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融工程)双语》教学大纲

《(金融工程)双语》教学大纲

《(金融工程)双语》教学大纲
《(金融工程)双语》教学大纲

《(金融工程)双语》教学大纲

田文昭编写

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1900 目录

前言 (1906)

一、使用说明 (1906)

二、教学内容 (1906)

第一章金融工程概论 (1907)

第一节金融工程的概念、特点与功能 (1907)

一、金融工程的概念 (1907)

二、金融工程的特点 (1907)

三、金融工程的基本功能 (1907)

四、金融工程与金融创新 (1907)

第二节金融工程的发展及动因 (1908)

一、金融工程与金融发展 (1908)

二、金融工程产生和发展的微观因素及内在动因 (1908)

三、金融工程产生和发展的宏观因素及外在动因 (1908)

第三节金融工程的研究内容 (1908)

一、金融工程的知识结构 (1908)

二、金融工程学研究的范围 (1908)

三、金融工程的内容体系 (1908)

第四节金融工程的应用领域 (1909)

一、金融工程在公司理财和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1909)

二、金融工程在风险控制与管理中的应用 (1909)

三、金融工程在投资银行和证券业中的应用 (1909)

四、金融工程在银行业构建风险管理体系中的应用 (1909)

第二章金融工程方法论 (1910)

第一节无套利分析法 (1910)

一、套利的基本概念 (1910)

二、无套利定价原理 (1910)

三、无套利定价原理的特征 (1910)

四、无套利定价法的应用 (1910)

第二节风险中性定价法 (1910)

一、风险中性定价原理 (1910)

二、无套利定价法与风险中性定价法的关系 (1911)

第三节状态复制定价法 (1911)

一、状态复制定价法的原理 (1911)

二、状态复制定价法的应用 (1911)

第四节积木分析法 (1911)

一、积木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1911)

二、资产复制基本算法 (1911)

三、分解技术 (1911)

《金融工程》双语

第三章风险及其管理 (1912)

第一节风险及风险管理概述 (1912)

一、风险的概念及其发展 (1912)

二、风险的组成要素 (1912)

三、风险的特征 (1912)

四、风险的分类 (1912)

五、风险的影响 (1912)

六、风险管理 (1913)

第二节风险的识别 (1913)

一、风险识别的概念及内容 (1913)

二、风险识别的特点 (1913)

三、风险识别的原则 (1913)

四、风险识别的基本方法 (1913)

第三节风险的衡量 (1913)

一、风险衡量的概念及内容 (1913)

二、风险衡量的基本工具 (1913)

三、用在险价值(VaR)衡量风险 (1914)

四、组合投资风险的衡量 (1914)

第四节金融风险及其管理 (1914)

一、金融风险与金融风险管理 (1914)

二、金融风险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1914)

三、金融风险管理的流程 (1914)

四、金融风险管理的手段 (1914)

第四章金融工程理论基础 (1915)

第一节投资组合理论 (1915)

一、传统的资产组合理论和现代资产组合理论 (1915)

二、马克维茨的资产组合理论 (1915)

三、单指数模型 (1915)

第二节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 (1915)

一、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假设条件 (1915)

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概述 (1915)

三、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扩展 (1916)

第三节套利定价理论(APT) (1916)

一、因素模型 (1916)

二、套利机会 (1916)

三、套利定价理论(APT) (1916)

四、套利定价模型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比较 (1916)

第四节有效市场假说 (1916)

一、有效市场假说概述 (1916)

二、有效市场假设下的投资分析与组合管理 (1916)

三、有效市场假设的检验 (1917)

四、分形市场理论的提出 (1917)

1901

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第五章固定收益证券及其定价 (1918)

第一节固定收益证券概述 (1918)

一、固定收益证券的概念及基本类型 (1918)

二、固定收益证券的基本特点 (1918)

三、固定收益证券在金融工程中的作用 (1918)

四、固定收益证券的主要种类 (1918)

第二节固定收益证券的内在价值与价格 (1919)

一、固定收益证券的内在价值 (1919)

二、债券定价原理 (1919)

三、固定收益证券的价值分析 (1919)

第三节债券条款及其价格特性分析 (1919)

一、债券面值与V-M特性分析 (1919)

二、票面利率与V-i特性分析 (1919)

三、到期期限与V-n特性分析 (1919)

四、赎回条款及其对债券价格的影响 (1920)

五、税收待遇及其对债券价格的影响 (1920)

六、违约风险、信用评级和债券估价 (1920)

第四节固定收益证券的不确定性分析 (1920)

一、久期和债券价格的利率弹性 (1920)

二、久期的变化规律及应用 (1920)

三、凸性及其应用 (1920)

第六章非固定收益证券及其定价 (1922)

第一节非固定收益证券概述 (1922)

一、股票的性质 (1922)

二、股票的特点 (1922)

三、股票的种类 (1922)

四、股票的价格形式 (1922)

五、影响股票定价的因素 (1923)

第二节贴现现金流估价方法 (1923)

一、股票价值的测度指标 (1923)

二、股利贴现模型(DDM) (1923)

三、股权自由现金流贴现模型(FCFE) (1923)

四、公司自由现金流贴现模型(FCFF) (1924)

第三节相关比率估价方法 (1924)

一、价格/收益比率法(P/E) (1924)

二、市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1924)

三、价格/账面价值比率法(P/BV) (1925)

四、价格/重置成本比率法(P/RC) (1925)

第四节或有索取估价法 (1925)

一、基本概念及其含义 (1925)

二、或有索取权的价值 (1925)

三、或有索取估价法原理 (1925)

1902

《金融工程》双语

四、或有索取估价法的特点 (1925)

五、三种主要估价方法的对比及适用范围 (1926)

第七章资产证券化 (1927)

第一节资产证券化概述 (1927)

一、资产证券化的概念与分类 (1927)

二、资产证券化的发展进程 (1927)

三、资产证券化的动因与作用 (1927)

第二节资产证券的基本类型及其特点 (1927)

一、过手证券(pass-through) (1927)

二、资产支持证券(ABS)和按揭支持证券(MBS) (1928)

三、转付证券(pay through) (1928)

四、抵押担保证券(CMO) (1928)

五、剥离式抵押证券(strips) (1928)

第三节资产证券化的主体、客体和操作流程 (1928)

一、资产证券化的主体:组织与机构 (1928)

二、资产证券化的客体:种类与特征 (1928)

三、资产证券化的操作流程 (1929)

第四节现金流分析与资产证券定价 (1929)

一、无提前支付时的证券现金流分析 (1929)

三、提前支付率的估算方法及其有关市场惯例 (1929)

第八章互换 (1931)

第一节互换概述 (1931)

一、互换市场的产生与发展 (1931)

二、互换市场的特征 (1931)

三、互换交易的特点 (1931)

四、互换交易的功能 (1931)

第二节利率互换 (1931)

一、利率互换的概念及基本结构 (1931)

二、对利率互换的说明 (1932)

三、利率互换的主要种类 (1932)

四、利率互换的应用 (1932)

五、利率互换的定价 (1932)

第三节货币互换 (1932)

一、货币互换的概念及基本结构 (1932)

二、对货币互换的说明 (1932)

三、货币互换的功能 (1932)

四、货币互换的定价 (1933)

第四节互换的应用 (1933)

一、用利率互换转换负债的利率属性 (1933)

二、用利率互换降低资金成本 (1933)

三、用利率互换转换资产的利率属性 (1933)

四、利率互换在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中的应用 (1933)

1903

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1904 五、用利率互换锁定利率损益 (1933)

六、应用货币互换转换资产和负债的货币属性 (1933)

七、应用互换分散风险 (1933)

第九章远期 (1935)

第一节远期合约概述 (1935)

一、远期合约的特点 (1935)

二、远期合约的构成要素 (1935)

三、远期合约的损益分析 (1935)

四、远期合约的功能 (1935)

五、远期合约的种类 (1936)

第二节远期合约定价 (1936)

一、远期合约定价理论的准备知识 (1936)

二、远期合约定价理论 (1936)

三、不完全市场条件下的定价理论 (1936)

四、远期价格、期货价格与即期价格 (1936)

第三节远期利率协议 (1936)

一、远期利率协议的产生 (1936)

二、远期利率协议的含义和特点 (1936)

三、远期利率协议的重要术语、报价及结算 (1937)

四、远期利率协议的定价 (1937)

第四节远期外汇交易 (1937)

一、远期外汇交易的概念、构成及分类 (1937)

二、远期外汇交易的作用、特点和标价方法 (1937)

三、远期外汇交易的报价与清算 (1937)

四、远期汇率的决定 (1937)

第十章期货 (1939)

第一节期货交易概述 (1939)

一、期货与期货交易 (1939)

二、期货交易的发展过程和特性对比 (1939)

三、期货交易的基本功能和作用 (1939)

四、期货交易的商品 (1939)

五、期货市场的主要参与者 (1940)

第二节期货交易的基本原理 (1940)

一、套期保值及其基本原则 (1940)

二、基差和基差分析 (1940)

第三节股票指数期货 (1940)

一、股指期货的产生和发展 (1940)

二、几种主要股票价格指数期货 (1940)

三、股指期货交易的特点 (1940)

四、股指期货套期保值策略 (1941)

五、股指期货套利策略 (1941)

第四节利率期货 (1941)

《金融工程》双语

一、利率期货的产生和发展 (1941)

二、影响利率变动的因素 (1941)

三、利率期货的种类 (1941)

四、利率期货套期保值与投机策略 (1941)

第五节外汇期货 (1941)

一、外汇期货的产生和发展 (1941)

二、有关外汇期货交易的基本概念 (1942)

三、外汇期货的特点 (1942)

第十一章期权 (1943)

第一节期权交易概述 (1943)

一、期权市场的发展及现状 (1943)

二、期权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1943)

三、期权市场的构成与运作 (1943)

四、期权价值与损益分析 (1943)

第二节二叉树期权定价模型 (1944)

一、单期二叉树模型 (1944)

二、两期二叉树模型 (1944)

第三节 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 (1944)

一、建立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的指导思想 (1944)

二、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的假设条件 (1944)

三、Black-Scholes微分方程的推导 (1945)

四、Black-Scholes风险中性定价计算公式 (1945)

五、Black-Scholes期权定价公式的性质 (1945)

六、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与二叉树模型的比较 (1945)

第四节期权交易策略 (1946)

一、保护性看跌期权多头策略 (1946)

二、抛补性看涨期权空头策略 (1946)

三、对敲性双头期权策略 (1946)

四、避险性双限期权策略 (1946)

三、考核方式 (1946)

四、教材选用 (1947)

1905

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1906

前言

金融工程(Financial Engineering)主要是指利用先进的数学方法及信息工具,在现有各种基本

金融产品的基础上通过合成和分解手段设计出符合客户特定需要的新型金融产品的服务过程。此过程不仅包括金融产品的设计,还包括金融产品的定价、交易策略设计、金融风险管理等各个方面。

金融工程是一个边缘性的新兴学科,它融现代金融理论、数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这里主要指C++语言)、系统工程、运筹学等专业知识和技术于一体,为金融领域开辟了一片新天地。金融工程所涉及的知识结构与金融领域中其他专业(如金融学、保险学)有明显不同。金融工程更注重金融市场交易与金融工具的可操作性,将最新的信息技术手段(这里主要指C++语言)、科学金融的思想和方法应用到金融领域,针对客户的特定需求创造出新的金融产品、交易方式,从而为金融市场的参与者规避风险和赢取利润。

金融工程(Financial Engineering)的主要前修专业课程为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财务管理、金融市场学、投资学、C++语言等。本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经济学专业、工商管理专业、国际商务专业,以及其他与本课程关联密切的各专业。

一、使用说明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以下三个方面的知识与相关技能:

1、金融工程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理论,主要包括金融工程的概念、特点与功能、金融工程方法论、风险及其管理、金融工程理论基础等有关内容;

2、主要基础金融资产的特性及C++金融数值算法,包括固定收益证券及其定价、非固定收益证券及其定价、资产证券化等有关内容;

3、主要衍生金融工具的特性及C++金融数值算法,包括互换、远期、期货、期权等有关内容。

(二)教学时数

本课程的教学时数为每周3课时,共计54课时。

(三)教学方法

本课程是在研究了美国大学金融教学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内的情况而开设的。因此,既有美国大学金融教学的风格(理论加算法,主要使用C++进行金融数值计算),又具有中国教学的特点。全部课程均在实验室进行,并结合案例教学法、实务演示法等进行辅助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

(四)面向专业

本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经济学专业、工商管理专业、国际商务专业,以及其他与本课程关联密切的各专业。

二、教学内容

《金融工程》双语

第一章金融工程概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金融工程的概念、特点与基本功能,了解金融工程与金融创新、金融工程与金融发展的关系,知道金融工程产生和发展的微观因素及内在动因、宏观因素及外在动因,明确金融工程的知识结构、研究范围和内容体系,对金融工程在企业管理、风险控制、公司理财、投资决策、以及金融各行业中的具体应用留下初步印象。

(二)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包括金融工程的概念、特点与功能,金融工程与金融创新、金融发展的关系,金融工程产生和发展的动因,其知识结构、研究范围和内容体系,以及金融工程在各行业中的具体应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金融工程的功能,金融工程与金融创新、金融发展的关系。

第一节金融工程的概念、特点与功能

一、金融工程的概念

1、金融工程的基本概念:金融的工程化

2、金融工程的核心概念:金融创新与实践

二、金融工程的特点

1、实用化的特点:实践性、灵活性和可操作性

2、综合化的特点:跨学科、交叉性和互补性

3、最优化的特点:目的性、赢利性和抗风险性

4、数量化的特点:严密性、准确性和可计算性

5、创造性的特点:发散性、创新性和主观能动性

三、金融工程的基本功能

1、完善金融市场

2、降低交易成本

3、减少代理成本

4、增加流动性

四、金融工程与金融创新

1、创造全新的基元

2、用基元组合创造新型产品

3、用基元组合复制现有产品

4、现有金融产品的剥离

1907

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1908

第二节金融工程的发展及动因

一、金融工程与金融发展

金融工程被正式确立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一般以1991年“国际金融工程师学会”(IAFE)的

成立作为标志,表明了金融工程正式被国际社会所确认。

二、金融工程产生和发展的微观因素及内在动因

1、增加流动性的需要

2、企业进行风险管理的需要

3、降低委托代理成本的需要

三、金融工程产生和发展的宏观因素及外在动因

1、价格的波动性

2、世界经济一体化

3、税收的不对称性

4、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5、金融理论的发展

第三节金融工程的研究内容

一、金融工程的知识结构

1、现代金融理论

2、现代数学、物理学及其方法论

3、现代信息技术(这里主要指C++语言)

二、金融工程学研究的范围

1、金融产品的设计与开发

2、资产定价的原理及方法

3、风险分析和管理方法

4、金融组合与运营决策

三、金融工程的内容体系

第一部分主要阐述金融工程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理论;

第二部分阐述基础金融资产的特性及C++数值算法及其应用;

第三部分主要阐述衍生金融工具的特性、C++数值算法及其应用。

《金融工程》双语

第四节金融工程的应用领域

一、金融工程在公司理财和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1、金融工程给企业理财提供了新的思路

2、金融工程为企业理财提供了新的方法与工具

3、金融工程在企业理财中的应用导致财务工程的产生

4、资本结构的优化与动态优化

5、投资决策与管理的科学化

6、激励制度的完善化

二、金融工程在风险控制与管理中的应用

1、对价格风险的控制

2、对数量风险的控制

3、对兼并风险的抵御与控制

4、对代理风险的监督与控制

5、对信用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三、金融工程在投资银行和证券业中的应用

1、专用金融工具的制定与开发

2、多样化的投资与货币管理

3、证券及衍生产的交易品优化

4、为并购提供总合性方案

四、金融工程在银行业构建风险管理体系中的应用

1、信贷风险的管理与控制

2、利率风险的管理与控制

3、汇率风险的管理与控制

4、流动性风险的管理与控制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本章的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并结合案例教学法、C++程序设计及演示法等进行辅助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时数

本章的教学时数为2课时。

1909

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1910

第二章金融工程方法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金融工程从本质上来说是运用数学、物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的方法去解决金融领域的实际问题。

要掌握金融产品的创造过程,就要学习金融工程的方法论,它既具有理论特性,又具有工具特性,是学习金融工程的基本内容之一。支持金融工程的方法主要有无套利分析法、风险中性定价法、状态复制定价法、积木分析法等。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这几种方法的基本概念和定价思路,初步掌握它们的分析技术、运用技巧与相关技能。

(二)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包括无套利分析法、风险中性定价法、状态复制定价法、和积木分析法等。

教学重点和难点:无套利分析法及其与风险中性定价法、状态复制定价法三者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无套利分析法

一、套利的基本概念

套利是指利用资产在空间和时间上的价格差以获得无风险收益为目的地操作。严格的套利是指在某项金融资产的交易过程中,交易者可以在不需要期初投资支出的条件下,在期末获取无风险收益。

二、无套利定价原理

通过几个实例说明无套利定价的原理:

1、远期外汇定价

2、确定远期利率

3、证券价格分析

三、无套利定价原理的特征

1、无套利定价原则要求套利活动应当在无风险的状态下进行。

2、无套利定价的关键环节是恰当地运用复制技。

3、无风险的套利活动在起初一般是零投资组合。

四、无套利定价法的应用

1、金融工具的复制

2、金融工具的合成

第二节风险中性定价法

一、风险中性定价原理

在风险中性条件下,所有未来的现金流量都可以通过无风险利率进行折现求得现值。通过这种假定所获得的结论不仅适用于投资者风险中性情况,也适用于投资者厌恶风险的所有情况。

《金融工程》双语

二、无套利定价法与风险中性定价法的关系

1、无套利定价法的思路

2、风险中性定价的思路

第三节状态复制定价法

一、状态复制定价法的原理

它是无套利分析方法以及证券复制技术的具体运用。

二、状态复制定价法的应用

需要注意两点:

1、只要有具备上述性质的一组基本证券存在,就能够根据需复制的证券未来价格的状态多少,通过复制技术为金融市场上的任何有价证券定价。

2、关于有风险的证券价格上升的概率P,它依赖于人们做出的主观判断。

第四节积木分析法

一、积木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1、积木分析法的主要思路

2、积木分析法的图解技术

3、积木分析法的基本模块

4、积木分析法的具体运用

二、资产复制基本算法

1、积木图综合法

2、斜率叠加算法

3、综合运用举例

三、分解技术

分解技术包含以下三层含义:

1、进行风险因子分离,使之成为一种新型工具或产品参与市场交易;

2、分解技术还包括从若干个原形金融工具或金融产品中进行风险因子分离;

3、对分解后的新成份进行优化组合,构成新型金融工具与产品。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本章的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并结合案例教学法、C++程序设计及演示法等进行辅助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时数

本章的教学时数为2课时。

1911

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1912

第三章风险及其管理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在现代经济社会里,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微观经济主体面对种种风险如何做出合理的选

择与决策,是避免损失、保持平稳发展的关键。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风险特别是金融风险的基本概念、特征、分类、影响、及其组成要素,知道金融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手段,初步掌握风险识别的基本方法、风险衡量的基本工具与基本技能。

(二)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包括风险特别是金融风险的基本概念、特征、分类、影响、及其组成要素,金融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手段,风险识别的基本方法、风险衡量的基本工具与基本技能。

教学重点和难点:金融风险组成要素,风险识别、衡量的方法与工具。

第一节风险及风险管理概述

一、风险的概念及其发展

1、风险的基本概念

2、“风险”概念的变迁

二、风险的组成要素

1、风险因素

2、风险事故

3、损失

4、风险因素、风险事故与损失三者之间的关系

三、风险的特征

1、客观性。客观性是指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不是由人的意志所能决定的。

2、损失性。损失性是指资产将要蒙受损失,或者收益比原来预想的要减少。

3、不确定性。不确定性是指损失与否和损失多少都是不确定的。

4、可测性。可以运用科学方法认识风险的规律性,有效地管理和控制风险。

5、变异性。变异性指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风险所具有的可变性。

四、风险的分类

1、按照风险的认知不同划分:客观风险、主观风险

2、按照风险的结果不同划分:纯粹风险、投机风险、收益风险

3、按照风险的对象不同划分:财产风险、人身风险、责任风险、信用风险

4、按照风险的原因划分:自然、社会、经济、技术、政治、法律风险等

5、按照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划分:可接受的风险、不可接受的风险

五、风险的影响

1、经济损失

2、机会损失

《金融工程》双语

3、影响经济增长

4、心灵不安

六、风险管理

1、风险管理的概念

2、风险管理的基本方法

3、风险管理的程序

第二节风险的识别

一、风险识别的概念及内容

识别风险是整个风险管理的基础,是风险管理的最基本要求。

二、风险识别的特点

1、个别性

2、主观性

3、复杂性

4、不确定性

三、风险识别的原则

1、全面周详的原则

2、综合考察的原则

3、量力而行的原则

4、科学计算的原则

5、系统化、制度化、经常化的原则

四、风险识别的基本方法

1、风险分类列举法

2、情景分析法

3、分解分析法

4、失误树分析法

5、财务状况分析法

第三节风险的衡量

一、风险衡量的概念及内容

1、风险衡量的概念

2、风险的衡量的内容

二、风险衡量的基本工具

1、概率与概率分布

1913

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1914 2、期望值

3、方差和标准差

4、标准离差率

三、用在险价值(VaR)衡量风险

1、在险价值VAR的计算

2、在险价值法的特点

3、在险价值法的应用

4、在险价值法的局限

四、组合投资风险的衡量

1、组合投资的风险特征

2、组合投资风险与收益的关系

第四节金融风险及其管理

一、金融风险与金融风险管理

1、金融风险的概念及其内涵

2、金融风险的种类

3、金融风险管理及其目标

二、金融风险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1、金融风险对微观经济的影响

2、金融风险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三、金融风险管理的流程

1、金融风险识别

2、金融风险计量

3、金融风险的监测

4、金融风险的控制

四、金融风险管理的手段

1、外部管理控制手段

2、内部管理控制手段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本章的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并结合案例教学法、C++程序设计及演示法等进行辅助教学,

以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时数

本章的教学时数为2课时。

《金融工程》双语

第四章金融工程理论基础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金融工程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现代资产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套利定价理论(APT)、和有效市场假说(为了难点分散,有关期权的定价理论及模型在第十一章中介绍)。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对这些现代金融理论能够从工程应用的视角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对它们产生的背景、基本假设、主要内容和适用范围有一个清晰的知识脉络,以利于在后续章节中加以具体运用。

(二)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包括现代资产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套利定价理论(APT)、和有效市场假说

教学重点和难点: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套利定价理论、有效市场假说。

第一节投资组合理论

一、传统的资产组合理论和现代资产组合理论

1、资产组合理论产生的背景

2、传统的资产组合管理

3、现代资产组合理论

二、马克维茨的资产组合理论

1、马克维茨资产组合理论的基本假设

2、资产的收益和风险特征

3、分散投资和非系统风险消除

4、有效投资组合的定义与求解

三、单指数模型

1、单指数模型的基本假设

2、随机误差项的的假设

3、单个资产、资产组合的收益和风险特征

4、最优投资组合的确定

第二节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

一、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假设条件

1、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基本假设

2、市场组合

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概述

1、分离定理

2、资本市场线(CML)

1915

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1916 3、证券市场线(SML)

三、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扩展

1、非同质预期CAPM模型

2、零贝塔值的CAPM模型

3、存在个人所得税的CAPM模型

4、时际CAPM模型

5、消费导向的CAPM模型

第三节套利定价理论(APT)

一、因素模型

1、因素模型概述

2、单因素模型

3、多因素模型

二、套利机会

结论1:证券的定价满足线性性质

结论2:有零的终端支付的证券组合其价格一定为零

三、套利定价理论(APT)

1、套利定价理论的假设基础

2、套利证券组合的定义

四、套利定价模型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比较

1、套利定价模型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最本质的区别

2、套利定价模型的局限性

第四节有效市场假说

一、有效市场假说概述

1、有效市场假说的提出与演变

2、有效市场假说的含义

3、有效市场假说的前提条件

4、有效市场理论的三种形式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

5、市场有效的特点

二、有效市场假设下的投资分析与组合管理

1、有效市场假设下的技术分析与基本面分析

2、有效市场假设下的投资组合管理

《金融工程》双语

三、有效市场假设的检验

1、事件检验

2、游程检验

四、分形市场理论的提出

1、有效市场理论的局限性

2、分形市场假说梗概

3、分形市场理论与有效市场理论的比较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本章的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并结合案例教学法、C++程序设计及演示法等进行辅助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时数

本章的教学时数为2课时。

1917

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1918

第五章固定收益证券及其定价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固定收益证券的基本概念、基本特点和主要种类,明白固

定收益证券在金融工程中的重要作用;初步掌握应用各种定价原理与定价方法对固定收益证券进行内在价值分析、条款特性分析、以及不确定性分析的能力;初步具备利用久期和凸性分析技术制定对冲策略、免疫策略,进行债券投资选择、“凸性”估值与交易决策的技能。

(二)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固定收益证券在金融工程中的重要作用,应用各种定价原理与定价方法对固定收益证券进行内在价值分析、条款特性分析、以及不确定性分析。利用久期和凸性分析技术制定对冲策略、免疫策略,进行债券投资选择、“凸性”估值与交易决策。

教学重点和难点:对固定收益证券进行内在价值分析、条款特性分析、以及不确定性分析。久期和凸性的概念与应用。

第一节固定收益证券概述

一、固定收益证券的概念及基本类型

符合以下3个准则之一的证券都属于固定收益证券:

1、定期支付固定金额的证券

2、定期根据某一公式支付一定金额的证券

3、到期支付某一固定金额、或由某一公式决定的金额的证券

二、固定收益证券的基本特点

1、需要偿还本金

2、流动性较强

3、风险性较低

4、收益较稳定

5、持续期限比较长

三、固定收益证券在金融工程中的作用

1、具有稳定现金流、便于组合,成为公司理财和管理风险的首选工具。

2、其价格与利率相关且呈反向联系,成为金融产品套利的有力工具。

3、品种设计灵活、便捷和多样化,使其成为金融创新中最得力的工具。

四、固定收益证券的主要种类

1、政府债券

2、公司债券

3、金融债券

4、国际债券

5、其他固定收益证券

反应工程教学大纲

《化学反应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课程性质: 化学反应工程是以化学反应器原理为主要线索,主要研究化学反应过程需要解决的工程问题,是化工生产的龙头、关键和核心,是一些基础学科诸如物理化学、传递过程、化学工艺等相互渗透与交叉而演变成的边缘学科,其内容主要涉及化学反应动力学、反应器中传递特性、反应器类型结构、数学建模方法、操作分析及反应器设计,具有高度综合性、广泛基础性和自身独特性。 课程目的与任务: 一是培养学生将物理化学、传递过程、化学工艺、化工热力学、控制工程等学科知识用之于化学反应工程学的综合能力; 二是使学生掌握化学反应工程学科的理论体系、研究方法,了解学科前沿; 三是使学生初步具备改进和强化现有反应技术和设备、开发新的反应技术和设备、解决反应过程中的工程放大问题以及实现反应过程中最优化的能力 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化学反应动力学规律、传递过程对化学反应的影响规律,掌握反应器设计、过程分析及最佳化方法。教学内容及要求(含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2学时) (一)教学内容 化学反应工程学在化学工业中的地位、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二)教学要求 了解化学反应工程学的任务和范畴、内容和分类及研究方法,达到使学生对化学反应工程学科有一个宏观的接触和把握。 第二章均相反应的动力学和理想反应器(8学时) (一)教学内容 2 均相单一反应动力学和理想反应器 2.1概念与术语 化学反应式、化学计量方程、反应程度、转化率、化学反应速率、反应动力学方程、化学反应的分类 2.2单一反应动力学

1.等温恒容过程反应动力学方程及动力学方程建立方法(微分法、积分法、最小方差解析法); 2.等温变容过程的膨胀因子δA、膨胀率εA; 3.变容系统组分浓度、摩尔分数、分压和反应速度与转化率的关系。2.3理想反应器 间歇反应器;平推流反应器;全混流反应器 (二)教学要求 1.要求学生了解化学反应式、化学计量方程、反应程度、转化率、反应活化能概念及阿仑尼乌斯方程; 2.要求学生理解基元反应与质量作用定理、单程转化率与全程转化率的区别、化学反应式与化学计量方程的区别; 3.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表征、反应动力学方程、反应级数以及基本反应类型。 4.要求学生了解动力学方程建立方法微分法、积分法和最小方差解析法; 5.要求学生理解0级、1级、2级,n>1级、n<1级不可逆反应中反应时间、转化率与初始浓度之间的变化关系; 6.要求学生掌握等温恒容过程反应动力学方程式、等温变容过程的膨胀因子δA、膨胀率的表达式以及所表达的反应速率方程。 7.掌握理想反应器的设计方程,会灵活运用这些设计方程计算完成给定任务所需的反应器体积。 第三章复合反应与反应器选型(10学时) (一)教学内容 3复合反应与反应器选型 3.1复合反应动力学 3.1.1复合反应速率表达式及动力学方程确定; 3.1.2可逆反应速度表达式及动力学特征; 3.1.3自催化反应速度表达式及动力学特征; 3.1.4平行反应速度表达式及动力学特征; 3.1.5连串反应速度表达式及动力学特征。 3.2组合理想反应器的设计 3.2.1.理想流动反应器的联操作及平推流反应器的并联操作和全混流反应器的并联操作; 3.2.2理想流动反应器的串联操作,涉及平推流反应器的串联操作和全混流反应器的串联操作; 3.2.3循环反应器。

初中英语教学大纲

初中英语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的 (大纲) 本大纲是课程实施,教学评价和教材编写的主要依据。 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 好的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 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初步的语感,获得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为真实交际打下基础;开发智力,培养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了解文化差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意识;使学生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为学生的可持续发 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义务教育结束时,学生应能从口头和书面材料中获取所需信息,能就熟悉的话 题用英语与老师和同学进行简单的口笔头交流,能对事物进行简单的描述并作出自己的判断。学生应对课内外英语活动具有积极的态度,能克服在英语学习中产生的畏惧心理和困难,能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安排和计划自己的学习,在学习中发挥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学生应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对异国文化采取尊重和包容的态度。 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的规定,初中英语按不 同情况分两级要求,从一年级起学习两年的,为一级要求;学三或四年的,为二级 要求。每周课时为4课时。 (一)一级目标与要求 听1. 能听懂课堂用语,并作出相应的反应。2. 能基本听懂教师用所学语言叙 述课文内容的概要。3. 能听懂语速为每分钟100个词左右,与学生生活贴近的、 基本没有生词的语言材料,获取所需信息。说 1. 能就课文内容进行简单问答。2.

能在日常交际中运用所学过的《日常交际用语简表》中的内容,就熟悉的话题进行简单的对话。 读1. 能预习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大意。2. 能独立阅读生词率不超过2,的所学语言知识范围内的文字材料,阅读速度为每分钟40—50个词。3. 能初步借助词典阅读理解难度相当于课文的文字材料,获取所需信息,并从阅读中获得乐趣。 写1. 能用书写体熟练、清楚地书写,大小写、词距、标点等运用正确、规范。2. 能听写用学过的课文组成的材料,听三遍,书写速度每分钟分别为6—8个词。3. 能笔头回答就课文内容提出的问题。语音1. 能运用基本的拼读规则读出单音节词和部分双音节词。2. 能按国际音标正确地读出单词。3. 能连贯地朗读学过的课文,语调、节奏和语音基本正确。 词汇1. 能运用基本拼读规则2. 能掌握450个左右最常用单词,100条左右习惯用语及固定搭配,能够在口笔头交流活动中运用。 语法1. 能基本掌握所学单词的形态变化。2. 能掌握简单句的基本句型,并能积极运用所学的语言形式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的表达,在书面表达中力求表述形式基本正确。 (二)二级目标与要求 听1. 能听懂课堂用语,并作出相应的反应。2. 能听懂教师用所学语言叙述课文内容及背景。3. 能在听题材熟悉的语言材料时,克服生词的障碍,理解语篇大意。4. 能听懂语速为每分钟120个词左右,与学生生活贴近的、基本没有生字的语言材料,获取所需信息。 5. 能听懂广播、电视、录音、录像中与本学段水平相当的英语有声语言材料,泛听总量不低于40小时。说1. 能就课文内容进行问答,并能复述课文大意。2. 能就熟悉的题材,利用图片、录像、多媒体等情景提示,根据要求进行表述和表达。3. 能讲述与本学段水平相当的小故事并参与简单的模拟和角色扮演的

《材料物理》 课程教学大纲

《材料物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中英文) 中文名称:材料物理 英文名称:Physics of Materials 二、课程代码及性质 课程代码:0801142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 三、学时与学分 总学时:40(理论学时:40学时;实践学时:0学时) 学分:2.5 四、先修课程 大学物理、材料科学基础 五、授课对象 本课程面向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功能材料专业学生开设。 六、课程教学目的(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贡献和作用)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 1、掌握材料物理(能带论、晶格振动、材料磁性)的基本理论,具备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掌握功能材料的物理(电学、热学、磁学、光学)现象与本质规律,培养学生开发新型功能材料的能力; 3、了解功能材料的发展趋势和动态,培养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影响材料物理性质的基本理论。晶体结合、能带论、晶格振动与热学性质、

材料的磁性 教学难点: 能带论、材料的磁性、材料的介电性、超导电性 八、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以课堂讲授为主,阐述该课程的基本内容,保证主要教学内容的完成; (2)从材料的物理性质及物理现象为引导、探讨产生光、电、磁的材料物理本质,掌握重要的理论。。 教学手段: (1)运用现代教学工具,在课堂上通过PPT讲授方式,实现图文并茂,形象直观; (2)强调研究思路的创新过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每一个基本理论学习介绍后再增加介绍其带来新功能材料与器件的研究突破,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 九、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1)总体安排 教学内容与学时的总体安排,如表2所示。 (2)具体内容 各章节的具体内容如下: 绪论(2h) 第一章晶体结构(4h) 1.1 晶格的周期性 1.2晶格的对称性 1.3 倒格子 1.4 准晶 第二章晶体结合 (4h) 2.1晶体结合的普遍描述 2.2 晶体结合的基本类型及特性

初二英语教学大纲

学习教学大纲 学员: 总教学时间: 授课教师:教学大纲总述: ___________同学为初二学生,英语基础中等,考虑到该同学下学期为初三学生即将面临中考,经教研部教师商量之后故将教学内容分为两大部份: 1、通过复习新概念一册的各知识点,理顺学生在中学课程当中已经学过的语法、语态等各个知识点,使学生在这一阶段能够形成对英语学习的一些良好习惯,同时巩固原先已经掌握的各知识点,为下一阶段的深入和提高打下良好的铺垫。(所花课时为10小时) 2、通过对新概念二册进行详细讲解,全方位、系统化的整体提高学生的英语基础。以何同学目前的英语程度,相信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可以使何同学能够顺利通过即将在一年后参加的中考,并取得理想的成绩。(新概念二册教材共有96课,但因为每篇文章的难易程度不同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因此还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教学进度,本阶段暂定96小时) 一、复习阶段 使用教材:新概念一册 复习目的:让孩子基础打得更扎实,树立学习新二册的信心,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 复习内容: 1、句型(疑问句、简单倒装句、祈使句、There be句型、) 2、时态(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过去进行时、一般过去式、一般将来时、现在完成 时、过去完成时) 3、音标(48个国际音标) 4、语态(主动态和被动态的分析) 5、从句(if条件状语从句、时间状语从句、定语从句) 以上内容会根据何同学对知识点掌握情况进行分类讲解。以文章为主,让学生在短文中掌握难度较大的知识点! 二、新二册教学讲解部份 使用教材:《过目不忘新概念二上、下册》、新概念教程对新二的具体教学步骤: 1、词汇的讲解: 着重讲解词汇的发音、用法 2、看图说话: 让孩子用简单的英语描述图片的大意,得出本课的主题

化工安全工程---教学大纲

化工安全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Chemical Safety Engineering 课程编号:721352100 学时数:32 其中实验学时数:0 课外学时数:0 学分数:2 适用专业:安全工程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化工安全工程》是安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课程主要任务是针对化工生产可能遇到的安全生产技术方面的问题,介绍了化工安全工程学相关的基础知识,阐述了化工生产的主要危险性及其事故预防和控制的理论基础。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化工生产中的安全理论知识,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灵活分析和解决化工生产中存在的危险,预防事故的发生。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 通过对化学物质的危险性、化工反应过程和单元操作危险性以及化工企业公用系统及总平面布置的安全要求的分析,阐述了泄漏、燃烧、爆炸、毒害等化工生产的主要危险和有害因素的特点,并介绍了化工生产预防性检查及化工事故预案与事故处置,力图从机理上探究事故的原因及预防和控制对策,为化工安全生产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第1章概论 1.1 安全工程学基础 了解系统安全工程、安全系统工程、安全控制工程、安全人机工程、消防工程、安全卫生工程、安全管理工程、安全价值工程等安全工程学基础知识。 1.2 化工生产及其危险性 了解化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掌握化工生产的危险性。 1.3 化工事故的致因与控制理论 掌握化工事故的致因理论,了解化工事故控制理论。 第2章化工生产主要危险与危害 掌握物质泄漏、燃烧、爆炸、毒害等化工生产的主要危害的原因和控制规律。 2.1 泄露 了解泄漏事故的特点及主要原因,掌握泄漏事故易发位置和主要原因。掌握泄漏量计算及泄漏后的扩散规律。 2.2 燃烧 掌握闪燃与闪点、着火与燃点、自燃与自燃点等与燃烧相关的概念,了解燃烧的特征参数,掌握燃烧过程及燃烧类别;了解活化能理论、过氧化物理论、连锁反应理论等燃烧的基本理论,掌握可燃性三角图及应用。 2.3 爆炸 掌握爆炸及爆炸极限理论、爆轰、爆燃、压力波等概念,了解TNT当量法、TNO多能法等爆炸能量的相关计算,了解爆炸的其他伤害,掌握蒸气云爆炸与

人教版初中英语教学大纲中要求掌握的各类单词初中词汇75组最容易拼错的单词

人教版初中英语教学大纲中要求掌握的各类单词初中词汇 75组最容易拼错的单词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学大纲中要求掌握的各类单词+初中词汇75组最容易拼 错的单词 一、冠词,3个, 1. a 一个,件 / 只……, 2. an 一个,件 / 只……, 3. the 这,这个,那,那 个 二(连词,24个, 1. after 在……以后 2. and 和,又 3. as 像……一样,如同,因为 4. because 因为 5. before 在……之前 6. but 但是 7. if 如果,假使,是否,是不是 8. neither 也不 9. nor 也不 10. or 或者,还是,否则 11. since 从……以来,……以后 12. that 既然,由于,,引导宾语从句等, 13. though 虽然 14. till

直到,直到……为止 15. until 直到,直到……为止 16. when 当……的时候 17. whether 是否 18. while 在/当……的时候,和……同时 19. than 比 20. so 因此,所以 21. both…and… 两个都,既……又…… 22. not only…but also… 不但……而且…… 23. either…or… 或者……或者……,不是……就是…… 24. neither…nor… 既不……也不…… 三(介词,37个, 1. about a. 在各处;四处 b. 关于 2. after a. 在……之后 b. 在……后面 3. along 沿着 ; 顺着 4. as 作为 ; 当作 5. among a. 在……中间 b. 在(三者或三者以上)之间 6. at a. (表示地点/位置)在 b. (表示时间)在……时(刻) c. (表示动作的目标和方向) 7. before a. 在……前面 b. 在……以前 8. behind 在……后面 9. below 在……下面 10. beside 在……旁边 ; 靠近 11. between 在 (两者) 之间 ; 在……中间 12. by a. 在……旁边;靠近 b. 在……时间 c. (指时间)不迟于 d. (用于被动语态) 被 e. (表示方法、手段) 用 ; 由 f. (指交通工具等) 乘 ; 用 13. down 沿着( 街道、河流)而下 14. during 在……的期间 ; 在…… 过程中 15. except 除……之外 16. for a. (表示方向) 往;向 b. (表示所 属) ……的 c. (表示时间距离) 计;达 d. (说明目的或用途) 为… 17. from a. (表示起点) 从 ; 自 b. (表示开始的时候) 从……起 c. (表示距离) 距 ; 离 d. (表示来源) 来自 18. in front of 在……前面 19. into a. (表示动作的方向)到……内;向内 b. (表示情况和结果的变化)变成 20. in a. (表示位置)在…..里/内/中 b. 在…(时间) c. 穿 ; 戴 d. 在…(情况 / 状况) 中 e. 使用(语言) 21. like 像 22. near 在……附近 ; 靠近 24. off (表示脱离)离开 23. of a. (表 示所属关系)…的 b. (表示数量)…的 c. (表示其中)…的

教学大纲-安徽大学

《大学物理A》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中文名称:大学物理A 课程英文名称:College Physics A 课程代码:GG32001、GG32002 学分/学时:8/136 开课学期:第二、三学期 课程类別:公共基础课 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 后修课程: 开课单位: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 二、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 1. 课程性质:《大学物理A》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它所涉及的内容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生知识结构的必要组成部分。 2. 教学目标:通过《大学物理A》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自然界物质的结构、性质、相互作用及其运动的基本规律,为后继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程的学习及进一步获取有关知识奠定必要的物理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逐步掌握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养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学生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定性分析、估算与定量计算的能力,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获得同步提高与发展,提升其科学技术的整体素养。 3. 本课程知识与能力符合下列毕业要求指标点: 1.能够运用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理解电子信息工程工作过程中涉及的相关科学原理。 2.能够将数学与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运用到复杂工程问题的适当表述之中。(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绪论(2学时) (1)教学内容:物理学与我们周围的世界、物理学研究对象、物理学与哲学、自然科学和 工程技术的关系、物理学的发展、学习物理学方法及对学生要求。 (2)基本要求:让学生明确学习物理学目的、方法、激发学习物理学兴趣。

(3)教学重点难点:物理学的地位和作用及发展。 第一章质点运动学(4学时) §1-1 质点运动的描述 §1-2 圆周运动 §1-3 相对运动 (1)教学重点:位矢、位移、速度、加速度、角速度和角加速度、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的概念和相互关联,伽利略坐标、速度变换。 (2)教学难点:各物理量的微积分运算、伽利略坐标、速度变换。 第二章牛顿运动定律(3学时) §2-1 牛顿运动定律 §2-2 物理量的单位和量纲 §2-3 牛顿定律的应用举例 (1)教学重点: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几种常见力的基本作用规律。 (2)教学难点:用微积分方法求解一维变力作用下简单的质点动力学问题;牛顿定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第三章功能原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4学时) §3-1 变力的功动能定理 §3-2 保守力与非保守力势能 §3-3 功能原理及机械能守恒定律 (1)教学重点:变力的功,质点的动能定理;保守力,势能,功能原理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功能原理及其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 第四章动量定理与动量守恒定律(4学时) §4-1 质点和质点系的动量定理 §4-2 动量守恒定律 §4-3 质心质心运动定理 (1)教学重点:质点和质点系的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 第五章角动量守恒与刚体的定轴转动(7学时) §5-1 角动量与角动量守恒定律 §5-2 刚体的定轴转动 §5-3 刚体定轴转动中的功能关系 (1)教学重点:刚体定轴转动定律,定轴转动的角动量守恒定律;转动惯量的概念;变力矩作用下的定轴转动问题;定轴转动角动量守恒的判别。 (2)教学难点:转动惯量的概念;变力矩作用下的定轴转动问题;定轴转动角动量守恒的判别;刚体的转动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 第七章狭义相对论力学基础(10学时) §7-2 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 §7-3 洛仑兹坐标变换和速度变换

生物反应工程教学大纲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 生物化工专业生物反应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60-70学时) 马俊林编 一、《生物反应工程》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生物反应工程》是一门以生物学、化学工程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等多学科为基础的交叉学科,它以生物反应动力学为基础,将传递过程原理、设备工程学、过程动力学及最优化原理等化学工程学方法与生物反应过程的反应特性方面的知识相结合,进行生物反应过程的分析与开发,以及生物反应器的设计、操作和控制等。 生物反应工程主要研究生物反应过程中带有共性的工程技术问题,因此,它在生物工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生物反应工程是工业生物技术的核心。 根据生物体的不同,生物反应过程可分为酶促反应过程,细胞反应过程(包括单一微生物细胞、多种微生物细胞的混合反应、动植物细胞培养等)和废水的生物处理过程。生物反应工程的研究内容就是研究各种生物反应过程的生物反应动力学、生物反应器和生物反应过程的放大与缩小等。 生物反应工程是生物化工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 二、《生物反应工程》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生物反应工程研究的目的,生物反应工程学科的形成与沿革和生物反应工程领域的拓展。理解酶促反应动力学、微生物反应动力学、动植物细胞培养动力学的特征和生物反应器中的传质过程。掌握微生物反应过程的质量和能量衡算;动植物细胞的生长模型与培养条件。熟练掌握微生物反应器的操作和生物反应器的特征、操作及设计。 三、讲课内容 1、绪论 教学内容: 生物反应工程研究的目的;生物反应工程学的形成与沿革;生物反应工程的研究内容与方法;生物反应动力学;生物反应器;生物反应过程的放大与缩小。 教学要求:

机械创新设计教学大纲培训课件

《机械创新设计》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1.课程编号:193Z703 2.课程体系/类别:专业类/专业实践课 3.课程性质:必修 4.学时/学分:1W/1学分 5.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画法几何、机械原理 6.适用专业:机械电子工程专业 二、课程目标及学生应达到的能力 机械创新设计是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机械创新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确定系统运动方案设计与选型的能力,提高创造力、想象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利用慧鱼创意组合模型搭建机电一体化产品模型,探索产品各功能的实现方法,真正做到充分理解,活学活用,举一反三;通过该课程实习,使学生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动手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真正做到勤于动手、勤于观察,善于阅读、善于思考,独立钻研、精诚协作。 课程目标及能力要求具体如下: 课程目标1. 通过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系统运动方案的构思,培养学生独立确定系统运动方案设计与选型的能力,提高创造力、想象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2.利用慧鱼创意组合模型搭建机电一体化产品模型,探索产品各功能的实现方法,真正做到充分理解,活学活用,举一反三; 课程目标3. 能够针对自己的创新设计目标,清晰的讲述创新设计思路、依据和设计结果等,较好的完成答辩;同时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勤于动手、勤于观察,善于阅读、善于思考,独立钻研、精诚协作。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表所示为《机械创新设计》课程在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方面的教学设计。 表《机械创新设计》课程的教学设计

四、课程的考核环节及课程目标达成度自评方式 (一)课程的考核环节 1.学生的课程设计成绩由平时成绩(含设计表现、到课率等)和业务考核成绩(实习报告的完成及质量情况,答辩情况)组成,均按百分制记分,其中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业务考核成绩占70%。 2.指导教师按照课程设计的评分标准,对指导的学生进行业务考核,并填写、上报成绩单。 3.课程设计按优秀(90~100分)、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分)和不及格(60分以下)五个等级评定总成绩。 各考核环节所占分值比例也可根据教学安排进行调整,建议值及考核细则如下。 (二)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方式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包括课程分目标达成度评价和课程总目标达成度评价,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总分 目标相关考核环节目标总评成绩中支撑该课程得分 目标相关考核环节平均总评成绩中支撑该课程课程分目标达成度= 分) (该课程总评成绩总分均值 该课程学生总评成绩平课程总目标达成度100= 课程目标评价内容及符号意义说明如下表,字母A 、B 、C 分别表示学生考勤、课堂表现、业务考核的实际平均得分,其中,C = C 1+C 2;C 1为设计说明书、图纸等资料的分数,C 2为答辩得分。

培训初中英语教学大纲

?初中英语教学大纲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与要求 ·教学内容· 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教学评价 一、教学目的 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活动的全球化使外语,特别是英语,日益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和与各国交往的重要工具。学习和掌握一门外语是对21世纪公民的基本要求之一。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应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通过英语课程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使学生了解并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更好地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发展学生积极主动思维的能力,扩展他们的文化科学知识,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经历,提高他们的思想品德修养,使他们能够适应我国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和国际交往的需要。英语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力求为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条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为指导全国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的英语教学,特制定本大纲。本大纲是课程实施,教学评价和教材编写的主要依据。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初步的语感,获得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为真实交际打下基础;开发智力,培养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了解文化差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意识;使学生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义务教育结束时,学生应能从口头和书面材料中获取所需信息,能就熟悉的话

自然科学基础大纲汇总

《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311ZB003 课程名称:《自然科学基础》 natural science base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授课学时:64 学分: 4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的综合基础课。本课程将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及地学、天文学的基础知识及其应用加以综合,理论联系实际,体现应用性和针对性。 课程目标: 知识: 使学生掌握以下知识: ?从现代综合性的视野了解世界的物质性; ?宇宙世界的形成和演化;太阳系结构、起源、特征、演化 ?地球环境及演化、自然地理分异、环境科学与生态学 ?物质构造之迷、运动和力、分子运动和热、电磁与光 ?化学反应的实质及类型、无机界与无机化学、有机物与有机化学 ?生命的起源、基本特征与结构生物的进化、生物的多样性、生物与环境、生物工程技术 能力与技能: 通过学习,使学员获得一些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与实际应用,了解一些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及理解自然科学的基本思想方法。,拓宽学生知识面,形成的综合性的知识结构,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态度与情感: 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获得研究和探究相关学科的乐趣。用科学的方法及科学的态度关心环境、能源、卫生、健康等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善于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解决实际的问题,培养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提高科学素养。 先修后续课程:先修中学化学、中学物理、中学生物及中学地理等课程 课程内容: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1.了解自然科学的对象、性质和作用。了解自然科学的历史演进。 2.理解自然科学的体系结构。 【重点与难点】 自然科学的体系结构。 【主要内容】 1.1 自然科学的对象、性质和作用 1.2 自然科学的体系结构 1.3 自然科学的历史演进 第二章宇宙世界 【目的要求】 1.了解宇宙的形成和演化及太阳系的组成。 2.理解宇宙的形成和演化的基本理论、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演说。 3.掌握宇宙大爆炸理论及太阳的圈层构造及各圈层的特征。 【重点与难点】 1.宇宙的形成和演化的基本理论、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演说。 2.宇宙大爆炸理论及太阳的圈层构造及各圈层的特征。 【主要内容】 2.1宇宙的形成和演化:大爆炸宇宙论、天体系统及其演化、银河系。 2.2太阳和太阳系:太阳系的结构与起源、太阳的特征与演化、太阳系的行星和卫星。 第三章地球环境系统 【目的要求】 1.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环境科学的产生与研究内容;生态学的产生与研究内容。 2.理解地球各圈层的成分和特点以及各圈层之间的联系,地球系统及其演变,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环境问题的产生与解决。 3. 掌握大地构造理论;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 【重点与难点】 1.地球各圈层的成分和特点以及各圈层之间的联系,地球系统及其演变,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环境问题的产生与解决。 2.大地构造理论;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 【主要内容】 3.1 地球环境:地球的圈层构造、大地构造理论、地表形态及其演化、地球大气、地球上的

八年级英语教学大纲

八年级英语教学大纲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八年级英语新课程标准 前言 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活动的全球化使外语,特别是英语,日益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和与各国交往的重要工具。学习和掌握一门外语是对21世纪公民的基本要求之一。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应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通过英语课程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使学生了解并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更好地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发展学生积极主动思维的能力,扩展他们的文化科学知识,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经历,提高他们的思想品德修养,使他们能够适应我国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和国际交往的需要。英语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力求为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条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为指导全国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的英语教学,特制定本大纲。本大纲是课程实施、教学评价和教材编写的主要依据。 一、教学目的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初步的语感,获得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为真实交际打下基础;开发智力,培养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了解文化差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意识;使学生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义务教育结束时,学生应能从口头和书面材料中获取所需信息,能就熟悉的话题用英语与老师和同学进行简单的口笔头交流,能对事物进行简单的描述并作出自己的判断。学生应对课内外英语活动具有积极的态度,能克服在英语学习中产生的畏惧心理和困难,能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安排和计划自己的学习,在学习中发挥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学生应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对异国文化采取尊重和包容的态度。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70407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总学时:32 学时 总学分:2 开课学期: 5 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先修课程:机械制图、化工原理后续课程:化学反应工程大纲执笔人:FGFG 参加人:FGFHHH 审核人:FGFD 编写时间:2012 年8 月 编写依据: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0 )年版 一、课程介绍 工程力学是研究有关物质宏观运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综合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金属学》、《机械设计》、《化工容器与设备》多门课程的部分内容,是一门多学科、理论与实用并重的机械类教学课程。这门课程有利于非机械类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而又无须设置多门课程,比较符合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要,所以继化工工艺专业之后,像轻工、食品、制药、环保、能源等非机械类专业,也在开设类似或相同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杆件、平板、回转形壳体的基础力学理论和金属材料的基础知识,具备设计、使用和管理中、低压压力容器与化工设备的能力。 二、本课程教学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 工程力学主要研究物体机械运动和杆件弹性变形的一般规律。它不仅是工科专业重要的技术基础课,而且是能够直接用于工程实际的技术学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科学的思维能力,并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提供基本理论和方法。 化工、生物、轻工、食品及制药等工艺过程需要由设备来完成物料的粉碎、混合、储存、分离、传热、反应等操作。化工设备是化工、生物等工艺流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本课程是化工、生物等专业的专业课的基础。 三、本课程教学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工程力学的基础知识,初步掌握它们在石油,化工中的基本应用,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拓宽知识面,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本课程。四、学生学习本课程应掌握的方法与技能 通过本门课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内、外压容器的设计原则,掌握中、低压设计的一般方法,能准确为容器选配法兰、支座、人孔等零部件及标准件,了解塔设备、换热设备的工作原理与结构之间的关系,具备对塔设备和换热设备进行机械设计及校核的能力。 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化工机械基础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及应用化学等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技术基础课,是学习后续课程如化学反应工程、化工分离过程、化工工艺学的重要基础。 六、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目的要求 【第一章】物理的受力分析及其平衡条件(4学时) 1、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如何从构件所受的已知外力求取未知外力。解决这个问题的步骤:第一步是通过受力分析,确定未知的约束反力力线方位;第二步是研究物体的受力平衡规律,利用这一规律求取未知外力。 2、教学内容: (1)力的概念及其性质 (2)刚体的受力分析 (3)平面汇交力系的简化与平衡 (4)力矩、力偶、力的平移定理

初中英语教学大纲

最新初中英语教学大纲 外语教育不应仅以教学生背会多少个英语单词、掌握一些语法项目和考试能取得高分为目的。教育部从素质教育的高度为英语学科的教学目的重新定位,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自信心、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学习策略的培养摆在英语课程目的的首要位置。把语言教学的目的定位于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础知识和语言基本技能,建立初步的语感,获得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为真实交际打下基础。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对“教学的目标与要求”作了必要的调整: ●强调语言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和用英语获取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修订大纲适当提高了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要求,以便实现语言教学从注重传授和讲解语言知识向注重培养语言能力过渡。 ●适当增加了词汇量。词汇量的适度扩充不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只会有利于学生形成语言运用的能力。 ●修订大纲对语音知识、语法知识、词汇知识和语篇知识的要求上淡化了对知识点的掌握,而对各个项目的语言运用分别提出了要求。在语法项目中,补充了一条必要的语法项目——定语从句,但较大幅度地降低了对语法知识掌握的要求和测试的难度。 ●扩大了听和读的输入量,提出了40小时的泛听和10万字的泛读要求,从而把对学生技能和能力的要求落到了实处。 ●为体现注重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明确提出了终结性测试应包括听力测试、笔试和口试;强调了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检测,明确要求在测试中减少单纯语言知识题的比例,并降低了此类试题的难度

如果我们仔细分析“最新初中英语教学大纲”中教学目标与要求的变化,家长,您是否应该重新定位对孩子的英语学习规划?!以下是我们从专业角度对听、说、读、写技能要求的一些解读。 1.在听的能力方面,修订大纲对“一级目标与要求”和“二级目标与要求”各有什么变化? 修订大纲在一级目标与要求中对听的语速、语言材料和听的目的提出了具体 的要求,即能听懂语速为每分钟100词左右、与学生生活贴近的语言材料,以获取所需信息。 在二级目标与要求中,修订大纲提高了对听的能力的要求,强调在听的过程中,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获取信息,并提出了对泛听的要求,规定了泛听的最低量(不低于40小时)。 修订大约在听力方面更强调实用,更强调听的结果即获取所需的信息。修订大纲并不要求学生听懂语言材料中的每一个词,而是更强调听的技巧,即训练学生在听含有一定生词的语言材料时,仍能获取所需的信息。 注:中考以大纲规定的“二级目标与要求”为基本标准。 2.为什么在听力二级目标中提出“克服生词障碍”的要求? 修订大纲在二级目标中扩大了需掌握的词汇量和泛读词汇量,但这些词汇量并不能保证所选的听力材料中不含生词。另外,人们在真实交际中不可能只听到自己熟悉的语言;而根据上下文语境猜测语意的能力也是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注重对学生利用语境克服生词障碍能力的训练,才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 3.二级目标中对听力速度的要求为什么要提高到每分钟120个词?

外科学教学大纲完整版

外科学教学大纲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外科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外科学课程编号: 英文名称:Surgery 课程性质:必修课 总学时:128讲课学时:96实践学时:32 学分:8 适用对象:临床医学专业 先修课程:《外科学总论》、《系统解剖学》、《内科学》、《病理学》、《生理学》等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外科疾病包括损伤、感染、肿瘤、畸形和其他疾病,一般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但外科决不等于手术。外科学研究外科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和技能,同时也研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涉及实验外科及自然科学基础。 外科学教学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较全面的外科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得到较严格的基本技能训练。 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 该课程的教学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与自学相结合、灌输与启发相结合、讲解与提问相结合、讨论和发言相结合,阐述了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和治疗。 三、课程各章重点与难点、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 第十九章颅内压增高和脑疝 【目的和要求】 1、掌握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 2、熟悉颅内压增高的病理生理变化和处理原则。 3、熟悉脑疝的临床表现。 4、了解颅内压增高的病因。 【教学内容】 1、颅内压增高的概念、颅内压的调节与代谢、颅内压增高的原因。 2、颅内压增高的后果。 3、颅内压增高的诊断及治疗原则。 4、脑疝的诊断及治疗原则。 第二十章颅脑损伤 【目的和要求】 1、掌握脑震荡、脑挫裂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处理原则。

初中英语教学大纲设计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教学目的·教学目标与要求·教学内容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教学评价一、教学目的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活动的全球化使外语,特别是英语,日益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和与各国交往的重要工具。学习和掌握一门外语是对21世纪公民的基本要求之一。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应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通过英语课程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使学生了解并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更好地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发展学生积极主动思维的能力,扩展他们的文化科学知识,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经历,提高他们的思想品德修养,使他们能够适应我国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和国际交往的需要。英语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力求为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条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为指导全国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的英语教学,特制定本大纲。本大纲是课程实施,教学评价和教材编写的主要依据。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初步的语感,获得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为真实交际打下基础;开发智力,培养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了解文化差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意识;使学生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教学目标与要求义务教育结束时,学生应能从口头和书面材料中获取所需信息,能就熟悉的话题用英语与老师和同学进行简单的口笔头交流,能对事物进行简单的描述并作出自己的判断。学生应对课内外英语活动具有积极的态度,能克服在英语学习中产生的畏惧心理和困难,能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安排和计划自己的学习,在学习中发挥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学生应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对异国文化采取尊重和包容的态度。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的规定,初中英语按不同情况分两级要求,从一年级起学习两年的,为一级要求;学三或四年的,为二级要求。每周课时为4课时。(一)一级目标与要求听 1. 能听懂课堂用语,并作出相应的反应。 2. 能基本听懂教师用所学语言叙述课文内容的概要。 3. 能听懂语速为每分钟100个词左右,与学生生活贴近的、基本没有生词的语言材料,获取所需信息。说 1. 能就课文内容进行简单问答。 2. 能在日常交际中运用所学过的《日常交际用语简表》中的内容,就熟悉的话题进行简单的对话。读 1. 能预习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2. 能独立阅读生词率不超过2%的所学语言知识范围内的文字材料,阅读速度为每分钟40—50个词。 3. 能初步借助词典阅读理解难度相当于课文的文字材料,获取所需信息,并从阅读中获得乐趣。写 1. 能用书写体熟练、清楚地书写,大小写、词距、标点等运用正确、规范。2. 能听写用学过的课文组成的材料,听三遍,书写速度每分钟分别为6—8个词。 3. 能笔头回答就课文内容提出的问题。语音 1. 能运用基本的拼读规则读出单音节词和部分双音节词。 2. 能按国际音标正确地读出单词。 3. 能连贯地朗读学过的课文,语调、节奏和语音基本正确。词汇 1. 能运用基本拼读规则拼写单词。 2. 能掌握450个左右最常用单词,100条左右习惯用语及固定搭配,能够在口笔头交流活动中运用。语法 1. 能基本掌握所学单词的形态变化。 2. 能掌握简单句的基本句型,并能积极运用所学的语言形式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的表达,在书面表达中力求表述形式基本正确。(二)二级目标与要求听 1. 能听懂课堂用语,并作出相应的反应。 2. 能听懂教师用所学语言叙述课文内容及背景。 3. 能在听题材熟悉的语言材料时,克服生词的障碍,理解语篇大意。 4. 能听懂语速为每分钟120个词左右,与学生生活贴近的、基本没有生字的语言材料,获取所需信息。

《化学工程基础》教学大纲

《化学工程基础》教学大纲 (四年制本科. 试行) 课程编号:03021111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使用专业:应用化学 开设学期:第七学期 考核方式:闭卷笔试 一、教学目的与任务 《化学工程基础》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学习化学工程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在化学、化工的应用开发方面的能力,使学生在科技成果转变为生产力的过程中较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从技术经济观点出发,将学生培养成为既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又能结合实际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化学工作者。《化学工程基础》的教学重点是:重点学习“三传一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基本掌握流动体系的能量转换及流体阻力等运算、传热方程和传热强化途径、典型换热器计算、精馏中理论塔板数的求法、反应器类型及反应器体积的计算等。同时了解有关设备的性能和它所依据的理论,了解怎样运用技术经济观点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化学工程基础》的研究方法主要是理论解析和在理论指导下的实验研究,与相应内容安排6至8个实验。 二、与其它专业课程的关系 与《普通物理》、《高等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主干课和专业基础课联系十分密切,应在这三门先修课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为《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等化学专业课方面知识的实际运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学时数及分配 总学时为70学时(其中讲授46学时,实验24学时),学时分配见下表。

四、讲授内容与要求:(分章节) 本大纲根据教育部理科化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理科应用化学专业化学教学基本内容”,以四年制本科人才培养规格为目标,按照化学工程基础学科的理论知识体系,提出了具体的教学要求。 第一章绪论 【教学要求】 1、基本掌握流动体系的能量转换及流体阻力等运算。 2、掌握传热方程和传热强化途径及典型换热器的计算。 3、初步了解化工生产工艺与化工生产流程的概念。 4、了解实验室研究与化工生产之间的差别。掌握化学工程学常用的几个基本概念,掌握国际单位制、工程单位制及其换算。 5、掌握化学工程学常用的几个基本概念,掌握国际单位制、工程单位制及其换算。 【教学内容】 1、化学工程基础课程的性质、内容要求和学习方法 2、化学工业概述 1)、化学工业发展概述 2)、我国化学工业的发展和现状 3)、化学式业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3、化工生产过程与化学工程学科 1)、化工生产工艺与流程 2)、三废治理与环境保护 3)、化学工程学的内容 4)、化学工程学常用的几个基本概念 4、国际单位制、工程单位制及其换算 第二章流体流动与输送 【教学要求】 1、掌握理想流体与实际流体的概念。 2、掌握流体静力学方程及应用。 3、掌握流体流动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4、掌握量纲分析方法求取阻力系数的方法。 5、掌握流体流动时的物料衡算、能量转换及流体在管道中的流动阻力等计算。 6、掌握离心泵的构造与工作原理及其主要性能参数,了解有关设备的性能和原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