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场管理三大工具现场管理三大工具之一

现场管理三大工具现场管理三大工具之一

现场管理三大工具现场管理三大工具之一
现场管理三大工具现场管理三大工具之一

--现场管理三大工具

现场管理三大工具之一--标准化

摘自《企业管理》杂志2003年第11期

有一次在某企业进行内训时,该企业生产部部长提问道:我们部门有一位设备维修工,经常违反纪律,但有些设备只有他会修理。请问我们是否该处分他?其实国内不少企业都会出现类似这样让管理者头疼的问题。在一个企业里,如果出现像这样不可缺少的人,那对企业来说是十分危险的。避免或减少这种危险的法宝就是标准化。

所谓标准化,就是将企业里有各种各样的规范,如:规程、规定、规则、标准、要领等等,这些规范形成文字化的东西统称为标准(或称标准书)。制定标准,而后依标准付诸行动则称之为标准化。那些认为编制或改定了标准即认为已完成标准化的观点是错误的,只有经过指导、训练才能算是实施了标准化。

创新改善与标准化是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的2大轮子。改善创新是使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的驱动力,而标准化则是防止企业管理水平下滑的制动力。没有标准化,企业不可能维持在较高的管理水平。

一、标准化的四大目的

在工厂里,所谓“制造”就是以规定的成本、规定的工时、生产出品质均匀、符合规格的产品。要达到上述目的,如果制造现场之作业如工序的前后次序随意变更,或作业方法或作业条件随人而异有所改变的话,一定无法生产出符合上述目的的产品。因此,必须对作业流程、作业方法、作业条件加以规定并贯彻执行,使之标准化。

标准化有以下四大目的:技术储备、提高效率、防止再发、教育训练

标准化的作用主要是把企业内的成员所积累的技术、经验,通过文件的方式来加以保存,而不会因为人员的流动,整个技术、经验跟着流失。达到个人知道多少,组织就知道多少,也就是将个人的经验(财富)转化为企业的财富;更因为有了标准化,每一项工作即使换了不同的人来操作,也不会因为不同的人,在效率与品质上出现太大的差异。

如果没有标准化,老员工离职时,他将所有曾经发生过问题的对应方法、作业技巧等宝贵经验装在脑子里带走后,新员工可能重复发生以前的问题,即便在交接时有了传授,但凭记忆很难完全记住。没有标准化,不同的师傅将带出不同的徒弟,其工作结果的一致性可想而知。

二、良好标准的制定要求

国内许多企业都有这样或那样的标准,但仔细分析你会发现许多标准存在操作性差、不明确等问题,例如,“要求冷却水流量适中”。什么是流量适中?不可操作。“要求小心地插入”,什么是“小心”?不可理解。其实,一个好的标准的制定是有要求的,要满足以下六点:

1、目标指向:标准必须是面对目标的:即遵循标准总是能保持生产出相同品质的产品。因此,与目标无关的词语、内容请勿出现。

2、显示原因和结果:比如“安全地上紧螺丝”。这是一个结果,应该描述如何上紧螺丝。又比如“焊接厚度应是3微米”这是一个结果,应该描述为:“焊接工用施3.0A电流20分钟来获得3.0微米的厚度”。

3、准确:要避免抽象:"上紧螺丝时要小心"。什么是要小心?这样模糊的词语是不宜出现的。

4、数量化-具体:每个读标准的人必须能以相同的方式解释标准。为了达到这一点,标准中应该多使用图和数字。例如,使用一个更量化的表达方式,“使用离心机A以100+/-50rpm转动5~6分钟的脱水材料”来代替“脱水材料”的表达。

5、现实:标准必须是现实的,即可操作的。标准的可操作性非常重要。可操作性差是国内许多企业的通病。我们可以在许多企业车间的墙上看到操作规程、设备保养等标准,我们比较一下下面二个表,感受一下什么是可操作性。

下面是国内某企业的《空气压缩机操作规程》:

一、操作人员应熟悉操作指南,开机前应检查油位、油位计。

二、检查设定值,将压缩机运行几分钟,检查是否正常工作。

三、定期检查显示屏上的读数和信息。

四、检查加载过程中冷凝液的排放情况,检查空气过滤器,保养指示器,停机后排放冷凝液。

五、当压力低于或高于主要参数表中限定值时,机组不能运行。

表1是某外资企业《某某设备月点检表》

《某某设备月点检表》(每月1日实施,遇假顺延)担当者:李四

6、修订:标准在需要时必须修订。在优秀的企业,工作是按标准进行的,因此标准必须是最新的,是当时正确的操作情况的反映。永远不会有十全十美的标准。在以下的情况下修订标准:

?内容难,或难以执行定义的任务

?当产品的质量水平已经改变时

?当发现问题及改变步骤时

当部件或材料已经改变时

当机器工具或仪器已经改变时

当工作程序已经改变时

?当方法、工具或机器已经改变时

?当要适应外部因素改变(如环境的问题)时

?当法律和规章(产品赔偿责任法律)已经改变时

?标准(ISO等)已经改变

三、标准化的过程

标准化是一个过程,我们不能指望本月发出红头文件,下个月各种符合要求的标准就完成了。在进行标准化时一定要有耐心,有些人会认为我把经验写出来后就变得不重要,工作与薪水都不保险了,有这种想法十分正常,完全可以理解。因此,营造良好的改善氛围非常重要,比如管理看板、合理化提案制度、部门/公司改善发表大会、改善能手、标准化竞赛等等,让做得好的有成就感,做得不好的有压力,逐步引导,最终完成有效的标准化过程。

笔者指导的甘肃山丹水泥厂经过8个月的努力,在现场管理工作标准化方面卓有成效,成为甘肃省建材行业现场管理标兵。他们提出现场管理的工作都要按照“五按五干五检”,即:

?按程序、按线路、按标准、按时间、按操作指令

?干什么、怎么干、什么时间干、按什么线路干、干到什么程度

?由谁来检查、什么时间检查、检查什么项目、检查的标准是什么、检查的结果由谁来落实

用这样的要求来规范、评价及检查每项工作,使现场管理工作的标准化水平大幅度提升。下图是山丹水泥厂为了现场工作标准化而在各个岗位设立的工作管理图(工作程序图:标识所属工作职责、设备巡检线路、设备保养点、保养方法;时间序列分解图:以15分钟为单位明确所要做的事情;岗位工作内容:明确具体工作内容)。

管理水平的提升是没有止境的。虽然标准化在国内许多企业有体系、制度、意识上的障碍,但必须拿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气魄,才能真正让“中国制造”成为高品质的代名词。

现场管理三大工具之二--目视管理

摘自《企业管理》杂志2003年第11期

目视管理实施得如何,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企业的现场管理水平。无论是在现场,还是在办公室,目视管理均大有用武之地。在领会其要点及水准的基础上,大量使用目视管理将会给企业内部管理带来巨大的好处。

1、目视管理就是通过视觉导致人的意识变化的一种管理方法。

2、目视管理三要点:

①无论是谁都能判明是好是坏(异常)

②能迅速判断,精度高

③判断结果不会因人而异

在日常活动中,我们是通过“五感”(视觉、嗅觉、听觉、触摸、味觉)来感知事物的。其中,最常用的是“视觉”。据统计,人的行动的60%是从“视觉”的感知开始的。因此,在企业管理中,强调各种管理状态、管理方法清楚明了,达到「一目了然」,从而容易明白、易于遵守,让员工自主性地完全理解、接受、执行各项工作,这将会给管理带来极大的好处。

我们先举几个简单的事例:

?交通用的红绿灯

红灯停、绿灯行

?饮水机

红色开关表示热水,蓝色开关表示冷水

?排气扇上绑一根小布条,看见布条飘起即可知到正在运行

在商品已过剩的今天,生产企业需要从各个方面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其结果使得企业不得不进行多品种、少量、短交期的生产,从而导致对现场、现物的各种管理难度增大。而目视管理做为一种管理手段,能使企业全体人员减少差错、轻松地进行的各种管理工作。

国内某些企业在目视管理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不仅在工作现场开始较多地应用,而且在产品上也实施了目视管理,为客户带方便。例如,电脑上有许多形状各异的接口,有圆的、扁的、长的、方的,其目的就是防止插错。而我们公司前段时间购买的电脑上,其接口不仅形状各异,并且各接口是不同的颜色,各连接线的插头也是相应的颜色。这样只要看颜色插线,又快又准。又快又准既"效率高、不易错"正是很多情况下目视管理所带来的结果。

以人为本的工作方法

笔者有一次去一家啤酒企业指导,当在某个设备上看到一百多个各种大小的阀门时,我问操作人员,你可以全部记下这些阀门什么时候关什么时候开吗?回答是可以。我再问有没有出现过错开或错关的情况。回答是偶尔有。这就对了,如果有人说从来就没有过我是不会相信的。该车间主任对我说,来这里上班的新工人看到这么多阀门会紧张一个月!我们许多管理者大谈“以人为本”,在现场到底什么是以人为本?同样的工作在不增加多少成本的情况下让我们的现场操作人员能更加轻松更加准确地完成好就是真正地以人为本。在仪表方面也是一样,当一个人面对几十个仪表,管理者根本就不能指望现场操作人员能全部记得什么范围内是正常什么范围内是异常。纸上考试100分与每天八小时盯着几十个仪表看完全是两回事。那么怎么实现现场操作人员能更加轻松更加准确地完成好工作的以人为本的方式呢,看看图1、图2就知道了。“以人为本”决不应停在口号上。

高效率的管理方法

对管理者来说,管理本身也许会带来优越感,但对被管理者来说却并不是件愉快的事情。“尽量减少管理、尽量自主管理”这一符合人性要求的管理法则,只有在目视管理中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实施目视管理,即使部门之间、全员之间并不相互了解,但通过眼睛观察就能正确的把握企业的现场运行状况,判断工作的正常与异常,这就能够实现“自主管理”目的。省却了许多无谓的请示、命令、询问,使得管理系统能高效率地运作。

对错一目了然的方法

很多企业的管理规章制度只是留在文件上,殊不知不用看文件,在现场就能判定对错对现场管理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目视管理的水准

目视管理可以分为3个水准:

①初级水准:有表示,能明白现在的状态

②中级水准:谁都能判断良否

③高级水准:管理方法(异常处臵等)都列明

在许多企业里,通常只达到目视管理的初级水准,达到中级水准的已不多见,能达到高级水准的更是凤毛麟角。以下我们用一个事例来说明初、中、高3个水准的区别。

目视管理的实施方法

目视管理本身并不是一套系统的管理体系或方法,因此也没有什么必须遵循的步骤。如果说一定要列出推行的方法,那么通过多学多做,树立样板区,然后在公司全面展开是可取的。

目视管理的实施可以先易后难,先从初级水准开始,逐步过度到高级水准。

在实施过程中充分利用好红牌作战及定点摄影将十分有益。

目视管理做为使问题“显露化”的道具,有非常大的效果。但是,仅仅使用颜色,不依具体情况在“便于使用”上下工夫,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因此,发挥全员的智慧,下工夫使大家"都能用、都好用"是实施目视管理的重要之所在。

现场管理三大工具之三--管理看板

摘自《企业管理》杂志2003年第12期

管理看板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非常有效且直观的手段,尤其是优秀的现场管理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

管理看板是管理可视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即对数据、情报等的状况一目了然地表现,主要是对于管理项目、特别是情报进行的透明化管理活动。它通过各种形式如标语/现况板/图表/电子屏等把文件上、脑子里或现场等隐藏的情报揭示出来,以便任何人都可以及时掌握管理现状和必要的情报,从而能够快速制定并实施应对措施。因此,管理看板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非常有效且直观的手段,是优秀的现场管理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

按照责任主管的不同,一般可以分为公司管理看板、部门车间管理看板、班组管理看板三类。如下表所示。

下面我们通过部分事例来简单说明如何进行运用。

“目标分解展示板”

目标分解展示板能使高层领导从日常管理里解脱出来。所谓目标分解,是公司经营管理的一级指标向二级、三级指标层

层展开的一个系统验证图。(如图1所示)制订时必须根据公司经营方针,对主要的指标进行重点分解管理,一般步骤如下:第一、综合目标设定:进行对比后选定课题,确定综合目标。

综合目标不宜选定太多,否则会分散注意力。一般选定1个指标或2~3个指标,大多数情况不超过4个指标,其目标值应用数值具体表示出来。

第二、目标展开:按TP(综合生产力)目标展开,树立对策体系。目标一般可以按照产品、工序、原因、技术等来分解。但应考虑以下情况,如现象把握难易度,对策实施难易度,成果把握难易度等,然后决定按什么顺序来展开。表2所示是具体展开方式选定的事例。

第三:对策选定:对策检讨、选定,树立对策方案,验证。

为达成每个目标值应探索能够实践的具体对策。至今为止,企业在以BOTTOM UP(由下到上)为主的改善活动中,经常出现一些因对策选定盲目而发生负作用的事例,或是对“什么是对策”进行直观的判定,或是根据以往的经验树立并实施对策而使在对效果不能预测的状态下盲目实施,造成无法获得其改善成果。

为了预防上述这样的问题,提高目标完成率,在目标展开阶段开展原因验证的工作至关重要,这样对于对策手段的选定会大有帮助。

“设备计划保全日历”

“设备计划保全日历”是指设备预防保全计划,包括定期检查、定期加油及大修的日程,以日历的形式预先制订好,并按日程实施。优点是就像查看日历一样方便,而且日历上已经记载了必需做的事项,等完成后做好标记。

“区域分担图”

“区域分担图”也叫责任看板,是将部门所在的区域(包括设备等)划分给不同的班组,由其负责清扫点检等日常管理工作。这种看板的优点是从全局考虑,不会遗漏某区域或设备,是彻底落实责任制的有效方法。

“安全无灾害板”

“安全无灾害板”的目的是为了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而开展的每日提醒活动,包括安全无灾害持续天数、安全每日一句、安全教育资料与信息。一般设臵在大门口员工出入或集中的地方。

“班组管理现况板”

“班组管理现况板”是集合部门目标、出勤管理、业务联络、通讯联络、资料、合理化建议、信箱等内容,是班组的日常管理看板,一般设臵在休息室或早会的地方。

“定期更换板”

“定期更换板”是根据备件的使用寿命定期进行更换的管理看板,一般张贴在需要更换作业的部位,方便任何人检查或监督。优点是能将文件上或电脑里要求的作业事项直观表现于现物上,不容易遗忘。

“QC工具”

“QC工具”开展主题活动必要的手段,主要是针对特定的工作失误或品质不良运用QC工具展开分析讨论,并将结果整理在大家容易看到的地方,以提醒防止发生这样的问题,而且大家随时可以提出新的建议并进行讨论修订。一般适合于工作比较单一的情况,或特定的课题活动,并不是每个小课题都这样。

“TPM诊断现况板”

“TPM诊断现况板”是为了持续推进TPM活动而进行的分7阶段的企业内部认证用记录板,体现小组活动水平的高低,阶段越高水平越高。

总之,管理看板的使用范围非常广,根据需要而选用适当的看板形式。全面而有效的使用管理看板,将在六个方面产生良好的影响:

1、展示改善成绩,让参与者有成就感、自豪感

2、营造竞争的氛围

3、营造现场活力的强有力手段。

4、明确管理状况,营造有形及无形的压力,有利于工作的推进。

5、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让客户或其他人员由衷地赞叹公司的管理水平)

6、展示改善的过程,让大家都能学到好的方法及技巧。

管理看板是一种高效而又轻松的管理方法,有效地应用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是一种管理上的大解放。

企业员工管理流程设计

国际管理大师安德鲁〃卡内基说:“带走我的员工,留下我的工厂,不久以后工厂会布满尘土;拿走我的工厂,留下我的员工,不久以后我还会有一座新更好的工厂”。这句话充分说明了以人为本的重要性,也说明了人员管理在企业管理流程中的重要地位。所谓的人员管理就是在监督工作效率和工作品质的过程中,逐步使企业员工在引导性思维的启发下,主动的发现、分析、解决问题,最终改善流程,创新产品的控制。

以上是我通过两年的工作经验和后期的管理技能再培训所总结的“人员管理流程图”,这个流程图控制实施者是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主要针对目标是一线员工。它分三个阶段来实施,第一个阶段是新员工到熟练工作者的转变,第二个阶段是熟练工作者到技术专家的价值提升,第三个阶段是技术专家到企业典范的忠诚员工的培养。整个流程由上面的绩效考核体系和下面的企业权利架构辅助支撑,以实现四大目标(1,促进团队合作,缩短员工掌握专业技能的时间。2,启发员工改善工作流程,实现产品创新。3,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4,明确基层主管考核目标,节约考核成本。)为结果。

在说明具体流程之前,我想先说明一下在我心目中管理者所拥有的企业权利,以及企业在人员管理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目前的企业内的权利分为四类:合法权(组织制定,有处罚监督的权利)、报酬权(金钱引诱)、专家权(掌握专业技能)、典范权(靠个人魅力影响群体进步),前两种是企业能给管理者的,但最为有效的是后两种,拥有专业技术的同时又具有企业忠诚度,可以从节约成本,提高效率的角度为企业考虑,做到尽职尽责,那么这种人再给予一定的合法权和报酬权,就具有了典范权,能够靠个人魅力影响带动其他人,他们也是形成企业文化所必须的。根据本人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考虑到以后可能会面临的问题,企业可能会发生在人员管理上的问题分为五类:①企业技术专精人才的流失;②员工专业技术的掌握速度缓慢;③技术专家缺乏责任心和危机感,无心改善流程,创新技术;④员工缺乏团队合作精神;⑤人员的考核目标不明确;⑥人员考核成本花费过高。带着以上这几个问题的思考,我将把企业人员管理流程设计图,分成三个目标,进行详细的说明。

(一)初级目标:通过严格监督让新员工迅速的掌握基本技能,成为熟练工作者。完成这一目标必须具备两个条件:A,员工了解公司产品(这里产品的定义,包括以服务为主,付出脑力和体力的劳动力产品),B,能按公司标准的工作效率和工作品质,完成任务。实现此标准时,容易出现新员工学习速度缓慢,产品品质低下问题。这种情况在制造型和服务型企业都有出现,时下企业的做法是在试用期时间段集中给新员工灌输企业思想,介绍公司产品,由熟练工作者传授基本技能,这样做的原因是试用期低薪酬,没牵合同,考核不通过,可以随时炒掉。但如果没有作好人员管理和标准的考核,一旦过了试用期,产品品质低下的问题就会暴露无疑。以下的图表列出了出现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以上只涉及熟练工作者和新员工,因为一个管理者,他控制的是全局,而员工的相互学习是一个局部,如果作为管理者每刻都只关注员工的细节,那就会发生救火现象严重的局面。管理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是对整个工作流程的管理,当工作效率、工作品质、规章制度、安全卫生、创新改善、考勤都完成的情况下,他才能注意到每个员工的具体表现。所以在兼顾全局的情况下,可以采用连坐式绩效考核管理,具体办法如下:a,把新老员工的绩效考核放在一起,与薪金挂钩,采用进一退二的做法进行整体考核;b,下放新员工的日、周考核权给老员工。c,强调企业重视度,加强人员监督。(二)中级目标:通过督促、激励,使熟练工作者达到技术专精,成为工作团队里面的技术专家。实现此一目标会有两个特征:1。熟练员工在保证原有工作品质的前提下,效率有明显的提高;2。在自己熟悉的工作流程中,善于发现问题,并使解决的问题成为自己提高效率,改善品质的专有技术。通常在企业的这个过程中,时间成本浪费非常严重,而且也是人员流失最频繁的,以下图表是对该问题的分析:

除了以上人员的问题,还有存在企业的几点问题:①激励机制不完善。②企业主管对人员培养不够重视。③管理者的权利没有部分下放。④企业不重视自身文化的建设。

对于以上问题可采用连坐式督促考核管理,具体的督促、激励办法如下:1,下放熟练工作者的考核权给技术专家。2,以报酬权为支持,促进技术专精人才发现问题,改善流程,创新产品,使之成为企业的文化风气。3,组成学习团队,实行双向连坐考核,促进团队互助,缩短熟练工的专业技术学习时间。4,实行准干部提拔制,减少技术专家的情绪问题。

以上的两个过程,是大部分的企业人员管理的习惯流程,我自己也有过这方面的经历,在这里,我就谈谈连坐式绩效考核管理在以前我们公司的实施效果,当然,这个过程少不了高层的支持。1999年,我在某科技公司做技术部经理,我们的部门负责客户电脑方面的维护工作,工作时间是9小时,而我的职能就是分配工作,和技术指导。当时的技术部门带我,一共有8个人,由于外地分公司发展得很好,技术部门就调走了四个技术熟练工。随后的一个月,旺季到来了,维护力量不足,公司决定就在当地招6个新手,大概经过半个月的培训,他们上岗工作,随后问题也就来了,以前8个人,大概的维护量是每人每天5个客户,现在增加到10个人,老手一天同样是5个,很轻松,到时间下班,而新手几乎明天都要加班,还忙个半死,维护质量底,客户投诉明显增多,我思考过后发现问题出在以下几点:①我们公司的技术员的工资是固定的,奖金主要是看销售业绩和维护质量,所以教新人,他们认为没这个必要;②新手明天都忙个半死,也没心思去学技术。针对以上问题,我采用了连坐式的考核制度:1。把两个新手和一个老手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团队,把工资分为基本工资+浮动工资+奖金,用浮动工资的差额造成团队之间的竞争。2。把因维护质量扣掉的新手奖金,给团队的技术老手,作为培训奖金,再次同样的问题出现,连带受过。3。下放日,周的绩效考核权给老手,实行随时考核。之后的两个月里,有三点明显的效果:1,新员工迅速掌握维护技能。2。工作效率和品质有显著的改善。3。员工之间沟通活跃,团队意识逐步实现。

(三)最终目标:技术专家到企业典范的转变。所谓典范,首先他必须是一个忠诚的企业服务者,而不是一部劳动机器,他能够站在企业的角度去思考,发现问题,并最终说出来。其次,他必须是一个技术专家,比别人更善于研究问题。在研究细节方面,他能够按照省功原理改善操作的动作,按站标准步骤严格要求,用科学的方法提高工艺流程的规范化;在工作方面,他能量化每一个细节,按时间、货币、单位数量换算出来的价值成本(时间度量——>流程设计、各项成本单价记录——>划分原则、公司的收入+产能分析+劳动里的利用或机器的负荷——>改善创新)。最后,他必须是一个影响者,能把自己的已改良的技术交给团队成员影响一大批人自我触动的实现技术和思想上进步,从而减少企业的激励成本和时间成本、考核成本的浪费。要使技术专家向企业典范转变,我认为可以常用的方法:1,提供升迁途径。2,资金奖励。3,培训机会给予。4,给适当的股份。5,企业权利给予。6,企业文化的熏陶。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点拙见,本人从事管理工作接近两年,主要是销售、服务性的行业,在后期的管理培训中,我发现销售性的行业和生产型的行业其以人为本的做法是不变的,管理的模式也大同小意,简化的管理流程是提高效率,增强竞争的唯一途径,而且无论是销售类,服务类,还是生产类企业,其实也就是一个企业整体运作模式的体现,只有整合起来的企业资源,才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

员工管理的六大目标

阿布雷在其所著的《管理的演进》(The Management volution)中提出了"管理的十大要领",在这十大要领中有六项是关于员工管理的,可见在公司中对人的管理的重要性,这六项要领也可以作为人力资源部门进行员工管理的六大目标,它们分别是:

1、应使员工明白企业制定的目标,以确保其实现;

2、应使企业中的每一位成员都了解其职责、职权范围以及与他人的工作关系;

3、定期检查员工的工作绩效及个人潜力,使员工个人得到成长和发展;

4、协助并指导员工提高自身素质,以作为企业发展的基;

5、应有恰当及时的鼓励和奖赏,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6、使员工从工作中得到满足感。

一、应使员工明白企业制定的目标,以确保其实现虽然公司员工每天都来公司上班,但很难说他们都对公司的目标非常清楚。因为每个人都忙于自己的工作,所以对公司目标的认识,往往是非常片面的。让公司员工明白公司的目标是人力资源部门进行员工管理的首要任务。人力资源部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宣传公司的目标:

(1)讲座:对公司全体员工进行公司目标及相关内容的讲,讲座由人力资源部门主持,可由各主管经理和部门经理讲解本部门的发展目标。如果公司人员较多,可以以部门为单位进行讲座。

(2)讨论:一般以部门讨论为宜,让员工对如何完成公司的目标畅所欲言。

(3)内部刊物:许多公司有内部刊物,通过内部刊物宣传公司的目标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办法。

二、应使企业中的每一位成员都了解其职责、职权范围以及与他人的工作关系在使员工明确了公司目标之后,来确定员工岗位的工作目标是比较容易的。由岗位目标可以确定出该员工岗位职责、职权范围以及与他人的工作关系。在进行岗位描述(包括岗位职责、职权范围及工作关系等)时,人力资源部门也可以采用下面一些方法:

(1)、上行分析法

上行分析法(bottom-up approach)是指采用自下而上的分析方法,通过对现存组织和工作的分析来完成岗位描述的编写。上行分析法在具体实施中有"工作日记法"、"重要事件分析法"、"工作描述法"等操作方法。

"工作日记法"也叫"工作日志法",由各岗位员工填写工作日记表,要求对每件事情进行详细记录,不论这些事情是本职工作内还是本职工作外的。一般以记录一周为宜,由人力资源部门对工作日记进行工作内容分类、整理、抽象,然后将抽象出的工作范围确定为岗位职责。

"重要事件分析法"是指通过对员工工作中重要事件的完成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并分析的一种方法。因为每位员工都有自己的最重要的本职工作,重要工作的完成情况可能会直接影响着部门或企业整体的效率,所以将重要工作单列出来进行分析是完全有必要的。由于重要事件往往要涉及到其他部门或外界,所以对重要事件的分析更能清楚的明确该员工的职权范围和工作关系。

"工作描述法"与"工作日记法"较类似,它是由员工进行口头工作描述,人力资源部进行记录并提问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适合于不便于随时进行工作记录的员工,如经常在外奔波的市场人员等。

上述三种方法可以分别使用,也可以综合使用。最佳的办法是?quot;工作日记法"分析岗位职责,用重要事件法分析职权范围和工作关系,通过"工作描述法"直接与员工沟通,以减小其他方法带来的误差。

(2)、下行分析法下行分析法(top-down approach)是指采用自上而下的分析方法,通过分析组织的使命、目标和经营目的入手,确定要实现计划目标必须完成哪些工作,需要设定哪些岗位。下行分析法最适合公司业务转型或公司组织改组时设定岗位描述时的需要。另外,即便员工安排就绪,也可以使用下行分析法,这样可以确保管理者在进行岗位描述时能够排除干扰,使每位员工从事适当的工作。在使用下行分析法时应注意,人力资源部门要与上层领导充分讨论,并参考其他公司的成功经验,以避免出现大的偏差。

三、定期检查员工的工作绩效及个人潜力,使员工个人得到成长和发展绩效考评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内容,绩效考评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其他人事政策的效力。

绩效考评的内容一般分三种类型:

(1)、品质基础型:忠诚、可靠、主动、有创造性、有自,有协助精神等定性的形容词,难具体掌握,操作性与效度差,含混而主观,不具体,不明确,不宜公正,且往往与具体的工作行为和效果没有之间关系。

(2)、行为基础型:对工作行为不但分等级,而且每个等级都设计了一标准的尺度以供定量性的测定。尺度的描述不应是A、B、C、D、E等,这样主观性较强,应该将一定行为的描述语和某一刻度联系起来,这样增加考评的可操作性。

(3)、效果基础型:着眼于"干出了什么",而不是"干什么",重点在结果,而不是行为。这种测量操作性好,但具有短期性和表面性,对具体生产操作的员工较适合。

建议将上述三种基础型综合起来进行考评效果最佳。

在设计具体考评项目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内容要客观明确,每个项目的考评重点,使考评人和被考评人一看即懂,不会产身歧异。其次,项目不可过多,一般每大类为5至8项即可。最后,考评的尺度尽可能细化,如果至作成"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很差"等比较抽象,考评人容易主观判断产生误差,如果将每个尺度都进行细化,往往情况会好得多。在考评的最后,要由考评人和被考评人进行单独的考评沟通,考评沟通的主要目的是让员工明白自己在工作中的优缺点及如何改进。

四、协助并指导员工提高自身素质,以作为企业发展的基础

在考评沟通中,员工已明白了自己的优缺点,并明白了自己的改进目标。但仅通过考评沟通促使员工提高自身素质还有些不太理想。这需要人力资源部门组织专门的员工素质培训以提高员工素质。对于专业技术培训,可以组织技术讨论,或轮流进行技术讲座;对综合素质培训,可由人力资源部门自行组织或联系专业培训机构进行培训。需注意的是,通过一、两次特定的培训来提高员工的自身素质,特别是综合素质是比较困难的。人力资源部门应该制定一些相应的岗位任职资格要

求,对于搭补到资格要求的员工进行警告,这样可以促使员工主动提高自身素质。另外还可以将一些培训形式如讨论、轮流讲座等固定下来,成为制度,使员工养成不断提高的习惯。

五、应有恰当及时的鼓励和奖赏

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任何一个优秀的企业,都会对员工有名目繁多的奖励。特别是当多数员工在某方面出现错误时,表彰出色者无疑会有很大的带动作用。"重奖励,轻处罚"应该是现代员工管理中的一个趋势。在奖励时,可以采取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并重的方式;而在处罚时,应注意采用以耐心说服和做思想工作为主,一般不应采取经济处罚(给公司带来直接经济损失除外)。

六、使员工从工作中得到满足感

根据马斯洛的人类需求的"五层次"理论,当人们在满足生理需求、物质需求之后,更加追求精神需求和自我成功。让员工在工作中体会到满足感和成就感是进行人力资源有效开发的前提。从管理角度讲,管理者应该为员工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它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两部分。物质环境是指员工是否有良好的完成任务的物质条件,如设备、资料等等;心理环境是指员工是否具有愉快的心情和完成任务的冲动。心理环境的建设是管理者往往忽视的部分,而这部分内容对员工是否能够出色的完成任务,是否能够从工作中得到满足感起着关键的作用。作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应该对员工表现出信任;并且重视员工的建议和尊重员工的工作过程,不要随意干涉具体工作;另外还需要对员工不断地鼓励和赞扬,以提高工作士气。

现场管理三大工具之

现场管理三大工具之--看板管理 管理看板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非常有效且直观的手段,尤其是优秀的现场管理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 管理看板是管理可视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即对数据、情报等的状况一目了然地表现,主要是对于管理项目、特别是情报进行的透明化管理活动。它通过各种形式如标语/ 现况板/ 图表/ 电子屏等把文件上、脑子里或现场等隐藏的情报揭示出来,以便任何人都可以及时掌握管理现状和必要的情报,从而能够快速制定并实施应对措施。因此,管理看板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非常有效且直观的手段,是优秀的现场管理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 按照责任主管的不同,一般可以分为公司管理看板、部门车间管理看板、班组管理看板三类。如下表所示。

“安全无灾害板” “安全无灾害板”的目的是为了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而开展的每日提醒活动,包括安全无灾害持续天数、安全每日一句、安全教育资料与信息。一般设置在大门口员工出入或集中的地方。“班组管理现况板” “班组管理现况板”是集合部门目标、出勤管理、业务联络、通讯联络、资料、合理化建议、信箱等内容,是班组的日常管理看板,一般设置在休息室或早会的地方。“定期更换板” “定期更换板”是根据备件的使用寿命定期进行更换的管理看板,一般张贴在需要更换作业的部位,方便任何人检查或监督。优点是能将文件上或电脑里要求的作业事项直观表现于现物上,不容易遗忘。“ QC 工具” “ QC 工具” 开展主题活动必要的手段,主要是针对特定的工作失误或品质不良运用QC 工具展开分析讨论,并将结果整理在大家容易看到的地方,以提醒防止发生这样的问题,而且大家随时可以提出新的建议并进行讨论修订。一般适合于工作比较单一的情况,或特定的课题活动,并不是每个小课题都这样。“ TPM 诊断现况板” “ TPM 诊断现况板” 是为了持续推进TPM 活动而进行的分7 阶段的企业内部认证用记录板,体现小组活动水平的高低,阶段越高水平越高。 现场管理三大工具之-- 标准化 在某企业进行内训时,该企业生产部部长提问道:我们部门有一位设备维修工,经常违反纪律,但有些设备只有他会修理。请问我们是否该处分他?其实国内不少企业都会出现类似这样让管理者头疼的问题。在一个企业里,如果出现像这样不可缺少的人,那对企业来说是十分危险的。避免或减少这种危险的法宝就是标准化。 所谓标准化,就是将企业里有各种各样的规范,如:规程、规定、规则、标准、要领等等,这些规范形成文字化的东西统称为标准(或称标准书)。制定标准,而后依标准付诸行动则称之为标准化。那些认为编制或改定了标准即认为已完成标准化的观点是错误的,只有经过指导、训练才能算是实施了标准化。 创新改善与标准化是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的 2 大轮子。改善创新是使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的驱动力,而标准化则是防止企业管理水平下滑的制动力。没有标准化,企业不可能维持在较高的管理水平。 一、标准化的四大目的

现场管理常用的3大工具

现场管理常用的3大工具 现场管理就是指用科学的标准和方法对生产现场各生产要素进行合理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检测,使其处于良好的结合状态,达到优质、高效、低耗、均衡、安全、文明生产的目的。下面我们将对现场管理的常用3大工具进行介绍。 现场管理3大工具: 工具1:作业标准化 所谓标准化,就是将企业里有各种各样的规范,如:规程、规定、规则、标准、要领等等,这些规范形成文字化的东西统称为标准(或称标准书)。制定标准,而后依标准付诸行动则称之为标准化。那些认为编制或改定了标准即认为已完成标准化的观点是错误的,只有经过指导、训练才能算是实施了标准化。标准化目的: 在工厂里,所谓制造就是以规定的成本、规定的工时,生产出品质均匀,符合规格的产品。要达到上述目的,如果制造现场之作业如工序的前后次序随意变更,或作业方法或作业条件随人而异有所改变的话,一定无法生产出符合上述目的的产品。因此必须对作业流程、作业方法、作业条件加以规定并贯彻执行,使之标准化。标准化有以下四大目的:·技术储备

·提高效率 ·防止再发 ·教育训练 工具2:目视管理 目视管理就是通过视觉导致人的意识变化的一种管理方法。据统计,人的行动的60%是从“视觉”的感知开始的。因此,在企业管理中,强调各种管理状态、管理方法清楚明了,达到「一目了然」,从而容易明白、易于遵守,让员工自主性地完全理解、接受、执行各项工作,这将会给管理带来极大的好处。 几个简单的事例: ·交通用的红绿灯----红灯停、绿灯行 ·包装箱的箭头管理---有零件的箱表面箭头朝上(↑),无零件的箱倒置箭头朝下(↓),不易丢弃尚未使用之零件·排气扇上绑一根小布条,看见布条飘起即可知到运行状况目视管理的分类 目视管理通常分类五大类: 1.目视管理的物品管理 日常工作中,需要对工夹具、计量仪器、设备的备用零件、消耗品、材料、在制 品、完成品等各种各样的物品进行管理。 2.目视管理的作业管理

现场管理三大工具(11)(1)

现场管理三大工具 现场管理三大工具之一--标准化 有一次在某企业进行内训时,该企业生产部部长提问道:我们部门有一位设备维修工,经常违反纪律,但有些设备只有他会修理。请问我们是否该处分他?其实国内不少企业都会出现类似这样让管理者头疼的问题。在一个企业里,如果出现象这样不可缺少的人,那对企业来说是十分危险的。避免或减少这种危险的法宝就是标准化。 所谓标准化,就是将企业里有各种各样的规范,如:规程、规定、规则、标准、要领等等,这些规范形成文字化的东西统称为标准(或称标准书)。制定标准,而后依标准付诸行动则称之为标准化。那些认为编制或改定了标准即认为已完成标准化的观点是错误的,只有经过指导、训练才能算是实施了标准化。 创新改善与标准化是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的2大轮子。改善创新是使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的驱动力,而标准化则是防止企业管理水平下滑的制动力。没有标准化,企业不可能维持在较高的管理水平。 一、标准化的四大目的 在工厂里,所谓“制造”就是以规定的成本、规定的工时、生产出品质均匀、符合规格的产品。要达到上述目的,如果制造现场之作业如工序的前后次序随意变更,或作业方法或作业条件随人而异有所改变的话,一定无法生产出符合上述目的的产品。因此,必须对作业流程、作业方法、作业条件加以规定并贯彻执行,使之标准化。 标准化有以下四大目的:技术储备、提高效率、防止再发、教育训练 标准化的作用主要是把企业内的成员所积累的技术、经验,通过文件的方式来加以保存,而不会因为人员的流动,整个技术、经验跟着流失。达到个人知道多少,组织就

知道多少,也就是将个人的经验(财富)转化为企业的财富;更因为有了标准化,每一项工作即使换了不同的人来操作,也不会因为不同的人,在效率与品质上出现太大的差异。 如果没有标准化,老员工离职时,他将所有曾经发生过问题的对应方法、作业技巧等宝贵经验装在脑子里带走后,新员工可能重复发生以前的问题,即便在交接时有了传授,但凭记忆很难完全记住。没有标准化,不同的师傅将带出不同的徒弟,其工作结果的一致性可想而知。 二、良好标准的制定要求 国内许多企业都有这样或那样的标准,但仔细分析你会发现许多标准存在操作性差、不明确等问题,例如,“要求冷却水流量适中”。什么是流量适中?不可操作。“要求小心地插入”,什么是“小心”?不可理解。其实,一个好的标准的制定是有要求的,要满足以下六点: 1、目标指向:标准必须是面对目标的:即遵循标准总是能保持生产出相同品质的产品。因此,与目标无关的词语、内容请勿出现。 2、显示原因和结果:比如“安全地上紧螺丝”。这是一个结果,应该描述如何上紧螺丝。又比如“焊接厚度应是3微米”这是一个结果,应该描述为:“焊接工用施3.0A 电流20分钟来获得3.0微米的厚度”。 3、准确:要避免抽象:"上紧螺丝时要小心"。什么是要小心?这样模糊的词语是不宜出现的。 4、数量化-具体:每个读标准的人必须能以相同的方式解释标准。为了达到这一点,标准中应该多使用图和数字。例如,使用一个更量化的表达方式,“使用离心机A以 100+/-50rpm转动5~6分钟的脱水材料”来代替“脱水材料”的表达。 5、现实:标准必须是现实的,即可操作的。标准的可操作性非常重要。可操作性差是国内许多企业的通病。我们可以在许多企业车间的墙上看到操作规程、设备保养等标

现场管理三大工具标准化、目视管理和管理看板

现场管理三大工具:标准化、目视管理和管理看板 一、标准化? 标准化是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的两大车轮之一,是企业追求效率、 减少差错的重要手段。? 标准化的四大目的? 在工厂里,所谓制造就是以规定的成本、规定的工时,生产出品质均匀,符合规格的产品。要达到上述目的,如果制造现场之作业如工序的前后次序随意变更,或作业方法或作业条件随人而异有所改变的话,一定无法生产出符合上述目的的产品。因此必须对作业流程、作业方法、作业条件加以规定并贯彻执行,使之标准化。? 标准化有以下四大目的,技术储备,提高效率,防止再发,教育训练。标准化的作用主要是把企业内的成员所积累的技术、经验通过文件的方式来加以保存,而不会因为人员的流动,整个技术、经验跟着流失。达到个人知道多少,组织就知道多少,也就是将个人的经验(财富)转化为企业的财富;更因为有了标准化,每一项工作即使换了不同的人来操作,也不会在效率和品质上出现太大的差异。? 如果没有标准化,老员工离职时,他将所有曾经发生过问题的对应方法、作业技巧等宝贵经验装在脑子里带走后,新员工可能重复发生以前的问题,即便在交接时有了传授,但凭记忆很难完全记住。没有标准化,不同的师傅将带出不同的徒弟,其工作结果的一致性可想 而知。? 良好标准的制定要求?

很多企业都有这样或那样的标准,但仔细分析,你会发现许多标准存在操作性差、不明确等问题,例如,“要求冷却水流量适中”。什么是流量适中不可操作。“要求小心的插入”,什么是小心不可理解。其实,一个好的标准的制定是有要求的,要满足以下六点:? 1.目标指向。标准必须是面对目标的,即遵循标准总是能保持生产出相同品质的产品。因此,与目标无关的词语、内容请勿出现。? 2.显示原因和结果。比如“安全地上紧螺丝”。这是一个结果,应该描述如何上紧螺丝。又如,“焊接厚度应是3微米。”这是一个结果,应该描述为:“焊接工作施加电流20分钟来获得微米的厚 度”。? 3.准确。要避免抽象,“上紧螺丝要小心”,什么才算是要小心不宜出现概念模糊的词语。? 4.数量化—具体。每个读标准的人必须能以相同的方式解释标准。为了达到这一点,标准中应该多使用图和数字。例如,使用一个更量化的表达方式,“使用离心机A以100+/-50rpm转动5-6分钟的脱水材料”来代替“脱水材料”的表达。? 5.现实。标准必须是现实的,即可操作的。标准的可操作性非常重要。可操作性差是国内许多企业的通病。我们可以在许多企业车间的墙上看到操作规程、设备保养等标准,我们比较以下两个表,感 受一下什么是可操作性。? 下面是某企业的《空气压缩机操作规程》:? 一、操作人员应熟悉操作指南,开机前应检查油位、油位计。?

(现场管理)现场管理的三大工具

现场管理的三大工具 现场管理三大工具之一--标准化 有一次在某企业进行内训时,该企业生产部部长提问道:我们部门有一位设备维修工,经常违反纪律,但有些设备只有他会修理。请问我们是否该处分他?其实国内不少企业都会出现类似这样让管理者头疼的问题。在一个企业里,如果出现像这样不可缺少的人,那对企业来说是十分危险的。避免或减少这种危险的法宝就是标准化。 所谓标准化,就是将企业里有各种各样的规范,如:规程、规定、规则、标准、要领等等,这些规范形成文字化的东西统称为标准(或称标准书)。制定标准,而后依标准付诸行动则称之为标准化。那些认为编制或改定了标准即认为已完成标准化的观点是错误的,只有经过指导、训练才能算是实施了标准化。 创新改善与标准化是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的2大轮子。改善创新是使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的驱动力,而标准化则是防止企业管理水平下滑的制动力。没有标准化,企业不可能维持在较高的管理水平。 一、标准化的四大目的 在工厂里,所谓“制造”就是以规定的成本、规定的工时、生产出品质均匀、符合规格的产品。要达到上述目的,如果制造现场之作业如工序的前后次序随意变更,或作业方法或作业条件随人而异有所改变的话,一定无法生产出符合上述目的的产品。因此,必须对作业流程、作业方法、作业条件加以规定并贯彻执行,使之标准化。 标准化有以下四大目的:技术储备、提高效率、防止再发、教育训练 标准化的作用主要是把企业内的成员所积累的技术、经验,通过文件的方式来加以保存,而不会因为人员的流动,整个技术、经验跟着流失。达到个人知道多少,组织就知道多少,也就是将个人的经验(财富)转化为企业的财富;更因为有了标准化,每一项工作即使换了不同的人来操作,也不会因为不同的人,在效率与品质上出现太大的差异。 如果没有标准化,老员工离职时,他将所有曾经发生过问题的对应方法、作业技巧等宝贵经验装在脑子里带走后,新员工可能重复发生以前的问题,即便在交接时有了传授,但凭记忆很难完全记住。没有标准化,不同的师傅将带出不同的徒弟,其工作结果的一致性可想而知。 二、良好标准的制定要求 国内许多企业都有这样或那样的标准,但仔细分析你会发现许多标准存在操作性差、不明确等问题,例如,“要求冷却水流量适中”。什么是流量适中?不可操作。“要求小心地插入”,什么是“小心”?不可理解。其实,一个好的标准的制定是有要求的,要满足以下六点:1、目标指向:标准必须是面对目标的:即遵循标准总是能保持生产出相同品质的产品。因此,与目标无关的词语、内容请勿出现。 2、显示原因和结果:比如“安全地上紧螺丝”。这是一个结果,应该描述如何上紧螺丝。又比如“焊接厚度应是3微米”这是一个结果,应该描述为:“焊接工用施3.0A电流20分钟来获得3.0微米的厚度”。 3、准确:要避免抽象:"上紧螺丝时要小心"。什么是要小心?这样模糊的词语是不宜出现的。 4、数量化-具体:每个读标准的人必须能以相同的方式解释标准。为了达到这一点,标准中应该多使用图和数字。例如,使用一个更量化的表达方式,“使用离心机A以100+/-50rpm 转动5~6分钟的脱水材料”来代替“脱水材料”的表达。

现场管理三大工具之一标准化

现场管理三大工具之一---标准化 有一次在某企业进行内训时,该企业生产部部长提问道:我们部门有一位设备维修工,经常违反纪律,但有些设备只有他会修理。请问我们是否该处分他?其实国内不少企业都会出现类似这样让管理者头疼的问题。在一个企业里,如果出现像这样不可缺少的人,那对企业来说是十分危险的。避免或减少这种危险的法宝就是标准化。 所谓标准化,就是将企业里有各种各样的规范,如:规程、规定、规则、标准、要领等等,这些规范形成文字化的东西统称为标准(或称标准书)。制定标准,而后依标准付诸行动则称之为标准化。那些认为编制或改定了标准即认为已完成标准化的观点是错误的,只有经过指导、训练才能算是实施了标准化。 创新改善与标准化是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的2大轮子。改善创新是使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的驱动力,而标准化则是防止企业管理水平下滑的制动力。没有标准化,企业不可能维持在较高的管理水平。 一、标准化的四大目的 在工厂里,所谓“制造”就是以规定的成本、规定的工时、生产出品质均匀、符合规格的产品。要达到上述目的,如果制造现场之作业如工序的前后次序随意变更,或作业方法或作业条件随人而异有所改变的话,一定无法生产出符合上述目的的产品。因此,必须对作业流程、作业方法、作业条件加以规定并贯彻执行,使之标准化。 标准化有以下四大目的:技术储备、提高效率、防止再发、教育训练 标准化的作用主要是把企业内的成员所积累的技术、经验,通过文件的方式来加以保存,而不会因为人员的流动,整个技术、经验跟着流失。达到个人知道多少,组织就知道多少,也就是将个人的经验(财富)转化为企业的财富;更因为有了标准化,每一项工作即使换了不同的人来操作,也不会因为不同的人,在效率与品质上出现太大的差异。 如果没有标准化,老员工离职时,他将所有曾经发生过问题的对应方法、作业技巧等宝贵经验装在脑子里带走后,新员工可能重复发生以前的问题,即便在交接时有了传授,但凭记忆很难完全记住。没有标准化,不同的师傅将带出不同的徒弟,其工作结果的一致性可想而知。 二、良好标准的制定要求 国内许多企业都有这样或那样的标准,但仔细分析你会发现许多标准存在操作性差、不明确等问题,例如,“要求冷却水流量适中”。什么是流量适中?不可操作。“要求小心地插入”,什么是“小心”?不可理解。其实,一个好的标准的制定是有要求的,要满足以下六点: 1、目标指向:标准必须是面对目标的:即遵循标准总是能保持生产出相同品质的产品。因此,与目标无关的词语、内容请勿出现。

现场管理十大利器

现场管理十大利器 主管怎样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怎样改变现场管理落后局面?怎样才能使管理规范化?怎样才能有序工作?怎样才能使我们的头脑开窍?怎样来根治这些疾病?怎样来对症下药?所有这些,显然是主管迫切希望学习和解决的课题。 现场管理千头万绪,基本要素却只有三个:人、物、场所;现场情况千变万化,归结起来只有“两流”:物流和信息流;作为现场管理者-生产主管、车间主任、班组长,必须对这三要素和两流作细致的分析和研究,从中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答案来。 人都有两个脑子,左半脑和右半脑,左半脑长于系统分析,右半脑善于发明创造,如果我们能够交替使用两个脑子,既有系统的思维,又有创造的激情,我们就可以创出更骄人的业绩。 二、如何向现场管理要效益? 简单讲来就是:工艺流程查一查;平面图上调一调;生产线上算一算;动作分要素减一减;搬运时空压一压;人机效率提一提;关键路线缩一缩;现场环境变一变;目视管理看一看;问题根源找一找。本文旨在为现场管理者提供一个对现场管理分析和创造的思路和工具,掌握了它,也许不花一分钱,就可以从科学管理中要效率和效益。 1、工艺流程查一查 描述一个过程的步骤和传递路线的图示叫流程图。它包括工作流程和工艺流程两大类,但实质是一样的,用它可以将复杂的过程用形象的图示来表示。工艺流程或工作流程是一个单位工艺或工作的总路线,它形象反映了工艺或工作的程序、部门和工序的连接、判定或检查后的处理程序,到一个企业或一个部门查找问题,应该从流程开始,“顺藤摸瓜”分析现有生产、工作的全过程,哪些工艺流程不合理,哪些地方出现了倒流,哪些地方出现了停顿,哪些工艺路线和环节可以取消、合并、简化?分析判断流程图每个环节是否处于受控状态?检验是否能起到把关作用?各部门横向联系是否到位?是否通畅?是否需要构建或增加新的通路?由流程图的各个环节及传递路线,分析现有各部门的工作职能是否到位,是否要对现有机构进行调整或重组? 有道是“框框、菱形加线条组成,但是运用起来是个宝,任你工序多复杂,透视清楚别想跑!加一加,严格把关更牢靠;通一通,部门职能不落空。减一减,换来效率大提高,定一定,有规有矩不争吵!” 2、平面图上调一调 有些在建厂初期就没有对工地布置和设备布置进行过精心设计,或是由于生产的不断发展,设备的不断添置,打乱了布局,或是由于产品结构的变化,造成了厂房或设备布置不合理,从而使产品和工件在生产时运输路线过长,这是每时每刻都在制造浪费的隐患,必须下决心改变。在工艺流程图上是看不到平面路线的,流程图上一个箭头实际可能走几十米,所以还

现场管理三大工具之看板管理

现场管理三大工具之一——看板管理 管理看板 管理看板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非常有效且直观的手段,尤其是优秀的现场管理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 管理看板是管理可视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即对数据、情报等的状况一目了然地表现,主要是对于管理项目、特别是情报进行的透明化管理活动。它通过各种形式如标语 / 现况板 / 图表 / 电子屏等把文件上、脑子里或现场等隐藏的情报揭示出来,以便任何人都可以及时掌握管理现状和必要的情报,从而能够快速制定并实施应对措施。因此,管理看板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非常有效且直观的手段,是优秀的现场管理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 按照责任主管的不同,一般可以分为公司管理看板、部门车间管理看板、 下面我们通过部分事例来简单说明如何进行运用。 “目标分解展示板” 目标分解展示板能使高层领导从日常管理里解脱出来。所谓目标分解,是公司经营管理的一级指标向二级、三级指标层层展开的一个系统验证图。制订时必须根据公司经营方针,对主要的指标进行重点分解管理,一般步骤如下:第一、综合目标设定:进行对比后选定课题,确定综合目标。 综合目标不宜选定太多,否则会分散注意力。一般选定 1 个指标或 2~3 个

指标,大多数情况不超过 4 个指标,其目标值应用数值具体表示出来。(如表) 第二、目标展开:按 TP (综合生产力)目标展开,树立对策体系。目标一般可以按照产品、工序、原因、技术等来分解。但应考虑以下情况,如现象把握难易度,对策实施难易度,成果把握难易度等,然后决定按什么顺序来展开。(表 2)所示是具体展开方式选定的事例。

第三:对策选定:对策检讨、选定,树立对策方案,验证。 为达成每个目标值应探索能够实践的具体对策。至今为止,企业在以BOTTOM UP (由下到上)为主的改善活动中,经常出现一些因对策选定盲目而发生负作用的事例,或是对“ 什么是对策” 进行直观的判定,或是根据以往的经验树立并实施对策而使在对效果不能预测的状态下盲目实施,造成无法获得其改善成果。 为了预防上述这样的问题,提高目标完成率,在目标展开阶段开展原因验证的工作至关重要,这样对于对策手段的选定会大有帮助。 “设备计划保全日历” “设备计划保全日历”是指设备预防保全计划,包括定期检查、定期加油及大修的日程,以日历的形式预先制订好,并按日程实施。优点是就像查看日历一样方便,而且日历上已经记载了必需做的事项,等完成后做好标记。 “区域分担图” “区域分担图”也叫责任看板,是将部门所在的区域(包括设备等)划分给不同的班组,由其负责清扫点检等日常管理工作。这种看板的优点是从全局考虑,不会遗漏某区域或设备,是彻底落实责任制的有效方法。 “安全无灾害板” “安全无灾害板”的目的是为了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而开展的每日提醒活动,包括安全无灾害持续天数、安全每日一句、安全教育资料与信息。一般设置在大门口员工出入或集中的地方。 “班组管理现况板” “班组管理现况板”是集合部门目标、出勤管理、业务联络、通讯联络、资料、合理化建议、信箱等内容,是班组的日常管理看板,一般设置在休息室或早会的地方。 “定期更换板” “定期更换板”是根据备件的使用寿命定期进行更换的管理看板,一般张贴在需要更换作业的部位,方便任何人检查或监督。优点是能将文件上或电脑里要求的作业事项直观表现于现物上,不容易遗忘。 “ QC 工具” “ QC 工具” 开展主题活动必要的手段,主要是针对特定的工作失误或品质不良运用 QC 工具展开分析讨论,并将结果整理在大家容易看到的地方,以提醒防止发生这样的问题,而且大家随时可以提出新的建议并进行讨论修订。一般适合于工作比较单一的情况,或特定的课题活动,并不是每个小课题都这

生产现场管理三大工具

生产现场管理三大工具 工厂从建厂到现在快要接近三个年头了,车间的现场管理部分一直是一个薄弱的环节。为了理清思路,达到公司期望的要求。看了一些现场管理方面的书籍及文章,觉得此篇比较通俗易懂,操作性强,现以此分享。并希望对部门内的工作有所帮助及收益。 1、标准化 所谓标准化,就是将企业里有各种各样的规范,如:规程、规定、规则、标准、要领等等,这些规范形成文字化的东西统称为标准(或称标准书)。制定标准,而后依标准付诸行动则称之为标准化。那些认为编制或改定了标准即认为已完成标准化的观点是错误的,只有经过指导、训练才能算是实施了标准化。 标准化有以下四大目的:技术储备、提高效率、防止再发、教育训练 标准化的作用主要是把企业内的成员所积累的技术、经验,通过文件的方式来加以保存,而不会因为人员的流动,整个技术、经验跟着流失。达到个人知道多少,组织就知道多少,也就是将个人的经验(财富)转化为企业的财富;更因为有了标准化,每一项工作即使换了不同的人来操作,也不会因为不同的人,在效率与品质上出现太大的差异。 1、目标指向:标准必须是面对目标的:即遵循标准总是能保持生产出相同品质的产品。因此,与目标无关的词语、内容请勿出现。 2、显示原因和结果:比如“安全地上紧螺丝”。这是一个结果,应该描述如何上紧螺丝。又比如“焊接厚度应是3微米”这是一个结果,应该描述为:“焊接工用施3.0A电流20分钟来获得3.0微米的厚度”。 3、准确:要避免抽象:"上紧螺丝时要小心"。什么是要小心?这样模糊的词语是不宜出现的。 4、数量化-具体:每个读标准的人必须能以相同的方式解释标准。为了达到这一点,标准中应该多使用图和数字。例如,使用一个更量化的表达方式,“使用离心机A以100+/-50rpm转动5~6分钟的脱水材料”来代替“脱水材料”的表达。 5、现实:标准必须是现实的,即可操作的。标准的可操作性非常重要。可操作性差是国内许多企业的通病。我们可以在许多企业车间的墙上看到操作规程、设备保养等标准,我们比较一下下面二个表,感受一下什么是可操作性。 6、修订:标准在需要时必须修订。在优秀的企业,工作是按标准进行的,因此标准必须是最新的,是当时正确的操作情况的反映。永远不会有十全十美的标准。在以下的情况下修订标准: ?内容难,或难以执行定义的任务 ?当产品的质量水平已经改变时 ?当发现问题及改变步骤时 ?当部件或材料已经改变时、当机器工具或仪器已经改变时、当工作程序已经改变时 ?当方法、工具或机器已经改变时 ?当要适应外部因素改变(如环境的问题)时 ?当法律和规章(产品赔偿责任法律)已经改变时 ?标准(ISO等)已经改变 标准化是一个过程,我们不能指望本月发出红头文件,下个月各种符合要求的标准就完成了。在进行标准化时一定要有耐心,有些人会认为我把经验写出来后就变得不重要,工作与薪水都不保险了,有这种想法十分正常,完全可以理解。因此,营造良好的改善氛围非常重要,比如管理看板、合理化提案制度、部门/公司改善发表大会、改善能手、标准化竞赛等等,让做得好的有成就感,做得不好的有压力,逐步引导,最终完成有效的标准化过程。

现场管理三大工具

现场经管三大工具 现场经管三大工具之一--规范化 有一次在某企业进行内训时,该企业生产部部长提问道:我们部门有一位设备维修工,经常违反纪律,但有些设备只有他会修理。请问我们是否该处分他?其实国内不少企业都会出现类似这样让经管者头疼的问题。在一个企业里,如果出现象这样不可缺少的人,那对企业来说是十分危险的。避免或减少这种危险的法宝就是规范化。 所谓规范化,就是将企业里有各种各样的规范,如:规程、规定、规则、规范、要领等等,这些规范形成文字化的东西统称为规范(或称规范书)。制定规范,而后依规范付诸行动则称之为规范化。那些认为编制或改定了规范即认为已完成规范化的观点是错误的,只有经过指导、训练才能算是实施了规范化。 创新改善与规范化是企业提升经管水平的2大轮子。改善创新是使企业经管水平不断提升的驱动力,而规范化则是防止企业经管水平下滑的制动力。没有规范化,企业不可能维持在较高的经管水平。 一、规范化的四大目的 在工厂里,所谓“制造”就是以规定的成本、规定的工时、生产出品质均匀、符合规格的产品。要达到上述目的,如果制造现场之作业如工序的前后次序随意变更,或作业方法或作业条件随人而异有所改变的话,一定无法生产出符合上述目的的产品。因此,必须对作业流程、作业方法、作业条件加以规定并贯彻执行,使之规范化。 规范化有以下四大目的:技术储备、提高效率、防止再发、教育训练 规范化的作用主要是把企业内的成员所积累的技术、经验,通过文件的方式来加以保存,而不会因为人员的流动,整个技术、经验跟着流失。达到个人知道多少,组织就

知道多少,也就是将个人的经验(财富)转化为企业的财富;更因为有了规范化,每一项工作即使换了不同的人来操作,也不会因为不同的人,在效率与品质上出现太大的差异。 如果没有规范化,老员工离职时,他将所有曾经发生过问题的对应方法、作业技巧等宝贵经验装在脑子里带走后,新员工可能重复发生以前的问题,即便在交接时有了传授,但凭记忆很难完全记住。没有规范化,不同的师傅将带出不同的徒弟,其工作结果的一致性可想而知。 二、良好规范的制定要求 国内许多企业都有这样或那样的规范,但仔细分析你会发现许多规范存在操作性差、不明确等问题,例如,“要求冷却水流量适中”。什么是流量适中?不可操作。“要求小心地插入”,什么是“小心”?不可理解。其实,一个好的规范的制定是有要求的,要满足以下六点: 1、目标指向:规范必须是面对目标的:即遵循规范总是能保持生产出相同品质的产品。因此,与目标无关的词语、内容请勿出现。 2、显示原因和结果:比如“安全地上紧螺丝”。这是一个结果,应该描述如何上紧螺丝。又比如“焊接厚度应是3微M”这是一个结果,应该描述为:“焊接工用施3.0A电流20分钟来获得3.0微M的厚度”。 3、准确:要避免抽象:"上紧螺丝时要小心"。什么是要小心?这样模糊的词语是不宜出现的。 4、数量化-具体:每个读规范的人必须能以相同的方式解释规范。为了达到这一点,规范中应该多使用图和数字。例如,使用一个更量化的表达方式,“使用离心机A以 100+/-50rpm转动5~6分钟的脱水材料”来代替“脱水材料”的表达。 5、现实:规范必须是现实的,即可操作的。规范的可操作性非常重要。可操作性差是国内许多企业的通病。我们可以在许多企业车间的墙上看到操作规程、设备保养等规范,

财政政策三大工具

财政政策三大工具 财政政策工具也称财政政策手段,是指国家为实现一定财政政策目标而采取的各种财政手段和措施,以下是学习啦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财政政策三大工具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财政政策三大工具 (1)财政收入(主要是税收) 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重要形式,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固定性、权威性等特点。税收促进财政目标实现的方式即是灵活运用各种税制要素。1)适当设置税种和税目,形成合理的税收体系,从而确定税收调节的范围和层次,使各种税种相互配合。2)确定税率,明确税收调节的数量界限,这是税收作为政策手段发挥导向作用的核心。3)规定必要的税收减免和加成。 因此,税收可以通过调整税率和增减税种来调节产业结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通过累进的个人所得税、财产税等来调节个人收入和财富,实现公平分配。 (2)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是政府为满足公共需要的一般性支出(或称经常项目支出)。它包括购买性和转移性支出,这两类支出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有不同之处。 购买性支出从最终用途看,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文教科卫等财政支出是必不可少的社会公益性事业的开支,政府的投资能力和投资方向对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转移性支出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特别是调节社会总供求平衡的重要工具。例如,社会保障支出和财政补贴在现代社会里发挥着“安全阀”和“润滑剂”的作用,在经济萧条失业增加时,政府增加社会保障支出和财政补贴,增加社会购买力,有助于恢复供求平衡;反之,则减少相应这两种支出,以免需求过旺。 (3)国债

国债是国家按照信用有偿的原则筹集财政资金的一种形式,同时也是实现宏观调控和财政政策的一个重要手段。国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主要体现在三种效应上: 一是排挤效应。即通过国债的发行,使民间部门的投资或消费资金减少,从而起到调节消费和投资的作用。 二是货币效应。这是指国债发行所引起的货币供求变动。它一方面可能使“潜在货币”变为现实流通货币,另一方面可能将存于民间的货币转移到政府或由中央银行购买国债而增加货币的投放。 三是利率效应。这是指通过国债利率水平的调整以及对资本市场的供求变化来影响市场利率水平,从而对经济产生扩张或紧缩效应。 在现代信用条件下,国债的市场操作是沟通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主要载体,同时也是它们的藕合点。因此,国债作为财政政策工具实施时,除了与其它财政政策手段协调外,还特别要与货币政策相协调。 财政政策工具的类型 ①财政措施:主要指税收、财政支出。 税收作为一种经济杠杆能够及时、稳定、可靠地筹集财政资金;调节收入,促进社会经济协调稳定地发展。 政府可以通过对财政支出规模的调整,实现对社会总需求的调节。当社会总需求水平低于总供给水平,政府可以通过扩大财政支出规模,相对减少财政收入,刺激总需求的增加,这就是扩张性财政政策;在社会总需求过剩的情况下,政府则采取减少财政支出,相对增加财政收入,从而抑制社会总需求的增加,这就是紧缩性财政政策。 政府还通过对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影响和改变社会资源配置的状态,实现政府的财政目标。 ②财政信用措施。 财政信用措施指政府运用信用原则所采取的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筹集资金,调节社会经济的手段。主要有公债、财政贷款(周转金)。 公债是财政筹集资金、调节经济、实现预定的财政目标的手段。

现场管理三大工具详解

现场管理三大工具详解 ( 标准化、目视化、管理看板) 2015-03-05Steven 一、标准化 标准化是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的两大车轮之一,是企业追求效率、减少差错的重要手段。 标准化的四大目的 在工厂里,所谓制造就是以规定的成本、规定的工时,生产出品质均匀,符合规格的产品。要达到上述目的,如果制造现场之作业如工序的前后次序随意变更,或作业方法或作业条件随人而异有所改变的话,一定无法生产出符合上述目的的产品。因此必须对作业流程、作业方法、作业条件加以规定并贯彻执行,使之标准化。 标准化有以下四大目的,技术储备,提高效率,防止再发,教育训练。标准化的作用主要是把企业内的成员所积累的技术、经验通过文件的方式来加以保存,而不会因为人员的流动,整个技术、经验跟着流失。达到个人知道多少,组织就知道多少,也就是将个人的经验(财富)转化为企业的财富;更因为有了标准化,每一项工作即使换了不同的人来操作,也不会在效率和品质上出现太大的差异。 如果没有标准化,老员工离职时,他将所有曾经发生过问题的对应方法、作业技巧等宝贵经验装在脑子里带走后,新员工可能重复发生以前的问题,即便在交接时有了传授,但凭记忆很难完全记住。没有标准化,不同的师傅将带出不同的徒弟,其工作结果的一致性可想而知。 良好标准的制定要求 很多企业都有这样或那样的标准,但仔细分析,你会发现许多标准存在操作性差、不明确等问题,例如,“要求冷却水流量适中”。什么是流量适中不可操作。“要求小心的插入”,什么是小心不可理解。其实,一个好的标准的制定是有要求的,要满足以下六点: 1.目标指向。标准必须是面对目标的,即遵循标准总是能保持生产出相同品质的产品。因此,与目标无关的词语、内容请勿出现。 2.显示原因和结果。比如“安全地上紧螺丝”。这是一个结果,应该描述如何上紧螺丝。又如,“焊接厚度应是3微米。”这是一个结果,应该描述为:“焊接工作施加电流20分钟来获得微米的厚度”。 3.准确。要避免抽象,“上紧螺丝要小心”,什么才算是要小心不宜出现概念模糊的词语。 4.数量化—具体。每个读标准的人必须能以相同的方式解释标准。为了达到这一点,标准中应该多使用图和数字。例如,使用一个更量化的表达方式,“使用离心机A 以100+/-50rpm转动5-6分钟的脱水材料”来代替“脱水材料”的表达。

(现场管理)现场管理三大工具

(现场管理)现场管理三 大工具

标准化有以下四大目的:技术储备、提高效率、防止再发、教育训练 标准化的作用主要是把企业内的成员所积累的技术、经验,通过文件的方式来加以保存,而不会因为人员的流动,整个技术、经验跟着流失。达到个人知道多少,组织就知道多少,也就是将个人的经验(财富)转化为企业的财富;更因为有了标准化,每一项工作即使换了不同的人来操作,也不会因为不同的人,在效率与品质上出现太大的差异。 如果没有标准化,老员工离职时,他将所有曾经发生过问题的对应方法、作业技巧等宝贵经验装在脑子里带走后,新员工可能重复发生以前的问题,即便在交接时有了传授,但凭记忆很难完全记住。没有标准化,不同的师傅将带出不同的徒弟,其工作结果的一致性可想而知。 二、良好标准的制定要求 国内许多企业都有这样或那样的标准,但仔细分析你会发现许多标准存在操作性差、不明确等问题,例如,“要求冷却水流量适中”。什么是流量适中?不可操作。“要求小心地插入”,什么是“小心”?不可理解。其实,一个好的标准的制定 是有要求的,要满足以下六点: 1、目标指向:标准必须是面对目标的:即遵循标准总是能保持生产出相同品质 的产品。因此,与目标无关的词语、内容请勿出现。 2、显示原因和结果:比如“安全地上紧螺丝”。这是一个结果,应该描述如何上紧螺丝。又比如“焊接厚度应是3微米”这是一个结果,应该描述为:“焊接工用施3.0A电流20分钟来获得3.0微米的厚度”。 3、准确:要避免抽象:"上紧螺丝时要小心"。什么是要小心?这样模糊的词语 是不宜出现的。 4、数量化-具体:每个读标准的人必须能以相同的方式解释标准。为了达到这一点,标准中应该多使用图和数字。例如,使用一个更量化的表达方式,“使用离 心机A以100+/-50rpm转动5~6分钟的脱水材料”来代替“脱水材料”的表达。 5、现实:标准必须是现实的,即可操作的。标准的可操作性非常重要。可操作 性差是国内许多企业的通病。我们可以在许多企业车间的墙上看到操作规程、设备保养等标准,我们比较一下下面二个表,感受一下什么是可操作性。 下面是国内某企业的《空气压缩机操作规程》: 一、操作人员应熟悉操作指南,开机前应检查油位、油位计。 二、检查设定值,将压缩机运行几分钟,检查是否正常工作。 三、定期检查显示屏上的读数和信息。 四、检查加载过程中冷凝液的排放情况,检查空气过滤器,保养指示器,停机后排放冷凝液。 五、当压力低于或高于主要参数表中限定值时,机组不能运行。 6、修订:标准在需要时必须修订。在优秀的企业,工作是按标准进行的,因此 标准必须是最新的,是当时正确的操作情况的反映。永远不会有十全十美的标准。在以下的情况下修订标准:

现场管理三大工具管理看板

现场管理三大工具之三 管理看板 管理看板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非常有效且直观的手段,尤其是优秀的现场管理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 管理看板是管理可视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即对数据、情报等的状况一目了然地表现,主要是对于管理项目、特别是情报进行的透明化管理活动。它通过各种形式如标语/现况板/图表/电子屏等把文件上、脑子里或现场隐藏的情报揭示出来,以便任何人都可以及时掌握管理现状和必要的情报,从而能够快速指定并实施应对措施。因此,管理看板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非常有效且直观的手段,是优秀的现场管理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 按照责任主管的不同,一般可以分为公司管理看板、部门车间看板、班组管理看板三类。如表1所示。 下面我们用部分事例来简单说明如何进行运用。 目标分解展示板能使高层领导从日常管理里解脱出来。所谓目标分解,是公司经营管理的一级指标向二级、三级指标层层展开的一个系统验证图。(如图1所示)制订时必须根据公司经营方针,对主要的指标进行重点分解管理,一般步骤如下: 第一、综合目标设定:进行对比后选定课题,确定综合目标。 综合目标不宜选定太多,否则会分散注意力。一般选定1个指标或2—3个指标,大多数情况不超过4个指标,其目标值应用数值具体表示出来。(入国所示) 第二、目标展开:按TP(综合生产力)目标展开,树立对策体系。目标一般可以按照产品、工序、原因、技术等来分解。但应考虑以下情况,如现象把握难易度,对策实施难易度,成果把握难易度等,然后决定按什么顺序来展开。表3所示是具体展开方式选定的事例。 第三、对策选定:对策检讨、选定,树立对策方案,验证。 为达成每个目标值应探索能够实践的具体对策。至今为止,企业在以BOTTOMUP(由下到上)为主的改善活动中,经常出现一些因对策选定盲目而发生负作用的事例,或是对“什么是对策”进行直观的判定,或是根据以往的经验实施对策,也就是在对效果不能预测的状态下盲目实施,这样就无法获得改善成果。 为了预防上述这样的问题,提高目标完成率,在目标开展原因严整的工作至关重要,这样对于对策手段的选定会大有帮助。 设备计划保全日历 “设备计划保全日历”是指设备预防保全计划,包括定期检查、定期加油及大修的日程,以及日历的形式预先制订好,并按日程实施。优点是就像查看日历一样方便,而且日历上已经记载了必需做的事项,等完成后做好标记。如图2所示。 区域分担图 “区域分担图”也叫责任看板,是将部门所在的区域(包括设备等)划分给不同的班组,由其负责清扫点检等日常管理工作。这种看板的优点是从全局考虑,不会遗漏某区域或设备,是彻底落实责任制的有效方法。如图3所示。 安全无灾害板 “安全无灾害板”的目的是为了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而开展的每日提醒活动,包括安全无灾害持续天数、安全每日一句、安全教育资料与信息。一般设置在大门口人员出入或集中的地方。如图4所示。 班组管理现况板 “班组管理现况板”是集合部门目标、出勤管理、业务联络、通讯联络、资料、合理化建议、信箱等内容,是班组的日常管理看板,一般设置在休息室或早会的地方。如图5所示。

现场管理三大工具

现场管理三大工具

现场管理三大工具:标准化、目视管理和管理看板 一、标准化 标准化是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的两大车轮之一,是企业追求效率、减少差错的重要手段。 标准化的四大目的 在工厂里,所谓制造就是以规定的成本、规定的工时,生产出品质均匀,符合规格的产品。要达到上述目的,如果制造现场之作业如工序的前后次序随意变更,或作业方法或作业条件随人而异有所改变的话,一定无法生产出符合上述目的的产品。因此必须对作业流程、作业方法、作业条件加以规定并贯彻执行,使之标准化。 标准化有以下四大目的,技术储备,提高效率,防止再发,教育训练。标准化的作用主要是把企业内的成员所积累的技术、经验通过文件的方式来加以保存,而不会因为人员的流动,整个技术、经验跟着流失。达到个人知道多少,组织就知道多少,也就是将个人的经验(财富)转化为企业的财富;更因为有了标准化,每一项工作即使换了不同的人来操作,也不会在效率和品质上出现太大的差异。

如果没有标准化,老员工离职时,他将所有曾经发生过问题的对应方法、作业技巧等宝贵经验装在脑子里带走后,新员工可能重复发生以前的问题,即便在交接时有了传授,但凭记忆很难完全记住。没有标准化,不同的师傅将带出不同的徒弟,其工作结果的一致性可想而知。 良好标准的制定要求 很多企业都有这样或那样的标准,但仔细分析,你会发现许多标准存在操作性差、不明确等问题,例如,“要求冷却水流量适中”。什么是流量适中?不可操作。“要求小心的插入”,什么是小心?不可理解。其实,一个好的标准的制定是有要求的,要满足以下六点: 1.目标指向。标准必须是面对目标的,即遵循标准总是能保持生产出相同品质的产品。因此,与目标无关的词语、内容请勿出现。 2. 显示原因和结果。比如“安全地上紧螺丝”。这是一个结果,应该描述如何上紧螺丝。又如,“焊接厚度应是3微米。”这是一个结果,应该描述为:“焊接工作施加3.0A电流20分钟来获得3.0微米的厚度”。

精益生产10大工具

精益生产的十大工具 1、准时化生产(JIT) 准时生产方式是起源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其基本思想是“只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的产品”。这种生产方式的核心是追求一种无库存的生产系统,或使库存达 到最小的生产系统。 2、单件流 JIT是精益生产的终极目标,它是通过不断消除浪费、降低库存、减少不良、缩短制 造周期时间等具体要求来实现的。单件流是帮助我们达到这一目标的关键手法之一。 3、看板管理(Kanban) 看板是可以作为交流厂内生产管理信息的手段。看板卡片包含相当多的信 息并且可以反复使用。常用的看板有两种:生产看板和运送看板。 4、零库存管理工厂的库存管理是供应链的一环,也是最基本的一环。就制造业而言,加强库 存管理,可缩短并逐步消除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滞留时间,减少无效作业和等待时间,防止 缺货,提高客户对“质量、成本、交期”三大要素的满意度。 5、全面生产维护(TPM) 以全员参与的方式,创建设计优良的设备系统,提高现有设备的利用率,实现安全性和高质量,防止故障发生,从而使企业达到降低成本和全面生产效率的提高。 6、 运用价值流图来识别浪费生产过程中到处充斥着惊人的浪费现象,价值流图(ValueStreamMapping)是实施精益系统、消除过程浪费的基础与关键点。 7、生产线平衡设计由于流水线布局不合理导致生产工人无谓地移动,从而降低生产效率;由于 动作安排不合理、工艺路线不合理,导致工人三番五次地拿起或放下工件。 8、拉系统与补充拉系统所谓拉动生产是以看板管理为手段,采用“取料制”即后道工序根据“市场”需要进行生产,对本工序在制品短缺的量从前道工序取相同的在制品量,从而形成全过 程的拉动控制系统,绝不多生产一件产品。JIT需要以拉动生产为基础,而拉系统操作是精益生产的典型特征。精益追求的零库存,主要通过拉系统的作业方式实现的。 9、降低设置时间(SetupReduction) 为了使停线等待浪费减为最少,缩短设置时间的过程 就是逐步去除和减少所有的非增值作业,并将其转变为非停线时间完成的过程。精益生产是通过 不断消除浪费、降低库存、减少不良、缩短制造周期时间等具体要求来实现的,降低设置时间是 帮助我们达到这一目标的关键手法之一。 10、持续改善(Kaizen) 当开始精确地确定价值,识别价值流,使为特定产品创造的价值的各个步 骤连续流动起来,并让客户从企业拉动价值时,奇迹就开始出现了。(以上信息内容由维格管 理教育集团编辑部收集整理,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精益生产专家们的十大改善工具 ?浏览:8115 ?| ?更新:2013-05-21 17:54 ?精益管理专家们的十大改善工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