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影史复习重点

电影史复习重点

电影史复习重点
电影史复习重点

电影史复习重点

一.填空(20空10中10外)

1、1824年,涅普斯拍下“餐桌”静物照片;1838年达盖尔发明(“银版照相法”);1839年被后人定为摄影技术发明的年份;1888年,(美国乔治·伊斯曼)发明胶卷。

2.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的:(“活动电影机”),(1895年12月28日)被公认为电影的诞生日,电影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拥有确切“生日”的艺术种类。

3.美国人(埃德温·鲍特)1903年拍摄的(《火车大劫案》)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叙事,而且影片采取了时空交叉的剪辑手法。

4.美国人格里菲斯1915年拍摄的(《一个国家的诞生》)则标志着电影艺术的最终形成。

5. 1927年由美国华纳影片公司拍摄的(《爵士歌王》)是有声电影开始的标志。

6.阿伦雷乃《夜与雾》,首创用黑白和彩色来代表不同时代的表现方法。

7.1943年温别尔托巴巴罗在(《电影》)杂志上发表被萨杜尔称之为“新现实主义电影的真正宣言“的文章,提出意大利电影要表现意大利生活。

8. 安东尼奥尼“关于人类感情的三部曲”(《奇遇》、《夜》、《蚀》)

9.费里尼“背叛三部曲”(《甜蜜的生活》、《八部半》、《朱丽叶塔的精灵》)

10.卡尔梅育第一部室内剧电影剧本:《碎片》。“室内剧三部曲”:《碎片》、《后楼梯》、《除夕夜》

11文德斯“旅行三部曲”:(《爱丽斯漫游城市》、《错误的运动》、《时间的流程》)12法斯宾德“德国女性”四部曲:《玛丽娅·布劳恩的婚姻》、《莉莉·玛莲》、《洛拉》、《维洛尼卡·福斯的欲望》

13.布努埃尔“宗教三部曲”:《纳萨林》、《比里迪亚娜》、《沙漠中的西蒙》

14.绍拉“舞剧三部曲”:《血的婚礼》、《卡门》、《着了魔的爱》

15.1905年,美国的匹兹堡出现第一家被称之为“镍币影院”的小型影院,放映《火车大劫案》

16.四大喜剧大师:查理·卓别林、勃斯特·基顿、哈洛德·劳埃德、哈莱·朗东

17.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老板任景丰摄制了中国第一部无声影片《定军山》,由谭鑫培主演。

18.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阎瑞生》取材于1920年洋行买办阎瑞生图财害命,勒毙妓女王莲英的轰动性新闻。

19.1926年,田汉主持的南国电影剧社在上海放映了爱森斯坦的《战舰波将金号》,这是苏联电影第一次在中国登陆。

20. 1931年出现了第一部整部影片用蜡盘唱片配音的《歌女红牡丹》

21.1956年,在毛泽东同志文艺“双百”方针的指引下,喜剧创作迅速繁荣,并掀起建国以来的第一次喜剧创作热潮。

22.电影吴贻弓《城南旧事》改编自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原名小说,是“散文式电影”的代表作品

23.第一部真正香港生产的国语片是1938年拍摄的《貂蝉》

24. 913年,香港黎民伟与亚细亚公司合作拍摄短片《庄子试妻》,黎民伟的妻子严珊珊扮演了使女一角,成为中国第一位女演员。

25. 1971年,李小龙应嘉禾公司邀请回到香港,同年拍摄罗维导演的第一部电影《唐山大兄》,之后1973年,李小龙主演了由好莱坞与香港合作拍摄的影片《龙争虎斗》。

26.1925.5.23,台湾同胞最早自己组织起来的电影研究和制片团体:台湾映画研究会

27.1921年10月,台湾知识界创立了非武力的抗日民族运动统一战线组织“台湾文化协会”,拍摄台湾第一部故事片《谁之过》。

28.1949年春天,上海国泰电影公司再派导演张英、张彻率领外景队来台拍摄影片《阿里山风云》,成为这一阶段台湾第一部自制的国语故事片。

二.名词解释(5个)

1.视觉滞留:人的视觉印象不是在外界物体从眼前移开后就消失了,该物体反映在视网膜上的物像会继续短暂滞留一段时间,物像滞留的时间一般为0.1-0.4秒。

2.上镜头性:一种独特的,富于诗意的人和物的外观,这种外观只有运用电影的新艺术语言才能赋予,装置、照明、节奏和假面是四大元素。

3.日常性:是新现实主义电影在结构情节上的基本准则,它是按照生活的实际流程,甚至是看似散漫无序的事件的积累而结构影片的,打破了传统影片中的线性因果关系和情节的假定性,割断了制造银幕幻觉认同的心理线索。

4.意大利政治电影:广义上指所有电影都具有政治性,狭义上讲,政治电影是要反映当代某一重大社会政治问题、直接表现真实的政治事件、政治运动以及社会各阶级、各阶层的思想意识、行为和命运。

5.三一律:是西北戏剧结构理论之一,亦称为“三整一律”,是一种关于戏剧结构的规则,要求戏剧创作在时间、地点和情节上,保持一致,即要求——出戏所叙述的故事发生的一天(一昼、一夜)之间,地点在一个场景,情节服从于一个主题,法国古典主义戏剧理论家布瓦格,把它解释为“要用一地一天内完成的一个故事,从开头直到末尾,维持着舞台充实”。

6.公路片:指影片主人公的生活基本上都是在驾车旅行中度过的,通过无休止的旅行,领略沿途的城乡景色和风土人情,记述旅途中的遭遇和见闻,试管中充分感受到社会生活的种种情调和氛围。

7.前苏联蒙太奇学派:只是泛指在整个20年代到30年代初期活跃于苏联影坛,并对蒙太奇的理论与实践作出过贡献的艺术家群体,其中主要有库里肖夫、爱森斯坦、普多夫金、等人。

8.杂耍蒙太奇:把两个取自不同时间、地点的镜头与原来的时空连续性相剥离,用一定的方式进行队列组接,便可创造出来未经剪辑的影片的镜头中非固有的概念,它们虽然互不相关依剪辑的意志被队列在一起时,却往往产生出“某个第三种东西”并变为互有关联。两个镜头的特意组接产生的是“1+1>2”的新意。

9.类型电影:是好莱坞电影在其全盛时期所特有的一种创造方法,实质上是一种艺术产品标准化的规范。

10.间离效果一是指演员将角色陌生化二是希望受众理性脱离电影故事情节。简而言之,就是让观众看戏,但并不融入剧情。

11.鸳鸯蝴蝶派:指1920年前后,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上海租界为基地,涌现出一批作家。他们创办了一系列报刊,并占据了销路最广的《申报》和《新闻报》的副刊,大量出版治封建才子佳人与帝国主义色情文化与一炉的小说,才子与佳人“像一对蝴蝶,一对鸳鸯一样”,因之得名。

12.喜剧片:是指用夸张的手法、意想不到的风趣情节和幽默诙谐的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使一些看上去难以置信的行为动作具有逼真性。

13红色经典影片:指的是在新中国前17年电影这段时期内,绝大多数影片都遵循着时代要求进行创作,而其中涌现出的一些以歌颂党、歌颂英雄事迹、歌颂战争生活的时代主题的电影。如《小兵张嘎》

14.长镜头:是指对一个运动画面较长时间的连续不断的表现,保持运动着的画面的整体性,实际上就是长时间拍摄的,不切割空间,保持时空完整性的一个镜头

15.商业美学:以市场需要和经济规则为前提的电影艺术设计和创作体系,商业性制约规定着电影的题材、主题、故事风格、类型、场景、视听系统,甚至是演员的选择,并在此基础

上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美学体系。

16.地下电影:多年来因为未经审查而出境、未经批准参加国际电影节、未按要求修改而面市出现的电影。

17.健康写实主义1963年3月25日,新闻局副局长龚弘接任总经理开始整顿,提出“健康写实主义”路线,主张电影制片必须反映时代要求、尽量发挥人性中的同情、关切等美德,引导人民走向善良走向光明,为他们提供健康的精神食粮。

三.简答(3个,2外1中)

1.法国印象派、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的特点有哪些?

答:印象派:①不注重影片的故事情节,着重创造氛围,以风景或背景作为影片中的重要角色.

②追求造型美、新奇的视觉形象和新颖的拍摄角度

达达主义影片的特点:没有主题、没有情节、追求奇异怪诞的视觉效果

超现实主义电影:①把梦境、心理变化、无意识或潜意识过程搬上银幕。

②强调改造世界、改造社会的唯一道路就是改变每个人的意识,唤起被社会压抑的潜意识,显露人的本体真实。

③电影没有完整的叙事,创作主旨在于形象化的表现梦境和潜意识活动,表现主观世界的混乱、痛苦。压抑的失落感。

2.“新浪潮“电影的创作特点有哪些?(重点)

答:①“新浪潮”电影不再以制片人为中心,而是强调导演的主导地位。新浪潮在电影制片上的口号是:拍电影,重要的不是制作,而是要成为电影的制作者。

②影片成本低、制作周期短、采用实景拍摄和自然光效,大量启用非职业演员。

③“新浪潮”电影倾向于编导合一,以便更充分把握和驾驭影片的主体和风格。电影编剧具有随意性和即兴式特点,导演规定场景,演员自由发挥。

④“新浪潮”电影侧重于电影的照相本性和纪实美学。利用真实自然的背景和光效,灵活运用摄影机,大量运用跟拍和长镜头等类似于纪录片和新闻片的拍摄方法,赋予影片一种自然、逼真、偶发的纪实风格。例如《四百下》中最后男主人公奔跑的经典长镜头,就体现了这一点。

⑤采用无逻辑的叙事结构。用无逻辑的时间组合代替和打乱情节结构。《四百下》就没有精心设计的故事,而是通过一连串日常生活的琐事的积累来反映生活。

⑥在电影剪辑上,“新浪潮”电影打破传统束缚,更是打破蒙太奇对镜头的组接,时空表现更为灵活。例如在影片《筋疲力尽》中,就经常使用“跳跃剪辑法”。

3.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艺术主张有哪些?

答:①新现实主义提出“还我普通人”的口号。影片主人公是普通的工人、农民、小市民和城市知识分子,影片内容也是反映他们的普通的生活。如《偷自行车的人》就是根据很普通的报纸新闻而拍摄的。

②把摄像机扛到大街上。在大街小巷的实景里跟随人物在实际空间中运动,实现了电影空间观念上的突破,使电影获得了更为电影化的真实空间,影片多用中景、远景以及长镜头和实景拍摄。在《偷自行车的人》中,那场用推轨镜头拍摄露天自行车市场的画面,完全说明了新现实主义导演会在现场拍摄中发现种种纪实的可能性。

③打破了传统的叙事模式。以情节和情节的叠加为主要线索,日常线贯穿始终,有开放式的结尾。《偷自行车的人》结尾,男主角与儿子在大街上徘徊,丢失的自行车还是未能找回来,他们的未来仍不确定。这种开放式的结尾引发了观众的联想和想象。

4. 电影眼睛派艺术风格有哪些?

答:①电影眼睛派否定故事影片,推崇新闻片,认为电影的作用在于如实地纪录现实,他们总是通过对镜头的选择、剪接、配加字幕等方式赋予生活素材以特定的含义。②在新闻纪录电影中采用了多种多样的拍摄角度、快速摄影、动画摄影等方法,倡导抓拍。

5. 美国制片方式的特点有哪些?

答:①大规模的垄断型企业。形成了著名地八大公司,即米高梅、派拉蒙、华纳兄弟等,八大公司规模巨大、设施齐全,有数多的摄影棚和拍摄专用场地。例如派拉蒙公司就是第一个拥有从制片到放映全部系统的垄断性公司。

②制片厂内部分工精细,工业生产流水线式的制作模式。强调集体的智慧和细密的分工个人作用消解在集体的合作之中。例如导演部门分为主要导演和专门负责各种类型场面的助理导演等。

③制片人专权。制片厂分工精细,必然需要有人统一指挥和调度,而这个权利就交给了制片人,好莱坞的制片人,一般是老板或经理人员,例如柯恩、杰克·华纳等都是在好莱坞赫赫有名的专权人物。

④明星制度。好莱坞的明星制度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商业化的需要,为了迎合观众趣味的变化,好莱坞制造了一批批的明星偶像,使得观众不仅可以根据影片的质量还可以根据明星的阵容来买票。例如女明星嘉宝、泰勒等都是好莱坞红透半边天的巨星。

6.类型电影的特征

答:①类型影片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文化价值上的“二元性”,“类型影片”兼有文化与反文化双重特性。制造矛盾冲突的特点,并非站在传统文化主流文化的对立面

②类型影片的另一大特征就是重复性和可预见性

一般认为类型电影有三个基本元素:一是公式化的情节,如西部片里的英雄解围二是定型化的人物,如至死不屈的硬汉三是图解式的视觉形象,如代表邪恶凶险的森林。

7.战后好莱坞电影的衰落的原因是什么?

答:①电视的竞争

随着电视的出现和普及,每年越来越多的人留在家里看电视,电影失去了作为美国主要大众娱乐手段的地位。

②非美活动调查和反垄断法

1947年开始在好莱坞引发了一场严重的政治危机“好莱坞十人案”;1946年,美国司法部根据反垄断法下令八大公司停止对各自所属放映网的垄断经营。

③观众群的变化

观众群的一种变化是文化层级较高的人成了电影的主要观众16至24岁的新观众群是用眼睛思维的一代;美国电影适应观众群变化的另一个特点是服务群体的专向性。

④欧洲电影的影响

二战后,欧洲电影开始复兴,意大利电影的现实主义精神和法国新浪潮电影的革新精神给好莱坞电影带来启迪。

8.东方文化之于中国电影在故事叙事方式中有哪些体现?

答:①作为叙述重点的电影“情节性”

在情节性中,情节链条往往换换相扣,按照内在因果关系组接,逻辑性较强。比如,更多地注重影片情节的起承转合,紧紧按着故事的情节发展模式走,即讲究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和尾声。

②简单的二元对立电影叙述模式

伦理精神伴随着简单的二元对立的戏剧冲突进程而发展,通过对于二元人物的不同情感取向得以确立。这种二元对立的简单人物塑造,是以照顾中国观众的情感入手的。例如影片《林则徐》中的送别片段,就特别注重悲欢离合事件,以获得观众的情感认同。

③“传奇性”的电影叙述手段

电影在叙事上的“传奇性”,等同于戏剧性。所谓“无巧不成书”的传统说法,在中国电影中得到了印证。诸如误会、巧合、夸张等可以制造改变人物命运的手法就较多在中国电影中运用,成了故事进程的一大助推器。(例如在谢晋的“文革”三部曲《天云山传奇》、《牧马人》和《芙蓉镇》里,对“四人帮”肆虐和现代封建主义的历史暴行所进行的深刻批判,引起了广大中国观众异乎寻常的反响。)

④全知视角的电影叙述角度

反映在电影的镜头中,平和通畅,较少跳跃,有头有尾,在叙述中尽可能面面俱到,这也导致了中国电影拖沓缓慢的特点。例如《牧马人》、《阳光灿烂的日子》等都是全知视角的叙述角度占据主流。

⑤串珠式的电影时序性叙述方式

串珠式的电影时序性叙述方式,即是把一系列事件按顺序编辑在一起,可以展示较长的时间,如表现一个人的一生或时间较长的历史事件。例如影片《一江春水向东流》就是按照时间的顺序,向我们展示了素芬一生的故事。

9.影戏主流电影的特点有哪些?

答:①影片大都披着一层社会教化的外衣,宣扬“含有褒善贬恶之意义”的主旨,并以此为依据编写故事。

②以戏剧化冲突为创作原则的基础,以“讲故事”——即情节的曲折生动作为衡量影片

叙事成功的基本准则。

③在影片的时空表现上,以较大的叙事段落的戏剧性场面展开的故事来完成主要的表意任务。并把影片镜头语言的时空构成主要用于展现这种戏剧性的段落场面。

④在环境造型中指示性情再现,在摄影构图上重展现性情表现性,表演与场面调度注重

单向、平行和大景别等特征。

10. 《一江春水向东流》在表现人物时所体现的现实主义的原则主要和几方面有关(了解)答:①人所处的历史背景与具体生活情境的典型化;②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性格特征化;

③典型细节的处理对人物的衬托化。

11. 1981年至1983年间纪实美学时期电影的特征

答:①在观念开拓上,一批理论工作者大力宣扬巴赞、克拉考尔的纪实美学和长镜头理论。第一辑《电影文化》发表了论文《一个值得重视的电影美学学派——关于长镜头理论》

②在具体创作上,一批老导演坚持创作的严肃性,在进行历史题材电影创作过程中,把

“真实美学”作为创作的最高美学思想。

③在创作实践中,这些导演扛着摄像机向生活靠近,他们舍弃以蒙太奇的电影手法为主

的传统观念,大量采用长镜头和全景镜头进行不间断的跟踪拍摄

12. 民族化鲜明特色的艺术表现规则有哪些?

答:①把握电影艺术共通性是艺术人性化观念。

寻找民族化最为简洁的路径是相信我们悠久艺术传统的本质是和世界人类一样的人性情感追求,对爱的渴望。对亲情的表现、对生命的珍惜,应当成为和世界沟通的民族优美文化的根本。

②肯定文化差异性,强化艺术的新鲜感。

电影艺术的语言似乎是共同的,但运用语言的方式和同一语言表现的语法和修辞差异构成了风格的千变万化,特别重要的是,表现对象和内容的差别是难以划一的,艺术的真谛也就在此。

③发掘民族艺术的独特创造性。

艺术永远垂青于创造的差异性与情感的共鸣性的统一,我们没有必要抛弃中国民族化艺术的长处,没有理由不施展东方艺术的创造力和特色,在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熏染下,放眼人类艺术的精华,中国电影的民族艺术特色一定会发扬光大。

13. 台湾新电影的有哪些美学观?

答:①多改编自当时著名的小说作品。大部分作品改编自台湾作家朱天文、黄春明等人。例如《小毕的故事》是改编自朱天文约三百字左右的短篇小说,取得了非常好的票房和口碑。

②基本上都从个人成长、历史回忆的角度出发,采用意识流的手法和插叙、倒叙的手法

来结构故事和刻画人物。例如《童年往事》记录了阿孝的童年成长历程,刻画了老一代的乡愁。

③故事编排不注重戏剧性,强调生活化的细节以及偶然性、突发性,结尾往往采用开放

性的构思。例如杨德昌的《海滩的一天》采用倒序的手法将故事打碎,开放式的结尾,男主人公是否真的跳海自尽由观众去想象。

④镜头语言上,采用长镜头和深焦镜头,着意纪实风格。例如影片《海滩的一天》多采用冷静客观的远景长镜头,制造独特的意境。例如《风柜来的人》全片采用客观长镜头和深焦镜头,真实的呈现了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彷徨、苦闷与爱情。

⑤开拓声画元素的搭配,多采用旁白来结构故事。例如影片《海滩的一天》着重情调的营造和声画的搭配,制造独特的意境。

⑥强调写实,多采用非职业演员表演。例如影片《童年往事》中饰演阿远的王晶文和饰

演阿云的辛树芬都是业余而非职业演员,但这种超越演技的无表情,表现出了一种未经修饰的本色美德。

四.分析(2个,1中1外)

1.以《红色沙漠》为例分析安东尼奥尼的创作风格。

答:①叙事模式上:影片采用了一种反传统的无逻辑主观化的叙事模式。影片通过对女主人公行为和动作的展现将人物的恐慌和焦虑表达的淋漓尽致,例如在影片开始时女主角去买一个别人吃过的面包,然后不顾自己的儿子自己独自跑到无人的废墟处去吃,这种异常的、病态的举动给观众的感觉完全是无逻辑的、不符合常理的。而且影片所展现的也并不是一个明确的线索,这进一步的表现出现代工业文明之下的人类内心的杂乱和自我意识的缺失。

②人物与环境的关系:影片以一个工业集中的郊区为背景,冒烟的烟囱、水泥建筑物仓库和炼油厂,空气中充满着机器和轮船汽笛的声音,河面上漂浮着石油。本片中女主人公的一家便生活在这样一个烟雾笼罩的工业城市里。影片暗示,女主人的公精神病症似乎就是由这种潜伏在环境中的恐惧造成的。安东尼奥尼把背景作为一个重要元素去运用,精美的带有抽象派绘画风格的画面构图,为突出女主人公的混乱的不稳定的精神状态起到了巨大的作用。③色彩方面:整部影片的色彩基本上是由红、黄、灰、蓝组成。黄色是工业烟囱冒出的烟雾,是工业文明毁灭人类生存环境的象征;蓝色的阴郁冰冷隐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隔膜与冷淡。红色作为影片的主色调,则象征着充满压抑与恐怖色彩的现实空间,既是写实的,又是心理的、幻觉的。

④主题上:贯穿全片的工厂噪音,被污染的河流、荒凉的郊外、冷清的街道,,营造出一个让人无处可避的世界,表现了现代工业文明下人类的最后挣扎与抗争。女主人公内心的空虚孤独犹如沙漠,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使她变得焦躁、恐慌。安东尼奥尼把现代人的心态和现代文明一起表现,使影片的思想更加明确:造成人的情感荒如沙漠的原因可能就是工业技术的高速发展,是导演对现代工业文明的高度质疑。

2.以《巴赫纪事》为例,分析让-玛丽斯特劳布的艺术风格。

①叙事模式上采用传统的线性叙事模式。影片以真实的素材为依据,表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巴赫的一生,尤其是他复杂的个性与时代环境之间的关系。

②采取独特的“纪实”手法,构成一种“编年体”式的体裁。与一般的传记不同,斯特劳布在影片中采取了一种独特“纪实”的方法。他以巴赫的第二个妻子玛格达列娜的日记为基本线索(由画外音朗读),再加上大量的原始资料,构成了一种“编年史”式的体裁,体现了真实性。

③对“间离效果”的运用。演员的表演陌生化,使受众与剧情保持距离,产生一种陌生化的情感。影片中安娜的日记使用了一种语调平板的画外音来朗读,以避免观众情感上的卷入,服装设计采用了既非现代样式,又与当时的习俗保持着距离的风格。斯特劳布还通过声音的中断和画面的静止,在片中插入一些“沉默”的段落,给观众留下思考的空间。

④节奏缓慢。镜头不做刻意追求,忠实平面语方法。整部影片节奏缓慢,动作很少、人物也很少说话,摄影构图和布光表现出明显的人为设计痕迹,避免深度空间感,追求平面化的效果。

⑤重复蒙太奇的运用。影片的剪辑则常常使用对位与重复的方法,以与巴赫的音乐结构相呼应。

3.以《玛丽亚布劳恩的婚姻》为例,分析法斯宾德的艺术风格

答:①作者电影与可视性的融合。借助好莱坞的传统叙事,是一种融合而不是舍弃。影片在外部形态上具有好莱坞电影的一切叙事因素,具有吸引人的故事,情节跌撞起伏、扣人心弦,遵循了起承转合的叙事模式;有国际性的著名影星参演。影片反思历史的深度和人物塑造的丰富性与复杂性上打破了好莱坞电影的“梦幻机制”,揭示了战争对人的影响,将“作者电影”的个人化风格同美国电影的“可视性”融为一体,使影片既是感官的、娱乐的,又是思考的、富于教益和高度风格化的。

②体现“绝望”的主题、持续化的追求。影片表现了德国经济恢复时期物质的丰富与精神痛苦的极大反差,人们并没有随着物质的发展而获得心灵的宁静,反而更加痛苦,处于一种被异化了的状态。影片从社会、人性、风俗史的角度,通过女主人公的个人婚姻所经历的重重磨难,将纳粹战争的历史创伤同战后德国重建时期的阴暗画面交织展开,赋予艺术形象一种罕见的历史思辨力和独特的沉重感。

③塑造典型人物,并将其投放在大的社会背景中。玛丽娅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艺术形象,战中的命运是德国一代妇女命运的缩影,战后则视为西德“经济奇迹”的某种象征。因而这一形象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在大的社会背景中女主人公的肉体是堕落、糜烂的,但她的精神是纯净圣洁的,虽然身心很痛苦,但一直保持着生存的信心。

④采用“间离效果”,使得观众保持清醒。影片结尾时,画面上出现了西德战后四位联邦总理的影像,这几个镜头与全片叙事毫无关系,法斯宾德是借此打破观众情感认同的线索和连续性,迫使观众从影片叙事中跳出来,由这几张照片,转而联想德国的时代氛围、思考德国的现实问题。

⑤取景多为室内景,封闭式环境造成人们心理上的冷漠和精神上的空虚,增加多层次的结构。他采用多层次纵深画面构图的造型手段,营造狭小、封闭、压抑得令人窒息的空间环境,常用切割画面空间的方式来加剧这种狭迫感。影片中的人物往往置身于层层相套的门窗或被切割的极为狭小的空间中,造成一种精神牢笼的感觉。

4.以《小武》为例,分析第六代导演影片的艺术风格。

5.分析王家卫的艺术风格(p364)

6.分析《海角七号》(重重点)

⑴主题与内容分析——本土身份的认同

这部影片是从台湾情感出发的,属于台湾民众自身的幽默方式与逗趣为中心的话语形式,及其反映的台湾南部的生活态度与对轻松价值观的的追求,台湾民众可以在这部影片中找到久违的归属感。

①闽南语、客家语、台湾原住民都是本位文化的体现。

②选自台湾小镇“恒春”,展现了台湾当地的风土人情。

⑵主题与内容分析——造梦

在影片中,导演给每个人身上都加注了一个梦想,并在影像的构架中一步步的让其实现梦想,与受众形成情感上的共鸣。当劳马的爸爸在酒席上喊出一声“我想唱歌”以后,我知道,魏德圣要告诉我们,在那些穿着人字拖,嘴里嚼着槟榔的台湾乡土人群中,依然有梦想,有才华,有一天,他们会迸发出光芒,让世界认识台湾。

⑶人物形象分析

“它就像一个大卖场,不同的人都能在里面找到自己想要的商品”。

①《海角七号》的故事核心是一群乌合之众经过努力实现梦想,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获得自我救赎,故事结构恰恰符合当今台湾民众的心理期待。

②“贫民化”的视角。《海角七号》不管主角还是配角,都是平常的普通人,他们有着种种难以言说的烦恼和心酸,一如生活中的你我。于是观众很容易产生投射现象,以影片中的人物为“他者”,反观自身产生共鸣。老板娘的憨厚水蛙,执着音乐艺术弹月琴的茂伯,对妻子忠贞不二的好男人劳马,勤奋的小米酒推销员马拉桑,还有失意的邮差阿嘉,让人看见了现实中的自己,看到了台湾本土文化的幽默、温情和合力。

⑷《海角七号》带来的商业启示

①《海角七号》与流行文化

a.音乐:在演唱会一曲《南国之境》唱出由衷爱恋,一曲《野玫瑰》升华了文化碰撞、包容、融合的时代之歌。因为原声配乐, 开始关注电影; 因为电影, 喜欢上了它的音乐...

b.演员:台湾歌手范逸臣、梁文音、林晓培

日本演员田中千绘、中孝介

c.叙事线索:爱情

暗线:六十年前日本老师与台湾女学生的故事

明线:阿嘉与友子的爱情故事

②多元化的行销策略

a.口碑行销。3000万投资,4亿4千万的回报。代理发行,博伟电影股份公司在台湾不同

的地区做试映会。

b.网络行销——宣传片与论坛

c.大众媒体制造话题

d.名人效应(侯孝贤、马英九)

《中国电影史》课程学习大纲(含推荐教材及参考书目).doc

《中国电影史》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695002 课程类型:任意选修课 总学时:32 讲课学时:30 实验(上机)学时:无学分:2.0 适用对象:无限制 先修课程:无要求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 电影是一种文化,也是一个产业。学习《中国电影史》是了解中国电影文化的不可或缺的途径,中国电影史上许许多多优秀的影片有着极高的文化艺术含量,如《神女》、《春蚕》、《马路天使》、《小城之春》、《我这一辈子》、《农奴》、《林家铺子》、《祝福》、《巴山夜雨》、《骆驼祥子》、《黄土地》等,而令人感到遗憾的是我们的大学生对这些优秀的影片知之甚少,学习《中国电影史》可以弥补这样一个缺憾,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另外中国电影创作的现实主义传统,使它成为我们了解中国社会发展波澜壮阔历史的极其生动形象的教材,这类影片有很多,如《渔光曲》、《三个摩登女性》、《壮志凌云》、《松花江上》、《希望在人间》、《乌鸦与麻雀》、《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春水向东流》、《南征北战》、《红旗谱》、《于无声处》、《芙蓉镇》、《西安事变》、《开国大典》等等。学习《中国电影史》也可以了解中国电影产业、电影事业走过的百余年艰辛曲折的历程以及中国电影人的执着追求,从而对发展现在的电影产业乃至于整个文化产业有所借鉴。 概括地说,本门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电影史上的重要人物、重大事件和经典影片,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 二、教学基本要求 《中国电影史》在教学内容上包括上下两篇。

上篇为早期中国电影,又分为四个部分:早期中国无声电影和有声电影的创作、30年代以后兴起的左翼电影运动、抗日战争这一非常时期的中国电影和战后中国民营电影的发展及取得的成就。第一部分重点介绍中国电影产业草创时期的发展经历、早期电影人的杰出贡献和这一时期的代表性影片。第二部分重点介绍左翼电影运动兴起的条件、发展过程及其对以后中国电影发展的影响。第三部分侧重于讲述战争对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破坏,以及具有正义感的中国电影人的不懈努力。第四部分着重介绍战后中国民营电影业在极端艰苦条件下的重新崛起和取得的辉煌成就。 下篇为新中国电影,又分为三个部分:“文革”前的“十七年”电影、“文革”时期独特的电影现象、“文革”结束后的新时期电影。第一部分既重点介绍“十七年”电影的曲折发展过程,特别是政治因素对电影事业的巨大影响,也充分展示“十七年”中国电影创作的成就和电影人的风采。第二部分重点说明十年“文化大革命”对新中国电影事业的摧残以及应如何正确看待“文革”时期的电影创作。第三部分重点介绍新时期中国电影人的新的探索以及在这一探索过程中取得的成就。 本门课的教学内容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将运用大量的图片资料、影像资料,并适当安排观看在中国电影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经典影片。由于影像资料非常丰富,可以结合教学对象的要求灵活调配。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将给学生提供各个时期中国电影的代表作品的名录,以便有兴趣的学生在课外选择观看。本门课的考核方式为课堂开卷考试,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艺术概论》知识点

《艺术概论》期末考点 1 召唤结构在艺术鉴赏中的作用 “召唤结构”指艺术作品因布满空白点和未定点,而呈现为一种开放性的结构,这种结构本身随时都在召唤着接受者能动的参与进来,通过再创造将其充实、确定,使其得到具体化。 实际上,艺术鉴赏的再创造属性,正同艺术作品的“召唤结构”有密切的联系,正因为艺术作品中包含着许多有待于鉴赏者去补充、填塞的空白点和未完点,它才可能引发鉴赏者的想像力,并去进行艺术再创造。倘若一部艺术品通篇浅显,一目了然,毫无内在意蕴,那么必然缺乏回味余韵,不值得去进行什么再创造了。 2 艺术中典型、意境与意象的异同 典型、意境和意象都是艺术创作中的高层次形象,是艺术家的最高追求,也是最富于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和境界。三者的共同之处主要体现在: (1)同属于美学范畴。 (2)均具有丰富而深邃的内在意蕴。 (3)在被欣赏接受时,都能够产生较为强烈的情感冲击力和心灵震撼力,充分地调动起欣赏者的联想和想像,激发起欣赏者投入再创造的状态之中。 典型与意境,意象的区别主要在于: (1)各自的含义不同; (2)在艺术作品中的侧重不同。典型以再现为主,注重写实,以人物塑造见长,比较直接地反映生活;意境则以表现为主,注重抒情,以情景交融的画面见长,对社会生活的反映比较间接。 (3)典型、意境与意象具有不同的特征。典型的特征主要体现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统一;而意境的特征主要表现于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更能激发起人的美好联想;意象是审美的认识、审美的情感和审美的物象的统一。可以说典型的意义更多诉之于人的理性思考,而意境和意象的价值更多引发人的情感联想。三者在审美效应上有一定的差别。 3 艺术创作要经历的几个阶段 艺术创作过程要经历艺术积累、艺术构思和艺术表现三个阶段,它们是互相联系,彼此交错的。其具体内容是:(1)艺术积累 大体包括材料储备、艺术发现和创作欲望三部分。 (2)艺术构思 艺术构思,是指艺术家在艺术体验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以特定的创造动机为引导,以各种心理活动和艺术表现方式为中介,使艺术意象得以创造和成熟的过程。 (3)艺术表现 艺术表现,是指艺术家借助一定的物质媒介和艺术语言,运用艺术方法和艺术技巧,将构思成熟的艺术意象转化为可供人们欣赏的艺术形象或艺术作品的过程,艺术表现是艺术创造过程的最后完成阶段。 4艺术批评的功能 (1)对受众:帮助人们更好地鉴赏艺术作品,提高鉴赏能力和鉴赏水平; (2)对创作者:通过对艺术作品的评价,形成对艺术创作的反馈; (3)对艺术学:丰富和发展艺术理论,推动艺术科学的繁荣发展。 5 艺术与科学的关系 (1)从总体上讲,艺术与科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首先,从人类文化史来看,艺术与科学早有联系,古希腊时期、文艺复兴时期以及当代社会,就是艺术与科学共同飞速发展的三个黄金时期;然而,在一定程度上,艺术与科学又是对立的。例如在本质上,科学是人类物质文明的产物,而艺术则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产物。 (2)从当前情形来看,科学对艺术有着明显的渗透和影响。首先,现代科技为艺术提供了新的物质技术手段,促进了新的艺术种类和形式的诞生,电影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其次,现代科技为艺术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文化环境和传播手段,让艺术有了更广阔的发展天地,如电脑音乐的出现,就创造了新的审美活动形式;最后,科学与艺术的相互渗透,也促进了二者自身的发展,工业艺术设计就是它们发展的产物。 6对典型人物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的理解 (1)一切典型人物都是鲜明、独特的个性与集中、深刻的某种共性的统一。一方面,由于典型人物身上总能反映出社会生活中某类人或某种事物的带有普遍性本质共性,是人们所常见的,所以会产生似曾相识的“熟悉”感;另一方面,由于典型人物都具有与众不同的独特个性,这种个性是不可重复的,是作者独特的审美创造,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少见的,所以,人们又会有“陌生”感;(2)比如阿Q,他那种虚荣好胜、自欺欺人的可笑品格,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是一种弥漫于社会各阶层的恶劣国民性,不少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沾染了一点,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所以,“阿Q精神”是人们所熟悉的;但阿Q的具体个性,他那独特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行为特征,比如被人欺侮挨打后僦说上一句“儿子打老子”来自我解嘲,又是罕见的,只有阿Q才会如此,所以,人们又对他产生新鲜感、陌生感;(3)正是典型人物共性和个性的统一,构成了读者“熟悉”和“陌生”的统一。只有“熟悉”而不“陌生”,便成为只有共性缺少个性的公式化、概念化人物;只有“陌生”而无“熟悉”,则虽有个性却

中国电影史整理

电影开端——<定军山> 1905年戏曲片《定军山》中国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任景丰开办的北京丰泰照相馆摄制第一部无声电影中国电影的开端之作 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 又名《劳工之爱情》“明星”公司张石川郑正秋“文明戏 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1931 三部长故事片 中国最早的长故事片:20年代奠定类型片基础 中国影戏研究社:《阎瑞生》(剧情长片) 上海影戏公司:《海誓》(爱情片) 新亚影片公司:《红粉骷髅》(侦探片) 郑正秋《孤儿救祖记》1923 中国电影的拓荒者开创了中国电影从现实社会生活和从戏剧舞台艺术方面吸取丰富创作养料的优良传统为中国电影艺术道路开辟奠定了基础 《孤儿救祖记》是第一部完整的实现郑正秋创作思想的电影作品 也是第一部在商业上和艺术上获得双重成功的影片 确立了今后该公司创作长篇正剧为主要方向 左翼电影运动——新兴电影运动 1.1931“九一八”事变、1932“一二八”事变后社会变革民族意识崛起 “九一八”和“一二八”事件的背景下和中国电影的现状,需要寻找出路 2. 1931 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规定了中国共产党在当时电影战线斗争纲领和方针 3. 《啼笑因缘》脱离生活逃避现实的鸳鸯蝴蝶派作品时逢“一二八”遭遇意料外的票房惨败1932年夏明星公司老板开始考虑改变制片方针阿英、夏衍、郑伯奇进入明星公司标志着左翼电影工作者投身电影界的正式开始田汉和阳翰笙一同加入新成立的艺华公司、 4.1933年2月, 中国电影文化协会成立其成员主要有:郑正秋、周剑云等 5.1933年3月瞿秋白领导下党领导的五人“电影小组”成立(阿英夏衍王尘无石凌鹤司徒慧敏) 期间代表作有《三个摩登女性》、《狂流》、《都会的早晨》、《小玩意》、《姊妹花》、《渔光曲》《大路》、《女性的呐喊》、等. 6. 1936年1月由欧阳予倩、蔡楚生、周剑云等人发起的上海救国会也宣告成立,此后,上海电影界在“国防电影”的口号下, 陆续完成了一些抗日爱国题材的影片。 “国防电影”广义的和狭义的其代表作分别是:《压岁钱》和《狼山喋血记》 夏衍 中国革命电影的主要开创者之一新中国电影最早的党员代表作狂流压岁钱春蚕 蔡楚生 二代导演《渔光曲》第一部在国外获奖作品《一江春水向东流》《新女性》

世界电影史

第一章电影的形成期 (1895-1927) 第一节卢米埃尔的纪实主义电影 一卢米埃尔的影片内容 1卢米埃尔兄弟的影片,从内容上讲,多数是简短的生活纪录片,多拍摄诸如 车站、大街、公园、家庭乃至浴室等日常生活的片断景象。 2此外,他们还拍摄社会新闻。 《代表们的登陆》电影历史上第一次对声音的无意识尝试. 二卢米埃尔对于电影的贡献和遗憾 1卢米埃尔兄弟是世界电影的先驱,他们拍摄并且放映了电影史上的第一批标 志着初期电影高水平的影片,开创了电影真正的历史。 2卢米埃尔坚持“从现实生活中捕捉自然景观”的拍摄原则,展现出电影真实地 再现现实生活的能力,由此确立了电影纪实主义风格,卢米埃尔也被视为西方 纪实主义电影的鼻祖。 3卢米埃尔的电影还为后来电影的样式开辟了道路。 新闻片:《代表们的登陆》 纪录片:《水龙出动》、《水龙救火》、《扑灭火灾》、《拯救遭难者》 追逐片:《膝行的人》 科幻片:《机器肉店》 4 卢米埃尔电影在技术和艺术上都有非常大的贡献。技术上,他们发明了最初 的特技摄影,并使用了移动摄影,影片的画面已经有“远景”、“中景”、“近景” 甚至“特写”之分,层次清晰;在艺术上,他们运用了最早的蒙太奇手法创作电 影。 第二节梅里爱的戏剧电影 一梅里爱电影中的特技(摄影)常规方法的特种技巧 1它能赋予电影以新的造型表现手段,丰富了电影艺术的语言,是电影艺术创作的一个重要方法。 2 特技在梅里爱的影片中是很重要的表现手段。他发明了停机再拍以及叠化、慢动 作、多次曝光、场面转换、遮片、透过玻璃缸摄影等手法,并把它们大量地运用到影片的拍摄中去。 3 梅里爱特别注重技巧的作用,甚至将技巧本身作为目的,而不是一种表现的手段。 他的影片中,技巧的展示特别突出,因此,他被称为西方技术主义电影的先驱。 二梅里爱电影中的戏剧元素 1戏剧电影就是以戏剧的冲突律为基础,采用传统的戏剧式的结构原则,具 有开端、纠葛、发展、高潮、结局等要素的电影。 2在他的电影里,情节发展的顺序常常不是按照实际生活情况而是根据戏剧 的习惯编排的,整部影片往往由几个场景组成。 3摄影机经常被放在摄影棚的最后面,一点也不移动,拍摄影片总是从同一 视角,将由远到近的一切景象,统统都拍摄进去。(乐队指挥的视角)梅里 爱非常重视幕景的作用。 4梅里爱非常重视幕景的作用。 *梅里爱还指导演员仿效舞台剧的做法演出。 三戏剧性和高超的特技相结合的优秀作品:《月球旅行记》

中国电影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中国电影的奠基创立阶段(1896——1912) 1. 世界电影的诞生: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14 号大咖啡馆的印度沙龙,放映了《墙》、 《婴孩喝汤》、《水浇园丁》、《工厂大门》等。 2. 电影传入中国:1896 年8 月11 日上海徐家园“又一村”放映了“西洋影戏” 。 3. 中国第一部电影:1905 年《定军山》,主演:谭鑫培。初兴阶段(1913——1922) 4. 中国最早的短故事片: A .《难夫难妻》(1913)导演:郑正秋、张石川):创作新剧、面对现实、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 B .《庄子试妻》(导演:黎民伟):改编旧剧、发挥想象、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 C .《劳工之爱情(掷果缘)》:中国电影初兴期最为经典的故事短片。 5. 最早的长故事片(1921 年):《阎瑞生》、《海誓》、《红粉骷髅》。兴盛阶段(探索时期)(1923——1931) 6. 旧派与新派 A ?旧派:⑴构成:①郑正秋、张石川;②“鸳鸯蝴蝶派”;③五四后知识分子。 ⑵代表作品:1923 年《孤儿救祖记》 ⑶创作面貌:①家庭伦理剧:《孤儿救祖记》:②神怪武侠片:古装片《火烧红莲寺》、神 怪片、武侠片。 B ?新派:⑴构成及创作思想: 长城:“移风易俗,针砭社会。” 神州:“宣扬文化,开启民智。” 民新:“普及教育,提倡爱国。” 联华:“复兴国片,改造国片。” 南国:“借胶片宣泄吾民深切之苦闷。” ⑵创作面貌:①以洪深、侯曜为代表的“人生问题剧”。②欧阳予倩和“神州派”的“人 情剧”。③田汉、孙瑜带有唯美和浪漫倾向的创作。(孙瑜《故都春梦》、《野 草闲花》) ⑶共同特征:①取材:关注小资产阶级;②内容和艺术表现:受外来文艺的影响;人物塑造的相似性;注重心理刻 画。 7. 郑正秋: A .主要创作:《难夫难妻》、《掷果缘》、《孤儿救祖记》、《姊妹花》。 B ?电影概念和电影创作概念:①早年从事戏剧评论工作,提倡新剧;②与戏剧舞台相比,电影强调“造意”“造地”“配 景”“导演”“演员”。 8?影戏观:⑴提出:1924年《影戏概论》;1926年《影戏剧本作法》。 ⑵特征:①注重社会教化功能(文以载道):②以戏剧情节叙事为核心的表达手段(戏 剧性、情节性、场面性)。 9?该时期电影的总体特征:①电影艺术性屈服于商业性;②电影文化隔绝于新文化潮流之外。 三四十年代的中国电影 1. 左翼电影运动(新兴电影运动) ㈠联华公司倡导“复兴国片”运动 A .宗旨:改革神怪、迷信、凶恶、打杀之国片作风。 B .总纲:提倡艺术、宣扬文化、启发民智、抢救影业。 ㈡阶段 A.迅速兴起(1933 年):《狂流》、《三个摩登女郎》、《城市之夜》、《母性之光》、《春蚕》、《小玩意》、《铁板红泪录》、《香草美人》、《恶邻》等。 B .曲折绵延(1934——1935):《中国海的怒潮》、《女人》、《上海二十四小时》、《神女》、《桃李劫》、 《大路》、《新女性》、《风云儿女》、《乡愁》、《都市风光》、《姊妹花》、《渔光曲》等。 《渔光曲》,1934 年,导演蔡楚生,是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影片。 C. 重新高涨(1936——1937):《新旧上海》、《迷途的羔羊》、《小玲子》、《压岁钱》、《十字街头》、《马路天使》、《天作之合》、《狼山喋血记》、《壮志凌云》、《联华交响曲》、《青年进行曲》、《夜奔》等。

《宋崇导演教你拍摄微电影》全部知识点精编版教学内容

《宋崇导演教你拍摄微电影》全部知识点 精编版

宋崇导演教你拍摄微电影 一、微电影概述 通过本章学习,你需要掌握和了解以下问题: 1:“微”时代到来的原因有哪些。 2:微电影创作要遵循哪些特点。 3:微电影在广告中的运用。 1.1 微电影制作概述 ●电影一诞生就是从微电影开始的。 ●短片的分类: 1、微短片 3-4分钟 2、短片 8-15分钟 3、中短篇 15-25分钟 4、长短片(中片) 30-40分钟 ●一、“微”时代的到来 1、生活节奏太快,人们压力过重;碎片时间、快信息、轻阅 读。 2、技术支持、网络平台、移动终端、手机电信。 3、DV技术的普及,出现“草根”电影,全民制作。 4、大量传媒学院诞生,学生大量短片作业

5、大量微电影评奖、评论活动,推动微电影发展,并从草 根、走向精英化。 ●电影是用影像来讲故事的艺术 ●二、微电影创作、生产、发行出现井喷状况 (2010-2013三年时间) 2011年:200部 2012年:井喷大发展 2013年:中国最大的微电影门户网“唯象网”373部类型比例: 纯艺术表达76% 广告17% 吐槽恶搞5% 城市宣传片2% 艺术表达中的类型比例: 剧情 33% 亲情 27% 爱情 24% 喜剧 9% 励志 8% 青春 5% 动画 4% 科幻 3% 惊悚 3% MV 2% 动作 1% ●三、微电影定义

微电影(Micro Film)即微型电影,又称“微影”。指专门运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移动状态,和短时间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情节的“微(超短)时”(30秒-300秒)放映,“微(超短)周 期”制作(1-7天)和“微(超小)投资”的视频类短片,可以单独成篇,也可以系列成剧。 ●四、对定义的补充和修正 1、播放平台拓宽到电影院。 2、时间调整为30秒-9分钟。 ●五、微电影的特点 1、微电影是以电影的名义,因此具有一般电影的美学特质。 2、借新媒体兴起之风,从小作坊发展成一股浪潮;快读、易 读、轻读。 3、入门门槛极低,从草根到全民合作,投资小、灵活、便 利、回报快,使电影从象牙塔艺术,降落到“下里巴人”。 4、成本低:短、小、快。 5、全国传媒学院几千家,培养了大批人才,组织评论’评 奖,使微电影走向专业化、艺术化。 6、商业利益,企业需求,激励微电影的发展,中小影视公司 将微电影作为主要的挣钱手段。 7、微电影传播性、多样性、主体全民性、播出的开放性,使 微电影具有无穷生命力。

中外电影史重点整理

填空 1、1895年12月28 卢米埃尔兄弟《工厂大门》46、《火车进站》《婴儿的午餐》41、《水浇园丁》 2、乔治?梅里爱(创造了快动作、慢动作、停机再拍、叠印、淡出、淡入等特技摄影,开创了电影有画面技巧剪辑,从而使电影剪辑从技术变为艺术,电影开始有了戏剧性)。其代表作有《贵妇人的失踪》、《月球旅行记》 3、爱迪生:活动电影摄影机活动电影放映机 4、鲍特《火车大劫案》《一个美国消防员的生活》 5、格里菲斯《一个国家的诞生》、《党同伐异》 6、“布莱顿学派”代表人物: 阿尔伯特·史密斯《鲸吞》《玛丽’珍妮的灾难》《祖母的放大镜》 詹姆斯·威廉逊《中国教会被袭击》 7、1896年8月11日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 8、五大——米高梅、二十世纪福克斯、雷电华、华纳兄弟、派拉蒙 三小——环球、联美、哥伦比亚 9、爱森斯坦《战舰波将金号》、《罢工》、《十月》 普多夫金《母亲》、《圣彼得堡的末日》 10、罗西里尼《罗马,不设防的城市》、《战火》 德‘西卡《偷自行车的人》、《擦鞋童》 11、表现主义:伯特·维内的《卡里加里博士》、保罗·威格纳的《泥人哥连》、弗莱德立

希·茂瑙的《吸血鬼诺斯费拉枚》、保罗·莱尼的《蜡像陈列馆》 12、印象派:阿贝尔·冈斯(《拿破仑》)、路易·德里克(《狂热》)和让·爱普斯坦(《三棱镜》)特性:上镜头性视觉韵律 13、抽象派: 14、超现实主义:易斯·布努艾尔的《一条名叫安达鲁的狗》和杜拉克的《贝壳和僧侣》 15、新好莱坞:阿瑟佩恩《邦妮与克莱德》、迈克‘尼克尔《毕业生》、丹尼斯’霍伯《逍遥骑士》、卢卡斯《星球大战》、科波拉《现代启示录》 16、明星公司张石川《孤儿救祖记》开创中国家庭伦理剧先河 左翼电影:明星公司程步高《春蚕》《狂流》 战后两大公司:民族国家情怀昆仑公司蔡楚生《一江春水向东流》《八千里路云和月》都市生活文华公司桑弧《太太万岁》费穆《小城之春》 名词解释 1、吸引力电影(P18):1895年到1906年制作的早期电影称作吸引力电影,指的是电影娱乐观众的方式,迷恋电影技术本身。虽然没有故事,但是观众还是能够被不连贯的运动影像所吸引。这并不是说当时没有讲故事的电影,而是说它不是主流样式。吸引力之一是观众看到自己或者自己认识的人映在银幕上让人心动不已。汤姆·甘宁展示炫耀影像本身的魅力。旅行纪录片是早期放映的重要内容,例如乔治梅里爱的《月球旅行记》鲍特《火车大劫案》。大多在室内拍摄,灯光容易控制。新闻片是这一形式的变种,杂耍影院又被称为“视觉记者”。电影在美国流行的最明晰的标志是第一次在胶片上记录战争,即1898年的美西战争。新电影人利用了人们对美西战争电影的兴趣进入了电影业,录制了各种与战争有关的活动影像。 2、电影专利公司(P22):1908年为了与对手竞争电影市场,爱迪生联合美国七家、法国

世界电影史重点知识梳理

世界电影史重点知识梳 理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世界电影史重点知识梳理 第一章:电影的诞生 一、细碎知识点整理 1)世界第一部电影——《工厂大门》(by卢米埃尔兄弟) 2)世界电影史第一个导演——乔治梅里爱 二、大块知识整理 卢米埃尔兄弟和梅里爱创作风格的缘起 卢米埃尔兄弟:开启了电影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 a.对现实进行纪实的创作手段(记录眼前的景象) 1.利用景深(固态构图)完成 2.固定视点的单镜头拍摄 3.不同视角分区域拍摄和移动摄影 4.采用特技、戏剧元素,将主观创造意识渗入影像 5.运用不同的场景拼接(画面——最早的“蒙太奇”) b. 主要贡献 1.采用纪实手法,呈现日常生活场景,还原流动感、自然感 2.渗入主观化选择,创造出最初的叙事方法 3.开创现实主义电影创作风格(电影纪录片的先驱) c. 代表作品:《工厂大门》、《火车进站》、,《消防员》、《代表们登陆》、《水浇园 丁》(喜剧)、《假膝行人》 乔治·梅里爱:开启了电影现代主义的创作风格 a. 创作手段 1.利用停机再拍造成魔幻效果 2.借用照相特技发掘摄影特技:“叠印”“合成照片”“二次/多次曝光”“画托”“首次进行‘人工照明’” 3.舞台乐队指挥的视点——全景视点 4.成立了“明星制片公司”,建造了世界电影史上第一个“摄影棚”,形成了“银幕即舞台”的美学观念 5.开始采用蒙太奇的手法来组合镜头 b. 主要贡献 1.采用多种摄像特技去获得特殊的艺术效果,丰富影像的表达手段 2.蒙太奇方法的应用,开拓了影像的叙事功能 3.开创了现代主义电影的创作风格,可以称之为电影故事片的先驱 C. 代表作品:《贵妇人的失踪》(停机再拍);《橡皮头人》(多次曝光);《魔窟》(叠印法);《月球旅行记》 第三章: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名词解释)[时间、地点、代表作品、起因、背景] 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是1920年代出现在欧洲的一次电影实验运动,是欧洲先锋艺术运动的分支,是表现主义电影的延展。先锋电影也称“实验电影”或“地下摄影”,是一种远离电影故事片和纪录片主流,不为商业目的的默片纯视觉电影。 主张:反对叙事;倡导通过绝对自由的联想来达到纯粹的运动、纯粹的节奏和情绪,排斥真实、理性的含义;表现潜意识、非理性和梦幻世界;物大于人。

中国电影史B复习题

1)了解三大电影制片厂 ?“长影”前身即东北电影制片厂,1949年由东北电影制片厂更名而来,从1949年拍摄第一部影片《桥》到1966年,共创作影片约176部,其中故事片131部。少数民族题材影片是“长影”厂的又一大特色;反特惊险影片形成了“长影”创作的一大特色。 ?优秀代表影片有:一、《白毛女》二、《平原游击队》三、《上甘岭》(四、《战火中的青春》五、《五朵金花》与少数民族影片六、《神秘的伴侣》与反特惊险影片。 吕班的喜剧三部曲与喜剧的发展--------------讽刺戏剧、歌颂戏剧、轻喜剧 (1)吕班的喜剧“三部曲” A、《新局长到来之前》(1956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 B、《不拘小节的人》(1956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 C、《未完成的喜剧》(1957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 (2)王炎的《寻爱记》 (3)傅超武的《幸福》 (4)毛羽的《球场风波》 3、讽刺性喜剧的创作特点与艺术得失 (1)用温和的讽刺手法来起到道德教化和行为规劝的作用。 (2)融入了艺术家的理性精神与批判意识。 (3)在电影的表现手法上,主要运用了传统戏剧中的对比、夸张、巧合、误会等表现手法。 总的来看,这类作品虽然也存在表现手法单一、批评对象类型化等缺点与不足,但整体的创作水平和对喜剧的探索精神是值得肯定的。 ?轻喜剧(又称生活喜剧) ?生活喜剧大多表现现实生活题材,抓住生活中的小矛盾进行剧情的展开;矛盾的解决方式一般都通过说服、规劝、教育,最后取得大团圆;格调轻松、欢快、活泼。 北影 ?北影从1950年开始故事片生产,到1966年共拍摄电影月88部,其中故事片60部,其他为戏曲片、歌舞片、艺术性纪录片。 ?北影艺术风格:叙事严整、节奏平稳、表现细腻、人物刻画准确。 ?一、“北影四大帅”的创作 ?1、水华(1916—1995),江苏南京人。其创作风格“严谨细腻,淡雅深邃”。

电影理论知识点

电影理论知识总结 相关概念直接参考《电影艺术词典》 电影理论部分 选择、填空;概念和术语;问题的回答和阐述; 出题原则:以基本知识为主,一般知识为辅,个别偏僻知识。 对作品、术语、观点、人物、流派的了解; 作品:著作、论文、电影作品;电影理论研究和电影批评 复习建议:点面结合;自我提问; 答题技巧:要凝练概括、准确全面;要从各个角度考虑回答问题的内容;检查、补充和推敲; 外国电影理论部分 一、电影理论发展概况 80年代总结观点:经典和现代理论(20年代~75年左右); 经典:传统美学来表述电影,作品与社会背景分离。研究的主题都是——电影是艺术?电影与其它艺术的关系; 现代:符号学、精神分析学、马克思主义等的混合;研究的主题都是——电影是不是语言?观众和影像的关系是什么; ※邵牧君的概括: 1、 30年代以前称为早期电影理论; 2、 30年代~二战前; 3、二战后~60年代前; 4、 60年以后; (其实就是60年以前是经典,60年以后是现代) ※96年鲍德威尔和卡罗尔提出把现代理论分为两种:(见《后理论——重建电影研究》) 1、 60年~70年主体位置理论;主要内容是结构主义、精神分析、符号学、女性主义、意识形态批评; 2、 80年~至今文化主义理论;主要内容是法兰克福文化主义、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等; 以上两种理论共称为宏大理论(Grand Theory)。他们认为真正的电影理论研究只开始了30年,即从60年到90年。 80年以后,他们又开始了一种“中间层面的研究”(middle level),反对宏大理论。即在主体位置理论和文化主义理论崛起时,另一种中间层面理论出现,坚持既要对理论从经验出发的研究,又不排除理论性。 ※结论: 1、 60年前,是小(低)理论,经验性强; 2、 60年~70年,宏大理论; 3、 80年~至今中理论; 形成多姿多彩的别具一格的电影研究,如叙事电影研究、文体电影研究、文类电影研究、民族电影研究、后殖民电影等研究等。 二、经典电影理论

最新影视艺术概论期末复习资料(自己整理)

论述1:电影的综合属性: 艺术性、商业性、科技性、意识形态性 艺术性: 电影的艺术审美特性: 1、高度逼真性: 2、假定性:以二维平面空间表现三维立体空间 艺术取舍加工后的影像 艺术真实 3、综合性:多种艺术有机融合 时间与空间的综合性 视觉与听觉的综合性 电影中的艺术性多体现在镜头对人物或风景的处理上以及服装造型等方面,如《黄土地》陈凯歌导演,张艺谋摄影。影片表现的是翠巧的悲剧,黄土高原上人们生活的贫困落后状态与精神的麻木愚昧。作为中国电影艺术性的代表,给观众心灵的触动和启迪。 商业性 电影具有浓郁的商业性: 1、从世界电影诞生时开始切入——公开售票卢米埃尔梅里爱 电影的拍摄制作,商品发行放映,后产品开发 2、电影由浩大的社会群体创作,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和物力 3、电影生产在现代工业生产的背景下,具有现代企业的特征,并且快速完善的进入电影文化产业的阶段 电影的消费和需求、供需和价格体系、运作模式和分配比例形成了比较统一的运行机制和经济规律 电影的商业性体现在制作上及目的。一般商业片制片商为挣钱所以会请时下受欢迎的明星,拍大家喜欢看的,拥有大场面,即使剧情老掉牙。近年的《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等几部弘扬国家主旋律的影片,充分利用了市场化的商业运作模式,这主要包括覆盖式的集中宣传、全明星阵容、视觉奇观的追求与营造等。 电影商业性和艺术性的关系: 1、电影本身是具有艺术性的产品 2、电影的生产需要巨大的经济投入 3、电影的艺术性需要通过其商业性得以实现 4、电影的商业性又需要艺术性的保障 电影事实上是一个商业与艺术的辩证统一体,商业性与艺术性两者在电影这个母体里相互交融,互为依托,因此任何对电影商业性或是艺术性的压制都是对电影本性的扭曲。这也就从根本上决定了,商业性和艺术性在电影中是能够和谐相处的。电影既然作为商品,就避免不了被资本所掌控,不过我们也不必为这种状况而感到悲观。因为电影生产虽然是一种商品生产,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商品生产,它同时还是一种艺术生产。而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精神性生产,则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程序。电影生产虽然不能不受到资本的控制,但是,它毕竟是由编剧、导演、摄影师和演员等诸多方面的人员共同参与的精神性劳动,资本控制不了每一个电影生产者个体的精神,控制不了每一个具有能动性的人,这就为进步的电影生产者打破资本的控制提供了可能。事实上,电影史上能做到这一点的人亦大有人在,例如卓别林,他的电影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打闹喜剧形式出现,在保证电影商业成功的同时,也充分反映了现代大生产状况下大众的生存境遇,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性被扭曲异化的深层事实,从而为

2018上海大学电影学专业高分考研经验分享

一、院校选择 我考虑到的因素主要有学校所在城市、招生人数(和报录比)、专业课命题风格、分数线。 这些因素的重要程度则因人而异,我对北京积怨二十年,所以首先排除了所有的北京院校。(这么一来其实就没剩多少选择了......)上网一搜,发现我喜欢的一位影评人对上大电影学评价不错,而我曾经在上海度过了一段特别愉快的假期,加之这座城市在中国电影史上意义非凡。所以整个择校过程并无纠结。 一般来说招生人数、分数线等等信息都可以从学校和学院官网上查到,像上海大学研究生招生网(https://www.doczj.com/doc/3e15182685.html,)提供了招生计划、初试复试参考书目、考试大纲,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https://www.doczj.com/doc/3e15182685.html,)提供了专业介绍、往年复试分数线及报考人数。 搜索心仪院校的近十年真题,大致浏览一遍,看看有多少题目是自己听说过的,又有多少完全陌生。如果你自认观影储备量一般,那么保险起见最好避开那些剑走偏锋的院校。上大电影史与电影理论的命题中规中矩看重基础,15年开考的电影产业与文化则明确考察重大热点,总归还是摸得着底,不会让人措手不及。 二、初试科目、参考书目及复习方法

1.公共课 政治:辅导书我用到肖秀荣的《精讲精练》、《1000题》、《知识点提要》、《考点预测背诵册》、《八套卷》、《四套卷》还有一本时事小册子,除此之外再无其他,也没看任何视频课。4月开始看《精讲精练》,我的进度刚好是每看完一本书下一本书就出版了,算是无缝衔接。错题本必不可少,我的方法是把精讲精练、1000题和肖4肖8的错题改写成知识点记录到活页夹里,按照对应的课程和章节分别编号,对重点和难点参照精讲精练补充拓展,并且用彩色笔标记出来。最后的一个月我看得最多的就是错题本、《知识点提要》的哲学逻辑图+毛中特附录+史纲时间轴、肖8肖4大题。按计划我不打算在政治上花费太多时间(简言之就是不走心),最终的分数不高不低,符合预期。 英语(一):我从3月开始用百词斩过了一遍大纲词汇,然后用扇贝单词过了一遍核心词汇,最后一个月买了新东方的《十天搞定考研词汇》作自查用。复习期间还用到张剑真题黄皮书(版本繁多,建议买年份多的)《阅读理解150篇》《最后预测5套题》和新东方的《考研英语:高分写作》《考研英语:拆分与组合翻译法》。我的笔记里记录了错题词汇、做过的阅读理解中出现的生词和词组、小作文范文6篇(不同类型)、大作文范文3篇(圈出精彩的句子和词汇)、高难度的翻译真题、不太熟悉的词组译法。最后一个月基本只用到笔记和《考研英语:高分写作》(这本书总结的大作文写作常用词组很实用)。最终分数比我预想的低了些,怀疑是大作文中段有点跑题。

电影史复习重点

电影史复习重点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中国电影史历史分期: 拓荒期(1896-1932)中国电影的传入以及第一个黄金时代 探索期(1932-1949)中国点一个的初步成熟 发展期(1949-1966)新中国十七年电影创作 停滞期(1966-1976)文革十年的中国电影 复苏期(1976-1984)新中国电影的恢复 繁荣期(1984至今)飞速发展的中国电影走向世界 中国电影的发展特点: 1:社会历史变革直接影响着中国电影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变革 2:受到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的审美心理传统的深刻影响 3:中国戏剧和文学保持了一种特殊联系,尤其是戏剧的影响更加明显 4:与世界电影相比,中国电影相对来说一直比较落后 5:各个创作部门的发展不平衡 中国第一座专业影院:1908年西班牙人雷玛斯在上海建起—虹口大戏院 电影创作: 1913年《难夫难妻》(郑正秋导演编剧)中国故事片开端 1913年《庄子试妻》(黎民伟)“香港电影之父” 20年代《阎瑞生》(任彭年导演)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中国电影探索期结束 《车中盗》(任彭年导演)中国最早类型片,确立了娱乐观众的方向 商业投机性:决定中国工业从一开始就缺乏坚实的经济技术基础,创作上一味迎合观众的低级趣味,粗制滥造模仿外国商业影片

1920年商务印书馆为梅兰芳拍摄《春香闹学》、《天女散花》 郑正秋电影成就: 1922年与张石川等组成明星电影公司,是中国电影事业的开拓者 艺术主张:以艺术形式进行社会教化,把丰富的戏剧经验运用到电影创作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 电影创作: 《难夫难妻》(中国第一部故事片) 《孤儿救祖记》(是中国电影成为一种艺术特色,独立的艺术形式的一种开端) 《玉梨观》 《劳工之爱情》(滑稽短片) 《自由之花》 《姊妹花》(最早有声故事片) 1923年明星电影公司《孤儿救祖记》(郑正秋编导)是我国第一部艺术片,打破了外国影片独占我国电影市场的局面,掀起了国产电影创作的阵阵高潮。中国电影创作正式进入长片创作阶段。 郑正秋的制片思想:主张有一选定的教育作用的通俗的大众化的商业电影制片思想。 主要贡献:电影事业的开创者,开创了中国电影从现实社会生活和戏剧舞台方面吸取丰富的创作养料的优良传统,为中国电影艺术道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张石川:中国电影的先驱

03511中外电影史

课程名称:中外电影史课程代码:03511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中外电影史》课程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动画设计专业(独立本科段)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自学应考者应掌握中外电影史的发展阶段、各种流派的产生背景及代表导演,具体了解著名导演的代表作品并进行电影语言的分析。 本课程在内容上分为外国电影史和中国电影史。 外国电影史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古典电影,主要介绍了电影的诞生、从无声到有声、古典电影形态的确立及意大利的新现实主义运动。第二部分是艺术电影,主要介绍了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到法国的新浪潮与左岸派。第三部分是新主流电影,主要介绍了新好莱坞与新德国电影。第四部分是民族电影,主要介绍了亚洲的日本电影发展脉络。 中国电影史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是“影戏”——中国电影的奠基,主要介绍1896年中国电影的诞生。第二部分是30年代电影,主要介绍中国电影的第一个黄金年代和中国的左翼电影运动。第三部分是战时与战后,主要介绍抗日战争爆发后到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第四部分是“十七年”中国电影,主要介绍新中国成立后到文革前,我国电影的十七年发展轨迹及艺术特点。第五部分是“文革”时期的中国电影,主要介绍这一非常时期的电影现状。第六部分是是“新时期”中国电影,重要介绍这一新时期中国电影的创新浪潮及代表导演和作品。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考者应达到以下要求: 1、了解中外电影史的基本发展脉络; 2、理解各个时期和国家在不同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影响下,典型的电影运动、电影现象和电影美学流派的形式与风格; 3、重点掌握一些重要的电影作者和电影作品,并能对作品进行电影视听语言的分析; 4、在编年研究的范畴内,突破国别界限,对一些具有特色的国家和创作者进行相似分析研究。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的前修课程是视听语言、影视概论等。视听语言是一门研究视听媒介及其语言艺术的课程,影视概论是介绍影视方面的相关基础知识,这两门课程可以帮助我们掌握影视艺术的基本概念本性、掌握影视语言,了解影视发展历程、分析影视艺术作品,更好地掌握中外电影史。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部分:外国电影史 第一章:电影的诞生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世界电影的起源与早期电影的表现。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电影是科学技术的产物,掌握卢米埃尔、梅里爱与早期电影。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电影的起源(一般) 1.识记:电影发明的科学原理 2.理解:视觉滞留,摄影术和放映术的发展 (二)卢米.埃尔兄弟的“活动电影”(次重点)

中国电影史1

精心整理中国电影史(一) 第一章????早期中国电影(1905—1931) 一、草创 1、开端 ⑴国产电影开端 商务印书馆影戏部、中国影片制造公司、明星影片公司 二、初盛景观 1、《孤儿救祖记》 ?1923年年底;明星公司推出 ?导演:张石川;编剧:郑正秋 ?主演:王汉伦——中国第一位女职业电影演员,曾有“悲剧明星”之誉 ?影片严肃地涉及了当时的社会实际,表现手法具有较浓的生活气息,演技自然、亲切、朴素。是中国第一部在商业和艺术上获得巨大双重成功的国产片。

?其成功不仅从经济上挽救了明星公司,并使其从此成为中国早期举足轻重的制片结构,而且标志着民族电影业草创阶段的结束和初盛时期的到来。作为一个电影“事件”,它所产生的最为直接的影响,便是促成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国产电影运动”。 2、“国产电影运动” 特征: ⑴制片机构的勃兴【最为显着的特征】 着名的流派有“明星”、“长城”、“神州”、“上海”、“大中华百合”、“天一”这几个群体。 等;导演故事片:《梅花落》(1927)、《白云塔》(1928)、?《碎琴楼》(1928)、 《热血忠魂》(1935,与张石川、徐欣夫、吴村等合作)等。 ?张石川(1889~1954):原名张伟通,字蚀川,浙江宁波人,导演。他的影片更倾向于“处处惟兴趣是尚,以冀博人一乐”,较多的偏重于商业利益,以娱乐片为主。张石川是买办(商人)出身,对其评价较低。他是中国电影史上历来有争议的人物,有人认为他是个唯利是图的制片商,“处处唯兴趣是尚”的商业片导演、敌伪时期又沦为汉奸,

是个不屑一提的人;也有人则认为他是中国电影的开拓者,为中国电影的发展作出了许多贡献。代表作品:《孤儿救祖记》、《三笑》、《夜深沉》、《金粉世家》、《空谷兰》、《啼笑因缘》(一至六集)、《火烧红莲寺》(一至十八集)、《歌女红牡丹》(中国第一部有声片)、《一夜不安》、《横冲直撞》等。 三、20年代中期以后的三种商业电影现象 ⑴“古装片”——当时又称“稗史片”,基本上是根据旧文学素材改编拍摄的影片类型。 ⑵“武侠片”——大多脱胎于坊间流行的传统侠义小说和当时报刊连载的武侠小说。 《火烧红莲寺》:明星公司拍摄;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董克毅摄影;3年共拍摄18 年后改称联华影业公司,成为中国第一个集制片、发行、放映于一体的电影企业。罗明佑:1900-1967,广东番禺人,生于香港,后迁居广州。并任总经理。联华合当时的明星、天一公司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制片格局。联华存在8年拍了近百部影片,大多严谨认真,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世界电影史复习要点

世界电影史复习要点 第一讲 第一节了解 第二节 视觉暂留原理 放映中的影片之所以能给我们以运动的幻觉,是因为反映在我们视网膜上的形象不会立刻消失的缘故。我们眼睛的这一特点,或者说这一缺点,即形象在视网膜上的滞留性,被称为视觉暂留原理。 胶片的发明 1889年,美国人伊斯曼发明了透明胶片,取名柯达胶片 第三节 电影诞生的时间、地点、标志性事件 1895年12月28日法国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地下室卢米埃尔兄弟公开放映电影卢米埃尔兄弟的代表作品、电影史贡献 《工厂大门》、《火车进站》、《水浇园丁》、《婴儿的早餐》、《代表们的登陆》等 (1)卢米埃尔兄弟是电影的发明人,他们开创了电影的历史。 (2)纪录片的起点:写实主义 (3)摄影技巧的启示 (4)无意识的蒙太奇组接 梅里爱的代表作品、重要贡献、电影的局限性 《月球旅行记》局限性 1)拘泥于戏剧美学 2)对摄影机的认识程度有限固定机位乐队指挥的位置 百代、高蒙概况 创建者:查尔·百代1907年,完成了电影制作-放映的垄断体系 创立者:莱翁·高蒙1905年,在皮特休蒙建立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电影制片厂 布莱顿学派概况 1900年前后英国电影的先驱者阿尔伯特·史密斯詹姆士·威廉逊 阿尔伯特·史密斯、詹姆士·威廉逊的代表作及其技术特点 ●1、阿尔伯特·史密斯 ●代表短片: ●《玛丽·珍妮的灾难》:全景与特写的交替 ●《祖母的放大镜》:特写与远景的交错 分镜头原则的最初体现 阿尔伯特·史密斯的贡献:创造了较为复杂的剪辑手法,喜剧电影的创作 ●2、詹姆士·威廉逊 ●代表影片: ●《鲸吞》:特技摄影加简单情节 ●《中国教会被袭记》:5分钟长度,4个场景,追逐-救援的经典电影叙事模式。 ●《义犬救主记》:完整的故事。 ●贡献:探索摄影特技,善于用镜头讲述完整的故事,是惊险片的鼻祖。 第五节 《火车大劫案》的电影史地位

中国电影史课程期末复习指导.doc

中国电影史课程期末复习指导 中国电影史课程期末复习指导 一、复习原则 中国电影史课程是四川广播电视中等专业学校艺术类“话剧与影视表演”专业的一门选修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平时的教和学均应按本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期末复习则要求在全而学习教材《中国电影艺术史教程》的基础上,以本“复习指导”为依据,切实掌握以下重点,以保证该课程的教和学收到实效。 二、复习重点 第一章“十七年”中国电影(1949——1966) (-)填空: 1.“十七年”的中国电影创作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可以概括为“四起四落”。 2.新中国电影自1949年至1989年可分为三个大的阶段。 3.1946年10月1H,我党在东北解放区建立的第一个人民口己的电影制片厂是东北电影制片厂(“长影厂的前身)。 4.1949年4月20日建立的电影制片厂是“北平电影制片厂(“北影”的前身)。 5.1949年11月26 □建立的电影制片厂是“上海电影制片厂”。 6.1949年4月,东北电影制片厂完成了新屮国第一部故事片《桥》,导演是王滨。 7.解放初期私营的电影厂也生产了-?些优秀影片,如《我这一辈子》、《腐蚀》、《我们夫妻之间》、《姐姐妹妹站起來》、《关连长》。 8.建国初期,新中国电影的主要特征和与旧中国电影的根木区别是真实可信的工农兵形象登上并占领银幕。 9.影片《中华儿女》最大的特点是纪实性,即用拍摄纪录片的方法來拍摄故事片。 10.成荫导演擅长拍摄革命战争题材和革命丿力史题材的影片。 11.我国第-?部彩色故事片是桑弧导演、白杨主演的《祝福》。 12.庆祝建国10周年国产的3部彩色宽银幕影片是《风从东方來》、《老兵新传》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