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行政法

行政法

行政法
行政法

法律-行政法

知识框架

行政法:行政行为、行政处罚、许可、强制

行政复议:

行政诉讼:

国家赔偿:

概述

一、行政法涵义

调整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特点:

1、主体地位不平等

2、数量最多、无统一法典

【真题-判断】我国的行政法是各种行政法规的总称。()

×

【真题-单选】下列法律中,主要采用调整国家行政机关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之间关系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B.《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C

二、调整对象(和职权相关)

1.行政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社会组织、个人的关系。

2.行政机关内部的关系。

【真题-判断】有行政主体出现的法律关系不可能是民事法律关系。()

×

【真题-判断】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不对等。

【真题-单选】下列活动形成的关系中,不属于行政法律关系的是()。

A.财政局取消不合法的收费项目 B.人民法院审查工商局处罚决定

C.工商干部定期举办室外的宣传法律活动 D.税务局给所属干部纪律处分

C

三、基本原则

1.合法性原则

首要基本原则。要求:依法行政、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真题-单选】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具体内容不包括()。

A.违法行政必须承担法律责任

B.违法者必须依法接受相应的行政处罚

C.行政职权必须基于法律的授予才能存在

D.行政职权的行使既不能违反行政实体规范,也不能违反行政程序规范B

【真题-单选】依法行政的内涵不包括()。

A.职权法定

B.合理行政

C.依法办事

D.违法必究

B

2.合理性原则

行使裁量权时必须符合法律精神;

行政行为的动机是正当的;

内容要符合情理,符合社会公德。

【真题-判断】自由裁量权不受任何形式的制约。

×

【真题-多选】行政合理性原则的内在含义包括()

A.行政行为必须符合法律的目的、精神 B.行政行为必须符合公正法则C.行政行为必须具有合理的动机 D.行政行为必须考虑相关的因素ABCD。

【真题-单选】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包括()。

A.行政合法性原则

B.行政合理性原则

C.行政合情性原则

D.行政伦理性原则

E.行政应急性原则

AB

行政行为

一、行政行为的概念

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管理活动、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所作出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

判断标准:

①行政行为必须是行政主体所为的行为;

②行政行为是行使行政职权的行为。

二、行政主体

拥有国家行政权,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职权,并能独立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国家机关或社会组织。

范围:

(一)行政机关

1.政府及职能部门

2.派出机关:(政府派出)

行政公署:省、自治区人民政府经国务院批准设立;

区公所: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

街道办事处:市辖区、不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经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

【真题-多选】下列不属于地方行政机关的派出机关的有()

A.村民委员会 B.区公所 C.税务局所属的税务所 D.街道办事处

AC

【真题-单选】下列机关中属于国家行政机关的是()

A.国家审判机关

B.司法行政机关

C.人民政协机关

D.企业人事部门

B

3.派出机构(职能部门派出)

法律授权的情况下才为行政主体

派出所:警告或500元以下罚款。

工商所、税务所

(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社会团体;事业单位;企业单位;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专门机构,如专利复审委员会、商标评审委员会。

注:国务院

1、组成部门:部、委员会、央行、审计署(中华人民共和国)

2.直属特设机构: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3.直属机构(规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统计局、林业局、知识产权局

4.直属事业单位:新华通讯社、中国科学院、中国地震局、中国气象局、银监会、电监会、证监会。

5.部管局

国家信访局、国家粮食局、国家能源局、国家烟草专卖局

国家海洋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铁路局、中国民用航空局

【真题-多选】既具有行政执法权,又具有部门规章制定权的国务院直属机构是()。A.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B.证监会 C.国家税务总局 D.海关总署

CD

【真题-多选】下列组织中不享有行政主体资格的有()。

A.接受街道办事处委托从事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委员会

B.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设立的商标评审委员会

C.某区政府所属的街道办事处

D.县政府的信访办公室

AD

三、行政职权

行政优益权

1)优先权(获得社会协助权、先行处置权)

2)受益权

【真题-判断】行政权力是以强制力作为后盾,具有某种强制性。()

【真题-单选】赶赴火场的消防队及其消防车辆、物资需要铁路和轮船运输时,铁路

和航运部门应当免费优先载运。这体现了行政主体享有()

A.行政特权 B.行政收益权 C.获得社会协助权 D.先行处置权

C

【真题-多选】下列各项中,属于行政行为的有()。

A.某市政府为建办公楼与某建筑公司签订建筑承包合同

B.某市政府为修建大型水利设施而对该地居民区实施的拆迁行为

C.商务部作出禁止某外国企业并购中国企业的决定

D.消防局向某企业发出火灾隐患整改通知书

BCD

【真题-单选】下列不属于行政行为的是()

A.吊销许可证

B.征税

C.发布天气预报

D.制定规章

C

四、行政行为的分类

(1)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

判断标准:

1.适用对象:不特定为抽象,特定为具体

2.能否反复适用:能为抽象,不能为具体

(2)行为受法律约束的程度:

羁束行政行为和裁量行政行为。

(3)行为启动方式:

依职权行政行为和依申请行政行为。

(4)是否对行政相对人有利:

授益性行政行为和负担性行政行为。

【真题-单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责令方便面中国分会立即改正错误、消除影响的行为属于()。

A.行政监察行为 B.行政指导行为 C.具体行政行为 D.抽象行政行为

C

【真题-单选】行政机关依照规定可以有一定的选择的行政行为是()

A.羁束行政行为 B.自由裁量行政行为

C.抽象行政行为 D.双方行政行为

B

【真题-单选】抽象行政行为是指由行政主体做出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政行为。下列哪一项不是抽象行政行为的特点?()

A.具有溯及力 B.具有普遍效力 C.具有往后效力 D.具有不可诉性

A

【真题-单选】下列选项中属于抽象行政行为的是()。

A.行政立法

B.行政征收

C.行政指导

D.行政处罚

A

【真题-多选】根据行政权力受约束的程度,可以将行政权力划分为()

A.羁束型行政权力

B.行政司法权

C.自由裁量行政权力

D.行政立法权

AC

五、行政行为的效力

1.公定力

行政行为一经成立,除法律规定的绝对无效的情况外,都被推定为合法。

2.确定力

行政主体、行政相对人不得随意改变和撤销。

3.拘束力:对相对人的一种约束的效力。

4.执行力:行政主体可强制执行。

【真题-多选】行政行为的确定力是指()。

A.行政行为成立后不论是否合法,均推定为有效

B.行政行为成立后,非依法不得随意变更或撤销

C.行政行为成立后,任何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都不得否认该行政行为的确定的法律关系D.行政行为生效后,当事人双方均应使行政行为的内容得以实现

BC

【真题-单选】行政主体作出的行政行为,不论合法还是违法,都推定为合法有效而要求所有机关、组织或个人予以尊重,这主要是行政行为()的体现。

A.执行力 B.确定力 C.公定力 D.约束力

C

【真题-单选】某环保局对超标排放污染物质的某化工厂做出了罚款的处罚决定,在化工厂履行了该处罚决定3 个月后,环保局又以同一事实对该厂作出吊销排污许可证的处罚决定,此行为违反了下列何项原理?()

A.确定力 B.拘束力 C.公定力 D.执行力

A

六、无效

明显违法、重大法律缺陷

七、撤销

一般违法、明显不适当

【真题-多选】行政行为无效的原因有()。

A.受胁迫 B.重大违法 C.导致相对人犯罪 D.没可能实施ABCD

【真题-单选】行政主体受胁迫作出的行政行为属于()。

A.无效的行政行为 B.有效的行政行为

C.可以撤销的行政行为 D.需要重作的行政行为

A

行政处罚

一、种类

1.精神罚:警告:

2.财产罚

1)罚款:不同于罚金。

2)没收违法所得和没收非法财物。

3.能力罚(行为罚)

1)责令停产停业

2)暂扣或吊销许可证、执照

4.人身自由罚

行政拘留只有公安机关有权决定和执行。

【真题-单选】下列哪一行为属于行政处罚?()。

A、规划局对某企业的建设工程申请作出的不予许可的决定

B、公安消防机构为防止大火蔓延而对部分相邻建筑进行强烈拆除

C、卫生局对某位患者强制隔离

D、交警对闯红灯的小李予以警告

D

【真题-多选】下列选项属于行政处罚措施的是()

A.罚款 B.警告 C.行政拘留 D.拘役

ABC

【真题-单选】个体工商户孟某因违法经营被工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在行政处罚的

种类上,吊销营业执照属于()

A.人身罚 B.申诫罚 C.财产罚 D.行为罚

D

二、行政处罚的设定

1.法律:各种行政处罚。

2.行政法规: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

3.地方性法规:除限制人身自由、吊销企业营业执照执照

4.规章:可以设定警告或者一定数量罚款

【真题-单选】根据我国行政处罚的规定,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的处罚是()。

A.限制人身自由的处罚 B.吊销许可证的处罚

C.吊销企业营业执照的处罚 D.拘留与罚款的处罚

B

三、行政处罚的实施机关、管辖

1. 行政处罚的实施机关

我国行政处罚的实施机关包括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和受委托的组织。

注:

1)并非所有行政机关都有处罚权。

2)处罚只能委托事业单位;受委托的组织以委托机关的名义实施,不得再转委托,委托者承担责任。

【真题-单选】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下列各项不属于可以实施行政处罚行为的主体的是()

A.享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 B.法律、法规授予行政处罚权的组织

C.行政机关依法委托行使行政处罚权的组织D.具有公共管理职能的组织

D

2 .行政处罚的管辖

行政处罚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管辖。

【真题-单选】行政处罚由()的享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管辖。

}第10 页

A.违法行为人住所地

B.违法行为人经常居住地

C.违法行为发生地

D.行政机关所在地

C

【真题-单选】住在甲县的王某,在乙县生产伪劣商品经过丙县运输到丁县进行销售。无权对王某的违法行为进行处罚的机关是()。

A.甲县依法享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 B.乙县依法享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

C.丙县依法享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D.丁县依法享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

A

四、适用

1.不予处罚:

(1)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

(2)不满14 周岁的未成年人有违法行为的

(3)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

(4)超过追责时效的。(违法行为在2 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

2.不再罚:

对一个行为,任何机关不得以同一事由做出两个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

【真题-单选】2010年3月15日,村民王某在未领取采伐证的情况下擅自砍伐了自家林地里的30 课树。这一违法事实于2012年5月10日被县林业局发现。对于县林业局应当如何处理王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没收违法砍伐的树木,也可处以与违法砍伐的树木等值的罚款

B.必须没收违法砍伐的树木并处一定数量的罚款

C.只能没收违法砍伐的树木

D.不应当处罚王某,因为本案已经超过了处罚时效

D

五、行政处罚的程序

1.简易程序

1)特点:一人执法、当场决定、当场送达

2)条件:

(1)违法事实确凿。

(2)对该违法行为处以行政处罚有明确、具体的法定依据

(3)处罚较为轻微,即对个人处以50 元以下罚款或警告,对组织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注:治安管理处罚为200 元以下。

3)程序:

(1)出示执法证件,表明执法人员身份;

(2)告知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和根据;

(3)听取当时人的陈述和申辩;

(4)填写预定格式、编有号码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该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写明当事人违法的事实行为、行政处罚的依据、罚款数额、时间、地点以及行政机关名称,并由执法人员签名或者盖章。

(5)行政处罚决定书当场交付当事人。

2.一般程序

(1)立案

(2)调查取证: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并应当向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出示证件

(3)告知处罚的事实、理由、依据和有关权利。

(4)听取陈述、申辩或者举行听证,行政机关不得因当事人申辩而加重处罚。(不成立)(5)决定处罚。行政机关负责人(集体)做出处罚决定

(6)当事人不在场,7七日内送达。

【真题-判断】行政处罚过程中行政机关对当事人的意见必须充分听取并非都要采纳;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经复核证实成立的行政机关应当采纳。

【真题-单选】行政处罚法中规定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在宣告后当场交付当事人;当事人不在场的,行政机关应当在()内,将处罚决定书交付当事人。

A.7日 B.15日 C.20日 D.半个月

A

【真题-不定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所给予的行政处罚,享有()。

A.陈述权

B.申辩权

C.控告权

D.抗辩权

ABC

3、听证程序:

( 1)适用: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证或执照、大额罚款

(2)程序:

}第12 页

1)处罚前告知听证的权利

2)当事人申请,在行政机关或公安机关告知后3 日内用书面形式提出3)听证举行的7 日前,将听证通知书送达当事人

4)非本案调查人员主持

5)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外,听证公开举行

6)当事人不承担行政机关组织听证的费用

7)处罚决定由行政机关作出

【真题-多选】下列关于行政处罚的做法错误的有()。

A.某县人民政府委托某企业实施行政处罚

B.某工商局因当事人的辩解而加重对其处罚

C.县环保局在听证程序中安排本案调查人员张某主持听证

D.某卫生局在行政处罚决定前未告知被处罚人行政处罚的依据

ABCD

【真题-多选】听证程序包括如下内容:()。

A.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执照,较大数额罚款

B.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在行政机关告知后三日内提出

C.行政机关应当在听证的十五日前,通知当事人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

D.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个人隐私外,听证公开进行

ABD

五、行政处罚的执行

1.罚缴分离原则:

收缴:指定的银行(15 日内缴纳)

所有:上缴国库,属于国家

2.当场收缴制度:

1)20元以下罚款注:治安处罚为50元以下

2)不当场收缴事后难以执行的可当场收缴

3)特殊地区:边远、水上、交通不便地区并以当事人自愿为前提3.强制执行

当事人应当自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15 日内,到指定的银行缴纳罚款。到期不缴纳罚款的,每日按罚款数额的3%加处罚款;

【真题-单选】下列关于行政处罚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行政机关针对同一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的处罚

B.被处罚人不按期缴纳罚款,行政机关有权对其按日加处罚款数额3%的罚款

C.行政机关对公民处以200 元以下的罚款可以当场作出处罚决定

D.在行政处罚听证程序中听证主持人可以由调查取证人员担任

B

行政许可

一、含义

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具体行政行为。

特点:依申请、授益性、要式行为。

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除法律、法规规定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可以转让的外,不得转让。【真题-判断】对于依申请行政行为,没有相对人的主动申请,行政主体不能主动作出行为。√

【真题-判断】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在法律、法规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转让。()

【真题-单选】下列属于行政许可的一项是()。

A.张某与妻子得到法院的离婚判决书后,到街道办事处办理离婚证

B.政府发给农业科技之星的奖状

C.化工厂申请得到的排污许可证

D.气象局发布的天气预告

C

【真题-单选】行政许可是一种()。

A.依申请的行政行为

B.依职权的行政行为

C.非要式行政行为

D.强制性行政行为

A

二、行政许可的种类

(1)以许可的范围为标准:

1.一般许可

2.特许

3.核准

4.登记

5.认可:

(2)以许可享有的程度为标准:

1.排他性许可:如专利许可;

2.非排他性许可:如进出口许可。

(3)以许可能否单独使用为标准:

1.独立的许可不需其他文件补充说明

2.附文件的许可需要附加文件予以说明

【真题-多选】驾驶执照属于()

A.一般许可

B.特殊许可

C.独立许可

D.附条件许可

AC

三、行政许可的设定

法律:可以设定

行政法规:可以设定,必要时,可以决定的方式设定

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行政许可。

规章: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章可以设定临时性的行政许可。

注:排除部门规章、省级以下政府规章。

【真题-单选】有权就实施行政许可收取费用作出规定的规范性文件是()

A.法律和法规

B.法规和规章

C.行政法规和规章

D.法律和行政法规

D

【真题-单选】下列关于设定行政许可与行政处罚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行政许可与行政处罚的设定机关均应对其设定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进行评价

B.部门规章可以依法设定一定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

C.尚未制定法律的,行政法规可以依法设定一定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

D.法律、法规、规章以外的其他规范性文件一律不得设定任何行政许可、行政处罚C

四、行政许可的实施

委托实施:委托行政机关

五、行政许可的程序

1.申请:信函、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

电子邮件

2.受理:

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当场或者在五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真题-多选】行政机关对申请人提出的行政许可申请,作出的处理正确的包括()。A.申请事项依法不属于本行政机关职权范围的,应当即时作出书面不予受理的决定,并告知申请人向有关行政机关申请

B.申请材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的错误,应当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

C.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当场或者在5日内一次性告知申请人所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

D.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逾期不告知的,自逾期之日起即为受理

ABC。

3.决定:

不能当场决定的:

1)一机关决定(20 日内决定,经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延长10 日并告知申请人,但是,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2)平级多机关决定(统一、联合、集中办理的45日内决定,经本级政府负责人批准可延长15 日并告知申请人;

3)其他法律另有规定的依其规定

4.许可形式:

书面(证书、批准文件[加印]、加贴标签、加盖印章);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10日内向申请人颁发

公开:许可决定(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除外),公众有权查阅;

【真题-多选】行政许可的实施和结果,除涉及()之外,应当公开。

A.国家秘密 B.商业秘密 C.个人隐私 D.国家要务

ABC

【真题-不定选】行政许可的申请可通过以下方式提出()

A.信函

B.电报和电传

C.传真

D.电子邮件

ABCD

六、听证程序:

1.启动方式:依职权听证、依申请听证:

2.听证期限:应在被告知听证权利之日5日内申请听证

3、组织期限:应当在20日内组织听证;应于举行听证7 日前告知听证时间、地点,

4.回避:指定审查许可申请的工作人员之外的人员为听证主持人

5.案卷排它:行政机关根据听证笔录作出决定

延续:有效期满30 日前提申请,行政主体期满前做决定,逾期未作,视为准予延续。

【真题-单选】下列有关行政许可与行政处罚的说法,正确的是()。

A.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的设定机关均应定期对其设定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进行评价B.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在法定授权范围内,有权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许可、行政处罚

C.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事业单位,可以接受行政机关委托实施行政许可、行政处罚D.行政机关依法举行听证的,应当根据听证笔录做出行政许可决定、行政处罚决定

B

七、行政许可的监督

1、撤回(针对合法)

许可行为作出时为合法;许可所依据的法律、法规或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的。

2、撤销(针对违法)

申请人过错,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许可的,应当撤销;行政机关过错,可以撤销。撤销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不予撤销。(自己撤、上级撤、被越权机关撤;被许可人违法不赔)

3、吊销:从事违法行为

4、注销(不存在无法实现)

丧失主体资格(死亡、终止);被撤销、撤回、吊销、期满未延续。

【真题-单选】某区人民法院需要建设办公大楼,遂向市建设局申请施工许可。市建设局经过审查,作出准予施工许可。在该办公大楼施工过程中,市政府发现该区法院尚未办理该办公大楼用地的批准手续,欲撤销市建设局的施工许可,对此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市政府不应撤销,因为施工许可是由市建设局作出的,只能由该建设局撤销

B.市政府可以撤销,因为该施工许可是不符合法定建设许可条件的

C.市政府不应撤销,因为撤销该施工许可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损害

D.市政府可以撤销,因为市政府是市建设局的上级机关,有权撤销

C

【真题-多选】甲厂经某市采砂许可证的法定发放机关地质矿产局批准取得了为期5年的采砂许可证,并经某区水电局等部门批准,在区江河管理站划定的区域内采砂。后因缴纳管理费问题与水电局发生纠纷。随后,该水电局越权向乙厂颁发了采砂许可证,准予乙厂在甲厂已经被划定的区域内采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甲厂的申请,某市地质矿产局可以撤销水电局发给乙厂的采砂许可证

B.水电局应当撤销给乙厂发放的采砂许可证

C.若乙厂的采砂许可证被撤销,发放许可证的水电局应承担乙厂相应的经济损失

D.甲厂可以要求水电局赔偿因向乙厂颁发许可证给自己造成的经济损失

ABCD

行政强制

一、行政强制措施

(1)含义

对公民的人身自由实施暂时性限制,或者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财物实施暂时性控制的行为。

(2)种类:

1.限制公民人身自由;

2.查封场所、设施或者财物;

3.扣押财物;

4.冻结存款、汇款;

5.其他行政强制措施。

【真题-单选】下列行政行为中属于行政强制措施的是()

A.行政拘留 B.吊销许可证执照

C.银行冻结存款 D.罚款

C

【真题-单选】城管执法人员为阻止权摊贩继续非法占道经营,暂扣了摊贩兜售的物品,这一行为在法律性质上属于()

A.行政强制措施

B.直接强执行方式

C.行政处罚

D.民事侵权行为

A

(3)设定:

1、法律

2、行政法规:

除限制公民人身自由、冻结存款、汇款;

3、地方性法规:

可以查封场所、设施或者财物、扣押财物

(4)实施

行政强制措施权不得委托。由行政机关具备资格的行政执法人员实施,其他人员不得实施。

二、行政强制执行

行政机关或者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对不履行行政决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强制履行义务的行为。

(1)方式:

1.加处罚款或者滞纳金;

2.划拨存款、汇款;

3.拍卖或者依法处理查封、扣押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

4.排除妨碍、恢复原状;

5.代履行;

6.其他强制执行方式。

(2)设定:

行政强制执行由法律设定。

【真题-单选】税务机关依法强制行政相对方交纳滞纳金的行为是()。

A.行政处罚 B.执行罚 C.行政处分 D.行政裁定

B

【真题-单选】某船舶修理厂取得了临时占用某处江滩的许可,在许可期限届满没有办理延续许可的情况下,继续占用江滩。为此,某市水利局对船舶修理厂做出“责令在一个月内拆除设施;逾期不拆除的,依法强制拆除,拆除费用由船舶厂负担”的决定。根据我国《行政强制法》,这里的“强制拆除”属于()

A.行政强制措施

B.执行罚

C.代履行

D.直接强制执行

C

其他行政行为

一、行政裁决

行政主体根据法律授权,对平等主体之间特定的民事纠纷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

判断标准:

准司法性,居中对两主体民事主体裁判。

【真题-判断】

行政裁决是行政机关对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违反法律、法规和规章予以制定的行政行为。()

×

【真题-单选】()是指行政主体依照法律授权以中间人身份对特定民事纠纷进行审理和公断的具体行政行为。

A.复议 B.裁决 C.许可 D.调解

B

【真题-多选】下列行为中,属于行政裁决的有()

A.某县人民政府解决甲、乙双方土地使用权归属的纠纷

B.某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解决某企业与某职工之间因解除劳动合同而产生的争议

C.某环境保护部门调解甲、乙双方因环境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纠纷

D.某公安机关责令违法行为人甲赔偿被侵害人乙的医疗费

AD

二、行政调解

行政机关劝导发生民事争议的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

三、行政仲裁

特点:主体为仲裁委员会。

四、行政指导

行政机关以倡导、示范、建议等方式,引导相对人自愿配合而达到行政管理目的。

五、行政合同

为实现行政职能,行政机关与相对人设立、变更、终止行政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真题-多选】下列关系行政调解的表述正确的有:()

A.行政调解的主体是人民法院 B.行政调解的对象是特定民事纠纷

C.行政调解不具备可诉性 D.行政调解具有强制性

BC

【真题-单选】某人民政府建造一条公路而占用农民的土地,就相关的补偿与安置达成协议,此项行为属于()。

A.行政给付 B.行政征收 C.民事合同 D.行政合同

D

六、行政确认

行政主体依法对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法律关系或有关法律事实进行甄别,给予确定、认定、证明(或否定)并予以宣告的具体行政行为,如工伤认定,交通事故认定,领取结婚证。

七、行政给付

也称行政物质帮助,是指行政机关依法对特定的相对人提供物质利益或与物质利益有关的权益的行为。

【真题-多选】行政确认的主要特征有()。

A.采用颁发许可证、执照等形式 B.是要式行政行为

C.是羁束行政行为 D.其后果是财产所有权从相对方转归国家

BC

【真题-单选】某县国土局确认某块土地的使用权人为李某,该行政行为属于()。

A.行政确认 B.行政给付 C.行政奖励 D.行政命令

A

【真题-单选】行政确认的外部表现形式往往以()等形式出现。

A.许可证

B.执照

C.技术鉴定书

D.律师证

C

【真题-不定选】江塘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对工伤事故的认定属于()。

A.行政仲裁 B.行政许可 C.行政监督 D.行政确认

D

八、行政征收

行政主体凭借国家行政权,根据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法向行政相对人强制性征集一定数额金钱和实物的行政行为,主要由税和费组成。

九、行政检查

行政机关为了督促公民遵纪守法,而了解有关情况的具体行政行为。在检查过程中,行政机关可以采取进入场所、调阅账本甚至扣押、查封、登记保存等多种手段。

【真题-多选】下列各项中,行政机关的行为属于行政征收的是()

A.行政机关收取罚款

B.税务机关收取营业税

C.行政机关收取行政相对人的违法所得

D.矿产资源行政管理部门收取资源补偿费

E.海关依法将查封、扣押的财物拍卖抵缴罚款

BD

【真题-多选】下列行政行为中.直接产生法律效果的是()

A.行政许可

B.行政指导

C.行政确认

D.行政处罚

ACD

【真题-不定项】行政机关向违反有关行政机关的厂家收取排污费的行为属于()

A.行政处罚

B.行政征购

C.行政征收

D.行政征用

C

行政复议

一、含义

行政相对人不服行政行为,向复议机关申请、复议机关对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适当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活动。

特点:审查合法性与合理性。

【真题-判断】行政复议机关受理行政复议申请,可以向申请人收取适当的费用。()

×

【真题-不定项】行政复议机关依法对具体行政行为的()进行审查。

A.合法性

B.合理性

C.执法依据

D.申请人要求复议的内容

AB

二、行政复议范围

(一)具体行政行为

排除:

(1)国家行为:包括国防行为、外交行为、宣告紧急状态的行为等。

(2)刑事侦查行为:刑事拘留、逮捕等。

谈我国行政法的产生和发展(一)

谈我国行政法的产生和发展(一) 一、关于古代中国有无行政法的思考 有关我国行政法起源的问题,长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或主张我国行政法自古就有(指国家形成以后),只是性质和特征与近代行政法不同,认为“行政法因国家的产生而产生,并且随着国家性质的变化而变化。”或主张古代只有行政法律规范,没有行政法。或主张古代没有行政法,认为行政法是在民主、法治基础上控制行政权力,监督官员的法,而封建社会却不具有产生行政法的基础.第一种观点显然十分重视行政法与国家的关系,但它却忽视了产生行政法的基础;第二种观点虽未点明古代中国有无行政法,但实际上是肯定了古代的行政法,因为行政法是行政法律规范的总和,有行政法律规范必有作为其总和的行政法存在.第三种观点虽有见地,然未涉及古代中国大量存在的典章制度,并对其作出合理的解释,难以让人折服。为此,有必要对我国古代典章制度作深入的研究,剖析其性质与作用,从而探讨我国古代社会是否具备产生行政法的必要条件,进而论证我国行政法的起源问题。 众所周知,中华古国历史悠久,中华法系源远流长,早在商周时期就有了专门制定警戒、惩罚各级官吏的制度,如《尚书·商书》记载,汤“制官刑、傲于有位。”至西周时期,这种制度有了进一步发展,如《周礼》中就有规定国家机构设置及其活动的《六官》、《六典》之篇。进入封建社会后,便更趋详密,如唐代的《唐六典》、明代的《大明会典》、《正德会典》、《万历会典》,清代的《清会典》、《雍正会典》、《乾隆会典》和《光绪会典》等均是。细察这些典章制度的内容和体制,不难发现,其一般包括国家机构的设置,官员的编制、;品级、职责权限以及官吏的选拔、任用、考锉、奖惩、傣禄等规定;同时其基本坚持以官职为纲目,先分为治职、教职、礼职、政职、刑职、事职六部分,然后再根据当时官职分卷,并附有许多例则,洋洋大观,颇具规模。然其与近代意义的行政法却相去甚远,既不以“政府守法”为原则,又无甚公民权利可以保障,充其量不过是古代国家机构组织的法规大全。 近代行政法作为民主与法治的产物,使宪法在政府与公民关系问题上得以具体化,从而成为宪法的延续和补充.而古代中国的典章制度虽有关于行政组织与行政作用的规定,但均是由历代君主或官吏处理行政事务和惯例汇集而成,以达人治和吏治的目的;而非为根本大法之延长,更非出于民意机关之手,以达民主与法治的目的。其中固然不乏精粹的规定,在法律文化上具有相当价值且亦有限制官吏专横的成份,但因其非建立在民主、法治及依法行政的基础上(即非为实行民主法治和保障公民权利而制定),故与近代行政法貌似神离。将二者混为一谈,确有牵强附会之嫌。也许有人会提出近代英国也没有“成文”宪法,而近代英国却有行政法,从而推论古代中国的典章制度也应视为行政法。固然,近代英国没有“成文”宪法乃不争之事实,但近代英国却是世界上最早的宪政国家,它实行了君主立宪制,从而使封建时代的特权为普遏的公民权所取代,至高无上的王权为权力的分立所代之。在这里,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尊严,这种尊严不但反映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孙之上,更表现在“政府守法”原则之中,其目的在于确保宪法上的公民权利免遭侵害。而将“政府守法”的宪法原则变为实施细则的便是行政法了。因此,没有行政法,宪法上的“政府守法”原则以及各种关于公民权利保障的规定将成为一纸空文;而没有宪法,行政法也就无从产生。由此足见,行政法与宪法关系之密切非其他部门法可比拟。如西方国家封建社会里尽管不曾有过宪法,却仍可以有刑法、民法及诉讼法等法律规范存在,但却不可能有行政法存在。同样古代中国也不曾有过宪法,且从来就不是一个宪政国家,它采用的是集权方式,实行的是专制统治,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利,所有的法律都不过是皇权的延伸和表现,是实行专制统治的工具,而非来自人民的确认,因而也就谈不上所谓的“公民权利”以及维护“公民权利”的法律了,自然也就谈不上以实施宪法关于“政府守法”和“保障公民权利”规定为宗旨的行政法了。 其次,古代中国并无独立的行政部门,也没有纯摔的行政活动,国家职能棍在一起,皇帝集立法、行政、司法大权于一身,中央及地方的层层官府都得绝对按照皇帝的旨意办事,不存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2015期末试题及答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2015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项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答题纸上。每小题1分,共10分) 1.( )在一般情况下是各类行政法律关系的必要当事人。 A.行政机关B.法人 C.其他组织D.’公民 2.我国国务院实行总理负责,这属于( )。 A.委员会制B.合议制 C.集体负责制D.首长负责制 3.下列选项中,属于行政职务关系消灭的是( ) A.调任B.退休 C.升职D.委任 4.以下法律规范中,不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是( )。 A.法律B.国务院部门规章 C.行政法规D.省政府规章 5.按照《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政机关在调查或者进行检查时,执法人员不得少于( )。 A.五人B.三人 C.两人D.四人 6.人民法院审理行政诉讼案件,审查的是( )。 A.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B.具体行政行为是否适当 C.抽象行政行为是否合法D.抽象行政行为是否适当 7.下列行为中,不能被提起行政诉讼的是( )。 A.罚款B.国防行为 C.没收财物D.强行摊派 8.根据《行政诉讼法》规定,行政案件的管辖一般由( )。 A.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B.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C.原告或者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D.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9.下列哪项中,不属于我国录用公务员的法定条件的是( )。 A.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B.年满十八周岁 C.具有良好的品行D.具有良好的相貌 10.新录用的公务员的试用期为( ) A.三个月B.六个月 C.一年D.二年.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答题纸上。每小题2分,共10分) 11.关于行政处罚,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目的是制裁违法B.适用对象是相对方 C.适用主体是行政主体D.属于具体行政行为 417 12.行政指导与行政合同的区别表现在( )。 A.前者是双方行为,而后者是单方行为

行政法名词解释、简答题重点

1.行政法的概念:行政法是调整在公共行政过程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以配置、规范行政权和确认保障公民等一方权益为核心来规定各方主体之间权利义务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特征:(1)没有统一的行政法典 (2)领域广泛、内容丰富 2.行政法的渊源 正式渊源:(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4)地方性法规(5)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6)行政规章(7)国际条约和协定(8)法律解释:立法解释、司法解释(9)行政机关与执政党等其他组织联合发布的规范性文件 非正式渊源:(1)行政惯例(2)典型案例(3)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3.行政法律关系概念:行政法律关系是行政规范对一定社会关系调整后所形成的特定法律关系的总称。 特征:(一)主体的恒定性与不可转化性 (1)行政法律关系中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 (2)行政主体是特定的组织 (3)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地位不能互换 (4)与相对人发生行政法律关系的只能是特定的行政主体 (二)意志的单方性 (三)权利义务的不对等性 (四)国家权力的不可处分性 (五)个体权利行使的有限性 (六)行政法律关系设定的灵活性和及时性 4.行政法律原则 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具体要求:(1)任何行政职权都必须基于法律的授予才能存在; (2)任何行政职权的行使应依据法律,遵守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 (3)任何行政职权的授予和委托及其运用都必须具有法律依据,符合法律宗旨。 5.公务员概念:本法所称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6.行政相对方的义务是什么? (1)服从行政管理的义务。这是行政相对主的首要义务,主要表现为一是遵守行政机关发布的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和其它规范性文件的规定;二是执行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理决定等。 (2)协助行政主体执行公务的义务。当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执行公务时,行政相对方有主动予以协助的义务。 (3)遵循法定程序要求的义务。行政相对方在请求行政主体为一定行为或行政主体要求其为一定行为时,应遵循法定的步骤、手续和时限等的要求,否则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7.行政行为效力 公定力概念:是指行政行为一经作出,一般都被推定为是合法有效的,任何个人和组织都应予以尊重和服从。 确定力概念:也称不可变更力,指行政行为成立、生效后,其内容具有确定性,非法定主体不可随意变更和撤销。 8.行政行为无效和可撤销的条件

中国行政法发展三阶段

中国行政法发展三阶段 同在众多大陆法系国家一样,行政法在当代中国被看作是有别于民法的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然而,权力不分、行政权居于主导地位的中国政治、法制传统不利于这种带有控权特征的部门法在中国产生和发展。在古代中国,县令既是行政官又是法官,承担着税收、治安、邮政、教育、公共工程、灾民救济和司法等多项职能。如今,在历史与现实的双重作用下,行政机关在国家机关体系中依然占据主导地位。 在过去的30年间,作为部门法,中国行政法经历了三个主要发展阶段,分别服务于法律规则国家、法律国家和法治国家三个不同历史时期。 一、法律规则国家时期的“以法行政”(1978-1989) 对于行政机关而言,法律应当是其行为的工具还是活动的准绳?对于这个问题,中国学者今天会异口同声地回答:行政机关虽然负责实施法律,但其行为应当受法律的约束,应当与法律规定相一致。然而,30年前,面对同一提问,人们很难做出同样的回答。 1978年,在经历了“文化大革命”之后,以邓小平为首的新一届党和国家领导人深刻意识到政治官员、行政官员遵守法律的重要性。随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人治”与“法治”的大讨论。十年浩劫给人们留下的巨大创伤使这次讨论在痛定思痛、以史为鉴的认识下深入进行。最终,“法治”战胜了“人治”。中国从此坚定不移地走上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之路。 这一时期,我国制定了大量的行政组织法律、法规,如1979年7月1日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与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1982年10月10日的《国务院组织法》等。在行政活动领域,1986年9月5日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作用显著。 从党的政策到国家法律,行政活动依据的政治色彩被逐步淡化。但是这一时期的行政法律规范,由于主要规定行政相对人的义务而鲜有提及行政机关的职责,而往往被看作是实现行政管理的工具,其主要功能是管理社会事务、管理行政相对人。 与文革期间的法律虚无主义相比,“以法行政”无疑代表着一种进步。因为,运用法律治理社会暗含着对行政恣意的否定和抵制。然而,在希望行政机关同公民一样遵守法律的呼声日渐强大的社会背景下,仅具有这样的行政法认知是远远不够的。这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1989年4月4日的《行政诉讼法》揭开了中国接受依法行政理念、践行行政法治的序幕。 二、法律国家目标下的控权法(1989-2000) 受中国传统“中庸”思想的启发,一部分行政法学者提出了“行政法平衡理论”,认为行政法不应当只是行政机关的特权法,而应当同时是行政机关的义务法。虽然单方规则制定权、命令权和行政决定效力先定等特权,使得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人在行政管理阶段处于优

最新行政法期末复习重点

行政法期末重点整理 名词解释(4,12可能简答) 1,行政法律关系:行政法对在实现公共行政职能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加以调整后,所形成的行政主体之间以及行政主体与其他各方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2,行政立法:广义理解是国家机关依法制定和发布有关行政管理方面的普通性规范的行为。狭义理解是有权制定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国家行政机关依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和规章的行为。 3,行政奖励:行政主体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对那些为国家、社会、和人民做出突出贡献和起到模范作用的行政相对人以物质或精神上奖励的具体行政行为。 4,行政许可: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5,行政合同:又称为行政契约,指行政主体为了实现特定的行政管理目标,与其他行政主体之间或者与行政相对人之间基于意思表示一致而达成的协议。 6,行政诉讼: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认为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时,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人民法院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判的活动。 7,行政复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法定的行政机关提出申请,由受理机关根据法定程序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适当性进行审查并作出相应决定的活动。8,行政给付:又称行政救助,是行政主体依据法定职责,为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对已经陷入困境的公民,提供物质或精神层面上的救援与帮助的具体行政行为。 9,行政强制措施: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为制止违法行为,防止证据损毁、避免危害发生、控制危险扩大等情形,依法对公民的人身自由实施暂时性限制,或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财物实施暂时性控制的行为。 10,行政指导:行政主体在其管辖权限内,为适应复杂多变的经济和社会生活需要,依据国家的法律和政策,适时灵活地采取引导、劝告、建议等非强制性手段,在行政相对人的同意或者协助下,实现一定行政目的的行为。 11,听证制度:行政主体在作出影响相对人权利义务的决定之前,听取相对人的陈述、申述和质证的一种程序制度。 12,行政处罚:具有法定管辖职权的行政主体对违反行政法规范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所实施的一种行政制裁。 13,监督行政:即对行政的监督,指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群众组织、民主党派、公民等对行政机关的行政管理活动及其工作人员遵守法律,执行法律的情况进行监督的活动。 14,行政事实行为:行政主体及其公务人员基于行政职权的行使而实施的,不以设定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为目的,且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行为。 15,行政赔偿:国家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由国家向受害人承担赔偿责任的制度。 16,行政裁决:指行政机关依照法律授权,对平等民事主体之间发生的,与行政活动密切相关的、特定的民事争议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 简答

行政诉讼法名词解释

行政诉讼法名词解释 一、行政复议制度 1、行政复议:行政相对人认为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请求上一级行政机关或其他法定复议机关重新审查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适当性,行政复议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对被申请的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并作出决定的一种法律制度。 2、成熟原则(08、09):受指控的行政行为必须发生了事实上的而不是假定的影响,时间才算成熟。 穷尽原则(06):行政争议当事人必须在“穷尽”了行政机关的所有救济之后才被允许提起行政诉讼(司法审查)。 3、善意救济:又称行政机关的自我监督,指行政行为的受害人向原行政机关提出,请求撤销或变更原行政行为。 层级救济:又称上级行政机关监督,是指行政行为的受害人向作出行政决定的行政机关的上级机关申请救济的活动。 4、异议审查:当事人对行政主体的行政处分不服时,可以先向原处分机关提出,请求审查,这称为声明异议。如果原机关认为请求有理由,则给予救济;如果认为请求没有理由,该请求可移送上级机关或其他有管辖权的机关进行再审查,这称为诉愿。 5、公正原则:要求行政复议机关平等、公正地对待复议各方当事人;查明与案件有关的事实,尊重客观规律,作出准确的定性。 6、公开原则:行政复议机关在复议过程中,除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和商业秘密外,整个过程应当向当事人和社会公开。 7、及时原则:行政复议机关应当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尽快完成复议案件的审查,并作出相应的决定。 8、便民原则:行政复议机关应当在行政复议程序中尽可能为行政复议当事人特别是申请人提供必要的便利,从而确保当事人参加行政复议目的的实现。 9、一级复议原则(07):行政机关的复议以一次为限,即行政争议经过行政复议机关一次审理并作出裁决之后,当事人不服的,不能再行提出复议申请,只能寻求别的救济途径(一般是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10、书面审查原则:是指行政复议原则上采用书面审查的办法,即行政复议机关对行政复议申请人提出的申请和被申请人提交的答辩,以及有关被申请人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规范性文件和证据等书面材料进行非公开对质性的审查,并在此基础上作出行政决定。 11、行政复议范围:行政机关受理行政复议案件的范围。 12、行政复议机关:指依照法律规定,有权受理行政复议申请,依法对被申请的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适当性审查并作出决定的行政机关。 13、行政复议机构(10):享有行政复议权的行政复议机关内部设立的专门负责行政复议案件受理、审查和裁决工作的办事机构。 14、行政复议管辖:行政复议机关对行政复议案件在受理上的具体分工。 15、行政复议申请人:对行政主体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以自己的名义向行政复议机关提起行政复议申请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16、行政复议被申请人:作出被申请行政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主体。 17、行政复议第三人:因与被申请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通过申请或者复议机关 通知,参加到行政复议中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18、行政复议代理人:由法律、法规规定或由复议机关指定或者由复议参加人委托,以被代 理人的名义参加复议活动的人。 19、申请复议的期限:指复议申请人提出复议申请的法定有效期限。 20、行政复议的受理:复议申请人在法律规定期限提出复议申请后,经有管辖权的行政复议 机关审查,认为符合申请条件决定立案审理的活动。

中国行政法和行政法学的发展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应松年 一 作为一个重要的部门法,中国行政法与新中国同龄。50年代曾产生了一大批行政法。据统计,1949年至1956年,颁布的行政法规范总数达870件。但1957年以后,这个数字直线下降。1958年为147件,1960年为50件,1966年仅6件。此后的20年间,行政法几乎是空白。50年代行政法的发展,曾一度引起对行政法学的研究。当时北京的法律院校曾开设苏维埃行政法课程,一批苏联行政法著作被介绍过来,对中国行政法产生了相当的影响。但这一进程至50年代末就中断了。 二 (一)中国行政法的迅速发展,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契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迫切要求加强行政法制建设。这构成了我国行政法发展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1978年以后,行政立法迅速增加。就内容而言,一方面仍以经济行政法为重点,同时也注意到法制的总体平衡,广泛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政府机构、民政、司法、公安、军事、民族、财政、税务、外资、海关、农林、水利、土地、城建、环保、交通、邮政、劳动人事、商标、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统计等领域,都制定了一些法律。另一方面,还将相当的注意力集中于建立一些重要的、基本的、关系到全局的行政法律制度。这是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其中,对今后行政法发展起重要作用的是1982年的《民事诉讼法(试行)》和1987年1月1日生效的新修改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民事诉讼法(试行)》第三条第二款规定,法律规定的行政案件可以向法院起诉,遵循民事诉讼程序;新修改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将1957年旧条例规定对治安处罚不得起诉改为可以提起行政诉讼。由于治安处罚案件数量多,涉及面广,作为被告的公安机关是政府内最有权威的机构;治安行政诉讼的特殊性使民事诉讼程序难以适应,所有这些都为行政法中最重要的立法——行政诉讼法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二)从1978年到1989年,与行政法发展相适应,中国行政法学研究也逐步发展起来。1.1983年法学教材编辑部组织的行政法学统编教材《行政法概要》问世。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行政法学教材。该书以总结和概括中国的行政法制实践为基础,同时借鉴各国的有益经验,力图创建中国的行政法学。尽管这部著作存在着某些不足,但它所体现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新建立起来的体系以及其中的某些章节,对其后我国行政法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国行政法学研究开始步入正轨。 与此同时,新的行政法学教材和著作不断出版,国外著作也陆续得到介绍。 2.在此期间,各高等法律院校纷纷开设行政法课程。1986年行政法研究会在江苏常州市正式成立,从此行政法学者有了自己的学术组织。同年,在已故著名法学家陶希晋的倡导下,组织在京的行政法理论与实际工作者,成立行政立法研究组,专事起草行政方面的基本法,开创了立法机关组织专家起草法律草案的先河,为行政法学者与实践相结合提供了组织保证。三 1989年以后,中国行政法和行政法学研究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而迅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些成就主要表现在: (一)作为行政法基本法的行政诉讼法(1989年)、国家赔偿法(1994年)和行政处罚法(1997年)相继颁行。 行政诉讼法的颁布实施,开创了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新局面,是中国行政法发展的里程碑。 1.行政诉讼制度的建立,使公民权益在受到行政权的侵害时能得到切实的保障,这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权利本位”意识增强的必然反映。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时,有权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有权对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进行审查,根据事实和法律做出维持、撤销、履行

(完整版)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考试重点整理

行政法 1、行政法的概念与特征: 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规范行政组织及其职权、行政行为的条件与程序,以及对行政活动予以监督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主要特征:(1)行政法涉及的内容广泛;(2)行政法规范具有易变性;(3)行政法的实体性规范与程序性规范通常交织在一起,没有截然分开。 2、行政法的渊源及其制定主体: (1)宪法; (2)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3)行政法规:国务院; (4)地方性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市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5)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 (6)行政规章:部门规章由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地方规章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市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 (7)国际条约与协定; (8)法律解释; 3、行政法律关系的概念、特征、构成要素: 行政法律关系是行政法对由行政活动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加以调整后,所形成的行政主体相互之间、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以及行政主体与其他各方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主要特征: (1)行政法律关系双方主体中,行政主体一方是恒定的; (2)行政法律关系双方的权利义务具有对应性和不对等性; (3)行政法律关系中的国家权力具有不可处分性; (4)行政法律关系的设定具有灵活性与及时性; 构成要素:(1)主体,行政关系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组织或个人; (2)内容,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相互之间的权利义务; (3)客体,行政法律关系的权利、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或标的。 4、依法行政原则: (1)合法行政,指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没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行政机关不得作出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义务的决定。具体要求: A、职权法定,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首先要依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职权,即职权法定; B、依法的规定行政,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要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包括遵循法定条件,依照法定程序行政; C、法律优先,在依法的规定进行行政活动的过程中,行政主体要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等多种法律文件,此时从法制统一的要求出发,必须遵循法律优先。 D、法律保留,没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行政机关不得作出影响公民、法人和其

行政法 名词解释

行政法民词解释 1.行政征收:是指行政主体根据国家利益或者公共利益的需要,凭借国家行政权,依法向 行政相对人强制地取得税、费以及土地、企业等其它财产权益的行政行为。 2.行政强制执行:是指在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相对人不履行其应履行的法定义务时,行 政机关或人民法院依法采取行政强制措施,迫使其履行义务,或者达到与履行义务相同状态的活动。 3.行政合同:是指行政机关为实现行政目的,与行政相对人之间基于相反方向的意思一致 而缔结的契约。 4.行政确认:是指行政主体依法对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法律关系或有关法律事实进行 甄别,给予确定、认定、证明(或否定)并予以宣告的具体行政行为。 5.行政法:是指调整因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而产生的特定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6.法律保留:主张行政主体作出行政行为的范围应由立法机关以法律规定,要求行政主体 不得无法律依据而实施行政行为。 7.行政许可:是指在法律一般禁止的情况下,行政主体根据行政相对人的申请,通过颁发 许可证或执照等形式,依法赋予特定的行政相对人从事某种活动或实施某种行为的权利和资格的行政行为。 8.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主要是国家行政机关)为实现行政管理目标而行使行政权力, 对外部作出的具有法律意义、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 9.行政处罚:是指行政主体依法对行政相对人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违 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给予人身的、财产的、名誉的及其它形式的法律制裁的行政行为。 10.(行政行为的)公定力:是指行政行为即使被认为是违法的,在有权机关予以撤销或变 更之前,行政相对人及其它人都不能以任何借口否认其存在,都必须姑且视其为有效行政行为的效力。

关于我国行政法和行政法学的发展

关于我国行政法和行政法学的发展

关于我国行政法和行政法学的发展 一 作为一个重要的部门法,中国行政法与新中国同龄。50年代曾产生了一大批行政法。据统计,1949年至1956年,颁布的行政法规范总数达870件。但1957年以后,这个数字直线下降。1958年为147件,1960年为50件,1966年仅6件。此后的20年间,行政法几乎是空白。 50年代行政法的发展,曾一度引起对行政法学的研究。当时北京的法律院校曾开设苏维埃行政法课程,一批苏联行政法著作被介绍过来,对中国行政法产生了相当的影响。但这一进程至50年代末就中断了。 二 (一)中国行政法的迅速发展,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契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迫切要求加强行政法制建设。这构成了我国行政法发展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1978年以后,行政立法迅速增加。就内容而言,一方面仍以经济行政法为重点,同时也注意到法制的总体平衡,广泛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政府机构、民政、司法、公安、军事、民族、财政、税务、外资、海关、农林、水利、土地、城建、环保、交通、邮政、劳动人事、商标、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统计等领域,都制定了一些法律。另一方面,还将相当的注意力集中于建立一些重要的、基本的、关系到全局的行政法律制度。这是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其中,对今后行政法发展起重要作用的是1982年的《民事诉讼法(试行)》和1987年1月1日生效的新修改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民事诉讼法(试行)》第三条第二款规定,法律规定的行政案件可以向法院起诉,遵循民事诉讼程序;新修改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将1957年旧条例规定对治安处罚不得起诉改为可以提起行政诉讼。由于治安处罚案件数量多,涉及面广,作为被告的公安机关是政府内最有权威的机构;治安行政诉讼的特殊性使民事诉讼程序难以适应,所有这些都为行政法中最重要的立法-行政诉讼法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二)从1978年到1989年,与行政法发展相适应,中国行政法学研究也逐步发展起来。 1.1983年法学教材编辑部组织的行政法学统编教材《行政法概要》问世。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行政法学教材。该书以总结和概括中国的行政法制实践为基础,同时借鉴各国的有益经验,力图创建中国的行政法学。尽管这部著作存在着某些不足,但它所体现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新建立起来的体系以及其中的某些章节,对其后我国行政法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国行政法学研究开始步入正轨。 与此同时,新的行政法学教材和著作不断出版,国外著作也陆续得到介绍。 2.在此期间,各高等法律院校纷纷开设行政法课程。1986年行政法研究会在江苏常州市正式成立,从此行政法学者有了自己的学术组织。同年,在已故著名法学家陶希晋的倡导下,组织在京的行政法理论与实际工作者,成立行政立法研究组,专事起草行政方面的基本法,开创了立法机关组织专家起草法律草案的先河,为行政法学者与实践相结合提供了组织保证。 三 1989年以后,中国行政法和行政法学研究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而迅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些成就主要表现在: (一)作为行政法基本法的行政诉讼法(1989年)、国家赔偿法(1994年)和行政处罚法(1997年)相继颁行。

行政法很强大的记忆口诀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部分行政法部分 一、只能制定法律的事项 口诀(1):收主权才自治 表面意思:只有收回主权才会真正的自治 对应法条 收:对非国有财产的征收 主权:国家主权的事项 才:即裁,仲裁制度 自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口诀(2):他经速审证明几罪 表面意思:他经过很快的审判被证明犯了好几个罪 他:其他必须制定法律的事项 经:基本经济制度及财政、税收、海关、金融、外贸的基本制度 速:即诉,诉讼制度 审:即身,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 证:即政,剥夺公民政治权利的事项 明:通民,民事基本制度 几:即机,各级代表大会、政府、法院和检察院的产生、组织和职权 罪:犯罪和刑罚事项 二、无论如何不得授权制定的事项 口诀:正审死罪 对应法条 正:即政,剥夺公民政治权利的事项 审:即身,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 死:即司,司法制度 罪:犯罪和刑罚 三、行政处罚行为不能成立的情形 口诀:据书辩事理 对应法条 据:未依法告知处罚依据 书:即述,拒绝听取当事人陈述 辩:拒绝听取当事人申辩 事:未依告知处罚事实 理:未依法告知处罚理由 四、当事人不履行处罚决定行政机关可采取的措施 口诀:划牌三法 表面意思:划分纸牌的三种方法 对应法条 划:将冻结的存款划拨抵缴罚款 牌:即拍,将查封、扣押的财产拍卖 三:按每日罚款额的百分之三加处罚款 法: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五、只能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复议的机关的行为 口诀:容海安睡会 对应法条 容:即融,金融海:海关安:国家安全机关睡:即税,国税会:即汇,外汇六、赔偿后应当追偿的情形 口诀:务必写重大事宜 对应法条 务:即污,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 必:即逼,刑讯逼供或活又殴打等暴力行为或唆使他人暴力致伤致死 写:即械,违法使用武器、警械致伤致死 重大事:即重大失,有重大过失的行为 宜:即意,有故意的行为 七、行政机关因人身损害而赔偿的情形 口诀:气流致他尽打哆嗦 对应法条 气:即器,违法使用武器、警械致伤致死 流:即留,违法拘留 致:即制,违法实施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 他:其他违法行为 尽:即禁,非法拘禁 打:以殴打等暴力行为致伤致死 哆:即夺,非法剥夺人身自由的行为 嗦:即唆,唆使他人以殴打等暴力行为致伤致死 八、行政机关因财产损害而赔偿的情形 口诀:指派他征伐 对应法条 指:即制,违法对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措施 派:违反规定摊派费用的 他:其他违法行为 征:违反规定征收财物的 伐:即罚,违法实施行政处罚的 附(1):违法采取强制措施的表现:全(权)程管其(期)对象 附(2):违反征收摊派费用的表现:全(权)程正(征)视(事)数据 九、不承担赔偿责任的情形 口诀:究他自个行为 对应法条 究:刑诉规定不追究刑事责任的人被羁押的 他: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自:因自伤、自残等故意行为致损 个:工作人员个人行为 行:即刑,刑法规定不负责任的人被羁押的 为:即伪,因公民自己虚伪供述或伪造证据被羁押或判刑的 十、判断是否个人行为的因素 口诀:刚值时令

山东大学网络教育《行政法》模拟题1-3期末考试复习题

行政法学模拟题1 一、单项选择题 1、行政合理性原则产生的原因是。(A) A、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存在 B、行政应急性权力的存在 C、行政优益权的存在 D、效力先定特权的存在 2 、行政法治原则对行政主体的要求可概括为。(B) A、职权法定 B、依法行政 C、程序法定 D、责任法定 3、赶赴火场的消防队和消防器材,必要时铁路和航运部门应免费优先载运。这体现了行政主体享有。(B) A、行政特权 B、获得社会协助权 C、行政受益权 D、先行处置权 4、下列行政制裁形式中,属于行政处分的是。(A) A、记过 B、罚款 C、降职 D、吊扣许可证 5、行政裁决行为属于。(A) A、行政司法行为 B、行政执法行为 C、民间裁断行为 D、居间调解行为 6、公安机关对醉酒的人强制进行人身约束,该行政行为的生效规则是。() A、附条件生效 B、告知生效 C、即时生效 D、受领生效 7、《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属于。(C) A、宪法 B、行政法规 C、地方性法规 D、法律 8、收取水资源费属于。(D) A、行政征用 B、行政处罚 C、行政合同 D、行政征收 9、行政处罚适用的一般时效条件是。(C) A、一年 B、六个月 C、二年 D、三个月 10、下列合同是行政合同的是。(C) A、行政机关与某房地产公司签订的房屋租赁合同 B、工商局与自来水公司签订的供水合同 C、市公安局委托某银行代收罚金的委托合同 D、税务局与某百货公司签订的购买办公用品的订货合同 11、第一次确立了我国的听证制度。(C) A、《专利法》 B、《环境保护法》 C、《行政处罚法》 D、《规章制定程序条例》 12、规定的行政程序是内部行政程序。(D) A、《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B、《税收征收管理法》 C、《土地管理法》 D、《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 13、原告在司法审查中的义务有。(D) A、举证 B、收集证据 C、监督审判活动 D、履行具有法律效力的裁判 15、显失公正的,人民法院可以判决变更。(B) A、行政裁决 B、行政处罚 C、行政许可 D、行政确认 16、下列行为中不是行政行为的有。( A ) A、购买办公用品 B、扫“黄” C、证明张某死亡 D、清理“三无”人员 二、名词解释题 1、行政行为的公定力:是指行政主体作出的行政行为,不论合法还是违法,都推定为合法有效。 2、一事不再罚原则P225是指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反行政法规范的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的行政处罚。作为行政处罚法的原则之一,尤其是在《中华人民行政处罚法》(以下简称《行政处罚法》)颁布以后,它在国家行政处罚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已经得到公认 3、行政违法: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违反行政法律规范,侵害受法律保护的行政关系,对社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但尚未构成犯罪,依法应当承担行政责任的行为。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解释下列概念和术语

一、解释下列概念和术语 1 行政法:是指调整行政关系,规范和控制行政权的法律规范系统。 2 行政法律关系:是指为行政法所调整和规定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与义务内容的各种社会关系。 3 .行政主体:是指能以自己名义行使国家行政职权,作出影响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的行政行为,并能由其本身对外承担行政法律责任的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4 .国家行政机关:是指依宪法或行政组织法的规定而设置的行使国家行政职能的国家机关。 5 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6 行政相对方:是指行政管理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即行政主体行政行为影响其权益的个人和组织。 7 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实施的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 8 .行政立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制定行政法规、规章的活动。 9 行政许可:是指行政主体根据行政相对方的申请,经依法审查,通过颁发许可证、执照等形式,赋予或确认行政相对方从事某种活动的法律资格或法律权利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 10 行政强制 是指行政主体为实现一定的行政目的保障行政管理的顺利进行对行政相对方的人身及财产等采取的强制性的具体行政行为的总称。 11 行政合同 是指行政主体之间行政主体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为了实现行政管理的目的依双方意思表示一致而确立、变更或消灭相互权利与义务的协议。 12 行政指导 是行政机关在其所管辖的事务范围内根据国家的政策规定或者法律原则针对特定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用非强制性的方法和手段取得该行政相对方的同意或协助有效地实现一定的行政目的得主动的管理行为。 13 行政处罚 是行政主体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给予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 14 行政责任 是指行政主体及其执行公务的人员因行政违法或行政不当违反其法定职责和义务而应依法承担的否定性法律后果。 15 行政救济 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直接侵害其合法权益而请求有权的国家机关依法对行政违法或行为不当行为实施纠正并追究其行政责任以保护行政相对方的合法权益的一种法律制度。 16 行政复议 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条件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提出申请由受理申请的行政机关对该具体行政行为依法进行审查并作出处理决定的活动。 17 行政赔偿 又称行政侵权赔偿是指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因其行为违法而侵犯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了损害由行政主体给予赔偿的法律制度。 18 行政诉讼 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有公共行政职权的机关和组织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 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人民法院依行政诉讼程序对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判 解决行政争议的活动。

关于我国行政法的发展与展望

关于我国行政法的发展与展望 陈斯喜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来,我国的民主法治建设同经济建设一样,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伴随着一这历史进程,我国行政法也从无到有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值得认真总结。 一、30年来我国行政法的发展历程 建国以来,我国在法治建设上走过了一个“之”字形的曲折道路,行政法治建设也一样。建国初期,我国行政法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从1949年至1956年,国家制定颁布了一大批行政组织、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规定国家行政机关的组织、职责、工作原则、工作程序以及对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权限、管理方式等。但1957年以后,随着国家政治生活越来越不正常,民主法治建设也不断遭受破坏,直至“文化大革命”完全无法无天,行政法的命运自然也无能幸免。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民主法治建设逐步得到恢复并迅速发展,行政法也随之得到复兴和发展。 回顾30年来我国行政法发展所走过的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1979年到1988年以重建行政权立法为重点阶段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刚刚从“文化大革命”的恶梦中醒来,国家满目疮夷,百废待兴,法治的王国更是一片荒芜的沙漠。为了使被破坏的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尽快恢复运转,使混乱的社会秩序尽快恢复稳定,国家在立法方面需要优先考虑的是制定出一系列有关国家政权组织和维护社会秩序方面急需的法律,而首要任务是根据新的形势制定一部适应新时期需要的新宪法。因此,在这一时期,对行政法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立法:一是1982年新宪法的颁布实施,二是制定了国务院组织法和地方组织法。同时,也制定了一批有关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在这一阶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考试题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模拟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本部分1-10题,每题1分, 共10分。 1.天津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不得称() A.条例 B.规定 C.办法 D.实施细则 2.下列属于行政处分种类的是() A. 警告 B. 取消公务员录用 C. 罚款 D. 辞退 3.有效成立的行政行为非依法律规定不得随意变更、撤销或者废止,这体现了行政行 为的() A. 拘束力 B. 执行力 C. 确定力 D. 公定力 4.我国中央部门规章有权设定的行政处罚是() A. 吊销企业营业执照 B. 行政拘留 C. 没收违法所得 D. 一定数量的罚款 5.被许可人需要延续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的有效期,依法向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行政 机关提出了延续申请。如果该行政机关逾期未作决定,()。 A.视为要求被许可人重新办理行政许可B.以后不得作出拒绝延续的决定 C.视为准予延续 D.视为拒绝延续 6.人民法院审理行政处罚案件,对()进行审查。 A. 行政处罚决定是否合法 B. 行政处罚决定是否适当 C. 行政处罚决定是否合法与适当 D. 行政相对人是否存在违法行为 7.行政机关的下列行为中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是() A. 行政机关对行政相对人的财产采取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行为 B. 公安机关根据刑事诉讼法明确授权实施的刑事侦查行为 C. 行政指导行为 D. 行政机关根据人民法院的协助执行通知书实施的行为 8. 因不动产提起的行政诉讼,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是() A. 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 B. 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 C. 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 D. 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或者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

行政诉讼法简答、名词解释

第一章行政诉讼法概述 名词解释: 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其它组织认为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其他组织或个人在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权益,向国家审判机关提起诉讼,由国家审判机关行使行政审判权解决行政争议的司法活动。 简答题: 一、行政诉讼及其特征: 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其它组织认为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其他组织或个人在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权益,向国家审判机关提起诉讼,由国家审判机关行使行政审判权解决行政争议的司法活动。 特征:1、行政诉讼的一方当事人是行政主体 2、行政诉讼解决的是行政争议 3、行政诉讼是法院行使行政审判权的活动 4、行政诉讼的目的是为行政相对人提供行政法律救济,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2、行政诉讼与刑事诉讼的区别: 1、提起诉讼的主体不同。提起刑事诉讼的主体是犯罪行为的被害人(自诉),或者检察机关(公诉),而行政诉讼提起诉讼的主体是认为行政机关的行为侵犯自己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2、诉讼的目的不同。刑事诉讼的目的是为了查明案件真实情况,判断是否符合犯罪构成要件;行政诉讼的主要目的是审查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给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权利提供司法救济,监督行政主体依法行政。 3、诉讼的结果不同。刑事诉讼的结果是法院刑事审判庭作出是否犯罪和是否处以处罚的判决,行政诉讼的结果往往是法院的行政审判庭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合法与否、是否承担赔偿责任的判决。 第2章行政诉讼范围 名词解释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又称“行政审判权范围”或“可诉行为范围”,是指法院受理行政争议案件的界限,即可受理什么样的案件,不能受理什么样的案件,哪些行政活动应当由法院审查,哪些不能被审查。 简答题: 1、行政诉讼法院应予受理的案件范围

试谈网络发展对行政法主体的相关影响

试谈网络发展对行政法主体的相关影响 摘要:行政法主体是行政法律关系的基本要素,由参加行政法律关系的组织和个人构成。无论是这些组织还是个人,都受到了网络快速发展的冲击。与传统条件下的行政法主体相比,网络时代的行政法主体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这正是行政法主体对新信息技术革命的逐渐适应。 行政法主体亦称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指行政法律关系中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它由参加行政法律关系的组织和个人构成。具体而言,组织包括国家机关(主要是行政机关)、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个人则包括国家公务员和作为行政相对人的公民与外国人。网络的快速发展与传统法律制度、价值观念间产生了激烈的碰撞。以规范行政权,调整国家行政权运行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为目的的行政法,更是首当其冲。而作为行政法律关系的基本要素之一,行政法主体因网络化的冲击而发生的变化尤为引人注目。 一、网络化背景下行政机关面临的变革 行政机关是指国家根据其统治意志,按照宪法和有关组织法的规定设立的,依法享有并运用国家行政权,负责对国家事务进行组织、管理、监督、和指挥的国家机关,通常又称为为政府。行政机关在网络影响下的变革可以从组织结构和权力结构两方面加以分析。 (一)行政机关组织结构的扁平化与网络化 传统行政组织体制在总体上呈金字塔式的结构,从上至下分为三个层级:决策层(领导层)、管理层(中间层)和执行层(基层)。其中,决策层负责决策;管理层负责对执行层的管理工作和信息的整合放大及上传下达;执行层的功能则是对政策的具体执行。产生这种结构的主要原因在于传统条件下信息传输和处理的困难,一级行政机关所管辖的领域相对较窄,管理幅度相对较小。从而为了实施有效的管理,就只能实行这种金字塔式的层级制组织结构。这种传统结构在工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