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马

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马

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马
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马

小学科学教学课程实施方法和策略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旧县乡王古店小学马艳苓

2013年 10月 22 日

小学科学教学课程实施方法和策略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这种开放性表现为课程在学习内容、活动组织、作业与练习、评价等方面应该给教师、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和创新的空间,使得课程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经验背景的学生学习科学的需要。

这种开放性还表现为,要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将学生的科学学习臵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并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可见,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促进科学教学的实施、提高科学学科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中的作用就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

一、科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概况。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课程实施、目标实现的基本条件,应该而且必须受到重视。从世界的角度看,在我国,长期以来课程资源被简单地理解为教材。诚然,教科书、参考书一直是我国学校教育中的主要课程资源,在纸质印刷时代,这种情况是适宜的,而且直到现在我们仍是将它们作为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正是这种情况,使得人们常常误以为教材就是惟一的课程资源,一提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就想到订教材、编教材,而没有想到其他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这种僵化观点的长期存在是导致科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可是,开发课程资源也不能冷落课本。有一些老师上课,把教材完全否定,完全按自己的想法来。这种方法也值得商榷。课本是专家经过反复研究精心编写出来的,是认识世界的窗口,是获取知识的工具。如果剥夺学生阅读教材的权利和时间,淡化教材的作用,有时反而会增加学习的难

度和降低学习效率。开发课程资源,也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科学教学不能游离教材之外,过早、过多、无限制的补充教学内容也是不可取的。

从课程资源的内容看,偏重于知识特别是学科知识的开发,忽视对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同时教材结构单一并且落后于时代,忽视了相应学科知识的新发展和各学科知识间的渗透与融合,这样的课程内容自然也远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二、科学课程资源开发的种类、方式。

什么是课程资源?凡是有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的,能开发与利用的物质的、精神的材料与素材,都是课程资源。如图书资料、影像资料、风俗习惯、文史掌故、名胜古迹、自然风光等。

在科学教学中,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要充分调动教师、家长、学生的积极性,并根据农村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以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开发与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共同促进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和发展。在此,笔者主要就环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1、校内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环境资源可以分为校内资源、校外资源和信息技术三类,严格意义上来讲,我们可以把信息技术也归于校内资源。校内资源主要包括:实验室,

科学教室,图书室、阅览室及其配备资料,学校建筑、走廊的环境布臵,花草树木等。

校内资源利用与开发的途径和方式有:(1)注意校藏书刊的结构(增添科技藏书),更新科学教育设备;(2)充分利用实验室、活动室,为学生提供试验活动的场所。(3)在校园内设计并建立科技景点(如:太阳钟、风力发电机、科技雕塑等);

案例1:例如在讲三年级2单元《校园里的植物》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可以把学生带到了学校的花园,结合具体的实物让学生细致地观察各个部分的特点,生动直观,比起课堂上枯燥的讲解效果好得多。也可以充分利用农村学校的特点,让学生从家里带来玉米、菊花等实物让学生指认。

教师在利用学校的课程资源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向学校领导宣讲《标准》的要求和科学课的特点,努力争取校领导的理解和支持,丰富学校的科学课程资源。比如,留意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颁发的科学教学仪器设备目录,以及科学教学挂图、投影片和音像资料的宣传征订材料,根据教学需要向学校申请购臵。

第二,科学的研究对象是活生生的生物,真实的自然现象,学校校园中的生物及用学校经费购买的生物材料,都是学校提供的重要课程资源。这些课程资源具有其他课程资源难以替代的价值。观察,触摸乃至操作活的生物体,与面对模型、标本、挂图甚至观看录像片相比,学生的情感体验要丰富、鲜明而深刻得多。因此,不能只盯着仪器设备而忽视活生生的课程资源。

第三,学校的课程资源并不只是为教师准备的,其中不少资源应当用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要实现这种变革,仅靠一本教科书是不够的,靠课堂上的40分钟也是不够的。学校图书室或资料室、科技活动室、实验室等,都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所需要的,应当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资料,查阅书籍,做探究性实验,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这

样的机会,学校应当为此提供条件。

2、校外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校外资源主要包括.社区资源和家庭资源。

社区的资源有:社区图书馆、动物园、植物园、良种站、养殖场、卫生防疫站、医院、园林绿化部门、环境问题突出或环保先进的企业等单位、社区的动植物资源、公园、菜市场等。农村学校在这方面独具优势,田野、树林、灌丛、草地、池塘、河流等,都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社区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的途径和方式有:(1)开展改善社区环境的科技活动;(2)与社区科研、企事业单位建立联系,共建科技活动场所,开展现场科技教学活动;(3)组建学生科技团体,利用社区资源开展科普宣传和实践活动。

家庭里也存在着丰富的科学教育资源。主要包括:家长的阅历与职业背景、家庭饲养与种植的动植物、家庭科技藏书,等等。

家庭资源利用与开发的途径和方式有:(1)丰富家庭的科普读物,关注科技资讯信息,引导孩子建立自己的小小图书馆,并提高其利用率;(2) 充分利用在农村生活的特点及方便性,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对家庭饲养与种植的动植物,进行一些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3) 家长尽可能带孩子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进行社会实践。(4)利用在科技方面有特长的教师,积极开发有关的校本课程。

案例2:在《认识动物》讲动物分类时,有的学生不理解“两栖”的含义,还是利用学生在农村生活,对于一些常见的动物习性比较了解的基础上,多举例子,让学生明白既能在陆地上生活也能在水中生活的动物可以分为两栖类。

合理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必然会将学生的科学学习臵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

三、现代教育技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教育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进入学校,步入课堂。它的许多优点在很多学科早已得到了充分体现,诸如,模拟性强、可操作性强、能提供海量的网络资源、具有先进的智能性等等。这些优越性,也为科学学科搭建了宽广的教学平台,每一位优秀的现代教育者,都不会轻易放弃这种现代化教育技术。所以,在科学日常教学中,我们可将常规媒体与电教媒体有机的结合起来,合理利用,以达到优化科学课堂的目的。

1、现有资源的有效使用。

教材的每一册科学教师用书都配了一张光碟,里面有很多有价值的资源。以科学三年级上册为例,这一册的光碟里有水稻的生长过程及大米的生产过程,蝗虫的身体构造及活动,天气单元中的各种各样的云和各种各样的天气,古代的纸和书,古代的造纸过程,现代的造纸过程等等。

在教学《米饭的观察》一课时,可让学生观看水稻的生长过程及大米的生产过程,不仅能使学生了解这些知识,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观看水稻的生长过程及大米的生产过程后,明白大米的来之不易,从而教育学生爱惜粮食。教学《我来造一张纸》时,让学生观看古代的造纸过程,现代的造纸过程,既可让学生了解造纸技术,扩大他们的视野,体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巨大作用,同时又可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节约能源的思想教育。其它各册都可根据具体内容有选择性的使用。

2、通过课件或视频资料变静为动。

科学教学中的有些内容是无法让学生观察到的。如:种子发芽的过程、植物开花、结果的过程,虽然学生亲自种植了,但实际上他们观察到的仍是一个静态的、不连续的过程。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积极性,本人在教学这些内容时,利用网上下载的资料制成录象和视频教材,让学生观看,使学生清晰地看到了他们无法观察到的种子发芽生长、花蕾绽放的过程及情景。

在教学《校园里的动物》、《校园里的的植物》时,本人也采用这一

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因为教材上所谓的形形色色数量的确是非常有限。而且有些动物我们的学生很难见到。

再如:像五年级一单元《昼夜交替》制成课件,帮助学生理解白天和黑夜的成因。科学教材上有很多这样需要开发的教学资源,当然这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既需要老师的文化素质,更需要老师的牺牲精神。

3、科学学习网站的开发、利用。

专题学习网站是近些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而应运而生的一种教学资源。将科学教学中一些不便于直接观察与研究的内容,或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探究能力的内容等,分成一个一个专题,并以网站的形式提供给学生学习或作为教学媒体与资源用于课堂进行教学,是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和作用,进一步拓展科学教学资源的又一新的重要途径。

如在教学五年级《太阳和影子》、《电磁铁》、四年级《声音的产生》等内容时,我们可以将事先在网上收集的相关资料,按知识天地、学习方法导引、问题探究、学习效果评价、互动交流等类似模块制作成学习网站,让学生自主探究与学习。通过这种方式可较好地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协作交流等多种意识,从而达到更好地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科学教学资源是十分丰富的、随手可得的,只要我们用心观察、勤于动手、勇于探索和创新,我们就一定能够寻求到科学教学资源开发的更多、更好的途径,同时也一定能更充分的利用好各种丰富的科学教学资源为科学课程的实施做好服务,提高科学课程实施的效率。

浅谈多媒体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

浅谈多媒体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多媒体具有对文字、图像和声音等的综合处理能力,又有推理、演绎和交互的能力。在现代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技术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尤其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动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也使我们的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活泼、简洁明快,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从而实现教学的优化。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重视多媒体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技术的作用,为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创造了条件,注入活力。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化枯为趣 多媒体辅助教学借助了声、电、光、等现代技术,能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那色彩鲜艳的画面、优美动听的音乐、丰富多彩的内容,都深深地吸引着学生,使他们对新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对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低年级段学生来说,字词教学是重点。但传统的字词学习却是极为枯燥乏味的,而且效率低,学生遗忘也快。如教学“笑”字,传统教学只告诉学生上面是竹字头,下面是“夭”。根据汉字象形字的构字特点,探索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笑”字教学,先由用课件出示一个卡通脸谱,然后依次将眼、眉演变成“竹”字头,将鼻子演变成“一”,将嘴演变成“一”,脸谱笑时,两个嘴角也演变成“/”和“\”,转眼一个“笑”字就出现了。新奇精彩的画面令学生惊奇不已,妙趣横生的卡通人物令学生开怀大笑。在艺术的感染、熏

陶、启迪下,他们在快乐中不知不觉地记住了这个字,掌握了字义,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教学《王冕学画》时,王冕“开始画得不像”,这时在屏幕上出现他开始学画的荷花圈(形状不像,运笔不流畅),“可他不灰心,天天画。后来他画的荷花,就像刚从湖里采来的一样”。屏幕上又出现了后来画的荷花图(与湖里的荷花一模一样)。接着两幅图在屏幕上同时出现,让学生进行观察对比,讲出为什么会画得跟湖里的荷花一样。这些生动的动画影像紧紧地吸引着学生,使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兴趣盎然。通过形象鲜明的对比,认真阅读课文,学生很容易就找到王冕学画成功的原因是“不灰心,天天画”,从而懂得了做事不灰心,坚持不懈就能成功的道理。 二、利用多媒体突破时空,化难为易 现行小学语文阅读教材,其内容真可谓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有。课文中有许多事物对小学生来说都是陌生的,难以理解的。教师可以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使教学内容不受时空限制,形象地传输、保存和再现知识原型,把间接的知识转化为直接的知识,从而加快理解和记忆的速度。还可以凭借现代技术向学生提供了动画、图像、解说、文字、音乐等多种信息,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能使他们更好更快更准确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这就大大缩短了教学进程,提高了教学效率。 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小,以形象思维为主,对词句的理解有限,对课文的理解也有一定的难度。如果运用多媒体,就能克服时空限制,

多媒体教学与小学语文融合探析

多媒体教学与小学语文融合探析 发表时间:2020-01-08T14:45:47.530Z 来源:《素质教育》2020年3月总第337期作者:周安琪[导读] 多媒体技术革新给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带来全新的机遇及挑战,实现一次质的飞跃。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傅家镇中心小学255000 摘要:使用互联网多媒体技术与教学结合,是利用多媒体技术的生动形象性、直观性、丰富性等具体化声文图信息的整合和展现,促进教学知识点的完整展现,促进学生更为深入地理解,从而通过教学资源的整合的实现,切实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实现师生双赢的结果。本文主要针对多媒体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的现实意义以及具体操作进行展开探讨。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小学语文教学融合 多媒体技术革新给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带来全新的机遇及挑战,实现一次质的飞跃。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小学语文教师必须秉持实事求是的教学原则,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将多媒体教学方法与其他教学方法有机结合,严格把握多媒体技术的适用程度,尽可能全面消除影响教学效果的风险因素。 鉴于此,本文针对小学语文教学融合多媒体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激发兴趣,提高效率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小学语文教师多以灌输式方法进行教学,教学内容也是以教材为主,对小学生而言,这样单一枯燥的教学方法很容易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抗拒心理,课堂学习注意力不集中,最终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为了改善这一现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教学,为学生呈现丰富多彩的内容,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以雅鲁藏布大峡谷这一课教学为例,课文主要描写了雅鲁藏布大峡谷壮丽奇异的景观,但是由于小学生思维与认知发展的限制,不能对雅鲁藏布大峡谷有更深刻的体会。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笔者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呈现了这些美景,并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雅鲁藏布大峡谷有更全面的了解,让学生在感受大自然神奇的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从而最终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二、化繁为简,突破难点 对小学生而言,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很多知识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要想理解和正确掌握这些知识,必须对课文中的疑难知识点有详细的认识与分析。特别是古诗词教学中,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使得学生理解起来有很大难度,如果将古诗词的教学翻译成现代文就很难让学生体会到作者隐藏在文中的情感需求,甚至会减弱古诗词的韵味及其审美价值,长此以往,就会让小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产生抵触心理。而利用的多媒体技术不仅可将古诗词以优美的诵读方式展示给学生,还能够以详细的解读让学会对古诗词有深入的理解,从而接受语文的熏陶,提高古诗词的学习效率。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复杂难懂的语文知识化繁为简,降低学习难度,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三、拓展延伸,强化练习 在小学语文拓展延伸练习中,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不仅能节约大量的教学时间,还能有效强化学生的练习效果。在课后练习中,将学生感兴趣或者不易理解的问题整理起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问题新颖化并呈现在学生面前,能够让学生看到更有趣的习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有效调动学生的练习积极性,最终落实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四、把握适用尺度 多媒体技术自身优势相对明显,能持续优化原有的课堂教学流程,属于新型教学手段的典型代表,但是如何将其应用于实践领域充分发挥其教学工具的作用,是教师所面临的主要挑战。由此可见,严格把握多媒体技术的适用范围及适用时机具有不可比拟的积极作用。同时,多媒体技术滥用问题相对严峻,促使教育部门将是否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视为评估课堂教学质量的主要指标,一旦过犹不及则直接影响语文教学质量阻碍其教学进度。如以泉城教学为例,教师指导学生通读全文后,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与济南四大名泉相关视频导入教学内容,促使学生对济南泉水形成初步的认知,有利于激发其学习热情。 综上所述,多媒体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是教学思维与教学模式进行创新的必然需要,与此同时,也是迎合教育体制改革要求,以及新时代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对人才的新需要,多媒体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融合的具有现实意义。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课件设计,以及课堂内容中语文教学情境的营造和呈现,都是有效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的有效途径。多媒体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不仅高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还能够在树立学生思想观念方面起着规范化和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孟繁祥浅谈多媒体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J].中外交流,2017,(43):259-260。 [2]姜亦珍多媒体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应用策略[J].中外交流,2018,(28):208。 [3]李凡香多媒体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策略[J].新课程·上旬,2017,(9):96。

浅谈小学科学信息化教学

浅谈小学科学信息化教学 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和全球信息化的实现,作为未来人才培养基地的教育系统首先受到巨大的冲击,当代信息技术带给教育系统的不仅是手段与方法的变革,而且也包括教育观念与教育模式在内的一场历史性变革。教育系统受到信息革命的冲击,最突出的是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这给教育带来了新的格局和新的气象。特别是它对课程改革中新兴的课程——小学科学课,产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网络环境中的科学课堂教育丰富了教学资源,拓展了教学模式。它将过去传统的、静态的、封闭的课堂变成了现代的、动态的、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使科学课堂更形象生动,更富感染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轻松地学到更多的知识。为此,我就网络环境下小学科学教学谈一点个人的想法。 一、巧用电教,化难为易 科学课上有很多学生自主探究的素材,要求学生在教 师的指导或引导下去进行调查、考察或实验,但有些活动课堂上是无法用实验的形式完全展现的,如《植物怎样喝水》这一课,反反复复讲解理论学生都很难理解,这时我们就可以借助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虚实互补,让学生“看到”植物根的水与植物茎、叶脉向上输送的水缓缓流动的情景,再在重点处点拨,植物“喝水”这一难点就解决了。再比如《地球的公转和自转》等一

系列天文知识课文,《食物链》等表现多种生物类课文,都可以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教学,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观看,使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不限于课堂上,实现学习时空的拓展。 另外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有许多新知识、新思维的传授,受到了安全性等方面的限制,不可能在课堂进行实际演示,为了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可以通过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些实验、现象进行模拟演示达到仿真效果,或对现象进行放大、延时等操作,进而使学生在没有障碍的演示、实验环境中进行愉快地学习,获取知识。 二、提高兴趣,增强感知 传统教学方式主要靠粉笔、黑板、挂图或模型,学生兴趣不大,而网络环境中的科学课堂生动、形象、直观,学生兴趣浓厚。如教学《昆虫》一课,在学生掌握了昆虫的概念以后,训练学生能否在众多的动物中判断哪些是昆虫。这时可以在电脑上出示“送昆虫回家”的题目,让学生以游戏的形式“拖拽”昆虫到相应的栏里,学生既引发了兴趣,又强化了知识。 三、丰富资源,深化探究 《科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①“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

多媒体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利弊

多媒体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利弊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多媒体教学越来越被语文教师推崇,成为语文教师教学的宠儿,它以其方便、快捷、一目了然的特点被运用于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使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教师提高教学效率,给语文课堂增色不少。在看到多媒体教学手段众多优点的同时,还应看到它的缺点。只有正确的看待利弊才能扬长避短,合理运用,让其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从而开创语文教学的崭新局面。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优势弊端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使常规的教学如虎添翼,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然而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就好比是一把双刃剑,既有促进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本文将对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缺点进行阐述,以便在实际教学中更好地运用多媒体。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1.图文并茂,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记忆力

经科学研究,图画、声音、颜色等都对观察力和记忆力有所影响。在学生中辅以适当的声音、图片,利用不同颜色的文字,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多媒体将声音、图片、文字、颜色等结合在一起,将静态知识转化为动态知识呈现在学生眼前,多渠道全方位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老师在讲解课文《詹天佑》中的“人”字形铁路的工作原理时,若光靠老师的口头讲解、难以让学生清楚明白。但运用多媒体播放火车是如何在“人”字形铁路上行驶的动画,就可以帮助老师轻松解决这一教学难点。比起传统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打破了书本文字的局限,将文字与视听结合,通过感觉器官,对人产生不可抗拒的感染力量。 2、多媒体教学给学生提供一个轻松,丰富的学习氛围 小学语文课堂多媒体教学以一种全方位的方式向小学生展示一个 美好的世界。在多种感官的刺激下,能更好地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给学生一个更好的学习空间,在音乐的带领下,在动画的生动形象的演示下,在多姿多彩的图片展示下,让学生有犹如身临其境的感觉,更能体会教学内容,这样的新鲜感也可在一定程度下消除小学生由于长时间坐着上课而带来的疲备,也能调动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 多媒体教学中所体现的艺术性同时也能给学生带来丰富的知识, 因为多媒体教学是综合多种教学手段的,那么它所传递的内容就不是单一的,除了它所反映的教学内容,还有其它的方面,比如音乐的欣

小学科学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科学课题开题报告:农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资源开发的研究课题方案:农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资源开发的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资源是在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的支撑下,依据小学科学课程目标和学科内在逻辑关系构建的、可进行个性化修改和不断扩充的开放式教学辅助系统。它不但要反映新课程标准和教育教学改革要求,更要能够便捷地为师生提供有结构的教与学的材料、辅助教师备课、支持教学实施、实现资源共享。科学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教学、教研部门的通力合作,更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 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应该直接面向课堂教学。它既可以用来上课,实施课堂教学;又可以引领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体验科学学习的乐趣,促进学生的发展。成为一个科学的、便利的教学资源系统。 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我们认为进行科学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特别是在“科学课”的课堂。那么,怎样让科学课堂成为进行科学教育的沃土良田,是我们每一位科学教师和教研员全力探索的问题。我们的研究工作以此为基点,积极引导“课堂教研”活动的开展,大力促进“课堂教研”新成果的推广与共享。 小学科学课在课堂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亲历时间和空间。通过让学生动手实验等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寻找答案,而不是由教师提供现成答案。科学课可以带领学生走出去,到自然界去,让学生通过直接的活动来熟悉世界、发现世界。农村小学教

师要充分利用农村自然资源,不依赖于教材,广泛利用校内外教学资源,培养很强的课程资源整合的能力,让学生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获得知识。 科学课堂教学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以培养他们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逐步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去看问题、想问题。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开发与利用好科学课堂教学资源是一个关键环节。 为了使学生的科学学习具有获得智力背景,科学教育不能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与开发多种多样的资源。科学教育的课堂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要充分调动教师、学生、家长和其他社区成员的积极性,并根据农村学校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以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开发与利用丰富的课堂资源。共同促进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与发展。但我们缺少这种观念与实践,对课堂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价值认识不够,研究也不得力。科学课堂教学一方面在校内教学资源的普遍紧张所困,另一方面又造成各种校外资源的闲置浪费,课堂资源的短缺制约着学校、老师、学生的发展。 科学课堂教学资源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一般说来,凡是在科学课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都可以称为科学课堂资源。它在空间上分布也很广,根据它的空间分布特点可以大致将其分为“校内课堂资源和校外资源”。我们过去的科学教育,一度

浅谈小学科学课创新教学

浅谈小学科学课创新教学 从事科学课教学已经好多年了,在教学中自己经过反思、揣摩,积累了一些自己的观点。我认为新世纪的课堂教学突出特点是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小学科学课堂创新的教学模式,不仅会促进学生求知欲滋长旺盛,而且还会刺激新思路的开拓。因此小学科学教学要有创造性、操作性、实践性和社会性。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从中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产生浓厚的探索兴趣,增强创新的意识。如何在科学课中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施创新的教学策略?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培养发展个性的思维心理学认为:“想”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选、重组,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是一种思维形式。学会了想,丰富了想的能力,思维变的灵活了,想出许多奇思妙想,这一“想” 的过程,也就是创新的火花,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 1. 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思考过程是一个自我控制的自发的释放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大胆猜想。让学生多想,边听边想、边看边想、边实验边想、要从多方面想、多角度大胆的想,鼓励学生敢想、想得新、想得奇、想得准。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2. 给学生表达的空间。表达是思考结果的表现,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发言越积极说明思考的越多。即使说错了,在正面指导后,鼓励学生敢于发言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不挫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我们都知道“盲人摸象”的故事,同一种物体,有的说圆形,有的说是长方形,有的三角形等各不相同的答案,这是正常的,这是他们的认识水平所决定的,通过大家的讨论后,是能达到共识的,而教师要做的是要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意见说出来。 3. 给学生动手的空间。小学生充满好奇、好动、好玩的天性。他们什么都想摸一摸,感受其特点;玩一玩,感受其中奥秘;做一做,提高了实践能力。根据学生的这一年龄特征,在教学中积极创造条件,尽量满足他们的动手要求。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让他们玩出明堂来,玩出知识来。 二、学会观察,敢于提出问题观察是学生获得对事物的感性认识,从感性认识中想出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根据小学生具有强烈好奇心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从不同角度洞察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以及变化发展的规律,发现其中问题,尤其是发现或提出新奇的问题。一节好的科学课,都是从学生观察发现问题入手的。教师利用精心准备的教具,让学生在观察与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并用语言准确地提出问题,完成学习的初始阶段。 例如“滑轮组”一课,教师让学生首先观察滑轮组,然后做实

开发与利用小学科学教学资源

开发与利用小学科学教学资源 发表时间:2012-11-29T11:48:42.497Z 来源:《新疆教育》2012年第10期供稿作者:李伟东 [导读] 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开发的科学性首先应该体现在有一定的目标性。 吉林省榆树市闵家镇东北地小学李伟东 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开发的科学性首先应该体现在有一定的目标性,要为实现一定的目标服务,要有利于达到小学科学教学目标,有利于丰富小学科学教学内容,有利于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质量。 1 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特点 小学科学教学资源是多种多样的,要有效的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使教学资源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还有必要进一步了解教学资源的特性。 1.1 生活性。教学资源内容的选择应与小学生现实生活密切联系,并且能够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和需要、唤起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探究欲望。科学的特征之一就是抽象性,这种抽象性使科学知识超越学生的日常经验,并与日常经验情景相分离。学生的生活世界是学习科学教学的价值基础,离开学生的生活情景,科学教学中的知识就会丧失其价值基础。学科材料对男孩和女孩来讲都失去了生命力,变成了相当死的东西,这是因为它与情景分离开了。学生的活动范围构成了他们的生活世界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包含许多资源,学生在这个真实的空间活动中才会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源于他们对生活世界的观察与思考。让学生探究身边常见的事物,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1.2 探究性。探究性即教学资源要能够支持学生的探究活动,有利于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能通过多种渠道收集证据、进行实验等探究,从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小学科学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教学。它要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学生的发展、体现科学的本质、突出科学探究,并反映当代的科学成果。因此,开发的教学资源要具有探究性,要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探究,或者有利于学生在探究中的学习。 1.3 开放性。教学资源的内容要具有以科学为中心的开放性,即向科学技术前沿、生活、社会开放,提供资源的信息渠道具有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性,即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究活动获取各种信息,而不是被动的接受信息。科学教学开放性不仅表现在科学教学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有一定的选择空间和创新机会。这种开放性还表现在,要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资源进行主动的科学学习,将学生的科学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 2 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开发模式 2.1 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开发目标的确定。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开发目标是指开发者对科学教学资源开发的原因,这决定着开发者将开发哪些科学教学资源,如何开发这些资源。如是想通过开发条件性资源改善科学教学的教学条件,还是想通过开发素材性资源来丰富科学教学内容等。不同的开发目的将会产生不同的开发方式,导致不同的开发结果。 2.2 学科学教学资源普查和分析。这个阶段就是对现有的各种资源进行普查分析,普查这些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存在形式等,分析其特点,筛选出有开发价值的、并可以开发的资源。 2.3 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建设就是对第二阶段筛选出来的资源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可以通过改造、整合等方式进行加工处理,使其原来繁杂的、被我们筛选出来的那些科学教学资源成为更加贴近我们需要的、真正的小学科学教学资源。 2.4 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利用和评价。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利用是科学教学资源开发的关键,它关系到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开发活动能否有效的为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开发的目的服务,能否有效的为实现小学科学教学目标服务等。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利用的评价就是对科学教学资源利用后产生效果的评价。 3 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利用的方法 3.1 筛选身边的教学资源。我们身边的资源是一个庞大的系统,但并不是所有的资源都能够进入小学科学教学中,只有符合教育目标、符合学生需要的内容、方式等材料才能成为小学科学教学的构成要素或实施条件。这就要求科学教师在众多的教学资源中选择最有效、最有价值的那一部分。 3.2 改造小学科学教学资源。改造就是指根据小学科学教学具体实施对象和条件要求,对原有科学教学资源进行加工、变化、修改的过程。改造是小学科学教学资源转化为科学教学要素或条件的基本方法。 3.3 整合教学资源。整合就是指将不同的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如人力的、物力的、经验的等,将其按照一定的方式进行统整,形成新的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方法。通过对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整合,可以对不同内容、不同形态、不同作用的科学教学进行优化,最大限度地发挥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作用。如我们可以将小学科学知识与学生环境意识相结合来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等。 3.4 共享教学资源。共享是指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在一定的条件下,被多个单位或个人使用的形式。共享是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资源有效利用率的方法。学校科学教学资源存在严重不均衡性,资源共享可以达到优势互补与稀缺资源共享。 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开发的科学性还应体现在它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上。在开发过程中要考虑学校的特点、实际条件、学生情况、教师能力和学校周围环境等条件,从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地开发与利用学校科学教学资源。

多媒体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完美结合

多媒体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完美结合 摘要:当今处在一个信息时代,各种高科技产品层出不穷,多媒体属于其中最常见的一种,为人们的生活、学习提供了很多便利。主要阐述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结合及应用,以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最大化。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小学;语文教学;完美结合 小学语文学科,对于活泼好动的小学生来说确实有些枯燥,因此,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方式,将困难转化为易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采取合理措施,比如运用多媒体技术,一改过去课堂枯燥无味的氛围,化难为易。毕竟,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我们的一言一行皆与语文有关。所以对于语文学习而言,兴趣是最重要的,只有小学生热爱语文,拥有主动学习的意识,而不是被迫性地去学他们不喜爱的内容,如此,才可真正学好小学语文。那么,老师具体该怎么做,才能达到多媒体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完美结合呢? 一、设计动画,让课文起“死”回“生” 语文尽管有丰富的文字语言,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远远不及画面有吸引力,他们还是没有太大兴趣去学习。小学生的天性是好动,他们不喜欢安静。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

说,飞舞的蝴蝶远比静静绽放的花朵更能吸引他们的眼光。所以,老师需要把握小学生的这一心理,懂得投其所好,让看起来平淡的课文起“死”回“生”,吸引他们的兴趣。老师可以在课前针对课文内容设计或下载动画,然后运用多媒体在课堂上播放。例如,小学语文中会学到一首很著名的古诗――李绅的《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那么怎么才能让小学生很好地理解这首诗,让其印象深刻呢?在上课伊始,老师可以先设计这样一幅动画:“骄阳似火,炙热地烤着大地,一个头戴草帽的农民手里挥着一把锄头,一下一下地锄地。豆大的汗珠从他的额头滴下,一滴滴地滴到地上,发出‘吧嗒’的声音。”这样的动态画面,相信一定会让小学生记忆深刻。面对此情此景,他们对于将要学习的这首古诗也会有一个比较深的理解,接下来的学习,就会轻松简单得多。 二、图片展览,让学生身临其境 小学生是一群追求新鲜的孩子,他们喜欢明媚的颜色,喜欢色彩斑斓的图片。语文课本大部分是黑白的,只有极少数的彩色图片,这些,远远不能满足小学生的需要。而我们也知道,很多时候,图片比文字更有说服力,更容易让人理解,一篇好几百字的文字介绍,有时还不如一幅图直观明了。比如,小学语文会学到很多描景状物的文章,为了让

小学科学课程资源开发

小学科学课程资源开发 一、课题的提出 节约资源,开发利用资源,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社会,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科学担负着培养素养启蒙教育的重任。 据统计,我国城镇生活垃圾日产量人均为0.7-1.0kg,并以年均10%的速度增加。全国大、中、小城市(镇)生活垃圾产量接近2亿吨。垃圾的利用率却很低。 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600多个城市中,目前有400多个城市供水不足,其中严重缺水的城市有110个,城市年缺水总量达60亿立方米。 据专家测算,我国的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其中可利用的水资源为8000~9500亿立方米,目前我国一年的用水总量已经达到5600亿立方米。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我国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还将与日俱增,预计到2030年,全国用水总量将达到8000亿立方米,接近我国可利用的水资源的极限。有关专家发出警告,从2010年开始,我国就将进入严重缺水期,而到2030年,我国所有可利用的水资源都可能严重枯竭,被人们认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水,将成为中国最短缺的物资。就地收集利用自然雨水、净化处理生活污水,循环利用淡水资源,是节约水资源,减少城市污水排放量,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存自然生态环境,解决城市缺水的重要途径。 据调查,我们徐州市城东小学平均每月用水量350~400吨,水费支出800~1000元。而流排到水沟的废水都是清洁无毒无害的,经过净化处理是完全可以作为打扫卫生之用;大自然每年降到我校园数千吨清洁自然雨水,除少部分降落在花坛的雨水渗透到土层,90%的雨水都流到排水沟与污水混合在一起流入自然水域。 水是一种资源,它与人类的生活息相关。地球上虽然到处都是水,但绝大部分是海水。人类需要的淡水只占地球上水的3%。就是这很少一部分的淡水还主要分布在寒冷的地区,变成了冰山冰川。所以可直接供给人们生产、生活的水十分有限。 所谓污水、是指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用过倒掉的废水,其中大多数用过的水是无毒无害的,经过沉淀,过滤,消毒后是可以在循环利用的,比如,人们在生活中淘米、洗菜、洗衣、洗澡,刷牙、洗脸、等水都是无毒无害的,经过在家庭简单的沉淀、过滤处理,可以进行二次,三次,甚至更多次循环利用,而我们生活用水大多都是一次性使用。 我们学校用水也不例外。据我长期观察研究,我们学校排到污水沟的水,大多都是无毒无害,里面只是混入了一些不溶于水的泥沙,(全校师生洗手脸、洗衣物,打扫卫生、拖地擦桌椅门窗),这些污水经过沉淀、过滤净化处理,作中水循环使用,除了不能饮用外,用来打扫卫生,冲刷厕所、养护校园绿地是完全没问题的。 为提升我校科学教学的整体水平,创设学科学、用科学、做科学、探究科学的学习氛围。利用科学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引导学生在校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开展丰富多彩的科学探究活动,(科学观察实验、综合实践、科技创新制作)。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价值观,科技创新能力,故提出本课题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理论依据和宗旨 1指导思想:以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和科学发展观理念为指导思想; 2.以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为理论依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要求: (1.)“学校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学校课程资源可以分为教室内的课程资源和教室外的课程资源两类,主要包括实验室,科学教室,图书馆、阅览室及其配备资料,学校建筑、走廊的环境布置,花草树木、生物角、科技景点等等。

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技术与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技术与策略 多媒体技术的高度发展,吸引了较多人的眼球。而多媒体技术和小学语文教学之间的整合,则是指将多媒体和语文教学全面融合,以此来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现阶段,科学技术全面发展,同时,多媒体技术还被大力应用在语文教学中。然而,在小学这一特殊时期,我们一定要依照学生的实际年龄特点等,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有序开展教学活动,全面调动学习积极性,指引学生大胆创新,切实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进而达成优化改进教学活动的这一目标。 一、全面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技术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可生动、灵活地再现教学内容,带给人一种立体感,而这可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并激发学习兴趣。为此,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应借助多媒体技术把枯燥、乏味、单一的教学资料转化为新鲜、有趣、生动的画面,增加语文教学的趣味性与吸引力。当学生看到上述生动画面后,可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另外,还应借助特定的情境与美好的图画,刺激好奇心,最终激发求知欲,增强语文学习动机[1]。以春天这一课节为例,我们借助多媒体展现春天的景色,并播放与春天相关的短片,有效再现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色。同时,借助多媒体播放相应的背景音乐,并让学生在这一氛围下朗读课文,使其感受多姿多彩的春天。除此之外,还利用多媒体展现名家朗诵,使其欣赏名家的风采,陶醉于春天怡人的景色中。当本课节结束后,大多学生意犹未尽,沉醉于春景中不能自拔,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切实提升思维情感

提升思维情感有利于多媒体技术和语文教学之间的融合,且这还是基础条件。多媒体技术于教学情境创设和培养学生思维情感而言具有重大意义,它可提供理想的视觉效果。小学语文教学不同于其它学段的教学,它要求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自身的感情变化和心理状况,科学运用多媒体,以此完成课件制作,全面激发和提升思维情感,使其产生共鸣,最终获得理想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应创设自主、向上、浓厚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喜好特点和心理需求,使其在课堂教学中保持高度集中[2]。 三、有效创设教学情境 阅读教学一般较为枯燥和单一,为此,我们可借助多媒体生动、直观的视频和音频有效创设教学情境,促进新课导入。以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为例,可借助多媒体播放提前准备的与雷锋相关的视频,创设教学情境,促进下面课程的进行。随后,借助多媒体来播放相关音频,使其仔细聆听,并对生僻字进行标注,利用视频与音频,让学生在开始阶段便可明确文章大意,促进后续内容的讲解。由此不难发现,小学阅读教学和多媒体之间的融合,除能创设适宜的课堂氛围,还可改善教学质量。 四、全面运用展示功能 写作是小学语文的主要教学内容之一,大多苦于没有写作素材,进而不能有效完成写作教学任务。但多媒体技术内部的PPT却能生动、完整展现写作资料,可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以景物描写作文课为例,可把描写景物所用的写作技巧、重要例文等以PPT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考,使其突破常规的思维定势,大胆创作,充分发挥想象力,写出标新立异的文章。

浅谈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浅谈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浅谈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一、概念界定 (一)、什么是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浅谈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2、和“伙伴们”共同探究。 由于小学生的知识经验和思维能力有限,让学生自己设计探究方案时,学生常常会遇到一些困难,考虑问题不周全;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也难免会出现一些差错。如对《把固体放到水里》中固体沉浮现象的研究,有的小组在实验时,推测的实验结果与实验结果不相符,有的小组没有理解老师提出要求,随意操作导致实验现象不明确。类似这些在探究活动中出现的问题都值得我们去关注、去引导、去帮助,使探究活动能继续有序高效地进行。在探究活动中作为学生学习伙伴的我们,要与学生一起探究、一起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或预测;一起制订计划、搜集证据、验证假设;一起概括探究的结果并且得出结论进行交流……我们老师这个学习伙伴是一个很重要的伙伴,要善于启发学生拓展信息渠道,善于鼓励学生利用存在于教科书以外的各种资源。 3、巧妙灵活的介入。 新课标所倡导的学生学习方式是自主的、合作的、探究

的,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以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为途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使课堂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因此,作为朋友的老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活动中发生的事件,有效地推动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创造性驾驭课堂。我们的指导要体现在科学教学的假设环节,关注学生背后的思考;实验验证的过程需要我们的询问;讨论交流要体现师生互动;实验记录需要我们具体地帮助与指导,使师生双方真正沉浸在自主、合作的学习氛围中。 (三)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陶行知先生说过:“要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嘴、空间和时间,并且给予充分的营养。让他们置身自然,研究自然,较之于几十平方米的教室,学习的时空更加广阔,手、口也更加自由了,他们就会感到自主、轻松、愉快。”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的开放性,表现在时间、空间、过程、内容、资源、结论等多方面。”所以,我们应具备开放的教学观念。 课堂是学习知识的一个场所,但不是惟一场所。科学课不受课时的束缚,我们要鼓励学生参与课外的学习活动;科学课不受课堂的束缚,我们要带领学生走向校园、家庭、社会和大自然。 科学结论不一定非要从课堂上获得,我们老师不一定要

网络环境下的小学科学教学

网络环境下的小学科学教学 随着信息化水准的提升和世界信息化的实现,作为未来人才培养基地的教育系统首先受到巨大的冲击,当代信息技术带给教育系统的不但是手段与方法的变革,而且也包括教育观点与教育模式在内的一场历史性变革。教育系统受到信息革命的冲击,最突出的是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这给教育带来了新的格局和新的气象。特别是它对课程改革中新兴的课程——小学科学课,产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网络环境中的科学课堂教育丰富了教学资源,拓展了教学模式。它将过去传统的、静态的、封闭的课堂变成了现代的、动态的、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使科学课堂更形象生动,更富感染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轻松地学到更多的知识。为此,我就网络环境下小学科学教学谈一点个人的想法。 一、巧用电教,化难为易 科学课上有很多学生自主探究的素材,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或引导下去实行调查、考察或实验,但有些活动课堂上是无法用实验的形式完全体现的,如《植物怎样喝水》这个课,反反复复讲解理论学生都很难理解,这时我们就能够借助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虚实互补,让学生“看到”植物根的水与植物茎、叶脉向上输送的水缓缓流动的情景,再在重点处点拨,植物“喝水”这个难点就解决了。再比如《地球的公转和自转》等一系列天文知识课文,《食物链》等表现多种生物类课文,都能够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教学,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观看,使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不限于课堂上,实现学习时空的拓展。 另外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有很多新知识、新思维的传授,受到了安全性等方面的限制 ,不可能在课堂实行实际演示,为了增强学生的感性理解,能够通过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些实验、现象实行模拟演示达到仿真效果,或对现象实行放大、延时等操作,进而使学生在没有障碍的演示、实验环境中进 行愉快地学习,获取知识。 二、提升兴趣,增强感知传统教学方式主要靠粉笔、黑板、挂图或模型,学生兴趣不大,而网络环境中的科学课堂生动、形象、直观,学生兴趣浓厚。如教学《昆虫》一课,在学生掌握了昆虫的概念以后,训练学生能否在众多的动物中判断哪些是昆虫。这时能够在电脑上出示“送昆虫回家”的题目,让学生以游戏的形式“拖拽”昆虫到相对应的栏里,学生既引发了兴趣,又强化了知识。 三、丰富资源,深化探究《科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①“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实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水平,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②但是传统教学因为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师几乎成了除课本外的唯一信息来源。这时候在教学中使用网络技术,就能很好的补充传统教学中的不足,其拥有的大量信息成为新的知识来源,成了源源不绝的学习财富。如《保护大自然》一课,教师能够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指导他们登陆相关环保网站,实行在线收集资料,大量的资料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学生再将这些信息整理、筛选、归纳,得出规律性的知识。这样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既让学生收集到很多有用的信息,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水平和自学水平。在老师的指引下,学生们

农村小学科学课堂生活化教学资源开发的研究报告

《农村小学科学课堂生活化教学资源开发的研究》阶段性实验报告2011-12-04 21:53:15| 分类:课题研究| 标签:|举报|字号大 中 小订阅 《农村小学科学课堂生活化教学资源开发的研究》阶段性实验报告 2011年5月至今我们课题组对《农村小学科学课堂生活化教学资源开发的研究》已经过近两个学期的研究,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研究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第一阶段的研究已经结束。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现状 小学科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是实现课程生活化、社会化和实用化。而所谓“生活化”,即在科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科学,把生活经验科学化,科学问题生活化,体现“科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从而加强学生学习科学的目的性。然而目前的科学教学中对生活材料的运用存在几方面的误区: 1、有些教师对生活材料重视不够,利用不够,只是注重于教材所提供的材料。目前材料箱里的材料很多与教材不符,且质量较差,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2、有些教师虽然课外收集生活材料,但选择、组合不恰当,解决不好当然给教学带来了一些困难。 3、客观条件局限难以满足要求。如有的学校经费紧X,地处偏远山村等。 理论与实践的分离,实验与生活脱节致使科学课堂失去了原本的生机与活力。加强教学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倡导生活化、创造性的课堂势在必行。鉴于此,我展开了“创造性的运用生活材料学习科学课”方面的研究,依据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引导学生创造性的运用生活中俯拾即是、触手可及、活生生的材料去实验、探究,从而实现科学教学以学科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以五彩缤纷的现实生活材料为依托,寻求优化科学教学的真正出路。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这种开放性表现为应该给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和创新的空间,使得课程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经验背景的学生学习科学的需要。这种开放性还表现为,要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将学生的科学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并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科学教育改革的方向与“生活化”要求,成为我们实验改革的政策依据与指导。生活与科学是一体的,生活是科学得以生长的土壤,离开了生活,科学是无法进行“无土栽培”的。真实的科学教育必须从生活出发,在生活中进行并回归生活。生活的世界是人的世界,是由人的活动所展

最新小学科学校本课程纲要

小学科学《生命留影》校本课程开发纲要 昌黎三小杨金英 课程名称:《生命留影》 课程开发者:杨金英 课程适用对象:四--六年级学生 课程类型:学科拓展类 课程资源:新编(自编) 学习时间:隔周一节 课程目标: 1.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开发适合学生水平,符合学生特点的综合活动型校本课程。 2.通过学习不同类型动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让学生学会动植物标本采集、制作的具体操作过程,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通过采集和制作动植物标本,增强学生对自然界生物的益害的认识和了解,增强自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观念。 4. 5.通过对校园植物的认识,让学生亲近自然,提高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物、珍惜生命的理念。 课程内容: 一、

二、参观学校标本室,了解动植物标本的种类和基本制作方法,布 置采集植物任务和注意事项。 三、 四、学习制作腊叶标本。 五、学习制作液浸标本。 六、制作叶子粘贴画。 七、植物标本展览与评价。 八、昆虫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 九、 十、蝶类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 十一、动物标本展览与评价。 课程实施建议: (一)教学方式: 1.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 3.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标本制作活动的机会。 4.重在培养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二)学习方式: 1.动手与动脑相结合,观察与实践相结合。

2.学习活动是活泼的、主动的、和有个性的。 3.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地位。 一、评估方法 1.每小组在每次标本制作实验后,每人上交一份实验成果,每个 实验成果按等级打分,占总成绩的55%。 2. 3.书面测试。试题主要考核学生对几种比较常用动植物标本制作 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能写出具体的制作流程,并且加强试题的探究性和开放性。这部分占总成绩的35%。 4. 5.出勤率和课堂参与态度占总成绩的10%。

如何让多媒体与小学语文教学巧妙结合 刘凤娟

如何让多媒体与小学语文教学巧妙结合刘凤娟 发表时间:2016-06-29T16:48:38.520Z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16年第6期作者:刘凤娟[导读]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多媒体已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恰当运用,使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有声有色,感知过程活灵活现,从而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麻州中心小学刘凤娟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多媒体已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恰当运用,使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有声有色,感知过程活灵活现,从而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关键词】多媒体,小学语文教学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多媒体已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恰当运用,使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有声有色,感知过程活灵活现,从而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我就任何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谈几点感受。 1.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1.1激发学习兴趣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生动的童话情境,把新授生字变成一个个生动的生字娃娃,告诉学生,这些生字娃娃找不到家了,如果你能根据房间的门牌号码(即生字的读音)帮他找到家,你就能与这个生字娃娃成为好朋友,生字娃娃就会对你笑一笑。生动的情景,优美的音乐,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欲望,为快乐识字打下良好的基础。 1.2突破重点、难点 在拼音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的动画效果,突出教学的重点。例如,在比较韵母an和ang的发音时,我们设计了让“ang”的g闪动或者变色,并提醒学生拼读时注意舌头的变化,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如j q x和ü相拼的规则,除了借助儿歌帮助记忆外,还设计成功画ü戴了一顶帽子,帽子有两点,看到j q x 走过来,他就脱帽敬礼,学生看了觉得十分有趣,在笑声中,他们就牢牢地记住了这一规则。免费论文参考网。 1.3加强读写训练 在课文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模仿录音朗读,强化朗读能力;在指导背诵时,第一遍,可播放课文录像,配以轻声的录音;第二遍,录音没有了,在画面旁有重点词的提示,学生随着画面的变换轻声复核课文;第三遍,学生依据画面展示的内容轻声背诵。采用这样的方法,学生记得牢,背得快又准。在写字训练时,由演示多媒体课件代替老师的讲写,学生的学习效果要好得多。在蓝天白云的底幕上,田字格显得格外显眼,一支漂亮的笔为同学们范写着生字,甜美的解说伴着轻柔的音乐,让学生一下子就爱上了写字,写出来的作业比平时漂亮了许多。 1.4培养语言能力 作文无话可说,无从说起,是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教学《我家的猫》之后,要学生仿全文写一种自己喜爱的小动物。首先让学生看课文的动画片;然后让学生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猫的;接着运用课件:笨拙可爱的小鸭,美丽轻盈的小鸟,蹦来跳去的小松鼠,鲜活的画面,悦耳的音乐,学生的思维之门一下子就被打开了,他们纷纷选择其中的一种动物作为自己的描写对象,用在全文中学到的方法将这篇作文写得十分成功。在口语交际训练中借助课件,创造特定的情境,为学生营造一种接近生活实际环境,能促使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言之有情。如以“我们身边的垃圾”为题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时,可以通过课件将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垃圾及其来源,去向等展现出来,让学生交流各自的发现、想法。还可将各自的想法进行设计,在电脑里画出来,或制成模型,有价值的设想甚至向有关部门建议,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自己成功的快乐。 2.运用多媒体,化难为易 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可谓是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有。课文中有许多事物对小学生来说都是陌生的,难以理解的。教师可以运用现代化手段使教学内容不收时空限制,形象地传输、保存和再现知识原型,把间接的知识转化为直接的知识,从而加快理解和记忆的速度。还可以凭借现代技术向学生提供了动画、图像、解说、文字、音乐等多种信息,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能使他们更好更快吏准确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这就大大缩短了教学进程,提高了教学效率。 3.运用多媒体加以引导,突破重点 多媒体教学以图形和动画为主要手段,同时可将图形由静变动,由小变大或由大变小,由慢变快或由快变慢。学生通过观察,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不仅可以接受到大量的教学信息,而且能获得清晰明快的感受。画面生动,图、声、文配合,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使注意力更集中,因而提高课堂效率。如在教《称象》这篇课文时,其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懂得曹冲称象的办法以及他和官员称贷象的办法之间的联系。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设置还原了曹冲称象的动画效果,让学生反复观察。由于观察了直观、动画的图片,学生就能很清楚地明白用船代替秤,解决了提不动的难题,用石头代替大象,化整为零,找到了称大象的巧办法这一道理,教学的重难点顿时迎刃而解,真是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教学效率。 4.巧妙利用网络,培养学生能力4.1查阅信息收集资料的能力 我经常设计一些开放的,需要学生主动去探究、收集、整理、获取信息,并综合运用这些信息进行创新的“研究性学习”的课余作业。例如:要学生制作手抄小报,在出版的过程中,学生要寻找大量资料,要进行筛选、排版、打字等,整个过程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选择信息、审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等能力。 4.2发散思维能力 在教学《黄山奇石》中,学生仅仅通过语言文字了解了黄山的奇美是不够的。我们可以将黄山的视频资料制作成课堂教学网页。课上,学生通过视频看到了黄山的怪石嶙峋、危峰突兀,形象地理解了文中的抽象词句。 4.3创新能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