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康百万

康百万

康百万庄园地处离巩义市城2公里处,是十七、十八世纪华北黄土高原封建堡垒式建筑的代表。“康百万”并是一个人的名字,而是明清以来对康应魁家族的统称。这个名字的由来还有一个小故事: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被迫携光绪皇帝和一小股军队逃离首都。1901年,他们一行逃至巩义市,此时这帮人已是山穷水尽。在这危难之际,康家掌柜康英奎雪中送炭,向慈禧太后一行捐献了百万两银子,因此,获得了“康百万”的称谓,它因慈禧太后的封赐而名扬天下。

康家始祖康守信原本是为山西人,明初随母迁居至此,到六世康绍敬晋任山东东昌府大使,真正的创基立业由此而始,渐兴于清初,乾隆时进入全盛,咸丰以后逐渐没落,民国中期走向衰败。庄园是康百万家族为了体现其身份而建造的。庄园始建于明朝中叶,明清之初,初具规模。在建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寺沟、张沟等明代楼院,龙窝沟、寨上主宅区、南大院、栈房区、店铺、饲养区、祠堂、木材厂、造船厂、金谷寨等不同功能的清代建筑,辅以碑楼、牌坊、花园等辅助建筑,从而形成了一个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功能齐全气势宏伟的大庄园。如今,虽已历经数百年的风雨沧桑,但拂去历史烟尘,透过时空隧道,我们不难发现飞檐翘角、青瓦高墙,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而且还代表着一段血脉相连的沿承和一个区域的精髓,展示了博大精深的华夏文明。

进入庄园主住宅区,首先看到的是匾额,其实康百万庄园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无处不在的匾额,门联以及碑刻,这些洋溢出浓郁的封建文化气息,充分显示着主人的身份与品位。其中《留余》匾富有深意,是康百万庄园的镇园之宝。拾级而上进入院落,望向四周,古里古香的石雕、木雕,以及那粗壮的古树使我产生错觉,我回到了古代。沿着狭窄的过道又来到另一个院落,飞檐翘角、青瓦高墙,又是一番美仑的景象……主住宅区共有五个院子,从东向西,依次是“花楼重辉”,“秀芝亭”,“克慎厥猷”,“知所止”和“芝兰茂”。在各院落之间曲廊最为常见,曲廊用来“障景”达到移步换景的艺术效果,一派庭院深深的幽雅与宁静。在这个五个院中“叶氏井”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让我去感受到康家人的仁义与大度。

俗语说富不过三代,而康百万家族上自六世祖康绍敬,下至十八世康庭兰,跨明、清、民国三个历史时期,一直富裕了十二代四百多年,富甲豫、鲁、陕三省,船行洛、黄、运、沂、泾、渭六河,良田双千顷,财富无以计数。“头枕泾阳、西安,脚踏临沂、济南;马跑千里不吃别家草,人行千里尽是康家田”。康家能富裕这么多年除了历代掌柜有雄才大略之外,与他们的留余思想以及乐善好施十分不开的。

在康家的经营历程中,每一代的领导者都有不凡之举,特别是十一世康惠的“康朱联姻”,更使康家锦上添花。其子康大勇毅然放弃功名,打破“仕不经商”的传统世俗观念,船行江淮,地连鲁陕,从而奠定了“康百万”的名声身价。至十四世康应魁,利用清廷镇压农民起义之机,官商联盟,暴敛横财,两次悬挂“良田千顷”牌,在当时,“河南康百万”曾被印上年画,与沈万三,阮子兰并称为中国民间三大活财神。留余思想在康家是代代相传,他们的镇园之宝就是“留余”匾。留余”匾开篇就写了四句话:“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告诫子孙凡事都要留有余地,人生在世,不要把福、禄、寿、财都享尽用尽占尽,把它留给需要的人。接着又引用明朝进士高景逸的两句话“临事让人一步,自有余地,临财放宽一分,自有余味”,把留余思想发挥到了极致。在康百万庄园内,几处院落的大门内侧都建有扇屏门,平时是关着的,只有婚丧嫁娶、迎接贵宾时才打开,这个扇屏门也体现了康家的“留余”思想,他们忌讳让外人一眼望到底。康家虽富有但他们并不因此而霸道残忍,康家园内的“叶氏井”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而且据记载,1845年,巩县大旱,很多灾民外出逃荒,康家拿出粮食,架起大锅熬粥供应,粥不能稀,煮成后以插筷子不倒为标准。康家一系列公益

行为赢得一方百姓的赞誉和信任,良好民众基础和社会形象反过来又促进了其商业的发展,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所有这些成就了康家400多年富裕的历史。

康子昭是康家十八世,面对无法挽回康家已逝的繁华,更无力阻挡历史汹涌的潮流,他万千思绪,黯然心伤,无可奈何的悲叹中,更多的是理想的破灭,和对现实的绝望,康子昭举起冰凉的枪管,对准了自己。随着一声沉闷的枪响,康家第十八代传人,以自己的生命宣告了一代封建官僚地主家族的终结。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微风正从洛水悄然掠过,无声的穿行在这高墙大院间,夕阳把邙山剪裁成一幅淡墨侧影,眼前的青堂瓦舍越发显得冷漠而苍老。荣辱沉浮,沧海桑田,荣耀四百余年,横跨明,清,民国三朝,一个家族的兴衰,不也正是一代历史的缩影吗。

孤独的站在城垛后,茫然四顾,国事家运,万千思绪,黯然心伤。无论是投笔从戎,或是首倡实业,种种努力,都无法挽回康家已逝的繁华,更无力阻挡历史汹涌的潮流。无可奈何的悲叹中,更多的是理想的破灭,和对现实的绝望,康子昭举起冰凉的枪管,对准了自己。随着一声沉闷的枪响,康家第十八代传人,以自己的生命宣告了一代封建官僚地主家族的终结。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微风正从洛水悄然掠过,无声的穿行在这高墙大院间,夕阳把邙山剪裁成一幅淡墨侧影,眼前的青堂瓦舍越发显得冷漠而苍老。荣辱沉浮,沧海桑田,荣耀四百余年,横跨明,清,民国三朝,一个家族的兴衰,不也正是一代历史的缩影吗。

1963年六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康百万庄园作为历史特定时期的特殊产物,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艺术内涵,对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史及中原地区民风民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康百万庄园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历来被海内外专家所重视。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李传泽称该庄园是“全国硬山式建筑中最完整、最典型的代表”,诸多专家在游览之后称其位“传统建筑之瑰宝,民间艺术之典范”。

康百万庄园,它是历史留下的一个符号,是时代的一个缩影,是一个家族沧桑历史的见证……

它依“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的传统文化

选址,靠山筑窑洞,临街建楼房,濒河设

码头,据险垒寨墙,建成了一个各成系统、

功能齐全、布局谨慎、等级森严的、集农、官、商为一体的大型地主庄园;它的石雕、木雕、砖雕,被誉为中原

艺术的奇葩。全庄园由十九部分组成,占地240余亩,保存下来的主要有住宅区、栈房区、作坊区、南大院、祠堂区等十部分、33个庭院、53座楼房、97间平房、73孔窑洞,共571间,建筑面积64300平方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