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GNSS(GPS)复习资料

GNSS(GPS)复习资料

GNSS(GPS)复习资料
GNSS(GPS)复习资料

第一章

1、GPS系统组成三大部分:

(1)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21+3)

(2)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一个主控站MCS、三个注入站、五个监测站)

(3)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

2、GPS系统特点:定位精度高、测量时间短、观测站之间无需通视、提供三维坐标、操作简便、全天候作业、功能多,应用广

第二章

1、卫星定位中两种坐标系统:天球坐标系与地球坐标系

2、天球:指以地球质心为中心,半径r为任意长度得一个假想球体。

3、黄道:地球公转得轨道面与天球相交得大圆,即当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球上得

观测者所见到得太阳在天球上得运动轨迹。黄道面与赤道面得夹角称为黄赤交角,约23、50o。

4、春分点:指太阳由南向北运动时,黄道与天球赤道得交点。(当太阳在黄道上从

天球南半球向北半球运行时,黄道与天球赤道得交点。)

天球空间直角坐标系与天球球面坐标系

5、天球坐标系由天球空间直角坐标系与天球球面坐标系组成。

(1)天球空间直角坐标系得定义:原点位于地球得质心,z轴指向天球得北极

Pn,x轴指向春分点,y轴与x、z轴构成右手坐标系。

(2)天球球面坐标系得定义:原点位于地球得质心,赤经为含天轴与春分点得

天球子午面与经过天体s得天球子午面之间得交角,赤纬为原点至天体得连线与天球赤道面得夹角,向径r为原点至天体得距离。

6、岁差:由于日月引力及其它天体引力,平北天极以北黄极为中心做一种顺时针圆周运动。(在日月与其它天体引力对地球隆起部分得作用下,地球在绕太阳运行时,自转轴方向不再保持不变,从而使春分点在黄道上产生缓慢西移,此现象在天文学上称为岁差。)

7、章动:在日月引力等因素得影响下,瞬时北天极将绕瞬时平北天极产生旋转,轨迹大致为椭圆。这种现象称为章动。

8、地球坐标系有两种表达方式,即空间直角坐标系与大地坐标系。

地心空间直角坐标系得定义:原点与地球质心重合,z轴指向地球北极,x轴指向格林尼治平子午面与赤道得交点E,y轴垂直于xoz平面构成右手坐标系。

地心大地坐标系得定义:地球椭球得中心与地球质心重合,椭球短轴与地球自转轴重合,大地纬度B为过地面点得椭球法线与椭球赤道面得夹角,大地经度L

为过地面点得椭球子午面与格林尼治平大地子午面之间得夹角,大地高H为地面点沿椭球法线至椭球面得距离。

9、极移:地球自转轴相对于地球体得位置不就是固定得,地极点在地球表面上得位

置随时间而变化得现象称为极移

10、地球坐标系分类:采用CIO(国际协议原点)作为协议地极(conventional

Terrestrial Pole——CTP),以协议地极为基准点得地球坐标系称为协议地球坐标系(Conventional Terrestrial System——CTS),而与瞬时极相应得地球坐标系称为瞬时地球坐标系。

11、选择某一时刻t0作为标准历元,并将此刻地球得瞬时自转轴(指向北极)与地

心至瞬时春分点得方向,经过该瞬时岁差与章动改正后,作为z轴与x轴,由此构成得空固坐标系称为所取标准历元得平天球坐标系,或协议天球坐标系,也称协议惯性坐标系(Conventional Inertial System—CIS)

12、瞬时极(真)天球坐标系到瞬时(真)地球坐标系得转换模型

13、世界时系统包括恒星时、平太阳时与世界时。

恒星时(Sidereal Time—ST): 以春分点为参考点,由春分点得周日视运动所确定得时间称为恒星时。

平太阳时(MT):以平太阳为参考点,由平太阳得周日视运动所确定得时间

世界时(Universal Time——UT):以平子夜为零时起算得格林尼治平太阳时称为世界时。

UT+极移=UT1 UT1+自转速度季节性变化=UT2

14、原子时(AIT):原子时得原点为AT=UT2-0、0039s

国际原子时(International Atomic Time——IAT)

15、力学时(Dynamic Time—DT):太阳系质心力学时(Barycentric

Dynamic Time——TDB)就是相对于太阳系质心得运动方程所采用得时间参数。

地球质心力学时(Terrestrial Dynamic Time—TDT)就是相对于地球质心得运动

方程所采用得时间参数。

TDT=IAT+32、184S

若以ΔT表示地球质心力学时TDT与世界时UT1之间得时差,则可得:ΔT=TDT-UT1=IAT-UT1+32、184S

16、协调世界时(Coordinate universal Time——UTC):由于地球自转速度有长期变

慢得趋势,近20年,世界时每年比原子时慢约1秒,且两者之差逐年积累。为避免发播得原子时与世界时之间产生过大偏差,从1972年采用了一种以原子时秒长为基础,在时刻上尽量接近于世界时得一种折衷时间系统,称为世界协调时或协调时。

协调时与国际原子时得关系定义为: IAT=UTC+1S ^n

n为调整参数,由IERS发布

民用时间为UTC

17、GPS时属于原子时系统,秒长与原子时相同,但与国际原子时得原点不同,即

GPST与IAT在任一瞬间均有一常量偏差。IAT-GPST = 19s

时间系统及其关系图

第三章

1、卫星轨道:卫星在空间运行得轨迹称为轨道

2、摄动力:摄动力或非中心力,包括地球非球形对称得作用力、日月引力、大气阻

力、光辐射压力以及地球潮汐力等。

3、在摄动力得作用下得卫星运动称为受摄运动,相应得卫星轨道称为受摄轨道。

4、开普勒轨道参数:(描述卫星无摄运动)

(1)a 轨道得长半径

es 轨道椭圆偏心率

这两个参数确定了开普勒椭圆得形状与大小。

(2)升交点赤经:即地球赤道面上升交点与春分点之间得地心夹角。

轨道面倾角i :即卫星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面之间得夹角。

这两个参数唯一地确定了卫星轨道平面与地球体之间得相对定向。

(3) s 为近地点角距:即在轨道平面上,升交点与近地点之间得地心夹角,表达了开普勒椭圆在轨道平面上得定向。

(4) fs 为卫星得真近点角:即轨道平面上卫星与近地点之间得地心角距。该参数为时间得函数,确定卫星在轨道上得瞬时位置。

由上述6个参数所构成得坐标系统称为轨道坐标系,广泛用于描述卫星运动。

在描述卫星无摄运动得6个开普勒轨道参数中,只有真近点角就是时间得函数,

其余均为常数。故卫星瞬间位置得计算,关键在于计算真近点角。

s

s s s s E e e E f cos 1cos cos --= 第四章GPS 卫星得导航电文与卫星信号

1、导航电文也称数据码(D 码、卫星电文),就是用户用来定位与导航得数据基础,由卫星星历、卫星工作状态、时间系统、卫星钟得运行状态、轨道摄动改正、大气折射改正与由C/A 码搜索P 码得信息等组成。就是GPS 定位得数据基础,就是以二进制码得形式,按帧发送得。

2、卫星电文就是以二进制码

得形式,按帧发送得。每帧

电文包含5个子帧,其中

1,2,3子帧得内容每小时更

新一次,而子帧4与子帧5

得内容又各分为25页,每

帧电文里得子帧4与5只

取其中一页,25帧为一个子

帧,发送得时间为12、5min。

电文得内容

(1)遥测码(TLW—Telemetry

Word)

遥测码位于各子帧开头, 其中所含得同步信号为各子帧提供一个同步起点,便于用户从此起点译出电文

(2)转换码(HOW—Hand Over Word)转换码紧接着遥测码,提供如何由C/A捕获P码得信息,以

便捕获跟踪P码

第一数据块

1中包含了

卫星钟得改

正数及其数

据得龄期、

星期得周数

编号与卫星

得工作状

态。

第二数据块

2由子帧 2

与子帧3 组

成,包含了广播星历得参数,提供卫星得轨道信息。

第三数据块3由子帧4 与子帧5 组成,包含了卫星得概略星历、卫星得工作状态等,用于选择适当得观测卫星,提高定位精度。

3、码:用以表示各种不同信息得二进制数及其组合

码元:在数字通信中常常用时间间隔相同得符号来表示一个二进制数字,这样得时间间隔内得信号称为(二进制)码元。

4、随机噪声码:码元得出现无规律,不能复制

5、自相关系数:设有一码序列U(t),经过j次平移后,变成U(t)序列,将两个码序列码元对齐,其中码元完全相同得个数为A个,码元不相同得为B个,则自相关

系数R(t)为

6、粗码C/A码,用于粗测距与捕获GPS卫星信号得伪随机码,由两个10级反馈移位寄存器构成得G码产生

7、伪随机噪声码:具有良好得自相关性并且按某种确定得编码规则编码,可人工复制得码序列。

伪随机噪声码得产生 (四级反馈移位寄存器)

8、P 码为卫星精测码,由两个伪随机码得乘积得到

第五章 GPS 卫星定位基本原理

1、GPS 定位分类:

(1)按用户接收机作业时所处得状态划分为静态定位与动态定位

(2)按参考点得不同位置分为绝对定位(单点定位)与相对定位 (3)

2、测码伪距观测方程得常用形式如下:()()()1/2222j

s s s i j ion trop P X X Y Y Z Z c t d d δρε??-+-+--??=++++%式中j 为卫星数,j =1,2,3…。

忽略卫星之间钟差影响,并考虑电离层、对流层折射等影响,可得:

()j j i i i ion trop P c t t d d ρρδε=+++++% 3、载波相位观测方程

)()]()([)]()([)()(0t N t T t I c f t t t t f t c f t j i j i p j i j i j i j i -?+?+-+=δδρ?

4、整周未知数:在信号被接收机收到之前,卫星信号在空中传播得整相位数。

5、周跳(cycle clips)就是指在GPS 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得载波相位测量中,由于卫星信号得失锁而导致得整周计数得跳变或中断。

6、静态绝对定位: 也称单点定位,就是指在协议地球坐标系中,直接确定观测站相对于坐标原点(地球质心)绝对坐标得一种方法。

伪距观测方程得线性

静态绝对定位时观测站就是固定得,可以于不同历元同步观测不同卫星,取得充分多得伪距观测量,通过最小二乘平差,提高定位精度。

由于接收机时钟与卫星钟存在同步误差,所以要同步观测4颗卫星,解算四个未知参数:纬度?, 经度λ,大地高程 h , 钟差t

定位精度主要取决于

(1)所测卫星在空间得几何分布(通常称为卫星分布得几何图形)

(2)观测量精度。

精度描述使用精度因子(精度衰减因子、精度系数、精度弥散)DOP-Dilution Of Precision

精度mx=DOP 、σ00,DOP 就是权系数阵主对角线元素得函数,σ00伪距测量中误差

平面位置精度因子HDOP(horizontal DOP):相应得平面位置精度 2122110

)(q q HDOP

HDOP m H +=?=σ

高程精度因子VDOP(Vertical DOP):相应得高程精度为:1330)(q VDOP VDOP m V =?=σ

空间位置精度因子PDOP(Position DOP):相应得三维定位精度:13322110)(q q q PDOP PDOP m P ++=?=σ

接收机钟差精度因子TDOP(Time DOP),钟差精度:21440

)(q TDOP TDOP m T =?=σ

几何精度因子GDOP(Geometric DOP),描述空间位置误差与时间误差综合影响得精度因子,相应得中误差:

[]12221443322110

)()()(TDOP PDOP q q q q GDOP GDOP m G +=+++=?=σ

卫星六面体得体积越大,所测卫星在空间得分布范围也越大,GDOP 值越小;反之,卫星分布范围越小,GDOP 值越大

7、静态相对定位载波观测方程

8、单差(Single-Difference ——SD):在不同观测站,同步观测相同卫星所得观测

量之差。表示为

)()()(12t t t j j j ???-=?

9、双差(Double-Difference ——DD):在不同观测站,同步观测同一组卫星,所得单差之差。符号表示为

[]

)()()()()()()(1212t t t t t t t j j k k j k k ???????+--=?-?=?? 10、三差(Triple-Difference ——TD):于不同历元,同步观测同一组卫星,所得观

测量得双差之差。表达式为:[]

[])()()()()()()()()

()()(111211122122212212t t t t t t t t t t t j

j k k j j k k k k k ???????????δ+---+--=??-??=?? 11、一般就是采用双差法求解最终结果,而三差法则只就是用于确定整周未知数或求得测站坐标得近似解。

双差可以消去卫星钟得系统偏差、接收机时钟得误差、可以消去轨道(星历)误差得影响以及大气折射对观测值得影响

单差可消除与卫星相关得载波相位及其钟误差,双差可消除与接收机相关得载波相位及其钟误差,三差可消除与卫星接收机有关得初始整周模糊度N 。

第七章GPS 测量得误差来源及其影响(考察各类误差定义与消弱消除方法)

1、GPS 定位中,影响观测量精度得主要误差来源分为三类:

与卫星有关得误差、与信号传播有关得误差、与接收设备有关得误差。

2、根据误差得性质分类:

(1)系统误差:主要包括卫星得轨道误差、卫星钟差、接收机钟差、以及大气

折射得误差等。为了减弱与修正系统误差对观测量得影响,一般根据系统误差产生得原因而采取不同得措施,包括:

?引入相应得未知参数,在数据处理中联同其它未知参数一并求解。

?建立系统误差模型,对观测量加以修正。

?将不同观测站,对相同卫星得同步观测值求差,以减弱与消除系统误差得影响。

?简单地忽略某些系统误差得影响。

(2)偶然误差:包括多路径效应误差与观测误差等。

3、与信号传播有关得误差

(1)电离层折射影响

通常采取得措施:

?利用双频观测

?利用电离层模型加以修正

?利用同步观测值求差

(2)对流层得影响

对流层影响得处理方法:

?定位精度要求不高时,忽略不计。

?采用对流层模型加以改正

?引入描述对流层得附加待估参数,在数据处理中求解。

?观测量求差。

(3)多路径效应:也称多路径误差,即接收机天线除直接收到卫星发射得信号外,

还可能收到经天线周围地物一次或多次反射得卫星信号。两种信号迭加,将引起测量参考点位置变化,使观测量产生误差。在一般反射环境下,对测

码伪距得影响达米级,对测相伪距影响达厘米级。在高反射环境中,影响显著增大,且常常导致卫星失锁与产生周跳。措施:

?安置接收机天线得环境应避开较强反射面,如水面、平坦光滑得地面与建筑表面。

?选择造型适宜且屏蔽良好得天线如扼流圈天线。

?适当延长观测时间,削弱周期性影响。

4、与卫星有关得误差

(1)卫星钟差

(2)卫星轨道偏差(星历误差)(卫星得轨道误差就是当前GPS定位得重要误差来源之一)

处理轨道误差得方法原则上有三种;

?忽略轨道误差

?采用轨道改进法处理观测数据:分为短弧法与半短弧法。

?同步观测值求差

5、接收设备有关得误差

(1)观测误差:除分辨误差外,还包括接收天线相对测站点得安置误差。

(2)接收机钟差

处理接收机钟差得方法:

?作为未知数,在数据处理中求解。

?利用观测值求差方法,减弱接收机钟差影响。

?定位精度要求较高时,可采用外接频标,如铷、铯原子钟,提高接收机时

间标准精度。

(3)天线相位中心位置偏差

6、其她误差:地球自转影响、相对论效应

第八章 GPS测量得技术与实施

1、GPS布网设计与数据采集得技术依据主要就是GPS测量规范与测量任务书。

二者同时也就是数据处理等后续工作得技术依据。

2、GPS网得精度要求,主要取决于网得用途与定位技术所能达到得精度。

3、GPS网得基准包括位置基准、尺度基准、方位基准。

4、设计得一般原则就是

●GPS网一般应采用独立观测边构成闭合图形,例如三角形、多边形或附合线路,以增加检核条件,提高网得可靠性。

●GPS网作为测量控制网,其相邻点间基线向量得精度,应分布均匀。

●GPS网点应尽量与原有地面控制网点相重合。重合点一般不应少于3个(不足时应联测),且在网中应分布均匀,

以利于可靠地确定GPS网与地面网之间得转换参数。

●GPS网点应考虑与水准点相重合,而非重合点,一般应根据要求以水准测量方法(或相当精度得方法)进行联测,或

在网中布设一定密度得水准联测点,以便为大地水准面得研究提供资料。

●为了便于GPS得测量观测与水准联测,GPS网点一般设在视野开阔与交通便利得地方。

●为了便于用经典方法联测或扩展,可在GPS网点附近布设一通视良好得方位点,以建立联测方向。方位点与观测

站得距离,一般应大于300m。

5、图形及其特点:

①三角形网: GPS网中得三角形边由独立观测边组成。根据经典测量

得经验已知,这种图形得几何结构强,具有良好得自检能力,能够有效地发现观测成果得粗差,以保障网得可靠性。同时,经平差后网中得相邻点间基线向量得精度分布均匀。

这种网形得主要缺点就是观测工作量较大,尤其当接收机得数量较少时,

将使观测工作得总时间大为延长。因此通常只有当网得精度与可靠性要

求较高时,才单独采用这种图形。

②环形网: 由若干含有多条独立观测边得闭合环所组成得网,称为环形网。

这种网形与经典测量中得导线网相似,其图形得结构强度比三角网为差。

环形网得优点就是观测工作量较小,且具有较好得自检性与可靠性,其缺

点主要就是,非直接观测得基线边(或间接边)精度比直接观测边低,相邻

点间得基本精度分布不均匀。

③星形网星形网得几何图形简单,但其直接观测边之间,一般不构成闭合图

形,所以其检验与发现粗差得能力差。

这种网形得主要优点,就是观测中通常只需要两台GPS接收机,作业简

单。因此在快速静态定位与准动态定位等快速作业模式中,大都采用这种

网形,它被广泛地应用于工程放样、边界测量、地籍测量与碎部测量等。

6、拟订观测计划得主要依据

GPS网得规模大小

点位精度要求

GPS卫星星座几何图形强度

参加作业得接收机数量

交通、通信及后勤保障

7、观测计划得主要内容应包括:

编制GPS卫星得可见性预报图

选择卫星得几何图形强度

选择最佳得观测时段

观测区域得设计与划分

编排作业调度表

8、技术设计书得编写

1、任务来源及工作量

2、测区概况

3、布网方案

4、选点与埋标

5、观测

6、数据处理

7、完成任务得措施

9、选点原则:GPS选点应符合下列要求:

(1)点位应选设在易于安置接收设备与便于操作得地方,视野应开阔。被测卫

星得地平高度角一般应大于10°~15°,以减弱对流层折射得影响。

(2)点位应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台、微波站等,其距离不得小于

200m;并应远离高压输电线,其距离不得小于50m),以避免周围磁场对GPS 卫星信号得干扰。

(3)点位附近不应有强烈干扰接收卫星信号得物体,并尽量避免大面积水域,

以减弱多路径误差得影响。

(4)点位应选在交通方便得地方,有利于用其她测量手段联测或扩展。

(5)地面基础稳定,利于点位保存。

(6)应充分利用符合要求得旧有控制点。

10、常用得定位方法:

(1)静态定位

采用两套接收设备,分别安置在一条基

线得两个端点,同步观测4颗卫星1h左

右,或同步观测5颗卫星20min左右。

注意事项所有观测过得基线应组成

一系列封闭图形,以利于外业检核,提

高成果可靠度。并且可以通过平差,有

助于进一步提高定位精度。

(2)快速静态定位

在测区中部选择一个基准站,并安置一

套接收设备连续跟踪所有可见卫星;另

一台接收机依次到各点流动设站,每点观测

1~2min。

在观测时段内应确保有5颗以上卫星可供观

测;流动点与基准点相距应不超过20km;流

动站上得接收机在转移时,不必保持对所测

卫星连续跟踪,可关闭电源以降低能耗。

(3)准动态定位

在测区选择一个基准站,安置接收机连续跟

踪所有可见卫星;将另一台接收机先置于1

号站观测1~2min;在保持对所测卫星连续跟

踪而不失锁得情况下,将流动接收机分别在

2、3、4…各点观测数秒钟。

应确保在观测时段上有5颗以上卫星可供观测;

流动点与基准点距离不超过20km;观测过程中流

动接收机不能失锁,否则应在失锁得流动点上延

长观测时间1~2min。

(4)往返式重复设站

建立

一个

基准

点安置接收机连续跟踪所有可见

卫星;流动接收机依次到每

点观测1~2min;1h后逆序返

测各流动点1~2min。

流动点与基准点相距不超过20km;

基准点上空开阔,能正常跟踪3颗及以

上得卫星。

(5)动态定位

建立一个基准点安置接收机连续跟踪

所有可见卫星;流动接收机先在出发点

上静态观测1~2min;然后流动接收机从出发点开始连续运动;按指定得时间间隔自动测定运动载体得实时位置。需同步观测5颗卫星,其中至少4颗卫星要连续跟踪;流动点与基准点相距不超过20km。

11、RTK:实时动态定位技术

RTK测量得作业模式有哪几种?RTK测量系统一般由哪三部分构成?

(1)作业模式:

A快速静态相对定位(主要应于用工程测量中)。

B准动态相对定位(要求保持对所测卫星连续跟踪,不常用)。

C动态相对定位(主要用于小区域精密导航中)。

(2)构成:GPS 接收机、数据传输系统与软件系统。

12、技术总结内容:

(1)测区范围与位置,自然地理条件,气候特点,交通及电讯、电源等情况;

(2)任务来源,测区已有测量情况,项目名称,施测目得与基本精度要求;

(3)施测单位,施测起讫时间,技术依据,作业人员情况;

(4)接收设备类型与数量以及检验情况;

(5)选点所遇障碍物与环境影响得评价,埋石与重合点情况;

(6)观测方法要点与补测、重测情况,以及野外作业发生与存在问题得说明;

(7)野外数据检核,起算数据情况与数据后处理内容、方法及软件情况;

(8)工作量、工日及定额计算;

(9)方案实施与规范执行情况;

(10)上交成果尚存问题与需要说明得其它问题;

(11)各种附表与附图。

11、GPS接收机分类

(1)按接收机用途:导航型接收机、测地型接收机、授时型接收机

(2)按接收机载波频率:单频接收机、双频接收机

(3)按工作原理:码相关型接收机、平方型接收机、混合型接收机、干涉型接

收机

12、GPS高程系统

1. 大地高程:就是以参考椭球面为基准面得高程系统,地面某点得大地高程

第一位由地面点沿通过该点得椭球法线到椭球面得距离。

2. 正高系统:就是以大地水准面为基准面得高程系统,地面某点得正高高程

定义为由地面点沿铅垂面至大地水准面得距离。

3. 正常高系统:由于正高实际上无法精确求定,为了使用方便,人们建立了正

常高高程系统

13、差分 GPS 定位定义:利用设置在坐标已知得点(基准站)上得GPS接收机测定

GPS 测量定位误差,用以提高在一定范围内其它 GPS接收机(流动站)测量定位精度得方法。

14、局域差分&广域差分

a.局域差分基准站作用距离:数百公里。特点:根据多个基准站提供得改正

信息,平差后得到自己得改正数——不区分误差源。

b.广域差分基准站作用距离:数千公里特点:将各项误差分离出来,建立

误差与位置得关系。

基本思想:对 GPS 观测量得误差源加以区分,并分别每一误差源模型化,利用该模型计算出每一误差源得数值,通过数据链将该改正数值传递给用户,用户

利用该值进行改正。

工作流程:在若干监测站(基准站)上观测数据(伪距、载波相位等);将观测数据传输到中心站;中心站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到误差改正数;通过数据链将误差改正数传到用户站;用户根据这些误差改正观测数据,计算出高精度得 GPS定位结果。(观测站——中心站——处理得到改正数——用户站——改正——计算高精度定位结果)

15、GPS 数据处理流程: 数据采集→数据传输→预处理→基线解算→GPS平差16:网络RTK为多基准站RTK,属于广域差分

问答题

1.在全球定位系统中为何要用测距码来测定伪距?

答:用测距码测距有下列优点:

(1) 易于将十分微弱得卫星信号从噪声得汪洋大海中提取出来;

(2) 可提高测距精度;

(3) 可用码分多址技术来区分、处理不同卫星得信号;

(4) 便于对整个系统进行控制与管理。

2.为什么说快速而准确地确定整周模糊度就是载波相位测量中得关键问题?答:(1) 精确得()rFφ及修复周跳后得整周计数只有与正确得N配合使用才有意义,N出错将严重损害定位精度与可靠性。

(2) 在一般得GPS测量中,定位所需得时间即为确定模糊度所需得时间,快速确

定N对提高GPS定位速度,提高作业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3.什么叫多路径误差?在GPS测量中可采用哪些方法来消除或消弱多路径误

差?

答:经测站附近得反射物反射后得卫星信号若进入GPS接收机就将与直接进入接收机得信号产生干涉,从而使观测值产生偏差,这就就是所谓得多路径误差。

解决方法

(1) 选择合适得站址,远离信号反射物;

(2) 选择合适得接收机(装抑径板、抑径圈,抑制反射信号等);

(3) 适当延长观测时间;

4、试述WGS—84坐标系得几何定义

答:坐标系得原点就是地球得质心,Z轴指向BIH1984、0定义得协议地球极(CTP)方向,X轴指向BIH1984、0得零度子午面与CTP赤道得交点,Y轴与Z、X轴构成右手坐标系。

5、如何减弱多路径误差

答:多路径误差不仅与反射系数有关,也与反射物离测站得距离及卫星信号方向有关,无法建立准确得误差改正模型,只能恰当地选择站址,避开信号反射物。例如:(1)选设点位时应远离平静得水面,地面有草丛、农作物等植被时能较好吸收微波信号得能量,反射较弱,就是较好得站址。(2)测站不宜选在山坡、山谷与盆地中。(3)测站附近不应有高层建筑物,观测时也不要在测站附近停放汽车。

7、试分别写出测距码伪距观测方程与载波相位伪距观测方程(标明各个符号得

含义),并比较它们得异同。

伪距观测方程

dr

:电离层延迟改正;

ion

:对流层延迟改正。

dr

trop

载波相位伪距观测方程

:载波相位观测值(cycle);:载波波长(m)

:站星距(m);c :真空中得光速(m/s)

:接收机钟差(s); :卫星钟差(s)

:对流层折射(m); :电离层折射(m)

:卫星星历误差(m); :整周模糊度 (cycle);t :观测历元时刻。

8、 GPS技术设计中应考虑哪些因素?

答:技术设计主要就是根据上级主管部门下达得测量任务书与GPS测量规范来进行得。它得总得原则就是,在满足用户要求得情况下,尽可能减少物资、人力与时间得消耗。在工作过程中,要考虑下面一些因素:(1)测站因素;(2)卫星因素;(3)仪器因素;(4)后勤因素。

9、简述GPS网得布网原则

答:为了用户得利益,GPS网图形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GPS网得布设应视其目得,作业时卫星状况,预期达到得精度,成果得可靠性

以及工作效率,按照优化设计原则进行。

(2)GPS网一般应通过独立观测边构成闭合图形,例如一个或若干个独立观测环,

或者附合路线形式,以增加检核条件,提高网得可靠性。

(3)GPS网内点与点之间虽不要求通视,但应有利于按常规测量方法进行加密控

制时应用。

(4)可能条件下,新布设得GPS网应与附近已有得GPS点进行联测;新布设得GPS

网点应尽量与地面原有控制网点相联接,联接处得重合点数不应少于三个,且分布均匀,以便可靠地确定GPS网与原有网之间得转换参数。

(5)GPS网点,应利用已有水准点联测高程。

10.什么就是相对论效应?

答:GPS卫星在高20200km得轨道上运行,卫星钟受狭义相对论效应与广义相对论效应得影响,其频率与地面静止钟相比,将发生频率偏移,这就是精密定位中必须顾及得一种误差影响因素。

11.整周跳变(周跳)定义,原因以及特点。

1) 整周跳变

卫星信号失锁,使接收机得整周计数不正确,但不到一整周得相位观测值仍就是正确得。这种现象称为周跳。

2) 周跳产生得原因

a、建筑物或树木等障碍物得遮挡

b、电离层电子活动剧烈

c、多路径效应得影响

d、卫星信噪比(SNR)太低

e、接收机得高动态

f、接收机内置软件得设计不周全

3) 周跳得特点

1.周跳只引起载波相位观测量得整周数发生跳跃,小数部分则就是正确得。

2.周跳具有继承性,即从发生周跳得历元开始,以后所有历元得相位观测值都受

到这个周跳得影响。

3.周跳发生非常频繁。

12.载波相位测量方程以及个参数代表得意思

:载波相位观测值(cycle);:载波波长(m)

:站星距(m);c :真空中得光速(m/s)

:接收机钟差(s); :卫星钟差(s)

:对流层折射(m); :电离层折射(m)

:卫星星历误差(m); :整周模糊度 (cycle);t :观测历元时刻。

13、简述确定整周未知数得四种方法。

答:确定整周未知数得方法很多,这里择要介绍其中四种:(1)经典静态相对定位法;(2)“动态”测量法;(3)交换天线法;(4)快速确定整周未知数法。

14.如何减弱GPS接收机钟差。

答:①把每个观测时刻得接收机钟差当作一个独立得未知数,在数据处理中与观测站得位置参数一并求解。②认为各观测时刻得接收机钟差间就是相关得,像卫星钟那样,将接收机钟差表示为时间多项式,并在观测量得平差计算中求解多项式得系数。此法可大大减少未知数,其成功与否关键在与钟误差模型得有效程度。③通过在卫星间求一次差来消除接收机得钟差。

15.GPS基线向量网得设计原则

答:1)选点原则a、为保证对卫星得连续跟踪观测与卫星信号得质量,要求测站上空应尽可能得开阔,在10°~15°高度角以上不能有成片得障碍物。

b、为减少各种电磁波对GPS卫星信号得干扰,在测站周围约200m得范围内不能

有强电磁波干扰源,如大功率无线电发射设施、高压输电线等。c、为避免或减少多路径效应得发生,测站应远离对电磁波信号反射强烈得地形、地物,如高层建筑、成片水域等。d、为便于观测作业与今后得应用,测站应选在交通便利,上点方便得地方。e、测站应选择在易于保存得地方。

2) 提高可靠性得原则:增加观测期数(增加独立基线数)。保证一定得重复设站次

数。保证每点与三条以上得独立基线相连最小异步环边数不大于6。

3)提高精度得原则:网中距离较近得点一定要进行同步观测,以获得它们间得直

接观测基线。建立框架网。最小异步环边数不大于6 。适当引入高精度测距边。若要进行高程拟合,水准点密度要高,分布要均匀,且要将拟合区域包围起来。适当延长观测时间,增加观测时段。选取适当数量得已知点,已知点分布均匀。

16.简述卫星大地测量得作用。

答:卫星大地测量得作用分为如下几方面:

(1)精确测定地面点地心(质心)坐标系内得坐标,从而能够将全球大地网连成整

体,建成全球统一得大地测量坐标系统

(2)精确测量地球得大小与形状、地球外部引力场、地极运动、大陆板块间得相

对运动以及大地水准面得形状,为大地测量与其她科学技术服务。

(3)广泛地应用于空中与海上导航,地质矿产勘探及军事等方面。

17.简述GPS卫星得主要作用。

答:GPS卫星得主要作用有三方面:

(1)接收地面注入站发送得导航电文与其它信号;

(2)接收地面主控站得命令,修正其在轨运行偏差及启用备件等;

(3)连续地向广大用户发送GPS导航定位信号,并用电文得形式提供卫星自身得

现势位置与其它在轨卫星得概略位置,以便用户接收使用。

18.如何重建载波?其方法与作用如何?

答:在GPS信号中由于已用相位调整得方法在载波上调制了测距码与导航电文,因而接收到得载波得相位已不在连续,所以在进行载波相位测量之前,首先要进行解调工作,设法将调制在载波上得测距码与卫星电文去掉,重新获取载波。重建载波一般可采用两种方法:一就是码相关法,另一种就是平方法。

采用前者,用户可同时提取测距信号与卫星电文,但用户必须知道测距码得结构;采用后者,用户无须掌握测距码得结构,但只能获得载波信号而无法获得测距码与卫星电文。

19.GPS误差来源

答:1)与卫星有关得误差:卫星轨道误差,卫星钟差,相对论效应

2与传播途径有关得误差:电离层延迟,对流层延迟,多路径效应

3与接收设备有关得误差,接收机天线相位中心得偏差与变化,接收机钟差,接收机内部噪声

20.GPS得应用

参考答案:1)军事、国防 2)陆路交通(车辆导航、监控)、航运、航空3搜索、救援 4)气象观测 5)遥感 6)测量 7)卫星定轨 8资源勘探 9)通讯 10)广播、电视 11)电力 12)时间传递

GPS测量基本原理

1> 概述 测量学中有测距交会确定点位的方法。与其相似,无线电导航定位系统、卫星激光测距定位系统,其定位原理也是利用测距交会的原理定位。 就无线电导航定位来说,设想在地面上有三个无线电发射台,其坐标为已知,用户接收机在某一时刻采用无线电测距的方法分别测得了接收机至三个发射台的距离d1,d2,d3。只需以三个发射台为球心,以d1,d2,d3为半径作出三个定位球面,即可交会出用户接收机的空间位置。如果只有两个无线电发射台的话,则可根据用户接收机的概略位置交会出接收机的平面位置。这种无线电导航定位系统是迄今为止仍在使用的飞机船舶的的中导航定位方法。 近代卫星大地测量中的卫星激光测距定位也是应用了测距交会定位的原理和方法。虽然用于测距的卫星(表面安装有激光反射镜)是在不停的运动中,但总可以利用固定于地面上三个已知点上的卫星激光测距仪同时测定某一时刻至卫星的距离d1,d2,d3,应用测距交会的原理便可确定该时刻卫星的空间位置。如此,可以确定三可以上卫星的空间位置。如果第四个地面点上(坐标未知)也有一台卫星测距仪同时参与了测定改点到三颗卫星的空间距离,则利用所测定的三个空间距离可交会出该地面点的空间位置。 将无线电信号发射台从地面搬到卫星上,组成一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应用无线电测距交会的原理,便可利用三个以上地面已知点(控制站)交会处卫星的位置,反之利用三颗以上的卫星的已知空间位置又可交会出地面未知点(用户接收机)的位置。这便是GPS卫星定位的基本原理。 GPS卫星发射测距信号和导航电文,导航电文中含有卫星的位置信息。用户用GPS接收机在某一时刻同时接收三个以上的GPS卫星信号,测量出测站点(接收机天线中心)P至三颗以上GPS卫星的距离并解算出该时刻GPS卫星的空间位置坐标,据此利用距离交会法解算出测站P的位置坐标,如下图所示,设在时刻t i在在测站P用GPS接收机同时测出P点至三颗GPS卫星的距离ρ1,ρ2,ρ3,通过GPS电文解释出该时刻三颗GPS卫星的三维坐标分别为(Xi,Yi,Zi),j=1,2,3。用距离交会的方法求解出P点的三维坐标(X,Y,Z)的观测方程为

浅析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前景

浅析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前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的科学技术也在进行不断的发展,特别是电子信息技术,已经逐渐走向了世界的前沿。本篇文章主要对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特点进行相应的阐述,进而对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简要分析。 标签:分析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发展前景 前言: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电子信息科技也在进行不断的进步和发展。所谓信息技术,就是对现实中一些事物的运动形态进行相应的描述,并且可以将事物的运动形态以一种清晰的方式体现出来。在该过程中,信息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数据或者文字,进而传递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电子信息技术已经全面应用于人们的实际生活和生产之中,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1、电子信息技术的特点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日新月异,其已经被全面应用于人们的生活之中。相较于多媒体技术而言,电子信息技术更具备活跃性,因此更受人们的欢迎。电子信息技术在进行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不但具备信息传递更加快捷的特点,其本身传递的信息内容还具备更大程度的丰富性,因此,使人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了解到更加丰富的知识,举例来讲,家用电器的实际应用。在现阶段的家用电器中,已经将电子信息技术全面应用其中,所以,家用电器不但具备一体化的特点,还具备系统化的特点。通过一体化的应用可以将电子科技产品的自动操作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还能在对各种突发状况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增强处理能力,使事故的发生概率进一步降低,而系统化的全面应用,则会使电子科技产品的生产速度进一步提升上来,最终提高工作效率。 就电子信息技术而言,其本身不但具备智能化的特点,还具备网络化和高效化的特点。其中,电子信息技术的智能化,主要是基于科学的实际发展,对电子信息技术进行智能化的建立,不但可以促进电子信息的发展,还能使其本身的发展更具方向,也就是说,现阶段的网络技术可以将人们的实际思维和行为进行充分并合理的展示,进而使电子信息技术的综合分析处理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而就现阶段的网络发展而言,是计算机发展与电子信息技术共同结合的产物,因此,电子信息技术的网络化可以使信息资源得到更大程度的共享。此外,所谓电子信息技术的高效化,就是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信息技术不但越来越呈现高效化的趋势,还能将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整合,最终使信息得到高效化的处理。 2、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前景分析 2.1、多媒体化、智能化

电子科学与技术就业前景

电子科学与技术就业前景 阅读精选(1):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就业前景之市场需求 本专业重视厚基础、宽口径培养,学生创新潜力较强,曾获得国际数模大赛金奖,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电子设计竞赛等国内重大比赛中均取得了较本专业就业状况良好,一次性签约率到达100%。每年保送免试硕士研究生超过10%,考取硕士研究生40%以上。本专业的毕业生具有深厚的基础知识和很强的工作适应潜力,既可在科研、生产单位和高校从事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的设计、研究、开发和管理工作,也可从事电子类其它专业的相应工作。本专业毕业生可继续在光学工程、物理电子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等硕士点或博士点进行深造。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就业前景之就业方向 电子公司、通信公司都欢迎本专业的毕业生。攻读研究生进一步深造,会为将来的发展带给更雄厚的知识资本。另外,本专业的毕业生能够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医学仪器以及其他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产业等部门从事研究、开发、教学及管理工作,还能够自主创业,从事计算机、IT行业工作。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就业前景之课程介绍 本专业主要课程:信号与系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路与系统设计、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微机原理与系统设计、量子力学、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物理光学与应用光学、近代电子材料、固态电子器件、光电子技术等,以及激光原理与技术、光纤通信、红外技术、红外物理、电介质物理、物理化学、敏感材料与传感器、薄厚膜混合集成电路等专业课程。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就业前景之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海外、港澳台地区社会发展需要和内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备光电子学和物理电子学领域、微电子和集成电路设计领域内宽厚理论基础、实验潜力和专业知识,能在该领域内从事各种光电子材料、光器件和光电子系统的设计、制造,或从事集成电路设计和集成系统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以及相应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能适应现代通信、信息科学和光电子等行业需要,学生毕业后可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技术公司等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生产设计、应用开发和专业技术管理工作。 阅读精选(2):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介绍 专业概述21世纪,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历史即将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信息时代。 其鲜明的时代特征是,支撑这个时代的诸如能源、交通、材料和信息等基础产业均将得到高度发展,并能充分满足社会发展及人民生活的多方面需求。 信息科学的基础是微电子技术和光电子技术,它们同属于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中的一级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 该专业以电子器件及其系统应用为核心,重视器件与系统的交叉与融合,面向微电子、光电子、光通信、高清晰度显示产业等国民经济发展需求,培养在通信、电子系统、计算机、自动控制、电子材料与器件等领域具有宽广的适应潜力、扎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潜力、具备创新意识的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并掌握必须的人文社会科学及经济管理方面的基础知识,能从事这些领域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及技术开发等方面工作。 课程设置学院在加强通识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课程体系注意理工管结合、文理渗透和学科交叉,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潜力强、素质高、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历史与前景展望

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历史与前景展望 姓名:张海洋班级:12电本一学号:1250720044 摘要:微电子是影响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占有举 足轻重的地位,本文简要介绍微电子的发展史,并且从光刻技术、氧化和扩散技术、多层布线技术和电容器材料技术等技术对微电子技术做前景展望。 关键词:微电子晶体管集成电路半导体。 微电子学是研究在固体(主要是半导体)材料上构成的微小型化电路、电路及系统的电子学分支,它主要研究电子或粒子在固体材料中的运动规律及其应用,并利用它实现信号处理功能的科学,以实现电路的系统和集成为目的,实用性强。微电子产业是基础性产业,是信息产业的核心技术,它之所以发展得如此之快,除了技术本身对国民经济的巨大贡献之外,还与它极强的渗透性有关。 微电子学兴起在现代,在1883年,爱迪生把一根钢丝电极封入灯泡,靠近灯丝,发现碳丝加热后,铜丝上有微弱的电流通过,这就是所谓的“爱迪生效应”。电子的发现,证实“爱迪生效应”是热电子发射效应。 英国另一位科学家弗莱明首先看到了它的实用价值,1904年,他进一步发现,有热电极和冷电极两个电极的真空管,对于从空气中传来的交变无线电波具有“检波器”的作用,他把这种管子称为“热离子管”,并在英国取得了专利。这就是“二极真空电子管”。自此,晶体管就有了一个雏形。 在1947年,临近圣诞节的时候,在贝尔实验室内,一个半导体材料与一个弯支架被堆放在了一起,世界上第一个晶体管就诞生了,由于晶体管有着比电子管更好的性能,所以在此后的10年内,晶体管飞速发展。 1958年,德州仪器的工程师Jack Kilby将三种电子元件结合到一片小小的硅片上,制出了世界上第一个集成电路(IC)。到1959年,就有人尝试着使用硅来制造集成电路,这个时期,实用硅平面IC制造飞速发展.。 第二年,也是在贝尔实验室,D. Kahng和Martin Atalla发明了MOSFET,因为MOSFET制造成本低廉与使用面积较小、高整合度的特点,集成电路可以变得很小。至此,微电子学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高度。 然后就是在1965年,摩尔对集成电路做出了一个大胆的预测:集成电路的芯片集成度将以四年翻两番,而成本却成比例的递减。在当时,这种预测看起来是不可思议,但是现在事实证明,摩尔的预测诗完全正确的。 接下来,就是Intel制造出了一系列的CPU芯片,将我们完全的带入了信息时代。 由上面我们可以看出,微电子技术是当代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是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和心脏。时至今日,微电子技术变得更加重要,无论是在航天航空技术、遥测传感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或家用电器产业,都离不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甚至是在现代战争中,微电子技术也是随处可见。在我国,已经把电子信息产业列为国民经济的支拄性产业,微电子信息技术在我国也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重要性也不言而喻,如今,微电子技术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微电子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和产业规模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

第五章 GPS卫星定位基本原理

5.1 概述 测距交会确定点:无线电导航定位系统卫星激光测距定位系统 无线电导航定位:三已知点三维定位,两个已知点平面定位. 卫星大地测量中的卫星激光测距定位。利用地面上三个已知点上的卫星激光测距仪同时测定某一时刻至卫星的空间距离,从而来确定卫星的空间位置。 卫星定位的基本原理: 依据测距的原理:伪距法定位,载波相位测量定位,以及差分GPS定位。 根据待定点的状态分为:静态定位(绝对定位)和动态定位(至少有一台接收机处于运动状态)和相对定位。 利用测距码或载波相位均可进行静态定位,实际为减少误差,可利用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各种线性组合(即差分)作为观测值,获得两点之间高精度的GPS基线向量(即坐标差)。 5.2伪距测量 伪距测量:由卫星发射的测距码信号到达GPS接收机的传播时间乘以光速所得出的量测距离。由于卫星钟、接收机钟的误差以及无线电信号经过电离层和对流层中的延迟,实际测出距离ρ'与卫星到接收机的几何距离ρ有一定差值,因此

一般称量测出的距离为伪距。C/A 码伪距,P 码伪距。伪距法定位测量定位精度不高(P 码定位误差约为10m ,C/A 码定位误差为20-30m ),但因其具有定位速度快,是GPS 定位系统中进行导航定位的基本方法。作为载波相位测量中解决整波数不确定(模糊度)的辅助资料。 5.2.1 伪距测量 伪距测量的基本原理: 为什么采用码相关技术来确定伪距? GPS 卫星发射的测距码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在一个周期内,每个码对应某一特定的时间。应该说识别出每个码的形状特征,即用每个码的某一标志即可推算出时延值τ进行伪距测量。但实际上每个码在产生过程中都带有随机误差,并且信号经过长距离传送后也会产生变形。所以根据码的某一标志来推算时延值τ就会产生很大的误差。因此采用码相关技术,在自相关系数MAX R =')(τ的情况下来确定信号的传播时间τ。由于测距码和信号在产生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有误差,而且测距码在传播过程中还有变形,因而自相关系数往往不可能达到“1”,只能在自相关系数为最大的情况下确定伪距,此时基本对齐。 dt t t a t a T R T )()(1)(τττ'-?+-='?

电子信息科学技术未来发展趋势探究

电子信息科学技术未来发展趋势探究 发表时间:2019-01-02T14:25:53.720Z 来源:《信息技术时代》2018年3期作者:褚皓杰 [导读] 互联网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推动下,我国的各项技术都在朝着信息科学技术的方向迈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从一个侧面看也是电子信息互联网科学技术发展的一种促进力量。 (南京工程学院,江苏南京 211167) 摘要:互联网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推动下,我国的各项技术都在朝着信息科学技术的方向迈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从一个侧面看也是电子信息互联网科学技术发展的一种促进力量。对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助推作用。随着科技化程度的不断加深,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覆盖领域愈加广泛。在各个领域行业的发展进程中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应用前景备受瞩目。如果能够做到深层次的优化和升级,相信电子信息科学技术未来的发展可技术运用将更加成熟,操作性也会提升到一个全新的应用领域。电子信息技术领域包含的内容范围极其广泛,主要包括电器、计算机以及网络通信技术等多个方面。直接影响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在推进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同时也给我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关键词: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发展趋势 一、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应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现代化发展速率不断加快导致电子信息技术在相关行业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张。在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扮演着日渐重要的角色。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驱动下,它从兴盛到使用其过程非常迅速。信息利用电子技术完成传输,为人们提供更加简单、便捷的服务,符合人们日常工作要求。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传播途径更加便捷。多样化是信息技术的主要特点,可以在不同区域利用不同手段完成信息传输,将电子信息技术的作用与价值完全体现出来。 (一)专业领域人才稀缺,行业发展捉衿见肘 电子信息技术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专业性。在具体的运转过程中操作复杂,需要专业的人才来辅助完成具体功能的发挥。计算机网络、家用电器、计算机应用和通信技术是电子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目前形势来说,我国电子信息专业人才相对稀少,导致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脚步相对迟缓。也就是说,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长远发展,需要不断加大对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 (二)缺少适宜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行业环境 信息时代发展到今天,电子信息技术自身的应用范围得到逐渐扩大的同时,也为相关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起了很大的作用。在国内,多数企业和机构对电子信息意义都非常了解,并且广泛应用电子信息技术。然而就当前形势来说,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相对欠缺,有些企业为了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利用恶性竞争对市场环境进行毁坏,让电子信息技术发展受到环境和资源的限制。所以,在电子信息技术发展中,应高度重视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环境,营造一个健康、公平的氛围。 二、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一)多元化技术之间的融合成为行业发展趋势 全球化作为一把双刃剑,在为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创造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面对国际国内现阶段如此严峻且激烈的国际竞争形势,加强核心技术的研发势必将成为未来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不同门类电子信息技术的交流和融合以此为契机,势必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首先需要重视对信息技术的引进,以手机为例,在智能化时代,要想能够准确把握市场发展方向,就手机市场,中国作为亚洲最大的代工厂,为国际上的各大手机品牌进行代理生产,如苹果手机。 (二)有效的监管,对于市场环境的整顿势在必行 纵观过去几年间我国电子信息领域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可知,电子信息领域的发展过程中,知识产权问题一直存在,并且制约着电子信息科学技术高精尖研发领域的技术攻坚。这其中最突出的当属“山寨”问题,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中,做好产权保护工作十分困难。很多国内的制造商在进行研发工作的时候,需要花费大量的研发成本,但是研究成果根本无法得到产权保障。 整顿市场环境,不仅有助于理顺计算机信息技术领域的相关行业的发展脉络,同时也是为我国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应用的长足发展扫清障碍。首先要加强对市场监管,需要严肃处理侵权企业,让厂家利益得到保障。其次需要不断完善法律法规,针对信息技术制定出详细的产权保护法规,让研发企业受到法律保护,让法律对市场环境进行规范。当然,仅仅如此还不够,多元化的技术手段需要多元化的监管手段想配合,在保障研发者权益的基础上,鼓励技术的研发工作,让技术创新的良好氛围影响市场环境,从而推动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 三、结语 社会领域的各方面各领域科学技术的使用普遍集中在高科技的相关行业。高新科技产业对电子信息技术的使用要求较高,对于电子信息技术的使用也有了更多的需求,信息技术对于我国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从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应用的特点和发展现状入手进行分析,以期能够了解技术应用的特点,从而掌握未来的发展走向,有针对性的发展技术,让电子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社会。参考文献 [1]王爱兰.美国与日本信息化模式比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J]. 理论与现代化 ,2003,(5):59-63. [2]毛传阳,孙昌宇 . 美日韩信息产业发展模式及对中国的启示 [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03,(1):55-59. [3]王桓桓.试论信息技术与文化发展的辩证关系 [J].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03,(3):264-268.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就业方向及前景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就业方向及前景 该专业毕业生具有宽领域工程技术适应性,就业面很广,就业率高,毕业生实践能力强,工作上手快,可以在电子信息类的相关企业中,从事电子产品的生产、经营与技术管理和开发工作。主要面向电子产品与设备的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从事各种电子产品与设备的装配、调试、检测、应用及维修技术工作,还可以到一些企事业单位一些机电设备、通信设备及计算机控制等设备的安全运行及维护管理工作。 企业需求 由于信息时代的到来,据推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此类人才仍将供不应求。 据调查,现阶段对于电子信息工程人才的需要量十分巨大,“电子信息工程”的专业,对缓解当前该类人才的供需矛盾是非常必要的。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已经成为信息社会人才需求的热点。 电子信息产业是一项新兴的高科技产业,被称为朝阳产业。根据信息产业部分析,“十五”期间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预计电子信息产业仍将以高于经济增速两倍左右的速度快速发展,产业前景十分广阔。 未来的发展重点是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等产业;新兴通信业务如数据通信、多媒体、互联网、电话信息服务、手机短信等业务也将迅速扩展;值得关注的还有文化科技产业,如网络游戏等。目前,信息技术支持人才需求中排除技术故障、设备和顾客服务、硬件和软件安装以及配置更新和系统操作、监视与维修等四类人才最为短缺。此外,电子商务和互动媒体、数据库开发和软件工程方面的需求量也非常大。 未来展望 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学科,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现在,电子信息工程已经涵盖了社会的诸多方面,像电话交换局里怎么处理各种电话信号,手机是怎样传递我们的声音甚至图像的,我们周围

AGPS定位基本原理浅析

AGPS定位基本原理浅析 位置服务已经成为越来越热的一门技术,也将成为以后所有移动设备(智能手机、掌上电脑等)的标配。随着人们对BLS(Based Location Serices,基于位置的服务)需求的飞速增长,无线定位技术也越来越得到重视。AGPS(Assisted GPS,A-GPS,网络辅助GPS)定位技术结合了GPS定位和蜂窝基站定位的优势,借助蜂窝网络的数据传输功能,可以达到很高的定位精度和很快的定位速度,在移动设备尤其是手机中被越来越广泛的使用。本文以GSM网络辅助GPS定位为例对AGPS的定位原理进行简单介绍。 AGPS定位基本机制 根据定位媒介来分,定位技术基本包含基于GPS的定位和基于蜂窝基站的定位两类(阅读本文前,建议先阅读《GPS定位基本原理浅析》和《GSM蜂窝基站定位基本原理浅析》两篇文章)。GPS定位以其高精度得到更多的关注,但是其弱点也很明显:一是硬件初始化(首次搜索卫星)时间较长,需要几分钟至十几分钟;二是GPS卫星信号穿透力若,容易受到建筑物、树木等的阻挡而影响定位精度。AGPS定位技术通过网络的辅助,成功的解决或缓解了这两个问题。对于辅助网络,有多种可能性,以GSM蜂窝网络为例,一般是通过GPRS网络进行辅助。 如上图所示,直接通过GPS信号从GPS获取定位所需的信息,这是传统GPS定位的基本机制。AGPS 中,通过蜂窝基站的辅助来解决或缓解上文提到的两个问题: 对于第一个问题,首次搜星慢的问题,根据《GPS定位基本原理浅析》一文的介绍,我们知道是因为GPS卫星接收器需要进行全频段搜索以寻找GPS卫星而导致的。在AGPS中,通过从蜂窝网络下载当前地区的可用卫星信息(包含当地区可用的卫星频段、方位、仰角等信息),从而避免了全频段大范围搜索,使首次搜星速度大大提高,时间由原来的几分钟减小到几秒钟。

电子行业的发展前景

电子行业的发展前景和发展趋势 随着世界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作为电子信息产业基础的电子元器件产业发展也异常迅速。2009第八届国际电子工业展会是电子企业云集的贸易盛会,是行业人士济济一堂的最佳场所。随着世界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作为电子信息产业基础的电子元器件产业发展也异常迅速。2005年,世界电子元器件市场需求约3000亿美元,占世界电子产品市场的15%,年均增长率10%左右,而新型电子元器件需求增长最快,约1500亿~1800亿美元。 电子元器件正进入以新型电子元器件为主体的新一代元器件时代,它将基本上取代传统元器件,电子元器件由原来只为适应整机的小型化及其新工艺要求为主的改进,变成以满足数字技术、微电子技术发展所提出的特性要求为主,而且是成套满足的产业化发展阶段。 近年来中国电子工业持续高速增长,带动电子元器件产业的强劲发展。中国已经成为扬声器、铝电解电容器、显像管、印制电路板、半导体分立器件等电子元器件的世界生产基地。 2006年1-12月,中国电子元件制造行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573,108,825千元,比2005年同期增长了31.56%;实现累计产品销售收入558,802,858千元,比2005年同期增长了31.97%;实现累计利润总额28,630,453千元,比2005年同期增长了31.37%。 2007年1-12月,中国电子元件制造行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740,003,762千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了27.09%;2008年1-10月,中国电子元件制造行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731,940,688千元,比2007年同期增长了22.44%。 2008年全球金融市场大动荡,由于消费市场占了元器件市场的70%以上,预计年底的假日消费市场将会十分低迷,并最终导致电子元器件需求下降。尽管如此,元器件市场仍然有一线曙光:供货商们对库存的管理十分严格,因此,库存会持续地下降。在大多数的情况下,供货商们的金融风险是十分有限的,由于他们的资产负债表显示良好,这些供货商们将会渡过这一金融风暴,电器元器件的市场前景依旧是光明的。 随着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时期,人们消费水平进入新的升级阶段,社会对电子信息产品需求将大幅度增长,将有力地促进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而电子元器件制造业的发展也前景广阔。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元器件技术也在不断进步,新型电子元器件层出不穷。新型电子元器件体现了当代和今后电子元器件向高

当今电子产品的发展趋势与前景

当今电子产品的发展趋势与前景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行业抓住了发展的契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电子产品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今,电子产品在半导体产业中发展迅速,也是占领市场的一大因素。基于此,本文就重点对当今的电子产品的发展趋势和前景进行探究和分析,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心得与体会,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电子产品;发展趋势;前景;探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电子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电子信息行业为了迎合和满足大众的心理,也在进行不断的研究和实践,开发出新的电子产品,促进消费。本文对电子产品的发展趋势从更强大、更省电、更环保及更小巧等四个方面进行重点探究,并对电子产品的发展前景进行阐述。 一、电子产品的发展趋势 (一)发展趋向微型化 随着电子产业的迅速发展,对电子产品的生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便于人们携带,更轻、更小巧、更薄的电子产品是人们的向往,同时也是电子信息工业设计所坚持的信念,电子产品的微型化和美观化符合大众的审美观,小而美一直是大众所追求的,像现在超薄的手机就是一个体现。 如何能够满足人们对电子产品微型化的需求,是电子行业研究的重要内容,当下,缩小电子产品的芯片体积是一个重要的方法,但随着集成化的发展,芯片的规模不断扩大,只有在芯片制造中,合理控制封装大小和封装密度,才能控制芯片的体积;封装技术也不断发展,封装的密度得到一定的提高,封装的尺寸也有所缩小,进而有利于提高封装空间的利用率,提高电性能和稳定性,这也是在保证电子产品性能的条件下,有效缩小芯片体积的保障,例如:KINGMAX推出的超棒系列闪存盘,采用的是PIP封装,具有防水、防尘、耐高低温等性能,其体积也极为轻薄和小巧,但内存可达8GB多;三星公司也在为电子产品的体积缩小而进行了不断的研究和实践,改进手机MP3等产品的闪存芯片封装技术,将圆片的切割工艺进行改善,提高闪存容量,使电子产品更小更轻薄,但却拥有更大的内存;苹果公司在电子产品工业设计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该公司生产的消费类电子产品可称为微型化之作,像之前生产的世界上最薄笔记本电脑,最薄处仅为4mm,创了当时的世界纪录,工程师们将机器内部元件进行最大化优化布局,为该款电脑制定了特殊的处理器芯片,采用的是CPU是小型化版本的酷睿2处理器,并采用了特殊的封装方式,使其CPU比传统的版本减少了约30%的体积。 (二)发展趋向节能、低耗

微电子行业前景与就业形势

微电子行业前景与就业形势 当前,我们正在经历新的技术革命时期,虽然它包含了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工程、海洋工程、航空航天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等等,但是影响最大,渗透性最强,最具有新技术革命代表性的乃是以微电子技术为核心的电子信息技术。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都在产生信息,信息是客观事物状态和运动特征的一种普通形式,它是为了维持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所需的第三种资源(材料、能源和信息)。社会信息化的基础结构,是使社会的各个部分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连结成为一个整体。在这个信息系统中由通讯卫星和高速大容量光纤通讯将各个信息交换站联结,快速、多路地传输各种信息。在各信息交换站中,有多个信息处理中心,例如图形图像处理中心、文字处理中心等等;有若干信息系统,例如企事业单位信息系统,工厂和办公室自动化系统,军队连队信息系统等等;在处理中心或信息系统中还包含有许多终端,这些终端直接与办公室、车间、连队的班排、家庭和个人相连系。像人的神经系统运行于人体一样,信息网络系统把社会各个部分连结在信息网中,从而使社会信息化。海湾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的通讯和指挥系统基本上也是这样一个网络结构,它的终端是直接武装到班的膝上(legtop)计算机,今后将发展到个人携带的PDA(Person-al Date Assistant)。 实现社会信息化的关键部件是各种计算机和通讯机,但是它的基础都是微电子。当1946年2月在美国莫尔学院研制成功第一台名为电子数值积分器和计算器(Electronic Numl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即ENIAC问世的时候,是一个庞然大物,由18000个电子管组成,占地150平方米,重30吨,耗电140KW,足以发动一辆机车,然而不仅运行速度只有每秒5000次,存储容量只有千位,而且平均稳定运行时间才7分钟。试设想一下,这样的计算机能够进入办公室、企业车间和连队吗所以当时曾有人认为,全世界只要有4台ENIAC就够了。可是现在全世界计算机不包括微机在内就有几百万台。造成这个巨大变革的技术基础是微电子技术,只有在1948年Bell实验室的科学家们发明了晶体管(这可以认为是微电子技术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特别是1959年硅平面工艺的发展和集成电路的发明(这可以认为是微电子技术第二个里程碑),才出现了今天这样的以集成电路技术为基础的电子信息技术和产业。而1971年微机的问世(这可以认为是微电子技术第三个里程碑),使全世界微机现在的拥有率达到%,在美国每年由计算机完成的工作量超过4000亿人年的手工工作量。美国欧特泰克公司总裁认为:微处理器、宽频道连接和智能软件将是下世纪改变人类社会和经济的三大技术创新。 当前,微电子技术发展已进入“System on Chip”的时代,不仅可以将一个电子子系统或整个电子系统“集成”在一个硅芯片上,完成信息加工与处理的功能,而且随着微电子技术的成熟与延拓,可以将各种物理的、化学的敏感器(执行信息获取的功能)和执行器与信息处理系统“集成”在一起,从而完成信息获取、处理与执行的系统功能,一般称这种系统为微机电系统(MEMS:Micro Electronics Machinery System),可以认为这是微电子技术又一次革命性变革。集成化芯片不仅具有“系统”功能,并且可以以低成本、高效率的大批量生产,可靠性好,耗能少,从而使电子信息技术广泛地应用于国民经济、国防建设乃至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日本每个家庭平均约有100个芯片,它已如同细胞组成人体一样,成为现代工农业、国防装备和家庭耐用消费品的细胞。集成电路产业产值以年增长率≥13%,在技术上,集成度年增长率46%的速率持续发展,世界上还没有一个产业能以这样高的速度持续地增长。1990年日本以微电子为基础的电子工业产值已超过号称为第一产业的汽车工业而成为第一大产业。2000年电子信息产业,将成为世界第一产业。集成电路的原料主

现代电子技术发展前景论文

现代电子技术发展前景论文 关键字:技术发展模块年代开关电源电力直流功率高频 现代电源技术是应用电力电子半导体器件,综合自动控制、计算机(微处理器)技术和电磁技术的多学科边缘交又技术。在各种高质量、高效、高可靠性的电源中起关键作用,是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具体应用。 当前,电力电子作为节能、节才、自动化、智能化、机电一体化的基础,正朝着应用技术高频化、硬件结构模块化、产品性能绿色化的方向发展。在不远的将来,电力电子技术将使电源技术更加成熟、经济、实用,实现高效率和高品质用电相结合。 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方向,是从以低频技术处理问题为主的传统电力电子学,向以高频技术处理问题为主的现代电力电子学方向转变。电力电子技术起始于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的硅整流器件,其发展先后经历了整流器时代、逆变器时代和变频器时代,并促进了电力电子技术在许多新领域的应用。八十年代末期和九十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以功率MOSFET和IGBT为代表的、集高频、高压和大电流于一身的功率半导体复合器件,表明传统电力电子技术已经进入现代电力电子时代。 1.1整流器时代 大功率的工业用电由工频(50Hz)交流发电机提供,但是大约20%的电能是以直流形式消费的,其中最典型的是电解(有色金属和化工原料需要直流电解)、牵引(电气机车、电传动的内燃机车、地铁机车、城市无轨电车等)和直流传动(轧钢、造纸等)三大领域。大功率硅整流器能够高效率地把工频交流电转变为直流电,因此在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大功率硅整流管和晶闸管的开发与应用得以很大发展。当时国内曾经掀起了-股各地大办硅整流器厂的热潮,目前全国大大小小的制造硅整流器的半导体厂家就是那时的产物。 1.2逆变器时代 七十年代出现了世界范围的能源危机,交流电机变频惆速因节能效果显著而迅速发展。变频调速的关键技术是将直流电逆变为0~100Hz的交流电。在七十年

GPS定位原理介绍习题及答案解析(完整版)

14 全球定位系统(GPS)定位原理简介 一、填空题: 1、GPS接收机基本观测值有伪距观测值、载波相位观测值。 2、GPS接收机按用途分,可分为导航型接收机、测地型接收机、授时型接收机和姿态测量型接收机。其中测地型接收机,按载波频率又可分为单频接收机、双频接收机。 3、GPS接收机主要由GPS接收机天线、GPS接收机主机和电源三部分组成。 4、GPS定位是利用空间测距交会定点原理。 5、全球定位系统(GPS)主要由空间卫星部分、地面监控部分和用户设备三部分组成。 6、GPS卫星星座由 24颗卫星组成。其中21颗工作卫星, 3 颗备用卫星。工作卫星分布在 6 个近圆形的轨道面内,每个轨道上有 4 颗卫星。GPS工作卫星距离地面的平均高度是20200km。 7、地面监控部分按功能可分为监测站、主控站和注入站三种。 8、GPS接收机接收的卫星信号有:伪距观测值和载波相位观测值及卫星广播星历。 9、根据测距原理,GPS卫星定位方法有伪距定位法、载波相位测量定位和 G PS 差分定位。对于待定点位,根据接收机运动状态可分为静态定位和动态定位。根据获取定位结果的时间可分为实时定位和非实时定位。 10、在两个测站上分别安置接收机,同步观测相同的卫星,以确定两点间相对位置的定位方法称为相对定位。 11、载波相位相对定位普遍采用将相位观测值进行线性组合的方法。具体方法有三种,即单差法、双差法和三差法。 12、GPS差分定位系统由基准站、流动站和无线电通信链三部分组成。 13、GPS测量实施过程与常规测量一样包括方案设计、外业测量和内业数据处理三部分。 二、名词解释: 1、伪距单点定位----利用GPS接收机在某一时刻测定的四颗以上GPS卫星伪距及从卫星导航电文中获得的卫星位置,采用距离交会法求定天线所在的三维坐标. 2、载波相位相对定位----用两台GPS接收机,分别安置在测线两端(该测线称为基线),固定不动,同步接收GPS卫星信号。利用相同卫星的相位观测值进行解算,求定基线端点在WGS一84坐标系中的相对位置或基线向量。当其中一个端点坐标已知,则可推算另一个待定点的坐标。 3、整周跳变----当GPS接收机在跟踪卫星进行载波相位测量过程中,若因某种原因引起对卫星跟踪短暂失锁,如卫星和接收机天线之间视线方向有阻挡物或接收机受到外界电磁干扰等,将造成载波相位整周观测值的意外丢失现象。这种现象称为整周跳变。 4、静态定位---进行GPS定位时,接收机的天线始终处于静止状态,用GPS测定相对于地球不运动的点位。GPS接收机安置在该点上,接收数分钟乃至更长时间,以确定其三维坐标,又称为绝对定位。 5、动态定位----进行GPS定位时,接收机的天线始终处于运动过程中,动态定位

电子科学与技术就业前景

电子科学与技术就业前景 【摘要】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一门具有极高技术含量的学科,本专业培养在该领域内从事各种电子材料、元器件、集成电路、乃至集成电子系统设计、制造和相应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它的范围涵盖了许许多多的专业领域,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 【关键词】电子科学,就业,集成电路,汽车电子 1.前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已经越来越依赖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电子产品也已经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难以想象没有电脑,没有手机的生活。在这个发展迅速日新月异的时代,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的周期也变得越来越短暂,或许现在是高端的电子产品,几年后,甚至几个月后,就能进入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而作为以为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我们还需要加强对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的认识,应该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为以后继续深造夯实基础,同时也要关注本专业的就业方向,及时了解就业信息,为将来学有所成立足社会做好准备。 2.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 电子科学与技术是现代电子科学的心脏和基础,也是国家重点发展的学科之一。本学科的发展状况是衡量一个国家高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目前国家急需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高级人才。该专业以电子器件及其系统应用为核心,重视器件与系统的交叉与融合,面向微电子、光电子、光通信、高清晰度显示产业等国民经济发展需求,培养在通信、电子系统、计算机、自动控制、电子材料与器件等领域具有宽广的适应能力、扎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具备创新意识的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并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及经济管理方面的基础知识,能从事这些领域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及技术开发等方面工作。本专业重视外语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研究开发与设计能力的全面培养,为培养高水平和高素质的高级工程人才打下了可靠的基础。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基础,本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应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出发点。 学生主要修学内容:电路基础、计算机结构与逻辑设计、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概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就业方向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就业方向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一个宽口径的专业,包括电子科 学技术和信息科学技术两项内容,学习内容涉及电子学、信息技术、计算机三大知识板块,其培养方向有些院校涉及三个方向, 如无线通讯、图像传输与处理、信息电子技术等,有的院校则涵 盖两个专业方向,如通信与电子系统和信号与信息处理。下面为 大家分析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就业前景,希望大家阅读借鉴! 就业单位: 国有企业、民营及私营企业,IT企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的毕业生进入IT企业是一个重要的就业方向,它们可以在这些企 业非常高效的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信息安全与网络安全等工作。信息产业对人才的需求首先是基本的"技能",包括计算机编程的 基本能力,要求具有良好的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的知识和使用技能,熟悉基本的软件开发平台。由于信息产业进入"应用"为主流 的时代,高水平的从业人员不仅要掌握基本的"技能",关键还要 具备将实际问题提炼为计算问题以及求解该问题的能力,这正是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的优势所在,也是近几年来国内大型IT 企业"抢购"知名高校计算数学专业毕业生的原因所在。这个专业 就业前景:这一行业的前景是十分广阔的,将来的分工也会越来 越细,未来中国需要大量这方面的专业人员。目前不仅没有饱和,而且需求会越来越大。不过要有真本事,将来的竞争肯定也会越 来越激烈。

就业前景: 主要到应用光学、光电子学及相关的电子信息科学、计算机 科学等领域(特别是光机电算一体化产业)从事科学研究、教学、 产品设计、生产技术或管理工作。 现在发展的趋势,就业前景应该说是不错的,很有前途。 随着计算机技术广泛深入地应用于人类社会生活,以及全球 信息产业的迅速崛起,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将向知识经济时代迈进,教育、科研、社会、经济等各个领域需要越来越多的信息与计算 科学的人才,信息与计算科学的研究和应用将迈向更深入和更广 泛的领域。可以预计,信息科学与技术在今后较长时间里仍然是 极具生命力的领域。毕业生就业面宽,适应能力强,适宜到科技、教育、经济和管理部门从事科研、开发、管理及教学工作,特别 是与数学、计算机应用和经济管理相关的工作,可以继续攻读数学、计算机科学、经济管理和一些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研究生。 相对适合电子信息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的工作职位 通过对多家公司的招聘信息分析,从技术层面上来看,相对 适合电子信息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的工作职位为 <1>电子信息专业 JAVA软件工程师

电子技术发展前景

电子技术发展前景 电子技术是根据电子学的原理,运用电子器件设计和制造某种特定功能的电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包括信息电子技术和电力电子技术两大分支。信息电子技术包括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电子技术是对电子信号进行处理的技术,处理的方式主要有:信号的发生、放大、滤波、转换。 电子技术研究的是电子器件及其电子器件构成的电路的应用。半导体器件是构成各种分立、集成电子电路最基本的元器件。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新型半导体器件层出不穷。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方向,是从以低频技术处理问题为主的传统电力电子学,向以高频技术处理问题为 主的现代电力电子学方向转变。电力电子技术起始于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的硅整。 流器件,其发展先后经历了整流器时代、逆变器时代和变频器时代,并促进了电力电子技术在许多新领域的应用。八十年代末期和九十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以功率MOSFET和IGBT为代表的、集高频、高压和大电流于一身的功率半导体复合器件,表明传统电力电子技术已经进入现代电力电 子时代。 大功率的工业用电由工频(50Hz)交流发电机提供,但是大约20%的电能是以直流形式消费的,其中最典型的是电解(有色金属和化工原料需要直流电解)、牵引(电气机车、电传动的内燃机车、地铁机车、城市无轨电车等)和直流传动(轧钢、造纸等)三大领域。大功率硅整流器能够高效率地把工频交流电转变为直流电,因此在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大功率硅整流管和晶闸管的开发与应用得以很大发展。当时国内曾经掀起了-股各地大办硅整流器厂的热潮,目前全国大大小小的制造硅整流器的半导体厂家就是那时的 产物。 七十年代出现了世界范围的能源危机,交流电机变频调速因节能效果 显著而迅速发展。变频调速的关键技术是将直流电逆变为0~100Hz的交流电。在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随着变频调速装置的普及,大功率逆变用的晶闸管、巨型功率晶体管和门极可关断晶闸管成为当时电力电子器件的主角。类似的应用还包括高压直流输出,静止式无功功率动态补偿等。这时的电力电子技术已经能够实现整流和逆变,但工作频率较低,仅局限在中低频范围内。 进入八十年代,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将集成电路技术的精细加工技术和高压大电流技术有机结合,出现了一批全新的全控型功率器件、首先是功率M0SFET 的问世,导致了中小功率电源向高频化发展,而后绝缘门极双极晶体管的出现,又为大中型功率电源向高频发展带来机遇。MOSFET和IGBT的相继问世,是传统的电力电子向现代电力电子转化的标志。据统计,到1995年底,功率M0SFET和GTR在功率半导体器件市场上已达到平分秋色的地步,而用IGBT 代替GTR在电力电子领域巳成定论。新型器件的发展不仅为交流电机变频调速提供了较高的频率,使其性能更加完善可靠,而且使现代电子技术不断向高频化发展,为用电设备的高效节材节能,实现小型轻量化,机电一体化 和智能化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基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