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证券市场的民事赔偿制度

论证券市场的民事赔偿制度

论证券市场的民事赔偿制度
论证券市场的民事赔偿制度

论证券市场的民事赔偿制度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任务书

注:本表由指导教师填写,经系主任审定后下发学生。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英文摘要) (ii)

论证券市场的民事赔偿制度 (1)

引言 (1)

一、证券市场引发民事赔偿的主要违法行为 (1)

(一)虚假陈述 (1)

(二)内幕交易 (2)

(三)操纵市场 (2)

(四)欺诈客户 (3)

二、证券民事赔偿诉讼制度的理论研究 (3)

(一)程序司法制度研究 (3)

(二)实体司法制度研究 (5)

三、证券民事赔偿制度的完善 (6)

(一)增强民事赔偿制度实现的物质保障 (6)

(二)构建NGO结构的证券投资者权益保障协会 (8)

(三)集团诉讼制度与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相结合 (9)

结语 (9)

参考文献 (10)

谢辞 (11)

摘要

证券市场民事赔偿制度是指上市公司投资者的财产权受到不法行为的侵害后,投资者要求赔偿的请求以诉讼形式诉至人民法院,依法要求加害人予以赔偿的制度,它是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最有效的法律手段,也是最后的救济手段。在证券市场中,主要的侵权行为有虚假陈述、内幕交易、操纵市场、欺诈客户等。我国目前对于证券违法行为的救济主要是公权追究,但对于民事责任的规定却不完善,虽然新《证券法》和相关司法解释对此有突破性规定,有利于加强对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保护,但属于纲领性规定,可操作性不强,因此完善证券民事责任制度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应当借鉴当今世界上证券立法发达国家的经验,通过增强民事赔偿制度实现的物质保障、建立NGO结构的证券投资者权益保障协会、引进集团诉讼制度并将其与股东代表诉讼相结合等途径来完善。

关键词:民事赔偿制度; 物质保障; NGO;集团诉讼;

证券市场的民事赔偿制度

引言

自2006年以来,我国股市指数频频突破历史最高点,通过投资股市获益的人数激增,这大大刺激和改变了中国普通投资者的投资热情与结构。大量中小投资者入市,其资金来源多为生活必需资金,因此逐渐累积了较高的投资风险。如果不能尽快完善民事赔偿制度,一旦发生重大违法行为,会波及整个证券市场、影响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后果。而我国对投资者进行保护的法律规定主要是刑法和行政法方面:对投资者的权益作出基本界定;对投资者保护的相关规则作出规定;控制证券发行数量,保障投资资金;确立信息公开制度;禁止证券发行和交易中的欺诈行为;禁止内幕交易,禁止操纵市场行为;保护投资者在证券市场中的直接利益;关于投资者诉讼权利的规定;以退出方式保护投资者的权益;以刑法手段保证投资者的权益。[1]但真正能够对普通投资者的权益进行补偿的民事责任却缺乏规定。

行为人被公权追究,承担行政上没收非法所得、罚款的处罚之后,面对中小投资者可能已经没有赔偿能力了,此时受损的是投资者,但最终得到利益的是国家,这不仅不符合“填平”的赔偿原则,而且对于投资者来说是非正义的。从激励的角度看,重点保证民事赔偿,会对投资者进行监督提供强有力的激励。否则,如果对于违法行为的惩戒与投资者的利益无关,投资者揭发违法行为的积极性就要大打折扣。因此证券民事赔偿诉讼制度的修订会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威慑力。而2006年1月生效的新《证券法》及相关司法解释虽然在认定证券违法行为民事责任上有突破性的进步,但是仍属于纲领性规定,可操作性不强,因此对证券民事赔偿制度进行完善具有必要性与紧迫性。

一、证券市场引发民事赔偿的主要违法行为

(一)虚假陈述

虚假陈述是在信息公开制度的框架下,法定的信息公开义务主体对于证券发行、交易以及相关活动的实施、性质、前景、法规等事项作出不实、严重误导或包含有重大遗漏等任何形式的陈述,使投资者在不了解真相的情况下作出投资决定。此种行为,究其本质是对信息公开制度的违反和破坏,直接侵犯了法律赋予投资者获取真实信息的权利;而一旦投资者根据虚假陈述作出投资决定,在证券市场上遭受财产损失,那么该虚假陈述就进一步侵犯了投资者的财产权利。[2]根据证券发行交易程序和信息公开的阶段性,虚假陈述可分为发行、上市阶段的虚假陈述和上市交易中的虚假陈述。在虚假陈述的司法事务中,还存在一个重大标准问题,我国采取原则概括与必要条款列举的双重方式,即凡属于“可能对上市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格产生较大影响、而投资人尚未得知的事实”均为重大事实。新《证券法》第63条规定:“发行人、上市公司依法披露的信息,必须真实、准确、完整,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此条款与旧《证券法》相比,扩大了信息披露的范围,从而有助于明确发行人、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环节的法律义务,规范发行人、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行为。[3]

(二)内幕交易

内幕交易又称知情者交易、内部人交易,是指董事、监事、经理、职员或主要股东、证券市场内部人员及市场管理人员,利用其地位、职位等便利,获取发行人尚未公开的、可以影响证券价格的重要信息,进行有价证券交易,或者泄漏信息,以获取利益或减少经济损失的行为。比较典型的案例是“北大方正副总裁兼北大科技总经理王某利用内幕信息买卖延中股票案” 。新《证券法》第74条对其主体进行了明确的界定。而第75条第1款也对内幕信息进行了定义,即证券交易活动中,涉及公司的经营、财物或者对该公司证券的市场价格有重大影响的尚未公开的信息。[4]新《证券法》在原来的基础上,新增添了内幕交易的民事责任,在诉讼中,原告只要证明自己遭受了损失,并且损失是因为内幕交易行为而引起的即可。在内部人利用内幕信息进行交易之后,内幕信息公开之前,所有不知情的买卖股票的投资人都遭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可以通过民事赔偿制度得到赔偿。[5]

(三)操纵市场

操纵市场的行为可以分为连续买卖,即行为人为了抬高、压低或维持集中交易时有价证券的交易价格,自行或者以他人名义,对该证券连续高价买入或低价卖出的行为;相对委托,即与他人串通,以事先约定的时间、价格和方式相互进行证券交易,影响证券交易价格或者证券交易量;冲洗买卖,指在自己实际控制的帐户之间进行证券交易,影响证券交易价格或者证券交易量。新《证券法》第77条对此行为进行了明确规定:“操纵证券市场行为给投资者造成损失的,行为人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这一规定为操纵市场的民事法律责任提供了法律依据,有助于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但由于没有相应配套规定,加之操纵市场自身的特点,在实践操作中无法对操纵市场的民事责任的主体、因果关系及损失标准予以确定,缺乏可操作性,只是导向型规定,应当在今后出台相对应的司法解释,便于司法机关理解与操作。

(四)欺诈客户

广义上的欺诈客户是指受托人在证券发行、交易及相关活动中,利用职务之便,变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进行误导投资者的行为,以及利用其作为客户代理人或顾问的身份,实施损害投资者利益的行为。狭义上的欺诈客户,仅指证券公司及其从业人员在证券交易中违法客户真实意思,损害客户的行为。新《证券法》对狭义欺诈客户进行了列举性的分类:违背客户的委托为其买卖证券;不在规定时间内向客户提供交易的书面确认文件;挪用客户委托买卖的证券或者客户帐户上的资金;未经客户的委托,擅自为客户买卖证券,或者假借客户的名义买卖证券;为牟取佣金收入,诱使客户进行不必要的证券买卖;利用传播媒介或者通过其他方式提供、传播虚假或者误导投资者的信息等。新《证券法》第七十九条也规定:“欺诈客户行为给客户造成损失的,行为人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有利于扩大对中小投资者权益的保护范围。

上述违法行为是证券委发行为中的侵权行为,除此之外还有证券违约责任如违反证券承销合同,违反证券上市协议,违反证券买卖委托合同,违反证券交易服务合同。此类违法行为主要由《民法通则》、《合同法》调整,在次不重点论述。

二、证券民事赔偿诉讼制度的理论研究

(一)程序司法制度研究

1、管辖。最高人民法院2003年1月9日《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中按级别管辖、地域管辖和移送管辖分别作出了规定,笔者认为,网络时代证券投资者的交易大多由网上完成,不应采用传统管辖权原则,即以地域为基础的,一国对于其领土范围内的一切人、物和事享有完全的和排他的管辖权。而是应当综合考虑合同条款,实际交易过程,行为人的目的、行为的效果以及行为人的合理预期等因素来确定最适宜的法院地,从而对原有的不利于投资者的“原告就被告”的诉讼管辖方式进行改良。而股票转让对当事人以及第三人的效力,应由转让交易的主体法决定,实际上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由证券交付地法决定。因为在交易所进行交易的主体都只有

认可交易所的规则后方能进行交易,交易所所在地的法律可以被认为是当事人默示选择的证券交易合同适用法律。而对于网上证券侵权行为,在侵权行为地不易确定的情况下,在管辖上可以考虑由侵害结果发生地的法院管辖。

2、诉讼方式。《规定》第12条:“本规定所涉民事赔偿案件的原告可以选择单独诉讼或者共同诉讼方式提起诉讼。”结合我国《民事诉讼法》第5

3、54条,《若干意见》第57、60、62条确立了人数固定的代表人诉讼。因为受害投资人过于庞大,且个体受到侵害的数额和实际损失很难一致,而且我国没有类似于美国的终结机构对数以万计的投资人及其损失进行等级和计算的作法,仅依靠人民法院完成公告、对权利人登记以及权利人选择加入等工作是不现实的。但是将更大的人数不确定的共同诉讼排除在外是不利于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的,因为中小投资者信息匮乏,有些受害人甚至不知道案件进入诉讼程序或者对司法制度没有明确的了解,如果不能考虑借鉴美国集团诉讼等诉讼制度,将判决效力遍及未登记人员,则不利于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本文对此将在第三部分详细论述。

3、前置程序。《规定》增加了刑事、行政处罚为民事赔偿诉讼的前置程序,要求投资者“必须有行政机关或者人民法院的刑事裁判书”方能对虚假陈述行

为人提起适格的民事诉讼。笔者认为,这是我国法治领域中“重刑政,轻民事”传统的表现,这样的要求,对于大多为普通老百姓的中小投资者来说太过苛刻,其高昂的诉讼成本、复杂的司法过程,会迫使受害人从经济角度出发放弃诉权的行使。个体的损失可能不大,但积少成多,这不利于证券市场对于违法主体的监督、管理。[6]笔者认为,处罚决定或有罪判决在证券民事赔偿诉讼中仅表明虚假陈述违法行为的存在,而责任主体的确定则有赖于诉讼过程中对有关事实的认定。若在诉前即已确定被告,且不容许追加被告,则大大限制了司法最终裁决权,妨碍了投资者私权的行驶,也影响追究法律责任的司法目的。

4、原被告的确定及其举证责任。《规定》确定了原告提起诉讼必须满足两个条件:(1)有损失发生。例如,某投资者并不知道利好内幕信息,但其也在行为人采取行动的当日买入了一批股票,并持有不动。当该内幕信息被披露之后,股价上涨,该投资者也获利。该投资者采取了与行为人相同方向的操作,但没有受到损失,所以不能请求行为人赔偿。(2)有直接的因果联系。而不可以是间接相反交易的投资者。这部分受害者的损失可能成为其他采取相同交易人的利润,所以都向行为人赔偿也有违公平原则。这也可以大大减少司法的负担。

在我国建立民事赔偿制度的初期,应采取谨慎的态度,对求偿范围进行一定限制。而对于举证责任,《规定》第6条第2款规定了投资人提起虚假陈述民事赔偿诉讼应当提交的证据,即行政处罚决定或者公告,或者人民法院的刑事裁判文书;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身份证明文件,不能提供原件的,应当提交经公证证明的复印件;进行交易的凭证等投资损失证据材料。而被告除了发起人、发行人或者上市公司承担无过错责任以外,其他各类被告可以因举证证明其无过错的证据而获得免责,如证明原告存在以下事由:明知虚假陈述存在而进行投资;损失或部分损失是由证券市场系统风险等其他因素所导致;属于恶意投资、操纵证券价格的,则被告不承担赔偿责任。对于发行人以外的其他主体则能够以自己已尽勤勉义务而免责,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在司法过程中,采取举证责任倒置的方法。[7]

(二)实体司法制度研究

1、时效。《规定》继承了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受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通知》中对于这类案件2年的诉讼时效规定,但是《规定》对时效的起算时间,将《通知》的“从作出处罚决定之日”修改为“公布处罚决定之日和刑事裁判生效之日。”因为现实中,公布之日滞后于作出处罚之日,这样的修改能够给中小投资者更多的时间决定是否通过司法途径保护自身权益。这是《规定》进步之处。

2、归责原则。一般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应当是过错责任原则,然而证券市场纷繁复杂,行为人很容易找到众多里有来说明自己“犯规”实属无意,而受害人却很难举出有利的证据来证明行为人存在故意或确有过失。因此,对于发行人的民事责任,应采取无过错责任原则。因为他们在信息披露中,始终发挥着支配的作用。同时也是中介机构的聘任者,中介机构的活动无疑是依赖证券发行人所提供的信息和资料。[8]而对于其他人员则适用过错推定原则。新《证券法》第69条明确规定:“发行人、上市公司......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致使投资者在证券交易中遭受损失的,发行人、上市公司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与发行人、上市公司承担连带赔偿责任,但是能够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除外。”

3、因果关系。因果关系的认定方面,因为信息披露义务主体依法承担信息披露义务,并应当保证所披露的信息真实、完整、及时和准确。因此,在证券市场上,投资者有理由信赖这些信息并据此作出投资决定。即使某一投资者本身不是直接根据这些信息,而是依据市场价格走向作出决定,但事实上市场价格走向仍然取决于这些信息。也就是说,投资行为与披露的信息之间无论如何都存在着因果关系。在司法过程中,应当根据以下情形判断(以虚假陈述为例):第一,投资人所投资的是与虚假陈述直接关联的证券;第二,投资人在虚假陈述实施日及以后,在揭露日及更正日之前买入该证券;第三,投资人在虚假陈述揭露日或更正日及以后,因卖出该证券发生亏损,或者因持续持有该证券而产生亏损。而在司法过程中,对于因果关系,投资者可以通过查询电脑的记录得知其委托是否与发行人的委托撮合,从而证明其因果关系的存在。《规定》对此实行严格的限定,而不采纳更为倾向于投资者的“合理预见” 理论,笔者认为这样不利于扩大对中小投资者权益的保护。

4、赔偿范围与损失计算。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损失赔偿额计算方法:实际价值计算法,赔偿金额为受害者进行交易的价格与公开后该证券的实际价值之差额。但是此种方法如何确定公开后实际价值比较困难;实际诱因计算法,行为人对于其行为所造成的证券价格波动负赔偿责任,对其他外来因素而导致的证券价格波动不负赔偿责任。但是如何将内幕交易公开和外来因素分开,这也不容易操作;差价计算法,损失赔偿额等于股票交易时的价格与内幕交易行为暴露之后一段合理时间内股票价格的差价;非法所得计算法,赔偿金额限定在违法者的全部违法所得,包括获得的利润和减少的损失。这是一种简便可行而又不失公正的做法,笔者认为应当采用此种计算方法。

三、我国证券民事赔偿制度的完善

(一)民事赔偿制度实现的物质保障

证券市场民事赔偿案件中,存在一个最终的财产保障问题,即投资者(股东)赢了诉讼,必须有相应的物质财产可以得到赔偿,而不能变成“司法白条”。因此,有必要建立如下措施:

1、构建投资者保障公益基金制度。证券公司作为经营性机构,不可避免地会发生违规甚至破产。虽然证券公司普遍提取风险准备金,但一旦发生破产,其清算财产往往不足以支付投资者的保证金,因此建立保障基金,对于因为证券公司退出受损的投资者进行赔付。[9]但并非客户针对证券公司的所有请求权都可以得到投资者保护基金的补偿,从《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草案)》看,我国投资者保护基金的补偿范围类似美国,主要针对证券经营机构破产或行政强制退出时客户资产空缺的弥补。但是投资者在证券投资活动中因证券市场波动或投资产品价值本身发生变化所导致的损失,由投资者自行负担。而关于赔付限额是根据证券市场的具体情况而定的,影响因素包括:本国(地区)经济与金融市场发展水平;合理保护、降低证券公司“道德风险” ;个人投资者平均投资金额;不影响金融市场的效率,维持一个成本尽可能低的赔偿体制;赔偿基金的负担能力;历史上的赔偿记录等。[10]

笔者认为应当扩大目前该基金的赔偿范围,增加其公益性。其资金来源可以从证券发行预交一种提取专项费用,或从证券交易印花税收入、佣金收入和国有股减持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或券商提取证券投资基金交纳的年费,或接受社会捐款及从证券市场违法违规案件的行政罚款、刑事罚金、诉讼代理费、胜诉赔偿款中提成等,作为投资者维权与损失补偿基金,为投资者维权提供物质保证。

2、上市公司内部的物质保障。可以在上市公司内部强制建立留存风险保证金制度,以保证民事赔偿制度的实现。也可以建立董事、监事、高层管理人员责任保险制度和忠诚保证保险制度。使投资者的投资可以通过保险制度给予一定程度的弥补,保险公司也可以从保险的角度加强对上市公司经营人员的监督和制约,有关人员的保险情况(已保、未保、拒保)以及理赔情况均应及时公布,作为信息披露的一部分。另外应尽快建立和完善上市公司经营管理人员的薪酬制度、股票期权制度。一方面以提高其收入、激励其勤勉尽职,另一方面在发生责任赔偿时有钱可赔,使其权利和义务相一致,收入和付出相一致,这一制度可以由股东大会决定,因在其任职期间和任职后规定期限内予以部分冻结,如果发生赔偿责任可由这些股份冲抵,否则在任期届满时如数解冻。

3、建立国家行政罚款、刑事罚金财政回拨制度。在证券市场中,确立民事赔偿优先原则,负责市场监管的行政部门对有关责任机构和个人作出行政罚款处罚,或司法机关对有关责任机构和个人作出刑事罚金处罚后,其收入必然是上缴财政,但是违法行为造成的后果,不仅仅是破坏市场秩序,也侵害了投资者的权益,行政部门、司法部门作出罚款、罚金后,如果出现民事赔偿赔付不足的情况,应当回拨一部分罚款罚金用于民事赔偿。

(二)构建NGO结构的证券投资者权益保障协会

NGO(Non Government Organization)是指非政府盈利组织,倡导公平、关注弱势群体、强调受援者的充分参与。采用这种结构的证券投资者权益保障协会,可以发动全社会参与和关注,广大的群众都可以参与,可以形成良好的氛围。因为NGO独立于政府,所以地位比较超脱,不受证监会或是大的券商的控制。但是我国的NGO研究组织起步比较迟,覆盖面还比较小,对一些问题的研究与探讨也不是很深入。应当发挥主管部门的作用,帮助证券投资者权益保障协会成长、创造条件、通过立法保护它。但是在中国目前的体制环境下,对民间团体重视不够,众多维权NGO的生存环境极为艰难,资金、人员难以为继,所以可以参考消费者保护协会被政府“收编”的事实,将证券投资者权益保障协会一开始便作为事业编,发放基本工资及福利。NGO结构的证券投资者权益保障协会,性质为财团法人,类似国内的消费者保护协会,首先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其运作机制为:从每一家上市公司都买一股股票,这样就可以成为每家上市公司的股东。基金会可以聘请律师、会计师进行专业化运作,向广大中小投资者进行金融咨询,并且接受有关投诉,并以股东的身份进行诉讼。申请者可以根据权利登记,公告等程序来明确自己的身份,从而获得赔偿金额。[11]

证券投资者权益保障协会可以采用诉讼担当制度,即本不是权利主体或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第三人,对他人的权益或法律关系享有管理权,以当事人的地位,就该法律关系所产生的纠纷而行使诉讼实施权,判决的效力基于原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诉讼担当制度包括两种类型:一是法定的诉讼担当,是指基于实体法活所所能够发的规定,由法律关系以外的第三人,对于他人的权利或法律关系实施管理权。可以对于几种明确规定的民事责任的违法行为规定适用,如虚假陈述,内幕交易等;另一种是任意的诉讼担当,是指权利主体通过自己的意思表示赋予他人以诉讼实施权,此种可以适用于一些还没有明确规定民事责任的违法行为。[12]我国可以通过立法赋予证券投资者权益保障协会此项权利,使它不只是一个处理解决纠纷的机构和途径,应该进一步赋予其诉讼主体的地位。但是应该严格其条件,防止其包揽和操纵诉讼,造成滥诉。建立主要维护私人权益的证券投资者权益保障协会,可以与公权色彩浓重的证券监督管理机构一并存在,从私权角度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三)集团诉讼制度与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相结合

借鉴世界最为先进的美国的证券法规定,可以在我国引入美国的集团诉讼,对于我国的代表人制度进行改良。代表人诉讼制度是我国民事诉讼立法在结合我国国情并融合两大法系法律制度的诸多尝试中最难得的成功范例,但是立法上的不足限制了其在实践中的应用。权利人到法院登记并选任代表人,增加了诉讼的复杂性,特别是会挫伤小额受害者的诉讼积极性,因而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其作用的发挥;而且诉讼程序尚不够完备,增加了操作的难度,影响了法院推动的积极性。[13]可以与投资者集团诉讼同时进行的是股东代表诉讼,即公司董事、监事、经理人员、关联企业及其他人的行为对公司造成了损害,而可以行使诉权的公司又怠于起诉追究其责任时,符合条件的股东为了公司的利益,有权向法院起诉,追究该责任人的损害赔偿责任。[14]在多数情况下,投资者集团诉讼将成为股东代表诉讼的前置程序,这时投资者集团诉讼的原告(投资者),也可能成为股东代表诉讼的原告(股东),但前者是基于自益权产生的诉讼,而后者则是基于公益权产生的诉讼。只有将投资者集团诉讼和股东代表诉讼相结合,才能从源头堵截

证券市场的侵权行为、违法行为,并使上市公司遭受的财产损失最小化,也才能理顺上市公司和投资者之间的关系。[15]

另外还需要完善律师的诉讼代理制度,依法明确律师以风险代理方式代理投资者集团诉讼和股东代表诉讼全过程,并应当允许律师可以直接以公告方式公开征集投资者委托,发挥律师的社会法律监督功能。只有充分发挥律师这个群体对于证券民事诉讼案件的积极性,上述措施才能够真正实现。

结语

证券市场是国家重要的资本市场,在国家的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完善证

券市场的民事赔偿制度,有利于增强对中小投资者的保护、加快国家法治化进程,因此应当得到足够的重视。希望借本文能够给证券市场中各主体和相关的法律工作者以启迪,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梁定邦:《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与监管的若干问题》证券法律评论 2001年第一期,第1页-第9页.

[2]杨明宇:《证券发行中不实陈述的民事责任研究》证券法律评论 2001年第一期,第123-第171页.

[3]罗培新:《最新证券法解读》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年2月第一版,

[4]白光:《证券交易管理法律实例50例》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5年7月第一版,第245页.

[5]冯果:《法律诉讼案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年第一版,第38页.

[6]郭锋:《司法审判机关应树立什么样的价值观?——从法院受理证券民事赔偿案件的曲折经过谈起》证券法律评论2003年第三期,第319页——第322页.

[7]奚晓明:《证券市场虚假陈述民事赔偿制度——最高人民法院2003年1月9日<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解析》第103页-第122页.

[8]王利明:《论证券法中民事责任制度的完善》证券法律评论 2001年第一期第109页-第123页.

[9]张清军:《投资者赔偿基金的国际经验及在我国的构建》证券法律评论2003年第三期第103页-第122页.

[10]廖凡:《证券客户资产风险法律问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第168页-第175页.

[11]宣伟华:《虚假陈述民事赔偿与投资者权益保》法律出版社,第263页-第267页.

[12]齐爱民:《网上证券交易法律问题研究——金融电子化法律问题研究丛书》武汉大学出版社,第161页-163页.

[13]郭琳芳:《美国证券诉讼的若干问题概述》证券法律评论2003年第三期,第464页-第477页.

[14]卞耀武:《关于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者保护的法律体系》证券法律评论2003年第三期,第1页—第14页.

[15]国浩律师集团事务所《金融证券律师实务》法律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第462页-第472.

谢辞

四年的求学生涯,弹指一挥间即将匆匆逝去,成为往事。而理工大教给我的厚德、博学、笃行、至善却已深入心髓,成为终身进取的目标。如果说四年来我得到了什么,那就是理工大给我的严谨勤奋、朴实肯干的精神和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作风。感谢理工大给我提供了优越的治学环境,感谢她让我成为众多勤劳踏实的法律人中的一员,感谢我的导师吴庭刚先生对我的栽培。本文从选题酝酿到最后定稿,都是在吴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期间学生不止一次的向老师烦扰求教,占用了老师不少宝贵时间,而每次老师都是不厌其烦的为学生作答。可

以说本文的字里行间处处都闪烁着吴老师的辛勤汗水,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生活上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让学生景仰永远铭记在心。

A civil securitie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compensation for civil compensation

Tomes Hank

1.1 securities laws

1.1.1securities under the concept of civil compens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A concept

Investors in the securities market on the one hand, has a dual identity as a shareholder of a listed company to company law on the rights of a series of packets including the concentrated expression of personal economic interests of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individual shareholders with the interests of the company total organic integration of the usufruct the same time the Company Law Article 111 and the listing of the company's charter Guideline No. 37 also provides a shareholder in its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have been infringed upon the right to sue another the one hand, as were the SEC for securities law requirements as investors such as the right to information of listed companies the right to know illegal and against the interests of the right to seek damages as a listed company's shareholders in the medium and small investors to know the professional information resources consensus with the company's management and shareholders are at a disadvantage compared to the SEC, as were small investors and securities companies exist between In severe information asymmetry in huge profits driven by securities violators profit by virtue of the natural advantage of the information at Collar and take damage the interests of investors in securities violations cases false endless string of investors, especially the middle Small investors through legal means it is imperative for damages and civil compensation is the best way to the Securities civil compensation system degree refers to securities investors in the securities issuance and transaction process securities fraud because it after property rights have been infringed upon by specific The litigation and related safeguards requested the Court to require the perpetrator to be compensated system

2 Features

A right of the Qualification

Securities civil right to compensation is the main investors suffered losses but not to any investors as compensation for the civil rights the main benefit to seek compensation for investors as compensation for the right to litigate the main must satisfy Qualification requirements that only have a certain meet certain eligibility conditions for investors in order to obtain compensation for civil securities litigation, the plaintiffs then asked the defendant eligible for compensation on how to identify the right Proper main body of national legislation provides for the principle is the author of the study abroad on the basis of this combination specific securities fraud in Chapter IV of the main civil compensation system to make specialized research will not repeat them here

2 compensation before the statutorily

Securities civil compensation is the subject of the parties in violation of the statutory obligations with fraudulent or deceptive behavior such fraudulent practices can be a violation of the securities law explicitly prohibiting sexual norms may also be a breach of the implied legal right to appeal States securities legislation false statements to insider trading and market manipulation and other fraudulent acts customers as acts prohibited by the United States in 1934 Securities easy to section 10 (b) of the Act and rules on securities fraud against the general provisions to prohibit the implementation of any card related to the sale of securities fraud was often seen as a tacit implied right to appeal in the United States more civil securities is based on implied v. to bring China's Securities Law Section 5 of the issuance of securities trading activities must abide by the laws, administrative regulations prohibiting insider fraud easy to manipulate markets and the securities acts of civil liability is the victimizer breach of these statutory norms of the legal consequences

3 Relief specific sexual way

Securities fields liability is against property rights of others should bear civil liability against property are not included people the right to own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the aspirations of investors in terms of performance it's a payment that is required v. perpetrator of

the extent of losses given a certain amount of compensation in relief [4] performance is the way the infringement responsibility is mainly the responsibility of property is the main return and compensation for loss of property

4 liability nature of the complex nature

Securities civil liability of more complex nature of the responsibility of non-compliance with the existing tort liability but also to the emergence of aggression and breach of duty right from competing responsibilities of the special nature of the securities market and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investors starting point of most scholars advocated civil securities Qualitative liability for the tort liability for damage to the next chapter the author dedicates a chapter to explore

1.1.2 Securities civil liability under the

The United States is by far the world's most developed securities laws of the country in 1933 and the Securities Act 1934 Securities Exchange Act really up by the United States Securities civil compensation system in many countries to follow the blueprint of the United States Securities Act on the basis of civil liability, including Ming said the appeal and the appeal of its implied superiority is the one han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ecurities market changes in behavior changes better protect the legitimate interests of investors in the other will achieve better Securities Law that the function of civil liability in achieving China liability for the compensation function after adjustments from prior to the explicit responsibility for prevention and the combination of implied responsibility to play great role [ 5] In view of this writer in the United States as an example exposition investors filed civil securities on the basis of compensation

A law on the basis of an explicit right to appeal

1933 Securities Act to investors in civil actions for compensation for the legal basis for the Act set out in section 17 of the cut - only the sale of the securities issued in the process of significant misrepresentations and deceptive major fraud against the general principles while No. 17 a also provides sales issued any offer or sale of securities, directly or indirectly, for the following acts shall be securities Progressive trip planning or plotting fraud trap set up in the

situation where the major record of untrue statements or to conceal rather than to mislead or to obtain money and property to engage in any fraud or fraud may purchase the transactions practice or other commercial activities on the breach of the provisions of paragraph 3 of any one person can be prosecuted, section 11, of a regulation certainly registration documents for a major misrepresentation of the truth or when any access to such securities has the right to be indicted compensation unless the defendant can prove that the purchaser to purchase securities registration documents already know exist misstatement or otherwise hide his compensation compensation is not relieved from responsibility for the violation of the prospectus to issue securities sales or the issuance of securities for sale in the course of existence material misstatement and the concealment of the major article 12 b, the parties clearly stipulates the right to legal relief securities Sales offer to the seller and the buyer should bear the legal responsibility in 1934 Securities Exchange Act of short-term trading and market manipulation and fraud Securities classified as prohibited acts the same time it provides investors suffered losses of the right to claim compensation of the Act section 9 (e) of Regulation Investors set deliberately because others involved in manipulating prices of securities transactions or by the loss of their own to anyone with sufficient power limit the court for compensation for damages from the right of the person requesting the right to know the facts offense within one year of the exercise is not nipped in breach Law facts from the date not more than three years is attributable to the elimination of the exercise of section 18 (a) provides that any person under the Securities Exchange France to the Federal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 reporting documents to register if made serious false statements or omissions facts must bear responsibility As the investors believe that the registration document, the statement had inflicted losses under the Act, section 18 (c) of the discovery The fact of the year and the formation of an action brought within three years of litigation unless the defendant can prove that its action is good and does not know the statements were false or misleading or to confirm the plaintiff in the securities trading before the statement was false Otherwise known not exempt from liability

2 implied Litigation

As early as a half-century ago the British court that despite the absence of a clear legal requirement for the offense to the victims of acts of people mentioning The lawsuit remains implied the United States in 1934 under the Securities Exchange Act Section 10 (b) of the Securities anti-bullying bluffing and the general provisions of SEC Rule. 10 (b) 5

论我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发展历程及前景

论我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发展历程及前景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趋势下和我国已加入WTO的背景下,实现中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完善资本市场体系对于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中国证券市场的规和健康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巨大的系统工程。对于中国资本市场而言,证券市场是构建现代金融体系的核心的、基础性的部分。一个实现了与国际接轨的、规健康、功能完备的证券市场的建立,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历史的必然,因此研究探讨如何构建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切实可行的证券市场国际化发展战略是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过程中面临的最重要问题。 学术界对证券市场国际化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有的学者从投资者投资行为的角度来理解:“所谓证券市场国际化,是指参与市场交易的借款人和投资者都不受国界的限制,他们买卖的证券既可以是市场所在国发行的证券,也可以是外国发行的证券”,还有学者从资本国际流动的角度来定义:“所谓证券市场国际化,是以证券形式为媒介的奖金在国际上自由流动,即证券的发行、证券的投资证券交易和证券市场超越国境,实现国际间的自由化”,以上定义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证券市场国际化的一个侧面,但都必须不够完整,也有欠准确。 实际上,证券市场国际化是指证券市场运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有投资者的参与,也包含证券中介机构作为媒介所提供的服务,同时证券监管当局也要适应国际化的趋势调整监管策略。此外,证券

市场的国际化是个双向的过程,它既有一国证券市场走向国际市场的问题;又有世界上其他国家证券市场走进本国证券商场即开放本国的证券市场的问题。 鉴于此,可以认为,证券市场国际化是指以证券为媒介的国际间资本流动,即证券市场主体能够不受国界的限制,使证券资本实现跨国自由流动,从而能够使整个的国际证券市场互相融合,互相渗透,成为一个一体化的世界证券市场。这个定义具体包括四层含义:第一,证券发行的国际化,即一方面本国的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在一定的规则下在外国的证券市场上发行本国的证券;另一方面外国的政府、企业、金融机构也可以在本国的证券市场上发行其证券,这也可以称之为融资的国际化。 第二,证券交易的国际化,即本国的投资者、投资机构可以走出国门投资于国外证券市场上的证券并进行交易,同时国外的投资者、投资机构也可以进入本国的证券市场进行投资和交易,这也可以称为投资的国际化。 第三,证券商及中介机构业务的国际化,即允许本国证券经营者以及从事会计、法律、咨询、评估的证券中介服务机构在完善自我的情况下可以走出国门从事境外证券业务,同时国外的类似的证券服务机构可以进入本国参与证券业务。 第四,证券监管国际化,即借鉴运用国际通行的国际惯例和规则,并且通过国际间证券监管机构的协调共同完善对证券市场的管理。总的来说,证券市场国际化是一种过程。这种过程,从静态上讲实现了

论对证券市场的适度监管

论对证券市场的适度监管 我国证券公司经历了20年的发展,己成为证券市场上最重要的参与者之一,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证券业在推动我国证券市场发展、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和推动产业集中等各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证券市场高风险、高回报的特征决定了在缺乏有效监督机制的情况下,证券公司内部控制不健全,经营者容易利用自身了解证券市场行情的优势和代理客户的便利,挪用客户资金、操纵市场、违规谋利,损害股东和广大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加之金融系统风险传递性的存在,这些风险一旦得不到有效控制,很容易引起连锁反应,引发全局性、系统性的金融危机,殃及整个经济生活,甚至导致整个国家经济秩序混乱与政治危机。因而,对证券业进行适度监管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标签:证券监管市场失灵政府干预 从理论上说,证券市场和其他市场一样,在完全竞争和不存在外部干预的情况下是最有效率的。经济学家定义的效率是社会在现有资源中让消费者得到最大满足的过程。更确切地说,帕累托效率(Pareto efficiency)出现的条件是:社会无法进一步组织生产或消费以增进某人的满足程度,而同时却不会满足其他人的福利。竞争性市场有突出的效率特征,但应当看到:经济中并不仅仅只有市场。证券市场也是如此,私人市场总是与政府干预结合起来。这源于市场效率的缺陷,其中之一就是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s),它破坏了效率市场的完美状态。美国学者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认为,市场失灵主要包括了不全竞争、外部性、不完全信息。而适度的政府监管正是证券市场失灵最好的解决办法。 一、我国证券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 (一)证券业行业组织自律监管职能缺位 证券业协会、证券交易所、证券公司等是中国主要的证券行业组织,是最值得重视的证券市场监管层面。然而,多年来行业组织的自律监管作用的发挥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为: 1.证券业协会的行政色彩浓厚 这表现在其主要职位一般都由证监会官员兼任,缺乏应有的独立性。中国的证券业协会通常被看作是政府性机构,实行的自律管理也经常被理解成行政监管的延伸。而且证券业协会的权限不够明晰,尤其是在与证监会的监管分上不明确,这种监管权力边界不够清晰的情形,容易造成监管的缺位或越位。 2.证券业协会的组织体系缺乏统一性、协调性 各地方证券业协会从机构设置、人员组成到内部管理各有差异,不利于集中、统一的证券市场自律管理,这大大增加了上市公司和证券经营机构的经营成本。

公司成本费用管理办法_

公司成本费用管理办法 成本费用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中心成本费用控制,强化全员成本意识,严控不合理开支,增强财务约束能力,使中心财务管理工作更趋程序化、规范化、精细化和预算化,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中心成本费用管理工作应遵循“成本效益、统一管理、监督制约、依法合规”的整体原则。 1、成本效益原则。各成本中心都应树立成本观念和成本意识,在设备采购、基本建设、行政管理、后勤服务等涉及资金投入方面,必须充分考虑“投入产出”平衡,避免盲目投入,重复建设、不计成本、不重效益的随意行为。 2、统一管理原则。按照财务统一管理的思路,中心及关联单位的财务管理和计划投资工作,由中心计划财务部门统一管理与协调。各部、室成本费用坚持“一支笔”审批制度。 3、监督制约原则。根据中央部门预算管理的要求,通过预算分解、定额包干、适度奖惩、财务监控的手段,达到监督制约的效果。各部门班子成员应对部门成本费用进行监督管理。 4、依法合规的原则。中心各项财务管理活动和行为必须依据和遵照现行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办事,做到依法理财,照章办事。

第三条:中心成本费用项目按性质分为变动费用和刚性费用(相对)两类。对变动费用实施定额包干管理,对刚性费用实施监控约束管理。 第四条:实施监控约束管理的成本费用有工资总额,职工福利基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社会保障费,劳动保护费、住房公积金、防寒取暖费、防暑降温费,保险费、绿化保洁费、水电消耗、各类税金及附加等项目。 第五条:实施定额包干管理的成本费用有差旅费、办公费、业务费、修理费、燃料动力、器材配件、运输费、电话费、业务招待费等项目。 第六条:刚性费用实施监控约束管理,由计划财务部门根据全年预算批复,协同相关职能部门制定具体指标,报中心批准后实施。变动费用实施定额包干管理,由计划财务部门根据全年预算批复及历年数据采取“零基预算”与“定基预算”相结合方法编制,报中心批准后实施。 第七条:计划财务部门在编制全年预算时,根据预算批复情况,考虑中心生产运行实际,预留部分机动经费作为中心总预备费,以应对临时性、专题性、实发性、大额性的相关经济事项。动用总预备费,必须由使用部门提出书面申请,经计财部门汇同其他职能部门初审后,报中心批准后方能实施。中心领导的相关费用实施单列,在定额以内使用。 第八条:对各项变动费用定额包干的具体说明 1、差旅费:核算各部、室员工出差期间发生的相关费用。(部门核算指标中不含境外培训和专题性考察发生费用)凡涉及一个以上部、室员工共同出差、培训、考察时,一般按出

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第18期2011年9月 企业研究 Business research总第384期 由于先天的制度性缺陷和监管部门监管能力的不足,中国证券市场仍远没有达到公平、公开和公正原则的要求,证券市场的违法违规行为仍然十分普遍,并带来了大量的系统风险。而且,我国证券市场发展还面临两个大背景:一是面对金融市场发展的一体化趋势,我们面临的竞争压力加大;二是我国进入国民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时期,对证券市场的功能发挥提出新的要求,市场的变化对监管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见,我国今后证券市场监管工作不仅要考虑中国的实际,同时要兼顾国际证券市场监管发展的趋势。如何加强对中国证券市场的监管,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促进市场的公平和效率,是摆在中国证券监管部门面前的重要问题。因此本文选择中国证券市场的监管来研究具有现实意义,而证券市场监管模式对于一国证券市场的规范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证券市场监管的概念及意义 所谓证券市场监管,是指证券管理机关运用法律的、经济的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对证券的募集、发行、交易等行为以及证券投资中介机构的行为进行监督与管理。证券市场监管是一国宏观经济监督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一是加强证券市场监管是保障广大投资者权益的需要。二是加强证券市场监管是维护市场良好秩序的需要。三是加强证券市场监管是发展和完善证券市场体系的需要。四是准确和全面的信息是证券市场参与者进行发行和交易决策的重要依据。 二、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0年来,证券市场作为重要的融资渠道,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支持。截至目前,在上海市场上市的公司已达892家。目前最新数据显示,沪深两市证交所今年上半年总共有175家公司实现IPO(首次公开募股),平均一天1.5个,融资总额超过3238亿元。截至2010年12月1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总市值达到18.4万亿元,当日成交额达到1099.06亿元,是20年前的2.2万倍还多。在证券市场快速发展过程中,上市公司、证券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曾暴露出很多问题,如“银广夏事件”、“中天勤事件”、“基金老鼠仓”、以及普遍存在“庄家”等。但是,在众多相关利益团体的作用下,以及中国特殊国情的影响。证券市场越来越多地暴露出多年积累的问题,许多问题未能从根本上得到及时、彻底的解决,因而延长了证券市场规范的过程。 中国证券市场从无到有,发展到现在的规模,成绩斐然。然而,由于市场发展迅猛,且证券市场上新生事物多,法律规范和制度建设跟不上。政府监管部门既要培育、扶持和发展这个市场,又要进行法制监管,规范市场。这就形成一个矛盾,扶持和监管之间的矛盾。而且监管部门为了解决一些短期凸显的问题,往往采取急救办法,甚至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强行调控市场,虽然暂时缓和了事态,但是很可能为日后的市场发展和监管工作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隐患。监管存在滞后性和弱效性。尽管我国证券监管机构近年来加大了对欺诈与操纵的打击力度,但行政监管往往是事后监管,监管存在显著的滞后性和弱效性。从违规行为的发生到监管机构做出处罚,往往历时弥久,监管行为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另一方面,监管力量相对有限,调查费用不菲,一些市场欺诈行为未被处理,成为漏网之鱼,使违法者产生侥幸心理,铤而走险。实际上,对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处罚却转嫁到公司股东身上,并无过错的中小股东往往受害最深。对应承担直接责任的违规公司的高管人员处罚过轻,弱化了监管效果。 证券监管决策缺乏科学性。目前我国的证券监管体制决定了中国证监会是证券市场的唯一监管机构,一方面提高了证券监管决策实施的权威性,但另一方面却可能有损决策的科学性。我国的证券监管机构作为政府代表,除了承担监管职责以外,还担负着培育和完善证券市场的职能,而当前经济体制改革中的焦点问题—— —金融体系的创新与改革—— —是一项牵涉到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这些背景决定了不同领域的金融法规政策之间存在高度的相关性和制约性。比如,证监会的某项措施可能符合单一证券监管目标的最优化,但由于与其他金融管理机构处于分割状态,其监管决策未必能达到国家整体金融及经济发展的最佳效果,因此证券监管决策缺乏科学性在所难免。对投资者的保护机制不够完善。海外成熟的证券市场对投资者的保护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 (一)投资者教育机制。对投资者在证券市场基础知识、证券法律法规等方面加强教育,尤其是加强市场风险教育,有利于投资者熟悉市场、认识市场运作的客观规律,就像对适龄儿童进行系统的免疫接种一样,打预防针对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大有好处。 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叶艳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北京100872) 摘要:证券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证券市场又是一个风险高度 集中的市场,具有风险来源广、传导性强和社会危害巨大等特点。目前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的现状与飞速发展的现实要求还存 在很大的差距。实践表明,对证券市场进行监管可以提高运行效率,防范和化解风险,使证券市场更好地为国民经济服务。 关键词:证券市场监管现状发展趋势 125 ··

我国证券市场及其信息披露守则.doc

我国证券市场及其信息披露制度- 一、证券市场特性与信息披露 1.证券产品与信息披露。信息披露制度是指证券市场上的有关当事人在证券的发行、上市和交易等一系列环节中,依照法律、证券主管机关或证券交易所的规定,以一定的方式向社会公众公开与证券有关的信息而形成的一整套行为惯例和活动准则。信息披露制度之所以会成为证券市场制度的核心,是由证券产品的以下特殊性所决定的。价值预期性,即证券产品的价值与其未来的状况有关;价值不确定性,即证券产品的价值可能会与人们的预期不一致,会随着某些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外部性,即证券市场具有公众参与性,证券价格对各方面信息反映非常灵敏,同时证券指数的变化对各经济主体的行为会产生直接的影响;信息决定性,即消费者完全是按照证券产品所散发出来的各种信息来判断其价值。由证券产品的以上特性可知,其交易价值几乎完全取决于交易双方对各种信息的掌握程度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做出的判断,是一种信息决定产品。而上市公司由于经营决策的不断调整而在为一个动态的信息源,并由此导致证券价格的变化。可见,一个比较公平合理的证券价格应能够随时比较完整地反映影响人们预期的因素。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是决定影响预期因素能否被及时反映到证券价格中及其被反映程度的基础。 2.证券市场信息与信息披露。证券市场上的信息是非对称

的,主要表现在:第一,信息在筹资者与投资者之间的分布不对称。根据非对称信息论,通常企业管理人员比投资者更多地了解企业内部经营活动,因此在对弈关系中具有优势地位,而投资者只能通过管理者提供的信息间接评价市场价值,导致证券价格与其内在价值的偏离。信息不对称引起的以下两种机会主义行为更加剧了这种偏离。一是道德风险。在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的现代股份企业中,股东与经理之间呈现“委托-代理”关系,二者在目标、风险、利益和动机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的抉择。在信息分布不对称的情况下,企业经理人员可能为了实现自身效用而损害投资者的利益。二是逆向选择,即由于信息的不对称,社会经济资源并不能按照效率优先的原则进行配置。因为这时市场价格的变化并没有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那些出高价者可能并不是能产生最大化社会利益的经营者。第二,信息在投资者之间分布不均匀。由于信息分布的不均匀以及信息传播具有一定的时滞,在股票市场中可能出现内幕交易的情况。那些具有信息优势的人,可以事先知道有关部门的政策动向或者公司重大的经营决策,并以此获得暴利;而那些不具有信息优势的人,就可能成为受害者,还会加剧社会财富的不公平分配。 3.证券市场的有效性与信息披露。从经济学意义上讲,市场有效性是指没有人能持续获得超额利润。有效市场有以下几种类型。弱式有效市场。如果市场是弱式有效的,那么证券价格充分反映了由历史上一系列交易价格和交易量中所隐含的信息,从而投资者不可能通过对以往的价格进行分析而获得超额利润。半强式有效市场。半强式有效市场假定历史数据以外的所有公开信

证券市场监管论

证券市场监管论 本文从经济学和法学、主要是从经济学的角度对证券市场监管制度进行了基础性研究,建立了一个对证券市场监管较为系统和规范的理论分析框架,弥补了证券市场监管研究在经济学和法学方面的某些空白,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证券市场监管制度进行了研究和评价。本文基本理论的研究内容包括为什么要监管(原因)、为谁监管(目标)、如何监管(手段)、怎样实现更优监管(激励结构)以及以什么样的方式实现监管(组织结构)等五个方面。研究表明,证券市场具有强烈的信息不对称性和外部性,这是对证券市场进行外部监管的最基本的经济理论基础,而建立一个公平的交易环境、对投资者提供更为全面的保护则是证券市场监管在正义和伦理方面的要求。在监管目标的选择上,尽管某一个国家在具体目标组合上有一定的差别,但是都包含了三个方面:效率、金融稳定和安全、公平。 证券市场监管的手段更具多样性,一个完善的监管体系几乎涵盖了市场的各个方面,这是一个规范和有序的证券市场的基础。在对证券市场监管手段进行全面描述的基础上,本文重点研究了信息披露和反欺诈两个方面的监管手段。最优监管并不是自动实现的,证券市场监管实际上是监管者与被监管者的互动关系,分别对监管者和被监管者采取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是实现监管良性互动的必然要求,这要求在监管者和被监管者之间构建有效的激励结构,促使监管者尽心执行权利、被监管者自觉履行义务。基本理论的最后一个方面是监管组织结构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一国在构建金融监管体制的时候,如何安排和构造其组织结构,以最小的监管成本减少监管冲突和监管疏漏,保证监管职能的顺畅行使。 对于多边监管和统一监管来说,两者优劣势互现,具体选择何种组织结构还受其他更多因素的制约。对我国证券市场发展与规范的总结与评价是本文的落脚点。我国证券市场尽管只有十余年历史,但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是无庸质疑的。但是,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在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恫,也暴露出不少的问题,包括证券市场功能错位、法律体系不完善、监管理念异化、信用环境受到破坏、市场欺诈没有有效根治,等等。 因此,如何通过规范促发展、在发展中完善规范,依然是一个重要和崭新的课题。

公司成本费用管理制度

成本费用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XX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成本费用的控制和管理, 提高经济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属各部门。 第三条企业的成本和费用管理工作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核心,将贯穿于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其基本任务是:通过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成果,挖掘降低成本潜力,努力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第二章基础管理工作 第四条在企业管理层的领导下组织各职能部门,认真做好成本和费用管理的基础工作。其主要内容是:定额管理、原始记录、计量验收。 第一部分定额管理 第五条对各种原材料、工具、燃料动力的消耗,以及劳动工时、设备利用、物资储备、定额流动资金占用、费用开支等,都将制订先进、合理的定额,并定期进行检查、分析、考核和修订。 第六条各项定额的制订,是一项复杂细致的工作,需要在统一领导下,由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进行,同时兼顾企业目前的生产能力和管理现状,使定额既先进又可行地进行补充和修订。 第二部分原始记录 第七条根据生产经营管理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下列各项原始记录:

(一)材料物资方面的原始记录,主要是反映材料的收、发、领、退等物流过程的各项原始记录。主要包括:材料、物资验收入库单、领料单、限额领料单、委托加工材料单、委托加工入库单、材料物资盘点报告等,并作好工具借还登记簿和材料明细帐的记帐工作。 (二)劳动工资方面的原始记录,应能反映职工人数、调动、考勤、工资基金、工时利用、停工情况、有关津贴等项记录。 (三)设计及工艺改动方面的原始记录,主要是反映产品设计改动、工艺路线变化、工时材料定额变动等项的原始记录,如产品设计修改通知单、工艺路线变动通知单,定额变动通知单等。 (四)生产方面的原始记录,主要是反映产品从材料投入至验收入库过程的各项原始记录。主要包括:备料转送完工报告单、生产任务单、临时生产任务单、材料领料单、废品通知单、产成品入库单等,并作好产品投入产出数量管理和工时统计工作。 (五)设备使用方面的原始记录,主要反映设备验收、交付使用、维修、封存、调拨、报废的情况的各项原始记录。主要包括:固定资产验收单、固定资产调拨单、在建工程转固定资产验收单等,并作好固定资产卡片和固定资产台帐的登记工作。 (六)动力消耗方面的原始记录,主要是反映各计量仪表所显示的水、电、汽、风的实际耗用量,并作好能源消耗统计报表。 各职能管理部门应指定专职(或兼职)人员对各种原始记录进行管理,严格按照统一规定各类原始记录的格式、内容、填写、审核、签署、传递、存档等要求进行工作,保证原始记录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第三部分计量验收 第八条建立健全各项财产、物资的计量验收制度,并保持计量工具的准确性,对材料、工具、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等的收发和转移,必须进行计量、点数和

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前景分析毕业论文

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前景分析毕业论文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1.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 (2) 1.1我国的证券市场的发展状况 (2) 1.2证券经营机构的发展状况 (3) 2.我国证券市场所存在的问题 (3) 2.1证券市场规模过小 (3) 2.2资本市场主体缺位 (4) 2.3市场分割整体性差 (4) 2.4流动性不足 (5) 2.5证券市场制度不健全 (5) 3.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趋势 (6) 3.1理论创新酝酿重大突破 (6) 3.2制度创新将全面推进 (7) 3.3产品创新将系列化 (7) 3.4资本市场将日益走向成熟稳定 (8) 3.5证券市场的国际化趋势 (10) 参考文献 (10) 感谢信................................................................................ (11)

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前景分析1.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 作为资本市场的核心,证券市场在我国的建立和发展始于改革开放初期。1981年到1987年国债年均发行规模仅为59.5亿元,进入90年代以来国债发行数额年均达到千亿元,而1997年已达到2412亿元。实践证明,我国宏观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为证券市场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证券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反过来促进了投融资体制改革,推动了企业重组和产业结构调整,有力地支持了一批国家重点企业的发展和重点项目的建设,从而推动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1.1我国的证券市场的发展状况 证券市场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日益发挥其重要作用。我国的证券市场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发展速度快,规模不断扩大,金融产品品种呈多样化趋势。 (2)证券市场的交易体系初具规模。 我国证券市场的交易已经形成集中交易和分散交易相结合的格局。集中交易包括沪深两大交易所和“两网”。分散交易主要是分布在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近300个大中城市的证券营业网点,包括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证券业务部以及银行、信用社的证券代办点。 (3)证券市场的管理走向规范化,法制化。 《关于进一步加强证券市场宏观管理的通知》中,对证券市场的管理做了明确的规定,同时成立了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券委是国家对全国证券市场进行统一管理的机构,证监会是证券委的监督执行机构。在《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中,条例不仅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我国证券市场的管理体制,而且对股票的发行、交易,上市公司的收购、股票的保管、清算、过户,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证券违法行为的调查和处罚等等都做了详细的规定,是规范我国证券市场的一部重要法律法规。

成本合约部管理制度最新版

成本合约部管理制度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日期:

为推行落实《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办法》,规范合同管理、分包管理、结算管理等工作,参照公司相关管理办法,结合项目部实际情况,特编制本制度。 第一章合同管理 第一条合同管理是对本项目有关的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终止、违约、索赔、争议处理等进行管理,合同管理内容包括合同的评审、签订、履行、纠纷处理、存档。 第三条合同管理工作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依法签订合同,保证合同的合法性; 2.切实履行合同,提高合同的履约率; 3.有效监控合同,保证资料的完整性; 4.及时处理合同纠纷,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第四条合同专项管理机构分管的合同范围

第五条合同评审和签订 1.订立合同前,承办部门应当详细掌握合作方的下列情况:主体资格是否真实、合法,资信情况是否全面、可靠,是否有履约能力,应要求对方提交《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资质证书》、《安全生产许可证》、《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书》、《税务登记证》、业绩证明材料、《法定代表人授权委托书》或《代理协议》等。 2.合同在完成评审后应根据公司管理制度要求上报审批,严禁擅自签订。分包合同、物资设备采购合同、机械周转材料租赁合同按规定上报子(分)公司审批签订。 3.签订合同时原则上应当让签约对方先行签字盖章,或者双方同时签字盖章。超过一页的合同必须加盖骑缝章,由法定代表人或授权委托人在每页上签名,签名必须与法人身份或授权代理人身份一致,签名必须清楚可辨,不得使用难以辨认的草书或艺术体等字体。严禁将仅有我方已签字、盖章、无合同条款具体内容的合同末页,交、寄给对方签字盖章。严禁向对方出具盖有我方印章的空白合同书。 4.未经公司批准,项目部不得为另一方提供任何形式的担保。 5. 建设施工合同签订后,项目部成本合约部及时就合同的重点内容对其他部门进行交底。其他合同由项目部主责部门对所签订的合同传递到相关部门,并就重点内容进行交底。 第六条合同履行 1.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各相关职能部门都应当按照公司的管理制度及各自的职责范围实施监督检查。

中国证券市场如何进行有效监管

中国证券市场如何进行有效监管? 经历了多年的发展,我国证券公司己成为证券市场上最重要的参与者之一,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证券业在推动我国证券市场发展、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和推动产业集中等各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论述了如何对证券市场进行适度监管,以保证我国证券业的健康发展。 证券市场高风险、高回报的特征及市场失灵的问题决定了在缺乏有效监督机制的情况下,证券公司容易出现经营者利用自身了解证券市场行情的优势和代理客户的便利,挪用客户资金、操纵市场、违规谋利,损害股东和广大投资者利益危险。加之金融系统风险传递性的存在,这些风险一旦得不到有效控制,很容易引起连锁反应,引发全局性、系统性的金融危机,殃及整个经济生活,甚至导致整个国家经济秩序混乱与政治危机。因而,对证券业进行适度监管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证券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 1、证券业行业组织自律监管职能缺位。证券业协会、证券交易所、证券公司等是中国主要的证券行业组织,是最值得重视的证券市场监管层面。然而,多年来行业组织的自律监管作用的发挥不尽如人意。 第一,证券业协会的行政色彩浓厚。这表现在其主要职位一般都由证监会官员兼任,缺乏应有的独立性。中国的证券业协会通常被看作是政府性机构,实行的自律管理也经常被理解成行政监管的延伸。而且证券业协会的权限不够明晰,尤其是在与证监会的监管分上不明确,这种监管权力边界不够清晰的情形,容易造成监管的缺位或越位。 第二,证券业协会的组织体系缺乏统一性、协调性。各地方证券业协会从机构设

置、人员组成到内部管理各有差异,不利于集中、统一的证券市场自律管理,这大大增加了上市公司和证券经营机构的经营成本。 第三,证券交易所自律监管主体作用未得到足够重视。证券交易所作为证券行业的自律性监管组织,同中国证监会和地方证券监管部门一起,构成了中国的证券监管体系。证券交易所处于证券监管的第一线,承担着不可替代的监管责任,是证券监管的基础。但证券交易所作为自律监管主体的作用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2、监管机构对市场的直接控制较多。中国证监会是法定的证券监管机构,经历了从地方到中央,从分散到集中的过程。政府集中监管具有体现监管权威、防止相互扯皮的作用。但是,由于在证券市场创设之初就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政府集中监管往往体现为监管机构对市场进行全面而直接的控制。关于证券发行与上市的联动机制就是一个例证。事实上,证券市场确实存在政府监管所不能够及的“死角”,政府监管不能解决所有的市场问题。自律组织及市场参与主体始终置身于市场之中,在监管者监督下的行业自律往往更具有效率。另外,在证券发行中,实质审核、证券承销的通道制度等方面都还存在证券监管机构对证券市场的过度干预。审批制转变为核准制之后,同样执行实质性审查,监管机构“内部掌握”的发行标准仍然存在。这些都是政府对市场的直接控制。 二、如何完善我国证券市场适度监管 目前在中国,由于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变中的行政权力惯性的存在,提倡“适度”的监管是必要的。所谓“适度”,即指对证券的监管执法不是也不应是管制。适度监管原则要求证券监管者应当遵循证券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其监管行为不能干涉市场主体的自主权,而要通过制度和规则使证券业稳健经营。只有当出现严重问题时,才对其采取某些强制措施。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证券市场的适度

NASDAQ信息披露的管理体制

(一)NASDAQ市场信息披露的管理体制架构 NASDAQ全称为美国证券交易商协会自动报价系统(The NationalAssociatio Of Securities Dealers Antomted Quotations),是全球第一个电子化的证券市场。美国证券市场实行集中统一型的监管体制,对NAS-DAQ市场信息披露的管理主要由美国证监会(SEC)负责。SEC作为美国政府执行联邦证券法律的主管机关,其主要权力包括:法规执行及管理权、违法行为调查权、准司法权、强制执行权、提出诉讼权、发布禁止令权。暂停或撤销登记权及民事处罚核定权等。SEC根据美国有关法律所授予的上述权力,对NASDAQ市场的信息披露进行监管。 除SEC外,美国证券交易商协会(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ecdri-ties Deaers,NASD)及其全资子公司NASDAQ股票市场有限公司(NAS.DAQ Stock Market,Inc.)是NASDAQ市场的主要自律监管机构。其中,NASDAQ是后者整个市场体系中的一部分。 在这两个自律监管机构中,负责市场信息披露管理的主要有两个部门,即NASD 管理公司(NASD Regulation,NASDR)的市场管理部和NASDAQ股票市场有限公司的市场监察部。市场管理部有权就会员的违规行为进行调查取证,并将有关信息和分析结果提交SEC或司法部,同时,该部还负责向NASD会员、投资者以及其他市场人士提供各种有关交易事项和规则的解释和咨询。此外,市场管理部还拥有多个先进的市场监管技术系统,如股票监察自动跟踪系统(SWAT),能够根据每只股票的历史价格、交易量信息、产业发展趋势资料和有关公司公布的新闻构造监控分析模型。市场监察部是1996年应NASD鲁德曼委员会的建议而成立的。该委员会提出,NASDAQ市场本身应该在某些方面拥有市场监管的权威,如宣布交易暂停和监督实时交易报告等。市场监察部的职能主要是实施实时的在线监管,审查来自各种渠道的向公众和投资者公布的信息,并在认为必要时行使暂停交易的权力,以保证NASDAQ市场运行的高效性和有序性。该部下设两个处室: 股票监管处(Stock Watch Section)和交易监管处(TradeWatch Section)。股票监管处的任务是监视市场中各只股票发行公司的运行和经营状况,并实时向市场参与者提供有关信息;而交易监管处的任务是对NASDA市场中的交易进行实时监控,并负责解决市场锁定和交叉问题,监督交易规则的遵守,以及对会员公司所报告的交易信息的准确性进行审查。此外,该处还有责任向NASD会员公司解答或解释有关交易报告规则以及NASD和SEC规则或规定的问题。 NASDAQ市场信息披露的制度规范主要分以下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为美国国会颁布的有关法律,包括 《1933年证券法》(Securities ACT of1933)、 《1934年证券交易法》(Securities Exchange ACT of 1934)、 《1935年公共事业持股公司法》(Public Utility HOding Company Act of 1935)、《1939年信用契约法》(Trust Indenture Act of 1939)、 《1940年投资公司法》(Investment Mpeny Act of 1940)、 《1940投资顾问法》(InvesttTlentAdViser Act of 1940)、 《1964年证券法修正案》(Securities Act Amendmtsof 1970)、《1970年证券投资者保护法》(Securities Investors Protection Actof 1970)、《1978年破产改造法》(Bankruptcy Reform Aet of 1978)等;

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与发展建议

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与发展建议 摘要:市场的表现是远不如过去10年的上升走势,其中的原因可谓是多方面的,但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则是,目前证券市场的特征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而这些特征的变化,又反过来促使投资者的投资理念、投资策略和投资方式的调整。现在的投资者,正处在逐步适应市场环境变化,并探求新的、有效的投资盈利模式过程中。证券市场是通过有效的竞争买卖证券的场所,是证券交易所体现的各种经济关系的总和。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证券市场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是不可或缺的。 关键字:证券市场衍生金融工具制度债券 一、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 证券市场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我国证券市场却产生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初期,是市场经济的早产儿,一开始就存在着先天的不足。在政府统一监管的前提下,行政手段的过度使用,加上对证券的严格管制使得证券行业基本脱离经营体系,企业融资渠道缺失。而金融开放的现实才凸显我国证券市场规模的弱小及其难以抵挡外来的压力和竞争的状态。 1、证券市场规模过小。以股票市场为例,虽然发展速度较快,但是从总体规模看,与国外还有相当大差距,参与股票投资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全世界平均为8%左右,发达国家的比例则更高,如英、美均在20%以上。我国目前股市投资者为3 300万人,仅占全国总人口的2.7%。另外,从股市总市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看,世界平均为30%左右,美、日、英等国均在80%以上,而我国为24.2%,况且在总市值中还包括大部分不流通的市值,如果扣除这一部分,我国股市总值占GDP的比重就更低了。由此可见,我国股市规模较小,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有较大差距,同时也可以看出在我国扩大股市规模有很大的潜力可挖。 2、资本市场主体缺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资本市场的重要主体。而目前我国企业主体地位非常脆弱。政企不分、产权不清、权责不明、约束无力、活力不足仍然是我国企业的主要特征,企业主体地位残缺。另外,我国资本市场主体残缺还表现在投资主体主要是个人,其投资的质和量均较低,以投资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比重明显不足。相比之下美国等发达国家,机构投资者成为资本市场的重要主体,其机构投资者主要有年金基金、商业银行信托部、保险公司、共同基金等。由于机构投资者是专业性金融中介机构,其投资活动具有投资量大、交易费用低、交易风险小的特点,很受大众投资者的欢迎。如美国,每4户人家就有1户向投资基金投资。由于我国资本市场机构性投资者发展滞后,这使得仅靠若干家大机构和数以万计的小股民散户所支撑的股市投机盛行,股价暴涨暴跌难以避免,阻碍了股市的健康发展。 3、市场分割,整体性差。首先,一级市场的发行仍然按地区分配额度,限制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债券地区性发行市场也是按省分派额度(企业债券发行)和按银行分支机构分派额度(政府债券发行)。至于二级市场分割则更为明显,把股票市场划分为A股、B 股和H股,构成中国股票市场发展中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即使在A股中,国家股流通与转让只限于极少部分,而且A股不允许在沪、深两个交易所交叉挂牌,限制了全国性市场的发展。在股票市场中呈现出A股与B股、H股分割;个人股、内部社会个人股与内部职工股分割,个人股市场与法人股市场分割。如此繁杂的分割,不但不利于经济体制改革,也不利于我国资本市场与国际惯例接轨。 4、市场中介机构不完善。证券中介机构从广义上讲就是在证券市场上为参与各方提供服务的机构。我国目前的中介机构主要包括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律师

我国证券市场的政府监管

我国证券市场的监管 摘要:证券监管是金融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中国证券市场监管的实践为落脚点,阐释了证券市场监管制度的含义、特征、变迁,并对我国证券市场监管改革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证券监管含义特征发展变迁问题完善措施 虽然对于国家与市场的关系一直存有“自由主义”与“干预主义”两种争论,但对于证券市场而言,当今各国却均无例外地对证券市场实施监管。 一、证券市场监管的含义及特征 (一)证券市场监管的含义 我们通常所言的证券市场监管,主要是指政府及其监管部门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对证券市场各类主体及其行为进行监督、管理,所以,证券市场监管又被称为证券监管或政府监管。 (二)证券市场监管的特征 1证券市场监管一般是通过政府专门的监管部门实施或者由有关政府部门监管。不论何种形式,都体现了国家行政权力在证券市场的具体运用,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因此,政府监管才得以有效地实施,其他组织则往往因为不具备这种强制性导致实践效果有限。 2、证券市场监管的对象是市场主体及其行为。市场上各类主体包括自律组织都在政府监管范围之内,证券发行、证券交易、公司购并等市场活动都是政府监管的对象。 二、证券市场监管制度的变迁及分析

(一)证券市场政府监管制度的变迁 按照时间序列和政府监管的发展程度,我国证券政府监管经历了四个历史阶段。 第一阶段的证券政府监管从80年代到1992年5月,在国务院的部署下,主要由上海、深圳市两地地方政府管理的阶段。1981年7月,财政部重新发行国债,中国证券市场开始起步。接着,上海、深圳、北京等地的企业开始以股票、债券的形式集资。1986年沈阳市信托投资公司开办窗口交易,代客买卖股票和企业债券,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静安区营业部开始证券柜台交易,有价证券转让市场恢复。1988年,国务院决定在上海、深圳等七个城市进行国库券上市交易试点,国库券交易市场形成。1990年,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分散柜台交易迅速转变为场内集中竞价交易。 第二阶段1992年至1999年的证券监管。1992年中国证监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起统一管理证券业的基本框架。1998年证监会的职能又得到进一步加强,结束证券监管共管、归口管理的局面。1992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成立证券管理办公室,7月,国务院建立国务院证券管理办公会议制度,代表国务院行使对证券业的日常管理职能。1998年4月,随着机构改革的逐步到位,中国证监会作为国务院正部级直属事业单位,成为全国证券期货市场的主管部门。国务院证券委被撤销,其职能归入中国证监会,中国证监会的职能得到了加强。1998年9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确定中国证监会是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是全国证券期货市场的主管部门的地位。 第三阶段指1999年到2005年底的证券监管。1998年12月29日《中华

关于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制度的理论综述

关于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制度的理论综述 关于证券市场信息披露{l;U度的理论综述 信息披露是资本市场上,筹资者 向投资者发布的关于企业经营等情 况的信息.包括企业自愿进行的信息 披露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强 制信息披露.自20世纪30年代以 来,有关信息披露的学术争论就从来 也没有停止过.经济学家从不同的角 度对这一课题进行了理论探索.为了 更好地对信息披露的理论进行系统 梳理,我们有必要将其放在对资本市 场监管的大背景下进行研究. 一 公共利益目标监管理论下 的信息披露理论 以庇古(Pigou,1934)等人为代 表的公共利益目标监管理论是指:由 于垄断或者外部性等问题的存在的 存在,自由市场经常有失灵的的时

候;这时候,因为政府是万能的,它能通过监管纠正”市场失灵”,实现帕累托最优配置. 在证券市场上,按照福利济学的 观点,市场失灵主要有四个根源:信文/孙旭 息不对称,公共物品,生产者垄断,信息的外部性.这四个根源成了争论信息披露问题的焦点. 证券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是指 在证券市场上,筹资者比投资者更了解有关企业经营等方面的信息,即信息在筹资者和投资者之间的分配是不对称的.信息不对称会引发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这会干扰市场运作. 信息的公共物品属性是指在证 券市场上,信息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征.投资者或者为投资者服务的私人生产者(如股票分析师)如果生产信息产品,则很难收回成本.这样,市场机制对信息的生产和供应就会不起作用,社会的福利

损失很大.解决的办法就是要由政府采取强制披露政策.另一方面,,在证券市场上,信息的价值衰减得很快, 市场上的不知情者会因为知情者的行动而推断出信息,因此后面的人们就有努力发掘信息的激励.同时,由于投资者都单独地生产信息,就会出现生产信息过量的现象.这也需要政府的强制披露政策,避免社会资源的浪费. 证券市场上的生产者垄断是指 在证券市场上,筹资者拥有对信息的垄断权,这种垄断权可以使他获得垄断额利润,由于缺乏市场竞争,所以就会披露不足.这理论可以解释美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早期阶段,公众公司以商业秘密为由,拒绝向投资者披露有关企业经营情况的信息.由于生产者垄断所造成的自愿信息披露不足, 通常要由政府采用强制披露政策,解决信息的供给不足. 信息的外部性,又称为第三方效

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的问题及其完善

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的问题及其完善 证券市场监管是证券市场有序运行的重要保障,我国的证券监管伴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产生发展而不断发展演变,经历了萌芽期、探索期、快速发展期三个阶段,形成了目前全国集中统一的证券监管体制。但现有的监管体制中还存在着部分环节存在缺陷、法律制度滞后、行政干预过多、自律功能未充分发挥等问题,需要通过不断转变监管理念,健全法律制度,明确监管目的和范围,规范完善政府监管手段,加强证券监管自律等途径,健全我国证券市场监管体系,以保证证券监管职能的充分发挥,促进证券市场健康平稳运行。 标签:证券市场;监管;完善 一、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的发展历程 证券市场监管又称证券监管,是监管主体通过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严格规制证券市场主体及证券发行、上市、交易等活动,从而纠正市场失灵导致的证券产品和证券服务价格扭曲以及由此引起的资本配置效率下降,提高证券市场透明度,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和公共利益所采取的所有活动和过程。证券监管是一个国家宏观经济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证和促进证券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证券监管一般由民间自律和政府监管两部分组成。民间自律监管同非官方的机构根据机构成员普遍认可的行为准则对行业内部的行为自我约束和管理而政府监管是指政府机构对证券市场主体及市场活动的管理与监督。纵观我国证券监管的发展历程,可将其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这是我国证券监管的初始萌芽阶段。1990年、1991年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相继设立,两地部分股份有限公司进行股票公开发行和上市交易试点。1992年少数上海、深圳以外的股份公司到两家交易所上市。这一阶段证券市场的监管主要由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管理司负责,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等其他政府机构参与管理,主要进行宏观层面的协调与指导。上海、深圳的地方政府则是证券监管的直接主体,两地政府分别建立起地方的证券监管机构,制定了一些关于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交易的地方性法规,我国以地方监管为主的证券监管体制初步建立,但始终处于落实于证券市场规模发展的状态。 第二阶段是1992年10月至1998年8月,这是我国证券监管的探索阶段。在总结沪深两地区域性证券市场试点及地方监管模式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股票发行和上市试点,证券市场由区域性市场逐步转变为全国性市场。1992年10月,国务院决定设立证券委员会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承担对全国证券市场统一监督管理的职责,标志着全国性证券监管机构的正式设立。同时,经证监会授权,部分省(市)成立了专门的证券监管机构,在证监会授权的范围内履行相应监管职能。我国以证券委、各部委、地方政府等主体共同参与证券监管为特征的多部门证券监管组织系统初步建立。在此阶段,我国的证券市场在探索中发展,市场监管体系发育仍不成熟,监管效率也不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