造出更大的价值。相对而言,地理国情监测与基础测绘存在较大的区别,两项工作虽然具有共同的目的, 但在实施过程中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性,并且紧密联系的存在又促使相互之间存 在较多的交集。经过大量的总结与分析,认为地理国情监测与基础测绘的联系和 区别,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二者在概念上存在明显的区别。地理国 情监测是综合利用3S等现代测绘技术,综合各时期已有测绘成果档案,对地形、水系、交通、地表覆盖等要素进行动态和定量化、空间化的监测,并统计分析其 变化量、变化频率、分布特征、地域差异、变化趋势等,形成反映各类资源、环境、生态、经济要素的空间分布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监测数据、地图图形和研究 报告。其所形成的成果数据量大,涉及多个行业,成果的综合分析突出。基础测 绘指建立全国统一的测绘基准和测绘系统,进行基础航空摄影,获取基础地理信 息的遥感资料,测制和更新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影像图和数字化产品,建立、 更新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其成果相对于地理国情监测,成果针对性强,涉及行业 较少,且未包含统计分析信息。第二,地理国情监测与基础测绘是相互联系的。 基础测绘在实施过程中,建立了测绘基准和测绘系统,更新了国家、地方的基础 地理信息系统等,这些都为地理国情监测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既有数据基础,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元数据标准(草案)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NFGIS)元数据标准草案(初稿)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提供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NFGIS)元数据的内容,包括NFGIS数据的标识、内容、质量、状况及其他有关特征。本标准可用于对NFGIS数据集的全面描述、数据集编目及信息交换网络服务。 2. 参考标准 ISO 15046-15地理信息--元数据(CD 2.0) FGDC 地理空间数据元数据内容标准(CSDGM)v.2.0 3. 术语 3.1 元数据 是关于数据的数据,即关于数据的内容、质量、状况和其他特性的信息。也可译为描述数据或诠释数据。 3.2 元数据元素(元数据Element) 元数据最基本的信息单元。 3.3 元数据实体(元数据Entity) 同类元数据元素的集合。 3.4 元数据子集(元数据Section) 相互关联的元数据实体和元素的集合。 3.5 信息交换网络(Clearinghouse) 数据生产者、管理者和用户之间的分布式、电子连接的网络。 3.6 数据志(Lineage) 数据继承信息,包括获取或生产数据使用的原始资料说明、数据处理中的参数、步骤等情况及负责单位的有关信息等。 3.7 引用文献(Citation) 数据集引用或参考使用的资料、数据集、模型、文献等。 4. NFGIS 元数据层次结构和性质 4.1 元数据层次结构 本标准规定NFGIS元数据分为三层:元数据子集、元数据实体和元数据元素。 元数据元素是元数据的最基本的信息单元,元数据实体是同类元数据元素的集合,元数据子

集是相互关联的元数据实体和元素的集合。在同一个子集中,实体可以有两类即简单实体和复合实体,简单实体只包含元素,复合实体既包含简单实体又包含元素,同时复合实体与简单实体及构成这两种实体的元素之间具有继承关系。 4.2 元数据性质 本标准定义三种性质的元数据子集、实体和元素: 必选(Mandatory)──元数据的核心内容,适用于各种被描述对象,是元数据文件必须包含的子集、实体或元素。 一定条件下必选(Conditional )──针对不同的被描述对象特征元数据文件所必须提供的子集、实体或元素。 可选(Optional)──该子集、实体或元素是可选的,由用户决定是否将其包含在元数据文件中。 5. NFGIS 元数据分级和特征 5.1 元数据分级 本标准规定元数据分为两级,即: 基本元数据──提供地理数据源基本文档所需要的最少的元数据元素集。它包括回答下列问题的元数据元素: "是否有特定主题的数据集('什么')?"、"是否有特定地区的数据集('何处')?"、"是否有特定时段的数据集('何时')?" 以及"订购或了解数据集更多情况的联系人('谁')? 完全元数据──提供完整的地理数据源(单独的数据集、数据集系列、各种地理要素)文档所需要的必选的和可选的元数据元素集。它完整地定义全部元数据,以便标识、评价、摘录、使用和管理地理信息。 5.2 元数据特征 本元数据标准定义了8种特征: 5.2.1 名称 赋给元数据实体或元素的标记。 5.2.2 标识码 计算机中使用的定义每个元数据实体和元素的唯一代码。代码结构为: xx xx xx 前两位为元数据子集,两位数字码 中间两位为元数据实体/独立元素,两位数字码 后两位为元数据实体包含的元素,两位数字码

国家1:25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说明与代码

国家1:25万数据说明与代码 由ouyangjunxiang于 2004-05-18 9:05 国家最新1:25万数据量太大,不便共享,这里先提供国家最新1:25万数据 说明 1:25万更新后数据说明 一、概述 1、覆盖范围 全国1:25万更新数据库共包含按照1:25万地形图分幅的数据816幅,覆盖整个国土范围。 二、更新数据说明 1、数据源: 国家测绘局于1995年组织,在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建立而成的全国1:25万地形数据库,数据库的内容是覆盖中华人民共和国整个国土范围的共816幅,每幅图的经差为1.5度,纬差为1度。 2、坐标系统: 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 3、高程基准: 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4、地图投影: 采用经纬度坐标----以度为单位 5、现势性: 本次建立的数据库的内容现势情况最低达到2000年底,有的资料现势性情况要更好,达到2002年 6、更新资料: 更新的基本资料有1:5万卫星数字影象数据;全国骨干交通网数据;1:5万地名数据;最新勘界成果。以及一些更新参考资料,如各省测绘局收集的现势资料、1:1万数据库成果、其他满足1:25万数据库更新要求的资料、图件、图集等。 7、更新内容: 更新内容涉及主要更新要素如全部铁路;全部境界;省道及以上等级道路;乡镇及以上等级点状居民地、县级及以上等级真形居民地;五级及以上等级河流;大型工程设施等重要地物。一般更新要素如县乡级道路;行政村级点状居民地、乡镇级真形居民地;六级河流等。 8、存储方式、内容: 内容是地理要素以经纬度表示的ARC/INFO 1:25万更新数据分为13层存放,各层包括一个或多个属性表,是以ARC/INFO COVERAGE格式分层存放的。 要素名层名属性表主要内容

地理信息数据库的设计

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设计与实现 学院:测绘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地理信息科学 姓名:乔婷婷 学号:201301181122

摘要: 目前,各种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方兴未艾,它们的建设都需要有统一的基础地理信息作为其基础。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把基础地理数据获取、处理、管理、维护等各个环节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本文以平原区某市数字城市建设项目为例进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设计 与实现的研究。 该数字城市建设项目中的地形数据库建设涉及1:500、1:1000、1:10000、1:50000等多种比例尺;图形信息以点状、线状以及面状地物等形式存在;数据的属性信息以扩展属性和文字描述等方式存在,形成多尺度、多数据格式的数据源。 关键词:数字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 一、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概念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是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及实现其输入、编辑、浏览、查询、统计、分析、表达、输出、更新等管理、维护与分发功能的软件和支撑环境的总称。 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组成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由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管理系统和支撑环境三部分组成,一般包括现势库和历史库。 其中,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是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核心,按类型分为大地测量数据、数字线划图数据、数字高程模型数据、数字栅格地图数据和数字正射影像数据五个分库,分库又根据比例尺和分辨率的变化细化为子库,子库也可根据要素分成若干层; 管理系统和支撑环境是数据存储、管理和运行维护的软硬件及网络条件。 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总体流程: 总体流程如下:基础地理数据收集、数据检查分析、数据库结构设计、数据库编辑整理、质量检测、数据入库。 (一)基础地理数据收集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是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核心,按类型分为大地测量数据、数字线划图数据、数字高程模型数据、数字栅格地图数据和数字正射影像数据五个分库,分库又根据比例尺和分辨率的变化细化为子库,子库也可根据要素分成若干层; 研究数据为2012年野外实测,由南方CASS软件编辑成的数字线划图;图层依据《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编码》按八大类进行分层;要素编码采用国际码+图形代码组成,地形图数据中点状地物的编码在要素的Z比例属性中;线状地物的编码在要素的厚度属性中;要素的扩展属性为地物的实体名称。 地形图数据根据《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第1部分:1:500 1:1000 1:2000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标准,要对需要面状表示的要素进行构面处理,如池塘面、植被面,构面前需进行拓扑关系处理。 (二)数据检查分析

地理信息系统基础 [广西省级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构思]

地理信息系统基础[广西省级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构思] 〖摘要〗测绘工作是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一项基础性、前期性和公益性的工作。测绘技术的发展,给测绘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传统的测绘管理方法(包括行业管理、技术管理、生产管理、测绘资料管理及对外提供服务等)已不能满足现代技术发展的需要。本文就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办公自动化技术及GIS技术建设省级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有关问题提出作者的初步见解。 关键词基础、地理信息系统 1引言 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及现代测绘技术的发展,GPS技术给传统的大地测量技术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数字摄影测量技术使传统的航测技术产生了根本的变革。以GIS、GPS、RS为代表的3S的技术给测绘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国家测绘局以发展数字化测绘技术为起点,以推广3S技术应用为龙头,先后在四川、北京、黑龙江、陕西、湖北、广东、海南等地建立七个数字化测绘技术生产示范基地,并将发展地理信息产业确定为测绘行业的发展方向和归宿,1995年底,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正式成立,同时在原来技术工作的基础上,开始筹建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 广西地区的GIS技术应用属全国较早的省份之一,北海市规划局、北海市土地局、南宁市土地局、柳州市规划局等均已建立或正在建设自己的地理信息系统。在测绘系统,3S技术应用起步虽然较晚,但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进步很快。以广西测绘局为代表的数字化测绘生产技术已基本形成生产规模,GPS应用技术已比较成熟,广西综合区情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进展顺利,其它专题GIS技术开发与应用正在起步,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将在今后几年的1:5万、1:1万地形图更新建库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

GQJC 01-2017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数据技术规定-20170527

编号:GQJC01-2017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数据技术规定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 2017年5月

目录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基本要求 (1) 3.1数学基础 (1) 3.2精度要求 (2) 3.2.1数据采集平面精度要求 (2) 3.2.2拓扑要求 (2) 3.2.3地表覆盖分类精度 (2) 3.2.4地理国情要素属性精度 (3) 3.3数据现势性 (3) 3.4数据一致性 (3) 3.5数据接边原则 (3) 3.6元数据 (4) 3.7数据完整性检查要求 (4) 4数据分层组织 (4) 4.1总体说明 (4) 4.2地表覆盖分类数据 (8) 4.3地理国情要素数据 (8) 4.3.1铁路与道路要素 (8) 4.3.2水域要素 (9) 4.3.3构筑物要素 (10) 4.3.4地理单元要素 (11) 5属性定义与说明 (16) 5.1总体说明 (16) 5.1.1通用属性项 (16) 5.1.2专有属性项 (17) 5.1.3属性缺省值 (18) 5.2地表覆盖分类数据 (19) 5.2.1地表覆盖数据集(LcrDataset)属性定义 (19) 5.2.2专有属性说明 (19)

5.3地理国情要素数据 (20) 5.3.1铁路与道路要素 (20) 5.3.2水域要素 (27) 5.3.3构筑物要素 (33) 5.3.4地理单元要素 (35) 6数据采集一般性要求 (52) 6.1影像资料使用原则 (52) 6.2数据采集总体要求 (52) 6.3地表覆盖分类数据采集要求 (54) 6.4地理国情要素数据采集要求 (56) 6.4.1铁路与道路 (57) 6.4.2水域 (58) 6.4.3构筑物 (59) 6.4.4地理单元 (59) 7变化信息采集要求 (60) 7.1变化信息采集总体要求 (60) 7.2地表覆盖变化信息采集要求 (61) 7.2.1地表覆盖变化分类 (61) 7.2.2伸缩型地表覆盖变化信息采集 (61) 7.2.3新生型地表覆盖变化信息采集 (61) 7.2.4地表覆盖变化信息记录方法 (62) 7.3地理国情要素变化信息采集要求 (62) 7.3.1地理国情要素变化分类 (62) 7.3.2地理国情要素变化信息采集总体要求和记录方法 (62) 7.3.3有关要素类型变化信息采集要求 (63) 7.4生产元数据记录要求 (64) 7.5监测成果数据检查基本要求 (64) 7.5.1总体要求 (64) 7.5.2变化数据层检查 (64) 7.5.3变化数据层与本底数据关联检查 (64) 8汇交要求 (65) 8.1汇交数据内容 (65) 8.2成果汇交前整理 (65) 8.2.1省级任务区数据接边与数据组织 (65)

烟气污染源自监测数据有效性审核企业自查表

烟气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有效性审核企业自查表 一、企业基本情况表 企业名称 地址邮政编码 联系人固定电话移动电话 产品设计生产能力实际产量 主要产品情况 企业生产状况 企业脱硫设备运行情况 除尘设备运行情况 环评批复对在线设备要求及文号 二、自动监测设备基本情况 企业名称: 检测项目SO2烟尘NOx 氧量烟气流速烟气温度其他设备型号 出厂编号 生产商 集成商 生产许可证编号 环保产品认证编号 方法原理 检出限

三、现场安装情况 企业名称: 烟囱位置 东经:度分秒;北纬:度分秒 与边界距离 烟囱规范化情况 烟囱材质 烟囱高度 平台高度 爬梯类型 平台防震及防雷情况 监测站房情况 站房与烟囱距离 面积及高度 站房震动情况 是否有防漏、防潮、防尘、通风、消防接地、避雷等措施 站房电源类型 供电功率 是否有总开关 是否有浪涌保护器 是否有稳压措施 四、运行及维护 企业名称: 项目 评价项目 完成情况 站房、辅助措施 保持站房清洁,保证监测用站房内的温度、湿度满足仪器正常运行的需要,辅助设备工作正常 气路等管路 定期维护和清洗,保证气路畅通,防止堵塞、泄露,是否有记录 在线监测设备 是否定期清洗、更换耗材,定期校准仪器,是否有记录 电路、仪器传输 保持电路、传输仪器是否正常工作 日常维护及巡检 是否按HJ/T75-2007中的规定要求对系统进行日常维护并做好巡检记录 检修 是否按要求进行在线监测设备的检修、停用、拆除或者更换并做记录 五、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企业名称: 测定量程 运营单位

项目评价内容完成情况操作人员操作人员是否按国家相关规定,经培训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标准气体是否定期对标准气体进行核查,结果符合要求并记录 定期校准是否按HJ/T75-2007要求对在线设备定期进行校准,结果符合要求并记录 六、稳定度 企业名称: 项目评价内容完成情况 通讯稳定性现场机在线率为90%以上; 正常情况下,掉线后,应在5分钟之内重新上线; 单台数据采集传输仪每日掉线次数在5次以内; 报文传输稳定性在99%以上,当出现报文错误或丢失时,启动纠错逻辑,要求数据采集传输仪重新发送报文。 七、数据准确性 企业名称: 项目评价内容完成情况 数据传输正确性在线监测仪器显示值、数据采集传输仪数据和上位机接受的数据这三个环节的实时数据是否保持一致 在线监测设 备验收 是否已经验收、并提供监测报告和验收报告 比对监测当地环境保护技术主管部门按HJ/T75-2007中每年不定期地对烟气CEMS技术性能指标至少进行一次比对监测,但监测样品数量可相应减少,监测颗粒物、流速、烟温等样品数量至少3对(指代表整个烟道断面的平均值),抽检气态污染物样品数量至少6对,抽检结果应符合本标准。 八、设备运行率 企业名称: 项目评价内同完成情况运行时间 主要设备平均无故障连续运行时间 其余辅助设备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

空间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分析

空间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分析 空间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分析 1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构成 一个省级的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不是简单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而是基础测绘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必须有相应的行政管理体系与技 术标准体系与之配套。因此,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由计算机 硬件及网络环境、软件环境、技术标准体系、管理体系、数据库等 构成。 1.1计算机硬件及网络环境 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将以广西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作为网络中心,其它各测绘院、机关、测绘管理处、质量检查站等为网络节点,构 成一个C/S网络结构。硬件以微机为主,网络中心使用部分服务器 及工作站,外围设备包括绘图仪、扫描仪、打印机、光盘机、磁带机、数字化仪等。 1.2软件环境 1.3技术标准体系 系统应具有统一完整的技术体系,如数据采集标准、数据交换标准、数据建库标准、数据质量检查与控制标准、数据更新标准、数 据使用标准等。技术标准应采用相应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当没 有国标和行标时,可按国标和行标的建标指导原则建立自己的标准。此外,还应有一批训练有素的技术干部作为系统的支撑。 1.4管理体系 严格地说,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是为满足现代基础测绘管理需要而建立的一套现代化的测绘管理系统,因此必须根据现代计算机 网络及办公自动化的特点,建立一套新的管理体系,包括测绘行业

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技术管理、成果管理、数据安全管理、数据版权管理等。 1.5数据库 数据库是系统的核心。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部分包括: ●管理数据库:行政办公、人事档案管理、财务管理、测绘行业管理、质量监督管理、测绘生产管理、技术管理等数据。 ●技术数据库:所有的技术标准、设计书、技术文档说明等。 ●1/25万数据库:是全国1/25万数据库的分库,包括地形、地名、数字高程模型、景观影象四个部分。 ●1/5万数据库。 ●1/1万数据库及基础数字地面高程模型。 ●1/5千数据库(重点地区)。 ●数字正射影像库。 ●大地测量成果数据库。 ●地名数据库。 ●境界数据库:包括国界、省界、地区界、市界、县界、乡界、村界、屯界等。 ●其它专题数据库:如综合区情地理信息系统(9202)专题等。 2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构成 一个省级的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不是简单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而是基础测绘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必须有相应的行政管理体系与技术标 准体系与之配套。 因此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由计算机硬件及网络环境、软件环境、技术标准体系、管理体系、数据库等构成。 2.1计算机硬件及网络环境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使用许可协议(甲类)标准版本

文件编号:RHD-QB-K6921 (协议范本系列) 甲方:XXXXXX 乙方:XXXXXX 签订日期:XXXXXX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使用许可协议(甲类) 标准版本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使用许可协议(甲类)标准版本 操作指导:该协议文件为经过平等协商和在真实、充分表达各自意愿的基础上,本着诚实守信、互惠互利的原则,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达成如下条款,并由双方共同恪守。,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本使用许可协议赋予使用方仅享有本协议所明确规定的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使用权。提供方保证,提供方是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法定授权提供者,并被授权具体行使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版权及相关权利。本许可协议为不可转让和非独占的。本许可协议由许可协议文本和附表组成。 1.使用方必须遵守以下规定: (1)使用方仅限于在本单位(本单位以使用方构成独立法人资格的组织为限)的范围内使用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不得扩展在所属系统和上级、下级

或者同级其他单位。但获得特别许可的除外。 (2)使用方必须在使用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所形成的成果的显著位置注明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版权的所有者(所有者名称见附表)。 (3)使用方对被许可使用的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不拥有复制、传播、出版、翻译成外国语言等权利,不得向第三方提供原始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不得以商业目的使用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或者开发和生产产品。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任何格式或者任何复制品视同原始数据。使用方可根据需要对数据内容进行必要的修改和对数据格式进行转换,但未经许可,不得将修改、转换后的数据对外发布和提供,并应将修改、转换的情况及修改、转换的内容向提供单位备案。使用方不得将原始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或者其衍生成果在计算机互联网上登载。

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建库技术要求

项目编号: ZXPR-SU020-2003 基础地理信息系统 基础地理数据库建设技术要求 Version: 2.1 本文档使用部门:■主管领导■项目组 □客户(市场)□维护人员□用户

编制:评审:项目评审委员会 日期:日期: 分发编号: 目录 1.前言 (4) 1.1范围 (4) 1.2引用标准 (4) 2.总则 (4) 2.1编制目的 (4) 2.2数据库建设的主要工作 (4) 2.3数据成果 (4) 2.3.1成果资料 (4) 2.3.2成果格式 (5)

3.基础地理数据集规范 (5) 3.1数据文件命名 (5) 3.2图层名称结构 (5) 3.3图层定义 (6) 3.3.1测量控制点(POINT)*A01P (7) 3.3.2测量控制点辅助线(LINE)*A02L (8) 3.3.3测量控制点注记(POINT)*A03P (8) 3.3.4居民地(POLY、LINE、POINT) *B01A、*B01L、*B01P (9) 3.3.5居民地附属物(POLY、LINE、POINT) *B02A、*B02L、*B02P (9) 3.3.6居民地注记(POINT)*B03P (9) 3.3.7工矿建(构)筑物(POLY)*C01A (10) 3.3.8工矿建(构)筑物辅助线点(LINE、POINT)*C02L、*C02P (10) 3.3.9工矿建(构)筑物注记(POINT)*C03P (10) 3.3.10交通道路(POLY 、LINE)*D01A、*D01L (11) 3.3.11交通道路辅助设施(LINE、POINT)*D02L、*D02P (11) 3.3.12交通道路注记(POINT)*D03P (11) 3.3.13管线(LINE)*E01L (12) 3.3.14管线辅助设施(POINT)*E02P (12) 3.3.15管线注记(POINT)*E03P (12) 3.3.16水系(POLY、LINE)*F01A、*F01L (13) 3.3.17水系辅助设施(LINE、POINT)*F02L、*F02P (13) 3.3.18水系注记(POINT)*F03P (13) 3.3.19境界(POLY、LINE、POINT)*G01A、*G01L、*G01P (13) 3.3.20境界注记(POINT)*G03P (14) 3.3.21地貌与地质(POLY)*H01A (14) 3.3.22高程点(POINT)*H01P (14) 3.3.23等高线(LINE)*H01L (14) 3.3.24地貌与地质辅助设施(LINE、POINT)*H02L、*H02P (15) 3.3.25地貌与地质注记(POINT)*H03P (15) 3.3.26植被(POLY、LINE、POINT)*I01A、*I01L、*I01P (15) 3.3.27植被辅助设施(LINE、POINT)*I02L、*I02P (15) 3.3.28植被注记(POINT)*I03P (16) 3.3.29图幅索引图层(POLY)*INDEX01 (16) 4.数据转换流程 (16) 4.1数据转换技术流程 (16) 4.2代码转换、数据分层 (17) 4.2.1测量控制点 (18) 4.2.2居民地及垣栅 (18) 4.2.3工矿建(构)筑物及其它设施 (20) 4.2.4交通及附属设施 (25) 4.2.5管线及附属设施 (29) 4.2.6水系及附属设施 (30) 4.2.7境界 (33) 4.2.8地貌和土质 (33) 4.2.9植被 (34) 4.2.10注记 (35) 4.2.11其他特殊要求 (35) 4.3数据接边处理 (36) 4.4数据检查 (36) 4.4.1质量控制指标 (36) 4.4.2自(互)检 (36) 4.4.3过程检查 (36)

地理国情监测相关

地理国情监测是准确掌握国情国力的有效途径。地理国情监测,就是综合利用全球导航定位技术(GNSS)、航空航天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等现代测绘技术,综合各时期已有测绘成果档案,对地形、水系、湿地、冰川、沙漠、地表形态、地表覆盖、道路、城镇等要素进行动态和定量化、空间化的监测,并统计分析其变化量、变化频率、分布特征、地域差异、变化趋势等,形成反映各类资源、环境、生态、经济要素的空间分布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监测数据、地图图形和研究报告等,从地理空间的角度客观、综合展示国情国力。 地理国情监测的实质是对相关信息的空间分布进行表述。地理国情信息可分为基础地理信息、地理统计信息和地理演化信息。基础地理信息是直接或间接获取并能够直观地反映在地图、遥感影像等载体上的地理要素分布信息,如地形地貌、道路交通、江海湖泊、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等信息;地理统计信息就是在地理信息的基础上,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数理统计等技术方法对所获取的数据和信息进行统计,如国土面积、流域大小、道路长度等数据或数量信息;地理演化信息就是在不同时间段,对不同时相的地理空间信息进行对比和动态监测,分析揭示监测对象的变化规律,预测未来发展演化趋势,如沙漠化、石漠化、城市扩展等。 地理国情监测信息是基础地理信息的延伸和扩展。地理国情监测信息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信息,即可以通过基础测绘直接获取的信息,包括地形地貌、地表要素分布及其变化和各种统计分析综合信息,这也是测绘部门进行地理国情监测的首要任务。另外一类是间接信息,即与地理位置相关的矿产资源、自然灾害、气象、工农业布局、人口分布等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从传统意义上的基础

HJT 356-2007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数据有效性判别技术规范

水污染源在线监测数据有效性判别技术规范 1 适用范围 1.1 本标准规定了水污染源排水中化学需氧量(CODCr)、氨氮(NH3-N)、总磷(TP)、pH 值、温 度和流量等监测数据的质量要求,数据有效性判别方法和缺失数据的处理方法。 1.2 本标准适用于水污染源排水中化学需氧量(CODCr)、氨氮(NH3-N)、总磷(TP)、pH 值、温度和流量等监测数据的有效性判别。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 6920 水质pH 值的测定玻璃电极法 GB 7479 水质铵的测定纳氏试剂比色法 GB 7481 水质铵的测定水杨酸分光光度法 GB 11893 水质总磷的测定钼酸铵分光光度法 GB 11914 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盐法 GB 13195 水质水温的测定温度计或颠倒温度计测定法 HBC 6-2001 环境保护产品认定技术要求化学需氧量(CODCr)水质在线自动监测仪 HJ/T 70 高氯废水化学需氧量的测定氯气校正法 HJ/T 96-2003 pH 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 HJ/T 101-2003 氨氮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 HJ/T 103-2003 总磷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 HJ/T 104-2003 总有机碳(TOC)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 HJ/T 191-2005 紫外(UV)吸收水质自动在线监测仪技术要求 HJ/T 355-2007 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运行与考核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数据有效性 指从在线监测系统中所获得的数据经审核符合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要求,在质量上能与标准方法可比。 3.2自动分析仪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入库流程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入库流程 1、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包括的内容 基础地理信息主要是指通用性最强,共享需求最大,几乎为所有与地理信息有关的行业采用作为统一的空间定位和进行空间分析的基础地理单元,主要由自然地理信息中的地貌、水系、植被以及社会地理信息中的居民地、交通、境界、特殊地物、地名等要素构成,另外,还有用于地理信息定位的地理坐标系格网,并且其具体内容也同所采用的地图比例尺有关,随着比例尺的增大,基础地理信息的覆盖面应更加广泛。基础地理信息的承载形式也是多样化的,可以是各种类型的数据、卫星像片、航空像片、各种比例尺地图,甚至声像资料等等。 2、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入库的意义 通过制定统一的分类代码标准,将多格式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统一整理转换进行入库形成统一的数据库,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共建共享与交换及数字化城市建设奠定良好的准备,同时通过建立统一的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可以避免各部门间的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节约社会资源。 3、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入库的基本流程 1)、规范及标准的制定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种类齐全,内容丰富,涉及领域广泛,为了能将它们有机地进行组织,有效地进行存储、管理和检索应用,只有将所有的地理信息按一定的规律进行分类和编码,使其有序地存入计算机才能对它们进行按类别存储,按类别和代码进行检索,以满足各种应用分析需求。因此首先必须对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进行分类和编码,编写相应的元数据标准。根据绍兴项目的实施其相应的规范和标准主要有以下内容: (1)、《4d产品数据成果入库提交技术规定》 (2)、《基础地理信息分类与代码》 (3)、《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建库技术规定》 (4)、《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技术规定》(5)、《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属性》 (6)、《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字典》 (7)、《基础地理信息元数据标准》 2)、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整理及入库

地理国情监测与基础测绘的相关分析

地理国情监测与基础测绘的相关分析 发表时间:2018-11-14T09:41:01.94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6期作者:张艳峰刘现印陈瑞聪 [导读] 文章重点就地理国情监测与基础测绘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以供参考和借鉴。 山东省国土测绘院山东济南 250013 摘要:地理国情监测是从地理的角度分析、研究和描述国情,它的开展对于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的转型升级具有重大作用。弄清地理国情监测与基础测绘的联系和区别,能促进地理国情监测和基础测绘协同发展。文章重点就地理国情监测与基础测绘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字:地理国情监测;基础测绘;联系;区别 引言:随着地理国情监测工作的广泛开展,对地理国情监测与基础测绘、数字城市建设、地理信息产业、天地图服务、应急测绘保障、重要地理信息数据等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有利于准确把握地理国情监测的目标任务,全面促进地理国情监测与基础测绘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对提升测绘地理信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有重要意义。 1地理国情监测的特征分析 1.1地理国情监测具有区域信息的集成性特征 地理国情监测所涉及与涵盖的信息多为区域性的地理信息。将普通的地理信息同实际的社会发展现状相结合,形成具有高度的集成性,区域性和综合性特征的数据,这便是地理国情监测成果的主要特征。 1.2时间性与现势性成为地理国情监测的显著特征之一 地理国情监测主要反映的是截至到某个时间点的某个时间段内地理信息发生的变化情况。在自然地理方面主要是指地形与地貌发生的变化;在人文地理要素的变化中,则包含了区域的城镇化变化与国情信息的动态变化,这些都能够体现出地理国情监测的时间性特征与现势性特征。 2地理国情监测与基础测绘的区别与联系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测绘地理信息工作获得了高度的重视。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我国的测绘地理事业在发展过程中,针对各项工作做出了比较明确的划分,通过采用针对性的手段完成具体的工作,在多方面来确保地理国情监测、基础测绘在能够和谐推进,实现互补的同时,创造出更大的价值。相对而言,地理国情监测与基础测绘存在较大的区别,两项工作虽然具有共同的目的,但在实施过程中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性,并且紧密联系的存在又促使相互之间存在较多的交集。经过大量的总结与分析,认为地理国情监测与基础测绘的联系和区别,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二者在概念上存在明显的区别。地理国情监测是综合利用3S等现代测绘技术,综合各时期已有测绘成果档案,对地形、水系、交通、地表覆盖等要素进行动态和定量化、空间化的监测,并统计分析其变化量、变化频率、分布特征、地域差异、变化趋势等,形成反映各类资源、环境、生态、经济要素的空间分布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监测数据、地图图形和研究报告。其所形成的成果数据量大,涉及多个行业,成果的综合分析突出。基础测绘指建立全国统一的测绘基准和测绘系统,进行基础航空摄影,获取基础地理信息的遥感资料,测制和更新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影像图和数字化产品,建立、更新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其成果相对于地理国情监测,成果针对性强,涉及行业较少,且未包含统计分析信息。第二,地理国情监测与基础测绘是相互联系的。基础测绘在实施过程中,建立了测绘基准和测绘系统,更新了国家、地方的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等,这些都为地理国情监测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既有数据基础,又有技术储备,而地理国情普查、地理国情监测工作的成功开展,其成果被多个行业应用并反映良好,又促进了基础测绘的转型升级。 3对地理国情监测工作的有效开展对策 地理国情监测是在地理国情普查成功开展的基础上进行的,它吸取了传统基础测绘和地理国情普查的成功经验,有效的促进了传统基础测绘向新型基础测绘的转型升级。山东省在2016年出台的“十三五”新型基础测绘实施方案,即是在地理国情普查成功开展的基础上对传统基础测绘进行的大刀阔斧的改革,经过近两年的实施,成果得到多个省级政府部门的应用并受到好评。 3要促进地理国情监测的长期可持续发展,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3.1对已有测绘成果予以合理与科学地应用 地理国情监测在数据采集阶段采用的技术手段同基础测绘采集手段区别不大,因此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可有效利用已有的各种测绘成果,包括年度更新的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遥感影像、卫星影像资料等。山东省“十三五”基础测绘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十三五”期间山东省1:10000基础测绘五年更新三次,每年度对水系、道路等重要要素进行定期更新,这些成果都可以作为地理国情监测工作的数据基础,可以为国情监测工作的内外业数据采集提供参考。另外,2015年以来开展的专题性地理国情监测,部分成果可以直接应用于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的国情要素采集,如城市空间格局的专题性监测成果,可以作为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国情要素中心城区范围采集的依据。 3.2汲取基础测绘同地理国情普查相结合的成功经验 地理国情普查在开展时,成功沿用了传统基础测绘先内后外的作业模式,有效减少了外业采集的工作量;普查阶段应用了开展基础测绘时收集的交通水利民政等多个部门的参考资料,确保了成果的权威性和完整性。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吸取基础测绘和地理国情普查相结合的成功经验,做到地理国情监测和基础测绘协同联动更新,在进行行业部门资料收集和外业数据采集时,分析基础测绘和地理国情监测的区别联系,做到一次资料收集兼顾基础测绘和地理国情监测、一次外业调绘兼顾基础测绘和地理国情监测,减少内外业工作量,真正做到“最多跑一次” 。 3.3加快测绘地理信息新技术的推广 科技的发展推动着测绘技术手段日新月异,近年来不少新技术新装备在开展基础测绘时得到应用。同样,这些新技术和新装备也应用到地理国情监测中,并得到发展。如无人机进行基础测绘时一般用于影像的获取,在地理国情普查开展中,青岛某单位用小型无人机搭载智能手机进行短距离外业调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得到在山东省推广;传统的基础测绘应用遥感信息提取软件进行植被类型的提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