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2章第2节 城镇布局与协调发展

第2章第2节 城镇布局与协调发展

第2章第2节 城镇布局与协调发展
第2章第2节 城镇布局与协调发展

读2008年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图,完成1~3题。

1.图中显示出浙江城镇体系有________级中心地( )

A.二 B.三

C.四 D.五

2.图中显示的城镇体系属于( )

A.城镇等级体系 B.城镇职能体系

C.城镇空间体系 D.城镇供应体系

3.浙江城镇体系中的四大城市群的分布体现了( )

A.城镇的合理布局 B.城镇协调发展

C.保护城镇的景观特色 D.保护传统文化

解析:第1题,根据图例可知,该城镇体系中共有长三角区域中心城市、省级中心城市、县(市)级中心城市和省级重点镇四级中心地。第2题,目前,五个长三角区域中心城市的人口和规模差别很大,排除A项;图中不能显示各城市的主导职能,排除B项;在城镇体系划分中,没有供应体系。第3题,这四大城市群是根据浙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确定的,体现了城镇的合理规划布局;城镇的协调发展主要是指一个区域内不同规模、不同职能的城市共同发展。

答案:1.C 2.C 3.A

4.(2011年茂名高二检测)读下图,下列有关城市规模与服务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吉林市的服务范围较长春市小

B.农安县提供的服务种类较四平市多

C.长春市与松原市的服务范围不可能重叠

D.桦甸市和四平市的城市服务功能相同

解析:选A。本题以长春市及周围城市分布图为载体,考查城镇规模体系,城市规模越大,级别越高,提供的服务种类越多,服务的范围也越广。长春为吉林省的省会城市,等级最高,服务范围最广,四平、吉林、松原均为同级别的地级市,提供的服务应该相似,农安、桦甸为县级城市,服务种类最少,服务范围最小。

读浙江温州城乡协调的成功模式图,回答5~6题。 以家庭经济兴办小商品市场―→促进城镇和人口集聚―→带动整个农村经济的振兴

5.温州地区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主要措施是( )

A.加强城乡间产业协调

B.城乡统筹制定环境保护措施

C.积极为进城农民工提供就业保险

D.淡化了城乡间的空间联系

解析:选A。温州地区以家庭经济兴办小商品市场促进城镇和人口集聚,带动整个农村经济的振兴,因此要加强城乡间产业协调,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6.温州地区大力发展小城镇,其有利影响是( )

A.吸纳了大量城市剩余劳动力

B.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C.提高了小城镇的环境质量

D.承接了温州的政治经济文化职能

解析:选B。温州地区以家庭经济兴办小商品市场促进城镇和人口集聚,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山东省济宁市市域城镇体系是以济宁—兖州—邹城为主(于兖州和济宁之间)。 材料2:济宁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图。

(1)目前,济宁市市域城镇体系的中心城市是________;在规划中,有________个一级中心地。

(2)在济宁市市域城镇体系的规划中,邹城可能的主导职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济宁市市域城镇体系的规划中,三角形复合中心的规划构思合理吗?说明理由。

解析:本题通过济宁市市域规划考查中心地理论和区域城镇体系。解答本题要抓住以下关键点:(1)城市主导职能要根据其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来确定。(2)邹城位于兖州和济宁之间,是兖济煤田综合性开发基地,适合发展煤炭、电力、化学等工业。(3)判断城市规划是否合理,要看体系中城镇职能能否相互补充,各有侧重。

答案:(1)济宁 3

(2)煤炭、电力、化学

(3)合理。济宁是区域的行政中心,但其交通通达性差,发展受限,无力带动市域各县发展;兖州、邹城交通便捷,三个城市的主要职能各有侧重,相互补充,构成三角形的复合中心后可以弥补中心实力的不足,带动市域的全面协调发展。

一、选择题

1.我国按中心城市的综合功能和辐射范围,形成了5个等级中心城市构成的社会经济网络,下列城市属于我国全国性并具有国际意义的中心城市是( )

A.重庆 B.上海

C.武汉 D.乌鲁木齐

解析:选B。我国全国性并具有国际意义的城市有两个:北京和上海。

2.有关区域城镇体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区域城镇体系是指一个国家或区域内,城镇与城镇之间,城镇与交通网之间,城镇与区域之间的有机结合

B.区域城镇体系可以从等级体系和职能体系两个方面来进行考察

C.完善的城镇体系可使城市的区域中心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对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用处不大

D.目前,中国比较成型的城镇体系有辽中南城镇体系、京津唐城镇体系、长江三角洲城镇体系和珠江三角洲城镇体系

解析:选D。本题考查对区域城镇体系概念的理解。区域城镇体系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相关的城镇、联系网络以及相应的辐射范围,按一定规律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区域城镇体系可以从等级体系、职能体系和空间体系三个方面来进行考察。完善的城镇体系可使城市的区域中心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并促进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带动区域社会经济的全面进步。

3.下列各组单位中一般县城没有的是( )

①百货公司 ②工厂、汽车站 ③大型专业商店、五星级宾馆 ④专业医院、大专院校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B。不同级别城市城市职能不尽相同。一般县城没有大型专业商店、五星级宾馆、专业医院和大专院校。

4.城市中的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贸易、金融都比较发达,是城市在区域中哪种作

用的体现( )

A.城市是区域的管理中心

B.城市是区域的服务中心

C.城市是区域的经济增长中心

D.城市对区域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解析:选C。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贸易、金融,体现的是经济活动形式,因而其反映了城市是区域的经济增长中心。

目前广东呈现出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和相对落后的粤北山区经济发展格局。2004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年末户籍总人口为2451万,其中农业人口678万。据此回答5~6题。

5.按户籍人口计算,此地区城市化水平是(保留整数)( )

A.72% B.73%

C.27% D.28%

6.为实现区域间的城乡协调发展,粤北山区积极探索,寻求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子。下列各产业不.适合粤北山区发展的有( )

A.绿色农业 B.有色金属的冶炼业

C.旅游业 D.农副产品加工业

解析:城市化水平的计算用城市人口除以总人口即可。有色金属冶炼业是高耗能高污染的工业类型,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相违背。

答案:5.A 6.B

读北方某城市书店和书亭分布图,完成7~8题。

7.书店和书亭区位的共同特点是( )

A.呈带状分布 B.分布在居民区内

C.位于交通便利的地方 D.不断向市中心聚集

8.书店与书亭服务范围的不.同点是( )

A.书店的服务范围小,分布的数目少

B.书店的服务范围大,服务的人口多

C.书亭的服务范围大,覆盖整个城市

D.书亭的服务范围小,服务的人口多

解析:第7题,从图中看,书店和书亭均分布在街道的交叉点上,这里交通便捷。第8题,等级越高的中心地数量越少、服务范围越大、服务人口越多;书店的数量少于书亭,其等级高于书亭。

答案:7.C 8.B

近年来,苏州市沿江地带形成以冶金、能源、纺织、化工、粮油等基础产业为主的产业群体。下图中的Ⅰ、Ⅱ、Ⅲ示意苏州市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走廊。完成9~10题。

9.正确表述图中城市等级或服务范围的是( )

A.苏州市有4个城镇等级

B.昆山服务范围最广

C.常熟、张家港、太仓的服务范围层层嵌套

D.苏通大桥建成通车后,苏州市的服务范围扩大

10.与Ⅰ、Ⅱ走廊相比,Ⅲ走廊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

A.当地市场广阔 B.水运便利

C.科技实力强 D.原有工业基础雄厚

解析:第9题,根据图例可判断各城市的等级及服务范围间的关系,交通条件改善能扩大城市的服务范围。第10题,与Ⅰ、Ⅱ走廊相比,Ⅲ走廊紧靠长江,水运交通便利。

答案:9.D 10.B

二、综合题

11.读浙江省的市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浙江省的各级城市中级别最高的是________(填城市名称),数目最多的是________(填城市等级名称)。

(2)城市都有自己的服务范围,城市等级越高,服务范围越________,城市等级越低,服务范围越________。图中各级城市的服务范围在空间分布上的关系是________。

(3)比较图中不同级别城市的平均距离,分析距离的大小与城市级别的高低有何关系。

解析:该题侧重对学生读图与析图能力的考查,解答该题的关键是读图并运用相关知识

分析。由图可知:(1)在一定区域内,大中小各级城市的服务范围在空间上相互重叠、交错,形成一个层层嵌套的城市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城市的等级越高,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大,彼此间的距离越远;城市等级越低,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小,彼此间的距离越近。(2)本题图中的城市分为三级(省级行政中心、地级行政中心、县及县级市),由图可知其城市等级、距离、服务范围之间的关系。

答案:(1)杭州市 县及县级市 (2)大 小 相互重叠、交错,层层嵌套

(3)城市级别越高,城市间距离越大;城市级别越低,城市间距离越小。

12.(2011年南京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一般是指以社会化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城市经济和以小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农村经济并存的经济结构。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社会经济问题,也是这些国家相对贫困和落后的重要原因。中国也深受这种经济结构的影响。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统筹城乡发展”。这是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从强化转向弱化的信号,表明我国开始步入调整城乡二元结构的新时期。

材料2:为实现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各地根据不同的发展基础选择不同的道路。下图是两个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所创造的城乡协调的成功模式。

乡镇企业兴起与繁荣?

吸引农村劳动

力,小城镇发展

?

农村地区城

市化和现代化

农产品加工链条延伸?

“公司+农户”

“工厂+农户”

?

城乡经济

协调发展

江苏苏南与山东诸城城乡发展模式

(1)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带来的社会经济问题是(多选)( )

A.农村贫困现象严重

B.城市向农村的污染转移导致农村环境恶化

C.资源缺乏统筹安排

D.城乡之间交通拥堵

(2)江苏苏南模式中完善城镇体系的意义在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产业结构方面分析山东诸城城乡协调模式的成功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列举一个该地区发展农产品工业的产业链________(农产品)→________(农产品加工业)。

解析:逐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消除城乡差别,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本题通过中国的苏南模式和诸城模式来考查城乡协调发展。由于城乡经济的不均衡发展,导致广大农村地区贫困严重、环境恶化、资源的统筹安排较差。完善城镇体系的意义在于,带动区域城市化的发展,实现城乡协调发展。诸城模式是典型的加强城乡间产业协调的案例,利用农业的产业化带动区域的协调发展。

答案:(1)ABC

(2)城镇是城乡经济联系的纽带和桥梁;吸纳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满足农业现代化要求,成为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服务的载体(为农业生产提供信息、技术、人才和市场)

(3)增加农产品生产、加工产业链,使经济由单一的第一产业为主,转变为第一、二、三产业的多元结构 苹果(棉花、粮食、蔬菜等) 水果罐头(纺织、粮食加工、蔬菜加工等) 13.(案例探究题)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1)分析甲图,说出北京市的城镇体系布局特点及其主要形成原因。

(2)水资源条件是确定北京市城市规划的重要前提。解决北京市水资源不足的措施除跨流域调水、节约用水、制定相关的法律和法规之外,还有哪些措施(至少答出三条)?

(3)北京市进行工业结构和布局调整,形成地域工业新布局,带来的好处有(多选)( )

A.减少资源的消耗量

B.分散了北京市的工业污染源

C.节省劳动力和占地空间

D.充分发挥北京科技人才的优势

E.减少了北京市区环境污染

F.促进了耕作业的发展

答案:(1)东南部(或平原)密集,北部和西北(或山区)稀少。北部为燕山,西部为西山,东南部为平原,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有利于城市的发展。

(2)进行污水处理,保护山区水源地,控制水污染(答案合理即可)。

(3)ABDE

区位模型在公共设施布局中的应用

文章编号:1000-8462(2006)01-0023-04 区位模型在公共设施布局中的应用1 陈忠暖1,阎小培2 (1.华南师范大学地理学院,中国广东广州510631;2.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中国广东广州510275) 摘要:古典区位论是现代区位论的理论基石,运用于公共设施布局的分配#区位模型是在对古典区位论进行新的诠释以及对其中的假设限制加以修订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顺应当今社会福利化的发展趋势,分配#区位模型正在为福利政策的全方位实施提供有效的理论借鉴。从量化的角度看,区位模型在应用方面大致可以分为解决/重心指向0、/中心指向0和/覆盖指向0等3类问题。建立应用模型首先要确定区位选择的评价标准,其次是划定设置设施的服务范围与确定设施的数目和等级;分析微区位设施布局限制条件的改变对目标函数的影响可以采用/感度分析0等方法。多目标的设施区位规划、G IS空间分析方法的有效使用,以及寻求更快捷的量化求解方法是分配#区位模型在未来的应用研究中应该加强的方面。 关键词:公共设施;区位;分配#区位模型 中图分类号:F119.9文献标识码:A 2004年10月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在上海举办的/城市地理与微区位0研讨集会,区位论及其在城市内部小区域范围内的应用问题受到与会者的关注。微区位问题的提出无疑是对我国地理学界多年来在区位研究中偏重于宏观探讨,比较忽视区位论在局地范围内的应用性研究之现状的一种反思。从国外的研究来看,关于区位论的应用性实证研究比较普遍,讨论城市内部各种区位的研究案例颇为丰富,为适应福利化社会的飞速发展,就设施布局区位问题进行的探讨近年来也很盛行。为此,笔者在综合编译国外文献基础上[1],向关心微区位问题研究的同行介绍设施分配#区位模型及其应用问题,以期推动微区位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1公共设施区位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以下问题:1孩子要上幼儿园了,但A女士的住家附近没有幼儿园,只好送到距家较远的幼儿园去,每天在上下班途中接送孩子,对A女士来讲选择什么位置的幼儿园才最便利呢?o由于就学孩子数量连年来不断减少,某城区内原有的多所中小学校相继撤消与合并,区政府计划利用学校旧址新建集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福利功能于一体的市民会馆设施,选择哪一处学校旧址更合适呢??爱好围棋的B先生,对居住所在地与毗邻地区的合并心情很矛盾,相邻两个行政区的界线取消后,去区政府办什么事比以往近便了,但附近的市民会馆也因此而调整到了别处等等。?为图清净而搬到郊外居住的C君,居所附近新开业了一家营业至深夜的大型廉价超市,来访的朋友都说他家的生活因此方便了许多,但他本人却为汽车的噪音和垃圾问题而感到烦恼。 人们的日常生活同各种各样的设施布局的联系十分紧密。当今社会,一方面伴随对老年家庭的服务或老人的家庭护理日益社会化、相关医疗政策的非设施利用趋势等,使不依靠设施提供服务的福利政策正在广泛地推进;另一方面,我们对诸如幼儿园、养老院、医疗机构等这些通用性很强的设施的依赖性也在日益强化[2]。为了获得或提供这些服务与保障,我们常常需要在各类公共福利设施之间奔走,或者被派遣到设施服务区内为需要的人提供服务。此时,应当配置何种设施?这些设施怎样才能被有效利用?这些设施在何处布建为宜?设施的管辖(服务)范围如何界定?类似的问题就会摆在我们的面前。 首先划定要建设施的服务圈范围,然后根据一定的标准来评估和选择要建设施的布局地点,如前述例o所说的从作为备选地的几所中小学校旧址中,来选择要建的市民会馆地点。这一类问题就是公共设施的区位问题[3]。 例如,有10个备选地,考虑选择1个作为设施的建设场地(图1)。备选地都是居住区或居民点, 假设各居住区内居 图1设施区位假设图 Fig.1The hypothesis map of the facilities locations 注:图1中圆圈表示备选地点(数字为编号),)3)道路网(数字为单位长度)。 第26卷第1期2006年1月经济地理 ECO NO MIC GEO GRAPHY V ol.26,No.1 Jan.,2006 1收稿日期:2005-08-20;修回日期:2005-11-25 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0125003)和国家留学基金项目(编号:2004-2005)联合资助。

居住组团级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置

居住组团级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置居住组团级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置提要:幼托是居住组团级公共建筑中占地最大的项目,其布置对居住小区的规划布局也有较大的影响。幼托的规模与幼托机构类型 居住组团级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置 居住组团相当于一个居民委员会的规模,一般以300~800户为宜。居住组团级公共服务设施的内容大多由居委会管辖,这一级公共服务设施一般包括幼托、居委会、老年活动室、青少年活动室、自行车存车处、基层商店等。居住组团级公共服务设施宜相对集中布置以利于管理,可以设在住宅底层,也可独立设置。 1.幼托建筑。 幼托是居住组团级公共建筑中占地最大的项目,其布置对居住小区的规划布局也有较大的影响。幼托的规模与幼托机构类型、办园单位性质、条件、所在地区幼儿园入托率以及均匀合理的服务半径等因素有关。幼托最好布置在环境安静、家长接送方便的独立地段上,而且需阳光充足,接近公共绿地,以保证自身功能及环境需要。如果用地紧张而必须设置在住宅底层时,应将幼托入口与住宅入口分开,并有独立院落,建筑单体设计还要采取措施,如隔音、加设雨篷等,尽量减小上层住户与幼托之间的相互干扰。幼托服务半径不

宜大于300米,层数以1~2层为主,用地紧张的情况下可考虑3层。一般托儿所每班按25座计,幼儿园按每班30座计,三班及三班以下的托、幼园所,可联合设置,以节约用地,四班和四班以上的托、幼园所均应独立设置。此外,幼托的总平面布置应保证活动室满足冬至日不小于2小时的日照标准,活动场地应有良好的朝向并有不少于二分之一的活动面积在标准建筑日照阴影线之外,室外要有一定面积的硬地和活动器械等,以供儿童室外活动。幼托建筑位置的选择一般有三种方式:A.幼托位于住宅组团之间,特点是对居住生活干扰较小,接送也较为方便。B.幼托位于住宅组团内部,特点是与居住生活间有一定程度的相互影响。c.幼托位于小区或街坊中央,特点是较易组织小区中心的景观,并对居住生活干扰较小,见图3-42。 2.基层商店的规划布置。 基层商店的特点是面积小,品种多,布点灵活、面广,深受群众欢迎,一般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50米,可以设在组团入口处,也可以设在住宅底层,还可和居住组团级其它设施如居委会、自行车存车处等联合布置。 3.自行车存车处。 自行车存车处的布置可以相对集中或分散布置。集中布置就是在组团集中设立一至两个存车处,集中布置方式便于统一管理,有较强的经济合理性,只是服务半径稍大些;分

公共设施用地的规划布局要求

公共设施用地的规划布局要求: ①公共设施项目要合理配置 —包括3方面:公式人设施应按城市的需要配套齐全;按城市的布局结构进行分级或系统的配置;局部地区按服务功能与对象予以成套的设置(车站码头等)。 ②公共设施要按与居民生活的密切程度确定合理的服务半径 -根据服务半径确定其服务范围大小及服务人数的多少,以此推算公共设施的规模。一服务半径是检验公共设施分布合理与否的指标之一。 ③公共设施的分布要结合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考虑 -公共设施在按照它们的使用性质与对交通集聚的要求,结合城市道路系统规划与交通组织一并安排。如幼儿园、小学与步行道路系统在一起;体育场、展览馆与城市干道联结。 ④根据公共设施本身的特点及其对环境的要求进行布置 公共设施分布对周围环境也有所要求,如医院安静的环境,学校、图书馆避免与剧场、市场紧邻。 ⑤公共设施布置要考虑城市景观组织的要求 能创造具有地方风貌的城市景观 ⑥公共设施的分布要考虑合理的建设顺序,并留有余地 安排好公共设施项目的建设顺序,使得既在不同建设时期保证必要的公共设施配置,又不致过早或过量的建设,造成投资浪费。对一些公共设施留有扩展或应变的余地。 ⑦公共设施的布置要充分利用城市原有基础 可以结合城市的改建、扩建规划,并、迁、转、补等措施进行调整与充实。 (五)城市主要公共设施的分布 1、主要公共设施的分布 主要公共设施有:-有重要地位的,如市级的党政机构、人大、政协、法院等设施。 J-有大量交通集散的,如展览馆、体育馆、火车站、百货商场、大超市 等。 -建筑体形硕大,形象突出的,如高层办公室、宾馆、博物馆、J电 视塔等。 在用地选择上考「一是符合公共设施本身的要求,如大型体育场要能便捷 虑两方面:」地疏散人流与车辆等。 |二是城市规划对这类公共设施位置上的要求,如公共设施项目-的配 置与组合要求以及与交通组织的关系。 2、城市公共中心的组织与布置 城市公共中心是城市开展政治、经济、文化等公共活动的中心,是城市公活动最频繁,社会生活最集中的场所。 (1)城市公共中心系列

城市公共设施空间布局规划分析

城市公共设施空间布局规划分析 摘要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公共设施规划是十分重要的核心内容,通过多城市公共设施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能够实现城市土地资源动态平衡。本文首先对城市公共设施规划布局内容进行介绍,然后对城市公共设施规划布局的理念进行分析,并对具体的规划布局要点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公共设施;住宅;交通 前言 近年来,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建设规模也在逐渐扩大,城市公共设施日渐增多,在提升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城市公共设施包括体育馆、医院、社会福利配套设施等等,只有对城市公共设施进行合理的空间布局规划,才能够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1 城市公共设施规划布局分析 在城市公共设施的规划建设中,应该加快公共设施共享,扩大建设规模,积极推进交通设施、通信设备等基础项目建设,构建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设施体系,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通过应用科学的空间适宜性评价方式,对城市公共设施进行规划分析,可对公共设施布局规划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在具体的布局规划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对于城市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另外,对于城市公共设施的空间布局规划形式,还需要进行适宜性评价分析,综合考虑城市已有工程项目对于土地资源的利用情况,对公共设施的空间布局进行引导。在具体的分区引导过程中,需要将城市建设用地分为现有的建设用地、新增建设用地以及择机建设用地这三种[1]。 2 城市公共设施规划布局理念 2.1 细分公共物品属性 政府部门是提供城市公共服务的唯一主体,在各类城市公共设施规划建设中,施工成本比较高,建设规模比较大,并且施工工期较长,很难获得收益,因此,私人或者企业往往不会投资建设公共设施。现如今,我国经济体制发生变革,公共设施也逐渐被细分为纯公共设施、混合型公共设施以及市场化公共设施,由于投资建设方式发生了变化,因此,公共设施决策、投资和管理也发生了分离。基于此,在城市公共设施空间布局规划中,应该注意以下两点:第一,在对公共设施用地进行规划布局时,应该优先对纯公共设施进行规划布局,比如对于文化馆、博物馆,可优先布局,而对于电影院以及其他娱乐设施,则可交给市场规划。第二,对于公共物品以及市场化物品,需要注意协调好二者在城市空间的布局形式,如图1所示。

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GB50442-2008

1 总则 1.0.1为提高城市公共设施规划的科学性,合理配置和布局城市各项公共设施用地,集约和节约用地,创建和谐、优美的城市环境,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设市城市的城市总体规划及大、中城市的城市分区规划编制中的公共设施规划。 1.0.3城市公共设施用地分类,应与城市用地分类相对应,分为: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体育、医疗卫生、教育科研设计和社会福利设施用地。 1.0.4城市公共设施用地指标应依据规划城市规模确定。城市规模与人口规模划分应符合表1.0.4的规定。 城市规模与人口规模划分标准 1.0.5城市公共设施规划用地综合(总)指标应符合表1.0.5的规定。 城市公共设施规划用地综合(总)指标 1.0.6各项城市公共设施用地布局,应根据城市的性质和人口规模、用地和环境条件、设施的功能要求等进行综合协调与统一安排,以满足社会需求和发挥设施效益。

1.0.7有专项发展要求的特色城市,其相应的公共设施规划用地标准若突破本规范的规定,需经论证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但不得突破城市公共设施规划用地综合(总)指标。 1.0.8城市公共设施规划除应符合本规范外,还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城市公共设施用地city public facilities land use 指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的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体育、医疗卫生,教育科研设计、社会福利共七类用地的统称。 2.0.2行政办公用地administrative office land use 指党政行政机关、党派和团休等市属机构,以及非市属的行 政管理机构和其它办公设施用地。 2.0.3商业金融用地commercial and financial land use 指城市居住区级以上(不含居住区级)的商业和服务业、金融和保险业等设施的用地。 2.0.4文化娱乐用地cultural entertainment land use 指城市各类文化和娱乐设施用地,主要包括:广播电视和出版类、图书和展览类、文化艺术和游乐类等设施的用地。 2.0.5体育用地sports land use 指市级和区级体育场馆及训练场地等设施用地。 2.0.6医疗卫生用地medical and sanitary land use 指医疗、保健、防疫、康复、急救、疗养等设施用地。 2.0.7教育科研设计用地education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land use 指有固定校址和用地范围的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科研 和勘察设计院所、信息和成人高等培训学校等设施用地。 2.0.8社会福利用地social welfare land use

公共设施空间可达性与公平性研究概述

公共设施空间可达性与公平性研究概述 作者:时间:2010-09-06 浏览次数:4672 次 摘要:从国外、国内两个方面回顾了公共设施空间可达性、公平性的研究成果,评述了其相关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评测因子等,最后指出了当前国内在这些方面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尚待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公共设施,可达性,公平性 一引言 城市公共设施是指面向社会大众开放的公共场所的设施、设备等,其内涵甚至涵盖了山林水系、城市公园、绿地广场等各种绿色基础设施。城市公共设施与居民的日常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居民的生存质量与生活品质。因此,关于城市公共设施空间布局方面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越来越多,其研究视角既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也有工程技术领域的,而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对公共设施空间布局可达性与公平性状况的探讨。 二国外相关研究进展 国外对公共设施的关注与研究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后半叶在西欧各国出现的公共环境改良实践。此后,随着现代城市规划的诞生和市民民主意识的加强,包括城市政府、市民、学者在内的社会各界都对城市公共设施表现出了极大的重视,有关其理论探讨的学术研究日益丰富,研究领域涉及到制度经济学、社会学、建筑学、地理学、公共管理学等诸多学科。学者们大多以城市地理学和规划学作为基本的研究视角,从空间上对公共设施的配套布局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分析。 国外开展公共设施空间研究的时间较长,研究成果也颇丰,其研究的核心内容主要在于

探讨公共设施配置的空间合理性,而评价公共设施分布的空间可达性与公平性正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世界各国的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城市的空间结构也随之发生了一系列的深刻变动。在此过程中,城市公共设施的配套与公众需求之间的不适应状况愈加突出;与此同时,西方人权运动和城市社会科学的深入发展,使得全社会对于城市弱势群体的关注不断加强,而城市公共设施作为重要的社会福利资源,自然成了学者研究的热点。在这两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城市公共设施的可达性与公平性研究日益成为公共设施空间研究中的重要领域。 1.公共设施的可达性研究 城市公共设施可达性研究由来以久,在古典区位理论中即蕴含了丰富的可达性的含义。1959年,美国学者汉森(Hansen)在用重力方法研究城市土地利用时首次正式提出了可达性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交通网络中各节点相互作用的机会大小。此后,可达性研究便受到了来自城市地理、城市规划、交通地理等众多学科的关注,并被引入到公共设施的空间布局研究中。 所谓公共设施的空间可达性,主要是指拥有相应需求的人群通过某种交通方式从某一给定区位到达目标设施的便捷程度。换言之,即当人们在到达设施供应地进行对自己比较重要的活动时,其所需花费的成本大小。可见,它所反映的是不同地区的群体对特定社会服务的接近度是否公平,由此确定那些缺乏相应设施而应该加以关注的区域。 目前,对于城市公共设施空间可达性的研究,国外学者已开展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其研究内容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公共设施门类,甚至包括一些门类重要的亚类,如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商业服务设施、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消防设施、体育设施与运动场、药店、投票箱、公共开敞空间等。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如埃克(Eck)等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分析

公共服务设施布局

苏州工业园区中的“邻里中心”就很好的表现出混合集中的布局模式。在园 区中按住宅区的分布规划设置有17座邻里中心,目前已建成4个,见图23。每 个邻里中心承担为方圆1公里内约8000户居民服务的功能,其辐射半径约为500 米。每一座邻里中心都是集商业、文化、体育、卫生、教育等于一体的服务中心。 如新建成的湖东邻里中心由主体为3万平房米的湖东大厦、2500平方木的活动中 心等组成,为2万人组团的住宅区服务。湖东大厦中布置有银行、邮局、社区文 化娱乐活动中心、卫生服务中心、阅览室、游乐场、书画廊等,充分满足了居民 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如图2.4。 但不是所有的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都适合用混合集中的布局模式,因为某些 设施功能和要求的特性,不适宜和其他设施综合设置。如表2.9,可以看出各个公 益性公共服务设施之间的兼容性。教育设施的兼容性就比较低,除了可以和文化 娱乐设施结合布置外,其他的设施均不适宜。文化娱乐设施的要求并不高,基本 可以和各类设施混合设置,但是由于医疗卫生设施本身的功能和特性,文化娱乐 设施与其混合布置的话,会显的用途不大,且从精神上考虑不合情理。 2.“适度分散”模式 “适度分散”指多种公益性或同类型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考虑其服务半径的 因素,将其进行适度分散布置,从而以最好的服务半径来满足人们的需要,如图 2.5;这种模式适合城市新区中片区规模较大,用地性质较杂、人流量大、步行环 境好的片区内。 此模式的雏形出现在20世纪40年代的卫星城建设,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哈罗 新城。如图2.6哈罗新城的平面示意图,由4个半径均等的居住区构成的居住片 区,全城的市中心位于此片区的东北位置,每个片区通过交通道路又形成了各自 的小中心,每个居住区都由自己的邻里单位组成,每一个邻里单位中都设置有小 学。哈罗新城将中学和休息场所等设施分散的布置于整个片区的各个点上,并且 是各居住区之间的宽敞空地和绿地上,这些设施不仅仅服务于邻里单位内部,而 且面向整个城市,扩大了服务规模和范围。 教育设施是比较多的运用适度分散的模式进行布局,因为教育设施自身的教 育属性,需要均等化的分配资源,合理的服务半径,满足各个居住区教育事业的 3.“混合布局”模式 “混合布局”即汲取了“混合集中”与“适度分散”二者的优点,摈弃了二 者的缺点,将个别的公益性公共设施进行“混合集中”的布置,如法律咨询、心

《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

1.0.1为提高城市公共设施规划的科学性,合理配置和布局城市各项公共设施用地,集约和节约用地,创建和谐、优美的城市环境,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设市城市的城市总体规划及大、中城市的城市分区规划编制中的公共设施规划。 1.0.3城市公共设施用地分类,应与城市用地分类相对应,分为: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体育、医疗卫生、教育科研设计和社会福利设施用地。 1.0.4城市公共设施用地指标应依据规划城市规模确定。城市规模与人口规模划分应符合表1.0.4的规定。 城市规模与人口规模划分标准 表 1.0.4 1.0.5城市公共设施规划用地综合(总)指标应符合表1.0.5的规定 城市公共设施规划用地综合(总)指标 表 1.0.5 1.0.6各项城市公共设施用地布局,应根据城市的性质和人口规模、 用地和环境条件、设施的功能要求等进行综合协调与统一安排,以满

足社会需求和发挥设施效益。 1.0.7 有专项发展要求的特色城市,其相应的公共设施规划用地标准若突破本规范的规定,需经论证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但不得突破城市公共设施规划用地综合(总)指标。 1.0.8 城市公共设施规划除应符合本规范外,还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

2.0.1 城市公共设施用地city public facilities land use 指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的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体育、医疗卫生,教育科研设计、社会福利共七类用地的统称。 2.0.2 行政办公用地administrative office land use 指党政行政机关、党派和团休等市属机构,以及非市属的行政管理机构和其它办公设施用地。 2.0.3 商业金融用地commercial and financial land use 指城市居住区级以上(不含居住区级)的商业和服务业、金融和保险业等设施的用地。2.0.4 文化娱乐用地cultural entertainment land use 指城市各类文化和娱乐设施用地,主要包括:广播电视和出版类、图书和展览类、文化艺术和游乐类等设施的用地。 2.0.5 体育用地sports land use 指市级和区级体育场馆及训练场地等设施用 地。 2.0.6 医疗卫生用地medical and sanitary land use 指医疗、保健、防疫、 康复、急救、疗养等设施用地。 2.0.7 教育科研设计用地education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land use 指有固定校址和用地范围的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科研和勘察设计院所、信息和成人高等培训学校等设施用地。 2.0.8 社会福利用地social welfare land use 指为孤儿、残疾人、老龄人等 社会弱势群体所设置的学习、康复、服务、救助等设施的用地。

城市公共设施规划布局分析研究

城市公共设施规划布局分析研究 摘要针对目前城市公共设施的布局及其存在问题分析出发,借鉴大区域城市公共设施布局的成功经验,结合某城市公共设施布局的调整优化及功能疏解,提出加强各项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通过采取优化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来改善城市功能、引导城市建设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公共设施;设施布局;城市规划;城市布局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3-9671-(2012)061-0196-01 近年来,城市加大公共设施投资力度,各项事业均有了较快发展。行政办公从老城区逐步疏解,向西转移,商务办公分布零散,没有集聚趋势。大型超市、连锁店、商业街、大型建材市场等商业业态出现,且呈多样化趋势;西部商业发展态势明显,片区中心雏形显现。但是对照城市相关规范可见大部分城市的社会性基础设施如文化娱乐、体育、医疗卫生、社会福利配套相对不足。 1 城市目前公共设施布局现状及存在问题 以某城市的规划布局为例,从调查情况结果来看,该市主城区内公共设施发展水平分布不均。以老城区和西部地区内公共设施总量为最多,集中了主城区内52.49%的公共设施,而河东、东南、西北、港口瓜州分区内的公共设施比重很小。这是由于老城区首位度较高,积累了众多的公共资源;近年来西区建设了大量市级大型公共设施,公共设施比重持续上升。社区级和基层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商业网点、图书馆、活动中心、体育活动场所等)数量偏少,居民日常生活、锻炼、娱乐不方便,存在服务盲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目前也只完成11处,远未达到每3-5万人设置一处的目标。 1.1 商业服务设施的现状及其问题 目前存在的问题为商业网点分布还不尽合理,没有形成层次分明布点合理的市级—区级—社区级三级商业中心体系。对于城市副中心、邻里中心建设重视程度不够。 1.2 体育设施的现状及其问题 目前该市区现有市级体育设施两处,分别为某市体育中心和体育公园。据现状情况统计,目前某市主城区人均公共体育场地用地仅为0.4平方米,根据规范规划人均体育用地为0.6-0.7平方米。显然体育设施布局不均衡,区级体育设施严重缺乏。主要的体育设施均为市级的设施,且集中在西区和老城区附近,城市东南部缺乏区级的体育设施,现有体育设施服务半径过大,利用效率不高。 1.3 医疗卫生服务设施的现状及其问题 从目前城市的公共设施调查情况来看,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老城区医疗机构过于密集。老城区内现有三级甲等医院2所,仅三级甲等医院床位数2?475张,占市区总床位数的43.77%,医疗人员3?250人,占医疗人员总数的36.85%。医疗资源的分布明显不公平。社区医疗有所发展,但与群众需求差距较大。社区医疗有所发展,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拥有床位数956张,占市区总床位的16.91%,但社区医疗的设备配置、服务质量、医疗人员技术等仍与群众需求有较大差距,不利于“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的医疗服务发展方向。 2 城市公共设施规划布局分析 为了能为该市公共设施规划布局提供有利借鉴,分析从该城市中可改进的措

水利基础设施空间布局规划编制思路 -1

水利基础设施空间布局规划编制思路 一规划水平年 与国土空间规划水平年一致,规划近期水平年2025年,中期水平年2035年,展望2050年,现状基准年原则上2018年。 二编制思路 以水资源承载能力为刚性约束,以划定涉水生态空间、优化水利水利基础设施空间布局、推进水生态系统修复为重点,以强化涉水空间管控和保护为抓手。 考虑流域综合规划、水资源综合规划、防洪规划、水资源保护规划、水土保持规划、河湖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 (一)全面开展现状分析评价 理清水资源承载能力、涉水生态空间本底状况、水利基础设施保障情况、水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状况、河湖管理等情况,分析存在问题及原因。 (二)目标确定 提出规划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明确2025、2035年防洪排涝(水安全)、水资源配置(水资源)、水生态保护修复(水生态)、涉水空间管控保护的目标和控制性指标;研究提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总体布局及分区布局,展望2050年。(摸清底数,分析原因,提出改善目标)

(三)涉水生态空间 包括河流、湖泊等水域及岸线,蓄滞洪区及洪泛区、饮用水源地保护区、水源涵养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等涉水部分。(参考《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省级空间规划水利相关工作技术指导意见(试行)》、《水利部关于加快推进河湖管理范围划定工作的通知》、《河湖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编制指南(试行)》)。划定涉水生态空间范围,明确生态功能类型。 (四)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空间布局 综合考虑底数分析存在的问题(主要考虑水安全、水资源配置),按照确有所需,合理布局。水库、闸坝、供水、水系连通、灌区等工程类型、规模、线路等 (五)水生态修复 统筹考虑副中心城市建设、四水同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时代大保护大治理大提升治水兴水行动方案),重点河湖生态修复与治理,水土流失防治、水源保护。 (六)涉水空间管控保护措施 在提出涉水生态空间与水利基础设施布局的基础上,与“三区三线”进行符合性和协调性分析,将涉水生态空间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用地边界落图。按照强化水资源承载能力刚性约束,提升水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保障水利基

最新《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GB

1 总则 本规范适用于设市城市的城市总体规划及大、中城市的城市分区规划编制中的公共设施规划。 城市公共设施用地分类,应与城市用地分类相对应,分为: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体育、医疗卫生、教育科研设计和社会福利设施用地。 城市规模与人口规模划分标准 城市公共设施规划用地综合(总)指标 指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的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体育、医疗卫生,教育科研设计、社会福利共七类用地的统称。 指党政行政机关、党派和团休等市属机构,以及非市属的行 政管理机构和其它办公设施用地。 指城市居住区级以上(不含居住区级)的商业和服务业、金融和保 险业等设施的用地。 指城市各类文化和娱乐设施用地,主要包括:广播电视和出版类、图书和展览类、文化艺术和游乐类等设施的用地。 指市级和区级体育场馆及训练场地等设施用地。

指医疗、保健、防疫、康复、急救、疗养等设施用地。 指有固定校址和用地范围的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科研和勘察设计院所、信息和成人高等培训学校等设施用地。 指为孤儿、残疾人、老龄人等社会弱势群体所设置的学习、 康复、服务、救助等设施的用地。 3 行政办公 行政办公设施规划用地指标 4 商业金融 商业金融设施规划用地指标 各级商业金融中心规划用地指标(hm2)

注:400万人口以上城市,市级商业金融中心规划用地面积可按~的系数进行调整。 1.商业金融中心应以人口规模为依据合理配置,市级商业金融中心服务人口宜为50~100万人,服务半径不宜超过8km;区级商业金融中心服务人口宜为50万人以下,服务半径不宜超过4km;地区级商业金融中心服务人口宜为10万人以下,服务半径不宜超过。 2.商业金融中心规划用地应具有良好的交通条件,但不宜沿城市交通主干路两侧布局。 3.在历史文化保护城区不宜布局新的大型商业金融设施用地。 5 文化娱乐 文化娱乐设施规划用地指标 段。 6 体育 体育设施规划用地指标

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均等化

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均等化的探讨[摘要]基于对基本公共服务,公共服务设施的理解,指出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具有均衡性、阶段性,并提出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布局的研究思路,方法与技术路线。 [关键词]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 [abstract] based on to basic public services,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have equal access to the balance, stage, and put forward the layout of the equal access to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and thinking method and the technical route. [key words] equal access to basic public services and facilities. 中图分类号:tu2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引言 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是基本公共服务的空间载体,是公共服务资源向服务结果转化的中间环节,其均等化发展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存在城乡二元结构,城乡和城市不同区域的发展存在具大差别,从而加剧了基本公共服务之间的差距。如何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政策,如何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本文通过梳理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及其均等化研究,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提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