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学概论试题

社会学概论试题

社会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034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A·G·弗兰克提出了( D )

A.增长极限论

B.后工业论

C.依附论

D.世界体系论

2.世界上人口城市化最早的国家是( B )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3.在联合国人口司划分的九类地区中,城市化速度最快的是( C )

A.西欧

B.美国

C.前苏联

D.发展中国家

4.社会革命的根本原因是( C )

A.经济危机

B.文化的发展与传播

C.生产关系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

D.革命条件的成熟

5.根据社会约束力的强弱,以下排序中正确的是( C )

A.法律、道德、风俗习惯、宗教

B.法律、宗教、风俗习惯、道德

C.风俗习惯、道德、宗教、法律

D.风俗习惯、宗教、道德、法律

6.“入乡随俗”是一种( D )行为。

A.和解

B.妥协

C.容忍

D.顺从

7.1887年德国社会学家F·滕尼斯发表的( B )被认为是社会学研究社区的标志。

A.《经济与社会》

B.《社区与社会》

C.《社区》

D.《中等市镇》

8.在西方社会学中,最早提出社会分层理论的是( B )

A.马克思

B.韦伯

C.涂尔干

D.戴维斯与摩尔

9.组织平衡论认为,组织的存在和成功取决于( D )之间的平衡关系。

A.组织目标与成员需要

B.一个组织与其他组织

C.组织与环境

D.组织成员的贡献与满足

10.人类的第一种家庭形式是( D )

A.专偶婚制家庭

B.偶婚制家庭

C.伙婚制家庭

D.血婚制家庭

11.群体动力论最早由( D )提出。

A.霍曼斯

B.克里斯蒂

C.米勒

D.勒温

12.一群为了维护自身权益进行维权斗争的妇女属于( C )

A.偶发聚集体

B.社会类属

C.群体

D.组织

1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 D )对个体社会化的必要性。

A.大众传播媒介

B.家庭

C.阶级

D.同辈群体

14.20世纪7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变动的特征是( B )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B.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C.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D.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15.列维—斯特劳斯对文化的定义是( B )

A.文化是不同民族的生活形式

B.文化是一组行为模式

C.文化就是社会

D.文化是人类生活方式

16.社会诸要素之间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相对固定关系称( C )

A.社会关系

B.社会制度

C.社会结构

D.社会规范

17.研究社会整体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平衡关系与相互协调的规律的学说,孔德称之为( D )

A.社会物理学

B.社会学

C.社会动力学

D.社会静力学

18.( B )是中国较早讲授和研究社会学的先驱者之一,1923年曾担任上海大学社会学系主任。

A.陈翰笙

B.瞿秋白

C.许德珩

D.孙本文

19.1979年( B )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讲话中指出:社会学等需要赶快补课。

A.胡耀邦同志

B.邓小平同志

C.胡乔木同志

D.费孝通先生

20.有人将社会学喻之为“社会医学”,把社会学家称为“社会医生”,这说明了社会学具有的( C )功能。

A.社会管理

B.社会教育

C.社会批评

D.社会控制

二、多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有二个至五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全部选出,并将其字母填入题干的括号内,正确答案没有选全或有选错的,该小题无分。每小题1分,共20分)

1.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战后四十余年来的发展,带来了经济、社会、政治领域的一系列变化,具体表现在( ABCD )

A.产业结构的变化

B.物质生活水平提高

C.闲暇时间的增加

D.劳动力结构的变化

E.生产关系的变化

2.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城市化,在70年代开始出现了逆转,主要表现在( ABD )

A.人口从以工业为主的中心城市向边缘地区流动

B.人口向城市郊区扩散蔓延

C.城市结构由多核心式、一城多镇式向方格网状、同心圆式发展

D.出现了由交通线连成的长达数百公里的城市群或城市带

E.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大城市经济中作用下降,而代之以服务业与知识产业

3.社会变迁的形式有( ABCE )

A.社会进化

B.社会革命

C.社会改革

D.社会发展

E.社会倒退

4.“众口铄金”说明( BE )

A.社会舆论的压力有时也会成为一种强制性的控制手段

B.“众口铄金”属于一种社会控制的“过控”现象

C.“众口铄金”说明非制度化控制的力量不如制度化控制的力量容易驾驭

D.“众口铄金”是通过舆论对被控制对象进行内在控制

E.“众口铄金”说明社会控制与个人自由是一对矛盾

5.下列关于道德的论述,正确的是( ACDE )

A.道德由习俗发展而来

B.道德比习俗对社会行为的影响力弱

C.道德比习俗对社会行为的影响力强

D.道德相对于法律,约束力更广泛

E.道德是法律的补充形式

6.下列行为中哪些不属于社会行为( BC )

A.“追星族”对影视偶像的盲目崇拜

B.口渴想喝水

C.过度疲劳时产生幻觉

D.受到伤害时对对手进行报复

E.小学生受到老师表扬后更加努力学习

7.邓肯提出的“人文区位结丛”模式中,强调了哪些要素之间有相互关系?( ACDE )

A.人口

B.权力

C.环境

D.组织

E.技术

8.下列各项判断中正确的是(ABC )

A.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西方国家“超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大批蓝领工人向白领工人的转移属于结构性社会流动

B.社会结构开放程度的提高既是社会流动的结果,也是进一步加强社会流动的前提

C.从重视个人发展的先赋条件到重视个人后天获得的条件的转变,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D.在现代社会中,先赋条件对社会流动的影响不存在了

E.从流动的方向看,空间流动属于水平流动

9.帕森斯把社会组织分为( ABCE )

A.经济组织

B.政治组织

C.整合组织

D.文化组织

E.文化维系组织

10.婚姻总是受到一定的条件限制,主要包括( ABCDE )

A.血缘关系

B.民族

C.宗教信仰

D.阶级

E.身体

11.人类群体的产生和存在的原因有( ABCDE )

A.它是生产活动的需要

B.它是社会生活活动的需要

C.它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D.它能满足个人的心理需要

E.它是个人物质生活的要求

12.群体动力论的局限性表现在( ACDE )

A.强调群体内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忽视了其他关系

B.强调群体内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

C.没有看到群体行为产生和变化的根本动因

D.研究对象还未达到普遍意义

E.心理学方法多于社会学方法

13.个人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包括( ACDE )

A.技能社会化

B.结构社会化

C.政治社会化

D.行为社会化

E.性别角色社会化

14.人口的地理环境构成包括( CDE )

A.性别构成

B.宗教信仰构成

C.出生地构成

D.现住地构成

E.常住地构成

15.文化传播的规律是( ABCE )

A.文化传播的中心是文化发明地

B.按照同心圆的轨迹向四周传播

C.文化差异阻碍文化传播

D.文化差异促进文化传播

E.文化传播容易向文化差异小的地区传播

16.社会作为一种关系系统,其主要特征是( ABCD )

A.社会以人群为主体

B.社会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

C.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

D.社会来源于自然又超越自然

E.社会有丰富的文化

17.制度必须由以下要素组成( ABC )

A.组织体系

B.物质设备体系

C.规则体系

D.意识形态

E.强制权力

18.孔德认为,必须用研究自然界的科学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这些方法是( ABCD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比较法

D.历史法

E.实证法

19.社会学研究的具体技术包括( BCD )

A.问卷调查技术

B.社会测量技术

C.资料收集技术

D.资料分析技术

E.社会学方法论

20.社会学研究的领域包括( ABCDE )

A.关于社会问题方面的社会学

B.生活形式方面的社会学

C.关于自然现象与社会关系方面的社会学

D.关于意识形式的社会学

E.边缘学科性质的社会学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文化濡化

2.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依靠某种媒介,通过个体交往形成的信息和情感、能量和物质、思想和行为交流的有机渠道。

3.家庭生命周期: 指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下,一定地域范围,一定的家庭从产生到消亡的生命过程

4.群体: 是人们通过某种社会关系联结起来进行共同活动和感情交流的集体。

5.社会控制: 是指社会组织体系通过社会规范以及与之相应的方式和手段,对社会成员或群体行为进行指导和约束,从而协调社会关系的各个部分,维持社会秩序,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简述初级社会关系的一般特点。

1.(1)从历史上看,最原始和最早出现的关系是人们在满足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自身生命生产中产生的关系,这就是家庭中的关系。家庭中的关系是最典型的初级社会关系。

(2)简单和初步的关系。社会关系是复杂的,但复杂的关系是由简单的关系组成和发展起来的。

(3)人们之间的直接互动关系,是人们之间通过语言和行为直接发生的关系。

(4)人们之间交往最密切,相互最了解和最有影响的关系。

(5)初级社会关系一般表现为夫妻关系,兄弟姐妹关系,父母子女关系和邻里关系。

2.现代城市社区的特征有哪些?

.(1)城市社区相对地由大量、密集、异质的人口聚居而成。

(2)居民基本上都是从事众多行业、职业的非农业人口。

(3)次级关系占主导地位,人际关系比较肤浅,相互交往注重功利,社会控制主要靠正式的组织和正式的规范。

(4)科层组织遍布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5)居民以其职业为中心来进行纷繁多样的活动,业余时间可以利用现代城市的有关机构和设施,或从事专业进修,或从事

文体娱乐以及各种社交活动。

(6)人口的异质性促进文化交流,因而居民思想开阔,乐于变革。

3.简述个人社会化的特点。

.(1)强制性。

一方面,人类生命个体无先天行为模式,不会自然而然地成为社会人;另一方面,个人在受社会化过程中,常常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

(2)能动性。

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学习什么,接受什么,都有一定的选择性。个人在生活实践中积极地探索人生,创造新的文化。

4.简述现代社会变迁的特点。

.(1)现代社会变迁的速度日趋加快,这在当今发达国家表现得尤为显著。

(2)科学技术对现代社会变迁的影响越来越大。

(3)现代社会变迁带来了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

(4)现代社会变迁受人们自觉控制的程度不断提高。

(5)现代社会变迁的相关性日趋增强。

5.简述社会控制的必要性。

.(1)任何社会需要生存和发展,都必须有一套社会控制体系,没有社会控制,无法维持个人生存和群体活动。

(2)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一个社会也要求其成员处于某种协调的社会关系之中,社会才能稳定发展。

(3)社会控制的必要性还体现在:对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失控”现象进行制止或制裁。

(4)社会控制是人类社会自身发展的需要,是社会运转的一种自行调节机制。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谈谈对冲突的社会功能两面性的理解。

1.(1)所谓冲突是一种公开的对抗性行为方式。冲突的产生是由于个人或团体间的利益、意见和态度方面存在根本对立。

(2)冲突的负功能:冲突的破坏性

(3)冲突的正功能:由于社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冲突,以及冲突的潜在力量,有可能使社会更好地调节不同群体、阶层之间的利益,经常地沟通意见,实行对话,避免矛盾的根本对立。

(4)对冲突的调适的重要性。

(5)强调发挥冲突的正功能,加强社会调适机制。

2.联系实际评述社会制度的功能和负功能。

2.社会制度的功能:

(1)行为导向功能

(2)控制功能

(3)社会化功能

(4)文化传播功能

(5)整合功能

社会制度的负功能:

(1)制度本身的惰性

(2)制度内部结构可能出现的混乱

(3)人为因素

社会学概论试题参考答案

课程代码:00034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D

2.B

3.C

4.C

5.C

6.D

7.B

8.B

9.D 10.D

11.D 12.C 13.D 14.B 15.B

16.C 17.D 18.B 19.B 20.C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ABCD

2.ABD

3.ABCE

4.BE

5.ACDE

6.BC

7.ACDE

8.ABC

9.ABCE 10.ABCDE

11.ABCDE 12.ACDE 13.ACDE 14.CDE 15.ABCE

16.ABCD 17.ABC 18.ABCD 19.BCD 20.ABCDE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由于传播使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化元素相互接触,其中一种文化吸收或采纳了另一种文化元素,并且使之与主文化协调起来,最终成为主体文化中的一部分。

2.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依靠某种媒介,通过个体交往形成的信息和情感、能量和物质、思想和行为交流的有机渠道。

3.家庭生命周期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下,一定地域范围,一定的家庭从产生到消亡的生命过程。

4.群体是人们通过某种社会关系联结起来进行共同活动和感情交流的集体。

5.社会控制是指社会组织体系通过社会规范以及与之相应的方式和手段,对社会成员或群体行为进行指导和约束,从而协调社会关系的各个部分,维持社会秩序,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1)从历史上看,最原始和最早出现的关系是人们在满足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自身生命生产中产生的关系,这就是家庭中的关系。家庭中的关系是最典型的初级社会关系。

(2)简单和初步的关系。社会关系是复杂的,但复杂的关系是由简单的关系组成和发展起来的。

(3)人们之间的直接互动关系,是人们之间通过语言和行为直接发生的关系。

(4)人们之间交往最密切,相互最了解和最有影响的关系。

(5)初级社会关系一般表现为夫妻关系,兄弟姐妹关系,父母子女关系和邻里关系。

2.(1)城市社区相对地由大量、密集、异质的人口聚居而成。

(2)居民基本上都是从事众多行业、职业的非农业人口。

(3)次级关系占主导地位,人际关系比较肤浅,相互交往注重功利,社会控制主要靠正式的组织和正式的规范。

(4)科层组织遍布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5)居民以其职业为中心来进行纷繁多样的活动,业余时间可以利用现代城市的有关机构和设施,或从事专业进修,或从事文体娱乐以及各种社交活动。

(6)人口的异质性促进文化交流,因而居民思想开阔,乐于变革。

3.(1)强制性。

一方面,人类生命个体无先天行为模式,不会自然而然地成为社会人;另一方面,个人在受社会化过程中,常常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

(2)能动性。

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学习什么,接受什么,都有一定的选择性。个人在生活实践中积极地探索人生,创造新的文化。

4.(1)现代社会变迁的速度日趋加快,这在当今发达国家表现得尤为显著。

(2)科学技术对现代社会变迁的影响越来越大。

(3)现代社会变迁带来了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

(4)现代社会变迁受人们自觉控制的程度不断提高。

(5)现代社会变迁的相关性日趋增强。

5.(1)任何社会需要生存和发展,都必须有一套社会控制体系,没有社会控制,无法维持个人生存和群体活动。

(2)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一个社会也要求其成员处于某种协调的社会关系之中,社会才能稳定发展。

(3)社会控制的必要性还体现在:对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失控”现象进行制止或制裁。

(4)社会控制是人类社会自身发展的需要,是社会运转的一种自行调节机制。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1)所谓冲突是一种公开的对抗性行为方式。冲突的产生是由于个人或团体间的利益、意见和态度方面存在根本对立。

(2)冲突的负功能:冲突的破坏性

(3)冲突的正功能:由于社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冲突,以及冲突的潜在力量,有可能使社会更好地调节不同群体、阶层之间的利益,经常地沟通意见,实行对话,避免矛盾的根本对立。

(4)对冲突的调适的重要性。

(5)强调发挥冲突的正功能,加强社会调适机制。

2.社会制度的功能:

(1)行为导向功能

(2)控制功能

(3)社会化功能

(4)文化传播功能

(5)整合功能

社会制度的负功能:

(1)制度本身的惰性

(2)制度内部结构可能出现的混乱

(3)人为因素

联系实际

00034社会学概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被称为“社会学综合理论的创始人”和“社会学眼界的开拓者”的社会学家是(B)

A.马克思 B.孔德

C.斯宾塞 D.韦伯

2.认为“社会学是指这样一门学科,即它以解释的方式来理解社会行动”的社会学家是(D)

A.马克思 B.孔德

C.斯宾塞 D.韦伯

3.作为社会学科恢复重建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一开始就提出要建设中国自己的社会学的社会学家是(C )

A.许仕廉 B.吴文藻

C.费孝通 D.孙本文

4.社会学的知识非常贴近生活,关注的是当前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社会学的理论、方法和研究成果不仅政府可以用,团体可以用,一般人也可以用。这指的是社会学的(D)

A.整体性特征

B.综合性特征

C.实证性特征

D.应用性特征

5.社会学成为一个独立学科后,始终是以社会调查研究所取得的经验知识作为学科发展的基础。这是社会学的(C)

A.整体性特征

B.综合性特征

C.实证性特征

D.应用性特征

6.研究者在某种程度上置身于观察对象的环境和社会活动中,使自己成为被研究群体中的一员的一种观察方法是(B)

A.问卷调查

B.参与观察

C.社会实验方法

D.非介入性研究方法

7.创立交换理论的是美国社会学家霍曼斯和(C)

A.马克思 B.雷克斯

C.布劳 D.帕森斯

8.“文化不是先天遗传的本能,而是后天通过学习和模仿获得的知识、经验、技能和习惯等”,这指的是文化的(B)

A.创造性 B.习得性

C.共享性 D.累积性

9.各种文化集丛不是散漫的、孤立的,它们在功能上互相联系、互相依存而构成一个特殊的文化整体,这个文化整体就是(B)

A.大文化集丛

B.文化模式

C.文化结构

D.文化特质

10.反映统治阶级意志,并且最具有强制力的社会行为规范是(C)

A.习俗 B.道德

C.法律 D.宗教

11.人们按照通行的社会行为规范模塑自身行为的过程是(D )

A.生活技能社会化

B.价值观念社会化

C.政治社会化

D.行为社会化

12.文化反哺指的是(D )

A.基本社会化

B.正向社会化

C.重新社会化

D.反向社会化

13.在老师指导下的大学生实地研究属于( C )

A.传统合作

B.自发性合作

C.指导性合作

D.契约式合作

14.在社会互动中,行动者之间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展开的较量、争夺称为(C) A.合作 B.交换

C.竞争 D.冲突

15.相距45厘米到122厘米之间,是(B )

A.亲密距离

B.个人距离

C.社会距离

D.公众距离

16.利益群体的产生源于(D)

A.生产力的变革

B.生产方式的变革(根本条件)

C.社会体制的变革(基本条件)

D.经济基础的变革

17.初级群体的规模一般在(B)

A.0—10人 B.0—20人

C.0—30人 D.0—40人

18.科层制建立的基础是(C)

A.魅力型统治

B.传统型统治

C.法理型统治

D.世袭制统治

19.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方面存在的缺陷一般统称为(C)

A.效率低下 B.市场失灵

C.政府失灵 D.社会不公平

20.下列判断正确的是(C )

A.制度实施过程中一般不会产生功能扭曲

B.完美的制度可以全面涵盖和制约人们所有的行为并调节所有的关系

C.“制度化逃避”是形式上的制度和现实中的制度的矛盾体现

D.形式上的制度和现实中的制度两者可以完全重合

21.根据对人类行动的动机与社会后果之间的差异,将社会功能区分为显功能和潜功能,这一观点的提出者是( D )

A.马克思 B.韦伯

C.凡勃伦 D.默顿

22.下列选项中属于教育制度潜功能的是(A)

A.社会控制功能

B.实现社会化的功能

C.文凭功能

D.社会选择功能

23.城市化的基本动力是(A )

A.工业化

B.经济发展

C.农业发展

D.服务性发展

24.认为社会分层是社会不平等的体现,在各个时期、各个社会中普遍存在,是因为社会运行过程的需要。这是(C )

A.进化论社会分层理论

B.冲突论社会分层理论

C.功能主义社会分层理论

D.韦伯社会分层理论

25.由个人努力、偶然的机遇等而导致的社会流动是(A)

A.自由流动

B.结构性流动

C.垂直流动

D.水平流动

26.拒绝社会提供的目标,但仍然以符合社会规范的手段行事,这种偏差行为是(A)

A.形式主义 B.退缩主义

C.创新 D.反叛

27.某学校为了促使学生努力学习,建立奖学金、跳级等激励机制来奖励学生,这一社会控制形式属于(A)

A.积极性控制

B.消极性控制

C.内在控制

D.非制度化控制

28.价值冲突理论认为,造成社会问题的根本原因是(D)

A.个人社会化的失败

B.社会解组

C.社会价值崩溃

D.文化价值或兴趣上的冲突

29.亚国家组织或秘密团体对非战斗目标发起的有预谋的、有政治目的的,通常故意影响视听的暴力行为,被称为(D)

A.暴乱 B.暴动

C.骚乱 D.恐怖主义

30.我国把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改为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是在(A)

A.1982年 B.1983年

C.1981年 D.1984年

二、多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家庭在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家庭的主要功能有(ABCDE)

A.规范性行为功能

B.经济生活功能

C.精神生活功能

D.教育功能

E.抚养、赡养功能

32.文化的整合功能包括(ABC)

A.价值整合 B.规范整合

C.结构整合 D.导向功能

E.反功能

33.刑法这一社会控制方式属于(ABCDE )

A.宏观控制

B.制度化控制

C.外在控制

D.消极性控制

E.法律控制

34.社会学的研究功能包括(ABCE)

A.描述性功能

B.解释性功能

C.预测性功能

D.批判性功能

E.规范性功能

35.影响社会变迁的因素有(ABCDE)

A.社会物质需要和利益冲突

B.文化的发展与传播

C.意识形态的改变

D.自然灾害

E.环境破坏

三、名词解释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定量方法: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

37.社会结构:社会诸要素之间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

38.标签理论

39.家庭

40.社区睦邻运动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41.简述初级社会关系的特点。

42.简述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43.简述私人部门的缺陷。

44.简述社区的内涵。

45.简述宗教和邪教的区别。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联系实际论述社会网络的涵义、特征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7.联系实际论述偏差行为的正负功能。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历史唯物论与社会学的关系是_指导与被指导_____的关系。

2.对孔德的社会学思想产生重大影响的学者是_圣西门_____。

3.文化的__整合____功能是民族团结和社会秩序的基础。

4.马克斯·韦伯把权威分成三种理想的类型,即_传统型权威_____权威、个人魅力型______权威和_法理型_____权威。

5.当代现代化理论中的“信息社会论”的代表有:《第三次浪潮》的作者__托夫勒____和《大趋势》的作者__奈斯比特____。

6.家庭的结构类型有_核心家庭_____、主干家庭______和联合家庭、其他家庭四种。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5分)

1.社会学研究社会关系与其他学科研究社会关系的区别在于社会学是从( C )出发加以研究的。

A.社会分层

B.社会功能

C.社会整体

D.社会结构

2.对影响社会事实发生、变化的主客观因素,从其因果联系上加以说明,这种社会

学的功能是( B )

A.描述性功能

B.解释性功能

C.预测性功能

D.规范性功能

3.把社会学看作科学之“王后”的社会学家是( A )

A.孔德

B.斯宾塞

C.涂尔干

D.韦伯

4.帕森斯的学生K·默顿创立了( C )

A.交换理论

B.冲突理论

C.中程理论

D.宏观理论

5.生产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 B )

A.政治关系

B.经济关系

C.利益关系

D.人际关系

6.从历史上看,最原始和最早出现的社会关系是( B )

A.氏族关系

B.家庭中关系

C.村庄中关系

D.朋友关系

7.人类的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后出现的新的社会关系是( C )

A.血缘关系

B.地缘关系

C.业缘关系

D.志缘关系

8.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有( A )

A.规则体系、组织体系、物质设备体系

B.规则体系、概念体系、物质设备体系

C.规则、组织、设备、人群

D.概念、规则、组织、设备

9.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化区域的边际处,产生的一种混合文化,就是( D )

A.文化区

B.文化区域

C.文化圈

D.边际文化

10.文化传播的规律是以文化发明地为中心,按照( A )的轨迹向四周扩散。

A.同心圆

B.正方形

C.长方形

D.半圆形

11.《新人口论》的作者是( C )

A.马尔萨斯

B.阿尔弗雷·李维

C.马寅初

D.丹尼斯·梅多斯

12.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有三个方面,即( A )

A.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联系

B.提供食物、提供空气、生态平衡

C.提供食物、补充能量、提供热量

D.生物交流、能量流动、物质循环

13.个人社会化过程就是( B )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

A.机械人

B.生物人

C.动物人

D.非社会人

14.年轻一代用新知识新观念影响前辈的过程是( B )

A.正向社会化

B.负向社会化

C.非社会化

D.特殊社会化

15.群体动力论的著名代表是( B )

A.达伦多夫

B.勒温

C.库利

D.米勒

16.新正统区位理论把社区研究从空间的分布转移到( A )

A.人口适应

B.生态环境

C.立体结构

D.社区发展

17.社会行为是一种( D )

A.无意识的行为

B.偶然性行为

C.反射性行为

D.有意识、有意义的行为

18.从众行为是一种( C )

A.消极行为

B.积极行为

C.既有消极的,又有积极的

D.价值中立的

19.“社会控制”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学者( B )提出的。

A.库利

B.罗斯

C.米德

D.萨姆纳

20.社会变迁的具体道路是( C )

A.直线式的前进

B.循环式的前进

C.波浪式的前进

D.曲折的倒退

21.英国的阿诺德·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一书中提出了( D )

A.社会进化论

B.社会革命论

C.社会改良论

D.社会循环论

22.社会运行的评价最主要是( A )

A.协调程度评价与发展程度评价

B.运行程度评价与协调程度评价

C.社会运行的数量评价和质量评价

D.社会运行的满意度评价

23.城市有别于乡村的根本特征是( D )

A.人口多

B.交通发达

C.生活水平高

D.集中度高

24.城市化的基本动力是( A )

A.工业化

B.农业发展

C.人口众多

D.科层化

25.我国对小城市的发展方针是( D )

A.积极发展小城市

B.控制小城市的数量

C.稳妥发展小城市

D.合理发展小城市

三、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5分)

1.离轨行为包括( ABC )

A.违法行为

B.违章行为

C.违规行为

D.适应性行为

E.从众行为

2.社会控制的工具性手段包括( ABCDE )

A.身体惩罚

B.精神惩罚

C.经济处罚

D.组织处分

E.说服劝告

3.社会学创立和形成时期的代表有( ABCD )

A.孔德

B.斯宾塞

C.涂尔干

D.韦伯

E.帕森斯

4.社会制度的特征有( ABCDE )

A.时空上的普遍性

B.变异性

C.相对稳定性

D.强制性

E.阶级性

5.下列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BCDE )

A.凡人类有意无意地创造出来的东西都是文化

B.文化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学来的

C.文化是社会全体成员共同享有的

D.文化是社会遗产

E.文化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四、判断改错题(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的括号内打“√”,错误的打“×”,并改正。每小题2分,共10分)

1.在组织理论意义上,韦伯是古典组织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 )

2.夫妻关系属于家庭纵向关系。( 横向 )

3.阶级阶层划分是对社会结构的动态分析,社会流动则是社会结构的静态分析。( 静态动态 )

4.古典区位理论就是芝加哥学派提出来的人文区位学理论。( )

5.有计划的社会变迁实质上就是对社会运行过程进行干预,对社会系统施加定向影响。( )

五、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

1.内在控制是由行为者个人将社会规范内化为自己的观念,并对自己的行为实施控制

2.预期社会化.是一个人为适应特定角色需要而进行的知识准备过程。

3.内群体凡是成员感到自己与群体关系密切,对群体有强烈归属感的,就是内群体。

4.社会学的描述性功能.是指那些为了解释和掌握发生了什么事、什么情况而进行的研究。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六、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简述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

韦伯提出划分社会分层结构的三重标准:

(1)经济标准,指个人在经济市场中的机会,即收入和财富的多少。

(2)政治标准,即权力。

(3)社会标准,即声望。

2.实证主义方法论从欧洲传入美国后的具体化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2.(1)研究理论的模式化;

(2)研究过程的程序化;

(3)测量工具的精确化。

3.为什么说劳动创造了人,也创造了社会?

3.(1)劳动是使人类从自然界中分化出来的决定力量。

(2)劳动在改变自然的同时,也改变人类自己。

(3)劳动是社会向自然吸取物质资料,创造社会财富,满足人们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唯一途径。

(4)劳动是全部社会发展的动力。

七、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试述家庭的社会功能

1.(1)性生活功能;

(2)经济生活功能;

(3)精神生活功能;

(4)教育功能;

(5)抚养、赡养功能

(6)稳定社会功能

2.试述帕森斯关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模式变项。

2.(1)情感方面:情感性——情感中立。

(2)义务方面:扩散性——专一性。

(3)规范方面:特殊性——普遍性。

(4)地位方面:先赋性——自致性。

(5)利益方面:集体——个人。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指导与被指导

2.圣西门

3.整合

4.传统型权威个人魅力型法理型

5.托夫勒奈斯比特

6.核心家庭主干家庭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C

2.B

3.A

4.C

5.B

6.B

7.C

8.A

9.D 10.A

11.C 12.A 13.B 14.B 15.B

16.A 17.D 18.C 19.B 20.C

21.D 22.A 23.D 24.A 25.D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ABC

2.ABCDE

3.ABCD

4.ABCDE

5.ABCDE

四、判断改错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

2.×。改“纵向”为“横向”。

3.×。把“动态”改为“静态”,把“静态”改为“动态”。

4.√。

5.√。

五、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

1.是由行为者个人将社会规范内化为自己的观念,并对自己的行为实施控制。

2.是一个人为适应特定角色需要而进行的知识准备过程。

3.凡是成员感到自己与群体关系密切,对群体有强烈归属感的,就是内群体。

4.是指那些为了解释和掌握发生了什么事、什么情况而进行的研究。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后一句话不答也不扣分)。

六、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韦伯提出划分社会分层结构的三重标准:

(1)经济标准,指个人在经济市场中的机会,即收入和财富的多少。

(2)政治标准,即权力。

(3)社会标准,即声望。

2.(1)研究理论的模式化;

(2)研究过程的程序化;

(3)测量工具的精确化。

3.(1)劳动是使人类从自然界中分化出来的决定力量。

(2)劳动在改变自然的同时,也改变人类自己。

(3)劳动是社会向自然吸取物质资料,创造社会财富,满足人们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唯一途径。

(4)劳动是全部社会发展的动力。

七、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1)性生活功能;

(2)经济生活功能;

(3)精神生活功能;

(4)教育功能;

(5)抚养、赡养功能

(6)稳定社会功能

2.(1)情感方面:情感性——情感中立。

(2)义务方面:扩散性——专一性。

(3)规范方面:特殊性——普遍性。

(4)地位方面:先赋性——自致性。

(5)利益方面:集体——个人。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认为社会同生物一样也是一个有机体,但社会不是简单的有机体而是“超有机体”的社会学家是(A)A.斯宾塞B.涂尔干C.韦伯D.孔德

2.指出“少发些不着边际的空论,少说些漂亮话,少来些自我欣赏,多说些明确的意见,多注意一些具体的现实,多提供一些实际的知识”的学者是(C)A.斯宾塞B.孔德C.马克思D.韦伯

3.在社会学的发展史上,对世界社会学发展最具影响力的是(A)A.美国社会学B.战后欧洲社会学C.苏俄社会学D.中国社会学

4.社会学成为一个独立学科后,始终是以社会调查研究所取得的经验知识作为学科发展基础的,这是社会学的(C)A.整体性特征B.综合性特征C.实证性特征D.应用性特征

5.对影响社会事实发生、变化的主客观因素,从其因果联系上加以说明的过程属于社会学的(B)A.描述性功能B.解释性功能C.预测性功能D.规范性功能

6.一种深入研究对象内部,以参与观察和非结构访问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解释社会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称为(B)A.问卷调查B.实地研究C.社会实验方法D.非介入性研究方法

7.把社会行动作为研究对象的社会学家是()A.马克思B.雷克斯C.霍曼斯D.帕森斯

8.“刮风不是文化,利用风力发电才是文化”指的是文化的(A)A.创造性B.习得性C.共享性D.累积性

9.“个别人的偏好不能成为文化”指的是文化的(C)A.创造性B.习得性C.共享性D.累积性

10.以善恶评价的方式来评价和调节人们行为的观念和规范是(B)A.习俗B.道德C.法律D.宗教

11.个人逐渐学习和接受被现有政治制度采用和确定的政治观念、思想体系、社会制度和政治态度的过程称为(C)A.生活技能社会化B.价值观念社会化C.政治社会化D.行为社会化

12.岗前培训和岗位培训属于(A)A.基本社会化B.再社会化C.重新社会化D.继续社会化

13.在一些农业地区逐步形成的大家一起收获庄稼的合作习惯属于(A)A.传统合作B.自发性合作C.指导性合作D.契约式合作

14.社会结构内部运作不协调和由于矛盾而产生的压力叫做(A)A.社会张力B.社会危机C.社会失范D.社会失调

15.约45厘米以内的距离称为(A)A.亲密距离B.个人距离C.社会距离D.公众距离

16.初级群体的规模一般在(B)A.0—10人B.0—20人C.0—30人D.0—40人

17.马克思认为,每一既定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表现为()A.生产力B.生产关系C.利益关系D.阶级关系

18.科层制最大的优点在于(C)A.组织精干B.运作过程简单C.行政管理效率高D.机构简单

19.第三部门是指(C)A.私人部门B.政府部门C.非营利组织D.公共部门

20.社会制度的核心是(A)A.价值标准B.规范体系C.经济基础D.上层建筑

21.经济制度是(D)A.生产制度B.交换制度C.生存制度D.市场规范制度

22.社区参与的程度往往显示出一个社区的(A)A.活力B.凝聚力C.控制力D.民主程度

23.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实行的城市管理体制是(D)A.城乡二元管理体制B.社区管理体制C.科层制D.单位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