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 刘恩山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 刘恩山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 刘恩山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 刘恩山

中学生物教学论(刘恩山)

一、中学生物教学论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是由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技术等诸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形成的、兼有文、理学科特点的学科课程,课程内容主要涉及中学生物学教学的基本规律、教学手段及方法。这门课程可以帮助师范生克服初为人师的困难,尽快胜任生物学教师的工作;同时它也有助于在职的生物学教师进一步提高专业技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这门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就业指导课程。

二、中学生物学教师的任务与岗位要求

要胜任当代中学生物学教师的工作,一个人不仅要有坚实的生物学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为基础,同时还要具有和不断提高以下方面的专业知识及技能:

(一)理解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价值

(二)理解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本质和特征

(三)掌握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习特点

(四)能够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五)能够利用多种评价方式来反映学生的进步

(六)专业素养的持续发展

通过“中学生物教学论”课程的学习和训练,每个师范生的专业素养都会有显著的提高,再经过教学实习课程的实践,大多数师范生在毕业时能够达到中学生物学教师上岗的基本要求,但要达到优秀生物学教师的标准,则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长期的努力和钻研。

四、对本课程的学习建议

角色的转变主动参与充分利用学习资源

第一章中学生物学课程

第一节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价值和地位

一、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1.中学生物学课程从课程性质来说属于学科课程。

生物学课程是科学课程。

生物学课程具有技术课程的性质。

生物学课程作为必修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2.生物学课程的价值主要表现为:

(一)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二)为学生终生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

(三)为学生步入社会、择业和确定进一步学习的专业方向提供帮助

生物学课程既有学科特有的课程价值,又有泛学科的课程价值,在生物科学迅速发展并日益影响我们社会变革和发展的今天,这门课程在基础教育中的价值和作用正备受人们的关注。

二、中学生物学课程的设置

生物学课程的设置是指:这一课程在哪些学段中开设,课程形式以及在各学科授课总学时中所占的比例(课时要求)。

它反映了课程设计人员对于生物课程地位、作用及其他课程相互关系的认识。

在实行课程同意管理(集权管理)的国家和地区,课程设置一般在政府颁布的《课程计划》中描述。

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中学生物学课程的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

与生物学相关的综合课程包括:生物学、物理、化学、地学和空间等学科内容的综合理科课程,也称作“科学”、或“自然科学”。

分科课程应称作“生物学”。多年来,我国中学生物学课程仍按习惯称之为“生物”。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各占有优势和局限。

我国综合理科课程成为初中生物学(科学)课的主要设课方式。高中学段的生物课是分科课程。

第二节中学生物学课程标准

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

2003年2月,教育部又颁布了《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

一、国家课程标准

国家课程标准是由教育部颁布的带有指令性的、重要的国家课程文件,是国家对基础驾御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

二、生物学课程标准与生物教学大纲

教育部颁布的另外一种课程文件是《课程计划》。

《课程计划》规定了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门类及课时分配。

生物课程标准是根据课程计划,具体确定学生在不同阶段生物课程中学习的成果。

生物课程标准和生物教学大纲对比:

共同点:标准和大纲的共同之处是它们都是教育部颁布的指令性课程文件,是“编教材、教学、评估、命题”的依据,也就是常说的“4个依据”的作用。

不同点:(一)课程标准主要描述了学生在某一阶段学习后的学习成果,而大纲则强调的是具体的学习内容(二)物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的初中、高中阶段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不是最高要求,而生物学大纲是统一的要求

(三) 生物课程标准中要求包括认知,情感和能力三个领域,而生物教学大纲则主要侧重在知识方面的要求

(四)物课程标准对于学习结果的描述都是可见的行为

(五)生物课程标准隐含的指出了教师的任务是要落实课程标准,而不仅仅是教好一门教科书。

三、生物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我国各学科的课程标准采用了统一的框架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部分:前言。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三部分:内容标准。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第三节中学生物学课程目标

一、课程目标制定的依据

(一)基础教育阶段的每一门课程都要为实现国家教育目的、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服务

制定生物课程目标的依据是国家的教育方针、前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基础教育课程纲要》中提出的培养目标

(二)本学科的特点反映了课程设计人员对于生物科学的认识和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二、不同层次的课程目标

宏观目标宏观目标中观目标具体目标具体目标

教育方针生物学课程单元目标或章、节教学课时计划

或教学目目标(或学模块目标目标教学目标

标段目标

国家指定学科课程(专家制定)教师制定教师制定教师指定

图1-1 课程目标具体化的过程

三、我国中学生物学课程目标

我国2000年颁布的生物课程文件,将课程目标分为两个层次:一是课程总目标,二是课程的具体目标。

(一)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总目标

1.7~9年级学段的生学课程总目标

(1)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中的应用。

(2)初步掌握神巫学实验操作技能,具有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3)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4)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要的基础。

2、我国高中阶段生物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课程总目标

(1)获得关于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和生物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方面的应用。

(2)养成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树立创新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3)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基本操作技能、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

(4)认识科学的性质、技术的性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关和价值观。

(5)初步了解生物科学及相关的应用领域,为日后进一步的学习和参与社会生活做好必要的准备。

(二)中学生物学课程的具体目标

进入21世纪后,我国中学生物学课程具体目标包括了以下内容:

1.知识方面的目标

2.在态度、情感和价值观方面,我国生物学课程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树立: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科学的世界观,生物学的基本观点,爱国主义情感,热爱自然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环境保护意识,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

(1)生物学观点和科学的世界观:

(2)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环境保护意识:

(3)爱国主义教育:

(4)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3.能力方面的目标

生物课程标准中对于能力目标的要求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

①实验操作技能:

生物学基本操作技能包括使用放大镜、显微镜、实体镜等常规生物实验仪器,以及正确的使用解剖针、解剖刀等常用工具。

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方法有:徒手切片、制作装片、染色,解剖无脊椎动物,观察动物行为并做出解释,估计种群密度,使用检索表,对糖、脂肪和蛋白质的测定等。此外,高中生还应能够用数学的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②科学探究技能:包括观察、测量、分类、变量分析、提出问题、作出假设、预期、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记录数据、绘图、用数学方法处理数据、数据的整理与表达、对结果的解释和的出结论及交流等。

③获取信息的能力:

④思维能力和思维习惯:

第四节中学生物学教科书

教科书实在学科课程范畴之中系统编写的教学用书。教科书的编写不仅要体现本学科课程标准的理念、课程目标和内容要求,还要符合国家的意识形态和教育方针。生物学教科书既是支持教师开展各种教学活动的书籍,又是学生学习的工具。

作业:

1.利用相关的信息资源,了解目前在我国中学使用的生物教材有哪些种类。

2.讨论分棵的中学生物学课程和综合理科课程各有哪些优势和原因

3.为什么在中学开设生物学课程?

4.根据某一学段生物学课程标准的总目表和本地区的特点,讨论并列出该学段生物学课程应实现的具体目标。

第二章科学的本质与生物学素养

第一节关于自然科学

一、科学的本质和特征

(一)定量化;(二)观察与实验;(三)人们在研究自然界的过程中对预期的要求

(四)在自我更正的过程中积累;(五)科学过程:

①确认和表述问题;

②根据问题提出假设;

③为检验假设而寻找证据;

④根据证据来评价假设的真实性,如有庇佑,对假设进行修改;

⑤得出结论,并将结论应用于解决相似的问题之中;

二、自然科学的四个维度

(一)科学是一系列的思维方式

科学家对自然界、对他们研究的领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科学家在解决问题和解释生物现象时还运用推理的方法。

(二)科学是一套研究的方法

科学研究的三个环节:假设、观察和实验。

(三)科学是一个知识体

科学知识:是科学探究的结果,是科学静态的维度。

(四)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作用

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科学的另外一个重要的维度。在科学教育中,人们越来越重视这一维度的内容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产生的影响。

第二节科学素养与生物学素养

一、科学素养

(一)科学素养概念的提出

科学素养:是指一个人对自然科学领域中核心的基础内容的掌握情况,自然科学的核心基础应该包括:

①学生理解基本科学现象、规律,以及科学原理是如何用于技术领域之中的;

②学生已在学校的学习为基础,形成终身学习的基本能力和习惯;

③学生能够理解或解释发生在身边的科学现象;

④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态度、情感、价值观和科学的世界观,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⑤学生应掌握一系列的相关技能,包括操作技能、科学探究一般技能、比较、判断、分析和推理等思维技能,

以及创造性和批判性的思维方式。

科学素养最基本的含义:是指学生能够合理的将所学到的科学知识运用到社会及个人生活中。

科学素养包括了两个不同的方面:一方面是对科学知识、态度情感价值观及科学技能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是在已有基础上提高自己科学素养的能力。

(二)具有科学素养的人

具备科学素养的人应该:

①具有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情感,包括探索自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科学的价值观念、对科学学习的正

确态度;

②掌握了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③具有基本的科学探究能力,具有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及在团队中的合作能力等。

二、生物科学素养

(一)生物学素养概念的提出

1987年,Ewing等人

1989年,Jone在《美国生物教师》发表了题为“生物学素养”的文章

1992年,Gibbs等人

1993年,美国BSCS出版了名为“发展生物学素养”的生物学课程指南,对生物学素养作了详尽的论述,并把它作为生物学课程的基本目的

我国是在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将生物学素养的概念正式引入中学生物学课程,并将它作为初中生物学课程的主要目的。”

(二)生物课程标准中的生物学素养

“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活动、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课程标准提出“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理念,期望学生通过生物课的学习能够在以下四个领域得到发展:

1.科学态度和科学的世界观

2.科学探究方法与技能

3.科学、技术与社会(STS)

4.生物学知识和操作技能

生物课程标准提出关于科学素养的概念,是强调在生物学教学中注重学生在知识、科学探究、态度情感,价值观以及对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认识等四个领域的全面发展。

(三)生物科学素养的不同水平

1.肤浅的生物学素养

2.功能化的生物学素养

3.结构化的生物学素养

4.多维的生物学素养

第三章生物学教育有关的学习和教学理论

第一节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

学习:学习是指学习者因经验而获得知识或引起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较持久的改变过程。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把学习看作是外显行为改变的过程,是能够由选择性强化形成的,学习者外显行为改变主要显示在刺激与适应之间的联结,学习者对原本不适应的刺激而表现出的反应,即表示产生了学习。

行为学习理论中主要有三种理论:

巴甫洛夫(1849——1936)—华生1878——1958)为代表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

桑代克(EdwardLee Thorndike,1874——1949)的联结主义理论

斯金纳(BurrhusFrederick Skinner,1904——1990)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

根据华生经典条件作用的学习理论,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①学习是从原有的刺激—反应关系到建立新的刺激—反应关系,表示新的学习总是以原有的学习为基础的。

②刺激—反映联结理论说明将概念和图表等联结起来有利于概念的学习,教具的使用有利于教学。

③频音律意味着对一些重点、难点加强复习巩固的必要性。

④近因律则提示我们如何合理地安排教学中重点和难点。

⑤教学中要注意时间的合理分配,避免过度学习和集中练习。

桑代克的联结主义理论又叫试误学习理论,是在多次动物实验的基础上建立的,他根据实验研究的结果认为,所有的学习都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通过一系列细小的步骤按顺序逐渐达到的。“学习即形成联结;按排各种情境,以便导致理想的联结并感到满意。”

桑代克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系列的学习律。

准备律;叫练习律;为效果律。

桑代克的试误学习理论对教学的启示:

①按照准备律,教学中要注意学习者的心理调节和心理准备。预先告知学习内容让学生有一个心理准备,

或者创设让学生感到满轻松的心理环境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②练习律提示着练习经过强化才能得到巩固,否则会逐渐被遗忘。

③从效果中可以看到,不知道结果的练习,不可能有助于学习。只有练习没有答案,不知道对还是错,即

没有反馈的练习是没有效果的。

④从桑代克后来对效果律来看,奖赏和惩罚的作用并不等同,奖赏比惩罚更加有力,我们应当多用表扬少

用批评的教育措施。

斯金纳是行为主义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提出“刺激—反应—强化”理论。

在把操作性条件作用学说和强化理论应用于人类学习研究的基础上,斯金纳提出了程序教学的概念,并且总结了一系列的教学原则,如小步调教学原则、强化学习原则、及时反馈原则等,形成了程序教学理论。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主义心理学家则把学习看作是学习者对事物进行认识、辨别、理解,从而获得新知识的过程。

认知学习论主要包括:

布鲁纳(Jerome S. Bruner, 1915-)的发现学习论

奥苏伯尔(David P.Ausubel,1918-)的意义学习论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特别强调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去主动思考、探索求知,最终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有以下特征:

①强调学习过程;布鲁纳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学生

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学习的主要目的是要学生参与建立该学科的知识体系的过程。

②强调直觉思维:布鲁纳认为,大量事实都表明,直觉思维对科学发现活动极为重要。直觉思维的本质是

映像和图象性的。所以,教师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要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想象,防止过早的语言化。

③强调内在动机:发现活动有利于激励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容易受好奇心的驱使对探究未知的结果表现出

兴趣。

④强调信息的提取:布鲁纳认为,人类记忆的首要问题不是贮存,而是提取。提取信息的关键在于如何组

织信息、如何知道信息贮存在哪里和怎样提取信息。学生亲自参与发现事物的活动,必然会用某种方式

对它们加以组织,从而发现对记忆具有最好的效果。

布鲁纳1966年出版的《教学理论的探讨》,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注意以下四点:

①要使学生在学习情境中通过主动发现获得知识,教师必须先将学习情境和教材性质解释的非常清楚。

②教师从事知识教学时,要配合学生的经验将教材进行适当组织。

③教材的难度与逻辑上的先后顺序,要符合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和认知表征方式,使学生的知识经验前后

衔接。

④教材难度的安排要考虑学生学习动机的维持。教材太容易,学生没有成就感;教材太难,容易产生失败

感;教材难度适当才能维持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

意义学习是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的观念之一,奥苏伯尔认为,意义学习的发生有两个先决条件:一是学生表现出一种意义学习的倾向,即表现出一种在新学内容和自己已有知识之间建立实质性联系的倾向;二是学习内容对学生具有潜在的意义,即能够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实质性联系起来。

奥苏伯尔根据有意义学习发展出来的教学模式叫作讲解式教学或陈述式教学。

讲解式教学分为两个阶段:

①提供先行组织者:先行组织者是指和学生将要学习的新知识相关的引导材料。

②呈现学习材料:教师呈现新材料的方式,可以以讲解为主,讲解是用语要清楚明确,不要让学生感到难懂或使学生产生误解。同时,讲解要遵守渐进分化分化和整和协调的原则。渐进分化是从一般概念的说明,逐渐进入详细内容的讲解,即从概括到分化。整和协调是将分化后的知识再前后联结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整合性的协调性的知识整体。

第二节建构主义理论和科学教育改革

一、建构主义的理论来源

①杜威(John Dewey,1859-1952)的经验性学习理论:

②维果斯基(LevS.Vygotsky,1896-1934)的思想:维果斯基强调,个人学习是在一定的历史、社会文化背景下

进行的,社会可以为个体的学习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持和促进作用。

③皮亚杰学说是当代建构主义理论的重要来源:

二、建构主义的知识观

建构主义所关心的首先是知识问题——知识是什么以及知识来自何处。

三、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要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来代替。

在学习观方面,建构主义突出以下特点:

强调学者的经验; 注重以学习者为中心; 创造冲突的真实的学习情境; 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

四、建构主义的教学观

从学习者的经验出发角色的调整布置良好的学习环境鼓励学习者反省和思考重视合作的学习方式

五、建构主义对生物教育的启示

1.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素养

2.重视科学技能的培养

3.教材的编写不应是知识的堆积

4.把生物教师的素养提到应有的高度

5.生物教育改革要以提高人来生活品质为最高目标

第三节概念转变理论

一、概念转变理论及其发展

1982年,美国康乃大学教育系的鄱斯纳(G.J.Posner)等四位教授在《科学教育》杂志第66卷第二期上联名发表了“科学概念的顺应:建立概念转变理论”一文,提出著名的概念转变模型(conceptual chang modle 简称CCM),对概念转变的条件以及个体的知识经验背景对概念转变的影响提出了自己的解释。他们认为,一个人原来的概念要发生顺应需要满足四个条件:

对现有概念的不满新概念的可理解性新概念的合理性新概念的有效性

二, 生物教育中的错误概念

错误概念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以及以往的学习中形成了的那些与当前科学理论对事物的理解想违背的经验的

理解。

三、概念转变理论和生物学教学

美国学者修森(Peter W. Hewson)提出了为转变概念而教的指导原则,其中两条可操作性较强:

(一)学生和教师的观念要明确地称为课堂话语的一部分

(二)降低或提高概念的地位

第四章基本教学技能

第一节导入技能

一、什么是导入技能

导入技能是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和建立知识间联系的教学活动方式。

二、掌握导入技能的目的

1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习动机。

2引起对所学课程的关注,引导进入学习情境。

3为学习新知识、新概念、新原理和新技能作鼓动、引资和铺垫。

4明确学习目的,使每个学生都了解他们要做什么,他们应达到何种程度。

二、导入技能的类型

直接导入经验导入旧知识导入实验导入直观导入设疑导入事例导入悬念导入故事导入

四、导入的结构

引起注意—激起动机—组织指引—建立联系。

五、应用原则与要点

(一)导入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要强

(二)导入要具有关联性

(三)导入要有趣味性,有一定艺术魅力

第二节教学语言技能

一、什么是教学语言技能

教学语言是教师在课堂上要讲解教材、传授知识、组织练习和不断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在这一过程中所运用的语言。

二、掌握语言技能的目的

1教学语言技能要保证准确、清晰地传递教学信息,以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2角须语言技能要使学生的智力得以发展,能力得到培养,这就要求教学语言形象生动、具有启发性。

3不断提高教学语言的水平,可以促进教师个人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

三、教学语言的构成

(一)基本语言技能包括以下诸要素:

1语音和吐字2音量和语速3语调和节奏4词汇5语法

(二)特殊语言技能是在特定的交流中而形成的语言技能

教师在课堂上无论讲解还是提问,从一个完整的段落来看,其基本结构是由三个要素(阶段)构成的,即引入、介入和评核。

1引入

2介入

提示:为使学生做出正确回答,教师提出问题、提供知识及提示行为的依据。

重复:对学生回答的重复,目的是引起全体学生的重视,以做出判断。

追问:教师根据学生的答案(不完全正确或完全错误)提出问题,经引发思考,得出正确的回答。

3评核

评价:对学生的回答加以分析,加以评论。

重复:教师重复学生的答案,以引起重视。

更正:学生的答案依然不正确,教师予以分析、更正,并给出正确答案。

追问:教师根据学生的答案(不完全正确或完全错误)继续提出问题,以引起学生深入而广泛的思考。

扩展、延伸:在已经得到正确回答的基础上,联系其他有关资料作分析,使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更深入、更广泛。

四、应用原则与要点

(一)学科性和科学性原则

教学语言的学科性要求教师要运用本学科的教学术语来进行教学。

教学语言的科学性指的是:第一,用词必须准确;第二,讲一段话,必须合乎逻辑。

(二)教育性和针对性原则

1教育性 2 针对性

(三)简明性、启发性原则

1简明性原则2启发性原则

怎样才能使教学语言具有启发性呢?

首先,教学语言要体现出对学生尊重的态度,要饱含丰富的感情,以情激情。

其次,教学语言要体现新旧知识的联系,要尽可能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深奥的道理形象化,从而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

第三,教学语言要能引起学生合乎逻辑地思考问题,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必须具备极强的逻辑性。教师要善于运用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等思维形式来组织自己的教学语言,从而使学生的理性思维得到训练。

为使教学语言具有启发性,教师常常把教学内容作问题化的处理。问题的选择、问题的难易、提问的顺序和时机,都直接关系到教学语言的启发性。因此在设计问题时,上述几方面都应作周密的考虑。

第三节提问技能

一、什么是提问

提问是通过师生的相互作用,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主要方式。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师生互动的重要教学技能。

二、提问的目的

1、在课堂上教师针对学生的思维特点有计划地提出问题,可以把他们引入“愤”“悱”的境界。激发起学习动机,积极思维、主动求知。

2、提问过程是揭示矛盾的过程,通过矛盾的解决,使学生逐步认识事物,抓住问题的本质。

3、问题的设计一般是以旧知识为基础的,它可督促学生及时复习巩固旧知识,并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系统地掌握知识。

4、通过提问可集中学生的注意,激发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并从中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5、从教师来说,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获得改进教学的反馈信息;而对学生来说,是参与教学,强化学习。

三、提问类型

(二)理解提问

1一般理解2深入理解3对比理解

(三)运用提问

(四)分析提问

(五)综合提问

(六)评价提问

1评价他人的观点

2判断方法有优劣

四、应用原则与要点

(一)提问原则

1要设计适应学生年龄和个人能力特征的多种水平问题,使多数学生能参与回答。

2注意明确问题的重点,问题在于内容要集中。

3问题的表达要简明易懂,最好用学生的语言提问。

4结合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合理设计问题,并于向学生可能的回答及处理方法。

5依照教学进展和学生的思维进程提出问题,把握提问的时机。

6以与学生一起思考的心情提问,不用强制回答的态度提问。

7提问后不要随意的解释和重复,有时用词稍微不同,问题的意思会发生微妙的变化。

8当学生思考不充分或抓不住重点,对问题不能正确理解时,教师不要轻易代替学生回答。应从不同的侧面给予启发和引导,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9教学过程中教师头脑中浮现的问题不要脱口而出,要考虑它在教学中作用和意义。10学生回答后,教师要给予分析和确认,使问题有明确的结论,强化他们的学习。

(二)提问的要点

1清晰与连贯2停顿与语速3指派与分配4提示

第四节讲解技能

一、什么是讲解技能

讲解又称讲授,它是用语言传授知识的一种教学方式,是人们用语言交流思想、情感和知识的一种表达方式。

讲解的实质是通过语言对知识的剖析和提示,剖析其组成要素和过程程序,提示其内在联系,从而使学生把握其内在规律。语言技能是讲解的一个条件,但不是讲解,讲解技能在于组织结构和表达程序。讲解又两个特点:其一,在主客体信息传输(知识传授)中,语言是唯一的媒体;其二,信息传输由主体传向客体,具有单向性。示意如下:

信息(知识)主要流向

主体(教师)客体(学生)

媒体:语言

讲解的优点:省时、省力。由于教师的精心组织,信息传输的密度比较高,就某些知识而言,减少了学生的盲目性,有较高传输速率。

讲解的缺点:主要缺点之一是置学生于被动地位,不能解决师生交流和反馈问题,这样会影响学生创造性品格的发展。另一个缺点是只听不干,无直接的感性材料,学生无亲身体验。第三个缺点是只靠听信息,保持率(记忆)不高。

二、讲解的目的

1讲解的首要目的是传授知识,使学生了解、理解和充分记忆所学的知识。

2通过生动、活泼和有效性地讲解,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进而形成志趣;并通过降价内容的思想性来影响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

3讲解启发学生思维,并传授思维的方法,表达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从而为提高学生女工的能力创造条件。

三、讲解技能的类型

解释式又称说明、翻译式。讲解内容分为:1意义解释. 2结构、程序说明。3翻译性解释。4附加说明。(二)描述式

1结构要素性描述2顺序性描述

(三)原理中心式

它是以概念、规律、原理和理论为中心内容的讲解。如果从讲解内容上再仔细分,又可分为概念中心式和规律中心式。如果从讲解的逻辑方法,又可分为演艺中心式和归纳中心式。

原理中心式讲解模式是:

原理中心讲解,从一般性概括的引入开始,然后对一般性概括进行论述、推证;最后得出结论,又回到一般性概括的复述。一般性概括即概念、规律、法则、原理和理论的表述、论述和推证,即运用分析、比较、演绎、归纳、类比、抽象和概括等逻辑方法去说明一个过程或事实。在推证过程中,还要提供有力的证据,利用例证和统计进行讲解。

(四)问题中心式

它是以解答问题为中心的讲解。

问题中心式讲解一般程序:首先由事实材料引出问题,也可直接提出问题;进一步明确解决问题的标准;然后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出各种方法进行分析、比较,用解决标准去衡量,然后确定某种比较理想的方法;进而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提供证据,进行论证,提出例证,并运用逻辑推理;最后得出结论并进行总结。

讲解技能和一般模式:引入(引入题目导论),主体(议论、推理、论述)和总结(结论、结果)三个部分。

其模式关系图如下:

引入(导论)主体(议论、推论)总结(结论、结果)

四、应用原则与要点

(一)原则

1目标要具体、明确。

2准备要充分,认真分析讲解的内容,明确重点和关键,搞清问题的结构要素以及要素间相互的内在联系。

3证据和例证要充分、具体、贴切。

4讲解的过程、结构要组织合理,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结构完整,层次分明。

5增强针对性,如学生的年龄、性别、兴趣、能力、背景、学习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和前知识掌握情况等,都是针对的内容。

(二)要点

1注意语言技能的运用,如语速适当,语音清晰,语义准确、精炼、有趣,语调亲切、抑扬动听,音量适中并富于变化等。

2注意讲解的阶段性,一次讲解时间不要太长,一般不超过15分钟,以10分钟以下最好,长的讲解可分几段进行。3注意突出主题(重点),在讲解中要对难点和关键加以提示和停顿。

4注意变化技能的运用,这样会提高记忆效果。

5注意反馈、控制和调节。

6注意讲解与其他技能的合理配合。

第五节变化技能

一、什么是变化技能

变化技能是教学过程中信息传递、师生相互作用和各种教学媒体、资料的转换方式。所谓变化是变化地对学生进行刺激,引起学生兴趣,是把无意注意过渡到有意注意的有效方式。

二、变化技能的目的

1创造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动机的条件。

2吸引学生对某一课题的兴趣,把无意注意过渡到有意注意。

3利用多种感官信息、传输通道传递信息。

4在不同的认知水平层次上为学生提供参与教学的机会。

5唤起热情,丰富学习环境。

三、变化技能类型

变化技能大致上可分为三类:教态的变化,信息传播通道及教学媒体的变化和师生相互作用的变化。

(一)教态的变化

1、声音的变化;

2、停顿;

3、目光接触;

4、面部表情; 5.头部动作和手势; 6.身体的移动

(二)信息传播通道和教学的变化

1视觉通道和媒体 2 学生活动安排的变化

四、应用原则与要点

1.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针对不同的变化技能确立具体的目的。

2.在选择变化技能时要针对学生的能力、兴趣、教学内容和学习任务的特点。

3.变化技能之间,变化技能与其他技能之间的联系要流畅,有连续性。

4.变化技能是引起学生注意的方式。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之后,就进入教学过程。此时变化技能和身体的移动等要慎重使用,否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5.变化技能应用要有分寸,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不同于戏剧表演。如果变化技能使用的过多会喧兵夺主。

第六节强化技能

一、什么是强化技能

强化技能是教师在教学中的一系列促进和增强学生学习动力和保持学习力量的方式。

二、强化技能的目的

1.引起学生的注意

2.引起学生学习动机、激起学习兴趣。

3.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4.形成和改善学生的正确行为,如遵守纪律、正确观察等。

三、强化技能的类型

(一)语言强化

它是教师运用语言,即通过表扬、鼓励、批评和处罚等方式来强化教学的行为。

(二)标志强化

它是教师运用一些醒目的符号、色彩对比等各种标志来强化学生活动的行为。

(三)动作强化

它是教师运用师生之间交流动作,来强化教学的行为。如用非语言方式(身态语言)肯定或否定学生课堂的表现。(四)活动强化

教师指导学生的行为使学生可以相互影响,学生自我参与,自我活动达到强化,起到促进学习的作用。

(五)变化方式进行强化。

它是教师运用交换信息的传递方式,或变换活动等使学生增强对某个问题反应的一种强化。对同以教学内容,概念、规律和词汇等,教师采用不同的强化刺激(信息)反复多次,达到促进学习的效果。

四、运用原则与要点

1.目的明确

2.注意多样化

3.要努力做到恰当,可靠

4.应用强化技能时,教师的教学情感要真诚

第七节演示技能

一、什么是演示技能

演示技能是教师进行实际表演和示范操作,运用实物、样品、标本、模型、图画、幻灯片、影片和录像带提供感性材料,以及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的方式。

二、演示技能的目的

1.为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物质及其运动形式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形成概念,理解并巩固

知识。

2.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分析具体问题,学会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全面地、辩证地认识问题,

并运用归纳、演绎、逻辑推理等方法研讨问题。

3.由于演示是由教师很规范的动作来完成的,学生可以学到正确的操作技术和方法,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基

本环节之一。

4.一个单元或一次课的开始,运用演示导入新课,能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凝聚注意力。

5.通过控制实验条件,使学生有序地观察变化过程,了解变化的来龙去脉,掌握实验的关键点,收到明显的实

验教学效果。

6.在学生解答习题时,根据需要,教师可做演示实验来启发学生的思路和方法。通过演示实验向学生提出问题,

可以考查学生的观念、记忆、推理和判断能力。

7.在教材内容中,有些受条件限制是肉眼看不到的,教师就可以运用适宜的直接教具,帮助学生领悟新知识和

新概念。

8.幻灯、影片和录像片可以在课堂上使演示的实物和实验化小为大,化慢为快。能开阔视野,展示真实情境。

三、演示技能的类型

(一)分析法

分析法是从分析实验现象入手,启发运用感知到的材料进行系列分析,导出新概念、获得新结论。

(二)归纳法

归纳法是通过提出问题,观察若干个实验或几组实验,归纳总结出概念或规律。

(三)质疑法

质疑法是结合实验操作和变化,提出思考问题,让学生讨论回答,达到透过宏观现象,认识实验和微观本质。

(四)展示法

1.教师可展示多种多样的生物学图片、生物学家肖像,有助于说明抽象原理的图解,用以解释某一过程现象的

示意图,描述操作方法的说明图,用于综合分析综合习题和图解,趣味性的幽默图,帮助记忆的连环图等。

2.教师还可展示许多实物教具,使学生对展示生物的真实存在和外观特征,获得深刻的印象和正确的感性知识。

3.教师也可按教学需要,展示能拆卸、装配的活动模型,使某些典型的机械、设备的外观和内部构造都呈现出

来。

(五)声像法

放映各种有色、能动能静、变化多样、新奇生动、科学性与趣味性完美结合的教学影片,能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四、应用原则与要点

(一)针对性和目的性

(二)适用性和鲜明性

(三)示范性和可靠性

(四)演示与讲授统一性

为了做好演示实验,教师需要铭记下列十项要点:①安全第一,②准备迅速,③装置简易,④简洁明快,⑤容易理解,⑥现象明显,⑦便于观察,⑧示范准确,⑨整洁有序,⑩用料经济。

其中关键要点可概括为:准确安全、简易明显、便于观察和理解本质四项。

第八节板书技能

一、什么是板书

板书即教师为辅导课堂口语的表达而写在黑板上(或写在投影片上)的文字或其他符号。

板书有两种:一种是教师在对教学内容进行高度概括的基础上,提纲挈领地放映教学内容的书面语言,往往写在黑板正中,称之为正板书。另一种是在教学过程中,因为学生听不清或听不懂,或者作为正板书的补充或注脚而随时写在黑板上的文字,往往写在黑板的两侧,称之为副板书。

二、板书的设计目的

1.提示内容,体现内容结构和教学程序。

2.激发兴趣,启发思考。

板书还能从认识过程、论证过程、操作过程(如实验)等方面来设计,因此它能启发学生积极的思考。

3.强化记忆,减轻负担。

好的板书,对学生无疑是一种美的享受,教师漂亮的字体,巧妙的构思,不仅会使学生感受到板书的形式之美,而且会从教师的艺术创造中体会到教师的内在的品格之美。

板书在激发兴趣,启发思考,强化记忆等方面的作用,也有助于学习效果提高。

三、板书的类型

(一)提纲式

提纲式的板书,是对一节课的内容,经过分析和综合,按顺序归纳出几个要点,提纲挈领地反映在板书里。

(二)表格式

表格式板书适用于对有关概念、生物的特点及实验进行归类和对比,从而认识其异同和联系。

表格式的板书有化繁为简、对照鲜明的特点。这样的板书,可以加深对事物特点及属性的认识,培养分析,概括的能力。

(三)图示式

图示式的板书用文字、数字、线条及关系框图等来表达。这种板书适用于将分散的相关知识系统化,将某一专题内容进行分析、归纳和推理,或提示某一专门知识中的若干要素及其联系。

(四)综合式

综合式的板书,或将教学中所涉及的几方面的知识内容,综合地反映在板书里,或将零散孤立的知识“串联”

和“并联”起来,形成系统化、简约化的知识网络。

(五)计算式和方程式

它以教学运算来表述,文字少,逻辑性强,应用于讲解计算题,这就是计算式的板书

四、应用原则与要点

1.根据课程内容标准的要求,并与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联系起来设计板书。

2.设计板书要注意启发性、条理性和简洁性。

3.设计板书还要注意文字、语言的示范。以字为例,首先字形要正确,不能写错字。第二,字体要正确。第三,

写字的笔顺要正确。除文字之外,板书的语言也要规范。书写的形式要工整,不能潦草、马虎。

4.教师在备课时要设计板书,并把设计好的板书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写到教案上。

第九节结束技能

一、什么是结束技能

结束技能是教师结束教学任务的方式,是通过归纳总结、实践活动、转化升华等教学活动,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及时的系统化、巩固和运用,使新知识有效地纳入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中。

二、结束技能的目的

1.重申所学知识的重要性或应注意的要点。

2.概括本单元或本节的知识结构,强调重要事实、概念、规律和关键。

3.检查或自我监测学习效果,经常通过完成各种类型的练习、实验操作、回答问题、进行小结、改错和评价等,

使所学内容和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

4.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自己的思维过程和方法。

5.使学生领悟所学内容主题的情感基调,做到情与理的统一,并使这些认识、经验转化为指导他们思想行为的

准则。

6.以训练行为技能为目标的教学(如读、写、算以及各种运动技能),结束部分一般为自主练习阶段,单个的

下属技能逐步结合成总括技能,能独立做出整套动作,并通过活动,使技能更加熟练。

7.布置思考和练习题,对所学的知识及时复习、巩固和运用。

三、结束技能的类型

(一)系统归纳

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动脑动手,总结知识的规律、结构和主线,及时强化重点,明确关键。小结时,可采作“纲要信号”、概念图或列表对比等方式。

(二)比较异同

将新学概念与原有概念,或者将并列概念,对立概念,近似的、容易混淆的概念,分析、比较,即找出它们各自的本质特征或不同点,又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或相同点。

(三)集中小结

在不同章节中,循序渐进地学习同一事物的特性和变化,集中归纳小结,从而掌握某一事物的全貌,概括出零散知识的规律。

(四)领悟主题

通过精要论述或提示本质的提问,顿悟所学内容的主题,做到情与理的融合,并激励学生将这些知识转化为指导思想行为的准则,达到对学生进行个性陶冶和品德培养的目的。

(五)巩固练习

在结束部分,恰当安排学生的实践活动,既可使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强化和运用,又可使课堂教学效果及时得到反馈,获得调整下节教案的信息。

四、应用原则和要点

1 在讲授新知识近尾声时,要及时小结和复习巩固,尤其讲授那些逻辑性很强的知识的时候更应该及时小结,

2课堂小结要结合教学目的和内容、重点和知识结构,针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以及课堂教学情境等,采用恰当方式,把所学新知识,即使归纳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小结要精要,要有利于学生回忆、检索和运用。

3授课结束时,应概括本单元或本节知识的结构,深化重要事实、概念和规律。

4要安排适当的学生实践活动,如练习、口答和实验等。通过思维和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如集合思想和创造性思维等)培养抽象、概括能力和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

5课的结束,包括封闭型和开放型。

封闭型的结束,结论明确;开放型的结束,鼓励学生继续探索,运用发散思维,培养丰富想象力。

6布置作业,应要求明确,数量恰当,使每位同学都能记录下来。

7结束的时间要掌握紧凑。

第十节课堂组织技能

一、什么是课堂组织技能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地组织学生注、管理纪律、引导学习,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达到预定课堂目标的行为方式,称为教师的课堂组织技能。

二、课堂组织的目的

1组织和维持学生的注意。2引起学习兴趣和动机。3加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4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行为标准。5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三、课堂组织技能的类型

(一)管理性组织

管理性组织是指课堂纪律的管理。其作用是使教学能在一种有秩序的环境中进行。教师在课堂管理组织的时候,既要不断地启发诱导,又要不断地纠正某些学生的不良行为,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1课堂秩序的管理

2个别学生问题的管理

教师可使用以下三种方法:

(1)做出安排,使他们不能得到奖赏,从而自行停止不良行为。

(2)奖励与行为替换。教师为不良行为的学生提供合乎要求的替换行为。为了达到效果,对替换行为的奖赏必须是有力的,足以抵消不正当行为,而选择替换行为。

(3)教育与惩罚相结合。

(二)指导性组织

1阅读、观察、实验等指导组织。

2课堂讨论的指导组织

(三)诱导性组织

诱导性组织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用充满感情、亲切和热情的语言引导、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用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从而使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第五章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在教育心理学中是指教师教学时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学习,从而达成教学目标所采用的一切方法。

从教学取向来说,教学策略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取向策略,另一种是学生自学取向的教学策略。

第一节概念图策略

一、概念图及其理论基础

概念图是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它包括众多的概念,以及概念或命题之间的关系。每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通过连接线和连接线上的词表示。

概念图源自于美国康乃尔大学Joseph D.Novak等人的一个研究计划,这个计划是研究学生在12年的学校生活中,知识结构的改变情况。概念图的开发是以奥苏伯尔的教育心理学为基础的。

二、概念图的特征

1、概念图中的概念是按分层的形式表现的。

2、概念图中包含着交叉连接。

3、概念图中包含着许许多多的具体事例,这些事例有助于我们澄清所给定的概念的意义。

4、针对同一知识领域,不同的人绘制的概念图可能有明显的不同。

Novak绘制的概念图的概念图(如图5-1)。

三、概念图的制作

(一)要有效地应用概念图策略,首先要帮助学生学会绘制概念图

1在学习绘制概念图的过程中,从一个绘制者熟悉的知识领域开始。绘制第一个概念图,知识领域不要选择太宽。

2选择了知识领域之后,接下来是确定在这个领域中所要用到的概念。

3画出概念图的草图。把草图画在易擦写的纸上或用电脑软件绘制,这样可以随时对概念层级进行调整。

4对草图进行修正。要意识到没有完美的概念图,对概念图进行修正是完全必要的。

5草图完成后,开始寻找交叉连接。交叉连接是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连接,它反映了各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二)绘制概念图不仅要注意以上步骤,同时也要注意绘制规范

1概念图中每个概念是一个专有名词,在一个概念图中只出现一次。一个概念图通常只用来表达一个主概念;主概念之下分出几个相关的支概念,支概念下又可分出几个支概念,依次分下去。概念的词必须能表达一个完整的观点。3连接概念的直线可以交错,但向上或向两侧联系时需加箭头。

4概念名词要用方框和圆圈圈起来,而联系词则不同。图例见图5-2。

图5-2光合作用概念图(引自BSCS,1999)

四、概念图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概念图作为教的工具主要是用于组织课程内容

(二)概念图作为学的工具

(三)概念图作为评价工具一方面可以评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可以为教师或学生自己提供反馈信息概念图可以在课程中用于评测学生对概念理解的程度和范围的变化。

第二节运用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

一、合作学习的含义

合作学习的基本含义包括:

①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一起学习;

②教师的角色由传播者转变为服务者或帮助者;

③学习的责任由教师转移到学生;

④学生不仅要自己学会,还有责任帮助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学会。

二、合作学习的原则和方法

(一)积极主动相互依赖

(二)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

(三)成员负起责任来

(四)人际间的社会协作技能

(五)评价和过程监控

第三节探究学习的教学策略

一、探究学习的含义

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认为,生物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科学探究通常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

探究教学的原则是“让学生自己得出概念,而不是把概念灌输给学生。”

探究教学的特征可以归纳为:

①学生对自然事物与现象主动地去研究,经过探求自然的过程获得科学上的知识。

②为了研究自然而培养所需要的探求能力。

③有效地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的科学概念。

④培养探究未知自然的积极态度。

⑤通过探究活动而学得的知识是科学概念而不是文字知识。探究教学的目标主要有:使学生通过自己

的努力来解决问题或回答问题;保持学生的好奇心;让小和尚参与需要高水平认知和技能的活动;

形成积极的对待科学的态度;为学生提供具体的经验。

二、探究形式

(一)发现式探究

发现式探究是以学生本身观察和经验为基础,在学习情境中通过自己的探索自我发现学习的主要内容。这种教学法就是我们常说的发现教学法。

开放性的问题,封闭性的问题,

(二)推理性探究

推理性探究是“没有动手做”而应用探究方法的探究,它主要是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技能。它的主要特点是:学生通过问题进行思考;学生直接或间接地观察现象,如亲手做、教师示范、看视频和阅读等;学生通过提出疑问和讨论来得出或归纳出概念。

推理性探究教学过程往往包括教师讲述、师生共同讨论、学生运用推理方法形成概念等步骤。

(三)实验式探究

实验式探究是一个完整的实验过程,包括从问题的提出到最终的解释报告全过程。这种探究学习是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学习。

三、探究技能

1观察

它是指利用五种感觉——视、听、味、嗅、触和一些观察事物和自然现象。

观察又可分为定性观察和定量观察。

2分类

它是指依照事物的相同性和相异性分门别类。分类的作用在于使不同事物变得更有条理、易于理解、方便记忆、容易处理。

3测量

它是指运用适当工具进行度量,利用熟悉事物作度量标准显示结果。

4推论

推论是对观察到的现象的因果关系的分析过程,它是根据以前收集的数据或信息对物体或事物做出合理的猜测和推断。

5预测

它是对将要发生的现象的断定。

6交流它是指应用适当的工具和技巧将有关资料或自己的意见和倾国倾城、准确而全面地表达出来。

图表统计图方程式文字与语言图画符号模型:

7数量关系的识别

它是指找出资料或数据之间的数量关系。如在测量的基础上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

8时空关系的识别

它是指以一个物体或时间为参照,描述另一个物体所处的时空位置。

9构建假设

它是指对整个事件作出一个将被证实的陈述,即预测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它能引导数据的收集。

10 辨别控制变量

它是指对科学探究过程中变量关系的认识,找出影响事件的所有变量、可处理和持续控制的变量(自变量)和自变量而改变的变量(因变量)。

11确定可操作性定义

它是指定义实验中所用到的所有变量,说明如何测量一个实验中的变量。

12解释数据

它是指组织数据并从中得出结论。

13实验

它是指进行一个完整的科学实验,。包括提出适当的问题,作出假设,识别并控制变量,操作性定义这些变量,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收集证据,利用数学的方法处理、解释数据,根据证据作出合理判断,用准确的术语、图表介绍研究方法和结论,阐明观点。

第四节科学—技术—社会(STS)教育

一、STS的定义和活动特性

STS起源于英美国家。

耶格等人提出他们对STS的解释,认为科学教育如果只强调科学知识的追求,而真正成为科学家及工程师的毕竟仍是少数,大部分学生对科学定义为“科学不仅是知识,它也是过程、方法、态度、创造力以及应用等五个领域的综合体”。而STS最主要的目的是在让学生能对科学产生兴趣,而能真正培养出具有科学素养的国民。

耶格曾将STS定义为“将技术当作科学与社会之间的桥梁;以地方、全国或全球性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来设计科学课程,让学生对这些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产生兴趣及好奇心,而已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探究过程和科学的概念只是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让学生产生创造力并应用于社会上”。

NSTA将STS定义为在人们现实生活经验背景下的科学教学活动,并提出了STS活动方案的11项特性。这些特性为:

1学生找出当地有趣及有影响力的问题;

2运用当地的资源(人力与物力)来寻求能够用来解决问题的信息;

3学生积极寻找信息的活动能够用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4学习延伸至教室与学校之外(即放学之后);

5着眼于科学与技术对学生个体的影响;

6人为科学的内涵不仅是那些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以应付考试的概念;

7强调学生能用来解决自身的问题的过程技能;

8强调人生职业规划——特别是与科学和技术有关的职业;

9当学生尝试解决他们所发现的问题时,提供学生体验公民角色的机会;

10 认识科学与技术可能对未来产生影响的方式;

11允许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

一、STS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比较

耶格曾提出STS课程的五个学习领域,即:①概念;②过程技能;③创造力;④态度;⑤应用与连结,并对STS与传统教学在五个学习领域的不同点做过比较。

1 概念领域 2过程技能 3创造力 4态度 5应用与连结

二、我国的STS教育

在我国提出STS教育是20世纪80年代。

我国基础教育STS教育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1调查分析科学、技术、社会(STS)教育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重点是以我国教育理论联系实际、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优良传统为基础,有选择地吸收国际STS的理论和实践,洋为中用。

2布点实验

3研究、实验的总结分析,提出中国的STS教育构想方案或建议,供决策机构参考。

4努力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STS研究组织联系,进行学术交流,以扩大在国内外的影响。

三、STS教学模块

教学模块是围绕一个主题的完整的教学活动单元。

第六章直观教学与直观教具

直观,即感性认识,是具体的、直接的、生动的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所产生的感觉、知觉和表象。

直观教学即利用直观教具作为感觉传递物,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向学生展示,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或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

第一节生物课的直观教学和常用直观教具

一、直观教学的优势

(一)直观教学有助于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

(二)直观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直观教学有助于引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四)直观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直观性原则就是指利用生物教学中的直观手段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的效率。

二、直观教具的种类及特点

三、直观教具的使用方法

(一)直观教具对教学所起的作用

1 .用于新课的起始阶段

2 .用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3 .用于突出教学重点

4 .用于突破教学难点

5.用于揭示机理 6.用于设置悬念 7.用于巩固知识

(二)教具的组合使用

教具的组合方式由横向和纵向两种:

1.横向组合:用几种教具从不同角度揭示同一知识点的内涵。

2.纵向组合:让几种教具分配在不同的教学过程环节里。

(三)教具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1.检查演示的环境条件

2.出示教具的程序

3.出示教具的时机

①离散时机:刚上课时,学生尚处在观望、等待的离散状态,此时利用教具提出问题、设置悬念,迅速集中学生注意力,树立引入新课

②疑难时机:使用教具解决教学中的难点,是难点突破方法之一。

③疲沓时机:每当完成某个教学环节时,常常会出现学生精力分散、松懈疲沓的情形,此时出示新颖、生动的教具,会使学生眼前一亮,大脑再次兴奋起来。

四、直观教具的选择

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确定后,选择直观教具应考虑以下因素:

1.学习任务 2.学生特点 3.教具的特点 4.教学环境 5.经济因素

第二节简易生物教具的制作

一、简易生物教具应具备的特点

1.构思的巧妙2.设计的新颖3.材料的易取4.种类的多样5.制作的容易6.性能的可靠7.操作的便利8.推广的快捷

二、简易教具制作的原则

科学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实用性原则简易化原则艺术性原则

三、简易教具制作的方法与技巧

(一)投影教具制作技术

(二)粘贴教具制作技术

第七章现代教育技术的利用

第一节现代教育技术与生物学教育

第二节计算机及其相关技术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计算机辅助教学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指在计算机硬件环境下,教师与学生运用事先编制的教学软件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

计算机教学的有利特点之一就是可以实现人机交互式学习,学生可以根据屏幕上的变化来进行思考、并做出反应。设计好的优秀软件,可以帮助学生对生物学原理和概念有更为深入的认识,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多媒体计算机的特点及其在生物学教学中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

1.信息采集、处理和传递的多样性

2.人机交互智能化学习

3.提高学习效果

4.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宽带网的建设,网络技术与多媒体的结合会使生物资源更为可观。

二、虚拟现实——教学模拟

三、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教学资源

(一)CD-ROM光盘

(二)VCD影视资源

(三)生物学课程中可利用的CAI软件

1 .国产商品化CAI软件

2 .引进的外国产品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试卷第五套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试卷(第五套) 一、名词解释:(共10个,共20分) 师德: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时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教学技能: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利用教育理论和教学经验进行某一学科教学的能力基础,是教师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进行的有意识的活动。 教学原则:是有效进行教学必须遵的基本要求。它既指教师的教,也指导学生的学,应贯彻于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和始终。 课时计划:课时计划是教师和学生在上课时所从事的教学活动,所用的教学方法和所希望达到的教学目的的详细计划。通常称课时计划为教案。 观察力:表现在生物学科上是指善于观察生物体和生物现象的细微变化及其本质特点的能力。启发式教学:教师遵循认识规律,从学生实际出发,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确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活动,主动探索,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模象直观:模象直观是指实物、事物的模型和图像,它是实际事物的模拟品,如模型、图片、图表、图画以及幻灯、电视、电影等。 标准化考试:是按照系统的科学程序组织,具有统一的标准,并对误差作了严格控制的考试。STS教育思想:STS教育的基本精神强调理科各科教学应与本学科的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紧密结合,与当前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通过阐述科学、技术、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把学科教学与本学科的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社会生活中的应用结合起来,使学生不仅获得各学科较扎实的基础知识,而且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STS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常态记分法:或称正态记分法,即用简单文字等第或数字把学生学习成绩优劣表示出来的方法。 二、填空题:(共50个空,共25分) 1、最新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主要有三个方面,分别是_面向全体学生、_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和_倡导探究性学习_。 2、中学生物学的学科特点有(至少三个)_传授生物学基础知识__ 、 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反映现代生物学科学水平。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复习题及答案

《生物学教学论》章节说明及复习题: 第一章:中学生物学课程 学习目的:概述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价值;利用生物学课程标准指导教学;阐明中学生物学课程的目的;说明教科书的作用。 学习重点:中学生物学课程标准、中学生物学课程目标 学习及考核要求:本章学习要求学员充分认识生物学课程的性质、价值和地位,在了解生物学课程标准的内容和结构的基础上,能利用生物学课程标准指导教学,明确中学生物学不同层次的课程目标,认识生物学教科书的内容和作用。 (二)填空题 1、从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来看,中学生物学课程可分为课程和 课程。 2、新的高中生物学课程包括和两部分内容,其中前一部 分是在初中生物课基础上,对生物学核心知识的扩展和延伸,旨在进一步提高全体高中生共同的生物科学素养;后一部分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志向,由学生自己选择学习内容,以便为学生学习方向和择业提供帮助。 3、生物课程标准的出台,是我国大陆地区生物学课程改革进展中的重 大事件,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2003年2月,教育部又颁布了《》。 4、生物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的每一个具体标准都是描述学生学习 的,是用描述学生学习后学习行为上的变化。 5、我国各学科的课程标准采用了统一的框架结构,这种尝试性的课程 标准框架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依次为前言、、和实施建议。 6、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共选取了个主题,并选择了作 为主线,贯穿在这些主题之中。 7、课程目标是生物教师备课、上课、分析课的和。(出发点、依据) 8、2000年后我国颁布的生物课程文件,将课程目标分为两个层次来表 述,一是课程,二是课程的。 9、教科书既是支持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又是学生学习 的。 10、教科书的编写不仅要体现本学科的理念、课程目标和内容 要求,还要符合国家的意识形态和。 (三)单项选择题 1、下面关于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它是中学的一门选修课程 B 它是中学开设的一门综合课程 C 它是科学教育中一门重要学科 D 它是一门非技术课程性质的科学课程2、中学生物学课程价值主要体现在 A 面向全体中学生,课程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全体公民的生物科 学素养。 B 面向大多数学生,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传授生物学基础知识, 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C 面向全体初中生,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传授生物学基础知识, 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D 面向部分高中生,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步入社会、择业、 终身学习打基础。 3、中学生物学课程标准 A主要描述了学生在某一阶段学习的具体方法。 B主要描述了学生在某一阶段的具体学习内容。 C主要描述了学生在某一阶段的统一的探究和调查活动。 D主要描述了学生在某一阶段学习后的学习成果。 4、下面关于生物课程标准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它是由教育部颁布的带有指令性的、重要的国家课程文件。 B 它是国家制定的初中、高中阶段生物学课程的统一的最高要求。 C 它是对初中、高中阶段,生物学学习内容统一的具体详细的规定。 D 它是用一系列抽象的名词术语来描述学生的学习结果。 5、生物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 A 初中共选了10个主题,每一个主题都由若干个二级主题构成。 B 共选了10个主题,每一个主题都由若干个二级主题构成。 C 共计6个模块,相当于6个主题。 D 高中必修部分共计6个模块,相当于6个主题。 6、关于生物课程标准的结构框架中内容描述正确的是 A 前言:主要介绍课程标准的制作背景、和制作过程。 B 课程目标:包括课程的总目标和具体目标,它指出了教师在实施课程中的努力方向。 C 内容标准:详细描述了不同阶段学习的具体内容和知识点。 D 实施建议:提出了活动和探究的具体内容、方法及课时分配。 7、关于生物学课程目标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生物学课程总目标包括了知识、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和科学技术与社会等内容。 B 课程的总目标是一种宏观的、较为抽象的表述方式,具体目 标是对总目标的解释和具体的要求。 C 课程总目标代表了课程设计者对本课程的认识、理念、期望、 和要求,指明努力的方向和教师应注意到的不同方面。 D 具体目标专指生物教学过程中知识与技能应达到的标准。 8、关于教科书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杭州师范大学2019年《845中学生物学教学论》考研专业课真题试卷

杭 州 师 范 大 学 硕 士 研 究 生 招 生 考 试 命 题 纸 2019 年 考试科目代码 845 考试科目名称 中学生物教学论 (本考试科目共 3页,第1 页) 杭 州 师 范 大 学 2019 年招收攻读硕士研究生考试题 考试科目代码: 845 考试科目名称: 中学生物教学论 说明:考生答题时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漏批责任自负。 一、生物学素养测试题(30分) 1、下图是某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每空2分): (1)蚯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自于生活垃圾中的_______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生活垃圾中的细菌和真属于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若要采用生物方法处理生活垃圾,在确定处理生活垃圾的方案时,通常需要考虑的因素可概括为3个方面,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机肥在土壤中经分解、转化可产生NO 3-,通常植物根系对NO 3-的吸收是通过 ___________运输完成的。 2、某种家禽的豁眼和正常眼是一对相对性状,豁眼雌禽产蛋能力强,已知这种家禽的性别决定方式与鸡相同,豁眼性状由Z 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a 控制,且在W 染色体上没有其等位基因。回答下列问题(12分,每空2分): (1)用纯合体正常眼雄禽与豁眼雌禽杂交,杂交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理论上F1个体的基因型和表现型为_____,F2雌禽中豁眼禽所占的比例为______。 (2)为了给饲养场提供产蛋能力强的该种家禽,请确定一个合适的杂交组合,使其子代中雌

刘恩山主编《中学生物学教学论》

(转)刘恩山主编《中学生物学教学论》复习要点 绪论 1.要胜任当代中学生物学教师的工作,一个人不仅要有坚实的生物学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为基础,同时还要具有哪些专业知识及技能? 答:(1)理解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价值 (2)理解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本质和特征 (3)掌握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习特点 (4)能够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5)能够利用多种评价方式来反映学生的进步 (6)专业素养的持续发展 2.怎样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物学教师? 3.课程改革的焦点聚集在“面向全体学生”和“倡导探究性学习”。 4.“面向全体学生”带来的变化是课程内容加大了灵活性和选择性,使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学生能学到更适合他们的需求和条件的内容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5.“倡导探究性学习”则大大增加了课程中对于过程技能的要求和探究活动(或解决问题)的内容,并对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生物学研究的能力和引导发现的教学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一章 1.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答:性质:学科课程;科学课程;技术课程。地位:必修课程 2.生物学课程的价值 答:(1)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为学生终生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 (3)为学生步入社会、择业和确定进一步学习的专业方向提供帮助; 3.具有生物科学素养的人应具有正确的科学态度、价值观和世界观;有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和原理;具有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理解力,能够应用生物学的知识和方法去面对现实生活中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 4.课程标准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课程标准是由教育部颁布的带有指令性的、重要的国家课程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国家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生物课程标准则是具体规定了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内容标准,并提出了教学评价及编写教材等方面的建议。它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每个中学生物学教材编写人员、生物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开展工作的依据和准绳。 5.标准和大纲的异同是什么? 标准和大纲的共同之处是它们都是教育部颁布的指令性 的课程文件“编教材、教学、评估、命题”的依据,也就是常说的“4个依据”的作用。 课程标准有一些与大纲不同的特点: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生物学教学论

中学生物教学论复习要点 绪论 1.要胜任当代中学生物学教师的工作,一个人不仅要有坚实的生物学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为基础,同时还要具有哪些专业知识及技能? 答:(1)理解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价值 (2)理解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本质和特征 (3)掌握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习特点 (4)能够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5)能够利用多种评价方式来反映学生的进步 (6)专业素养的持续发展 2.怎样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物学教师? 3.课程改革的焦点聚集在“面向全体学生”和“倡导探究性学习”。 4.“面向全体学生”带来的变化是课程内容加大了灵活性和选择性,使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学生能学到更适合他们的需求和条件的内容 5.“倡导探究性学习”则大大增加了课程中对于过程技能的要求和探究活动(或解决问题)的内容,并对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生物学研究的能力和引导发现的教学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一章 1.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答:性质:学科课程;科学课程;技术课程。地位:必修课程 2.生物学课程的价值 答:(1)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为学生终生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 (3)为学生步入社会、择业和确定进一步学习的专业方向提供帮助; 3.具有生物科学素养的人应具有正确的科学态度、价值观和世界观;有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和原理;具有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理解力,能够应用生物学的知识和方法去面对现实生活中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 4.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由教育部颁布的带有指令性的、重要的国家课程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国家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生物课程标准则是具体规定了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内容标准,并提出了教学评价及编写教材等方面的建议。它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每个中学生物学教材编写人员、生物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开展工作的依据和准绳。 5.标准和大纲的异同是什么? 标准和大纲的共同之处是它们都是教育部颁布的指令性的课程文件“编教材、教学、评估、命题”的依据,也就是常说的“4个依据”的作用。 课程标准有一些与大纲不同的特点: (1)课程标准主要描述了学生在某一阶段学习后的学习成果,而大纲则强调的是具体的学习内容 (2)生物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的初中、高中阶段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不是最高要求,而生物教学大纲是统一的要求 (3)生物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包括了认知、情感和能力三个领域,而生物教学大纲则主要侧

中学生物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1、请你想一想什么是“教”和“学”,谈谈在备课时应该怎样体现教和学的关系 答:"教”与"学”是统一的,是从不同的角度描述同一种事物,同一种活动。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它表现为:一是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学的关系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在这样的课堂上"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教代替了学。学生是被教会的,而不是自己学会的;二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学生只能跟着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学无条件的服从于教,教学由共同体变成了单一体,学生的独立性,独立品格丧失了,教也走向了其反面,最终成为遏制学的"力量”。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互相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情感,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目的。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参与、平等对话、合作性意义建构,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地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的过程。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为的转换,由教学中心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可以说,创设基于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在备课时,我做到以下几点:1.以人为本,设计教案。要熟悉学生基础,了解学生知识面,就是说要"找准教学的起点”。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应当充分考虑学生已经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能够了解什么,需要学习什么。2.依据情境,巧妙教学。(1)利用学生积极学情,充分传授知识。(2)巧妙引导课堂,消除消极学情。3.三、注重反馈,反思教学课后,教师应该思考课堂上传授了什么给学生,学生学到了什么,学了多少,自己在讲课中哪些地方引导得好,学生理解透彻;哪些知识没有讲清讲透讲到位,还需要进一步巩固。同时,要注意及时收集学生反馈的信息,从而调整方向,为下一步更好教学作准备。同时,也能切实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教研水平。 4、某广告声称:“科学研究证明,冷冻水果比罐装水果更具有营养。”在接受这种说法前,你需要了解哪些问题的答案 ①具有一定的生物学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 ②学会生物学教学的方法、技能,并能应用于实践。 ③学会反思,找准自身的不足和努力方向。 5、你认为学习本课程应该完成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优势:(1) 可以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2) 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知识。(3) 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思维能力。 不足:(1) 不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被动授受知识。(2) 不能及时得到反馈信息。(3) 长时间的讲解学生容易分散注意力。 6、试述讲解技能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 优势:(1) 可以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2) 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知识。(3) 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思维能力。 不足:(1) 不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被动授受知识。 (2) 不能及时得到反馈信息。 (3) 长时间的讲解学生容易分散注意力。 7、直观教学的优势有哪些 直观教学有助于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直观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直观教学有助于引发学生探索的欲望;直观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8、高中生物新课程计划在2010年在全国推行,谈谈你对高中生物学新课程模块的认识。 答:高中阶段生物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课程总目标1)获得关于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和生物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方面的应用。2)养成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树立创新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3)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基本操作技能、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4)认识科学的性质、技术的性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5)初步了解生物科学及相关的应用领域,为日后进一步的学习和参与社会生活做好必要的准备。 9、论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三大学习理论派别的基本观点,并联系实际课堂教学谈谈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答: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就是通过强化而建立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学生接受教学所传授的客观世界知识,得到与教育者完全相同的理解,便达到了学习目标。认识主义者虽然强调了学习者内部的认知过程,但认为学习是将外界客观事物(知识及其结构)内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建构主义者提出,学习不是被动接受已定知识,而是学习者主动在内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从行为主义发展到认识主义后的进一步发展,它不仅更深刻地探讨了课堂学习的本质过程,而且以现代者的眼光透析了课堂学习的策略.形式.环境.对象等,从多角度发展和丰富了课堂学习理论。 10、新课程改革过程中,中学生物学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 中学生物教师的任务是发展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和对生物技术的认识,使学生在生物技术占主导地位的21世纪中,能更好的生活。生物教师要努力满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渴求生物科学知识和一些生物技术的需要,使学生了解生物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并能领略到这些领域的工作和成就。要胜任当代中学生物学教师的工作,一个人不仅要有坚实的生物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为基础,同时还要具有和不断提高几方面的知识及技能:

《中学生物教学论-期末总结》(刘恩山版)

《中学生物教学论-期末总结》(刘恩山版) 绪论 1.要胜任当代中学生物学教师的工作,一个人不仅要有坚实的生物学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为基础,同时还要具有哪些专业知识及技能? 答:(1)理解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价值 (2)理解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本质和特征 (3)掌握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习特点 (4)能够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5)能够利用多种评价方式来反映学生的进步 (6)专业素养的持续发展 2.怎样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物学教师? 3.课程改革的焦点聚集在“面向全体学生”和“倡导探究性学习”。 4.“面向全体学生”带来的变化是课程内容加大了灵活性和选择性,使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学生能学到更适合他们的需求和条件的内容 5.“倡导探究性学习”则大大增加了课程中对于过程技能的要求和探究活动(或解决问题)的内容,并对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生物学研究的能力和引导发现的教学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一章 1.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答:性质:学科课程;科学课程;技术课程。地位:必修课程 2.生物学课程的价值 答:(1)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为学生终生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 (3)为学生步入社会、择业和确定进一步学习的专业方向提供帮助; 3.具有生物科学素养的人应具有正确的科学态度、价值观和世界观;有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和原理;具有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理解力,能够应用生物学的知识和方法去面对现实生活中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 4.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由教育部颁布的带有指令性的、重要的国家课程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国家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生物课程标准则是具体规定了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内容标准,并提出了教学评价及编写教材等方面的建议。它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每个中学生物学教材编写人员、生物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开展工作的依据和准绳。 5.标准和大纲的异同是什么? 标准和大纲的共同之处是它们都是教育部颁布的指令性的课程文件“编教材、教学、评估、命题”的依据,也就是常说的“4个依据”的作用。 课程标准有一些与大纲不同的特点: (1)课程标准主要描述了学生在某一阶段学习后的学习成果,而大纲则强调的是具体的学习内容 (2)生物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的初中、高中阶段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不是最高要求,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

名词解释 1.课程标准:以前称为教学大纲,是以纲要的形式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 1、课程标准:是由教育部颁布的带有指令性的、重要的国家课程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 2.科学态度:是人基于对科学知识的正确理解和对科学发展的认识而形成的科学的信念和科学习惯 3.科学的世界观:即在其自身的体系内是没有逻辑错误或价值矛盾的理论和判断.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科学的世界观。它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按其固有规律永恒运动着,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最根本的规律。生物科学所研究的是生物的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这些规律也是客观规律的一部分 4.学习:是指学习者因经验而获得知识或者引起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较持久的改变的过程。 5.概念图:是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它包括众多的概念,以及概念或命题之间的关系。每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通过连接线和连接线上的词表示。 6.合作学习:是教学中通过小组的形式使学生一起学习达到学习效果的最优化。 教育:STS教育是科学教育改革中兴起的一种新的科学教育构想,其宗旨是培养具有科学素质的公民。它要求面向公众,面向全体;强调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的关系;重视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人们生活中的应用;重视科学的价值取向,要求人们在从事任何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创造时,都要考虑社会效果,并能为科技发展带来的不良后果承担社会责任。8.演示技能:是教师进行实际表演和示范操作,运用实物、样品、标本、模型、图画、图表、幻灯片、影片和录像带提供感性材料,以及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的方式。

生物学教学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生物学教学论试题及参 考答案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生物学教学论试题第1套*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国家课程标准:是由教育部颁布的带有指令性的、重要的国家课程文件,是国家对基 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 2、多媒体:是指集图形、图象、动画、声音的输入、输出以及各种信息的加工、 处理于一体的系统,能同时获取、编辑、存储和展示两种以上不同类型信息媒体的技术。 3、合作学习:是将学生分成小组,按小组接受任务,然后小组成员一起分工合作 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 4、效标参照评价:指以预先设定的、期待的教育目标为评价基准,来衡量评价对 象达到程度的一种评价。 5、教育实验法:是依据一定的教育理论假说,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的,运用必要的 控制方法,变革研究对象,探索教学的因果规律的一种科学研究活动。 二、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中学生物学教学论”是由、、心理学和教育技术等诸多 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形成的学科课程。 2、在科学研究中,有三个环节是十分重要的,这就是、 和。 *来源于网络

3、在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生物学课程在课程理念、课程目的、课程和 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变。 4、生物教育科学研究常见的两种具体方法是和。 5、教学语言中声音的变化是指教师讲话的、、节奏和速度的变化。 6、观察是指利用视、听、味、、五种感觉和一些工具来感觉事物。 7、教育实验法最显着的两个特点是和。 8、学生应该掌握的科学探究的一般技能包括:、做出假设、制定计划、收集 证据、得出结论、。 9、教学技能主要包括、、、教学语言、讲解、变化、强 化、演示、结束、课堂组织十个方面的技能。 三、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15分) 1、在《生物课程标准》的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中确立了 A 8个一级主题 B 10个一级主题 C 6个一级主题 D 12个一级 主题 2、生物学素养的高低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这种生物学素养分为四个水平,其顺序是 A 结构化的—功能化的—肤浅的—多维的 B 肤浅的—结构化的—功能化的—多维 的 C 功能化的—肤浅的—结构化的—多维的 D 肤浅的—功能化的—结构化的—多维 的 3、下列各项中与讲述法的基本要求无关的是 A 科学正确,切合学生实际 B 善于组织和诱导 C 与其它教学形式相配合 D 条理清楚,重点突出

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复习提纲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复习提纲 绪论 1.要胜任当代中学生物学教师的工作,一个人不仅要有坚实的生物学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为基础,同时还要具有哪些专业知识及技能? 答:(1)理解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价值 (2)理解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本质和特征 (3)掌握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习特点 (4)能够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5)能够利用多种评价方式来反映学生的进步 (6)专业素养的持续发展 2.怎样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物学教师? 3.课程改革的焦点聚集在“面向全体学生”和“倡导探究性学习”。 4.“面向全体学生”带来的变化是课程内容加大了灵活性和选择性,使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学生能学到更适合他们的需求和条件的内容 5.“倡导探究性学习”则大大增加了课程中对于过程技能的要求和探究活动(或解决问题)的内容,并对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生物学研究的能力和引导发现的教学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一章 1.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答:性质:学科课程;科学课程;技术课程。地位:必修课程 2.生物学课程的价值

答:(1)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为学生终生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 (3)为学生步入社会、择业和确定进一步学习的专业方向提供帮助; 3.具有生物科学素养的人应具有正确的科学态度、价值观和世界观;有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和原理;具有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理解力,能够应用生物学的知识和方法去面对现实生活中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 4.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由教育部颁布的带有指令性的、重要的国家课程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国家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生物课程标准则是具体规定了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内容标准,并提出了教学评价及编写教材等方面的建议。它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每个中学生物学教材编写人员、生物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开展工作的依据和准绳。 5.标准和大纲的异同是什么? 标准和大纲的共同之处是它们都是教育部颁布的指令性的课程文件“编教材、教学、评估、命题”的依据,也就是常说的“4个依据”的作用。 课程标准有一些与大纲不同的特点: (1)课程标准主要描述了学生在某一阶段学习后的学习成果,而大纲则强调的是具体的学习内容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复习题及答案

《生物学教学论》章节说明及自学练习题: 第一章:中学生物学课程 学习目的:概述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价值;利用生物学课程标准指导教学;阐明中学生物学课程的目的;说明教科书的作用。 学习重点:中学生物学课程标准、中学生物学课程目标 学习及考核要求:本章学习要求学员充分认识生物学课程的性质、价值和地位,在了解生物学课程标准的内容和结构的基础上,能利用生物学课程标准指导教学,明确中学生物学不同层次的课程目标,认识生物学教科书的内容和作用。 (二)填空题 1、从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来看,中学生物学课程可分为 课程和课程。 2、新的高中生物学课程包括和两部分内容, 其中前一部分是在初中生物课基础上,对生物学核心知识的扩展和延伸,旨在进一步提高全体高中生共同的生物科学素养;后一部分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志向,由学生自己选择学习内容,以便为学生学习方向和择业提供帮助。 3、生物课程标准的出台,是我国大陆地区生物学课程改革 进展中的重大事件,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2003年2月,教育部又颁布了《》。 4、生物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的每一个具体标准都是描述学生学习的,是用描述学生学习后学习行为上的变化。 5、我国各学科的课程标准采用了统一的框架结构,这种尝 试性的课程标准框架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依次为前言、、和实施建议。 6、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共选取了个主题,并选择了作为主线,贯穿在这些主题之中。 7、课程目标是生物教师备课、上课、分析课的和。(出发点、依据) 8、2000年后我国颁布的生物课程文件,将课程目标分为两 个层次来表述,一是课程,二是课程的。 9、教科书既是支持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又是 学生学习的。 10、教科书的编写不仅要体现本学科的理念、课程 目标和内容要求,还要符合国家的意识形态 和。 (三)单项选择题 1、下面关于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它是中学的一门选修课程 B 它是中学开设的一门综合课程 C 它是科学教育中一门重要学科 D 它是一门非技术课程性质的科学课程 2、中学生物学课程价值主要体现在 A 面向全体中学生,课程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全体公 民的生物科学素养。 B 面向大多数学生,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传授生物学 基础知识,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C 面向全体初中生,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传授生物学 基础知识,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D 面向部分高中生,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步入 社会、择业、终身学习打基础。 3、中学生物学课程标准 A主要描述了学生在某一阶段学习的具体方法。 B主要描述了学生在某一阶段的具体学习内容。 C主要描述了学生在某一阶段的统一的探究和调查活动。 D主要描述了学生在某一阶段学习后的学习成果。4、下面关于生物课程标准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它是由教育部颁布的带有指令性的、重要的国家课程文件。 B 它是国家制定的初中、高中阶段生物学课程的统一的最高要求。 C 它是对初中、高中阶段,生物学学习内容统一的具体详细的规定。 D 它是用一系列抽象的名词术语来描述学生的学习结果。 5、生物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 A 初中共选了10个主题,每一个主题都由若干个二级主题构成。 B 共选了10个主题,每一个主题都由若干个二级主题构成。 C 共计6个模块,相当于6个主题。 D 高中必修部分共计6个模块,相当于6个主题。 6、关于生物课程标准的结构框架中内容描述正确的是 A 前言:主要介绍课程标准的制作背景、和制作过程。 B 课程目标:包括课程的总目标和具体目标,它指出了教师在实施课程中的努力方向。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考试第二套开卷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考试(第二套)(开卷) 一、绘制概念图(本题20分) 材料1为你提供的是现行高中生物教材中关于新陈代谢的一段阐述,试以“新陈代谢”为命题,用本材料中涉及的概念绘制一个概念图。 制作要求: 1、突出本部分教学的主要内容,图中使用的概念不得少于10 个。 2、各概念间层级逻辑关系清楚,无科学性错误。 3、符合绘制规范的基本要求。 4、制作的概念图布局较为合理、美观。 二、设计实作评价检核表(本题20分) 材料2为人教社7年级(上)教材“练习使用显微镜”的操作步骤,若完成该实验的满分为10分,请结合你的教学实践,参考我们讨论过的案例3的格式和评分等级,为本实验设计一 份实作评价检核表。 三、教材分析(本题20分) 材料3为高中生物现行教材《基因的分离定律》部分的内容,试分析: 1、本部分内容教学的重要性。 2、根据生物新课标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结合教材关于教学目标表述的要求,分析本部分 应达到的教学目的。 3、本部分教学的重点、难点。 四、教学评价(本题40分) 就你所上的一节最成功的生物课或你本次学习观摩的生物教学示范课,举例说明: 1、你(或上示范课的教师)的哪些教学设计最能体现新课标的某一课程理念,怎么体现 的? 2、结合教材中十大基本教学技能的学习,你认为在这节课中,哪一种教学技能使用得最 好?简析你的看法。 3、简述教育心理学上两大体系学习理论之中任一理论的实质含义,说明其在本节课中的 应用。 4、一节好的生物课应该突出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这一特点,试析自然科学四个维度理 论在本节课中的体现。 材料1 新陈代谢的概念 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有序的化学变化的总称,它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两方面。物质代谢是指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的交换和生物体内物质的转变过程。能量代谢是指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能量的交换和生物体内能量的转变过程。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 1:简答题:举例说明什么就是"前科学概念”。 参考答案: 许多学生在进入课堂之前已经思考过一些在生活中所见到得生物学现象,并形成了一些想法来解释身边发生得现象,这就就是"前科学概念”。学生得前科学概念有些与科学家得认识接近或相同,但大多数就是科学界不能接受得结论,有人也将其称为"错误概念或迷思概念”。例如人们腐肉生蛆得认识。 2:简答题:请您介绍一个中学生物学教育相关得网站,并对其进行评价。 参考答案: 提供一个中学生物学教育相关得网站得网址;主要栏目、特色;简单评价。 3:简述概念图在教学中得用途。 参考答案: (1)作为教得工具,主要就是用于组织课程内容; (2)作为学得工具; (3)作为评价工具。 4:简答题:您就是如何理解教学目标与评价之间得关系得。 参考答案:教学目标就是制定评价标准得基础;评价就是围绕着目标展开,否则就就是无效得评价。 5:简答题:简要介绍导入得基本结构。 参考答案:引起注意;激起动机;组织引导;建立联系。 6:简答题:举例说明建构主义学习观得某些合理性。 参考答案: (1)强调学习者得经验(举例证明该观点得合理性); (2)注重以学习者为中心(举例证明该观点得合理性); (3)创造冲突得真实得学习情境(举例证明该观点得合理性); (4)注重互动得学习方式(举例证明该观点得合理性)。 7:简答题:简述初中生物学新课程倡导得课程理念。 参考答案: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 8:简答题:简述中学生物学实验得类型。 参考答案: (1)从生物学学科特点瞧,生物学实验可分为:形态学实验、解剖学实验、生理学实验与分类学实验等。 (2)从教学活动得特点瞧,可以将生物学实验分为:观察实验、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实验及设计与制作实验等。 9:[多选题]教态得变化包括( ) A:声音得变化B:停顿C:目光接触D:面部表情变化E:身体移动F:头手得动作变化 参考答案:ABCDEF 10:[单选题]讲授"光合作用”这部分内容时,按布鲁姆得教育目标分类,属于理解水平得问题就是( )。 A:叶绿体中含有哪两类色素B:光反应得场所C:光合作用得实质D:作物栽培要合理密植参考答案:C 11:[多选题]下列属于"模型”得特点得就是( )。 A:可用缩时得方式表现复杂得长过程得概貌B:能立体地显示结构特征与各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试题库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试题库 第二部分选择题 1.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标准确定的课程理念包括()。 A.倡导独立性学习 B.倡导探究性学习 C.淡化知识系统性 D.突出内容趣味性 2.()由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编定了《中学生物学教学大纲(草案)》,结束了我 国中学生物教学缺乏一个完善的教学大纲的状况。 A.1949年 B.1950年 C.1951年 D.1952年 3.我国中学生物学课最早是在()年之后,随着英国传教士传教活动,在中国办学开始设立的。 A.1902年 B.1840年 C.1912年 D.1856年 4.制定初中生物学的教学目的要求的依据是() A.根据普通中学培养目标的需要 B.根据中学的课程设置 C.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 D.以上三点都是 5.选取生物学基础知识,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这里指的联系实际,是指() A.我国目前和将来生产和科学发展的实际 B.我国社会需要的实际 C.我国工农业生产和自然状况的实际 D.我国学生的实际 6.从我国实际出发,生物学教学内容()。 A.要有统一性 B.要有多样性 C.要有传统性 D.既要有统一性,也应有多样性 7.初中阶段主要学习的生物学内容是() A.偏重感性的、比较浅显的,侧重生命现象的基础知识 B.偏重感性的,较多涉及生命本质的基础知识 C.讲述共性的,较多涉及生命本质的基础知识 D.讲述生物共性的,侧重生命现象的基础知识 8.衡量生物学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准是()

A.教学过程设计的合理与否 B.教学目的要求达到与否 C.考试分数高与否 D.教学内容丰富与否 9.初中阶段的生物学教学内容包括() A.植物、动物;人体生理卫生;生物的遗传进化 B.植物、动物;生物的遗传进化;生态 C.植物、动物;人体生理卫生;生态 D.植物、动物;人体生理卫生;生物的遗传进化;生态 10.能力的培养与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关系是() A.相互对立的 B.相辅相成的 C.知识和技能是培养能力的基础 D.能力的发展为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创造条件 11.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都必须() A.从科学的内容出发 B.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来进行 C.寓思想教育于知识教育之中 D.单纯地进行思想教育 12.在教学过程中学习的主体是() A.教师 B.教师和学生 C.学生 D.以上三点都不是 13.教学过程是学生以学习()为主的认识过程。 A.直接经验 B.间接经验 C.直接和间接经验 D.人类的认识过程 14.一位教师在讲细菌一节时,向学生介绍了有关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实行细菌战的罪行以及我国在解放后进行了防病治病消毒灭菌方面的成就,从而激起了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发了学习细菌有关知识的强烈欲望。这是根据()原则来设计的教学过程。 A.生物学教学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B.理论联系实际的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的读书心得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的读书心得 古田县第一中学陈小瑾 刘恩山教授的《中学生物学教学论》是高等师范院校生物学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从事中学生物学教育工作所必备的一些专业技能和持续发展自身专业素养的基本能力。它是由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技术学等诸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形成的,兼有文、理学科特点的学科课程,通过总结中学生物教学实践经验,并吸收现代教育教学的有益成果,研究中学生物学教学的目标任务、教学过程、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学能力培养、考试与评价、教师备课、课外活动等问题的科学规律,把生物教学中的具体现象和问题理论化、科学化、规律化,从而形成独立的科学体系。这本书是根据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点及其对生物学教师的要求而编写的,是旨在提高职前和在职生物教师理论和技能的专业教科书,它不仅可以帮助师范生克服初为人师的困难,尽快胜任生物学教师的工作,也是在职教师实践性很强的就业指导课程。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这本书中论述了当前中学生物教学的目的与任务,概述了指导生物学教育的理论和教学原则,具体介绍了生物学课堂教学的方法。全书共分12章,内容包括绪论、中学生物学课程、科学的本质与生物学素养、生物学教育有关的学习和教学理论、基本教学技能、教学策略、直观教学与直观教具、现代教育技术的利用、中学生物学实验、生物学教师的备课、中学生物学教育评价、生物学研究性学习与教学中的安全和中学生物学教师的教育研究及专业素养的发展等等。本课程注重为高师学生将来独立从事生物学教学工作奠定良好基础,并帮助在职教师去面对新课程的挑战,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能力。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够提高很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包括:理解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价值;理解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本质和特征;掌握学生的学习规律和特点;能够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能够利用多种评价方式来反映学生的进步;专业素养的持续发展。 在学习了这本书之后了解到要做好一名中学生物教师要理解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价值。对中学生物学课程性质和价值的认识反映了教师对自身工作特点和实质的理解,这种理解会影响教师工作中的努力方向,是对生物学教师专业素养的基本要求。生物学教育工作者对中学生生物课程的认识会随时代的前进和生物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地深入和变化。生物学教师要不断地思考这个问题,与时俱进。同时理解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本质和特征。生物学教育有两块基石:一是人们对于生物科学、对于科学的本质和特征的理解;另一个是人们对于青少年认识规律的认识。因为中学生物学课程包含了科学和技术的内容,所以生物学教师对科学和技术本质的认识有助于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根据学科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学习活动,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和技术素养。掌握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习特点,因为学生是一个很灵活的群体,教师要掌握了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后,可以减少实际教学中的盲目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能及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个有序、有效、有趣的过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的素养。 通过阅读这本书也学习到一些基本的教学技能,例如:导入技能、教学语言技能、提问技能、讲解技能、变化技能、强化技能、演示技能、板书技能、结束技能、课堂组织技能等等。学习并且掌握这些技能可以让我们更好的去传授知识,让同学们更加容易理解知识。一个老师,要想有效地传递知识给学生的前提必须要先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否则,整个教育过程将会是教师的一台独角戏罢了。刘恩山教授很详尽地告诉我们导入技能的类型有九种:直接导入、经验导入、旧知识导入、实验导入、直观导入、设疑导入、事例导入、悬念导入、故事导入。我觉得书中对这九种导入的概述是很全面的,他还强调在应用这九种导入技能的时候要注意应用的原则与要点,就是导入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要强,导入要具有关联性,导入要有趣味性,有一定

(完整版)生物学教学论第一套题及参考答案

生物学教学论试题第1套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国家课程标准 2、多媒体 3、合作学习 4、效标参照评价 5、教育实验法 二、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中学生物学教学论”是由、、心理学和教育技术等诸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形成的学科课程。 2、在科学研究中,有三个环节是十分重要的,这就是、和。 3、在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生物学课程在课程理念、课程目的、课程和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变。 4、生物教育科学研究常见的两种具体方法是和。 5、教学语言中声音的变化是指教师讲话的、、节奏和速度的变化。 6、观察是指利用视、听、味、、五种感觉和一些工具来感觉事物。 7、教育实验法最显著的两个特点是和。 8、学生应该掌握的科学探究的一般技能包括:、做出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得出结论、。 9、教学技能主要包括、、、教学语言、讲解、变化、强化、演示、结束、课堂组织十个方面的技能。 三、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15分) 1、在《生物课程标准》的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中确立了 A 8个一级主题 B 10个一级主题 C 6个一级主题 D 12个一级主题 2、生物学素养的高低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这种生物学素养分为四个水平,其顺序是 A 结构化的—功能化的—肤浅的—多维的 B 肤浅的—结构化的—功能化的 —多维的 C 功能化的—肤浅的—结构化的—多维的 D 肤浅的—功能化的—结构化的 —多维的 3、下列各项中与讲述法的基本要求无关的是 A 科学正确,切合学生实际 B 善于组织和诱导 C 与其它教学形式相配合 D 条理清楚,重点突出 4、学生的能力培养 A 与智力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B 与知识增长有密切的关系 C 与非智力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D 与以上三者都有密切的关系 5、与课堂教学导入的主要目的无关的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