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州市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实施细则

广州市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实施细则

广州市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2008-2020年)》实施细则

为全面贯彻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推动广州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全面提升科学发展实力,进一步发挥好广州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全省乃至全国的辐射带动功能和先行示范作用,根据《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的决定》(粤发〔2009〕10号)和市委、市政府部署,特制定《广州市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

一、《规划纲要》是指引广州未来发展的行动纲领

改革开放30年来,广州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解放思想为引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敢为人先,务实进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在推动珠江三角洲地区、全省和全国的改革发展进程中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当前,广州所在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正处在经济结构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国际金融危机引发国内外经济形势日趋复杂,珠江三角洲地区进一步的发展既孕育着重大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国家出台《规划纲要》,从国家战略层面,确立了新时期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五大战略定位,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立足新起点、形成新优势、再创新辉煌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动力,是新时期广东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进一步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

广州作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中心城市,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实现战略定位和宏伟目标的进程中,肩负着重大而光荣的历史使命。为此,《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广州强化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和区域文化教育中心地位,建设成为广东宜居城乡的“首善之区”,建成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国际大都市,这既是国家对广州过去改革开放30年所取得成就的充分肯定,也是对当前广州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动科学发展的总体要求,更是对广州未来的殷切期望,必将对广州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全市上下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实施《规划纲要》的战略决策上来,统一到市委、市政府落实《规划纲要》的部署要求上来,切实把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全面提升科学发展实力作为全市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主线,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根本途径,以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为动力,着力调整经济结构,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推动绿色增长,着力建设宜居城市,抢抓机遇,先行先试,全力以赴完成《规划纲要》赋予广州的重大使命,为推动珠江三角洲地区率先实现科学发展做出新贡献。

二、目标定位和基本原则

(一)总体思路。

立足珠三角、辐射华南、服务全国、影响东南亚、面向世界,紧紧抓住广州发展上升到国家层面的战略机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功能论地位、论输赢的现代中心城市发展理念,着力强化城市功能建设,围绕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区域文化教育中心、全省“首善之区”和国际大都市的目标定位,率先建立现代产业体系、自主创新体系、适应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城乡统筹发展体系、区域协调发展体系、绿色发展体系、高水平高品质的社会发展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和实施保障体系,全面提升高端要素集聚、科技创新、文化引领和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强化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和带动作用。

(二)战略定位。

--国家中心城市。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功能显著增强,航运中心和对外交往中心地位日益提升,高端人才集聚,成为国家经济活动组织和资源配置的中枢之一,进入国家创新型城市行列;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生态环境更加优美,社会更加安定和谐,城市资源集聚能力、辐射带动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全面提升,成为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具有全国性重要影响力的高能级国家中心城市和代表国家参与国际合作竞争的核心主体之一。

--综合性门户城市。以世界一流的空港、海港、信息港和轨道交通网、高快速路网为基础,建成功能强大、联接内外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推动营商和贸易环境与国际全面接轨,率先把握全球管理、服务和技术创新的方向,成为国内外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等要素流通中枢和对外文化交流的前沿。承办更多重大国际活动,建成全国与世界各地开展对外交往和经济合作的重要门户,以及我国与东南亚、南亚、南太平洋地区和非洲国家合作的核心门户。

--区域文化教育中心。充分发挥广州“岭南文化中心地”的文化底蕴优势,提高优质文化教育资源的密集度。率先改革创新文化体制,大力增强文化活力、创造力和影响力,成为全国重要的先进文化产生地、集聚地和输出地。不断提升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发展水平,打造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高等院校,建成一支高水平、创新型、国际化的人才队伍,进一步强化广州作为华南地区科技创新、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体育中心的地位,增强服务全国的能力。

--全省“首善之区”。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根本性转变,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建立;创新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先行先试,体制机制和对外开放优势进一步增强。城市空间布局更加优化,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城乡一体化全面推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民主法制更加健全,社会安定文明、人与自然和谐的宜居城市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为全省推动科学发展提供经验示范,引领区域一体化进程加快发展。

--国际大都市。率先建立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辐射全国连通世界的现代化、枢纽型基础设施功能全面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城市综合实力和经济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携领珠江三角洲打造世界级城市群,推进穗港澳紧密合作,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实现资源配置与分工合作,成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排头兵,逐步确立国际性经济、科技、文化和人员交流中心地位,努力建成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国际大都市。

(三)发展目标。

按照省委提出“一年开好局、四年大发展、十年大跨越”的总体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促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和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作为主要任务,把迎亚运、实现城市环境面貌到2010年一大变作为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主要抓手,着力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促发展,为《规划纲要》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到2012年,《规划纲要》实施取得重大进展,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区域文化教育中心地位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成效明显;产业高端化进程显著加快,基本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各项改革扎实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趋完善;广佛同城化、广佛肇经济圈示范效应更为凸显,中心城市集聚辐射功能大幅跃升;宜居城市环境更加优化,文明城市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省“首善之区”的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3700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5%,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8%,全社会研究和发展(R&D)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2.8%,万元GDP能耗降至0.6吨标准煤以下,城镇化水平达到83.2%,平均期望寿命达到79岁。2009-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保持年均增长10%以上,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9%以上。

到2020年,完成《规划纲要》赋予广州的目标任务,发展方式实现根本性转变,基本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技创新能力,文化软实力大幅增强,宜居城乡建设成效更加明显,科学发展实力全面提升,推进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社会更加和谐,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基本建成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国际大都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0万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70%;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比2012年翻一番,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平均期望寿命达到80岁以上,实现全社会更高水平的社会保障;城镇化水平达到90%,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环境质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主要指标见附件1)。

(四)基本原则。

--科学发展,先行先试。坚持协调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共享发展,率先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进改革创新,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对广州重大改革创新举措的支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先行先试、率先突破,为全国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推动科学发展创造经验。

--突出重点,强化功能。以强化和提升国家中心城市功能为重点,大力实施“双提升”(提升产业竞争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战略,进一步发挥广州在金融、商贸、物流、会展、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和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等方面的优势,增强高端要素集聚、科技创新、文化引领和综合服务功能,提升广州在珠江三角洲地区乃至全国的辐射和带动能力。

--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立足珠三角,以推动广佛同城化、广佛肇经济圈建设和强化与港澳更紧密合作为着力点,携领珠江三角洲地区一体化加快发展,积极参与国内经济协作,不断增强服务全国的能力。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有效配置资源,密切与世界主要经济体和主要城市的经贸往来和人员交流,增强在全球分工体系中的管理和服务功能,提升国家中心城市的国际化水平。

--整体部署,分步实施。科学安排《规划纲要》各阶段的实施工作。特别注重从当前最紧迫、最突出、最重大的问题入手,积极做好“三促进一保持”,以重要试验区、先行区、示范区、开发新区,重要基地和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强力推进20项重大战略工程(见附件2),采取切实有力措施,确保《规划纲要》实施取得明显成效。

三、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着力把握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把保增长与调结构紧密结合起来,坚持高端化、集群化、国际化发展战略,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以实施《广州市建设现代产业体系规划纲要(2009-2015年)》为抓手,以现代服务业为主攻方向,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企业和品牌,率先构建在区域产业分工与协作中具有引领和带动作用的现代产业体系,增强经济发展竞争优势。

(一)建设综合性、高端化的现代服务业中心。

瞄准世界先进城市的服务业发展水平,着力打造国际一流水平的现代服务业高端集聚功能区,不断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把广州建设成为在国内外具有较强影响力和辐射力的综合性、高端化现代服务业中心。

--建设区域金融中心。制定区域金融中心建设规划,完善具有广州特色的金融产业政策体系,不断强化区域金融管理营运、支付结算、产权交易、保险业务、金融教育与资讯、财富管理与股权投资中心功能。大力发展货币信贷市场,构建银团贷款和票据业务中心;依托广州银行电子结算中心,完善资金支付结算体系,建设我国南方支付结算中心,将广州建成我国人民币和外汇统一跨境交易清算的主要通道。大力推动企业改制上市,打造证券市场“广州板块”,积极推进广州期货市场发展,培育和创新发展产权交易市场、

股权投资市场和期货交易市场,支持发展信托、基金等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加强基金产品研发,打造广州基金品牌;健全和完善保险市场体系,积极开展保险综合改革试验。鼓励发展金融总部企业,支持开展金融综合经营,培育实力雄厚的金融控股集团。合理规划金融产业空间布局,大力吸引国内外金融机构落户广州,建设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广州金融创新服务区、新华社金融信息平台南方总部等金融功能区,优化提升现有金融服务集聚区,加强产融互动,打造具有较高国际化水平的金融总部基地和产业金融创新基地。深化地方金融机构改革,加快广州银行改革步伐,引入战略投资者推进跨区域经营和上市;完善广州农村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结构并推动上市发展。加快构建社会信用体系,开展信用园区、信用村镇建设试点。积极发展金融外包业务,建设辐射亚太地区的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加大金融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建设金融人才高地。加强区域金融合作与服务,优化金融发展环境,建设金融安全区,建成带动全省、辐射华南、联通港澳、与香港功能互补、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南方金融中心。(市金融办牵头)

--打造亚洲物流中心。以港口、航空、铁路和公路运输枢纽为依托,以信息化为手段,以大型物流企业为龙头,重点建设广州空港、南沙、黄埔三大国际物流园区和一批区域性和专业化物流园区(基地)(市交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经贸委牵头)。加快建设广州空港综合保税区、南沙保税港区、广州保税物流园区,加强与空港、海港和铁路线的衔接,构建广州保税物流体系,推进港区一体化发展。建成区域性的电子口岸中心平台,加强物流业标准化工作,完成南沙港物流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建设任务,打造一批电子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南方物流信息交换中枢(市交委、市科技和信息化局、市外经贸局牵头)。推进塑料、煤炭、粮食、钢铁、木材、化工、石油等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建设,建设广州商品交易所,提升广州价格影响力(市经贸委、市金融办牵头)。推进产业基地和物流基地协同发展,构建中心城市多层次配送网络,加强物流供应链管理,扩大现代物流区域覆盖率;培育和吸引大型现代物流龙头企业,提高第三方物流发展水平,鼓励新兴物流业态发展(市经贸委、市发展改革委、市交委牵头)。

--建设国际商务会展中心。完善法律、咨询、会计、审计、评估、广告、检测认证服务功能,形成与国际营商规则接轨的高水平、专业化商务服务体系。完善会展功能区配套,精心打造广州(琶洲)国际会展核心区及流花会展区、白云国际会议中心等会展辅助功能区。加快会展业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和信息化发展,积极引进国际品牌展会,充分发挥广交会、中博会、广博会、留交会品牌效应,积极培育广州国际汽车展、中国网商交易会、广州机械博览会、亚洲美容美发用品用具展览会、广州设计周等一批自创品牌专业性展会。积极承办国际和全国重要会议,统筹规划建设文化、体育、商贸、娱乐等配套设施,建设国际性会议中心。(市经贸委、市外经贸局牵头)

--建设国际信息服务中心。以建设“信息广州”为切入点,以基础网络设施建设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大力发展面向国际的电子商务,建设国家移动电子商务试点示范工程、区域性移动电子商务平台和信用、认证、支付、标准等电子商务支撑体系,完成广州移动电子商务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建设任务,着力推进信息化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打造国际“网络商都”。加快物流信息化和标准化,推广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卫星定位等技术,推进金融保险业信息化,建立金融保险预测、预警和监管信息系统。加快推进专业市场信息化和标准化,健全专业市场公共信息服务体系。推动百货、连锁业应用供应链管理和商业智能系统。加快旅游、会展、酒店、餐饮等服务信息化,构建高效便捷的网上综合服务平台。(市科技和信息化局、市质监局牵头)

--打造区域创意之都。落实“中调”战略和“退二进三”部署,加快推进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基地)建设,完善综合服务平台,培育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文化创意企业集团,重点发展文化、研发、设计、咨询、时尚创意产业,加快建设国家级网络游戏动漫产业基地,进一步扩大网游动漫产品及衍生品的国内外市场份额。大力发展文化数字内容产业和数字传播产业,精心开展全国大学生原创动画大赛、金龙奖原创动画漫画艺术大赛等精品活动,打造一批创意产业品牌。加快建设越秀区创意大道、广州白云创意产业园、荔

湾创意产业集聚区、大坦沙“创意岛”、广州北岸文化码头、广东文化创意产业园、广州TIT纺织服装创意园、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广州)黄埔园区、长洲创意产业园、从化动漫产业园、番禺金山谷创意产业基地、广州天河创意港、广州开发区工业设计产业示范基地、马莎罗动漫城、羊城创意产业园、广州华创动漫游戏产业园、珠影文化创意园和太古仓创意园等一批重要园区。积极推动穗港澳创意产业协同发展。(市发展改革委、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牵头)

--建设国际性旅游中心城市。推进旅游业品牌化发展战略,着力打造有广州特色的“水、城、山、花”优势品牌,高起点、高标准、组团式开发旅游片区,深度开发以珠江游为主的水文化休闲游,加快推进增城国际旅游度假城和生态产业示范区、从化温泉养生谷、石门国家森林公园、花都王子山、九龙湖旅游度假区、番禺长隆旅游度假区、莲花山旅游区、海鸥岛农业生态旅游区、萝岗天鹿湖旅游度假区、黄埔历史文化旅游区、黄埔古港古村文化旅游区、白云帽峰山、南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南沙滨海旅游风景区等休闲生态旅游和以城市中轴线为核心的现代都市景观游项目建设。积极发展游船、游艇、邮轮旅游产业。拓展历史、文化、商务、购物、美食、生态等多种类型旅游,开发都市休闲、城郊观光和乡村特色旅游产品。整合旅游资源,打造广佛同城旅游品牌。加强国内外旅游市场区域合作和企业合作,培育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企业,建立和完善国际化宣传促销网络体系,推进与国际接轨的旅游标准化建设。(市旅游局、市发展改革委牵头)

--建设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推进广州开发区、南沙开发区、天河软件园、黄花岗科技园等服务外包集聚示范区建设,积极承接信息技术外包(ITO)、商务流程外包(BPO)和知识流程外包(KPO),形成较为完整的国际服务业外包产业链。积极建设服务外包公共服务平台、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和企业诚信评价体系,全面优化服务外包发展环境。(市外经贸局牵头)

(二)建设全国领先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坚持自主创新和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全面提升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着力发展高端产业和产业链高端环节,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积极促进要素集聚,重点建设生物、软件、信息、新材料、网游动漫、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医药出口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到2015年,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36%。

--做大做强电子信息产业。实施《广州信息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发展总体规划》,围绕发挥优势、培育自主知识产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着力发展高端电子信息制造和现代信息服务业。实施平板显示、集成电路、数字家庭、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现代信息服务等重大专项。以发展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为核心,推动产业聚集,打造平板显示完整产业链;围绕消费电子和汽车电子,发展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线,加快构建芯片设计、制造和封装测试产业链,建设广东省集成电路产业集群暨国家南方微电子产业基地;加快建设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以交互式数字电视为核心,开发信息电视、商务电视、娱乐电视,着力发展4C(计算机、通信、消费电子、内容)融合的数字家庭产业,建立标准,推进产业聚集,建成数字家庭技术创新、内容服务、应用示范和产业发展集聚区。做好广东光电科技产业基地、广州(花都)光电产业基地和南沙光电产业园的规划和建设,打造国家LED半导体照明产业基地。抓住3G和宽带网络发展机遇,加快发展网络增值服务和信息服务外包业务,培育信息服务新模式新业态,完善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网游动漫产业基地,加快软件、网游动漫、数字内容产业发展。(市科技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牵头)

--壮大生物产业。完善以广州国际生物岛和广州高新区生物医药基地为核心、若干扩展区和辐射区组成的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布局,加快番禺生物医药园、南沙生物产业园、南方健康产业园的建设。促进以广药集团为龙头的生物医药产业群快速发展。支持开展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制造、生物环

保、生物服务等新型生物产业关键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加快干细胞及人体组织工程产品的开发和产业化。建立特色动植物分子育种技术及安全高效基因转化系统,培育优质、高效、高产、安全的动植物新品种。加快发展新型疫苗、诊断试剂、创新药物、现代中药、生物医学材料、医疗设备和生物医学检验服务等产业。加快传统生物产业的科技创新。力争到2012年,实现生物产业产值超千亿元目标。(市科技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牵头)

--加快发展新材料产业。贯彻落实《广州新材料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总体发展规划》,加快建设广州新材料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和国家火炬计划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重点突破关键基础材料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优先发展壮大改性高分子材料产业,加快高性能PAN基碳纤维、二氧化碳全降解塑料的产业化进程,建设全国最大的改性塑料生产基地和碳纤维生产应用基地。大力发展新型金属材料、新型电子材料、新型精细化学品等优势产业;积极培育新型光电信息材料、生物医用材料、新能源材料、环保节能建材等新兴材料产业群。到2015年,新材料产业总产值达到1800亿元。(市经贸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和信息化局牵头)

--积极发展新能源产业。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建立新能源技术创新体系,在太阳能、风能、热泵技术、生物质能、交通可替代能源、燃料电池等利用方面建立3-5个国家级新能源研发平台,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实现自主技术的产业化发展。实施绿色亚运城、新能源社区、新能源商务区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新能源公交、绿色电力等重点新能源工程,支持白云区风力发电设备项目、薄膜太阳能组件(CIGS)、花都雅瑶风力发电等一批新能源项目建设,建成一批有特色的新能源重点工程、示范项目、示范区域。(市发展改革委、市经贸委、市科技和信息化局牵头)

--促进环保产业发展。以“无害化、资源化、产业化”为目标,大力发展固体废弃物收集处理装备及水污染处理设备、有机废物综合利用技术、空气污染处理设备、噪声与振动控制设备、污染监测仪器设备制造。支持发展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利用新型干法水泥窑无窑化处置可燃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等技术,力争向垃圾分类回收系统、可燃垃圾固体燃料化系统和灰熔融设施等领域延伸。积极发展废弃物及余热余压综合利用设备和清洁生产设备。(市环保局牵头)

--大力培育海洋产业。整合广州地区涉海科技资源,加快建设广州国家南海深海研究中心,建立产学研结合的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加强海水养殖与病害防治技术、海产品精深加工技术、低值水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建立健全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技术体系。发展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筛选、海洋生物基因工程等技术,培育海洋生物医药与保健品产业。依托广州市海洋生物技术产业开发示范基地、生物岛以及南海海洋生物技术国家工程中心等基地,加快培养一批海洋高新技术企业,促进海洋生物技术成果转化,推进国家海洋产业基地建设。(市农业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和信息化局牵头)

(三)建设以自主品牌和自主技术为主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推动制造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依托大产业、大项目,加快发展自主品牌和自主技术,跨区域延伸产业链条,打造以汽车、造船、装备、数控、石化、精品钢铁为主体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全面提升广州在全球生产制造和技术创新体系中的地位。

--建成国际汽车产业基地。加快广州东部、南部、北部三大汽车产业基地及一批零部件产业基地建设,做强产值超千亿元的特大型汽车制造企业集团,加快发展自主品牌汽车,大力支持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积极拓展海外汽车市场,加快汽车零部件的标准化生产及出口,发展以汽车电子为核心的关键零部件产业,促进汽车金融、租赁、体育和文化等相关产业发展,建设成为我国具有国际竞争力,规模大、实力强、引领汽车产业发展趋势的生产、研发和出口基地之一。(市经贸委、市发

展改革委、市外经贸局牵头)

--建设国家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基地。以南沙龙穴岛造船基地为核心,推进广船国际、文冲船厂、黄埔船厂等造修船基地迁建工程,形成造、修、配一体化产业格局,实现造修船产业集群化发展,建设世界级船用柴油机生产制造基地和配套工业园。积极发展海洋工程装备配套产品,加快发展以油气勘探开发装备、海上油气工程保障服务系统、海上石油钻井平台等高端产品为重点的海洋工程装备配套产品,建成全国最大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市经贸委、市发展改革委牵头)

--打造国家重大成套和技术装备基地。重点建设广州南沙重型机械装备基地、广州番禺大岗大型装备配套产业基地和广州和谐型大功率机车检修基地,配套建设研发、检测、物流等公共服务中心。重点发展百万千瓦级核电设备,建成以广州为核心的国内最大的核电装备基地。大力发展重型燃气轮机、超临界火电机组、各种发电机励磁装备、大型抽水蓄能电站等新型发电设备和高压输变电设备。开发系列断面掘进机械成套装备,发展地铁车辆、港口机械装备、建筑机械、环保及资源综合利用等成套设备。(市经贸委、市发展改革委牵头)

--做强数控设备产业基地。建设国家级数控系统研发基地和数控机床生产基地,重点发展高附加值、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控制系统。推进广州数控GSK产业化项目、广东西塱数控机床装备基地、番禺数控机床产业园建设,积极推动高档次、多功能数控车床、车削中心、复合加工中心发展,大力支持开发研究关键技术,以重点数控企业的工程研发中心为依托,建立华南地区的数控系统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大力发展数控激光技术和大型数控多功能激光加工机床、高功率工业激光器及先进的材料分析检测设备,筹建广州激光加工工艺中心。(市经贸委、市发展改革委牵头)

--优化石油化工基地。充分发挥石化产业优势,继续推动产业布局优化和结构升级。重点推进现有石油化工、精细化工产业基地和临港石化基地建设。优化提升以炼油乙烯为代表的石化龙头产业,强化石化产品深加工产业,进一步延伸现代石油化工产业链,大力发展有机化工原料及其衍生物、精细化工、新材料化工和日用化工产品,形成与区域汽车、装备、电子、家电、轻工等优势产业相配套的现代石油化工产业体系。(市发展改革委、市经贸委牵头)

--提升钢铁基地。调整优化钢铁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推进珠江钢铁改造工程、广州JFE180万吨冷轧钢板和40万吨热镀锌板扩建工程等项目,发展优势精品钢材。全力支持发展钢铁总部经济,构建钢铁新材料研发中心、钢铁物流配送中心、珠江三角洲高性能建材供应中心,形成与区域汽车、造船、机械装备、家电等优势产业配套的精品钢铁基地。(市发展改革委、市经贸委牵头)

(四)增强传统优势产业国际竞争力。

积极运用现代管理理念、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大力推进市区产业“退二进三”和产业、劳动力“双转移”,实施品牌战略和集群化战略,推进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转移,引领珠三角传统优势产业链整合、提升和延伸,进一步增强区域传统产业集群的国际竞争力。

--推进商贸业转型升级。发挥“千年商都”优势,鼓励和支持传统服务业应用网络技术、供应链等先进适用技术,提升传统服务业技术水平。优化传统服务业经营方式,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网上经营等新型业态,培育和壮大一批大型连锁龙头企业。加快建设现代展贸中心和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平台,编制和发布广州专业市场价格指数。加快中心城区传统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和搬迁。推进广州国际商品展贸城、广州汽车配件用品全球采购港、广州纺织博览中心、东凌国际装备交易中心、太古汇广场、广州国际名店城、鱼珠国际木材交易中心、广州化工交易综合商务园、中国黄埔(国际)机械展贸城、花都珠宝钟表展

览交易中心、狮岭皮革皮具城、流花时尚品牌运营区、广东音像城、新塘牛仔休闲服装镇等商贸集聚区建设。建设天河商圈、十三行商圈、环市东商圈、长隆-万博-汉溪商贸中心、广州南站商贸物流区等组团商圈,加快推进北京路国际商贸旅游区、西关商贸文化旅游区等建设,着力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商贸企业集团,构建现代分销和批发体系,形成面向全国、连接海外的重要的商品集散中心、商业品牌营运中心和商业模式创新中心。(市经贸委牵头)

--优化提升传统工业。加快家电、轻工、建材、纺织、造纸、中药等优势传统工业的集聚和转移,实现优势进一步提升、规模进一步扩大、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提升“珠江钢琴”品牌价值,打造高端钢琴制造基地和全球最大的钢琴制造基地。以电冰箱、空调产业为核心,推进广州家用电器(从化)制造基地等集聚区建设。建成全国重点家电出口基地之一和与国际接轨的检测、认证、标准化中心,做大做强啤酒产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啤酒品牌。以名牌体育用品企业为龙头,进一步壮大体育器材和体育用品产业群。发展各类高档新闻纸、文化用纸和高附加值特种纸,建设全国最大新闻纸生产制造基地之一。转变水泥工业发展模式,加强企业挖潜改造,提升其为城市生产生活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加大设计与材料研发力度,开发高端服装和皮革产品,打造引领时尚、体现“穿在广州”潮流的高档名牌。保护和发扬广绣、广雕、广彩等传统工艺,积极发展高档印刷业,打造印刷时尚之都。(市经贸委、市国资委牵头)

(五)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大力发展品牌农业、生态农业、特色农业、观光休闲农业,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拓展外向型农业的广度和深度,增强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重点发展优势农业。稳定粮食生产,推进蔬菜、水果、花卉、种子种苗等优势产业集约化、设施化生产,引导畜禽养殖向规模化、工厂化、标准化、环保化发展,大力发展健康水产养殖业和休闲渔业、水产品加工业。加快江南果蔬、五湖四海水产交易中心、黄沙水产、广州花博会等大中型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和“万村千乡”市场建设,推进“中央大厨房”项目,建立和完善城乡商贸流通体系。加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和农业地方标准的制定,开展“一村(镇)一品”的创建,培育农产品的区域品牌。(市农业局、市经贸委牵头)

--推进现代农业基地建设。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引导农民走农业生产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道路。建好一批蔬菜专业村、蔬菜生产基地。因地制宜发展一批岭南特色小水果和亚热带水果专业村。重点发展特色花卉,建设区域性花卉产业基地。大力推进畜禽、水产标准化养殖和健康养殖。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园艺产业带。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开展跨地区、跨行业和多种所有制的联合与合作,做大做强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地。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扶持力度,形成一批农家乐精品。采取政府补助、政策性信用担保、贷款贴息等优惠政策,加大对出口基地的扶持,建设一批有规模、上档次的出口创汇农业基地,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市农业局牵头)

--加强农业服务与合作。充分利用国家、省和市的农业科研资源,加快农业关键领域的技术创新,加强农业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培育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实施科技进村入户工程,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吸引资金投向高新技术农业、绿色农业、外向型农业和农产品深加工工业。积极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农村服务组织,开展重大动物疫病防疫和外来有害物种防治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增强跨区域动植物疫情防控能力。(市农业局、市科技和信息化局牵头)

--加强粮食安全体系建设。全面落实粮食工作各级政府负责制,加大地区、部门间的沟通和协作力度,进一步加强粮食宏观调控能力建设。发挥市场机制配置粮食资源作用,健全粮食市场体系,加快粮食现代

物流节点建设,促进产销区的衔接和合作。强化粮食储备管理,完善粮食应急网络,确保粮食安全。(市粮食局牵头)

(六)构建“一带六区”产业布局。

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引领,突破行政区划的限制,加快构建“一带六区”产业发展格局。东部产业带:整合广州开发区及萝岗、黄埔周边地区、增城南部各产业组团,打造东部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生产型服务业发展带。南部临港产业区:以南沙临港工业为中心,打造南部集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港口物流业为一体的产业集聚区。北部空港经济区:以白云空港经济区为中心,打造北部空港物流、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集聚区。中部现代服务业核心聚集区:深化“中调”战略,打造中心城区总部经济、金融保险、商务会展、现代信息、商贸旅游、文化创意集聚区。东南部产学研创新区:以广州大学城、广州国际生物岛、天河软件园、广州科学城为重要载体,打造东南部集教育、培训、研发、产业化于一体的科技创新区。中南部服务业发展区:以广州南站-长隆-万博为轴线,打造中南部商贸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优化发展区。东北部生态休闲旅游区:以山区自然资源为依托,打造东北部复合型生态休闲旅游经济区。(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局牵头)

(七)重点建设五大现代化城市功能区。

围绕强化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以高水平的规划、科学的开发模式、先进的管理体制和合理的建设时序精心打造五大城市功能区:珠江新城(含员村地区),主要承担金融商务、信息服务、总部经济等高端服务功能,努力建成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广州中央商务区。琶洲地区,以会展博览为核心,建成国际会展中心。白云新城,是我市实施“北优、中调、西联”战略的重要节点,建成云山西麓的宜居新城和文化、商住新区。白鹅潭地区,着力提升广佛同城化发展核心地位,建成“广佛之心”和国际商业中心。广州新城市中轴线南段地区,着力塑造新城市中轴线形象,高水平、高质量建成城市行政服务中心区。全面实施促进广州总部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着力吸引国内外各类大型企业总部或区域性总部进驻广州。完善“片区带动、多极提升”的总部经济空间布局,积极引导总部企业进入五大城市功能区等比较优势突出的企业总部集聚区,推进空港总部集聚区、海港总部集聚区、越秀核心产业功能提升区和广州(黄埔)临港商务区加快发展。优化总部经济发展环境,提升专业配套服务水平,建成亚太地区重要的总部经济基地。(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局、市外经贸局、市金融办、市经贸委牵头)

(八)打造国际一流的大型产业集群。

以优势产业为基础,以支柱产业为重点,发挥汽车、造船、石化、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和物流、金融、市政建设、会展、商贸等领域技术创新和市场扩张引领能力,着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企业(集团)和产业集群。制定有效措施,加强对市属国有企业成长性和竞争能力的培育和考核,鼓励通过资本运作及并购重组等方式实现国内外跨越式发展;优化投资环境,完善配套政策,扶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吸引一批具有市场发展潜力、符合产业结构升级方向的大企业集团来穗发展。全面完成省分解的目标任务,到2012年,形成3个以上年产值超千亿元的新兴产业集群,培育2家年销售收入达千亿元的跨国高新技术企业,27家年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企业,其中2家年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元。(市国资委、市经贸委、市科技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牵头)

(九)强化重大项目策划和实施。

围绕现代产业体系、自主创新体系和重大基础设施体系建设,依托产业、基础设施和科教文卫资源优势,密切跟踪全球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新趋势,加强与跨国公司、中央企业、国内大型企业联系和沟通,落实市政府与部分央企合作项目,策划培育、引进一批产业链长、带动能力强、对强化中心城市功能和增强综合竞争力作用明显的重大项目,做实各项前期工作,努力形成在建一批、储备一批、策划一批的重大项目建设格局,积极推进增城、从化省级开发区升级成为国家级开发区,不断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引领

未来广州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市发展改革委、市经贸委、市规划局牵头)

四、完善自主创新体系

坚持自主创新的核心战略地位,充分发挥自主创新在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中的支撑作用,大力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通过完善创新和创业环境,优化配置全球创新资源,加快科技基础平台建设,推进前沿技术、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依托知识城、科学城、大学城,打造集知识生产、传播、运用和营销于一体的知识创新区,不断强化广州作为全省自主创新策源地、科技创新人才集聚地和创新创业示范区的地位,打造华南科技创新中心,率先进入国家创新型城市行列,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创新中心和成果转化基地。

(一)强化创新主体的动力和能力。

--支持企业加强产业创新能力建设。推动产业技术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使企业成为产品与工艺等研发和技术成果转化的主体。加大财政投入对企业自主创新的引导和支持,继续支持企业组建工程中心。开展企业科技项目招标和招贤工作,对立项项目给予资金配套或经费补助。加大国有企业研发和技改投入,支持国有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改造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立对国有企业及其经营班子在科技投入和技术进步方面的评价、考核和奖惩制度。鼓励创办各类科技型企业,加大对科技中小型企业特别是初创期科技型企业的支持力度。实施创新型企业示范工程,设立创新型企业专项资金,并在土地、融资等方面予以优先支持,培育一批企业进入国家创新型企业行列。(市科技和信息化局、市国资委、市财政局牵头)

--加强关键领域攻关。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培育企业创新能力为目标,突出政府的扶持和引导作用,重点加大对电子信息、软件、生物、环保、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汽车与造船等重点领域共性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重点科技工程和科技基本建设三大计划。大力支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消化吸收再创新,为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提供科技支撑。(市科技和信息化局牵头)

--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充分调动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推动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积极性,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项目,优先安排用地指标并列入市重点建设项目计划,纳入“绿色通道”管理,并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中重点支持。进一步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的建设,高标准推进广州科学城、天河软件园、黄花岗科技园、国际生物岛、广州国家RFID产业基地、广州番禺清华科技园、广东光电科技产业基地、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狮岭产业园、广州航空电子信息科技创新产业基地、广州东沙现代产业基地、海珠科技产业基地、广州民营科技园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积极做好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土地储备,拓展完善我市各类国家级产业基地空间布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和信息化局牵头)

(二)优化自主创新的发展环境。

--完善政策支持体系。认真贯彻国家和省推进自主创新的有关政策,强化党政领导干部推动科技进步的责任,建立创新型城市和创新型城区评价指标体系,完善科技考核工作机制。认真落实“企业按研究开发费用的150%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的优惠政策,探索职务发明技术入股的新模式。制定实施《广州市专利奖励办法》、《广州市自主创新产品认定管理办法》,编制《广州市自主创新产品目录》和《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目录》。对依托企业建立、经认定的市级以上技术中心、工程中心和国家工程实验室、重点实验室给予相应的资金支持。(市科技和信息化局、市知识产权局、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牵头)

--建设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制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规划,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加快推进专利、品牌、版权各专项计划,做好“国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国家专利产业化示范基地”等试点工作。建立和完善城市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不断提升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和司法保护水平,全力加强广州亚运会知识产权保护。积极发展专利、商标、版权中介服务机构,加强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企业的知识产权创造和储备,做好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的申请、注册、登记工作,建立知识产权工作

评价指标体系,大力发展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加快专利技术产业化步伐,形成知识产权有效产出和转化的新格局。到2012年,每百万人口年度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670件。(市知识产权局、市工商局牵头)

--加快实施标准化战略。推动落实《广州市标准化战略实施纲要(2009-2012年)》,建立全市标准化战略推进协调机制,创新标准化工作管理体制,研究设立“广州市标准化创新贡献奖”,加强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制定配套政策鼓励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加快科研、标准与科技成果产业化三同步。开展广州高新技术产业省级标准化示范区试点,建成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到2012年,建设20个标准研制示范基地。(市质监局牵头)

--加强创新文化建设。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加强创新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让企业充分了解国家、省及市关于鼓励自主创新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强舆论引导,在全社会形成鼓励创新创业、宽容失败的氛围,激发企业推动技术升级和自主创新的动力,建立科普基地,提高市民科学文化素质,激发市民发明创造的活力,使创新文化成为广州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委宣传部、市科技和信息化局牵头)

(三)加强自主创新平台和载体建设。

--推进技术创新及产业化应用核心平台建设。实施重点培育计划,推进行业工程中心和工程实验室建设,提高科技创新的工程化、集成化和产业化能力。重点建设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广州中科院工业技术研究院、广州现代产业技术研究院、南方海洋科技创新基地、华南新药创制中心、广州市标准化研究院技术标准信息服务平台、广州机械科学研究院、广州质量技术中心等核心研发平台。支持高新技术重点领域专业孵化器发展,对经市以上科技主管部门认定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创业服务中心)给予资助,加快广州开发区企业孵化器(二期)、加速器建设;实施一批科技资源共享试点、示范项目,建立集科技文献、信息、数据于一体的共享服务平台。到2012年,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达到50家以上。(市科技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质监局牵头)

--建设区域科技服务中心。制定实施高端科技服务计划,积极参与国家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大力引进国家级科技服务项目。制定具体政策措施,鼓励广州地区高校、科研院所、公共服务平台、专业性科技服务机构立足珠三角、面向国内外,跨区域开展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等高端科技服务。加快培育一批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市场化、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发展区域性技术产权交易市场,构建生产力促进中心服务体系,鼓励建设多专业的综合技术服务联盟。(市科技和信息化局牵头)

(四)完善自主创新的投融资机制。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的资金支持,将科技投入作为市和区(县级市)政府预算保障重点,确保财政对科技投入稳定增长。创新政府科技经费管理模式,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计划,加强市重大科技专项对重点自主创新项目的支持力度。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资金,设立创业投资引导专项资金,发展创业投资基金,利用贷款贴息、融资担保、资金配套等方式,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市科技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牵头)

--加强金融支持服务。积极开展与银行战略合作,加强对科技企业和项目的信贷支持。积极推动科技资本市场建设,加大对自主创新与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支持力度。争取国家有关政策性金融机构向广州科技发展提供融资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质押业务,大力推动科技保险创新发展,引导金融机构改善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金融服务。充分发挥广州市融资担保中心的功能作用,推动形成市、区(县级市)两级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积极鼓励社会资金和外资开展担保业务。大力支持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境内外上市,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和已上市高新技术企业发行公司债券。(市金融办、市科技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牵头)

--完善股权投资体系。大力发展股权投资市场,鼓励和引导境内外股权投资机构设立风险投资、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产业投资基金等股权类投资机构,理顺国有创业投资公司管理体制。加强创业投资机构与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对接,为各类风险投资机构及时提供项目信息。加大对种子期、初创期项目和企业扶持力度。探索建立柜台交易(OTC)市场。支持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申报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试点园区。(市金融办牵头)

(五)建立开放融合的创新合作机制。

--形成国家、省、市创新联动机制。围绕自主创新重点领域和高新技术产业链,进一步推动国家、省、市联动的产学研紧密合作,规划和建设一批共性和关键技术创新平台,积极承接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点。积极参与国家与省联合开展的自主创新综合实验,扩大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教育部等各类国家级科研机构和研究型大学的合作领域和规模。组织实施“产学研合作综合示范企业”行动计划和省部企业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利用“留交会”平台积极开展重大技术项目国际招标,建设重大技术项目国际招标中心。(市科技和信息化局牵头)

--共建穗深港创新轴。紧密加强穗港两地合作,建设若干穗港创新基地和创新平台,完成一批重大创新合作项目。鼓励穗港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共同设计研发中心、技术中心、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基地,加快共建南沙资讯科技园,推进广州中科院工业技术研究院与香港科技大学等合作共建研发中心和实验室、霍英东研究院建立行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建设一批穗港科技资源共享及提供科技服务的创新平台,推进南沙中药国际化检测平台、广州光机电研究院与香港科技园共建LED检测服务平台等合作项目;逐步推进一批穗港重大科技合作专项,支持香港科研机构来穗开展工程技术研究活动,对穗港两地的重大科研项目进行联合攻关,加强与深圳的科技创新合作,形成以穗深港为主轴的区域创新布局,共建区域开放型创新协作体系,强化对珠江三角洲乃至更广阔区域创新资源的集聚和配置。(市科技和信息化局牵头)

--推动区域产学研紧密合作。充分发挥广州地区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才集聚和科技储备资源雄厚的优势,密切与珠江三角洲地区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在区域新一轮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发挥技术支撑和引领作用。突出企业在产学研合作中的主导作用,引导和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共建研发机构,组建多种形式的战略联盟、产学研结合的研发基地,开展产业关键技术研发。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战略合作,建设产学研合作示范市。(市科技和信息化局牵头)

--建设国际国内创新资源合作节点。以广州与香港、新加坡技术创新合作以及广东-独联体国际科技合作联盟等为基础,积极拓展国际渠道,大力吸引跨国公司、外资企业来穗设立研发机构,有效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过程中的技术转移。加强与国内各行业领先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联系,积极促成国内外创新资源有效配置,推进企业国际合作创新试点。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和科研院所到海外设立研发机构,积极融入国际技术创新体系。(市外经贸局、市科技和信息化局牵头)

(六)培育和集聚创新型人才。

--加大人才培育和引进力度。坚持自主培养开发人才和引进国内外人才并重。制定实施《关于加快吸引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意见》,完善人才引进培育配套政策,稳步提高全市人才开发投入,并进入全国大城市前列;统筹使用高层次人才专项资金,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及高新技术领域紧缺人才的培训、培养。推动广州地区高校与世界知名高校合作培养高端研究人才,推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设各类企业工程技术中心、研究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落实《关于鼓励海外高层次人员来穗创业和工作的办法》,制定《海外高层次人才科技创业项目认定办法》。通过“留交会”、广州国际人才交流协会、广州留学人员服务管理中心、中国南方人才市场等多种平台和渠道,加大引进国内外顶尖人才力度,实施“万

名海外人才集聚工程”。以重大科技项目为载体,采取团队整体引进、领军人才带动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开发引进等方式吸引各类创新人才,进一步完善领军人才“一站式”引进制度。(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科技和信息化局牵头)

--创新人才服务体系。制订、完善人才服务业政策法规,积极推进人才服务业的产业化、标准化、信息化、国际化,加强对人才服务中介机构的管理,大力发展人力资源外包、猎头、人力资源管理咨询等高端业务,强化人才资源配置和人才服务平台建设。发挥珠三角城市群人才开发一体化联盟的作用,建立与区域经济发展要求相符合的人才资源动态优化机制,加快推进广佛人才一体化,强化广州在珠三角地区的人才资源配置方面的枢纽和辐射作用,为珠三角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头)

--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建立以能力、业绩为导向的专业技术资格和技术技能等级评审制度。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建立创新型人才及团队选拔、培养、评价和激励机制,设立有关专利发明奖项,提高科技奖励标准,重奖对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企业家、科技人员和相关组织。支持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探索建立期权及股权分配等多种形式的人才激励机制,推进按要素贡献大小参与分配的改革。(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科技和信息化局、市国资委牵头)

五、建立健全绿色发展体系

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机统一,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倡导绿色消费,促进绿色增长,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体系建设,显著提高资源能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实现天更蓝、水更清、路更畅、房更靓、城更美,率先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城市。

(一)建设低碳城市。

加强战略规划和试点示范,加大低碳经济投入,着力培育以低碳为特征的新经济增长点,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工业、建筑和交通体系,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向高能效、低能耗、低排放模式转型。转变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实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优化能源资源结构,落实节能目标责任制,严格实施新建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抓好重点用能单位节能考核管理,加快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的新能源应用和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实施一批低碳工程,加强低碳技术交流与合作,推进低碳技术研发、示范和产业化,发挥科技对发展低碳经济的支撑作用,建立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市场体系和政策体系。深入宣传低碳经济理念,推行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扩大政府低碳采购,建成全国低碳城市试点。(市发展改革委牵头)

(二)争创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城市。

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建立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体系,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创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城市。

--完善循环经济发展促进体系。健全循环经济政策法规,建立循环经济评价制度、统计核算制度和经济激励制度。实施循环经济推进计划,开展广州开发区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推进南沙等区域创建生态工业园。加强用电需求侧管理,建立节电管理长效机制。加大节水投入,提高企业尤其是工业用水大户用水循环利用率,到2012年,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60%以上,到2020年达到80%。倡导废弃物分类回收,鼓励销售和购买具有能效标志、节能节水认证和环保标志商品。(市经贸委牵头)

--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制定清洁生产推行规划,指导和督促企业推行清洁生产,落实奖励政策。建立健全政策法规体系、技术创新体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全市清洁生产促进机构和网上平台。建设利用余热、

余压发电项目和废弃物安全处置中心清洁发电示范工程项目,鼓励和支持开发利用沼气等生物质能源,实施五年工业普遍使用管道煤气计划。促进清洁生产审核工作从试点企业阶段进入普及阶段,从工业领域向其他领域推广,从企业层面向园区层面发展,到2012年全市100家以上企业通过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力争广州市清洁生产工作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市经贸委、市环保局牵头)

(三)建设国家节约集约用地试点示范城市。

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探索用地审批制度改革,建立土地收益调节机制,提高土地利用节约集约水平。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实施《广州市推进节约集约用地试点示范工作实施方案》,推进各项节约集约试点示范工作任务,实现每新增亿元GDP所需新增建设用地量逐年下降。加快推进我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和布局与现有城市功能分区、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布局的有效衔接。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按质按量完成国家、省下达的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任务。继续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积极推进“三旧”(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改造,力争用10年时间基本完成我市“三旧”改造工作,用3-5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位于城市重点功能区的旧城成片重建改造工作、“城中村”全面改造工作以及不符合城乡规划的旧厂房搬迁改造工作。支持增城市、广州开发区开展闲置地处置、开发区节约集约先行先试专题试点。到2012年,全市单位建设用地第二、三产业增加值约达到每平方公里7.1亿元,节约集约用地水平居全国前列。(市国土房管局、市“三旧”改造办公室牵头)

--完善节约集约用地促进体系。根据市域不同区位土地资源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合理制定土地基准价格。深化征地制度改革,尽快实施征地区片综合地价。创新土地储备模式,推进重点区域和重点工程项目的土地储备和整理。根据产业政策和区域功能定位实施差别化的供地政策和用地准入标准,完善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分配决策机制,优先保障重点发展地区、产业升级、基础建设、重点项目、重要产业和民生项目用地需求。建立项目用地预申报和预评估制度,落实土地供应年度计划。在确保国家土地收益不流失的前提下,探索改革现行一次性征收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的方式。制订符合广州实际的工业用地公开出让办法。加快建立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交易市场,促进形成城乡统一土地市场和信息发布平台。落实闲置土地处理办法,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市国土房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牵头)

(四)加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建设。

进一步巩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成果,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强化水资源管理,推进河涌整治和大气污染治理,提高固体废弃物处理水平,加强噪声污染防治,全面提升环境质量,保障环境安全。

--加大水环境综合整治力度。重点开展全市121条河涌综合整治,推进污水处理系统建设。2010年6月底前建成38座污水处理厂、75座污水泵站、1140公里市政污水管网,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25万吨/日。加快西航道白云湖引水、前航道三涌补水、南部海珠片(海珠湖)、荔湾片等四个调水补水系统建设,做好河涌截污和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尽早完成雨污分流、水浸街改造工程。到2010年6月底实现全市水环境明显好转,2012年全市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5%,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95%以上,逐步实现河涌水系“堤固、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恢复具有岭南水乡特色的水生态系统。(市水务局、市环保局牵头)

--强化大气污染治理。推进中心城区产业“退二进三”和环保搬迁计划,继续加大对火力发电企业和重点大气污染源脱硫能力建设力度,推进脱硝工程建设,加强对加油站等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强化机动车污染综合防治工作,全面实施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制度,加强饮食服务业污染治理。新建20-30个监测点,建设覆盖全广州的灰霾天气监测、预测、预警和治理体系,确保亚运会期间全市空气质量符合国家

标准和国际基本要求。(市环保局、市气象局牵头)

--提高固体废物处理和综合利用水平。强化危险废物全过程监管,加快建设危险废物处置设施,规范管理医疗废物。逐步建立化学品环境风险管理体系和污染源信息动态更新机制,加强重点污染源监管。继续加大生活垃圾处理力度,推进李坑二期、兴丰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完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危险(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体系、建筑垃圾处理制度和电子废物回收与利用体系。加快推进广州固体资源再生中心、一般工业固废处置中心、电子电器废物综合处理中心和医疗废物处理中心建设,逐步形成全市综合利用与安全处置相结合的工业固体废物处置体系,到2012年全市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达到97%以上,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市环保局、市规划局、市城乡建设委、市经贸委牵头)

(五)构建绿色生态城市。

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理念,立足生态环境资源和容量对城市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合理规划生态布局,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加快城市绿道网、城乡绿地系统、生态廊道和森林生态保护体系建设,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形成结构优化、布局科学、环境优美的生态格局。

--推进城市绿道网、城乡绿地系统和生态廊道建设。编制实施《广州市绿道网建设规划》,结合道路、河涌、江岸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加快建设417公里的区域绿道和145公里的城市绿道,亚运前争取建成1至2条样板绿道。加快实施大型城市公园和新农村绿色家园建设项目,2012年基本完成1350平方公里范围内主要行政村镇的绿化建设。在河流沿岸、道路两侧、城市和城区组团之间构筑完善的市域生态防护林带网络体系,加快建设番禺莲花山至南沙万顷沙沿海一线为主体的沿海防护林生态廊道、流溪河流域沿线的生态保护廊道、与佛山市接壤的西部污染控制生态廊道、与东莞市接壤的东江流域沿线的东部森林廊道、以万亩果园为主体的中部城区隔离带、以沙湾水道为主体的南部水体净化带。到2020年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8平方米以上。(市林业和园林局牵头)

--建立森林生态保护体系。对全市239万亩生态公益林进行保护与建设。建设沿海防护林、红树林和沿江防护林工程,推进湿地系统的保护与建设。进一步提高森林质量,构建好城市森林生态屏障。强化对现有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建设好一批国家、省、市级森林公园。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心建设工程,新建野生珍稀濒危植物迁地保存繁育基地。加快推进林业基础设施和专项治理工程建设。(市林业和园林局牵头)

六、率先建立适应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

坚持科学发展、先行先试,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突破口,深化经济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健全民主法制,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力度,勇于破解发展难题,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

(一)建设现代服务型政府。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优化行政运行机制,创新政府管理模式,率先建立与“首善之区”相匹配、与国家中心城市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服务型政府。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加快推进政企、政资、政事、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合理界定政府职责范围,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建立健全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探索建立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组织协调和公民有序参与的公共服务机制。增强服务意识,不断提高政府对企业服务水平,健全政府绩效评估和行政问责制度。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推进区域分类发展、分类管理、分类考核。有效运用土地、价格、财税、金融、产业政策等调控手段,探索建立经济运行综合调节机制、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新途径。(市编办、市发展改革委、市监察局牵头)

--积极创新政府服务。建立规范、稳定和可预见的政策环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行政审批项目。制定《广州市行政备案管理办法》,规范行政备案事项的范围和程序。梳理和优化行政审批业务流程,实现跨部门并联审批。推进以富县强镇和简政强区为重点的事权改革,进一步理顺市、区、街职责事权体系和行政运行机制,建立健全科学高效的经济社会发展层级管理制度。大胆推行行政事业性收费改革,率先实行行政审批管理“零收费”制度,对有行政收费权的事业单位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构建市、区、街镇政务服务中心三级网络,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制定统一政务服务标准,全面推广“一站式服务”、“网上办事”和“网上审批”,建立健全行政审批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制度。完善政务网站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强化政务公开。加强公务员行政能力建设,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市法制办、市政务办、市编办、市物价局、市科技和信息化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头)

--加快事业单位改革。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将主要承担行政职能的行政类事业单位逐步转为行政机构或将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主要从事公益服务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强化其公益性,加强政府监管;已经具备市场化条件的经营性事业单位改为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转企条件尚未成熟的经营性事业单位剥离其经营职能回归事业单位,实行事企分开。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和人事制度改革,探索事业单位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财政供养方式创新,开展事业单位法定机构改革试点。(市编办牵头)

--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按照属地管理和责权一致原则,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缩短管理链条,探索“建管分离、管理执法联动”模式。推动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和管理事权下放,创新城市管理运行机制,推进城市“精细管理”。健全城市管理责任体系,实行城市管理目标责任制。完善综合执法机制,统筹综合执法与部门执法,推进街道综合执法,建立覆盖全市的网络化管理模式。(市城管委牵头)

(二)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支持,赋予广州与国家中心城市相适应的管理权限。加快推进投融资、财税、金融和国有企业改革,促进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健康发展,营造公平市场环境,率先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完善市属非经营性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代建制”,建立政府投资目标管理责任制。探索实行重大政府投资项目公示制度,完善重大项目专家评议和论证制度,建立健全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完善和落实支持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服务等领域。进一步完善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以“投、融、建、管、还”一体化为目标,做大做强各投融资主体,鼓励投融资主体积极拓展融资渠道。按照总体规划、成片开发、分步实施的原则,探索建立重要功能区开发市场化运作新体制。(市发展改革委牵头)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按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要求,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建立公共财政体系。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完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争取国家、省赋予我市更大的地方税收和行政收费管理权限,积极探索地方税制和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体制综合改革。进一步理顺市区两级财政分配关系,健全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管理体制。(市财政局、市地税局牵头)

--加快金融改革创新试验。积极推进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探索建立信贷资产二级市场和银团贷款分销市场。支持设立票据交易中心(所)。探索设立债券交易市场和柜台交易市场。争取国家支持广州成为全国保险业综合改革试验区。创新产权交易市场发展模式,设立私募股权、环境资源、农林产权、文化创意产权、物流等要素交易市场,合作共建广州产权交易共同市场。发展地方金融控股公司,开展综合经营试点。设立汽车金融公司、消费金融公司、货币经纪公司以及经营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的机构。加快发

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金融组织。设立股权投资引导基金,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和产业投资基金。积极争取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试点。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在广州开展离岸金融业务。积极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创新人民币外汇衍生产品交易,支持设立外汇交易清算所。发展科技保险、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等创新性业务。创新监管及协调服务机制,建立综合金融监管服务体系。(市金融办牵头)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落实《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动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意见》,结合市区产业“退二进三”,推进市属国有企业资产重组和业务整合,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跨国、跨地区、跨部门重组。分类推进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造,着力推进产权多元化,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实现整体改制、整体上市,促进国有资产向产权链三级以上优势企业集中。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加强董事会建设,加快培育职业经理人市场,逐步建立组织选拔与市场配置相结合、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企业领导人聘任制度,完善企业负责人激励约束机制,健全监事会制度。创新国有资产运营监管模式,加快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试点全面风险管理,健全监督与责任追究制度,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市国资委牵头)

--促进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落实促进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创新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和区域性再担保机构,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和中小企业投资公司,鼓励中小企业利用创业板上市融资。支持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鼓励支持中小企业进入公共事业和基础设施等领域,设立市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扶持资金,加快征信系统建设,搭建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加大对民营经济的政策支持、产业引导和社会服务力度,实施“百强计划”和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培育一批“标杆企业”、“骨干企业”和“上市企业”。到2012年,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0%。(市经贸委、市金融办、市财政局牵头)

--完善市场环境。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推进营商环境与做事规则国际化的意见》,以国际通行的行业规范、办事准则推进各类专业性行业组织及机构建设,促进营商环境与做事规则与国际接轨(市外经贸局牵头)。深化水、电、气等资源性产品及要素价格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状况、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推进实施阶梯式水价,深化污水处理收费改革,加大实施差别电价力度,完善车用液化石油气“气气联动”定价机制,合理制订天然气终端销售价格(市物价局牵头)。加快制定《广州市产业用地标准》,促进集约节约用地(市发展改革委、市国土房管局牵头)。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健全产品质量监督机制;创新市场监管模式,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严格落实食品药品产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制度,建设国家药品微生物检测中心(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牵头)。进一步完善建设工程、土地、产权交易市场和政府采购制度。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健全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完善信用法规制度体系和实名制信用信息系统,建立征信共享和企业信用评价、预警及惩戒机制(市科技和信息化局牵头)。

(三)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制。

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探索社会领域改革;创新政府服务理念,完善公共治理和公共服务模式,率先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符合和谐社会发展要求的社会管理体制。

--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借鉴香港等地区社会管理先进经验,实施社会管理改革先行先试的意见,探索政府与社会合作共治的管理模式,率先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突出中心城市功能特点,开展社会管理综合改革试点,重点在社会组织、社区建设、社会工作等领域先行先试,深化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医疗卫生、社区建设、社区矫正、养老服务、政府购买服务、社会组织、社工、志愿者队伍和残疾人服务组织建设等方面改革,推进越秀区全国民政改革试点等工作,建立具有广州特色的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市民政局、市卫生局、市司法局牵头)

--积极培育社会组织。加大政府职能转移力度,推进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建立行业决策征询制度,加大对社会组织特别是非营利性、社会服务型组织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逐步建立完善的慈善捐赠机制。制定《广州市行业协会、商会管理办法》,研究制定社会组织管理地方性法规。开展珠江三角洲城市异地商会登记。围绕建立现代产业体系,重点培育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农业等新兴行业协会、商会。吸引全国性行业协会落户广州,推动在广州设立珠三角区域性行业协会、商会,重点加强与港澳商会和行业协会的合作,共同促进区域经济技术合作。(市民政局、市发展改革委牵头)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逐步提高居民收入所占比重。探索建立收入分配调节机制,有效调控收入分配差距。建立健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正常调整机制。推进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和企业人工成本信息发布制度,完善企业工资支付保障机制和预警制度。全面建立与经济发展及物价增长联动的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加快最低工资标准法制化进程,探索建立技能型人才岗位最低工资标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国资委牵头)

--稳步推进人口户籍制度改革。改革城乡二元户籍制度,逐步取消农业和非农业户口划分,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积极探索推行居住证制度,完善外来人口管理服务工作。实行更加灵活的户籍迁移政策,深化户籍相关配套改革,建立和完善在城市具有合法固定住所的优秀外来务工人员落户制度,优化人口结构。构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综合调控体系,完善公安、出租屋管理、人口计生等部门的联动机制,实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一证通”制度,建立全市统一的人口管理信息资源共享平台,逐步将流动人口纳入本地社会管理。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强化对外籍流动人口的管理。(市发展改革委、市公安局牵头)

(四)建立民主法治社会。

贯彻落实《广州市开展法治广州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积极开展民主法制建设试点,形成与广州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民主法制新机制,实现法治广州目标。

--优化法治环境。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和依法立法,规范立法程序,拓展公众立法参与,完善民主监督,探索立法多元起草模式,健全法规、规章后评估制度和立法成本效益分析制度。着力推进先行性、创制性地方立法,抓紧起草实施《规划纲要》的配套性法规。深化司法工作机制改革,规范司法行为,大力推行“阳光检务”、“阳光审判”、“阳光执行”,强化执法监督,确保司法公正。切实做好法律保障、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和法制宣传工作。加强社会监督,探索新闻舆论监督法制化的有效途径。(市法制办、市司法局、市依法治市办牵头)

--加快法治政府建设。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认真实施《广州市全面推动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五年规划(2010-2014年)》。建立健全各级领导干部定期集中学法制度、公务员学法制度,逐步建立依法行政评价考核机制。严格实施《广州市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办法》、《广州市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规定》及《广州市政府部门聘请法律顾问试行办法》,改进行政复议审理方式,探索建立信访机构、行政复议机构、仲裁机构和司法机关的多层次联动机制。积极稳妥处理涉诉信访案件。加强法律援助和公益性法律服务,畅通权利救济渠道。完善行政执法监督法律体系,建立重大案件报告制度、重大案件提前介入制度、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制度及法律实施情况报告制度,提高基层政府依法行政能力。(市法制办、市司法局牵头)

--推进科学民主决策。加强科学化、规范化决策程序设计,完善事前深入调研、事中检查评估、事后跟踪反馈的决策程序和机制。建立健全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公开听证、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等制度,实行决策责任制和决策过错责任追究制,制定《广州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推进落实《广州市人民代

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办法》、《中共广州市委政治协商规程(试行)》。规范人大代表议案决议或决定的实施程序,完善人大代表建议、批评、意见和政协提案办理制度。建立社情民意反馈制度,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健全基层民主制度,有序推进民主监督。(市委办公厅、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市政协办公厅、市法制办牵头)

(五)推进广州国家级开发区创新发展模式试验。

加强创新体系建设,以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为载体,完善自主创新机制,优化科技创新环境,探索推进科技企业投融资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大口岸管理体制,加快保税功能园区发展。创新统筹城乡发展体制机制,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以建设国家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园区和国家生态工业园为抓手,建立节能减排鼓励政策和约束机制,创新节约集约用地和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强化国家级开发区在产业集聚、对外开放和自主创新中的辐射带动作用,努力建成世界级的研发基地。(广州开发区、南沙开发区、市发展改革委牵头)

七、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适度超前、安全可靠的原则,加快交通、能源、水利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基础设施现代化,大力发展基础产业,增强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和区域辐射带动能力。

(一)建设国际航运中心。

加强海港、空港和南沙保税港区、南沙国际航运服务集聚区和空港综合保税区“两港三区”建设,加快向国际化、高端化方向发展,由基本航运服务向高端航运服务提升,把广州建设成为集聚能力强、辐射范围广、在全球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国际航运中心。

--建成亚太航空中枢。加快推进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扩建工程,争取2011年完成第三条跑道建设,2013年前建成启用二号航站楼。以机场扩建和综合交通换乘枢纽建设为重点,打造广州白云复合型航空枢纽。积极拓展国际航线,进一步发挥联邦快递亚太转运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以机场的建设和发展为依托,多元发展航空客运、物流和仓储业务,推动高新技术和先进制造等临空指向性产业发展,加快建设联邦快递配套产业园区等,并配套完善商务服务和生活设施,推进南航、深航、海航等基地航空公司和新科宇航等飞机维修基地建设,建成具有空港特色的都市功能区。到2012年,白云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45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到180万吨,强化国家门户复合型枢纽机场的地位。到2020年,预期白云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7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到360万吨。(市交委、市发展改革委牵头)

--提升港口国际竞争力。充分发挥南沙保税港区政策优势,优化广州港港区布局,推进南沙港粮食、集装箱三期等码头和南沙港江海联运一期等一批重大码头工程建设,完善港区现代化功能。拓展港口发展腹地,实施西江战略,推进与腹地城市合作建设“无水港”,有效整合周边地区港口资源,推动珠江口港口群协同发展。完善南沙港区集疏运体系,提升港区江海联运能力。适应国际航运船舶大型化发展的需要,加快广州港出海航道三期工程和一批大型公共锚地建设。重点发展航运金融、航运保险、航运经纪、航运咨询、船舶交易及管理等高端航运服务功能以及航运总部经济、滨海休闲旅游业,打造若干航运综合服务功能区,推动广州港发展成为邮轮母港,力争在2015年建成集装箱、煤矿、粮食、石化等深水泊位22个,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000万标准箱,把广州港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内贸集装箱枢纽港、亚太地区重要的综合性主枢纽港和集装箱干线港。(市交委、广州港务局牵头)

(二)建成珠江三角洲地区一小时城市圈核心。

加快建设内外衔接的高速铁路、轨道交通、高快速路网,形成多种交通方式紧密衔接的一体化交通运输网络,构建连接空港和海港的复合型城市高速通道,完善“两港”集疏运体系,为高端资源要素的交汇流

通提供高效、优质、便捷、安全的服务功能。

--大力发展轨道交通。重点加快广深港客运专线、厦深铁路广州至汕尾支线、贵广、南广、广珠、南沙疏港等铁路建设,形成广州南站、广州东站、广州站为主,广州北站、庆盛站为辅的“三主两辅”枢纽格局,强化广州作为全国四大铁路枢纽之一的地位。推进广佛、广珠、广清、广佛肇、穗莞深、广莞惠、广佛环线、广佛江珠等城际轨道交通建设,建成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线网。完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加快建设地铁二八号线延长线、三号线北延线、四号线北段、五号线、六号线、七号线、九号线等项目,启动新一轮线网线路建设。到2015年,开通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里程超过400公里,到2020年,中心城区形成“环形线、放射线、对角线”的线网格局,全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开通运营里程超过600公里,形成以广州为中心,干线铁路、城际快速轨道和城市轨道交通三大系统有机融合的轨道交通线网。(市发展改革委、市城乡建设委、市规划局、市交委牵头)

--完善高快速道路交通网络。推进区域高快速路网一体化建设,强化内外交通联系,实现与机场、港口、铁路等战略交通枢纽和重大功能区无缝对接。加快建设珠江三角洲南环段、广河、广深沿江、东新、增从、新化、乐广等高快速路,尽快启动大广高速粤境段、北三环等一批高快速路项目,抓紧辖区内国道省道改造,优化和打通交通节点。到2012年,市域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980公里,快速干线通车总里程达425公里,基本形成以广州为中心,辐射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四环十八射”一体化网络。(市交委、市发展改革委、市城乡建设委牵头)

--提高交通管理和服务水平。有效配置道路资源,实施精细化管理,提高交通智能化管理水平。深化公交、出租车行业管理体制改革,推进白云、花都、番禺、南沙和增城、从化公交服务与中心城区对接。优化公交线网,增加城际快巴客运线路和运力投放,合理布局并加快推进中心城区公共停车场建设,推进公交专用道、公交枢纽站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开展BRT大运量快速公交系统试验。实施轨道交通与公交、出租车交通衔接工程,构建并完善以客运枢纽、换乘枢纽为节点,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为骨干,常规公交为基础,出租车及水上巴士为补充的公共交通体系。稳步实现市域公交线网与跨区域客运网络的有效衔接,共同构筑珠江三角洲地区一体化的公共交通网络服务体系。加强交通信息化标准体系和技术规范建设,以羊城通系统平台为基础,推进实现珠江三角洲地区交通服务一卡通。(市交委、市科技和信息化局牵头)

(三)构建多元安全的能源保障体系。

调整能源布局,优化能源结构,加快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能源管理体制改革,构建以电力为中心,开放、多元、清洁、安全、经济的能源保障体系。

--构建高效的电力供应体系。适度提高电力供应自给率,统筹推进区域热电冷联供和清洁发电示范工程,建设珠江电厂超超临界机组、南沙黄阁热电二期、新塘环保工业园热电联产工程、番禺大岗热电联产工程、南沙造纸基地热电工程等一批高效、环保型供电项目,增强电力供应安全保障能力。实施南沙、广南、同和500千伏输变电工程等电力项目建设,完善广州电网和跨区域输电通道,提高电网抗灾害能力和电力减灾应急能力。到2020年,全面完成区域内主体电网建设,形成供应能力强、结构优、效率高的电力供应体系。(市发展改革委、市经贸委、市城乡建设委、广州供电局牵头)

--建立油气供应保障体系。加快油气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能源储备工程,加强国内外能源合作,多渠道开拓能源资源。新建和改造广州港成品油万吨级泊位及后方油库,合理规划建设储油库,提高成品油的接卸、储存、中转、运输能力。积极协调大型石化企业增加在穗成品油供应量和储备量,鼓励企业参与油品经营及储备,建立健全油品供应保障机制。加快南沙LNG储运站、天然气高压管网工程、西气东输二期广

广州南沙游玩攻略

广州南沙游玩攻略 (2011年5月30日) 分类:小事儿标签:亦友雅家活动, 南沙天后宫, 攻略设计 广州新百景已经出炉,漂亮的南沙有4个景点入选:百万葵园、湿地公园、南沙虎门炮台及南沙天后宫。 南沙属于广州的开发区,古民居比较多。比如黄阁镇和南沙镇都有不少古民居可以进行拍摄。 南沙因为靠近海边,一直以来以捕鱼为生的村民还是比较多的,有渔民的地方就有天后宫(妈祖庙),年年都有很多善男信女去祈福。 所以我先介绍一条旅游路线: 天后宫-黄山鲁森林公园-蒲洲花园-滨海公园 出发前准备:水、香、食品,如果团队或者自驾游可以选择烧烤食品。 乘车:亦友雅家出发乘坐5号线到车陂南转成4号线到蕉门站转成南沙换乘巴士或者公交巴士到达天后宫大概需要, 大概需要1.5小时可以顺利到达天后宫,之后就是走路了。 注意:一定早期,祈福讲求晨起(9-11),这个钟点吸收大自然的空气之外还与神接触(传说) 游玩: 1、了天后宫,一定先上天后宫(香烛之类的我个人认为没有必要,但是一定要心诚)。上山至于就可以看到炮台的。 门票要10元的,登到塔顶可以鸟瞰蒲洲花园、滨海公园。 2、估计要11点半,估计你也饿了,可以自备是食物在海边吃,如果团队出发,烧烤是很不错,哪怕你什么都没有带都没有关系现在有一条龙服务,烧烤场都有准备,当然也是有付出代价的(50元一个炉3小时吧)其他烧烤东西都可以在烧烤场购买。比市面贵50%左右吧 3、滨海公园,刚刚建成不久,人比较少,水乡特色悠闲走走就可以了,免费 4、蒲州花园,婚纱摄影好地方,每天都有婚纱摄影,免费的(如果这个时候是3点多,您可以选择吃写地道小吃糖水甜品) 5、吃够了,逛够了,还有体力,可以上黄山鲁公园(南北台入口,可以面的去,可以巴士到南北台等车比较长)。 6、从黄山鲁公园下来,可以到金州吃饭,找大排档吃海鲜都可以的,也可以直接到黄阁汽车城那边吃饭,有个海港酒家,还不错,三杯鸡和盐水鸡都很有味道。 晚上八点多了吧,乘坐地铁会广州。估计你会打呼噜…… 如果你是自驾游,那么还可以到虎门大桥那边看看,听说有个上下横岛要乘坐快艇去。 另外现在天后宫有个滨海游泳场和儿童游乐场,一家大小都可以去的。大朋友那些机动游戏不够刺激的…… 自驾游有畅快的旅程。找一条路况好,人迹罕至,而且风景优美、空气清新的路段驾车,你通常只需要轻松地踏着油门飞奔(刹车难得用得上)。这样的旅途,最能酣畅淋漓体验驾驶乐趣。离开闹市区,随风飘过视线的,是城市难得一见的青山秀水与乡村僻野,这时候,完全

广州市城市管理细则

广州市城市管理细则

广州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细则 (修订送审稿) 第一条为明确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范围,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促进依法行政,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和《广州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工作适用本细则。 第三条市、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作为本级人民政府实施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行政机关,其综合行使行政处罚权的具体范围由本细则予以公布。 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应当公布综合行使的行政处罚权事项和适用的法律依据。 第四条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综合行使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 第五条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综合行使户外广告和招牌设施设置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 第六条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综合行使燃气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 第七条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依据城乡规划管理方面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对下列在城市规划和镇规划区域内建设用地上的违法建设行为综合行使行政处罚权: (一)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进行建设的。但城镇建设工程已经取得规划同意意见的选址意见书、规划条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或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审查意见等规划文件未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除外; (二)未经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进行临时建设的。 第八条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依据市政管理方面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对下列违法行为综合行使行政处罚权: (一)对占用或者损坏人行道、公共广场、过街地下通道、人行天桥、内街等市政设施及其附属物的;(二)对违反广州市井盖设施管理规定,拒不改正的。 第九条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依据建设施工管理方面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对下列违法行为综合行使行政处罚权: (一)未取得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开工的; (二)不按规定使用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的; (三)在建筑物、构筑物中使用禁止使用的墙体材料的。 第十条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综合行使城市路灯照明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 第十一条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依据环境保护管理方面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对下列违法行为综合行使行政处罚权: (一)在临街门口、道路等公共场地使用发电机,排放的噪声不符合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的;

广州南沙区个体工商户简易注销登记

广州市南沙区个体工商户简易注销登记 试行办法(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为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创新完善个体工商户退出机制,按照《个体工商户条例》、《国务院关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20号)、《工商总局关于推进个体工商户简易注销试点工作的通知》(工商个字[2016]187号)及《广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南沙区市场和质量监管局开展个体工商户简易注销试点探索工作的批复》(穗工商企函【2018】485号)相关规定,制定本试行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个体工商户简易注销登记包括依申请简易注销和依职权简易注销。 依申请简易注销是指登记机关依照个体工商户的申请,简化条件和简化程序,予以办理注销登记。 依职权简易注销是指登记机关对发生应予注销的法定情形,经催告拒不办理的个体工商户,依照职权予以注销登记。 第三条南沙区范围内的个体工商户简易注销登记适用本办法。存在下列情形的除外: (一)属于税务机关管理中的个体工商户; (二)有正在被立案调查或采取行政强制、司法协助、被予以行政处罚等未结情形的个体工商户; (三)依法不适用简易注销程序的其他情形。 第四条南沙区市场和质量监管局负责组织开展和实施个体工商户简易注销工作。 第五条个体工商户申请简易注销登记,登记机关对申请材料齐全,且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当场办结。

第六条个体工商户申请简易注销登记,应当提交以下材料:(一)经营者签署的《个体工商户简易注销登记申请书》 个人经营的,由经营者本人在签名栏中签字;家庭经营的,由全体参加经营的家庭成员在经营者签名栏中予以签字确认。 (二)经营者身份证明 经营者已死亡(或宣告死亡),其继承人可持经公证的继承文件及经营者死亡证明办理简易注销。 (三)营业执照正副本 营业执照因遗失等原因无法缴回的,由经营者本人到登记窗口现场提出申请,在《个体工商户简易注销登记申请书》中注明,并承诺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 委托代理人申请的,应当提交申请人签署的委托书和代理人的身份证明。 第七条个体工商户申请注销登记时,营业执照未缴回的,可以由经营者在市级报刊刊登遗失公告,也可以由登记机关在作出准予注销登记决定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通过南沙区人民政府网站公告其营业执照作废。 第八条个体工商户有下列情形之一,不主动申请注销登记的,登记机关可以依职权予以简易注销登记: (一)个人经营的个体工商户,经营者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 (二)有关行政机关依法吊销、撤销个体工商户的行政许可,或者行政许可有效期届满的,个体工商户拒不办理变更登记的; (三)连续两年未报送年度报告且通过登记的经营场所无法取得联系的;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应当注销的其他情形。

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建国初期,我国在政治经济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首先取得了政治上的独立,在经济上完成了“一化三改”,为我国长足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基础,可是随之而来的一系列政治运动和错误的经济方针使中国陷入了困境,文革后的中国经济已经处于崩溃边缘,国家财政赤字严重。经济上,至1978年为止,尽管中国的国民生总值达3624亿元,比1965年的1716亿元翻了一番多,年均递增率达6.8%,并建立起了一个独立的、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但是人民依然贫穷、技术比较落后,并且经过文革后,中共出现一定程度的执政危机和信任危机。党和国家人民遭到严重挫折和损失,我国经济实力、科技术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中国当时可谓是内忧外患,内部自然灾害,经济衰退,外部苏联绝交,欧美继续封锁中国,中国这个泱泱大国又一次尴尬的站在了历史的风头浪尖上,然而,就像历史给受压迫受奴役的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主义,送来了共产党一样,历史又一次眷顾困窘不堪的中国,给中国吹来了改革开放的新风。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1979年,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广东、福建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并决定在深圳、珠海、厦门试办经济特区,福建省成为全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省份之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民经济进入调整时期。1979年9月的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允许农民在国家统一计划指导下,因时因地制宜,保障他们的经营自主权,发挥他们的生产积极性。1980年9月,中共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肯定了包产到户的社会主义性质。到1983年初,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 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比较系统地提出和阐明了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确认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全面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献。政治体制的改革与经济体制的改革基本上是同步进行的。1980年8月18日,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扩

浅谈我对改革开放的认识

浅谈我对改革开放的认识 我国从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上最重大、最壮观、最令人瞩目的事件之一。改革开放的30年,是近代以来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最迅速、综合国力上升最快、人民得到实惠最多、国际地位提高最显著的30年,使我国实现了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由农业大国向工业大国的转变。我国改革开放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进行的,具有鲜明的特点。深入研究我国改革开放的特点,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具有重要意义。 我对家乡位于河北省承德市,承德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年来,承德发生了巨大变化。 1.农业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 承德的燕山山区和坝上高寒地区由于地理、气候条件恶劣,农业基础条件和基础设施比较薄弱,致使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改革开放30年来,承德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明显改善。重点实施了旱作农田基本工程,集雨补灌工程、雨水高效利用工程,旱作农业产业化工程“四大工程”后,有效地改善了承德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农业增收。到2007年末,全市的老区县(市、区)基本实现了村村通电、通广播电视、通程控电话,告别了点煤油灯的历史和信息不通,与外世隔绝的历史。承德老区的公路建设有了较快发展。到2007年末,全市老区村已经基本上达到了公路村村通,实现了国道、省道、县道与乡村道路的有效衔接,不仅解决了长期困扰承德人民的“出行难”问题,而且直接促进了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2.文化教育卫生事业有了较快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和省、市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承德在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承德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先后实施了“百县千乡宣传文化工程”、“宣传文化示范村工程”,改善了文化设施严重不足的状况。同时,还不断在开展了“假日文化工程”、彩色周末、“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群众性文化活动,推动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教育方面,不仅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制,并通过新建、改建新校舍,基本上结束了“旧房子、土台子、土孩子”的现状。在医疗卫生方面,乡镇卫生院的软硬件设施进一步改善,全市7个老区县(区)已全部纳入新农村合作医疗试点,使农民看病贵、看病难的“老大难”问题有了很大改变。 3.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实行了一系列富民政策,农林牧副渔各业以及各类民营经济的全面发展,从而使大多数人民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彻底结束了“花钱靠救济,吃粮靠返销”的历史,村容村貌不断改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改观。“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梦想已经变成现实,彩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以及“小灵通”、手机等无线通讯工具已落户寻常百姓家。昔日那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以及全村上下男女老少穿的全都是蓝、黑、绿单一色调的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在村容村貌方面,通过改水、改厕、改道,硬化路面,飞播造林,植树造林,使大多数老区村的山更绿了,水更清了,天更蓝了,环境更整洁了。全市革命老区绝大多数已经旧貌换新颜:过去的荒山秃岭如今成为“燕山最绿的地方”,不少贫困落后的老区村变成了小康村。 4.改革开放30年来,承德人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走出了一条具有承德特色的发展之路。探索出了适合承德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新途径。例如,基层党组织和人民经过反复摸索实践,在家庭联产承包的基础上,相继成立了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中介组织等新时期农村组织形式,还相继摸索出了“支部+协会”,“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协会+农户”、“支部+农户”、以及土地“返租倒包”等多种新的管理模式。

关于广州南沙发展现状和趋势的分析

关于广州南沙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的分析 广州市南沙区,位于广州最南端、珠江虎门水道西岸,是西江、北江、东江三江汇集之处;东与东莞虎门镇隔江相望;西与中山、佛山顺德接壤;北以沙湾水道为界与广州番禺隔水相连;南濒珠江出海口伶仃洋。地处珠江出海口和大珠三角洲地理几何中心,是广州市唯一的出海通道,距香港38海里、澳门41海里。南沙区下辖6个镇和3个街道,总面积783.86平方公里,占广州总面积的11%。具体地理位置见下图: 图1.南沙地理位置 一、总体简介 中共中央政治局于2015年3月24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审议通过广东(三大片区:广州南沙自贸区、深圳前海自贸区和珠海横琴自贸区)、天津、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进一步深化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

由上述两表对比可知,南沙近年经济发展较快,各项指标在广州全市的比重均呈现上升趋势,尤其固定资产投资、港口货物吞吐量和进出口等方面在广州全市日益重要。 此外,和广州其他各区对比,可知自建设南沙自贸区以来,南沙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和项目投资等方面的增长一直位居全市各区前列,具体如下表所示:

二、国家政策 1、中央和省市政策 自2015年中央批复建立广东三大自贸区以来,中央各部委、广东省政府以及广州市政府及各级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鼓励和支持南沙自贸区的加

汇总和归纳中央及省市的政策文件,我们可知广州南沙的国家定位、功能及

三、发展现状 1、交通设施建设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截至2017年4月,南沙区高快速公路已建成169公里,连通南沙至东莞的虎门大桥二桥主塔基础施工全面完成。 在道路和机场建设方面,区内蕉门河“双桥”建成通车,凤凰一、二、三桥及凤凰大道全线贯通。广州第二机场商务机场已完成立项选址工作。

广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广州市建筑废弃物运输企业及车辆

广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广州市建筑废弃物运输企业及车辆诚信综合评价办法》的通知 【法规类别】建设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穗城管委[2014]301号 【发布部门】广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 【发布日期】2014.07.10 【实施日期】2014.07.10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广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广州市建筑废弃物运输企业及车辆诚信综合评价办 法》的通知 (穗城管委〔2014〕301号) 市公安局、建委、交委、城管执法局,各区城管局、各区城管执法分局,广州开发区环境保护和城市管理局,广州环卫行业协会、各建筑废弃物运输企业: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广州市建筑废弃物运输企业及车辆诚信综合评价办法》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过程中遇到问题,请径向我委反映。 广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 2014年7月10日

广州市建筑废弃物运输企业及车辆诚信综合评价办法 第一条为加强我市建筑废弃物运输市场诚信体系建设,规范我市建筑废弃物运输企业及车辆的市场行为和运输秩序,根据《广州市建筑废弃物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诚信综合评价是指市建筑废弃物管理机构对建筑废弃物运输企业及其车辆在运输活动中实施监督、管理所形成的评价。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已领取有效《广州市建筑废弃物处置证(运输)》(以下简称《处置证》)的企业和《广州市建筑废弃物运输车辆标识》(以下简称《标识》)的车辆。 第四条建筑废弃物运输企业及车辆的诚信综合评价工作,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遵照本办法规定的记分标准、记分程序、评价类别和相关管理的规定,注重结合日常监督管理工作,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第五条市建筑废弃物管理机构在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具体负责组织实施本市建筑废弃物运输企业及车辆诚信综合评价工作。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公安交警、交通等相关部门及广州环卫行业协会协助实施本办法。

广州改革开放30年的变化

广州改革开放30年的变化 (一)人民生活 广州改革开放30年,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消费商品不断升级换代。改革开放之前,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是人们津津乐道、孜孜追求的“三大件”。进入80年代,“三大件”变为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后来变为空调、组合音响、录像机。90年代中后期,家用电器发展迅速,品种越来越多,商品功能完善和替代率很快,人们不再提“三大件”了。目前,彩色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组合音响、DVD、移动电话、个人电脑已经成为每个家庭寻常之物,家庭影院、各种数码产品甚至汽车等也纷纷进入百姓家庭。文化娱乐消费也逐年升温。抓好市委、市政府“66条”惠民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对民生的投入,确保当年财政超收的80%以上用于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不断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加强公共设施建设,增强政府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惠民66条”实施以来,全市公益性博物馆、纪念馆已全部实行免费向未成年人开放,全市12个区、县均建立了文化馆,文化站遍布163个街(镇、管理区),100%达标;拥有1500多支基层业余文艺队伍,516个文化广场,每年开展文艺展演3000场(次)以上。广州还提出了打造“15分钟社区文化圈”的公共文化建设规划:让市民在步行15分钟范围内就能到达一个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场所,享受公共文化服务;实现街(镇)有综合文化站、居委会(村委会)有文化活动室。学校体育场所向社会开放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全市1000多所中小学校向社会开放,符合开放条件的学校开放率超过95%。加快平安和谐社区建设。规范社区居委会工作职能,不断拓展社区服务,积极开展便民利民活动,推进科技、文体、法律、卫生进社区工作。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推进旧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努力建设“自治好、管理好、服务好、治安好、环境好、风尚好”的平安和谐社区。 (二)劳动就业 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在劳动就业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实施扩大就业发展战略,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完善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全面推进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不断拓宽就业渠道,健全面向所有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及时帮助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困难。认真贯彻《劳动合同法》,大力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1987年4月20日,全国第一个劳务集市在广州市越秀区政协礼堂开张。1988年,广州市越秀区将劳务集市罱化,并规模化,形成职业介绍所。之后,市、区(县)劳动部门相继成立了固定的、常年开放的职业介绍所。1995年,广州市根据中组部和国家人事部《加快培育和发展我国人才市场的意见》的通知精神,成立了国家级的人才市场——南方人才市场,建成了人才资源配置和人事服务的市场体系。经过几年的发展,广州正逐步形成政府部门宏观调控、市场主体公平竞争、行业协会严格自律、中介组织提供服务的人才市场配置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让各类人才在有序的流动中去寻找最佳的配置方式,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1996年5月8日,“中国南方人才市场频道”正式开播,这是全国首创的以企业和广大求职者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广播频道。建立城乡统筹就业机制,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和劳动力市场网络,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建立岗位需求预测制度和失业预警制度,落实鼓励企业增加就业岗位政策,完善和加强街镇一级就业服务机构和信息网络建设,全面完成村(居)劳动保障工作站建设工作。如“十五”期间,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累计新增就业人数100万左右。建立再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制度,2005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由2000年末的3.15%下降为2.08%,失业人员再就业率为74.26%,广州市政府被国务院评为全国再就业工作先进单位。2008年8月,全市城镇登记失业人数25.06万人,已有17.51万人实现再就业,再就业率为70%,登记失业率为2.23%,实现了控制在3.5以内的目标。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优化创业环境,加强创业培训和指导。认真做好退役士兵和在穗就业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加大对困难群体、农村富余劳动力、自主创业人员就业培训和服务资助力度。做好就业服务工作。完善技能人才聘用制度,着重解决结构性失业问题。扎实做

广州城市发展进程

广州近年城市发展的进程与成就 王炜文 香港城市大学建筑科技学部 摘要 广州近十年来的城市发展可说是一日千里.在第九个五年经济计划 中, 广州在市建设方面的总投资约为630亿元人民币,是前八个五 年城建投资总和的三倍.从s数字中可看到近年广州在城市发展的 惊人步伐.这些累积的发展令广州在城市基础及提升城市总体质素 方面获得颇大的成就. 本文试图就广州近十年来的城市建设与发 展作一回顾,并列举其在城市规划,整体基建,市内交通,城市改造, 环境优化及如何提升城市形象与内涵,甚至是综合城建与经济发展 的互为关系作为实案,以引证广州如何在发展的过程中就各种困难 与局限,所作出的政策和对应,从而最终达到现有的成就. 1. 广州简介 广州是广东省省会,亦是广东省的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中 心. 广州地处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三角州的北缘,濒临南海,毗邻香 港和澳门,是华南地区的交通要道,通讯枢纽和贸易口岸,是中国的 南大门. 广州市管辖十个行政区(越秀,东山,海 珠,荔湾,天河,白云,黄埔,芳村,花都及番禺)和两个县级市(增城 和从化).全市总面积7435平方公里,市区人口约865万,县级市人 口约145万. 全市地势自北向南缓缓下降,东北部为中低山区,中

部为丘陵盆地,南部是沿海冲积平原,是珠江三角洲的组成部部份,珠江及其支流流经境内,具备优良的内河航运条件. 於2002年广州市国内生产总值约2980亿元人民币,人均生产值约万元,为国内城市中各种综合经济实力第三位.工业总产值约为3940亿元,列全国十大城市排行第二.过去五年的平均经济指标增长约为11%,是一个经济与发展极活跃的城市. 2. 广州市的规划基础 广州市的结构性发展规划,最早是依据国务院在1985年提出的要求,和参照国家计委1987年颁发的『国土规划编制办法』为基础,而作出初步建构,并在1989年成立广州市国土规划办公室,正式负责组织编制广州国土规划工作. 根据国家计委和规划工作方案的要求,全市规划分为专题规划和总

广州南沙区公司注册流程

广州南沙区公司注册流程 “全民创业”的热潮丝毫没有退减,越来越多人从“打工仔”摇身一变做老板。注册公司的手续逐渐简化,但是依然有不少创业者对注册公司的流程和费用存在疑惑,那么在广州南沙区公司注册流程是怎样的呢? 关于费用 公司注册地址备案,备案的时候需要交房屋租赁税、印花税等,一般按租金8%缴纳税金。接下来是银行开验资户,准备好注册资金如3万去银行开设验资户,开户费用、银行管理费等等,每个银行收费标准不一样,然后就是刻章费用,一般视章的材料质量需要收取费用。验资报告由注册资本不同,收费不同,最后是申请国地税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组织机构代码证数字证书。 在广州办执照的费用 A. 广州注册公司的工商登记费用 a. 广州工商注册第一项需要的费用,就广州注册公司名称的预先核准费用,需要的费用50块左右 b. 接着就广州注册公司中,需要进行验资的费用,这个验资的费用在1000-1500左右(实缴注册才需要,认缴注册则不用) c. 最后就是拿到营业执照后,公章、法人章、财务章的雕刻费用,需要300-500左右 B.广州公司注册地址费用 a. 在没有注册广州公司地址的情况下,选择虚拟注册挂靠地址,需要的费用在3000块左右(建议选择南少自贸区内的注册地址) C. 注册广州公司代办手续的费用 a. 在广州注册公司市面上,代理代办费用1000块为起步 b. 立华星财务代办手续的费用0块(这是在回馈新老客户优惠活动中,免去代理费用,仅仅需要413块工本费用) 在广州办执照的流程 (一)注册公司办理的手续

企业名称预核准(工商局)--验资(会计师事务所)--办理相应的前置审批手续--申请营业执照(工商局) (二)注册公司的流程图 1.核名: 到工商局去领取一张“企业(字号)名称预先核准申请表”,填写你准备取的公司名称,由工商局上网(工商局内部网)检索是否有重名,如果没有重名,就可以使用这个名称,就会核发一张“企业(字号)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2.租房: 去专门的写字楼租一间办公室,如果你自己有厂房或者办公室也可以,有的地方不允许在居民楼里办公。租房后要签订租房合同,并让房东提供房产证的复印件。 3.编写“公司章程”: 可以在工商局网站下载“公司章程”的样本,修改一下就可以了。章程的最后由所有股东签名。 4.刻私章: 去街上刻章的地方刻一个私章,给他们讲刻法人私章(方形的)。 5.到会计师事务所领取“银行询征函”: 联系一家会计师事务所,领取一张“银行询征函”(必须是原件,会计师事务所盖鲜章)。如果你不清楚,可以看报纸上的分类广告,有很多会计师事务的广告。 6.去银行开立公司验资户: 所有股东带上自己入股的那一部分钱到银行,带上公司章程、工商局发的核名通知、法人代表的私章、身份证、用于验资的钱、空白询征函表格,到银行去开立公司帐户,你要告诉银行是开验资户。开立好公司帐户后,各个股东按自己出资额向公司帐户中存入相应的钱。银行会发给每个股东缴款单、并在询征函上盖银行的章。 7.办理验资报告: 拿着银行出具的股东缴款单、银行盖章后的询征函,以及公司章程、核名通知、房租合同、房产证复印件,到会计师事务所办理验资报告。 8.注册公司:

广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广州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关于印发《广州

广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广州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关于印发《广州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规 定》的通知 【法规类别】行政处罚与行政复议 【发文字号】穗城管委[2015]559号 【发布部门】广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广州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 【发布日期】2015.07.03 【实施日期】2015.07.03 【时效性】失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失效依据】广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广州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规定》的通知(2016修订) 广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广州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关于印发《广州市城市管理综合 执法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规定》的通知 (穗城管委〔2015〕559号) 各分局、荔湾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机关各处(室): 《广州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规定》已经市法制办审核同意,现予以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请你单位认真贯彻执行。 特此通知。

广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 广州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 2015年7月3日广州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促进合理行政,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广州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条例》、《广州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细则》、《广州市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结合我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是指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依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对违法行为作出是否给予行政处罚、给予何种行政处罚和何种幅度的行政处罚决定的权限。 第三条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应当遵循处罚法定、公开、公正原则,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注重对违法行为的纠正和对违法行为人的教育。

广州南沙区行政中心迁移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广州南沙区行政中心迁移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背景: 广州南沙区处于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几何中心,位于珠江出海口虎门水道西岸,是西江、北江、东江三江汇集之处,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 1993年5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成立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揭开南沙大规模开发的序幕。2002年广州市委、市政府为了加快南沙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成立了广州南沙开发区建设指挥部,为广州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全权负责开发区范围内的规划、建设、管理以及招商引资等工作,具有广州市市级审批管理权限。目前,南沙新区建设已列入《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粤港合作框架协议》和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广州南沙新区将成国家级新区,并赋予省级权限,提出要站在“珠江三角洲建设成世界级的城市群”的高度规划,建设成新型的滨海新城。 南沙的开发经过一系列政策的变换,其行政中心也出现了相应的迁移。1993年至2002年,南沙的行政中心主要在蝴蝶洲,此时为中共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委员会、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至2002年,广州南沙开发区建设指挥部挂牌成立,张广宁任总指挥,统筹南沙的规划及开发,行使广州市一级管理权限。此时,南沙区的行政中心搬迁至南沙客运港附近的蒲州广场。2005年经国务院民政部批准,将原属番禺区的“二区三镇六村”划归新成立的南沙区管辖。具体指原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珠江管理区和万顷沙镇,横沥镇,黄阁镇以及灵山镇的庙南村,七一村和庙青村的部分区域,东涌镇的庆盛村,沙公堡村,石牌村的各一部分区域。南沙成为广州市一个独立的行政区。2009年,南沙区人民政府搬迁至位于黄阁镇凤凰大道的新建的区政府大楼。 意义: 行政中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无可替代,肩负着带动一方经济的发展与蓬勃的重任。 行政中心主要有三种规划模式:集中规划模式、分散规划模式与综合规划模式。其中,集中规划模式是将各相关行政办公机构集中布置于一栋建筑物中,各部门通过垂直竖向划分和平面组合等方式区别各功能分区。分散规划模式为城市的行政办公机构分散在城市之中,没有相对集中的行政核心区。这种布局模式往往是依托城市原有的建设资源进行一定程度的行政机构调整,在整个城市之中牵扯面广。综合规划是行政中心的各相关机构相对集中,结合会议中心等配套设施以及市政市民广场形成的一个较大规模的整体城市行政中心区域。这种规划模式有效保证了各行政办公机构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有助于行政中心功能结构上的整合与协调,进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城市行政核心区,也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的整体形象。 行政中心的选址应尽量符合择中原则、土地利用效益优化原则、前瞻性原则、通达性原则、地标原则、功能发展原则、空间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操作行原则和弹性发展原则。 从南沙区的政府所在地的三个选址规划来看,第一个规划主要应用的是集中

用史实说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1]

回望祖国大地,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0个年头了。30年来,从城市的景色面貌到普通人的着装饮食,相信我们每个人,都真真切切地目睹和感受到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巨变。 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30年,是我们党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同心同德、锐意进取,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创造性活动的30年。 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中国人民的生活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的跨越式转变;中国社会实现了由封闭、贫穷、落后和缺乏生机到开放、富强、文明和充满活力的历史巨变。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基本达到小康、主人翁意识显著增强、受教育水平和文明程度明显提高,中国社会先进生产力不断发展、经济政治文化建设成效显著、社会整体文明程度大幅提升等等,这一切只用了30年时间,被称为世界发展史上的奇迹,而这一奇迹的创造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13亿中国人民。13亿中国人民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根本改变,这本身就是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的巨大贡献。 中国改革开放走过的30年光辉历程,使我们这个过去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看成就,想变化,回顾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我们取得了伟大的成就,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体育、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国际地位和声望不断增长,这使得我们更有信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有信心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有信心履行好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 这个季节,正是农村下谷种稻的季节,也是农民三夏大忙的季节。30年前,当拖拉机第一次驶入农村时,农民群众还十分好奇。而现如今,传统的耕作方式正逐渐被轰鸣的拖拉机、收割机等农机所代替,许多农民已不再满足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农民买拖拉机或汽车,已不再稀奇。而现在在城里,购买轿车已不再是遥远的梦想,在宽阔的道路上,“大众”“尼桑”等品牌家用轿车正自由地疾驰,体现出了30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公民生活发生了巨大改变。 30年前,居民的生活方式是“四世同堂十平米,五代家人居陋室”,今天,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农民们家家户户都盖起了新楼,城市居民更是从以前的平房转变成现在的小高层,复式住宅,人们的居住都向着“更高大,更宽敞,更环保”发展,处处折射出人们住房条件的极大改善,空调、彩电、冰箱、洗衣机等现代家用电器一应俱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离不开的‘缝纫机、黑白电视机、自行车’等‘老三件’,如今都已换上了高档的家庭电器了。试想30年前的夏季,人们只能靠摇着蒲扇来解暑,如今也被空调所替代了。 30年前,由于家庭收入不高,有限的资金主要是优先考虑吃饭,加上国家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生产能力十分有限,普通居民上班、出行只能靠两条腿,极个别家境较好的才有可能用自行车代步。如今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大发展、大飞跃,城市基础道路建设、交通设施大大改善,人们平时上班、出行的工具更是多种多样,近途有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公交车、私家车,出远门地上有火车、汽车,天上有飞机,水路有轮船,可随意挑选组合,使居民时时处处感受到方便快捷。

浅论改革开放之利弊(正文)

浅论改革开放之利弊 摘要:我国在改革开放后,在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改革开放对中国是利是弊,如何去评判?用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辩证法,辩证的去看待这些问题,就可以很好的解决对改革开放利弊评判的问题。本文借助所学的自然辩证法,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客观地分析了改革开放对我国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改革开放;两面性;矛盾的主要方面 1引言 改革开放过去三十多年了,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尤为突出的是经济的发展,从78年的贫困落后到今天强大的经济实力,中华民族已开始崛起在世界的东方。这些经济成就值得每个中国人为之欢欣鼓舞,但在中国经济腾飞的同时,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也饱受诟病。环境污染,腐败滋生,外来不良思想的入侵,贫富差距加大……如何正确评判改革开放的成果,这要求我们使用自然辩证法归根溯源,客观地去看待它。 2改革开放的成就与弊端 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改革开放也是如此,在三十多年的改革进程中,取得成就的同时也存在负面影响。这些问题都是我们不能去忽视的,必须认清其成就和弊端。 2.1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 改革开放已过去三十五年了,其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不言而喻的,这要归功于国家的有力政策和科技的发展。试想三十多年前的中国是什么样子。想想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时中国是何等的衰败,持续十年的经济倒退让中国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但改革开放后,国家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改革的政策,由封闭半封闭的社会主义社会,变为高度开放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也由公有制的计划经济体制转换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于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国内外的观察者都很少有分歧,就是中国持续三十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逐渐使中国从一个人均GDP只有199美元贫困的低收入国家,走进了人均GDP 5432美元(国家统计局2011年数据),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的门槛。更加重要的是这种经济的增长惠及我们每一个人,改善了几乎所有人的生活和福利水平,迄今为止,中国避免了许多发展中国家发展过程中的停滞陷井或在经济增长期所出现的那种社会两极化的大规模对抗和动荡。占人口主体的中国农民,被免除了几千年以来的农业税,农业的机械化和专业程度逐渐

广州南沙区开公司流程以及手续

广州南沙区开公司流程以及手续 “全民创业”的热潮丝毫没有退减,越来越多人从“打工仔”摇身一变做老板。注册公司的手续逐渐简化,但是依然有不少创业者对注册公司的流程和费用存在疑惑,那么在广州南沙区开公司流程以及手续具体是怎样呢? 在广州南沙区代理工商注册流程及手续 (一)注册公司办理的手续 企业名称预核准(工商局)--验资(会计师事务所)--办理相应的前置审批手续--申请营业执照(工商局) (二)注册公司的流程图 1.核名: 到工商局去领取一张“企业(字号)名称预先核准申请表”,填写你准备取的公司名称,由工商局上网(工商局内部网)检索是否有重名,如果没有重名,就可以使用这个名称,就会核发一张“企业(字号)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2.租房: 去专门的写字楼租一间办公室,如果你自己有厂房或者办公室也可以,有的地方不允许在居民楼里办公。租房后要签订租房合同,并让房东提供房产证的复印件。 3.编写“公司章程”: 可以在工商局网站下载“公司章程”的样本,修改一下就可以了。章程的最后由所有股东签名。 4.刻私章: 去街上刻章的地方刻一个私章,给他们讲刻法人私章(方形的)。 5.到会计师事务所领取“银行询征函”: 联系一家会计师事务所,领取一张“银行询征函”(必须是原件,会计师事务所盖鲜章)。如果你不清楚,可以看报纸上的分类广告,有很多会计师事务的广告。

6.去银行开立公司验资户: 所有股东带上自己入股的那一部分钱到银行,带上公司章程、工商局发的核名通知、法人代表的私章、身份证、用于验资的钱、空白询征函表格,到银行去开立公司帐户,你要告诉银行是开验资户。开立好公司帐户后,各个股东按自己出资额向公司帐户中存入相应的钱。银行会发给每个股东缴款单、并在询征函上盖银行的章。 7.办理验资报告: 拿着银行出具的股东缴款单、银行盖章后的询征函,以及公司章程、核名通知、房租合同、房产证复印件,到会计师事务所办理验资报告。 8.注册公司: 到工商局领取公司设立登记的各种表格,包括设立登记申请表、股东(发起人)名单、董事经理监理情况、法人代表登记表、指定代表或委托代理人登记表。填好后,连同核名通知、公司章程、房租合同、房产证复印件、验资报告一起交给工商局。 9.凭营业执照,到公安局指定的刻章社,去刻公章、财务章。后面步骤中,均需要用到公章或财务章。 10.办理企业组织机构代码证: 凭营业执照到技术监督局办理组织机构代码证,办这个证需要半个月,技术监督局会首先发一个预先受理代码证明文件,凭这个文件就可以办理后面的税务登记证、银行基本户开户手续了。 11.去银行开基本户: 凭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去银行开立基本帐号。 开基本户需要填很多表,你最好把能带齐的东西全部带上,要不然要跑很多趟,包括营业执照正本原件、身份证、组织机构代码证、公财章、法人章。 12.办理税务登记: 领取执照后,30日内到当地税务局申请领取税务登记证。办理税务登记证时,必须有一个会计,因为税务局要求提交的资料其中有一项是会计资格证和身份证。 13.申请领购发票:

《广州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条例》

广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公告 (第34号) 广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于2008年8月1日通过的《广州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条例》,业经广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于2008年9月26日批准,现予公布,自2009年9月1日起施行。 广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09年7月24日 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 《广州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条例》的决定 (2008年9月26日广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广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查了广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请批准的《广州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条例》。该条例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的地方性法规不抵触,决定予以批准,由广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布施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行为,促进依法行政,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市辖区内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活动。 第三条市、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是本级人民政府实施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行政机关,按照市人民政府规定的市、区职责分工,依法查处本管辖范围内的违法行为,并对其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市、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的派出机构,以市、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的名义实施城市管理综合执法。 第四条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负责本条例的组织实施。 公安、司法行政、民政、国土房管、建设、交通、水务、卫生、环境保护、城乡规划、市政园林、市容环卫、工商、人民防空等相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配合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实施本条例。 第五条根据国务院或者本省人民政府依照国务院的授权所作出的决定,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行使市容环境卫生、城市绿化、城乡规划、市政、环境保护等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

2017-广州市南沙区促进专利创造和运用扶持办法(征求意见稿)

广州市南沙区促进专利创造和运用 扶持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进一步推动广州市南沙区专利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工作的全面发展,根据《广东省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推动创新驱动发展行动计划》(粤府函…2015?266号)、《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决定》(穗字…2015?4号)以及《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专利创造工作的意见》(穗府…2014?11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区财政每年在区科技经费中安排专利扶持资金,用于促进全区专利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 第三条区知识产权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办法的组织与实施。 第四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申请本区的专利扶持资金: (一)在本区注册登记并在本区办理税务登记,财务管理规范的企事业单位;

(二)具有本区户籍,或在本区工作并持有居住地址在本区的居住证,或持有出国留学人员来本区工作证明的个人; (三)在本区全日制学校学习的学生; (四)在本区设立的专利代理机构或代理机构在本区设立的分支机构或办事处(以下统称为专利代理机构); (五)注册在本区的以推动知识产权发展为目的的协会、知识产权产业联盟。 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专利申请须以区内生产或经营场所作为专利申请地址方可依照本办法申请资助。如专利申请为共同申请,则第一专利申请人必须符合本条第(一)款第(一)项至第(三)项的其中一项规定。 第二章扶持标准 第五条对专利申请授权进行资助,每个单位或个人年资助总额不超过300万元: (一)职务发明专利资助标准为: 1.国内(包括港澳台)发明专利,申请费资助1000元/件,获得授权后资助8000元/件;实用新型专利获得授权后资助1000元/件;外观设计专利获得授权后资助500元/件。 2.提交PCT专利申请取得国际检索报告后的资助标准:资助12000元/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