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流产业发展与地区产业结构演变_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分位数回归

物流产业发展与地区产业结构演变_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分位数回归

物流产业发展与地区产业结构演变_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分位数回归
物流产业发展与地区产业结构演变_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分位数回归

1引言

物流产业被誉为经济增长的助力器,通过溢出效应、产业关联效应等影响地区经济增长。事实上,物流产业的发展,不仅对地区的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还会影响着地区的产业结构。但这种影响却受到地区间差异的影响:对于处于不同产业结构的地区而言,物流产业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理应不同。从常理来讲,对于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地区,例如中国东部地区,工业化程度更高,服务业比重相对于中西部地区而言也更高。而物流产业对三次产业的影响,更多的是作用于包含运输环节的产业部门,以工业部门和农业部门为主。中国典型的东、中、西部划分,是基于这些地区不同的发展水平,进而不同的产业结构提出的。这使我们联想到,既然物流产业对地区经济发展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那么这种推动作用是不是因地区不同而不同呢?是不是对处于不同产业结构高度的地区,其效应大小也会有所差异呢?

遗憾的是,我们发现没有文献对此问题进行研究,仅有部分文献论述了物流产业对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关系:刘爽(2010)选取具有典型重工业结构的东北地区作为研究案例,对所建立的物流业与产业结构优化的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验证。通过模型的模拟,刘爽(2010)分析了该区域物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物流业各种运输方式的投资对区域GDP及三次产业产值的贡献度,发现交通运输和仓储、邮电业基础设施设备投资有促进区域经济更快更好发展的作用。吕敏(2008)认为,物流业的发展可以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服务和支持环境,有力的推进区域各产业部门的发展和升级,促进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并将促进生产与流通之间的良性互动。曹瑛(2007)在研究现代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时发现,现代物流在为社会生产和生活服务、形成新的产业形态、改善第三产业内部关系比例关系的同时,还会通过产业关联带动效应促进区域整体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研读上述文献,我们发现这些物流产业发展与产业结构

物流产业发展与地区产业结构演变:

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分位数回归

王红阳,杜丹

(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重庆400712)

[摘要]基于2001-2010年中国省级面板的分位数回归方法,在0.25、0.5和0.75这三个分位数上对物流产业的产业结构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尽管从整体上看物流产业是推动我国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的,但不同地区有着截然不同的表现:

物流产业的产业结构优化作用在产业结构较高的地区体现的最为显著,其次是产业结构较低的地区。而对于产业结构适中的地

区,物流产业结构的发展将可能阻碍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

[关键词]物流产业;产业结构;分位数回归;面板数据

[中图分类号]F259.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52X(2012)12-0271-03

Evolution of Logistics Industry and Reg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A Quantile Regression Model Based on

Province-level Panel Data of China

WANGHong-yang,DUDan

(ChongqingYouthVocational&TechnicalCollege,Chongqing400712,China)

Abstract:Inthispaper,wetestedempiricallytheeffectofthelogisticsindustryonindustrialstructureforthethreequantilesof0.25,0.5and0.75andfoundthatthoughfromaholisticperspective,thelogisticsindustrypromotedtheoptimizationandupgradingoftheindustrialstructureof

China,itrealizedthisindifferentwaysfordifferentregions:thispromotionaleffectwasthestrongestforregionswithrelativelyhighindustrial

structuresandsecondlysoforregionswithrelativelylowindustrialstructure,yetforthosewithappropriateindustrialstructures,thedevelopmentof

thestructureofthelogisticsindustrycouldposeahindrance.

Keywords:logisticsindustry;industrialstructure;quantileregression;paneldata

[收稿日期]2012-09-01

[作者简介]王红阳(1954-),重庆人,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管理系系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杜丹(1975-),男,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副处长,讲师,研究方向:物流经济。

doi:10.3969/j.issn.1005-152X.2012.12.093

关系的研究,或简单论述了物流产业发展对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机理,或基于中国整体样本数据图解了两者的关系,而没有文献结合各个地区的现有产业结构差异,研究物流产业发展与地区产业结构的关系。因此,本文将基于2001-2010年中国省级面板的分位数回归方法,依据产业结构将样本数据分为产业结构较低、中等、较高三个样本区,分别对这三个样本进行回归,实证考察不同产业结构区间的物流产业发展对地区产业结构的关系。

2物流产业发展对地区产业结构的作用机理

物流产业的涵义很广,是指在企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除了生产环节的所有其他过程中包含物流环节的部门,包括运输产业、仓储行业、装卸行业、加工配送行业、物流信息产业、邮政产业,隶属于第三产业。物流产业对地区产业结构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分别作用于第一、二和三产业而产生影响的。

2.1物流产业对第三产业的影响

物流行业并不属于传统的产业划分,而是由各个行业中的物流经济实体从横向上统一构成的。因此,物流行业是一个跨产业、跨部门的综合性行业,具有很强的产业关联和溢出效应。物流行业是流通行业的一个子集。按行业划分,又包括交通运输部门、邮电通讯部门、国内贸易部门、餐饮业、仓储业等。物流产业将交通运输、物资供应、通讯、仓储保管等行业的部分职能集中于一身,以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作为支撑,为其他第三产业提供物流服务。作为一个新兴产业,物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组成部分以及增长点。

2.2物流产业对第一、二产业的影响

现代物流产业直接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连接社会经济中的各个产业部门,通过这种命脉作用将整体经济连接成为一个有机体。物流产业可以通过物流要素的优化配置,实现物流产业生产率的提升,降低社会总的物流成本,实现价值增值。对于第一、二产业而言,物流产业的基础服务设施,包括基本的运输工具与设施、包装器件、装卸设备、仓储工具等都是第一、二产业的产品,而这些产品在作为物流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同时,又为第一、二产业的其他产品提供服务。

总的来讲,物流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产业部门,与第一、二、三产业的其他部门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影响着产业结构的演变。

3分位数回归的估计方法

在传统的回归模型中,重点考察解释变量x对解释变量y的条件期望E(y/x)的影响,是均值回归。但如果条件分布y/x不是对称分布的,则条件期望E(y/x)很难反映整个条件分布的全局。因此,KoenkerandBassett(1978)提出了分位数回归方法(QuantileRegression,OR),估计出条件分布y/x的若干重要的

条件分位数,用残差绝对值的加权平均作为最小化的目标函

数,减少了极端值的影响,回归结果更加稳健。

假设条件分布y/x的总体q分位数yq(x)是x的线性函数,

即:

其中,βq被称为“q分位数回归系数”,其估计量

βq可以

由以下最小化问题来定义:

如果q=0.5,则为”中位数回归“(MedianRegression)。此

时目标函数简化为:

由于分位数回归的目标函数带有绝对值,不可微分,因此

常采用线性规划(LinearProgramming)的方法来估算。可以

证明,样本分位数回归系数是总体分位数回归系数βq的一

致估计量,而且服从渐近正态分布,即:

其中,渐近方差,,

,而是扰动项

的条件密度函数在处的取值。因此,要计算的协方差

矩阵,首先要估计(陈强,2010)。

本文采用的是0.25和0.75分位数回归,可以有效地基于

产业结构指标将样本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考察不同产业

结构水平上的省份,物流产业发展对地区产业结构的影响。

4变量描述、数据来源与描述性统计

4.1核心变量

(1)产业结构(SERVICE)。我们用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国

民经济总就业人数的比重来衡量产业结构。统计数据来源于

各省历年统计年鉴。

(2)物流产业发展(LOGISTICIS)。现有研究文献对物流产

业发展的衡量指标选取,主要有货运量、货物周转量或港口货

物吞吐量、物流基础设施等指标。本文选取货运量作为衡量地

区物流业发展的指标。

4.2控制变量

影响地区产业机构的影响因素,根据产业经济学理论,主

要有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的因素。根据现有研究文献,主要包括

进出口贸易额(TRADE)、劳动力(LABOR)、资本存量

(CAPITAL)、外资利用额(FOREIGN)、国内生产总值(GDP)。

因此,我们选取了这几类主要的变量作为控制变量。

4.3数据来源

本文使用的是2001-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数据来源于

各省历年统计年鉴。其中资本存量的数据来源于各省历年统

计年鉴中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并根据永续盘存法

(Goldsmith,1951)进行结算得出。

(),

q i i q

y x xβ

=

á

á

’’

::

min(1)

á

?

á

??

n n

i i q i i

i y x i y x

q y x q y x

ββ

β

ββ

≥<

?+??

∑∑

X

á

β

X

á

β

X

á

β

()

X X

)0,var(),

á

?

?

?

N A

βββ

?→

á

á

X

var()

á

A A BA

β??

?

lim(0)

á

á

?

?

?

?

?

á

A p f x x x

=

→∞

≡∑

á

?

lim(1)

á

?

?

?

á

B p q q x x

=

→∞

≡?

∑(0)

á

á

?

f xá

á

?

?

á

u y xβ

≡?

á

u=Xá

β

X

var()

á

Aβ(0)

á

á

?

f x

1

min

á

n

i i

i

q y x

β

β

=

?

4.4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

本文数据期限从2001年到2010年,共10年,样本数据

包含30个省级单位,

共计300个样本数据。各个变量的均值、总体、组间和组内的标准差、最小值和最大值见表1。

表1各个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利用Stata12.0软件,我们对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对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粗略判断(见表2)。

表2

相关性分析

可以初步判断,物流产业发展、资本存量、外资利用额、国

内生产总值、

进出口总额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而劳动力阻碍了地区产业结构升级,这些和经济学理论都是相吻合的。下面我们将借助分位数回归方法,对处于不同产业结构的地区,考察物流产业对地区产业结构变迁的影响。

5回归结果分析

根据上文理论分析,建立以下模型来考察物流产业发展

对地区产业结构的影响:

(1)其中,εq:i,t表示在q分位上的固定效应μq:i和随机干扰项vq:it。将这两种类型共七大类基础设施投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分别进行回归。表3是利用混合截面数据(Pooled-OLS)回归得到的结果。

注:(1)表内括号中数字表示t统计量;(2)*p<0.05,**p<0.01,***p<0.001

表3中第一列是模型(1)的回归结果,是利用总体样本值进行回归后得到的结果。

模型(2)、(3)和(4)是分别在0.25、0.5和0.75分位上得到的回归结果。通过对比发现,模型(2)、(3)、(4)明显与模型(1)的回归结果有很大的差异:部分回归结果甚至回归系数的符号都发生了逆转,这正印证了本文的猜想:

对于处于不同产业结构水平的地区而言,物流产业的发展对地区产业结构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

对于模型(1),本文是利用OLS方法得到的结果。可以看出,物流产业(LOGISTICS)的回归系数为0.0000570,并且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说明整体上物流产业是推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的。同时,进出口贸易额(TRADE)的回归系数也为正,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而劳动力(LABOR)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其估计值为负,且通过了0.01的显著性检验,说明起到了阻碍作用。

同样,外资利用额(FOREIGN)的估计值符号也是负数,t值为-4.65,说明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上是可

以通过检验的。而对于国内生产总值(GDP)和资本存量,其估计值符号为负,但都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

但通过模型(2)、(3)和(4)的回归结果我们发现,不同产业结构的地区有着截然不同的结果:

(1)对于模型(2),是OR_25也即0.25分位数水平上的回归结果,也即对于产业结构(SERVICE)较低的省份进行的回归。

可以发现,物流产业(LOGISTICS)的发展,仍然是推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的,但相对而言,系数变得小了,没有整体的推动作用大,并且只在0.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对于进出口贸易额(TRADE)而言,也发生了同样的变化:仍然为推动作用,系数变小,显著性变差。对于劳动力

(LABOR)而言,符号仍然为负,回归结果变得更加显著。但我们惊讶的发现,外资利用额(FOREIGN)的符号发生了逆转,从原来的负号变为了正号,

说明对于产业结构较低的地区而言,外资利用额(FOREIGN)是可以促进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与优化的,尽管这种作用不够显著;而对于国内生产总值(GDP)而言,从原来整体的阻碍作用,变成了推动产业结构较低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与优化,并且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另外,资本存量对地区产业结构的影响也从原来的阻碍作用变成了推动作用,不过仍然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

(2)对于产业结构适中省份的回归结构体现在模型(3),

表示为QR_50,这是利用0.5的分位数回归得到的结果。特别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产业结构适中省份的物流产业,回归系数为负,说明是阻碍产业结构升级的,这和整体以及0.25分位数回归得到的结果是截然不同的。另外,进出口贸易额(TRADE

)、劳动力(LABOR)、国内生产总值(GDP)和整体OLS回归的结果差别不大,但外资利用额(FOREIGN)的回归系数从原来的负数变为了正数,但不显著;同时,资本存量的回归系数也变为了正数,且显著地推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

(3)对于产业结构较高的省份,回归结果用模型(4)的QR_75表示,也即在0.75的分位数上的回归结果。对于物流产

业(LOGISTICS)的回归值可以看出,其符号(下转第322页)

Variable Obs. Mean Std. Dev. M i n Max SERVICE 300 33.311 43 8.960 713 17.4 74.4 TRADE 300 3 605.496 7 210.457 16.41 43 305.24 LOGISTICS 300 71 122.53 50 758.96 5 042 301 313 LABOR 300 2 398.221 1 672.175 240 6 401.9 CAPITAL 300 17 360.91 15 518.55 1 274 90 305.76 FOREIGN 300 624.244 9 2 187.338 1.684 4 15 616.34 GDP

300

4 602.006

3 746.174

300.13

18 398.78

á?á?á?á?á?á?á?áèá?áááááá,=,[][][]0,á

??áá??áááááá??á?á??á?á??á?á??S E R V I C E LO G I ST IC S T R A D E LA B O R F O R E IG N G D P C A P IT A L E E E αββββββεμνμνμν=+++++++ ===

(上接第273页)显著为正,明显高于产业结构较低地区的回归系数。说明产业结构越高的地区,物流产业对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的影响更加显著,作用更大。对于其他控制变量,劳动力(LABOR)的符号为负,但变得不显著;同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符号也变为负,且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

6结论

本文利用分位数回归方法(QuantileRegression)对我国物流产业发展与地区产业结构演变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将0.25、0.5、0.75分位数上的回归结果与OLS进行了对比,发现了以下结论:

(1)对于我国整体经济而言,物流产业的发展推动了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但这种作用在不同的地区截然不同:这种推动作用在产业结构较高的地区,也即较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体现的更加巨大;其次是产业结构较低的地区;而对于产业结构适中的地区,物流产业的发展却是阻碍产业结构的优化与

升级的。

(2)处于不同产业结构的地区,进出口贸易额(TRADE)、劳动力(LABOR)、国内生产总值(GDP)、外资利用额(FOREIGN)、资本存量(CAPITAL)对产业结构的作用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参考文献]

[1]陈强.高级计量经济学及Stata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刘爽.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物流业与产业结构关系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10.

[3]茵艳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与产业结构的优化[D].上海:同济大学,2007.

[4]曹瑛.现代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07.[5]陈秀山,张可云.区域经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6]田青,郑力,缪立新.物流产业经济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7]吕敏.物流产业发展对产业结构优化影响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8.

图3EXCEL的求解结果

路径的遍历性和路程的最小化。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

节省图书配送时间,降低配送成本,也可为其它商品的

配送路径优化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管梅谷.奇偶点图上作业法[J].数学学报,1960,3(10):

263-266.

[2]李玮,王雷.中国邮递员问题的DNA计算[J].计算机应用,

2009,(7):1880-1883.

[3]韩爱丽,朱大铭.基于一种新的边权编码方案的中国邮递员

问题的DNA计算模型[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7,44(6):

1053-1062.

[4]孙景昊,吴雄,谭国真,闫超.二层SA/GA算法解决时间依赖

中国邮路问题[J].计算机科学,2011,38(5):93-95,101.

[5]曹鱼,陈传波.遗传算法求解邮递员问题的探讨[J].计算机

与数字工程,2000,28(3):28-30.

图4最优的图书配送路线图

未来中国物流行业发展趋势解读

未来中国物流行业发展趋势解读 (一)社会化与专业化趋势 制造业、流通业和农业等产业物流,对物流业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制造业物流整合、分离、外包的趋势。我国制造业领域多数行业面临需求不足和产能过剩的矛盾,这就给制造企业带来了集成整合物流资源、分离外包物流业务、提升改造物流系统的压力和动力。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摈弃“大而全”、“小而全”模式,开始从战略高度重视物流功能整合。分离外包物流业务的行业已经从前几年的家电、电子、快速消费品、汽车等向钢铁、煤炭、建材等上游扩展。制造企业对物流服务商提出了面向高端的物流服务需求,要求物流企业能够提供专业化、定制化、供应链一体化的解决方案。 流通业物流提升、改造、分流的趋势。流通业的不同业态,需要不同的物流服务模式。例如,传统的批发市场,需要增加储存、加工、配送、网上交易等物流功能;大型连锁零售企业,都在构建自己的物流系统,强化核心竞争力;依托网络以及其他无店铺销售的公司,更多地将物流业务委托外包给专业物流企业;烟草、医药、化学危险品、冷链等专业性强的物流需求,也将更多地依靠专业物流企业来完成。 农业物流双向、集中、对接的趋势。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和农村物流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农产品进城、农资和日用工业品下乡,要求建立沟通城乡、双向畅通的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农产品交易的组织化、集中化趋势明显。山东寿光蔬菜批发市场已成为目前国内最大的蔬菜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信息交流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吸引了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蔬菜来此交易。在商务部推动下,超市与农产品生产基地直接对接,减少中间环节,为农民和城市消费者带来实惠。目前,农超对接已经在24个省市试点。 (二)细分化与个性化趋势 随着产业物流的需求变化,物流市场的专业细分速度加快。这就要求物流企业专业化分工、精细化服务。 如果按照服务模式来分,可以把物流企业分为以下三类:一是通用服务型。比如仓储、运输、货代、快递等企业,以标准化的模式,提供“一对多”的服务。二是专业配套型。这类企业将业务嵌入到某一类专业性比较强的产业或者企业的供应链,进行“一对一”的定制化服务。如冷链物流、汽车物流、钢铁物流等,主要靠独具特色、难以替代的个性化服务,成为生产或流通企业供应链上的重要一环。三是基础平台型。这类企业本身不做具体的物流经营业务,而是为物流企业经营提供必要条件,如物流园区(基地)、物流信息服务商等。 物流企业通过重组联合,市场集中度将显著提高。总体来看,一般性的服务、传统的运输和仓储服务,明显供大于求;而供应链一体化的服务、能够满足特殊企业需要的个性化服务严重不足。从发展趋势看,能够适应企业专业生产需要的专业物流服务,适应精益化生产需要的精细化服务,由物流派生的相关增值服务将会获得更大发展空间;而缺乏专业特色、

面板数据模型

第十讲经典面板数据模型 一、面板数据(panel data) 一维数据: 时间序列数据(cross section data):变量在时间维度上的数据截面数据(time series data):变量在截面空间维度上的数据)。 二维数据: 面板数据(同时在时间和截面空间上取得的,也称时间序列截面数据(time series and cross section data)或混合数据(pool data)。 面板数据=截面数据+时间序列数据。

面板数据用双下标变量表示。例如 y i t, i = 1, 2, …, N; t = 1, 2, …, T N表示面板数据中含有N个个体。T表示时间序列的最大长度。若固定t不变,y i ., ( i = 1, 2, …, N)是随机变量在横截面上的N个数据;若固定i不变,y. t, (t = 1, 2, …, T)是纵剖面上的一个时间序列(个体)。 平衡面板数据(balanced panel data)。 非平衡面板数据(unbalanced panel data)。 例1998-2002年中国东北、华北、华东15个省级地区的居民家庭人均消费(不变价格)和人均收入数据见表1。人均消费和收入两个面板数据都是平衡面板数据,各有15个个体。

表1.中国部分省级地区的居民数据(不变价格,元)

二、面板数据模型及其作用 1.经典面板数据模型 建立在古典假定基础上的线性面板数据模型. 2.非经典面板数据模型 (1)非平稳时间序列问题的面板数据模型(面板数据协整模型) (2)非线性面板数据模型(如面板数据logit模型, 面板数据计数模型模型) (3)其他模型(如面板数据分位数回归模型) 3.面板数据模型作用 (1)描述个体行为差异。

面板数据分析简要步骤与注意事项(面板单位根—面板协整—回归分析)

面板数据分析简要步骤与注意事项(面板单位根检验—面板协整—回归分析) 面板数据分析方法: 面板单位根检验—若为同阶—面板协整—回归分析 —若为不同阶—序列变化—同阶建模随机效应模型与固定效应模型的区别不体现为R2的大小,固定效应模型为误差项和解释变量是相关,而随机效应模型表现为误差项和解释变量不相关。先用hausman检验是fixed 还是random,面板数据R-squared值对于一般标准而言,超过0.3为非常优秀的模型。不是时间序列那种接近0.8为优秀。另外,建议回归前先做stationary。很想知道随机效应应该看哪个R方?很多资料说固定看within,随机看overall,我得出的overall非常小0.03,然后within是53%。fe和re输出差不多,不过hausman检验不能拒绝,所以只能是re。该如何选择呢? 步骤一:分析数据的平稳性(单位根检验) 按照正规程序,面板数据模型在回归前需检验数据的平稳性。李子奈曾指出,一些非平稳的经济时间序列往往表现出共同的变化趋势,而这些序列间本身不一定有直接的关联,此时,对这些数据进行回归,尽管有较高的R平方,但其结果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这种情况称为称为虚假回归或伪回归(spurious regression)。他认为平稳的真正含义是:一个时间序列剔除了不变的均值(可视为截距)和时间趋势以后,剩余的序列为零均值,同方差,即白噪声。因此单位根检验时有三种检验模式:既有趋势又有截距、只有截距、以上都无。 因此为了避免伪回归,确保估计结果的有效性,我们必须对各面板序列的平稳性进行检验。而检验数据平稳性最常用的办法就是单位根检验。首先,我们可以先对面板序列绘制时序图,以粗略观测时序图中由各个观测值描出代表变量的折线是否含有趋势项和(或)截距项,从而为进一步的单位根检验的检验模式做准备。单位根检验方法的文献综述:在非平稳的面板数据渐进过程中,Levin andLin(1993)很早就发现这些估计量的极限分布是高斯分布,这些结果也被应用在有异方差的面板数据中,并建立了对面板单位根进行检验的早期版本。后来经过Levin et al.(2002)的改进,提出了检验面板单位根的LLC法。Levin et al.(2002)指出,该方法允许不同截距和时间趋势,异方差和高阶序列相关,适合于中等维度(时间序列介于25~250之间,截面数介于10~250之间)的面板单位根检验。Im et al.(1997)还提出了检验面板单位根的IPS法,但Breitung(2000)发现IPS法对限定性趋势的设定极为敏感,并提出了面板单位根检验的Breitung法。Maddala and Wu(1999)又提出了ADF-Fisher和PP-Fisher面板单位根检验方法。 由上述综述可知,可以使用LLC、IPS、Breintung、ADF-Fisher和PP-Fisher5种方法进行面板单位根检验。 其中LLC-T、BR-T、IPS-W、ADF-FCS、PP-FCS、H-Z分别指Levin,Lin&Chu t*

湖南经济结构演变的特点及趋势

湖南经济结构演变的特点及趋势

湖南经济结构演变的特点及趋势 经济结构变动是经济增长过程中出现的必然现象,经济结构的及时合理调整又是经济总量获得增长的必备条件。经过20余年的改革发展,湖南经济在发展速度及总量扩张上虽有很大突破,但经济结构尚带有一定的计划经济体制痕迹与传统内陆封闭型经济烙印;同时,由于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一些改革措施还没有完全到位,经济结构调整又碰到新的问题。特别是在加入WTO以后,我省经济结构调整已经属于经济全球化不断加深的国际背景下的开放性调整,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快速发展形势下的升级性调整,短缺经济结束、买方市场初步形成后的需求导向型调整,经济发展实现阶段性转变和体制转轨进入攻坚阶段后的战略性调整。尽管机遇和挑战并存,但结构调整的难度越来越大。因此,认清和掌握我省经济结构的演变规律,对加快我省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有效应对加入WTO后的各种挑战尤为重要。本文就我省经济结构演变的特点作初步分析,提出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一、湖南经济结构演变的特点

(一)产业结构演变的特点 经济发展过程也是产业不断升级的过程,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其产业结构层次就越高。主要表现为: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则随工业化的推进呈现倒U 型曲线,即当一国工业化由初级阶段进入加速阶段,其增加值比重上升较快;当工业化进入成熟阶段,其比重则趋于缓慢上升继而停滞、缓慢下降;第三产业总体上呈上升趋势。目前我省产业结构总体上处于升级优化阶段,其演变的主要特点: 1、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改革开放以后,湖南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146.99亿元增加到2001年的3983亿元,年均增长8.8%,比全国同期平均速度高0.7个百分点。伴随而来的是三次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农业作为基础产业继续得到相应发展;工业落后的局面得到基本的扭转,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促使湖南产业结构向高级化方向迈进。三次产业结构由1978年的40.7:40.7:18.6,演变成2001年的20.7:39.5:39.8(见表1)。第一产业大幅下降20个百分点,且90年代下降的幅度大大高于80年代;第二产业的比重80年代有所下降,由1980年的40.2%下降到1990年的33.6%,但90年代又回升了近6个百分点,2001年为39.5。第三产业比重一路攀升,大幅上升近20个百分点,2001年达到

物流行业现状分析

中国物流业发展现状与面临的形势 (一)我国物流业当前发展现状。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物流业总体规模快速增长,物流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发展的环境与条件不断改善,为进一步加快发展中国物流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1、我国物流业规模快速增长。2008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89、9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4、2倍,年均增长23%;物流业实现增加值 2、0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1、9倍,年均增长14%。2008年,物流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6、5%,占GDP的比重为6、6%。 2、我国物流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一些制造企业、商贸企业开始采用现代物流管理理念、方法与技术,实施流程再造与服务外包;传统运输、仓储、货代企业实行功能整合与服务延伸,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一批新型的物流企业迅速成长,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多种服务模式、多层次的物流企业群体。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由2000年的19、4%下降到2008年的18、3%,物流费用成本呈下降趋势,促进了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 3、我国物流基础设施条件逐步完善。交通设施规模迅速扩大,为物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设施条件。截至2008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8、0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6、03万公里,港口泊位3、64万个,其中沿海万吨级以上泊位1167个,拥有民用机场160个。物流园区建设开始起步,仓储、配送设施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一批区域性物流中心正在形成。物流技术设备加快更新换代,物流信息化建设有了突破性进展。 4、我国物流业发展环境明显好转。在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中央与地方政府相继建立了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综合协调机制,出台了支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规划与政策。物流统计核算与标准化工作,以及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等行业基础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不过,与国外物流业高度发达相比,我国物流业的总体水平仍然偏低,还存在一些效率低下等突出问题。一就是全社会物流运行效率偏低,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高出发达国家1倍左右;二就是社会化物流需求不足与专业化物流供给能力不足的问题同时存在,“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物流运作模式还相当普遍;三就是物流基础设施能力不足,尚未建立布局合理、衔接顺畅、能力充分、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物流园区、物流技术装备等能力有待加强;四就是地方封锁与行业垄断对资源整合与一体化运作形成障碍,物流市场还不够规范;五就是物流技术、人才培养与物流标准还不能完全满足需要,物流服务的组织化与集约化程度不高。 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逐步加深,物流行业作为重要的服务产业也受到了严重冲击。物流市场需求急剧萎缩,运输与仓储等收费价格及利润大幅度下跌,一大批中小物流企业经营出现困难,提供运输、仓储等单一服务的传统物流企业受到严重冲击。整体来瞧,国际金融危机不但造成物流产业自

建国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的演变过程

建国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的演变过程 摘要:建国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的演变过程受着国家政策和国际形势的影响。产业布局重心由沿海到内地,再由内地到沿海,最后追求均衡发展:产业结构的重心由第二产业到第三产业转变。 关键词:产业结构产业布局演变过程 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的经济发展走上了社会主义的新阶段,至今已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历程,在国民经济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也发生明显变化。受着国家政策和国际情况的影响,我国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949-1965):经济的恢复与调整;第二个阶段(1966-1975):十年动荡,曲折徘徊中前进;第三个阶段(1966-至今):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 (一)第一个阶段(1949-1965):经济的恢复与调整 在该阶段中国经历了4个变化过程。一是1950-1952年,三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这个主要是为了恢复了被战争破坏了 的工农业经济,对中国经济结构和产业的布局没有太大的影响; 二是1953-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重点建设并着手改 造了旧中国造成的我国经济产业布局偏重于沿海的畸形情况, 让经济中心有沿海转移到了内地。并且重点建设了以武钢、宝 钢为中心的东北和华北工业中心,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农业 和轻工业过重的问题;三是1958-1962年,二五计划阶段,经 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和“一五”的建设,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然后人们由于缺乏实践经验,慢慢产生了冒进思想,于是在“二 五”提出了一系列不符合实际的建设方针,如“以钢为纲”、“全 面大跃进”等,这种政策下,造成国民经济严重失调(农业基 础受到破坏和重工业畸形发展过快)和资源的极大浪费,;三是 1963-1965年,三年调整时期,由于“二五”计划的严重失误, 国民经济受到了极大的损伤,当时党的指导方针为“调整、巩 固、充实、调高”八字方针,经过这一系列调整,国民经济部 分比例协调了,工农业得到了恢复与发展。总体而言,产业结 构得到极大协调,产业布局的重心是一路西移的过程。 (二)第二个阶段(1966-1975):十年动荡,曲折徘徊中前进该阶段由于国际上苏美两国对我国加强了对我国的军事威胁,国家内部政治斗争十分强烈,极左路线盛行。于是在这种 情况下,我国经济经历了’’三五”经济建设中如何考虑安全战备 问题---成为了当时的主要问题,由此在布局原则上,又“均衡 布局”变成了“战略布局”。中国开始了大规模的三线建设,一 线主要指沿海地区,二线指中部地区,三线主要指我国西部地 区,如陕、干、青等。对于一、二线,主要采取“停”、“缩”、“搬”、“分”。在这种情况下,三线城市的总投资达到了全国的 52.7%,经济中心位于中国中西部。虽然国防经济建设得到了很 大提高,但是损害了其他经济的发展。 (三)第三个阶段(1975-至今):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中国内战结束,并且国际形势得到缓和,这为我国经济形

最新区域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

区域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 产业结构演变趋势理论可根据是否考虑外贸因素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分为封闭型产业结构理论和产业结构理论。 封闭型产业结构理论一般不考虑外贸因素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和作用,即在封闭的情况下研究产业结构演变的趋势。主要有:配第-克拉克定律、霍夫曼的工业化阶段理论、技术集约化规律、库兹涅茨的现代经济增长理论。 配第-克拉克定律由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发现并由克拉克经济实证研究而系统归纳,其基本结论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不断降低,第二、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将增加,亦即劳动力会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转移。配第-克拉克定理适用于区域产业结构演变。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区域,其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越小,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越大。三次产业劳动力的比重次序由“一、二、三”向“三、二、一”的转变。 霍夫曼定律揭示的是工业结构演变的重工业化阶段,消费资料与资本资料工业之间的增加值的比例关系的变化规律。他认为,在工业化进程中,霍夫曼比例,即消费品部门的增加值与资本货物部门的增加值之比,是不断下降的。他把工业化阶段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消费资料工业发展迅速,在制造业中占有统治地位;资本资料工业则不发达,在制造业中所占比重较小。处于这一阶段的国家有:巴西、印度、新西兰等。

第二阶段,资本资料工业发展较快,消费资料工业虽也有发展,但速度减缓,而资本资料工业的规模仍远不及消费资料工业的规模。(日本、荷兰、加拿大、匈牙利) 第三阶段,消费资料工业与资本资料工业在规模上大致相当。(英国、美国、德国、法国) 第四阶段,资本资料工业的规模将大于消费资料工业的规模。处于这一阶段的当时还没发现。 技术集约化规律,即在工业化过程中,工业的资源结构呈现出向以技术为主题的结构演进的趋势。在工业化初期,工业资源结构中劳动力的数量占据突出地位,形成以劳动集约型工业为主的阶段。工业化中期,工业资源结构中的资本积累及积累能力居突出地位,形成以资本集约型工业为主的阶段。后工业化时期,技术资本品的质量和劳动力质量为工业资源结构中最重要的因素,从而进入技术集约化阶段。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把人均收入开始增长,并伴随有不同形式的经济进步的时期称为“经济时代”,把其后的经济发展称为“现代经济增长”。“现代经济增长”不是指狭义的经济增长,而是指经济时代以后的经济全面发展。库兹涅茨的现代增长理论不仅证实了配第-克拉克定理,而且更广泛更深入探导了产业结构演变规律。 “雁行模式”,由日本经济学家赤松要提出的。该理论模式认为,在需求与供给相互作用制约下,落后国家的产业结构要经历三个阶段的

国内物流市场需求调查与分析

国内物流市场需求调查与分析 物流市场总体状况 我国流通体制改革和流通产业发展近年来取得显著成绩,商品流通规模不断扩大。2001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为37595亿元,同比增长10.1%。商品流通体制改革进展很快,新型流通方式不断涌现。市场体系逐步健全,商业网点达到1000多万个。但我国流通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不足9%,商品流通的规范化、法制化程度还较低,商品市场体系缺乏规划和资金投入,流通企业组织化程度低,亟需大力推进流通现代化。 而据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指出,中国物流市场总值达1000亿元人民币,而这个数值仅为市场潜力的1/3,换言之,中国物流业,将演变成一个3000亿元的市场。 根据国家经贸委经济运行局分析结果,仅从运输看,2001年我国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周转量46304亿吨公里,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24亿吨,其中主要港口的国际集装箱吞吐量达2700万标准箱,近10年间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年平均增长速度超过30%。同时,我国的物流存在着巨大的成本空间。据专家分析,我国全社会物流费用支出约占GDP比重的20%至30%,而美国、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的这一比重仅在10%左右。我国是目前全球最富经济活力的地区之一和最大的消费市场,许多跨国公司有意将制造中心或采购中心转移到我国,我国国内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面向全球生产和经营,中国也正在逐渐成为世界制造中心。因此,国内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快速、机动、便捷、高效的现代物流系统作为支撑。 当前在没有系统的社会物流量统计的情况下,由于货物运输是物流过程中实现位移的中心环节,用货物运输量的变化趋势来衡量社会物流规模的变化趋势是最接近实际的。

面板数据分析简要步骤与注意事项(面板单位根—面板协整—回归分析)(2)

面板数据分析简要步骤与注意事项 (面板单位根—面板协整—回归分析)步骤一:分析数据的平稳性(单位根检验) 按照正规程序,面板数据模型在回归前需检验数据的平稳性。李子奈曾指出,一些非平稳的经济时间序列往往表现出共同的变化趋势,而这些序列间本身不一定有直接的关联,此时,对这些数据进行回归,尽管有较高的R平方,但其结果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这种情况称为称为虚假回归或伪回归(spurious regression)。他认为平稳的真正含义是:一个时间序列剔除了不变的均值(可视为截距)和时间趋势以后,剩余的序列为零均值,同方差,即白噪声。因此单位根检验时有三种检验模式:既有趋势又有截距、只有截距、以上都无。 因此为了避免伪回归,确保估计结果的有效性,我们必须对各面板序列的平稳性进行检验。而检验数据平稳性最常用的办法就是单位根检验。首先,我们可以先对面板序列绘制时序图,以粗略观测时序图中由各个观测值描出代表变量的折线是否含有趋势项和(或)截距项,从而为进一步的单位根检验的检验模式做准备。 单位根检验方法的文献综述:在非平稳的面板数据渐进过程中,Levin andLin(1993) 很早就发现这些估计量的极限分布是高斯分布,这些结果也被应用在有异方差的面板数据中,并建立了对面板单位根进行检验的早期版本。后来经过Levin et al. (2002)的改进,提出了检验面板单位根的LLC 法。Levin et al. (2002) 指出,该方法允许不同截距和时间趋势,异方差和高阶序列相关,适合于中等维度(时间序列介于25~250 之间,截面数介于10~250 之间) 的面板

单位根检验。Im et al. (1997) 还提出了检验面板单位根的IPS 法,但Breitung(2000) 发现IPS 法对限定性趋势的设定极为敏感,并提出了面板单位根检验的Breitung 法。Maddala and Wu(1999)又提出了ADF-Fisher和PP-Fisher面板单位根检验方法。 由上述综述可知,可以使用LLC、IPS、Breintung、ADF-Fisher 和PP-Fisher5种方法进行面板单位根检验。其中LLC-T 、BR-T、IPS-W 、ADF-FCS、PP-FCS 、H-Z 分别指Levin, Lin & Chu t* 统计量、Breitung t 统计量、lm Pesaran & Shin W 统计量、ADF- Fisher Chi-square统计量、PP-Fisher Chi-square统计量、Hadri Z统计量,并且Levin, Lin & Chu t* 统计量、Breitung t统计量的原假设为存在普通的单位根过程,lm Pesaran & Shin W 统计量、ADF- Fisher Chi-square统计量、PP-Fisher Chi-square统计量的原假设为存在有效的单位根过程,Hadri Z统计量的检验原假设为不存在普通的单位根过程。 有时,为了方便,只采用两种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方法,即相同根单位根检验LLC(Levin-Lin-Chu)检验和不同根单位根检验Fisher-ADF检验(注:对普通序列(非面板序列)的单位根检验方法则常用ADF检验),如果在两种检验中均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则我们说此序列是平稳的,反之则不平稳。 如果我们以T(trend)代表序列含趋势项,以I(intercept)代表序列含截距项,T&I代表两项都含,N(none)代表两项都不含,那么我们可以基于前面时序图得出的结论,在单位根检验中选择相应检验模式。 但基于时序图得出的结论毕竟是粗略的,严格来说,那些检验结构均

中国物流业的现状及发展

中国物流业的现状及发展 2010-05-27 来源:物流论文网作者: 标签: 分析中国物流业的现状中国物流业的发展 摘要:中国物流业暂时离国际化水准还有很大差距。现代物流要求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厂、批发商、零售商、物流公司和最终用户形成网络,而中国目前的物流系统仍处在初级发展阶段。然而,落后就意味着需求,也意味着利润和机遇。 发展中国的物流,需要超凡的想象力。这是因为:一是其目前物流发展水平的落后,令人难以想象;二是其管理物流水平的落后,令人难以置信――其观念,其法规,其体制,与发达国家相比,是落后得太远了。 但是,更难想象的是中国物流市场的发展潜力。这一大片待垦的处女地,令投资者怎样想象都不过分。并且,后改革者,进步更快,中国物流管理体系的改革在“十五”规划和“入世”的推动下,会迅速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物流业和与之相关的产业,将是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的又一增长点。 一、加入wto给中国物流业带来的冲击和机遇 1、中国物流业当前的一些特点 (1)发展很快,基础设施并不完全落后 过去20年中,服务业在中国发展很快。其发展速度超过了工农业,服务业比重20年中增长了10多个百分点。中国物流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也迅猛增长,交通设施及工具、仓储设施、商业网点、配送体系和信息技术、配套服务设施等方面均已取得了长足进步。东部地区及东南沿海的物流“硬件”在许多方面已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例如我国一些港口设备、交通设施、仓储设备、商业自动化设备的配置,由国家、地方和企业斥巨资建设得十分高档。有些装备的先进性超过了发达国家相应的设施。 但从整个国民经济运行质量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来看,对物流业的投入仍属不足。今后首先要解决的是投资效益的准确计算、东西部协调发展和现有设备的充分利用问题。 (2)物流一体化程度不够,行政分割、行业垄断 主要表现在物流交易系统分内贸外贸,运输行业分属数个部、委、局机关,流通受地方保护主义限制,各行业、各地区用尽一切办法进行物流垄断和不正当竞争。重复布点、重复投资带来的浪费严重,而市场垄断又带来物流服务严重的低质量和低效益。 (3)国有化程度过高,政企不分,官商不分 外贸、民航、铁路、包装、通信等部门高度国有化,使得这些部门政企不分,官商作风严重。我国出现的经济犯罪也大多在物流领域发生,更使物流消费者失去对服务供应者的信任。 (4)物流观念淡溥,许多决策人士不懂现代物流

面板数据模型的稳健分析方法研究

面板数据模型的稳健分析方法研究 在计量经济学领域,面板数据是极其重要的一类数据类型。在宏观经济的研究中,面板数据模型被广泛地应用于汇率决定理论、跨国经济增长收敛理论的检验、产业结构的分析、技术创新的研究等领域;在微观经济的研究中,面板数据模型被大量地应用于企业成本分析、就业、家庭消费等领域。 随着面板数据模型在经济领域的广泛应用,传统面板数据分析方法的某些局限性也逐渐凸显出来。首先,面板数据模型通常假定误差项服从正态分布,而实际数据很难满足这种假定,利用传统方法得到的估计可能是有偏的甚至是无效的。 其次,在数据的收集过程中,常常会由于人为因素或其他因素导致数据受到污染,即出现不合理的异常值,这样利用传统方法得到的估计与真实值可能存在较大的偏差,用这种有偏的估计结果分析经济问题会得出不合理的结论。针对这些局限性,中外学者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如构造面板数据模型的稳健估计以及研究面板数据的分位数回归模型,然而,这些方法仍存在一些不足。 首先,针对面板数据模型的稳健估计通常是利用Huber损失函数降低异常值影响,这样有两个缺点:一是稳健性不高,二是有效性较低,即估计的方差较大;其次,若面板数据的分位数回归模型中存在内生性,现有的工具变量方法计算复杂且需要估计大量的冗余参数。论文基于面板数据均值回归模型提出了一种更加稳健有效的估计方法(ELS-EL),并将此方法推广到复杂的面板数据模型如广义线性模型、部分线性模型中;此外,本文基于面板数据的分位数回归模型提出了一种两阶段的工具变量方法(2S-IVFEQR),降低了计算复杂度,并将新方法推广到动态面板数据的分位数回归模型中。 论文的主体框架分为七个章节。第一章,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

最新 面板数据的自适应Lasso分位回归方法的统计分析-精品

面板数据的自适应Lasso分位回归方法 的统计分析 一、引言 面板数据模型是当前学术界讨论最多的模型之一。传统的面板数据模型实际上是一种条件均值模型,即讨论在给定解释变量的条件下响应变量均值变化规律。这种模型的一个固有缺陷是只描述了响应变量的均值信息,其他信息则都忽略了。然而,数据的信息应该是全方位的,这种只对均值建模的方法有待改进。Koenker等提出的分位回归模型是对均值回归模型的一种有效改进,该模型可以在给定解释变量后对响应变量的任意分位点处进行建模,从而可以从多个层次刻画数据的分布信息[1]。同时,分位回归的参数估计是通过极小化加权残差绝对值之和得到,比传统均值回归模型下二次损失函数获得的最小二乘估计更为稳健[2]。 对于简单的线性模型,与分位回归方法相对应的参数点估计、区间估计、模型检验及预测已经有很多成熟的研究结果,但有关面板数据模型的分位回归方法研究文献还不多见。Koenker对固定效应的面板数据模型采用带Lasso惩罚的分位回归方法,通过对个体固定效应实施L1范数惩罚,该方法能够在各种偏态及厚尾分布下得到明显优于均值回归的估计,然而惩罚参数如何确定是该方法的一个难点[3];罗幼喜等也提出了3种新的固定效应面板数据分位回归方法,模拟显示,这些新方法在误差非正态分布情况下所得估计优于传统的最小二乘估计和极大似然估计,但新方法对解释变量在时间上进行了差分运算,当解释变量中包含有不随时间变化的协变量时,这些方法则无法使用[4];Tian等对含随机效应的面板数据模型提出了一种分层分位回归法,并利用EQ算法给出模型未知参数的估计,但该算法只针对误差呈正态分布而设计,限制了其应用范围[5]。以上文献均是直接从损失函数的角度考虑分位回归模型的建立及求解;Liu等利用非对称拉普拉斯分布与分位回归检验损失函数之间的关系,从分布的角度建立了含随机效应面板数据的条件分位回归模型,通过蒙特卡罗EM算法解决似然函数高维积分问题[6];Luo等则在似然函数的基础上考虑加入参数先验信息,从贝叶斯的角度解决面板数据的分位回归问题,模拟显示,贝叶斯分位回归法能有效地处理模型中随机效应参数[7];朱慧明等也考虑过将贝叶斯分位回归法应用于自回归模型,模拟和实证显示该方法能有效地揭示滞后变量对响应变量的位置、尺度和形状的影响[8]。 然而,上述方法均不能对模型中自变量进行选择,但在实际的经济问题中,人们在建立模型之前经常会面临较多解释变量,且对哪个解释变量最终应该留在模型中没有太多信息。如果将一些不重要的噪声变量包含在模型之中,不仅会影响其他重要解释变量估计的准确性,也会使模型可解释性和预测准确性降低。Park等在研究完全贝叶斯分层模型时提出了一种新的贝叶斯Lasso方法,通过假定回归系数有条件Laplace先验信息给出了参数估计的Gibbs抽样算法,这一工作使得一些正则化的惩罚方法都能够纳入到贝叶斯的框架中来,通过特殊的先验信息对回归系数进行压缩,该方法能够在估计参数的同时对模型中自变量进行选择[9-10]。Alhamzawi等将贝叶斯Lasso方法引入到面板数据分位回归模型中来,使得在估计分位回归系数的同时能够对模型中重要解释变

我国物流行业现状分析

我国物流行业现状分析 一、行业背景 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服务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促进生产、拉动消费作用大,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自加入世贸组织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社会物流需求显著增加,推动物流产业保持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如今,许多地方政府正在积极筹划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把物流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的现代物流已经进入快速增长、全面发展的新时期。 二、行业发展现状 (一)产业规模快速增长 全国社会物流总额2013年达到197.8万亿元,比2005年增长3.1倍,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1.5%。物流业增加值2013年达到3.9万亿元,比2005年增长2.2倍,年均增长11.1%,物流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5年的6.6%提高到2013年的6.8%,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

到14.8%。物流业吸纳就业人数快速增加,从业人员从2005年的1780万人增长到2013年的2890万人,年均增长6.2%。 (二)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物流企业资产重组和资源整合步伐进一步加快,形成了一批所有制多元化、服务网络化和管理现代化的物流企业。传统运输业、仓储业加速向现代物流业转型,制造业物流、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物流和国际物流等领域专业化、社会化服务能力显著增强,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初步建立。 (三)技术装备条件明显改善。 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大多数物流企业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统,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快速推进。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始应用,装卸搬运、分拣包装、加工配送等专用物流装备和智能标签、跟踪追溯、路径优化等技术迅速推广。 (四)基础设施网络日趋完善 截至2013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10.3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1.1万公里;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435.6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0.45万公里;内河航道通航里程12.59万公里,其中三级及以上高等级航道1.02万公里;全国港口拥有万吨级及以上泊位2001个,其中沿海港口1607个、内河港口394个;全国民用运输机场193个。2012年全国营业性库房面积约13亿平方米,各种类型的物流园区754个。

新中国成立后的产业结构历史演变

案例名称:新中国成立后的产业结构历史演变 交通经济 08170111 孙小明 08170101 李玉府 08170201 陈冠锦 08170122 李新 08170215 马澜 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其数量比例关系。国民经济中,各产业之间不仅在经济活动中存在着联系,而且各种资源在产业间的分配以及由此综合形成的产品产量或产值也存在着数量比例关系。任何一个国家的工业化进程,都伴随着产业结构的形成和演变过程。新中国成立61年来,我国产业结构经过了由“重、轻、农”到“农、轻、重”,再到一、二、三产业的调整优化演进过程, 国民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大大增强,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历史性变迁。 一、我国产业结构的历史演进过程 新中国成立50年来,伴随着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我国产业结构变化也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1、“重、轻、农”产业结构指导思想的形成及其实践

新中国建立后,我国提出:要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国家工业化,尽快建立大体完整的工业化体系。从1953年开始,以大规模工业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正式启动。到1957年,重工业在全部工业中的比重由1952年的37.3%上升到45.0%。重、轻、农之比由1952年的15.3∶27.8∶56.9上升为25.5∶31.2∶43.3。 从1958年开始,中国进入了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经济发展被简单化为工业发展,工业发展被简单化为重工业发展,重工业发展被简单化为只发展钢铁工业。工业化强攻集中为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全民”强攻。 1959年初,产业结构失衡已非常严重,到年底重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48.1%,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上年的53.5%上升到58.5%。1960年,决策仍要求“大跃进”再掀高潮,集中全力保钢。到年底,轻工业产值大幅下降了9.8%,农业下降了12.6%,重、轻、农之比达到52.4∶25.8∶21.8。 2、“农、轻、重”产业比例关系的调整 针对“大跃进”时期国民经济结构出现的严重失调,从1961年起,我国开始调整经济结构。轻、重工业的比例由1960年的33.4∶66.6提高到1966年的49.0∶51.0,农、轻、重的比例由1960年的21.8∶26.1∶52.1转变为1966年的35.9∶31.4∶32.7。农业重新成为国民经济中占最大份额的产业。 1965年,国民经济呈现一定的良性增长局面。出于“战争不可避免”的估计,工业化的方向转为以“准备打仗”为指导思想的“三线建设”。1970年,农、轻、重之比由1965年的37.3∶32.3∶30.4变为32.5∶31.1∶36.4。1971年,地方出现了一个“大办五小”的工业化高潮。1975年农、轻、重之比进一步失调,变为28.2∶31.6∶40.2。

中国物流产业结构分析

中国物流产业结构分析  一、物流与物流产业结构s (一)对现代物流的两种表述方式(两个比方) 1、现代物流相当于一个组装车间,或是说一个生产流水线,它主要是把原来分散经营的各个物流环节系统化,将他们有效地整合、提升,使之成为具有增值功能的综合物流网络系统。 2、现代物流类似于连锁商业,连锁商业就是对每个零售门店的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现代物流也不是单点作业,而是对若干个配送中心以及各个物流环节的统一经营、统一管理。 (二)物流产业结构 除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等基础设施之外,工业生产、商业批发零售和第三方仓储运输及综合物流企业为实现商品的实体位移所形成的产业。物流产业结构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是功能结构,即各类配送中心及专业性的仓储、运输等机构在整个社会物流产业中的关系、比例等,二是权属机构,即生产、批发、零售及第三方物流企业在整个社会物流产业中的关系、比例等。 二、发达国家物流产业发展过程及趋势 (一)过程(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大约在本世纪60年代以前 此阶段储存和运输分离,各自独立经营,许多生产工厂、个人都建造仓库(主要是楼仓),是封闭型、储存性的。只具备储存、储备功能。 第二阶段:大约1960-1980年此阶段,产品越来越多,储存期越来越短,储存型向"流通型"发展。产生了"配送"的概念,仓库向城市郊区发展,楼仓向高架仓库发展。增加了"生产过程中的衔接功能和集散功能。 第三阶段:大约1980-1990年计算机的发展,使物流产生质的变化,仓库、配送中心增加了信息处理功能,向综合物流发展,95%的仓库变成

了单层的立体库。增加了配送功能,许多仓库变成了配送中心。 第四阶段:1990年以来物流发展到集约化阶段,除了储运货物外,还有许多增值服务。由第三阶段的"我能为客户提供哪些服务"发展到"客户究竟要我提供哪些服务" 这四个阶段主要是从仓库的发展而言的,有些功能是配送中心之外的,如运输。配送中心应该有自用卡车和铁路专用线,也可租用。越来越多的配送中心提供运输服务以及其它服务。 (二)趋势 1. 专业化、社会化; 2. 功能于服务的系统化; 3. 业务运作的网络化; 4. 管理手段与设备的自动化; 5. 区域上的全球化; 6. 联合与合作。 三、欧美物流产业结构分析 (一)权属结构分析 自有型配送中心:是企业集团的一部分,原来的比例很大,现在越来越多的转向为公用型。 合作型配送中心:由几家生产厂合作管理,实际上也是公用型。主要储存粮食、食油、石油等散货,主要建在沿海或铁路沿线。 公用型配送中心:面向全社会所有企业提供物流服务。其股份持有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集团。这种配送中心的土地可能属于某方,而管理则由某一专门的经营公司负责,甚至包括配送中心建造。还有另一种形式,即配送中心可租用现有建筑物,以降低成本。调查表明,整个美国约有300家左右的公用配送公司。

中国物流产业结构分析

一、物流与物流产业结构s (一)对现代物流的两种表述方式(两个比方) 2、现代物流类似于连锁商业,连锁商业就是对每个零售门店的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现代物流也不是单点作业,而是对若干个配送中心以及各个物流环节的统一经营、统一管理。 (二)物流产业结构 除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等基础设施之外,工业生产、商业批发零售和第三方仓储运输及综合物流企业为实现商品的实体位移所形成的产业。物流产业结构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是功能结构,即各类配送中心及专业性的仓储、运输等机构在整个社会物流产业中的关系、比例等,二是权属机构,即生产、批发、零售及第三方物流企业在整个社会物流产业中的关系、比例等。 二、发达国家物流产业发展过程及趋势 (一)过程(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大约在本世纪60年代以前 此阶段储存和运输分离,各自独立经营,许多生产工厂、个人都建造仓库(主要是楼仓),是封闭型、储存性的。只具备储存、储备功能。 第二阶段:大约1960-1980年此阶段,产品越来越多,储存期越来越短,储存型向流通型发展。产生了配送的概念,仓库向城市郊区发展,楼仓向高架仓库发展。增加了生产过程中的衔接功能和集散功能。 第三阶段:大约1980-1990年计算机的发展,使物流产生质的变化,仓库、配送中心增加了信息处理功能,向综合物流发展,95的仓库变成了单层的立体库。增加了配送功能,许多仓库变成了配送中心。 第四阶段:1990年以来物流发展到集约化阶段,除了储运货物外,还有许多增值服务。由第三阶段的我能为客户提供哪些服务发展到客户究竟要我提供哪些服务这四个阶段主要是从仓库的发展而言的,有些功能是配送中心之外的,如运输。配送中心应该有自用卡车和铁路专用线,也可租用。越来越多的配送中心提供运输服务以及其它服务。 (二)趋势 1.专业化、社会化; 2.功能于服务的系统化; 4.管理手段与设备的自动化;

1978年以来我国三大产业结构的演变

1978年以来我国三大产业结构的演变 【提要】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一系列意义深远的变化。改革以来,我国三次产业变动趋势符合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但是产业政策在产业结构演变过程中的作用却有限。当前我国产业结构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如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结构仍需改善,三次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在扩大,产业结构的结构能源效益差等。未来我国产业结构将进一步向合理化方向发展,农业在保持基础地位的同时比重持续下降,工业仍将继续扩张,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高。针对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向,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不仅表现为经济总量的增长,同时必然伴随着产业结构的逐步演进,特别是在工业化中期阶段,经济增长以结构的加速转换为重要特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产业结构日趋改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对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和经济结构优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利于促进未来经济结构的进一步优化以及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第一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的演变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相伴随,我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一系列意义深远的巨大变化。 一、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动及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产业结构经历了比较大的变化。从长期的变动趋势来看,三次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有了明显的改善,产业结构正向合理化方向变化(见图14.1)。第一产

业在GDP中的比重呈现持续下降的态势,同时内部结构逐步得到改善;第二产业的比重经历了不断波动的过程,但长期稳定保持在40%~50%之间,工业内部结构得到升级,制造业增加值占全部商品增加值的比例由1978年的30.5%上升到2005年的52%;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处于不断上升的过程之中,增加值比重由1979年的21.9%大幅上升至2006年的39.5%。 图14.1 1978~2007年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变动图 注:2007年数据为1~3季度数据。 资料来源:依据中国统计局官方网站数据整理。 1.产出结构变动 表14.1和图14.1分别显示了1978~2007年我国三次产业结构的组成情况及其变动趋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变动情况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从总体上看,第一产业的比重呈不断下降的趋势。在改革开放初期,第一产业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