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历史学专业科目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考试大纲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历史学专业科目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考试大纲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历史学专业科目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考试大纲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历史学专业科目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考试大纲

福建师范大学申请成人高考教育学士学位考试

历史学专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课程考试大纲

考试目的和任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是历史学专业基础课、必修课,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历史,属于中国通史的一部分。其内容是叙述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通过考试,考核学生系统地掌握建国以来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思想文化、民族风俗等方面的历史内容,认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从中吸取经验、智慧和力量,正确地把握未来,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凝聚力,学习和掌握治国安邦的理论,坚定地投身于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考核学生完整地掌握中国历史的全过程,总结中国社会发展的规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考试的教材选用:

何沁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本书是高校历史学教学指导委员推荐的可供高校历史专业使用的教材。本教材全面科学地反映了建国50年来共和国所走过的曲折历程和辉煌成就,材料丰富、叙事清楚、论证准确;合理吸收了共和国史研究的新成果,对建国50年来的重大事件、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都做了清楚的叙述和公正的评价;对50年来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也做了正确的概括和较为全面的总结。全书内容丰富和完整,文笔自然流畅,清新准确,是最为丰富和全面、并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一部共和国史。

第一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概述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研究对象及其内容

二、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分期

三、学习和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目的

四、学习和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方法

第二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与国民经济的恢复

考核目的:

1、了解中共为建立共和国所做的艰苦努力和探索。

2,要认识巩固新生政权与恢复国民经济这两件大事有着密切的关系及采取的措施;注意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以发展生产为中心开展各项社会民主改革的经验。

3,了解和认识建国后中国社会的性质和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考核内容要点:

第一节巩固新政权的措施

一、建国初期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和主要任务

二、全国大陆的统一

三、加强各级人民政权的建设

四、建立国营经济,稳定市场物价

五、建国初期的外交

第二节抗美援朝和各项民主改革

一、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党的策略方针的制定

二、抗美援朝

三、土地改革运动

四、镇压反革命运动

第三节国民经济恢复和文化建设的起步

一、“三反”“五反”运动

二、国民经济的恢复

三、文化教育事业的恢复和发展

思考题:

名词解释: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抗美援朝运动“三反”“五反”运动

土地改革运动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

论述题:

1、简述我国在建国初期的形势和任务。

2、说明“三反”“五反”运动胜利的重大意义。

3、中共领导全国人民为巩固新中国进行了哪些斗争?

4、简述新中国的外交方针。

第三章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始

考核目的:

考核学生了解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和“一五”计划完成,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采取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以及把对经济制度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相结合的方针,使我们这个东方大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是人类进步事业中一次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飞跃。同时注意“一五”期间我国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形成的原因,所起的作用及对后来的影响。

考核内容要点:

第一节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和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确立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和工业化的起步

三、高、饶反党联盟

四、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确立

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和“一五”计划的顺利实施

一、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业合作化运动)

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三、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四、“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

第三节思想文化建设、国防建设及外交成就

一、思想文化领域的建设与批判

二、知识分子问题会议的召开和“双百”方针的提出

三、国防建设成就

四、和平外交的重大成就

思考题:

名词解释

中共七届三中全会过渡时期总路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万隆会议

论述题:

1、高饶事件的经验教训是什么?

2、试述三大改造的成功经验与不足

3、中国共产党在对社会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过程中,为什么要采取和平赎买政策?

4、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及其实质是什么?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考核目的:

考核学生了解中共鉴于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为寻找一天适合中国情况的社建道路的艰苦探索,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如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确立,中共八大的正确路线的制定。但由于我党缺乏社建思想上、理论上的准备,犯了“左”的错误,造成了57年反右运动的扩大化、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59年庐山会议和反右倾运动,造成了三年困难时期。中共通过总结经验和调查研究,制定了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使得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取得了社建的伟大成就。但是由于“左”的错误在政治思想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日益发展,违背了“八大”路线,错误估计了阶级斗争的形势,最终导致了“文革”的发生。

考核内容要点:

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良好开端

一、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

二、毛泽东《十大关系》的发表

三、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四、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创立

五、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第二节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一、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制定

二、“大跃进”运动

三、人民公社会运动

四、“大跃进”期间的纠“左”努力

五、庐山会议和反右倾运动

六、大跃进狂潮再起(第二阶段)

第三节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

一、“八字”方针的制定,调整工作初步展开

二、全面调整的重大决策和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完成

三、十年建设的总结

第四节“左”倾错误在国内政治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一、中共八届十中全会

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三、思想领域的错误批判

第五节维护国家独立与主权反对美苏霸权主义的斗争

一、第二次台海危机和中共对台政策的调整

二、中印边界冲突

三、中苏两党论战和两国关系的破裂

思考题:

名词解释:

西楼会议庐山会议八字方针七千人大会反右派斗争

社会义建设总路线“双百方针”“四清”运动

论述题:

1、说明反右派斗争扩大化造成的严重后果是什么?

2、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是什么?

3、试述中国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历史功绩。

4、为什么说党的八届十中全会使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又有了新的发展?

5、试述中苏论战的经验教训

6、说明“文革”前十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主要成就?有何经验教训?

第五章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考核目的:

考核学生了解“文革”爆发的原因,认清林、江两个反革命集团的破坏及造成的危害,认清“文革”的性质,了解党内健康力量和人民群众在“文革”期间同反革命集团的艰苦斗争,并充分认识社建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安定局面。

考核内容要点:

第一节“文革”的发动

一、“文化大革命”的起因

二、“文化大革命”的酝酿和发动

三、红卫兵运动和全国大动乱

第二节全面夺权和“天下大乱”

一、全面夺权

二、“二月逆流”(抗争)和全面内战

三、中国共产党第九次代表大会

第三节“斗批改”运动和林彪集团的覆灭

一、全国范围的斗、批、改运动

二、林彪集团的覆灭

三、周恩来纠“左”和中共十大

四、开拓外交工作的新局面

第四节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一、“四人帮”反周组阁

二、邓小平七五年整顿和“反击右倾翻案风”

三、“四﹒五”运动

四、“四人帮”的覆灭

五、对“文革”的评价

思考题:

名词解释:

《五一六通知》《二月提纲》上海“一月风暴”“二月逆流”

杨、余、傅事件“九﹒一三”事件“四五运动”

论述题:

1、“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2、为什么说党的九大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

3、简述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罪行及其反革命特点?

4、为什么必须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

第六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拓

考核目的:

考核学生了解粉碎“四人帮”后,由于“左”倾思想还没有肃清,教条主义仍然束缚着人们的头脑,“两个凡是”、洋冒进干扰了拨乱反正的进程,造成了徘徊不前的局面。在以邓小平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的支持下,全国开展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讨论,使全党、全国人民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思想的禁锢,恢复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开始全面纠正“左”的错误,放宽农业政策,国民经济初步调整,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坚持实事求是,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在实践中创立了中特理论,制定了我国经济建设分三步走的的战略目标,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考核内容要点:

第一节在徘徊中前进的两年

一、揭批查斗争和“两个凡是”

二、各项工作的初步恢复

三、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第二节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二、拨乱反正,落实政策

三、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率先突破

四、城市经济改革试点与成效

五、政治体制的初步改革

第三节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一、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深入

三、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四、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和科技、教育体制改革

五、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

六、“六五”计划的完成和“七五”计划的制定

七、全面整党和精神文明建设

八、初级阶段理论——改革开放的理论基石

第四节治理整顿,稳定改革局势

一、国民经济治理整顿的开始

二、反对偏离改革的各种倾向

三、治理整顿的成效

四、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地制定

五、对外关系的调整

六、“一国两制”——对港澳台政策的调整

第五节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

一、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目标

二、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全党指导思想

思考题:

名词解释:

批林批孔运动“两个凡是”农业生产责任制“一国两制”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资产阶级自由化

论述题:

1、怎样认识关于真理标准讨论的重大意义?

2、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3、怎样正确评价毛泽东在中国革命中的历史地位?

4、党的“十二大”的主要内容及其伟大意义?

5、党的“十三大”的主要内容及其伟大意义?

6、论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复习题 1.建国初期为什么要进行抗美援朝战争?结合具体史实分 析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与党中央毛主席,应朝鲜人民民主主义共和国政府和朝鲜劳动党金日成主席、朝鲜人民的要求,派遣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我国为什么要抗美援朝,只是由当时特定的世界环境决定的。朝鲜战争是冷战的产物。如果当时朝鲜半岛全部落入美国人手中,整个东北亚就全部落入了美国人的手中,东北地区就要直接面对美军和美国人的渗透,对首都北京来说也就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历史意义:(1) 在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的同时,国内开展了一个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这是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它极大地提高了我国人民的政治觉悟和生产热情。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也保卫了我国的安全,巩固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抗美援朝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鼓舞了世界被压迫人民争取独立和解放的信心和勇气,对国际局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六,朝鲜战争则使中国的力量和地位得到了西方列强的普遍承认: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国成功进入联合国,成为世界秩序的执定者和维护者之一,便是朝鲜战争的影响使然。 牵制了美国,为后来的援越战争创造了条件。一旦朝鲜沦落,东北中国就直接和美国亲密接触了,后来中国就不可能将大量精力投入到援越战争中去了。. 取得了现代化战争的作战经验、造就了一批军事指挥人才,我军的作战能力、战术技术水平都得到了提高,促进了我国的国防现代化建设。 2.反右扩大化的原因何在,我们应从中吸取哪些教训? 原因: 一、对形势作了过分严重的估计。右派分子的进攻“只是在一定范围内,并不是普 遍的,全国性的”,而毛泽东却把它“看成是‘整个春季,中国天空上突然黑云乱翻’

学前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

学前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 附答案 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2017-2018年电大专科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学前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1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世界上第一部学前教育的大纲和参考本是一--------,其作者是捷克教育家-------一。 2.学前教育效益指的是学前教育发挥_的表现和结果。3.对学前儿童发展产生影响的家庭因素包括家庭结构、--------------、家庭经济条件、家长学历等。 4.学前儿童品德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和---------两个方面。 5.从幼儿园特点的维度进行划分,幼儿园环境包括一------------和------------- 6.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包括-----------、---------、和教师语言的组织能力。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陈鹤琴创建的我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是()。A.南京鼓楼幼稚园B.劳工幼稚园 C.香山慈幼院D.江西实验幼师 2.家庭教养方式一般分为()。 A.溺爱开放专制放任 B.溺爱民主专制放任 C.溺爱民主强权放任 D.溺爱开放强权放任 3.幼儿园心理环境的创设要符合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及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促进每个学前儿童全面、和谐地发展,指的是()。 A.发展性原则B.科学性原则

C.参与性原则D.配合性原则 4.由社区组织的亲子班招收以幼儿园为中心的附近社区中的入园儿童年龄为()。 A.1-2岁B.1-4岁C.2-3岁末D.0-3岁末 5.除学前儿童、教师以外,构成现代学前教育的第三个基本要素是指()。 A.课堂B.游戏C.环境D.教法 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教育功能2.个体社会化3.同伴互助4.家长学校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简述提高学前教育功能发挥的策略。 2.简述实施学前儿童体育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3.简述良好的幼儿园环境的设计的标准。 4.列举家长参与幼儿园活动的方式。 五、论述题(13分) 你认为应该如何为学前儿童创设游戏条件? 六、案例分析题(15分) 新学期开始,李红和张霞担任幼儿园大班教师,她们认为大班幼儿马上就要进入小学学习了,为了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让学前儿童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她们采取了小学化的教育模式。如教学内容以算术和写字为主,布置书面家庭作业等,学前儿童所适应的以游戏为主的活动改变为以学习为主的活动,课后还要预习、复习功课或做作业等。 请你运用相关理论分析该大班两位老师的做法。 学前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1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母育学校》夸美纽斯 2.学前教育功能 3.家庭教养方式 4.发展学前儿童的社会性的教育发展学前儿童个性的教育5.保育环境’教育环境 6.教学内容的组织能力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教育学基础期末考试考点及整理

《教育学基础》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教育: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广义的教育指能增长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它包括有计划的和偶然的教育、有组织的和无组织的教育、有固定场所和无固定场所的教育等等。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的是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从而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教育目的:是社会对教育所培养出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要求,它规定了通过教育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质量和规格的人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教师专业发展有广义跟狭义之分。广义的教师专业发展包 括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和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两个 方面。其中教师群体专业发展指的是教师职业不断成熟,逐渐达到作为一门专业所要求的标准,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过程。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指的是教师个体在专业素质方面不断成熟,并逐渐从新手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即为狭义的教师发展 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校的培养目标,由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学科课程:是根据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和科学发展水平。从各门科学中选择出适合一定年龄阶段学生发展水平的知识,组成各种不同的教学科目。课程计划: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的层次,不同类型学校的培养目标,有教育主管部门制定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它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方面做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学校设置的课程,各门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课时分配和学年、学周的编制。 课程标准:是对希望在小期间应形成的特定知识、技能和形态的非常清晰明确的阐述。课程标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描述,而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课程标准关照绝大多数学生,提出的是一些基本的要求,而不是最高的要求。课程标准做出的规定应具体明确,学生学习结果的描述是可达到的、可评估的。课程标准的规定是有弹性的,其范围应涉及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个领域。 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目标就是教育意图。狭义的课程目标含义定位于教育内部与学生的关系,是一个相对狭窄而具体的视角,主要包括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的。.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 学校课程领导:是指在学校情境中,课程领导者通过权力的分享,促进教师参与课程发展过程,提高教师参与变革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促成学校形成民主、和谐、开放的学校文化。 教学:指由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即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和体力,形成良好的

教育学期末复习题2

《教育学》复习(四)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最重要的一项教育法,标志着中国已确立了义务教育制度。该项法律是【 B 】 A.《义务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2.被誉为“科学教育学之父”的德国教育家、心理学家、哲学家的是【 C 】 A.弗兰西斯.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杜威 3.以下哪个功能不属于教育的文化功能【 D 】 A.传递功能 B.选择功能 C.交流功能 D.创新功能 4.中国古代的“六艺”教育主要培养统治阶层,主要包括“礼”、“乐”、“射”、“御”、“书”和【 A 】 A.数 B.文 C.算 D.武 5.19世纪末20世纪初,有“进步教育之父”之称的美国教育家是【 C 】 A.马斯洛 B.罗杰斯 C.帕克 D.涂尔干 6.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是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亦称【 B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7.下列哪项不属于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 C 】 A.本科化趋势 B.多元化趋势 C.时代化趋势 D.信息化趋势 8.学生发展的规律包括不平衡性、顺序性、阶段性和【 B 】 A.均衡性 B.差异性 C.渐进性 D.跳跃性 9.下列哪项不属于课程目标的功能【 D 】 A.导向功能 B.激励功能 C.测度功能 D.指导功能 10.有一种课程的目的在于调动地方参与课程改革与课程实施的积极性,这种课

《教育学基础》试卷一

《教育学基础》期末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1分,共28分) 1. 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2. 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 A.遗传 B.个体主观能动性 C.环境 D.成熟 3. 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A.教育思想 B.教育制度 C.教育方法 D.教育目的 4. 双轨制形成于() A. 美洲 B. 欧洲 C.亚洲 D.非洲 5. “师生在课堂上呈现双向的交流,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各抒己见;教师认真引导”,描述的是哪种类型的师生关系? () A.民主型 B.依赖型 C.自由放任型 D.对立型 6. 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活动实践反映出对()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A.知识 B.能力 C.直接经验 D.间接经验 7. 活动课程的主要缺点包括() A.儿童缺乏学习的自觉性 B.儿童缺乏动手操作的机会 C.儿童获得的知识欠缺系统性 D.儿童缺乏广泛的学习空间 8. 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 ) A.知识、智力、能力 B.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C.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础性学历 D.知识、智力、情感 9. 一般说来,教学过程的起始环节是()。 A.巩固知识 B.领会知识 C.引起学习动机 D.运用知识 10. 从教师教的角度看,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 B.上课 C.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D.课外辅导 11.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句体现了教学的()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启发性原则 12.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提出者是()。 A.杜威 B.维果茨基 C.夸美纽斯 D.巴班斯基

福建师范大学2020年《现代远程教育》在线作业100分答案

福建师范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在线作业100分答案一、单选题 1正确高效地阅读一篇文章的顺序是(A) * /A/先泛读再精读 * /B/先精读再泛读 * /C/从头到尾按顺序读 * /D/从尾到头倒序读 2小李学完《远程学习导引》的每一章内容后都会去交流讨论区发帖,提出他在学习上遇到的问题,有时候也会把他的问题通过E-mail(电子邮件)发给老师,老师在看 到小李的帖子或邮件之后会给予回复,小李与老师之间的这种交互是(A)。 * /A/异步交互 * /B/同步交互 * /C/协作交互 * /D/WE * /E/交互 3关于情绪的表述,不正确的是(B ) * /A/情绪不是天生定型的,会随着身心的成长与发展、对情境知觉能力的提高 以及个人经验和应变行为的改变而改变 * /B/情绪有好坏之分,好情绪会让我们身心愉快,而坏情绪会让我们感觉黯然无光* /C/情绪的本质实质上是围绕着自我中心而产生的一种执著心 * /D/不管是哪一种情绪,都是我们对生活的一种内在的体验和感受 4IP数据广播指的是采用(B )协议,基于DVB标准来传送数据流。 * /A/TCP * /B/IP * /C/FTP * /D/RTP 5第一次使用Outlook Experss收发邮件前首先应该做的工作是(B)。 * /A/写新邮件 * /B/设置邮箱的POP3和SMTP协议 * /C/添加地址薄 * /D/收发邮箱 6远程教育的基本特征是(A )。 * /A/时空分离 * /B/教学分离 * /C/空间分离 * /D/时间分离 7常见的笔记格式不包括(B )。 * /A/摘要式笔记 * /B/复习笔记 * /C/提纲式笔记 * /D/网状型笔记 8远程教育的发展划分为三代,以下正确的是(A)。 * /A/函授教育、多种媒体教学的远程教育、开放灵活的远程学习 * /B/卫星教育、多媒体远程教育、函授教育 * /C/函授教育、卫星教育、开放灵活的远程学习 * /D/卫星教育、多种媒体教学的远程教育、开放灵活的远程学习 9对远程学生来说,非学习性上网不包括(C )。 * /A/阅读新闻 * /B/玩游戏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试卷B及答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试卷 B及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A] 《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C]《论人民民主专政》 [B] 《共同纲领》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2. 会议确定把“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作为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A] 南宁会议 [C]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B] 成都会议 [D] 中共八大 3. 年被称为实事求是年,调查研究年。 [A] 1960年 [C] 1962年 [B] 1961年 [D] 1963年 4.1969年4月,的召开,使“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与实践合法化。 [A] 中共八大 [C] 中共九大 [B] 中共十大 [D] 四届人大 5.“调整、巩固、充实、提高”作为方针是在1961年1月的中确定的。 [A] 八届九中全会 [C] 八届七中全会 [B] 八届八中全会 [D] 八届六中全会 6. 年1月邓小平提出:“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实现干部的“四化”是革命和建设的战略需要。 [A] 1980年 [C] 1982年 [B] 1981年 [D] 1983年 7. 年9月28日,江泽民提出要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 [A] 1992年[C]1994年 [B] 1993年[D]1995年 8. 年 11月26日至12月10日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召开,彭真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标志着:我国走上了社会主义民主化和法制化的轨道。 [A] 1980年 [C] 1982年 [B] 1981年 [D] 1983年 9.1995年5月6日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果断提出“”战略。 [A] 发展科技 [C]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 向科学进军 [D] 科教兴国 10.党的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C]党的十三大 [B]党的十二大[D]党的十五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 1.双百方针

教育学期末考试题重点

一、名词解释 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会制造工具,使用工具,从事生产劳动。 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个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广义的教育指的是,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 体质的活动,不论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是零碎的,都是教育。 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课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侠义是指一门学科,广义是指所有学科(教学科目)的总和。 学科课程,是指根据学校培养目标和科学发展,分门别类地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征与发展水平的知识所组成的教学科目。 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相对立,它打破学科逻辑系统的界限,是以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和能力为基础,通过引导学生自己组织的有目的的活动系列而编制的课程。 教学是在一定的教学目标的规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在教师的有计划地组织与引导下,能动地学习、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发展自身的智能与体力,养成良好的品行与美感,逐步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简言之,教学乃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地学习知识以获得个性发展的活动。 班级上课制:班级上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的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优点:效率高,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和发挥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注重集体化、同步化、标准化。缺点:不能照顾个别差异、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志趣、特长和发展他们的个性 “人的发展”有两种释义:广义:个体从出生到生命的终结,其身心各方面发生的一切变化,是个体潜在素质变成现实特征的过程。狭义:个体从出生到成人的变化过程。(儿童的发展 学校教育制度概念 1.定义:即狭义的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填空 1.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他的社会职能,就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促进新一代人的成长。

教育学基础期末考试考点及

《教育学基础》期末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 教育: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广义的教育指能增长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它包括有计划的和偶然的教育、有组织的和无组织的教育、有固定场所和无固定场所的教育等等。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的是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从而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教育目的:是社会对教育所培养出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要求,它规定了通过教育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质量和规格的人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教师专业发展有广义跟狭义之分。广义的教师专业发展包括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和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两个方面。其中教师群体专业发展指的是教师职业不断成熟,逐渐达到作为一门专业所要求的标准,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过程。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指的是教师个体在专业素质方面不断成熟,并逐渐从新手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即为狭义的教师发展 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校的培养目标,由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学科课程:是根据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和科学发展水平。从各门科学中选择出适合一定年龄阶段学生发展水平的知识,组成各种不同的教学科目。 课程计划: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的层次,不同类型学校的培养目标,有教育主管部门制定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它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方面做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学校设置的课程,各门课程开设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 《中国传统文化》A/B模拟练习题参考答案 教学中心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 一、名词解释: 1、弱冠 弱冠是男子二十岁。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指刚成年。指二十岁。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作“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弱冠”即年满20岁的男子。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 2、“七出” “七出”又称“七去”,“七弃”。中国古代休弃妻子的七种理由。即: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七出”体现了男尊女卑思想,显示了礼制对夫权的维护。 3、嫡长子继承制 商代的继承制度是父死子继,辅之以兄终弟及西周初年,周公制礼作乐,始行嫡长子制度,是指在统治阶级内部划分为天子、诸侯、大夫、士四个等级,财产和地位,世世相传实行世袭制。在各个等级中,继承财产和职位者,必须是嫡妻长子。这种继承制度能有效的避免了统治阶级内部兄弟之间为争夺权位和财产的继承而引发得祸乱,从而维护了王权的威严和社会的稳定。 4、六家七宗 佛教用语。魏晋时期般若学各派的总称。佛教徒对般若部诸经所讲的"空"义产生不同理解﹐至东晋形成“六家七宗”﹐即道安的“本无宗”﹑支敏度的“心无宗”﹑支道林的“即色宗”﹑于法开的“识含宗”﹑道壹的“幻化宗”﹑于道邃的“缘会宗”﹐是为“六家”。其中“本无”又分出“本无异宗”﹐故名“七宗”。 5、文字狱 清朝统治者迫害知识分子的一种冤狱。多发于康、雍、乾三朝。康熙时期的文字狱主要针对那些有反清复明思想的人物及著作。在编纂《四库全书》时,从搜集来的图书中,发现了大量对清朝统治不利的东西,于是故意从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至今) 第一阶段(1949-1956)过渡时期 一:政治上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⑴时间和地点:1949年9月21日,北平。 ⑵背景:解放战争的不断胜利。 ⑶内容;①制定了《共同纲领》 ⅰ《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确定了国家的方针,政策,确定了新中国的基本政治框架。 ②改北平为北京,为首都。 ③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采用公元纪年。 ④明确规定了,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⑷政治协商制度的发展: ①1954年,一届人大召开后,人民政协不在代行全国 人大的职能,而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 ②1956年,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共同实行:“长期共 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政协的职能转变为:参政 议政,民主监督。 ㈡一届人大的召开 ⑴背景:国民经济的恢复和三大改造的开始。 ⑵地点:1954年在北京。

⑶内容:制定和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新中国第一部社会 主义类型的宪法。以根本大法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 大会制度为根本政治制度。 ⑷一届人大人大召开的意义: ①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②政治上标志着向社会主义过渡。 ③为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提供了法律保证。(三)抗美援朝 时间(1950-1953) 二经济上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⑴国民经济的恢复 ①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形势:国民经济面临崩溃 ⅰ原因: ⒈长期的战乱。 2.帝国主义的掠夺 3.官僚资本的搜刮。 ②措施: ⅰ没收官僚资本和接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进行民主 改革和生产改造,建立国营经济。 ⅱ平抑物价 ⅲ实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把土地

教育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教育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1776年,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这是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的开端。 2.德国的梅伊曼拉伊是近代教育学实验派的代表。 3 环境在人的发展中起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作用。 4 中国第一个近代学制是壬寅学制。 5 巩固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在复习的基础上掌握知识。 6 教育目的主要包括身心素质和社会价值两部分。 7 根据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不同,可以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 价、总结性评价。 8 学生品德的发展是在活动中实现的。 9 教师劳动的特点包括强烈的示范性、独特的创造性、空间的延续性和时间 的连续性。 10 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 二.(判断只写出对或者错不必说明理由每题1。5分共15分) 1.世界最早的教育专着是《学记》。(√) 2 信息论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是把整体的运动过程当作信息的输入传递和转换消解过程来研究。(×) 3 社会主义教育最先提出教育普及的口号,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4生产力的发展影响教育的速度和规模。(√) 5 “六三三”制又称壬戌学制,是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 6 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它的基本部分是说明部分。(×) 7赞可夫在小学做了“教学与发展”的实验证明:学生的发展远没达到极限,主张高速度高难度教学,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同时论述了教学过程的结构。(×)8老师教学质量除与业务水平有关外,还与教学态度学生的学习态度有关。 (√) 9班主任制定班级目标是要高标准难度大,激励作用才明显。(×) 10 热爱学生不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三.简答(共37分) 1.教育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有哪些?(6分)P61~63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2)教育是科学知识技术再生产的手段(3)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技术的手段 2.怎样理解人的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规律?(10分) 从总体上看,在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会表现出不同的年龄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这不同的发展任务,当然,不同的发展阶段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上一阶段影响着下一阶段的发展,所以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对于人的发展来说,不仅具有本阶段的意义,而且具有人生全程的意义 3.怎样认识教师主导性?(9分)p215三个层次 4.怎样评价班级上课制?(6分) 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但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效率,但不利于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集体教育,但不利于因材施教。 5.怎样开展德育工作?(6分) 德育内容上要更新;德育方法要改进;从小事做起,由近到远,由小到大,注重实际效

教育学期末考试试卷( A )卷

教育学期末考试试卷( A )卷 一.填空题 (每空 分 共 分) . 年,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 这是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的开端。 .德国的 梅伊曼 拉伊 是近代教育学实验派的代表。 环境在人的发展中起潜移默化 耳濡目染作用。 中国第一个近代学制是壬寅学制 。 巩固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在复习的基础上掌握知识。 教育目的主要包括身心素质 和社会价值两部分。 根据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不同,可以分为诊断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 学生品德的发展是在活动 中实现的。 教师劳动的特点包括强烈的示范性、 独特的创造性、 空间的延续性和时间的连续性。 陶冶包括人格感化、 环境陶冶、 艺术陶冶 。 二.(判断 只写出对或者错 不必说明理由每题 。 分 共 分) .世界最早的教育专著是《学记》。(√ ) 信息论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是把整体的运动过程当作信息的输入 传递和转换 消解过程来研究。(× )

社会主义教育最先提出教育普及的口号, 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 生产力的发展影响教育的速度和 规模 。(√ ) “六三三”制又称壬戌学制, 是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 × ) 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的基本部分是说明部分。(× ) 7赞可夫在小学做了“教学与发展”的实验证明:学生的发展远没达到极限,主张高速度高难度教学,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同时论述了教学过程的结构。(×)8老师教学质量除与业务水平有关外,还与教学态度学生的学习态度有关。 (√) 9班主任制定班级目标是要高标准难度大,激励作用才明显。( × ) 热爱学生不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 三.简答(共 分) 教育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有哪些?( 分) ( )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 ( )教育是科学知识技术再生产的手段 ( )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技术的手段 怎样理解人的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规律?( 分) 从总体上看,在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会表现出不同的年龄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

福师大网络教育《复变函数》网络作业答案

复变函数作业一 一、判断(对的用T 表示,错的用F 表示) 1、如果0()f z '存在,那么()f z 在0z 解析。( F ) 2、()n Ln z nLnz =。( F ) 3、当且仅当z 为实数时,z e 为实数。( F ) 4、设()f z u iv =+在区域D 是解析的,如果u 是实常数,那么()f z 在整个D 是常数;如果v 是实常数,那么()f z 在D 也是常数。( T ) 二、填空 1 、Re n ??????????= ;Im n ?????????? = 。 2、设ω是1的n 次根,1ω≠,则211n ωωω-++++= 0 。 3、在映射2z ω=下,扇形区域0arg ,14z z π<< <的像区域为 。 4、若()()11n n i i +=-,则n = 。 三、计算 1、 计算下列函数值:1)()n i L e ;2 1)、()n i L e 解: 主值 ()ln ln arg i i i e e i e i =+=, ()()ln 22,i i Ln e e k i i k i k ππ∴=+=+∈Z 2 解: 设3+4i 的平方根是x+yi ,x 、y ∈R ,则有 x 2-y 2=3,且 2xy=4, 求得 x=2,y=1,或x=-2 y=-1,

故3+4i 的平方根是 2+i ,或-2-i , 故答案为:2+i ,或-2-i 2、下列函数在复平面上何处可导?何处解析? 1 ; 2)()()2222x y x i xy y --+- 。 1 ; 解: 因为 f(z)=|z| 当趋于0-时 f(z)=|-1; 当趋于0+时 f(z)=|1; 右极限不等于左极限。 所以f(z)=|z|在z=0处不可导,而在除0以外的其他地方都可导且解析。 2)()()2222x y x i xy y --+- 。 解: 212,,2v 221 v ,2x x y y x y y x u x v y u y x y u u v y =-=??????=-=-????==-?=- 仅在直线12 y = 上可导,在复平面上处处不解析。 3、函数2322()2f z x y x y i =-+是否为解析函数?求出其导数。 解:不是解析函数,因为满足条件的只有两个点,不成区域 2 (,)24x x f x y u iv x xy '=+=+ 3234(0,0)0,,4323f f i ??''==+ ???

《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教育目的不具有(B) A导向功能B激励功能C调控功能D评价功能 2、教育评价的核心是(B) A价值判断B价值引领C客观描述D增值探索 3、下列教学方法中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是(A) A讲授法B演示法C实验法D研究法 4、教学活动的本质是(D) A课堂活动B实践活动C交往活动D认识活动 5、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教育家是(B)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杜威D赞可夫 6、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是(B) A教学活动B沟通C教劳结合D协调 7、我国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是(C) A个别教学B复式教学C班级授课D分组教学 8、“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老师把学生的回答的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3=4(人),12÷2=6(人), 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C) A巩固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9、“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C) A大众性B公平性C终身性D未来性 10、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C) A经济收入B良好的公共关系C学校绩效D政治影响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广义教育包括____、____、____。(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2、教育目的规定了把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______,是对受教育者的一个总的要求。(质量规格标准) 3、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___、___、___(家庭,学校,同辈群体) 4、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社会环境、学校文化、个人经历、自我更新) 5、教学是__________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6、____是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教学原则) 7、教师的素养包括_________(思想品德修养、知识结构、能力结构) 8、教育评价的功能是多种多样的,但从根本上说是两大功能____和____。(教育功能、管理功能) 9、____是教师专业情意发展成熟的标志。(专业情操) 10、____是制订课程标准的思维起点,也是制订课程标准的核心依据。(课程性质)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教育: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同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含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教学:教学是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互动活动。 3、教学原则:教育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的任务、遵循教学过程的规律而提出的教学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指导原理。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教育英语考试试题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教育英语考试试题 一、语法和词汇(共125题) 1. The bridge is three hundred ________ long. A.feet B.foots C.footes D.feets 2. It?s only ________ walk from here to the cinema. A.half an hours B.half a hour?s C.half an hour?s D.half a hours? 3. “What are those women?” “They are________.” A.policewomans B.policewomen C.women policeman D.woman policewomen 4. Yesterday evening we had a lovely evening at ________. A.Peter?s and Helen?s B.Peter and Helen C.Peter and Helens D.Peter and Helen?s 5. I have ________ for you, Mary. A.a good news B.many good news C.some good news D.a few good news 6. ________ a few sheep behind the house. A.It is B.They are C.There are D.There is 7. By the end of last year, they________ a new railway station. A.built B.had built C.has built D.would build 8. There is going to ________ a film tonight. A.are B.is C.have D.be 9. “Have you finished your work?” “No, ________.” A.haven?t B.not yet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名词解释

[笔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名词解释 字体: 小中大 | 打印发表于: 2008-6-14 07:10 作者: soyu86 来源: 紫金香 36个共和国史名词解释 1.《共同纲领》: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它规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和政权性质,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而奋斗."纲领规定了国家政权机关,军事制度及经济,文化教育,民族,外交等政策的总原则.规定人民的权利和国民的义务.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的第一年部大宪章,它在一个时期内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 2.统一全国财经管理:为稳定物价,恢复和发展经济,1950年3月,政务院颁布了《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要求统一全国财政收支,统一全国物资调度,统一全国现金管理.这三个"统一",使全国的财力,物力集中于中央,这对于平衡收支,稳定物价,扭转财政经济的困难局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到1950年4,5月间,全国财政经济便实现了初步的统一,通货膨胀,物价飞涨的局面基本上结束.这标志着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开始好转,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 3."不要四面出击":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共党内有些人"左"倾急躁情绪滋长,主张四面出击,幻想一举消灭资本主义,提前实现社会主义.对此,毛泽东在1950年6月召开的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作的《不要四面出击》讲话严厉批评了这种主张,指出:为争取国家财政状况的基本好转,党应采取的战略策略方针就是"不要四面出击",要尽可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孤立和打击主要的敌人,即"肃清国民党残余,特务,土匪,推翻地主阶级,解放台湾,西藏,跟帝国主义斗争到底".这一方针对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彻底完成新民主主义的任务,起了重大作用。 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是1950年6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举行第二次会议通过的土地改革的指导文件.6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对土地改革的基本目的,方针和政策都作了明确的规定.《土地改革法》规定土地改革的基本目的是:"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工业化开辟道路."规定土地改革的总路线,总政策是:"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土地改革法充分贯彻了满足贫雇农的要求和坚决团结中农的两条基本原则.它规定没收地主的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的粮食及在农村中多余的房屋,"统一地,公平合理地分配给无地少地及缺乏其他生产资料的贫苦农民所有".对于地主的其他财产,包括地主所兼营的工商业在内,不予没收.对民族工商业,则采取保护政策,不得侵犯.规定"保护中农(包括富裕中农在内)的土地及其他财产,不得侵犯",容许一部分富裕中农有高于当地人均数的土地量.另外,鉴于人民革命已经取得全国性的胜利,富农的政治态度一般较以前也有所改变,因而,将原来的征收富农多余的土地,财产的政策,改变为保护富农经济的政策,即"保护富农所有自耕和雇佣耕种的土地及其他财产".这样做,有利于孤立地主,保护中农和小土地出租者,稳定民族资产阶级,有利于土地改革的顺利完成和农业生产的早日恢复和发展。从1950年冬开始,全国新解放区以《土地改革法》为指导,分期分批进行了土地改革,到1952年底基本完成。 5.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新中国成立后,广大新解放区的3亿农民仍然受着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这是恢复国民经济的极大障碍,也是新中国民主化,工业化,独立和富强的障碍.因

教育学期末考试

教育学考试复习1-14章 绪论 1.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式教学思想. 因材施教、学而优则仕、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身作则、循循善诱等教育思想 2.苏格拉底的教学方法被称为“产婆术”,也是启发式教学。 3.“教育”一词在我国最早见之于《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4.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德智体三育. 5.《学记》是中国乃至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6.夸美纽斯于1632年完成了《大教学论》一书,这部著作被认为是教育学成为一门 独立学科的开始(初步独立)。第一次系统总结了班级授课制。提出了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 7.卢梭的《爱弥尔》,倡导自由自然的教育。 8.赫尔巴特1806年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完全独立。 9.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和“从做中学” 几个著名论断。代表作是1916年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有“五步教学法”10.洛克提出了白板论,主张绅士教育.斯宾塞提倡实科教育.布鲁纳主张结构课 程,重视早期教育和提倡发现教学. 11.柏拉图的《理想国》、卢梭的《爱弥尔》和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被西方学者成为三大教育名著。 第一章教育概述 一、原始社会教育特征。 1.教育活动与生产和生活高度一体化,水平低。 2.教育手段和方法单一落后。 3.教育无阶级性。 4.与宗教紧密联系。 二、现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 1.与现代生产具有高度相关性。 2. 教育与生产劳动由脱离走向融合,教育的生产性日益突出。 3.教育的公共性与普及性。 4.教育走向终身化和全民化。 5.可持续发展。 6.变革性与未来性。 三、教育具有商品性吗?具有。 四、学校教育产生于什么时期?奴隶社会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教育作业

1、什么是Active Directory?Active Directory的架构包含哪些内容? 答:(1)Active Directory:ActiveDirectory是目录服务,是面向Windows Standard Server、Windows Enterprise Server 以及Windows Datacenter Server 的目录服务。Active Directory不能运行在Windows Web Server上,但是可以通过它对运行Windows Web Server的计算机进行管理)Active Directory存储了有关网络对象的信息,例如用户、组、计算机、共享资源、打印机和联系人等,并且让管理员和用户能够轻松地查找和使用这些信息。 (2)架构中包括了两种类型的定义:属性和分类。属性和分类还可以被称作架构对象或元数据 2、用户账户有哪几种?如何创建用户账户 答:用户账户有以下几种:本地用户账户、域用户账户和内置用户账户 创建一个本地用户账户和域用户帐户具体看下面步骤: ①案例:创建一个本地用户账户,如用户名为wangnan。 具体步骤如下: (1)打开“控制面板”,双击“管理工具”,在“管理工具”窗口中双击“计算机管理”图标,打开“计算机管理”窗口。(2)单击“本地用户和组”前面的加号,展开“用户”图标,右击“用户”,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单击“新用户”,打开“新用户”对话框,有“新用户”框中输入wangnan;在“全名”框中输入王楠;在“描述”框中输入账户的简单描述,如“网络教研室老师”以方便日后的管理工作;在“密码”和“确定密码”框中输入密码。 (3)单击“创建”按钮,在“计算机管理”窗口中就可以看到新创建的用户账户 ②案例:在poef.fjnu.fdu域上创建一个域用户帐户,用户名为zhangwei。 (1)在“管理工具”窗口中选择“Active Directory用户和计算机”,打开“Active Directory用户和计算机”窗口。(2)在窗口的左侧窗格中单击要建立帐户的域,右击该域中的User,在快捷菜单中选择“新建”→“用户”,打开“新建对象–用户”对话框,在该对话框中输入要创建的用户的登录名,登录名是用来在域中活动并访问资源的惟一凭证,也即账户名,登录名在域中必须惟一。 (3)单击“下一步”按钮,在对话框中输入密码(注意输入的密码是区分大小写的)。选择“用户下次登录时须要改密码”复选框,则用户在下次用这个密码登录之后就需要更改这个密码。 (4)单击“下一步”按钮,在接着的对话框中单击“完成”按钮,结束添加域用户账户的操作。 3、域模式下的组的类型有哪些? 答:域模式中的组又称为域组,存储在域的Active Directory 中,在Active Directory中有两种类型的组:通讯组和安全组。可以使用通讯组创建电子邮件通讯组列表,使用安全组给共享资源指派权限。 4、什么叫组策略?使用组策略的好处。 答:组策略是一组配置设置,组策略管理员应用于活动目录存储中的一个或多个对象。组策略管理员利用组策略控制域中用户的工作环境。组策略也可以控制在指定OU位置上的用户的工作环境。另外,使用Active Directory站点和服务管理单元,组策略管理员可以在站点上设置组策略。 组策略优点 (1)保护用户环境。作为安全要求较高的网络的管理员,可能希望为每台计算机创建一个锁定的工作环境。通过为指定用户实现相应的组策略设置,并结合NTFS权限、强制用户配置文件和其他Windows Server 2003安全特性,可以阻止用户安装软件和访问非授权程序或数据。还可以阻止用户删除对操作系统或应用程序功能有重要作用 (2)增强用户环境。可以使用组策略通过下列操作来增强用户环境:自动安装应用程序到用户的“开始”菜单。启动应用程序分发,方便用户在网络上找到并安装相应应用程序。安装文件或快捷方式到网络上相应位置或用户计算机上的特定文件夹。当用户登录或注销、计算机启动或关闭时自动执行任务或应用程序。重定向文件夹到网络位置增强数据可靠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