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师体育专业信息素养教育与田径课程整合策略研究

高师体育专业信息素养教育与田径课程整合策略研究

江西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高师体育专业信息素养教育与田径课程整合策略研究

姓名:严伟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体育教育训练学

指导教师:杜少武;徐细根

2003.5.1

摘要

(21世纪,人们步入信息化社会,“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跨越式发展”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峰项浪尖。2002年2月教育部颁布了《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简称‘意见》),有力地推动着教育改军向着现代化、纵深化方向发展。目前,我国以现有师范院校为主体的教师教育机构,存在着与‘意见》不相适应的教学理念,信息基础设施和资源建设薄弱,教学手段难以适应信息教育发展的矛盾。因此,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进程,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全面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课题.体育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建设与发展与时代前进步伐不相吻合.由于体育课程具有理论与实践、动态与静态、教育与健身的综合属性,因此传统的教学方式显得力不从心。这就提示我们信息素养教育与体育专业课程的整合是体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田径课程是高师体育专业的主干课程,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因此,/本研究在系统阐述信息素养内涵、意义和科学探讨匿蟹迭程妁基础上,分析田径课程与值皇塞羞熬直整合的基础和条件;通过教学实验,研究课程箍合的方式和效果。本研究的目标是:1.揭示信息素养教育与田径课程教学整合的正向效应,提出行之有效的课程整合策略;2.提供有益于田径课程教学改革的理论依据,;3.为信息素养教育与体育专业课程整合模式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和实践参考.本研究以江西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42名男生为实验对象,采用文献、量表、多媒体课件设计与教学、专家调查、数理统计、归纳、演绎等研究方法,对实验组学生实施课程整合教学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信息检索、分析、利用、创新以及技能、理论、教学能力、综合素质均高于对照组,且存在显著性差异(P<O.01或P<O.05)。Zl:此基础上,本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①信息素养是个体的必备素质,它与专业能力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

②体育专业教育目标向多元化、课内外~体化、终身体育方向发展;

③传统的体育教学难以摆脱“以静教动”和“以静学动”的局限,教育信息技术则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长期困扰师生的难题,为推进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保证;

/④科学的课程整合是以建构主义为主磐教学思想基础,信息技术为主要教学手段,信息素养为主要教学目标的整合.其复杂性向我们提示了改革之路任重道远。)刁

关键词:高师教育;《言息素养广课程整合教育信息化;体育教育砥≤(田砖沁

Abstract

Content:21stcentury,peoplestepintotheinformationsociety.’Withtheinformationalizetoarousethemodernizationandstridingdevelopmentineducation”hasbecomethecrestofthehighereducationreformation.InFeb.2002,educationministrydecreedOpinionsaboutthepromotionofeducationinformation,whichembodiesrequiresofthetimes.Currently,theteacher—trainingsysteminourcountry,whichcoreisnormalcolleges,existsalotofaspectsunsuitabletotheOpinions,such

informationresourceandfacilities.EE.educationalsofacesasdatedconception,poor

thischallenge.JustlikePro.HeKe?kangsay,thefirstdoetofialtutorinourcountry,’integrationofinformationandcurriculumisthemosteffectivemethodtothesolvetheantinomy’.ThewordsalertUSthattheintegrationofinformationliteracyeducationandEE.curriculumisthecut-inoftheP.E.specialtyeducationreformation,andtheoperationalmethodsarethepurposeofthisresearch.Track&fieldisthetrunkcurriculuminP.E.specialtyanditalsobea900dexperimentalobject.Inthisresearch,42boysofP.E.specialtyinJXNUwereregardedastheexperimentalobjects,anddocumentary,measureform,multi—mediateaching,expert,statistics,induce,deducetheetc.wereapplied,theresultsshowthattheabilitiesofwebbing,wiggling,wrappingandtheskillsintechniques,theories,instructionsinexperimentalgrouparesuperiortothecontrastgroup.AndthereexistsobviousdifferencefP<O.OlorP<0.05).Theconclusionsasfollows:

①Informationliteracyistheessentialcharacterforindividuals,andit’Srelationtoprofessionalabilityiscompletingandpromotingeachother;

②Wholedimension,integrationofschoolandaRer-school,lifelongsportale

thedirectionsofP.E.specialtyeducation;

③Intraditionaleducation,movingthingsalwaysaredescribedinstillstate,SO

studentCallhardlyunderstandtheultimatecharacter.InformationtechnologyCan

reformation.

improvethesituationandsupporttheinstruction

④Scientificcurriculumintegration,constructivismisthebaseofeducational

informationtechnologyisthemethodandinformationliteracyandidea,

professionalskillsisthegoal;

Keywords:highernormaleducation;informationliteracy;curriculumintegrationeducationalinformationalize;researchofEE.education;trackandfield

高师体育专业信息素养教育}jfIJ径课氍整合策略研究

1前言

1.1选题依据

信息素养的概念出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于1974年提出,指的是个体能够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能够检索、评估和有效地利用信息的综合能力,是独特的,比能力更为宽泛的概念Il】。这一概念出现在第三次生产力浪潮时期,该时期以电子工业、遗传工程等新兴工业为标志,其主要特点是多样化、小型化、综合化,并表现出低消耗、高效益、快节奏的生产特点。这个时代被称为信息时代。由于教育的相对滞后性,传统方式的以教师为主要信息来源、教师向学生进行知识导入的模式已经很难适应信息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在这个知识更新迅速、信息总量剧增的时代,个体需要的已不是一个恒定不变的知识体系和知识总量,而是需要一种对海量信息的驾御能力。在体育教育领域,这种教育模式上的不足更是明显。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对高校课程改革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要求我们做出敏锐的反应【61。

信息素养的培养与其他课程教学的整合,正在成为当前我国信息技术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热点课题。在世界其他教育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在信息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也都是逐渐将信息素养的培养与其他课程教学的整合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I心J。我国的学校体育教育自清晚期至今经历了被动接受、单项弓I进、主动吸收的三个阶段,而高师体育专业教育也经历了运动技能培养、技能与理论并重、厚基础、宽口径的教学目的变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信息化的不断推进t人才‘的概念也在发生着改变,社会需要的人爿‘是具有宽泛的理论积累和相对擅长的专业的个体。所以学校以往单…的功能和教学体制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甚至落后于社会的发展,其教育功能亟待加强。近些年,我国的高校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引入了西方高等教育的学分制教学体制,这种教学体制很大程度上给了学生自主发展的自由,可以让学生在一个布局科学合理的“知识超市,,罩挑选自己所需的商品。但是,面对如此之多且不断发展着的信息与知识,用以往学校的那种“传授既定知谚{”的方式是无法培养出适应信息社会的人力’的。所以,高校的教育重点应该由以往的“传授既定知识”向在传授经典知识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寻找、分析、评估、利用和创造的能力?让学生知道问题的解决方法,还要让学生掌握寻找解决方法的方法。而信息素养这一概念则成为了丌启未来高校教育魔盒的“盒钥匙”,它将为培养信息时代的人爿。提供

高师体育专业信息素养教育与H}径课程接合策略研究

无限的力量。作为既传统又年轻的商师体育专业教育,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则显得尤为重要。而田径作为体育教育中的主要内容,它与信息素养培养的整合则是课程教学改革的重头戏。

就体育师资而言。从总体上看社会需求仍然较大,因此,保持和进一步发展体育教育专业是我国体育院系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的主要任务之一。高师体育专业现阶段的主要培养目标是中小学的体育教师,所以了解中小学体育课的现状对指导体育专业教学有较强的意义。

表1湖南省十所中学体育谋内容调查表忙

袭21950--1997年教育部颁发的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漂对藏‘’‘

从表l可以看出,田径仍为现在中学体育课程的“重头戏”,但是开课率让人担忧。这从一个方面反映出现在经济状况、传统观念对中学体育教育内容的影响十分明显,体育课虽不可缺少但还是避免不了缩水,那么教师的应变能力和知识量就显得格外重要。从表2中又反映出新时期对体育专业教学的新挑战,一方面是社会对体育师资的更为苛刻的要求,另一方面则是培养师资的时间减少。田径课时的减少是在总课时不变的情况下,为实现“宽口径”的培养目标丽匀出一些课时给其他课程。在这种状况下,以往的做法就是减少教学内容来弥补课时的不足。这种做法表面上看是解决了矛盾,但实际上是牺牲了学生的求知权利。所以,高师体育专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出路就是由“固定知识传授”向“培养自我学习能力”转变,即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这样才能体现“商效率、大信息、厚基础、宽口径”的新时期高等教育方向。

在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中,田径必修课在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方案》中被确定为9门主干课程之一ll”。所以,将田径课程作为本研究的载体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高师体育专业信息素养教育与田径课程整合策略研究

1.2相关研究分析

现在教育关于教育改革的讨论十分热烈,体育专业教育领域的讨论较多的是集中在理论上的探讨,但在适应未来教育发展方向和实际操作上的研究较少。由祝智庭先生编著的《信息教育展望》、季浏先生等编著的‘体育教育展望》和何克抗先生编著的《迎接21世纪对高等师范教育的挑战》在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特别是在信息时代的前提下,政府、教育部门、教育者、受教育者、教学环境的关系作了前瞻性地阐述;在体育专业教育领域,体育的发展方向、体育专业课程改革、体育工作者应具备的条件也进行了系统地阐述。相关的文章还有‘多媒体教育应用的重大意义及发展趋势)、‘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理论的新发展》、《我国高等师范教育改革的方针与对策》、《现代教育技术与创新人材培养》、《迎接2l世纪对高等师范教育的挑战》等等。综合观点,体育专业教育应该适应信息时代的特点,在培养专业学生方面,要重新认识教师、学生、教学环境(教材、设备等)的关系,以建构主义为基础,教育信息技术为媒介和手段,确立“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育观念。应把传统的教师一学生的知识传导模式转变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信息素养)模式。由此,信息素养的培养在体育专业教学应作为重要的目标,并且具备相当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目前,关于信息素养培养的理论在我国属于引进吸收阶段,相关理论层次研究较多,而体育专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之相适应的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研究较少,具体的实施策略就更为罕见。本文立足于高师体育专业学生信息素养培养与田径课程教学的整合,提出相应的策略,具备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3研究内容与意义

1.3.1研究内容

(1、系统地阐述与分析信息素养的内涵、意义及其与特定课程教学的关系;

(2)科学探讨田径教学的历史沿革,分析当前田径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通过教学实验,研究信息素养培养与田径课程的整合方式及其效果。1.3.2研究意义

(1)揭示信息素养培养与田径课程教学整合的正向效应;

(21提出行之有效的课程整合的策略;

(31提供有益于田径课程教学改革的理论依据。

高师体育专业信息素养教育与田径课样枢合策略研究

2综述

2.1高师体育专业发展的时代特征

2.1.1高师体育专业所处的时代背景

江泽民同志在1998年2月14曰的讲话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在1999年6月15日在第三次全教会的讲话中又进一步指出:“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的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育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型人材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

信息时代的教育随着社会经济、文化以及人们生活的变化,相应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就体育专业教育而苦,至少出现了三种转变:一是出以往传授与继承固有知识为重点的封闭式教育向着重培养学习者创造精神、思维和能力的丌放式教育转变;二是由单一的知识教育向全面的综合素质教育转变;三是由学校教育向全社会的终身教育转变。这三大转变意在倡导和培育一种适应主体教育模式需要的体育思想,即要求根据教育关系主体自身、社会以及国家的多种需要,有日的、有计划和有组织地实施体育专业教育,引导学习者的求知欲,帮助他们掌握IF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其学习、应用和探求知识的能力;注重发展学习者的不同个性和优势,鼓励他们实现多途径、多样式发展。换占之,就是要围绕教商者和学习者两人主体形成一个和谐、宽松的环境,建立主体之问互为前提或者条件,互为目的,实现共同发展的互动关系。而信息素养的培养则是其问最好的纽带。在建构主义的教育观念的基础上,利用教育信息技术,在丰富的信息资源的学习环境中,使学生真正达到意义的建构。将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连成一体,使信息素养和专业技能互为促进。相辅相成,从而从为新时代所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体育专业人才。

2.1.2国内外体育专业发展现状

2.1.2.1英国的体育专业教育

英国现行的体育专业教育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无论在培养目标、人才规格、课程设置、研究条件、场地设施以及师资水平都有长足的进步与发展,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可见~斑。

高师体育专业信息素养教育与田径课程鹈合策略研究

年级课程

运动技术:各门术科的实践与理论教学

身体素质与训练理论统计学

科研方法体育与娱乐中的领导行为

应用生理学运动生理学

一年级

体育与娱乐的哲学研究体育规则

计算机娱乐管理与法律

人类资源管理娱乐规划与计划

经济学两门外系课程

运动技术(内容同一年级课程)

身体素质与训练理论科研方法

教学与训练儿童体育:生长发育中的体育活动

体育、运动与娱乐中的领导行为运动生物力学

应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

二年级计算机体育与娱乐的哲学研究

体育比较研究人类资源管理

运动社会学市场学

娱乐社会学欧洲娱乐政策

旅游研究野外娱乐

两门外系课程

运动技术专修i某一专项毕业论文

运动生物力学:运动中的各种力及理论模型

应用生理学:运动营养及力量速度与爆发力

运动一心理学:高级运动竞技状态及精神准备

运动社会学:体育与偏差及体育层次与社会理论三四年级运动与保健:生理学基础运动与保健的行为举止

体育比较研究体育与当代教育

体育活动与特殊需要体育规划与规定

宏观管理研究

娱乐政策分析儿奄体育

残疾人康复与体育两门外系课程

高师体育0业信息素养教育tj刚行课程整合策略研究

上述课程设置表明,体育知识和理论的课程大多都是跨学科的交叉渗透,一般规模较大的体育系有4个主修专业,即体育与运动科学专业;体育、运动科学与娱乐管理专业;娱乐管理专业和复合型专业。较好的体现了“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方向,形成了培养特色,以适应市场人才的竞争和为向高层次进一步学习提高奠定基础。在这样一个综合程度商,学科范围广的专业教育中,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受到高度的重视。

2.1.2.2美国的体育专业教育

当今美国社会已经步入信息化时代,计算机已成为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必备工具。健康、娱乐和运动业的管理都已计算机化。因此,掌握计算机技术和知识已成为对体育院系学生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高科技技术手段也广泛运用于教学和科研领域。~些院系丌始运用网络系统对学生进行教学,如北衣阿华大学健康、体育和休闲学院已采用州计算机网络(光纤可视系统)对其远在200公罩之外的4个地区的学生进行远程教学。传统的教学科研方法正因此而发生变革。而这些对信息的索取能力都是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2.1.2.3德国的体育专业教育

德国进一步强调培养体育专业学生运动行为能力。向学生倡导如下内容:①达成的自我评价、⑦人际关系的共同体验、③通过运动体验环境和自己的身体、④自我表现,提商审美意谚{、⑤健康。提倡发展运动行为能力,就要探索有关的问题学习、发现学习等新方法。这些符合信息素养的行为能力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2.1.3我国高师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

根据2l世纪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和体育教育人才’需求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培养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体育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受过体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能从事体育教学、课余运动训练,并具有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广适应、重创新的人/jI5"。我国共有109个体育本科专业点,其中体育教育专业为67个,占61.5%;运动训练为28个,占16.5%;体育管理、社会体育分别只有4个和2个,各占3.7%和1.8%。这说明我国体育专业教育仍然是以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为主体。难此,体育专业教育爿。能跟上我国市场经济和体育发展的步伐,/l。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J。

商师体育专业信息素养教育与田径课程捂合镱略研究

2.1.4高师体育专业教育的发展的必然一一信息教育

体育专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自身的特点。体育运动中不仅具有抽象的、逻辑的、线性的、量化的内容,还具有大量的复杂的、动态的、直观的、偶然的现象。而体育专业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学生在这些现象当中去伪存真、找出规律。但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体育中的大嚣现象和知识的表达和分析难以达到较好的效果。信息教育以后现代主义认识观和生态观为认识论和教学论基础,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抽象变直观,将定性转量化。学生、教师、教材、媒介统一成整体,教学过程变得生动、互动、有趣,诱导学生露身为探究和问题求解的主体,在提高信息素养的同时增长了知识,而两者的相互激励机制使学生不断的提高。所以,信息教育是体育专业教育的发展必然,信息素养的培养和专业课程的整合是教学有利手段。

2.2信息教育的核心一一信息素养

2.2.1信息素养的内涵

2.2.1.1概念

信息素养的概念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于1974年提出,指的是个体能够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能够检索、评估和有效地利用信息的综合能力。是独特的,比能力更为宽泛的概念。…这一概念出现在第三次生产力浪潮时期,该时期以电子工业、遗传工程等新兴工业为标志。其主要特点是多样化、小型化、综合化,并表现出低消耗、高效益、快节奏的生产特点,这个时代被称为信息时代。未来的人必须适应信息环境,在快节奏、大范围的信息流通中必须具有很强的信息处理能力。利用现代的信息设备作为依托则是信息素养培养的鲜明特点。

2.2.1.2内容

信息素养不是某一特定的专业技能,而是指导个体形成技能的更高层次的社会生存素质。它着重于信息内容、交流、分析、信息检索和评估。具有信息素养的人是那些学会了如何学习的人,他们知道知识是如何组织的,知道如何找到所需要的信息,知道如何利用这些信息使得别人可从中受益,他们是为终身学习作好了准备的人,因为他们总是能够为所要完成的任务或所要做出的决定寻找到所需要的信息131。完整的信息素养应包括三个层面:①文化素养(知识层面)、②信息意识(意识层面)、③信息技能(技术层面)。

商师体育等业信息素养教育‘jHj释课科铭合策略研究

增强

增强

图l信息素养、技能形成、信息资源的关系

(1)高效获取信息的能力

在短时删内能根据教学目标高效地收集与之相关的各种教学资料与信息;平时能对与学科知识关联较紧密的信息保持很强的敏感度。

(2)合理地鉴别吸收、归纳存储的能力

能对获取的信息按学科教学和课程整合的需要分门别类地加以归纳分析、去粗取精,达到为我所用。

(3)创造、生成、交流和输出的能力

能把收集到的“含金量”较高的信息巧妙整合予学科教学实践。

(4)全面、客观地评价信息的能力

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能结合网络知识和传统知识体系对其进行全面、客观地综合评价:有很强的辨别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能抵制不良信息的侵蚀。

(5)终身学习的观念和能力

应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不断学习最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理论,学习多媒体网络知识,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法与模式。2.2.2信息素养的标准

面对未来社会的竞争与挑战,合格的大学生应建立终身教育观念,并遵循以下的信息素养标准:

(1)能够意识信息对民主社会的重要性;

(2)能够描述和表达信息需要:

(3)能够确定信息所具有的一系列类型和范围;

(41能够主动、有效和高效地获取信息;

(51能够熟练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

高师体育专业信息素养教育与田径课程整合策略研究一——————__————————__———————————-●—————_—_——●●—————_————h_——————————————_———-__-●-●—————●H__-—————————————-——————H●一

(6)能够精确地、创造性地使用信息:

(7)能探求与个人兴趣有关的信息;

(8)能力争在信息查询和知识创新中做得最好;

(9)能与他人进行良好、积极的合作。

2.2.3信息素养与体育专业教育的关系

博尔(Boyer)的报告《大学教育的重新利用》提出了一些策略,利用这些策略,可以要求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将信息素养的培养融入到体育专业教育当中,能够产生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在这种学习环境中,探索成为学习的规范,问题求解成为重点,而批判性思维则成为这一过程的~个部分,这样的学习环境需要信息素养的支撑【131。这样的教学方式符合体育专业学生自信、好奇、精力充沛的心理特点。培养终身学习者是高等教育的中心任务,这就需要确保学习者具备推理和批判性思维的认知能力,学会如何学习。大学教育不仅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而且为职业发展奠定了基石,同时也培养了具备广泛知识的公民。信息索养是终身学习的要素,也是终身学习的基础,具有了一定的信息素养,爿‘有可能将学习延伸到正规的课堂教学环境之外,,d‘能在离JI:学校之后,在生活中的各种复杂的环境中进行独立的研究。

2.3田径课程教学的历史沿革及分析

2.3.1田径课程的发展历史与趋势

2.3.1.1单一模式阶段

体育专业教育从无到有,具有社会主义体育性质即阶级性、教育性和健身性。用径课程教学突出强调以学习掌握运动技术为主要内容的运动技术教育和通过技术练习进行体质教育和方法论。课程教学歼始从无序到有序,从随意性向规范性、科学化发展。但是该时期体育专业理论的单一苏联模式,在方法论上趋向极端。在确定目标任务上,过分强调社会的需要,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需要,把学生作为工具。教学指导思想基本上突出了三个中心一一教师、课堂、教材,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学过程中,过于注薰运动技术微观的学习,形成了一种以运动技术教育为中心的模式,忽视了学生个体的需要和自主学习,教学效率低。

2.3.1.2改革与摸索阶段

这一时期以1979年教育部等四部委联合召开的扬州会议为主要标志,提

出了一整套改革学校体育的重大措施,使学校体育在改革开放初期有了良好发

商师体育号业信息泰养教育’JⅢ行课科整合策略研究

展的丌端,并为改革探索体育争业教学作了准备。体育专业教学的基本理论得到丰寓与发展,多种学术观点并存并趋向多元化,体育专业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较为科学明确。“竞技体育”、“技能教育”、“快乐体育”、“全面发展”等观点相继被提出,体育教育理论争鸣呈现出多元化并存的良好态势。体育教学方法改革逐渐日I起重视。为适应新教材体系的要求以及对系统论等“三论”的学习认识,~些以“三论”、心理学和现代教学论为依托的教学方法逐渐被引入体育教学领域。田径课程教学向正规化方向发展。

2.3.j.3综合发展阶段

从80年代中期开始至90年代初,体育教育达到的指导思想由单一的体质教育向多维度发展,学校体育价值由单纯的生物体育观向生物、心理、社会三维体育观转变。认为体育教育是一个具有多功能、多层次的开放系统。在继续强调增强学生体质,田径课程教学在技能培养的同时,开始重视为终身体育打基础。“发现学习”、“程序教学”、“掌握学习”等多种教学模式引进体育教学领域,打破了以往主要以特殊认识过程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及三段式常规结构,深化了人们对体育教学活动的多种认识。但这一阶段也存在问题,对田径课程思想、教学目标等方面的基本问题的认识还不够深入,研究层次浅,理论与实践结合弱,对外来思想方法的引进缺乏分析与批判,实践具有一定的盲目性。2.3.1.4信息教育化阶段

】993年2月党中央和国务院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999年6月颁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素质教育成为教育的主旋律。探索和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素质教育相适应的现代学校体育体系,体育专业教育的改革继而深入。本阶段主要围绕培养体育能力、体质教育、整体效益、快乐体育、终身体育、成功体育等几种思想观点进行探讨,体育教学目标向多元化、多目标方向发展,“范例教学”、“故事一情境式教学”、“导学式教学”、“学导式教学”、“发现式教学”、“分群体式教学”、“创造式教学”、“快乐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先后出现。课程教材建设的实验研究进入新阶段。体育教学思想不断完善,提出以育人为最高目标,以知识技能为主导,培养能力为重点,身心发展相协调,终身体育为方向。体育教材内容向竞技、娱乐、健身等方向转变,并重视发挥学校体育的文化价值作用,重视教师的“导法”和学生“学法”的结合,关注整体化教学方法手段等等。但是,此阶段也存在着田径课程和教材建设仍不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教学内

高师体育专业信息素养教育与田释课样整合策略研究

容的选择及体系结构仍末完全摆脱传统束缚等问题,教学方法的科学化、现代化水平仍需大力提高。

随着电子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手段正逐渐地介入田径教学中。极大地丰富了田径教学手段…i。

2.3.2田径课程的专业地位与设置

2.3.2.1专业地位

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的田径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田径必修课在国家教育部颁粕的《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方案》中被确定为9门主干课程之一I”J。

2.3.2.2构成因素

从教学内容上看,田径课程出理论课和实践课(技术课)构成;从时空上看,田径课程由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构成;从教学过程上看,田径课程教学出教师、学生、教材、媒介四个因素构成。无论何种分类,最终目的是为了达到教学效果,以学生为中一心,为学习服务。

2.3.2.3现行田径课程的教学目标、任务和内容

2.3.2.3.1田径课程的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中等学校体育教师必备的田径运动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使学生具备从事中等学校田径运动各项工作的基本能力。

2.3.2.3.2具体任务

(1)使学生认识田径运动在中等学校体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思想教育,使学生树立为当好~名中学体育教师而努力学好田径课程的思想和态度。

(2)使学生认识田径运动既是一种竞技项目,又是一种健身手段。掌握田径运动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全面、系统地掌握运用田径运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方法。

f3)培养学生自学自练、独立思考和分析闯题与解决闯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具备从事中学体育课中田径教材教学,指导田径运动锻炼。组织基层田径运动竞赛及田径运动场地、器材管理等多方面的能力l”1。

离师体育专业信息素养教育与田衽课程整合策略研究

表4现行田径课程教学内容

理论部分实践部分

田径运动概述短距离跑、接力跑、中长距离跑

阳径运动技术原理中学障碍跑、三级跳远

中学阴径运动教学跳高(跨越式、背跃式)

田径运动健身理论和方法跳远(蹲距式、挺身式)

用径运动竞赛掷实心球、掷垒球

嗣径运动场地竞走、跨栏跑、推铅球※

中学课余嗣径训练※掷标枪、掷铁饼※

注:※表示拓展教材

2.3.3田径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2.3.3.1田径课程教学法回顾

(1)运动教学法

自十八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体育教学法一直是习惯地沿用运动技术教学法。所谓运动技术教学法,是指教师把运动技术传授给学生所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其直接效果是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l"J。

(2)运动铸型教学法

十八世纪体育课组织方式特点是进行运动铸型教学.即施皮斯自然运动铸型。在这种观念下,技艺高于一切,专门学习运动技艺,不惜牺牲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生只是呆板地站在一边听教师讲解、看示范,教学顺序为总体一分解一总体。最终日的是使学生学会一个个的技术动作。

(3)传习式教学法

即注入式教学法,指把教学过程绝对化,不管其效果如何,教师的地位不容怀疑。该方法掩饰了不合理的东西,要求学生绝对相信教学内容,强调学生模仿教师的示范来掌握技术动作,不必了解动作原理.

2.3.3.2现代体育教学方法

检索对近十年的国内外rR径教学方法研究成果,结果显示,有30多种教学法与信息素养标准相适应:1.指标对照法,2.重点突破法,3.信息反馈法,4.游戏竞赛法,5.成绩登记法,6。阶梯式教学法,7.动机迁移法,8。竞技教材法,

12

——一壶!卫堡亘皇些堕:垦壅鲞塾宣!!婴堡堡型壁垒箜堕塑塞

9.图形教学法,lO.情景教学法,11.成功教学法,12.处方教学法,13.创造思维法,14.改变条件法,15.,J、组学习法,16,兴趣教学法,17.意念暗示法,18,节奏教学法,19.程序教学法,20.能动教学法,21.反馈控制法,22.发现教学法,23.学导式教学法,24.合作教学法,25.同步教学法,26.表象教学法。27.微格教学法,28.心理定向教学法,29.聚类一重组教学法,30.集团竞争教学法等等。2.3.3.3传统体育教学法与现代体育教学法比较

通过比较发现,现代教学法在教学过程四要素(教师、学生、教材、媒介)的关系上有了信息的认识,为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和专业课程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传统教学方法现代教学方法

以运动技能的形成为中心,以运动技以现代社会对人的要求,现代科学作能学习指导为主要内容,研究体育教为理论基础,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学局部内容的教学方法有机地统一起来的教学方法

课堂、社会、生活有机地相结合,强以教材、教师、课堂为中心

调人的发展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法与以教师为主导,重视教法的单向传递

学法结合的双向传递

传习式的教学,教师教什么,学生学

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创造性、什么;以传授技术为主,强调学生学

举一反三;学生的自学、自练能力

归纳法:简单重复模拟、重在外部效

比较法:寻找特征、重视内部效果

开放式:社会、生活、个体需要相结封闭式;只强调社会需要、教育功能

合,多维观

强调个性的发展,重视学生的特长、强调共性,统一要求、一刀切

差异和个性

激发兴趣,学生充分的活动,学到了教学方法枯燥

技术、明白了道理、和睦的相处

商师体育专业信息素养教育与m衽课稗辂合策略研究

2.3.3.4现阶段田径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大多数课堂仍然是教师为『11心,不能突出和照顾学生个性:

(2)学生学习缺乏自主的信息意.【}{;

(31教学死板,缺少灵活性;

(4)信息媒介单一;

(5)教学活动缺乏由课章向课外的延伸lJ6J;

(6)教学内容固定不变,没有基于教学信息资源开展动态的教学:

(7)未能建立“终身学习”观念;

(8)学习评价体系指向固定知识的掌握程度,缺少信息素养成分。2.3.4cEl径课程与信息素养的必然联系

2.3.4.1认知层面

信息素养是有效认知的综合体现,可以将此能力看作为个人发展的理念平台。借助信息技术。有效的获取、分析、处理信息并将其化为自身能力的一部分。阳径课程是多内容、多范畴、多功能、不断发展教育科酲。需要学习者多维度地认识事物。自主意识、创新意识、合作意识、终身学习意识是信息素养的核?tl,内容,它非常符合用径课程的目标和内容。

2.3.4.2技术屡面

由于田径课程内容的丰富性、信息多元性,课程教学需要斐多的信息通路。信息技术作为信息素养的有利支撑点,能够在技术上提供多通路的、直观的信息再现。在此基础上信息技术还能为学习者提供科学、快捷信息分析帮助。2.3.4.3改革层面

体育教育界课程教学研究的方向、现阶段田径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新时期社会对体育人才的要求都促使嗣径课程教学必须和信息素养的培养进

行整合,从而使两者的联系成为必然。这种必然性是由信息素养本身的特点以及它确已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这样的事实所决定的?

2.4课程整合探析

2.4.1课程整合的内涵

2.4.1.i概念

课程整合是一个包含着多种思想、多样实践的概念1131,不同的研究者和实践者从不同的视角对课程整合做出了不同的界定。

从对众多的理论研究中发现理论研究者多倾向于从自己所信仰的“主义”

14

高师体育专业信息素养教育bm径课程整合策略研究

或所从事的研究领域出发来界定课程整合。例如,知名社会学及教育社会学家伯恩斯坦(Bernstein,B.)把课程整合看成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的权力和权威的变化模式在学校的反映。著名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Bruner)贝ll提出教师教任何一门学科,务必使学,上理解浚学科的基本结构,教一门学科就是在教一种整合的认知结构,学科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形式的整合教学。霍普金斯(Hopkins,L.、则认为课程整合是一个缩写试,它描述的是一个包含着智慧、意志、互动、调整的行为过程。

从广义上讲,课程整合意味着对课程设鼍、各课程教育教学的目标、教学设计、评价等诸要素进行系统的考评与操作,也就是说要用整体的、联系的、辩证的观点来认识、研究教育过程中各种教育因素之间的关系.

从狭义上讲,课程整合通常指的是考虑到各门原分列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将这些课程综合化。

本研究对课程设最概念的定位为:在参与课程整合的诸课程中确立主体课程,使其同相关课程的目标、教学与操作内容、学习手段等课程要素互相渗透、互相补充,在增强主体课程教学效果的同时,增强相关课程的芷向效应。课程整合不是~个结果,而是一个过程。当这些互相渗透和补充的蓖要性并不突出,或者已经非常自然,到了潜移默化的程度时,就没有必要专门提“整合”了。反之,就需要强调“整合”。

2.4.1.2内容

内容包含学科课程目标上的整合,即强调学生的整体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紧实的基础。为不同学科的课程目标确立7共同的三个基本纬度:(1)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3)强调跨学科的学习方式(如探究学习一研究性学习、体验学习、合作学习等)。信息素养教育涉及心理学、教育学、信息学簿多个学科,它与专业课程的整合实为多学科的科学的整合过程。

2.4.2课程整合的意义

随藉人类对世界的认识程度的加深,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现代社会正经历着激烈的跨学科知识重组与整合过程,由此构建更为完善的新学科群,继而为更深层次的探索提供强大的理论和技术支持。课程整合就是这一社会革新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在国家政策的层面上,课程攘合对于政策制定者和决策参与者来说意味蓿顺应国际课程改革的大趋势,意味着出台~套新的课程政

高师体育专业信息素养教育与仟|径课程糗合策略研究

策,意味着产生一批可观的“改革成果”一一新课程标准、新教材等。在学校层面通过合理、科学的课程整合,能够使相关专业互取所长取得更高的发展;使学习者获得更全面、更科学、多纬度的知识和素养。从社会意义上说,成功的课程整合能为国家培养更为“强大”的公民。

2,4.3课程整合的依据

2,4.3.1哲学依据

事物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辨证统一于一个系统当中。利用辨证的方法,可以针对特定的目标和范畴,将相关事物各自的有利因素统一起来,起到特定特征的增强效应。正如各种事物的合理搭配而能够营造出更为完善的居住环境一样,科学的课程整合也能产生更强大的教育效果。

2.4.3.2心理学依据

认知心理学认为运动技能学习多半是一个有意识的复杂的认识过程,而不是一个径直的无意识过程【l31。人的知觉受意识的支配,换言之,极强的探索愿望促使乐于接受广泛的信息。合理信息刺激搭配能够产生特定认识的正迁移,符合人的认知规律。学生的主要知识信息来自于课程学习,合理的课程整合能够产生惟向的多通路刺激,增强学习效果,扩展接受的信息量。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功能就是唤起学习者的内在信息意识和学习意识,通过教育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平台,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体和行为的发出者。从而将学习由课常延伸至课外,学校延伸至社会。

2.4.3.3教育手段依据

针对以上两种依据,从理论上证明了课程整合的合理性。但是,在以往单一教育手段的情况下,课程整合也只能是纸上谈兵或者是在局部的.实施。现代社会中,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多媒体等教育信息技术的产生,为课程资源的合理组合,多通道的信息刺激的实施提供了强大的便葶!I.

2.4.4课程整合的几种策略

美国学者雅克布斯把课程整合划分为六种不同的策略,它们是:

(1)学校本位的设计(discipline--baseddesign),都在学科的框架之内实现课程内容的整合:

(2)平行设}t(paralleldisciplines),即将两门相关的学科的某些主题安排在同~时问教学,而把建立两门平行学科之间的关联的责任交给学生:f3)多学科设计(mu|tidiseiplinarydesign),即围绕一个共同的主题将多个年ll

16

帛师体育专、1k信息素养教育10田径课程整合策略研究

关学科整合在一个难式的单元或学程罩;

(4)跨学科设汁(interdisciplinarydesign),即将学校课程中的所有学科有意识地统合在一起而形成常规的大单元或学程;

(5)统整f=|设计(integrateddaydesign),即完全从学生生活世界或好奇心出发而丌展活动。教师对可能要学习的单元可能毫无准备,但要使活动有效,必须知识广博;

(6)现场教学(field--basedinstruction)。这是跨学科设计的一种极端形式,以学生所在的学校的环境及同常的生活为内容展开学习。是一种完全的整合设计。

教师可以根掘学生的特点、教学环境、学习内容的特点来选择不同的设计策略。同一种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有时可以在不同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不同教学活动中采硒。课程整合是一个教学进程,因此具有动态性。教学系统的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材、媒体)在教学活动进程中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丽形成的稳定结构形式,离开教学系统的四个要素(哪怕是只缺少其中的一个或两个要素)就不可能具有这种结构形式。由于教学结构是由四个要索招互联系、捐互作用丽形成,四要索中的“教学内容”煲|j与学科有关,涉及学科的具体内容则应分别考虑不同学科教学进程的“子结构”,对于教学设计来说。通常是涉及某个教学单元或是某节课的设计,因此需要考虑的主要是某个教学单元或某节课的子教学迸程结构的设计。尽管教学进程结构具有动态性,但它不是随意变化、不可捉摸的,而是一种稳定的结构形式。

3信息素养教育与田径课程整合的策略与评价

3.1可行性分析

3.1.1学习资源环境

信息素养教育提倡资源为中心的学习。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通讯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因特网的飞速壮大,信息的内容和总量都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与田径课程相关的信息资源随处可以找到,但同时对信息的驾御能力(信息素养)要求同益明显。所以,在这种机遇与挑战砸前,田径课程与信息素养教育照合具有可行性。

3.1.2信息技术条件

按照B.Means等人的观点。现代教育改革的核心是使学生变被动型的学

17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