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后一课》导学案

《最后一课》导学案

《最后一课》新授课导学案

执笔:冯玉华编订:陈耀书大屯中学【温故互查】2人小组对讲,互查。

1.温习背诵杜甫的《春夜喜雨》。

2.给下面加黑字注音:

喧闹()诧异()郝叟()祈祷()哽住()懊悔()挟着()难堪()

3.解释下列词语

诧异:

懊悔:

哽咽:

宛转:

【学习目标】

1.掌握重点字词的音、形、义。

2.品味人物的表现手法与语言的深刻内涵。

3.环境描写的作用。

4.感悟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5.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写作迁移。

【导学过程】

一、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阿尔丰斯·都德(阿尔封斯·都德)Alphonse Daudet(1840年5月13日~1897年12月15日),法国19世纪著名的现实主义小说家。1840年5月13日生于普罗旺斯,1897年12月15日卒于巴黎。代表作:《小东西》《达拉斯贡城的达达兰》《柏林之围》、《最后一课》。

2、背景资料

1870年7月爆发的普法战争是法国发动的。法王拿破仑三世为了阻遏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各邦的行动,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故发动了这场战争。但不到两个月,法军大败。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包围了马黎。法国政府执行卖国政策,同普鲁士签订了屈辱的停战协定,赔款50亿法郎,并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地区割让给普鲁士。小说写于1873年,以刚刚结束两年的普法战争为背景,反映了阿尔萨斯沦陷后,当地人民在侵略者强行禁教法国语言时所表现的悲愤情绪和爱国精神。

二、自主探究。

(一)阅读课文,整体感知,完成下列问题:

1.填空题

(1.)《最后一课》通过阿尔萨斯的一个小学生弗郎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真实地反映了法国沦陷区的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____和对祖国的____,以及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定____,集中地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___________。

(2).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赫叟(hǎo sǒu)诧异(chà)哽住(gěng)

B、祈祷(qí)懊悔(ào)挟(jiá)—

C、惩罚(chěng)板凳(dang)捂(wǔ)

D、紫藤(t?ng)钥匙(yào shi)赚(zhuàn)

(3.)品味题。

(1)本该是一堂很普通的课,现在却因加了“最后”两个字却变得特殊起来,同学们,“最后”这两个字最能让你们想到什么?

(2)品读韩麦尔先生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把握人物情感。:

1)、韩麦尔先生为什么在最后一课穿上节日盛装?

2)、监狱大门和钥匙分别比喻什么?整句的含义是什么?

3)、韩麦尔的动作、神态表现了韩麦尔怎样的感情?

(3)、小弗朗士上课前后的心情、态度有什么变化?什么原因使他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4)、阅读“忽然教堂的钟声敲了十二下···散学了—你们走吧”回答问题:

1选段开头写教堂的钟声、祈祷的钟声和普鲁士兵的号声,有什么作用?

2、文中“我觉得他从来没这么高大”的含义是什么?

3、如果将结尾改成他举起拳头高喊法兰西万岁好不好?你是怎样理解他呆在那儿话也不说的举动?请

谈谈你的看法。

(二)我的困惑(将你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写下来)。

三、合作学习(由前后4人组成的大组内合作:把你的答案说出来与同学交流,不同意见进行讨论,小组内

达成共识,并将你的困惑提出来让同学帮助解决或求助老师)。

四、展示交流(教师组织提问,4人小组派代表发言,向全班展示交流学习成果,小组间进行互评、纠错、

补充,回答问题时要求尽量合上课本)。

五、互讲巩固(2人小组分别将上述问题答案叙述一遍,同位之间进行互讲)

【精讲点拨】

请以“我从中读出韩麦尔先生是个的人。”这样的句式概括你读后感悟。

【归纳提升】总结本节所学的重点知识,体现知识之间的联系

1.文体知识回顾

本文是一篇小说,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叙述和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小说必须具备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这三个要素。其中人物形象是主要要素。

小说的人作描写的方法主要有: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小说的情节一般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些小说还具有序幕、尾声两部分。

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环境描写和事情发生的背景的描写,它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2.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听读和品读,了解了侵略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与灾难,也使我们认清了侵略者的罪恶,从而激励我们要热爱祖国语言、热爱祖国。同时,使我们了解了学习小说必须认真阅读,从分析情节入手,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等描写,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突出作品的主题。

【中考链接】

最后一课

一位哲学家带着他的一群学生去漫游世界,十年间,他们游历了所有有学问的人。回来之后,哲学家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了下来,说:“十年游历,你们都已是饱学之士,现在学业就要结束了。我们上最后一课吧!”

第子们围着哲学家坐了下来。哲学家问:现在我们坐在什么地方?弟子们答,现在我们坐在旷野里。哲学家又问:旷野里长着什么?弟子们说,旷野里长满杂草。

哲学家说:“对,旷野里长满杂草现在我想知道的是如何除掉这些杂草。”

一个弟子首先开口,说:“老师,只要有铲子就够了。”哲学家点点头。

另一个弟子接着说:“用火烧也是很好的一种办法。”哲学家微笑了一下,示意下一位。

第三个弟子说:“撒上石灰就会除掉所有的杂草。”

接着讲的是第四个弟子,他说:“斩草除根,只要把根出来就行了。”

等弟子们讲完了,哲学家站了起来,说:“课就上到这里了,你们回去后,按照各自的方法去除一片杂草,没除掉的,一年后再来相聚。”

一年后,他们都来了,不过原来相聚的地方不再是杂草丛生,它变成了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弟子们围着谷地坐下,等待哲学家的到来,可是哲学家始终没来。

几十年后,哲学家去世,弟子们在整理他的言论时,私自在最后补了一章: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同样,要想让灵魂纯净,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

1 哲学家给学生上的最后一棵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 最后一句话含蓄、意味深长,它在全文的作用是什么?请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 哲学家为什么带着学生“游历了所有的国家,拜访了所有有学问的人”后,给学生上这“最后一课”?请谈谈你的看法。

【达标测评】

1.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最后一课》的体裁是小说,作者都德,选自《星期一故事集》。

B.《最后一课》以普法战争为背景,通过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中的见闻和感受表现了韩麦尔等法国人民在国土沦丧时的悲愤心情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C.《最后一课》的主人公是小弗郎士。

D.《最后一课》运用了景物描写表现主题。

2、表现人物性格常常运用语言、行动、心理描写等手法。试对下面的描写文字表现人物性格进行分析1.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

①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运用的描写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屋顶上鸽子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①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运用的描写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

3.假如你是小弗朗士,面对此情此景,你会有何感想?你会有何作为?同学们,请畅所欲言吧!

【拓展延伸】

1.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马革裹尸食不裹腹司空见惯锲而不舍

B.妇孺皆知义愤填膺慷慨淋漓心无旁鹜

C.娇揉造作中流砥柱疑窦释然意气用事

D.黯然失色咄咄逼人踉踉跄跄铤而走险

2.仿写句子,使分句前后内容、句式对应,修辞方法相同

(1)悲观者说,①希望是地平线,就算看得见,也永远走不到;

②乐观者说,希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乐观者说,①风是帆的伙伴,能把你送到胜利的彼岸;

②悲观者说,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链接材料二,同样是表现爱国材料的,都德的《最后一课》与郑振铎的《最后一课》在内容和表现手法上有何不同?

老师寄语:珍惜你所拥有的美好的东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