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思维命题

思维命题


决战了,玉龙,该出鞘了!10.电车难题(The Trolley Problem) “电车难题”要数伦理学领域最为知名的思想实验之一,其内容大致是:一个疯子把五个无辜的人绑在电车轨道上。一辆失控的电车朝他们驶来,并且片刻后就要碾压到他们。幸运的是,你可以拉一个拉杆,让电车开到另一条轨道上。但是还有一个问题,那个疯子在那另一条轨道上也绑了一个人。考虑以上状况,你应该拉拉杆吗?


 解读: 电车难题用来批判伦理哲学中的主要理论,特别是功利主义。功利主义提出的观点是,大部分道德决策都是根据“为最多的人提供最大的利益”的原则做出的。从一个功利主义者的观点来看,明显的选择应该是拉拉杆,牺牲一个人拯救五个人。但是反对者认为,一旦拉了拉杆,你就做了一个不道德行为,因为你要为另一条轨道上单独的一个人的死负大部分责任。然而,其他人认为,你身处这种状况下就要求你要有所作为,你的不作为也是不道德的,因为毕竟五大于一,这是直观的。总之,不能圆满(不能让所有人都满意)完成此次道德行为,这就是重点所在。许多哲学家都用电车难题作为例子来表示现实生活中的状况有时强迫一个人违背他自己的道德准则,并且还存在着依道德无法评判的情况。 更有甚者说,五个人这边有你的妻子,一个人那边是你的儿子,你还怎么选择?恐怕十分淡定的你也会万分纠结。当时下意识(抛弃逻辑思维)作出判断,做与不做以及如何做都不执著。人生总有矛盾时,总有不平事。因为世间事物都是对立统一体,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善与恶。所以要善于放下,善于超越,不要纠结。


9.空地上的奶牛(The Cow in the field) 认知论领域的一个最重要的思想实验就是“空地上的奶牛”。它描述的是,一个农民担心自己的获奖的奶牛走丢了。这时送奶工到了农场,他告诉农民不要担心,因为他看到那头奶牛在附件的一块空地上。虽然农民很相信送奶工,但他还是亲自看了看,他看到了熟悉的黑白相间的形状并感到很满意。过了一会,送奶工到那块空地上再次确认。那头奶牛确实在那,但它躲在树林里,而且空地上还有一大张黑白相间的纸缠在树上,很明显,农民把这张纸错当成自己的奶牛了。问题是出现了,虽然奶牛一直都在空地上,但农民说自己知道奶牛在空地上时是否正确?


解读: 空地上的奶牛最初是被用来批判主流上作为知识的定义的JTB(justified true belief)理论,即当人们相信一件事时,它就成为了知识或说常识;这件事在事实上是"真"的,并且人们有

可以验证的理由相信它。在这个实验中,农民相信奶牛在那块空地上,且被送奶工的证词和他自己对于空地上“奶牛”的观察所证实。但是,农民并没有真正的知道奶牛在那儿,因为他认为奶牛在那儿的推导是建立在错误(假象)的前提上的。爱因斯坦说:“如果以为用纯粹思维(逻辑思辨)就能得到应验对象的可靠知识,那么这种认知就是以错误为依据的。”“物理学是从概念上掌握实在的一种努力,至于实在是否被观察,则被认为是无关的。” 这个实验直接说明了眼见并不为实,经验并不为真,哪怕这个事实是经过检验和公认的。因为人类自我的狭隘、感官的低级都是相同的,而思维的深度、境界的高度却相去甚远。所以真理只在少数人(觉者)的思想里。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常识就是18岁之前形成的偏见的总和.物质、时间和空间,是人类认识的错觉。” 物像实体是人类有限感官的错觉,客观现实是世人主观意识的交集。


 8.卢克莱修之矛(The Rape of Lucretia) 不给任何工具,要你证明宇宙究竟是有限还是无限,你怎么做? 在2000年前,古罗马哲学家卢克莱修是这么做的:他说,假如宇宙是有限的,你走到宇宙尽头,使劲掷出一支矛,那会出现什么?只有两种情况,弹回来,或者继续往前飞。无论哪一种,都表示宇宙边际之外都有东西存在——弹回来是有东西挡住了,继续飞是还有更多的空间。于是,卢克莱修就断言:宇宙必定是无限的。


解读: 立于物象层面谈宇宙边界问题,这个思想实验确实很简捷很直观,宇宙的无限对于有限的世界(地球空间)来说虽然超越了人们的认知,但是宇宙如果有限有边人们必定会问宇宙边界之外是什么,拿宇宙大爆炸(本就是假说)来说,奇点之外是什么?物质可以由此点分裂,那么精神呢??精神=物质吗???人的终极之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到哪去...难道就是我是奇点,从奇点来吗?既然你是奇点,从奇点而来,那么精神就不是奇点爆炸后由物质产生的,而是与物质并存的。爱因斯坦说:“宇宙分为可知的形而下层面,和不可知的形而上层面:前者是宇宙的外在表相,感官所及的物质世界,是知识的领域;后者是宇宙的内在精神面,超乎人的理解力,是艺术和信仰的领域。”逻辑推理与抽象思维不能推出终极真理,真正的伟大创建科学发现需要灵感和直觉乃至天人合一下的心宇感应,这些是更高的思维状态...“如果以为用纯粹思维(逻辑思辨)就能得到应验对象的可靠知识,那么这种认知就是以错误为依据的。”爱因斯坦的天才思想实验正是在直觉

思维下突现的,说的远了,继续让我们的思想做实验。



 7.爱因斯坦的光线(Einstein’s Light Beam) 爱因斯坦著名的狭义相对论是受启于他16岁做的思想实验。在他的自传中,爱因斯坦回忆他当时想象着在宇宙中跟着光跑。他说,如果他能够以光速在光线旁边运动,那么他应该能够看到光线成为“在空间上不断振荡但停滞不前的电磁场”。对于爱因斯坦,这个思想实验证明了对于这个虚拟的观察者,物理定律应该和一个相对于地球静止的观察者观察到的一样。


解读: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爱因斯坦 事实上,很少有人确切知道这个奇思妙想意味着什么。科学家一直都在争论一个如此简单的思想实验是如何帮助爱因斯坦完成到狭义相对论这如此巨大的飞跃的。在当时,这个实验中的想法与现在已被抛弃的“以太”理论相违背。但是爱因斯坦坚信自己是正确的,经过多年科学界终于证明了他的伟大。



“1905年3月到9月,26岁的爱因斯坦在这短短半年时间,就在“光、电、热”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有人评说,即使他就此放弃物理学研究,即使他就只完成了“光、电、热”三方面成就的任何一方面,爱因斯坦都会在物理学发展史上留下极其重要的一笔。因为他拨散了笼罩在“物理学晴空上的乌云,迎来了物理学更加光辉灿烂的新纪元。1915到1917年,爱因斯坦又在三个不同领域中分别取得了历史性和**性的成就:1915年最后建成了被公认为人类思想史中最伟大的成就之一的广义相对论以外;1916年在在辐射量子方面提出引力波理论;1917年又开创了现代宇宙学。”--《爱因斯坦传》



 1915年建立的广义相对论,揭示了四维空间同物质的统一关系,指出时间-空间不可能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空间的结构和性质取决于物质的分布,时空是弯曲的黎曼空间,他预见了光线会在引力场中沿曲线传播(一直“权威”的牛顿光学是绝对的直线传播),1909年英国天文学家在日蚀观察中证实,当时全世界都为之轰动。1938年他在广义相对论取得重大进展,从场方程推导出物体运动方程,更深层的揭示了空时、物质、运动和引力之间的统一性。爱因斯坦预言的时空漩涡前不久刚被科学家检测证实,科学一线仍在验证他的伟大理论和预见。




6.特修斯之船(The Ship of Theseus) 最为古老的思想实验之一。最早出自普鲁塔克的记载。它描述的是一艘可以在海上航行几百年的

船,归功于不间断的维修和替换部件。只要一块木板腐烂了,它就会被替换掉,以此类推,直到所有的功能部件都不是最开始的那些了。问题是,最终产生的这艘船是否还是原来的那艘特修斯之船,还是一艘完全不同的船?如果不是原来的船,那么在什么时候它不再是原来的船了?哲学家Thomas Hobbes后来对此进来了延伸,如果用特修斯之船上取下来的老部件来重新建造一艘新的船,那么两艘船中哪艘才是真正的特修斯之船?



对于哲学家,特修斯之船被用来研究身份的本质。特别是讨论一个事物是否仅仅等于其组成部件之和。世间事物都在无时不刻进行着发展变化(宏观微观都如此),特修斯之船也不例外,每一刻都与前一刻不同,正如“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而人们主观概念上的“特修斯”没有变。实验的核心思想在于促使人们去反思自身仅仅局限在实际物体和现象中这一常识。对于纯粹的物质之船倒不难理解,因为船没有一个“我”,但这个问题主要针对于人的“我”。对于人体,人体无时不刻不在新陈代谢,可谓时新秒异,细胞更新之快超乎人的想象,人体细胞每2.4年全部更新一代,细胞全部更新后,如果“我”是由物质身体产生的,2.4年前的我与现在的我已经不是同一副身体同一个自我了,那为什么“我”还是“我”呢?我为什么会思索这个“我”呢?认识再低浅的人也不会否认:这个“我”不是物质的。



物质身体由细胞组成,细胞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原子内部辽阔空间充斥着瞬间生灭的电子,瞬间生灭还有什么实在可言呢?量子力学证明了物质是波动的光,光由不连续的光量子组成,量子态无实性;当代更高场论科学揭示了大宇统一场是一个有机整体,统一场能化生天地万物,统一能场为大宇万物根本,没有孤立的物,没有实体的质,可见光仅占全部光段的万分之1.7,物像光波是能量之末,犹如水面泡影。生命能科学如是示人:释物于永存实体,释我于物质概念,识我于元真大宇一体。



 5.伽利略的重力实验(Galileo’s Gravity Experiment) 为了反驳亚里士多德的自由落体速度取决于物体的质量的理论,伽利略构造了一个简单的思想实验。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说法,如果一个轻的物体和一个重的物体绑在一起然后从塔上丢下来,那么重的物体下落的速度快,两个物体之间的绳子会被拉直。这时轻的物体对重物会产生一个阻力,使得下落速度变慢。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两个物体绑在一起以后的质量应该比任意一个单独的物体都大,那么整个系统下落的速度应该最快。这个矛盾证明了亚里士多

德的理论是错误的。


解读: 这个经典的思想实验很有力帮助证明了一个很重要的理论:不论质量如何,在没有阻力的情况下,所有物体自由落体的速率都是一样的。 1971年8月2日,宇航员戴维·斯科特在实况摄像机前进行了一项实验:在没有空气的月球大气中,他同时放下一片羽毛和一把重量为羽毛40倍的锤子。二者同时降落在月球表面。羽毛和锤子两种物体同时落地超越人们的直接经验,所以这些启发性的思想实验必不可少。例如人们看到大地是平的,自由落体垂直,而且还能得到物理实验的支持,比如把球放在地面上最终会静止不动,直接“证明”大地是平的这一错误观点。这是在用错觉经验验证错觉认识。真理不能通过感官认知和直接经验来获得。所以实践可以检验真理,但这个实践本身是否科学,以及是否能够实施则不是一定的,如果不能用物理实验证明,真理就不存在了吗? “实证论者声称:凡是不能观察到的,都是不存在的。很显然这种观点在科学上是站不住脚的。倒是必须说:只有我们观察到的东西才是存在的。这种说法显然也是错误的,因为可观察的世界并不‘存在’。我们所观察到的不是真实的世界。我们看到的只是宇宙的假象,时空的错觉。”--爱因斯坦


4.猴子和打字机(Monkeys and Typewriters) 另一个在流行文化中占了很大分量的思想实验是“无限猴子定理”,也叫做“猴子和打字机”实验。定理的内容是,如果无数多的猴子在无数多的打字机上随机的打字,并持续无限久的时间,那么在某个时候,它们必然会打出莎士比亚的全部著作。猴子和打字机的设想在20世纪初被法国数学家Emile Borel推广,但其基本思想——无数多的人员和无数多的时间能产生任何/所有东西——可以追溯至亚里士多德。
解读: “猴子和打字机”实验其实是不可能实现的,不是说猴子数量和时间的可操作性问题,而是文学作品智慧结晶没有思维指导程序设定是不可能完成的,这好比龙卷风袭过一个垃圾堆卷出一架波音737一样是天方夜谈。概率本质是人类在有限知识和有限信息下,对浅表现象的一种统计手段,而无法研究推导科学真理。概率仅适用于简单经验或者数学问题,用概率去考量深刻的理性事件就步入了逻辑的怪圈,这还是在做低级的符号概念游戏,再次引用“如果以为用纯粹思维(逻辑思辨)就能得到应验对象的可靠知识,那么这种认知就是以错误为依据的。” 洞察不需逻辑,真理无关概率。
3.中文房间(The Chinese Room) “中文房间”最早由美国哲学家John Searle于20世纪80年代初

提出。这个实验要求你想象一位只说英语的人身处一个房间之中,这间房间除了门上有一个小窗口以外,全部都是封闭的。他随身带着一本写有中文翻译程序的书。房间里还有足够的稿纸、铅笔和橱柜。写着中文的纸片通过小窗口被送入房间中。房间中的人可以使用他的书来翻译这些文字并用中文回复。虽然他完全不会中文,Searle认为通过这个过程,房间里的人可以让任何房间外的人以为他会说流利的中文。



解读: Searle创造了“中文房间”思想实验来反驳电脑和其他人工智能可以真正思考的观点。房间里的人不会说中文;他不能用中文思考。但因为他拥有某些特定的工具,可以造成让以中文为母语的人以为他能流利的说中文的错觉。电脑就是这样工作的。它们无法真正的理解接收到的信息,但它们可以运行一个程序,处理信息,然后给出一个智能的印象。关于电子芯下的智能机器是否有灵魂、会思维的问题,各种学问家争论不休。计算机之父——图灵设计了一个思想实验一举终结了啰嗦的哲学争论。这个思想实验就叫图灵测试。迄今还没有任何一种计算机可以通过这种测试。即便通过这个小小测试也不能说明问题,因为这些问答还是低级逻辑思维范畴。( 人类的七级思维 ) 我们说这人造的物质之机,哪来的功能?不过是人赋予它一定的电磁波和频率,才得以识物和运算,电脑或者机器人只是依特定程序和指令行事,具备部分“眼耳鼻舌身”的功能,一点极其低级的人脑功能,也即按指令进行高速运算,按程序进行“逻辑思辩”,根本没有心性灵感和高级思维可言。 人是万物之灵,灵明本性是人类思维背后的动力,没有灵性也就不具备真正的思维,不论是机器还是其它动物。




 2.薛定锷的猫(Schrodinger’s Cat) 薛定锷的猫最早由物理学家薛定锷提出,是量子力学领域中的一个悖论。其内容是:一只猫、一个放射源和一瓶毒气一起被封闭在一个盒子里一个小时。放射源在每一秒时间内以1/2几率放射出一个粒子,按照量子力学的叠加性原理,一秒钟后体系处于无粒子态和一个粒子态的等几率幅叠加态。一旦粒子发射出来,它将通过一个巧妙的传动机构将毒药瓶打开,毒气释放后会导致盒子里面的猫立刻死亡。当然,如果无粒子的发射,这一切均不会发生,猫仍然活着。现在要问:一秒钟后盒子里的猫是死还是活?既然放射性粒子是处于0和1的叠加态,那么这只猫理应处于死猫和活猫的叠加态。也就是说在盒子被打开前,盒子中的猫被认为是既死又活的。


解读: 问题分析与目标定

位:微观世界遵从量子叠加原理,如果自然界确实按照量子力学运行的话,是否宏观世界也应遵从量子叠加原理?宏观世界中是否存在有量子效应?量子力学的玄妙令物论之人瞠目结舌。因为在量子力学中,物质、实体、客观实在等等这些传统物论的基本范畴都已无立足之地。把世界看成由彼此分离的、封闭的、独立的个体组成的本身就是错误的。量子力学表明,微观物理实在既不是波也不是粒子,真正的实在是量子态。真实状态分解为隐态和显态,是由于测量所造成的,根本没有实性可言.


HTCLZSB
博士7
还有一个比这个思想实验更有意思的实际发生的实验——单个电子的双缝干涉实验。当电子通过双缝的时候,你不专门观察其路径,电子就会在通过后产生干涉条纹,表现出光的波动性,证明单个电子同时通过了两条平行的缝隙。当你企图观察电子是怎么同时从两条缝穿过的时候,电子却如同有智能一般只从其中一条缝通过,并且不再产生干涉条纹,打在屏幕上的是一个亮点。这个实验是物理研究中被多次重复验证过的。这个实验能得到推论:不光是这只猫,其实世间的万物,如果你不去观察它,都是处在不确定的叠加状态。最后得出结论:意识使波函数坍缩,存在即是被观测。量子力学和统一场论的科学发展已经脱离物论的窝臼,逐渐向真理靠拢。


量 子 力 学 爱因斯坦原本是量子力学领域的领袖和旗手,他对量子论和量子力学的贡献,几乎涵盖了整个20世纪物理学的创造历程,指引着物理学前进的方向。量子力学无疑是一个富有成效的学说,后来因为觉得量子力学没有更深的研究价值了,遂离开了量子力学转入探索统一场论。 “人们实在应该为量子力学的成功而感到羞愧,因为它是根据耶酥的格言‘不可让你的左手知道你的右手所做的事的’而获得的。”--爱因斯坦(1919年6月4日给M.玻恩的信)


1. 缸中的大脑(Brain in a Vat) 没有比所谓的“缸中的大脑”假说更有影响力的思想实验了。这个思想实验涵盖了从认知学到哲学到流行文化等各个领域。这个实验的内容是:想象有一个疯狂科学家把你的大脑从你的体内取出,放在某种生命维持液体中。大脑上插着电极,电极连到一台能产生图像和感官信号的电脑上。因为你获取的所有关于这个世界的信息都是通过你的大脑来处理的,这台电脑就有能力模拟你的日常体验。如果这确实可能的话,你要如何来证明你周围的世界是真实的,而不是由一台电脑产生的某种模拟环境?
解读: 这个实验提出了一种令人震惊的可能性:你所知道的一切可

能都是假象,外部世界根本不真不实,如梦似幻... 你觉得这听起来很像《黑客帝国》,没错,这部电影以及其他一些科幻作品,都是在这个思想实验的影响下创作出来的。这个实验的核心思想是让人们质疑自身经历的本质,并思考宇宙的实相是什么以及一个人存在的真正意义是什么。这个实验被广泛的讨论着,核心问题就是:你究竟如何才能知道什么是真实?你怎么知道你身处的世界不是虚幻的呢?
“真理不在你的眼睛里,只存在于你的心智里。”人们眼中的世界只是有限时空中低级感官的特殊映像,而不是本来的真实世界。“物理学是从概念上掌握实在的一种努力,至于实在是否被观察,则被认为是无关的。”“实证论者声称:凡是不能观察到的,都是不存在的。很显然这种观点在科学上是占不住脚的。倒是必须说:只有我们观察到的东西才是存在的。这种说法显然也是错误的,因为可观察的世界并不‘存在’。认为我们知觉到这个世界,那是幻想。我们所观察到的不是真实的世界。世界并不是由我们的感觉给予我们的,我们看到的只是宇宙的假象,时空的错觉。”“现实即幻象,只不过比较稳定罢了。”--爱因斯坦
人之所以能够觉醒正是因为有灵明本性,灵明本性是人类思维的动力,“我”不是我的大脑,也不是思维本身,西方心理学称人有自我(ego)本我(id)超我(super-ego)三者合一(应称自我,异我,本我),也即身心灵合一,大宇是全息的(全息,西方现代科学称全息律,就是任何部分都含藏整体的信息,东方古代佛文化、道文化早已运作,称叫“场”或场论,也就是今天所说的能量场、信息场、电磁场等。),人是元真宇体内一个很小的层次即164层次的分子,也即一个细胞,自然具有大宇整体的信息。故说人天是相通的,天人相感应。只有中断念相逻辑战胜自我让本性做主才能走出狭隘的世界,扭转颠倒的人生观,抵达光明永恒的故乡本源。灵明本性(超我)登堂正位,全方位全天候,无时空屏障,孰真孰幻自然知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