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总网02-02瓦五线接触网上部施工总技术交底

总网02-02瓦五线接触网上部施工总技术交底

总网02-02瓦五线接触网上部施工总技术交底
总网02-02瓦五线接触网上部施工总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书签证表

大连长兴岛铁路瓦房店至五岛段新建工程

接触网上部工程施工技术交底(2)

1工程概况

1.1适用范围:

本交底适用大连长兴岛铁路瓦房店至五岛新建工程瓦房店(含)至瓦董区间七跨分相(施工里程:瓦五线DK0+000-DK6+156/DK6+010,沈大线DK93+700-DK105+900)

1.2上部安装总则

1.2.1指导思想:“样板引路,首件达标”。

在上部安装过程中,每开展一道工序,首次施工时,工程部技术人员将到现场进行指导,并对安装过程中容易忽视或技术难点,进行交底。以便管段内实现施工工艺统一、执行的技术标准统一。减少返工现象,使工程质量做到内实外美。

1.2.2螺栓穿向

顺线路方向水平安装的螺栓,原则上都穿向来车方向,即螺母在来车方向:(1)瓦五线下行瓦房店至瓦董区间七跨255#,统一朝五岛大里程方向;(2)瓦五线上行瓦房店至瓦董区间七跨250#和沈大上行,统一朝瓦房店方向;(3)沈大下行,统一朝田家方向。

垂直线路方向水平安装的螺栓,原则上都穿向田野侧,即螺母在田野侧;竖直穿向的螺栓,从上向下穿,即螺母在下方。双耳连接器等连接零件,原则上

应当让销钉为竖直穿向,螺栓为水平穿向。

1.2.3拉线回头要求

各种拉线回头长度为500mm(从楔型UT型耐张线夹上平面垫片测量),用Φ1.6mm软态不锈钢丝绑扎100mm,误差±10mm,绑扎应紧密平整,钢绞线头在绑线外露头50mm。楔型UT型耐张线夹受力后螺纹外露长度应不小于20mm。

2接触线

2.1 接触导线距轨面的高度符合要求,允许误差±30mm,相临悬挂点相对高差在±20mm 之间,导高6000mm。

2.2 接触导线在极限弛度时最高不得超过6500mm,最低不得低于5700mm(桥下低净空除外)。

2.3 接触导线的坡度变化一般不超过 1‰,困难时不超过 2‰。

2.4 接触线应顺直,不得有硬弯、扭面、裂纹、损伤等现象。接触线磨耗及剩余高度见下表,当磨耗达到 20%时必须补强,若一锚段内有4处磨耗达到20%及以上应整体更换;

2.5 拉出值应符合设计要求,误差±30mm。

2.6 Re200C 接触线在水平面内改变方向时,工作支水平转角≤5°,非工作支水平转角≤10°;Re100C 接触线在水平面内改变方向时,工作支水平转角≤15°,非工作支水平转角≤20°。

2.7 正线及重要线应位于侧线及次要线的下方。

2.8 一锚段内接头、补强总数不超过 4 处,接头距悬挂点不小于 2m,两接头之间的距离不小于 80m。

2.9 接触导线上安装的所有零部件均应保证受电弓平滑通过和取流正常。3承力索

3.1 承力索在直线地段应位于线路中心线的正上方,允许误差 150mm。在曲线地段承力索与接触线之间的连线应垂直于轨面连线,允许向曲线内侧偏差不超过 100mm,但不得偏向曲线外侧。

3.2 一锚段内接头、补强和断股处不超过 4 处,接头距悬挂点不小于 2m,两接头之间的距离不小于80m(一跨距内不得有两个接头)。

3.3 制作接头时,若截断线索长度小于 150mm 可直接连接。

3.4 承力索不得有散股、断股、烧伤现象。

3.5 承力索中心锚结处与补偿器端的张力差不得超过其额定张力的 10%。

3.5 承力索相交叉时不得有互磨现象。

4弹性吊索及吊弦

4.1 吊弦的安装位臵和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吊弦长度允许误差2mm,吊弦在任何温度下均应与顺线路方向垂直,在垂直于线路方向的斜率不得大于1/10。

4.2 整体带载流环吊弦其载流环展开长度为200mm,与接触线连接处的载流环应与行车方向一致,而与承力索连接处载流环则反之。载流环与接触线的夹角不小于 45°。

4.3 吊弦线夹在直线处应保持铅垂状态,曲线处应与接触线的倾斜度一致。

4.4 整体吊弦之间距离符合设计要求,间距不得大于 13m,吊弦位臵确定后安装允许误差为±100mm。

4.5 非工作支下锚时,距下锚点25m范围内接触线和承力索间不得安装吊弦。

4.6 弹性吊索安装于R≥1200m的线路区段。在区间,正定位处弹性吊索长度为18m,反定位处弹性吊索长度为14m;在站场,当软横跨跨≥50m 时,弹性吊索长度为 18m,当软横跨跨距<50m 时,弹性吊索长度为 14m。

4.7 当弹性吊索长度为18米时,额定张力为2.3KN,在弹性吊索内定位点两侧各安装两根整体吊弦,吊弦分别距定位点2.5m和6m;当弹性吊索长度为14m时,额定张力为1.7KN,在弹性吊索内定位点两侧各安装一根整体吊弦,吊弦距定位点 2.5m。见下图。

4.8 弹性吊索在无偏移温度时两端的长度应相等,允许误差不超过100mm,弹性吊索两端用25-70并联线夹与承力索连接,弹性吊索靠近下锚侧预留200mm。

4.9 吊弦与弹性吊索不得有断股、散股和接头。

4.10 绝缘锚段关节内,如因弹性吊索造成两接触悬挂的各带电部分的空气绝缘距离不足时,可将弹性吊索拆除。

4.11 吊弦的安装长度应能保证接触悬挂的结构高度和接触线距轨面的高度。

4.12 线岔处转换吊弦、200mm<结构高度≤500mm 时安装滑动吊弦。

4.13吊弦制作

4.13.1 根据现场测量数据,或计算数据确定吊弦长度,预制尺寸见下表。

Ⅰ——为带一个鸡心环的切割长度。

Ⅱ——内环-内环距离。

Ⅲ——承力索中心-接触线中心距离。

4.13.2 先在铜绞线的一端 275mm 处把鸡心环的顶端与这一点重合,用手压紧。

4.13.3 把铜绞线回头穿进皱纹连接器,使皱纹连接器顶住鸡心环。

4.13.4 拉紧铜绞线,使其与鸡心环圆弧密贴。

4.13.5 用压接钳压好皱纹连接器。

4.13.6 把铜绞线插入线鼻子,再把一段铜绞线并排插入。用压接钳压好。

4.13.7 用断线剪子把插入的一段铜绞线在线鼻子端口处剪断。

4.13.8 将预制好的吊弦一端挂到预制平台的一个固定柱上,按吊弦预制表

测量吊弦长度,断线。

4.13.9 按上述方法加工另一端。

4.13.10 制作非载流吊弦时不必制作载流弧,方法步骤同上。

4.13.11 若更换的吊弦较多,则按跨距、锚段为单位把预制好的吊弦标识,包装。

4.14 制作安装弹性吊索步骤。

4.14.1 根据支持装臵(正定位或反定位),将Bz25/7 铜绞线切割成14.20m 或18.20m,在7m或9m处做中心标记。

4.14.2 将弹性吊索的中心临时固定在承力索支持线夹的中点,在中心锚结侧将吊索与承力索用 25-70 线夹固定,在补偿滑轮方向侧人工将弹性吊索拉紧后,安装 25-70 线夹,使吊索本体外露线夹约 200mm,以便在该侧调整吊索张力。

4.14.3 根据支持装臵(正定位或反定位)用已预配好的吊弦把接触线悬挂到弹性吊索上。

4.14.4 用Φ4.0 铁线将定位管临时悬挂到弹性吊索(腕臂)上,安装完所有的负荷部件后,将弹性吊索拉紧并达到所要求的张力。

4.14.5 吊索张力及吊弦在承力索上的位臵应反复调整。

4.14.6 弹性吊索与非载流吊弦的连接线夹内应加铜衬垫。

5锚段关节

5.1 Re200C接触网的锚段关节有电分段锚段关节、机械分段锚段关节以及电分相锚段关节。而电分段锚段关节、机械分段锚段关节有直线区段的三跨关节形式和曲线区段的五跨关节形式。

5.2电分段锚段关节两悬挂间的有效绝缘距离须大于400 mm。两接触线的

水平距离应保持450mm。转换柱处两接触线的抬高,三跨锚段关节时,当跨距al≥55m,非工作支接触线高于工作支接触线600mm,当跨距45m

5.3机械分段锚段关节两悬挂各部分(包括零部件)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50mm。转换柱之间两接触线的水平距离应保持100mm。转换柱处两接触线的抬高,三跨锚段关节时,当跨距al≥55m,非工作支接触线高于工作支接触线600mm,当跨距45m

5.4电分相锚段关节采用两个三跨绝缘锚段关节,和一个带中性段的四跨锚段关节组成。中性区的距离应保持为35m,两侧过渡区的距离各应保持为 25m。

5.5电分相锚段关节各悬挂间的有效绝缘距离须大于400 mm。转换柱之间两接触线的水平距离应保持450mm,非工作支接触线高于工作支接触线500mm。三腕臂中心柱处,两非工作支接触线与工作支接触线之间:垂直距离分别为500mm和600mm;工作支接触线为正定位时,工作支接触线与相应两非工作支接触线之间的水平距离为450mm和600mm,工作支接触线为反定位时,工作支接触线与相应两非工作支接触线之间的水平距离为600mm和450mm,即两非工作支接触线之间的水平距离为150mm。

5.6电分相锚段关节结构高度须符合:转换柱处当工作支接触线的结构高度

为1.8m时,非工作支接触线的结构高度为1.6m,即非工作支承力索比工作支承力索抬高300mm;当工作支接触线的结构高度为1.6m时,非工作支接触线的结构高度为1.8m,即非工作支承力索比工作支承力索抬高700mm。

5.7在电分相锚段关节中心柱处,两侧三跨绝缘锚段关节的绝缘子位臵和中心柱之间的距离应保持为10m。

6 中心锚节

6.1 中心锚结的位臵要使两边接触悬挂的补偿条件基本相同,所在跨距内的接触线、承力索均不得有断股、补强和接头。

6.2 Z绳(接触线中锚绳)。

6.2.1 Z绳端头与承力索应用50/50线夹连接,与接触线连接应用中锚线夹。

6.2.2 中锚线夹间距为一个线夹宽度的距离,安装位臵在跨中两根导流吊弦之间最外侧的中锚线夹距前一根导游吊弦的距离为500mm。

6.2.3 Z绳长度为安装位臵处结构高度的 5 倍加500mm。

6.2.4 腕臂结构处的Z绳和软横跨结构处的Z绳结构和安装方式等完全相同。

6.2.5 Z绳上的线夹在直线处应保持铅垂状态,曲线处应与接触线倾斜度一致。

6.2.6 Z绳连接线夹处的接触线高度应比两侧定位点高出 20-40mm。

6.3 腕臂结构中锚绳(承力索中锚绳)。

6.3.1 承力索放于远离支柱侧和旋转线夹的沟槽内,中锚绳放于另一沟槽内。中锚绳与承力索用 50/50 线夹于旋转线夹两侧固定,并沟线夹中心距旋转线夹中心为 200mm。

6.3.2 中锚绳在中锚柱两相邻支柱上分别下锚,下锚处安装调节螺栓,以

便调节张力,使两侧受力基本一致。

6.3.3 下锚处安装高度为:导线高度加 1600mm。

6.4 软横跨中锚绳的安装。

6.4.1 上部固定绳不带电时,两侧承力索分别通过绝缘子用双叉头连接板连接到上部固定绳上,上部固定绳带电时不用绝缘子。

6.4.2 中锚处两承力索在楔型线夹内的回头线用压接管压接,作过引电气连接。过引线距接地部分的最小距离不能小于 270mm。

6.5 所使用的线夹、连接器等零部件应采用设计的标准部件,完好合格。连接线夹、钳接管与线索连接处应涂导电介质,线夹安装牢固。

6.6 螺栓穿入方向。

6.6.1 Z 绳上各线夹螺栓从田野侧穿向线路侧(螺母在线路侧),其它水平穿入的螺栓从线路侧穿向田野侧。

6.6.2 垂直穿向的螺栓从上往下穿。

7线岔

7.1 道岔定位处拉出值应符合要求,允许偏差为±30mm,在道岔定位处最大拉出之不易大于 400mm。

7.2 交叉吊弦安装在吊弦线夹距相邻线路中心投影 550-600 处,并且保持两吊弦在顺线路方向上的间距等于两导线的相对最大偏移量+150mm。

7.3 正线接触线位于侧线接触线的下方,在线岔限制管区域内正线接触线高度应高于定位点 10mm,侧线接触线在交叉点处高于正线接触线 20mm,两线处于自然交叉互不接触状态,上下线间隙 1-3mm;因此在过渡转换区域侧线工作支允许高于正线工作支接触线 10~30mm。

7.4 自交叉吊弦向两线开口侧,两线距相邻线路中心线投影 600-1050mm 范围内不行安装任何线夹。

7.5 受电弓在道岔区域(道岔线间距 800 处)短时间内同时与两接触线接触,侧线接触线或正线接触线位于两条线路中心线之间,即正线侧线导线在受电弓的同一侧,允许接触线位于线路中心线位臵;(对应于受电弓宽度,在德国铁路 DB,列车通过的线路中心线与邻线接触线之间的距离为 1.05m)。

7.6 单开道岔线岔的标准定位时,两支接触线交叉点的垂直投影在道岔线间距 400-800mm 范围内。

7.7 线岔在平均温度时,交叉点对两股道的拉出值正线不大于 360mm,拆下不大于 400mm,线叉承力索的交汇点和接触线的交汇点在同一铅垂面内。

7.8 交叉点最好位于 1/2 正线支持定位处标准拉出值处,2/3 侧线支持定位处标准拉出值处,可调整支持定位处拉出值,但应受无线夹区约束。

7.9 接触线交叉点到正线轨面垂直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应小于该接触线交叉点到侧线轨面垂直中心线之间的距离。

7.10 在交叉接触线工作支与非工作支相距 500mm 处,非支高于工支 50-100mm。

7.11 单开线岔调整一般步骤。

7.11.1 交叉点的投影在道岔间距 400-800mm 范围内,但交叉点偏移量超出标准时:

⑴根据实际测量的交叉点投影所偏移的方向及数值,确定定位点处需调整的方向及数值。

⑵调节定位点处两接触线的拉出值,尽量使交叉点投影位臵符合要求,定位点的两线路拉出值基本对称,一般不大于 400mm。

⑶当线岔定位点处的调整不能达到接触线交叉位臵的要求时,可调整相邻支柱处的拉出值。调整时,尽量不改变正线拉出值。

4.11.2 交叉点的投影超出道岔间距 400-800mm 范围内,但交叉点偏移量符合标准时:

⑴根据测量数据确定交叉点投影在道岔线间距比 400mm 小还是比 800mm

大的位臵。

⑵调整两接触线定位处的拉出值,用调整线岔处两工作支接触线间的夹角进行调整。

⑶当交叉点投影在比400mm小的位臵时,调整两定位拉出值,减小交叉角,直至交叉点位臵符合要求。

⑷当交叉点投影在比800mm大的位臵时,调整两定位拉出值,增大交叉角直至投影位臵符合要求,两定位拉出值工作支一般不大于400mm。

⑸当线岔定位点处的调整不能达到接触线交叉位臵的要求时,可调整相邻支柱处的拉出值。调整时,尽量不改变正线拉出值。

7.11.3 交叉点的投影超出道岔间距400-800mm范围内,同时交叉点偏移量超出标准时:

⑴根据对线岔测量的实际情况,拆卸限制管或将限制管两端固定线夹松动调至需要位臵。

⑵调整两接触线的拉出值,直至交叉点基本符合要求。

⑶当线岔定位点处的调整不能达到接触线交叉位臵的要求时,可调整相邻支柱处的拉出值。调整时,尽量不改变正线拉出值。

⑷安装限制管,紧固螺母,检查间隙。

7.11.4 当在道岔线间距 800mm 正侧线接触线不位于受电弓同侧时,根据实际测量情况调整道岔定位处相应接触线的拉出值,当线岔定位点处的调整不能达到接触线交叉位臵的要求时,可调整相邻支柱处的拉出值。调整时,拉出值不能超出许可范围。

7.11.5 在过渡转换区域两工作支接触线水平(自交叉点至两线间距邻线投影 1050mm 处)距离 500mm 处非工作支接触线抬高值不符合要求时,可通过调

节吊弦的长短进行调整。

7.11.6 交叉吊弦未安装在吊弦线夹距相邻线路中心投影 550-600mm 处时,可移动滑动吊弦,直至符合要求。

7.11.7 当交叉点处两线间隙不满足要求时,如间隙过大或过小,可通过增减线岔两端的垫片数量进行调整。使线岔管与其交叉的接触线间有 1-3mm 的间隙。

7.12 菱形线岔调整步骤。

菱形线岔的调整比较复杂,它由多个单开线岔组成,其中每个线岔的调整方法同单开线岔,调整任一组线岔兼顾其它线岔,一般应由两个作业组同时进行。有两种基本方法。

7.12.1 先调正线,后调渡线。

⑴调整正线。一组人员在一侧单开道岔线岔处调整正线,另一组人员在菱形对角的另一组相关单开道岔线岔处配合正线的调整。如需要,则进行同步调整,直至此正线通过交叉点。用同样方法调整另一支正线接触线通过交叉点。

⑵调整渡线。两组人员互相进行配合调整,使两条渡线分别通过交叉点。

7.12.2 先调一组单开线岔,再调相关或对应线岔。即依次进行各线岔的调整,直至符合要求。调整任一组单开道岔线岔时,必须兼顾两渡线交叉位臵,使其位于菱形交叉中心点的要求。

7.13 复式交分线岔调整步骤。

测量两导线交叉点垂直投影落在道岔的菱形块内,最佳位臵是菱形块中心,可偏离短轴 1000mm、长轴 50mm。交叉点投影位臵不合格大致分三种情况。

7.13.1 投影位臵距短轴 1000mm 以外,长轴 50mm 以内,即长轴合格,短轴不合格。处理方法是:松开线岔处两定位器的定位环或支持器顶丝,使两定

位相向或反向移动,使交叉点达到合格。

7.13.2 投影位臵距短轴1000mm以内,长轴50mm以外,即短轴合格,长轴不合格。处理方法是:松开线岔处两定位器的定位环或支持器顶丝,使定位同向移动所测的偏移值,使交叉点达到合格。

7.13.3 投影位臵距短轴1000mm以外,长轴50mm以外,即长、短轴均不合格。处理方法是:

⑴在任意一条导线上找出一个符合投影位臵要求的点,调整另一导线使其交于这个点。

⑵若两线上均找不到该点,可调整一线后在找出该点,使另一线交于此点。

7.13.4 复式交分线岔两端 800mm 处应调成水平,次要线工作支接触线允许高于重要线工作支接触线 10-30mm。

8电连接线

8.1 电连接根据使用位臵不同分为横向电连接和纵向电连接:将承力索和接触线连接起来的电连接称为横向电连接,通常安装在站场两端电力机车经常启动的地方,或站场正线同侧线之间的并联线;锚段关节处、线岔处、专用线及装卸线等处隔离开关安装的电连接均称为纵向电连接。

8.2 安装位臵符合设计要求,锚段关节处在开口侧转换柱和锚柱之间,转换柱处弹吊以外第一根吊弦左右各250~500mm 处,尽量靠近 500mm 安装电连接,机械分段为双支电连接,绝缘分段只装设1组电连接。

8.3 电连接与接触悬挂要接触紧密、良好,线索无散股、断股现象。

8.4 线夹安装牢固,不得偏斜,避免造成刮弓现象。

8.5 电连接的长度应满足极限温度时线索纵向位移的要求。

8.6 当承力索和接触线间距 0.8m<h≤1m 时,用C型电连接,h>1m 时,

用S型电连接。

8.7 采用C型电连接时,非工作支电连接开口指向下锚方向,工作支电连接下半个C型弧背向来车方向;采用S型电连接时,以下半个C弧朝向为准。

8.8 隔离开关电连接引线与瓷裙的距离不得小于 150mm,距接地部分不得小于 450mm,距带电导线的距离不应小于 400mm。

8.9 隔离开关电连接引线距分段绝缘器的两端不小于 1.5 米,若隔离开关设在站台上,必须从相临股道取得电流时,电连接跨越股道与带电承力索的距离不得小于 500mm。

8.10预制电连接步骤。

8.10.1 确定电连接在承力索、接触线上的安装位臵。

8.10.2 测量各部尺寸:h1、h2、A、S。

8.10.3 根据附图、附表计算电连接长度 L,L=h1+h2+A+450mm。

8.10.4 在断头处用φ1.6 细铁线绑扎,避免散股,断线。

8.10.5 按测量位臵安装。

9分段绝缘器

9.1 分段绝缘器位臵与线路平行且位与轨道中心正上方,最大允许误差为:±100mm。滑轨距正线≥1.5m,困难情况≥1.22m,距侧线≥1.05m。

9.2 承力索绝缘子安装在分段绝缘器的开口侧(在 20°C 时距滑轮 2m)。

9.3 分段绝缘器处接触线高度应比两侧悬挂点高约 50mm。

9.4 滑轨不应有任何横纵向弯曲。

9.5 分段绝缘器开口端滑轨下沿至接触线下沿距离约为 2mm、闭口侧滑轨下沿至接触线下沿之间距离约为 3mm。

9.6 B 型悬挂方式的辅助滑道采用约 1m 长 100mm2接触线外加铜套管制作。

9.7 分段绝缘器开口侧加设 2 米长加强线,每 500mm 用平行凹槽线夹同接触线连接。

9.8 20°C 时承力索热缩管(长 2500mm)位于滑轮中心至分段绝缘器开口端约 1800mm、至闭封侧约 700mm 处。

9.9 接触线和滑轨之间平滑过渡。

9.10 分段绝缘器主绝缘表面清洁无烧伤、裂纹、破损、老化现象。

10 接地装臵

10.1 距接触网带电部分 5m 以内的所有金属结构均应接地。

10.2 无信号轨道回路区段,支柱接地装臵可直接同钢轨连接,有信号轨道回路区段,支柱的接地装臵应与回流线相连或打接地极。

10.3 地线分上、中、下三部分。水平腕臂底座至斜腕臂底座间为上部地线;斜腕臂底座至支柱接地孔间为中部地线(钢筋混凝土支柱若有预留地线可代替上、中部地线);接地孔至钢轨为下部地线。

10.4 上、中部地线采用φ10 的圆钢,其余采用φ12 圆钢。

10.5 沿支柱敷设的接地线,应紧贴杆身,可用镀锌铁线绑扎。下部地线应紧贴地面,但在行人较多的地方和旅客站台上,应埋入地下 100mm。钢柱接地线连接端应露在基础帽外面。隧道内接地线应和隧道壁、拱顶密贴,并应通过地线卡子固定牢固,其位臵与悬挂点错开 1m 的距离。

10.6 接地线连接处应可靠接触,并采取防腐措施。

10.7 吸上线电缆埋深≥700mm。

10.8 吸上线安装位臵由电务部门提供,一般每隔一个闭塞分区设一处吸上线。

10.9 吸上线各部连接处必须紧固。

10.10 上跨桥在线路上方的两侧均应安装防护网,上跨的非行人管、涵等建筑物应设立明显“高压危险”等标志。

10.11 在有隔离开关、避雷器和站台附近经常有人通过的支柱处装双接地。

10.12 接地极安装正确,接地电阻符合要求。接地电阻允许值:

中 铁 五局接触网上部施工技术标准

一、接触网上绝缘子选用原则: 1.接触网腕臂采用硅橡胶绝缘子,爬距不小于1600mm。 2.腕臂按实际测量的支柱限界(包括关节和分相处)计算腕臂长度。 3.腕臂安装完毕后,平腕臂端部余长保留300 mm,定位管端部余长保留300 mm,在调整到位后多余部分应截去。 4.腕臂上承力索座与套管双耳的间距为300 mm,上下底座间距1800mm。5540,7340 保南5990,7790 5.各种零件的力矩值参见下表所示。(所有紧固件有力矩要求时必须按力矩要求使用力矩扳手紧固。)

头。 7.京广线接触悬挂为简单直链型悬挂,承力索在接触线的上方,接触线悬挂高度一般为6000 mm, 个别站区为6450mm,以施工平面图为准。 8.腕臂预配时,各部件应处在同一垂直平面上,定位环的豁口朝向受力的反方向安装;腕臂不得弯曲,水平腕臂棒式绝缘子的外铁帽压板必须使用凸头型,凸头必须嵌入腕臂的防滑孔内。 9.腕臂预配与安装时,各水平穿向螺栓方向应一致,统一穿向来车方向。底座固定螺栓由主角钢穿向副角钢,垂直方向为由上往下穿。 10.上、下行地段支柱横线路方向在同一断面时,一般不允许两支柱同时采用反定位。一般情况下,上、下行带电体之间绝缘距离为2米,困难情况下不小于1.6m。 11.硅橡胶棒式绝缘子若有排水孔时,其排水孔朝下安装。 12.各螺栓销、开口销应安装牢固,开口销掰开角度大于60°。 13.腕臂底座孔外安装上下底座依支柱类型选用,绝缘关节、分相处为1600 mm外,其余均为1400 mm,三腕臂底座中心孔距分别为600 mm。 二、支持结构安装 1.腕臂设腕臂支撑,两端用支撑管卡子固定;安装后的支撑管卡子与斜腕臂上定位环间距150mm,距平腕臂绝缘子接口50mm。腕臂支撑一般情况下按照60°~70°安装,现场可以调节支撑管卡子与棒式绝缘子、定位环的距离来实现,一般情况下调整量不大于100mm,在斜腕臂上安装时,一般位于定位环下方,采用直线正定位时位于定位

接触网基坑开挖(浇筑)安全技术交底

接触网基坑开挖(浇筑)安全技术交底 共页CZTZH-1/JD DH-01 保存部门:工程管理部保管人:保存期限:3年

附页 接触网基坑开挖(浇筑)安全技术交底 根据设计施工平面图确定基础型号及尺寸,根据基础型号选用地脚螺栓及选用横卧板型号数量,通过实测放样确定支柱在现场的位置。 一、施工工艺流程图 确定坑位 二、施工技术要求 1、基坑开挖尺寸 (1)混泥土柱 确定坑口尺寸的原则:为支柱底部的尺寸和保证施工人员方便,若有底板、横卧板的基坑,还应考虑底板(1200*800*100)、横卧板(1000*600*100)。 钢筋混凝土支柱坑 基坑宽度在不考虑安装横卧板和底板的情况下,坑口宽度一般取0.6m ,对于有安装有横卧板和底板的基坑,坑口则应该根据横卧板和底板的尺寸宽度确定,并保证有调整的足够尺寸。 支柱基本尺寸参照表

区间坑深确定原则(以轨面为准): 有底板的情况:H=底板厚度(100 mm)+设计基本埋深+设计线路上部建筑高度。 无底板的情况:H=设计基本埋深+设计线路上部建筑高度=3000mm+1040mm=4040mm。 站场坑深确定原则(以轨面为准): 有底板的情况:H=底板厚度(100 mm)+设计基本埋深+设计线路上部建筑高度无底板的情况:H=设计基本埋深+设计线路上部建筑高度。 横卧板的安装标准下部横卧板紧靠坑底安装;上部横卧板最上部一块顶部距基坑底部2500 mm。 (2)钢柱 5#,12#,14#,16#,18#,19#,20#,22#,23#,24#钢柱基础采用Z15-9-30

型基础,141-1#基础采用J15-12型基础,241-1#基础采用J15-10型基础。 相关基础类型及尺寸表:

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技术交底

新建郑州至万州铁路河南段ZWZQ-6标项目二分部 技术交底记录 交底单位:新建郑州至万州铁路河南段ZWZQ-6标项目二分部桥二队交底编号:ZTWJ-ZW-02-Q-018 项目工程名称新建郑州至万州铁路河南 段站前工程ZWZQ-6标项目 二分部 单位工程名称 DK205+806.25~DK227+778 .39路基相关工程 分部工程名称接触网交底时间2017.8.20 接 受 交 底 签 收 情 况 技术交底内容详见附件: 1、路基接触网基础施工技术交底

路基接触网支柱基础 施工技术交底 1、编制依据及原则 1.1 编制依据 1)《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2)《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424-2010 J 1155-2011); 3)《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4)《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751-2010 J 1147-2011); 5)《接触网H型钢柱基础》肆房(2010)8301; 6)拐河北至方城梁场接触网基础预留接口修改设计图《郑万豫 施修网》-H70JW07-j; 7)铁路综合接地系统通号(2009)-9301; 8)与本工程相关的现行铁路工程设计、施工规范、验收评定标准、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 1.2 编制原则 1)遵循专业队伍施工和综合管理的原则; 2)保障施工设备、人员安全的原则; 3)严格遵守合同文件的所有条款,本着科学、客观、实事求是、技术创新的原则; 4)充分考虑合理性、全面性、可行性的原则; 5)充分考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施工 给周边秩序、环境卫生、道路交通、既有设施安全及群众正常生活带 来的不利影响的原则。

接触网支柱技术交底(通用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接触网支柱技术交底(通用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It promotes the progress of enterprise work and promotes economic efficiency.

接触网支柱技术交底(通用版) 交底内容: 一、工程概况 接触网支柱为“接触网H型钢柱”的类型图纸设计共有4种,分别是QJ-A1、QJ-A2、QJ-B、QJ-C型,本连续梁涉及到的只有两种型号分别是QJ-A2、QJ-B。下锚拉线只有一种QJLX-1。在梁体钢筋制作时同时做好接触网支柱、下锚拉线基础预埋件包括预埋钢板、螺栓、加强钢筋等。具体见附图。 二、预埋位置 1、根据本连续梁接触网支柱的设计图纸,本连续梁接触网支柱及下锚拉线的里程位置为DK。。。。。。。。。(具体内容见附表)。 2、接触网支座基础中心距桥梁中心线距离为5.75m。 三、施工工序

在梁体顶板钢筋绑扎的同时,对接触网支柱、下锚拉线基础的位置确定,所有位置均由测量组放样确定。将接触网支柱、下锚拉线的预埋钢板与梁体钢筋焊接并且固定牢固。然后再绑扎加强筋。 四、技术要求 1、QJ-A2型基础 1)、接触网支柱基础中心2米(顺桥向)范围内对桥面板进行局部加高100mm。 2)、梁体的钢筋与预埋件相碰时,适当移动或弯折梁体钢筋,位于预埋钢板2下方的原梁体的纵向钢筋及加强筋M4可部分移到预埋钢板2的上方,同时在预埋钢板2上面加焊锚固钢筋N4、N4’(详见附图),使其与梁体钢筋绑扎牢固。 3)、M5、M5’钢筋在支柱基础中心两侧各1.8m范围内,与梁体顶板底层N3、N4钢筋并置,间距为100mm布置。 4)、接触网支柱基础中预埋的6根M39锚栓。锚栓外露基础面190mm,螺纹长度190+5mm,每个锚栓配三个螺母,两个垫圈。 5)、位于平坡或者纵坡的桥梁,支柱基础面都应保持水平,预

锚杆、喷射混凝土,钢筋网施工技术交底

锚杆、喷射混凝土、钢筋网、钢架施工技术交底 1一般规定 1.1 隧道施工,必须配合开挖及时支护,保证施工安全。 1.2 当开挖工作面不能自稳时,应根据具体地质条件进行超前支护和预加固处理。 2喷射混凝土 2.1 喷射混凝土应在开挖侯及时进行。 2.2 喷射混凝土应采用湿喷工艺。 2.3 喷射混凝土的材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水泥:喷射混凝土应优先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也可采用矿砂硅酸盐水泥。当有抗冻或抗渗要求时,水泥强度不宜低于42.5级,并应在使用前做强度复查试验。 2 骨料:喷射混凝土及砂浆采用的骨料除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外,应符合以下规定: (1)粗骨料应选用坚硬耐久的碎石、卵石,或两者的混合物,当使用碱性速凝剂时,不得使用含有活性二氧化硅的石料。喷射混凝土中的石子粒经不宜大于16mm。喷射钢纤维混凝土中的石子粒经不宜大于10mm。 (2)全长粘结型锚杆砂浆宜采用中细砂,粒经不应大于3mm。 (3)喷射混凝土用的骨料级配宜采用连续级配。 (4)喷射混凝土用砂应选用硬质洁净的中粗砂,细度模数应大于2.5,含水率宜为5%~7%,砂中小于0.075mm的颗粒不应大于20%。 (5)喷射混凝土用水不应含有影响水泥正常凝结与硬化的有害杂质,不应

使用污水、PH值小于4的酸性水、硫酸盐含量按SO42-计超过水重1%的水。 3 外加剂:喷射混凝土使用的外加剂应满足以下要求: (1)对混凝土的强度及围岩的粘结力基本无影响; (2)对混凝土和钢材无腐蚀作用; (3)对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影响不大(除速凝剂和缓凝剂外); (4)吸湿性差,易于保存; (5)不污染环境,对人体无害。 4 速凝剂:用于喷射混凝土的速凝剂,除应满足第3条有关要求外,尚应满足以下要求: (1)泥相容性和速凝效果检验合格; (2)喷射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不应小于5min,终凝时间不应大于10min。 5 钢纤维:喷射钢纤维混凝土中的钢纤维宜用普通碳素钢制成,并应满足以下要求: (1)宜用边长0.3~0.5mm的矩形断面,也可用直径为0.3~0.5mm的圆形断面; (2)长度宜为20~25mm; (3)钢纤维抗拉强度不得小于380MPa,并不应有油渍和明显的锈蚀;(4)掺量宜为混合料质量的1%~3%。 2.4 喷射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满足混凝土强度和喷射工艺。 2.5 喷射机应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输料连续、均匀,附属机具的技术条件应能满足喷射作业的要求。

电气化铁道接触网上部工程程序化施工方案

电气化铁道接触网上部工程程序化施工方案 、尸■、亠 一. 前言 在我国地国民经济发展中, 铁路建设一直是居于举足轻重地地位,而电气化铁路以其牵引大.速度快. 能耗低.效率高.污染小,对环境友好地优势逐渐占据了我国铁路建设地主导地位, 成为目前我国乃至世界铁路建设发展地趋势和潮流.新中国电气化铁路截止1999年底,建成开通里程1400Km左右,占全国铁路总里程地20%以上, 承担着全国铁路总运量地25%左右, 取得了显著地社会. 经济效益. 接触网做为铁路电气化工程中地主体工程, 其施工特点是:施工场地分散. 工程结构庞大.工艺技术多样.施工受约因素多(主要有:前期工程.技改工程. 物资设备供应. 施工封闭点提供等). 集团化作业等. 受这些因素地影响, 目前在我国电气化工程接触网施工中, 主要采取地施工作业方法有: 1. 流水作业法和循环作业法, 把接触网工程某一区间或站场按分部分项工程组成基坑开挖. 支柱整正. 支柱装配. 承力索架设. 导线架设等若干条流水线, 待第一条流水线提供一个工作面后, 即支柱装配到一定数量后, 第二条流水线可插入平行作业, 架承力索, 形成在不同作业面上同时施工. 同时根据物资供应.先期工程条件,在支柱装配流水线和承力索流水线之间加入附加线安装或地线安装工序, 在时空上形成立体交叉施工. 2. 专业化作业法,如软横跨.支柱装配及吊弦预制安装作业等. 这些作业方法 地最大优点是可以根据物资供应情况和封闭点供应情况等 灵活机动地安排施工, 但也存在以下不利因素: ①施工安排,随意性大,无法做到最合理.高效地运用人力及机械资源. ②不能充分高效地利用封闭点. ③每个技术工人基本上要从事接触网及开工至竣工各个工序地施工. 若技术工人地综合技术素质不高, 则直接影响整个接触网工程地质量. 随着我国铁路电气化事业地蓬勃发展, 电气化接触网正向着高速度, 大运量.低污染, 高效能地方向发展,在将来地接触网工程中采用地高新技术将越来越多, 其工艺地先进性和专业化特点越来越突出, 对施工人员地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这样再让一个技术工人胜任接触网各项工艺地施工已不太现实.

上部工程施工要求

胶济铁路电气化接触网上部工程施工要求 1施工依据 1.0.1铁道部令第2号(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技术管理规程》 1.0.2铁建设函[2003]439号---《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1.0.3铁建设[2003]76号---《新建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 1.0.4 TB10009-98---《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 1.0.5 TB10075-2000/J82-2001---《铁路电力牵引供电隧道内接触网设计规范》1.0.6 TB10076-2000/J83-2001---《铁路枢纽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 1.0.7 TB10402-2003/J269-2003---《铁路建设工程监理规范》 1.0.8铁建设[2004]8号---《新建客货共线铁路工程施工补充规定(暂行)》 1.0.9 TB10208-98---《铁路电力牵引供电施工规范》 1.0.10铁建设[2004]8号---《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 1.0.11 TB10421-2003/J291-2004---《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1.0.12 TB10401-2003/J260-2003---《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1.0.13《胶济铁路电气化接触网工程设计文件》 1.0.14《胶济铁路电气化接触网器材技术协议书》 1.0.15《胶济铁路电气化工程建设管理文件》等 2施工要求 2.1器材检验 2.1.1到场材料必须具有出厂合格证、质量保证书,以及与材料相关的材质、物理、化学分析报告。 2.1.2由建设单位招标采购供应的各种器材,进场前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在监理见证下经施工单位进行外观质量检验及电气性能抽样检验,不合格者,应立即清退出场。 2.1.3由施工单位自购的TB/T-2075-2002标准内的接触网零配件及电力金具、关键受力件和绝缘子、火花间隙等进场时必须在监理见证下经施工单位取样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禁止不检使用或先用后检。 2.2支持装置预配与安装 2.2.1实行微机化计算、工厂化预配、程序化安装。

接触网基础施工技术交底

新建成都至贵阳铁路乐山至贵阳段 站前工程CGZQSG-6标段 接触网基础施工技术交底 (作业层) 四川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成贵铁路CGZQSG-6标段项目经理部二分部 二〇一六年七月?宜宾

三级技术交底记录表 记录号: 使用编号: 项目名称: 交底地点时间年月日 交底单位接受单位 主持人主讲人(签字) 接受人(签字):见附后签到表 交底内容: 一、适用范围及基础类型 本交底内容适用于成贵铁路6标二分部施工范围内(DK151+740-DK164+511)所有路基接触网支柱施工。 本标段施工范围内,路基接触网支柱基础分507-VI-3和507-VI-7两种形式,施工时分别参照《接触网支柱H型钢柱基础图成贵施网507-VI-3 H型钢柱A型法兰盘支柱钻孔基础构造图(二)》和《接触网支柱H型钢柱基础图成贵施网507-VI-7 H型钢柱B型法兰盘支柱钻孔基础构造图(二)》施工。拉线基础分为LZJ-1和LZJ-2两种形式,施工时分别参照《接触网拉线基础图成贵施网509-2 LZJ-1型下锚拉线基础构造图》和《接触网拉线基础图成贵施网509-3 LZJ-2型下锚拉线基础构造图》施工。 根据《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B10005-2010的规定,基础结构使用年限为60年,环境类别为碳化环境,作用等级为T2,安全等级为二级,结构重要性系数为1.0。基础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及以下。 建筑材料:基础:C30级混凝土;顶帽:C25级混凝土。钢筋:HPB300;地脚螺栓:Q345C。 二、施工流程

备料 图1.施工流程图 三、施工工艺及控制要点 1.施工准备 (1)备齐各种施工工具,手持风镐、尖锹、平锹、插入式振捣器、组合钢模板、木抹子、铁抹子等。 (2)钢筋加工场集中加工基础钢筋笼,钢筋笼尺寸根据基础结构形式不同分4种形式,加工时需看清图纸,避免加工错误。 (3)准备孔口安全防护用具,基础成孔后应加强孔口安全防护,避免人或其他小动物掉入孔内。 (4)模板、接地端子等运送至施工现场。 2.测量放线 点位复核 浇筑混凝土 养护 接地端子位置标识 测量放线 钢筋笼制作、混凝土准备 清孔 基础钻孔地基承载力检验下放钢筋笼 接地端子埋设 基础顶面关模 设置钢筋保护层垫块接地端子位置复核

路基接触网基础施工方案

目录 1、......................................................................................................................... 编制依据1 2、......................................................................................................................... 适用范围3 3、......................................................................................................................... 工程概况3 4、...................................................................................................... 路基接触网基础施工6 5、.............................................................................................................. 安全及环保措施12

1、编制依据 (1)《铁路电力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420-2003/J 290-2004) (2)《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421-2003/J 291-2004) (3)《高速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技术规程》(Q/CR 9609-2015) (4)《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南三龙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建设指挥部工程联系单:接触网硬横跨基础设计说明》(四设南三龙指联(2015)10号) (5)《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南三龙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建设指挥部工程联系单:路基地段圆钢柱接触网基础设计说明》(四设南三龙指联(2015)11号) (6)《三明北至三明南区间-桥梁、路基段接触网基础预留接口设计图》(南龙扩施(网)-F20CW03) (7)《接触网H型钢柱基础》(肆房(2010)8301) (8)《改建铁路南平至龙岩扩能工程施工图-三明北站接触网平面布置图(供咨询)》(南龙扩施(网)-F10CW02) (9)《客运专线铁路-接触网H型钢柱》(通化(2008)1301) (10)《铁路综合接地系统》(通号(2009)9301)

接触网施工组织设计

目录 摘要 (1) 第一章接触网的概述 (2) 1.1 接触网的组成 (2) 1.2对接触网基本的要求 (3) 第二章接触网施工的准备 (4) 2.1区间施工调查 (4) 2.2 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4) 2.3 常用施工工具 (5) 2.3.1线材夹持工具 (6) 2.3.2施力工具 (6) 2.3.3接触网专用工具 (6) 2.4常用机具 (8) 2.5常用仪表 (8) 第三章宝成线接触网施工方案设计 (10) 3.1 宝成线的概况 (10) 3.2宝成线接触网施工进度安排 (10) 3.3施工现场应急响应救援措施 (11) 3.4宝成线接触网施工工程量 (11) 3.5下部工程 (12) 3.5.1基坑开挖 (12) 3.5.2基础浇制 (13) 3.5.3 H型钢柱立杆 (14) 3.5.4支柱整正 (15) 3.6上部工程 (16) 3.6.1腕臂安装 (16) 3.6.2承力索架设 (17) 3.6.3接触悬挂调整 (18)

3.7设备安装 (19) 3.7.1隔离开关安装与调试: (19) 3.7.2避雷器的安装 (20) 3.7.3分段绝缘器的安装: (21) 3.8滑行试验 (22) 3.9竣工验收 (23) 结论 (24) 致谢 (25) 参考文献 (26)

摘要 应经济发展的要求,铁路运输的速度也正在不断提高,接触网是保证铁路正常运行的保证,接触网为机车提供持续的电力,所以接触网是整个机车供电系统的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且更为关键的是接触网并没有后备,接触网一旦受到损伤,整个线路就会因为没有动力来源而停运,因此接触网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铁路运输的安全和效益。所以一定要加强铁路接触网施工技术的设计,保证铁路的安全运行。 本文重点介绍宝成线接触网施工方案,了解并分析宝成线接触网施工存在的问题,针对宝成线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接触网施工技术的设计方案,通过设计施工方案,提高工程质量,缩短工期,为对接触网施工技术的顺利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技术

接触网基础施工组织设计

中铁十局沪宁城际铁路工程站前Ⅲ标 DK73+587.5~DK82+490.57接触网支柱基础工程 施工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核: 中铁十局沪宁城际铁路工程站前Ⅲ标 二00九年七月一日

沪宁城际铁路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审表(TA1)

目录 1 编制依据 (1) 2 工程概况 (1) 3 工程数量 (1) 4 施工准备 (2) 5 施工布署 (2) 6 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 (6) 6.1施工工艺: (6) 6.2 施工要求 (7) 7 安全保证措施 (9) 8 质量保证措施 (9) 9 技术保证措施 (10) 10 环境保护措施 (10)

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方案 1 编制依据 1.1施工设计图:沪宁城际施图Ⅲ(路)W51~W82-J00;沪宁城际施(站)-02-J00; 1.2 参考图:沪宁城际施(房)-2001(修); 1.3 规范及验收标准:《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规范》、《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验收标准》、《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客运专线无咋轨道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 2 工程概况 本管段施工里程为DK073+587.5~DK082+490.57,接触网H型钢支柱基础分两种:ZJ-A、B、C桩基础和DJ-A、B、C独立基础。桩基础:ZJ-A、C基础深4.3米, ZJ-B基础深4.8米;独立基础采用DJ-A、B、C型基础深2.0米;拉线基础有两种,分别是ZJLX和DJLX,基础深度分别为4.3米、2.0米。 3 工程数量

4 施工准备 4.1 施工现场准备情况:现场路基已施工完毕,已具备开工条件; 4.2现场测量及施工图纸复核:现场已把基础具体位置测设出来,并与施工图纸进行了对照,施工图核对无误。 4.3 机械准备 为保证该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我部已备齐了足够的机械设备,并且已检修完毕。主要机械设备见附表1所示。 4.4 物资准备 本工程钢材、水泥由甲方指定厂家供应,砂、石料由我部自购。目前,钢筋、水泥已经签定供货合同,地材取样试验已完成,各项指标符合要求。施工用水为机井取水,水质已经检测,符合施工用水的标准。主要材料见附表2所示。 5 施工布署

XX客运专线接触网上部工程施工补充标准

XX客运专线接触网上部工程施工 技术标准补充规定 一、一般规定 1.在进行上部安装前所用金属零部件、线材及绝缘子应按《铁路电力牵引供电施工规范》TB10208-98中5-7有关规定进行检查和试验,规格、质量及电气性能符合设计要求方可使用。 2.接触网上部安装施工不得用活口扳手,应采用呆扳手、梅花扳手和力矩扳手。安装后的金具各部连接紧固螺栓螺帽紧固力矩均应符合设计要求,新产品应符合该产品安装使用说明书的要求,并应配齐螺帽、垫片、弹簧垫圈。 3.开口销安装后的劈开角度不应小于60°,开口后不得有裂纹、断裂现象。销钉安装时垂直放置的应钉帽在上,水平放置的两销钉头应相互倒置安装。 4.接触线的平直度直接影响弓网受流质量和接触线的使用寿命。上部安装及悬挂调整不应给接触线施加外力,严禁踩踏接触线,凡接触线上安装的线夹均应一次安装到位(根据国外经验,二次安装会使导线在此处产生硬点)。 5.本标准未涉及的仍执行《铁路电力牵引供电施工规范》和《XX客运专线电力牵引供电暂行规定》及施工设计文件。 二、拉线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拉线安装除执行《XX客运专线电力牵引供电暂行规定》和《铁

路电力牵引供电施工规范》有关要求外,还应按XXXX网103-23和108-1-15设计图施工,回头≥500mm,施工允许偏差+30 mm,绑扎长 -0 mm,绑扎应密贴平整。 度≥100mm,施工允许偏差+10 –0 三、腕臂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腕臂安装严格执行三化一到位的施工工法(即计算微机化、预配工厂化、安装机械化的一次达到设计标准施工方法)。 2.为保证质量,接触网施工的基准点(轨面标高和线路中心线)是否稳定是关键。目前站前工程滞后,电化工程又提前,施工难度相当大,工期又异常艰巨,为确保质量和工期,各项目部要积极主动与线路施工单位联系,随时了解线路稳定情况,按《施规》要求与建设、监理及线路施工单位共同标注轨面红线,确定线路中心线,做为上部施工基准点。但要注意线路外轨超高是否是设计超高,标注后还变不变,要变就应按线路单位要求,采取双方签认预留的办法进行上部安装,确保一次达标。 3.为保证测量精度,各项目部测量人员应成立测量小组,人员应相对稳定,测量支柱倾斜率采用经纬仪,限界、底座安装位置采用精度高的激光测距仪。并严格按《XX接触网测量作业指导书》测量,把测量偏差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4.计算软件由课题组提供。 5.预配应设专人,并设置预配专用平台。平腕臂钻垂直孔时应注意孔与腕臂的定位环、承力索线夹的钩应在同一平面内。预配人员应严格按计算数据预配,竭力将预配偏差控制在±2mm以内,并做好预配

干喷混凝土施工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记录

干喷混凝土施工技术交底万寿路隧道桩间钢筋网喷射砼采用干喷法施工。砼强度为C20,厚度为20cm,其工艺如下: (一)、喷射砼的原材料和配合比 1、原材料:①水泥采用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②砂一般用坚硬耐久的中砂或粗砂,砂的含水率以2%~3%为宜;③石子采用坚固耐久的碎石,粒径5~16㎜;④水:用洁净水;⑤速凝剂掺量为水泥用量的5%。 2、配合比的选定(干料):水泥:砂子:碎石:水:速凝剂 436:787:887:240:21.8 (二)、喷射砼施工 1、场地布置: 搅拌机一般布置在洞外,通过运输车运入洞内,然后给料于喷射机,同时应设晴雨棚,以控制砂石的含水率。 2、清理工作面 喷射砼前,应认真检查开挖断面尺寸,欠挖者应予以凿除,修整断面,清理浮石及拱脚的虚碴等。 3、喷射砼作业 ①混合料的备制 a.混合时,各种材料应按配合比准确称量; b.采用强制式密封搅拌,时间不少于90秒; ②机具就位

机具安装在围岩稳定地段,保证输送线路通畅。未上料前,先进行砼喷射机试运转:开启高压风及高压水,如喷嘴风压正常喷出的风水呈雾状,如喷嘴风压不足,可能出料口堵塞,如喷嘴不出风,则可能输料管堵塞。有故障及时排除,待喷射机运转正常后才能进行喷射作业。 ③喷射砼作业要点 a、喷前应用高压风或高压水清洗岩面,将附着在岩面上的粉尘、砼屑冲洗干净,以保证砼与岩面粘结牢固。若用高压水清洗会引起岩面软化时,只能用高压风清扫岩面杂物(视地质情况而定)。 b、严格掌握规定的速凝剂掺量,并添加均匀; c、喷射机工作风压一般控制在0.2~0.4MPa; d、喷射手严格控制水灰比,使喷层表面平整光滑,无干斑或滑移流淌现象; e、喷嘴的方向应与受喷岩面垂直,喷嘴与受喷岩面距离保持在0.6~1.0米范围; f、喷嘴移动轨迹应因地制宜,横条、竖条、圆圈等应交替使用,移动速度要慢,让砼“堆”起来,有了一定厚度再移开,然后逐块扩大其喷射范围; g、喷射顺序一般采用先下后上,先墙后拱; h、一次喷射厚度为6~8㎝; i、凹凸不平时应先将凹处喷平,按正常顺序喷射,以减少回弹;

接触网施工推进计划及整体施工方案

接触网施工组织安排及推进计划 根据要求,为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任务,特制定施工组织安排如下: 一、施工队伍组织: 1、成立施工领导小组: 组长: 组员: 小组成员分工负责: 负责整体工作的安排、协调、部署; 负责施工区段的宣传报道及后勤保障; 负责施工点施工进度、技术标准落实、日常资料整理和上报。施工计划编制、技术标准的制定、设备调整工艺的编制检测工具的改进。 施工点由负责日常施工的组织实施; 负责施工质量的监督、技术标准的落实; 2、施工人员:整建制、具有既有线电化改造施工经验的 熟练操作人员120人。 3、施工机具: 轨道吊车4台,平板车8台,接触网作业车6台。 二、施工阶段安排:

第一阶段:完成对所辖设备摸底、测量,处理影响既有电化线路行车的缺陷。结合施工现场复核设计图纸,开始进行下部工程的施工。 第二阶段:完成所有硬横梁(支柱)的架设及腕臂支撑装置的安装 第三阶段:完成线索架设,调整悬挂达到设计要求 第四阶段:完成各类附属设备的安装,处理缺陷,交工。 三、施工进度计划:

四、各工序分项施工方案 1、硬横梁架设施工方案 一、架设硬横梁作业的工前准备: 1、现场堪察: (1)、硬横梁架设前,首先需对现场硬横梁安装处的位置及条件进行确认,是否有足够的场地用于摆放硬横梁?吊车大臂作业时,相关设备是否影响(特别是接触网设备的软横跨、腕臂或线索)?结合现场情况,同时对吊车作业的方向进行确定,是面向上行还是下行,确定可使用的吊车。 (2)、对吊车、运输轨道车辆的停放位置进行确认:根据股道数量及硬横梁长度,确定轨道吊车停放的股道位置,现场有无电务或工务设备,有无信号机或道岔影响,吊车马脚是否有位置

茅坪、凤翔桥连续梁上接触网支柱基础及桥墩台预埋电缆槽道施工技术交底

黔江至张家界至常德铁路QZCZQ-4标 茅坪、凤翔桥连续梁上接触网支柱基础及桥墩台预埋电缆槽道施工 三级技术交底书 中铁十四局集团黔张常铁路QZCZQ-4标 项目经理部二分部

茅坪、凤翔桥连续梁上接触网支柱基础 及桥墩台预埋电缆槽道施工技术交底 一、连续梁上接触网支柱技术要求及要点 1、连续梁桥面设置有接触网支架牛腿,基础采用预留锚栓方式,接触网支架牛腿在箱梁两侧对称布置,具体要设置位置及类型后述。 2、双线桥梁左右两侧进行布置,两侧中心连线垂直于正线,锚栓相应配螺母、垫圈。上部定位钢板顶面应与基础(梁体翼缘板)顶面平齐。 3、锚栓之间必须准确定位,螺栓预埋顶部向下300mm应采用二级热浸镀锌,即:任何局部锌层厚度不低于70μm。预埋好的基础螺栓外露部分均要求涂油防腐并用塑料套包裹并绑扎。 4、接触网基础应按“通号(2009)9301铁路综合接地系统”设接地钢筋与综合接地系统连接。 5、桥梁配套图集中支柱类型与接触网基础类型的对应关系:以设计院技术通知单《黔张常指技通桥〔2015)第067号》为准。 6、接触网支柱基础类型分I型(非声屏障)桥面系和II型(声屏障)桥面系支柱基础类型施工时,应注意区分选择; 7、接触网支架牛腿必须与梁体同时施工浇筑; 8、目前设计情况下,茅坪大桥连续梁为Ⅰ型(非声屏障)桥面系; 凤翔立交连续梁为Ⅱ型(声屏障)桥面系; 施工时注意选择。(若有设计变更,更应注意选择) 9、接触网支架牛腿施工时,牛腿处箱梁翼缘的钢筋不能少,仍按箱梁梁段钢筋布置图中设置,钢筋互相干扰时,可适当移动,不得截断; 二、连续梁桥面上设置接触网支柱基础类型及位置

接触网立柱基础施工方案

目录 一、编制依据 (1) 二、工程范围 (1) 三、工程概况 (1) 四、施工工艺流程 (2) 五、技术要求 (3) 六、施工要点 (4) 七、人员配置 (6) 八、材料要求 (7) 九、机具设备配置 (8) 十、质量控制及检验 (9) 十一、安全及环保措施 (10)

晋中站接触网立柱基础施工方案 、编制依据(1)《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2)《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 (3)《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4)《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 (5)《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及局部修订条纹 (6 )《高速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10758-2010 J1154-2011 (7)《铁路综合接地系统》图号:通号(2009)9301 (8)《太原南站-晋中站区间接触网平面布置图》图号:大西原运施网-07 (9)《晋中站接触网平面布置图》图号:大西原运施网-08 (10)《晋中站-太谷站区间接触网平面布置图》图号:大西原运施网-09 (11)《接触网高速段硬横跨支柱钻孔桩基础图》图号:大西原运施网-基础 -101-01~12 (12)《支柱基础及拉线基础构造安装图》图号:叁化(2010)1176 (13)《关于大西客专路基段CPIII 布设要求的函》三设大西指(函)字[ 2012] 61号 二、工程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中铁十局大西客专第三项目经理部晋中站DK18+243.84- 改DK304+055.63 段内路基接触网支柱基础工程施工。 三、工程概况 新建大西铁路客运专线晋中站工程,位于晋中市榆次区境内与既有线相

接触网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接触网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编制: 审核: 批准: XX公司工程管理部

一施工准备 一、零件: 1、在进行上部安装前,应对所用零部件、绝缘子、线材等进行检查核实,规格型号符合设计要求方可使用。 2、承导线终端锚固线夹、分段、分相绝缘组件检查合格后,应按到货先后顺序对其编号并做好登记,然后用油漆在线夹本体上(编号由物资部门实施)编号。施工时填写关键受力件安装记录表,对每个线夹安装车站、区间的具体位臵、操作人员等均应做好记录,以备复查。 二、线材 1、所有线材进库前,应用千分尺或游标卡尺进行线径检查,其参数必须符合产品说明书,并应附有产品合格证。 2、批量整盘进库的镀铝锌钢绞线、镀锌钢绞线、铝绞线、铜合金线,不得有松散、断股、锈蚀等现象。 3、接触线不得有硬弯、裂痕、扭曲等现象。 4、线材使用前,依据现场定测锚段长度进行检查,确认线盘上标注的编号及有关技术数据与应用锚段技术要求相同。 5、楔型线夹、接头线夹、终端锚固线夹,所需楔子规格与电连接线夹、设备线夹的槽径及所安装线索截面相符,接头线夹、终端锚固线夹应进行解体检查,有质量问题的不得使用。

三、电气设备 1、绝缘子、隔离开关、避雷器、分相绝缘器、分段绝缘器等安装前必须按相关规定做电气试验。 2、瓷质绝缘子瓷釉有剥落,辐射性裂纹,棒式绝缘子弯曲度超过1%者不得使用。 3、隔离开关瓷釉不光洁,钢件有锈蚀,机械动作不协调者不得使用。 4、避雷器表面不光洁,本体有损伤,轻摇内部有响声者不得使用。 5、各类型的电连接线夹、并沟线夹、设备线夹、吊弦线夹、定位线夹等,在安装时均应在线夹与导线及开关端子的接触面之间涂敷电接触导电膏。 四、组织 1、腕臂、吊弦等测量前,应积极联系线路部门,以确保轨面红线及曲线超高值的准确性。 2、腕臂、吊弦等的测量、计算、预配、调整工作应选择责任心强、业务水平过硬的人员负责。 3、腕臂、吊弦等的计算均应采用接触网计算软件进行,进行工厂化集中预制,预配完毕应进行复核,确保预配正确,以减少返工量和调整量。 4、对所有零部件,均应按照供货商提供的产品安装使用说明书进行安装。对预配件、零部件中所有紧固件有力矩

路基接触网基础施工方案

目录 1、编制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2、编制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3、工程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4、主要工程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5、总体施工安排........................................... 错误!未定义书签。 方案简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人员安排............................................. 错误!未定义书签。 材料、机具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施工进度计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6、施工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施工准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测量放样............................................. 错误!未定义书签。 钻孔................................................. 错误!未定义书签。 验孔、清孔........................................... 错误!未定义书签。 吊装钢筋笼...........................................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安装地脚螺栓......................................... 错误!未定义书签。 接地端子焊接.........................................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安装钢模板...........................................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浇注混凝土........................................... 错误!未定义书签。 拆模、养护........................................... 错误!未定义书签。 注意要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7、质量保证体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质量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质量保证体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质量控制措施及检验................................... 错误!未定义书签。 8、安全保证体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安全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安全应急体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安全保证体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安全保障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接触网上部施工作业指导书

沾昆二线上部作业指导书 编制说明: 本指导书是根据铁二院设计文件及各种施工安装图、《铁路电力牵引供电施工规范》TB10208-98、电化局颁施工工艺制定,包括软横跨、腕臂安装、接触线悬挂调整、吊弦安装、接地跳线、地线的安装、拉线安装、电连接安装等作业内容,作业中的安全保证措施执行《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上、下)》TB10401.1-2003中有关规定及安质部制定的上部作业安全措施;作业质量保证措施遵循《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1-2000及内控要求。 为确保工程质量各级施工及技术人员认真执行,如有疑问与工程部联系。 一、拉线安装 (1)钢柱全补偿下锚时,承力索承锚角钢应向线路侧偏,接触线承锚角钢向田野侧偏,两角钢中心应有30mm以上的距离,且螺栓密贴支柱,顶丝紧固。 (2)拉线角钢应水平并与支柱密贴,拉线绷紧。两条拉线受力应均衡,拉线回头长度宜为500mm、绑扎100mm。 (3)UT型楔形线夹螺扣外露长度应为:拉线受力后不小于20mm,且不得大于60mm。 (4)UT型楔形线夹拉线线夹的受力面应安装于线路侧(鼓肚朝田野),销钉应钉帽向上。 二、支柱装配 (1)腕臂底座安装高度:导高为6000mm时,安装高度为5510mm;导高为6450mm时,安装高度为5960mm。腕臂上下底座间距一般为1800 mm。特出情况,跨线桥两端及隧道依设计根据设计确定。 (2)棒式绝缘子安装时,压板在上、泻水孔在下。 (3)定位环缺口向下,承力索座距套管双耳300 mm。平腕臂外露距承力

索座不大于300 mm(隧道除外)。 (4)各种底座、肩架应与支柱密贴、平整,型号符合设计要求。 (5)腕臂及定位器无偏移时温度为250C,腕臂及定位器的偏移量应根据温度调整。 (6)腕臂安装后应满足悬挂位置及结构高度的要求,以保证承力索架设后悬挂点高度的要求,其偏差为±50mm;悬挂点水平位置要求:因全线均采用全补偿简单直链形悬挂,直线时位于导线正上方允许施工偏差±50mm,位于曲线地段承力索与接触线之间的连线应垂直于轨面连线允许向曲线内侧偏差不超过50mm,不允许偏向曲线外侧。 (7)腕臂上各部件应同腕臂在同一断面内,腕臂底座螺栓的螺母在副角钢侧,腕臂底座要求水平且平行线路,定位管支撑与定位管夹角以60°为宜,误差不大于5°,腕臂支撑平腕臂端侧在距绝缘子根部约150mm位置(根据实际情况可稍移动),斜腕臂的一端垂直于斜腕臂。 (8)定位器长度根据已发安装图进行选用,正线当线路曲线半径R≤1800m 时定位器选用1200 mm型。当线路曲线半径R>1800m时定位器选用1000 mm 型。 (9)定位管斜拉线回头应用手工制作成均匀的“8”字型,“8”字长度为400mm,两端圆圈用1寸半管威成。 (10)、定位器应保证温度变化时能使接触线自由伸缩移动。安装时应考虑其在安装时的水平偏移,但其水平偏角不能超过18°。 (11)正线定位器安装夹角(接触线顶面至定位管下底面的距离)。 直线上:260 mm。 曲线上(1600 m≤R≤12000m)时:280 mm。 曲线上(600 m≤R≤1500m)时:310 mm。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