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詹姆斯沃尔芬森-世界的银行家

詹姆斯沃尔芬森-世界的银行家

詹姆斯沃尔芬森-世界的银行家
詹姆斯沃尔芬森-世界的银行家

娶到富豪女儿的世界银行行长(詹姆斯沃尔芬森)

如果你觉得你曾经看过这个故事,也请你耐心看完,你会看到不一样的故事。

一个伯乐式的人物见到农夫和他的儿子,就对农夫说:我要带走你的儿子,农夫不同意。伯乐就说:我会让他在城市里生活,给他找个城里的姑娘,并且这个姑娘是洛克菲勒的女儿,他还会当上世界银行的副行长。

农夫一听,立刻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说,您赶紧把他带走。

伯乐敲开了洛克菲勒的大门,对洛克菲勒说:“我来给你女儿找了一门好亲事,这个人是世界银行副行长。洛克菲勒立即呼吸有点急促,赶紧说:坐下来慢慢聊——我同意这门亲事。

伯乐又赶紧敲开世界银行行长的大门说:你赶紧任命这个农夫的儿子作为您的副行长,这个人是洛克菲勒的女婿。总裁立即心跳有点加快,马上同意并任命了这位农夫的儿子为副行长。

昨天还只是农夫的儿子,一夜之间,既当上世界银行的副行长,又娶到了洛克菲勒的女儿。

詹姆斯沃尔芬森:世界的银行家

在刚刚过去的十年里,世界银行,这个全球最大的发展机构,经历了一系列重大转变,其中最重要的一项转变,就是将组织的主要目标重新定位于消除全球贫困。不久前刚刚卸任的詹姆斯?沃尔芬森(James D. Wolfensohn)先生对这项转变贡献卓著。沃尔芬森1995年6月就任世界银行第九任行长,2000年6月获得连任,2005年告别世界银行,是世界银行这十年变迁的指挥者。描绘沃尔芬森是很要费些笔墨的,且不说他十年世界银行行长的精彩履历,单单是他在世行以外的多彩生活,已经足够用完所有的色彩。因此,这里只能冀望于几滴水珠,来反映沃尔芬森的人生光辉。

沃尔芬森的人生转折点

人生的路是充满挑战和选择的,从平凡到卓越通常需要经过几个至关重要的机遇和选择的转折点。作家柳青也说过:“人生的路很漫长,但是紧要处却只有几步。”这紧要的几步往往就是人生的转折。沃尔芬森从草根家庭出身,最终成为世界银行行长。在沃尔芬森传奇式的人生之路上,那几处“在准确的时间,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与决策”的人生转折点始终是人们急于了解和热情关注的地方。

入学哈佛: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

48年前,沃尔芬森仅仅带了300美元从澳大利亚来到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求学。“当我从澳大利亚到美国求学时,就成了少数民族。美国的同学看我的装束经常把我当成澳大利亚的土著人。”的确,其时的沃尔芬森很大程度上还只是一个怀抱着无限激情和梦想的穷小子,憧憬着或许将来有一天能够在华尔街里纵横四海。但是,现在回头看来,进入哈佛大学深造,毫无疑问的是沃尔芬森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在精英汇粹的哈佛商学院,拥有悉尼大学文学和法学两个学士学位的沃尔芬森开始转向金融领域。对于这一选择,沃尔芬森本人也深有感触:“这引导我进入金融领域,开创了在国际空间开展事业的可能性。它改变了我的生活半径。” 实际上,哈佛对于沃尔芬森人生之路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为他开拓了新的事业空间,还让他完成了“最重要的个人成就”——遇到了后来的妻子伊莱恩。他们结婚时,沃尔芬森还身背数千元的债务。如今,他和妻子以及3个孩子却享受着令人羡慕的幸福家庭生活。2002年,在四川成都西南民族学院“沃尔芬森先生及夫人奖学金”的捐赠仪式上,沃尔芬森深情

地表白了自己对这一成就的幸福回味:“在我非常孤独的时候,我遇到了一位美国小姐。后来我与这位小姐结婚,并生活了40多年。我们是非常幸运的……”

拯救克莱斯勒公司:打开了通往世行行长宝座的门缝

从哈佛商学院毕业,直到八十年代初期,沃尔芬森一直默默无闻地,但又脚踏实地地在金融界打拼。他先在澳大利亚的经济和投资业内任职;1967年来到伦敦,成为亨利?施罗德投资银行集团的一名高层管理人员。三年之后,他又来到纽约,成为施罗德公司纽约业务部门的主管。1976年,他跳槽到美国所罗门兄弟公司,任该公司下属的投资银行的经理。沃尔芬森在这将近20年金融从业经历中所沉淀下来的专业智慧,终于在所罗门兄弟公司得以施展和爆发。1980年,克莱斯勒汽车公司陷入生存危机,所罗门兄弟公司提供了关键性的贷款,解决了其长期资金不足问题,将其从破产的悬崖边上拯救了出来。在这一次的贷款安排中,沃尔芬森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以至于《纽约时报》在头版报道了他的出色表现。尤为重要的是,《纽约时报》的报道让他名声大噪,并引起了时任世界银行行长的罗伯特?麦克纳马拉的注意。在一定程度上,沃尔芬森的这次杰作为自己最终成为世界银行行长,开启了一道门缝。因此,在所罗门兄弟公司的这一杰作也可以看作沃尔芬森人生之路的一个转折点。

出任世界银行行长:人生从此与众不同

在受到麦克纳马拉的青睐,并得到“被列为世界银行行长最终候选人之一”的传言之后,沃尔芬森一度踌躇满志,兴奋异常。考虑到世行行长向来由美国人担任的传统,他迅速加入了美国国籍。显然,沃尔芬森通往世行行长宝座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为了这一职位,沃尔芬森苦等了15年。在卡特、里根以及老布什政府时期,世界银行行长一职一直花落他家,直到克林顿入主白宫,沃尔芬森才终于梦想成真,实现了夙愿。

在为实现世行行长梦想的15年里,沃尔芬森一直在不懈努力。1981年,他从所罗门公司辞职,自己成立了詹姆斯?D?沃尔芬森公司。沃尔芬森的公司在华尔街生意兴隆,经营辉煌,后来被美国信孚银行(Bankers Trust)收购。在这一过程中,沃尔芬森迅速实现了财富的积累,到了80年代末,他已经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百万富翁。在雄厚的财力的支持下,沃尔芬森开始关注贫困,开展各种各样的慈善行为。妻子伊琳娜曾经坦言:“沃尔芬森尽量帮助贫困人口的做法,可能正是其成为世行行长的原因之一。”与此同时,沃尔芬森还不断进行感情投资,建立自己的人脉关系。例如,沃尔芬森和妻子伊琳娜向以克林顿班底的政治竞选捐献了将近13万美元。显然,这笔政治捐款太划得来了。1995年3月,克林顿提名沃尔芬森接替因病引退的李维斯?普莱斯顿,担任世界银行第九任行长。从此,沃尔芬森的人生开启了新的一页,站到了世界性金融舞台的正中央。

对于自己人生的这个最重要和最成功的转折,沃尔芬森向来颇有感触。他回忆说,“对我来说,这份工作回报很高,它真的比协商一笔商业合同更加重要。我对金融行业充满尊敬,感激它提供给我的机会。不过在世界银行,我有独一无二的机会,可以为人类的进步做出效果长远的改变,只有极少数人才有这种机会。”

世界银行1995—2005:沃尔芬森的十年

最近十年的世界银行:矛盾与批评

在刚刚过去的过去的十年间,世界银行是生活在一种矛盾的生态中的:

过去的十年间,在国际贸易、国际资本流动以及技术进步等因素的推动下,全球经济空前繁荣,发展迅速。但是,在世界经济一片繁荣的背后,仍旧普遍存在着贫穷、疾病和文盲。

过去的十年间,世界各国纷纷开始走向市场经济。第三世界国家涌入世行的大门,向其寻求发展的良策,以及推动发展的资金。世行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力似乎正处于空前扩张的边缘。但是,这种可能的影响并没有成为现实,世行自己却出人意料地陷入危机。它的权力严重萎缩,它的全球角色正在受到各种政治势力的攻击。

在刚刚过去的十年间,世界银行是生活在一种批评的氛围里的:

左翼势力是抨击世界银行的主力,美国和西欧的非政府组织和工会组织是其中最激烈的批评者。批评的焦点是发展中国家市场改革造成的社会代价,和对经合组织国家就业和工资产生的下调压力。一些著名的经济学家也或撰文,或陈词,批评世行提出的建议和政策纲领在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的乏善可陈。

主张自由市场的右翼力量则认为世行的运作干扰了金融市场的有序运行:“这种干预降低了资源利用的效率”,这是一种最温和的批评;“鼓励私营企业的过度冒险,一旦形成债务危机后再出面去解决,加剧了道德风险的滋生”,这是一种很严厉的批评。

在过去的十年里,一些债务国政府大都不乐意接受世行在贷款附加条件上的指手画脚,呼吁在“世界的银行”中获得更多的话语权。还有孤立主义者,他们要求全面减少美国对国外的财政、经济和军事援助。

这布满矛盾和批评的十年,也正是沃尔芬森出任世界银行行长的十年。面对矛盾、面对批评、面对世界银行的自身危机,沃尔芬森在过去的十年间做了自己所能做的。

世界的银行家

纵观世界银行的各代掌门人,第五任行长麦克纳马拉是我们今天在谈及沃尔芬森不得不提及的一个重要人物。这不仅是因为他们两人都曾经获得了世行行长的连任,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在世界银行的工作重点和真正目标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曾任美国国防部长的罗伯特?麦克纳马拉因被指责对越战升级负有责任而出名,出任世界银行行长后这位前国防部长才找到了正确的敌人:他认为,世界不稳定的主要根源在于贫穷,只要解决了贫穷问题,其他问题都好办。从1968年到1981年的13年任期内,世界银行在麦克纳马拉的主持下展开了与贫穷的斗争,并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但是,麦克纳马拉之后的几位行长对世行的优先问题却有不同的理解。例如,克劳琛行长(1981-1986)关注的是“全力应付经济衰退的20世纪80年代的债务问题”;肯纳博行长(1986-1991)热心于“促进建立绿色世行”;普雷斯顿行长(1991-1995)奉行的是“以借款国为重点”。直到1995年,沃尔芬森担任世界银行行长以后,世界银行才又重新回到了麦克纳马拉所设定的轨道上来。沃尔芬森上任以后即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得世界银行更加具有包容性,重新把实行的工作重点放在击败贫困上。也许正是由于对麦克纳马拉衣钵的继承和发扬,沃尔芬森被人称为“复兴银行家”。

向贫困宣战!

在担任世界银行行长十年期间,沃尔芬森给这个全球最大发展机构的运作带来了巨大变化,把世界银行的重点重新放在其真正的目标上,即:战胜全球贫困,帮助世界上的贫困人口过上更好的生活。针对世界银行的这个真正目标,以下这一组数字经常被沃尔芬森挂在嘴边:全球60亿人中,半数人口的平均日收入不足2美元,超过10亿人甚至不足1美元;20亿人没有洁净的饮用水;1.5亿儿童没有上学的机会;4000万人HIV呈阳性,却没钱治疗,只能等待死亡的来临;未来的25年,将有至少20亿新增人口,其中约97%在呱呱坠地时就面临着成年后可能陷入贫困的境地。沃尔芬森始终坚持:世界不应该被分成“富国”和“穷国”;一个地区出现贫穷,就意味着到处都是贫穷。为此,沃尔芬森把消除贫困当作他任世界银行行长期间最重要的工作,他要致力于建立一个消除全球贫困的世界银行。

为了实现上述使命,在沃尔芬森的主持下,世界银行开展了一系列的重大改革,在一些重要领域进行了开拓性的工作,包括反腐败、债务减免、残疾人福利、环境与性别平等等。在世界银行的官方网站上,世界银行列举了他们的老行长在这些工作上所取得的成效:

沃尔芬森任行长之初,减债问题不在世行的议事日程上,也不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点。今天,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沃尔芬森对“重债贫困国减债倡议"的推动,27个国家获得了约540亿美元的债务减免。

沃尔芬森任行长之初,腐败问题在国际发展领域还鲜有提及。1996年,沃尔芬森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年会上发表的关于“腐败的毒瘤”的讲话中提出,腐败成为发展中国家穷人的主要负担。目前,腐败已被普遍认为是必须大力解决的影响发展的主要障碍,世行也为近100个国家的约600个反腐项目提供了支持,并将200多个涉及欺诈和腐败的公司和个人排除在外。

沃尔芬森任行长之初,艾滋病不是发展议程上的主要问题,妇女问题也不是。今天,世行是发展中国家艾滋病治疗和预防工作的最大外援机构。此外,1995-2003年期间,世行为女童教育及卫生、营养和人口项目承诺近70亿美元资金,其中大部分受益者为妇女。

……

效率、效率、效率!

沃尔芬森上任伊始,各界正对世界银行的效率颇多诟病,因此,如何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成为沃尔芬森面临的一道挑战。当时,世界银行的工作低效率在贷款审批程序的复杂与繁琐方面表现尤甚:当一笔贷款申请送交银行董事会最终审批时,经常已经是提出申请两年之后了。世界银行的工作低效率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项目运作的管理制度繁琐和不科学。例如,世界银行董事会中有专职的监督人员,他们需要每周两次例行向世界银行高管询问诸如非洲小额贷款等事宜。由于存在这样的询问和监督制度,世界银行的高管们不得不把大量时间和精力花在应付询问上,而不是项目运作的进度和效果上。另外一个原因是:世界银行还得花费相当多的精力来证明自身存在的合理性。私人资本的兴起和高效率必然会引致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多地转向获得私人资本的支持。面对这种状况,世界银行必须用心、用力地来改变自己的机制和树立自己的形象。

面对这种形势,沃尔芬森表现出了作为一个领导者的耐心和智慧。他经常对员工发表演讲,言辞恳切,感情真挚,号召员工提高办事效率,把扶贫的责任落到实处。在他的倡议下,世界银行把数百名中层管理人员送往哈佛商学院深造,为他们的职业生涯提供良好的培训机会。同时,世界银行还把部分员工派到偏远的国家和贫困地区,藉此激发员工扶贫工作的热情。他还把世界银行三分之二的高层管理人员分散到华盛顿特区以外,避免高层管理人员过于集中。此外,他通过将世行业务下放到100多个国家的代表处,以及采用最先进的业务方式和技术等,领导这个具有六十年历史的世界性机构走向现代化。

行路难,归去来

尽管世界银行是由184个成员组成的多边机构,但是,“世行行长位置属于美国政府”似乎是人们普遍接受的一个约定俗成的惯例。因此,世行行长与美国政府的关系也一直走得很近。在克林顿政府时期,双方的合作的确颇为顺畅,例如,面对波黑冲突,克林顿制定了以援助换取和平的政策,计划通过提供资金援助,换取波黑各方走向和平。这一政策也得到了沃尔芬森的大力支持。

但是,在2000年布什当选总统之后,沃尔芬森带领下的世界银行与美国却时有磨擦。例如,在阿富汗以及伊拉克的战后重建问题上,沃尔芬森没有向布什政府提供帮助;沃尔芬森呼吁建立一个更为平衡、更符合发展国家利益的知识产权制度,却遭到了美国压制,但是最终获胜的是沃尔芬森;沃尔芬森还曾绕过布什政府的财政部长奥尼尔,直接改变了布什政府在对外援助问题上的政策,以致奥尼尔对他恨得咬牙切齿,曾宣称要“剥掉沃尔芬森的头皮”。布什政府指责:在沃尔芬森领导下,世行对外贷款项目没有能够很好地起到遏制贫困的作用,并称沃尔芬森把钱浪费在了世行臃肿机构的开支及一些缺乏构思的项目上,导致世界银行浪费资金,效率低下。

尽管沃尔芬森非常热爱世行行长这份工作,非常希望能继续他同世界贫困的斗争。然而,沃尔芬森同布什之间的分歧在不断扩大、升级和公开化。2004年,布什总统的当选连任迫使沃尔芬森萌生退意。2005年1月2日,沃尔芬森在接受美国广播公司采访时第一次向外界透露了他解甲归田的心愿。他说:“我在这个位子上已经10年了,应该足够了。”随后在第二天,他正式通知了世界银行董事会和美国财政部,表示“我不准备寻求第三任。”2005年5月30日,沃尔芬森正式告别了世界银行。

在十年的世行行长生涯中,沃尔芬森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对世界贫穷人口的关注;在荣退世行行长的时候,沃尔芬森留给我们的是一个致力于消除世界贫困的世界银行。沃尔芬森是全世界穷人的财神,正是由于他过去十年的勤奋和努力,他们的前景才变得明亮起来。

名满天下,谤亦随之

沃尔芬森在位的十年,世界银行除了重新走向“战胜全球贫困”这一真正的目标和轨道上来之外,在其他方面的变化和改进也是有目共睹的:十年里,世界银行在完成其自身的重建任务方面进行了大幅度的改进和拓展;十年里,世界银行从单纯的贷款机构,到今天金融业务、咨询服务、知识和全球经验交流等众多服务和业务齐头并举;十年里,世界银行在开放性和透明度方面进步明显,与其他国际组织、私营部门和民间组织接触频繁,目前世行大部分项目中都有非政府组织参与,与私营部门合作已经成为世行集团业务的一个核心部

分;十年里,沃尔芬森还在提高世界银行的行政效率、修正世界银行的发展战略、改善世界银行在“左右夹攻”中左右为难的局面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领导作用。

十年过去了,沃尔芬森已经离开了世界银行行长的位置。但是,沃尔芬森给世界银行带来的改变和提高是深刻而广泛的,他在世界银行的业绩如今已成为全球知名商学院领导行为艺术课程研究的典型案例。而在此之前,除了上世纪70年代的罗伯特?麦克纳马拉行长之外,还没有任何一任世界银行行长能达到如此的影响和高度。美国财政部长斯诺对沃尔芬森的评价可能代表了美国官方的声音:“过去10年来,沃尔芬森成为世界银行的杰出领袖……在他的领导下,今天的世界银行是一个更具活力和更有成效的发展机构。我认为他的成就是历史性的,他以无比的热情和成绩,为帮助全世界的贫困人口,进行着孜孜不倦的努力。詹姆斯在世行的任职显然已使全球最贫困的人民受惠,他的工作应该得到高度赞赏和感谢。”尼日利亚总统奥巴桑乔对沃尔芬森的评价更多地代表了发展中国家的心声:“在领导世界银行的10年时间里,詹姆斯使世行成为希望的灯塔和发展中国家真正的合作伙伴,为改善人民生活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他领导了提高教育和卫生水平、遏制艾滋病流行的斗争,通过‘重债贫困国减债倡议’,为世界上最贫困的国家提供债务减免。詹姆斯的杰出在于他对减贫事业的激情、热忱和无穷奉献。在任职初期,他承诺将非洲放在世行发展工作的核心。他实现了自己的诺言……”

在得到众多的赞美声的同时,对沃尔芬森和他所领导的世界银行的各种责问之声也一直不绝于耳。世界银行一直在很多问题上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批评。左派抗议者最近几年痛斥世界银行是全球资本主义的代表,对贫穷国家的需求不够敏感,以及强行应用标准方案处理复杂问题;环境主义者攻击世界银行以牺牲环境质量为代价,过度强调发展;右翼人士责怪世界银行柏拉图式的痴心;获得贷款的一些重要的新兴市场国家政府大多讨厌接受世行贷款的附加条件,并经常抱怨它们在世行机构管理中的有限权力;一些股东国家则称,世界银行的官僚体系庞大臃肿、效率低下,导致董事会与管理层在一些预算问题上争吵不休。

对世界银行的以上批评肯定与沃尔芬森的政策主张和行事风格有一定关联,因此,沃尔芬森也自然逃脱不了各种指责和攻击。

为了击败贫困,沃尔芬森认为经济发展需要“综合的”促进政策。因此,世行参与了大量活动,甚至进入文化和宗教领域。但是,这样做的结果是世行精力分散、独立性被削弱、在国家层面确定优先援助对象的能力受到威胁。已离任的世行阿根廷执行董事加里亚对此评论道:“过多的临时动议搅乱了世界银行的策略思维。我们确实需要突出重点。” 另外,在大型基础建设项目投资问题上,由于逾越了世界银行的传统角色,沃尔芬森的政策也引起过不少非议。

1997年,世界银行耗资3.14亿美元的办公楼重新装修计划被媒体曝光。批评者认为虽然这一计划是在沃尔芬森上任以前提出,但是,沃尔芬森上任后,并没有反对和终止这一装修计划,反而在他“宫殿般的办公室里,向世界上最穷的国家无情地榨取贷款利息”。此外,批评者指出:沃尔芬森一边鼓吹着消除贫困,一边却拥有和享受着私人飞机、度假别墅这些奢侈品。这其中的矛盾和反差太大了。

甚至在世界银行内部,沃尔芬森的下属们对沃尔芬森也不乏微词。一些世行官员抱怨沃尔芬森独断专行、盛气凌人:“从不欢迎任何批评,也无法容忍任何异见,不管这些异见来自董事会、各级部门经理,还是工会。”很多人对沃尔芬森的世行内部改革也提出批评,

认为他用人唯亲,例如他曾任命人力资源部部长理查德. 斯特恩的弟弟尼克.斯特恩为世行的首席经济学家。这项任命违背了世界银行不允许存在裙带关系的规定,受到了各方的反对,最后迫使理查德离开世行。

对于上述这些溢美之词和责难之语,沃尔芬森更多地表现出一种“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的从容与澹泊。“要用乡村孩子脸上的笑容检验世界银行的成就”,是沃尔芬森面对批评时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而对于世行10年来取得的一些重大变化,沃尔芬森在2004年世界银行成员国年会上叹曰:“我们倾听得更多,说教得更少。我们不怕自我批评……我为过去10年所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尽管我们有六十年的历史,但我们依然年轻。我们是一个团结的机构,我们用激情和职业精神坚定地追求消除贫困的目标。”

世界银行之外的沃尔芬森

在世行之外,沃尔芬森的人生同样精彩,毫不逊色。

多才多艺的“文艺复兴人”

用我们中国人惯用的“德、智、体、美”标准来衡量,沃尔芬森的确是一个人才,或者,按西方的说法,一个真正的“文艺复兴人”(Renaissance Man)。

他40岁的时候开始学习大提琴,可是首次登台就在卡内基音乐厅,和他同台献艺的有当代最出色的古典音乐大师马友友、祖克曼(Pinchas Zukerman)和阿什肯纳齐(Vladimir Ashkenazi)。沃尔芬森的演奏水平如何未见有太多的评论,但是,能够欣赏到沃尔芬森演奏的观众却大多具有不凡的身份和地位。例如,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约旦国王阿卜杜拉、荷兰女王贝娅特丽克丝、美联储主席艾伦?格林斯潘、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施蒂格利茨等人都是沃尔芬森70大寿音乐会里的座上嘉宾。沃尔芬森对于音乐也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作为促进和平的一种手段,音乐传递的最重要的讯息就是理解。”

在大学期间,沃尔芬森学会了驾驶飞机和击剑。1956年,他作为澳大利亚击剑队的队长,率队参加在墨尔本召开的第十六届奥运会。据说,那一次他被打得“一败涂地”。不过能够成为国家击剑队队长,这说明沃尔芬森的领导才能具有着很强的普遍性和渗透力。

沃尔芬森还是个美术爱好者,并从小在这方面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他是美国艺术与科学学会的成员,获得过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颁发的大卫?洛克菲勒奖金。由于对艺术的贡献,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授予他荣誉骑士头衔。澳大利亚、法国、德国、摩洛哥和挪威也都授予他与此相关的各种荣誉。

沃尔芬森还拥有出色的交流能力和良好的人际脉络。乱蓬蓬的白发、脸上带着迷人的微笑的沃尔芬森被认为是位天才的外交家。优秀的谈判能力也一直被认为是克林顿对沃尔芬森的欣赏之处。沃尔芬森时常周旋于世界权贵人物之间,是被BBC称作“也许是世界上最有权力的圈子”的比尔德堡团体中的一员。这个团体的知名成员还有亨利?基辛格、英国议长肯尼思?克拉克、英国石油公司总裁约翰?布朗、美国参议员约翰?爱德华兹、世界媒体大王布兰克和比尔?盖茨的夫人等。除了权贵名流,沃尔芬森同各界人士,无论是中国西部的贫寒农妇,印度的哲人圣师,还是摇滚巨星、U2乐队的主唱Bono,均可谈笑风生,颇有几分苏东坡“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的风范。

拥有多重的身份与角色,这可能是沃尔芬森多才多艺的最好证明。除了世界银行行长这个最引人注目的名片之外,沃尔芬森所拥有的其他头衔也足以令人目迷五色。现在让我们回顾一下这些令常人羡慕不已的头衔吧:目前,他是普林斯顿大学高级研究院董事会主席;1980至1991年期间任卡内基音乐厅董事会主席,目前,是卡内基音乐厅董事会荣誉主席;曾任国际多种硬化症研究学会联盟主席;可持续发展商业协会主任,洛克菲勒基金会财经委员会和人口协会的董事兼主席;洛克菲勒大学董事会成员;布鲁克林研究院的名誉理事,和纽约外交关系协会及世纪协会成员。1990年,沃尔芬森成为华盛顿的约翰.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理事会主席,现在为理事会名誉主席。

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

走出工作和领导了十年的世界银行大楼之后,迎接沃尔芬森的不是安逸的退休生活。

2005年4月,在沃尔芬森从世界银行行长宝座退出之前,美国国务卿赖斯以中东问题有关四方的名义宣布任命即将卸任的世界银行行长沃尔芬森为“加沙撤离问题特使”,2005年6月1日正式上任。如今,沃尔芬森已经肩负起以色列从加沙地带撤军的协调人的角色,并承当着振兴加沙地带经济的使命,直到2006年3月。

2005年11月,世界最大金融服务集团——花旗集团又将这位 71岁的前世界银行行长延揽怀中,成为其高级顾问。“在全球化重要问题上堪称权威,在新兴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和投资战略上更是广有见识”,这是花旗集团首席执行官查尔斯?普林斯在一份声明中对沃尔芬森的评价。其实,相对于“加沙撤离问题特使”,世界最大金融服务集团高级顾问的角色肯定更能让沃尔芬森得心应手。因此,普林斯将沃尔芬森的到来称为“回家”。而沃尔芬森对此也做除了热情的回应:“我很高兴与认识多年的朋友再次共事,他们非常关心如何促进地域和全球经济发展的问题。”

看来,现在的沃尔芬森依然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在这里,我们也祝福这位微笑依旧的老行长。

作为世界银行的第九任掌门人,沃尔芬森在执政十年之后,已经从世界银行谢幕了,61岁的保罗?沃尔福威茨成为世界银行的新一代掌门人。从美国国防部副部长到世界银行行长,沃尔福威茨与麦克纳马拉具有惊人的相似性。麦克纳马拉是由一个战争的坚定支持者转变成一个致力于与贫困作战的斗士的,沃尔福威茨同样有可能、有能力、更有必要做出同样的转变。“肯定不会把美国的日程表强加给世界银行”,“将充满热诚地投入发展和消除贫困的事业”,沃尔福威茨的承诺言犹在耳,我们且拭目以待吧。

中央银行网考真题

中央银行网考真题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单选 A 按照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 法》规定,下列属于中国人民银行职能的为A 依法制订和执行货币政策 按照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 法》规定,下列不属于中国人民银行职能的D 审批金融机构 B 不属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是(没有失业) 不属于三大货币政策工具的有( C )C、窗口指导 C 从货币发行的渠道和程序看,( D ) 是货币发行和回笼的中间环节P107 D、发行库和业务库 窗口指导属于(C)P169 C、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从中央银行分析物价、利率、投资等实际经 济变量变动,到认识是否应采取行动所花费 时间,称为(认识时滞) 从货币发行的渠道和程序看,(B)是货币发行和回笼的中间环节。B、业务库 从货币发行的渠道和程序看,(发行库)是 货币发行的首要环节 D 当基础货币不变时,货币乘数增大,货币供 应量会(增加 对银行业务经营活动进行管制,属于以下哪 种金融监管手段( A )A、预防性监 管 典型调查适合于对事物的(D)。D、定性分 析 G 公开市场业务属于(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国内生产总值简称为(GDP) 构成基础货币的各个项目均为(中央银行的负债) H 货币政策时滞中的外部时滞是指( B)B、效应时滞 货币乘数是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值与 ( A )的变化值的比率A、基础货币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引起财富的变动,从而改变人们的支出意愿,引起消费和投资的变化,最终引起国民收入变动,这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称为(财富变动效应理论) 货币政策的内容时滞是指。A.认识时滞和决策时滞 货币统计表是中央银行用于货币分析的主要方法,主要包括(D)。D、中央银行概览与存款货币银行概览 货币政策的外部时滞是指。(B)B、效应时滞 货币政策标的又称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指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的(D)和最终目标之间设立的一些过渡性指标 A、初始目标 B、中间目标 C、基础目标 D、操作目标

第9课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课后习题

第9课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 讲述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联合国的相关知识(溯源、宗旨、职能、作用等)。 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过程及意义。 中美关系从恶化到缓和。 中美关系的症结(台湾问题)。 尼克松访华和《联合公报》的发表。 2、能力目标 通过讲述中国从被拒绝在联合国大门之外到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及在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引导学生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中美关系演变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从纵向、横向、多角度、多层面地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展示相关影视资料、图片(周恩来出访亚非14国,毛泽东接见斯诺、乒乓外交、尼克松访华等),培养学生根据资料提取有效信息和分析、理解、说明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0世纪70年代以前,中国始终坚持自己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增强学生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情感。 20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以崭新的姿态走向世界舞台,打破了从20世纪50年代美国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中国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通过台湾问题的讲述,强化台湾自古以来就属于中国领土主权的民族意识,增强学生努力学习,奋起直追,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早日实现两岸统一的民族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联合国的宗旨,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尼克松访华和《联合公报》的发表。 难点:中美关系缓和的原因,中美关系的症结——台湾问题。 四、整体感知 新中国初期外交环境的恶化 1.美国的孤立、封锁、遏制。 2.中苏关系的恶化。 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迈向世界舞台的重要两步 1.重返联合国。 (1)大力发展与亚非拉国家的关系,提高了国际影响力。 (2)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及在国际政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中美建交。 (1)原因。 美国方面: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认识到中国的作用。

拿什么样的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拿什么样的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中国文化要不要走向世界?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虽然没有走向世界,但并没有影响中国文化的繁荣发展,怎么看待历史现象与现实的差异呢? 中国文化要不要走向世界?这怎么会成为一个问题呢? 乾隆皇帝晚年时,英国使者马噶尔尼来华要求通商,乾隆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把人家赶了回去。中国人相当自信,认为中国文化是最好的。一个基本的事实也是,中国文化在漫长的历史中没有走向世界,并没有影响中国文化的繁荣发展。 研究中国文化的人都知道,中国文化确实具有一些不同于其他文化的特点: 第一,独立发展。能够影响它的外来文化基本局限于周边地区。 第二,延续性。地中海沿岸的古埃及和古巴比伦,经过外族屡次入侵,连土著居民都被替换,早期文化无法一脉相承。中国文化虽然不是最古老的,但它的延续性在世界上首屈一指,主要原因是外族很难进入中国。 第三,自我满足。中国文化适应农耕社会,人们感到很满足。 第四,自信。古人自以为中国是天下之中,认为自己比什么都强,不屑于放眼世界。 第五,同化能力。在中国,军事上的征服者最终都成为文化上的被征服者。例如,女真族南下之后,把金太祖完颜阿骨打这个少数民族味道十足的名字改为完颜旻。例如,满人从马背上打下江山,而到了清朝后期满族人里擅长骑射的已经不多。不仅军事征服者如此,宗教也要经过中国化才能传播。例如,观音菩萨的形象由于承载了送子的祈望而由男变女。例如,飞天原本是裸体的,在克孜尔千佛洞里还能看到早期的裸体形象,东渐到了敦煌已经半裸,等到了中原大地就衣冠整齐的了。例如,基督教原本不允许崇拜形象,利玛窦在传教时改为允许中国信徒拜祖宗、拜孔子,基督教才得以在中国发展。 第六,开放而不传播。即允许外国人前来学习,但是中国不到外国传播文化。历史上中国人出使外国总是偶然的,张骞通西域,是政治任务;玄奘西行,是为了取经。 上述情况或理由,是不是能够说明中国文化没有走出去的必要了? 不是!我已经说了,上述情况适应的是一个传统的农耕社会、一个由于地理条件同世界相隔绝的社会,而不是今天的中国社会。今天的中国,已经是地球村的一员;今天的中国社会,已经是一个大踏步走向工业化、大踏步走向开放的社会。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也将会越来越大。 结论就是:中国文化要走向世界。 在我们热烈谈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时候,能不能先冷静一下,问一下自己:中国文化为什么要走出去? 从国学热,到讨论文化软实力、文化强国,有一种声音很大,就是要让中国文化去影响世界。什么叫影响世界?如果把它理解为是要改变人家,很多外国人是有宗教信仰的,你能通过传播中国文化让他们放弃自己的信仰吗?这显然是不可能的。那么,能用中国文化拯救世界吗?在我们看来,有些国家的人,有着不可理喻的观念,我们要改变他们的观念吗?他们好像也没有这样的要求。 这里有一个问题: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但是能否因此就说它比其他文化更优秀呢?精神文明各有千秋,不能说中国文化比其他文化更优秀。物质文明一般是可以比较的。但物质文明不是单纯的物质,像饮食、服装文化都已经超出了饱暖的基本需求,其中有着许多精神文明的内涵。例如茶是物质文明,但喝茶的方式包含了精神文明的内容。物质文明往往与精神文明并存,精神文明不存在可比性,但存在真、善、美等人类共同的价值取向。 不管一个国家如何强大,它的文化都不可能主宰世界。中国文化再博大精深,儒家学说再高明玄妙,中国发展再快速高效,也别指望能取代别人已有的信仰、文化、观念、模式。还是已故的费孝通先生的话讲得对,文化交流应该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

中国中央银行制度简史

中国中央银行制度简史 中国通商银行简称通商银行,系督办全国铁路事务大臣盛宣怀奏准清廷后,于1897年5月27日在上海成立,它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通商银行名为商办,实系奉旨设立的官商性质,规定“权归总董,利归股商。通商银行创立时,招商股500万两,先收半数250万两,并商借度支部库银100万两,议分5年摊还,纯留商股。此时,中国无银行法令及成规可援,故一切组织管理及营业规则,皆参照外商银行成例办理。 ?通商银行成立之初,国家即授予发行银元、银两两种钞票的特权,以为民用,使为整理币制之枢纽,至此国中始见本国纸币与外商银行之纸币分庭抗礼,金融大权,不复为外商银行所把持。除发钞外,该行并代收库银,全国各大行省,均先后设立分行,重要者计有北京、天津、保定、烟台、汉口、重庆、长沙、广州、汕头、香港、福州、九江、常德、镇江、扬州、苏州、宁波等处,业务极一时之盛。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京行首遭焚毁,天津分行亦随之收束,业务渐告不振。到1905年只剩下北京、汉口两个分行和烟台一个支行了。 ?户部银行 ?1905年,经财政处奏准,清政府在北京设立“户部银行”,这是我国最早由官方开办的国家银行,也是第二家现代化银行。1908年2月,经度支部(户部)奏准,户部银行又改称“大清银行”(也叫“京师总行)。大清银行在上海、天津、汉口等地设立了二十家分行。大清银行为股份有限公司,资本一千万两白银,分为十万股,分别由国家和私人各认购五万股。大清银行除经营一般银行业务外,还兼有发行纸币、经管国库等权项。 ?交通银行 ?1908年3月4日,交通银行开业,总行设在北京,负责发行货币和经办铁路、轮船、电报、邮政等部门的一切收支,与大清银行共同分担中央银行的职能,交通银行是中国早期四大银行之一,也是中国早期的发钞行之一。 ?1909 年6 月,清政府颁布《通用银钱票暂行章程》,将纸币发行大权集中于大清银行。1912年2月5日大清银行改称“中国银行” ,在上海汉口路3号大清银行旧址开始营业,大清银行历史结束。1913 年交通银行改组后获得分理金库的特权,1914 年制定的《交通银行则例》进一步明确了其国家银行的特权,与中国银行(占绝对优势地位)一起成为北洋政府的中央银行。?1924 年和1926 年孙中山领导的广州革命政府分别在广州和武汉成立了中央银行。 ?1924年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1927年10月颁布了《中央银行条例》,之后在1928年10月又颁布了《中央银行章程》,同年11月1日正式成立了中央银行,总部设在上海。作为国家银行,其宗旨是统一币制、统一金库及调剂金融,享有经理国库、发行兑换券、铸造和发行国币等特权。1935年5月23日,国民政府立法院通过了《中央银行法》,进一步明确了中央银行是国家银行,隶属于总统府,总行由上海移至南京。之后在1935年11月进行了币制改革,放弃了银本位制,规定中央银行、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发行的货币为法币。 ?1939年成立了四联总处。1939年又颁布了《国库法》,中央银行取得了代理国库的权力。?1942年6月,中央银行开始集中各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此外,中央银行还统一外汇管理。1942年7月1日起,中央银行成为了全国唯一的货币发行银行。 ?中央信托局 ?1934年8月,为了因应对日抗战紧急需要,国民政府训令中央银行设立“中央信托局筹备处”负责筹备创立中央信托局,同时命令央行全部拨充中央信托局成立所需资本总额国币一千万元。1935年10月1日,中央信托局正式成立,定位为中央银行之附设机构,总局设于上海;当时的中央信托局与央行关系密切,被合称为…行局一家?。1942年6月,《中央信托局章程》修正,其第一条明定:“中央银行遵照国民政府训令,特设中央信托局经营信托业务。”

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

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 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遭遇的现代困境 在中国古代,“文化”具有文治教化、礼乐典章的含义,中国传统文化也一直强调以伦理道德教导世人。到了近现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环境中,“救亡图存”的危机感使对中华文明的守护更多地体现在对家国的捍卫上,文化的发展也因社会的动荡一度停滞不前。新中国成立后,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为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大好平台,在一个新的起点上,中国文化承前启后地得到了快速发展。然而,相较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孕育的古国文明,现代中国文化的渗透力以及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就显得比较薄弱和有限了。除了文化的发展与推广有着自身独特的规律,不可一蹴而就外,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西方国家对于中国文化的片面认知与刻板印象。历史教科书的内容选取,不但反映了编纂国对于异国历史与文化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着该国人民的历史视野与文化胸襟。西方国家业已成为全球文化传播领域的主导者,其传媒“霸权”地位导致一旦他们对于中国文化进行非公正、不客观的宣传,就会使受众形成带有偏见的认识,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的国际形象与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交流与推广。就拿法国来说。很多法国人对于中国的了解非常有限,“神秘”是他们谈起这个文明古国时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语。而谈到中国历史,不少人对于儒家思想与汉唐文化印象模糊,但提起毛泽东、邓小平以及“文化大革命”却都能说上几句。究其原因,大多数法国人对于中国的认识仅仅源自学生时代的教科书,而法国初高中所使用的历史教科书中,涉及中国的内容非常的少。用该国一位教师的话说就是,在初中部分的历史教科书中,中国完全成为一个“被遗忘的国度”。在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尽管单独有一章用来介绍中国,但其所论内容十分有限,介绍与评点非常片面,尤其是对我国“民主”与“人权”状况的横加批评,更是导致法国民众至今对中国存在偏见与歧视的重

房地产商的经典忽悠广告词偏远地段

房地产商的经典忽悠广告词偏远地段---------远离闹市喧嚣,尽享静谧人生郊区乡镇---------回归自然,享受田园风光 紧邻闹市---------坐拥城市繁华 挨着臭水沟-------绝版水岸名邸,上风上水 挖个水池子-------东方威尼斯,演绎浪漫风情 挖个水沟---------亲水豪宅 水能流动---------叠水丽景 地势高-----------视野开阔,俯瞰全城 地势低洼---------台地叠景,冬暖夏凉 外立面贴砖-------托斯卡纳风格 楼顶是圆的-------巴洛克风格 楼顶是尖的-------哥特式风格 楼顶是平的-------观景露台 户型很烂---------个性化设计,紧跟时尚潮流 楼间距小---------邻里亲近,和谐温馨 能看见一丝海-----无敌海景 有会所---------豪宅配套,尽享银行家俱乐部的风雅 没有会所---------简约生活,新都市主义 有中水设备-------绿色住宅 有集中供暖-------节能环保,领先时代 地板采暖---------韩国领先技术 柱式散热器-------北欧风情 没有采暖---------自由式供暖系统,节约采暖成本 有壁炉-----------欧陆风情 没有电梯---------洋房 有电梯-----------两梯两户(含楼梯) 门口有保安-------管家式服务 门口没保安-------和谐的邻里关系 挨着地铁线-------一线生活 挨着地铁口-------立体交通 公交车多---------交通枢纽,坐拥城市繁华 没有公交---------私属领地,坐拥升值空间

离主干道远-------你能听到的只有“宁静” 紧邻主干道-------你到任何地方永远只有一步 70/90项目--------精致三居,创意无限 非70/90项目------高尚社区 阳坡---半山豪宅 阴坡---观山豪宅 走廊多---奢侈品味生活,豪宅典范 走廊少---户型紧凑,科学筑宅 低层---别墅官邸 多层---花园洋房 高层---观景豪宅 超大户型---平层官邸 大户型----奢侈生活,城市豪宅 中户型----舒适生活 小户型---精品生活 超小户型---酒店式公寓 边上是荒草地-----超大绿化,满眼绿意 边上有个公园-----公园拥抱的房屋 边上有家银行-----紧邻中央商务区 边上有个居委会---中心政务区核心地标 边上有家学校-----浓厚人文学术氛围 边上有家诊所-----拥抱健康,安享生活 边上有家小超市---繁华闹市 边上有家大超市---闹中取静 边上有家大商场---与LV为邻 边上有家小卖店----便利生活触手可及 边上有个垃圾站----人性化环境管理 边上有火车道----交通便利,四通八达 边上什么也没有----简约生活,闲适安逸 旁边有个火葬场----与天堂就一步之遥,享受神仙生活

国内大型设计单位海外市场开拓之简析

从浅蓝走向深蓝 ——国有大型建筑设计企业海外市场开拓之简析 前言: 上世纪90年代,我国政府提出了“走出去”战略,鼓励企业跨出国门,到更广阔的市场中锻炼自己,在更市场化、更开放的经济环境中调整企业经济结构和资源优化配置,按照市场需求完善企业发展模式,并获得更多的市场机遇。 在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下,近年来,国内不少知名企业,包括建筑施工、石化、水泥、电力、成套设备等企业,已积极地投身于海外市场开拓中,不少企业已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并且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已树立了一定的影响力。然而,国内建筑设计企业独立开拓国际市场的案例尚属凤毛麟角,大部分建筑设计企业作为项目总承包单位的设计分包走向国际市场,部分建筑设计企业靠援外项目取得了一些海外项目经验,而真正凭借自身的设计实力,在海外建筑设计市场竞争性取得一席之地的设计企业则少之又少。 笔者在一家国有大型建筑设计单位从事海外业务开拓工作,本单位多年来通过“借船出海”等方式,积累了一些海外项目实施经验。近年来,我们一方面响应国家“走出去”政策的号召,另一方面因为参与国际竞争、不断开拓海外市场是我国企业生存与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我们加大了海外市场开拓力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主动“造船出海”。通过近几年的经历,对开拓海外市场有一些切身体会与心得,特撰写本文以交流经验,并望获得一些批评与指点。 1.开拓海外市场的必要性 经济全球化是由具有全球化战略的跨国公司率先提出,跨国公司的全球化战略,是从生产要素、市场、多种资源总优化配置角度提出来。我国的“走出去”战略框架从1998年起逐渐清晰,以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作为核心。“走出

去”战略只是一个战略框架的一个内容,战略本身不是目标,而是一种手段,来为对外经济服务合作,我们要通过这个战略的实施来推动或者说扩大,或者说深化对外经济合作。【1】 从全局着眼,对国家而言,“走出去”战略的提出具有带动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增加国民收入、扩大劳动就业以及增加国家外汇收入的宏观积极意义;对企业而言,企业进入海外市场可以拓展企业的市场范围,增加企业利润,有利于企业的技术改造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同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国内单一市场衰退时带来的发展风险。【2】 对于国内建筑设计企业而言,开拓海外市场是一项严峻考验。陌生的海外市场充满激烈竞争,诸多不明因素导致了开拓海外市场的不可预测、不可掌控性,不熟悉的法律法规体系和技术规范规程、错综复杂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环境等因素都为我们带来了很多风险。而近些年来,国内的建筑市场一直保持着蓬勃向上的态势,既然如此,我们的国内大型建筑设计企业为何还要选择走出国门呢? 一方面,开拓海外市场是响应国家“走出去”战略的重要举措,对促进对外贸易多元化,发展外向型经济、和利用国外资源有着积极的意义,我国政府通过税收优惠、专项资金补贴等政策大力鼓励企业“走出去”。其次,我国随着多年来对外贸易的发展,已可以输出各种优质产品,在制造业中逐渐享有一定声誉,而在智力成果、服务领域却比较匮乏,我国需要在保持制造业优势的同时,向产业链前端高增值环节迈进,在智力输出领域寻求更多的突破,帮助提升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建筑设计行业是智力密集型服务,当前我们在国际市场上仅占有极少的份额,我们需要参与国际竞争,努力开拓新的市场,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可帮助提升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可以说,开拓海外市场,不仅是一项经济任务,某种意义上还是一项政治任务。 再次,对建筑设计企业本身来讲,发展海外市场短期内是投入为主,产出率较低,而长期来看,随着对海外市场的熟悉程度以及在品牌知名度的提高,海外市场的业绩表现也能反作用于国内市场,提高企业国内市场影响力。另外,从做市场的角度来看,正如俗语所谓之“东方不亮西方亮”,全球工程市场、经济环境总体是平衡的、此消彼长的。当某些国家或地区遭遇危机、经济衰退之际,总

《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阅读答案

《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阅读答案《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阅读答案 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 葛剑雄 要考虑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首先必须明确中国 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长期以来,国人认为中国文 化历史悠久、丰富灿烂、博大精深,固然都是事实,但 在很大程度上是自我评价,或者是就东亚汉语文化圈而言。如果放在世界范围内,与其他文化进行比较,整体 上说只能是各有千秋。 在生产力和交通运输能力都还很落后的古代.世界 上各大文化区之间缺少必要的人员和生活必需物资的交流,基本上都是独立发展的。由于不存在交流和比较, 也谈不上哪种先进,哪种落后。从不同文化的群体开始 相互接触以来,文化的传播一直有两种方式——自愿的 和强制的。一般来说,对物质文化的接受大多是自愿的,而对精神文化的接受则两者兼而有之。强势文化往往会 依靠武力、权力、财力、人力强制推广自己或抵制其他,今天世界上的制度、宗教、语言、文字以至生活方式的 分布,大多是这样的结果。 在古代中国内部,同样如此。一方面,自认为居于“天下之中”的华夏诸族对自己文化的优越性深信不疑,

因而绝不会向“非我族类”、尚未开化的“蛮夷”推广,仅给那些“仰慕华风”又具备学习条件的人学习的机会。另一方面,“蛮夷”归化以后,就必须接受中国的主流 文化。如清朝改土归流后,新设置的府、州、县内就必 须办学校,兴科举,尊孔孟,以儒家学说教化百姓。如 民间信仰和宗教一旦对主流文化构成威胁,也会被坚决 取缔。 时至今日,物质文化的传播已经不存在障碍。但在 大多数人已经具有宗教信仰或其他信仰,自由平等的观 念已经深入人心的条件下.精神文化的传播只能以自愿 接受为前提。中国文化再博大精深,儒家学说再高明玄妙,中国模式再快速高效,也别指望能取代别人已有的 信仰、文化、观念、模式。因此,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 主要目的,是让世界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由于主观或 客观的种种原因,中国与世界各国一直缺少人员和文化 的交流。中国文化主动走出去,能让各国人民近距离或 直接感受到中国文化的丰富多彩和独特魅力,有利于改 变以往形成的片面和偏见。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大 批中国人走向世界,他们本身就是中国文化的传播者。 如果他们普遍具备了优良的素质和文明的举止,中国文 化的地位就能随之提升。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另一个目的,是要学习世界文化。我们不能坐等各种文化主动传入中

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是指专门从事货币发行、专门办理对一般银行的业务以及执行国家货币政策的银行,其目的不在于盈利。 一、中央银行产生的必要性 (一)统一银行券发行的需要 在金本位制下,由于商业银行为了便利流通和节省流通费用,所 以几乎每家银行都拥有银行券发行权,市场上流通的五花八门的 银行券逐步暴露出严重的缺点;并且众多分散的小银行,其信用 活动领域有着地区限制,它们所发行的银行券只能在有限的地区 内流通,从而限制了商品跨地区流通。 (二)统一全国清算票据的需要 随着银行业务不断扩大,银行收受的票据越来越多;并且银行之 间的债权债务关系错综复杂,没有统一的清算系统,效率低下, 而且极不安全。中央银行建立起来后,这一职责非常自然地就由 有政府背景的中央银行承担起来。因为,现代商业银行都在中央 银行开立了账户,中央银行就可以通过银行账户为商业银行提供 便利的票据清算了。 (三)最后贷款人角色的需要 最后贷款人是指在商业银行发生资金困难而无法从其他银行或 金融市场筹措时,中央银行为其提供资金支持的功能。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银行的贷款规模逐渐变大但是却不能应对流 动性危机而破产倒闭,这既不利于经济发展,也不利于社会稳定。

因此,客观上需要一家权威性机构适当集中各商业银行的存款准 备金作为后盾,在必要时为商业银行提供货币资金,发挥最后贷 款人的角色,也即流动性支持,这一机构就是中央银行。 (四)金融宏观调控的需要 为鼓励银行间的正当竞争,避免银行间的不正当竞争给社会经济 带来不利影响,一国需要有一个代表政府意志的专门机构从事金 融业的管理、监督和协调工作。 二、中央银行产生的途径 (一)由商业银行演变而来 中央银行产生的第一条途径是,由资本实力雄厚、社会信誉卓著、 与政府有特殊关系的大商业银行逐步发展而来。如成立于1694 年的英格兰银行和成立于1897年的瑞典银行。 (二)由政府出面通过法律规定直接组建 中央银行产生的另一条途径是由政府出面通过法律规定直接组 建一家银行作为一国的中央银行,如成立于1913年的美国联邦 储备体系。 三、中央银行的所有制形式 (一)全部资本归国家所有的中央银行 全部资本归国家所有是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中央银行所采 用的所有制形式。这既包括中央银行直接由国家拨款设立,也包 括国有化后的中央银行。

案例《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

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 【课题】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识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并成为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联合国组织内为实现联合国宪章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各国友好合作、促进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2、能力目标: 能说出“乒乓外交”、尼克松访华和上海《联合公报》的发表、中美《建交公报》的发表等中美关系正常化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初步分析中美建交的重要影响。 3、知识目标: 了解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过程,能说出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时间和意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分析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历史意义以及在处理对外关系时,我国政府为什么总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初步培养学生的简述、归纳和比较能力。 【教学方法】分组讨论、情境体验、学生表演、讲授引导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设计思路】 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课题就很吸引人,当我看到这个题目后,我想起了一首歌曲《中国大舞台》。于是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世界舞台,一个多么让人想往的舞台,新中国是如何走向的,为什么直到今天才融入世界民族之林,在新中国登上世界舞台之后发挥了哪些重要的贡献。 课文共分三个部分,首先是新中国重返联合国;其次是“小球”转动“大球”;最后是“我们的朋友遍天下”。三个部分紧密相连,层层深入,讲述了新中国在成立后的外交举措。“弱国无外交”,这是旧中国无论如何都不敢奢望的,而今新中国成立了,并且日益发展壮大,所以适时改变外交战略是必要的,同时整个世界也需要新中国的加入,从而为整个人类的进步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通过课前的准备,学生已经查阅了相关史料,为课堂的有效学习打下基础,在学习完这课之后,使学生深刻体会:我国在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历史意义以及处理对外关系时,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高中语文 当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时候作文素材

当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时候 近年来韩剧占据了亚洲大多数电视剧市场。从央视引进的几部百集大片来看,我发现不少问题。不论古装戏还是现代剧,中国儒学思想都深深渗透其中。这引起了我的一段段思考,心中的涟漪久久不能平复。 中国传承的文化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吧!从秦朝开始,儒就占据了整个思想领域。浩荡的岁月,历史一段段铺开有卷起,儒学思想始终站在他独领风骚的锢位。那个时候,中华民族是世界之林的一枝独秀,凭借源远流长的文化思想,她屹立着,使世界上众多国家与中国友好往来。四大发明从中国流传出去,却引来日后无数血雨腥风的耻辱岁月…… 想想,中华民族依然是伟大的。她的文化涉及面是多么广泛啊!就像很多韩片中,时不时地就会冒出一句两句“孔子曰”之类的话语。说话者这样一句颇有深度的话,便无形之中将其引上了一个台阶,光彩照人。 其实放眼看看现在的中国社会,真有种“满目狼籍”的感觉。社会公德之低下,素质无法从根本上提高,似乎已从另一个侧面告诉我们:中国快要抛弃传统文明了!因为四周有那么多耀眼的东西把我们吸引过去了。而谁有知道,这些“外来侵略者”是不是不怀好意呢? 当我知道韩国政府抢先为“端午节”申报了一项世界文化遗产是,心里满是着急。我担心在很久很久以后的将来,我们的子孙以为这个节日是从那里来的。 直到2020年11月21日,中国在韩国汉城开设了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我才终于感到无比的释然。中国文化终于可以以这种公众的名义去影响整个世界了! 也许,央视引进的那几部大片,也是别有用意的吧!它想通过媒体的力量告之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我们要好好保护这些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财富,不要让其他民族“偷偷”地学过去了! 中华文化就是有这样的魅力以及影响力,才使得“孔子学院”在美国,瑞典,法国等发达国家站的住脚。因为这,我才明白,文化无国界,它使孤立的个人,打开深锁的门,走出去,找到同类。一切经验都是共同的集体的经验。 当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时候……

中央银行网考真题

A 按照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下列属于中国人民银行职能的为A 依法制订和执行货币政策按照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下列不属于中国人民银行职能的D 审批金融机构 B 不属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是(没有失业) 不属于三大货币政策工具的有( C )C、窗口指导C 从货币发行的渠道和程序看,( D )是货币发行和回笼的中间环节P107 D、发行库和业务库 窗口指导属于(C)P169 C、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从中央银行分析物价、利率、投资等实际经济变量变动,到认识是否应采取行动所花费时间,称为(认识时滞) 从货币发行的渠道和程序看,(B)是货币发行和回笼的中间环节。B、业务库 从货币发行的渠道和程序看,(发行库)是货币发行的首要环节 D 当基础货币不变时,货币乘数增大,货币供应量会(增加对银行业务经营活动进行管制,属于以下哪种金融监管手段( A )A、预防性监管 典型调查适合于对事物的(D)。D、定性分析 G 公开市场业务属于(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国内生产总值简称为(GDP) 构成基础货币的各个项目均为(中央银行的负债) H 货币政策时滞中的外部时滞是指(B)B、效应时滞 货币乘数是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值与( A )的变化值的比率A、基础货币 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引起财富的变动,从而改变人们的支出意愿,引起消费和投资的变化,最终引起国民收入变动,这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称为(财富变动效应理论) 货币政策的内容时滞是指。A.认识时滞和决策时滞 货币统计表是中央银行用于货币分析的主要方法,主要包括(D)。D、中央银行概览与存款货币银行概览 货币政策的外部时滞是指。(B)B、效应时滞 货币政策标的又称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指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的(D)和最终目标之间设立的一些过渡性指标A、初始目标B、中间目标C、基础目标D、操作目标货币供应量的变动通过信用可得性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国民收入的作用过程,称为(信用可得性效应) J 监管、检查金融机构的活动是中央银行( C )职能的体现C、管理职能 金融监管是随着(B)的产生而产生P214 B、商业银行“经理国库、临时的财政垫支、充当银行最后贷款人”表示中央银行在行使(B)职能。B、服务职能 基础货币是指流通中的现金和(商业银行存款)之和 M 某时期内平均每单位货币在流通中转手的次数称为A、货币流通速度 某时期内,平均每单位货币完成一次转手所需要的天数,称为( C )C、货币流通速度(天数) N 能够强化中央银行监管金融机构的能力,又容易受到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反对的货币政策,工具是(存款准备金制度) Q 全国的银行监管权集中在中央,地方没有独立的权力,在中央一级有两家或两家以上结构共同负责的监管模式称之为(A)。A、单元多头金融监管体制 W 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由( C )组成P368 C、社会再生产核算表和经济循环账户 我国货币供应量MO是指( A )A、流通中的现金我国正在加紧对一种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探索。这种货币政策工具是(D)。D、公开 我国国民经济核算新体系由(C)组成。C、社会再生产核算表和经济循环帐户 我国国民经济核算新体系由(C)两部分组成。C社会再生产核算表和经济循环帐户 我国金融统计的三级汇总是在(B)年确立中央银行体制后逐步提出来的。 B、1984 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的标的是( D )P212 D、贷款限额 为弥补财政赤字发行的…称之为(财政发行) X 现场检查法是中央银行监管的(C)。C.一般方法 下列货币政策工具中,不属于直接信用控制的是(A)。A、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下列中央银行制度中,属于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的是( D )。D、一体式中央银行制 下列各项中,被称为高能货币的是(D)。D、基础货币 Y 一国国内货币政策在作用于国内经济变量的同时,也对其他国家生产影响,这就是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 以下(为政府贷款)业务体现了中央银行作为“政府的银行”的职能 有利于中央银行发挥最后贷款人作用,又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结构调整作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是(再贴现政策) 由一家金融机构集中进行监管的金融监管体制称之为

房地产软文标题大全

偏远地段——远离闹市喧嚣,尽享静谧人生 郊区乡镇——回归自然,享受田园风光 紧邻闹市——坐拥城市繁华 挨着臭水沟——水岸名邸,上风上水 挖个水池子——东方威尼斯,演绎浪漫风情 挖个水沟——亲水豪宅 水能流动——叠水丽景 地势高——视野开阔,俯瞰全城 地势低洼——台地叠景,冬暖夏凉 外立面贴砖——托斯卡纳风格 楼顶是圆的——巴洛克风格 楼顶是尖的——哥特式风格 楼顶是平的——观景露台 户型很烂——个性化设计,紧跟时尚潮流 规划方案奇怪——打破传统 楼间距小——邻里亲近,和谐温馨 能看见一丝海——无敌海景 边上是荒草地——超大绿化,满眼绿意 边上有个公园——公园拥抱的房屋 边上有家银行——紧邻中央商务区 边上有个居委会——中心政务区核心地标 边上有家学校——浓厚人文学术氛围 边上有家诊所——拥抱健康,安享生活 边上有家小超市——繁华闹市 边上有家大超市——闹中取静 边上有家大商场——与LV为邻 项目缺商业配套——纯居住社区 边上有五星酒店——CBD核心区 边上有四星酒店——后CBD 边上有三星酒店——泛CBD 边上有经济型酒店——这里充满朝气 有会所——豪宅配套,尽享银行家俱乐部的风雅没有会所——简约生活,新都市主义 有中水设备——绿色住宅 有集中供暖——节能环保,领先时代 地板采暖——韩国领先技术 柱式散热器——北欧风情 没有采暖——自由式供暖系统,节约采暖成本有壁炉——欧陆风情 没有壁炉——可自设壁炉,空间布置灵活 没有电梯——洋房 有电梯——两梯两户(含楼梯) 门口有保安——管家式服务 门口没保安——和谐的邻里关系

挨着地铁线——一线生活 挨着地铁口——立体交通 公交车多——交通枢纽,坐拥城市繁华 没有公交——私属领地,坐拥升值空间 离主干道远——你能听到的只有“宁静” 紧邻主干道——你到任何地方永远只有一步紧邻经济适用房——本区域市政条件即将改善70/90项目——精致三居,创意无限 非70/90项目——高尚社区 有书房——拥有知识,拥有世界 没有书房——网络生活 做了个样板间——体验式营销 光积累客户不卖——蓄势待发,闪亮登场 客户多了就涨价——倍受追捧 卖不动打折——回报客户 还卖不动再打折——回报社会 业务员天天讲解——接待客户 领导给客户讲解——产品说明会 客户上网查资料——网上全是对我们的评价业内人士上网——市调

《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阅读答案

《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阅读答案 《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阅读答案 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 葛剑雄 要考虑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首先必须明确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长期以来,国人认为中国文化历史悠久、丰富灿烂、博大精深,固然都是事实,但在很大程度上是自我评价,或者是就东亚汉语文化圈而言。如果放在世界范围内,与其他文化进行比较,整体上说只能是各有千秋。 在生产力和交通运输能力都还很落后的古代.世界上各大文化区之间缺少必要的人员和生活必需物资的交流,基本上都是独立发展的。由于不存在交流和比较,也谈不上哪种先进,哪种落后。从不同文化的群体开始相互接触以来,文化的传播一直有两种方式——自愿的和强制的。一般来说,对物质文化的接受大多是自愿的,而对精神文化的接受则两者兼而有之。强势文化往往会依靠武力、权力、财力、人力强制推广自己或抵制其他,今天世界上的制度、宗教、语言、文字以至生活方式的分布,大多是这样的结果。 在古代中国内部,同样如此。一方面,自认为居于“天下之中”的华夏诸族对自己文化的优越性深信不疑,因而绝不会向“非我族类”、尚未开化的“蛮夷”推广,仅给那些“仰慕华风”又具备学习条件的人学习的机会。另一方面,“蛮夷”归化以后,就必须接受中国的主流文化。如清朝改土

归流后,新设置的府、州、县内就必须办学校,兴科举,尊孔孟,以儒家学说教化百姓。如民间信仰和宗教一旦对主流文化构成威胁,也会被坚决取缔。 时至今日,物质文化的传播已经不存在障碍。但在大多数人已经具有宗教信仰或其他信仰,自由平等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的条件下.精神文化的传播只能以自愿接受为前提。中国文化再博大精深,儒家学说再高明玄妙,中国模式再快速高效,也别指望能取代别人已有的信仰、文化、观念、模式。因此,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主要目的,是让世界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由于主观或客观的种种原因,中国与世界各国一直缺少人员和文化的交流。中国文化主动走出去,能让各国人民近距离或直接感受到中国文化的丰富多彩和独特魅力,有利于改变以往形成的片面和偏见。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大批中国人走向世界,他们本身就是中国文化的传播者。如果他们普遍具备了优良的素质和文明的举止,中国文化的地位就能随之提升。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另一个目的,是要学习世界文化。我们不能坐等各种文化主动传入中国,而且通过走出去后的比较借鉴,不同文化优劣立显,取长补短顺理成章。中国既然以代表世界最先进的文化自许,了解和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是必不可少的。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主要途径.是向世界提供尽可能多的文化商品和文化服务,这也是传播文化的有效途径。到目前为止,中国的文化商品大多还是来样加工、贴牌生产,外销商品中的文化含量还很低,文化服务近于空白.发展的余地非常广阔。

中央银行的结构、性质和职能

第二章中央银行的结构、性质和职能 内容提要 本章分别介绍中央银行制度的形式、中央银行的资本来源和机构设置、中央银行的性质、中央银行的职能、中央银行的作用等内容。学习本章的目的是从多个方面了解一般中央银行制度的基本内容和我国中央银行制度的基本内容。 第一节中央银行制度的形式 一、中央银行制度的几种形式 1.复合的中央银行制。是在一个国家内,没有单独设立中央银行,而是把中央银行的业务和职能与商业银行的业务和职能集于一家银行来执行。此种类型的中央银行又可分为两种形式:一体式中央银行制几乎集中了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全部业务和职能于一身。混合式中央银行制既设中央银行,又设专业银行,中央银行兼办一部分专业银行业务,一部分业务由专业银行办理。 2.单一的中央银行制。就是在一个国家内单独设立中央银行,由中央银行作为发行银行、政府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和执行金融政策的银行,全权发挥作用。它又分成一元中央银行制,是一国只设立独家中央银行和众多的分支机构执行其职能,它是由总分行组成的高度集中的中央银行制。二元中央银行制的国家,在中央和地方设立两级中央银行机构,中央级机构是最高权力或管理机构,地方级机构也有其独立的权力。 3.跨国中央银行制。与一定的货币联盟相联系,是参加货币联盟的所有国家共同的中央银行,而不是某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 4.类似中央银行的机构。或者是一个通货局,不制订和执行货币政策,也不要求商业银行交存款储备金;或者是介乎通货局与中央银行之间的机构。 二、决定中央银行体制选择的主要因素 1.商品经济发展水平与信用发达程度。商品经济发展水平与信用发达程度高的国家,大多数趋于实行单一的中央银行体制。

最新当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时候(高三作文)

当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时候(高三作文) 近年来,韩剧占据了亚洲大部分电视剧市场从央视推出的数百部大片来看,我发现了许多问题。无论是古装剧还是话剧,中国儒家思想都深深渗透其中。这让我思考了很久,我心中的涟漪无法平静下来。中国继承的文化有5000多年的历史了。自秦朝以来,儒学占据了整个思想领域。在辉煌的岁月里,历史被铺开,被卷起。儒家思想一直处于他的统治地位。那时,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好的民族之一。凭借其悠久的文化思想,它屹立不倒,使世界上许多国家与中国友好相处。这四大发明从中国传播开来,但它们为未来的流血引来了无数屈辱的岁月。想想看,中华民族仍然伟大。她的文化有多广泛!就像许多韩国电影一样,不时会有一两句像孔子说的话演讲者发表了如此深刻的评论,这实际上把他引向了一个台阶,使他容光焕发。 事实上,看着眼前的中国社会,眼睛里有一种迷茫的感觉。社会道德水平低下,无法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素质,这似乎从另一个侧面告诉我们,中国即将抛弃传统文明!因为过去有太多耀眼的东西吸引着我们但是谁知道这些外国侵略者是不是在做坏事呢?当我得知韩国政府宣布端午节为世界文化遗产时,我的心里充满了焦虑。我担心在漫长的未来,我们的子孙会认为这个节日来自那里。 直到11月21日,XXXX,中国在韩国首尔开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孔子学院,我才终于感到非常欣慰。中国文化最终会以公众的名义影响整个世界! 也许,央视推出了几部大片,也有别的目的!它想通过媒体的力量告

诉绝大多数人。我们应该保护这些祖先留下的财富,不要让其他国家偷偷地向他们学习。 中国文化具有如此的魅力和影响力,这使得孔子学院屹立于美国、瑞典、法国等发达国家。正因为如此,我意识到文化是没有国界的。它能让孤立的个体打开深锁的门,出去寻找他们自己的同类。所有的经验都是共同的集体经验。 当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_现代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

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_现代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 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_现代文阅读题 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 葛剑雄 要考虑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首先必须明确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长期以来,国人认为中国文化历史悠久、丰富灿烂、博大精深,固然都是事实,但在很大程度上是自我评价,或者是就东亚汉语文化圈而言。如果放在世界范围内,与其他文化进行比较,整体上说只能是各有千秋。 在生产力和交通运输能力都还很落后的古代,世界上各大文化区之间缺少必要的人员和生活必需物资的交流,基本上都是独立发展的。由于不存在交流和比较,也谈不上哪种先进,哪种落后。从不同文化的群体开始相互接触以来,文化的传播一直有两种方式——自愿的和强制的。一般来说,对物质文化的接受大多是自愿的,而对精神文化的接受则两者兼而有之。强势文化往往会依靠武力、权力、财力、人力强制推广自己或抵制其他,今天世界上的制度、宗教、语言、文字以至生活方式的分布,大多是这样的结果。 在古代中国内部,同样如此。一方面,自认为居于“天下之中”的华夏诸族对自己文化的优越性深信不疑,因而绝不会向“非我族类”、尚未开化的“蛮夷”推广,仅给那些“仰慕华风”又具备学习条件的人学习的机会。另一方面,“蛮夷”归化以后,就必须接受中国的主流文化。如清朝改土归流后,新设置的府、州、县内就必须办学校,兴科举,尊孔孟,以儒家学说教化百姓。如民间信仰和宗教一旦对主流文化构成威胁,也会被坚决取缔。 时至今日,物质文化的传播已经不存在障碍。但在大多数人已经具有宗教信仰或其他信仰,自由平等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的条件下,精神文化的传播只能以自愿接受为前提。中国文化再博大精深,儒家学说再高明玄妙,中国模式再快速高效,也别指望能取代别人已有的信仰、文化、观念、模式。因此,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主要目的,是让世界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由于主观或客观的种种原因,中国与世界各国一直缺少人员和文化的交流。中国文化主动走出去,能让各国人民近距离或直接感受到中国文化的丰富多彩和独特魅力,有利于改变以往形成的片面和偏见。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大批中国人走向世界,他们本身就是中国文化的传播者。如果他们普遍具备了优良的素质和文明的举止,中国文化的地位就能随之提升。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另一个目的,是要学习世界文化。我们不能坐等各种文化主动传入中国,而且通过走出去后的比较借鉴,不同文化优劣立显,取长补短顺理成章。中国既然以代表世界最先进的文化自许,了解和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是必不可少的。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主要途径,是向世界提供尽可能多的文化商品和文化服务,这也是传播文化的有效途径。到目前为止,中国的文化商品大多还是来样加工、贴牌生产,外销商品中的文化含量还很低,文化服务近于空白,发展的余地非常广阔。 费孝通先生曾提出不同文化的相处之道: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正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期待。 (节选自《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有删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