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人的自尊结构初探_舒首立

中国人的自尊结构初探_舒首立

中国人的自尊结构初探_舒首立
中国人的自尊结构初探_舒首立

心理学探新2015,Vol.35,No.5,425-431

PSYCHOLOGICAL EXPLORATION

中国人的自尊结构初探

舒首立1,郭永玉1,黄希庭2

(1.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武汉437000;2.西南大学心理学部,重庆400715)

摘要:在中国心理学界,学者们普遍将西方心理学中的self-esteem翻译成名词“自尊”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但是self-esteem与自尊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研究者设计了“本土化中国

大学生自尊问卷”,对中国人自尊的结构进行初步探索。研究发现问卷包含三个维度:不卑躬屈

膝、不允许言辞侮辱、不允许强力欺压。大学生自尊问卷得分与Rosenberg Self-Esteem Scale得分

之间的相关边缘显著,表明自尊与self-esteem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大学生自尊问卷中的不允许

强力欺压维度与考试作弊意向的相关为-0.37(p=0.002<0.01),表明自尊能有效地预测道德行

为。理论分析表明,成人自尊结构也有可能是三因素模型。

关键词:自尊;尊严;self-esteem;结构

中图分类号:B8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5184(2015)05-0425-07

1引言

自尊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本土的概念,在两千多前年的典籍中就有“不自尚其事,不自尊其身”(《礼记·表记》)、“厚重自尊,谓之长者”(《韩非子·诡使》)的表述;按照孔子的生卒年月来看,最早约在两千五百年前就有自尊这个概念的使用;两千多年来,“不食嗟来之食”(《礼记·檀弓下》)、“可杀而不可辱”(《礼记·儒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章句下》)以及陶渊明因为不愿屈服于飞扬跋扈的督邮解印而去(“不为五斗米折腰”,见《晋书·陶潜传》)、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史可法“头可断身不可屈”(《明史·史可法传》)等自尊的典型表现早就深入中国人心中。

自尊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非常高的地位。吕俊华(1988)指出,“对人来说,保有尊严是做人的根本条件之一,是一个带有根本重要性的问题,人无自尊就活不下去,就不成其为人”;池万兴(2009)指出人格自尊精神是《史记》所体现的六大民族精神之一,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文化精神和民族精神;认为“坚持人格尊严,义不受辱,强调人格自尊精神是战国乃至秦汉社会各阶层的人们的一个显著精神气质特征,也是春秋以来士文化的一个显著标志”(池万兴,2012)。梁启超(2013)认为自尊是一个人最不可缺少的品质,国民的自尊关系到国家的自尊,关系到国家的兴亡;要想建立有自尊的民族和国家,首先要培养一个个独立而自尊的国民;认为“自尊者本人道最不可缺之德”,“夫自尊与不自尊,实天民与奴隶之绝大关头”,“为国民者而不自尊其一人之资格,则断未能自尊其一国之资格焉者也。一国不自尊,而国未有能自立焉者也”,“欲求国之自尊,必先自国民人人自尊始”。梁启超批评当时中国人的无自尊,指出“悲哉,吾中国人无自尊性质也!簪缨何物?以一钩金塞其帽顶,则脚靴手版,磕头请安,戢戢然矣!阿堵何物?以一贯铜晃其腰缠,则色斯指动,围绕奔走,喁喁然矣!夫沐冠而喜者,戏猴之态也,人之所以为人也,其资格安在耶?顾乃自侪于猴犬而恬不为怪也”;并指出自尊者会有的表现:“真能自尊者,有皑皑冰雪之志节,然后能显其落落云鹤之精神;有谡谡松风之德操,然后能载其岳岳千仞之气概”。

总之,自尊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一个人最不可缺少的品质,是一个人成其为人的基石,也是一个国家自尊、自立的精神基础,应该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着力培养的精神品质。因此,通过概念分析和问卷调查探讨自尊的内涵和结构,就非常有必要。

2自尊概念分析

2.1自尊的内涵与功能

现代汉语词典(2012)指出,自尊指的是尊重自己,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不容许别人歧视侮辱,这个界定与辞源(2010)、学典(2009)、国语活用辞典(2009)的解释完全一致。梁启超(2013)、吕俊华

(1988)、池万兴(2012)等人都是在这个意义上使用自尊概念,并且吕俊华(1988)、池万兴(2012)直接指出自尊与尊严的关系。因此,结合舒首立等人(2012)的分析,可以将自尊定义为:尊重自己,保护自己的人格尊严,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不容许别人歧视侮辱,是一种卓然独立的精神品质;保护自己的人格尊严或者说防止自己人格尊严的损失是自尊的本质所在,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不容许别人歧视侮辱是自尊的具体表现形式。

自尊这一人格品质的功能主要体现在道德领域。“一个对善恶有着深刻信念或高度自尊之人,在实际生活中,不但能够随时选择善行,也会随时避免恶行”(吕俊华,1988);“自尊的人,……在个人独处时,能以慎独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地按社会的道德和规范行事,自觉地审视、反思和调节自己的行为,绝不做寡廉鲜耻的事情”(汪卫平,2012)。用日常概念来表达就是自尊的人会洁身自好(成语大词典,2013)。

2.2自尊与self-esteem的区别

在中国心理学界,学者们普遍将西方心理学中的self-esteem翻译成名词“自尊”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蔡华俭,丰怡,岳曦彤,2011;仲轶璐,刘永芳,2013)。事实上,self-esteem与自尊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不可混同(Wang&Ollendick,2001;田录梅,李双,2005;佐斌,2010;舒首立等,2012;黄希庭,尹天子,2012)。

self-esteem由James于1890年引入美国心理学之后成为西方心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在美国文化以及美国心理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被认为是“大自然直接而基本的馈赠”(James,1890),是“个体最重要的需要”(Branden,1971),是“个体最重要的心理资源”、“在影响个体生活的诸多选择与决策中扮演着强有力的角色”(Branden,1992)。至于其内涵,牛津英语词典指出它是个体对自己正向的欣赏或者态度(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2009);James(1890)认为它是个体对自我的满意或者不满意的感觉,是自我感觉(self-feeling)的一种;布朗(2004)认为它是一种自我感觉良好与否的感觉;Mruk(2006)认为它是一个人的自我价值感、自我胜任感或二者的结合;在测量方面,赵志裕(2011)指出self-esteem量表测量的大多是个体对独立我的好感。总的来讲,self-esteem指的是一个人的建立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的自我感觉(self-feeling),表现为自我欣赏或者自我喜爱与否;而正如上文所指出的,自尊指的是一种卓然独立、懂得保护自己人格尊严的品质,二者不是同一个概念,在内涵上截然不同。对于self-esteem与自尊之间的差异,Wang和Ollendick(2001)已有清晰的认识,指出在中文里没有现成的词汇与self-esteem相对应、在英语中也没有与自尊直接对应的词汇,认为将self-esteem翻译成“自尊”是错误的;田录梅和李双(2005)也明确指出汉语中的自尊概念与西方的自尊概念是有区别的;佐斌(2010)指出,西方self-esteem测量的很多内容基本上是中国人理解的自信,如“我觉得我很好”、“我对我很满意”等等,但实际上中国人讲到自尊的时候更多是指我们的尊严得到社会的承认,中国人的自尊侧重于社会交往和社会层面价值的认可,带有道德、面子方面的意味,跟西方的带有自信、自我肯定的self-esteem概念是不一样的;舒首立等人(2012)总结指出中国文化中的自尊包含个体自尊、民族自尊和文化自尊等几种类型,自尊与self-esteem是不同的概念;黄希庭和尹天子(2012)指出要弄清中国人自尊的内涵,不可盲目搬用西方心理学的概念,为心理学中的自尊“正名”是研究中国人的自尊的基本前提。

另外,自尊与self-esteem在概念界定方式上也有差异。self-esteem的界定直接由“self-esteem 是什么构成”,表现为个体对自己的积极评价和积极情感,用美国文化中的典型概念来表达就是高self-esteem的个体认为自己是superman;而自尊的界定则是从不允许自己做什么和不允许他人做什么的角度进行,例如不卑躬屈膝、不允许他人歧视侮辱;在具体表现上涉及的都是不做什么,比如“不食嗟来之食”(《礼记·檀弓下》)、“可杀而不可辱”(《礼记·儒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等等,都是从不做什么的角度进行定义。由此可见二者在概念界定方式上的差异。

总之,self-esteem与自尊在内涵和概念界定方式上都是不同的,二者不可混同,self-esteem不能译作自尊。为了能更好地揭示self-esteem的含义,可以参照James(1890)原文中使用的概念将self-esteem译为“自我满意”(self-satisfying)或“自我喜爱”(self-love),或者参照牛津英语词典(2009)中的界定将之译作自我欣赏(self-appreciation)。这些翻译方式是比较贴切的,因为在有关self-esteem

624心理学探新2015年

的英文文献中,经常可以见到self-satisfying、self-love这样的字眼(James,1890;Mruk,2006;布朗,2004),同时“自我欣赏”在中文里有自我满意以及相应的情绪愉悦感之意,能很好地反映self-esteem 的内涵。

2.3自尊的英文翻译

由上可见,自尊不宜译成self-esteem,因此自尊的英文翻译也值得考虑的问题。

从字面意思上看尊严在英文中dignity相对应,根据自尊作为自我尊严防御倾向的特点,可以将dignity组合成一个新词与自尊相对应:self-dignity -defending-tendency。但事实上,dignity的内涵与中国文化中的尊严并不对应。dignity在英文中是一个宽泛的、与个体感受和政治权利等联系的概念,应用于医学、心理学、法学、政治学等领域。在医学领域,dignity指的是患者应该享受到的体贴入微的照顾(Tadd,Hillman,Calnan,Calnan,Bayer,&Read,2011;Chochinov,Kristjanson,Breitbart,McClement,Hack,Hassard,&Harlos,2011);在政治领域,dignity 主要存在三种情境:保护自由被限制(被捕或审讯)者dignity、劳工问题中的dignity、福利问题中digni-ty,是与政治权利有关的、个体应该得到的法律保护或者经济待遇(Shultziner&Carmi,2014);在法学领域,对dignity界定完全是心理学式的,即dignity就是一种伴随self-wothiness和self-esteem的被予以欣赏和荣誉地对待的状态(Lee,2008),在本质上就是self-worth、self-esteem(Shultziner&Rabinovi-ci,2012)。中国医学领域和法学领域对dignity的理解完全符合西方的界定并将dignity译作尊严(陈化,2013;王利明,2012)。

中国本土文化中的尊严有着特定的内涵。尊严,最早见于《荀子·致士》:“尊严而惮,可以为师”和《汉书·成帝纪赞》:“临朝渊嘿,尊严若神”;国语活用辞典(2009)指出,尊严的含义是“庄重威严,不可侵犯的样子”,其例句为“我必须维护自己的尊严”;辞源(2010)、学典(2009)的解释与之完全一致;由此可见,中国文化中的尊严主要个体强调人际交往中的人格不可侵犯、不可侮辱的属性。对尊严的相关研究也指出尊严的内涵,黄飞(2010)指出尊严是指人和具有人性特征的事物所具有的、应该被自己和他人所尊重且不容侵犯的属性,彰显于人际互动之中;于建福(2010)、杨熠(2012)通过文献总结指出中国文化中的尊严源自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等人的论述,强调的是人格的独立性和不可侮辱性。由此可见,中国文化中的尊严指的是知识分子、大臣、普通个人在人格上的独立而非帝王附庸的属性,强调知识分子、大臣等人在面对诸侯、君王时人格上的相对独立和不可欺侮性,用樊英的话说就是“臣受命于天……陛下焉能富臣,焉能贫臣”(《后汉书·方术列传》),反映的是个体人格的独立性和不容欺侮性。

总之,dignity与中国文化中的尊严不是同一个概念,二者并不完全对应;自尊既不能译作self-es-teem,也不能译作self-dignity-defending-tenden-cy,在英文中找不到直接对应的翻译方式。因此,借鉴黄光国对关系的翻译方式(Hwang,1998),将自尊翻译为Zi Zun。

3中国人的自尊结构:以大学生为样本

由上可见,自尊在概念内涵和概念界定方式上与self-esteem有着重要差异,是一个本土化的人格概念。目前,对自尊这一本土人格概念的研究刚刚开始,尚无研究探讨自尊这一本土人格概念的结构,因此探讨自尊这一人格特质的内在结构就非常有必要。

为了研究的方便,研究选择在校大学生为样本来探讨自尊的结构。很显然,要想完整地探讨中国人自尊的结构,需要涉及中小学生、大学生、成年人各种年龄阶段的群体,不能只涉及在校大学生,因此研究只能称为“中国人自尊结构初探”。

根据概念分析,研究将自尊界定为:尊重自己,保护自己的人格尊严,表现为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不容许别人歧视侮辱,是一种卓然独立的精神品质,是中国人理想人格的一部分。从心理测量的角度看,“自尊”是潜变量,“不向别人卑躬屈膝”和“不容许别人歧视侮辱”是“自尊”这一潜变量的两个测量指标,分别表现为不允许自己做什么、不允许别人做什么两个方面。下文在结合开放式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探讨中国大学生自尊的结构,以此作为探索中国人自尊结构的初步尝试。

3.1开放式问卷调查与大学生自尊问卷的初步编制以“什么是自尊”、“一个人有自尊是怎样的”、“没有自尊的人是怎样的”为题对某大学53名在校本科生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见表1。

724

第35卷第5期舒首立等中国人的自尊结构初探

表1开放式问卷调查的结果

自尊的界定有自尊的人的特点没有自尊的人的特点

不允许他人侮辱爱自己,有一套自我法则约束而非随心所欲不要脸、不要自己的尊严

不允许他人侵犯有节操任人欺负、不抵抗、卑躬屈膝

不卑躬屈膝有骨气、有志气对别人的侮辱不在乎

遵守自己做人做事的原则毫无原则、做一些令人不齿的事情

让自己拥有尊严行为无底线,不在意他人的评价

不做有损尊严的事情死皮赖脸、恬不知耻

开放式调查与文献总结的结果一致,即自尊是一种人格尊严的自我保护机制,主要表现为不允许自己卑躬屈膝、不允许他人欺负侮辱两个方面,并且涉及自尊的道德功能即不允许自己做有违道德的事情。与理论分析略有不同的是,“不允许歧视侮辱”在开放式问卷调查中变为了“不允许欺负侮辱”。根据开放式问卷调查的结果设计问卷,问卷包含不卑躬屈膝、不允许他人欺负侮辱两个维度,共15道题。在项目的表述上,为了尽量避免社会赞许效应(Social Desirability Effect),全部采用反向测量方式。3.2大学生自尊问卷的初测

由于中国心理学界已经编制了许多实际是测量self-esteem的“自尊量表”或“自尊问卷”(宋芳,张丽华,2008;张丽华,杨丽珠,张索玲,2009),为了区分的方便,问卷采用“本土化中国大学生自尊问卷”为标题,简称大学生自尊问卷。

3.2.1被试

被试来自3所大学的在读本科生。实际发放问卷260份,有效回收问卷237份,回收率为91.15%。其中男生71名,女生160名,其中6人未填性别信息。最低年龄17岁,最高年龄23岁,平均年龄为19.74岁。3.2.2探索性因素分析

对初测问卷15道题进行因素分析。KMO值为0.87,巴特莱特球形检验p<0.001,表明适合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采用正交旋转因素分析,得到三个维度。剔除三个双重载荷的项目后,量表最终包含12道题,每个维度包含四道题。对12道题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KMO值为0.83,巴特莱特球形检验p<0.001。采用正交旋转因素分析,获得三个因子,分别解释变异的35.72%、16.52%和8.81%,累计解释变异的61.05%。根据三个维度所包含的题目,分别命名为“不卑躬屈膝”、“不允许言辞侮辱”、“不允许强力欺压”。三个维度的Cronbach’α分布为0.72、0.81、0.74,问卷所有项目的Cron-bach’α为0.82。因素载荷见表2。

3.3大学生自尊问卷的正式施测

3.3.1被试

被试来自7所大学的在读本科生。实际发放问卷695份,有效回收问卷627份,回收率为90.22%。其中男生276名,女生345名,6人未填性别信息。被试最小年龄为16岁,最大年龄为25岁,平均年龄为20.22岁,8人未填年龄信息。

表2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结果

项目共同度因素负荷因子一:不卑躬屈膝(α=0.72)

1.在遇到辅导员时,我会努力去获得他/她的好感。0.370.58 4.求职的时候,我会试图去巴结面试官。0.720.84 7.我会迎合领导的看法。0.670.79

12.当遇见领导时,我会奉承他/她。

因子二:不允许言辞侮辱(α=0.81)

2.我允许别人说我能力低下。

5.我允许别人说我长的难看。

9.我允许别人说我愚蠢。

14.我允许别人说我见识浅薄。

因子三:不允许强力欺压(α=0.74)

6.我允许别人故意让我难堪。

10.我允许别人动手打我。

11.我允许别人强迫我接受他/她的观点。13.我允许别人故意刁难我。0.64

0.55

0.63

0.69

0.66

0.60

0.77

0.44

0.59

0.69

0.71

0.79

0.75

0.77

0.67

0.88

0.55

0.56

824心理学探新2015年

3.3.2研究工具

Rosenberg Self-Esteem Scale(Rosenberg,1965)、大学生考试作弊意向问卷、本土化中国大学生自尊问卷。

Rosenberg Self-Esteem Scale是测量self-es-teem的经典量表,研究意在证实自尊与self-esteem 之间的区别,所以将SES量表与大学生自尊问卷得分的相关作为问卷的区分效度。同时,开放式问卷调查中被试指出没有自尊的人会做出违反道德的事情,而考试作弊则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中典型的违反道德的行为,因此采用大学生考试作弊意向作为自尊问卷的预测效标。

大学生考试作弊意向包含三道题,分别是“考试之前我会考虑做一些作弊的准备”、“考试过程中我会想着去瞟看别人的试卷”、“考试过程中我会想着去看小抄或手机中的答案”。Cronbach’α为0.91。

3.3.3信度

不卑躬屈膝维度的Cronbach’α为0.71,不允许言辞侮辱维度Cronbach’α为0.80,不允许强力欺压维度的Cronbach’α为0.71,问卷所有项目的Cronbach’α为0.77。对32名在校本科生一个月后的重复测量表明,问卷的重测信度为0.76。3.3.4各维度总分

为了比较个体对卑躬屈膝、言辞侮辱、强力欺压的容忍程度,在计分过程中未反向计分。卑躬屈膝维度的总分为10.42(?2.51),允许言辞侮辱维度的总分为10.58(?3.19),允许强力欺压的总分为8.27(?2.50)。三个维度之间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表明三个维度的得分之间有显著差异,卑躬屈膝维度总分和允许言辞侮辱维度总分显著高于允许强力欺压维度的总分(p<0.001),而卑躬屈膝维度总分与允许言辞侮辱维度总分之间无显著差异(p= 0.30)。

3.3.5验证性因素分析

使用Amos7.0对三因素模型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采用极大似然估计,结果显示,χ2=185.69,df=51,χ2/df=3.64(p<0.001),SRMR=0.05,GFI =0.95,AGFI=0.93,PGFI=0.62,NFI=0.92,RM-SEA=0.065。SRMR刚好为0.05,GFI、AGFI、NFI 大于0.90,PGFI大于0.50,RMSEA介于0.05与0.08之间,可见三因素模型与数据拟合良好。

由于不允许言辞侮辱和不允许强力欺压两个维度之间的相关较高(r=0.79),故将不允许言辞侮辱和不允许强力欺压合为一个维度对整个问卷进行二因素模型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χ2=270.10,df=53,χ2/df=5.10,SRMR=0.06,GFI=0.93,AG-FI=0.90,PGFI=0.63,NFI=0.88,RMSEA=0.08。与三因素模型比较,Δχ2=84.40,Δdf=2,p<0.005,χ2差异显著。三因素模型验证性因素分析的拟合指标优于二因素模型的结果,因此取三因素模型。3.3.6效标效度

对52名在校本科生调查发现,大学生自尊问卷与Rosenberg Self-Esteem Scale的相关系数为0.23(p=0.096>0.05),显著性水平大于0.05但小于0.10,自尊与self-esteem只有边缘显著相关。

对69名在校本科生调查发现,大学生自尊问卷总分与考试作弊意向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24(p= 0.049<0.05),问卷三个维度(不卑躬屈膝、不允许言辞侮辱、不允许强力欺压)与考试作弊意向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1(p=0.37>0.05)、-0.07(p=0.56>0.05)、-0.37(p=0.002<0.01),不允许言辞侮辱和不允许强力欺压两个维度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47(p<0.01)。相关系数差异检验的结果可以用作效标效度(张厚粲,张建平,2009),对不允许言辞侮辱、不允许强力欺压两个维度与考试作弊意向之间的相关做差异检验,t=2.58(df=66,p<0.005),两个相关系数的差异显著,即不允许强力欺压维度与考试作弊意向之间的相关显著高于不允许言辞侮辱维度与考试作弊意向之间的相关。

4讨论

4.1自尊的含义与翻译

由文献总结可见,自尊一词约两千五百年前就被中国人使用,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本土的概念;指的是尊重自己,保护自己的人格尊严,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不容许别人歧视侮辱;其本质是保护自己的人格尊严或者说防止自己人格尊严的损失,主要表现为在强势的他人与机构面前不肯屈膝、不肯折腰的态度和行为,是个体希望能挺直脊梁的内在追求的体现;是儒家理想人格的一部分,是孔子、孟子等人所尊崇的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的卓然独立的品质。

概念分析表明自尊与self-esteem在内涵和概念界定方式上存在重要差异,二者不是同一个概念;问卷调查研究显示大学生自尊问卷与Rosenberg Self-Esteem Scale之间只存在边缘显著相关0.23(p=0.096>0.05),表明自尊与self-esteem无内在联系。由此可见,不宜将self-esteem与自尊混同使用,建议将自尊翻译为Zi Zun,将self-esteem翻译为“自我满意”或者“自我欣赏”。

需要指出的是,对self-esteem进行研究是有必要且有价值的,这一点无需置疑,目前要做的只是改变对self-esteem的翻译方式以及加强对自尊这一

924

第35卷第5期舒首立等中国人的自尊结构初探

本土人格概念的研究。

4.2自尊的结构

理论上假设大学生自尊的结构为二因素模型,而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显示为三因素模型。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三因素模型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优于二因素模型;同时,与效标之间的相关分析表明,不允许强力欺压维度与考试作弊意向的相关显著高于不允许言辞侮辱维度与考试作弊意向的相关(t=2.58,p<0.005),可见不允许言辞侮辱和不允许强力欺压这两个维度确实相对独立。根据骆方和张厚粲(2006)提供的模型选择标准,选择三因素模型。

理论假设中的“不允许欺负侮辱”维度之所以分成了“不允许言辞侮辱”和“不允许强力欺压”两个维度,可能与个体对言辞侮辱和强力欺压的容忍程度不同有关。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人们难以容忍来自他人的强力欺压,但是却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容忍来自他人的言辞侮辱,因为言辞侮辱比强力欺压更为普遍而不得不容忍。开放式问卷调查中被试指出容忍侮辱是人格成熟的表现以及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个体对言辞侮辱的容忍程度高于强力欺压,都可以视作是对这种假设的支持。可以假设在成年人阶段,由于个体所遭遇的社会适应压力更大,对言辞侮辱的容忍度高于对强力欺压的容忍度,从而导致不允许言辞侮辱和不允许强力欺压的相对分离,即成年人的自尊结构有可能也是三因素模型。4.3自尊对道德行为意向的预测作用

在开放式问卷调查中,被试指出有自尊的人不会做违反道德的事情。正式问卷调查显示大学生自尊问卷及其不允许强力欺压维度与考试作弊意向之间的相关为-0.24(p=0.049<0.05)、-0.37(p= 0.036<0.002),表明大学生自尊问卷对道德行为有较好的预测效度。不允许强力欺压维度与考试作弊意向之间的负相关表明,越是不允许强力欺压的个体,其考试作弊意向越低。这反映了自尊的本质就是保护自己的尊严、防止自己人格尊严的损失。因为对有高自尊的人而言,考试作弊这种失当行为可能导致的监考人员和学校行政机构的强力惩戒会构成对其人格尊严的羞辱,所以高自尊的个体不会选择考试作弊。由此可见,自尊对道德行为的作用主要体现于对不道德行为的抑制作用,即高自尊的人会通过避免行为失当来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与吕俊华(1988)、汪卫平(2012)指出高自尊的人会“避免恶行”、“绝不做寡廉鲜耻的事情”相一致。

5结论

5.1自尊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本土的概念,在约两千五百年前就被中国人所使用,指的是尊重自己,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不容许别人歧视侮辱,是一种人格尊严的自我保护机制,其核心是保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5.2自尊与self-esteem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自尊可以译作Zi Zun,而self-esteem可以译作自我满意或者自我欣赏。

5.3中国大学生自尊的结构为三因素模型,包含不卑躬屈膝、不允许言辞侮辱、不允许强力欺压三个维度。可以推测,中国成年人的自尊结构可能也是三因素模型。

5.4自尊能有效地预测大学生考试作弊意向,能有效预测道德行为,其内在机制可能是高自尊的人会通过避免行为失当来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参考文献

蔡华俭,丰怡,岳曦彤.(2011).泛文化的自尊需要:基于中国人的研究证据.心理科学进展,19(1),1-8.

陈化.(2013).尊严:临床代理决策的道德基础———以无行为能力患者的代理决策为例.社会科学战线,(8),34-38.

成语大词典编委会.(2013).成语大词典(p.553).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池万兴.(2009).《史记》与民族精神.济南:齐鲁书社.

池万兴.(2012).论《史记》的人格自尊精神及其生成.渭南师范学院学报,1,23-27.

辞源.(2010).北京:商务印书馆.

国语活用辞典.(2009).台北: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黄飞.(2010).尊严:自尊、受尊重与尊重.心理科学进展,18(7),1136-1140.

黄希庭,尹天子.(2012).从自尊的文化差异说起.心理科学,35(1),2-8.

梁启超.(2013).新民说.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吕俊华.(1988).自尊论.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

骆方,张厚粲.(2006).使用验证性因素分析检验测验的多维性的实验研究.统计研究,4,76-79.

乔纳森·布朗.(2004).自我(陈浩莺,薛贵,曾盼盼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舒首立,卢会醒,张露,杨银芳,丁超,郑涌.(2012).中国文化的自尊与西方文化的self-esteem之比较.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38(1),45-52.

宋芳,张丽华.(2008).大学生自尊结构研究.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5,53-56.

田录梅,李双.(2005).自尊概念辨析.心理学探新,25(2),26-29.

汪卫平.(2012).自尊:公民人格教育的核心———兼谈公民人格教育的视域转换.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小学教育教学版),(10),14-17.

王利明.(2012).人格权法的发展与完善———以人格尊严的

034心理学探新2015年

保护为视角.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30(004),166-174.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2012).北京:商务印书馆.

学典.(2009).台北: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

杨熠.(2012).中西思想家对“人的尊严”的论述.河北法

学,30(001),34-39.于建福.(2010).孟子人格尊严论及其教育价值.教育学报,6(005),107-113.张厚粲,

张建平.(2009).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张厚粲,张侃,杨宜音,佐斌,等.(2010).“为了中国人民的

幸福和尊严———心理学解读与建议”研讨会发言纪要.心理科学进展,

18(7),1027-1040.张丽华,杨丽珠,张索玲.(2009).青少年自尊结构研究.心理科学,32(1),55-58.赵志裕,康萤仪.(2011).文化社会心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仲轶璐,刘永芳.(2013).金钱竞拍任务上的风险偏好:自尊

水平和性别的作用.心理学报,45(3),353-362.Branden ,N.(1971).The psychology of self -esteem :A new con-cept of man ’s psychological nature.Bantam Books.

Branden ,N.(1992).The power of self -esteem.Health Commu-nications ,Inc.

Chochinov ,H.M.,Kristjanson ,L.J.,Breitbart ,W.,McClement ,S.,Hack ,T.F.,Hassard ,T.,&Harlos ,M.(2011).Effect of dignity therapy on distress and end -of -life experience in terminally ill patients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The Lan-cet Oncology ,12(8),753-762.

Hwang ,K.K.(1998).Guanxi and mientze :Conflict resolution in Chinese society.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Studies ,7,17-42.

Lee ,M.Y.K.(2008).Universal human dignity :Some reflections in the Asian context.Asian Journal of Comparative Law ,3(1),1-33.

Mruk ,C.J.(2006).Self -esteem research ,theory ,and practice :Toward a positive psychology of self -esteem.Springer Publish-ing Company.

Shultziner ,D.,&Carmi ,G.E.(2014).Human dignity and na-tional constitutions :Functions ,promises ,and dangers.Ameri-can Journal of Comparative Law ,62,461-498.

Shultziner ,D.,&Rabinovici ,I.(2012).Human dignity ,self -worth ,and humiliation :A comparative legal -psychological approach.Psychology ,Public Policy ,and Law ,18(1),105-143.

Tadd ,W.,Hillman ,A.,Calnan ,S.,Calnan ,M.,Bayer ,T.,&Read ,S.(2011).Dignity in Practice :An exploration of the care of older adults in acute NHS Trusts .NIHRSDO Report.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2009).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Wang ,Y.,&Ollendick ,T.H.(2001).A cross -cultural and developmental analysis of self -esteem in Chinese and West-ern children.Clinical Child and Family Psychology Review ,4(3),253-271.

William ,J.(1890).The principles of psychology.Harvard UP ,Cambridge ,MA.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on the Structure of Chinese Zi Zun

Shu Shouli 1,Guo Yongyu 1,Huang Xiting 2

(1.School of Psychology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437000;

2.School of Psychology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Abstract :In Chinese Psychology self -esteem has been researched and was translated into Chinese as Zi Zun ,but self -esteem and Zi Zun are absolutely different concepts.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Zi Zun ’s structure was preliminaryily explored by designing “Indi-genized Chinese University Zi Zun questionnaire ”.The questionnaire has three dimensions :not submitting to others ,not permitting oth-ers to insult oneself ,and not permitting others to bully oneself.The correlation between University Zi Zun Questionnaire and Rosenberg Self -esteem Scale was marginally significant ,indicating that Zi Zun is absolutely different from self -esteem.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dimension “not permitting others to bully oneself ”of University Zi Zun Questionnaire and the intention of cheating in exams was -0.37(p <0.01),showing Zi Zun has good predictive validity in moral domain.The structure of adult ’s Zi Zun may also be three di-mensions model on the basis of theoretical analysis.Key words :Zi Zun ;Zun Yan ;self -esteem ;Structure

1

34第35卷第5期舒首立等中国人的自尊结构初探

自尊:心理健康的核心

自尊:心理健康的核心 自尊(self-esteem)属于自我的情感成分,是个体对一般自我或特定自我积极或消极的评价,也是人对自我行为的价值与能力被他人与社会承认或认可的一种主观需要,是人对自己尊严和价值的追求。这种需要与追求如能得到满足,就会产生自信心,觉得自己有价值等;否则就会使人产生自卑感、软弱感、无能感。自尊是个体人格的核心因素之一,对人的生活来说“自尊是你能够给予孩子们的最好礼物——也包括你自己。对于获得健全的头脑、丰富的学识及幸福的生活来说,自尊至关重要。”(P4) 一、自尊:生命适应的心理根源 人并非一生下来就是有自尊的,正如人类并非一开始就有自尊一样。在人类漫长的进化史上,自尊乃是人在对各种环境压力(包括生态学压力和社会压力)的反应过程中获得的,是生存适应和社会适应的必然结果。对于个体而言,自尊同样也是其自身适应生存、适应社会环境所必需的一种基本需要,是人生命适应的心理根源。

首先,自尊是个体适应社会环境、适应基本生存的心理资源。根据有关研究,儿童在3岁左右产生较为清晰的自我尊重情感,如犯了错误感到羞愧,怕别人讥笑,不愿被人当众训斥等。①这种社会性情感的产生是重要的,因为在自尊产生之前,儿童基本上还处在生物人的阶段,尽管语言和一些初级的认知能力已经发展起来,儿童可以进行初步的社会交往,但还不会主动地、自觉地修正自己的认识和行为去适应社会和他人的要求,还不会在体验自我的情感指导下进行有效的自我保护和自我发展。儿童在这一时期除了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和一些初级的社会需要(如依恋)外,并没有清晰地自觉自己人之为人的荣辱和价值,其发展基本上还是一种生物人的发展,这与动物的生活仍然具有较大的相似性。换言之,如果没有自尊,没有对自我的一种自觉的情感判断,即使儿童具一定的自我认识的能力,也很难去调整自己的认知和行为以更好地适应社会,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人。就像一个不知道疼痛为何物的人终将会被伤痛致命一击,一个不“知道”自尊的人同样会因不知道自我保护而失去做人的资格和价值,失去基本的心理和谐,甚至失去生命。在自尊被自觉后,儿童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如果说情感是人作为种的存在所具有的心理现象,那么有关自我情感的有效判断则

初三中考冲刺语文试卷

初三中考冲刺 语文试卷 说明:本试卷共四个大题,27个小题,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完成1—7小题,共26分)。 1.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每空1分,共8分) ⑴长风破浪会有时,。 ⑵,化作春泥更护花。 ⑶无可奈何花落去,。 ⑷抽刀断水水更流,。 ⑸我们经常用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 两句来比喻说明事情的本意不在此而在另外的方面。 ⑹《游山西村》:写出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蕴含着丰富的生活哲理的诗句 是:,。 2.选出音形义全对的一项( ) (2分) A. 畸.(jī)形纵横绝荡姹紫嫣.红(娇艳) B. 污秽.(huì) 见风使舵无边无垠.(地域的界限) C. 打折.(zhé)腿声色俱厉旁逸.斜出(原是“逃”的意思,引申为“伸出”) D. 和.(huó)面中流砥柱潜滋.暗长(滋味)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送东阳马生序》的作者属于“唐宋八大家”之列。 B.《蒹葭》一诗表现了主人公对远方意中人的追寻,在反复与执着的追寻中,终于追到了意中人。 C.《木兰诗》赞颂了我国古代妇女的形象,是汉乐府里的名篇。 D.《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4.体会句式特点,在横线上写句。(2分) 我们赖于生存的地球,自古以来就展开着绿色与黄色的殊死决战。哪儿充满绿色,哪儿必然水源充足、草木繁茂,那是生命滋衍的乐园;哪儿弥漫黄色, 、,。在我国,沙漠正以每年两千多平方千米的速度蔓延扩展,黄色对绿色的侵吞是绝对无情的…… 5.下面是某节目主持人所说的一段话,读后按要求回答问题。(每空1分,共4分) 现在,①有请歌坛新秀雨菲小姐。②雨菲小姐德高望重,演技精湛,③当上了本届十佳青年歌手的荣誉称号。④她演唱的《梦在飞翔》也荣登“十大金曲排行榜”。让我们用掌声向她表 示热烈的祝贺。⑤雨菲小姐自登上歌坛以来,多年以来,一直不断地努力,⑥终于实现了她的梦想。下面,请她为我们演唱《梦在飞翔》。 ⑴语言不简明的一处是(只填序号)⑵语言不得体的一处是(只填序号) ⑶句子成分搭配不当的一处是(只填序号),应改为 6.读一定数量的课外名著,是语文学习的基本要求。但读书除了积累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学会思考。初中三年,你一定在老师的指导下读了不少课外好书。请你做一个简要的读书札记。(3分) 书名: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朝代或国家)的__________,印象最深的人是 ________________,该人物形象给你的人生启示是: 7.有这样三则广告,广告的主题均是外国的中文告示。 (1)这三则广告反映部分中国游客的哪些问题?请写在下面。(3分) 答:,,。(2)面对部分中国游客存在的问题,你最想说什么?(2分) 答: 。 二、古诗文阅读(完成8-13小题,共14分)。 (一)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完成8—9小题,共4分) 踏莎行 (宋)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 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 行人更在春山外。 8.阅读词的上片,找出能点明时令为仲春的景物?(2分) 答:。 9.词的上片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2分) 答:。(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小题,共10分) 天宝①中,有书生旅次②宋州。时李勉少年贫苦,与一书生同店。而不旬日,书生疾作,遂死不赦,临绝语勉曰:“某④家住洪州⑤,将于北都求官,于此得疾且死,其命也。”因出囊金百两遗.勉,曰:“某之仆使,无知有此者,足下为我毕死事,余金奉之。”勉许为办事,余金乃密置于墓中而同葬焉。后数年,勉尉开封。书生兄弟赍⑥洪州牒⑦来,而累.路寻生行止,至宋州,知李为主丧事,专诣开封,诘.金之所。勉请假至墓所⑧,出金付焉。(选自《尚书谈录》) 【注:①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②旅次:借宿。③宋州:地名(今河南商丘市西南)。④某:我。⑤洪州:地名,治豫章(今南昌市)。⑥赍(jī):带着。⑦牒(dié):

对中国人人格结构的探索

第31卷 第5期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9月Vol.31 No.5Journal of Sout hwe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Sept.,2005 3[基础心理学?人格心理]主持人: 黄希庭  主持人语:人格不是一个纯自然的范畴,而是个体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是社会化的产物。西方人格心理学中的五因素模型,被认为是经过成百上千次应用大五模型测量研究所肯定了的。五因素模型适用于中国人吗?本期刊出的“对中国人人格结构的探索”一文通过对中国人人格量表和中国人个性量表的系统分析,包括各自的编制过程、量表结构以及两个量表的相容性检验,进一步论证了中国人人格结构的七因素模型而不是五因素模型,同时,也进一步检验了中国人人格量表的良好信效度。这篇文章文字虽长,但说理透彻,是一篇优秀的人格心理学论文,值得推荐。当今时代,不确定性日益凸现,并成其为社会的重要特性。“不确定人格探析”一文在此时代背景下探讨了不确定人格的内涵,并编制不确定人格量表,为我们了解不确定人格的类型与表现提供了重要信息和测查工具。工作压力亦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工作压力源于多种因素,其中,角色冲突是其典型原因之一。在个体的职业生涯中,无论涉世之初或是职业变换,不同环境下对个体提出了不同的角色要求,个体对此的行为反应以及是否动态地实现与之协调,都与其特定的人格特征密切相关。本期的第三篇论文“个体工作压力源中的角色冲突与其人格的关系”探讨了这方面的问题。人格与脑机能有密切的联系。“阿斯珀格氏综合征儿童的特征和教育前景”一文,阐述了阿斯珀格氏综合征与孤独症的区别及其与天才的关系,还阐述了对阿斯珀格氏综合征儿童的教育问题。 对中国人人格结构的探索 ———中国人个性量表与中国人人格量表的交互验证 王登峰1,崔 红2 (11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北京市100871;21解放军总医院医学心理科,北京市100853) 摘 要: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中国人个性测量表和中国人人格量表内容的相容性分析,探讨中国人个性测量表的因素结构并验证中国人人格七因素模型的稳定性。2000余名被试同时完成了中国人人格量表和中国人个性测量表,相关和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与中国人人格量表相比,中国人个性测量表的因素结构中“多出”了类似西方的神经质维度,而缺少了中国人人格量表中的情绪性维度(QX)。两个量表项目的合并因素分析支持了中国人人格结构的七因素模型,以及中国人个性测量表中缺少情绪性维度的假设。文中讨论了西方的神经质人格维度在中国人的人格结构中没有独立出现的原因,以及从本土角度探讨中国人独特人格结构的意义。 关键词:中国人人格结构;七因素模型;中国人个性测量表;中国人人格量表;本土化(中国化) 中图分类号:B8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2677(2005)0520005212 一、引 言 已有研究表明中国人的人格结构与西方的“大五”人格理论[1-3]存在显著的差异,并且已经构建了不同的测量工具[4-16]。不同的确定人格结构的方法会直接影响到人格量表的编制策略。目前已有两种探讨并确定了中国人的人格结构,而且编制了相应的测量工具的研究范式。一种是由张妙青、宋维真等采用合理建构法(rational construct)、 5 3收稿日期:2005204216 作者简介:王登峰(1965-),男,山东安丘人,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崔红(1961-),女,山西襄垣人,心理学博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医学心理科,副 主任医师,主要研究临床心理学、人格与临床心理学。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270469)资助项目,项目负责人:王登峰。

写给中国人的经济学读后感

《写给中国人的经济学》读后感受世界经济形势动荡的影响,当下一些经济现象变得与我们的生活如此息息相关。经济学正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渐渐变成了一门“显学”,正在流行。 著名经济学家王福重先生著的《写给中国人的经济学》一书正是应和了这种时代特点,以令人熟悉的中国文化元素和当代经济形势为背景,用通晓流畅的语言,生动阐述了经济学的发展简史及基本原理,既容易理解又让人备感亲切,非常适合初入门人员阅读。 说实话,我一向是有点惧怕经济学的,总感觉经济理论太深奥,不敢奢而望之,什么边际效用、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准备金率、凯恩斯经济理论现象等一窍不通。对于国家出台的一些经济调控手段也经常是一头雾水,感觉自己就像滚滚经济浪潮中一片飘零的树叶,被动地随波逐流…… 直到有一天,在《青岛财经日报》上无意间浏览到了《写给中国人的经济学》长篇连载,竟一发而不可收,简直像看一部精彩的多幕剧那么上瘾,看完这一幕,总是迫不及待地期盼着下一幕的隆重上演。最终,经受不住每天刊载一篇的“等待阅读”之苦,一日下班后,匆匆忙忙跑到新华书店把书买下,终得一口气全部阅读完为快。 读完此书,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立刻萦绕心头,原来自己也可以懂点经济,可以如此明了周围的世界。该书作者用散文般的语言,纵

横捭阖,条分缕析,化深奥艰涩的经济理论为浅显有趣的人文道理,笔触轻松流畅,幽默中孕育着智慧,使我们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又能最大限度地汲取知识的营养。同时,该书以完整的经济学框架,结合目前世界经济现状,融会古往今来的经典故事,对当下的次贷危机、外汇储备、石油价格、货币和财政政策等都有独特、深入的剖析,引领我们对当前热门现象背后的经济学原理有一个清晰、准确的理解。原来经济学并不遥远、艰涩,它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近段时间,面对当前经济生活中的通胀现象,国家调整了银行人民币储蓄贷款利率。今年内,央行又先后5次上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其中11月份9天之内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实为历史罕见。著名经济学家吴敬链先生说,目前通胀现象的发生,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经济发展方式问题,现在的各种调控手段、救市政策都是短期行为,必须把注意力和工作重点转向长期增长存在的问题,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提高效率等方面。 读完《写给中国人的经济学》后,自我感觉对国家的经济调控政策及专家说的一席话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懂得了这些现象背后所蕴涵的经济学道理。原来自己也可以用经济学的视角去理解有关政策出台的背景、预期目的、实施效果了,甚至还可以有点像“经济学家”那样观察和思考问题了。正如书中所说:“懂点经济学,你对世界的理解层次就会提升。”

儿童自尊量表(CSES)

儿童自尊量表(CSES) 指导语:下面是关于你对自己认识的量表,请在符合自己情况的选项上打“√” 本次测验结果完全保密,请你认真填写,谢谢。 姓名:性别:班级:年龄: 1、自己的身体外貌感到满意 A、非常符合 B、基本符合 C、不肯定 D、基本不符合 E、非常不符合 2、我从没和别人打过架 A、非常符合 B、基本符合 C、不肯定 D、基本不符合 E、非常不符合 3、我常觉得自己的学习能力比别人差 A、非常符合 B、基本符合 C、不肯定 D、基本不符合 E、非常不符合 4、我是个失败者 A、非常符合 B、基本符合 C、不肯定 D、基本不符合 E、非常不符合 5、我感到我有许多好的品质 A、非常符合 B、基本符合 C、不肯定 D、基本不符合 E、非常不符合 6、在捐献物品时,我舍得把自己心爱的东西捐出来 A、非常符合 B、基本符合 C、不肯定 D、基本不符合 E、非常不符合 7、我从不在课堂上捣乱 A、非常符合 B、基本符合 C、不肯定 D、基本不符合 E、非常不符合 8、我总是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A、非常符合 B、基本符合 C、不肯定 D、基本不符合 E、非常不符合 9、在体育比赛中,我总能取得好成绩 A、非常符合 B、基本符合 C、不肯定 D、基本不符合 E、非常不符合 10、许多时候,我感到自己不能像身边许多人那样有本事 A、非常符合 B、基本符合 C、不肯定 D、基本不符合 E、非常不符合 11、当时变得糟糕时,我通常相信自己能妥善的处理他们

A、非常符合 B、基本符合 C、不肯定 D、基本不符合 E、非常不符合 12、在家里,我常帮父母干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A、非常符合 B、基本符合 C、不肯定 D、基本不符合 E、非常不符合 13、我与我年龄、性别相同的大多数人更擅长体育 A、非常符合 B、基本符合 C、不肯定 D、基本不符合 E、非常不符合 14、在公共汽车上,我经常给老人和比我小的小朋友让座 A、非常符合 B、基本符合 C、不肯定 D、基本不符合 E、非常不符合 15、每次作业我都能出色地完成 A、非常符合 B、基本符合 C、不肯定 D、基本不符合 E、非常不符合 16、我追求那些智力上富有挑战性的活动,因为我知道我能 A、非常符合 B、基本符合 C、不肯定 D、基本不符合 E、非常不符合 17、对体育运动不擅长是我的一个很大的特点 A、非常符合 B、基本符合 C、不肯定 D、基本不符合 E、非常不符合 18、我对自己的功课感到自豪 A、非常符合 B、基本符合 C、不肯定 D、基本不符合 E、非常不符合 19、我对自己的外表很自信 A、非常符合 B、基本符合 C、不肯定 D、基本不符合 E、非常不符合 20、在学校,我常因为不守纪律而受到老师的批评 A、非常符合 B、基本符合 C、不肯定 D、基本不符合 E、非常不符合 21、我比一般人长得好看 A、非常符合 B、基本符合 C、不肯定 D、基本不符合 E、非常不符合

思想品德八下第一单第二课我们应尽的义务习题附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权利义务伴我行 第二课我们应尽的义务 一、达标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法定义务是指()。 A.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必须履行的B.老师的说教 C.纪律和章程规定公民必须履行的D.家长的嘱咐 2.道德义务是指()。 A.发扬集体主义精神 B.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必须履行的 C.外部强加给人的责任 D.社会成员依据社会道德规范,自觉自愿地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责任 3.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______。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 A.不可重复性 B.一致性C.重合性D.完美性 (二)是非判断题 1.我们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积极履行方方面面的道德义务。() 2.法定义务比道德义务更广泛。() 3.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这是公民忠实履行义务的要求。() (三)填空题

材料一今年3月12日正好是星期日,中学生李铭和爸爸妈妈一起高高兴兴去北京某森林公园植了三棵树;某校初二11班同学在教室后部放置了一个纸箱,收集废旧电池。他们履行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义务。 材料二某校初二学生杨帆在值周期间,在食堂门口组织大家排队就餐。杨帆履行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义务。 材料三中学生王立在校园内捡到一张饭卡,他积极到食堂管理人员那里查询卡的主人,得知饭卡是初三田某的,内有52元钱,他通过学校政教处迅速把饭卡归还了田某。田某履行了 ____________________的义务。 材料四某校国旗被大风吹降了几米,中学生林华看见后赶快向政教处老师报告,并和政教处老师一起把国旗升到了旗杆上部。林华和政教处老师履行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义务。 (四)材料分析题 张某的一天 早晨,某校15岁学生张某一看上学快要迟到了,便骑上妈妈的轻便摩托车飞奔学校,路上被交警拦住,因为年龄不满18周岁且无驾照而受到了处罚;张某到校迟到,分别被政教处和班主任老师批评。课堂上张某精神恍惚,听课不专心,又被任课老师批评。下午,年级统考物理,张某因作弊又被监考老师批评。张某非常郁闷,回到住家小区后,他到小花园里对一棵小树拳打脚踢,发泄自己的烦躁情绪,被小区管理员发现并教育了一番。爷爷知道张某今天的所作所为后,语重心长地教育了他一番,张某嫌爷爷多管闲事,对爷爷不理不睬的;爸爸看在眼里,对张某非常不满,又疾风暴雨般地训斥了他一顿。张某感叹道:“我今天真是倒霉透顶了!” 请问,他的“倒霉”是因为没有履行哪些义务造成的?结合案例,说一说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怎样的? 二、综合能力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社会生活中,你有享受公共交通便利的权利,同时也有遵守交通规则和社会公德的义务。在家庭生活中,当你是未成年人时,你有权利要求父母抚养你到成年,你的父母也有义务抚养你到成年;你成年后,则有赡养父母的义务,父母也有权利要求你赡养。这表明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A.可以替换B.具有一致性C.互相等同D.毫无关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卷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卷1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是(B) A.努力学习、发展自我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复兴中华 C.求真务实、不断创新 D.重德博学、服务社会 2、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叫做(A) A.理想 B.信念 C.信仰 D.人生 3、国家对大学生中的共产党员和先进分子提出了树立(C)的远大理想。 A.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B.振兴中华 C.共产主义 D.马克思主义 4、人生观的核心是(A) A.人生目的 B.人生态度 C.人生价值 D.人生环境 5、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D) A.社会主义 B.爱国主义 C.集体主义 D.为人民服务 6、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是(C) A.社会主义 B.爱国主义 C.集体主义 D.为人民服务 7、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是(B) A.团结友爱 B.诚实守信 C.爱国守法 D.敬业奉献 8、社会评价人生价值的基本尺度是(A) A、劳动和贡献 B、金钱和权力 C、地位和名望 D、愉悦和舒适 9、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当遵守的道德准则是(C) A、职业道德 B、家庭美德 C、社会公德 D、因个人而定 10、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属于宪法所规定的公民的文化权利?( B ) A、科学研究自由 B、出版自由 C、文艺创作自由 D、欣赏自由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是(AD) A、法律 B、习惯 C、风俗 D、道德 2、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是(ABCD) A、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B、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C、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D、爱自己的国家 3、大学生对人生的态度应该是(ABCD) A、人生需认真 B、人生当务实 C、人生应乐观 D、人生要进取 4、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是(ABCD) A、爱岗敬业及办事公道 B、诚实守信 C、服务群众 D、奉献社会 5、下列对理想表达正确的是(ABC) A、理想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 B、理想渊于现实又超越现实 C、理想是多方面和多类型的 D、理想就是实现个人的一切愿望 三、说明是非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每题3分,共15分) 1、信念与信仰没什么不同。(错误) 2、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正确) 3、人生在世,吃穿二字。(错误) 4、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已不需要再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道德传统。(错误) 5、法不外乎人情。(错误) 四、知识运用题(共32分) 1、你如何正确看待理想与现实的关系?(8分) 答:(要点)理想与现实既对立又统一。(2分) 理想与现实存在着对立的一面。理想受现实的规定和制约,不能脱离现实而幻想未来;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与冲突,属于“应然”和“实然”的矛盾,既不能用理想来否定现实,也不能用现实来否定理想。(3分) 同时,理想与现实又是统一的。理想之树深深扎根于现实的沃土之中,理想是在对现实认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未来的现实。一方面,现实中包含着理想的因素,孕育着理想的发展,在一定条件下,现实必定要转化为理想;另一方面,理想中也包含着现实,既包含着现实中必然发展的因素,又包含着由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条件,在一定条件下,理想就可以转化为未来的现实。脱离现实而谈理想,理想就会成为空想。(3分) 2、新时期的爱国主义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看待中国运动员加入外籍打败中国本土运动员?(8分)

中国成年人自省人格的结构与测量

中国成年人自省人格的结构与测量 自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被主流思想广泛推崇的修身方法,从先秦时期到今天,经过漫长的文化沉淀,早已成为国人的积极心理品质和修身方法。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省理当成为人格研究中国化的重要课题。对自省进行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传承、弘扬中华修身文化,有助于提升个体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水平,有助于促进个体成为幸福的恒久进取者。由于自省是中国文化积淀的独特概念,带着深刻的“中国”烙印,不能简单地用西方心理学中的相关概念及其解释替代;在国内,过往关于自省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思想道德建设的理性分析层面,缺乏人格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尤其缺乏实证研究;关于自省的概念,虽然有不少学者都对其做过解释,甚至下过“定义”,但其内涵和外延都相当模糊,缺乏可验证操作的科学界定。 本研究在中国文化背景和健全人格理论的基础上,将自省界定为:自省是个体从个人取向或社会取向维度,对自我进行省察、反思时所表现出的探索性、预防性、弥补性及超越性心理倾向。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系统探索了中国成年人自省的内涵、结构、测量、特点及功能,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文献综述与研究设计。通过全面梳理中外学者关于自省概念、理论、研究方法、影响因素以及功能的研究,发现关于自省在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尚处于初期,国内关于自省的概念缺乏从心理学角度的操作性界定。 同时在研究方法上,国内缺乏基于中国文化背景的自省测量工具,对自省缺乏科学的量化研究。在此研究背景上进行研究设计,主要从自省的概念、结构和测量方面进行设计。第二部分:对自省的探索性研究。该部分由三个研究构成,包括:研究1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省观。 本研究通过数据库检索的方法,收集文渊阁版《四库全书》中关于自省的语段,经过简化整理后形成正式的语料库,其中含有“自省”的内容共1089条,涵盖经、史、子、集四类古籍。通过内容分析将所收集的内容按自省的内涵、对象、内容以及功能进行分类,为后续探索当代中国人自省结构提供参考依据。研究2当代中国成年人自省特点的开放式调查。被试抽样以能提供最大信息量为标准选取156名被试,其中男性70人,女性86人;年龄分布为18—70岁(SD=9.61);职业包含学生、公务员、企业职工、个体户、产业工人、农业劳动者等多个职业群体;

重庆市江津区吴滩中学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试题(无答案) 新人教版

吴滩中学2020学年度上期第一阶段考试 初15级语文试题 答卷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语文知识与运用(30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绥(suí)靖 阻遏(è) 琉(liú)璃 绸(chuó)缎 B 歼(jiān)灭 寒噤(jìn) 疟(yào)疾 箱箧(qiè) C 腋(yè)窝 瓦砾(lì) 地窖(jiào) 颤(zhàn)巍巍 D 憧憬(jǐng) 拂(fó)晓 要塞(sài) 锐不可当(dā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晨曦 朱鹭 高屋建瓴 转弯抹角 B 拂晓 馈退 张慌失措 响彻云霄 C 瞥见 珐琅 眼花缭乱 富丽堂皇 D 烧灼 稚嫩 丰功伟绩 荡然无存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黄山的石,雾,松是大自然的造化,无不巧夺天工,令人赞叹不已。 B .一时间,漫天的大雾把什么都遮住了,就是远处的电线杆也躲得杳无音信。 C .正因为他具有自命不凡的崇高理想,才在工作中取得了出色的成绩。 D .这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宛如世外桃源,令人流连忘返。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导读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 .《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是回忆性散文。 B .消息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包括标题、导语、背景、主体和结语五部分结构。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学校_ ____ ____ ____ 姓名_ __ __ __ __ __ __ __ 班级_ ________ ____ 考号_ ____ ____ ___ ×× × ×××× ×× × × × × × 密 × × × × × ×× × ×封 ×× ×× × × × × × × 线 × × × × × × × × × × × × × ×× ×× × × × × × ××

中国人的自尊结构初探_舒首立

心理学探新2015,Vol.35,No.5,425-431 PSYCHOLOGICAL EXPLORATION 中国人的自尊结构初探 舒首立1,郭永玉1,黄希庭2 (1.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武汉437000;2.西南大学心理学部,重庆400715) 摘要:在中国心理学界,学者们普遍将西方心理学中的self-esteem翻译成名词“自尊”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但是self-esteem与自尊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研究者设计了“本土化中国 大学生自尊问卷”,对中国人自尊的结构进行初步探索。研究发现问卷包含三个维度:不卑躬屈 膝、不允许言辞侮辱、不允许强力欺压。大学生自尊问卷得分与Rosenberg Self-Esteem Scale得分 之间的相关边缘显著,表明自尊与self-esteem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大学生自尊问卷中的不允许 强力欺压维度与考试作弊意向的相关为-0.37(p=0.002<0.01),表明自尊能有效地预测道德行 为。理论分析表明,成人自尊结构也有可能是三因素模型。 关键词:自尊;尊严;self-esteem;结构 中图分类号:B8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5184(2015)05-0425-07 1引言 自尊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本土的概念,在两千多前年的典籍中就有“不自尚其事,不自尊其身”(《礼记·表记》)、“厚重自尊,谓之长者”(《韩非子·诡使》)的表述;按照孔子的生卒年月来看,最早约在两千五百年前就有自尊这个概念的使用;两千多年来,“不食嗟来之食”(《礼记·檀弓下》)、“可杀而不可辱”(《礼记·儒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章句下》)以及陶渊明因为不愿屈服于飞扬跋扈的督邮解印而去(“不为五斗米折腰”,见《晋书·陶潜传》)、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史可法“头可断身不可屈”(《明史·史可法传》)等自尊的典型表现早就深入中国人心中。 自尊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非常高的地位。吕俊华(1988)指出,“对人来说,保有尊严是做人的根本条件之一,是一个带有根本重要性的问题,人无自尊就活不下去,就不成其为人”;池万兴(2009)指出人格自尊精神是《史记》所体现的六大民族精神之一,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文化精神和民族精神;认为“坚持人格尊严,义不受辱,强调人格自尊精神是战国乃至秦汉社会各阶层的人们的一个显著精神气质特征,也是春秋以来士文化的一个显著标志”(池万兴,2012)。梁启超(2013)认为自尊是一个人最不可缺少的品质,国民的自尊关系到国家的自尊,关系到国家的兴亡;要想建立有自尊的民族和国家,首先要培养一个个独立而自尊的国民;认为“自尊者本人道最不可缺之德”,“夫自尊与不自尊,实天民与奴隶之绝大关头”,“为国民者而不自尊其一人之资格,则断未能自尊其一国之资格焉者也。一国不自尊,而国未有能自立焉者也”,“欲求国之自尊,必先自国民人人自尊始”。梁启超批评当时中国人的无自尊,指出“悲哉,吾中国人无自尊性质也!簪缨何物?以一钩金塞其帽顶,则脚靴手版,磕头请安,戢戢然矣!阿堵何物?以一贯铜晃其腰缠,则色斯指动,围绕奔走,喁喁然矣!夫沐冠而喜者,戏猴之态也,人之所以为人也,其资格安在耶?顾乃自侪于猴犬而恬不为怪也”;并指出自尊者会有的表现:“真能自尊者,有皑皑冰雪之志节,然后能显其落落云鹤之精神;有谡谡松风之德操,然后能载其岳岳千仞之气概”。 总之,自尊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一个人最不可缺少的品质,是一个人成其为人的基石,也是一个国家自尊、自立的精神基础,应该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着力培养的精神品质。因此,通过概念分析和问卷调查探讨自尊的内涵和结构,就非常有必要。 2自尊概念分析 2.1自尊的内涵与功能 现代汉语词典(2012)指出,自尊指的是尊重自己,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不容许别人歧视侮辱,这个界定与辞源(2010)、学典(2009)、国语活用辞典(2009)的解释完全一致。梁启超(2013)、吕俊华

日常行为规范主题班会

日常行为规范主题班会 活动目的 加强养成教育,提高文明素质,养成文明习惯。 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的能力。 活动主题 以“文明礼貌,和谐校园”为主题组织班会活动。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活动过程 一、班主任宣布班会开始。 二、情境导入主题 (一)观看程门立雪的视频 思考: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二)给文明下定义: 文明指一种社会进步状态,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所逐步形成的思想观念以及不断进化的人类本性的具体体现。它与“野蛮”一词相对立。 三、展开主题 (一)说说你都知道哪些文明礼仪? 1、早晨进校遇见老师要主动打招呼,喊声“老师早,”“老师好”。 2、向别人询问应主动讲“请问”。

3、见到长辈的时候,我们应该主动说:“叔叔(阿姨),早上好(中午好等)”。 …… (二)你能说说我们都是在哪些场合要讲究文明礼仪吗? 学校、家里、街上…… (三)展示图片: 1、在巴黎圣母院,“请保持安静”这句话只写给中国人看 2、在美国珍珠港,“垃圾桶在此”这句话只写给中国人看 3、在泰国皇宫,“请便后冲水”这句话只写给中国人看 (四)阅读故事:一位年轻人因为小小的一个不文明动作而失去了工作 (五)过渡:在我们身边也同样存在这些不文明现象 展示校园不文明行为图片 1、这样的脚印并不好看 2、举手之劳,校园可以更美好 3、水在滴,资源正流走 4、这不是展示雕刻技艺的地方 5、墙壁涂鸦,这不是艺术

6、“文化长廊”需要呵护 7、角落的那个柜子…… 思考: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感受? (六)展示13条日常行为规范生齐读 (七)“文明人”自测:你是一个文明的人吗? (八)总结学生文明用语 您好(你好)、再见、对不起、没关系、麻烦你、不客气、谢谢、不用谢、请问……、请稍等 (九)练习文明你拍一,我拍一 (十)讨论:请你说说那些曾经感动过我们的……那些发生在我们生活中最普通的…… 四、班级全体学生宣誓 向不文明现象宣战, 争做文明学生,创建文明校园!

中国的经济发展给中国人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的利与弊

中国的经济发展给中国人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的利与弊。 我是一个七零后,我见证了中国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的经济发展,我见证了中国人的物质文明的崛起,我也见证了中国人的精神文明的退化,我也见证了中国人在物质世界里的迷失。 我是一个北方人,北方发展经济发展的要比南方要晚一些,我来说一下在经济发展没波及到北方之前,北方人的幸福感,北方人的道德人性。在经济没发展到北方之前,北方人的幸福感相对于经济发展波及到北方之后明显要高很多,经济发展波及到北方之后人们的压力上升了,人们的虚荣心上升了,人们的劣根性上升了,相反人们的幸福感下降了,人们变得浮躁了,道德人性下降了,宽容心,包容心,爱心下降了,人们没有了充实感和方向感,人们迷失在了物质文明里。我想经济发展给人类带来的影响大致相同吧,不管是中国人外国人,南方人亦或是北方人。 发展经济以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用来提高人们的幸福感,增加人们生活的舒适度,这种方向过去,现在,未来,永远都不会是错的。但经济发展中为什么会出现人们富裕了反倒迷失了呢,反倒越来越幸福感下降了呢?这就像计算机,分硬件和软件,硬件和软件分工不同,功能不同,缺少了其中任何一部分都不能正常运转,社会发展,经济发展也是如此,经济发展中,经济物质是硬件,精神,思想,文化,观念是软件,在经济发展中只有硬件没有软件,或是硬件软件不适配。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只有硬件,没有软件,达到了物质文明确没有相应的精神,思想,文化和观念来引导人们,所以中国人迷失在了物质文明里。中国领导人在发展经济的时候只关注了硬件,并把硬件发展的很好,(中国经济在世界已经很有影响力了),中国领导人对软件关注的不够,所以中国人迷失了,中国人的幸福感下降了。人们在经济发展中迷失实际就是对物质跟自己的关系认识不够,有一些问题需要找一些好的哲学家,科学家来为大家辩论和指出方向,比如物质是用来伤害我们的还是用来增加我们的幸福感的?再比如我们该如何看待经济发展?在经济发展中面对人们的迷失,幸福感的下降,各种各样的负面的问题我们该怎么解决等等一系列的问题进行辩论和研究,在辩论和研究中让公众受益。

自我概念、消费动机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一项关于大学生的实证研究

南京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自我概念、消费动机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一项关于大学生的 实证研究 姓名:董超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工商管理;企业管理 指导教师:方志军 2009-05-26

摘要 自我概念和消费动机是影响消费者心理的两个重要因素,也是影响个体消费行为的深层次因素。对于消费者消费心理特征的把握程度无疑会影响到商家具体营销策略的实施。 本文在吸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男性大学生的服装消费行为的研究来探讨自我概念、消费动机和消费者行为之间的相互影响程度及其影响路径。文章将自我概念分为学业自我、家庭自我、情感自我、交际自我四个维度,建立了男性大学生的自我概念结构模型。将消费动机分为个人消费动机和社会消费动机;将消费者行为分为理性消费行为和冲动消费行为两个维度。在对南京五所高校在校男性大学生群体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实证分析来对以往的研究结论进行补充和完善。 研究结果表明,自我概念和消费动机影响消费者行为的路径有三条,即自我概念对消费动机的直接影响;消费动机对消费者行为的直接影响;自我概念以消费动机为中介变量对消费者行为的间接影响。对于男性大学生来说影响消费者理性行为的主要是学业自我概念和家庭自我概念,这说明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很强,消费行为还是趋向于一种理性消费的。而影响冲动性消费行为的主要是情感自我概念,这说明男性大学生感情丰富,消费欲望强烈,商家可以以此为突破点,采取正确的营销策略提高整体的营销水平。 关键词: 自我概念,消费动机,理性消费行为,冲动消费行为,服装消费

Abstract Self-concept and consumer motivation have psychological impact on consumers. And they are also the deep-rooted factors to impact individual consumption behavior. For the Merchants to grasp the extent of th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will undoubtedly affect the implementation of specific marketing strategy. In this paper, On the basis of the results of previous studies lessons,We do our research in male college students through the clothing consumer behavior to explore the self-concept, consumer motivation and consumer behavior between the extent of the impact and its impact on the path. And we divided self-concept into academic Self-concept, family Self-concept, emotional Self-concept and Social Self-concept, the four dimensions of self-communication. We also set up a structural model of self-concept. Consumption motives will be divided into personal consumption motivation and social consumption motivation; Consumer behavior will be divided into rational consumer behavior and impulsive consumer behavior ., We conducted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n male college students in school groups at fiv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Nanjing in order to supplement and improve the studi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sumption motive,self-concept and consumption behavior of consumers have three paths to affect each other, namely, self-concept of the direct effects of consumer motivation; consumer motivation for a direct impact on consumer behavior; self-concept to consumer motivation as an intermediary variables on consumer behavior the indirect effects. For male college students, the rational behavior of consumers is primarily academic self-concept and family self-concept, This shows that college students a strong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consumer behavior, or tend to a rational consumption. Which affect impulsive consumer behavior are the major emotional self-concept, feelings of male college students This shows that the students have rich sensibility. They aspire to have consumptions. Businesses can take this as a breakthrough point, taking the right marketing strategy to improve their overall level of marketing. Key words: Self-concept,Consumer motivation,Rational consumer behavior,Impulsive consumption behavior,Clothing consumption

请保持安静

网上流传着一张照片“请保持安静”,上面写着:“在巴黎圣母院这句话只写给中国人看”,看了照片以后心里很不是滋味。 咱们中国人喜欢喧哗,喜欢热闹,喜欢火爆。这在酒店大厅里最为明显,你听吧,所有的人都在叫喊,但是你却听不清他们在说什么,这样也挺安全,电影上不是常有地下工作者在这里接头吗?不像在国外,酒店大厅里静悄悄,谁发出一点声音,别人就听得清清楚楚。不过在国外如果真的一听见有人大嗓门说话,如同吵架,那差不多就是中国的游客。柏杨先生在《丑陋的中国人》一文中说中国人最可怕的特征之一就是脏、乱、吵,他说:“至于吵,中国人的嗓门之大,真是天下无双,尤以广东老乡的嗓门最为叫座。有个发生在美国的笑话:两个广东人在那里讲悄悄话,美国人认为他们就要打架,急拨电话报案。警察来了,问他们在干什么,他们说:‘我们正耳语。’ 为什么中国人声音大?因为没有安全感,所以中国人嗓门特高,觉得声音大就是理大,只要声音大、嗓门高,理都跑到我这里来了。” 几年前,《读者》杂志上有一篇《欧洲到处静悄悄》的文章写道:“其实,不仅只是一个巴黎。我们在德国和英国的许多城市,无论是走在街头,还是步入商店,都会发现,每个人都把声音放得很轻,似乎生怕影响别人似的,或者说更怕自己弄出太大的声响显得自己缺乏教养。 “在德国的法兰克福,早晨在入住的酒店里吃早餐,快进餐厅时我们还纳闷:‘怎么冷冷清清的?是过了开饭时间,还是找错了地方?’当我们探头探脑走进去一看——‘哇!’里面吃早餐的人坐得满满当当的。偌大的一个餐厅,满满的一屋子进餐者,居然在门口都听不到一点响动。”这种情景,我有一次出差在北京科技会堂也看到过。那天午餐,餐厅里黑压压地坐满了就餐的外国人,也有人在小声说话,但餐厅里静悄悄的,只听到轻轻的音乐在低回。大家来也无声,去也无声。我在网上看到过一个被网民嘲笑的笑话:美国加州安大略市一条订于1930年的法律条文这样规定:"禁止公鸡在不该鸣叫的时候乱鸣叫,否则主人将吃官司或被罚款”。对此,下面却跟了一些我们的网民嘲笑的帖子。 在咱们的居民区,在农村,公鸡凌晨三、四点钟开始打鸣,声音嘹亮,此起彼伏,人们都习以为常,谁也不认为它是噪音、影响了他人休息。人们爱养鸡,不乏有人是借谐音“吉”字作吉祥物。从前,老人们常说:“家有三件宝,鸡鸣狗叫娃娃吵”。院子里有鸡叫,有狗叫,那是很幸福有趣的事情。人们都称赞雄鸡有报时的美德。陶渊明曾写诗说:“照夕思鸡鸣,及晨愿乌迁”。现在的作家们也是把半夜鸡叫描写得如诗如画,比如:“楼下的公鸡隔着篱笆打鸣,四月的夜晚被渲染得情韵悠扬”,“尤其是夜深人静的时候,雄鸡的打鸣不啻一盘上好的清洗带”,“那此起彼伏的声音号角一般振奋精神”,“凌晨的大红公鸡,它三声啼叫, 就叫出了/千只喜鹊,万句问候”……曾经有一段时候,我常被这半夜的鸡鸣 从梦中惊醒,但我丝毫感觉不到那声韵的悠扬美好,也未看到三声啼叫后,就出现了千只喜鹊,万句问候,只是感到十分的烦恼。近读《周作人文集》,见《谈娱乐》一文中也记录了这类烦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