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你知道人类是什么时候第一次登上月球的

你知道人类是什么时候第一次登上月球的

你知道人类是什么时候第一次登上月球的
你知道人类是什么时候第一次登上月球的

●你知道人类是什么时候第一次登上月球的?

1969年7月21日11时56分20秒

●哪个国家的哪一位宇航员第一次踏上月球?

美国的阿姆斯特朗

●关于月球的来源有哪些说法?

月球被俘获说;地月同圆说;地球分裂说;月球——宇宙飞船说

●你知道月球上有哪些可以利用的资源?

土壤,岩石,硬金属,放射性物质,磁场

●人造月亮是怎么回事?

模仿月球反光的特点,在地球制造出很大的镜子,反射光线

●月球和地球相距多远?

384401公里

●“朔”“望”各是什么现象?

由于月球本身不发光,当月球运行到地球与太阳之间时,我们从地球看去,月球黑暗的一面正朝我们,,这时月球完全看不见,叫做“朔”。

当地球在中间,也就是月球亮面整个朝向地球,我们就会看到满月,这时叫“望”

朔发生在初一,望发生在十五,十六。

●“月海”是月球上的海吗?最大的“月海”叫什么?

“月海”指的是肉眼看到的月面上的暗淡黑斑,是月球上广阔的平原。

风暴洋,面积越五百万平方公里。

●月球与地球的年龄哪个大?

月球大

●月球的半径是多少?

1738公里

●为什么会发生“月食”现象?

当太阳与地球与月亮成一直线时,地球挡住了太阳光,在月球上成一阴影,即为月食

月食可分为月偏食、月全食及半影月食三种。当月球只有部分进入地球的本影时,就会出现月偏食;而当整个月球进入地球的本影之时,就会出现月全食。至于半影月食,是指月球只是掠过地球的半影区,造成月面亮度极轻微的减弱,很难用肉眼看出差别,因此不为人们所注意。

●月球上的大大小小的“坑”是怎么回事?

陨石坑

●人到了月球上为什么变得那么轻?

因为月球引力小,月球引力只有地球的1/6

●月球为什么会发生圆缺变化?

是由于日、地、月三者的运行造成的一种自然现象。

●为什么地球上的人只能看到月球的同一面?

由于月球自转周期恰好与月球绕地球转动的周期相等造成了月球总是以同一面向着地球。(在潮汐力的作用下,月球的自转速度已经变得与公转速度相等,月球总只有一面朝向地球。)

●在月球上能看到地球的什么建筑?

万里长城。

●月球是行星吗?

不是,它是地球的卫星。

●月球引起大海变化的现象叫什么?它是如何发生的?

潮汐

海水随着地球自转也在旋转,而旋转的物体都受到离心力的作用,使它们有离开旋转中心的倾向,这就好象旋转张开的雨伞,雨伞上水珠将要被甩出去一样。同时海水还受到月球、太阳和其它天体的吸引力,因为月球离地球最近,所以月球的吸引力较大。这样海水在这两个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引潮力。由于地球、月球在不断运动,地球、月球与太阳的相对位置在发生周期性变化,因此引潮力也在周期性变化,这就使潮汐现象周期性地发生。

●你能说出哪些天文仪器?

天文望远镜、射电望远镜经纬仪及赤道仪

●天文台为什么总是建在山上?

天文观测与大气透明度和大气宁静度密切相关地势高、视线好、便于观察

●天文台为什么是圆的?

可以做360°的旋转,观察面广,便于确定位置

●人类历史上是谁第一个开始月球的科学观察?

美国宇宙飞船“阿波罗11”号于1969年7月21日登上月球,首次实现了人类登上月球的梦想。

●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天文学家有哪些?他们各有什么突出的贡献?

张衡(78~139),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

张衡,别号平子,南阳西鄂人,(就是现今河南省南阳县人),县城之北,有一鄂城寺,就是汉朝西鄂的故址。他出生于汉章帝建初三年,也就是民前1834年。

他的学术思想是多方面的,从他的著作中来看,有哲学、有政治、有历史、有地理、有数学、有训诂,还有文学等等。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两篇天文著作,一是「浑仪」,一是「灵宪」。而成为我国古代千余年中「宇宙观」的正宗学派。

●中秋节是怎么来的?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嫦娥和吴刚各是谁?他们有什么故事?

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

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七年级语文:《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 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语文教案 / 初中语文 / 七年级语文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七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的概念、类型、结构、特点等有关知识。 2.理解“一小步”与“一大步”的内在含义。 3.领悟敢为人先、勇于探索的追求精神,体会人类首次登月的重要意义。 【重点难点】 1.重点:体会新闻“新、奇、特”的特点。 2.难点:把握新闻标题凝练和导语扼要的特点。【课文提示】1.本文是1969年的新闻。2.体会标题、导语的凝练和内容的扼要,领会新闻简明准确的表达作用。【正音正字】舷xián 摄shè黏nián【初学课文】1. 朗读课文。2. 文章的内容是什么?3. “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是谁?4. 划出能够表现两位宇航员精神面貌的词语。【课文分析】本文是新闻通讯,报道了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情景,记录了完成这一壮举的两位宇航员在登月过程中的片言只语和切身感受,表现了他们敢为天

下先的大无畏精神和为科学献身的崇高品格。“美国星际航行员阿姆斯特朗今天晚上格林尼治时间2时26分成了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这是全文的导入语,精确地交代了月球时间,体现了新闻准确性特点;开门见山,简洁明快地把新闻事件中最重要、最精彩、最引人注目的事实告诉读者,突出这次登月活动意义重大,值得铭记。“电视观众紧张地观看了从月球发回的实况录像。”从电视观众紧张的表情中可以看出人们对这次登月活动非常关注和重视。“这对一个人说来是一小步,但对人类说来是跃进了一大步。”虽然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只走了一小步,但是为了这“一小步”人类在社会、经济、科技方面作出了许许多多的努力,所以它是人类发展史进程中的一大步。【思维训练】1. 题目是“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实际写两个宇航员的登月情景,是否矛盾?为什么?(从文章的内容看,尽管写了两个宇航员的登月情景,但是着重介绍的则是阿姆斯特朗,这位“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文章写他的笔墨远远超过奥尔德林。更重要的是阿姆斯特朗率先踏上月球,成为第一个登上月球并在月球上行走的人。)2. 文章哪些内容体现了新闻报道的准确性?(文章开头表明这篇报道发出的时间和地点。文章对两个宇航员登月时间的介绍,精确到“分”。这不仅体现了新闻报道的准确性,也表明这是应该铭记的有重大意义的时刻。)3. 阿姆斯特朗在登月实况转播时,向人们介绍了月球表面的什么特点?(介绍了月球表面有微小砂粒、松软、非常黏的特点。)4. 文章多次引用两个宇航员的话,有什么作用?(因为这些话具有

中国首次登月计划

中国首次登月计划分三步 据中国月球探测计划的有关负责人披露,未来几年如果顺利实现把宇航员送入太空的目标,中国可望在2010年以前完成首次月球探测。 据最新出版的《了望》周刊报道,中国的登月计划分三步进行:第一步,发射太空实验室和寻找贵重元素的月球轨道飞行器;第二步,实现太空机器人登月;第三步,载人登月。虽然具体的登月时间现在尚不能完全确定,但航天科学家肯定中国实现人类登月所需的时间将比美国短。 月球探测是一个国家空间技术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各国探寻太空商机最重要的目标之一。 中国政府于2000年11月发表了中国航天白皮书,初步确立月球探测的目标,明确提出近期发展目标包括“开展以月球探测为主的深空探测的预先研究”。同时提出选择月球探测的目标必须突出特色,既要填补中国在月球探测领域的空白,也要为人类建立月球基地增添新的科学依据,尽量避免重复其他国家已做过的工作。 中国为登月计划成立了第一个空间机器人的专门研究机构,即国家高技术航天领域空间机器人工程研究中心。该中心的太空机器人专家称:太空机器人将在中国人登上月球前承担主要探测任务,在卫星维修、太空科学试验等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希望将来建立国际月球基地时,中国也能作出贡献。据已有的设计模型,用于月球表面探测的机器人轻小灵巧,会自由移动、爬坡和躲避障碍,并能适应月球上大温差和辐射等环境。 有科学家预言,21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将是建立利用太阳能的“月球城”--多余的能量将被传送到地球上的采集点。 中国一旦成功实现载人登月,将成为世界上移居月球俱乐部的创始成

员。 中新网11月29日电据新华网上海频道报道,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28日在此间表示,中国嫦娥工程探月计划进展顺利,运载火箭、探测器、数控、发射场和地面运用五大系统均完成初样阶段,各项技术指标均已确定,目前已进入转正样阶段,预计2007年发射嫦娥一号绕月卫星将不成问题。 欧阳自远院士是应首届长三角青年创新论坛的邀请,来上海做空间探测与中国月球探测的特色和创新的主题报告。 据欧阳院士介绍,中国探月计划经过长期准备、十年论证,其实早在2004年1月嫦娥工程正式立项前,已经有很多单位投入大量资金进行过各项预研。对于这样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科学家首先将其划分成五大系统分别进行设计,设计方案讨论通过后,研制出原理性样机,再对样机经过各种复杂的实验,制作成初样,各项技术指标确定后,还要转成正样,再对正样进行单测、联测、综合测等各种测试,以保证任何一个环节都万无一失。 中国嫦娥工程探月计划主要分成绕、落、回三个阶段:2004-2007年为绕的阶段,主要目标是发射嫦娥一号卫星,围绕月球进行一年的探测;2007-2012年为落的阶段,主要目标是实现月球表面软着陆与月球巡视探测;2012-2017年为回的阶段,主要目标是实现月球表面软着陆并采样返回。只有完成了这三个阶段以后,中国才考虑载人登月。 目前,中国已经选定在西昌卫星发射基地发射嫦娥一号卫星,发射火箭选定长征三号甲。嫦娥一号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目前初样星的整星测试已经完成,开始进入正样星的研制;承担卫星发射任务的长

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高效课堂《登月之旅》习题——第2课时

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 《登月之旅》第2课时习题 一、基础题 1.填空 (1)月球是___的卫星。它是距离我们最___的天体。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___天. (2)1969年7月16日,美国3个宇航员乘坐______飞船奔向月球,3天后,______第一个登上月球。 (3)我国在2004年2月13日公布了首次探月计划______。 (4)月球上没有___,也没有___,月球表面温差___,最高可达___,最低可达至___ (5)月球上的引力只有地球的___。 (6)月球不能发光发热,但能反射___。 2.判断 (1)第一个登上月球的是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 (2)月球的引力只有地球的1/6。() (3)月球上没有空气但是有液体水。() (4)月球围绕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30天。() (5)伽利略是世界上第一个用望远镜观察月球的人。() 二、综合题 1.请说一说月球的概况。 2.说一说人类认识月球的过程。 三、提高题

1.如果你要去月球旅行需要准备什么? 2.你对“嫦娥工程”了解多少,收集中国月球探测的情况并用学乐师生记录下来与同学们分享。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1.(1)地球,近,27.3(2)阿波罗号,阿姆斯特朗(3)嫦娥计划(4)空气,液体水,很大,100°C,零下170°C(5)1/6(6)太阳光 2.√√××√ 二、综合题 1.月球是地球最近的卫星,围绕地球公转一周是27.3天,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液态水,月球表面温差很大,最高可达100°C,最低可达零下170°C,月球的引力只有地球的1/6。 2.人类对月球的认识经历了:神话传说,望远镜观察,卫星观察,登陆月球这几个过程。 三、提高题 1.去月球旅行需要准备:保温设备,氧气,水和食物。 2.略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登月之旅》试卷含答案

4.1 《登月之旅》练习 一.填空 1、月球围绕()公转,是地球的(),公转方向(),公转一周所需时间大约是 ()天。 2、月球的引力只有地球上的()。 3、多数环形山的形成是由()撞击而成;个别环形山是由于()而形成。 4、()是太空中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二.判断 1、人们对月球的兴趣,科学技术的落后,使得人们编造了不少月球神话。()。 2、月球表面凹凸不平,有众多的环形山、高地和“月海”。() 3、环形山的高度一般在1~2千米之间。() 4、月球会发光。() 三.选择 1、关于月球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在月球上,两个人互相讲话却听不见。 B. 在月球上,种下的植物不能成活。 C.在地球上重400牛顿的物体,在月球上也是400牛顿。 D.月球上白天和晚上的温差近270℃。 2、第一艘到达月球的宇宙飞船是()。 A.“神舟”五号 B.阿波罗十一号 C..挑战者号 3、第一个登上月球表面的人是() A. 阿姆斯特朗 B.加加林 C..阿尔德林 四.实验探究题 1、模拟环形山形成的实验。

4.1 《登月之旅》练习答案 一、填空 1、地球,卫星,自西向东,27.3 2、1/6 3、流星体、小行星和彗星;火山爆发 4、月球 二、判断 1、√ 2、√ 3、× 4、× 三、选择 1、C 2、B 3、A 四、实验探究题 1、实验目的:模拟月球环形山的形成,认识其成因。 实验材料:盘子、细沙、大小不一的石子、手电筒、环形山的图片或音像资料、实验步骤: (1)在一个盘子里铺上约3厘米厚的细沙。 (2)从不同高度往沙盘里丢一些相同大小的石子。 (3)再从同一高度丢下大小不同的石子。

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人类对月球的探索)

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 人类利用微生物以及生物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医药方面:观察工具的改变使人类发现了微生物(如原生动物以及藻类、细菌、病毒、病原体等),但是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人们不知道微生物有什么作用,它们和人类有什么关系。法国科学家巴斯德是第一个把微生物和疾病联系起来的人。巴斯德发现传染病是由微生物造成和传播的,于是发明了巴氏消毒法,广泛用于奶制品和酿酒业,以及杀死液体中的细菌。后来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从而使千万人免于受肺炎等疾病的侵染致死。这些年来人们不断发明和研制了许多药物,以抵抗和制服各种疾病的危害。鼠疫、结核病败血症、霍乱、白喉、痢疾、伤寒、天花等传染病慢慢地被征服了。然而细菌也有抗药性,直到今天,人们还和细菌进行着一场你死我活,我进你退的斗争。 食品工业:人们通过观察知道有的微生物对人有益,利用它们可以改善我们的生活。比如酿酒,制作酱油、醋、霉豆腐、泡菜、奶品、面包、馒头、腊肉等都要依靠微生物。其中利用酵母菌发面的原理是:酵母菌分解面粉里的糖类,排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加热时体积急剧膨胀,从而使馒头、面包内部疏松多孔。 农、林业方面:农、林业上进行品种改良,提高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也充分利用了放大镜和显微镜的作用,如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杂交水稻要在水稻花的花蕊上进行,水稻开的花很小很小,因此进行杂交工作必须利用放大镜和显微镜。杂交水稻培育成功,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我国人们的吃饭问题,而且也是解决21世纪全球粮食问题的法宝。 土壤的改良和净化:土壤中有许许多多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真菌、放线菌、藻类和原生动物,它们与土壤的肥力有关,有的能把生物尸体分解为植物需要的营养,有的能和生物共生,起到固氮的作用。比如豆科植物根部生长的许许多多小圆球,里面就是根瘤菌,根瘤菌吸收并固定大气中的氮提供给植物作为肥料,同时吸收植物中的碳水化合物作为自身的营养。因此人们把豆科植物比喻成巧妙的生物固氮工厂。如果土壤中有了大量的根瘤菌,可少施或不施氮肥,还能提高土壤肥力,同时还能节约由于生产氮肥需要的电力以及减少水质和土壤的污染。目前在我国的西部大开发建设中,一些农业微生物工作者,大力提倡在西部沙漠、戈壁、荒坡多种植豆科植物、草,增加肥力,绿化荒山荒坡,防止水土流失,促进农、林、牧业的发展。世界上有不少科学家在对根瘤菌进行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成就,如日本在世界上首次破译了一种控制根瘤菌数量的遗传基因密码,这将使在贫瘠的土地上培育出不需要施肥的作物成为可能。因化肥、农药过量使用导致的农田土壤污染已成为重疴沉疾,而土壤污染带给水果、粮食、蔬菜的污染以及对人类造成的污染是不可低估的,净化土壤也要靠微生物发挥作用。 克隆:1996年的夏天,一只叫多利的绵羊在苏格兰诞生了。为了培育多利,研究人员首先从一只母羊体内取出一个卵细胞,出去它的细胞核随后把一只6岁成年的母羊体细胞的细胞核植入这个去核的卵细胞,最后把这个卵细胞移植到第三只羊的子宫里。5个月后多利诞生了。它和那只提供细胞核的6岁成年母羊在遗传上是相同的,多利是那只羊的克隆。克隆是人们生产具有所需性状生物的先进技术。克隆技术的成功使人们培养人体器官,用以替换病人的器官使之康复成为可能。 污水和垃圾处理:微生物在自然界中,还扮演着另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污水和垃圾的处理者。几乎所有的污水处理都是靠微生物的作用完成的,污水和污物的处理既需要微生物分解和除掉各种有害物质,还要依靠微生物除臭,污水和污物的处理速度、处理效果主要取决于微生物的种类和功能。 微电子技术:显微技术还促进了微电子仪器的研制。美国的科学家已经研制成功一种微型电动马达,这种微型马达的直径仅0.07毫米,厚度是0.25毫米。有了这种马达,将来人们就可以制造大批在人体内运行的装置,担负运输和清除人体内有害物质的工作。

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宇航员阿姆斯特朗

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宇航员阿姆斯特朗 阿姆斯特朗出生于1930年8月5日,曾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宇航员、试飞员、海军飞行员,以在执行第一艘载人登月宇宙飞船阿波罗11号任务时成为第一名踏上月球的人类而闻名。 1969年7月16日,同奥尔德林和柯林斯(由他担任指令长)乘“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飞向月球。7月20日,由阿姆斯特朗操纵“飞鹰”号登月舱在月球表面着陆,当天下午10时他和奥尔德林跨出登月舱,踏上月面。阿姆斯特朗率先踏上月球那荒凉而沉寂的土地,成为第一个登上月球并在月球上行走的人。当时他说出了此后在无数场合常被引用的名言:“这是个人迈出的一小步,但却是人类迈出的一大步。”他们在月球上度过21个小时,21日从月球起飞,24日返回地球。同年获总统颁发的自由勋章。 1970年至1971年在华盛顿的国家航空和航天局总部任高级研究和技术办公室副主任。1971年从美国航天局退职后,任辛辛那提大学航空工程学教授至1979年。1985年3月任太空问题全国委员会成员。1986年2月任调查航天飞机事故的总统委员会副主席。八十年代起,他还曾担任多所公司的董事或董事长。 1999年7月20日,美国在华盛顿航空航天博物馆举行仪式,纪念人类首次登月30周年。戈尔副总统在仪式上将“兰利金质奖章”授予首次登上月球的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和他的同伴埃德温〃奥尔德林以及驾驶指令舱的迈克尔〃柯林斯。

登月舱 登月舱是用来载送宇航员在月球轨道上的飞船和月球表面之间往返的交通工具。由于月球上没有空气,登月舱只能用火箭引擎推送,并可像直升机一样作垂直升降。 登月舱分上升段和下降段:上升段有乘员室,气温24度,室内充满1/3大气压的纯氧。下降段装有登月舱向月面降落减速使用的逆喷射火箭,备有火箭的燃料、氧化剂槽、水和氧气槽,还有登月舱调查月面的科学仪器。登月舱在月面时,上升、下降段合二而一,但从月球表面再度起飞时,保有上升段起飞,下降段则是发射架,发射完毕后置留于月球表面。 阿波罗”11号飞船的登月舱登月舱

人类探索月球的历程

人类探索月球的历程 月球距离地球约38万公里,是离地球最近的星体,也是人类太空探索第一站。 千百年来,人们用美丽的神话祈盼的诗歌表达飞向月球的愿望。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拉开了人类航天时代的序幕。1961年4月12日航天员加加林乘“东方号”宇宙飞船,用108分钟环绕地球一圈,写下了人类航天飞行的新篇章。1969年7月20日美国航天员阿姆斯特朗率先登上月球,在月面停留了22小时,揭开了人类探索月球、开发月球的历程。这是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11年的结果。在阿姆斯特朗登月之前,美国多次发射遥控飞船环绕月球飞行或登月,对月球进行拍照,对月面的地藐及环境有了全面的了解。其后共有6艘飞船,12名航天员登上了月球表面,带回来了月球的岩石和土壤标本。同时,前苏联也在1970年至1973年有两个无人驾驶月球车在月面进行了探测。 1959年至1976年美国和前苏联成功地发射了45个对月球的各种探测器,取得了很 大的成绩。 1976年以后,一方面由于前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失去了相互竞争的动力;另一方面实施登月计划,确实耗资大,效益低、技术上还有一定的难度,必须采用新思维、新技术和新方式来拟定登月计划。所以,登月计划沉寂了近18年。 随着空间应用需求的日益加大,载人航天等主要技术的不断成熟和空间军事活动的需要,加上近10年来对月球探测的新发现,尤其探测到月球两极有大量的冰存在,引起了 各国极大的兴趣,促使探月热再度兴起。 有冰就可以融化成水,水电解后分解成氧,可供航天员呼吸;水分解成另一种氢气, 可成为火箭的燃料。 在月球的土壤中含有大量的“氦-3”,可供月球开发能源和地球核能原材料。月岩中还有钛铁矿、铀、钾、磷和稀土元素等,具有巨大地开发应用前景。 月球表面具有高真空、弱磁场、弱重力、高洁净的环境,是研究空间化学、空间物理、生命科学与材料科学的理想场所。所以,月球已经又成为21世纪深空探测的首要目标, 各国制定了实施探索月球的具体计划。 1994年美国发射了“克莱门汀号”环月球探测器,发现月球南极有冰存在的信息,1998年1月6日美国成功发射了“月球勘探者”拉开了世界各国新一轮探测月球的序幕。俄罗斯将发射一个小型月球轨道站,再从轨道站向月球发射各种探测器,研究月球内部化

你知道人类是什么时候第一次登上月球的

●你知道人类是什么时候第一次登上月球的? 1969年7月21日11时56分20秒 ●哪个国家的哪一位宇航员第一次踏上月球? 美国的阿姆斯特朗 ●关于月球的来源有哪些说法? 月球被俘获说;地月同圆说;地球分裂说;月球——宇宙飞船说 ●你知道月球上有哪些可以利用的资源? 土壤,岩石,硬金属,放射性物质,磁场 ●人造月亮是怎么回事? 模仿月球反光的特点,在地球制造出很大的镜子,反射光线 ●月球和地球相距多远? 384401公里 ●“朔”“望”各是什么现象? 由于月球本身不发光,当月球运行到地球与太阳之间时,我们从地球看去,月球黑暗的一面正朝我们,,这时月球完全看不见,叫做“朔”。 当地球在中间,也就是月球亮面整个朝向地球,我们就会看到满月,这时叫“望” 朔发生在初一,望发生在十五,十六。 ●“月海”是月球上的海吗?最大的“月海”叫什么? “月海”指的是肉眼看到的月面上的暗淡黑斑,是月球上广阔的平原。 风暴洋,面积越五百万平方公里。 ●月球与地球的年龄哪个大? 月球大 ●月球的半径是多少? 1738公里 ●为什么会发生“月食”现象?

当太阳与地球与月亮成一直线时,地球挡住了太阳光,在月球上成一阴影,即为月食 月食可分为月偏食、月全食及半影月食三种。当月球只有部分进入地球的本影时,就会出现月偏食;而当整个月球进入地球的本影之时,就会出现月全食。至于半影月食,是指月球只是掠过地球的半影区,造成月面亮度极轻微的减弱,很难用肉眼看出差别,因此不为人们所注意。 ●月球上的大大小小的“坑”是怎么回事? 陨石坑 ●人到了月球上为什么变得那么轻? 因为月球引力小,月球引力只有地球的1/6 ●月球为什么会发生圆缺变化? 是由于日、地、月三者的运行造成的一种自然现象。 ●为什么地球上的人只能看到月球的同一面? 由于月球自转周期恰好与月球绕地球转动的周期相等造成了月球总是以同一面向着地球。(在潮汐力的作用下,月球的自转速度已经变得与公转速度相等,月球总只有一面朝向地球。) ●在月球上能看到地球的什么建筑? 万里长城。 ●月球是行星吗? 不是,它是地球的卫星。 ●月球引起大海变化的现象叫什么?它是如何发生的? 潮汐 海水随着地球自转也在旋转,而旋转的物体都受到离心力的作用,使它们有离开旋转中心的倾向,这就好象旋转张开的雨伞,雨伞上水珠将要被甩出去一样。同时海水还受到月球、太阳和其它天体的吸引力,因为月球离地球最近,所以月球的吸引力较大。这样海水在这两个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引潮力。由于地球、月球在不断运动,地球、月球与太阳的相对位置在发生周期性变化,因此引潮力也在周期性变化,这就使潮汐现象周期性地发生。 ●你能说出哪些天文仪器? 天文望远镜、射电望远镜经纬仪及赤道仪

小学科学六年上册《登上月球》教学设计

《登上月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课是《太阳、地球和月亮》单元中的最后一课,以认识月球的概貌为重点,以信息资料的搜集交流和共享为主要认知手段,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为重点,努力提高学生能够提炼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书中内容展现了学生了解月球、探究月球、“登上月球”的科学探索过程,既呵护和保持了学生探究欲望,激发了他们科学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生应用知识探索未知的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月球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因为他们已经研究过月相的成因,对月球已经有了大体的了解,通过认识地球、太阳等天体,对于认识月球也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储备。 【教学过程】 一、学生通过收集资料,整理资料,自主学习,汇报交流,了解人类认识月球 的历程。 二、学生通过登录网站自主学习了解月球概况。 三、学生了解人类探月的目的及意义,了解我国的探月计划。 四、根据前面了解到的月球概况,分析登月准备携带的物品。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自己能搜集相关资料,学会分析资料,提炼关键信息。 2.能区分什么是想象,什么是事实。在搜集资料、整理资料过程中自主学习,在交流资料中互动合作。 3.能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探究月球外部条件之间的联系。 4.能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将探究的结果与假设相比较。 5.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语言、文字、图表、模型等)表述研究学习的过程和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在研究资料中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 2.喜欢大胆想象,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及空间想象能力。 3.乐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人类实现登月中的问题,感受科技的魅力。

4. 知道中国探月计划,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们一定能探索月球甚至太空更多的奥秘。鼓励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的航空志向,并为此努力学习。 科学知识目标: 1.了解从古至今人类认识月球不断探索的历程。 2.了解人们各个阶段对月球的认识差异。了解认识月球几个阶段的认识差异。 3.会查阅信息源,能抓住关键信息,会提炼有用信息,通过阅读、观察、讨论等方式认识月球的概貌。了解月球的整体概况,目标分解: (1)月球是个球体,是地球的卫星,距离地球约38.4万千米,是离地球最近的一个天体。 (2)月球比地球小得多,49个月球才有一个地球大。 (3)月球不会发光,我们所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太阳的光。 (4)月球表面高低不平,看上去明亮的部分是高山,看上去阴暗的部分是平原。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 (5)月球上的温差很大,朝向太阳的一面温度可达120℃以上,背向太阳的一面温度可达零下180℃以下。 (6)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液态水,没有生物。没有风雨,是一个寂静、干旱、黑暗的世界。 (7)月球的引力比地球小得多,只有地球引力的六分之一,人在上面轻飘飘的。 4.了解人类耗费巨大财力、人力进行探月登月研究的目的;简单了解我国的登月计划,感受科技发展的魅力。 5.通过讨论方式让学生了解登月准备。 【教学重点】认识月球的概貌,及人类对月球的认识历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月球探秘专题网站(或魔灯)、相关文字及图片资料、资料记录表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最新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1登上月球》精品教案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1登上月球》精品 教案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19、登上月球》精品教案 一、导入新课: 让学生猜迷语(月亮) (课件出示:明月)同学们,看到大屏幕上这轮明月,你联想到了什么? 预设:嫦娥奔月、吴刚伐树、玉兔捣药等神话传说,或是月球上有什么之类的问题。 这轮明月总会引起人们无尽的遐思和探究的欲望,那月球上真的像同学们想象的那样吗? 这节课咱们就一起登上月球,去探个究竟?(师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①马上就要登月了,想一想,我们应该带些什么东西呢? 生答师板书 你们带的东西可真不少!这些东西该不该带呢?这可是非常重要的,要知道,在遥远的月球,你所带的物品可是关系到你的生命安全呢!看来,在登月前我们应该先了解月球的情况,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顺利的完成我们的月球探险。 2、关于月球,你想了解哪些知识? 学生汇报。 同学们刚才提出了许多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如月球与地球的距离、月球的大小、有没有生命等,这些问题,都是月球的概貌。 为了便于同学们了解月球,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了有关月球的资料,请各小组的同学共同交流这些资料,并把你的收获填写到“探月卡”中。

在交流之前,老师给大家提示几点注意事项:(投影交流步骤) 学生小组交流资料并合作完成“探月卡”。 学生汇报,师补充。 预设: 师:刚才,教师看大家讨论的非常热烈,一定有很多收获!哪个小组为大家汇报一下! 月球是个球体,是地球的卫星,距离地球约38.4万千米。(课件辅助)师:38.4万千米有多远?这么说吧,假如地球与月球之间有一座桥,我们从现在出发,日夜不停的走,大约需要多少年呢? 11年!对,11年呀!那到月球时你们就都变成漂亮的姑娘、帅气的小伙了。如果再接着返回来,一共需要多少年?22年!即便乘坐火车,也需要80天,乘坐最快的飞机,也需要13.5天。看来38.4万千米确实是个天文数字。 师:大家说,月球与地球的距离远不无啊?接着汇报。 月球比地球小得多,49个月球才有一个地球大。(课件辅助) 师:假如地球是一张大嘴的话,那么一口可以吞下49个月球。 假如地球是一个篮球的话,那么月球是就是一个乒乓球。 昼夜温差大,白天最高120℃,晚上可降到零下180℃以下。 师:咱们这里夏天热不热?但是也只有30几度,我们还得借助风扇、空调等降温,但是月球上的120度,比刚烧开的水的温度还高,想一想,到了月球会事什么感觉?同样,冬天咱们这里最冷也就零下十几度,我们就用各种方法御寒,学校里也有暖气供应等,那月球上的零下180度就可想而知了。 月球上没有空气、液态水和生物。

《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

《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 【学习目标】1.了解新闻的概念、类型、结构、特点等有关知识。2.理解“一小步”与“一大步”的内在含义。3.领悟敢为人先、勇于探索的追求精神,体会人类首次登月的重要意义。【重点难点】1.重点:体会新闻“新、奇、特”的特点。2.难点:把握新闻标题凝练和导语扼要的特点。【课文提示】1.本文是1969年的新闻。2.体会标题、导语的凝练和内容的扼要,领会新闻简明准确的表达作用。【正音正字】 舷xián摄shè黏nián【初学课文】1. 朗读课文。2. 文章的内容是什么?3. “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是谁?4. 划出能够表现两位宇航员精神面貌的词语。【课文分析】本文是新闻通讯,报道了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情景,记录了完成这一壮举的两位宇航员在登月过程中的片言只语和切身感受,表现了他们敢为天下先的大无畏精神和为科学献身的崇高品格。“美国星际航行员阿姆斯特朗今天晚上格林尼治时间2时26分成了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这是全文的导入语,精确地交代了月球时间,体现了新闻准确性特点;开门见山,简洁明快地把新闻事件中最重要、最精彩、最引人注目的事实告诉读者,突出这次登月活动意义重大,值得铭记。“电视观众紧张地观看了从月球发回的实况录像。”从电视观众紧张的表情中可以看出人们对这次登月活动非常关注和重视。“这对一个人说来是一小步,但对人类说来是跃进了一大步。”虽然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只走了一小步,但是为了这“一小步”人类在社会、经济、科技方面作出了许许多多的努力,所以它是人类发展史进程中的一大步。【思维训练】1. 题目是“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实际写两个宇航员的登月情景,是否矛盾?为什么?(从文章的内容看,尽管写了两个宇航员的登月情景,但是着重介绍的则是阿姆斯特朗,这位“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文章写他的笔墨远远超过奥尔德林。更重要的是阿姆斯特朗率先踏上月球,成为第一个登上月球并在月球上行走的人。)2. 文章哪些内容体现了新闻报道的准确性?(文章开头表明这篇报道发出的时间和地点。文章对两个宇航员登月时间的介绍,精确到“分”。这不仅体现了新闻报道的准确性,也表明这是应该铭记的有重大意义的时刻。)3. 阿姆斯特朗在登月实况转播时,向人们介绍

《登上月球》习题——第1课时

《登上月球》习题 一、基础过关 1.月球的表面( ),看上去明亮的部分是( ),阴暗的部分是( ),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 )。 2.月球是一个距离地球( ) 的天体,与地球的距离约 ( )千米,月球比地球小得多,大约( )月球才有地球那么大。 3.月球上温度差很大,向太阳的一面温度可达 ( )以上,背太阳的一面温度可达( )以下。 二、综合训练 (一)请选择 1. 在浩瀚的宇宙中,距离我们的家园—地球最近的天体是( ) A.太阳 B.月亮 C .金星 D .水星 2.下列景观月球上存在的是( ) A.暴风骤雨 B.平原高山彼此起伏 C.有碧海蓝天 D.鸟语花香 3.宇航员在月球上的感受正确的是( ) A.这里是无声的世界,只有陨石的撞击声打破了月球的寂静 B.穿着沉重的宇航服,手拿探测器在月面举步维艰 C.闲暇时宇航员可以放放风筝轻松一下 D.暴风骤雨来临时,要在帐篷下躲避 4.下列属于月球引力的原因而造成的现象是( ) A .月球上找不到一草一木 B.月球上环形山众多 C.月球上一蹦5米多高 D.月球上静寂无声 5.在月球上留下第一个足迹的人是( ) A.阿姆斯特朗 B. 伽利略 C.杨利伟 D.爱因斯坦 (二)请判断题 1.月球尽管离地球约384000千米,但它仍然是离地球最近的一个天体。( ) 2.月球表面高低不平,有平原,有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 )

3.月球上没有液态水,也没有生命存在。( ) 4.月球表面上有数量众多的环形山,但环形山的形成原因至今还是一个谜。( ) 5.假如我们到达月球,在上面我们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环形山。( ) 6.伽利略开创了人类对月球科学探测的先河。( ) 7.人类到达月球后,要自带氧气装置,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 ) 三、拓展应用 1.月球是一个怎样的天体? 2.月球与地球在以下方面是什么数据关系,用线连接起来。 月球直径质量体积引力 地球1/6 1/4 1/80 1/49

人类探索月球的历程

人类探索月球的历程 人类探索月球的历程 篇一: 月球距离地球约38万公里,是离地球最近的星体,也是人类太空探索第一站。千百年来,人们用美丽的神话祈盼的诗歌表达飞向月球的愿望。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拉开了人类航天时代的序幕。1961年4月12日航天员加加林乘“东方号”宇宙飞船,用108分钟环绕地球一圈,写下了人类航天飞行的新篇章。1969年7月20日美国航天员阿姆斯特朗率先登上月球,在月面停留了22小时,揭开了人类探索月球、开发月球的历程。这是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11年的结果。在阿姆斯特朗登月之前,美国多次发射遥控飞船环绕月球飞行或登月,对月球进行拍照,对月面的地藐及环境有了全面的了解。其后共有6艘飞船,12名航天员登上了月球表面,带回来了月球的岩石和土壤标本。同时,前苏联也在1970年至1973年有两个无人驾驶月球车在月面进行了探测。 1959年至1976年美国和前苏联成功地发射了45个对月球的各种探测器,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1976年以后,一方面由于前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失去了相互竞争的动力;另一方面实施登月计划,确实耗资大,效益低、技术上

还有一定的难度,必须采用新思维、新技术和新方式来拟定登月计划。所以,登月计划沉寂了近18年。 随着空间应用需求的日益加大,载人航天等主要技术的不断成熟和空间军事活动的需要,加上近10年来对月球探测的新发现,尤其探测到月球两极有大量的冰存在,引起了各国极大的兴趣,促使探月热再度兴起。 有冰就可以融化成水,水电解后分解成氧,可供航天员呼吸;水分解成另一种氢气,可成为火箭的燃料。 在月球的土壤中含有大量的“氦-3”,可供月球开发能源和地球核能原材料。月岩中还有钛铁矿、铀、钾、磷和稀土元素等,具有巨大地开发应用前景。 月球表面具有高真空、弱磁场、弱重力、高洁净的环境,是研究空间化学、空间物理、生命科学与材料科学的理想场所。所以,月球已经又成为21世纪深空探测的首要目标,各国制定了实施探索月球的具体计划。 1994年美国发射了“克莱门汀号”环月球探测器,发现月球南极有冰存在的信息,1998年1月6日美国成功发射了“月球勘探者”拉开了世界各国新一轮探测月球的序幕。俄罗斯将发射一个小型月球轨道站,再从轨道站向月球发射各种探测器,研究月球内部化学结构及物理特性,开发核燃料“氦-3”。欧洲打算分四步实施探月计划:研制月球探测器、研制长期在月球上工作的机器人、初步利用月球资源和建立人类月球基地。日本下了很大的决心,其中“月亮女神探测

小学科学六年上册《登上月球》课堂实录

《登上月球》课堂实录 【教学内容】青岛版科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登上月球》 【教材分析】本课是第四单元《太阳、地球和月亮》中的最后一课,以认识月球的概貌为依托,以信息资料的搜集交流和共享为主要认知手段,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为重点,努力提高学生能够提炼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书中内容展现了学生了解月球探究月球登上月球的科学探索过程,既呵护和保持了学生探究欲望,激发了他们科学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生应用知识探索未知的能力。 【学情分析】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学生对月球已经有了大体的了解,知道了月相的成因,通过认识地球、太阳等天体,对于认识月球也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方法迁移和能力储备。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网上阅读、观察、讨论等认识月球,了解从古至今人类对月球的不断探索及对月球的认识。 2、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及空间想象能力。 3、在搜集资料中合作,在交流资料中互动,在研究资料中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乐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科学探究中的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月球探秘网页、相关文字及图片资料、资料记录表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归纳总结法 【教学过程】 一、投石激水,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1、伴乐出示卫星拍摄到的月球图片及相关资料 2、师:月球是我们人类的邻居,美丽而又神秘,这节课,就请你做一名月球探险家,去探索月球的无穷奥秘。(板书:登上) 二、抛砖引玉,提出开放的研究问题 1、出示一轮明月图片。 师:关于月球你知道些什么? 生:古诗、嫦娥的古诗……。 2、师:对美丽而又神秘的月球,你最想了解哪些有关她的知识? 生:月球上有什么? 我们怎么能在月球上生存?…… 三、因地制宜,提供开放的探究资料 1.探究交流 师:看来,你们都是爱观察的、善表达的好孩子。为了帮助你们揭开月球奥秘,老师呀给大家准备了一些书本和资料,下面请各小组根据自己最想探究的月球奥秘,从这些资料、图片选取你需要的信息,填写到资料记录表中。(巡视、参与到学生交流中) 师:哪个小组想先来展示一下你们的的收获?

登上月球幼儿教案

登上月球幼儿教案 1、指导学生了解从古至今人类对月球的不断探索。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1、与课文配套的挂图或投影片。 2、与月球有关的图片、录像带及文章等。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1、古代人们对月球的向往——登上月球的神话。 2、近代人们对月球奥秘的探索。 3、了解人类登上月球的过程。 4、教师总结结束本课。

出示一轮明月挂图。 1、提问:关于月球你知道些什么? 2、学生讨论、汇报,教师简评。 3、谈话:要想知道月球的秘密,最好是登上月球去,今天我们就来听一听人类登上月球的故事。(板书课题) 教师(或学生)讲一讲嫦娥奔月的故事。 出示课本第39页伽利略用望远镜观察月球图。 (1)提问:你认识图上是谁吗?他在干什么?他发现了什么? (2)学生讨论后汇报。 (伽利略用望远镜观察月球,发现月球表面是凹凸不平的) (3)谈话:由于当时的望远镜只能放大三十几倍,所以看不清月球上暗的部分竟究是什么,还以为月球和地球上一样,有山有水。

于是就把月球上暗的部分当成海洋,并分别给它们起了去海、湿海、风暴洋之类的名称。月球上明亮的部分大都是山,一般称为月陆。 (1)讲解:由于月球自转和公转周期相同,所以它老是以一面对着球,在球上永远无法看见它的背面。月球背面便成为千古之谜。1959年10月,前苏联科学家向月球发射无人驾驶的宇宙火箭,飞过月球背面,并进行拍照,揭开了月球背面的谜,使人们进一步了解了月球的全貌。 (2)谈话:1969年7月16日,美国发射了载人宇宙飞船。你想知道人类是怎样登上月球的吗?请大家认真阅读课本第40页到41页,并讨论以下问题: ①人类第一次成功登上月球的时间。 ②登上月球的两位宇航员是谁? ③宇航员怎样走上月球的?登月后他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3)学生阅读后讨论。

登上月球的第一句话脑筋急转弯

登上月球的第一句话脑筋急转弯 本文是关于登上月球的第一句话脑筋急转弯,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脑筋急转弯:xx登上月球的第一句话 答案:xx话 脑筋急转弯一: 1.东西南北连阡陌,三颗疏星月一钩(打字一)——答案:思 2.xx有心人(打字一)——答案:您 3.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打成语一)——答案:相见恨晚 4.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打成语一)——答案:冬日可爱 5.请君猜谜,不言不走,且站一旁,对着细想(打字一)——答案:粗 6.句句尽是由衷之言(探骊格)——答案:成语.一见钟情 7.一样寂寞空聚首,两地相思怨无心(经济作物)——答案:豌豆 8.旧栖新垅两依依(中国电影)——答案:悠悠故人情 9.明明有人相倍,却还不够一人(打字一)——答案:伴 10.翘首百期(歌曲名)——答案:爱你一万年 11.一见钟情(打一日用品)——答案:热得快 12.君向潇湘我向秦(打成语一)——答案:背道而驰 13.千里来相会(打字一)——答案:骤 14.白头同心(打字一)——答案:右 15.有情人终成眷属(常言俗语四字)——答案:存心作对

16.红豆一颗献真情(打成语一)——答案:赤子之心 17.一见钟情(唐诗五言)——答案:相看两不厌 18.单相思(离合字)——答案:一个心怀 19.问君能有几多愁(宋词二句)——答案: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 20.糊涂的爱(打成语一)——答案:不解之缘 脑筋急转弯二: 1.领悟多情语,携手两心倾。(常用词)——答案:请批 2.明我长相忆(三字电影)——答案:光之恋 3.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打成语一)——答案:脉脉含情 4.只这脚踪儿把心事传(《兰亭序》一句)——答案:足以畅叙幽情 5.与君相会莫分手(灯谜用语)——答案:面上别解 6.半年多相爱,转眼一眨间。(打字一)——答案:瞬 7.回眸一笑百媚生(打成语一)——答案:眉目传情 8.都成眷属(打成语一)——答案:无独有偶 9.丝丝离情相与诉(常用词)——答案:纷纭 10.无限心头语,尽在情丝中。(打字一)——答案:恋 11.她人好手巧劳动热情高(打成语一)——答案:三全其美 12.一种相思(《桃花源记》一句)——答案:中无杂树 13.欲露相思未敢先(歌曲名)——答案:迟来的爱 14.有情芍药含春泪(《诗品》一句)——答案:水流花开 15.千金难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词曲牌名)——答案:长门怨

高中登上月球的想象作文

高中登上月球的想象作文 不好了!不好了!因为人们严重的破坏,地球将于2050年11月11日发生17级台风、8级大地震、大海啸等自然灾害,地球五大洲、四大洋都受到影响,地球末日即将来临,大家快逃呀!”工作人员小林惊慌地喊道。大家听了,四处逃跑。W博士冷静地说:“只要WWXA太阳王一号完成,就立刻出发!”这时,我从地下室走上来宣布:“WWXA太阳王一号完成了!”所有人立刻准备行李,即刻出发。大家坐上太阳王一号,在火箭推送下,飞向人类第二个家园——月球。 月球上的生活与地球完全不同。穿一套保暖衣裤,踩一双引力鞋为了要站稳,戴上人工呼吸帽就可以在月球上正常生活。吃饭也不必像阿姆斯特朗第一次登月时那样了,我们的食物是像花生米一样大小的浓缩颗粒,每天早上吃一颗,再喝一口水就可以一整天都不用吃东西了。 因为失去了地球,很多人来到了月球生活,他们有的住在油桶形的科技房里,有钱人就住在飞天房里。而我们就直接住在太阳王一号里。在月球上,人们都用磁力浮车作为交通工具。 我是一名科学家,所以得不断做研究,2051年1月1日,我成功地研制出了月球上的第一株植物——日月天。日月天长着一片白叶子,叶子上面有黄色五角星,开的花只有两朵,一朵像太阳,一朵像月亮,因此得名。我向大家宣布这一个好消息,所有人都向我祝贺,都向我竖起大拇指:“真是了不起呀!” “太阳晒到屁股了,怎么还不起床?”妈妈把我从梦中拉回现实。我起床后,还在想刚才的梦,月球的生活虽然好,可我们同样也要保护地球的环境,这样我们就有机会生活在这两个星球了…… 三个星期后,一座漂亮的、现代化的学校矗立在“贝利”环形山上,给孩子们上课的“老师”全都是机器人,它们讲的那些课程可跟地球上的完全不同,月球文代替了语文、宇宙学代替了数学,宇宙文就象地球上的英文一样是当之无愧的世界语言……它们幽默、风趣的风格激起了孩子们对学习的无限兴趣。放学了,孩子们不必走路,直接在校门口坐地铁回家,而地铁里安装了专门的同步智能多媒体学习机供孩子们使用。 又过了三个月,一幢幢高楼大厦接二连三地耸立在一座座环形山上,平原上则开起了商店,地球人住进了公寓,但再也听不见汽车的汽笛声了,因为象汽车这类制造空气污染的现代垃圾是不允许引入月球的。 因为利用月球上的水冰分解得到的氢和氧使得空气质量非常好,孩子老早就起了床,哼着歌儿去学校参加晨炼;大人们呢,由于抛掉了代步的汽车每天走路上、下班,他们的身体都变得特别的棒,月球上的医院因此变成了康乐中心。人们也不再乱扔垃圾,不再制

登上过月球的人

除了美国有12位宇航员登上过月球外,其它国家至今还没有宇航员登上过月球. 在冷战期间美苏两国白热化的太空竞赛中,苏联人一度占尽了优势,似乎总是与一连串的“第一次”联系在一起:第一次成功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第一次拍摄到月球背面的照片,第一次载人太空飞行,第一次太空漫步,第一名女宇航员上天,等等。但是,出乎当时人们的意料,最早登上月球的却是美国人。1969年7月16日,美国发射了载人登月的“阿波罗”11号飞船,率先跨出了人类历史上的“一大步”。 人们不禁要问,当美国人紧锣密鼓地实施“阿波罗计划”的时候,曾号称世界头号航天巨人的苏联难道在打盹吗?率先实现载人登月这一“光荣与梦想”的,为什么不是苏联人?长期以来,这都是一个不解之谜。近日,这个谜最终解开了——苏联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初就悄悄地在做载人登月的准备,只是由于其N1号登月火箭存在致命的设计缺陷,连续数次发射失败令苏联载人登月的梦想化为泡影。 从登月服到登月车,苏联人为登月做了充分的准备 在加加林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首次太空旅行后,苏联就把目光聚焦到月球上,力求再创造一个“第一次”———率先实现载人登月!为此,苏联科学家做了充分的准备,不仅发射了环绕月球飞行的人造卫星,还研制了大量的登月工具,从由地面遥控的无人月球探测器到无人登月车,再到宇航员的登月服,应有尽有。 1958年到1976年间,苏联科学家完成了人造卫星、登月车的试制、试运行,并且发射了无人飞船环绕月球飞行,实现了无人月球探测器在月球表面的登陆和漫游。其中,1966年至1969年,“联盟”号飞船和“宇宙”号卫星在地球轨道上完成了登月飞行器的测试工作;1968年9月,首次实现无人飞船绕月球飞行并 成功返回地球;1970年至1973年,研制成功了由地面遥控的无人月球探测器,3部无人月球探测器不仅从月球表面采集了土样,而且将它们送回了地球。 值得一提的是,苏联研制的无人登月车分别在1970年和1973年两次成功地登上了月球。与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车相比,苏联的无人登月车体积只是前者的一半,重量只有前者的三分之一,而且可以自动对月球地貌进行拍照并分析岩石、土壤样品,不像美国“阿波罗计划”那样,要靠登月宇航员亲自完成。 N1号火箭屡屡出事,苏联登月计划最终化为泡影 苏联拥有了绕月亮飞行的人造卫星,研制出了登月车以及登月服,可谓是“万事俱备”。但为什么苏联人还不登月呢?其实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只欠东风”———苏联人始终没能制造出像美国“阿波罗计划”的“土星”5号那样 功率强大而且性能稳定的运载火箭。 苏联为登月计划而设计的火箭名为N1号,共制造了10枚。设计这种“巨无霸”式的N1号火箭的最初目的,是将代号为“苏联月亮”的人造卫星送入太空。说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