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龙门山断裂带晚第四纪活动性分段的初步研究

龙门山断裂带晚第四纪活动性分段的初步研究

662地震地质29卷

图4龙门山断裂带&邻区的卫星影像

Fau】f础andits㈣uⅡdlr‘gnreas

m89e。ftheLo”gm㈣km

01m

1....._J

图5汶川姜维城河流Ⅲ级阶地砂砾石层中的_占地震砂脉①

Fig.5Pahe。seismicsaⅡdyvelnmIhecoarsegandylayerofteHaceⅢatJia“gweiTown,WcnchuaⅡ

①获黄色垃洪鞭砾石层;②褐灰色砂夹改棱角状砾石;@辊砂;@褐灰色砂砾矗;

⑤黄褐色细一粉砂;⑥土黄色细砂;⑦青灰色细一粉砂;⑧砂脉

①同660页①。

3期陈同光等:龙门山断裂带晚第网纪活动件分腔的初步研究669

图17龙门山断裂带及邻区M。≥2的地震震中分布图(地震资料取自1966一04—2003—12)F培17Dist出ution0f盯L≥2eanhq“akcsaⅫmdtheLo“gmenshanraulLzoIIe

(dataofAD棚1966一December2003)

的地质资料,影像北段是虎牙断裂,南段相当于擂东断裂的位置。对于虎牙断裂,前人已做过比较详细的研究(唐荣昌等,1993;邓起东等1994),它是一条全新世以来活动强烈的断裂,控制了岷山第四纪强烈隆起的东界,沿此断裂历史t发生过多次中强地震,1976年发生了2次7.2级和1次67级地震。

关于擂东断裂知之甚少,在l/20万绵阳幅区测图(四川省地质局第二区域地质测量队,1970)上仅填出该断裂的北段,向南呈弧形与龙门山断裂带中的次级断裂相连。张金熔等(1994)根据遥感图像解译确定了这条断裂。

擂东断裂在卫星影像上有清晰的显示,并左旋错断了龙门山主中央断裂和山前断裂。地貌

龙门山断裂带晚第四纪活动性分段的初步研究

作者:陈国光, 计凤桔, 周荣军, 徐杰, 周本刚, 黎小刚, 叶友青, CHEN Guo-guang,JI Feng-ju, ZHOU Rong-jun, XU Jie, ZHOU Ben-gang, LI Xiao-gang, YE You-qing 作者单位:陈国光,计凤桔,徐杰,周本刚,CHEN Guo-guang,JI Feng-ju,XU Jie,ZHOU Ben-gang(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29), 周荣军,黎小刚,叶友青,ZHOU Rong-jun,LI Xiao-gang,YE

You-qing(四川省地震局,成都,610041)

刊名:

地震地质

英文刊名:SEISMOLOGY AND GEOLOGY

年,卷(期):2007,29(3)

被引用次数:78次

参考文献(29条)

1.陈社发;邓起东;赵小麟龙门山中段推覆构造带及相关构造的演化历史和变形机制(一) 1994(04)

2.陈社发;邓起东;赵小麟龙门山中段推覆构造带及相关构造的演化历史和变形机制(二) 1994(04)

3.邓起东;陈社发;赵小麟龙门山及其邻区的构造和地震活动及动力学 1994(04)

4.龙学明龙门山中北段地史发展的若干问题 1994

5.罗立志龙门山造山带岩石圈演化的动力学模式 1991(01)

6.四川省地质局成都幅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1∶200000) 1977

7.四川省地质局第二区域地质测量队绵阳幅区域地质测量报告(1∶200000) 1970

8.唐荣昌;韩渭宾四川活动断裂与地震 1993

9.唐荣昌;文德华;黄祖智松潘-龙门山地区主要活动断裂带第四纪活动特征 1991(03)

10.许志琴;侯立玮;王宗秀中国松潘-甘孜造山带的造山过程 1992

11.许志琴;杨经绥;姜枚大陆俯冲作用及青藏高原周缘造山带的崛起[期刊论文]-地学前缘 1999(03)

12.赵小麟;邓起东;陈社发龙门山逆断裂带中段的构造地貌学研究 1994(04)

13.赵小麟;邓起东;陈社发岷山隆起的构造地貌学研究 1994(04)

14.张金熔;丁伟明龙门山中北段遥感图像解译的新发现 1994

15.周荣军青藏高原东缘活动构造 2005

16.同660页[1]

17.同660页[1]

18.四川省地震局工程地震研究院95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 2005

19.同660页[1]

20.同660页[1]

21.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兰州-成都输油管道工程沿线断裂活动性评价报告 1999

22.李勇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晚新生代走滑挤压作用的沉积响应 2005

23.同665页[2]

24.同660页[1]

25.同665页[2]

26.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中国地震详目

27.国家测绘局资料 1978

28.地质矿产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资料 1989

29.同660页[1]

本文读者也读过(4条)

1.安其美.丁立丰.王海忠.赵仕广龙门山断裂带的性质与活动性研究[期刊论文]-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04,24(2)

2.彭云金.吕加蓉荥经-马边-盐津断裂带新活动特征分析[期刊论文]-四川地震2004(3)

3.程建武.郭桂红.岳志军.CHENG Jian-wu.GUO Gui-hong.YUE Zhi-jun安宁河断裂带晚第四纪活动的基本特征及强震危险性分析[期刊论文]-地震研究2010,33(3)

4.李勇.周荣军.A.L.Densmore.M.A.Ellis.Li Yong.Zhou Rongjun.A.L.Densmore.M.A.Ellis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晚新生代走滑-逆冲作用的地貌标志[期刊论文]-第四纪研究2006,26(1)

引证文献(81条)

1.赵小茂.王新.柯昌安.陈冬柏.石大鹏汶川地震强余震与引潮力关系的初步研究[期刊论文]-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0(3)

2.黄庭.张志.谷延群.周曼蒂.强建华基于遥感和GIS技术的北川县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分布特征[期刊论文]-遥感学报 2009(1)

3.华卫.陈章立.郑斯华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序列震源参数分段特征的研究[期刊论文]-地球物理学报 2009(2)

4.华卫.陈章立.李志雄.赵翠萍.王勤彩汶川8.0级地震触发与余震活动空间分布研究[期刊论文]-地震 2009(1)

5.谈洪波.申重阳.李辉.李冀.玄松柏.邢乐林汶川大地震震后重力变化和形变的黏弹分层模拟[期刊论文]-地震学报 2009(5)

6.刘超.张勇.许力生.陈运泰一种矩张量反演新方法及其对2008年汶川Ms 8.0地震序列的应用[期刊论文]-地震学报 2008(4)

7.陈立春.陈杰.刘进峰.李峰.杨晓平.冉勇康龙门山前山断裂北段晚第四纪活动性研究[期刊论文]-地震地质2008(3)

8.杨晓平.冯希杰.戈天勇.宋方敏.师亚芹.刘玉法龙门山断裂带北段第四纪活动的地质地貌证据[期刊论文]-地震地质 2008(3)

9.冉勇康.陈立春.陈桂华.尹金辉.陈杰.宫会玲.史翔.李陈侠汶川Ms 8.0地震发震断裂大地震原地重复现象初析[期刊论文]-地震地质 2008(3)

10.徐锡伟.闻学泽.叶建青.马保起.陈杰.周荣军.何宏林.田勤俭.何玉林.王志才.孙昭民.冯希杰.于贵华.陈立春.陈桂华.于慎鄂.冉勇康.李细光.李陈侠.安艳芬汶川Ms 8.0地震地表破裂带及其发震构造[期刊论文]-地震地质2008(3)

11.高翔.何宏林.魏占玉.董绍鹏汶川地震白沙河段最大地表水平位移量的成因分析[期刊论文]-地震地质 2008(4)

12.邓起东关于四川汶川8.0级地震的思考[期刊论文]-地震地质 2008(4)

13.付碧宏.时丕龙.张之武四川汶川MS 8.0大地震地表破裂带的遥感影像解析[期刊论文]-地质学报 2008(12)

14.张英平.石建省.甘建军.刘长礼广元市次生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朝天区为例[期刊论文]-灾害学 2011(1)

15.谢新生.江娃利.冯西英对2008年汶川MS8.0地震沿龙门山后山出现地表破裂现象的讨论[期刊论文]-地震学报2011(1)

16.姜文亮.刘斌.张景发.龚丽霞.罗毅基于ASAR影像亚像元匹配技术研究汶川地震同震形变特征[期刊论文]-地震学报 2011(4)

17.赵永红.白竣天.李小凡.贾科.陈辉活动断裂带附近地下水中的氢同位素变化与地震关系研究[期刊论文]-岩石学报 2011(6)

18.Bai Yuzhu.Xu Jie.Zhou Bengang Simulations of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Fields in the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期刊论文]-中国地震研究(英文版) 2010(3)

19.李智武.陈洪德.刘树根.侯明才.邓宾龙门山冲断隆升及其走向差异的裂变径迹证据[期刊论文]-地质科学2010(4)

20.杜海林.许力生.陈运泰利用阿拉斯加台阵资料分析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破裂过程[期刊论文]-地球物理学报2009(2)

21.吴建平.黄媛.张天中.明跃红.房立华汶川Ms8.0级地震余震分布及周边区域P波三维速度结构研究[期刊论文]-地球物理学报 2009(2)

22.乔宝成.李勇.董顺利.闫亮.陈浩.马博琳汶川M_s8.0地震中央断裂北段地表破裂特征[期刊论文]-西北地震学报 2009(4)

23.王俊.阮祥.郑江蓉.孙业君.江昊琳.詹小艳汶川地震序列b值的分析研究[期刊论文]-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09(2)

24.李洪训从四川汶川大地震审视核安全[期刊论文]-核安全 2008(3)

25.路鹏.赵晓燕.崔子健.刘学领.段玉石汶川8.0级地震前地震非均匀度时空演化特征[期刊论文]-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08(3)

26.陈立春.陈杰.刘进峰.李峰.杨晓平.冉勇康龙门山前山断裂北段晚第四纪活动性研究[期刊论文]-地震地质2008(3)

27.杨晓平.冯希杰.戈天勇.宋方敏.师亚芹.刘玉法龙门山断裂带北段第四纪活动的地质地貌证据[期刊论文]-地震地质 2008(3)

28.冉勇康.陈立春.陈桂华.尹金辉.陈杰.宫会玲.史翔.李陈侠汶川Ms 8.0地震发震断裂大地震原地重复现象初析[期刊论文]-地震地质 2008(3)

29.徐锡伟.闻学泽.叶建青.马保起.陈杰.周荣军.何宏林.田勤俭.何玉林.王志才.孙昭民.冯希杰.于贵华.陈立春.陈桂华.于慎鄂.冉勇康.李细光.李陈侠.安艳芬汶川Ms 8.0地震地表破裂带及其发震构造[期刊论文]-地震地质2008(3)

30.张国宏.单新建.李卫东汶川MS 8.0地震库仑破裂应力变化及断层危险性初步研究[期刊论文]-地震地质

2008(4)

31.刘保金.杨晓平.酆少英.寇昆朋龙门山山前疑似汶川MS 8.0地震地表破裂的浅层地震反射调查[期刊论文]-地震地质 2008(4)

32.刘静.张智慧.文力.孙杰.邢秀臣.胡古月.许强.Paul TAPPONNIER.曾令森.丁林.刘延乐汶川8级大地震同震破裂的特殊性及构造意义——多条平行断裂同时活动的反序型逆冲地震事件[期刊论文]-地质学报 2008(12)

33.谢新生.江娃利.冯西英对2008年汶川MS8.0地震沿龙门山后山出现地表破裂现象的讨论[期刊论文]-地震学报2011(1)

34.王根龙.刘红帅.张军慧汶川特大地震之北川县城震害分析[期刊论文]-西北地震学报 2010(2)

35.白玉柱.徐杰.周本刚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地表垂直和水平位移场模拟计算分析[期刊论文]-震灾防御技术2009(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