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调查研究

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调查研究

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调查研究
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调查研究

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调查研究

系别:管理系

专业:工程管理

年级:2009

指导教师:高红

小组成员:郭昭君贾之剑

王婷朱红艳

中文摘要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在这种社会变革过程中,许多教育观念都发生了变化。生存在这个时代的每一个人再也不能“一学永逸”了,必须要学会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学会终身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适应社会的发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当今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人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唤起人们学习的意识,对于保障和谐社会发展的有序性、促进和谐社会运行的活力性、保障和谐社会价值的公平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面对这一新形势,顺应时代发展,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将“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要求和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历史机遇看,构建学习型社会是一个必然要求。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是实现学习型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社会和谐发展的保障。

本课题以张家口市民为调查对象,并参照有关政府数据,调查问卷共发放五十份,回收五十份。问卷共设计题目二十一个,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被调查者基本情况;

二、我国学校教育现状;三、我国社会文化构建情况;四、终身学习全民学习型社会下的企业社区家庭个人状况;五、终身学习的立法建议。

在基本了解我国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情况后,我们对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现状进行了一些认真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较为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

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教育文化学习型社会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knowledge economy time arrival, transforms in the process in this kind of society, many education ideas have all had the change. The survival in this time each person could not “a study eternal ease”, have again to have to learn to use each kind of study resources, the academic society lifelong study, only then could improve own unceasingly like this quality, the adaptation society's development, realized own life value. But constructs in now the harmonious social process in our country, everybody sets up the lifelong study the idea, arouses consciousness which the people study, regarding the safeguard harmonious social development ordered nature, the promotion harmonious society movement vigor, safeguard harmonious social value fairness all has the vital significance.

This topic take the Zhangjiakou resident as the investigation object, and refers to the related government data, the questionnaire altogether provides 50, recycles 50.The questionnaire altogether designs topic 21, mainly includes four aspects: First, by surveyor basic situation; Second, Our country school edition present situation; Third, our country society culture construction situation; Fourth, the lifelong studies all the people to study under society's enterprise community family individual condition; Fifth, lifelong study legislation suggestion.

After understood basically our country all the people study the lifelong study the situation, we studied the lifelong study to all the people the present situation to carry on some earnest analyses, and put forward some more reasonable proposal.

Key words

Nationwide study Lifelong study Education Culture Learning society

目录

中文摘要 (Ⅰ)

英文摘要 (Ⅱ)

第一章绪论 (5)

第二章调查报告 (7)

一、调查情况概述 (7)

二、调查整理情况及研究分析 (7)

(一)问卷调查部分 (4)

(二)政府数据方面 (16)

第三章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现状与对策 (19)

一、问卷和政府数据中所反映的问题及现状总结 (19)

(一)学校教育方面 (19)

(二)社会文化建设角度 (20)

(三)企业家庭个人方面 (21)

二、针对问卷和政府数据中所反映的问题的解决方法 (22)

(一)针对学校教育的解决方法: (22)

(二)针对社会文化建设的解决方法 (24)

(三)针对企业社区家庭个人的解决方法 (27)

第四章关于终身学习全民学习立法的建议 (30)

一、指导思想的选择 (30)

二、学习机会的保障 (30)

三、学习结果的评价 (31)

参考文献 (32)

附录调查问卷 (33)

第一章绪论

学习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新世纪新阶段,人类社会正在进入一个“学习社会化、社会学习化”的时代。当今时代,国家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科技的竞争、知识的竞争、人才的竞争,谁拥有掌握先进思想和科学技术的人才,谁就能在新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一个国家要想实现现代化或保持其在世界上的先进地位,就要使其人力资源不断适应国内外环境的变化,能够对新趋势和新机遇做出灵活反应。其中,最根本的是培育和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创造能力,这是实现经济与社会全面发展的源动力。而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素质和能力的关键,是提高他们学习新知识、应用新科技的能力。学习,只有当传统的适应性学习转变为开创性学习,才能使学习由个人行为转变为社会行为,让学习从追求自身价值目标的个人愿望转变为社会对每一个成员的根本要求。从知识本身看,知识具有时效性、增长性和扩充的无限性等特点,特别是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网络社会的形成,加快了知识更新的速度,我们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才能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只有构建学习型社会,才能满足时代对人的要求,迎接时代的挑战。

然而要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型社会总的来说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起,即学校教育、社会文化构建、企业社区家庭个人和终身学习的立法。

学校教育是社会建设的根本,是民族振兴的基石。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建设学习型社会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新趋向和人们的新期待,而建设学习型社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必然出现新要求,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又必然要有高水平的教育的支持。但是,在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诸多方面目前都还存在较大问题,学校在学人数和全民学习之间的差距仍然存在,新增劳动力受教育程度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需要,我国商品的科技含量核心技术的原创能力的比较优势还十分弱小。这些都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快教育发展,提高全民素质,建设成学习型社会。

学习型社会的灵魂是学习型的文化,学习型社会的建立不仅要有一套能保证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硬件设施、制度与机制保障,更重要的是建立起适应学习型社会的价值体系,形成学习型的文化。这也正是教育的任务,这也离不开文化公共设施的建设。学习型社会中的教育,应当从单纯的职业教育和谋生教育的口号中解脱出来。实现向文化的全面的教育转变。学习型文化要求人们崇尚学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积极创新、追求卓越。提倡团体学习、发扬团队精神,善于系统思考、勤于总结反思。党的十

六大报告指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学习型文化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缺少了学习型文化,不可能建立真正的学习型社会。

企业社区家庭个人是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终身学习的细胞,只有每个细胞都健康,我们的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才能健康发展。

由于终身教育尤其是其重要载体社区教育、网络教育、文化建设等在我国发展的历史较短,其意义较国民教育、学校教育更难获得民众的认同,目前尚处于理念宣传和实验摸索阶段。因此,从我国全民终身教育所处的阶段及全民终身教育本身的特点出发,大力宣传全民终身教育理念是当前我国推行全民终身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是,宣传教育历来被认为是一种“软任务”,极少被当成具有硬指标和能直接产生的效益的硬任务完成。然而,要是以立法的形式将全民终身学习拥有法律地位,这会对终身学习巨大的积极影响。

所以,我们的问卷和所查找的政府数据都是从上面四个方面提问、查找和研究的,旨在发现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型性社会中的问题和为其发展提供正确的建议。总的来说,我国要以科学发展观和终身学习理念为指导,以学校教育体系为依托,以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为重要手段,加强和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各类教育培训机构以及各种教育资源的作用,全面开发和充分利用世界上最大、最丰富、最宝贵的人力资源,建立各级各类教育相互沟通和衔接,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联系,正规教育与非正规、非正式教育相互补充的终身学习(教育)体系,为广大人民的终身学习提供更加方便、灵活、开放和多样的学习机会,提高人民的学习能力,努力把人口大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使中国进入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第二章调查报告

一、调查情况概述

为了了解我国全民学习终身的现状,加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我们从统计学的视角出发,以实证主义的方法论为指导,围绕加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型社会的建设这一中心。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研究整理政府提供的相关数据两种方法对我国的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状况进行了调查。这样我们的调查报告就结合了政府和群众两个方面的不同数据,可以说这样做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代表性。我们可以通过这些调查,感觉到群众对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认识和看法,了解到他们对学习条件和环境的需要。另外我们还可以发现政府现在对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力度方向和在某些方面存在的欠缺。在调查问卷部分我们在张家口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共发放问卷50份,答完之后当场回收,由于均按照要求填写没有作废或无效答卷,所以有效回收也为50份,达到100%的回收率。调查数据比较真实可靠,感谢张家口市民的大力支持配合。在研究整理政府数据方面我们登录了教育部和文化部两个国家部委的网站对一些数据利用统计学软件等进行了整理和科学的分析。如果存在不足,感谢批评指教。

二、调查整理情况及研究分析

(一)、问卷调查部分

1、您对中国的教育情况是否满意(中国的教育情况与理想标准的拟合优度检验)

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

人数311279

比例6%22%54%18%

检验统计量

人数 卡方

21.750a df

3 渐近显著性 .000

a. 0 个单元 (.0%) 具有小于 5 的期望频率。单元最小期望频率

为 5.0。

研究表明,如果一个国家国民对教育的满意程度是: 非常满意(20%)满意(40%)一般(30%)不满意(10%),说明这个国家在教育方面的作为是有效地,教育的发展是良好的。因此从spss 的分析来看我国的教育发展与好的标准没有显著性的差异。说明我国的教育做到还是比较好的。

2、你认为目前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有

教育乱收费

教育基本设施欠缺 各地区教育水平不均衡 职业教育事业不受重视 人数

20 30

40 10 人数

观察数

期望数 残差 3 3

10.0 -7.0 9 9

5.0 4.0 11 11

20.0 -9.0 27 27

15.0 12.0 总数

50

调查统计显示,教育乱收费,教育基本设施欠缺,各地教育水平不均衡是我国教育事业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相关文献指出,我国教育发展的基础较差,学校教育存在高中和高校教师总量不足、农村义务教育教师素质偏低、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生辍学等突出问题。农村的义务教育总体水平比较落后,农民的子女不能接受优质教育,学习的内容严重与社会实际脱离,教师的水平比较低,教育的基本实施也不能得到保证,人才培养规模还不能很好的满足人才强国的战略需要。劳动力人口文化程度总体偏低,国民受教育的年限较短,高中以上人口比例较小。教育的总体投入不够,如2002年,我国教育经费总投入占GDP的比例为5.21%,而韩国、美国、加拿大一般都超过了6%。特别是在财政性经费方面,明显低于国际水平。教育的投入增长跟不上人才培养规模的增长速度。2003年全国普通高校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用为5773元,比2000年的7310元下降了21%,教育的投入制约了高等教育的质量提高和可持续发展。国家对教育投入少,造成人口素质低,导致科技力量薄弱,创造发明存量少,影响国家科技发展水平,国家因此而贫穷,更无力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形成恶性循环。在这个循环链条中,国家对教育的投入是根本。

3、你觉得在校教育对于终身学习是否有作用

有作用没作用

人数419

比例82%18%

调查统计显示,绝大多数人认为在校教育对于终身学习有作用,可见,想要建立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型社会,在校教育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教育是社会建设的根本,是民族振兴的基石。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建设学习型社会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新趋向和人们的新期待,而建设学习型社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必然出现新要求,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又必然要有高水平的教育的支持。

4、你所了解的中小学教师学历

硕士本科专科没有学历

人数831110

调查统计显示,大多数中小学教师处于本科学历。

5、你接受过远程教育吗

有没有

人数743

比例14%86%

调查统计显示,43人表示没有接受过远程教育,说明我国远程教育事业发展欠发达。远程育在国民教育体系和全民学习中的地位独特,作用不可替代。在基础教育中,现代远程教育把优质教育资源送到基层,特别是边远地区,对实现教育公平发挥出独有优势;在高等教育中,从辅助教学到融入教学全面过程,从面授教学到网络教育蓬勃发展,充分表明发展远程教育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途径。所以,我国应该大力发展远程教育。

6、在当地公共文化建设中,您认为发挥作用最大的是

政府居民群众民间组织其它

人数1811165

比例36%22%32%10%教育自古与文化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文化既制约教育的特点,又制约教育的内容,因此文化的形式和传播就显得至关重要,此表反映出政府在公共文化建设中起着尤为主要的作用,民间组织的影响力也比较大,而居民群众和其它形式由于力量分散不够集中,影响力就较为微小。因此,要想促进全民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构建学习型社会,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

7、您平常获得信息的最主要渠道是什么?(与年龄的交叉列表)

电视广播书报网络合计比例

20岁以下11 1 2 1 15 30%

20~40岁7 0 4 4 15 30%

40—50岁 6 1 1 2 10 20%

50岁以上 4 3 3 0 10 20%

合计

28 5 10 7 50 比例 56% 10% 20% 14%

考虑了年龄这一因素对全民学习方式的影响,综合来看,电视是人们日常生活学习获取知识信息的主要渠道,广播所占的比例最低。分开从不同的年龄段来分析,青壮年是运用网络学习的主要人群,老年人是收听广播来增进知识汲取信息的主要人群。书报这一传统学习方式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所占比重较为减少。Spss 表明,人们对信息的来源有地偏好有显著差异,电视是人们最偏好的主要渠道。所以在全民学习型社会建设中,应该把电视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平台。

(不同信息渠道偏好拟合优度检验) 人数

观察数

期望数 残差 5

5 12.5 -7.5 11

11 12.5 -1.5 16

16 12.5 3.5 18

18 12.5 5.5 总

50

8、针对目前媒体娱乐性过强有何看法

很有趣,丰富

生活 能够适当排解

压力

乏味无聊 人数 17 21

12 比例 34% 42% 24%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地加快,生存压力的增加,人们越来越需要更多方便有效的方式进行排压,于是众多媒体便大力加大其在娱乐方面的比重,人们也认为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他们的压力,丰富了他们的生活,但也有些人认为这些东西乏味无聊,没有内涵,无法从中学到有深意的东西。

9、您希望如何得到并使用公共文化设施(可多选)

检验统计量

人数 卡方 8.080a df 3 渐近显著性 .044 a. 0 个单元 (.0%) 具有小于 5 的期望频率。单元最小期望频率为 12.5。

政府免费提

供集体自发组

织建设

商业捐款建

社会捐款建

人数43123416

比例86%24%68%32%上表反映出在选择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方或大力支持着时,大部分民众认为这是政府理应承当的职责,商业和社会捐款建造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如果政府提供较好的公共文化设施便可以赢得民心,企业和社会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树立良好的信誉。

10、您认为您所在的区需要加强哪方面文化设施建设:(多选)

文化艺术中心博物展

览馆

儿童、青少

年活动中心

影剧院体育设施公园

人数33262326138

比例66%52%46%6%26%16%上表反映了人们在文化设施方面的要求,在我们所调查的人体现了人们对文化艺术中心和影剧院的强烈需要,相对而言对公园的需要就显得不太迫切。根据调查访问,我们了解到现如今城镇的公园数量日趋达到饱和,博物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和体育设施的数量还有待增加。从文化方面促进全民的学习,构建学习型社会,这些文化设施是必不可少的推动力。

文化设施的建设是必要的,但是把它建在什么地方,每个相同的地方建设几个又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进行了,建设在什么地方和一个地方相同的文化设施建设几个两个变量的研究:(以下是张家口的数据、运用方差分析)

同类文化设施数量b

0个1个2个3个

文化设施位置a 居民

区265 290 445 430 310 350 480 428 220 300 500 530

商业区410 380 590 470 305 310 480 415 450 390 510 390

写字楼180 220 290 246 290 170 283 275 330 256 260 320

多个比较每周人数

LSD

(I) 文化设施位置(J) 文化设施

位置

均值差值

(I-J)

标准

误差Sig.

95% 置信区间

下限上限

居民区商业区-46.0024.301.068-95.63 3.63

写字楼119.00*24.301.00069.37168.63

商业区居民区46.0024.301.068-3.6395.63

写字楼165.00*24.301.000115.37214.63

写字楼居民区-119.00*24.301.000-168.63-69.37

商业区-165.00*24.301.000-214.63-115.37

基于观测到的均值。

误差项为均值方(错误) = 3543.193。

*. 均值差值在.05 级别上较显著。

该表给出了两个样本的均值差、均值差的保准误差、检验的显著说平以及均值差95%的置信区间。从显著性水平上看,居民区和商业区的文化设施每周光顾人数没有显著差异,而居民区和写字楼之间、商业区和写字楼之间的每周光临人数均有显著差异。

主体间效应的检验

因变量:每周人数

源III 型平方和df均方F Sig.

校正模型282670.222a556534.0

44

15.956.000

截距4528384.0001452838

4.0001278.0

52

.000

同类文化设施数量108662.222336220.7

41

10.223.000

文化设施位174008.000287004.024.555.000

置00

误差106295.778303543.19

3

总计4917350.00036

校正的总计388966.00035

R 方= .727(调整R 方= .681)

第二行是对所使用的方差模型的检验,由于显著性水平sig.接近于0,表明该模型是显著的。第三行是模型的常数项,虽然检验结果拒绝了原假设,但是由于截距在实际分析中没有实际意义,可以忽略不计。第四五行是对文化设施位置和同类文化设施数量影响的检验。由于两个因素检验的显著性水平接近于0,所以拒绝原假设,表明文化设施位置和同类文化设施数量对每周光临人数的均有影响。

参数估计

因变量:每周人数

参数B 标准

误差t Sig.

95% 置信区间

下限上限

截距294.6

6724.30112.126.000245.03

8

344.29

6

[同类文化设施数量=0]-82.6

67

28.060-2.946.006-139.9

73

-25.36

[同类文化设施数量=1]-93.1

11

28.060-3.318.002-150.4

18

-35.80

4

[同类文化设施数量=2]37.11

1

28.060 1.323.196-20.19

6

94.418

[同类文化设施数

量=3]

0a.....

[文化设施位置=居民区]119.0

00

24.301 4.897.00069.371168.62

9

[文化设施位置=商165.024.301 6.790.000115.37214.62

业区]0019

[文化设施位置=写

字楼]

0a.....

a. 此参数为冗余参数,将被设为零。

为由于3个位置的文化设施一共有3个参数,在估计模型的参数时,将最后一个(本例为写字楼)作参照水平,而另两个参数(居民区和商业区)的估值实际上就是与参照水平相比较的结果。从表中可以看出,同类文化设施的数量等于2时的显著性水平(sig.=0.196)较大,表明同类文化设施数量等于2时对每周光临人数的影响不显著,而其他各显著性水平都很小,表明因素的其他处理对销售额均值有显著影响。这就说明同类文化设施在同一地区应该建设2个能够发挥出最大效应。

11、你觉得所在城市图书馆设施需要哪些方面的改进(可多选)

数量需要增加规模需要增大开放程度增大设施更加完善人数11233336

比例68.8%46%66%72%

从本质来讲,图书馆是供全社会各阶层公众共同使用、不以盈利为目的、以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为根本宗旨的社会教育及信息服务机构。从调查结果中可以了解到我们图书管现在目前急需改进的是设施的完善程度和数量,只有在这些条件得到满足的基础上,才能提出将规模和开放程度增大。

12、你是通过什么途径来学习的,获取知识技能等

从实践中进行总结书本

接受相关课

程培训

网上

数量1320152

比例26%40%30%4%通过调查能看出人们当前获取信息的渠道主要是书本和当需要时进行的相关课程的培训或者通过经验总结,很少用到当前的网络信息,获取知识的渠道较狭窄且属于被动学习,仅仅是需要时才进行学习。

13、你是否有通过自主学习来发展自身

有时候完全没有经常

数量32315

比例64%6% 30%通过调查可以得出:人们通过自主学习来获取知识的观念不强,对于自身发展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属于一种被动学习的状态。

14、你家庭的文化气氛是否良好

非常好好一般没有

数量613265

比例12%26%52%10%根据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当前社会中大部分家庭的文化氛围都不是特别好,并没有一个比较好的学习氛围和教育环境。

15、你所在企业对于员工再教育的情况如何

定期对员工进行教育鼓励员工自

己继续学习

完全没有很少有

数量228812

比例44%16%16%24%根据调查报告,我们可以看出部分企业对于员工还是进行定期培训,一充分完

善企业的人才结构,部分企业则不重视员工的培训和教育问题,这也突出反映了当

前大部分企业对创建学习型企业的重视程度、对员工和企业的未来发展的态度。(二)、政府数据方面:

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型社会的关键是建立起覆盖所有国民的学校教育体系和完备的社会文化体系,“十一五”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各级政府不断加大教育文化投入,全国教育文化投入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据统计,“十一五”期间,教育“十一五”期间,在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思想指导下,我国各级政府都加大了教育

投入,并不断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使教育经费总投入从“十五”期末(2005年)的8418.8亿元增至2009年的16502.7亿元,增幅达96%,几近翻番。2009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3.59%,比2005年提高了0.77个百分点。其中预算内教育经费也持续增长,2009年达到11419.3亿元,比2005年增长了近145%。

全国文化事业费(不含基本建设投资,不含文化管理部门行政运行经费)总计达1220.41亿元,是“十五”时期的2.46倍;全国文化事业费年均增长19.3%,是改革开放以来增长速度最快的一个时期。

十一五”期间文化事业费情况

存在的问题:中国教育经费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经费投资总量不足尽管中国加大了对教育经费投入的力度,教育经费总规模呈现出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从相对数和平均数来看,中国教育投入却呈现逐年下降趋势。

(二)教育经费支出结构失衡世界多数国家教育经费支出一般呈现出宝塔型结构,即在分配教育经费时,优先满足初、中等教育发展的资金需求,在此基础上增加对高等教育

的投资。

(三)教育经费使用效益偏低我国不仅教育经费总量不足,而且存在着十分严重的浪费现象。

(四)筹措教育经费的政策法规难以落实虽然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的关于增加教育投入的法律法规,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困难重重。

文化投入总量明显不足:一是比重小。文化事业费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近年来一直在0.4%以下且不断回落。2010年,文化事业费占财政支出的0.36%,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低。

历年文化事业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情况(%)

另据财政部的统计,2010年我国文化经费525亿元,也只占全国财政支出的0.59%,比重比2009年回落0.03个百分点,比2007年回落0.07个百分点,是近几年最低。

二是速度低。“十一五”以来,文化事业费年均增长速度低于同期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更明显落后其他社会事业费,文化与其他社会事业的差距被迅速拉大。

第三章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现状与对策一、问卷和政府数据中所反映的问题及现状总结

(一)学校教育方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一向十分重视发展教育事业。国家制定了多种法律,从不同角度保障人人受教育的权利,其中特别强调少数民族、儿童、妇女和残疾人接受教育的权利。经过50年的努力,中国的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九年义务教育正在有计划、分阶段地实施,全国已有91%人口的地区普及了小学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形式多样的成人教育和民族教育也得到很大发展;初步形成了多种层次、多种形式、学科门类基本齐全的体系。

当前中国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育发展基础较差,人力资源总体水平较低。我国教育发展的基础较差,学校教育存在高中和高校教师总量不足、农村义务教育教师素质偏低、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生辍学等突出问题。农村的义务教育总体水平比较落后,农民的子女不能接受优质教育,学习的内容严重与社会实际脱离,教师的水平比较低,教育的基本实施也不能得到保证,人才培养规模还不能很好的满足人才强国的战略需要。劳动力人口文化程度总体偏低,国民受教育的年限较短,高中以上人口比例较小。

(2)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教育发展不平衡。教育的总体投入不够,如2002年,我国教育经费总投入占GDP的比例为5.21%,而韩国、美国、加拿大一般都超过了6%。特别是在财政性经费方面,明显低于国际水平。教育的投入增长跟不上人才培养规模的增长速度。2003年全国普通高校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用为5773元,比2000年的7310元下降了21%,教育的投入制约了高等教育的质量提高和可持续发展。国家对教育投入少,造成人口素质低,导致科技力量薄弱,创造发明存量少,影响国家科技发展水平,国家因此而贫穷,更无力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形成恶性循环。在这个循环链条中,国家对教育的投入是根本。

(3)教育目标扭曲, 重成才轻成人。我们的教育只关注学生成名成家、成为某领域的专门之材, 而忽视如何做人; 关注考试分数, 忽视品德、心理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学生在科学与人文、知识与道德、智能和情感等方面得不到全面、协调发展; 赢利成了办学的重要目的, 使培养人的教育活动被异化成为一种简单的经济行为。在教育的途径上,

课堂教学成为唯一的教育教学途径, 学生被严密的课堂时间隔离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之外.在教育对象上, 有望升学的“好学生”倍受关注, 考试分数平平的成为“陪读生”, 分数差的遭受歧视。因此, 如何使我们的教育面向所有的人、所有不同资质的学生, 使人的理性与非理性、科学与人文、知识和品德、智力与人格、个性和潜能、精神与文化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 是建立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型社会应当认真思考的问题。

(二)社会文化建设角度

(1)我国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存在问题

通过分析比较,我国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水平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规模和档次与经济发展水平还不相适应,公共文化设施的布局和整体结构与城市化进程还不相适应,公共文化设施的数量、质量和管理机制与文化工作的新要求还不相适应。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如下:

①发展空间有限。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发展空间的压力越来越大,特别在经济、社会发展用地上,几乎已无多余土地。客观上,一些领导认为,辖区内省、市属的文化设施聚集,可以资源共享。②管理激励不足。虽然现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但公共文化设施,特别基层公共文化设施“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较为严重,公共文化设施管理缺乏专业人员,功能设置不合理,相关配套措施滞后,导致公共文化设施作用发挥不充分。有的将文化设施挪作他用或闲置,部分文化站管理手段落后,服务功能单一,一些图书室不但藏书量少,而且少有更新,借阅人数寥寥。③资源利用率不高。区少儿馆图书出借率不高,图书更新缓慢。街道文化站的居民知晓率不高,经常出入率更低。目前,街道文化站总体上利用率不高,只有部分社区文化活动室整天热闹非凡,居民前来排练节目、学习阅读、参加培训,各种活动排得满满当当。公共文化设施利用率偏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环境不够好,新书不够多,活动内容单调。还有一个原因是免费项目少,收费的价格不合理。④社会参与不够。目前,公共文化服务项目主要由政府和文化事业单位承担,社会参与主要体现在群众性文化类活动上。由于缺乏相应的鼓励政策和可预见的盈利目标,民间资本对公共文化设施的投入缺乏积极性,特别是对大型文化设施建设与经营的热情不高。出现民间资本想投入而找不到门路,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资金缺乏的矛盾。

(2)我国社会文化缺乏先进性

媒体文化直接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要想建立拥有优良文化风气的学习型社

社会认知理论及其应用于评价

社会认知理论 社会认知理论根植于学习理论,最初被称为社会学习理论, 该理论现在被称为社会认知理论或社会性的认知学习理论,其主张相对独立于其他人格学习取向。社会认知理论注重行为的社会性起源和认知思维过程在人类机能各方面——动机、情绪、行为的重要性。社会认知理论家试图超越传统关于行为的内在重要性和行为的外部决定论之间的争论,他们提出有机体和外界环境之间总是存在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此外,社会认知理论家试图超越传统的把该领域划归于与人本主义取向相对立的行为主义的范畴。最后,虽然该理论强调了学习在理解人类行为方面的重要性,但对认知过程的强调,以及认为学习在无奖赏情况下也可以发生的观点则与传统的强化学习理论有分歧。 关于人的观点 Bandura 和 Mischel 都意识到对人的总的看法和人格理论之间存在着联系,并明确地提出了这方面的观点。当今的社会认知理论注重把个体看作积极动的并能运用认知过程去阐明事理、预见未来、选择行为过程并与他人交流。既注重内部因素又注重外部因素。从根本上说,当个体能适当运用其功能时,社会认知理论就将个体视为一个有能力适应环境变化的和谐的有机体。相互决定论的历程包括个体按照不同的工作要求和各种可能的结果在诸多目标中进行主动选择或对不同情境进行区分。 Bandural 和Mischel 都注重理论和实证研究的配合,并致力于建立以系统性观察为基础的明确的概念,社会认知理论讲求的是人类行为的广泛方面与严格的科学态度并重,主要的内部过程和系统性的观察并重,不反对自我报告。 人格的社会认知理论 社会认知理论对人格结构的强调从某种程度上涉及对认知过程的强调,其中两个结构性的概念尤其值得注意:自我的概念和目标的概念。在社会认知理论中,自我并不是一个固定的结构,而是一系列认知过程。人们对自我概念的理解和对自身行为的反应,如自我赞扬和自我批评,被视为理解环境事件和行为之间联系的关键。社会认知中的自我概念是个体心理机能中的一部分历程。从某方面说,个体并不存在“自我”这样一个结构,而只是个体一部分的自我历程。社会认知理论不只是提出一个自我概念,该理论认为个体具有的自我概念及自我控制的历程可以随时间和情境的变化而变化。自我概念的一个特殊方面成为Bandura 思想的中心,即与自我效能或与处理特殊情境的理解能力有关。自我效能的概念是指个体对其在具体任务或情境下有关行为能力的判断自我效能感影响着个体的思维方式、动机、行为表现和情绪唤醒。社会认知理论注重认知过程,强调内部影响和外部影响之间的交互作用对理解。社会认知理论强调观察学习和自我调节。观察学习涉及通过观察别人而学习复杂行为的能力。自我调节与个体对自身行为施加影响的能力有关,而不是机械的对外部刺激产生反应。 观察学习理论认为人们只能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而学习。被观察的对象称为楷模。有证据表明个体的行为可以通过观察楷模的行为表现而学得。因此,例如孩子通过观察父母或他人说话从而学会语言,这个过程叫仿效。通常这一类行为的学习历程也包括模仿或认同。然而,模仿指细致地重复他人的某种反应,

三年级社会和品德学情分析

三年级社会和品德学情分析 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 三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家庭、班级、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应该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并积极投入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三年级的学生还处于儿童期,这一阶段是儿童品德和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他们刚刚进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这一册的教育内容应当是对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打基础的教育,是学生由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向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自然衔接。 本册教材在“自我成长”教育主题统领之下,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需要和不断扩大的认知范围,用社会关系、社会活动、社会环境三条主线,贯穿个人、家庭、学校、等三个不同范畴,并使三个范畴形成彼此互动的关系。 三年级教材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和兴趣爱好,建立起自尊、自爱和自信,进而使学生能够勇敢、自信地面对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和各种各样的困难。培养学生学会欣赏同学的优点,帮助他们客观地分析、认识自己的不足,反省自己的行为,取同学之长补自己之短,不断地改进、完善和发展自己。 2、指导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的家庭,感受、体验家人对自己的关爱,愿意主动与家人沟通,尊重、孝敬老人。关心家庭生活,理解父母在家庭生活中所付出的心血,有承担家庭义务和责任的意识。 3、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同学间的友谊,老师对学生的爱,班集体的团结和凝聚力,体验拥有朋友的快乐和团结合作带来的乐趣。关心集体,乐于参加集体活动,感受集体生活的快乐与美好。 4、初步形成合理的消费观。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初步具有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能力。 根据学生现状和教材特点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1、为了体现课程“活动性”的要求,激发学生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多种活动中,通过感知、体验来主动探索,获得对事物的真实感受。 2、注意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实践、收集资料、合作交流以及体验、感悟、理解、反思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使学生在一个开放的环境里学习,在学习中积累知识或经验,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和创造能力。

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内容提要】自解放以来我国一直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障体系的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上。数十年来已经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人民的生活有了可靠的保障。但从根本看,我们的社会保障体系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急待继续建立和完善。本文即围绕该问题展开浅层次的论述,进行相关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社会保障,现状,不足,对策,意义

前言:建立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保障体系,是我国经济建设,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以及实现完全意义社会主义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构成条件。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一直把做好社会保障工作放在当前全国发展议程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地位。国家领导人提出了初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这项决策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近几年来,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之快显而易见,已初步形成了以养老不保险,下岗人员基本生活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三个模块共同运作的社会保障体系。在该体系下,我国的社会保障已初见成效。人民的生活已有较好的保障和改善。但是,目前的成绩并不能掩盖现行制度的缺点和不足,中国社会保障体系要符合整个国情的发展要求,仍有很漫长的路要走。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概念和意义

社会保障制度(SOCIALSECURITY)亦可理解为社会安全,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建立基金,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失业,工伤,生育以及遭受意外灾害的情况下,可以得到经济补偿的一种社会经济制度,概括地说一般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互助和优抚安置等五大体系。 在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是每个国家必不可少的基本制度之一,由国家建立并实行。同时,国家必须立法对社会保障制度进行规范的调整。所有相关法律总称社会保障法,也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法律表现和实施依据。建设一个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对一个人国家有着非同一般的重要意义。从历史的角度讲,社会保障是治国安邦,人民安居乐业的根本途径,被称为“铁血宰相”的贝斯麦曾说:“社会保险是一种消除革命的投资。一个期待养老金的人士最安分守己的,也是最容易被统治的。”从现实的角度讲,社会保障是广大人民群众最关注,最有切身关系的政策。社会保障制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同时,社会保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支柱。在我国加入WTO之后,经济活动迅速和世界接轨。市场变化日新月异,随着外来竞争力的影响,企业的兼并和破产使下岗和失业成为一个社会现象。只有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才能为市场经济创建较为宽松的社会环境。同时也避免了下岗人员可能产生的不良心理,保证了社会稳定。从未来的角度看,我国已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人口老龄化,不但养老金的需求增加,而且医疗需求也将大幅上升。我们人口老龄化具有的三个特点:规模大,速度快,底子薄。更说明了在当前社会建立以各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性。

从文化人类学角度看语言性别差异

从文化人类学角度看语言性别差异的原因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文明的象征,是文化的载体,是社会发展的产物,而人是语言的载体,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语言的主体——人,可以按性别分成男性和女性,不同的性别在语言上也有很大的差别。例如男女在话语风格、谈话策略、话题内容等方面都有各自的特点。女性普遍对发音的正确与否保持着高度的敏感性,女性口头言语一般比较流畅、吐字清楚、口齿伶俐,她们比男子更倾向于使用标准、权威的发音方式,对自己在这方面的要求也明显高于男子。女性在说话时喜欢用情感词、强化词、夸张语词、幽默含蓄的词以及带文采的形容词等,而男性说话则直率肯定,男性用粗俗语和诅咒语也比女性多。出现如此多的语言性别差异是有深刻的原因的。归纳起来有如下原因:一.社会文化因素。由于职业、年龄、教育程度、文化背景、身份、地位、场合的不同,导致了语言的性别差异。 语言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因此男女语言差别这一语言现象首先应归咎于地位、作用、支配等社会因素。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占有一定的社会位置,与他人构成一定的社会关系。在言语交际中,一般来说,男性处于强势、支配地位,而女性则处于弱势、受支配地位。例如在社会生活中,女性多用附加疑问句回答问题,喜欢用征询不确切的语调,而男性的语言往往是更加有力度,在谈话中起主导作用。这些语言上的特点都是男女在社会上不同地位的反映。 在公共场合或职场上,女性在谈话中喜欢注意给别人以说话机会,如果说得太多时,会感到不好意思,而且不喜欢任何人始终控制整个谈话。而男性在谈话中则力争占主导地位,有时总比别人说得多,而且体察不到应把自己的谈话与他人的联系在一起的必要,常常忽略别人所说,一味强调自己的观点。女性重视谈话的细节,认为这是参与谈话的标志;而男性则不这样谈话,他们不注意照顾别人的谈话。 由于性别、年龄的不同,因此社会劳动分工也不同,这就使不同性别的人承担不同的社会角色,作为人与人之间交际工具的语言也会因人的社会角色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话题、语体、词汇,因此性别语言差异是不可避免的。 另外,性别差异也是一种文化差异,异性交流是一种跨文化的交流。不同文化的成员都有自己的交流规则和假设,在跨文化交流中,就会用这些规则和假设,于是,就发生了性别语言差异。 场合的不同,语言的性别差异也不同。一对恋爱中的男女,不管是男的还是女的,他们的语言会是很亲密的。而一旦他们在职场上时,语言就会变得严肃一些。 二.家庭文化及抚养方式对男女语言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孩子的早期经验主要是从家庭中获得的,在一个家庭中,父亲充当着导航的角色,而母亲则比较善于表达。男女孩子很小的时候受母亲的影响比较大,而长大一些后,父亲开始引导孩子认识家庭以外的世界,将更大的社会准则(如成就取向)传授给孩子。这个时候,男孩子就会放弃了与母亲的表达性关系,而接受父亲教的模式。然而女孩则继续表现出对母亲表达性关系的依附,接受母亲的角色。所以,无论在任何社会,男孩在玩耍时常模仿他们父亲的活动和游戏,而女孩则承担和接受她们母亲的任务。因此,家庭的影响会使孩子认识到自己性别阳刚或阴柔角色。要是孩子长期和母亲相处,则语言就会更加女性化,否则则更会

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健全

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健全 摘要: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发展的产物通常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社会福利以及社会互助、个人储畜积累保障,甚至包括住房制度等项目.社会保障制度是衡量社会制度健全程度和社会文明进步水平的重要标志。对建立健全当代中国行政价值观体系,进一步推动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性 社会保障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要而且重要的组成部分,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对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我国当前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 1. 从生产目的而言,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其生产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那么满足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必然成为我国最基本的国策。 2. 从根本任务和目标而言,要解放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首先是要保护生产力,作为生产力决定因素的劳动者应该在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及劳动力生产与再生产方面得到保护,而社会成员的富裕也以满足最基本的生活需要为基础。 3. 从人道主义而言,社会主义相对其他非社会主义更具人道主义。因此它首先应当为社会成员提供最基本的物质文化保障和社会福利。在全国范围内消除贫困,为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的生活需要,提供最基本的物质文化保障,提供优越的社会福利,需要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作保证。 (二)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老年人的数量居世界第一位。当前我国人口随着年龄增长已步入老龄社会,老有所养问题亟持解决,赡养老人必将成为社会的一大责任。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的压力是全面的。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需要。回顾改革开放二十年的历程,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则是我们取得伟大胜利的一条最为重要、最为宝贵的基本经验。实践充分证明,社会保障制度是维护社会安定,促进经济发展,关系到全体社会成员切身利益的一项基本的经济社会制度。 (三)、健全和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几点建议 (一)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坚持统账结合、逐步做实个人账户的前提下,针对现阶段各地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层次低、有些地区甚至还停留在县级统筹的现实,要逐步从这种低层次统筹迈向更高目标,要依法建立健全省级调济基金、完善市级统筹、逐步实行省级统筹,最后在条件具备时实现基本养老保险金基础部分的全国统筹。养老保险基本制度要实行统一的现收现付的国民养老金制度,覆盖各类企业、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非正规就业人员、乡镇企业职工、农民工,由国家强制实施。同时,对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大型企业强制实行企业年金制度,并鼓励其他单位自愿参加,以对国民养老金进行补充。国家还应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参保自愿性的商业保险,进一步提高个人养老保障水平。 (二)建立适应新的就业格局的社会保障制度为适应就业格局的多元化发展,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必须做出相应的改革和调整。首先,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把非正规就业人群纳入保障范围内,转变单纯以正规就业人群作为社会保障主要对象和社会保障必须依托用人单位的传统观念。同时,由于非正规就业者缴费能力相对较弱,因此保障水平要做出适度合理的调整,实行低标准准入,制定多层次的缴费 标准,以满足不同层次的保障需求,使大多数非正规就业者能切实可行地得到保障。其次,社会保障机构应设置个人服务窗口,简化个人参保程序,使跟人参保者参保登记﹑缴

关于当代中国社会学中家庭社会学浅谈

关于当代中国社会学中家庭社会学的浅谈 张成博 (上海交通大学电院5090309407) 家庭社会学是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借鉴文化人类学、社会心理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成果,研究家庭个体关系和家庭与社会关系的变化规律的一门社会学的分支学科。从本人一学期的社会学通识课的理解上来看,就是从微观角度研究宏观现象的学科,社会是家庭的宏观体现,而家庭则是社会的微观本质,这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也促成了社会学研究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可以说,这是一门在我看来意义重大的社会学分支。 下面就从家庭社会学的概况、热点研究课题和解决方向两个角度阐释我对该问题的初步理解。 家庭社会学的概况 (一)家庭的本质 关于家庭的本质理解,是在邓伟志所著的《家庭问题种种》一书中首先引起的,该书对家庭定义的表述是:按血缘和姻缘关系建立起来的经济组织,简而言之就是:血缘+经济=家庭。他认为,在血缘和经济两大因素中,经济的关系更为重要。在阶级社会中,不仅姻缘要服从经济,就是血缘关系的亲疏,也要受到经济关系的制约。因此,他认为,家庭的本质,归根结底是一种经济关系。我对这种观点持部分肯定的态度。首先,经济基础确实可以决定家庭中每个个体的社会地位、生活质量乃至幸福指数,但血缘和亲情的重要性同样不可忽视。我们可以在网上屡屡见到某位明星富翁因家庭问题产生心理疾病乃至自杀、犯罪等,而一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百姓,虽然贫穷却生活的很快乐很满足。所以,对于家庭本质的理解我认为是结合了人口生产关系、情感关系和社会关系等诸多因素,在经济基础和文化基础的要素下构成的一个社会的基本单元。

(二)家庭职能的概念 在《社会科学争鸣大系——社会学卷》中阐述道:家庭职能是指家庭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所能发挥的作用。一般来讲,这样的职能有三大类:第一类是生育职能,这个是自从存在家庭以来,在任何社会形态都具有的职能;第二类是消费,这保证了家庭基本生活需要和精神需求;第三类就是派生职能,如宗教,这不是每个家庭必须具备的。首先就生育职能来讲,这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传承的保证,同时也应该是家庭生活得以和睦美满的一个必要的条件。从这个职能中引申出的诸如“丁克”家庭、婚外生育等一些社会敏感问题,同样是印证了微观家庭可以对宏观社会产生影响的观点,这也将在后面的热点问题中加以细究。而消费则更是如此,从个人家庭的消费可以影响到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和利益的分配问题,当然,这也是间接反映一个家庭经济基础的一个体现。如果一个家庭的消费仅仅停留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层面上,那这个家庭的经济基础必然是不高的。在看最后一个职能,这个从我个人的角度觉得中国的情况没有外国那么复杂,可能基于我国对宗教信教的管理的问题,以及一些历史考究的缘故,当然这个仅仅是个人的主观臆断。 针对家庭职能未来的发展趋势也是学者研究的方向。同样从本书中参考相关信息,有些学者认为家庭经营终究是一种小生产方式,只适用于落后的生产力水平,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家庭的这种生产职能也将随之消失。关于生育职能,在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文中提出的关于人类两种生产的论断:“历史中的决定因素,归根结底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生产本身又又两种,一方面为生活资料,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所以,家庭生育职能作为最基本的一项职能将一直保留。我个人感觉,未来人类科技和文明的高速发展必将影响到家庭职能的转变。一部分职能被弱化,如生产职能;一部分职能将得到加强,如教育职能;而一部分职能将维持,如生育职能。总之,这样一种职能的转变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多种文化相互冲击融合的结果。当然,不同的职能我觉得并不存在高低贵贱之分,所以其加强和削弱也不能直接或间接反映家庭在社会中地位的加强或者削弱,正如生物进化的道理,所谓优胜劣汰的原理在这里同样适用。 (三)家庭结构概述

终身学习与终身教育

终身教育 一、终身教育的含义:“终身教育”这一术语自1965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召开的成人教育促进国际会议期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法国的保罗?朗格朗(Paul Lengrand)正式提出以来,短短数年,已经在世界各国广泛传播,近30年来关于终身教育概念的讨论可谓众说纷纭,甚至迄今为止也没有统一的权威性定论 现代教育思想达到共识|:终身教育是人们在一生各阶段当中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是人所受不同类型教育的统一综合。包括教育体系的各个阶段和各种方式,既有学校教育,又有社会教育;既有正规教育,也有非正规教育。终身教育贯穿于整个人生,是人自发地、主动的、持续的教育过程;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涉及人的思想、智能、个性和职业等方面的内容,终身教育(lifelong education)主张在每一个人需要的时刻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终身教育思想成为很多国家教育改革的指导方针。 二、终身学习的意义终身教育的提出和实施,对于当代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使教育获得全新的诠释,主张教育应该贯穿于人的一生,彻底改变了过去将人的一生截然划分为学习期和工作期两个阶段的观念。其次,它促进了教育社会化和学习型社会的建立。改变将学校视为唯一教育机构的陈旧思想,使教育超越了学校教育的局限,从而扩展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整个空间。再次,它引发了教育内容和师生关系的革新。教育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而应贯彻人的全面发展精神,学习者不仅要学习已有的文化,更要培养个人对环境变化的主动适应性。传统的师生关系也将发生根本变化,代之以一种新型的民主的开放式的关系。最后,它的多元化价值标准,为学习者指出了一条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崭新之路 三、终身教育的实现方式 1、按照教育阶段分为:婴儿、幼少年、青壮年、中年、老年五大阶段。 2、按照教育方式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成人教育)三种教育方式,三种教育方式在个体终身学习实践中的体现。 3、按照教育体制又分为:学前教育、初等教育(小学)、中等教育(中学)、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五个教育阶段;其中中等教育分为两个阶段:初级中学、高级中学;高等教育有三种教育方式分别为: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自考 四、终身教育的特点 1. 终身性。这是终身教育最大的特征。它突破了正规学校的框架,把教育看成是个人一生中连续不断的学习过程,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实现了从学前期到老年期的整个教育过程的统一。既包括正规教育,又包括非正规教育。它包括了教育体系的各个阶段和各种形式。 2. 全民性。终身教育的全民性,是指接受终身教育的人包括所有的人,无论男女老幼、贫富差别、种族性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汉堡教育研究员达贝提出终身教育具有民主化的特色,反对教育知识为所谓的精英服务,是具有多种能力的一般民众能平等获得教育机会。而事实上,当今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要学会生存,而要学会生存就离不开终身教育,因为生存发展是时代的主流,会生存必须会学习,这是现代社会给每个人提出的新课题。 3. 广泛性。终身教育既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也包括社会教育。可以这么说,它包括人的各个阶段,是一切时间、一切地点、一切场合和一切方面的教育。终身教育扩大了学习天地,为整个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4. 灵活性和实用性。终身教育具有灵活性,表现在任何需要学习的人,可随时随地接受任何形式的教育。学习时间、地点、内容、方式均由个人决定。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 五、世界各国家终身教育的实践 终身教育理论确立以来,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目前许多国家的政府把终身教育作为本国的教育改革的总目标,努力把终身教育纳入规范化渠道,并以终身教育的原则来改组、设计自己的国民教育体系,试图建立一个从幼儿园到老年大学、从家庭教育到企业教育的全面实施终身教育的终身教育大系统。 1. 制定终身教育的法规。不少国家通过立法,从法律上确立终身教育理论为本国当今和今后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如日本在1988年设立了终身学习局,并于1990年颁布并实施《终身学习振兴整备法》。美国则在联邦教育局内专设了终身教育局,并于1976年制定并颁布了《终身学习法》。法国国民议会在1971年制定并通过了一部比较完善的成人教育法《终身职业教育法》,而且还在1984年通过了新的《职业继续教育法》对一些问题作了补充规定。韩国则于八十年代初把终身教育写进了宪法,并开始实施终身教育政策。联邦德国、瑞典、加拿大等许多国家也针对终身教育颁布了相应的法律。我国2005年《福建省终身教育条例》颁布,成为中国内地第一部终身教育地方性法规,年1月5日《上海市 终身教育促进条例》正式颁布,2012年9月28。 2. 把成人教育纳入终身教育的大体系中。,建议提出:成人教育是包含在终身教育总体中的一部分;教育决不仅限于学校阶段,而应扩大到人生的各个

认知与社会学习理论

第七章认知与社会认知理论 一、内部原因 格式塔心理学或完型心理学,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行为主义的缺陷。 二、外部原因 邻近学科的影响,控制论、信息论、计算机科学和语言学。把人与计算机做类比。 三、人格心理学中的认知理论的兴起 勒温场理论:人们受到各自认知的“生活空间”的影响,在表征时会有不同的组织方式。凯利最早解释个体行为中的差异是由于个体在对世界的感知和信息加工中存在着差异引起的,将认知结构视为人格结构。 第二节罗特的社会学习理论 最负盛名的著作有:《社会学习与临床心理学》(1954)《人格社会学习理论的运用》(1972)第三节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一、班杜拉简介(美国心理学家) 1972 年获美国心理学会授予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73 年获加利福尼亚心理学会“杰出科学成就奖”;1974 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80 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二、理论观点 (一)交互作用论 强调人是主动的,反对把人看成是被动的、是潜意识行动与过去历史的受害者,或者只是由环境决定的。 主张交互作用论,即人受环境力量的影响,但是他们可以选择行为的方式。 个人与环境以交互作用的方式彼此影响,每个人的人格特点是个人和情境变量持续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学习经验的差异就是个别差异的原因。 (二)观察学习 观察学习是指人通过观看他人(榜样)而习得复杂行为的过程。包括观察“示范者”的行为,和观察“示范者”所受到的强化。又称替代学习、榜样学习、模仿学习。 由于看到他人行为被强化,而代替了自己行为的强化,所以观察者也能学习到示范者的行为。观察学习的好处:效率高、错误率低;间接学习,不必亲身经历,即可明白该怎么做 观察学习的四个阶段: 注意过程,只有注意到榜样的行为,辨别出其重点并认识到其特征时,才能通过观察来学习。保持过程,看到某个榜样的次数并不多,为了再现榜样的行为,必须记住它。我们是以“心象表征系统”和“言语表征系统”两种方式在记忆中将榜样行为的重要线索进行编码的。动作再现过程,将先前编码的心象和言语线索转化为动作的再现。 动机过程,虽然没有强化也可以发生观察学习,但对榜样的注意会受到动机的影响,而且我们是否作出所观察的行为,也会受到动机的影响。 (三)对强化的发展 替代性强化:在观察学习过程中,看到某行为受到奖励后,观察者表现出该行为也随之增加,象是自己获得了强化一样,当他们看到某行为受到惩罚后,他们的相应行为也随之减少,象是自己受惩罚一样。这个现象被称为替代性强化。 自我强化:一个人在表现某项行为之后,若自己感到有成就,那种满足感,就具有极大的强化作用。 (四)预期作用与行为目标 解释行为的学习与表现的差异 一个人的行为不是完全盲目的,而是依照自己的经验和观察学习的结果,对行为的后果,有

小学四年级学生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学生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孩子大脑发育正好处于内部结构和功能完善的关键期,生理和心理特点变化明显,是培养学习能力、情绪能力、意志能力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同时,四年级孩子开始从被动的学习主体向主动的学习主体转变,心理发生了明显的转变。虽然开始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但是辨别是非的能力还极其有限,社交经验缺乏,经常会遇到很多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是不安的开始。如果经过正确引导,孩子可以安然度过这个不安的时期,综合能力得到快速的提高,在学习的旅途中将会实现一次具有人生意义的深刻转折,从此踏上成功的人生之路。研究表明,10岁左右大脑前额皮层发育完善,孩子玩的天性开始消退;相反,大脑的抑制功能加强,儿童对自己的行为和情绪变化变得有意识;第二信号系统的语言和文字反应能力增强,思维能力的发展处于转折时期,抽象概括、分类、比较和推理能力开始形成;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提高,做题的速度和准确性提高,一题多解的数量增加。思维开始从模仿向半独立和独立转变,培养思维的独立性和发散性在四年级尤其关键,而独立性和发散性是创造性的必要条件,所以四年级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关键期。 法国教育家卢梭说过:“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他们长的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所以,超越生理和心理发育水平的教育会妨碍孩子的成长。作为老师,我们应该了解孩子的生

理和心理特点,恰如其分地给以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一)四年级的重要性和心理特点 1、四年级是儿童成长的一个关键期。 四年级在小学教育中正好处在从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这时候的四年级开始转变思想方法,从过去笼统的印象转变为具体的分析,偏重对自己喜欢的事物进行分析。四年级的学生非常难引导,身体方面有高矮胖瘦,心理方面:四年级孩子开始从被动的学习主体向主动的学习主体转变,小时候看不懂,听不懂的一些知识,现在很快可以搞明白,知识增长速度明显加快。 四年级的孩子开始意识到“自己”思维形式向抽象思维过渡,可以进行复杂的分析,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受大人控制,有一点叛逆。四年级孩子注意力增强,注意力的稳定性由15~20分钟提高到20~30分钟。孩子的言语发展水平由口头言语向书面言语过渡,小学四年级(9~11岁)以后,书面言语水平逐步超过口头言语水平。根据这一变化,语文教学强化了阅读分析和写作的训练,数学开始接触分数、面积、进率等比较复杂的问题,以发展学生的概括、对比和分类等抽象思维能力。

学习型组织的意义和发展趋势

浅谈建立学习型组织对云铜集团的意义 学习型组织,这个并不陌生的词语,经麻省理工学院的管理学教授彼得.圣吉在其巨作《第五项修炼》中提出,立刻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学习浪潮。学习型组织,是总结来源于企业管理中的一种管理方法,一经提出,不仅得到众多企业的深入应用和研究,同时受到了学术界的热捧和专研,立刻将这种管理方法上升为一种管理理念。这一理念传到中国之后,不仅得到学术界和企业界的研究、使用和钻研,同时各级政府和社会团体也纷纷学习并提出建立学习型政府、学习型城市、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工会等等。 学习型组织不是一个时髦的词语,更不是一个学术热潮,而是要一个企业长期孜孜不倦学习、积累和专研的管理模式。世界著名的企业微软、IBM、GE、壳牌以及中国著名的企业联想、海尔和华为都已经在专研和建立学习型组织,并已经取得深远的成果。 建立学习型组织对于全球企业,特别是中国非经济发达区域的企业,有更加迫切的需要,有更加深远的意义。 一、建立学习型组织的必要性 1997年7月,由世界管理协会联盟和中国国民经济管理学会联合在上海召开的“97世界管理大会”上,专家们将“学习型组织”定为未来企业的成功组织模式,将“创新”定为未来企业管理的主旋律,创新能力成为未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经济全球一体化时代,全球范围内的企业信息共享,资源共享,人才共享。作为资源依赖型企业,我们与全世界的企业共同争取资源,随着资源的不断开发,获取资源的成本必将逐步增加。资源成本增加到一定程度或者说资源减少到一定程度时,企业获取资源的能力将成为致命武器。这种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企业实力的强弱,一个企业长期的强大,只能来源于企业自身强大的、持续的获利能力。这种持续的获利能力只有通过不断的生产销售高附加值的产品来获得,如果不能生产出高附加值的产品,即便取得了资源,也只能是成为资源的简单加工者。而持续不断的高附加值的产品,只能通过持续的创新能力取得。 创新可以拯救一个企业的命运,但在新经济时代的今天,一次两次的创新无

社会认知理论

第一章社会认知理论 1.自我效能概念:“自我效能”由美国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在20世纪70年代首次提出,目前已经成为教育界的一个关键理念,正在被广泛应用于医疗保健、管理、运动以及诸如发展中国家的艾滋病(AIDS)等看起来极为棘手的社会问题等领域。它同时也是目前横扫心理健康领域的“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运动的主要特征。“自我效能”与自尊不同,它是对特定能力的一种判断,而非自我价值的一般性感受。 自我效能是指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bandura,1977)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班杜拉凭借着他对人性及其因果决定模式(三元交互决定论——个体、环境与行动三者之间的交互决定论)的理智把握,在认知心理学的影响下,提出了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对这一中介过程做出了理论解释。 自我效能理论来源于班杜拉提出的三元交互决定论的观点——即人类行为与人内在诸因素以及环境三者是交互作用、相互决定的。在三者交互作用的机制中,班杜拉又特别重视由人的各种因素构成的自我系统,他由此衍生开来提出了自我效能理论。自我效能是指个体应对或处理内外环境事件的效应或有效性,它包括一系列的自我效能现象,其中最为核心也最具有实践意义的就是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在一定水平上完成某一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判断、信念或主体自我把握与感受。它与一个人的个人能力水平相关,但并不代表个人真实的能力水平。自我效能感具有决定人们对行为任务的选择及对该任务的坚持性和努力程度。同时也影响人们在执行任务过程中的思维模式以及情感反映模式。 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其发展的因素被称为自我效能信息,班杜拉认为人们对于自己的才智和能力的自我效能信念主要是通过亲历的掌握性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说服、生理和情绪状态这四种信息源提供的效能信息而建立的。 1.亲历的成败经验 亲历的成败经验是指个体通过自己的亲身行为所获得的关于自身能力的直接经验,亲历的成败经验对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影响最大。因为*自己的经历得到的关于自身的认识最可*,成功的经验可以提高自我效能感,使个体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反之,多次的失败会降低对自己能力的评估,使人丧失信心。另外,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在某种程度上受制于个体对自我形成行为表现成败的各个因素(如:任务的难度、个人的努力程度、外界援助的多寡等)的权衡。 2.替代性经验 替代性经验是指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和结果,获得关于自我可能性的认识。替代性经验对自我效能感的形成非常重要。当一个人看到与自己水平差不多的人获得成功时,能够提高其自我效能判断,增强自信心,确信自己有能力完成相似的行为操作。相反,当看到与自己能力不相上下的人,虽然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仍遭失败时,他就会降低自我效能感。 3. 言语说服 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另一个信息源是他人的鼓励、评价、建议、劝告等。言语说服是进一步加强人们认为自己拥有的能力信念的手段。尤其是当个体在努力克服困难时,如果外界有人表达了对他(她)的信任或积极的评价,会较容易增强其自我效能。 4.情绪与生理的影响 一个人的情绪状态与生理状态有时也会影响自我效能感的水平。比如生理上的疲劳、疼痛和强烈的情绪反应容易影响个体对自我能力的判断,降低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可通过个体的选择、认知、动机、情感四种中介来发挥其主体作用:

小学道德与法治_与法同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泰山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课题:与法同行 第 1 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让学生认识到犯罪的危害性,加强学生的法制意识。 2、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 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 课前准备:收集有关《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资料,收集有关法律案例。 教学过程: 1、创设悬念,引出话题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故事。(课件演示:王刚 和李明在图书馆借书,他们谎称图书馆着火了,就拨打了 儿119电话…) (2)讨论:后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呢?(3)你们刚才猜对了吗?让我们继续来看。(课件演示:他们受到了严厉的批评,并接受了7天的行政拘留和200 元罚款的处罚……) (4)思考:这个故事给你带来什么启示?一个电话为什么受到如此严重的惩罚? (5)师小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的、人人都必须遵守的最高行为规则。它既对人们的某些行为加以约束,又对人们的正当权益给予保护。小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公民,应该时刻牢记与法同行。 结合十九大精神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2、法官修身,明辨是非 我们小学生不光尊法守法,还要成为法律的小小捍卫者,那就是小法官。想成为法官就必须了解有关的法律常识,进行自我修身,自我学习: (1)我国颁布了哪些与小学生有关的法律?把你知道的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记下来) (2)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渠道了解法规? (3)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的基本权利有哪几项? (4)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列举的不良行为有哪些? (教师学习并检测学生情况,考察是否成为合格的小法官,并学会分析案例三步走:对不对、为什么会这样、你该对他说点什么?) 3、反思案例,剖析根源 (1)王刚李明的做法有什么不对?为什么要遭受处罚? (2)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通过剖析,让学生知道不能做“法盲”,掌握和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可以帮助我们明辨是非,明确我们的权利和义务。)

小学六年品德学情分析

2015——2016年下学期六年级《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师学情分析 教师:于洋

随着本学期的课时安排,现对品德与社会(生活)学科的教学情况作出如下分析,以有效指导今后的教学工作,切实规范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过程管理,落实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一、成绩方面 1、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学工作得到重视,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六年级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变通能力和灵活运用观点、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明显提升。在试卷中题目变化学生仍能规范作答,这说明学生对道德观点能真正理解,灵活运用观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2、教师理念逐步更新,品德课走进生活,走进社会 生活是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起点,也是学生经验的主要来源。我根据学生特点,从他们身边的生活实际,社会现象出发,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有感性到理性,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观察社会生活。例:六年级:做为小学生我们能为保护环境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从答案来看,学生通过看书、看报,收集有关水资源文字以及画面了解地球缺水的现象,激起了学习的欲望;通过了解缺水的原因,知道一些如何保护水资源的注意事项、学生能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丰富学生的社会经验,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 3、教学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

些社会生活经验,在教学中教师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从贴近学生的生活入手,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如六年级的“列举你成长中令你难忘的事情”,很多学生把自己学习品德社会过程中的故事和感受写了出来,真实而又具体,体现了真实自然的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课堂。也可以看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已经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

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国家的一项基本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是否完善已经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社会保障工作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保证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稳定发展的大局。社会保障体系是否健全、这方面的法制是否完备,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竞争必然会造成一部分劳动者被迫退出或者暂时退出劳动岗位,带来本人及其家庭经济和生活的困难,需要国家提供生活保障。社会成员在年老、体弱、疾病、伤残、遭遇灾害等情况下,也需要国家提供物质帮助或者给予救济,以维持本人及其家庭的基本生活需求。近年来我国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仍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就业形式日益多元化等严峻挑战。为了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今后应采取一系列措施,建立健全各项社会保障制度。 要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逐步建立覆盖城乡所有劳动者的社会保障体系。从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来看,社会保障最初只覆盖工业工人,随后依次逐渐扩展到商业和第三产业的劳动者、公务人员和农业工人、个体劳动者和小业主,甚至工薪劳动者的配偶。扩大社会保障范围,使之逐步覆盖城乡所有劳动者,这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长期奋斗目标,也是实现社会保障制度公平性的必然要求。 合理确定支付水平,使社会保障水平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根据我国人口众多、年龄结构老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较低、未来社会保障负担沉重的现实情况,再考虑到国家层面上的社会保障资源严重不足,经济不景气时社会保障支出反而会急剧增长,因此,在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的时候,支付起点应相对低一些,社会保障制度的受益者从整体上只能享受低层次的社会保障水平。低保障、广覆盖应成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一项长期政策选择。 针对国民保障需求的多元化,建立多样化的社会保障模式。我国应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注重结合自己的国情与国力,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模式。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决定了国家建立的基本保障制度只能起到基础性作用,解决国民在遇到收入风险时的基本生活问题,尚无法满足人们多元化的需求。这样,补充保险或政府鼓励的基本保障以外的其他保障选择就显得十分重要。多样化的社会保障模式由多功能的社会救助体系和包括国家强制的最低水平的社会保险、由缴费决定或自愿购买的补充保险在内的多层次的社会保险体系构成。 要扩大筹资渠道,实现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多元化。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以往主要采用现收现付制。这种模式既不公平,也不能筹集到足够的基金以备未来之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均寿命延长,老龄化社会到来,人们对生活质量和健康质量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要求社会保障既能体现自己养活自己的原则,又能够筹集到足够的资金以备将来使用。这就要求实行多样化的筹资模式,即实行以部分积累制为主体,现收现付制和完全积累制并存,个人账户制、捐赠、发行彩票和可降低管理成本的志愿者服务等形式相结合的多种来源渠道的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模式。 加强社会保障方面的立法,形成法治化、规范化、高效化的社会保障运行管理体制。依法办事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要求。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运行、管理只有以法律为依据,才能公平、高效、健康地发展。 社会保障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定的稳定器、安全阀,事关广大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因此,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完善社会福利,从而维护社会稳定。

2018年电大《终身学习与职业发展》测试答案

终身学习与职业发展测验一 1下列那个词不能用来描述当今的这个世纪() 正确答案是:稳定 2下面哪些属于发展性危机() 正确答案是:升学 3可以用来描绘当今的这个世纪的词汇有() 正确答案是:速度,多变,危机 4比较普遍的提法是把人的气质分为哪些类型() 正确答案是:多血质型,胆汁质型,粘液质型,抑郁质型 5人在职业发展中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包括那些() 正确答案是: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自主学习能力 6人的全面发展的涵义包括()、 正确答案是:人类的全面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 7一个良好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应具备以下那些特点() 正确答案是:连续性,可行性,适时性,针对性 8属于境遇性危机的有() 正确答案是:自然灾害,恐怖袭击,被绑架 9自主学习又称自我调节学习。它主要表现出下面哪些特征() 正确答案是:自主学习是个人以自己的学习过程为监控对象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环渐进的过程。,自主学习需要一定情感的投入,并能以

意志控制学习过程中困难。 10职业生涯中影响职业发展的因素有() 正确答案是:年龄增长,知识老化,科技更新,社会发展 11生涯学者Herr和Cramer将工作可能达成的目的归纳为经济的、社会的,心理的三个层面,其中心理层面包括() 正确答案是:自我肯定,角色认定,可信赖感,个人评价 12多血质气质类型的表现特征属于以下哪一项() 正确答案是:活泼、好动、敏感 13职业生涯规划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于() 正确答案是: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帮助个人确定职业发展的目标,促进个人努力工作,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激发自身潜能,增强个人实力,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协调好职业生活与家庭生活的关系,更好地实现人生目标,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实现自我价值的不断提升和超越,实现个人全面发展 14现实型的人喜欢() 正确答案是:有规则的具体劳动和需要基本技能的工作 15职业素质不包括() 正确答案是:唯利是图 16不属于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是() 正确答案是:死记硬背的习惯 17学习方法分解为程序、原则、方式和手段四个要素,程序是指() 正确答案是:学习行为的先后顺序,包括过程、环节、步骤、阶段、顺序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