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论文白异读与语音层次

重论文白异读与语音层次

2003年9月语言研究Sept., 2003

第23卷第3期Studies in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Vol.23 No.3

重论文白异读与语音层次

陈忠敏

(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

摘要:本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讨论文白异读的性质;第二部分用读音层次的观念重新定义文

白异读,并讨论研究的方法;第三部分讨论文白异读在历史层次分析中所扮演的脚色。

关键词:文白异读;读音层次 

中图分类号:H116;H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263(2003)03-0043-17

一 前言

上世纪90年代初,本人曾写过类似的题目,[1]随着文白异读和读音层次研究的深入,本人对文白异读这个老题目有新的看法。最近又拜读杨秀芳先生《论文白异读》一文 [2],也深受启发。所以本文虽然是老题重谈,但是内容是新的。

本文想从层次分析的角度来讨论汉语方言的文白异读。具体分三部分论述。第一,文白异读的性质及产生;第二,文白异读的重新定义及研究方法;第三,文白异读在层次研究中的作用:1,区分层次,2,决定层次的先後,3,反映方言进化的程度。

二 文白异读的性质及产生

通常我们理解的文读和白读是:同一个语素因读书、口语场合不同而有不同的读音。其中读书场合使用的音是文读音,它是标准语或优势方言影响的结果;口语场合使用的音是白读音,它属于本地土语。这种理解虽然简单明了,但是有3点解释不通。第一,它把文读和白读简单化地分成两个截然不同的单位,这跟语言的实际是相违背的。事实上,很多的情形往往是同一语素读书音和口语音完全相同,根据以上对文白异读的理解,我们就无法判断这些音到底算是文读音还是白读音。与之相反的情况是某一语素具有两种以上的读音,如下文要指出的泉州话“草”字具有3种读音:读音一是tsHau3(草仔),读音二是tsHo3(草草),读音三是tsH?3(草木、草创)。其中读音二具有双重身份,对读音一而言它是文读,对读音三而言它又是白读,在这种情形下也难用两分法去处理。第二,有些方言中一个语素,它的声母是白读,而它的韵母是文读;或者它的声母是文读,韵母却是白读。例如阳韵非母字“方”在厦门话里有4种读法:paN2、pN2、hN2、hoN2。厦门话里阳韵读-aN、-N是白读,读-oN是文读;非母读p-是白读,h-是文读。所以“方”读paN2、pN2是白读音,读hoN2也可以说是文读音,但是对于那个声母是文读,韵母是白读的hN2,我们应该算作文读音好还是白读音好?第三,这种对文白异读的理解还会产生这样的误解,以为一个语素有文读音,必然也有一个白读音与之相配,把“文”与“白”的对应简单地理解为孤立的字音行为。既然说文白异读是标准语或优势方言影响的结果,我们就应该着眼于“文”与“白”两个层次或系统所造成的差异,而不是单个字音的差异。

要正确把握文白异读的性质,我们就必须从文白异读,特别是文读音的产生谈起。严格意义上的文作者简介:陈忠敏(1962-),男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校区东亚系博士,国立新加坡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

[1] 陈忠敏. 文白异读与读音层次[A]. 语文论丛5[C]. 上海:上海语文学会, 1997.

[2] 杨秀芳. 论文白异读[A]. 王叔岷先生八十寿庆论文集[C]. 台北:大安出版社.

[3] 潘悟云. 汉语方言史与历史比较法[J]. 中西学术. 1995, (1).

[4] Ederod Soren. The Lungtu Dialect: A Descriptive and Historical Study of a South Chinese Idiom[M],

Copenhagen, 1956.

[5] 丁邦新. 儋州村话[M]. 台北: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84, 1986.

[6] 王洪君. 山西闻喜方言的白读层与宋西北方音[J]. 中国语文, 1987, (1).

[7] 董忠司. 泉州话文白之外的近代官话层[A]. 第六届国际闽方言学术研讨会论文[C]. 香港:香港科技大

学,1999.

[8] 刘津. 乡宁方言的文白异读[J]. 语文研究, 2001,(1).

[9] 徐通锵. 历史语言学[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10] 陈忠敏. 上海市区话语音一百多年来的演变[A]. 中国东南方言比较研究丛书1[C]. 上海:上海教育

出版社,1995.

[11] 王洪君. 文白异读与叠置式音变[A]. 语言学论丛17[C].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2.

[12] 周长楫. 厦门话文白异读的类型(上)(下)[J]. 中国语文, 1983, (5,6).

[13] 徐通锵. 音系中的变异和内部拟测法[A]. 中国语言学报3[C]. 1989.

[14] 张振兴. 漳平方言研究[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15] 北大中文系语言学教研室. 汉语方音字汇[M]. 第2版. 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1989.

[16] 周长楫. 厦门方言同音字表[J]. 方言, 1991, (6).

[17] 周长楫, 欧阳忆耘. 厦门方言研究[M].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

[18] 李如龙. 论闽方言的文白异读[A]. 中国语文研究11[C]. 1995.

[19] 杨秀芳. 闽南语文白异读系统的研究[D]. 台湾大学中文研究所.

[20] 林连通. 泉州市方言志[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

[21] 陈忠敏. 方言间的层次对应——以吴闽语虞韵读音为例.

[22] 陈章太,李如龙. 闽语研究[M]. 北京:语文出版社,1991.

Literary and Colloquial Readings and Language Strata Revisited

CHEN Zhong-min

Abstract: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 discuss three general issues related to the phenomenon of literary and colloquial readings in Chinese dialects through the view point of language strata. First the author deal with the nature of literary and colloquial readings. Secondly the author redefinite the terms of literary and colloquial readings and discuss the research methodology. Third, the author discuss the important roles of literary and colloquial reading in the study of dialectal strata.

Key Words: literary reading and colloquial reading;language strata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