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室间隔缺损分型

室间隔缺损分型

室间隔缺损分型
室间隔缺损分型

分型

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缺损中心位于室间隔膜部,但很少单纯累及膜部室间隔,常扩展累及毗邻的肌部室间隔的某一部分,系室间隔后上方与动脉圆锥心内膜垫未融合所致。此型又可分为3个亚型,所有这类缺损都与三尖瓣隔瓣为邻,其上缘总是靠近主动脉瓣,而下缘都接近传导组织。

单纯膜部型:单发而局限于膜部间隔的小缺损.缺损四周为纤维结缔组织,有时与三尖瓣腱索相互粘连,甚至形成膜片状结构或形成膜部间隔瘤,有助于自然闭合。

嵴下型:室上嵴下方的膜周部缺损,常较大,其后上方常与主动脉瓣右叶相邻。

隔瓣下型:缺损大部分位于三尖瓣隔瓣下方,三尖瓣隔瓣附着处构成缺损的上缘。

漏斗部室间隔缺损

缺损位于漏斗部室间隔、肺动脉和主动脉瓣下。

干下型:也称为肺动脉瓣下型。缺损位于室上嵴上方肺动脉瓣下,肺动脉瓣环下缘即为缺损上缘,其间没有肌性组织。经缺损左向右分流血流直接射入肺动脉。

嵴上型:缺损位于室上嵴之上肺动脉瓣下,其上缘与肺动脉瓣环之间有肌组织隔开。经缺损左向右分流血流直接射入右室流出道。

嵴内型:位于室上嵴之内,周围一般有完整的肌肉组织,缺损位于肺动脉瓣以及三尖瓣之间,从左心室分流的血液往往直接进入右室流出道。

肌部缺损

缺损位置较低,四周有完整的肌肉组织边缘,单个或多个缺损,形态和大小不一。

对位不良型

由于心室流出道与大动脉的对位错开,二者没有对位在一条直线上。常见于法洛四联症、右室双出口、肺动脉闭锁、永存动脉干等畸形。

室间隔缺损可以单独存在,同时也可以有两处以上缺损口并存,还可与其他畸形并存。

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心律失常及防治

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心律失常及防治 发表时间:2009-03-23T16:28:41.590Z 来源:《中国医药卫生》杂志供稿作者:胡永涛综述,李芳安家晨审校[导读] 胡永涛综述,李芳安家晨审校 河南科技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洛阳东方医院心内科(河南〓洛阳471003) [中图分类号]R54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0-5734(2008)5-0054-02〖ZW(〗作者简介:胡永涛(1975—)男,研究生毕业,医学硕士、主治医师、擅长心血管疾病诊疗术〖ZW)〗VSD介入封堵术后心律失常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对心功能、生活质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危及生命,及早发现及时处理至关重要。现对VSD介入封堵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的危险因素、发生机制及其防治病措施予以综述。室间隔缺损(VSD)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绝大多数为先天性,少数为后天性。先天性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25%,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为复杂心内畸型的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介入器材的不断改进、介入经验的积累和操作技术的提高,介入技术已相当成熟,VSD的介入封堵治疗已取得一定的临床应用规模。心律失常成为VSD介入封堵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有些严重的心律失常(如III度房室传导阻滞)对心功能、生活质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危及生命。现对vSD介入封堵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的危险因素、发生机制及其防治措施予以综述。 1 VSD与心脏传导系统的解剖结构房室结、希氏束、左、右束支的解剖结构在不同类型VSD患者的心脏结构中较为复杂。目前VSD的分类是按Kirklin等 [1] 的两种分类方法:一种是将VSD分为5型,即室上嵴上型、室上嵴下型、隔瓣后型、肌部型和室间隔完全缺如型;另一种是将VSD分为3型:即膜部型、肌部型和干下型。Milo等 [2] 将膜周型和肌部型VSD都分为流入部(窦部)型、肌小梁型、流出部(漏斗部)型。而以上几种类型中以膜部型和肌部流入部型与传导束的解剖关系最为密切。在有VSD的心脏中,希氏束总是走行于缺损的后下缘,希氏束穿支部距缺损边缘仅2~4mm,分支部及左、右束支甚至可以包裹在缺损边缘的残余纤维组织内,封堵时易影响传导系统;而肌部流入部型VSD的希氏束由缺损的前上缘通过。熟悉心脏传导系统的解剖结构,对于介入治疗VSD至关重要。 2 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发生机一般认为,VSD术后心律失常主要是封堵器对膜部室间隔内的传导束局部压迫、组织炎性水肿造成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危险因素 [3,7] :(1)封堵器型号由于希氏束、左、右束支等传导系统的解剖位置与室间隔膜部密切关系,尤其是分支部及左、右束支甚至可以包裹在室缺边缘的残余纤维组织内,所以置入封堵器型号越大,即封堵器的腰部直径越大,封堵器的腰部及边缘与心肌组织接触后引起的炎性水肿和压迫更易影响传导束引起不同的心律失常。(2)膜周部VSD与三尖瓣隔瓣的距离希氏束、左、右束支走行于室缺与三尖瓣隔瓣之间、因此当下缘与三尖瓣隔瓣距离较近时,与希氏束、左、右束距离亦较近,当置入VSD封堵器后,其腰部及边缘与心肌组织接触后引起炎性水肿和压迫更易影响传导束而引起心律失常。(3)膜部膨出瘤:膜部膨出瘤主要特征是在膜部均有VSD,缺损周边由三尖瓣隔瓣部分腱索构成,其余为膜部纤维组织。一般认为,膜部膨出瘤是由于血流冲击、纤维组织沉着、粘连等因素造成三尖瓣隔瓣易与膜部室间隔缺损(PMVSD)周边粘连、融合、纤维化,促使PMVSD闭合,同时三尖瓣隔瓣在长期高压作用下,易发生瘤样变,形成室间隔膜部膨出瘤壁的部分,膜部膨出瘤的形成从解剖上减小了PMVSD的大小或使其闭合,但是希氏束、左、右束支等与室间隔膜部、瓣膜纤维环相邻,在封堵合并有膜部膨出瘤的VSD时封堵器边缘更易接触到希氏束的穿入部分和左束支上束,因此较易发生严重心律失常。(4)封堵器形状偏心封堵器的左室侧下缘较长,偏心封堵器施力点更靠下方,而希氏束的穿入部分和左束支主束分布于VSD下方,且左束支主要分布于左室侧,因此当用偏心封堵器封堵VSD时,更易发生III度A VB和CLBBB。(5)封堵器接触面的相对移动有研究认为心脏收缩时室间隔运动形成与封堵器接触面的相对移动导致间断性直接压迫His束,与VSD周边心肌组织细胞水肿一同波及到心脏传导系统,更易发生迟发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A VB)。 3 术后心律失常的防治 3.1 术后护理 [8] :患者回病室后给予氧气吸入,血压、心电监护,常规监护72~96h,术后前6h内每30min测血压1次,以后每4~6h测血压1次至24h止,记录心率、心律1次/h,术后前3d每天记录12导心电图1次,观察并记录心率、心律及P-R间期等变化。对有异常者及时报告医师,并延长监护时间至不适症状消失。 3.2 对症处 [9,10] :(1)大剂量激素静脉使用,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强的松治疗;用药期间严密观察药物疗效及副反应; (2)紧急情况下异丙肾上腺素针静脉滴注,疗效欠佳可考虑紧急临时起搏器安装术;(3)辅助给予口服营养心肌药,如万爽力。 3.3 积极去除可能的诱发因素及治疗原发病 [11] ,部分术后心律失常患者经积极去除可能的诱发因素及治疗原发病后,心律失常可得到纠正。 综上所述,VSD介入封堵术后心律失常是最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应严格掌握VSD介入封堵适应证,改进手术方式,加强术后护理,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及时处理。 参考文献 [1]Karklan Jw, Barratt BG. Cardiac Surgery, 2rd. New York Churchill Livingstone, 1993, 61-63

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的治疗方法

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的治疗方法 对于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这种疾病,可能很多朋友对于它的治疗方法跟发病症状是不太了解的。其实,这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它的表现症状主要是婴儿的心脏跳动不足跟心脏的肺活量很低,容易导致婴儿出现缺氧的情况,所以我们一般是通过手术的方法来填补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 对于室缺3MM,很小,对心脏功能没有明显影响,可以不做手术,定期观察。但是不做手术,今后有出现主动脉瓣脱垂,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可能性,发生率很低。这些情况需要家属自己考虑,手术风险不高,但是有创伤,不做手术也有一些风险的可能。如果不做手术,今后需要加强预防感染,每年做超声观察主动脉瓣状况。也可以考虑做介入封堵手术,创伤很小。 在发达国家,介入封堵仅限于肌部室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相对于比较成熟的心血管外科手术而言,风险非常大啦,所以发达国家目前严格限制介入封堵治疗。只有肌部室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等少数外科手术风险更大的疾病才采取介入治疗。不要因为害怕皮肤切口大一些而忽视介入的更大危险(包括射线的危害)。

小缺损是指缺损的直径小于0.5厘米,临床症状轻,小孩活 动量仍大,除了体格检查时有心脏杂音外,其余检查包括心电图、X线胸片等均正常,但超声心动图或心脏彩色多谱勒(彩超)检查有时可证实为小缺损。这种小缺损,从出生至5岁之前,约1/2~2/3可自然关闭,5岁以后仍不能自然关闭的应考虑手术治疗。对于这些小缺损如果开胸开心手术,对孩子身体的损伤又十分的大,自然是不划算的。目前,我国有几家大型医院的小儿心内科已正式开展了“经心导管行室间隔缺损进行修补的手术”治疗,也就是说不需要进行开胸开心的治疗,这是一个十分有效,且创伤很小的十分理想的手术。 大型缺损是指缺损直径大于1.0厘米以上,这种病儿从小症状重,常有反复发生的肺炎、心力衰竭及多次住院治疗的经历,这种病儿因肺动脉高压形成早,所以在婴儿期应定期到心脏科医生处复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以使患儿渡过难关,这种情况下病儿应争取在1岁前进行手术治疗。因缺损较大,用心导管手术进行治疗困难很大,一般不予考虑,主要以开胸开心手术进行治疗为主。 通过这篇文章对于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的介绍,我们都知道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的病情治疗跟缺损的大小有很大

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手术图解

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手术图解 一、手术切口位置 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及左心室切口 二、各个切口位置适应于不同缺损 (一)右心房切口--膜部、隔瓣下型、室间隔中部肌型VSD 适用于膜部、隔瓣下及室间隔中部肌型VSD的修补,对于嵴上型及低位近心尖区的缺损暴露困难 (二)右心室切口--嵴下型VSD 除了肌型多发性VSD以外,其他各种VSD均可以获得良好的暴露,对于右心室流出道狭窄、肺动脉瓣狭窄、双腔右心室也可以同时修补,右心室切口造成的损伤与瘢痕,对于心功能有影响,因子目前不主张右心室切口 (三)肺动脉切口-干下型VSD 适用于干下型VSD,切口暴露满意、对心功能影响小,操作简单,并发症少 (四)左心室切口--中下部肌型VSD 室间隔中下部较大的肌型缺损,左心室为一个单一缺损,但是右心室看起来为多发缺损,所以从左心室入,但是对于心功能影响大 三、具体不同的切口手术方法 (一)经右心房切口VSD修补术膜周部、隔瓣下型、中部肌型VSD 用细线或是静脉拉钩牵开三尖瓣前叶,暴露VSD边缘

1、间断平行褥式缝合法修补VSD 用3-5个带小垫片平行褥式间断缝合,从VSD后下缘,第一针缝线可以从圆锥乳头肌止点开始,顺时针方向缝合,距离VSD肌肉缘3-5mm进针,仍由缺损缘右室面出针,缝线需要有一定的深度,但是不能超过室间隔厚度二分之一,避免损伤走行于VSD后下缘左心室内膜下的传导束,缝合在三尖瓣隔叶止点时候,带垫片褥式缝线可以缝在三尖瓣隔瓣根部,避免损伤房室结

缝合在VSD后上缘,即三尖瓣隔叶与前叶交界时,这部分邻近主动脉瓣,有时仅有稍有的组织与主动脉瓣环隔离,缝线可以从三尖瓣前叶根部和心室漏斗皱褶进针,必要时候穿过主动脉瓣环,此时可以从主动脉根部灌注少量心脏停搏液,看清主动脉瓣膜在进针,以防损伤主动脉瓣 然后转至室上嵴继续缝合,缝合完后再上垫片,然后打结

室间隔缺损

室间隔缺损 【概述】室间隔缺损(venticular septal defect VSD)是指在室间隔上存在缺口,为最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占所有先天性心脏病的20%,如包括其他疾病合并的VSD,将超过所有先天性心脏病的50%。 【发生原因及病理解剖】 胚胎第4周末,原始心室开始分隔,原始室间孔的下方向腔内形成突起室间嵴,并沿心室的前缘和后缘向上生长,形成肌部室间隔;室间嵴基底部加深,两侧不断吸收,小梁部室间隔、肌部间隔向头侧发育会合圆锥间隔,向背侧会合心内膜垫。第七周末,三部分汇合形成室间隔膜部,关闭室间孔将左右心室分开。 依据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室间隔缺损分类方法很多,有Anderson 分类法,Van Praagh分类法,以及我国朱晓东院士提出的分类方法。主要分为四种类 1.膜周型是最常见的室间隔缺损类型,因为膜周部是室间隔最后封

闭分隔的部位,所以容易出现缺口。缺损位于室上嵴的后下方,上缘邻近主动脉瓣,向下延伸至圆锥乳头肌,传导束走行于其后下缘,右侧邻近三尖瓣隔瓣。 2.动脉干下型位于右心室流出道漏斗部,肺动脉瓣的正下方,上缘与主动脉右冠瓣相连。缺损的上缘是肺动脉瓣环和主动脉瓣环,下缘是室上嵴。传导束远离室间隔缺损边缘。 3.肌型多位于室间隔的小梁部,可多发;也可位于肌性室间隔的任何部位。 4.混合型存在上述两种类型以上的缺损。 如果间隔某部分发育不全往往造成较大室缺,如TOF伴圆锥发育不全,大干下缺损;心内膜垫缺损 【病理生理】室间隔缺损的分流量取决于缺损的大小和肺血管阻力。初生婴儿由于肺血管阻力较高,限制了左向右的分流量,症状较轻。数周后,肺血管阻力逐渐下降,分流量增加,杂音随之明显,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长期大量的左向右分流,使肺小动脉中层增生,内膜增厚,肺血管阻力进一步增加,形成肺动脉高压。若不及时治疗,肺

室间隔缺损.资料

室间隔缺损 【疾病概述】 先天性室间隔缺损(VSD)是左右心室之间存在异常交通,引起心室内左向右分流,产生血流动力学紊乱。VSD可为单纯性,也可是其他心血管畸形的一部分,如法洛四联症、大血管错位、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等。单纯VSD占初生婴儿的0.2%,占先天性心脏畸形的20%。胚胎第4周末,在房间隔形成的同时,由原始心室底部肌小梁汇合成肌肉隆起,沿心室前缘和后缘向上生长,与心内膜垫融合,将原始心室分为左右两部分,其上方暂留一孔,称为心室间孔,形成室间隔的肌部。约在胚胎第7周末,心球的膜状间隔由上向下斜向生长,同时心内膜垫也向下延伸,使心室间孔闭合,组成室间隔膜部。因此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室间隔肌部发育不良可形成室间隔低位缺损,如肌部缺损。室间隔流入道、小梁部、流出道组成室间隔膜部。如膜部融合不良,则形成室间隔高位缺损,如膜周缺损等。根据其解剖学关系将室间隔缺损分为膜部型、漏斗部室间隔缺损、肌部型、房室通道型和混合型。 正常成人左室收缩压可达120mmHg,而右室收缩压仅30mmHg,两室压差显著。当室间隔出现缺损时,则左室血液将有一部分经缺损流入右心室。分流量的大小与缺损的大小及两心室的压差有关。小型室间隔缺损其直径不超过主动脉根部直径的1/4,左向右分流量小、肺循环与体循环血流量之比Qp/Qs<2:1,左心室容量负荷增加,肺动脉压力正常。中型室间隔缺损其直径为主动脉根部直径的1/4~1/2,分流量中等,肺循环血流量超过体循环的2倍,回流至左房及左室血流量明显增加,左室舒张期负荷增加,使左房、左室扩大。大型缺损其直径超过主动脉根部半径,或等于主动脉直径,Qp/Qs>3:1。不仅左房、左室扩大,同时由于肺循环血流量增加,肺小动脉产生动力高压,右室收缩期负荷增加,导致右室肥大。肺血管病变的发生与患儿年龄有关。单纯大缺损的患儿很少在2岁前发生肺血管器质性病变。4~5岁之后呼吸道感染减少,但随着长期大量的分流,使肺小血管增生,增厚,硬化,管腔变小,最后形成器质性肺动脉高压,左向右分流量减少,后期出现双向分流,最后导致右向左分流,出现Eisenmenger综合征,肺血管发生不可逆性的阻塞性病变。 小型室缺常无明显的自觉症状,活动量无明显减小,有些患者易患上呼吸道

胎儿室间隔缺损的产前超声诊断

胎儿室间隔缺损的产前超声诊断 周启昌 范平 高梅 林秋华 王晨虹 粟辉 云正芬 马丽萍 摘 要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室间隔缺损的临床价值。方法:在胎儿左心长轴、四腔心切面重点观察室间隔有无中断,应用多普勒超声观察有无穿隔彩色血流和分流频谱,并多切面观察有无其他心内畸形。结果: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室间隔缺损27例(单纯性8例,伴其他畸形18例,宫内自然闭合1例),经引产尸体解剖证实12例,产后超声检查证实14例。结论:二维超声是诊断胎儿室间隔缺损的重要方法,彩色与频谱多普勒超声具有辅助诊断价值。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描记术 室间隔缺损 产前诊断 Prena ta l D i agnosis of Feta l Ven tr icular Septa l D efect Zhou Q ichang,Fan P ing,Gao M ei,et al D ep t.U ltrasonography,T he Second A ffiliated Ho sp ital,H unan M edical U niversity,Changsha 410011 Ch 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value of echoardi ography in diagno sis of fetal ventricular sep tal defect.M ethods:Interventricular sep tum w as carefully visualized on the left ventricular long axis,four2cham ber view s and co lo r flow m app ing to detect if a shunt p resent.Results:Tw enty2seven fetuses w ith ventriculer sep tal defect w ere illustrated by echocardi ography.O f tho se,12cases w ere confir m ed by autop sy and14cases w ere verified by po stnatal echocardi ography(6treated by surgery),O ne case clo sed spontaneously in uterine deter m ined by fellow2up echocardi ography.Conclusion:Tw o2di m ensi onal echocardi ography is an available technique fo r fetal ventricular sep tal defecti on,co lo r flow m app ing and spectra Dopp ler echo have supp lem entary diagno stic value. KEY WOR D S Echocardi ography V entricular sep tal defect P renatal diagno sis 产前诊断室间隔缺损(V SD)对于高危胎儿的临床处理具有临床意义。目前国内外有关胎儿先心病产前诊断的报道较多〔1~3〕,但对胎儿V SD详细深入的超声诊断研究较少,本研究应用高分辨力超声检查686例先心病高危胎儿,旨在探讨产前超声诊断胎儿V SD的临床价值。 资料与方法 病例选择:1991年~2000年1月先心病高危胎儿686例,胎龄18~40妊周,平均(2713±418)妊周。所有胎儿均具有下列超声检查指征之一:①本院与外院普通超声检查可疑胎儿先心病;②胎儿父母或同胞兄姐有先心病史;③胎儿心律失常;④胎儿心包积液;⑤超声检查发现胎儿有其他先天性畸形;⑥羊水过多或过少;⑦孕妇妊娠早期有病毒感染史或摄入可致畸性药物史;⑧胎儿在宫内发育迟缓;⑨胎儿非免疫性水肿。 方法〔4〕:采用A cu son128XP 1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215~410M H z。孕妇仰卧或侧卧,探头置 作者单位:410011 长沙市,湖南医科大学附二院超声诊断科(周启昌、范平、高梅、粟辉、云正芬、马丽萍),妇产科(林秋华、王晨虹)于母体腹壁滑动探头,首先纵切扫查胎儿脊柱,然后旋转探头90°,横切胸部获四腔心切面,在此基础上顺时钟旋转探头获左心长轴切面,然后探头稍向头侧倾斜,反时钟旋转探头获大血管短轴切面,此后不断地调整探头位置与方向,尽可能获取五腔心切面、双室切面、双房切面、右室流出道切面以及主动脉弓长轴切面等。根据胎儿脊柱、肝脏与心脏的关系,卵圆孔瓣所在位置、下腔静脉入口等解剖结构确定左、右房室,根据大血管分支特征区分主动脉与肺动脉。在胎儿左心长轴切面和四腔心切面仔细观察室间隔结构(必要时局部放大),注意有无回声中断,中心纤维体是否存在等,然后叠加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注意有无穿隔彩色血流,频谱多普勒检测有无分流频谱。最后对胎儿心脏进行多切面检查,注意有无合并其他心内畸形。资料用录相带或打印照片保存。 验证与随访:对于产前超声诊断为胎儿V SD者,如果胎龄较小且为单纯性,每4周复查超声一次,对于V SD伴其他心内畸形的复杂先心病,根据胎儿父母意愿,选择引产,终止妊娠后行尸体解剖,或继续妊娠,产后彩超复查新生儿,选择适当时期手术。产前超声检查无异常者,产后心脏听诊,如有心脏杂音或发绀者,常规作彩超检查。

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知识培训

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培训试题选择题(可有多个选择) 10,室间隔缺损按病理解剖可分为: A 膜部 B 肌部 C干下型 D峭内型 E隔瓣后型 11,室间隔缺损膜部瘤形成时根据造影结果可分为: A 漏斗型 B 漏半管型 C喷头型(菜花型) D膜部瘤型(囊袋型) E管型 12,影响室间隔缺损自然转归的因素有: A 室缺的大小 B 室缺的位置 C肺血管阻力 D肺部感染 E神经体液因素 13,室间隔缺损的病程演变 A 自然闭合 B 进行性加重,丧失手术时机 C早期恶化,早期死亡 D主动脉脱垂,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E右室漏斗部肌肉肥厚,甚至形成后天性法四 14,关于室间隔缺损自然闭合 A 室缺自然闭合率可高达50% B 肌部和膜部缺损可自然闭合 C较小的缺损可自然闭合 D,5岁以内闭合率较高,尤其在出生后前半年内闭合率最高E,如发生肺动脉高压,则很难闭合 F,如发生细菌性心内膜炎,可促使缺损闭合 15,室间隔缺损可发生如下并发症 A 肺部感染 B 细菌性心内膜炎

C心功能衰竭 D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E继发性肺动脉高压,最终形成艾森曼格综合征 16,室间隔缺损病理生理改变可有 A 心室水平左向右分流 B 当发生肺动脉高压,超过体循环压力时,可出现右向左分流 C 双肺经常处于充血状态 D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多表现为高代谢状态 E 安静状态下心率可较正常快 17 室间隔缺损治疗方法有 A 开胸手术修补法 B 经皮介入封堵法 C 开胸后直接穿刺右心室进行封堵(内、外科镶嵌法) D口服药物法 E门诊随诊,等其自然闭合 18关于室间隔缺损手术治疗,下述哪项正确: A开胸体外循环下直视修补术是传统的治疗室缺方法 B 外科修补室缺病例,也有2%的死亡率 C手术死亡可以能与手术疤痕、损伤引起的心律失常有关 D经皮介入封堵治疗室缺国外最早始于1988年 E经皮介入封堵治疗室缺国内最早始于2001年12月 19, 关于室间隔缺损封堵术适应证 A 肌部缺损,>3mm B 外科手术后残余分流者 C心肌梗死或外伤后室缺 D膜周室缺 E有血流动力学异常的单纯性膜周室缺 20,关于室间隔膜部缺损封堵术适应证 A 年龄通常≥3岁 B有血流动力学异常的单纯性膜周室缺,直径一般在3

室间隔缺损的超声心动图诊断分析

室间隔缺损的超声心动图诊断分析 发表时间:2019-02-19T12:23:33.230Z 来源:《心理医生》2019年第2期作者:于楠 [导读] 探讨室间隔缺损患者应用超声心动图诊断的价值。 于楠 (哈尔滨英华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100) 【摘要】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患者应用超声心动图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 2017年1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室间隔缺损患者40例,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室间隔缺损患者40例,二维超声在两个以上切面见室间隔回声中断。彩色血流显像见室间隔回声中断处有穿隔分流。左房室扩大。当合并肺动脉高压时,肺动脉扩张,右心室扩大及右室壁肥厚。经手术确诊39例,准确率为97.5%,误诊1例,误诊率为2.5%。结论:超声心动图对于室间隔缺损有绝对确诊价值,并可以明确室间隔缺损的部位、大小和数目。可以对肺动脉压和左向右分流量进行定量的估测,为选择外科手术选取提供临床依据。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超声心动图;诊断 【中图分类号】R5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2-0080-02 室间隔缺损(VSD)是先天性心脏病,是胚胎发育过程中,室间隔组成部分结合不严或组成部分本身缺失,导致室间隔缺损。临床对室间隔缺损的诊断不太困难,临床通过超声心动图、右心导管检查等结合诊断,大多可以确诊[1]。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探测小的缺损和对缺损定位和分型很有价值。现对我院收治的室间隔缺损患者的超声心动图诊断进行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室间隔缺损患者40例,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最小4岁,最大年龄36岁,平均年龄15.5±1.5岁。 1.2 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2.5~3.5MHz。 对室间隔各部位各个切面进行全面的扫查,左室长轴图为常用切面,短轴图为右室流出道长轴及大动脉,对胸骨旁切面、剑下切面、心尖四腔切面、五腔心切面进行扫描。对肌部间隔缺损的观察应采用左室长轴,短轴切面为四腔心切面,胸骨旁切面。 2.结果 室间隔缺损患者40例经超声检查诊断,二维超声在两个以上切面见室间隔回声中断。彩色血流显像见室间隔回声中断处有穿隔分流。左房室扩大。当合并肺动脉高压时,肺动脉扩张,右心室扩大及右室壁肥厚。经手术确诊39例,准确率为97.5%,误诊1例,误诊率为2.5%。室间隔缺损类型膜周部型33例,漏斗部型2例,隔瓣下型2例,肌部2例,单纯室间隔缺损29例。合并有房间隔缺损者3例,合并有动脉导管未闭者2例,合并有双腔右心室者2例,合并有法洛四联症者3例。其中误诊为膜部室间隔缺损成单纯右心室双腔心者1例。 3.讨论 室间隔缺损(VSD)室间隔缺损的大小的不同对临床表现也有不同,当缺损很大,同时有明显肺动脉高压者,右心室压力亦显著升高,此时右心室肥大较显著,左向右分流减少。当出现右向左分流时,患者出现逐渐加重的青紫,心脏杂音较轻,肺动脉第二音显著亢进[2]。二维超声心动图可直接显示室间隔回声的位置,并与缺损解剖位置有关,有时断端的回声增强为“T”形征。室间隔肿瘤,由于长期左向右分流导致的膜周室间隔缺损断端局部右室心内膜结缔组织增生包绕缺损口,形成瘤样结构凸向右心室,其基底部较宽,呈漏斗状,收缩期瘤体膨大,舒张期瘤体缩小。间接征象表现为小型室间隔缺损房室腔一般不扩大,中型或大型室间隔缺损左向右分流量增多,出现左房、左室增大。长期肺血流量增加可引起肺动脉扩张和肺动脉高压,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右房、室扩大[3]。M型超声心动图主要表现为左室增大,室壁运动增强,右室流出道增宽;肺动脉压力重度升高,以右向左分流为主时,左室内径可以正常,右室内径增大,右室壁增厚。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显示室水平收缩期左向右五彩镶嵌分流。彩色血流成像可以确定室间隔缺损的具体位置,缺损的大小和缺损部位数量。分流束的宽度通常是室间隔缺损的大小。室间缺损的类弄坷以通过穿隔分流出现位置来确定;并且可以根据血流的来源和方向来确定室间隔缺损分流的方向[4]。 由于室间隔是一凸向右心室的曲面结构,任何单一平面均不能显示室间隔的全貌。因此,需要采用多个切面进行探查,以防漏诊;并且在诊断室间隔缺损时,必须在两个以上的切面上显示同一部位有室间隔回声中断,而且在室间隔回声中断处显示有穿隔血流。由于在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中,不同部位的缺损,外科医生会选择不同的手术人路,因此,室间隔缺损的定位诊断应成为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常规内容。可依据二维超声切面出现室间隔回声中断和彩色血流显像显示穿隔分流的部位,来确定室间隔缺损的分型。由于肌部室间隔缺损易多发,右心室面凹凸不平,室间隔缺损不易辨认,外科手术时易遗漏。因此,超声在判断肌部室间隔缺损时,应尽量采用彩色血流显像检测的优势,将缺损的数目确定清楚。明确是否合并右室流出道狭窄,大型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者,右室圆锥部肥厚,造成右室流出道狭窄,如狭窄严重甚至可演变为后天性法洛四联症。 超声心动图对于室间隔缺损有绝对确诊价值,而且还有明确室间隔缺损的部位、大小和数目,明确室间隔缺损的临床症状与部位无明显关系,与大小密切相关。但室间隔缺损的部位却与手术方式密切相关,漏斗部室间隔缺损切开肺动脉;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切开右心房;双动脉瓣下室间隔缺损切开右室流出道;尽量采用经右心房切口修补室间隔缺损以免右心室切口造成对右心室功能的损害。所以,明确室间隔缺损部位更有利于术式的选择。 【参考文献】 [1]邓晓莉,刘蓓,冀建峰,等.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室间隔缺损的临床价值[J].心脏杂志,2011(6). [2]盛瑞龙.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的超声心动图诊断及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35):169-170. [3]张军,李军,钱蕴秋,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室间隔缺损并发畸形的诊断价值[J].心脏杂志,2000,12(6):450-451.

偏心型封堵器治疗先天性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探讨

偏心型封堵器治疗先天性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先天性干下型室间隔缺损(VSD)偏心型封堵器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经皮介入治疗先天性干下型室间隔缺损患者7例。经胸超声心动图提示VSD的直径为4~8mm,缺损上缘距主动脉瓣的距离1~2mm ,距肺动脉瓣距离4~6mm,轻度主动脉瓣反流6例,中度1例。均选用偏心型VSD封堵器治疗。术中在右前斜45度下行左室造影、建立股动静脉轨道、经右心系统释放封堵器,并分别于术后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随访。结果7例患者封堵器均成功置入。术后即刻超声及造影示完全封堵6例,少量残余分流1例,在3个月后消失。封堵器对主动脉瓣、肺动脉瓣和房室瓣均无影响,术中及术后未有其它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偏心型封堵器经皮介入治疗先天性干下型室间隔缺损是安全有效的,近期效果良好。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干下型;心导管术;封堵器 文献标识码:A 单纯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VSD)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约占所有先天性心脏病的20%[1]。自1988年Lock等[2]首次报道经导管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其后发展用于治疗肌部和膜周部缺损。但干下型缺损仍被认为不是介入治疗的适应症[3]。本文总结7例先天性干下型室间隔缺损患者采用偏心型封堵器行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和近期疗效,并探讨其适应症和手术操作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2006年3月至2007年5月我院经临床确诊的7例先天性干下型VSD患者,其中男4例,女3例,年龄16~64岁,体重46~73kg。超声心动图彩图见封三:大动脉短轴切面示室间隔缺损均在12~1点钟方向,缺损直径4~8mm,缺损上缘距主动脉瓣距离为1~2mm,肺主动脉瓣距离为4~6mm,左室收缩末期内径48~62mm,LVEF 55~70%,轻度主动脉瓣反流6例,中度主动脉瓣反流1例。心电图均为窦性心律。

室间隔缺损

室间隔缺损 【概述】室间隔缺损(venticular septal defect VSD)就是指在室间隔上存在缺口,为最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占所有先天性心脏病得20%,如包括其她疾病合并得VSD,将超过所有先天性心脏病得50%。 【发生原因及病理解剖】 胚胎第4周末,原始心室开始分隔,原始室间孔得下方向腔内形成突起室间嵴,并沿心室得前缘与后缘向上生长,形成肌部室间隔;室间嵴基底部加深,两侧不断吸收,小梁部室间隔、肌部间隔向头侧发育会合圆锥间隔,向背侧会合心内膜垫。第七周末,三部分汇合形成室间隔膜部,关闭室间孔将左右心室分开。 依据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室间隔缺损分类方法很多,有Anderson分类法,Van Praagh分类法,以及我国朱晓东院士提出得分类方法。主要分为四种类 1.膜周型就是最常见得室间隔缺损类型,因为膜周部就是室间隔最后

封闭分隔得部位,所以容易出现缺口。缺损位于室上嵴得后下方,上缘邻近主动脉瓣,向下延伸至圆锥乳头肌,传导束走行于其后下缘,右侧邻近三尖瓣隔瓣。 2.动脉干下型位于右心室流出道漏斗部,肺动脉瓣得正下方,上缘与主动脉右冠瓣相连。缺损得上缘就是肺动脉瓣环与主动脉瓣环,下缘就是室上嵴。传导束远离室间隔缺损边缘。 3.肌型多位于室间隔得小梁部,可多发;也可位于肌性室间隔得任何部位。 4.混合型存在上述两种类型以上得缺损。 如果间隔某部分发育不全往往造成较大室缺,如TOF伴圆锥发育不全,大干下缺损;心内膜垫缺损 【病理生理】室间隔缺损得分流量取决于缺损得大小与肺血管阻力。初生婴儿由于肺血管阻力较高,限制了左向右得分流量,症状较轻。数周后,肺血管阻力逐渐下降,分流量增加,杂音随之明显,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长期大量得左向右分流,使肺小动脉中层增生,内膜增厚,肺血管阻力进一步增加,形成肺动脉高压。若不及时治疗,肺小动脉病变将

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69例

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69例 [摘要]目的评价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VSD)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69例室间隔缺损(男24例,女45 例),其中膜周部(PMVSD)50例、嵴内型(IVSD)9例、干下型(SVSD)8例、肌部2例。PMVSD使用对称型封堵器、IVSD和SVSD使用偏心型封堵器、膜部瘤形成合并多孔型使用对称型封堵器或大边封堵器、急性心肌梗死室间隔穿孔使用房间隔缺损(ASD)封堵器。结果左心室造影测量缺损直径3mm~12mm,平均7.67mm±1.59mm。69例中62例封堵成功,其中50例膜周部缺损,47例成功,8例SVSD4例成功,9例IVSD及2例肌部室缺均成功。1例在术中发生封堵器脱落;1例出现脑栓塞;1例出现溶血;1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结论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创伤小,成功率高,手术安全,国产封堵器安全、可靠。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国产封堵器 经导管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创伤小,效果好的方法,本文报告用国产封堵器经导管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患者69例,观察其疗效及其安全性。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2年9月至2008年4月本院住院治疗的室间隔缺损(VSD)69例,男24例,女4 5例,年龄2~63岁(平均17.2±10.1岁)。膜周部室间隔缺损50例,其中10例为多孔型(其中合并膜部瘤形成的有8例)、2例为VSD和F4术后残余漏,另外嵴内型9例、干下型8例(其中合并二孔型2例)、肌部2例(其中1例为急性心肌梗塞室间隔穿孔);2例合并房间隔缺损(ASD)、2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术前根据临床表现、心电图、X线胸片和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明确诊断。超声心动图显示VSD直径3~12mm(平均7.67±1.59mm);X线显示心胸比例0.48~0.56;肺动脉收缩压26~116mmHg。 1.2 其中肺动脉收缩压90mmHg以上者为合并PDA患者。手术方法:6岁以下儿童用基础诱导麻醉,6岁以上用利多卡因局麻。穿刺右股动脉后,首先于左前斜(45°~60°)加头位(25°),行左心室造影明确缺损部位及大小,确认手术适应症后,穿刺股静脉,鞘内注入肝素100u/kg。 封堵器为上海形状记忆合金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膜周部缺损使用对称型封堵器、干下型和嵴内型使用偏心型封堵器、膜部瘤形成合并多孔型使用对称型封堵器或大边封堵器、急性心肌梗死室间隔穿孔使用房间隔缺损封堵器。 VSD封堵术:经左心导管送入软导丝,至VSD-右室-肺动脉,右心导管至肺动脉,用套圈器抓取导丝,建立股静脉-VSD-股动脉的轨线,沿轨线经股静脉送入输送器经VSD至左室,选择比缺损大1~3mm的封堵器,将封堵器通过推送杆送入左室流出道,打开左室面盘片,轻轻回拉,使其与室间隔紧贴,回

室间隔缺损封堵术详细介绍

室间隔缺损封堵术详细介绍 一、室间隔缺损封堵术适应证及禁忌征 (一)室间隔缺损封堵术适应征 1.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1)年龄:要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通常≥3岁; (2)对心脏有血流动力学影响的单纯性室间隔缺损; (3)室间隔缺损上缘距主动脉右冠瓣≥2mm,无主动脉右冠瓣脱入室间隔缺损及主动脉瓣返流。 2.肌部室缺,通常≥5mm。 3.手术外科后残余分流。 4.其他:心肌梗死或外伤后室缺虽非先天性,但其缺损仍可采用先心病室间隔缺损的封堵术进行关闭术。 (二)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禁忌证 1.活动性心内膜炎,心内有赘生物,或引起菌血症的其他感染。 2.封堵器安置处有血栓存在,导管插入处有静脉血栓形成。 3.缺损解剖位置不良,封堵器放置后影响主动脉瓣或房室瓣功能。 4.重度肺动脉高压伴双向分流者。 二、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操作方法 (一)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术前准备 1.心导管术前常规。 2.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术前体征、心电图、X线胸片及超声心动图检查。 3.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相关化验检查。 4.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术前1天静脉注射抗生素一剂。术前1天口服阿司匹林,小儿3~5mg/(Kg.d),成人3mg/(Kg.d)。 (二)常规诊断性导管术及超声心动图检查 1.左右心导管及心血管造影检查 局麻或全麻下做股静脉及股动脉插管,常规给予肝素100U/Kg,先行右心导管检查,测量压力及血氧,检测肺动脉压力及Qp/Qs。以猪尾巴导管经股动脉达主动脉及左室侧压,左室长轴斜位造影,测量室间隔缺损大小及其距主动脉瓣的距离,随后作升主动脉造影观察有无主动脉瓣脱垂及返流。 2.经胸超声(TTE)或经食道超声(TTE)检查 评价室间隔缺损的位置、大小、数目、邻近结构、与瓣膜的关系,膜部室间隔缺损需测缺损边缘距主动脉瓣距离,膜部室隔瘤形成等。近心尖部肌部室间隔缺损,随后作升主动脉造影观察有无主动脉脱垂及返流。 (三)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封堵方法 1.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封堵方法:目前最常用的为Amplatzer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及输送系统进行封堵术。

室间隔缺损知识讲解

室间隔缺损

室间隔缺损 【概述】室间隔缺损(venticular septal defect VSD)是指在室间隔上存在缺口,为最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占所有先天性心脏病的20%,如包括其他疾病合并的VSD,将超过所有先天性心脏病的50%。 【发生原因及病理解剖】 胚胎第4周末,原始心室开始分隔,原始室间孔的下方向腔内形成突起室间嵴,并沿心室的前缘和后缘向上生长,形成肌部室间隔;室间嵴基底部加深,两侧不断吸收,小梁部室间隔、肌部间隔向头侧发育会合圆锥间隔,向背侧会合心内膜垫。第七周末,三部分汇合形成室间隔膜部,关闭室间孔将左右心室分开。 依据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室间隔缺损分类方法很多,有Anderson 分类法,Van Praagh分类法,以及我国朱晓东院士提出的分类方法。主要分为四种类

1.膜周型是最常见的室间隔缺损类型,因为膜周部是室间隔最后封闭分隔的部位,所以容易出现缺口。缺损位于室上嵴的后下方,上缘邻近主动脉瓣,向下延伸至圆锥乳头肌,传导束走行于其后下缘,右侧邻近三尖瓣隔瓣。 2.动脉干下型位于右心室流出道漏斗部,肺动脉瓣的正下方,上缘与主动脉右冠瓣相连。缺损的上缘是肺动脉瓣环和主动脉瓣环,下缘是室上嵴。传导束远离室间隔缺损边缘。 3.肌型多位于室间隔的小梁部,可多发;也可位于肌性室间隔的任何部位。 4.混合型存在上述两种类型以上的缺损。 如果间隔某部分发育不全往往造成较大室缺,如TOF伴圆锥发育不全,大干下缺损;心内膜垫缺损 【病理生理】室间隔缺损的分流量取决于缺损的大小和肺血管阻力。初生婴儿由于肺血管阻力较高,限制了左向右的分流量,症状较轻。数周后,肺血管阻力逐渐下降,分流量增加,杂音随之明显,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长期大量的左向右分流,使肺小动脉中

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室间隔缺损

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室间隔缺损 (二)室间隔缺损 按国内统计,在成人先天性心脏病中,本病仅次于房间隔缺损占第二位,近年来国内儿科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开展较普遍,成人室间隔缺损患者相应减少。室间隔缺损可作为单独畸形,亦可作为法洛四联症或艾森门格综合征的一部分存在,也常见于主动脉干永存、大血管错位、肺动脉闭锁等中。一般所称室间隔缺损是指单纯的室间隔缺损。 1﹒病理生理 室间隔缺损必然导致心室水平的左向右分流,其血流动力学效应为:①肺循环血量增多; ②左心室容量负荷增大;③体循环血量下降。由于肺循环血量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早期肺血管阻力呈功能性增高,随着时间推移,肺血管发生组织学改变,形成肺血管梗阻性病变,可使右心压力逐步升高超过左心压力,而转变为右向左分流,形成艾森门格综合征。 2﹒临床表现 一般根据血流动力学受影响的程度,症状轻重等,临床上分为大、中、小型室间隔缺损。 (1)小型室间隔缺损:在收缩期左右心室之间存在明显压力阶差,但左向右分流量不大,Qp/Qs<1.5,右心室压及肺动脉压力正常。缺损面积一般<0.5cm2/m2(体表面积),有称之为Roger病。此类患者通常无症状,沿胸骨左缘第三、第四肋间可闻及Ⅳ~Ⅵ级全收缩期杂音伴震颤,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可有轻度分裂,无明显亢进。 (2)中型室间隔缺损:左、右心室之间分流量较大,Qp/Qs为1.5~2.0,但右心室收缩期压力仍低于左心室,缺损面积一般为0.5~1.0cm2/m2(体表面积)。听诊除在胸骨左缘可闻及全收缩期杂音伴震颤外,并可在心尖区闻及舒张中期反流性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可轻度亢进。部分患者有劳力性呼吸困难。 (3)大型室间隔缺损:左、右心室之间收缩期已不存在压力差,左向右分流量大,Qp/Qs>2.0.因血流动力学影响严重,存活至成人期者较少见,且常已有继发性肺血管阻塞性病变,导致右向左分流而呈现青紫;并有呼吸困难及负荷能力下降;胸骨左缘收缩期杂音常减弱至Ⅲ级左右,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有时可闻及因继发性肺动脉瓣关闭不全而致的舒张期杂音。 3﹒辅助检查 (1)X线检查:成人小室间隔缺损X线片上可无异常征象;中等大室间隔缺损可见肺血增加,心影略向左增大;大室间隔缺损主要表现为肺动脉及其主要分支明显扩张,但在肺野外1/3血管影突然减少,心影大小不一,表现为左心房、左心室大,或左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增大或以右心室增大为主,心尖向上抬举提示右心室肥厚。

室间隔缺损

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是心室(左心室和右心室)间隔各部分发育不全或相互融合不良而引起的心室间血流交通的一种先天性心脏病,居先天性心脏病的首位,约占30%。它常常单独存在,或是某些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变之一。 据统计,约20%的小口径缺损可在幼儿期自行闭合,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婴幼儿的的室间隔缺损患病率约为0.3%,而据成年人屍检资料,室间隔缺损的发现率仅为0.03%,可充分证明自行闭合这一事实,室间隔缺损不经手术治疗,其平均寿命为25~30岁,出现艾森曼格综合征后,生命期限明显缩短。 一 VSD分类 VSD即室间隔缺损,一般主张根据其部位分为膜周部、漏斗部、肌部三类,膜周部缺损又分为单纯膜部型、嵴下型、隔瓣下型三个亚型;漏斗部缺损又分为嵴内型、干下型两个亚型。 根据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报告,胎儿VSD在出生前后均可能自然闭合,与VSD位置及大小有关,单纯肌部VSD较容易闭合,超声心动图是早期诊断先天性心脏病可靠、安全、无创的检查手段,为随访观察VSD的自然预后、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提供可靠的依据。 膜周部缺损(perimembranous VSD,pm VSD)约占总VSD中的78%。小的室间隔缺损可自发性闭合,膜周部缺损的自发关闭率最高,一般发生在3岁以内,尤其是1岁以内,随着年龄增长,室间隔缺损闭合的可能性逐渐减少。

二 VSD表现症状 VSD即室间隔缺损口径较小、分流量较少者,一般无明显症状。缺损较大、分流量较多者,可有发育障碍,活动后心悸、气急,反复出现肺部感染,严重时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可出现呼吸窘迫和左心衰竭等症状。 室间隔缺损临床表现决定于缺损大小和心室间压差,小型室间隔缺损可无明显症状,一般活动不受限,生长发育不受影响。仅体检听到杂音,常伴震颤,肺动脉第二音或稍增强. 缺损较大时左向右分流量多,患儿多生长迟缓,体重不增,有消瘦、喂养困难、活动后乏力、气短、多汗、易患反复呼吸道感染,易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等。有时因扩张的肺动脉压迫喉返神经,引起声音嘶哑。 体检心界扩大,搏动活跃,胸骨左缘第三、四肋间可闻及Ⅲ~Ⅳ粗糙的全收缩期杂音,向四周广泛传导,可扪及收缩期震颤。分流量大时在心尖区可闻及二尖瓣相对狭窄的较柔和舒张中期杂音。 大型缺损伴有明显肺动脉高压时(多见于儿童或青少年期),右室压力显著升高,逆转为右向左分流,出现青紫,并逐渐加重,此时心脏杂音较轻而肺动脉第二音显著亢进。继发漏斗部肥厚时,则肺动脉第二音降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