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族主义的利与弊

民族主义的利与弊

民族主义的利与弊
民族主义的利与弊

民族主义的利与弊

谈及“民族主义”一词,总有一种界定模糊的意味。它不像“爱国主义”,总是积极向上让人学习信奉;它不像“官僚主义”,让人们唯恐避之不及。它是这样一个词,人们在听到它时会做一番思索,这到底是给反抗外国侵略以凝聚力和向心力那个民族主义,还是让国家海外侵略不断扩张的民族主义呢。

民族主义究竟是什么?“民族主义”,一言以蔽之,就是指从自我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出发,将其置于至高无上的低位考虑的包含民族、人种、与国家三种认同在内的意识形态,。

民族主义起源于英国。由于宗教改革将英国转变成了一个真正独立的主权国家,而之后的领土战争,贸易争端更加强化了民族国家的意识,推动了民族主义发展。十七世纪的光荣革命最终让英国确立起了自由民主的制度,将权利由国王手中转交给整个民族,民族国家就此诞生。而这正是民族主义的基础。由此可见,民族主义刚出世时是民族要求独立建国,反抗侵略和压迫的主张和运动,起到的是一个巩固国家,增进英国自我发展的力量的作用。

然而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业化、现代化的迅猛进展,欧洲各国和美国原有的民族

国家内的市场已容纳不下急速膨胀的生产力。于是,它们走上了以武力拓展国际市场

的道路,通过扩张和征服奴役了众多弱小和落后国家,使亚、非、拉美的广大地区沦

为殖民地和附属国,成为它们商品和资本输出场所和原材料的输入地。正是在扩展国

外市场的过程中,欧美等国的民族主义逐渐失去了维护本民族正当民族利益的进步性,

一步步蜕变为维护统治阶级和特殊政治集团利益的民族沙文主义和殖民主义。这些国

家的资产阶级利用人民大众的民族主义情结,狂热地宣扬本民族优越论,打着传播

文明”和为本民族媒福利”的旗号,进行野蛮的殖民侵略和掠夺,以侵害其他民族

利益为代价,对整个世界进行瓜分,建立起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因此,从主导成分

上说,殖民主义就是恶性发展的民族主义,是侵略性的民族主义。

依据它的发展历程,可将民族主义按照西方思想家伯林的标准来划分。他将民族主义划分为“进攻性的民族主义和非进攻性的民族主义,进攻性的民族主义在思想上表现为种族主义,大国或大民族沙文主义,极端民族主义。非进攻性的民族主义,就是赫尔德的文化民族主义,赫尔德提出了归属和民族精神的概念。我认为划分两者的标准在于以自我为中心的程度,过度的自我为中心,就会产生盲目性,会侵犯其他民族的领域,损害其他民族的利益。

之前说到很多人在提及民族主义时要对其角色进行思索,其原由大概就在于民族主义这的这两面性。它可以让人们为自己在压迫中的民族奋起反抗,也可以让民族闭关自守或盲目扩张。在抗战时期我们得以胜利,依靠的就是强大的民族主义的保护意识,它的排外性很强,只要拥有它,这个国家的对手就不会好过。犹记得零八年,由于奥运火炬传递在巴黎遭袭击,我所在城市的居民出于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抵制来自法国的家乐福超市,虽然该超市给大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并且事件与该超市实在没有丝毫关系,但大家抵制的强度让超市负责人叫苦不迭。所以很多政治家赞赏民主主义的热情,但反对民族主义的狂热,因此分析它的利与弊并得出一个中和点就成了当务之急。

先说民族主义的弊端。根据民族主义发展一个终端是进攻性民族主义来说,他的弊端来自于没有处理好度,即过度的本民族为中心。可以看成是极端性,在保护本民族的道路上走的太远导致民族侵略。狂热性,丧失了理智的盲目的民族主义反而会损害本民族利益。

1.极端,民族主义很多都有极端倾向,像各种排外运动的始作俑者一般都是各国的民族主义者。在这种情况下民族主义演化为了大国沙文主义。最明显的代表是日不落帝国——英国,英国在当时的世界上是当之无愧的政治经济大国。在进一步的发展道路上它只考虑自身利益大力开拓海外市场,以增强自身国力。除此之外,我们所熟知的拿破仑也是一个典型的民族主义者。出生于被法国占领不久的科西嘉岛的拿破仑从小意识到侵略与被侵略的关系。

他指挥军队,先后侵略了普鲁士,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埃及,瑞士等等多个国家。这些只考虑本国的可得利益的非正义战争给其他国家带来了灾难,同时也让法国疲于征战。除此之外英国这个民族主义的起源地,在十九世纪成为了人尽皆知的日不落帝国,殖民地遍布全球各地。这是许多国家经济不能够独立,长久落后于发达国家的历史根源。

2.狂热,一个狂热的民族不可能长久发展,一个狂热的民族最可能的结果是昙花一现。19世纪60年代,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开始了脱亚入欧、富国强兵,进行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日甲午战争尤其是1904年日俄战争的胜利,使日本的民族主义受到了极大激励而急速膨胀,蜕变为军国主义和殖民主义,走上了类似于欧美的侵略扩张式的民族主义道路,在将近一个世纪里,可谓是人人都是民族主义分子,人人都是军国主义分子,但人人都是目光短浅的倭寇,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还要狮子大开口,即使当时有人清醒在狂热的民主主义分子面前也不敢吭声,被军国主义分子刺杀的日本首相就是例证。日本不是亡于美国之手,而是亡于民族主义的狂热。由于日本民族主义的恶性发展,给亚洲人民以及日本人民带来了无数的灾难。

谈完弊端,接下来就说说民族主义的利,它来自于非进攻性的民族主义。我想先从民族主义的出发点谈起。

1.首先民族主义的出发点是爱自己的国家,维护自己的利益,从本国来讲,没有任何不对的地方,而且从感情上讲,应该支持并保护。十九世纪四分五裂的意大利,处在哈布斯堡王室的高压控制下,情形不容乐观。但受到欧洲革命的影响,民族主义的情绪在人们心中逐渐酝酿。意大利革命家马志尼领导的“青年意大利”为代表的团体雨后春笋般蜂起。他们高呼着解放领土,他们众志成城。虽然收获是失败,但就是种民族精神,让意大利的人民继续为国家走向独立富强而斗争。

2.民族主义对解放民族,反抗外来侵略起到重要作用。19世纪上半期,印度完全沦为英国的殖民

地。之后英国在广袤的印度土地极力攫取利益:它极力把印度变成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激起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仇恨;它在印度实行兼并封建主领地的政策,引起贵族的不满;1849年英国吞并旁遮普以后,取消20万印度雇佣兵的特权,印度雇佣兵十分气愤。在不断积蓄的不满中民族主义的情绪终于爆发。1857年,印度爆发了反英民族大起义,全国上下都与英国侵略者展开了积极的斗争。印度的人民不想再受压迫剥削,渴望民族独立让自己站起来。虽然最终没有达到民族独立的结果,但大起义提高了广大印度人民的爱国主义觉悟。赶走外国侵略者,恢复印度的独立的思想第一次提出并传播到民间。是印度争取民族独立斗争的先行者。

3.民族主义可以更大层面上代表民意。在处理外交问题上,外交部门多数会由于本身国力的制约或和平共处的原则进行许多损伤利益的妥协,然而民众却可以利用民族主义的力量发起合理的利益诉求。十九世纪末中日甲午海战导致中国陷入了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的境地,然而清政府却只满足于苟安求全,通过割地赔款片刻安稳。然而就在此时爆发了义和团运动。它是针对西方在华人士包括在华传教士及中国基督徒所进行大规模群众暴力运动。除去它的暴力型,它起到了一定的打击帝国主义列强的作用,一定程度代表了中国人民群众的觉醒,人们开始渴求独立,不再满足于懦弱的政府。同理可推至我们现在的外交,往往迫于舆论压力放弃的合理利益,民众的民族主义情感可为之提供争取的理由。

根据我们的分析,国家的发展不能没有民族主义。但我们必须处理好民族主义的发展道路。既不能容忍殖民主义,也不能偏向大国沙文主义,更不能允许军国主义的取向。中国一直坚持要“和平崛起”。那就必须要有适度的民族主义作为支撑。温和而不极端,理性而不

狂热,这是我们应该做出的选择。

美国民族主义

美国民族主义:是情人还是杀手? 作者:周庆安 以美国信条为基础的美国民族主义,对于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日渐强大。这种民族主义究竟是美国对外政策的情人,还是美国与世界和谐共处的杀手?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利芬(Anatol Lieven)的担忧似乎从“9.11”之后变得越发明显。 这位卡内基基金会高级副会长在《美国正确还是错误:剖析美国民族主义》(America Right Or Wrong: An Anatomy Of American Nationalism)中向人们预言:“美国是一座美好的房子,但是在它的地窖里却藏着一个魔鬼,他的名字叫做民族主义。” 从历史上看,“美国信条(American Creed)”一直都是美国民族主义最重要的核心之一。作为合众国的民族主义,从一开始就注定无法是血缘的,它既难以具备历史学家眼中的古老性,也不发轫于这个民族最早的种族优越感。美国的民族主义更多的是在政治演变过程中形成的共同信仰和价值观。即利芬所说,自由、民主的价值观和法治规范就是美国信条的核心。因此,美国的民族主义不像其他典型民族主义那样充满历史悲情。 问题在于在反恐之战开始后,甚至在“9.11”发生之前很久,面对全球日益发展的反美思想,这种民族主义究竟是美国对外政策的情人,还是美国与世界和谐共处的杀手?以美国信条为基础的意识形态,对于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日渐强大。尤其是在被利芬称为“民族主义色彩浓厚”的小布什身上,美国信条会把其外交政策推向与世界不和谐的方向。 理由有三条,首先,美国信条正在成为本尼迪克特.安德森笔下的官方民族主义,许多学者担忧,这种官方民族主义是通向帝国式政治的捷径。美国对外政策必然借助国内民族主义对于美国政治的优越感,向外推行其霸权政策,并在世界谋求利益最大化,遭致国际社会的反感。卡内基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裴敏欣就曾经针对美国民族主义的悖论做出判断:“作为美国核心理念的自由主义会最终成为帝国外交政策的绊脚石。” 其次,美国外交政策中的民族主义,混淆了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分野,进而侵占了国际规范的空间。以全球反恐为核心的美国外交政策,对于国际事务的判断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制约。在“9.11”发生后,小布什在讲话中多次提及“我们的原则”,而不是“我们的看法”,这种原则,就是基于美国信条的民族主义观念。在这种原则基础上,民族主义将会损害美国的国际道德,使美国外交政策把意识形态当作国家利益,按照信仰和政治取向划分敌我。

民族主义论文

摘要:民族主义是建立在民族情感上的思想观念,是民族共同体成员对本民族的热爱和对民族生存与发展的追求与理想。当代中国民族主义是以对中华民族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认同与忠诚为基础,围绕实现中国现代化而展开的思想情结与政治思潮。民族主义在当代中国呈现出积极健康的主流,但也滋生了消极片面的非主流和日益极端的反主流。 关键词:民族主义;中国形态;发展现状 民族主义诚然是当今世界最引人注目的政治文化现象之一。伴随冷战终结和全球化进程加深,在形形色色理论与思潮中,民族主义以其内在的强大力量,逐步成为多数国家统治的意识形态和合法性根据,成为目前国内外社会科学研究的学术前沿。但到底何谓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起源、功能和发展趋势又怎样? 理论争议与分歧却日渐增多。在我国,民族主义社会现实与学术探讨也相距甚远,直到20 世纪末,与民族情绪一再高涨相呼应,理论研究才渐次突破传统束缚,然迄今仍未就民族主义与当代中国形态进行系统的归纳与必要的界定,总体水平还相对粗疏。如何充分吸收和借鉴国外学术成果,在日益全球化与不断现代化背景中,从具体历史差异性与当代中国实际出发,建构不同于西方资产阶级的理性民族主义,无疑是值得进一步研讨的重要课题。 一、民族主义基本内涵 长期以来,人们尝试着从不同视角阐释民族主义。汉斯·科恩认为:“民族主义是一民族的绝大多数普遍表现并要求普及到它的所有成员中去的一种精神状态;它承认民族国家是政治组织的理想形式,承认民族是一切文化创造力和经济福利的源泉。因此个人对他的民族是极端忠诚的,因为在他看来民族是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并为自己的幸福创造了可能性。”厄内斯特·盖尔纳则将民族主义视作政治原则和政治合法性理论,主张“民族主义首先是一条政治原则,它认为政治的和民族的单位应该是一致的??民族主义是一种关于政治合法性的理论,它在要求族裔的疆界不得跨越政治的疆界,尤其是某一个国家中,族裔的疆界不应该将掌权者与其他人分割开─这一偶然性在该原则制定时早已被正式排除了。”而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却将民族主义定义为“个人或集团表现出来的一民族全体成

对民族主义的反思

对民族主义的反思 一、什么是民主主义及其主要内容。 “民族主义”,即指以自我民族的利益为基础而进行的思想或运动。 英国民族学家安东尼·史密斯认为:“民族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运动,目的在于为一个社会群体谋取和维持自治及个性,他们中的某些成员期望民族主义能够形成一个事实上的或潜在的民族。” 据美国学者路易斯·斯奈德研究统计,近代以来至少存在有200 种以上的不同含义的民族主义。所以,美国学者卡尔顿·海斯得出结论说:“关于爱国主义、民族性和民族主义的历史和属性的系统和总体研究,在任何语言中都不存在。”他进而指出:(1)民族主义是一种历史进程——(人们)在此进程中建设民族国家;(2)“民族主义”一词意味着包含在实际的历史进程中的理论、原则或信念;(3)民族主义是某种将历史进程和政治理论结合在一起的特定的政治行动;(4)民族主义意味着对民族和民族国家的忠诚超越于其他任何对象。 由此可见:西方近代以来诞生的“民族主义”,如同“民族”术语、概念和理论一样,具有错综复杂性。 二、民族主义是否有什么危害,为什么? 民族主义的极端形式会引发战争。一般认为:“民族主义”的极端形式即为“国家主义”(Statism,将国家的权威作为政治、社会、经济单位置于最优先考虑的思想和理论)。“国家主义”的极端形式即为超国家主义(ultra-nationalism,义同“法西斯主义”、“军国主义”)。

法西斯主义的理论基础是“种族论”、“国家至上论”、“领袖权威论”和“生存空间论”。在统治形式上,法西斯国家由国家以军事或准军事的方式全面控制社会,整个社会被囚禁在国家机器之中,政治统治对人的非政治生活无孔不入,社会彻底政治化了。法西斯主义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并沉重地打击了民主制度。 以德国为例,1933年希特勒为德国总理并加紧了建立了法西斯独裁统治。在1933年2月纳粹党制造了国会纵火案。希特勒这个人有着魔鬼般的天才,他以他敏锐的政治嗅觉和难以置信的煽动能力,将整个德国陷入疯狂,把全世界十多亿人口卷入战争的搅肉机。阿道夫·希特勒,是一个让二十世纪为之颤抖的名字。他是战争、杀戮和种族灭绝的代名词。希特勒之所以能在德国建立法西斯政权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希特勒迎合德国人民的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情绪,由行使了蛊惑人心的宣传,骗取了人民的支持。 三、民族主义是否有正面价值,为什么? 民族主义有正面价值,体现在维护国家独立于利益上。 当一个民族或国家面临着外部压力和空前危机时,特别是一个民族或国家遭受到外来民族或国家的侵略时,这个国家的最高领导层无不求助于民族主义这个精神武器,大力强调本民族主权和利益,以此来激发民族感情,以动员全民族成员采取共同的行动,去献身于本民族和国家的独立与利益。民族主义这种意识形态在民族危亡面前,其社会动员功能显得尤为突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面对希特勒的军队在欧洲大陆的战无不胜,英国人感到了空前危机,英国首相丘吉

浅析近代中国背景下的民族主义

浅析近代中国背景下的民族主义 摘要:中国民族主义发生、发展的历史,就是在现代化和东西方冲突的推动下,中国人民为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实现现代化而奋斗的历史。中国民族主义在历史上曾有多种选择。中国民族主义同时担任着政治救亡和文化启蒙两大主题,在中国的具体历史环境中,各种民族主义表达了各自不同的价值观念。从洋务运动、戊戌维新、经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再经过抗日战争,民族主义意识在中国深深扎下了根。 关键词:民族主义、“天下”文化观念、历史选择、政治民族主义 正文:民族主义作为历史现象是在近代才出现的。民族主义现象是指以“民族”为符号、动力和目标的社会、政治、文化运动,或以民族国家为诉求的意识形态,或以文化传统为依托的情结和情绪。它可以是一种情绪,是关于国家的政治原则,可以是建立民族政权的指导思想,关于民族的一种理想,或者一种历史运动,也可以是个体归属感的需要,等等。民族主义是一个外延和内涵都相当复杂的概念,每一种定义都是在从不同的角度强调民族主义的某一种重要特征,每一种理论都有其所观照的特定的历史背景以及隐含着特定的目的,甚至有非常强烈的价值立场。但是,民族主义的一个基本前提,是对共同未来的一致向往,也就是说,民族主义的基础是民众对民族前景的明确期待。民族主义的最主要目标是维护民族的整体利益。它的最基本特征是具有政治属性,这是民族主义兴起的最显著的特征。即是说,作为一种社会政治运动,民族主义的基本目标就是要求建立一个属于本民族的国家和政府,它与“追求国家身份”的政治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政治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了决定现代国家政治发展的意识形态和社会运动,其结果,促进了社会生活的一体化,造就了现代民族国家,即建立主权国家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个人利益首先是从属于某一国家的,民族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国家利益是崇高的,必须将维护国家利益放在首位来考虑。因为国家必须强大,必须富足,必须有发达的现代工业,才能有效的维护民众自身的利益。此外,民族解放被公认为是民族主义的主题。 民族主义最强大的力量在于它的社会动员能力。它能够整合社会力量,使政治力量具有文化的合法性,究其原因,在于它对任何其他意识形态都要具有更高的更有效的社会动员力量,可以凝聚民心,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它作为一种超越地方和社会阶层的广泛的文化心理现象和政治现象,说到底是民族大众性质的,因而主要是非理性的,在民众心中是一种激情支配的心理状态,是一种激发大众爱憎、造就大众理想的信念,以实际和想象中的民族区分为界的认同感和排他意识,而最终目的是要民族大众尽可能大的物质、精神以至生命的奉献。只要民族主义思想一经转移到大众,便大致成了最简单的信条形态。一旦民族主义思想转变为组织,乌合之众就会变成冲锋陷阵的洪水猛兽。民族主义的历史创造者是由社会精英和知识分子发动的,精英和知识分子是民族主义的创造者,解说者,操纵者,他们表现的民族主义狂热,要比其他的社会集团更为强烈。通过知识分子和民族精英的意识形态操作,民族主义以群体的自我寻求和情绪为开端,以价值取向表达历史意向,这就是作为民族大脑的知识分子群体所创造的民族主义意识形态。同样的,中国民族主义的创造者、解说者和操纵者也是社会精英和知识分子,他们代表了整个中国近现代激进思潮和反传统的激进思想。 中国近代意义上的“民族”、“民族主义”的概念是在晚清时期从日本传入中国的。可以这么说,中国的民族主义不是“原发的”,而是“衍生的”,需要注意的是,它不是直接和完全的移植,而是“应激型”民族主义。历史上中国从来不曾有过“民族国家”的观念。在中

民族主义的利与弊

民族主义的利与弊 谈及“民族主义”一词,总有一种界定模糊的意味。它不像“爱国主义”,总是积极向上让人学习信奉;它不像“官僚主义”,让人们唯恐避之不及。它是这样一个词,人们在听到它时会做一番思索,这到底是给反抗外国侵略以凝聚力和向心力那个民族主义,还是让国家海外侵略不断扩张的民族主义呢。 民族主义究竟是什么?“民族主义”,一言以蔽之,就是指从自我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出发,将其置于至高无上的低位考虑的包含民族、人种、与国家三种认同在内的意识形态,。 民族主义起源于英国。由于宗教改革将英国转变成了一个真正独立的主权国家,而之后的领土战争,贸易争端更加强化了民族国家的意识,推动了民族主义发展。十七世纪的光荣革命最终让英国确立起了自由民主的制度,将权利由国王手中转交给整个民族,民族国家就此诞生。而这正是民族主义的基础。由此可见,民族主义刚出世时是民族要求独立建国,反抗侵略和压迫的主张和运动,起到的是一个巩固国家,增进英国自我发展的力量的作用。 然而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业化、现代化的迅猛进展,欧洲各国和美国原有的民族 国家内的市场已容纳不下急速膨胀的生产力。于是,它们走上了以武力拓展国际市场 的道路,通过扩张和征服奴役了众多弱小和落后国家,使亚、非、拉美的广大地区沦 为殖民地和附属国,成为它们商品和资本输出场所和原材料的输入地。正是在扩展国 外市场的过程中,欧美等国的民族主义逐渐失去了维护本民族正当民族利益的进步性, 一步步蜕变为维护统治阶级和特殊政治集团利益的民族沙文主义和殖民主义。这些国 家的资产阶级利用人民大众的民族主义情结,狂热地宣扬本民族优越论,打着传播 文明”和为本民族媒福利”的旗号,进行野蛮的殖民侵略和掠夺,以侵害其他民族 利益为代价,对整个世界进行瓜分,建立起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因此,从主导成分 上说,殖民主义就是恶性发展的民族主义,是侵略性的民族主义。 依据它的发展历程,可将民族主义按照西方思想家伯林的标准来划分。他将民族主义划分为“进攻性的民族主义和非进攻性的民族主义,进攻性的民族主义在思想上表现为种族主义,大国或大民族沙文主义,极端民族主义。非进攻性的民族主义,就是赫尔德的文化民族主义,赫尔德提出了归属和民族精神的概念。我认为划分两者的标准在于以自我为中心的程度,过度的自我为中心,就会产生盲目性,会侵犯其他民族的领域,损害其他民族的利益。 之前说到很多人在提及民族主义时要对其角色进行思索,其原由大概就在于民族主义这的这两面性。它可以让人们为自己在压迫中的民族奋起反抗,也可以让民族闭关自守或盲目扩张。在抗战时期我们得以胜利,依靠的就是强大的民族主义的保护意识,它的排外性很强,只要拥有它,这个国家的对手就不会好过。犹记得零八年,由于奥运火炬传递在巴黎遭袭击,我所在城市的居民出于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抵制来自法国的家乐福超市,虽然该超市给大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并且事件与该超市实在没有丝毫关系,但大家抵制的强度让超市负责人叫苦不迭。所以很多政治家赞赏民主主义的热情,但反对民族主义的狂热,因此分析它的利与弊并得出一个中和点就成了当务之急。 先说民族主义的弊端。根据民族主义发展一个终端是进攻性民族主义来说,他的弊端来自于没有处理好度,即过度的本民族为中心。可以看成是极端性,在保护本民族的道路上走的太远导致民族侵略。狂热性,丧失了理智的盲目的民族主义反而会损害本民族利益。 1.极端,民族主义很多都有极端倾向,像各种排外运动的始作俑者一般都是各国的民族主义者。在这种情况下民族主义演化为了大国沙文主义。最明显的代表是日不落帝国——英国,英国在当时的世界上是当之无愧的政治经济大国。在进一步的发展道路上它只考虑自身利益大力开拓海外市场,以增强自身国力。除此之外,我们所熟知的拿破仑也是一个典型的民族主义者。出生于被法国占领不久的科西嘉岛的拿破仑从小意识到侵略与被侵略的关系。

反省”的与“反帝”的民族主义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谈谈你理解的“反省”的与“反帝”的民族主义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1民族主义既是一种思想观念,也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是指某一群体对一个民族的忠诚度、奉献精神以及归属感,尤其是指一种特定的民族意识,也即认为自己所属的民族较他民族优越,特别强调为建立独立的民族国家以及在国家成立后维护和发展民族国家利益的一种努力。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产生的标志,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形成于与西方碰撞之后,包括三个方面:排外,拥护本国固有的文化,努力建立一个民族的国家。 2、,一是“自省的民族主义”,一是“反帝的民族主义”。两者对于外国列强对中国的压迫都有切肤之痛,但前者的基本出发点是认为,“中国弱是由于中国自己不争气,自己的缺点太多,并不是外国的压迫,更不是帝国主义在中国有内应、工具。”这种民族主义的最终目标是指向帝国主义在华势力的,然而其表现形态却是对本民族的深深自责与反省。与之不同的是,后者认为,中国之所以连年内乱,无法达到强国的目标,根本原因是外国列强势力的持续在场。它们甚至与国内的某些特权阶层--军阀、官僚、地主阶级--相勾结,选择他们做自己在华利益的代理人。因此,中国若实现强国梦,就必须将兵锋直接对外,以暴力反抗帝国主义势力及其在中国的代理人。 3、“反省”的民族主义,是中国在屡受列强打击之后所自然生成的一种思想,而不是西方人有意灌输导致的。大多是强调反求诸己,强调遭受打击的己方原因,认为中国人应该主动承担遭受列强打击的一切责任,发愤图强,学习西方,抵御外辱。“反省”的民族主义的核心诉求,是对于国民性的深刻批判和对理性的现代公民意识的呼唤,也就是对启蒙的呼唤。 4、反帝的民族主义”种思想形态纯粹是由苏俄输入的,在国内并没有任何原生性的基础。认为中国的一切问题都本源于帝国主义--帝国主义是万恶之源。为了谋求民族的发展,殖民地半殖民只有一条路,那就是直接面向帝国主义进行国民革命(民族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推翻帝国主义在华代理人--军阀,在农村中打倒帝国主义的所有走狗--土豪劣绅。 联系: 1、所面临的时代主题背景和基本精神一致。近代中国面临着民族生存危机与民族文化危机的双重危机,二者都认为民族国家利益为至高无上,都是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救国 2、二者在本质上都是理性的产物。自省的民族主义的思想渊源大致相当于盛行于西欧的经典自由主义政治哲学,自由主义与启蒙共生;反帝的民族主义的思想渊源是列宁、马克思、黑格尔等的思想,是启蒙以来理性体系所能达到的最高点。自省的民族主义者和反帝的民族主义者大都是开眼学习西方的人(晚年孙中山是个例外),这一共同特点使他们与文化保守主义划清了一道界限。 3反省的民族主义和反帝的民族主义,从最为纯粹的学理角度来讲,都是不完善的。 反省的民族主义对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反省,并且提出了启蒙式的主张,那就是,改变国民性、改革中国内政,建设现代国家,外患自然消弭。但是,自省的民族主义在实践方面完全不具备可行性。 反帝的民族主义虽然来源于一个继承了实证传统的理论--帝国主义论,但却难以跻身严肃理论的行列。其证过程充满了未经证实的跳跃在有效统治建立之后,启蒙问题并没有解决一个常态国家不能长期将对外的民族主义作为凝聚国力的救命稻草,而且在当代中国这种民族主义的口号越来越失去实际意义。 区别: 1对民族危机的体认与回应方式不同. 反省的民族主义以思想为根本来解决迫切的社会政治问题,反省以痛切的自责、深刻的忏悔为特征,以针砭民族文化的衰病为重点,以实现民族的改造与民族文化心理的改造、实现民族的新生与民族文化的复兴为目标主张从民族文化入手谋求民族自救之路。 反帝的民族主义认定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尤其是列强的军事政治侵略是造成亡国灭种惨剧的祸根,更倾向于通过争取民族独立、争取民族解放、建立民族国家的政治民族主义的手段来回应危机 2、对中西文化、新旧文化的选择不同。 反省的民族主义认为民族的劣根性与民族文化的落后性是造成中国积贫积弱局面的根源,认为要解决民族生存、民族命运问题,必须改造病态的民族性与整体上拒斥传统文化。 反帝的民族主义主张建立中西会通基础上的民族新文化。 3、学理渊源与话语形式不同。 反省的民族主义诉求的基本话语有自强、自存、自立、民族自救、民族建国、民族反省等,其民族主义思想更多地接受了进化论、自由平等学说、西方资产阶级国家观、西方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等西方思想的影响。 反帝的民族主义提出了明确的反帝思想,并把反帝、反封建军阀,与武装斗争结合起来,均受到了列宁民族殖民地问题理论有关反对帝国主义压迫和民族自决思想的影响。

杨宁一:世界历史视野中的民族主义

杨宁一:世界历史视野中的民族主义 作者:杨宁一文章来源:中学历史教与学网站点击数:962 更新时间:2006-2-10 摘要:民族主义是近代以来对世界历史进程最具影响力政治和社会力量之一,是现代化的产物,经历了形成时期、发展和扩散时期,在世界范围内确立时期等不同阶段,存在着原发型和传导型两种基本类型。民族主义在历史上既起到过积极作用,也造成过巨大破坏和灾难。正确认识民族主义,总结民族主义演变历程的经验教训,对当今世界有着很强的借鉴意义。 关键字:民族主义,民族国家,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K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7-6241(2005)010-0013-06 民族主义是最能拨动人们心弦的情感。在世界近现代史上,伴随着现代化的进展,民族国家逐渐建立与发展,并成为国际关系的行为主体。有学者认为:“自从民族主义进入世界历史的现代化进程,人类的进步、繁荣、战争、大规模的暴行,如种族屠杀,大都是在民族主义的旗帜下,以国家权力和国家暴力的方式进行的。”[1](p.245)因此,“民族主义是近代以来世界最强大的政治和社会力量之一”[2](p.3),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世界近现代史的主题之一,以至英国著名左派史学家霍布斯鲍姆得出结论:“若想一窥近两个世纪以降地球的历史,则非从‘民族’以及衍生自民族的种种概念入手不可。”[3](p.1)冷战结束后,民族主义又兴起新的高潮。因此,研究民族主义为了解世界近现代历史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而且也有助于正确认识当前的世界。不过,民族主义研究在我国起步时间不长,众说纷纭。本文尝试勾勒出民族主义发展演变的历程,从中总结出有益的启示。 一、民族主义的形成 目前学术界对民族主义的定义尚未达成共识,一般认为民族主义最早兴起于近代的西欧,以法国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为形成标志,以后逐渐扩散到整个世界。“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民族主义认为世界是分为民族的,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命运;个体的忠诚首先是对他的民族;民族是一切政治力量

经济的民族主义情结与民族银行业的未来

经济的民族主义情结与民族银行业的未来 一、崇洋情结已经渗透到各个角落,不仅仅是、而且成为价值趋向。银行业也未能幸免。 几年前一只美国“蛇果”(苹果)标价35元,这种苹果在美国是很普通的,简直不可思议,让人感觉价格标错了。“麦当劳”在美国多开在高速公路旁,供远途的客人歇脚打尖,可是“麦当劳”一来我们这里,可谓鲤鱼跃上龙门。无数少男少女们来此聚会,多少小伙子在这儿请自己的女友。在报上看到,一家的婚宴竟在“麦当劳”举行!一语道破:此乃吃“文化”。很多人把嚼那些垃圾食品当作一种优越的文化,而对自己本民族的产品歧视,文化上自卑。当然,这就是西方新殖民主义思想文化渗透的效果了。当年轻人把情人节、圣诞节当作一个重要盛大的日子,把一束束玫瑰、戒指、圣诞树送到情人、家人的手中时,七夕、端午、清明却日渐被人们淡漠。曾几何时一把金黄色的、紫色、棕色的头发是街头的时尚,咱的头发黑黑的土死了,看见就烦,就差不能把皮肤染成白色、瞳孔漂成兰色……我曾经和我的女儿探讨这些,言谈中透出对我“老土”的置疑让我很是寒心――不经意之间我们原本民族的、传统的东西已经逐渐被一些无形的东西从意识里驱使。 正是10年前消费日本、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产品带有某种炫耀性的性质,导致当今人们骨子里形成“崇洋的情结”,其实在“洋品”很多时候并非因为质量、性能真的比的好,而是嚼汉堡包、喝“可乐”比起吃米饭、喝茶水来得“酷”、透着进步、演示时尚;身上套几件外国名牌,显得有品位、懂文化;更重要的是那些外国名牌在向别人证明着

自己或自己的老爸、老公的地位,当然还有支付能力!毕业论文 社会分化在我们国家造就了一个富裕的阶级,这个阶级比发达国家的富裕阶级具有更加奢侈的消费倾向,甚至更贪婪、更炫耀。但是,这些新兴的富裕阶级的极其强烈的消费欲望和极其强盛的消费能力,却无助于拉动本国的国内消费市场。原因很简单,富裕阶级不屑于消费国内产品,而是青睐进口产品。这种消费倾向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种文化态度,即富裕阶级的优越感演化而成的崇洋情结。富裕阶级的文化态度,使民族、国内产业缺乏需求与消费拉动。而一个社会中最强的消费能力不能引导和拉动本民族的产业,这个国家的民族产业的境遇是可想而知的——民族产业只能去适应低消费群体的购买力。 国门的打开使得很多有识之士不远万里漂洋过海去求学,他们不仅仅了西方的管理、技术,而且也“拿来”了西方的各种“文化”,其中的很多人并未能真正理解这种“文化”的真实内涵,也没有能像80年前毛泽东同志那样“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而更多的是王明的“百分之百的布尔什维克”,“一切服从共产国际、一切照搬苏联”。更为可怕的是掌握我们国家的经济命脉权贵很多都是这样的出身,代表的是这样的利益。 社会的文化、经济政策、消费取向是由上层(权贵、钱贵)引导的,相对贫困(钱、权)的阶级、阶层,购买力低下、人言维轻,在思维、意识、价值取向上更多受上层引导,因而在精神上同样向往西方,也要得到享受进口品的荣耀。别人开着开着宝马、穿着登西路、打着高尔夫、吃着法国蜗牛……多拽啊。俺家没钱,等中彩票了也风光一把。

江苏省启东中学2018届高考历史复习专项练习:极端民族主义(1)_有答案

极端民族主义课后练习(1)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在欧洲各国,战争爆发之初,一般市民以狂热的态度欢迎它的到来,这是人所共知的。对他们来说,战争脱离了平凡的日常生活,充满了兴奋和刺激,为国家而战被认为是崇高的理想……无论对英国人、法国人还是对德国人来说,战争就是保卫和强化国家,在当时没有比这更好的思想观念了…… 与当初的期待相违.战争经过数个月不但没有终结,反而又持续了一年、两年,由此开始了超越以往的对战争的意义和目标的认真的探讨。 1915~1916年的欧洲战争在军事上没有明显的进展,陷入了所谓的“堑壕战”。两个阵营的士兵挖堑壕,时常发动进攻,仅能前进数米,或继续后退……人们甚至怀疑这与国家的生存有什么关联。战争已不像当初人们相信的那样,是为了正义的高尚战争,为国家流血是壮美的行为;其看法变为,战争是丑陋的、无意义的行为,无论是对死去的人还是对国家都带不来丝毫的价值和利益。 (1)概括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两年后欧洲各国一般市民对战争看法的变化及其原因。 (2)你认为还应该从哪一角度分析战争的性质 2. 69.“以追求强国为起点,以落得虚弱兼分裂的国家而终结”,再一次地证明了这样 一个真理:一个大国如果任由民族主义情绪泛滥,却又缺乏民主和保护自由抗争的机制,这一定会导致本国甚至是全世界的浩劫。符合上述评论的国家是( )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国 3.美国黑人领袖杜波伊在1918年道“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开端。世界上较蒙昧的人们决不再仅仅占据他们以前所占据的地方。在他们所占据的地方。在他们所占据的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以及有权工作和有权生存的美国黑人民族。”这里主要是指() A.拿破仑战争激起了欧洲民族主义B.普法战争引起了欧洲的民族主义 C.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发了民族主义D.第二次世界大战激发了民族主义 4.美国的史学家鲍德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史纲》中说:“民族主义使人们对人类任何一部分的权利和利益漠不关心……‘除了民族,其他一切均不在话下,而民族就是唯一和全部,就是人类思想和行动的最高指南’……”鲍德温在此 ( ) A.批评了极端民族主义 B.表达了自己对民族主义的认同 C.肯定了民族解放运动 D.总结了人类历史 5.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的名言是“火药是干的,剑是磨过的,目标明确,力量集中,悲观者已经被赶走,我为我武装的人民干一杯。”这体现了一战前德国强烈的() A.军国主义 B.霸权主义 C.极端民族主义 D.乐观主义 6.美国史学家鲍德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史纲》中说:“民族主义使人们对人类任何一部分的权利和利益漠不关

文化认同与民族主义——越南祖先崇拜问题的文化人类学反思

思想战线 2010年第4期第36卷 4,2010V ol 36 文化认同与民族主义 越南祖先崇拜问题的文化人类学反思 !越南?阮文政著,王晨娜,张家奇译* 摘 要:民族认同的问题在越南由来已久。一旦国家的主权受到外部力量威胁时,民族认同问题就会迅速升级并成为讨论的焦点。在革新的观念冲击下,曾被视为落后和迷信的地方文化和宗教信仰,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却突然变得重要起来。由于国家层面的文化认同实际上是人为建构出来的,在越南民族主义思想中就有一种新的发展趋势,它把祖先崇拜实践视为民族认同的象征,反映了越南人类学者和国家政要对祖先崇拜实践所赋予的全新意义。有理由相信,民族主义在文化领域可以被视为国家在全球化时代用以保存和维持其国家文化的武器。在越南人类学界看来,祖先崇拜的实践显然是受到这种新民族主义精神的启迪。 关键词:文化认同;民族主义;祖先崇拜;越南 一、文化认同与越南民众的民族主义 越南正按照自己的道路向未来的全球化经济迈进。面对区域化与全球化,一个重要的问题引起了学术界和媒体热烈的讨论,那就是:什么是越南人的文化认同?它在全球化的背景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与意义? 民族认同的问题在越南由来已久,一旦国家的主权受到外部力量威胁时,它就会迅速升级并成为讨论的焦点。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外国学者通常把越南人的文化认同看做是中国模式的复制品。#由于历史因素,越南的政治体系一直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即使在越南完全被西方殖民者统治的时期,越南的知识分子和上层人士还是希望回归到中国的价值观和价值模式中,并试图通过发扬儒家思想来寻找政治和社会支持,同时希望通过儒家思想来强化他们的民族精神。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常常用儒家思想来定义越南的原因。 然而,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中越关系紧张的时候,反对把越南人的文化认同视为中国模式的复制品的言论开始出现。受到民族主义的鼓舞,越南国内的学者开始寻找有特色的越南本土文化,以便与中国文化相区别。除去上层建筑的特征或多或少受到了中国模式影响,如政府的组织结构、意识形态、教育等方面,一个新的研究途径开始发展起来并得到了积极的响应。这个研究途径主要关注大众文化,把民间生活视为?一个民族的灵魂%。正是基于这种民族精神,在越南青铜文化和古代青铜鼓的起源问题上,越南学者和他们的中国同行发生了激烈的论争。这一争论持续了好几十年,只在两国间的边境局势稳定下来时才逐渐缓和。& 现在,有关民族认同的问题,在越南向全球化经济发展的深层整合过程中,又一次成为热点。然而,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在儒家思想的争论中,村落文化或青铜鼓已经不再是被关注的重点了。学者们意识到,需要寻找越南文化认同的新象征,这个象征可以帮助巩固越南民族精神并在与其他民族的竞争中取得胜利。在这样的背景下,祖先崇拜实践被视为?国教%,同时还被视为新越南文化认同的符号。从宗族本位和家庭本位的信仰实践来看,祖先崇拜的观念被视为举国民众所持有的一种普遍信仰。进一步地,越南英雄传说中的人物?雄王%(H ung K ings)被尊为?民族祖先%而受到膜拜,对他的纪念日被越南政府认定为重要的国家节日。可见,越南民众的民族主义在国际整合的过程中被扶持起来的一种 * #作者简介:阮文政(Nguyen Van Ch i nh),越南河内国家大学人类学系副教授、亚太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越南河内, 10000);王晨娜,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研究生(云南昆明,650091);张家奇,同济大学电信学院博士(上海,200092)。 A lexand erW oodsi d e,Viet nam and t he Ch i n ese M odel:A Co mparative S tudy of N guye n and C h(i ng C i v il G overnm e n t in t he F irstH a l f of t h e N inetee n t h Century,Boston:H arvard Un i versity Pres s,1988.

全球化时代的民族主义及其影响

全球化时代的民族主义及其影响 摘要:20 世纪全球化的迅猛发展, 深刻地触动了当代民族主义的神经, 促使民族主义在世界范围内方兴未艾,本文通过对全球化时代下民族问题的研究,说明民族主义发展对当代世界和平发展,对现代国家建设,对国家认同的影响,从而多方面了解民族主义,能更好的使民族主义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服务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更好的促进世界和平。 关键词:民族主义全球化现代国家国家认同 一,冷战后的全球化与民族主义 在18 世纪末, 以北美人民赢得独立战争创建美利坚合众国和法国发生大革命并建立法兰西共和国为标志,民族和民族主义获得了具有近现代意义的大众政治形式、意识形态概念以及全等于享有主权的人民即国家的确切词汇语义。此后, 民族主义作为一种普遍政治动员话语和建国运动形成世界性的浪潮, 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和20 世纪中期亚非拉地区的非殖民化进程, 欧洲国际体系扩展为世界规模的民族国家体系。在苏联、东欧集团的解体和剧变导致冷战国际体系崩溃以后,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基本达致了全球化的规模, 世界由两极对峙的冷战国际体系进入了所谓全球化国际体系。不过, 苏联、东欧社会主义阵营的解体的同时, 该地区出现了以建立独立的民族国家为目标的民族分离运动;而在一些第三世界国家发生了与民族、种族有关的地区冲突;另外,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间的经济贸易摩擦不断出现, 甚至在发达国家也产生了根据价值观、宗教和移民问题提出以文化、文明为核心概念分析国际政治并强调文明的对抗性关系的理论。于是, 所谓冷战后民族主义新浪潮成为学术研究的世界性热点。 从理论上说, 民族主义的兴起与全球化的进程是相背的。全球化的发展, 超越和淡化了民族国家的界限, 使民族国家受到削弱, 民族主义受到抑制;相反, 民族主义的兴起和上扬, 也会使全球浪潮消沉, 使全球化进程受到阻滞乃自停顿。然而, 20 世纪末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却是这样一个客观现实:在全球化迅速发展、全球化态势日益明朗的情况下, 民族主义却表现得异常活跃, 民族主义强化的趋势也在发展。 二,全球化时代民族主义的再兴起 20 世纪全球化的迅猛发展, 深刻地触动了当代民族主义的神经, 促使民族主义在世界范围内方兴未艾, 势头不减。首先,全球化挑战民族国家主权, 导致了民族主义的再兴。冷战后, 全球化迅猛发展, 大大促进了各国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和相互依存的程度, 不断超越着原有民族国家的界限, 从而冲击着传统的主权观念。一方面, 全球化的深化, 使各种超国家的组织正在越来越地代国家的职权, 限制着国家行使主权的空间;另方面, 全球化制定出来的规则成了国际法, 它们正在向干涉权、国际监护、人权和有限主权等概念转化, 逐步侵蚀着国家

极端民族主义与一战的爆发

极端民族主义与一战的爆发 荣成市第二中学王红丽 2011年7月20日13:31 许桂兰于11-7-20 15:12推荐王老师通过民族主义与一战的爆发的片段设计,阐释了极端民族主义所带来的严重后果,较好的进行了珍视和平、克服狭隘民族主义的情感教育。值得学习。 段进生于11-7-20 15:52推荐关于战争爆发的原因,除了传统的经济、政治角度外,本文提供了另一视角——极端民族主义。不但开拓了视野,更能引证起人们的深思。 细节是历史中最动人的因素。历史的进程往往就被一些偶然或必然的细节牵动着、制约着,滚滚向前。 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51个月,直接用于战争的费用达1863亿美元,双方共阵亡853万人,给人类的浩劫可谓前所未有。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最重要的背景有四个:经济上的竞争,殖民地的争夺,相冲突的联盟体系和势不两立的民族主义愿望”。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固然是其决定性因素,但十九世纪后期的德国、法国、俄国等形形色色的民族主义这一历史细节,则不容忽视。 民族主义是近代欧洲历史上的一种现象,它主张“各民族都有权利保持和发扬自己的语言,历史和文化传统,并且在政治上建立统一的民族主权国家。”随着19世纪的逝去,西方国家的民族主义逐渐丧失了维护本民族正当权力和利益的进步性,反而蜕变为维护统治集团利益的极端民族主义,奉行本民族利益至上,排斥敌视其他民族原则,民族主义成为对外扩张的借口,为争夺霸权和重新瓜分殖民地,最后,欧洲形成两大军事集团,狭隘的民族主义意识可以说是一战的催化剂。 让我们看看十九世纪后期形形色色的民族主义吧:

大德意志的泛日耳曼主义: 德国人向自己的一个邻国让出陆地,向另一个让出海洋,而给自己留下一钱不值的天空,这样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我们不愿把任何人挤到阴暗的角落,但我们也要给自己一块光明之地,一块阳光下的地盘。——德国外长皮洛夫 “让这个邻邦或那个邻邦瓜分大陆和海洋,而我们自己则满足于欣赏蔚蓝天空的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我们要求建造大德意志帝 国” ——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 法国的复仇主义: “用一切手段争回阿尔萨斯和洛林!” “(普法战争后),在很长一段时间中,我们在已发生的事件中只看到自己的不幸。那就是国土被肢解、资金外流、我们的地位下降和我们所受的屈辱。” ——法国学者吕西安·费弗尔 大塞尔维亚计划: 1911年塞尔维亚成立了“黑手会”,它的奋斗目标是“实现民族的思想,统一所有塞尔维亚民族”。 俄国的泛斯拉夫主义: “东欧所有的斯拉夫人构成一个大家族,少俄是各斯拉夫民族的保护人。“

民族主义之利弊

民族主义之利弊 民族主义产生于18世纪的英国和法国。它自产生时起,便开始对世界历史产生着不可估量的影响。时至今日,它已是一种根植在世界上每个人思维深处的情感和概念。然而,民族主义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下面,我们将对民族主义的利与弊进行深入的分析。 民族主义之利: 1、民族主义促进了民族国家的产生。在欧洲中世纪,基本上是没有民族和国家的概念的。当时的欧洲虽然有各个人种,如日耳曼人、凯尔特人、斯拉夫人、希腊人等,但这只是一种广泛的地域上的概念,就如同他们认定新大陆的人都是印第安人一样。他们只是通过这种名称的不同而简单地将欧洲人按照地理位置大致划分开来,而并没有形成一种民族归属感和荣誉感。当时的欧洲所谓的国家,其强调的意思主要是领地。某个公爵在某地有了自己的领地,那么他就是那块领地上的统治者,他可以将自己的领地划分成若干区域,分给侯爵、伯爵等作为他们的领地,侯爵、伯爵等就要对他负责。在领地内,领主就是“国王”,别人无权过问他的领地上的事务。中世界的欧洲,就是由这样一个个或大或小的领地组成的。直到近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市民阶层的兴起,市民阶层没有领地,不是封建领主,但他们又需要表达自己的政治诉求。于是,某一区域有共同利益的市民阶级便联合起来,共同对封建领主进行干涉,要求获得政治权利。这样,由资产阶级主导的现代意义上的民族意识便开始觉醒。这种民族意识,在当时主要表现为同一地区有共同利益的资产阶级对抗其地区有利益冲突的资产阶级。同一地区的资产阶级便形成了一种共同的归属感,也就是民族归属感。这种现代意义上的民族,是有共同利益的民族,而不是纯粹的地理意义上的民族。资产阶级没有领地,为了获得政治权利,他们只有通过代议制与封建领主进行对抗,到后来这种代议制战胜了封建领主制,以社会契约论为基础的现代意义上的国家便产生了。这种现代意义上的国家,是有民族归属感的属于同一民族的资产阶级建立的,是一种民族国家。 2、民族主义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欧洲在向近代转型时期,封建领主和天主教会是其两大阻碍。民族主义促进了民族国家的诞生,无疑清初了封建领主这一障碍,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打下了制度基础。同时,对于本民族的热爱,也鼓舞了人们摆脱罗马天主教会,建立本民族基督教的斗争。这股斗争伴随着宗教改革的发展,而逐渐席卷了西欧。宗教改革的发展,无疑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在思想领域的禁锢,也清楚了罗马教会在经济和政治上的压迫。同时,民族主义使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上升到了各民族之间的斗争,激发了各民族的危机感和努力奋斗的精神。以上种种都在相应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世界的现代化。 3、民族主义促进了被压迫民族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民族主义促进了欧美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但与此同时,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各地非正义的殖民扩张几乎压迫了世界其他地区所有的民族。美洲印第安人及后来移民的人、非洲黑人、中国人、印度人等等,这些民族无疑在文明的碰撞中深受荼毒。欧洲民族主义思潮的传播,无疑为这些民族争取本民族独立产生了巨大影响。美洲民族独立和民族国家的建立,主要是美国独立和玻利瓦尔领导的拉美独立战争,印度章西女王领导的民族大起义,中国义和团的反帝运动等,都是被压迫民族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虽然有些失败了,但无疑都对本民族的民族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4、民族主义在文化在精神文化层面上的有利影响。民族主义强调一种对本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有利于激发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民族团结,增强民族凝聚力。它可以在一个民族内部形成一种向上、奋进、自强的情感,充分激发人们的潜能,从而促进这个民族的发展。同时,对于本民族的认同和归属,会让人们有意识地去保护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这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民族主义

建构理性的民族主义 ----中国当代民族主义的表现与反思 周思捷 政治与行政学院学科教学(思政) 2013020096 摘要 : 2013年,民族主义思潮成为最值得关注的社会思潮的第三位。在此背景下,了解民族主义的内涵,分析学理性民族主义和大众性民族主义、对以传统化文化为基础、反西方和全球化为特征的当代民族主义进行反思,倡导建构一种理性的开放的温和的民族主义,对推动中国和平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 :民族主义,学理性民族主义,大众性民族主义 一、背景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年。围绕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以及党的建设等领域一些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理论界展开了讨论和争论,使得2013年思想舆论市场更加活跃,更多激荡。为此,人民论坛对2013年度值得关注的十大思潮进行调查。从关注度、活跃度与影响力三个主要指标监测评价2013年社会思潮的变化,最值得关注的2013前十大思潮的综合得分情况分别为:新自由主义(9.1)、历史虚无主义(8.5)、民族主义(8.4)、创新马克思主义(7.8)、普世价值论(7.5)、宪政思潮(7.4)、民粹主义(6.5)、新左派(6.3)、新儒家(6.2)、伪科学(5.8)。 其中,“民族主义”思潮综合得分8.4分,位2013值得关注的思潮第三位。2013年,国家民族主义成为国际争端的源头。“斯诺登事件”将美国监听他国的丑行暴露无遗,显示美国为维护本国、本民族利益不择手段的行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不顾中韩等国家反对而参拜靖国神社,日本国内民族主义者主张重新评价日本近现代历史,强化民族国家认同。中国划定东海防空识别区,引起美国和日本激烈反应。在人民论坛针对民族主义思潮的调查中,50.8%的受访者认同“我们要坚决维护民族利益、国家利益”,35.1%的受访者认同“非理性的民族主义,很可能损害本民族、国家利益”,只有10.0%受访者认同“民族主义容易导致对其他民族利益的忽视甚至否定,是国际冲突的根源”,显示大部分民众在面对民族利益矛盾时,虽然认为应首先维护民族、国家利益,但对于非理性的民族主义情绪仍持否定态度。 而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民族主义情绪在知识界和广大民众当中,尤其是在青年学生中表现得非常强烈。近年来,由于奥运火炬事件、家乐福事件,

民族主义与国际主义

民族主义与国际主义 南希·马修斯(Nancy Mathews) 在1776年《独立宣言》发表之后仅仅一个世纪的时间里,美国就将自己打造成为了世界强国。简而言之,到1915年,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商务与服务的生产者。工业与农业的先进为美国带来了巨大财富,这使得美国外交决策者开始试图摒弃固有的孤立主义原则,而谋求与海外东西部国家建立更富主动性的互动关系。这一时期的美国艺术也是这种大的变化、美国新的国际主义的可见的佐证。 1890年,在约翰?辛格?萨金特(John Singer Sargent)为汉密尔顿?迈考?汤布里(Hamilton McKown Twombly)所作的肖像画中,透露了美国的惊人财富以及关于美的新旧标准的清晰对比。画中人物的服装,与印象主义的绘画风格,都显示了行家对于新的美学标准的把握;而在豪华服装及画中人物的姿态中,又都透露出中老式的海外文化风格的修饰。或许没有其他的例子能比1899年托尔斯坦·凡勃伦(Thorstein Veblen)的“有闲阶级论(The Theory of the Leisure Class)”更能说明对美国特权的批评了。在凡勃伦看来,着装得体的女子最能体现出美国的所谓成功:“优雅的服装之所以能取得典雅的效果,不仅仅在于它们的昂贵,还在于它们是悠闲、安逸的象征。这不仅表明了那些穿着者具有了相对可观的消费能力,同时也说明了穿着者可以不从事生产而只享受消费。” 然而,萨金特仅仅说出了1900年前后多彩美国艺术的一个侧面。由于出生并成长与欧洲,萨金特有着外部资源和内在倾向去在描绘作为美国新贵族的富有人士。但是覆盖在所谓镀金时代表面上的矫矜,面临着另外一些艺术家们的挑战。玛丽·卡萨特(Mary Cassatt)的1886年的作品《做头发的女孩(Girl Arranging Her Hair)》,就强调了模特赤裸裸的丑陋,以及对日本出版物等非西方资源的兴趣,从中可以看出具有巴黎先锋派绘画的反叛主义精神。1900年之后,“丑陋”成为美国艺术的一个主题,例如在乔治·贝洛斯(George Bellows)的1912年的作品《码头上的人(Men of the Docks)》中,就描绘了纽约的以蒸汽为动力的工业化以及火热的移民大潮。 这些矛盾性事物的存在,造就了那个时代的丰富性与复杂性。新兴的国际主义精神促使越来越多的美国人跨出了国门,也刺激了遍及全球的大规模的移民运动,这些都改变着国家自身的特征。美国人在伦敦、巴黎等国际文化中心的成功,促使他们越加需要界定自身的民族认同,并在自己的国家里培养和发掘受众。19世纪晚期杰出的美国艺术家们,如萨金特、卡萨特、伊金斯与霍默,不仅常常奔波于国际舞台与自己国家之间,而且着力谋求自身能在欧洲及美国艺术界能占有一席之地。这些人构成了19世纪末期一批见多识广、对欧洲及亚洲艺术都有所了解的新一代的艺术家,他们热心于创立表现独特的美国主题的美国式艺术,或者谋求以美国式的特有眼光诠释现代艺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