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中考复习专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复习+文本材料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中考复习专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复习+文本材料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中考复习专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复习+文本材料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中考复习专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复习+文本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复习

一、总体概述

在1937年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勾结在一起,形成了轴心国集团。并且疯狂对外侵略扩张,给世界和平带来严重威胁。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终于导致了二战的全面爆发。1941年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二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并且导致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二战演变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在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互相支援,共同战斗,最终打败德、意、日法西斯,使世界走向了和平与光明。

二、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慕尼黑会议。法西斯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德军“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德军横扫西欧、北欧。敦刻尔克撤退。不列颠之战。德军对苏联进行突然袭击,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苏联卫国战争开始,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珍珠港事件。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形成。法西斯国家的暴行。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战役。盟军在北非取得胜利。墨索里尼垮台和意大利投降。开罗会议及《开罗宣言》。德黑兰会议及对德作战方针的确定。第二战场的开辟:诺曼底登陆,巴黎解放。雅尔塔会议及其主要协议。苏军攻克柏林,德国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结束。《波茨坦公告》,日本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能力目标:

1、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场形势的变化,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思考题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在复杂情况下分析有关战争问题的能力

情感价值目标:

1、慕尼黑会议是帝国主义大国英、法牺牲小国以达到祸水东引目的的一次大阴谋。英、法等纵容法西斯侵略,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纵容侵略的后果是自作自受。

2、通过本课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法西斯的凶暴和战争的残酷性、破坏性,了解各国人民为反对法西斯战争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理解全世界人民团结战斗的重要性,认识到正义的力量只有加强联合,才能有效地战胜邪恶势力;树立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思想观念,引导学生关注当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问题。

三、模拟训练:

1、慕尼黑阴谋最严重的危害是()

A 对法西斯侵略妥协退缩

B 德国占领苏台德等战略要地

C 牺牲了捷克斯洛伐克利益

D 加速了大战的全面爆发

2、“二战”初期,德国法西斯处于战略进攻地位的主要原因包括()

①蓄谋已久,准备充分②英法长期推行绥靖政策使战备松懈

③一些小国国力太弱或存在依赖心理④英法等国综合国力与德国相差悬殊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3、法国作为欧洲强国,在德国的进攻下迅速战败投降的主要原因是()

A 战略思想落后。

B 意大利对法宣战。

C 法国消极防御。

D 推行纵容侵略政策

4、1940年6月,法国投降后,在国外领导法国抵抗力量,继续抗击德国侵略者的是()

A 克里孟梭

B 贝当C戴高乐 D 邱吉尔

5、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爆发的相同点是()

A 都是绥靖政策的必然后果。

B 都有利于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

C 直接决定法西斯轴心国的失败命运。

D 都是法西斯军队实施的突然袭击。

6、1940年12月,罗斯福发表“炉边谈话”时说:“过去两年的经验已无可怀疑的证明,任何国家都不能姑息纳粹……我们知道,一个国家只有以彻底投降为代价,才能与纳粹和平。”

下列哪个国家的史实证明了罗斯福的这一结论()

A 英国

B 法国

C 波兰

D 苏联

7、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到第一次大失败的战役是()

A 不列颠之战

B 莫斯科保卫战

C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D 阿拉曼战役

8、导致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 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突然爆发

B 世界各国人民与法西斯国家的矛盾激化

C 美国改变“中立”态度

D 苏联的参战

9、德国法西斯的暴行是()

A 推行“三光”政策

B 实行种族灭绝政策

C 南京大屠杀

D 投放原子弹

10、下列二战期间的战役中,与斯大林格勒战役作用一致的有()

①中途岛战役②阿拉曼战役③不列颠之战④淞沪战役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11、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的标志()

A 斯大林格勒战役德军的惨败

B 中途岛战役日军的惨败

C 阿拉曼战役德意军队的惨败

D 意大利于1943年9月投降

1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使德军陷入苏军和英美盟军夹击中的军事行动是()

A 斯大林格勒战役B诺曼底登陆 C 中途岛战役 D 阿拉曼战役

13、“二战”期间,中国曾两次与英美共同发表重要宣言或公告,这主要说明()

A 英美对日本侵华态度发生了根本变化

B 中国取得与英美同等的国际地位

C 中英美三国在对日作战需要相互支援

D 英美致力于帮助中国打败日本

14、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关键因素是()

A 法西斯战争的非正义性

B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C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

D 美国投掷原子弹和苏军日作战。

15、两次世界大战()

A 都是帝国主义战争

B 都是英法美代表正义一方战胜德国反动一方

C 一战是帝国主义性质,二战是反法西斯性质

D 战后都建立了持久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组织

16、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同影响有()

①对国际格局的变动产生了深远影响②形成了欧洲主宰世界的格局

③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④战后分割了德国的领土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7、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给人类历史的启迪是( )

①必须加强国际合作②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难以合作

③互不侵犯,和平共处④和平来之不易,悲剧不能重演

A ①②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②④

18、阅读材料:

材料一罗斯福指出:“美国是民主国家(英国等受法西斯侵略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兵工厂”。材料二伊克斯的日记中记载了1941年9月美国部长联席会议的情况:“在俄国的黄金储备上……我们是力求要他们的黄金没有告罄之前,全部把它弄到手,以抵偿我们提供的货物”。材料三1941年8月,丘吉尔和罗斯福在太平洋会晤。丘吉尔向罗斯福要求,希望他发表一个照会:日本在太平洋……推进,……导致美国和日本发生战争”。

罗斯福私下的反映是“他(指丘吉尔)要我们支持他……我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拒绝……因为我尽一切可能不给日本人有进攻我们的任何借口”。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罗斯福的口号表明什么立场?

(2)材料三中,丘吉尔建议的目的是什么?罗斯福为什么要拒绝这个建议?

(3)根据材料二和三,说说罗斯福尽量避开与日本冲突的目的是什么?

(4)罗斯福对日本的态度带来了什么后果?

19、阅读下列材料:

“英国是我们的敌人,和英国的冲突,将是生死存亡的战争。”

“我在慕尼黑领教过的人物都不是能打一场新的世界大战的人物。”

“在这几年里应首先对付西方,然后再回头对付东方。”

——引自希特勒1939年3月后的一次谈话

请回答:

(1)英德之间的冲突是一场什么性质的矛盾?

(2)希特勒所说的“人物”主要是哪些国家的?

(3)希特勒为实现第三条引文中所说的“战略”,在外交上采取的最主要的措施是什么?

(4)希特勒是怎样首先对付西方,然后回头对付东方的?

20、战争,总是造成惨烈的伤亡,而伤亡的又多是无辜平民,资料显示:二战结束以来,引发了近800场局部战争,大约1000万人死于战火。请你结合相关史实分析,在目前的世界格局下,人类应该做出哪些努力,才能有效的减少直至避免战争的爆发?

21、材料分析:

材料一:一战结束后,德国右翼分子认为,没有什么口号比“背后捅一刀”更能蛊惑人心。材料二:“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为德国人民取得每天的面包”。

——希特勒《我的奋斗》

材料三:“六年的战争尽管遭受种种挫败……我将含笑与世长辞……在任何情况下不要中断斗争,应该永远与祖国的敌人战斗……种子已经撒下去,有朝一日会生长起来……”——希特勒遗嘱

请回答: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

(2)根据所学知识,请说出希特勒是如何“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的。

(3)材料三中的“六年的战争尽管遭受种种挫败……我将含笑与世长辞……”说明了什么?(4)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德国是不是“…在任何情况下不要中断斗争,应该永远与祖国的敌人战斗…”。

(5)希特勒的遗愿“…种子已经撒下去,有朝一日会生长起来……”实现了没有?德国是如何对待二战问题的?

六、参考答案:

1——17题: DADCD BBBBC DBCBC CC

18、(1)美国要向民主国家提供军事援助。

(2)让美国为维护英国的利益不惜冒与日本作战的危险。罗斯福不愿仅仅为英国利益对日作战。

(3)利用战争机会大力发展经济,坐视交战国互相削弱,根本出发点在于维护自己的利益。

(4)日本偷袭珍珠港,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并迅速占领了东南亚广大地区和太平洋上的许多岛屿。

19、(1)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

(2)英国、法国。

(3)签定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4)①1939年9月突袭波兰;②1940年4、5月占领西欧一系列国家;③1940年6月灭亡法国,7月开始大规模轰炸英国;④1941年6月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20、可以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格局;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团结起来,共同反对霸权主义、恐怖主义和强权政治;改组联合国,让其真正发挥维护和平、制裁侵略的作用;加强第三世界国家间合作,各国都应该重视本国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教育的进步,缩小和强国之间的差距,减少遭受侵略的可能性等方面思考作答,不必面面俱到,言之有理即可。

21、(1)材料一说明了在一战后德国右翼势力猖獗,利用德国人普遍憎恨《凡尔赛和约》来蛊惑人心。(2)希特勒控制下的德国发动侵略战争,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或进攻波兰,占领西欧,轰炸英国,突袭苏联等等)。(3)说明希特勒发动的侵略战争遭到失败,希特勒自杀。(4)德国无条件宣告投降。(5)没有。二战结束后,德国取缔右翼组织,反思战争罪行,并得到全世界的一致承认等等。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 大河流域的文明古国(一)教案 华东师大版

华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大河流域的文明古国(一) 【内容标准】 知道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和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了解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和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了解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了解佛教产生的历史背景。 2、过程与方法:学生独立思考,交流合作,探究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东方人民创建文明的艰辛而辉煌的历程。 【教学要点】 重点:四大文明古国及其重要文明成果。 难点:古代文明为何产生在大河流域;对印度种姓制度的认识。 【导入新课】 四大文明古国的基本常识导入。 【新课探究】 一、四大上古文明区(东方四大文明古国) 学生阅读教材地图,找出四大文明古国的位置。(见板书) 二、古埃及——金字塔的国度 1、古埃及是最早进入奴隶社会(阶级社会)的文明古国(前3100年)。 2、学生阅读课文,从数据方面对金字塔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讨论:为什么古埃及人要修筑金字塔? 金字塔是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里边存放着国王的尸体木乃伊(干尸)。古埃及统治者所以费尽心力建造它们,而且越造越大,有两个原因。首先是宗教原因。古埃及人对“死亡”有独到看法,认为世界以南北走向的尼罗河为界,河东是生者世界,河西是死者世界,就像太阳在早晨从富有生机的河东升起,傍晚落到河西黄沙之中一样。因此,人死了不能随便找个地方就埋,要埋到西岸。对古埃及人来说,死亡并不是可怕的事,只不过到另一个世界去活罢了。为此,要保存好尸首,要有专人将尸体制成木乃伊,要准备死者在冥世生活的住所即坟墓,还要在住所内放上食品与奢侈品,供死后消费。其次是政治原因。古埃及人无论国王还是平民生前都营造坟墓,只是国王的陵墓要比平民规模大得多。这不止因国王富有财力,更重要的是死去的国王希望用巨大的陵墓表明他不仅在世时享有无比的威严和压倒一切的专制力量,而且死后也同样享有这一切。他们的金字塔具有君临一切的威严,使人们永远感到他们的存在,永远向他们顶礼膜拜。而且,那些活着的国王也希望利用死人的伟大来衬托自己统治的不可动摇。 三、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 学生讨论教材上有关《汉谟拉比法典》图片与文字材料,回答联系中的一些问题。 【总结巩固】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历史。包括埃及、巴比伦等文明古国的相关历史知识。古代埃及是世界历史上最早进入阶级社会的地区之一、古代埃及国家的出现、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的陵墓,是埃及国王残酷奴役人民的历史见证,也是埃及人民以智慧和力量创造的世界古代一大奇迹。两河流域南部的早期奴隶制国家古巴比伦王国的兴起及《汉谟拉比法典》的颁布。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案: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14课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够列举《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重要法律,知道“文化大革命”后,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 2.能说出我国参与了“亚太经合组织”等国际组织的活动,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了解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4.知道在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上,中国的就业制度发生了变化,人们的就业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为此,我国正在逐步建立医疗保险制度等社会保障制度,以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和维护社会的稳定。 过程与方法 1.学习搜集处理有效信息的方法。 2.学会利用多种途径学习历史、展示历史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随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逐渐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将取得辉煌的成就。邓小平理论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2.体会、感受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建立、完善,对维护人民的基本利益所起的作用。 3.感受中国随着综合国力的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以开放的姿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教学重点 我国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中、在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中取得的重大进展;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认识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并发挥了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认识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和经济发展之间互相推动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1.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在何时?标志是什么?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何时召开?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 今天我们互动的话题是: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讲授新课 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及课前收集的相关资料,介绍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上取得的成就。教师适时补充、纠正。 主要介绍: 1.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的概念。 2.宪法的修正。 3.制定颁布了一系列重要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及存在的问题。 过渡:同学们详实的介绍,使我们系统的了解了我国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上取得的喜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详细知识点汇总(考纲)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 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亚非文明与大河有关) ﹡从五六千年前开始,在亚非的大河流域,相继诞生了灿烂的古代文明。 被称为文明古国的原因:出现了国家,最先进入了奴隶社会。 一、金字塔的国度——古代埃及(尼罗河) ﹡国家的出现、统一及灭亡 ①公元前3500年,尼罗河沿岸出现几十个奴隶制小国;②公元前3000年,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起来; ③公元前15世纪,成为地跨亚非的大帝国。公元前6世纪,埃及被西亚的波斯灭亡。﹡金字塔(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是古埃及国王权力的象征。胡夫→金子塔。 狮身人面像是古埃及国王尊严的象征。哈佛拉→狮身人面像。 二、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古巴比伦(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 ﹡公元前3500年以后,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起很多奴隶制小国。 ﹡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奴 隶制国家。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地位: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维护奴 隶主的利益,宣扬“君权神授”)。名言:“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三、古代印度(印度河流域、恒河流域) ﹡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出现一些小国。后来,雅利安人入侵古代印度,征 服当地居民并把他们变为奴隶,先后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 ﹡印度的等级制度(种姓制度)嘴(婆罗门),手(刹帝利),腿(吠舍),脚(首 陀罗)。 ①统治阶级:婆罗门(祭司、贵族——掌握神权)、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 ——把持国家军事和行政大权)。 ②被统治阶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 供养第一、二等级)、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 —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和奴役,干最低贱的职业)。 ③特点:各个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下一等级的人没资格从事高一等级的职业, 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④影响:种姓制度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四、古代文明多发生在大河流域的原因 答:①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 ②河水定期泛滥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进而促进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7课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17课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高密四中于秀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识目标: ⑴了解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匈牙利改革的基本内容。 ⑵知道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大致情况。 技能目标: 通过比较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匈牙利改革的异同,探究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主要原因,对比中、苏改革概况,从而使学生学会用比较探究法学习历史事件。 2、过程与方法: ⑴利用多媒体手段,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⑵采用师生互动方式,通过讨论完成有关知识的处理、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合作解决问 题的习惯。 ⑶采用表格学习法,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引导学生谈谈对改革的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对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匈牙利改革等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国家的改 革必须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符合本国的实际状况。 ⑵通过对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等史实的了解,使学生明确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是曲折、艰巨和长期的。教学重点:⑴了解各次改革的内容⑵探究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原因 重点突破: ⑴通过学生自读课本,自主学习各次改革的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各次改革的特点及这些改革的共 同点。 ⑵教师组织学生在比较各次改革异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原因。教学难点:⑴各次改革遭到挫折的原因⑵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原因 通过对比分析,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讨论总结出原因,从而使学生明确社会主义道路是曲折的。教法与学法导航: 教法 ⑴范例教学法。(学生通过学习一个改革,自己“照方抓药”,主动学习) ⑵讲解法。(在学生的展示过程中,对于一些重点、难点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归纳) ⑶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学法 ⑴合作探究法(学生结合教师提出的讨论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 ⑵自主学习法(学生阅读课本自主学习,自己提出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完成科学、系统、操作性强的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查阅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目录打印版 A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目录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第2课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第3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第4课破解彩陶之谜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第5课夏商西周的更迭 第6课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 第7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第8课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 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 第10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第12课了解身边的“历史”第三单元大一统的秦汉帝国 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 第14课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 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 第17课先进的科学技术 第18课昌盛的文化 第19课寻访“丝绸之路”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第21课南方经济的发展 第22课北方的民族汇聚 第23课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 第24课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 第25课成语历史故事竞赛中国历史大事年表(远古至589年) 中国历代王朝表(夏至隋) 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1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第3课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第4课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第5课“和同为一家” 第6课开放与交流 第7课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第8课璀璨的文学艺术第9课“贵姓何来”中华诸 姓的来历 第二单元多元文化碰撞交 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 第10课辽、西夏与北宋并 立 第11课宋金南北对峙 第12课经济发展与重心南 移 第13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 活 第14课元帝国拓展统一多 民族国家基业 第15课推动社会进步的科 技成就 第16课繁荣的宋元文化 第17课探究《清明上河图》 展现的社会风貌 第三单元明清帝国的繁盛 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第18课明清帝国的专制统 治 第19课明清抗击外国侵略 的英勇斗争 第20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 巩固和发展 第21课大一统气派与中华 民族的象征 第22课科学技术与世俗文 学 第23课从郑和下西洋到闭 关锁国 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 危机 第25课设计奥运圣火传递 路线 中国历史大事年表 (581-1840) 中国历代王朝表(隋至清) 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 国人民的抗争 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 第2课劫难中的抗争 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 第4课八国联军侵略战争 第5课画地图,讲历史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艰难起 步 第6课近代工业的兴起 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 第8课辛亥革命 第9课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 第10课清末民初的文化与 教育 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2课社会历史小调查 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兴起 第13课伟大的开端 第14课国民革命的洪流 第15课星星之火,可以燎 原 第16课图说红军长征 第四单元伟大的抗日战争 第17课“中华民族到了最 危险的时候” 第18课全民族抗战的兴起 第19课把我们的血肉筑成 新的长城 第20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第21课历史的回响---“抗 日救亡歌曲联唱” 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 胜利 第22课全面内战的爆发 第23课走向战略进攻 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第25课编辑历史小报--- “我们眼中的解放战争” 中国历史大事年表 (1840-1949) 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走向社会主义之 路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第2课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 第3课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第4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第5课“万方乐奏有于阗---” 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演讲 擂台赛 第二单元建设社会主义道 路的探索 第6课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 第7课“文化大革命”十年 内战 第8课铸起共和国钢铁长城 第9课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 第10课“走近创业年代的 英雄”讨论会 第三单元建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第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12课欣欣向荣的科教文 体事业 第1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大 潮 第14课迈向社会主义现代 化 第15课展示五彩缤纷的社 会生活 第四单元人类祖先的基业 —古代世界 第16课当人类还是野蛮人 的时候 第17课大河流域的文明曙 光 第18课蓝色的地中海文明 第19课“日出之国”与“新 月之乡” 第20课西欧的基督教文化 第21课古老帝国的悲剧 第22课人类三大人种的基 本特征 第五单元古代文明的冲撞 与文化成就 第23课文明的冲撞与交融 第24课昔日的辉煌 第25课世界古代科学魅力 的报告会 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 (1949-2000) 世界上古中古史大事年表 (约500万年前至15世纪) 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跨入近代社会的 门槛 第1课向人性扼杀者宣战 第2课探险者的梦想 第3课剥夺王权保留王位的 革命 第4课为民族独立而战 第5课为争取“民主”“共 和”而战 第6课拿破仑的文韬武略 第7课与哥伦布同舟远航 第二单元近代社会的确立 与动荡 第8课改变世界面貌的蒸汽 革命 第9课古老印度的抗争 第10课“解放者”的风采 第11课开辟新时代的“宣 言” 第12课“英特纳雄奈尔” 一定要实现 第13课工业革命带给人类 的“礼物” 第三单元近代社会的发展 与终结 第14课避免革命的改革 第15课决定美利坚命运的 内战 第16课武士领导的社会变 革 第17课电气时代的来临 第18课叩响现代文明的大 门 第19课缔约结盟的狂潮 第20课第一次燃遍全球的 战火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资料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资料 第1课古代埃及----文明成就:金字塔、象形文字、太阳历 一、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产生于尼罗河流域。公元前3500年出现奴隶制小国,公元前3100年古埃及统一。 二.金字塔:古埃及文明的象征——金字塔(最大:胡夫金字塔)。.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 三.法老的统治:埃及的国王称为法老,被称为”神之子”. 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第2课两河流域----文明成就:楔形文字、空中花园、《汉谟拉比法典》 1、“两河”,是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今天的伊拉克附近) 2、古巴比伦王国时期,汉谟拉比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他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3.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发明了“楔形文字”。 2、★《汉谟拉比法典》地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法典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正文共有282条。制定者:汉谟拉比;目的:维护奴隶主贵族的权利;内容:3个。影响:留给人类宝贵遗产,表明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第3课古代印度----文明成就:种姓制、佛教 1、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 2、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 3、公元前1500年左右,来自中亚的一支游牧部落雅利安人侵入印度。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后建立起严格的种姓制度:最高等级是婆罗门,掌管祭祀,第二等级是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第三等级是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商业;第四等级是首陀罗,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四个等级之外还有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种姓制特点: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4、佛教: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佛教,被称为释迦摩尼。提出“众生平等”。产生地:古印度;传播:公元前1世纪,佛教经中亚传到中国新疆,再传入内地。后又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佛教往南经锡兰,传到东南亚的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 ●●第4课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 一、希腊文明的发源地 1、希腊文明的发源于爱琴文明,包括克里特岛文明和迈锡尼文明。 2、公元前8世纪出现奴隶制城邦。最大的城邦是斯巴达。 雅典: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民主政治也随之发展到高峰。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具有立法、司法等多种职能。成年男性公民,才有参加政治的权力。 3、亚历山大帝国 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国的兴起。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东征,灭波斯帝国,历经10年征战,建立地跨欧亚非三洲帝国。 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给东方人民带来灾难;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加强了东西方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 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一.罗马城邦 1、罗马城邦兴起于台伯河畔,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元老院掌权.(课本22页详情) 2、罗马颁布了成文法,因这部法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所以被称为“《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3、公元前2世纪,罗马成为整个地中海的霸主。 4、公元前73年,斯巴达克发动奴隶起义,加速了罗马共和国的衰落.5.公元前49年,凯撒控制元老院。 二.罗马帝国 1、公元前27年,屋大维创立元首制,建立罗马帝国。2世纪,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罗马帝国的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了罗马帝国的“内湖”。 三.罗马帝国的衰亡 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476年,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的打击下灭亡。 第6课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华师大版九年级历史小短文集20180622

新题型训练:历史九年级小短文集 1.请依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 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 创新 改变我们的生活(1分) 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人类迎来以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为核心的第三次科技革命。计算机技术推动了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比尔·盖茨的微软品牌为代表,信息科技不断创新。计算机进入千家万户,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互联网技术引领人类进入信息时代。(字数不足80则酌情扣分。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2分,“创新”关键词1分,史实正确1分,共4分) 2. 世界格局的演变 世界格局的演变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世界形成了以英法主导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爆发,该体系崩溃。二 战后,美苏主导的雅尔塔体系运作,进而形成两极格局,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进入新千年 后,一超多强的政治格局形成,多强们正致力于发展经济,世界向着多极化趋势发展。 3. 巴黎和会引发五四运动 1919年1月,一战的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会,与德国签署《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全部移交给日本。5月,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无比的愤怒。5月4日在北京引发了伟大的爱国运动:拒绝在对德合约上签字。 《华沙条约》签字 欧盟总部 科索沃战争 世界格局的演变 1955年华约成立,两极格局正式形成。1991年底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崩溃。1999 年科索沃战争爆发,一超多强的政治格局凸显。欧盟是多强之一,进入新世纪后多强们的经济 迅速发展,世界格局向着多极化趋势方向发展。 5.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列宁 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 毛泽东 中国革命 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1917年,列宁领导俄国人民取得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中国革命以苏联为师,但两国国情不同,毛泽东领导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 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 6. 伏尔泰 17、18世纪(1分),法国(1分)启蒙运动爆发,伏尔泰是代表人物之一,他强调天赋 人权(1分)。启蒙运动促进了思想的解放(1分),(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为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以及亚洲国家的民族民主运动提供了思想武器(1分)。 7. 中国守军在卢沟桥抗击日军 《联合国家宣言》签字仪式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之间的关系 1937年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为对付共同的敌人,1942年,美苏中英等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 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8. 《独立宣言》的签署 林肯在战场上 汽船 爱迪生和他发明的灯泡 美国的发展史 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使美国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完成了工业革命的美国, 在第二次工业个革命中,电力技术的发展又走在了其他国家的前面。国家的独立和统一,两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为美国促进生产力大发展并走向世界之巅奠定了基础。 五大国首脑在千年首脑会议上 巴黎和会四巨头 雅尔塔会议主要国家元首 巴黎和会三巨头 五四运动

部编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中考专题复习提纲

专题一:中国近代化探索 1、开端问题:①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②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开端:洋务运动。③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端:戊戌变法。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五四运动。 2、历史舞台问题:①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标志:戊戌变法。②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标志:五四运动。

专题四: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次会议

奋斗目标——实现共产主义。专题五:国共关系演变

1、土地革命时期共产党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红军、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粉碎国民党四次“围剿”、进行长征取得胜利。 2、(1)长征胜利结束标志: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 (2)长征胜利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3)长征精神: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永不言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 3、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1)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彭德怀率西北野战军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华东野战军在孟良崮战役打退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2)战略进攻: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南京、武汉。 (3)战略决战:辽沈、淮海、平津战役。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4)胜利:渡江战役。解放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2、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专题七:人物篇

2019年精选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0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北师大版习题精选第五十二篇

2019年精选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北师大版习题精 选第五十二篇 第1题【单选题】 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哪幅图直观反映了三国鼎立的形势(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哪幅图直观反映了三国鼎立的形势( ) A、 B、 C、 D、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割据一方的军阀互相混战,最终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有重大关系的著名战役是( ) A、官渡之战 B、巨鹿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与下图中①、②、③分别对应的朝代是( ) 中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 A、商朝、秦朝、三国 B、隋朝、唐朝、元朝 C、商朝、唐朝、明朝 D、秦朝、唐朝、十六国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三国志》中说:诸葛亮在临死前,吩咐在他下葬时只需要挖洞一个,棺木能够放进去便足够,自己则穿着平常的服装即可,不需要其他陪葬物。这表明诸葛亮( ) A、赏罚分明,突出法制 B、为国捐躯,忠心耿耿 C、生活腐化,挥霍一空 D、为官清廉,严于律己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标志是( ) A、曹操劫汉献帝到许,“挟天子以令诸侯” B、官渡之战结束后 C、赤壁之战曹操战败 D、魏、蜀、吴三个政权的建立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三国时期,吴国的孙权派大将卫温率万人船队到夷洲,加强了内地与这个地区的联系。“夷洲”指的是今天的( ) A、黄岩岛 B、钓鱼岛 C、台湾岛 D、海南岛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某同学在预习《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这一单元时,做了几张卡片方便记忆。其中一张与史实不符,这张卡片是( ) A、

部编版九年级上复习资料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复习提纲 施甸二中王建淳编写内部资料,不得外传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 第1课古代埃及 【课程标准】知道金字塔,初步了解古埃及文明。 1.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 (1)兴亡:位于非洲东北角, 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古埃及文明被称为“尼罗河的赠礼”。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出现若干小国; 公元前3100 年左右初步实现统一;公元前525年,被波斯帝国吞并。 (2)版图:经历了古、中、新三个王国时代,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北至叙利亚和小亚细亚交界处,以及幼发拉底河上游,向南扩展到尼罗河“第四瀑布”。 (3)文明: 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2.金字塔: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3.法老的统治 (1)统治: 法老是全国的最高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国王经常用王杖责打大臣。 (2)危机: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王权受到挑战, 胡夫金字塔之后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衰落。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课程标准】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初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范围:“两河”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 (2)建国:约从公元前3500 年起,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 (3)统一:约公元前2400年,实现了初步统一。 2.古巴比伦王国 (1)统一: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3)特点: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 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 第4课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 【课程标准】知道希腊城邦和雅典民主,初步了解亚历山大帝国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作用。 1.希腊城邦 (1)范围:包括希腊半岛(主体)、爱琴海诸岛等地区。 (2)特点:海岸线曲折,港湾众多,岛屿密布,适宜航海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 (3)文明:产生于爱琴海地区,爱琴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此后进入荷马时代。 (4)兴起:公元前8世纪,希腊出现了城邦, 斯巴达是最大的城邦。 (5)居民:分为公民和非公民,二者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成年男性公民有参与统治的权利,只有公民才能占有土地; 参军打仗是公民的义务;城邦各项活动都以公民为主体。 2.雅典的民主政治

九年级历史中考复习计划

九年级历史中考复习计划 历史总复习既是知识的总复习,更是学生形成正确历史观,获得历史学习方法的关键。方法掌握的好,有助于学生形成辩证唯物史观,用唯物史观点去观察历史、分析历史、借鉴历史,从而了解学习历的真谛。 一、学生目前基本状况分析: 1、这届毕业班的学生对于历史学科的复习的最大特点就是重视程度不够,明显表现为上课情绪激情不足,平时主动复习的欲望淡薄,有些学生甚至出现练习马虎应付的现象; 2、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比较牢固,但能力欠缺,对于平时练习的一些比较有创新的题目依赖性较大,表现为等待老师的答案,或者干脆置之不理; 3、大部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特别是在主观性试题以及史料辨析试题这个环节上,学生对于语言的组织非常混乱,导致不必要的失分的现象屡屡有之; 4、由于人教版的初中历史课本更侧重于基础知识,对于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比较忽略,因此大部分学生反映对于中国以及世界近现代历史部分的重大时间、重要概念比较模糊,以致于做练习时毫无头绪,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练习的质量; 5、学生在各科的复习时间上的安排欠缺合理性,以致于在一些他们

所认为相对不是很重要的科目上的复习,有一种“赶”的感觉,导致复习效果不是很理想; 6、学生对练习的巩固情况令人担忧,大部分对练习没能形成一个系统性的整理和概括以及反思,思想上仍是单纯地认为练习过的习题就是不需要再进行巩固了; 7、许多学生的书写仍是比较潦草不清,错字别字现象时有发生,答题不够规范,学习习惯比较差; 8、学生对于复习大部分是“西瓜芝麻一起抓”,以致于经常顾此失彼,首尾不得相顾,复习的质量就是大打折扣。 二、计划达到的目标: 1、以知识结构为复习的线索,引导学生在知识结构的帮助下,对初中历史基础知识进行重新整合,建立符合自己复习特点的知识网络; 2、强调以基础知识为主,以能力提高为理念,在复习中着重要求学生具有时代性、发展性和科学性的思维,最大程度体现中考对学生的素质要求; 3、在平时的复习中,强调以练习促质量、以探讨促思维,更多关注学生不同阶段的复习效果,及时对复习的阶段计划进行适当调整; 4、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特点和学习现状,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复习要求,并在平时的练习中有针对性地提出不同难度的要求; 5、对于学生不同程度的进步及时给予必要的鼓励,强调学生要有充分的自信,以求达到复习的效果事半功倍; 6、与舒兰以及吉林的某些教师保持复习方法及其心得的交流与沟通,

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全册

第1课向人性扼杀者宣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文艺复兴运动的基本情况和主要作用 【能力目标】初步认识文艺复兴对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所起的作用. 【情感与价值观】认识文化的变革的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教法 通过体会课文在恩格斯对但丁的评价,了解《神曲》的基本内容及历史作用.通过查阅有关达?芬奇的主要生平,历史活动,历史影响等资料,了解他的主要成就. 重点难点 从对但丁的《神曲》,达?芬奇的艺术成就和莎士比亚的主要作品的了解来体会文艺复兴的实质,这是本课的难点。重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文艺复兴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所起的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文化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讨论式、启发式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4世纪,意大利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一股资产阶级新潮流在意大利兴起.这种资产阶级文化运动在历史上称为文艺复兴. 2、讲授新课 一、文艺复兴运动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后,提问:文艺复兴在什么背景下兴起的谁能讲述一下它的内容,实质及其影响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文艺复兴的背景:(1)罗马教皇和天主教教会在欧洲的封建统治,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性,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因此许多追求思想解放和个人精神的自由的人,向人性的扼杀者宣战.(2)14世纪起,欧洲生产关系的进一步变革以及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为文艺复兴运动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和社会基础.(3)许多对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着迷的文人学士的努力,使多数古希腊罗马经典著作的文化光辉重新为人们理解和认识,极大地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4)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还与欧洲科学的发展和地理大发现息息相关.(5)文艺复兴运动在欧洲的传播和蓬勃发展与印刷术的推广和书籍的普及相关. 文艺复兴的实质:是一场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文艺复兴的内容:新兴的资产阶级提出以人为中心,反对教会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这种思潮被称为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 文艺复兴的作用:文艺复兴作为欧洲文明史上政治,经济,自然科学,思想领域,文学艺术等几乎所有领域都引起变革的运动,其影响是巨大的,它是人们主体意识觉醒和高扬的时代,是人性从中世纪神学摧残下复苏和回归的新时代. 二、《神曲》中的人性 向学生介绍被恩格斯称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的但丁及他的作品.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复习资料(部编教材)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复习资料(部编教材) 第1课古代埃及 1.地理位置:古埃及文明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 2.古代埃及国家的兴亡: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出现小国;在新王国时代法老_图特摩斯三世_统治时期,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国吞并古埃及;此后相继被他国占领,文明没有延续下去。 3.古埃及的文明成就:金字塔(狮身人面像)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4.法老的统治:古埃及的国王称法老_,是全国最高的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在宗教上,被认为是“神之子_”,具有无上的权威。胡夫金字塔(最大)之后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逐渐衰落。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1.地理位置:两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大体上是以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狭长地带。 2.建国: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产生小国。大约在公元前2400年,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 3.古巴比伦王国的统一: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_汉谟拉比_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实行君主专制_制度,加强中央集权。 4.《汉谟拉比法典》的评价: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用楔形文字刻在黑色石柱上),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第3课古代印度 1.地理位置:古代印度在地理上是指今天的南亚次大陆。文明最早诞生于印度河流域。 2.出现国家时间:公元前1500年左右。孔雀王朝_统治时期达到鼎盛,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 3.森严的种姓制度: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 它将社会分为四个等级:最高等级是_婆罗门_,掌管祭祀;第二等级是_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第三等级是吠舍_,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第四等级是_首陀罗_,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在这四个等级之外,还有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4.释迦牟尼创立佛教:①时间:公元前6世纪;②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③教义:提出“众生平等_”,宣扬“_忍耐顺从_”。④传播:公元前3世纪后,开始向外传播到东亚、东南亚各国。 单元小结:古代亚非文明均为产生于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制社会的国家地区。古代亚非文明的主要成果:古代埃及的金字塔、象形文字、太阳历;古代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和《汉谟拉比法典》;古代印度的梵文、佛教、种姓制度、创造从0到9的计数法;中国的甲骨文和青铜器等。 第4课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 1.古代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希腊最早的文明产生于_爱琴海_地区。这一文明

九年级历史中考复习计划

九年级历史中考复习计划 马上要中考了,中考历史复习计划怎么安排呢?下面我整理了,供你参考。 一、指导思想: 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文、关注生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为学生终生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严格遵循开卷考试和开放思维的规律,紧扣教材,精心安排复习计划,科学组织复习。整合知识点,收集焦点和热点,迁移训练。大容量快节奏,全面完成任务。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说写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和思维水平,促进创新思维的形成和发展,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全力迎接中考。 二、学情分析 1、现在的学生对于历史学科的复习的最大特点就是普遍不够重视,或者说重视程度偏低,明显表现为上课情绪激情不足,平时主动复习的欲望淡薄,有些学生甚至出现练习马虎应付的现象。 2、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不牢,能力欠缺,一是平时积累少,或者根本没有积累;二是平时练习时间少;三是平时练习的一些比较有创新的题目依赖性较大,表现为等待老师的答案,或者干脆置之不理。 3、大部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特别是在辨析这个环节上,学生语言的组织非常混乱,答题结构不完整,导致失分的现象严重。

4、学生自己可控的时间少,自主学习能力非常有限,在各科的复习时间上的安排欠缺合理性,以致于在一些他们所认为相对不是很重要的科目上的复习,学生对历史复习大多跟着感觉走,导致复习效果不是很理想; 5、学生对练习的巩固情况令人担忧,大部分对练习没能形成一个系统性的整理和概括,思想上仍是单纯地认为练习过的习题就是不需要再进行巩固了;甚至个别的学生眼高手低,对多次出现的习题不搭理。 6、许多学生的书写仍是比较潦草不清,答案不讲格式,学习习惯比较差; 7、学生对于复习大部分是"西瓜芝麻一起抓",以致于经常顾此失彼,首尾不得相顾,复习的质量就是大打折扣。 三、复习方法 历史中考已从应试型考试向能力型考试方向发展。在历史中考复习中,离开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去谈能力的培养,这种能力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历史中考复习时必须做到知识和能力并重。 1、紧扣课程标准、深研中考说明:进入九年级阶段,学习内容和要求、解题思路和方法、及所要达到的能力,都与以往有所不同。历史事件的发展是有其内在规律的,历史教材的编 撰也是有其经纬逻辑的。要紧扣课程标准,把握历史复习导向;深研中考说明。要分析教材框架、理清历史事件脉络,通过对书本中一个又一个历史事件的学习和分析,看清教材中每一章每一节编撰的用意。 2、重视标题,按章逐节。历史学科讲究系统性和连贯性,要学会把课本中的知识纵向排列、横向比较、甚至逆向推导。这样能够比较容易地在

总结北师大版初中历史pdf

文件编号: 43-31-C9-80-5F 整理人 尼克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4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材分析(4) 郝瑞庭(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教授) 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13—16课) 单元主线 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从开端到发展兴盛起来,有着一个艰难的过程,其中既有革命高潮的涌动,如第一次人民大革命、北伐战争等,也有失败的痛苦和艰辛,如大革命失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等。从时间断限上,它又包含了中国革命史上两次重要的转折——从大革命失败到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到遵义会议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这一学习单元力图反映的就是中国革命这一艰难历程。 第13课伟大的开端 内容标准: (1)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理解五四精神。 (2)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教学中要注意尽量使学生了解中国革命从五四运动开始进入一个新阶段的问题。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新民主主义革命”作为一个历史概念,许多学生存在着理解上的困难。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历史史实来理解这一概念,而不是简单的让学生死记硬背几条结论。 第14课国民革命的洪流 内容标准: (1)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2)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每课一得:三大政策,反衬国民革命的起因与发展。 材料阅读:孙中山遗嘱。 第15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内容标准: (1)知道南昌起义,讲述朱德和毛泽东井冈山会师的故事,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2)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 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中国革命道路初创的历程(每课一得配合之); 红军长征——历程的艰难曲折。 第16课图说红军长征 ——学习与探究之三 活动目标、准备、建议、说明 知识目标:红军长征史实的了解。

九年级上册历史讲义讲课稿

九年级上册历史讲义

树人中学世界史复习讲义 第1课古代埃及 ⒈古埃及国家 位置:地处非洲东北部,滔滔不尽的尼罗河流经全境。 ⑴产生:约公元前4000年代末期,尼罗河流域出现了若干个奴隶制小国家。 ⑵统一:约公元前3100年,古埃及形成了统一的奴隶制国家,新王国时期是古埃及的兴盛时期。古埃及国家实行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国王称为法老。 ⑶衰亡:新王国之后,古埃及国力逐渐衰落,公元前526年被波斯所灭,至此,古埃及文明前后延续了2000多年。 ⒉神奇的金字塔 ⑴金字塔: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为显示至高无上的权威,生前为自己建造的陵墓。古埃及现存金字塔集中分布在尼罗河下游的吉萨和萨卡拉一带。公元前26世纪建造的胡夫金字塔是最大的金字塔。 ⑵地位:金字塔是古代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凝结着古埃及人非凡的智慧,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⒊象形文字、天文和历法 ⑴象形文字:约公元前4000年代末,古埃及人创造了象形文字。他们把象形文字写在纸草上,或铭刻在石碑或石柱上。埃及的象形文字是已知的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对后来拼音字母文字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⑵天文:古埃及人很早就对天体进行了观测,已知道43个星座的位置,并绘制出星座分布图。 ⑶历法:古埃及人制定了太阳历,规定365天为一年,一年分12个月,一月为30天,年底加5天。还把一年划分为三季:泛滥季、播种季、收割季。 第2课古巴比伦王国 ⒈两河流域的早期国家 ⑴起源: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是古代西亚文明的摇篮。 ⑵产生:约从公元前4000年代末至前3000年代初开始,两河流城南部出现了苏美尔人建立的为数众多的奴隶制国家。 ⑶统一:约公元前2371年,兴起的阿卡德王国在两河流域建立了最早的统一国家。 ⑷分裂:公元前2006年,两河流域陷入分裂之中。 ⒉古巴比伦王国 ⑴建立:约公元前1894年,阿摩利人在巴比伦城建立起奴隶制国家——古巴比伦王国,它是西亚文明的典型代表。 ⑵统一:古巴比伦王国在汉谟拉比时强大起来,再度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汉谟拉比时代,两河流域的社会经济、文化达到了空前的繁荣。

b8长泰一中09-10学年九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华东师大版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版权所有仅供参考 长泰一中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九年级历史试卷 考试注意: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迄今为止最古老的人类化石出土于 ( ) A.亚洲B.欧洲C.非洲D.美洲 2.下列关于阿拉伯帝国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穆罕默德生前,阿拉伯半岛处于分裂状态 B、8世纪中叶建立了横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C、8世纪中叶到9世纪中叶是帝国最繁荣的时期 D、10世纪中期以后,随着内外矛盾激化,帝国逐渐衰微 3.公元前490年,在马拉松平原激战中,雅典人以少胜多重创( ) A、波斯军队 B、马其顿军队 C、罗马军队 D、西班牙军队 4.亚历山大东征的后带来的积极意义有:①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联系②东西之间的往来更加频繁③其语言和文字由此传入东方④雅典的民主政治得到充分发展⑤希腊同时从东方汲取了不少的文化养分(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5.下面哪项不是《马可·波罗行纪》流传后,产生的影响( ) A、开阔了欧洲人的地理视野 B、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C、游记内容宏富,妙趣横生 D、对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有所启示 6.中国的火药和火器技术向外传播,始于()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代 7.下列关于阿基米德的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古希腊最负盛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发明家 B、几何学鼻祖,对天文学、光学和音乐也有所研究 C、毕生致力于科技研究,学富五车,成就斐然 8.我们几乎每天都要与阿拉伯数字“0、1、2、3……”打交道。它的最早发明者是:() A.古印度人 B.古阿拉伯人 C.古希腊人 D.古两河流域人 9.古代两河流域的人们创造的文字是() A、象形文字 B、楔形文字 C、甲骨文 D、拉丁文 10.中古时期,西欧各地的天主教堂广泛采用的建筑风格是 ( ) A、多利亚柱式 B、爱奥尼亚柱式 C、哥特式 D、科林斯柱式11.左图雕塑作品的作者是() A、米隆 B、菲狄亚斯 C、波力克利特 D、荷马 12.恩格斯称下列哪位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A、达·芬奇B、哥白尼C、但丁D、布鲁诺 13.下列各项中,与西欧人开辟新航路无关的是() A、西欧各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交换的扩大 B、奥斯曼帝国控制东西方贸易的要道 C、西欧贵族和新兴商人对东方财富的炽热追求 D、“太阳中心说”的确立 14.君主立宪制在英国确立的标志是 A、1649年处死查理一世 B、1653年克伦威尔就任护国主 C、1688年“光荣革命” D、1689年《权利法案》的通过 15.《独立宣言》是由谁执笔起草的?() A、华盛顿 B、富兰克林 C、林肯 D、杰斐逊 16.阐明了资产阶级民主与法制的基本原则,被称为“新社会的出生证书”的文献是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1787年美国宪法 D、《人权宣言》 17.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A、三级会议的召开 B、制宪会议的召开 C、攻占巴士底狱 D、《人权宣言》的发表 18.2008年是美国大选年,回顾历史,美国总统竞选的制度开始于( ) A、列克星敦的枪声 B、1787年宪法的制定 C、北美大陆会议的决定 D、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19.学习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后,九年级1班的同学对如何评价拿破仑展开了激烈争论,下列说 法不正确的是( ) A、拿破仑是独裁者 B、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打击了各国旧的封建统治,传播了革命思想 C、拿破仑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从未打过败仗 D、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具有侵略性 20、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同之处有 ①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国家②革命都以暴力方式进行 ③资产阶级在革命中起了领导作用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③ D ②③ 九年历史期中试卷第1页共3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