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理学复习重点(表格)(血液开始)

生理学复习重点(表格)(血液开始)

生理学复习重点(表格)(血液开始)
生理学复习重点(表格)(血液开始)

第三章血液

一、简述血液的基本功能。

1) 运输功能:运输氧、二氧化碳和营养物质,同时将组织细胞代谢产物、有害物质等输送到排泄器官排出体外。

2) 维持内环境稳态:各种物质的运输可以使新陈代谢正常顺利进行;血液本身可以缓冲某些理化因素的变化;通过血液运输为机体调节系统提供必须的反馈信息。

3) 参与体液调节:通过运输体液调节物质到达作用部位而完成。如:激素的全身性体灌调节作用。

4) 防御保护功能:各类白细胞的作用,血浆球蛋白的作用,生理止血、凝血过程的发生,扩凝系统与纤溶系统的存在等均可以体现出血液的防御保护功能。

二、血浆渗透压的组成及其生理意义如何?

组成:包括晶体溶质颗粒(无机盐和小分子有机物)形成的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溶质颗粒(血浆蛋白质)形成的胶体渗透压。

血浆渗透压的生理意义:血浆晶体渗透压能调节细胞内外水平衡,维持红细胞的正常形态和膜的完整;血浆胶体渗透压调节血管内外水的分布、维持血容量。

三、血液凝固的概念

概念:血液自血管流出后,由流动的溶胶状态变为不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称为血液凝固。血液凝固过程是一系列蛋白质有限水解过程,该过程有12个凝血因子参与,大致分为三个基

本阶段,如下图所示:

因子X的激活(Xa)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实现:内源性激活途径和外源性激活途径。

(1)内源性激活途径是由血浆中的因子Ⅻ的激活开始的。因子Ⅻ与血管内膜下的胶原纤维接触激活成Ⅻa。此后,Ⅻa相继激活因子Ⅺ和Ⅸ,Ⅸa与因子Ⅷ、血小板因子3和Ca2+组成复合物,该复合物即可激活因子X。

(2)外源性激活途径始动因子为组织因子Ⅲ。指损伤的血管外组织释放因子Ⅲ参与激活因子Ⅹ生成Ⅹa的凝血途径。该途径生化反应步骤简单,故所需时间短于内源性凝血。

因子X的激活与凝血酶原的激活都是在血小板因子3提供的磷脂表面进行的,因此称为磷脂表面阶段。在凝血过程的三个阶段中,Ca2+都是不可缺少的。

四.血浆中的抗凝物质及其作用机理

血浆中最重要的抗凝物质是抗凝血酶Ⅲ和肝素。抗凝血酶Ⅲ与凝血酶结合形成复合物,使凝血酶失活。肝素能加强抗凝血酶Ⅲ的活性及加速凝血酶失活,还能使血管内皮释放凝血抑制物和纤溶酶原激活物。近年来发现血浆中蛋白质C可灭活因子V 和Ⅷ、限制因子Xa与血小板结合和加强纤维蛋白溶解。五.纤维蛋白溶解

在小血管中一旦形成血凝块,纤维蛋白可逐渐溶解(简称纤溶)、液化;在血管外形成的血凝块,也会逐渐液化。参与纤溶的因

子包括纤溶酶原、纤溶酶、纤溶酶原激活物和纤溶酶抑制物。纤溶过程分两个阶段,即纤溶酶原的激活和纤维蛋白的降解。

六、ABO血型分类的依据是什么?鉴定ABO血型有何临床意义?输血的原则是什么?

(1)ABO血型系统分型的原则ABO血型系统有两种凝集原(抗原),即A凝集原和B凝集原,均存在于不同人的红细胞膜的表面。根据红细胞膜上含有凝集原的种类及有无,将人类的血型分为四型:含有A凝集原的为A型,含有B凝集原的为B 型,含有A和B两种凝集原的为AB型,不含A凝集原也不含B凝集原的为O型。人的血浆中天然存在两种相应的凝集素(抗体),即抗A凝集素与抗B凝集素。相对应的凝集原与凝集素相遇会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因此它们不能同时存在于同一个人的红细胞和血浆中。

凝集原与凝集素分布情况如下表:

(2)鉴定ABO血型系统的临床意义与输血原则对应的凝集原

与凝集素(如A凝集原与抗A凝集素、B凝集原与抗B凝集素)相遇时,红细胞会发生凝集反应,最终红细胞溶血,这是一种会危及生命的输血反应,应当避免。因此,临床上采用同型输血是首选的输血原则,因为同型血液不存在对应的凝集原和凝集素相遇的机会。若在无法得到同型血液的特殊情况下,不同血型的互相输血,则要遵守一个原则:供血者红细胞不被受血者血清凝集,而且输血量要少,速度要慢。根据这一原则,O 型血红细胞只能少量的输给其他ABO血型者。

第四章血液循环

一、心脏的泵血功能

1.心动周期: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

2.心动周期与心率的关系:心动周期时间的长短与心率有关,心率增快时,心动周期将缩短,收缩期和舒张期都相应缩短,但舒张期缩短的比例较大,心肌工作的时间相对延长,所以心率过快将影响心脏泵血功能。

二、一个心动周期中,各时期压力、容积、瓣膜启闭、血流方向变化情况如何?

以左心室为例,现将心动周期中瓣膜开关、心室压力、心室容积、血流方向等四项变化简扼归纳下表

三、简述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指标

1.每搏输出量和心输出量一侧心室一次收缩所射出的血液量为搏出量;每搏输出量与心率的乘积为心输出量。

2.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与心室舒张末期的容积的百分比。人体安静时的射血分数约为55%~65%。射血分数与心肌的收缩能力有关,心肌收缩力越强,则每搏输出量越多,在心室内留下的血量将越少,射血分数也越大。

3、心指数以单位体表面积(m2)计算的每分输出量称为心指数。年龄在10岁左右,静息心指数最大,以后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下降。

4.心脏做功量心脏收缩将血液射人动脉时,是通过心脏做功释放的能量转化为血流的动能和压强能,以驱动血液循环流动。其中压强能的大部分用于维持血压,搏出血液的压强能一般用平均动脉压表示。

四、试述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全过程分为五个时期:

(一)0期(去极化期) 在兴奋激发下,当心室肌细胞的静息电位去极化到达阈电位-70mV时,膜的钠通道开放,Na+快速大量流人细胞内流,使膜内电位迅速上升到+30mV,由去极化到反极化。膜内电位从0mV到+30mV,谓之超射。

(二)1期(快速复极化初期) 于快钠通道很快失活,Na+内流停止,同时钾离子通道激活,立即出现K+外流的快速短暂复极化过程。膜电位迅速下降到0mV左右,历时约10ms。

(三)2期(平台期或缓慢复极化期) 复极化电位达0mV左右之后,复极化过程变慢。主要是Ca2+缓慢持久的内流抵消了K+外流使膜电位保持在0mV左右,形成一个平坡,故称平台期。(四)3期(快速复极化末期) 平台期末钙通道失活,而K+继续外流,使膜内电位继续下降以后,膜对K+通透性增高,使复极化过程越来越快,直至膜电位迅速下降到—90rnV,复极化完

成。

(五)4期(静息期) 3期之后膜电位已恢复到静息电位水平,但离子分布状态尚未恢复,此期通过膜上离子泵的转运把内流的N a+和Ca2+泵到膜外,把外流的K+泵回膜内,使离子浓度恢复到兴奋前的静息状态。

五、试述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心输出量为搏出量与心率的乘积,心脏通过搏出量和心率两方面来调节泵血功能。

(一)搏出量的调节

(1)异长调节:是指通过心肌细胞本身初长度的变化而引起心肌收缩强度的改变。在心室前负荷以及初长度达到最适水平之前,随着前负荷及其决定心肌细胞肌小节的初长度的增加,使粗细肌丝的有效重叠程度增加,因而激活时可形成的横桥联结数目相应增加,肌小节的收缩强度增加,使整个心室收缩强度增加,搏出量和搏功增加。心室舒张末期充盈量代表心室肌的前负荷。在心室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凡是影响心室充盈量的因素,都能通过异长调节使搏出量改变。心室充盈量是静脉回心血量和心室射血后乘余血量的总和。静脉回心血量与心室舒张充盈持续时间和静脉血回流速度有关。心率增快时,心室舒张充盈期缩短,充盈不完全,搏出量减少;静脉血回流速度愈快,心室充盈量愈大,搏出量增加。

异长调节的主要作用是对搏出量作精细的调节。当体位改变或

动脉压突然增高,以及当左右心室搏出量不平衡等情况下所出现的充盈量的微小变化,可通过此机制来改变搏出量,使之与充盈量达到平衡。

(2)等长调节:通过心肌收缩能力(即心肌不依赖于前后负荷而改变其力学活动的一种内在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心肌收缩的强度和速度,使心脏搏出量和搏功发生相应改变的调节,称为等长调节。它与心肌初长度无关。心肌收缩能力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兴奋—收缩耦联的各个环节都能影响收缩能力,其中横桥联结数(活化横桥数)和肌凝蛋白的ATP酶活性是控制收缩能力的主要因素。凡能增加兴奋后胞浆Ca2+浓度和/或肌钙蛋白对Ca2+亲和力的因素,均可增加横桥联结数,使收缩能力增强。

(3)后负荷对搏出量的影响:动脉血压是心室肌的后负荷,在心率、心肌初长度和收缩能力不变的情况下,如动脉血压增高,则等容收缩相延长而射血相缩短,同时,心室肌缩短的程度和速度均减少,从而造成心室内余血量增加,通过异长调节,使搏出量恢复正常。随着搏出量的恢复,并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加强心肌收缩能力,使心室舒张末期容积也恢复到原有水平。

(二)心率对心输出量的影响:心率在每分钟40~180次范围内,心率增快,心输出量增多。心率超过每分钟180次时,心室充盈时间明显缩短,充盈量减少,搏出量显著减少,心输出量亦开始下降;心率低于每分钟40次时,心舒期过长,心室

充盈量早已达到上限,再延长心舒时间也不能增加充盈量和搏出量,所以,心输出量也减少。

(三)心脏泵功能的储备:泵功能储备(心力储备)是指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加的能力。心脏的储备能力取决于心率和搏出量可能发生的最大、最适宜的变化程度。搏出量储备包括收缩期储备和舒张期储备,前者大于后者。交感神经兴奋时主要动用心率储备和收缩期储备;体育锻炼则可增加心力储备。六、心脏为什么能自动节律性收缩?

心脏能自动地进行有节律的舒缩活动主要取决于心肌的电生理特性,即自动节律性、传导性和兴奋性。

心肌自律细胞能不依赖于神经控制,自动地按一定顺序发生兴奋。这是由于心肌组织中含有自律细胞,它们能在动作电位的4期自动去极化产生兴奋,即具有自律性,其中以窦房结的自律性最高,所以它是心脏的正常起搏点,它产生的兴奋主要通过特殊传导系统传到心房和心室,使心房和心室发生兴奋和收缩。在兴奋由心房传向心室的过程中,由于房室交界的传导速度很慢,形成了约0.1秒的房室延搁,从而使心房兴奋收缩超前于心室,这样就保证了心房和心室交替收缩和舒张。心肌细胞在一次兴奋后,其兴奋性将发生周期性的变化,其特点是有效不应期特别长,心肌只有在舒张早期以后,才有可能接受另一刺激产生兴奋和收缩,这样使心肌不会发生强直收缩,始终保持着收缩与舒张的交替进行。

七、影响动脉血压的的因素。

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主要有每搏输出量、心率、外周阻力、大动脉壁的弹性和循环血量与血管容量之间的关系等五个方面:(1)每搏输出量主要影响收缩压。搏出量增多时,收缠压增高,脉压差增大。

(2)心率主要影响舒张压。随着心率增快,舒张压升高比收缩压升高明显,脉压差减小。

(3)外周阻力主要影响舒张压,是影响舒张压的最重要因素。外周阻力增加时,舒张压增大,脉压差减小。

(4)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减小脉压差。

(5)循环血量与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影响平均充盈压。降低大于收缩压的降低,故脉压增大。

八、组织液是如何生成的?

组织液是血浆滤过毛细血管壁而生成的。液体通过毛细血管壁移动的方向取决于毛细血管压、组织液静水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和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四个因素。其中,滤过的力量:毛细血管压和组织液胶体渗透压;重吸收力量:血浆胶体渗透压和组织液静水压。则:

生成组织液的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

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有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淋巴回流和毛细血管壁通透性等。

九、试述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1、对血管的作用:去甲肾上腺素对α受体的作用强于β受体,对全身多数血管有明显的收缩反应,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可出现动脉血压的显著升高。因而临床上常把去甲肾上腺素作为升压药;肾上腺素可与α和β受体结合,但其与α受体结合能力较弱,与β受体亲和力较强。肾上腺素与α受体结合表现为血管收缩,与β受体结合,则表现为血管扩张,其效应如何取决于这两类受体分布情况,即那一种受体占优势。

2、对心脏的作用:二者均可作用于β受体,产生正性变时、变力和变传导效应,但后者作用更强。所以,肾上腺素常作为强心药应用于临床。

十、试述降压反射对血压的调节机制。

降压反射是指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的压力感受器受到牵张刺激,反射性地引起心率减慢、心收缩力减弱,心输出量减少和外周阻力降低,血压下降的反射。其反射弧组成如下:

(一)感受器:位于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分叉处的颈动脉窦以及主动脉弓处。在血管外膜下的感觉神经末梢,能感受血压增高的刺激而兴奋。

(二)传人神经:窦神经加入舌咽神经上行到延髓,主动脉神经加入迷走神经进入延髓。家兔的主动脉神经自成一束(又称减压神经),在颈部独立行走,人颅前并入迷走神经干。

(三)反射中枢:传人神经进入延髓后和孤束核神经元发生联系,

继而投射到迷走背核、疑核延髓其它神经核团以及脑干其他部位,如脑桥、下丘脑一些神经核团。

(四)传出神经:心迷走神经、心交感神经以及支配血管的交感缩血管纤维。

(五)效应器:心脏及有关血管。当动脉血压升高时→压力感受器被牵张而兴奋→传人冲动沿传人神经→心血管中枢→心迷走紧张增强,而心交感紧张及交感缩血管紧张减弱→心率减慢和血压下降。因而,又称降压反射或减压反射。反之,当动脉血压突然降低时→压力感受性反射活动减弱→心迷走紧张减弱,心交感紧张及交感缩血管紧张增强→心率加快,血管阻力加大,血压回升。可见,这种压力感受性反射是一种负反馈调节机制。它的生理意义在于缓冲血压的急剧变化,维持动脉血压的相对稳定。

十一、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的特点比较(见下表)

十二、影响兴奋性的因素有哪些?

1)静息电位水平:在阈电位不变时,静息电位增大,与阈电位的差距加大,细胞兴奋性降低;反之,静息电位减小则兴奋性

升高。例如细胞外液低K+时,静息电位值增大,细胞兴奋性降低。

2)阈电位水平:静息电位不变时,阈电位水平降低,与静息电位的差距缩小,兴奋性升高;反之,则兴奋性降低。

3)Na+通道的性状:Na+通道具有备用、激活和失活三种状态。

十三、简述心肌收缩的特点。

心肌收缩的特点如下:

(1)同步收缩兴奋在心房或心室内传导很快,全心房或全心室同步收缩和舒张。

(2)不发生强直收缩.由于心肌细胞的有效不应期较长,一直持续到机械反应的舒张期开始之后,故不发生强直收缩。(3)对细胞外Ca2+的依赖性Ca2+是兴奋收缩耦联的媒介,心肌细胞的终末池不发

十四.形成血压的基本条件

(1)心血管内有血液充盈l

(2)心脏射血。

十五.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

静脉回流量取决于外周静脉压与中心静脉压之差,以及静脉对血流的阻力,包括以下因素的影响o

(1)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静脉回流量与血管内血流充盈程度呈正相关。

(2)心脏收缩力心脏收缩力是静脉回流的原动力。左心衰时会出现静脉淤血和肺水肿,右心衰时会出现肝脾充血、下肢浮肿等体征。

(3)体位改变人体从卧位转为立位时,回心血量减少。

(4)骨骼肌的挤压作用骨骼肌的收缩和静脉瓣一起,对静脉回流起着―泵‖的作用,称为静脉泵或肌肉泵,促进静脉回流。(5)呼吸运动通过影响胸内压而影响静脉回流。例如,吸气时胸内负压增大,促进静脉回流;而呼气时,静脉回流减少。第五章呼吸

呼吸过程分为外呼吸、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和内呼吸。本章重点讲解的是外呼吸,以及影响呼吸运动的因素。外呼吸又分为肺通气和肺换气。

一、肺通气:气体经呼吸道出入肺泡的过程。

1.肺通气的动力

直接动力是肺泡气与大气之间的尽力差。厚始动力是胸廓的运动。平静呼吸时吸气是主动的,呼气是被动的,即吸气动作是由吸气肌收缩引起,而呼气动作则主要是吸气肌舒张引起,而

不是呼气肌收缩。用力呼吸时,吸气和呼气都是主动的。2.肺通气的阻力

包括弹性阻力和非弹性阻力。平静呼吸时,弹性阻力是主要因素,肺通气的动力主要用于克服弹性阻力,其次是用于克服气道阻力。

(1)弹性阻力包括肺和胸廓的弹性回缩力。其中肺的弹性回缩力构成弹性阻力的主要成分,肺泡的回缩力来自肺组织的弹力纤维和肺泡的液一气界面的表面张力。弹性阻力的大小常用顺应性表示.其计算公式为:顺应性=1/弹性阻力

(2)非弹性阻力包括气道阻力、惯性阻力和组织的粘滞阻力.其中气道阻力主要受气道管径大小的影响。呼吸道口径是影响呼吸道阻力的主要因素,呼吸道口径又受四方面的因素影响:1)跨壁压呼吸道内压力高,跨壁压增大,管径被动扩大,阻力变小;反之则增大。

2)肺实质对呼吸道壁的外向放射状牵引

3)自主神经系统对呼吸道壁平滑肌舒缩活动的调节

4)化学因素的影响儿茶酚胺可使呼吸道平滑肌舒张;前列腺素F2a可使之收缩,而E2使之舒张。

二、胸内压:即胸膜腔内的压力

1.胸膜腔:胸膜腔是由胸膜壁层与胸膜脏层所国成的密闭的潜在的腔隙,其间仅有少量起润滑作用的浆液,无气体存在。2.胸内压大小:正常情况下,胸内压力总是低于大气压,故称

为胸内负压。胸膜腔内压=–肺回缩力。

3.胸内负压形成原因:(1)正常情况下,密闭胸膜腔内无气体.仅有少量浆液使胸膜壁层和脏层紧密相贴,两层间可以滑动但不能分开。(2)由于婴儿出生后胸廓比肺的生长快,使肺通常处于被动扩张状态,产生—定的回缩力,因而使作用于胸膜腔的压力被抵消一小部分,致使胸内压低于肺内压。

4.胸内负压的生理章义:(1)保持肺的扩张状态;(2)促进血液和淋巴液的回流。

三、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是由肺泡Ⅱ型细胞分泌的一种复杂的脂蛋白混合物,其主要成分是二棕榈酰卵磷脂。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生理作用是:①降低肺泡表面张力。②维持互相交通的、大小不同肺泡的稳定性,保持肺泡正常扩张状态。③维持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正常流体静压力,防止肺水肿。

四、肺通气量、每分钟肺气量和肺泡通气量

1.肺通气量:肺通气量是指单位时间内呼出或吸入肺的气体总量。它与肺容量相比,能更全面地反映肺通气功能。

2.每分钟通气量:每分肺通气量是指每分钟吸进或呼出肺的气体总量,它等于潮气量与呼吸频率的乘积。

3.肺泡通气量:肺泡通气量是指每分钟吸人或呼出肺泡的气体总量,它是与直接进行气体交换的有效通气量。气体进出肺泡

必经呼吸道,呼吸道内气体不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构成解剖无效腔。其计算公式为:每分钟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

4.评价肺通气功能的常用指标:常用的指标有肺活量、时间肺活量、肺通气量、肺泡通气量等,从气体交校的意义来说最好的指标是肺泡通气量。

五、肺换气:肺换气即肺泡与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1.肺换气的结构基础

肺换气的结构基础是呼吸膜(肺泡膜)。它由6层结构组成:(1)单分子的表面活性物质层(2) 肺泡液体层(3) 肺泡上皮层(4)组织间隙层(5)毛细血管基底膜层(6)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层。

2.肺换气的动力:气体的分压差。分压是指混合气体中某一种气体所占的压力。

3.影响肺换气的因素:(1)呼吸膜的厚度和面积:肺换气效率与面积呈正比,与厚度呈反比。(2)气体分子的分子量:肺换气与分子量的平方根呈反比。(3)溶解度:肺换气与气体分子的溶解度呈正比。(4)气体的分压差:肺换气与气体的分压差呈正比。

(5)通气/血流比值

六、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1.氧气的运输:氧气的运输包括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两种形式。

(1)物理溶解约占血液运输氧总量的1.5%。气体的溶解量取决于该气体的溶解度和分压大小,分压越高.溶解的度越大。

(2)化学结合化学结合的形式是氧合血红蛋白.这是氧气运输的主要形式,占血液运输氧总量的98.5%。正常人100ml动脉血中血红蛋白(Hb)结合的氧约为19.5ml。

(3) Hb 是运输氧的主要工具,Hb与O2结合有如下特点:①Hb与O2的可逆性结合。②Hb与O2结合是氧合而不是氧化,因为它不涉及电子的得失。③Hb与O2结合能力强④Hb的变构效应直接影响对O2的亲和力⑤结合成解离曲线呈S型。2.影响氧离曲线的因素

(1)pH和PCO2 血液pH降低或PCO2 升高,Hb对O2的亲和力降低,P50增大,曲线右移,可释放O2供组织利用。P H值对Hb与O2的亲和力的这种影响称为波尔效应。

(2)温度温度升高时,曲线右移,可释放更多的O2供组织利用。反之,使曲线左移。

(3)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血液PO2降低时,红细胞内的无氧酵解作用加强,产生2,3-DPG。2,3-DPG

浓度升高,Hb对O2的亲和力降低,氧离曲线右移;反之,则曲线左移。

3.二氧化碳的运输

(1)物理溶解形式物理溶解占5%。

(2)化学结合HC03-,占88%。氨基甲酸血红蛋白,占7%。

七、呼吸中枢及呼吸运动的调节

呼吸中枢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内产生和调节呼吸运动的神经细胞

群。分布在大脑皮层、间脑,脑桥、延髓、脊髓等部位。基本呼吸节律产生于延髓,延髓是自主呼吸的最基本中枢。脑桥是呼吸调整中枢。

八、呼吸运动的调节

1.牵张反射由肺的扩张或缩小引起的吸气抑制或兴奋的反射称为肺牵张反射或黑—伯反射。其感受器主要分布在支气管和细支气管的平滑肌层中,阈值低、适应慢。其传入通路是经由迷走神经纤维进入延髓。该反射包括肺扩张反射和肺缩小反射。肺牵张反射是一种负反馈调节机制。其生理意义在于:使吸气不致过长、过深,促使吸气及时转入呼气。

2.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

第六章消化和吸收

一、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学特性

消化道平滑肌与其他肌肉组织相似,也具有兴奋性.收缩性,但这些特性的表现均有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包括:

(1)兴奋性较低,收缩缓慢,变异较大;

(2)具有一定的自律性,但自律性不如心肌规则,;

(3)有一定程度的紧张性收缩;

(4)具有较大的伸展性;

(5)对电刺激敏感,对牵张、化学、温度刺激敏感。

二、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电活动

1.静息电位

与其他可兴奋的细胞比较,消化谭平滑肌的静息电位幅值较低,约为—55mv~-60mv,而且不稳定。其形成原因主要是由于细胞内K+的外流而形成的K+的平衡电位。

2.基本电节律

基本电节律也称慢波在胃肠的纵行肌细胞记录到的一种生物电活动,在静息电位面基础上出现的缓慢的、有一定节律性的自动去极化波,波幅为5mv~15mv,持续数秒~十几秒。

去除神经体液因素后,慢波仍然产生,其产生原因与肌细胞膜上生电性钠泵活动的周期性变化有关,生电性钠泵活动减弱时引起慢波产生。

3.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也称快波,它是在慢波去极时的超过一定临界值(阔电位)后产生的,呈一个或多个动作电位。它产生的机制与Ca2+通道在阈电位水平以上的开放有关,是由Ca2+的内流形成的。Ca2+通道阻断剂——异搏定可使快波不再发生。

三、胃液的成分和作用

1.盐酸

盐酸也称胃酸,由壁细胞分泌。生理作用包括:

(1)激活胃蛋白酶原,并为胃蛋白酶提供适宜的酸性环境;

(2)杀死进入胃内的细菌,保持胃和小肠相对的无菌状态;

(3)进入小肠后,可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

(4)有助于小肠内铁和钙的吸收。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各章节)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1.基本病理过程: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如水肿,缺氧,休克 2.疾病概论(总论):疾病的概念、概括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普遍规律和机制。 3.健康:是指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在躯体、精神和社会上都处于完好状态。 4.疾病:是指在病因的作用下,机体自稳态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过程,并出现一系 列功能、代谢、形态结构以及社会行为的异常。 5.病因:病因学中的原因是直接引起疾病并赋予该疾病以特征的因素,常被称为病因。 6.条件:是指在原因的基础上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通常包括机体的内在因素 和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外部因素。 7.死亡:是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性停止。临床死亡的标志: 心跳停止、呼吸 停止、各种反射消失 8.脑死亡:枕骨大孔以上全脑功能的永久性停止。脑死亡的判定标准:颅神经反射消 失、不可逆性昏迷、大脑无反应性、自主呼吸停止、无自主运动、脑电波消失、脑 血液循环完全停止。脑死亡的意义有利于判定死亡时间、确定终止复苏抢救的界线、为器官移植创造条件。 ~ 1.脱水:体液容量明显减少。 2.高渗性脱水:细胞外液量减少,失水多于失钠,血清[Na+] >150mmol/L,血浆渗透压> 310mOsm/L为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3.低渗性脱水:细胞外液量减少,失钠多于失水,血清[Na+] < 130mmol/L,血浆渗透 压< 280mmol/L为低容量低钠血症 4.等渗性脱水:水钠等比例丢失,细胞外液量减少,细胞内液量减少不明显,血清[N a+] 仍维持在130- 150mmol/L,血浆渗透压280-310mmol/L,为正常血钠性容量不足。 5.水中毒:过多的液体在体内潴留,细胞内液量增加,体液增多伴低钠血症,血清[Na +] < 130mmol/L,血浆渗透压< 280mmol/L。为高容量性低钠血症,多因水潴留所 致,通常无钠的过度丢失。 6.低钾血症:血清钾浓度低于L的状态,体钾总量减少被称为缺钾或钾丢失。 7.高钾血症:血清钾浓度高于L的状态,一般将血清钾浓度高于l者成为轻度高钾血 症,高于7mmol/l者为重度高钾血症。 8.低镁血症:血清镁低于l。高酶血症:血清镁高于l 9.水肿:过多的体液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的病理过程。体腔中体液积聚被称为积 水。心性水肿是指心力衰竭诱发的水肿。肾性水肿是因肾原发性疾病引起的全身性 水肿。原发于肝病的体液异常积聚被称为肝性水肿。肺间质中有过量体液积聚和/ 或溢入肺泡腔的病理现象被称为肺水肿。脑组织的液体含量增多引起的脑容量和容 量增加为脑水肿。 、

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循环生理 【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心肌自动节律性 2.窦性心律 3.异位心律 4.房室延搁 5.期前收缩 6.代偿间歇 7.心率 8.心动周期 9.每搏输出量 10.心输出量 11.射血分数 12.心指数13.心力储备 14.动脉血压 15.收缩压 16.舒张压 17.平均动脉压 18.脉搏压 19.中心静脉压 20.微循环 二、填空题 1.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1期复极是因_______外流产生的。 2.心室肌细胞的阈电位相当于_______通道的激活电位。 3.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4._______自律性最高。其原因是由于_______期自动_______速度快,被称为正常心脏。 5.主要根据心肌细胞动作电位_______期去极机制的不同,把心肌细胞分为快反应细胞及慢反应细胞。 6.心脏中传导速度最快的是_______。 7._______和_______是慢反应心肌细胞。 8.心肌快反应细胞动作电位0期是由_______内流所致,2期是由_______负载内向离子流和_______携带外向离子流所形成。 9.窦房结细胞0期去极化是由_______负载内向离子流所致,3期是由_______外流所致。 10.决定和影响自律性的最重要因素是_______。 11.决定和影响传导性的最重要因素是_______。 12.心肌兴奋性周期变化经历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13.决定和影响兴奋性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心肌发生兴奋后,有一段时间,无论给它多强的刺激,都不能引起它再兴奋,此期称为_______。 15.成人正常心率为_______~_______次/min。 16.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室容积保持相对不变的时期是_______和_______。 17.用心音图描记心脏有四个心音。第一个心发生于_______;第二心音发生于_______;第三心音发生于_______;第四心音发生于_______。 18.正常成人安静状态下,心脏每分输出量为_______。 19.正常成人安静时每搏输出量为_______,心指数约为_______。 20.心脏的射血与充盈过程主要动力来源于_______的舒缩活动。 21.心率加快时,心动周期缩短,其中主要缩短的是_______。 22.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心脏后负荷,会同时增加_______,使心室收缩张力_______。 23.剧烈运动可使心舒末期容积从140 ml增加到160 ml,此称_______储备。 24.典型心电图包括五个基本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QRS波群出现在_______开始收缩之前,其波幅与T波相比通常较_______。 26.心电图上的_______间期是冲动从窦房结传到房室束所需要的时间。 27.心动周期中室内压最高在_______期末;最低在_______期末。 28.每搏输出量与心舒末期容积百分比称_______。 29.影响每搏输出量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30.安静和空腹状态下,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心输出量称_______。 31.血流动力学中,血流阻力与_______ 和_______成正比,与_______4次方成反比。 32.在体循环中,平均血流速度在_______最快,在_______最慢。血压以_______最高,_______最低。 33.平均动脉压等于_______。 34.正常成人安静时的收缩压值为_______,舒张压为_______,脉压为_______。 35.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36.增加每搏输出量将导致收缩压_______,脉搏压_______。 37.每搏输出量正常的高血压患者,由于其动脉顺应性减小,脉压则_______。

生理学第三章血液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血液 【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内环境 2.血细胞比容 3.可塑变形性 4.渗透脆性 5.红细胞沉降率 6.趋化性 7.血浆 8.血清 9.红细胞悬浮稳定性10.血型11.体液 12.血液凝固 二、填空题 1.以细胞膜为界将体液分为____和____。血浆是____最活跃的部分,它可沟通各部分组织液,成为细胞与外环境间进行物质交换的____。 2.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称为____。 3.正常成年男子的血细胞比容为____;女子的血细胞比容为____。在脱水时,其值____;贫血时,其值____。 4.正常成人的全部血量约占体重的____。 5.血浆蛋白中构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是____,具有免疫功能的是____。 6.血浆胶体渗透压的生理意义是维持____与____之间的水平衡。 7.维持细胞内与细胞外之间水平衡的渗透压是____,主要是由____所形成。 8.正常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313mOsm/L。静脉输入0.9%NaCl溶液,血浆渗透压CD,血细胞形态____。 9.正常人血液pH值为____。血液pH值的相对恒定取决于所含的各种缓冲物质,在血浆中最主要的缓冲对是____。 10.成年男子红细胞平均约为____;女子平均约为____,这种差异主要与 ____水平有关。

11.正常成年男子Hb的含量是____;女子的Hb含量是____。 12.红细胞的脆性越小,说明红细胞对低渗盐溶液的抵抗力越____,越不易____。 13.血沉的正常值男子为____;女子为____。 14.红细胞生成的主要原料是____和____。 15.红细胞生成的主要调节因素是____和____。 16.离心沉淀后的抗凝血液,离心管上段是____,下段是____。 17.胃腺壁细胞功能异常可使内因子缺乏,导致____吸收障碍,可引起 ____。 18.高原居民红细胞数较多,是由于缺氧而导致肾脏产生____增多所致。 19.正常成年人安静时白细胞数为____。其中中性粒细胞占总数的____;淋巴细胞占总数的____。 20.急性细菌性炎症的病人血中____增多;肠虫病患者血中____增多。 21.中性粒细胞具有活跃的变形能力、____和很强的____。 22.正常成人的血小板数量为____。血小板减少时,毛细血管的脆性____。 23.血小板聚集形成的血小板____,可以堵塞小血管伤口,利于____。 24.外源性凝血过程是由____所启动,这种因子存在于____。 25.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分为____,____,____三步。 26.血液凝固是一种____反应,加温可使凝固过程____。 27.人体血液内的抗凝物质主要有____和____。 28.人体体外抗凝血,最常用的抗凝剂是____和____。 29.大面积烧伤病人以补充____为最好;严重贫血的病人宜输入____。

生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部分及参考答案

《生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部分)及参考答案 第1章绪 名词解释: 1、兴奋性:机体感受刺激产生反应的特性或能力称为兴奋性。 2、阈值:刚能引起组织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该组织的阈强度,简称阈值。 3、反射:反射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第2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名词解释: 1、静息电位:是细胞末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 2、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是细胞接受适当的刺激后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快速而可逆的电位倒转或波动。 3、兴奋-收缩-偶联:肌细胞膜上的电变化和肌细胞机械收缩衔接的中介过程,++是偶联因子。-收缩偶联,Ca称为兴奋第3章血液 名词解释: 1、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占全血的容积百分比。 2、等渗溶液: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称为等渗溶液。例如,0.9%NaCI溶液和5%葡萄糖溶液。 简答题: 3、什么叫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其生理意义如何? 答:渗透压指溶液中溶质分子通过半透膜的吸水能力。晶体渗透压:概念:由晶体等小分子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 生理意义:对维持红细胞内外水的分布以及红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 起重要作用。 胶体渗透压:概念: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 生理意义:可吸引组织液中的水分进入血管,以调节血管内外的水平 衡和维持血容量。 4、正常人血管内血液为什么会保持着流体状态? 答:因为抗凝系统和纤溶系统的共同作用,使凝血过程形成的纤维蛋白不断的溶解从而维持血液的流体状态。 5、ABO血型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答:ABO血型的分型,是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存在A抗原和B抗原分为A型、B 型、AB型和O型4种血型。 6、简述输血原则和交叉配血试验方法。(增加的题) 答:在准备输血时,首先必须鉴定血型。一般供血者与受血者的ABO血型相合才能输血。对于在生育年龄的妇女和需要反复输血的病人,还必须使供血者与受血者的Rh血型相合,以避免受血者在被致敏后产生抗Rh抗体而出现输血反应。即

最全的皮肤生理学知识(讲义)

最全的皮肤生理学知识 ■表皮之构造 皮肤的表皮层,从外侧起依序分为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有棘层、基底层。 □角质层 1. 主要成份为角蛋白(为一种蛋白质),角蛋白的吸水性强, 约含7%脂质及15~20%水份。水份若低于10%时,皮肤会 呈现干燥;若高于25%,则皮肤易起瘢痒。 2. 健康皮肤的角化很规律,平均约21~28天。 □透明层 手掌和脚底分布最多,比其它部位结实。 □颗粒层 1. 细胞原形质中含有大量透明角质(晶样角质)颗粒。 2. 晶样角质能将光线强烈折射,但溶于碱性溶液的食盐水。□有棘层 1. 细胞层占表皮大部份(表皮最厚的一层),通常由数层到 十数层。 2. 下层细胞接近圆柱状,愈上层愈成横向多角形,各细胞成 幅射状放出刺状细胞突起,与邻接之细胞彼此连络,负责 输送营养。

3. 进行细胞分裂的重要层,连基底层称种子层。 □基底层 1. 位于表皮最底层,邻接真皮,由真皮乳头体中的毛细血管 补给营养,进行细胞分裂而新生表皮细胞。 2. 平常产生定量麦拉宁色素,成颗粒状存在,可使强烈阳光 不透过身体内部,具保护皮肤、吸收并贮存热能,可保温 及提高细胞的生活机能。 ■真皮之构造 皮肤的真皮层,主要由结合织纤维束形成,又分为乳头层、乳头下层、网状层。 □乳头层 富结合织纤维,乳头体中有毛细血管,藉而对表皮补给营养。□乳头下层 负责乳头层与网状层之联络工作,最重要之工作乃储存丰富的水份。 □网状层 含有弹力纤维及平滑肌纤维,是非常强韧的一层,主要成份为胶原质和弹性硬蛋白。具有弹簧般的构造,能缓和来自体外的物理刺激,带给皮肤弹性,随年岁增长渐渐衰退,易生皱纹。

生理学试题及答案血液循环

、名词解释 1心动周期 2、心音 3、搏出量 4、射血分数 5、心输出量 6、心指数 7、心力储备 8、自律性 9、窦性心律 10、有效不应期 11、期前收缩/期前兴奋 12、代偿间歇 13、房室延搁 14、血压 15、中心静脉压 二、填空题 1、根据电生理特性及功能的不同,心肌细胞可分为两大类: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 2、根据去极化速度的快慢和机制的不同,心肌细胞可分为: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两者去极相主要开放的离子通道分别为: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 。 3、心肌细胞有4种生理特性,分别为: 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和 _________。 4、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可分为五期,分别称为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 和_________ 。 5、心肌细胞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 6、心脏的正常起搏点是_________ ,除此之外的各个部位统称为____________ 。由窦房结细胞 所控制的心律称为__________ ,若为窦房结以外各个点控制的心律称为___________ 。 7、心电图的P波代表________________ 过程,QRS综合波代表______________ 过程,T波代

表__________ 过程。 8、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室的射血是由于__________ 的作用,心室充盈主要依靠___________ 的作用,心房起着_________ 的作用。 9、第一心音标志着__________ 的开始,第二心音标志着___________ 的开始。 10、调节或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有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11、心室肌的前负荷是________________ ,后负荷是 _____________ 。 12、心力储存由___________ 和_________ 两部分构成。 13、分配血管一般是指_______ ,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是指___________ 和_________ 。 14、正常成年人安静状况下,收缩压一般为mmHg ,舒张压一般为mmHg 。 15、中心静脉压的高低取决于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 之间的相互关系。 16、在微循环中,迂回通路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直捷通路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动-静脉短路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 17、组织液生成与回流取决于四种力量的对比,其中动力是 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 ,阻力是______________ 禾口 _____________ 。 18、在临床上,肾上腺素常用于_________ ,而去甲肾上腺素常用于____________ 。 三、选择题 1、关于心动周期的论述,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 A、舒张期比收缩期长 B、房、室有共同收缩的时期 2、在每一个心动周期中,左心室压力升高速度最快的是: 3、心室内压力达最高值在 4、心动周期中,在下列那个时期主动脉压最低? 5、在心室等容收缩期时:C、房室有共同的舒张期 D、心率加快时,心动周期缩短 E、心率对舒张期的影响更明显 A、心房收缩朗 B、等容收缩期 C、快速射血期 D、减慢射血期 E、等容舒张期 A、心房收缩期末 B、等容收缩期末 C、快速射血期 D、等容舒张期末 E、心室充盈期末 A、等容收缩期未 B、等容收缩期末 C、减慢射血期末 D、快速充盈期末 E、减慢充盈期末

生理学第三章血液

生理学-第三章血液

————————————————————————————————作者:————————————————————————————————日期:

血液 【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 1.(血浆)胶体渗透压(colloidosmotic pressure) 2.(血浆)晶体渗透压(crystal osmotic pressure) 3.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 value) 4.(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5.生理性止血(physiology hemostasis) 6.血浆(plasma) 7.血清(serum) 8.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9.血液凝固(blood coagulation) 二、填空题 10.体液约占体重的 %,其中细胞内液约占体重的%,细胞外液占体重的%,血浆约占体重的%。 11.正常人血浆的pH值为,它取决与血浆中主要缓冲对的比值,正常值为。 12.造血过程可分为阶段、阶段和阶段等三个阶段。 13.白细胞可分为、、、、等五类。 14.正常人血小板数量是,当血小板数减少到以下时,可出现紫癜。 15.血液和组织中参与凝血的物质称为。按其发现的先后顺序,以统一命名。 16.血液凝固的三个基本步骤是、和 ,都需 要、、、、、、、的参与。 按始动因子的来源的不同,凝血过程包括性凝血和性凝血两条途径。 17.体内的抗凝系统可分为抗凝系统和抗凝系统两类。 18.纤溶系统包括四种成分,即、、和。 19.ABO血型系统将人类的血型分成、、、四种血型;Rh血型系统将 人类的血型分成和两种血型。 20.用盐析法可将血浆蛋白分为、和三大类。其中含量最多的是 ,它是构成血浆渗透压的主要部分,是防御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则参与血液凝固。 21.内环境稳态是指的各种和相对稳定,即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态。 22.抗凝血酶中最重要的是,它与凝血酶形成复合物,从而使凝血酶丧失活性。 三、选择题 A型题 23.下述哪种因子不存在于血浆中? A.Ⅴ因子 B.Ⅲ因子C.Ⅹ因子 D.Ⅻ因子E.Ⅶ因子 24.通常所说的血型是指: A.红细胞上受体的类型 B.红细胞表面特异凝集素的类型?C.红细胞表面特凝集原的类型?D.血浆中特异凝集素的类型 E.血浆中特异凝集原的类型 25.下列关于输血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ABO血型系统相符合便可输血,不需进行交叉配血 B.O型血的人为“万能供血者” C.AB型血的人为“万能受血者” D.将O型血液输给其它血型的人时,应少量而且缓慢 E.Rh阳性的人可接受Rh阴性的血液

生理学血液循环选择题

一、选择题: 1、血液循环的主要功能是() A、推动和运送血液保证血液功能的实现 B、实现机体的体液调节和防御功能 C、维持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 D、以上都是 2、不属于特殊传导系统的是() A、窦房结和结间束 B、房室交界 C、房室束和蒲肯野氏纤维 D、心室肌 3、心室肌细胞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Ca2+内流 B、K+外流 C、Na+内流 D、CL-内流 4、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与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相比较,其显著的特点是() A、有峰电位 B、去极化速度快 C、去极化幅度大 D、复极化时间长 5、心肌细胞在生理情况下所受到的刺激是() A、交感神经的兴奋 B、副交感神经的兴奋 C、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兴奋 D、窦房结传来的扩布性兴奋 6、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复极化1期形成的原理是() A、K+外流 B、Na+内流 C、Cl-内流 D、Ca2+内流 7、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2期形成的原理是() A、Na+内流和Ca2+内流 B、Cl-内流和K+外流 C、Ca2+内流和K+外流 D、Na+内流和K+外流 8、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0期形成的原理是() A、K+外流 B、Na+内流 C、Cl-内流 D、Ca2+内流 9、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3期形成的原理是() A、K+外流 B、Na+内流 C、Cl-内流 D、Ca2+内流 10、快通道是指() A、Na+通道 B、K+通道 C、Ca2+通道 D、C l-通道 11、慢通道是指() A、Na+通道 B、K+通道 C、Ca2+通道 D、C l-通道 12、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可分为() A、0、1、2、3、4五个时期 B、0、1、2三个时期 C、0、2、4三个时期 D、4、0、3三个时期 13、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0期形成的原理是() A 、K+外流B、Na+内流C、Cl-内流 D、Ca2+内流 14、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是() A、有平台期 B、有峰电位 C、0期去极化速度快 D、具有4期自动除极化 15、自律细胞和非自律细胞生物电活动的主要区别是() A、0期去极化速度和幅度 B、4期自动去极化 C、复极化时间的长短 D、0期去极化的离子转运

生理学 第三章血液练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血液 试题精选 一、填空题 1.体液约占体重的① %,其中细胞内液约占体重的② %,细胞外液约占体重的③ %,血浆约体重的④ %。 2血装的渗透压大约与① %葡萄糖或② %氯化钠溶被相等,当血浆渗之 压明显降低时,进人红细胞内的水分③,致使红细胞④这种现象称为渗透性⑤。 3.用盐析法可将血浆蛋白分为①、②和③三大类。其中含量最多的是④它是构成血浆⑤渗透压的主要成分,⑥是防御功能的的重要组成部分,⑦则参与血液凝固。 4.正常人血家的PH值为①,成它取决于血浆中主要缓冲对②的比值,正常值为③。 5.造血过程可分为①阶段、②阶段和③阶段等三个阶段。 6.红细胞的功能是①和②。生成红细胞所需的原料主要有③、 ④、⑤和⑥。 7. 白细胞可分为①、②、③、④和⑤等五类。 8.正常成人血小板的数量是①,当血小板数减少到② _以下时,可出现紫癜。 9.参与凝血过程的物质称为①。按其被发现的先后顺序,以②统一命名。血液凝固的三个基本步骤是③、④和⑤。按始动凝血的因子来源的不同,凝血过程可分为⑥性凝血和⑦性凝血两条途径。 10. 体内的抗凝系统可分为①抗凝系统和②抗凝系统两类。 11. 纤溶系统包括四种成分,即①、②、③和④。 12. ABO血型系统将人类的血型分成①型、②型、③型和④ 型四种血型;Rh血型系统将人类的血型分成⑤和⑥两种血型。 二、选择题 [A型题] 1.机体细胞内液与组织液通常具有相同的() A. [Na+] B. [K+] C. [Ca2+] D.胶体渗透压 E.总渗透压 2.用溶血标本测定血清中的离子浓度,其结果是() A.血[K+ ]偏高 B.血[Na+ ]偏高 C.血[Ca2+ ]偏高 D.血[Cl- ]偏高 E.各种离子浓度变化不大 3. 血沉加快表示红细胞的() A.膜通透性增大 B.脆性增大 C.脆性减小

生理学生理学试题库(第四章血液循环)练习题考试卷模拟考试题.docx

《2012生理学试题库(第四章血液 循环)练习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 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心动周期中,左室内压升高速率最快的时相在( ) A.心房收缩期 B.等容收缩相 C.快速射血相 D.减慢射血相 E.快速充盈相 2、可引起射血分数增大的因素( ) A.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大 B.动脉血压升高 C.心率减慢 D.心肌收缩能力增强 E.快速射血相缩短 3、反映心脏健康程度的指标是( ) A.每分输出量 B.心指数 C.射血分数 D.心脏作功量 E.心力储备 4、用于分析比较不同身材个体心功能的常用指标是( ) A.每分输出量 B.心指数 C.射血分数 D.心脏作功量 E.心力储备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 ---

5、用于分析比较动脉血压值不相同的个体之间心脏泵功能的常用指标是() A.每分输出量 B.心指数 C.射血分数 D.心脏作功量 E.心力储备 6、心肌不产生完全强直收缩的原因是心肌() A.为机能合胞体 B.肌浆网不发达,储 Ca2+ 少 C.有自律性 D.呈'全或无'收缩 E.有效不应期长 7、心肌的等长自身调节通过改变下列哪个因素调节心脏的泵血功能() A.肌小节初长 B.肌钙蛋白活性 C.肌浆游离Ca2+浓度 D.心肌收缩能力 E.横桥ATP 酶活性 8、动脉血压升高可引起() A.心室收缩期延长 B.等容收缩相延长 C.心室射血期延长 D.心室舒张期延长 E.心房收缩期延长 9、异长自身调节是由于下列哪项发生了变化() A.粗细肌丝重叠状态 B.横桥ATP 酶活性 C.胞浆游离Ca2+浓度 D.肌钙蛋白对Ca2+亲合力 E.肌动蛋白活性 10、正常人心率超过 180 次/min 时,心输出量减少的原因主要是哪一时相缩短() A.快速充盈相 B.减慢充盈相 C.等容收缩相 D.减慢射血相 E.心房收缩期

人体解剖生理学练习题第5章:血液汇总

解剖生理学——第五章血液 第五章血液 一、填空题 1.血液包括血细胞与 _________两部分、其中红细胞占全血容积的百分比 _______________。 2.血浆的主要成分是 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血液的 pH 值为 _______________。 4.血浆渗透压由 _________和 ________两部分。 5.正常成年男性红细胞的正常值为 ________、白细胞正常值为 ________、血小板 _________。 6.造血原料主要有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7.血小板的功能包括 ________、 ________。 8.血凝三大步是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9.内源性凝血的启动因子是 __________外源性凝血是 ___________。 10.正常成人血量占体重的 _________。 11. A 型血的人可以为 ______型血的病人供血, O 型血的人可以为 ______型血的病人供少量血。 12.红细胞放入 0.35%的 NaCl 中会出现 ____________。 13.白细胞分为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几类。 二、选择题

1.有关血液的正常参考值,正确的是: A .血红蛋白(男 120~160mg/L B .白细胞总数(4.0~10.0 ×109/ml C .血小板数(10~30 ×109/ml D .血液 pH 值 7.4±0.5 2.血浆蛋白生理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参与机体防御功能 B .维持血浆晶体渗透压 C .调节血浆酸碱度 D .参与血液凝固 3.血浆渗透压的下列说明,正确的是: A .与 0.09%NaCl相当 B .胶体渗透压占大部分 C .胶体渗透压维持血容量 D .与溶质颗粒数呈反比 4.血红蛋白(Hb 的下列说明,错误的是: A .正常成年男性 Hb 量为 120~160mg/L B . Hb 有运输 O 2与 CO 2的功能 C .红细胞破坏后, Hb 就丧失作用

生理学第三章血液试题及答案

第三章血液 二、填空题1.运输功能、缓冲功能、调节体温、防御和免疫功能、生理性止血功能 2.血浆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 3.晶体物质、NaCl、蛋白质、白蛋白 4.300mmol/L、不变、正常 5.降低 1.血液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它的主要功能包括_______ 、 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 。 2. 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 3.血浆晶体渗透压是由形成的,特别是;血浆胶体渗透压是由形成,特别是。 4.正常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静脉输入0.85% NaCl溶液,血浆渗透压,血细胞形态_______。 5.若血浆中的白蛋白数量减少,即使保持血浆蛋白总量不变,血浆胶体渗透压也将明显。 三、单项选择题(A型题)1.A 2.B 3.A 1.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来自() A.白蛋白 B.α1-球蛋白 C.α2-球蛋白 D.γ-球蛋白 E.纤维蛋白原 2.构成血浆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是() A.氯化钾 B.氯化钠 C.碳酸氢钾 D.钙离子 E.碳酸氢钠 3.使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的主要因素是()

A.血浆白蛋白减少 B.血浆血蛋白增多 C.血浆球蛋白增多 D.血浆球蛋白减少 E.血浆纤维蛋白原减少 4.血细胞比容是指血细胞() A.在血液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 B.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C.与血浆容积的百分比 D.与白细胞容积的百分比 E.与血管容积之比 5.正常成年人血液总量约相当于体重的( ) A.8% B.10% C.12% D.14% E.16% 四、多项选择题(X型题)1.ABC 2.ABCDE 3.ABCE 4.ABDE 5.BDE 18.ABC 19.AD 1.血清与血浆的区别在于前者( ) A.缺乏纤维蛋白原 B.缺乏某些凝血因子 C.增加了血小板释放的物质 D.增加了白蛋白 E.增高了血浆晶体渗透压 2.血液的生理功能有( ) A.运输功能 B.缓冲功能 C.防御保护功能 D.调节体温 E.参与生理 止血和血液凝固 3.下列关于血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血液是一种流体组织 B.血液是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 C.血液的颜色是由红细胞中血红蛋白所决定的 D.血浆蛋白均由肝脏产生 E. 血液的比重在1.050~1.060之间,红细胞数越多,血液比重越大

生理学试题及答案第四章-血液循环.

第四章血液循环 参考答案在后面! 一、名词解释 1、心动周期 2、心音 3、搏出量 4、射血分数 5、心输出量 6、心指数 7、心力储备 8、自律性 9、窦性心律 10、有效不应期 11、期前收缩/期前兴奋 12、代偿间歇 13、房室延搁 14、血压 15、中心静脉压 二、填空题 1、根据电生理特性及功能的不同,心肌细胞可分为两大类:和。 2、根据去极化速度的快慢和机制的不同,心肌细胞可分为:和。两者去极相主要开放的离子通道分别为:和。 3、心肌细胞有4种生理特性,分别为:、、和。 4、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可分为五期,分别称为、、、 和。 5、心肌细胞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依次为:、和。 6、心脏的正常起搏点是,除此之外的各个部位统称为。由窦房结细胞

所控制的心律称为,若为窦房结以外各个点控制的心律称为。 7、心电图的P波代表过程,QRS综合波代表过程,T波代表过程。 8、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室的射血是由于的作用,心室充盈主要依靠的作用,心房起着的作用。 9、第一心音标志着的开始,第二心音标志着的开始。 10、调节或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有、、、。 11、心室肌的前负荷是,后负荷是。 12、心力储存由和两部分构成。 13、分配血管一般是指,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是指和。 14、正常成年人安静状况下,收缩压一般为 mmHg,舒张压一般为 mmHg。 15、中心静脉压的高低取决于和之间的相互关系。 16、在微循环中,迂回通路的作用是,直捷通路的作用是,动-静脉短路的作用是。 17、组织液生成与回流取决于四种力量的对比,其中动力是和,阻力是和。 18、在临床上,肾上腺素常用于,而去甲肾上腺素常用于。 三、选择题 1、关于心动周期的论述,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 A、舒张期比收缩期长 B、房、室有共同收缩的时期 C、房室有共同的舒张期 D、心率加快时,心动周期缩短 E、心率对舒张期的影响更明显 2、在每一个心动周期中,左心室压力升高速度最快的是:() A、心房收缩朗 B、等容收缩期 C、快速射血期 D、减慢射血期 E、等容舒张期 3、心室内压力达最高值在() A、心房收缩期末 B、等容收缩期末 C、快速射血期 D、等容舒张期末 E、心室充盈期末 4、心动周期中,在下列那个时期主动脉压最低?() A、等容收缩期未 B、等容收缩期末 C、减慢射血期末

生理学常考重点章节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1.人体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各个组成部分功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2.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细胞分子水平、器官系统水平、整体水平。 3.体液是人或动物机体所含液体的总称。体液分为细胞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包括血浆和组织间液。细胞外液又称为环境。 4.环境是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 5.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如温度、pH值等始终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6.稳态的意义:是细胞行使正常生理功能以及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7.生理功能的调节分为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我调节。 8.神经调节是由神经系统对生理功能所进行的调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定义: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外环境的变化所作出的规律性反应),反射的结构基础的反射弧。反射弧由五个部分组成,即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9.体液调节是指机体某些细胞分泌的特殊化学物质经体液运输到达所作用的组织、细胞影响其功能活动。体液调节分为:远距分泌(又称全身性体液调节)、旁分泌(又称为局部体液调节)、自分泌、神经分泌。 10.自身调节指机体的一些细胞、组织或器官能不依赖于神经、体液调节对、外环境的变化产生适应性反应。 11.神经调节的作用迅速、定位准确、持续时间短暂。 体液调节的作用相对缓慢、广泛、持久,对于调节一些相对缓慢的生理过程。自身调节作用较小,仅是对神经和体液调节的补充。 三者互相协调配合,使得机体各项功能活动的调节更加完善。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1.单纯扩散是指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以简单物理扩散的方式顺浓度梯度所进行的跨膜转运。 2.影响单纯扩散的因素:①膜对该物质的通透性②膜两侧该物质的浓度差③温度 3.易化扩散指非脂溶性物质在细胞膜上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进行的跨膜转运。 4.经载体的易化扩散特点:①特异性高②饱和现象③竞争性抑制 5.经通道的易化扩散是指带电离子顺电化学梯度进行的跨膜转运。具有以下特征:①离子的选择性②转运速度快③门控特性 6.主动转运特点:①耗能②逆着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所进行的跨膜转运 7.原发性主动转运 钠-钾泵:实质:①一种特殊的蛋白质②具有ATP酶的活性③分解ATP释放能量④供Na+、K+逆浓度梯度运输。 特点:钠泵每水解1分子ATP可逆着浓度梯度将3个Na+移出细胞外,2个K+移入细胞。 钠泵活动的意义:①建立和维持的Na+、K+在细胞外的浓度梯度是细胞生物电产生的重要条件之一②细胞高K+浓度是细胞许多代反应所必需的③维持细胞液的正常渗透压和细胞容积的相对稳定④细胞外较高的Na+浓度所贮存的势能可用于其他物质⑤具有生电作用 8.在安静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外两侧的电位差就是静息电位。静息电位的机

《生理学》各章知识点 总结

精心整理 生理学基础总结 绪论 I.人体生理学是研究机体正常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生命的基本特征有新陈代谢、兴奋性及生殖。 3.兴奋性是指活的组织或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 4.胞外液。 5.信息,使反债调节与控制部分的原发作用一致,意义在于使生理过程不断加强,直至最终完成。 负反馈调节是指受控部分的活动通过发出回馈信息,使回馈调节与控制部分的原发作用相反.意义在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 细胞的基本功能 1.细胞膜对物质的转运方式主要有: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 单纯扩散是只取决于膜两例物质浓度差进行转运的一种方式出胞和入胞作用 易化扩散是物质借助细胞膜上特珠蛋白质的帮助,顺浓度梯度或电一化学梯度的转运过程。分为载体转运和通道转运两种。 载体转运具有特异性、饱和性和争议抑制性; 通道转运具有离子选择性和门控特性,又可分为化学门控信道、电压门控信道和机械门拉信.吞饮 动。它是细胞兴奋的标志. 由去极化和复极化构成,是Na +内流与K +的外流及Na +—K +泵转运共同形成的、其引起取决于阈电位, 阈电位是使膜上Na +通道突然大量开放的临界膜电位值。 动作电位以局部电流的形式进行传导。动作电位具有“全或无”特性和不衰减的可传播性。 3.肌肉收缩是指肌肉的长度缩短或张力增加.其过程包括肌细饱的兴奋、兴奋一收缩耦联,收缩三部分,主要步骤如下图

血液 1. 占体重的 2. 透压) 3. 对保持红细胞的正常形态具有重要作用; 血浆蛋白产生胶体渗透压,主要成分是白蛋白,具有免疫功能。 作用是:能使组织液中的水分渗入毛细血管以维持血容量及调节血管内外水分的交换。 等渗溶液是0.9%Nacl,5%葡萄糖溶液。 4.血浆的正常酸碱度:PH7.35-7.4 5.低于7.35为酸中毒,高于7.45为碱中毒。 5.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我国成年男性红细胞数为(4.0-5.5)x1012/L;成年女性为(3.5-5.0)x1012/L。6.红细胞内的主要成分是血红蛋白(Hb)。 成年男性血红蛋白浓度为120一160g/L,成年女性为110-150g/L。 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称为贫血。 7.红细胞的生理特性包括可塑变形性、悬浮稳定性(血沉,红细胞叠连)、渗透脆性(溶血,低渗溶液)。 红细胞的生理功能主要是运愉O2和CO2以及调节体内的酸碱平衡。 红细胞原料是蛋白质和铁(缺铁性贫血),成熟因素是维生素B12,叶酸。 8.正常成人的白细胞:其主要功能是吞噬作用和 免疫作用。 9.正常成人血小板有(100一 其主要功能为维持血管内皮完整性和生理性止 A抗原与 。 )和 也是由于K+外流产生的电一化学平衡电位。 动作电位由去极化和复极化两个过程组成,但复极化比较复杂,持续时间较长动作电位共分为五个期,即 去极化期(Na+内流形成)、 复极化l期(快速复极初期,K+外流形成)、 2期(缓慢复极期也称平台期,K+外流和Na+内流形成)、 3期(快速复极末期,K+外流形成) 4期(静息期,离子泵转运形成)

生理学血液循环考试题目及答案

1 心动周期中,左室内压升高速率最快的时相在 A 心房收缩期 B 等容收缩相 C快速射血相 D 减慢射血相- E快速充盈相 2 心动周期中,心室血液充盈主要是由于 A 血液的重力作用 B 心房收缩的挤压作用 C胸膜腔内负压 D 心室舒张的抽吸 E骨骼肌的挤压 3 心动周期是指 A 心脏机械活动周期 B 心脏生物电活动周期 C心音活动周期 D 心率变化周期 E 室内压变化周期 4 心指数是指下列哪项计算的心输出量 A 单位体重 B 单位身高

C 单位体表面积 D 单位年龄 E 单位能量消耗率 5 可引起射血分数增大的因素 A 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大 B 动脉血压升高 C心率减慢 D 心肌收缩能力增强 E 快速射血相缩短 6 反映心脏健康程度的指标是 A 每分输出量 B 心指数 C 射血分数 D 心脏作功量 E心力储备 7 用于分析比较不同身材个体心功能的常用指标是 A 每分输出量 B 心指数 C 射血分数 D 心脏作功量 E心力储备

8 用于分析比较动脉血压值不相同的个体之间心脏泵功能的常用指标是 A 每分输出量 B 心指数 C 射血分数 D 心脏作功量 E心力储备 9 心肌不产生完全强直收缩的原因是心肌 A 为机能合胞体 B 肌浆网不发达,储Ca2+少 C有自律性 D 呈"全或无"收缩 E有效不应期长 10 心肌的异长自身调节通过改变下列哪个因素来调节心脏的泵血功能 A 肌小节初长 B 肌钙蛋白活性 C 肌浆游离Ca2+浓度 D 心肌收缩能力 E横桥ATP酶活性 11 心肌的等长自身调节通过改变下列哪个因素调节心脏的泵血功能 A 肌小节初长

B 肌钙蛋白活性 C 肌浆游离Ca2+浓度 D 心肌收缩能力 E横桥ATP酶活性 12 动脉血压升高可引起 A 心室收缩期延长 B 等容收缩相延长 C 心室射血期延长 D 心室舒张期延长 E心房收缩期延长 13 异长自身调节是由于下列哪项发生了变化 A 粗细肌丝重叠状态 B 横桥ATP 酶活性 C 胞浆游离Ca2+浓度 D 肌钙蛋白对Ca2+亲合力 E肌动蛋白活性 14正常人心率超过180次/min 时,心输出量减少的原因主要是哪一时相缩短 A 快速充盈相 B 减慢充盈相 C等容收缩相 D 减慢射血相 E心房收缩期

生理学第4章血液循环习题

第四章血液循环(同步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心动周期(cardiac cycle)13. 房室延搁(atrioventricular delay) 2. 每搏量(stroke volume)14. 血压(blood pressure) 3. 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15. 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 4. 心指数(cardiac index)16 . 舒压(diastolic pressure) 5. 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17. 脉压(pulse pressure) 6. 心力贮备(cardiac reserve)18 . 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 7. 心音(heart sound)19. 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8. 心肌收缩能力(myocardial contractility)20. 微循环(microcirculation) 9. 异长自身调节(heterometric regulation)21 . 减压反射() 10. 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premature22. 迂回通路() systole&compensatory pause)23. 低压感受器() 11.自动节律性(autorhythmicity)24. 心房钠尿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 12.窦性心律()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心脏一次收缩和舒所构成的周期称为心动周期。 2. 一次心跳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称为每搏量。每搏量=舒末期容积一收缩末期容积。 3. 每分钟心脏搏出的血量称为心输出量。心输出量=搏出量X心率。 4. 单位体表面积的心输出量称为心指数。心指数=心输出量(L/min )*体表面积(m)o 5. 射血分数=搏出量-心室舒末期容积x 100% 6. 心输出量随机体代需要而增加的能力 7. 将听诊器放在胸壁特定部位,听到声音称为心音。 8. 心肌不依赖前、后负荷而改变其力学活动的在功能状态和特征。 9. 心肌初长度对心肌细胞收缩强度的调节,又称Frank-Starling 机制,即心肌收缩产生的能量是心肌纤维初长度的函数。 10. 在有效不应期之后,心室受到人工的或额外病理性刺激,可产生一次期前兴奋称期前收缩,在期前收缩之后,通常出现 一次较长的心室舒期称代偿间歇。 11. 心肌细胞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条件下,能自发地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 12.在正常起搏点窦房结控制下的心律。 13.兴奋在房室交界的传导速度缓慢、延搁一段时间称为房室延搁。 14. 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压强)称为血压 15. 收缩期主动脉压最高值称为收缩压或高压 16. 舒期主动脉压最低值称为舒压或低压 17. 脉压差=收缩压—舒压; 18. 右心房和胸腔大静脉的血压称中心静脉压。 19. 平均动脉压=舒压+ 1/3脉压差。 20. 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的循环称为微循环。 21. 当血压突然增加时,引起压力感受性反射,其反射效果是心率J、外周阻力J、血压回降。 22. 由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微静脉的微循环途径称迂回通路。 23. 心房、心室、肺血管压力感受器又称心肺感受器。 24. 心房肌嗜锇颗粒分泌的具有利尿利钠、舒血管降低血压、拮抗抗利尿激素和肾素-血管紧素- 醛固酮作用的肽类称心房钠 尿肽。 三、填空题 (一),心脏的泵血功能 1.血液循环的主要功能是(A)、(B)、(C)、(D) 2?心率加快时,心动周期(A),其中变化最显著的时期是(B)。 3.心室收缩与射血的三个时期是(A)、(8)和(C)。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