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产事故(不安全事件)报告和调查处理规定(定稿)

生产事故(不安全事件)报告和调查处理规定(定稿)

生产事故(不安全事件)报告和调查处理规定(定稿)
生产事故(不安全事件)报告和调查处理规定(定稿)

生产事故(不安全事件)

调查处理规定

2013-4-30发布2013-4-30实施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发布

Q/ZN 201007-2013

前言

为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严格执行事故(包括各类不安全事件)调查处理的“四不放过”原则,进一步规范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根据新近颁布实施的《电力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第599号令)、电力监管机构《关于做好电力安全信息报送工作的通知》(办安全[2011]74号)和《电力安全事件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电监安全[2012]11号)、浙江省政府《浙江省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规定》等要求,结合集团公司板快化管理模式下的安全生产实际,在《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暂行规定》(Q/ZN 201007-2011)的基础上修订本规定。本规定替代原《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暂行规定》。

本规定由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生产安全部提出。

本规定由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生产安全部归口。

本规定起草部门: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生产安全部。

本规定主要起草人:王毅。

本规定初审人:卢建明。

本规定会审人:牟文彪

本规定审核人:胡松如。

本规定审定人:孙玮恒。

本规定批准人:童亚辉。

本规定为第二次修订,第三次发布。

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生产事故(不安全事件)调查处理规定

1 范围

本规定明确了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能集团)各类生产事故(含不安全事件,下同)报告和调查处理的相关要求、程序。

本规定适用于浙能集团公司系统生产经营企业和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各类生产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凡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有明确规定的,从其规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定的引用而成为本规定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定。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2002年6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并公布,同年1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号(十一届人大第五次会议于2008年10月28日修订通过并颁布,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81号(2007年12月29日颁布,2008年5月1日起施行,2011年4月22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第二次修正)《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93号(2007年4月9日颁布,同年6月1日起施行)

《电力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99号(2011年7月7日颁布,同年9月1日起施行)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49号(《国务院关于修改〈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决定》已经2009年1月14日国务院第46次常务会议通过并公布,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关于做好电力安全信息报送工作的通知》------国家电监会办安全〔2012〕11号(2012年2月28日发布执行)

《电力安全事件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电监会电监安全[2012]11号(2012年1月12日发布执行)

《电力生产事故调查处理程序规定》----国家电监会主席令第31号(2012年6月13日发布,同年8月1日起施行)

《水上交通事故统计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令第5号(2002年10月1日发布施行)《火灾事故调查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令第108号(2009年5月1日发布施行)

“关于重新印发《火灾统计管理规定》的通知”-----公安部、劳动部、国家统计局公通字[1996]82号(1997年1月1日发布执行)

《关于调整火灾等级标准的通知》-----公传发[2007]245号(2007年6月1日发布执行,该通知对《火灾统计管理规定》第六条火灾等级划分进行了重新规定,将火灾事故由原来的三个等级改为四个等级)《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令第104号(2008年8月17日发布,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关于修订道路交通事故等级划分标准的通知》-----公安部公通字[1991]113号(1991年12月2日发布,1992年1月1日起执行)

《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17号(2011年4月18日发布,同年5月1日起施行)

《关于重伤事故范围的意见》-----原劳动部根据1960年(60)中劳护久字第56号于1993年9月17日重新发布

《浙江省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规定》——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310号(2012年12月31日发布,2013年3月1日实施)

《浙江省机动车轻微物损交通事故自行协商处理暂行规定》----浙公通字 [2008]70号(2008年4月28日发布,同年6月1日起执行)

《火灾直接财产损失统计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GA185—1998(1998年11月16日发布实施)

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Q/ZN 201001-2011)

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安全生产信息报告暂行规定》(Q/ZN 201075-2013)

3 总则

3.1 事故报告必须及时、准确、完整,公司系统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

3.2 事故调查处理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经过、事故原因和事故损失,查明事故性质,认定事故责任,总结事故教训,提出防范措施,并对事故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切实做到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教

育不放过(简称“四不放过”)。

3.3 事故统计分析应与安全性评价、设备可靠性分析相结合,全面评价安全生产水平。

3.4 公司系统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本规定做出降低事故性质标准的解释。对违反本规定、隐瞒事故或阻碍事故调查的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越级反映。

4 术语和定义

4.1 本规定所称公司系统是指与浙能集团有资产关系和管理关系的单位组合。其中资产关系包括全资和控股关系,管理关系包括直接管理和委托管理关系。

4.2 本规定所称事故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造成员工人身伤亡(包括急性工业中毒)或为生产经营活动服务的设备、设施、施工机械、运输工具等损坏且直接经济损失超过规定数额的生产性事故。

4.3 本规定所称生产经营有关的工作是指为完成生产经营任务、实现生产经营目标所从事的所有生产经营职务活动,如生产(储运)设备、设施、场所等的设计、施工、安装、运用、检修、维护、试验(包括调试)以及原材料(包括燃料、建材)开采、加工、中间产品、备品备件采购、仓储、运输等及其管理工作。

4.4 本规定所称施工机械是指为施工活动服务的大型起吊设备、升降设备、运输设备、挖掘设备、钻探设备、牵引机等所有施工设备。

4.5 本规定所称员工是指由企业支付工资的各种用工形式的从业人员,包括:固定期限和非固定期限合同制员工、劳务代理制员工、临时聘用、雇用、借用的人员以及代训工、实习生。

4.6 本规定所称重伤,其鉴定范围按原劳动部根据1960年(60)中劳护久字第56号修订并于1993年9月17日重新发布的“关于重伤事故范围的意见”执行。

4.7 本规定对死亡时间鉴定按原劳动部1993年9月劳办(1993)140号文《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统计问题解答》第48条规定,企业职工负伤后,在30天内死亡的(火灾和交通事故负伤后7天内死亡的)(经医疗事故鉴定部门确认系医疗事故死亡除外),均按死亡统计;超过30天后死亡的(火灾和交通事故超过7天后死亡的),不再进行死亡补报和统计;轻伤转重伤也按此原则补报和统计。

4.8 本规定所称直接经济损失包括更换的备品配件、材料、人工和运输费用。如设备损坏不能再修复,则按该设备事故前折旧价值计算。造成环境污染的,在计算经济损失时还应包括地方环保部门的罚款以及清污费用。保险公司赔偿费不能冲减直接经济损失费用。

4.9 本规定所称急性工业中毒是指生产性毒物中毒。

4.10 本规定所称发电厂全厂对外停电是指发电厂对外输出有功负荷降到零,虽电网经发电厂母线转送的负荷没有停止,仍视为全厂对外停电。

4.11 本规定所称设备被迫停止运行是指设备由于故障而被迫无计划撤出运行,或者不能按规定立即投入运行状态的情形。

4.12 本规定所称非计划停运是指计划大修、计划小修、计划节日检修和配合公用系统设备计划检修以及利用设备调停或备用期间进行的不影响正常启动和备用的消缺(但必须得到调度认可并提供书面证明材料)以外的一切非正常停运(包括设备突然跳闸停运和被迫紧急停运),但不包括由于断路器多次切断故障电流后进行的内部检查和燃机例行水洗(燃机例行水洗时间和周期应报集团公司生产安全部确认)等例行停运;计划检修中发现新的重要缺陷必须处理,经电网、管网调度部门批准和集团公司确认后的检修延长时间视为计划检修时间。

4.13 本规定所称非计划停用时间是指设备非计划停止运行(发电机、主变压器、电抗器、线路和断路器跳闸即认为设备停止运行)或退出备用起,至设备修复后重新投入运行或报备用为止的时间。

4.14本规定所称天然气主干线是指分输站之间的连接管线;所称支线是指无联络作用、仅向某一用气区域或特定用户供气的分支管线。

4.15 本规定所称“修复时间”是指设备损坏停运开始至设备修复重新投入运行恢复原出力或输送能力,或转为备用为止。

4.16 本规定所称发变电主设备是指:

a.锅炉、汽轮机、燃气轮机、水轮机、抽水蓄能水泵水轮机、发电机(包括励磁系统)、抽水蓄能发电电动机、主要水工设施和建筑物(包括水坝、闸门、压力管道、隧道、调压井、蓄水池、水渠等);

b.110kV及以上的主变压器、电抗器、高压母线、配电变压器,高压厂用变压器、断路器、线路(电缆)等。

4.17 本规定所称“以上”均含本数,“以下”均不含本数。

5 管理内容和方法

5.1事故分级

5.1.1 特别重大(特大)事故

a.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为特别重大事故(简称特大事故,下同)。

b.因发电厂原因造成电网减供负荷比例或城市供电用户停电比例达到特大电力安全事故者。

5.1.2 重大事故

造成下列后果之一,未构成特大事故者,为重大事故:

a.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

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b.因发电厂原因造成电网减供负荷比例或城市供电用户停电比例达到重大电力安全事故者。

5.1.3 较大事故

造成下列后果之一,未构成重大以上事故者,为较大事故:

a.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b.发电厂因安全故障造成全厂对外停电,导致周边电压监视控制点电压低于调度机构规定的电压曲线值20%并且持续时间30分钟以上,或者导致周边电压监视控制点电压低于调度机构规定的电压曲线值10%并且持续时间1小时以上。

c.因发电厂原因造成电网减供负荷比例或城市供电用户停电比例达到较大电力安全事故者。

d.发电机组因安全故障停止运行超过行业标准规定的大修时间两周,并导致电网减供负荷。

e.装机容量200兆瓦以上的热电厂,在当地人民政府规定的采暖期内同时发生2台以上供热机组因安全故障停止运行,造成全厂对外停止供热并且持续时间48小时以上。

5.1.4 一般事故

造成下列后果之一,未构成较大以上事故者,为一般事故:

a. 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b.发电厂因安全故障造成全厂对外停电,导致周边电压监视控制点电压低于调度机构规定的电压曲线值5%以上10%以下并且持续时间2小时以上。

c.发电机组因安全故障停止运行超过行业标准规定的小修时间两周,并导致电网减供负荷。

d.供热机组装机容量200兆瓦以上的热电厂,在当地人民政府规定的采暖期内同时发生2台以上供热机组因安全故障停止运行,造成全厂对外停止供热并且持续时间24小时以上。

e.因发电厂原因造成电网减供负荷比例或城市供电用户停电比例达到一般电力安全事故者。

5.1.5 设备障碍

未构成事故,但造成的后果和影响达到一定程度者,定为障碍。根据程度不同,设备障碍又分为考核障碍、一类障碍、二类障碍三个等级。

5.1.5.1 考核障碍

发生下列情况之一者,定为考核障碍:

a.凡构成电力监管机构重点监管的以下电力安全事件者,均为考核障碍。

(1)因发电厂原因造成城市电网(含直辖市、省级人民政府所在地城市、其它设区的市、县级市电网)减供负荷比例或者城市供电用户停电比例超过《电力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的一般电力

安全事故比例数值60%以上。

(2)因发电厂原因造成省级以上电力调度机构管辖的安全稳定控制装置拒动或误动、330千伏以上线路主保护拒动或误动、330千伏以上断路器拒动。

(3)装机总容量1000兆瓦以上的发电厂因安全故障造成全厂对外停电。天然气管网因设备故障或人为因素造成直供发电厂全厂对外停电。

(4)因自然灾害或外力破坏造成330千伏以上输变电设施损毁或基础塌陷,并导致停运。

(5)因发电厂原因造成地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确定的特级或者一级重要电力用户外部供电电源因安全故障全部中断。

(6)因安全故障造成发电厂一次减少出力1200兆瓦以上,或者装机容量5000兆瓦以上发电厂一次减少出力2000兆瓦以上,或者风电场一次减少出力200兆瓦以上。

(7)水电厂由于水工设备、水工建筑损坏或者其他原因,造成水库不能正常蓄水、泄洪,水淹厂房、库水漫坝;或者水电厂在泄洪过程中发生消能防冲设施破坏、下游近坝堤岸垮塌。

(8)燃煤发电厂贮灰场大坝发生溃决,或发生严重泄漏并造成环境污染。

(9)供热机组装机容量200MW以上的热电厂,在当地人民政府规定的采暖期内同时发生2台以上供热机组因安全故障停止运行并持续12小时。

b.装机容量小于200MW的热电厂,同时发生2台以上供热机组因非计划停止运行,造成全厂对外停止供热并且持续时间24小时以上。

c.天然气管网因设备故障或人为因素造成县级以上城市供气中断。

d.天然气任一段主干线或任一支线故障损坏,10天内不能修复或修复后不能恢复原供气能力;或虽然在10天内恢复供气,但故障发生之日起1个月内累计停供气达10天者。

e.城市燃气一次故障造成5000户以上居民用户连续非计划停止供气24小时以上,或县级以上城市燃气一次造成减供40%以上。

f.县级以上城市燃气高压管道故障损坏,10天内不能修复或修复后不能恢复原供气能力;或虽然在10天内恢复供气,但故障发生之日起1个月内累计停供气达10天者。

g.天然气管线因设备故障或人为因素造成发电厂构成考核障碍,或天然气主干线及城市燃气中压以上管线供气中断。

h.发电厂脱硝等环保设备撤出运行24小时以上,造成烟气排放超标,并受到环保部门处罚。

i.发电厂电除尘装置一半以上电场撤出运行(启停过程除外)24小时以上,造成烟尘超标,引起周边群体性事件,严重影响正常生产秩序。

j.其他排放超标受到环保部门处罚。

k.其他经集团公司认定为考核障碍者。

5.1.5.2 一类障碍

发生下列情况之一,尚未构成考核障碍者,定为一类障碍:

a. 发电机组发生非计划停运。

b.热电厂发生全厂非计划对外停止供热。

c.发电厂单机、单线、单变运行时发生的全厂对外停电。

d. 110kV、220kV线路主保护拒动或误动;110kV、220kV断路器拒动、误动。或220kV以上断路器、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避雷器爆炸。

e.发电厂脱硝等环保设备非计划撤出运行12小时以上。

f.发电厂电除尘装置一半及以上电场非计划撤出运行(启停过程除外)12小时。

g.天然气管网因设备故障或人为因素造成直供发电机组非计划停运。

h.天然气管网因设备故障或人为因素造成全网供气量下降25%以上或主干线解列运行、任一支线与主干线隔断。

i. 城市燃气一次造成2000户以上居民用户连续非计划停止供气24小时以上,或县级以上城市燃气一次造成减供25%以上。

j.列入企业三级以上安全防护等级的信息系统或局域网非计划停运超过24小时。

k.经上级主管单位认定为一类障碍者。

5.1.5.3 二类障碍标准由各板块分公司、各单位根据生产实际自行制订。

5.1.6 火灾事故

5.1.

6.1 火灾事故认定

生产设备、厂区建筑及生产区域内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都为火灾。电气设备因电弧引燃绝缘(包括绝缘油)、油、气系统(不包括油罐)、制粉系统损坏起火等,以及天然气及城市燃气输供气设备泄漏、损坏起火,认定为生产设备事故。如果失火殃及其他设备、物资、建(构)筑物时,则定为火灾事故。

5.1.

6.2 火灾事故等级划分

火灾事故等级划分执行公安部公传发[2007]245号《关于调整火灾等级标准的通知》(2007年6月1日起执行),分为特大火灾事故、重大火灾事故、较大火灾事故、一般火灾事故。失火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万元以下的为火警或火险。

5.1.

6.3 火灾事故统计

火灾事故直接财产损失统计执行公安部、劳动部、国家统计局《关于重新印发〈火灾统计管理规定〉

的通知》(公通字[1996]82号)和公安部1998年11月16日发布的《火灾直接财产损失统计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GA185—1998)。

5.1.

6.4 凡是在火灾扑救过程中因烧伤、摔伤、砸伤、炸伤、烫伤、窒息、中毒、触电、辐射等原因所致的人员伤亡列入火灾伤亡统计范围。其中死亡以火灾发生后七天内死亡为限,超过七日后死亡的,不再统计为火灾事故死亡。

伤残统计标准按原劳动部有关规定认定。

5.1.

6.5火灾事故的调查处理程序和要求执行公安部令第37号《火灾事故调查规定》(1999年3月15日发布施行)。

5.1.7 交通事故

根据交通事故中人员伤亡以及财产损失情况,交通事故分为特大交通事故、重大交通事故、一般交通事故和轻微交通事故,交通事故等级划分执行公安部公通字[1991]113号《关于修订道路交通事故等级划分标准的通知》,社会道路上的交通事故的调查处理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负责。厂内道路交通事故按生产事故定性,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七条规定可报当地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处理。

在浙江省内道路上发生的轻微物损交通事故调查处理执行浙公通字[2008]70号文《浙江省机动车轻微物损交通事故自行协商处理暂行规定》(2008年6月1日起施行)。

交通事故死亡统计以事故发生后七日内死亡为限,超过七日后死亡的,不再统计为交通事故死亡。

5.1.8 环境污染事件

环境污染事件是指由于违反环境保护法规的经济、社会活动与行为以及意外因素的影响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原因致使环境受到污染,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受到破坏,人体健康受到危害,社会经济与生命财产受到损失,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突发性事件。根据严重程度,环境污染事件分为特大环境污染事件、重大环境污染事件、较大环境污染事件、一般环境污染事件。其等级划分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6〕50号“关于印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试行》的通知”。

5.1.9 水上交通事故

水上交通事故分为特大事故、重大事故、大事故、一般事故、小事故,其等级划分执行交通部令第5号《水上交通事故统计方法》。

5.2 事故(包括障碍,下同)归属

5.2.1人身事故归属

5.2.1.1员工从事与生产经营有关工作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亡。包括:

a. 工作过程中违反劳动纪律而发生的人身伤亡。

b. 员工经本企业指派,从事非本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人身伤亡(本企业指派是指由班组及以上组织机构指派。员工以个人得利为目的、工作时间以外外出“干私活”过程中发生的伤亡,不属本企业伤亡事故)。

c. 在生产经营场所内,由于企业的劳动条件或作业环境不良、企业管理不善、设备或设施不齐全而发生火灾、生产建(构)筑物倒塌、设备爆炸等造成的人员伤亡(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因病导致伤亡,经县级以上医院诊断和事故调查组调查,确认系员工本人疾病造成的,不属企业伤亡事故)。

5.2.1.2员工从事与生产经营有关工作过程中发生交通事故,造成的人身伤亡。

5.2.1.3在生产经营场所内,外单位人员从事与本企业生产经营有关的工作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亡,当事故认定为本企业负有主要责任时,按照本企业人员伤亡统计。当事故认定为本企业负次要责任时,按照全口径人身伤亡统计。

5.2.1.4天然气长输管线、城市燃气管道发生起火、爆炸、爆燃等,造成周边人员伤亡,当事故认定为本企业负有主要责任时,归属为该责任企业的人身伤亡事故。当事故认定为本企业负次要责任时,按照全口径人身伤亡统计。

5.2.2 设备事故归属

5.2.2.1 电力线路或天然气上游输气设备发生故障,由于企业自身原因造成事故,则定为该企业事故。

5.2.2.2 由于电网调度机构过失,如下达调度命令错误、保护定值错误等,造成发变电设备异常运行并构成事故时,如果发电企业也有过失,定为该发电企业一次事故。

5.2.2.3 电力线路发生瞬时故障,由于继电保护或断路器没有正确动作,或断路器跳闸后拒绝重合,构成设备事故的,定为管辖该继电保护或断路器单位的事故。

5.2.2.4存在运行维护承发包关系且双方均为公司系统内企业时,发生事故可再生能源板块、油气板块除发包方负主要责任的事故定为发包方事故外,其他事故均统计为承包方事故。电力板块及其他板块除承包方负主要责任的事故定为承包方事故外,其他事故均定为发包方事故。

5.2.2.5 新建(扩建、改建)、技改大修工程中,存在承发包关系且双方均为公司系统内企业时,事故归属按照承发包合同或协议确定;如果承发包合同或协议未明确的,按照以下原则确定:a.如双方均为同一板块内企业,则统计为该板块一次事故。该板块分公司再根据事故责任,确定事故归属,如双方均有责任,主责方定为一次事故,双方同责则各定为一次事故。

b.如双方均为不同板块企业,如双方均有责任,主责方所在板块定为一次事故,双方同责则各板块各定为一次事故。

5.2.2.6 存在承发包关系且承包方为公司系统外企业时,发生的事故均统计为发包方事故。

5.2.2.7存在承发包关系且发包方为公司系统外企业的,发生的事故由承包企业与发包方根据承发包协

议确定,不列入本规定统计范围。

5.2.2.8 存在上下游供求关系且双方均为公司系统内企业时,事故归属按以下原则确定:

a.如双方均为同一板块内企业,则统计为该板块一次事故。该板块分公司再根据事故责任,确定事故归属,如双方均有责任,主责方定为一次事故,双方同责则各定为一次事故。

b.如双方均为不同板块企业,如双方均有责任,主责方所在板块定为一次事故,双方同责则各板块各定为一次事故。

5.2.3 交通事故归属

本企业车辆由本企业员工驾驶或从外单位借用车辆由本企业员工驾驶或本企业车辆出借并仍由本企业员工驾驶发生的交通事故属本企业交通事故;从外单位借用并由该外单位员工驾驶或本企业车辆出借并由借入单位员工驾驶发生的交通事故不列入本单位交通事故,如事故有本单位人员伤亡的,该伤亡人员计入本单位事故伤亡人数。

5.2.4一次事故中如同时有人身伤亡和设备损坏,以严重者确定事故等级。

5.2.5公司系统企业全资、控股、管理的子(分)公司,从事与生产经营有关的工作中发生的事故定为该企业的事故。

5.2.6各板块分公司及其管理的运营企业发生的各类事故,均统计为该板块的事故。

5.3 事故调查

5.3.1职责

5.3.1.1 集团公司生产安全部是公司系统各类生产事故(包括火灾、严重影响安全生产的治安事件、刑事案件和环境污染事件,下同)的归口管理部门,全面负责公司系统发生的各类生产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履行以下职责:

a.及时向省政府有关部门报告公司系统发生的各类生产事故和列入重点监管的电力安全事件(即

5.1.5.1之a所列的各类电力考核障碍)。

b.配合、协助政府部门组织的人身伤亡事故、电力事故、火灾事故、环境污染事件等的调查处理。

c.负责公司系统人身轻伤、设备考核障碍、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以上一般火灾事故的调查处理或受委托负责人身重伤、一般电力事故、一般设备损坏事故的调查处理及统计上报工作。

5.3.1.2 各板块分公司根据权限负责本板块发生的各类生产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履行以下职责:

a.及时向集团公司报告本板块发生的集团公司要求上报的各类事故。

b.配合、协助政府部门或集团公司组织的各类生产事故调查处理。

c.负责组织本板块内恶性人身未遂、设备一类障碍、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以下一般火灾事故的调查处理及统计上报工作。

5.3.1.3 各板块运营企业负责本单位各类生产安全事件的调查处理工作,履行以下职责:

a.及时向当地政府有关部门、行业监管部门、集团公司及板块分公司报告各类事故。

b.配合、协助政府部门、集团公司、板块分公司组织的各类生产事故调查处理。

c.负责人身未遂、二类障碍、火警或火险等生产安全事件的调查处理及统计上报工作。

5.3.1.4 非板块企业根据权限负责本企业各类生产安全事件的调查处理工作,履行以下职责:

a. 及时向当地政府有关部门、行业监管部门、集团公司报告本单位各类事故。

b.配合、协助政府部门及集团公司组织的各类一般以上事故、人身轻伤、考核障碍的调查处理。

c.负责组织本单位恶性人身未遂、设备一类障碍、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以下一般火灾等生产事故的调查处理及统计上报工作。

5.3.1.5 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是生产事故调查处理的归口管理部门,具体负责本单位各类生产事故调查处理和统计上报工作。各级设备管理部门是设备事故(障碍)调查分析的责任部门,协助领导组织本级权限范围内各类设备事故的调查分析和防范措施的制订、落实工作,并接受本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

5.3.1.6 各级消防、交通、保卫部门是本单位火灾、交通事故和治安事件、刑事案件的归口管理部门,协助或负责对本单位发生的火灾、交通事故和治安事件、刑事案件的调查处理和统计汇总工作,凡火灾、交通事故应按月将有关事故信息通报本单位安监部门,由安监部门统一汇总上报。

5.3.2 即时报告

5.3.2.1 公司系统各企业发生以下事故,事故单位领导和安监部门应在接到事故现场报告后1小时内立即用电话、电传等方式分别向集团公司领导和生产安全部报告;板块运营企业还应同时向本板块分公司报告。内容包括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名称、简要经过、伤亡人数、设备损坏程度及直接经济损失估算、停运的发电(供热)机组数量、停止供热范围、事故原因的初步判断等。产权和管理相分离的或涉及不同板块的,必须同时上报本板块分公司和集团公司。

a.轻伤以上人身事故(包括全口径人身死亡、全口径人身重伤事故)。

b.一类障碍以上设备不安全事件或事故(包括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的电力设备损坏事故和列入《电力安全事件监督管理暂行规定》重点监管的电力安全事件)。

c.一般以上交通事故。

d.一般以上火灾事故。

e.一般以上环境污染事件。

f.各类水上交通事故。

g.天然气管道、城市燃气中压以上管道泄漏或遭破坏,需停气隔离抢修。

h.天然气分输站、城市燃气门站非计划中断供气30分钟;或造成天然气机组非计划停运。

i. 危险化学品泄漏、爆炸等对社会造成重大影响的生产安全事件。

j.已在网络、报纸上发布的,或地区级以上政府相关部门介入的造成社会影响的生产安全事件。

k.板块分公司、运营企业或非板块企业启动综合预案的各类生产安全突发事件。

l. 恶性未遂事件。

其中一般以上人身伤亡事故还应按照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在1小时内同时向所在地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一般以上电力安全事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的电力设备损坏事故和列入《电力安全事件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电监安全[2012]11号)重点监管的电力安全事件还应同时向当地电力监管机构报告。一般以上火灾事故,事故单位应同时向所在地公安消防部门报告。一般以上环境污染事件应按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试行》同时向当地环境保护管理部门报告。各类水上交通事故应在5日内向当地海事管理机构报告。

集团公司接到报告后,对于一般以上电力安全事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的电力设备损坏事故和列入《电力安全事件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电监安全[2012]11号)重点监管的电力安全事件应立即向当地电力监管机构和国家电力监管机构报告。

5.3.2.2 事故单位应在24小时内填报相应即报表报板块分公司、集团公司。即报表填写格式执行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安全生产信息报告暂行规定》。电力安全事件、电力设备事故同时还应按照《关于做好电力安全信息报送工作的通知》(办安全[2011]74号)即报表格式报送当地电力监管机构。

5.3.2.3 事故情况发生变化的,应在确认后1小时内向集团公司续报,续报格式执行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安全生产信息报告暂行规定》。电力企业还应及时向当地电力监管机构续报。

5.3.3 调查组织

5.3.3.1 一般以上人身事故、设备事故、火灾事故、环境污染事件、交通事故、水上交通事故等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相关规定由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组织调查。集团公司、各板块分公司、事故单位接受并配合调查。

5.3.3.2人身重伤、一般设备事故、一般火灾事故、电力安全事件等如当地人民政府或电力监管机构委托企业自行进行调查的,由集团公司组织调查,板块分公司、事故单位配合调查。

a.设备考核障碍由集团公司指派安监人员和有关专业人员组织调查组进行调查。情节比较简单的考核障碍,可委托板块分公司(或非板块化管理的企业)组织调查组进行调查,集团公司对调查工作进行全程监督。

b.一类障碍由板块分公司或非板块化管理的企业自行组织调查。

c.二类障碍及以下事件的调查处理权限及程序由各板块分公司、各单位自行决定。

5.3.3.3情节比较简单的人身轻伤,可委托板块分公司(或非板块化管理的企业)组织调查组进行调查,集团公司对调查工作进行全程监督。人身事故调查以安监部门为主,其他各有关部门配合,事故报告由安监部门负责填写。

如轻伤事故涉及承发包双方的,根据受伤人员的隶属关系,由受伤人员所在单位牵头组织调查。必要时,可组成联合调查组进行调查。调查时发生争议,如承发包双方隶属于不同板块,则由集团公司组织调查;如一方为公司系统外企业,可以申请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行业监管部门组织调查(下同)。

5.3.3.4设备事故的调查以生技(工程)部门为主,安监部门监督并负责事故性质和责任认定,事故报告由生技部门人员填写,安监部门审核。

5.3.3.5 一般火灾事故由公安消防部门组织调查,事故单位应做好配合工作。当公安消防部门委托事故单位组织调查时,由事故单位所属板块分公司组织调查,集团公司监督;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及以上的一般火灾事故,由集团公司组织调查。非板块化管理的企业一般火灾事故由集团公司组织调查。

火险及火警由事故单位组织调查,板块分公司监督。调查组由事故单位领导或指定人员组织消防保卫、生技(工程)、安监以及其他有关部门参加。事故报告由消防保卫部门人员填写,安监部门审核。

5.3.3.6 交通事故的调查执行公安部发布的《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

5.3.4 调查程序

5.3.4.1 保护事故现场

a.事故发生后,事故单位必须迅速抢救伤员并派专人严格保护事故现场。未经调查和记录的事故现场,不得任意变动。

b.事故发生后,事故单位应立即对事故现场和损坏的设备进行照相、录像、绘制草图,收集资料。

c.因紧急抢修、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导交通等,需要变动现场,必须经企业有关领导和安监部门同意,并做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写出书面记录,保存必要的痕迹、物证。

5.3.4.2 收集原始资料

a. 事故发生后,企业安监部门或其指定的部门应立即组织当值值班人员、现场作业人员和其他有关人员在下班离开事故现场前分别如实提供现场情况并写出事故的原始材料。安监部门对及时收集的有关资料要妥善保管。

b. 事故调查组成立后,安监部门应及时向事故调查组汇报并提供收集到的有关材料。

事故调查组应根据事故情况查阅有关运行、检修、试验、验收的记录和事故发生时的录音、故障录波图、计算机打印记录等,及时整理出说明事故情况的图表和分析事故所必需的各种资料和数据。

c. 事故调查组在收集原始资料时应对事故现场搜集到的所有物件(如破损部件、碎片、残留物等)保

持原样,并贴上标签,注明地点、时间、物件管理人。

d. 事故调查组有权向事故单位的有关部门及有关人员了解事故的有关情况并索取有关资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

5.3.4.3 调查事故情况

a. 人身事故应查明:

(1)伤亡人员和有关人员的单位、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工种、技术等级、工龄、本工种工龄等;

(2)事故发生前工作内容、开始时间、许可情况、作业程序、作业时的行为及位置、事故发生的经过、现场救护情况;

(3)事故发生前伤亡人员和相关人员的技术水平、安全教育记录、健康状况、过去的事故记录、违章违纪情况等;

(4)事故场所周围的环境情况(包括照明、湿度、温度、通风、声响、色彩度、道路、工作面状况以及工作环境中有毒、有害物质和易燃易爆物取样分析记录)、安全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情况(了解有效性、质量及使用时是否符合规定)。

b. 设备事故应查明:

(1)发生的时间、地点、气象情况以及发生前设备和系统的运行情况;

(2)发生的经过、扩大及处理情况;

(3)有关的仪表、自动装置、断路器(电控阀门)、保护、故障录波器、调整装置、遥测、遥信、遥控、录音装置和计算机等记录和动作情况;

(4)设备资料(包括订货合同、大小修记录等)情况以及规划、设计、制造、施工安装、调试、运行、检修等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

(5)影响范围、损坏程度及经济损失。

c. 事故调查还应了解现场规程制度是否健全,规程制度本身及其执行中暴露的问题;了解企业管理、安全生产责任制和技术培训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事故涉及两个及以上单位时,应了解相关合同或协议。

5.3.4.4 分析原因责任

a. 事故调查组在事故调查时,应分析并明确事故发生、扩大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必要时,可委托专业技术部门进行相关计算、试验、分析。

b. 事故调查组在确认事实的基础上,应分析是否人员违章、过失、失职、违反劳动纪律;安全措施是否得当;事故处理是否正确等。

c. 根据事故调查的事实,确定事故性质(责任事故,非责任事故或破坏事故)。并通过对责任事故直

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的分析,确定事故的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根据其在事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确定事故发生的主要责任者、次要责任者、事故扩大责任者。

d. 凡事故原因分析中存在下列与事故有关的问题,确定为领导责任:

(1)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

(2)规程制度不健全;

(3)对职工教育培训不力;

(4)现场安全防护装置、个人防护用品、安全工器具不全或不合格;

(5)反事故措施不落实;

(6)同类事故重复发生;

(7)违章指挥。

5.3.4.5 提出防范措施

事故调查组应根据事故发生、扩大的原因和责任分析,提出防止同类事故发生、扩大的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

5.3.4.6 提出对责任人员处理意见

a.事故调查组在事故责任确定后,要根据有关规定提出对事故责任人员的处理意见。由有关单位和部门按照人事管理权限进行处理。

b.对下列情况应从严处理:

(1)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造成事故的;

(2)事故发生后隐瞒不报、谎报或在调查中弄虚作假、隐瞒真相的;

(3)阻挠或无正当理由拒绝事故调查;拒绝或阻挠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的。

c.在事故处理中积极恢复设备运行和抢救、安置伤员;在事故调查中主动反映事故真相,使事故调查顺利进行的有关事故责任人员,可酌情从轻处理。

5.3.4.7 事故调查报告书

a.凡发生重伤以上人身事故、一般以上设备事故、火灾事故,事故调查组均应填写事故调查报告书。

b.事故调查报告书报送组织事故调查的单位和部门,经批复同意后,事故调查工作即告结束。

由政府相关部门组织调查的企业各类事故,事故单位应当自收到事故调查报告书之日起一周内,将有关材料报送集团公司、板块分公司备案。

c.由政府部门委托事故单位进行事故调查的,调查组应在45天内完成事故调查并形成事故调查报告书,经集团公司生产安全部审核后报当地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或电力监管机构批复。

d.由集团公司内部组织的各类事故调查,应在30天内完成事故调查并完成事故调查报告书,经事故

调查组织单位批复同意后,事故调查工作即告结束。

e. 事故调查结案后,事故单位应将有关资料归档,资料必须完整,根据情况应有:

(1)人身事故报告、设备事故(障碍)报告和火灾(火险)报告;

(2)事故调查报告及其批复文件;

(3)现场调查笔录、图纸、仪器表计打印记录、资料、照片、录像带等;

重伤以上人身事故、一般以上设备事故和火灾事故、上级或集团公司指定的事故,应保存事故影像资料。

(4)技术鉴定和试验报告;

(5)物证、人证材料;

(6)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材料;

(7)事故责任者的自述材料;

(8)医疗部门对伤亡人员的诊断书;

(9)发生事故时的工艺条件、操作情况和设计资料;

(10)处分决定;

(11)有关事故的通报、简报及成立调查组的有关文件;

(12)事故调查组的人员名单,内容包括姓名、职务、职称、单位等。

5.3.4.8 人身轻伤、考核障碍以下设备不安全事件、交通事故、火险及火警事件应在30天内完成调查,填写相应报表,经审批后调查工作结束。表格填报内容及审批权限按照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安全生产信息报告暂行规定》要求执行。

5.4 安全记录

5.4.1 安全记录为连续无事故的累计天数,安全记录达到100天为一个“百日安全周期”。

5.4.2 基建项目单位安全记录自“四通一平”开工之日起计算。

5.4.3 新设立企业安全记录自工商营业执照取得之日起计算。

5.4.4 跨年度的“百日安全周期”可以统计为下一年度的“百日安全周期”个数。

5.4.5 所有除以下情况外的一般以上事故,无论原因和责任归属,均应中断事故单位的安全记录。

5.4.5.1 人身轻伤事故。

5.4.5.2 事先经集团公司批准进行的科学技术实验项目,由于非人员过失所造成的设备事故。

5.4.5.3 设备因履冰、暴风、雷击、洪水、火灾、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超过设计标准承受能力而发生的设备事故。

5.4.5.4 不可预见或无法事先防止的外力破坏事故。

5.4.5.5 用户过失引起的事故,且企业无责任者。

5.4.5.6 无法采取预防措施的户外小动物引起的设备事故。

5.4.5.7 为了抢救人员生命而紧急停止设备运行构成的设备事故。

5.4.5.8 由于电网原因引起继电保护或自动装置正确动作造成的设备事故。

5.4.5.9 全口径人身事故。

5.4.5.10 经集团公司认定可以不中断安全日的其他情况。

6 附则

6.1 本规定仅作为集团公司内部生产事故调查处理之用,不作为处理和判定民事责任的依据。

6.2 本规定由集团公司生产安全部负责解释。

7 附录

附录A :人身事故调查报告书

附录B :设备事故调查报告书

附录C :火灾事故调查报告书

附录A 人身事故调查报告书

1、事故简称:

2、企业详细名称:业别:

3、企业隶属关系:

上级直接管理单位:

产权控股单位:

4、企业经济类型:

5、企业详细地址:

联系电话:传真电话:E-mail:

6、企业成立时间:年月日

注册地址:

所有制性质:

执照情况:

经营范围:

7、企业(工程)概况:

8、事故起止时间:年月日时分至年月日时分

9、事故发生地点:

10、事故现场紧急救护情况:

11、事故发生时气象及自然灾害情况:

气温:℃其他(晴、阴…)

12、事故归属:

13、事故等级(事故性质):

14、事故类别:

15、本次事故伤亡情况:死亡人,重伤人,轻伤人

16、本次事故经济损失情况(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制度

事故报告制度 一、根据《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和调查处理条例》,为规范生产安全事故报告,落实安全生产事故责任追究制,防止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结合单位实际,制定本制度。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对建设工程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制度的规定为:“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伤亡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的规定,及时、如实地向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报告;特种设备发生事故的,还应当同时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报告。接到报告的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如实上报。 二、生产安全事故(以下简称事故)分为以下等级: (一)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二)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三)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四)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三、事故调查处理应当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经过、事故原因和事故损失,查明事故性质,认定事故责任,总结事故培训,提出整改措施,并对事故责任者追究责任。 四、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情况紧急或者遇到无法联系单位负责人等特殊情况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五、报告事故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二)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安全生产目标考核评估报告

安全生产目标考核评估报告 安全生产目标评完成效果评估报告 现将本公司安全生产目标实施情况评估如下: 一、组织机构健全管理人员到位 法定代表人为本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并立有责任状:公司下设安全生产 委员会~由经理、副总理、安全科主任成员等人组成~具体行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成立安全领导小组~与安全委员会密切配合~直接抓各科室、车间的员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要求和安全规章制度的落实。 二、制订了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如安全岗位责任制、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特种作业管理制度、安全检查评比制度等~使安全生产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管理有序、从而保证了公司相关安全生产规定和制度~得到落实和严格执行。 三、实现了控制目标 事故伤亡人数控制目标: 2012年1月至今未发生过人员伤亡事故。 四、资金投入到位,安全隐患得到治理 1、落实了安全生产工作经费。 2、定期排查安全隐患~安全隐患在整改期限内得到了治理。 3、在规定时限内完成安全隐患整治任务。 五、宣传教育 1、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有计划、有布置、有经费。 2、各科室、车间、班组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及各岗位从业人员安全教育 培训按照计划进行了落实~提高了企业人员的安全生产知识水平~增强了安全意识。

3、本公司特种作业岗位人员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使特种作业未发现特种作业人员未持证上岗的。 六、应急救援 1、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健全。 2、建立了应急救援队伍、配备了基本的设备设施,包括应急物资的储备,、组织了应急演练。 3、及时修改、完善应急救援预案。 从公司总体情况来看~公司年初制定的安全生产目标和各项规章制度适合公司实际情况~是科学的、可行的。但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如有些制度虽然已经制订~但在落实上还不够深入~坚持的还不够好~存有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根据安全生产实际情况作以下调整: 1、将业务科实施计划的第五项组织整改作业区汇报的设备方面安全隐患~按时整改率达90%以上调整为按时整改率达95%以上调整。 。 今后公司全体人员要再接再励~戒骄戒躁~落实执行好各项规章制度~及时发现事故的隐患~消灭事故于萌芽之中~保障职工的生命安全~确保年度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确保公司生产安全。 庆云弘光蜡业贸易有限公司 2012年5月25日

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制度

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制度 为了及时报告、调查、处理与统计职工伤亡事故及财产损失,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防止重复事故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与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与国国务院令第493号《生产安全事故报告与调查处理条例》与铁道部《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与调查处理条例》得有关规定,特制定本规定。 1、项目发生员工死亡事故、3人以上重伤事故后,事故现场负责人必须立即向指挥长报告;指挥长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与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得有关部门报告。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与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得有关部门报告。 事故发生后,指挥长依法对事故报告负总责。 按照如下程序进行事故报告: (1)发生一般事故,指挥长应向分公司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并逐级报至股份公司安委会办公室(安质环保部); (2)发生一般(初步核实情况不明)及较大(含)以上事故时,须由发生事故得集团公司安质部门、主管领导、主要领导核实事故信息后分别立即报告股份公司安委会办公室(安质环保部)主管领导、主要领导。 (3)须在事发3小时内将事故信息报至股份公司安委会办公室(安质环保部)负责人或主管领导;超过3小时未报,认定为内部迟报。 2、工地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发生伤亡、重伤事故现场负责人应保护事故现场,并迅速采取必要措施,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 3、发生伤亡事故后,根据中华人民共与国国务院令第493号《生产安全事故报告与调查处理条例》得有关规定处理。 4、发生安全事故,必须严格按照“四不放过”得原则进行处理,即事故原因未查明不放过、责任人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责任人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安全生产风险评估报告

XX有限公司 安全生产风险评估报告 1 企业基本情况 1.1 企业概况 XX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10月,公司位于XX园区9号,占地面积100亩,于2014年7月开工建设,2015年12月竣工并投入生产,2017年4月通过竣工验收。公司主要从事各类ST钢排钉,直排钉,特种钢钉等系列产品的研发与生产。现已形成1.5万吨/年ST钢排钉,直排钉,特种钢钉的生产能力。 ⑴企业名称:XX有限公司 ⑵法定代表人:XX ⑶生产地址:XX园区9号 ⑷行业类别:机械制造 ⑸组织机构代码:078892619 ⑹企业规模:小型企业 ⑺产品方案:ST钢排钉,直排钉,特种钢钉 ⑻设计能力:1.5万吨/年 ⑼劳动定员:180人 1.2 主要建设内容 项目建设内容为生产车间、办公楼、库房和污水处理站。其中,生产车间包括制钉车间、抛光车间、热处理车间、表面处理车间;库房包括原材料和成品库房。项目建设内容详见表1-1。

表1-1 项目建设内容组成表 1.3 项目周边环境关系 项目位于XX经济开发区中部,建设用地占地约120亩。本项目厂址北侧紧邻XX食品厂,北侧500m处为XX堰水库;西北侧70m处为XX有限公司,西侧一路之隔为原XX有限公司;南侧110m处为原XX发电项目;东侧紧靠山坡高差50m。项目距西北侧园区安置小区约560m;南面1.8km处为XX。项目地理位置图见附图1,项目外环境关系见附图2。

表1-2 项目外环境关系及主要环境保护目标表 1.4 项目总平面布置 厂区整体呈三角形,其中污水处理站位于厂区西北侧,便于与园区污水管网的接入;生产区位于厂区中部,自北向南依次为热处理车间、包装车间、抛光车间、表面处理车间和制钉车间;产品库房和原材料库房位于厂区东侧,紧邻包装车间和制钉车间;办公区位于厂区南侧,靠近园区道路,方便人员出入。厂区分区明确,总图布置见附图3。 1.5 生产基本情况 1.5.1 主要原辅材料及能耗 主要原辅材料消耗情况详见下表1-3所示。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新版)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 (新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476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新版) 根据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493号令要求编制本制度。 一、事故分类: 1、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2、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3、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

的事故; 4、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二、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三、报告事故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2、事故的简要经过; 3、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4、已经采取的措施;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处理制度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处理制度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处理制度 为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工伤事故的情况,研究事故发生的规律性,采取有效的措施,特制定本制度。 一、事故报告 1、发生轻伤事故后,应由负伤者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将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原因等立即报告工地负责人(车间主任),并由工地负责人(车间主任)在当日下班前报告企业负责人和安全部门。 2、发生重任事故后,负伤者或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直接或逐级报告企业负责人,并保护好现场。企业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亲自或责成有关人员组成调查组,对事故现场进行调查。 3、发生死亡事故后(即四级事故),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直接或逐级报告企业负责人,并保护好现场。企业负责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企业主管部门及其有关部门,企业主管部门应在24小时内报企业主管部委和建设部。发生重死亡事故(即一、二、三级事故)也照此办理。 二、事故调查处理 1、发生事故的单位要各级组织抢救伤者,想方设法医疗,使之尽快恢复身体健康。 2、要保护好事故现场,对事故现场必须做好围挡和标志,派专人看护,使被厂址的物件、碎片、残留物、致伤人的位置保护原样,不准移动和冲刷擦试。 3、事故发生后,企业要立即成立3-5人的事故调查小组,按“四不放过”原则,一是勘察事故现场,查清受害人或肇事者工作时间、工作内容、作业程序,操作时的动作或位置、致伤物体,并拍摄事故现场。二是对发生事故现场的有关人员调查了解,查清受害人或肇事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工种、技术等级、本工种工龄、接受教育情况和发生事故原因,对证人的口述材料要认真考证其真实程度,并责成写出书面材料,签字盖章。三是查清单位规章制度、安全技术交底及措施的实施情况。 在找出原因、分清责任、吸取教训、采取措施的基础上要根据《只工伤亡事故调查处理办法》第六条,职工因工伤亡事故按其性质分责任事故、非责任事故和破坏性事故,及第九条、第十条之规定,结合企业内部制定的安全生产管理奖惩实施细则,按应负的责任大小对有关人员进行处理,分别给予事故单位和个人予以罚款、行政警告、行政记过、记大过处分,触及刑律的上报人民检察院处理。 感谢您的阅读!

2018生产安全事故风险评估报告新版

****************** 生产安全事故风险评估报告 编制单位:**************** 编制日期:2018年7月10日

评估人员名单

目录 1.总则 (1) 1.1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情况 (1) 1.2现有事故风险防控情况 (2) 2.事故发生可能性及其后果分析 (3) 2.1事故情景分析 (3) 2.2事故发生可能性分析 (6) 2.3事故的危害后果和影响范围分析 (6) 3.划分事故风险等级 (7) 3.1事故风险评估方法 (7) 3.2事故风险评估标准 (9) 3.3事故风险评估 (10) 3.4划分事故风险等级 (16) 4.现有控制分析及存在问题 (16) 4.1风险控制措施分析 (16) 4.2现有措施存在问题 (17) 5.完善生产安全事故风险防控和应急措施 (17) 5.1风险防控措施(管理方面) (17) 5.2重大风险防控措施(技术方面) (18) 5.3风险应急措施 (36)

6.评估结论 (36)

生产安全事故风险评估报告 1.总则 1.1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情况 依据《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试行)》、煤矿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及规范,根据我公司安全生产实际情况,由矿井总经理(矿长)组织各分管副总经理、各部门负责人、各基层单位队长及各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围绕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良因素和管理缺陷等要素,结合矿井生产系统、设备设施、作业场所等部位和环节,重点对矿井瓦斯、水、火、煤尘、顶板、机电运输等进行了一次全面、系统的安全风险辨识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如下表1-1: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的内容及救援处理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的内容及救援处理 一、报告事故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包括单位的全称、所处地理位置、所有制形式和隶属关系、生产经营范围和规模等。 (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报告事故发生的时间应当具体、地点应当准确、事故现场的情况应当全面。 (3)事故的简要经过;对事故全过程的简要叙述,核心要求在于“全”和“简”。“全”就是要全过程描述,“简”就是要简单明了。但是,描述要前后衔接、脉络清晰、因果相连。 (4)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由于人员伤亡的情况和经济损失情况直接影响事故等级的划分,并因此决定事故的调查处理等后续重大问题,在报告这方面情况时应当谨慎细致,力求准确。 (5)已经采取的措施;已采取的措施主要是指事故现场有关人员、事故单位负责人、已经接到事故报告的安全生产管理部门为减少损失、防止事故扩大和便于事故调查所采取的应急救援和现场保护等具体措施。 (6)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即事故的补报。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的,应当及时补报。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

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7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 二、事故的救援与现场处置 事故发生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在接到事故报告后,除要做好事故报告工作外,更重要的是积极组织事故救援,并保护好事故现场。 事故发生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启动事故应急预案,或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校园安全事故报告制度

校园安全事故报告制度 为积极预防、妥善处理在校学生伤害事故,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和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安全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和其它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及有关规定,制定本学校安全事故报告制度: 一、学校发生安全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学校负责人。 二、学校负责人接到安全事故报告以后,除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外,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立即如实报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与事故种类相关的有关安全职能部门,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 三、学校发生安全事故后,应当按事故的类别、性质向相关部门报告: (一)火灾事故。学校发生火灾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在第一时间内,拨打火警电话“119”,向消防部门报告和求援施救;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在求援施救的同时,应当立即报告学校负责人;学校负责人再按层级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二)治安(刑事)事故。学校发生治安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在第一时间内,拨打匪警电话“110“,向公安部门报告和求援施救;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在求援施救的同时,应当立即报告学校负责人;学校负责人再按层级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三)食品中毒事故。学校发生食品中毒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拨打急救电话“120”,向卫生防疫部门报告和求援施救;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在求援施救的

同时,应当立即报告学校负责人;学校负责人再按层级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四)其它事故(意外事故、自然灾害事故等)。学校发生其它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学校负责人,由学校负责人再按层级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四、学校发生安全事故后,应当根据事故的类别、性质按规定的时间和方式向相关部门报告: (一)一般事故。学校发生无人员死亡,重伤1人或财产损失1万元以下的安全事故后,学校应当在24小时内电话或口头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报告,事故处理结束后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写出书面结案报告。 (二)重大事故。学校发生死亡或重伤3人或财产损失巨大的安全事故后,学校应当在2小时内电话或口头向区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报告,24小时内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写出书面报告,事故处理结束后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写出书面结案报告。 五、安全事故报告的必要内容。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伤亡情况、事故简要经过、采取的施救措施、事故发生的初步原因、报告单位、报告人及它应当报告的事项。

安全生产风险评价报告

安全生产风险评价报告 为实现公司的安全生产,实现管理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做到事前预防,达到消除减少危害、控制预防的目的,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识别生产中的所有常规和非常规活动存在的危害,以及所有生产现场使用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加强管理和个体防护等措施,遏止事故,避免人身伤害、死亡、职业病、财产损失和工作环境破坏。 1、项目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 2、常规和异常活动; 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活动; 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6、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7、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8、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 9、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等。 可根据需要,选择有效、可行的风险评价方法进行风险评价。常用的方法有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和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等。 1、工作危害分析法(JHA):从作业活动清单选定一项作业活动,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识别每个工作步骤的潜在危害因素,然后通过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该方法是针对作业活动而进行的评价。 2、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安全检查表分析法是一种经验的分析方法,是分析人员针对分析的对象列出一些项目,识别与一般工艺设备和操作有关已知类型的危害、设计缺陷以及事故隐患,查出各层次的不安全因素,然后确定检查项目。再以提问的方式把检查项目按系统的组成顺序编制成表,以便进行检查或评审。安全检查表分析可用于对物质、设备、工艺、作业场所或操作规程的分析。 本公司风险评价方法的选取: 1、各项直接作业的风险评价,选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 2、岗位、部位的风险评价,选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 3、设备设施(包括仓库、储罐)的风险评价,选用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一)物料危险性分析。 涂料企业常用的危险化学品主要有如下危险特性: 1)易燃、易爆性; 2)易挥发性; 3)易积聚静电性; 4)流动扩散性; 5)受热膨胀性; 6)毒害性、刺激性。 (二)作业场所危险性分析。 作业场所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1) 火灾、爆炸:①泄漏;②着火源如:明火、电气火花、静电火花、雷电、其他火源; 2) 容器爆炸; 3) 中毒和窒息; 4) 物体打击;

公司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

公司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处 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及时报告和处理生产安全事故,落实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第493号令)的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北京中通威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各部门必须按本制度的规定进行生产安全事故报告报告和处理,并对其准确性和及时性负责。 第二章生产安全事故等级划分 第三条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生产安全事故(以下简称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可分以下等级:一、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二、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三、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

事故; 四、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本条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 第三章生产安全事故报告 第四条事故报告应当及时、准确、完整,任何部门和个人对事故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 第五条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阻挠和干涉对事故的报告和依法调查处理。 第六条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公司负责人报告;公司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在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第七条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第八条报告事故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公司概况或项目概况; 二、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三、事故的简要经过; 四、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

安全事故报告及处理程序

安全事故报告及处理程 序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安全事故报告及处理程序 一、为了加强安全管理,及时处理各类安全事故,减少和降低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和影响,特制定如下制度: 一、在发生安全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单位负责人;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启动本单位应急救援预案,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同时将事故情况报告指挥部应急救援领导组,由项目经理发布命令是否启动指挥部应急救援预案。 二、事故报告程序 1、发生生产安全事故,事故单位应当立即向项目负责人报告;项目部按两个渠道进行事故上报:一是在事故发生后1小时以内,分别向事故现场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安监局)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并立即按照规定的时间和程序向监理单位、辽宁恒鑫源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报告。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并于 两小时以内,按照生产安全事故快报表格式连同不少于4张能反映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和全貌的照片上报至相关主管部门。 2、发生火灾事故,在第一时间内拨打119火警电话或110求救电话,同时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的程序和时限规定上报事故情况。 3、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根据事故等级,在第一时间内拨打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电话。有人员伤亡时,立即拨打120医疗救助电话,同时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的程序和时限规定上报事故情况。 4、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的,应当及时补报。自事故发生

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及报告制度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 一、工伤事故的分类 1、轻伤事故:指只有轻伤的事故; 2、重伤事故:指有重伤没有死亡的事故; 3、伤亡事故:指一次死亡1~2人的事故; 4、重大伤亡事故:指一次死亡3~9人(含3人)的事故; 5、特大伤亡事故:指一次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含10人)的事故; 6、特别重大伤亡事故:指一次死亡30人以上(含30人)的事故。 二、事故的上报 1、发生工伤事故后。负伤者或最先发现的人员,必须立即报告项目部有关领导,有关领导必须立即报至项目经理。 2、项目经理接到报告后立即按照有关规定向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和监理如实报告事故情况。 三、事故的调查 1、事故调查的目的是:掌握事故情况,查明事故原因,拟定改进措施,分清事故责任,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情况和填写事故调查报告书; 2、发生事故后首先要抢救伤员,保护好现场,如因抢救伤员或防止事故的扩大而需要移动现场物件时,必须作出标志或有详细记录。对事故现场的处理,必须经过当地劳动、公安、安监等部门同意方可进行。 3、按照事故类型分级进行处理 (1)轻伤事故:由工程部领导指定人员进行调查。 (2)重伤事故:由公司组织人员组成调查组进行调查处理。 (3)发生死亡事故,上报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并由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调查处理。 4、事故发生后在事故的调查处理中认真落实事故处理的“四不放

过”原则,即事故的原因和责任,调查分析不清不放过;对事故的直接责任者和有关责任者没有严格审查、处理不放过;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制定有效防范措施和措施不落实不放过。 5、在事故调查中,要分清责任事故、非责任事故、破坏性事故; (1)责任事故:指因有关人员的过失而造成的事故; (2)非责任事故:指由于自然的因素而造成不可抗拒的事故,或在未知领域的技术而引起的事故; (3)破坏性事故;指为达到一定目的而蓄意制造的事故。 6、事故调查的程序:组织调查组、明确任务与分工;调查事故现场、调查事故前生产情况和事故经过;进行必要的技术鉴定和试验;事故原因分析;提出防范措施;责任分析;提出事故责任人员处理意见;填写调查报告书;结案存档。 7、通过事故调查,查明下列事项: (1)事故发生的时间、(年、月、日、班次、时、分)和具体地点; (2)受伤害的人数、伤害部位、性质和程度; (3)导致事故发生的起因物(构筑物、机械设备、安全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物质、材料、货物、环境、气象等),与被伤害人直接接触造成伤害的危险物以及事故类别; (4)事故的后果和事故的经济损失; (5)发生事故时,受伤害人的作业名称及其工作内容、共同作业人员的任务及其分工、相互的联系和联络、作业时工艺条件、操作方法、设备操作参数(如压力、温度)、设备有无缺陷、操作是否正常、事故前有无异常反应和征兆、发生异常现象的判断和处理; (6)受伤害人和与事故直接有关人员的情况:姓名、性别、年龄、工种、级别、工龄、本工种工龄、受过何种技术培训与安全教育等。 (7)安全管理方面:有无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教育;安全检查、安全活动情况;有无防止事故的安全措施及管理办法等;

学校安全事故报告制度通用版

管理制度编号:YTO-FS-PD759 学校安全事故报告制度通用版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Of Daily Behavior, The Activities And T asks Are Controlled By The Determined Terms, So As T o Achieve The Effect Of Safe Production And Reduce Hidden Danger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学校安全事故报告制度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管理制度文件可用于工作中为规范日常行为与作业运行过程的管理,通过对确定的条款对活动和任务实施控制,使活动和任务在受控状态,从而达到安全生产和减少隐患的效果。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为及时处理和预防安全事故,学校建立安全事故报告制度。 学校每月最后一天以书面形式向主中心学校汇报当月安全工作情况。 2、学校对突发事件除了及时救治外,学校领导要半小时内向主管部门报告。 事件处理完毕24小时内要向主管部门写出书面报告报。 4、学校发生安全事故后,现场有关人员应当即报告校长当即报告校长,学校领导接到事故报告后学,除按学除校的《应急预案》迅速采取抢救外,,应按照相关规定,立即如实报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事故种类的相关安全职能部门。报告程序 (1)、一般安全事故报告程序:老师或现场老师--班主任--校长; (2)、火灾事故:拔打“119"--报告学校负责人学校负责人--按规定上报有关部门;

安全生产评估报告.doc

安全生产评估报告 一、根据《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 (JGJ/77—2010)的颁布实施,对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条件、业绩及相应安全生产能力进行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也给实现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促进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施工生产的本质安全程度的提高创造了条件。我公司于10月至12月组织了全公司范围内的安全大检查,按照《标准》要求,对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类别应包括企业自我评价、企业上级主管对企业进行评价、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对企业进行评价、业主对企业进行评价四个类别。也就是说除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对企业进行评价外并不排斥施工企业上级主管和业主对企业进行评价及企业自我评价。因此企业在施工生产过程中,应按照企业规章、生产与市场需求,定期进行企业安全现状评价,随时了解企业安全生产条件状况,对企业安全生产业绩进行动态监测。通过对企业本期安全生产能力的总体评价,提出安全生产可持续改进措施意见,以指导企业下期安全生产,真正体现安全管理的预见性,达到事先预防控制的目的,实现安全的动态管理: 二、安全评估过程一般包括评价资料准备、施工现场评价、出具评价报告主要步骤。 1.评价资料准备建立企业申请安全评价的资料文件清单,汇总装订成册,在接受评价时应及时递交。文件清单中主要项目包括: (1)企业概述; (2)企业营业执照、资质证书、安全生产许可证复印件; (3)企业本期生产经营活动情况说明;

(4)企业本期安全生产自我评价报告(评价表采用《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 (JGJ /T77—2010)附录A、附录B、附录C中规定的表格); (5)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文件,具体包括: ①企业现行有效文件清单目录; ②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文本,包括: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规定,各级各类人员安全生产岗位职责,安全管理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奖惩考核制度等; ③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文本,包括:资金保障,教育培训,安全检查,事故报告和处理等; ④安全生产管理规定文本,包括:技术管理,设备管理,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分包单位资质和人员资格,供应单位、安全设施和防护、特种设备、安全检查测试工具等企业管理规定或形成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中的“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 (6)企业建立的重大危险源清单,并提供企业危险源辨识、评价记录; (7)企业审批的施工组织设计、专项安全技术方案1~3份(企业备份,评价后返还); (8)企业本期安全生产事故档案、事故报表; (9)企业安全生产业绩统计表及相关证书、文件的复印件等。 2.施工现场评价结合现行的《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CJ59-2011)和国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28001-2001),按照《标准》中规定安全生产条件评价项中的20个评分项目和安全生产业绩中的4个评分项目进行整合,重点对以下13项进行施工现场审查、评价。

安全事故报告及处理程序

安全事故报告及处理程序 一、为了加强安全管理,及时处理各类安全事故,减少和降低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和影响,特制定如下制度: 一、在发生安全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单位负责人;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启动本单位应急救援预案,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同时将事故情况报告指挥部应急救援领导组,由项目经理发布命令是否启动指挥部应急救援预案。 二、事故报告程序 1、发生生产安全事故,事故单位应当立即向项目负责人报告;项目部按两个渠道进行事故上报:一是在事故发生后1小时以内,分别向事故现场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安监局)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并立即按照规定的时间和程序向监理单位、辽宁恒鑫源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报告。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 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并于两小时以内,按照生产安全事故快报表格式连同不少于4张能反映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和全貌的照片上报至相关主管部门。 2、发生火灾事故,在第一时间内拨打119火警电话或110求救电话,同时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的程序和时限规定上报事故情况。

3、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根据事故等级,在第一时间内拨打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电话。有人员伤亡时,立即拨打120医疗救助电话,同时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的程序和时限规定上报事故情况。 4、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的,应当及时补报。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7日内)发生的事故伤亡人数变化,必须按程序及时报告。事故发生后隐瞒不报、谎报、故意迟报,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或者拒绝接受调查、拒绝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以及提供假材料、做假证的,依法承担法律责任。三、处理程序: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标准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 (标准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标准版) 1.目的 为了及时了解和研究职工的伤亡事故,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与之有关的伤害和损失,吸取教训,防止同类事故再次发生制定本制度。 2.范围 适用于公司内部发生的工伤事故报告。 3.职责 各部负责制造现场伤亡事故的报告处理。 死亡事故有综合科按规定的程序向上级主管部门进行报告,并协助事故调查组进行事故调查。 4.工作程序 4.1事故的分类 4.1.1一般事故

a.轻伤事故:人员造成轻微上海或财产损坏不超过3000元的事故; b.重伤事故:《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各种重伤事故或财产损失在3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事故。 4.1.2重大事故 重大事故按《工程重大事故报告和调查程序规定》(建设部3号令)的规定划分。 4.2事故的报告 4.2.1如有伤亡事故发生,最先发现的人应立即向部门安全员报告,部门安全员向部长报告,部长向主管安全的经理报告,企业负责人应当在二十四小时内写出书面报告,内容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部门、人员姓名、事故的损失程度、事故的原因分析、处理步骤等。并按照程序和部门逐级上报。 4.2.2一般事故,部长必须组织人员对事故进行调查分析,填写事故报告书,在事故发生后两天内送总经理和综合科。 4.2.3重大事故,由综合科按照《工程重大事故报告和调查程序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能力评估报告记录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能力评估报告记录

————————————————————————————————作者:————————————————————————————————日期:

1 编制说明 1.1 编制目的 为全面掌握公司应对和处理生产安全事故的情况,对公司应急能力进行评估,找出公司应急的薄弱环节,制定相关措施予以加强。1.2 编制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3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安全管理办法》 4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评估规范》 5 《北京市安全风险管理实施办法》 6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应急能力的意见》 7 危害辩识和风险评价结果 1.3 评估原则 1 坚持客观公正原则。在组织评估和撰写评估报告等各个环节,都从思想和形式上力求做到实事求是,确保评估结果的可信、可用。 2 坚持发展性原则。评估不是目的,促进应急管理工作的开展和完善才是目的。评估过程中,应始终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主要目标,建设性地开展工作。 1.4 评估程序

1.5 评估组组成 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执行经理、总工、生产经理、安全总监为副组长,施工管理部、安全监督管理部、物资设备部、综合办公室为组员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能力评估小组,根据编写的应急预案、应急资源报告和安全风险评估的相关内容以及实际的需求,对照本公司实际情况和周边可用资源的情况对《生产安全事故应急能力评估打分表》评估。 1 评估小组安排 编制评估收集资料 资料分析 现场检查 人员访谈 打分评估 形成调查成立评估差 较差 一般 良 优 组织专题研究 制定整改方案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及整改记录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台账 台账种类: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及整改记录 单位名称: 苏州雷富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台账编号: 09 可编辑wrod范本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 一、法律、法规: 1、主席令第51号《刑法修正案(六)》; 2、主席令第70号《安全生产法》第91条; 3、国务院令第493号令《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4、国家安监总局令第13号《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罚款处罚暂行规定。 二、有关规定: 1、企业应明确事故报告程序: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除立即采取应急处理措施外,应按规定和程序报告本单位负责人及有关部门。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企业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1 h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企业在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时,应按有关规定及时补报。 2、抢险与救护:企业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应迅速启动应急救援预案,企业负责人直接指挥,积极组织抢救,妥善处理,以防止事故的蔓延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安全、技术、设备、动力、生产、消防、保卫等部门应协助做好现场抢救和警戒工作,保护事故现场。企业发生有害物大量外泄的事故或火灾爆炸事故应设警戒线。 3、事故调查和处理(“四不放过”原则: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企业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应积极配合各级人民政府组织的事故调查,负责人和有关人员在事故调查期间不得擅离职守,应当随时接受事故调查组的询问,如实提供有关情况。未造成人员伤亡的一般事故,县级人民政府委托企业负责组织调查的,企业应规定成立事故调查组组织调查,按时提交事故调查报告。企业应落实事故整改和预防措施,防止事故再次发生,整改和预防措施应包括:1、工程技术措施;2、培训教育措施;3、管理措施。 4、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工矿商贸企业事故)类别:(1)物体打击;(2)车辆伤害;(3)机械伤害;(4)起重伤害;(5)触电;(6)淹溺;(7)灼烫;(8)火灾;(9)高处坠落;(10)坍塌;(11)冒顶片帮;(12)透水;(13)放炮;(14)火药爆炸;(15)瓦斯爆炸;(16)锅炉爆炸;(17)容器爆炸;(18)其他爆炸;(19)中毒和窒息;(20)其他伤害。 可编辑wrod范本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制度标准版本

文件编号:RHD-QB-K5984 (管理制度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制度 标准版本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制度标准版本操作指导:该管理制度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五十条对建设工程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制度的规定为:“施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伤亡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的规定,及时、如实地向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报告;特种设备发生事故的,还应当同时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报告。接到报告的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如实上报。” 本条是关于发生伤亡事故时的报告义务的规定。

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及时报告有关部门是及时组织抢救的基础,也是认真进行调查分清责任的基础。因此,施工单位在发生安全事故时,不能隐瞒事故情况。 对于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制度,我国《安全生产法》、《建筑法》、《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等对生产安全事故报告作了相应的规定。同时《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1989年国务院令第34号)和《工程建设重大事故报告和调查程序规定》(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3号)也对生产安全事故作了相应的规定。比如《安全生产法》第七十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本单位负责人。”“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迅速采取

道路运输安全事故报告制度

道路运输安全事故报告制度 为加强道路运输安全运输管理,及时准确地反映公司安全运营状况,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和交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道路运输行车事故报告和统计工作的通知》等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公司建立安全事故上报制度,安全科负责事故的报告登记,建立值班制度,公布值班电话,畅通报告渠道。 二、公司安全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都要高度重视安全事故报告的重要意义,按照规定程序、时限、内容和要求,认真做好事故报告工作。 三、公司利用安全例会、安全培训等方式,认真传达国家、省市关于事故快报的知识、程序、内容,督促从业人员在第一时间做好事故上报。 四、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或危险品运输事故后,驾驶员或押运员应立即停车,采取措施抢救伤员,并在1 5分钟内将发生地事故情况报告当地公安交警部门、环保部门、保险公司和本公司。 五、公司安全人员接报后,要认真填写事故登记表,登记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事故的简要经过,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已经采取的措施以及其他需要报告的情况。并立

即报告主管经理。 六、对发生的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行车事故、涉及外籍人员(包括港、澳、台)死亡的行车事故、造成重大污染的危险化学品(包括剧毒、放射、爆炸品等)运输事故,公司接报后必须立即报告道路运输管理部门。自事故发生之日起7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 七、一般轻微事故,公司应事故发生后3日内,填报《道路货物运输事故报表》,报运管部门。 八、公司对运输事故建立台帐,召开事故分析会,分析原因,制定防范措施,引以为戒,进行严肃处理并搞好案例教育。 九、对于拖延、隐瞒不报或拒报的,将追究相关责任人和主管人员责任。 十、每年度对事故要进行汇总、分类,综合分析事故原因,制定出下年度事故预防措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