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恐怖主义犯罪目的的文献综述

关于恐怖主义犯罪目的的文献综述

关于恐怖主义

犯罪目的

的文献综述

关于恐怖主义犯罪目的的文献综述

摘要:学者们对恐怖主义犯罪的政治目的是否是唯一的存在分歧,其不唯一性成为一种新的认知共识。本文认为在这种不唯一性上还存在着对恐怖主义犯罪的政治目的终极性的怀疑。

关键词:恐怖主义犯罪政治目的唯一性终极性

如果将恐怖主义犯罪归因于单纯的政治目的,那么其他的理由无论在刑法学上或犯罪学上都将毫无意义。但正如学者们逐渐形成的共识:单单将政治目的的唯一性贴在恐怖主义犯罪上实质与政治犯罪无异,因为这可能使得那些造成人类苦难的爆炸、自杀袭击、屠杀、劫机、人质威胁成为逃避本国法律惩罚的政治犯不引渡原则下的受益方。但是这么以来使得受害一方无法获得法律安慰。因此,我们非常需要将政治犯罪与恐怖主义犯罪区分开来。恐怖主义简单看来还是比政治犯罪历史新近。自法国雅各宾派的恐怖统治后,恐怖主义无论在学术上还是政治手段上都成为一种新物。人们也渐渐认为恐怖主义无论在何种动机下的发生都是彻底的错误行为。1937年日内瓦《防止和惩治恐怖主义公约》第1条第2款中规定:“恐怖行为,指直接反对一个国家,而其目的和性质是在个别人士、个别团体或公众中制造恐怖的犯罪行为。”①因此从这个角度看,公约阐明了目的的政治性和行为的犯罪性。但自始至终,国际社会未对这两个方面下过最终的定论。而且从事实上看,我们离这样的日子还很遥远。因此多位学者对目的的性质始终莫衷一是,我们也无法统一他们的言论。但是普遍的共识正在达成,这有助于我们不仅仅从国际法角度还从人道主义角度理解恐怖主义犯罪。英国《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恐怖主义下的定义是:“对各国政府、公众或个人使用令人莫测的暴①武少妹:谈恐怖主义犯罪

力、讹诈或威胁达到某种特定目的的政治手段。各种政治组织、民族团体、宗教狂热者、革命者和追求社会公正者,以及军队和秘密警察都可以利用恐怖主义。”我们怎么看待这样的定义呢?无非是将政治性目的明确化,因为这适应了当时的(也有现在这个时间范围)舆论思潮。首先,最大多数学者默认的基本点便是恐怖主义犯罪动机与政治目的不可分割。这其中或许参杂其他的如宗教、社会等因素。但是始终不可改变它与政治的交相呼应,或许这正是它从雅各宾派施政诞生的原因。而《美国传统词典》对恐怖主义(活动)的解释为:“个人或组织处于意识形态或政治的原因,非法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或暴力,以威胁或胁迫社会或政府为目的而危害人身或财产的行为。”对于这样的认识,是没有多少理由去反对的,但是它作为仅仅的一种定义,表明执政政府的政治位置的特殊性,它是所有恐怖主义者攻击对抗的目标。不过这个目标却在普通无辜人们身上转嫁了。正如英国《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的看法,政府代表了现行的权威,恐怖主义犯罪是对现行的正义权威的无理挑战。这种无理性包括了未来的核攻击、黑客攻击、生化武器(生物)攻击等。②这样的任何恐怖主义犯罪都具有一定的政治目的的认识在喻义东的《恐怖主义犯罪目的之辨正》中强化:(1)恐怖主义是政治斗争的产物。一般认为近代恐怖主义产生于法国大革命时期的雅各宾派专政,史称“红色恐怖”。此后,在爱尔兰人民的反英斗争中、各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中都使用了恐怖主义的斗争方式,因此恐怖主义从一开始就是政治斗争的产物。(2)把政治目的作为犯罪所追求的最终目标几乎是各国政府和学者对恐怖主义的共识,这一点可以从笔者对恐怖主义犯罪概念的比较分析中得知。(3)从恐怖主义犯罪的主观心理状态看,实现政治目的是恐怖主义犯罪的内在动机。这是在不区分政治目的在犯罪动机的层次分布③下表述的,如果把犯罪动机分层,那么政治目的显然属于第三层——实现其思想主张的终极目标④。

②武少妹:谈恐怖主义犯罪

③喻义东:恐怖主义犯罪目的之辨正

④前两个层次是恐怖主义犯罪的具体目标、制造社会恐怖目标。

赵侃在肯定恐怖主义是政治斗争的产物的观点同时还指出“恐怖主义的发展趋势表明,政治目的已经不再是恐怖主义犯罪目的的唯一内容,其他的社会目的也逐步成为恐怖主义的犯罪目的,其犯罪目的日益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⑤”如在英国已开始活跃的宣传以保护动物权利为宗旨的“解放动物阵线”组织,美国的一些反堕胎的小型恐怖组织,西方国家内的一些反核武器的小型恐怖组织等等。“因此笼统地讲恐怖主义是基于特定政治目的是很不确切的”。在赵侃的分析中他将政治目的划分为目的层次的第四层,即终极目的,以区分恐怖主义犯罪和其他普通犯罪。这种新的观点在政治目的终极性上与前文喻义东的认识契合,但是两人在唯一性上却持不同见解。目前国际社会的争论正在于唯一性的合理性,如上所述这有助于对犯罪者审判和惩罚。而我则比较赞同政治目的不唯一的看法,这是基于绝大多数恐怖主义者是宗教极端主义者的事实,他们的观念中并没有大分量的政治目的,他们首先是在宗教和神的角度看待其观念里的异教徒。如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坚信只有将异教徒赶出阿拉伯世界,安拉的土地才会和平美好。首先他们内心诉求的是一种宗教渴望,不过种种的宗教渴望都被恐怖组织领导者利用,转化为暴力犯罪或政治迫害。而且其他诸如追求社会目的的恐怖组织本身也并不为特殊的政治斗争存在,他们的诉求代表着仅仅是他们的信念和世界观,即是对现行权威的反对。这种反权威心理实质上与恐怖主义者心理想法并无多大差异,因此就是造成“权威越大越需要反对,越值得反对”。换言之这类的恐怖组织(并不等于传统暴力型的恐怖组织)出于心理学上的叛逆心境才会坚持自己的道义。因此,这样的推理使得我们怀疑或者趋向于怀疑普遍流行的政治目的终极性的观点的合理性,就像青少年反对家长,有时候不需要什么理由。这正是我的对前人文献理解上的新看法。

考虑到目的意义上的原因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发现政治目的的范围和局限。恐怖主义形成的经济原因有:一、国际经济发展不平衡;二、是资源的战略地位。政治原因是霸权主义。

⑤赵侃:浅议恐怖主义的犯罪目的

文化原因体现为剧烈的文明冲突。科技原因是西方国家依靠先进的科技剥削发展中国家。⑥从根本性来说高虹有意无意地认为贫困等经济原因造成了恐怖主义崛起,因为这直接影响一个政府国内的信用和国际的形象。恐怖主义反对的常常正是执政府当下的信用和形象。屈耀伦对西部地区恐怖主义犯罪成因进行探析中提到,对于成因存在着“社会失范说”,强调各种文明体系之间的冲突与平衡,一旦失去平衡,则可能使得冲突激化为文明体系之间的暴力性对抗,从而衍生出恐怖主义犯罪。西方文明当初进入中东地区,一如它进入非洲、进入美洲时候那样充满着强权和粗糙的手法,这使得那些地区的人不断以自己的神为由反对新文明。从而使得社会结构呈现不合理的变化中,各个阶层的境况各不相同,境况变差的就又可能因为“认识的偏执性、归因偏见、漠视法律的反社会意识、仇恨体验的深刻性”⑦等一味反对西方。情况加重时,那些愤怒的人就会自发形成恐怖组织,进行意识上自认为神圣的恐怖行为。产生这些的原因和这些原因导致的目的虽然时常脱不了和政治的关系,但我们也渐渐明晰了一个现象:这种关系并不作为必要条件而存在,它可能作为一个充分的理由罢了。换个角度我们发现如果一开始没有领导者的组织,很多的恐怖组织并不会存在。是这些领导者的权威、形象、个人魅力等等使得他们信服一个神的使徒或者殉道者的出现——譬如本拉登。这便属于宗教方面的意义了。陈胜认为,恐怖主义文化是恐怖分子的共同意识,是少数极端分子的意志、情感和价值取向,在宗教、民族的共同意识外衣下利用人们的宗教情感和民族情感而获得认同和支持。因此恐怖主义常常与民族极端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密不可分。实则意味着人们信仰的扭曲,却在另一角度暗示我们信仰与政治目的的区别。

但是,犯罪者本身和正常人在很多方面并没有区别。学术上目前公认的说法是,恐怖分子不是变态人格者,他们在人格上与普通人没有太大的区别。也即他们仅仅是做出了恐怖主

⑥高虹:恐怖主义成因探析

⑦吴鹏:恐怖主义爆炸犯罪嫌疑人心理分析

义犯罪行为后我们才发现他们的不同。因此无论他们恐怖主义犯罪的目的如何,我们至少在前置阶段无法将他们和正常人区别开来。例如,这世界上每时每刻无数的人想要毁灭世界毁灭人类,但很多人只是想想罢了,他们根本没有具体的行动。不同的是,恐怖分子却走出这一步,还走得恐怖和毅然决然。不管目的多么艰难复杂,他们身上担负的任务的目的是明确的,在践行政治、经济、文化等事件的过程中显现他们对成果的渴望。我们认为这是冲动和疯狂,他们却视之为真理与圣行。学者们大多数都认为这种冲动已经观念化,一旦一位预备军通过训练成为真正的恐怖分子。而且经过调查和研究发现,部分的恐怖组织高级成员在完成任务后是会后悔和愧疚的,他们与正常人并不大相径庭。虽然破窗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破一块或两块玻璃但没有受到惩罚,那他会很快继续打碎更多的玻璃,然后可能会闯入大楼进行偷盗、掠夺,更有甚者会纵火。但这并不能明确解释逃脱及时惩罚的恐怖分子因为破窗心理而越发接受恐怖主义犯罪任务而一发不可收回。或许任务的神圣性更加能够适应对任务目的抽象化下的恐怖袭击的解释。

依据事实而言,政治目的常常是恐怖主义犯罪的终极目的。以往学术上看法是政治目的具有犯罪目的的终极性,而他们在政治目的的唯一性与否上激烈争论。但是在对以往文献的研究分析后,我发现这种观点正在恐怖主义犯罪多样化的今天遭到质疑。宗教信仰、社会目的等也正在成为人们因强大权威体制下发动恐怖行为的原因。这可能需要极其艰难的过程,但是绝大多数恐怖分子都具备坚忍的意志品质和狂热的“烈士”动机。因此我也将立足于非政治性目的的基点对恐怖主义犯罪与宗教信仰、社会目的、文明冲突等关系进行社会冲突论式的分析。重点是比较没有恐怖主义和存在恐怖主义时这三因素的变化,以了解失范的社会结构如何也解构了人们的社会心理。

参考文献:

[1]武少妹:谈恐怖主义犯罪.衡水学院学报.2012.6

[2]喻义东:恐怖主义犯罪目的之辨正[J].湖南社会科学.2006:(3).

[3]喻义东.恐怖主义犯罪原因研析:兼论恐怖主义犯罪研究

的方法论[J].行政与法,2005(2):112-115.

[4]赵侃:浅议恐怖主义的犯罪目的.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1.4

[5]高虹:恐怖主义成因探析. 沈阳干部学刊.2011.11

[6]吴鹏:恐怖主义爆炸犯罪嫌疑人心理分析

[7]赵桂芬:个体恐怖分子的人格探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8]屈耀伦:表象与实质:西部地区恐怖主义犯罪成因探析.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2.4

[9]陈胜:论恐怖犯罪的社会互动基础

[10][德]汉斯·约阿希姆·施奈德著.犯罪学.中国人民

公安大学出版社.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0年版.第949页.

[11][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周琪译.北京:新华出版社

[12][美]恩里科·菲利.实证派犯罪学[M].郭建安,译.北京:中国人民

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

[13][意]加罗法洛.犯罪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4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