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内玛丽·雪莱研究综述(1982-2013)

国内玛丽·雪莱研究综述(1982-2013)

国内玛丽雪莱研究综述(1982-2013)

董岩,陈珂珂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2.南京师范大学,江苏南京210046)

摘要:1818年,年仅十八岁的玛丽雪莱便写出了其第一部小说《弗兰肯斯坦》(或译科学怪人)。玛丽雪莱也因此被誉为科幻小说之母。《弗兰肯斯坦》广泛涉及了英国19世纪社会伦理道德、哲学、文学、科学、教育等诸多重要领域。笔者梳理了1982.-2015年间国内期刊上刊登的玛丽雪莱研究的一些成果,以期对此研究领域的学者时贤们能有所帮助。

关键词:玛丽-雪莱;弗兰肯斯坦;综述

中图分类号:1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8970一(2013)04—0068—02

一、玛丽雪莱的生平

玛丽雪莱(1797—1851)是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英国浪漫主义文学不可忽略的人物。与同一时代的作家相比,她有着更为独特的身世。她的父亲是当时最富盛名的政治理论家、哲学家威廉葛德文(W i l l i am G odw i n),母亲是女权主义激进人物玛丽沃尔斯通克拉夫特(M ar y W ol l s t onecraf t),而且她还是浪漫主义大诗人柏西雪莱(Per cy B ysshe Shel l ey)的第二位妻子。自幼得益于父亲的熏陶,她不但结识了父亲在文坛上的朋友们,如威廉华兹华斯、塞缪尔柯勒律治等这些浪漫主义文学著名人物,更有幸在父亲的指导下阅读和写作。在这样的环境影响下,年仅l8岁的她写出了传世名著《弗兰肯斯坦》,并获誉为“科幻小说之母”。玛丽雪莱卒于1851年,享年54岁。她为世人留下了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l6本书和专著,多篇小说、散文、论文、诗歌、信件等等。玛丽的另一项贡献就是为亡夫编印遗作。雪莱死后留下不少迄未发表的作品,那首五百多行的未完成长诗《生之凯旋》就是一例。1824年,她出版了《雪莱诗遗作》,1839年又发行一套《雪莱诗集》。

二、1982—2013年间国内玛丽雪莱研究综述

1982年到2013年问,国内学者对玛丽雪莱及其作品逐渐关注了起来,笔者查阅了国内知名网站中国知网,国内对玛丽雪莱及其代表作《弗兰肯斯坦》的研究成果约有300篇,笔者大致将之分为三个时期:l982年至1999年,2000年至2005年,2006年至2013年。

(一)第一时期(1982—1999)

20世纪后20年,相对于其他英美作家来说,玛丽

雪莱的研究并未受到国内学术界的重视,国内文学界的学者们更多的是研究其他多产的欧美大家,而对于玛丽这样一个著作并不是很多的女性作家没有予以应有的关注。1982年陈渊、何建义将《弗兰肯斯坦》I译成中文;1984年钟汉文翻译了《南华早报》上的一篇文章并发表在《文化译丛》上,名为“雪莱夫人和她的《弗兰肯斯坦》”[21;1986年外国文学出版社出版了罗今、丽抒翻译的《人造人的故事》a1;l987年黄梅从玛丽雪莱及其母亲玛丽沃尔斯通克拉夫特两位“玛丽”的角度撰写了“玛丽们的命运‘女人与小说’杂谈之二”…并发表到《读书》上;1988年徐凡翻译了赫伯特-米特根的文章“新发现的玛丽雪莱的书信”15J并发表在文化译

丛上。进入到90年代,随着中国与外国的联系更加紧

密,文化领域里的接触更加频繁,《弗兰肯斯坦》的中译本逐渐多了起来,由这部经典小说改编的电影也流

入国内,如李一鸣的“与黑暗同行一随社会变迁的好莱坞恐怖片”…就是从电影改编的角度对其进行剖析的。在这期间有关玛丽雪莱的硕、博士研究论文只有一篇,即沈东在1992年所写“论科幻电影的剧作模式”…。鲜有专著出版,近二十篇论文、著作大多是以译介《弗兰肯斯坦》及玛丽雪莱为主,研究范围狭窄、研究方法单一、研究水平有限,甚至可以说没有形成对玛丽雪莱及《弗兰肯斯坦》真正的研究。

(二)第二时期(2000—2005)

这一个时期,国内文学界对玛丽雪莱及《弗兰肯

斯坦》的研究无论从成果的数量还是质量上较之前一时期有所发展,可称之为“快速增长期”。这一时期的研究就研究视域、研究方法等方面基本上还是前一个时期的延续,但在延续中又有些许亮点,开拓了多方向的研究视域。这一时期发表的50余篇论文中,基本内容涉及体裁研究、写作技巧等方面,并出现了跨越东西的比较视域下的研究,李雯在她的“中西科幻小说界定之比较”【a】中提出科幻小说源自西方,然而幻想小说的萌芽应在中国;龙迪勇在其文章“不仅仅因为她是雪莱的妻子”…中大声疾呼,力图为玛丽雪莱在文学史上争得一席之地;另外还有从浪漫主义角度、从“火”的意象的角度对《弗兰肯斯坦》进行分析的论文。霍晓珊则从小说的两位主人公(弗兰肯斯坦与怪物)身份的寻求和认同两方面,运用文化批评理论分析《弗兰肯斯坦》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和它对当今社会的警示意义【l o];杨蓓从“隐形性、家庭生活与平等主义”【11l视角分析了十九世纪早期中产阶级家庭价值观的复杂性和矛盾性。总的来看,这一时期的玛丽雪莱研究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下一阶段玛丽雪莱研究的骤然“井喷”奠定了基础,做了准备。

(三)第三时期(2006-2013)

自2006年起,国内对玛丽雪莱的研究进入到了

“井喷期”,各种著述见诸报纸、期刊呈现了百花争艳、百

家争鸣的局面。这一时期,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标志:1.专著、论文数量显著提升

2006年到2013年间,在中国知网上查到的有关玛丽雪莱研究的论文200余篇,其中硕、博士论文40余

【收稿日期]2013—06—16

【作者简介】1.董岩(1980一),女,硕士,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英语教研室讲师,研究向:英语语言文学;2.陈珂珂(1992一),女,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主要从事文学研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