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颅微电流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效果

经颅微电流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效果

目录

中文摘要 ........................................................... I Abstract ......................................................... I II 缩略语/符号说明 ................................................... V I 前言 (1)

研究现状、成果 (1)

研究目的、方法 (5)

对象和方法 (6)

结果 (15)

讨论 (31)

结论 (38)

研究的局限性 (39)

参考文献 (40)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51)

附录 (52)

综述 (54)

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研究进展 (54)

综述参考文献 (60)

致谢 (64)

个人简历 (65)

V

缩略语/符号说明

缩略语英文名称中文名称

APFS Achalasia Pelvic Floor Syndrome盆底失迟缓型

ARM Anorectal Manometry 肛门直肠测压

BET Balloon Expulsion Test 球囊逼出试验

BFT Biofeedback Therapy 生物反馈疗法

BMI Body Mass Index 体质指数

BP Bodily Pain 躯体疼痛

CES Cranial Electrotherapy Stimulation 经颅微电流刺激

FC Functional Constipation 功能性便秘

GH General Health 总体健康

MC Mixed Constipation混合型便秘

MH Mental Health 精神健康

OOC Outlet Obstructive Constipation出口梗阻型便秘

PF Physical Functioning 生理功能

RE Role-emotional 情感职能

RP Role-physical 生理职能

RPFS Relaxed Pelvic Floor Syndrome盆底松弛型

SAS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焦虑自评量表

SDS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抑郁自评量表

SF Social Functioning 社会功能

SF-36 Short Form-36 Health Survey 简明健康调查问卷STC 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慢传输型便秘

VT Vitality 活力

WCS Wexner Constipation Score Wexner便秘评分系统

VI

慢性功能性便秘的诊疗进展

慢性功能性便秘的诊疗进展 慢性功能性便秘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主要是指排便次数减少、粪便量减少、粪便干结、排便费力等。必须结合粪便的性状、本人平时排便习惯和排便有无困难作出有无便秘的判断。如超过6个月即为慢性便秘。西医学将功能性便秘分为慢传输型、出口梗阻型、混合型三种。便秘的病因是复杂的,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各种证候可相兼出现,或互相转化。辨证应以虚实为纲,阴阳气血为目。其病位在大肠,病机与脾胃肺肝肾有关。西医疾病分型与中医辨证分型有其内在规律可循,但因为疾病本身的多变性和复杂性,故不能拘泥于此。治疗时应审证求因,审因论治。 标签:功能性便秘;诊疗;进展;生物反馈 慢性功能性便秘[1](Chronic Functional Constipation,CFC)是指排便的生理机能发生了失调或者紊乱,可由多种因素引起,最终导致不能按时把粪便排出体外,持续时间超过 6 个月。对于慢性功能性便秘的分类方法,目前国内外基本上一致[2],在临床上,功能性便秘可分为慢传输型便秘(STC)、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FOOC)和混合型便秘(CSOC)。据统计,其中STC约占功能性便秘的37.5%~45.5%。 1 病因病机 西医认为导致慢性功能性便秘的原因很多,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1.1精神神经因素[3]。排便动作是经过感受器感受,神经传导冲动,中枢神经处理冲动,再反馈到参与排便的肌肉。由于排便感受器分布在直肠下段,人可以有意识的使直肠排便反射消失,暂不排便。北京地区[4]30~39岁组的便秘人群中,由于精神紧张、工作疲劳引起的高达38.1%。 1.2胃肠道运动缓慢、缺乏动力。由于缺乏维生素B,胃肠道蠕动会受到影响,各种因素引起的甲状腺机能减退也可能会影响到整个胃肠道的蠕动,从而形成便秘。老年人[5]因全身肌肉张力减退,肠道蠕动减慢、动力缺乏,导致便秘。 1.3肠道所受刺激不足、肠壁反应性减弱。饮食过少,饮食结构不合理,产生的粪便量过少,对肠道的刺激不足,不易产生排便反射,形成便秘。 1.4其他因素。包括不良的生活习惯,生活饮食不规律,以及药物引起的便秘。 2 诊断标准 1994年发表的题为“功能性胃肠病:诊断、病理生理学和治疗,一项全球共识”的文章,这就是我们现在说的Rome I标准[6]。1999年在罗马对Rome I标准

个体化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观察

个体化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个体化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功能性便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研究组给予个体化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生物反馈治疗。比较两组的便秘临床症状积分、临床效果和治疗满意度。结果治疗后两组各项便秘临床症状积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各项便秘临床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1.18%高于对照组的70.59%,差異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满意度97.06%高于对照组的82.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便秘的近期效果较好,其远期疗效需进一步确定。 关键词个性化生物反馈;功能性便秘;治疗效果 【Abstract】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individualized biofeedback in the treatment of functional constipation. Methods A total of 68 functional constipation patients as study subjec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research group and control group,with 34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research group was treated with individualized biofeedback,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biofeedback. Comparison were made on clinical symptom score,clinical effect,and treatment satisfaction of constip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treatment,both groups had lower clinical symptom score of constipation than before treatment,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treatment,the research group had lower clinical symptom score of constipation tha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research group had higher total treatment effective rate as 91.18% than 70.59%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research group had higher total satisfaction as 97.06% than 82.35%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Individualized biofeedback shows good short-term effect in treating fIndividualized biofeedback,but its long-term efficacy should be further determined. 【Key words】Individualized biofeedback;FIndividualized biofeedback;Treatment effect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本院肛肠科准备接受生物反馈治疗的功能性便秘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8例,女50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 1. 2 方法两组均采用南京伟思科技公司的表面肌电生物刺激反馈仪对患者

老年病科 老年便秘(老年功能性便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老年便秘(老年功能性便秘)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功能性便秘诊疗指南》(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年)。 主要症状: 便意与便次减少,排便艰难或排便不畅,或有便质干结。 次要症状: 腹胀、腹痛、乏力。 具有主要症状,且符合中医辨证之虚证范畴者,即可诊断。 2.xx诊断标准 参照功能性便秘罗马Ⅲ诊断标准(Rome Committee.Rome criteria[J].Gastroenterology,2006年): 必须包括下列2个或2个以上的症状: ①至少有25%的排便感到费力;②至少25%的排便为块状便或硬便;③至少有25%的排便有排便不尽感;④至少有25%的排便有肛门直肠的阻塞感;⑤至少有25%的排便需要人工方法辅助(如指抠、盆底支持);⑥每周少于3次排便。如果不使用泻药,松散便很少见到。诊断肠易激综合征依据不充分。患者须在诊断前6个月出现症状,在最近的3个月满足诊断标准。 (二)证候诊断 1.中气不足证: 虽有便意,但排便困难,汗出气短,便后乏力,神疲懒言。

舌淡苔xx,脉弱。 2.脾肾xx: 排便困难,腹中冷痛,四肢不温,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弱。 3.津亏肠燥证: 大便干结,口渴喜饮,皮肤干燥。舌红苔燥,脉细。 二、治疗方法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中气不足证 治法: 升清降浊。 推荐方药: 补中益气汤加减。生白术、生黄芪、麻子仁、陈皮、当归、枳实、莱菔子、升麻等。 中成药: 芪蓉润肠口服液等。 2.脾肾xx 治法: 温补脾肾。2011年)、《慢性便秘中医诊疗共识意见》(北京中医药,2011)动态观察中医证候的改变。 临床痊愈: 便秘、腹部不适等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

《慢性便秘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要点(全文)

《慢性便秘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要点(全文) 一、概述 (一)定义 便秘是指一种(组)临床症状,表现为排便困难和/或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排便困难包括排便费力、排出困难、肛门直肠堵塞感、排便不尽感、排便费时以及需手法辅助排便。排便次数减少指每周排便<3次。慢性便秘的病程应≥6个月。 (二)流行病学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诱因和病因 1. 诱因: (1)低纤维素食物、水分摄入不足可增加便秘发生的可能性。

(2)生活节奏加快、工作环境改变、精神心理因素(如抑郁、焦虑等)。 (3)滥用或不合理应用泻药可加重便秘。 (4)文化程度低、低体重指数(BMI)、女性、人口密集区生活者更易发生便秘。 2. 病因: 便秘主要由器质性疾病、功能性疾病及药物3大类病因所致,常见病因及相关因素见表1。 (二)发病机制 三、诊断、鉴别诊断与转诊 (一)诊断 1.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每周排便<3次,排便困难,每次排便时间长,排出粪便干结如羊粪状且数量少,排便后仍有粪便未排尽感,可有下腹胀痛或绞痛、食

欲减退、疲乏无力、头晕、烦躁、焦虑、失眠等症状。部分患者可因用力排硬粪块而伴肛门疼痛、肛裂、痔疮和肛乳头炎。部分功能性便秘患者可在左下腹乙状结肠部位触及条索状块物。便秘患者出现报警征象,包括便血、粪便隐血试验阳性、贫血、消瘦、腹痛持续加剧、腹部包块等以及有结、直肠息肉史和结、直肠肿瘤家族史等情况时,应与器质性疾病鉴别。 2. 辅助检查: (1)粪便常规、隐血试验检查: (2)直肠指检: (3)腹部平片: (4)结肠镜检查: (5)结肠传输试验: (6)排粪造影检查: (7)肛管直肠压力测定:

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体会

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体会 发表时间:2017-11-02T13:35:39.570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7月下第14期作者:陈振娟 [导读] 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护理体会。 (昆明市中医医院肛肠科;云南昆明650011) 摘要:目的: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护理体会。方法: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直肠肛门测压记录直肠肛管静息压,肛管自主收缩时间,直肠肛门抑制反射域。结果:(1)功能性便秘患者直肠肛管静息压,肛管自主收缩时间,直肠肛门抑制反射域值与正常值比较均明显增高。(2)而治疗后直肠肛管静息压,肛管自主收缩时间,直肠肛门抑制反射域值降低。(3)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结论:生物反馈治疗可改善直肠肛门压力到达治疗便秘的目的。 关键词:功能性便秘;生物反馈;体会 功能性便秘:又称习惯性便秘或单纯性便秘,是指非全身疾病或肠道疾病所引起的原发性持续性便秘主要表现为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少,或排便未尽感,或排便间隔时间延长,在2-3天以上排便一次的功能性疾病。为盆底肌功能紊乱,排便时耻骨直肠肌、肛门外括约肌不仅不能舒张,反而收缩,压力更高,以致肛门口不松弛,并产生矛盾运动,大便不能排出。目前多认为与饮食习惯,胃肠动力障碍,肠道菌群紊乱等有关,反复发作易发生痔疮,加重心血管疾病,形成腹疝,造成心理和精神障碍。泻剂虽可缓解症状,但长期服用泻剂可致结肠黑变病,甚至癌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功能性便秘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因此寻找一种疗效可靠且副作用小的疗法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生物反馈治疗是利用声音和影像的反馈刺激影响盆底组织的运动,训练病人正确地控制以肛门内外括约肌为主的盆底肌的舒缩,提高肛门外括约肌的肌电收缩幅度,加速结肠的蠕动运动,促使粪团下移,将粪便排出体外,同时有效消除矛盾运动,使排便时盆底各组肌群协调运动,刺激和建立正常的排便反射,以达到正常排便。生物反馈治疗不仅影响盆底肌的状况,而且尚能通过神经通路影响大脑对肠道功能的调控,如改变胃肠道的传输及直肠敏感性等[1]。 1 方法 1.1功能性便秘的诊断标准与分型,排除器质性疾病导致的便秘后,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连续3个月症状有下列特点,必须符合以下两点或两点以上:①至少25%的排便感到费力; ②至少25%的排便为块状便或硬便;③至少25%的排便有不尽感; ④至少25%的排便有肛门直肠梗阻感/阻塞感; ⑤至少25%的排便需以手法帮助(如以手指帮助排便、盆底支持); ⑥每周排便少于3次。 1.2病史和身体评估:评估患者排便规律有无服用泻药史,借助灌肠或手助排便史,年龄,饮食习惯,如每日饮水量,膳食纤维摄入量等。 1.3心理评估:了解有无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 1.4对患者进行直肠肛门测压,记录直肠肛管静息压,肛管自主收缩持续时间,直肠肛门抑制反射域。 2 治疗 2.1治疗前心理护理:心理护理在治疗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生物反馈实际上是一种认识自我改造自我的过程,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取得患者充分信任和配合是该治疗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治疗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最佳方式,向患者详细讲解人体结肠、直肠、肛门和盆底肌生物的正常解剖和生理功能,讲解正常排便的机制;还要向患者解释生物反馈治疗的机制和目的以及注意事项,治疗方案及过程,说明此项治疗无痛苦、无毒副作用, 以消除心理负担和顾虑,以良好的心态主动接受治疗。治疗中采用心理激励机制,鼓励患者达到的每一种正确步骤,让患者迅速建立排便反射的生物反馈环路。 2.2生物反馈治疗:采用我院引进的VISHEE伟思生物反馈治疗仪进行强化训练和巩固训练两阶段。 治疗时患者取左侧屈膝卧位,将治疗仪放患者对面,用润滑油涂抹消毒好的电极棒缓慢插入患者肛门开始电刺激,调节电刺激强度,以病人最大耐受为限,开始治疗每次30分钟,结束后清洗消毒电极棒。治疗环境要安静,安全,温度适宜,让病人放松。 强化训练阶段每次治疗30 min,开始1次/d,连续10次。以后为巩固训练, 1次/2~3 d持续3周, 10次为1疗程。待病情明显好转并学会正确的排便动作后,结束治疗,治疗结束后复查直肠肛门测压。指导患者按生物反馈训练课程坚持回家继续自行练习,每日1次,每次不少于30 min,训练治疗,每周1~3次,每次30min; 2.3行为疗法:行为习惯的干预在进行生物反馈治疗期间要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防止粪便堆积,重视便意感,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无论有无便意都要上厕所模拟排便动作,同时嘱咐患者每日在家自行作提肛-放松训练,于晨起饮水后1次,晚餐后1次,每次10min,刺激正常的“胃-结肠反射”和“清醒-结肠反射”。同时,还指导患者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以及粗纤维食物,多饮水,多运动,每日双手顺时针按摩腹部60-100次。 2.4生物反馈训练的强化和巩固 巩固治疗期间,在回家后也需坚持不懈地进行训练,其中疗效不理想者,绝大多数都没有坚持进行家庭训练,仅仅在当初治疗期间能遵循医嘱配合家庭训练。经询问原因,部分患者因症状完全改善而认为没有必要坚持训练;部分患者因工作或家务忙等原因没有安排时间训练;而在疗效不理想者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对生物反馈治疗缺乏信心因而没有坚持练习。所以治疗者和患者应共同制定循序渐进的治疗方案,加强监督,通过电话和预约,督促其坚持疗程,和家庭训练,避免半途而废,而致前功尽弃。 3 结果 3.1.1生物反馈治疗后评估生物反馈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生物反馈治疗一个疗程后患者每周自主排便次数由治疗前的(0.8±0.3)次/周增加到( 4.1±1.1)次/周(p<0.01)。其中11例患者每天均可自主排便。 3.1.2治疗前所有患者均存在盆底肌与腹前斜肌的矛盾运动,治疗后矛盾运动消失,并转为二者的协调运动。 3.1.3肛管测压结果便秘患者直肠感知阈值、最大耐受量、肛管-直肠抑制反射阈值增高,治疗后上述指标有所下降。 4 讨论 生物反馈疗法(biofeedback therapy)是一种生物行为疗法,它是通过电子工程技术把一些不能或不易被人体感知的生理和病理活动转化为声音、图像等可被或易被感知的信息利用生物反馈机制,让病人根据其观察到的有身生理活动信息来调整生理活动以达治疗疾病的目的。生物反馈作为一门新兴的行为医学范畴,在强调“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今天具有广泛的研究和推广价值。随着功能性疾病的增多,

专题笔谈 功能性便秘的诊断和分型

临床消化病杂志2013-10-09分享 作者:北京协和医院方秀才柯美云 大部分慢性便秘患者为功能性疾病,功能性疾病引起的便秘包括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功能性排便障碍(functionaldefecation disorders,FDD)和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 诊断应首先排除器质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和药物因素导致的便秘,FC的诊断要符合罗马Ⅲ功能性便秘的诊断标准,FDD的诊断要求在符合功能性便秘诊断的基础上有排便障碍的客观证据,IBS-C的诊断要符合IBS的诊断和分型标准:对排除器质性疾病的“度”的拿捏取决于患者的年龄、便秘症状的程度和伴随症状、是否有警报征象、拟诊疾病、既住接受检查的情况以及患者对疾病的担心程度,还耍考虑到患者对进一步检查的耐受程度和经济负担。医生根据个人经验作出清晰的判断量得尤为重要。可以说,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对拟诊为功能性疾病的便秘患者,相当一部分不需要进一步的辅助检查,不需要每年复查一次结肠镜或结肠造影。对诊断为功能性疾病的便秘患者,要明确告知他们随诊注意事项,注意对警报征象的监测,警惕在功能性疾病的基础上新发肿瘤和炎症性肠病等。 功能性便秘可以和结直肠盆底的形态改变并存,且从便秘症状的具体表现、病程和疾病发展情况,根难区别孰因孰果,如不协调性排便和直肠前突。因此,对存在结肠冗长、直肠前突、内套叠、直肠脱垂和盆底下降等形态改变的患者,如有结肠传输延缓、肛门直肠排便功能异常的证据,应同时诊断功能性便秘和形态改变。在沿用出口梗阻型便秘的同时,建议具体描述患者功能和形态改变。这样的诊断,也有利于从全面的角度有效治疗便秘,如以单纯手术治疗直肠前突,不纠正不协调性排便,便秘难以得到根本的改善,术后直肠前突也势必复发。 根据功能性便秘患者肠道动力和肛门直肠功能改变的特点将功能性便秘分为3型: ①以结肠传输延缓为主要表现的功能性便秘,主要症状为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捧便费力。此型便秘即为慢传输型便秘。 ②以排便障碍为表现的功能性便秘,主要症状为排便费力,排便时肛门直肠堵塞感,排便费时,需要手法帮助排便,排便不尽感等,即功能性排便障碍。此型便秘既往称之为出口梗阻型便秘。罗马Ⅲ:功能性胃肠病,将此型便秘归入功能性肛门直肠病中,强调其诊断应在符合功能性便秘的基础上有肛门直肠排便功能异常的客观证据(表2),并进一步分为不协调性排便和直肠推进力不足2个亚型。不协调性排便是指在试图排便过程中,盆底肌不协调性收缩成括约肌基础静息压松弛率小于20%,但有足够的推进力。直肠推进力不足是

专题笔谈功能性便秘的诊断和分型

专题笔谈功能性便秘的诊断和分型 临床消化病杂志 2013-10-09 分享 作者:北京协和医院方秀才柯美云 大部分慢性便秘患者为功能性疾病,功能性疾病引起的便秘包括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功能性排便障碍(functionaldefecation disorders,FDD)和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 诊断应首先排除器质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和药物因素导致的便秘,FC的诊断要符合罗马Ⅲ功能性便秘的诊断标准,FDD的诊断要求在符合功能性便秘诊断的基础上有排便障碍的客观证据,IBS-C的诊断要符合IBS的诊断和分型标准:对排除器质性疾病的“度”的拿捏取决于患者的年龄、便秘症状的程度和伴随症状、是否有警报征象、拟诊疾病、既住接受检查的情况以及患者对疾病的担心程度,还耍考虑到患者对进一步检查的耐受程度和经济负担。医生根据个人经验作出清晰的判断量得尤为重要。可以说,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对拟诊为功能性疾病的便秘患者,相当一部分不需要进一步的辅助检查,不需要每年复查一次结肠镜或结肠造影。对诊断为功能性疾病的便秘患者,要明确告知他们随诊注意事项,注意对警报征象的监测,警惕在功能性疾病的基础上新发肿瘤和炎症性肠病等。 功能性便秘可以和结直肠盆底的形态改变并存,且从便秘症状的具体表现、病程和疾病发展情况,根难区别孰因孰果,如不协调性排便和直肠前突。因此,对存在结肠冗长、直肠前突、内套叠、直肠脱垂和盆底下降等形态改变的患者,如有结肠传输延缓、肛门直肠排便功能异常的证据,应同时诊断功能性便秘和形态改变。在沿用出口梗阻型便秘的同时,建议具体描述患者功能和形态改变。这样的诊断,也有利于从全面的角度有效治疗便秘,如以单纯手术治疗直肠前突,不纠正不协调性排便,便秘难以得到根本的改善,术后直肠前突也势必复发。根据功能性便秘患者肠道动力和肛门直肠功能改变的特点将功能性便秘分为3型: ①以结肠传输延缓为主要表现的功能性便秘,主要症状为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捧便费力。此型便秘即为慢传输型便秘。 ②以排便障碍为表现的功能性便秘,主要症状为排便费力,排便时肛门直肠堵塞感,排便费时,需要手法帮助排便,排便不尽感等,即功能性排便障碍。此型便秘既往称之为出口梗阻型便秘。罗马Ⅲ:功能性胃肠病,将此型便秘归入功能性肛门直肠病中,强调其诊断应在符合功能性便秘的基础上有肛门直肠排便功能异常的客观证据(表2),并进一步分为不协调性排便和直肠推进力不足2个亚型。不协调性排便是指在试图排便过程中,盆底肌不协调性收缩成括约肌基础静息压松弛率小于20%,但有足够的推进力。直肠推进力不足是指在试图排便过程中,直肠推进力不足,伴或不伴盆底不协调性收缩/栝钓肌基础静患压松弛率小于20%。 ③混合型:同时存在结肠传输延缓和肛门直肠排便功能异常引起便秘的证据。 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有相当部分慢性便秘患者被诊断为FC,但没有接受结肠和肛门直肠功能评估检查,其FC诊断属于“广义的功能性便秘’范畴,而明确有结肠传输延缓的FC属于“狭义的功能性便秘”,即慢传输型便秘。FDD与出口梗阻性便秘也并非同义词,后者包括了除FDD以外,肛门直肠和盆底形态改变所引起的便秘,如直肠前突、直肠内套叠,这些患者可以伴有或不伴有明显的肛门直肠排便功能的异常,也就是说引起“出口梗阻”的原因可以是功能性的(不协调性排便),也可以是形态改变所致(如直肠前突),或二者同时存在。表3可以帮助读者比较理解以上的内容。因此,不能强求以FDD取代出口梗阻性便秘一词。

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诊治进展

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诊治进展 由于功能性便秘病因的多样性、症状存在的长期性,使其严重的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以及生活质量,因此对其临床诊治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们的重视。其诊断方面,罗马Ⅲ诊断标准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对于治疗方法,大多数的患者经非手术治疗即可改善症状,而经过积极的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就应考虑手术治疗。现结合自己的临床工作经历,就近年来功能性便秘的诊治进展以及出现的某些新方法(比如生物反馈治疗)予以综述。 标签:功能性便秘;诊断;治疗;生物反馈治疗 便秘是指排便次数减少,一般每周少于3次,伴有排便困难、硬便或排便不尽感等症状[1]。据最新统计,在约20%的人群中发生[2],一旦诊治不及时将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后果。如缺乏器质性病变的证据,无结构、代谢上的异常改变,并除外便秘型肠易激综合症(IBS-C)的慢性便秘称之为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近年来由于社会的老龄化、饮食结构的改变、精神心理因素、药物等对疾病的影响,FC在人群中的发生愈来愈多,并且多项研究表明FC与大肠癌的发病密切相关,因此积极开展FC的二级预防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 诊断标准和分型 2006年通过的FC罗马Ⅲ诊断标准[3],进一步指出其诊断前症状至少存在6个月和最近3个月内活动,与罗马Ⅱ标准里的12个月相比,缩短了6个月,提示着FC临床早期干预的重要性,早期治疗,则预后较佳。另外新增的“在不使用泻药时很少出现稀便”和“没有足够的证据诊断IBS”两条,使FC与IBS-C的鉴别诊断有了更可靠的依据。根据罗马Ⅲ标准,我国按照结直肠动力学特点和治疗上的针对性相应的将FC分为结肠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出口梗阻型便秘(outlet obstruction constipation,OOC)和混合型便秘。其中,临床中以STC最为常见。 2 治疗 一般临床上FC的初始治疗仍为饮食治疗、药物治疗、灌肠、生物反馈治疗等保守疗法。如果经上述积极治疗或延长疗程仍未见好转,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在除外器质性疾病、IBS-C等其他疾病时均可考虑手术治疗。一般约10%的STC患者需要接受手术治疗。 2.1 慢传输型便秘 2.1.1 手术适应证虽目前国内仍无明确统一的标准,但是大多学者已就以下方面达成共识:(1)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2)症状在3年以上经积极的内科治疗无效;(3)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患者的手术愿望强烈;(4)多次肠道传输试验明显延长,并除外食管、胃、小肠病变因素;(5)除外出口梗阻型便秘、耻骨直

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诊疗分析

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诊疗分析 发表时间:2018-04-26T15:16:21.66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1期作者:李小花 [导读] 引发功能性便秘的因素尚不确定,其应该根据患者以往病史,分析其发病原因,并进行功能性便秘诊断。吕梁凤凰综合门诊部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 033000 【摘要】:目的研究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诊疗。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1月~2017年11月接受的患有排便困难的病人100例,其中男性60例,女性40例,年龄5~80岁之间。患者主要伴有腹饱和不适、反胃、腹痛、排气不顺等症状,经过临床诊断治疗,100例病人均被诊断为功能性便秘疾病。医护人员根据患者不同情况进行针对性治疗,给予患者不同治疗方式与不同药物治疗,并给予所有患者良好的饮食,根据患者不同状况制定不同锻炼方式。结果患有排便困难的病人100例的症状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结论引发功能性便秘的因素尚不确定,其应该根据患者以往病史,分析其发病原因,并进行功能性便秘诊断。 【关键词】:功能性便秘;临床诊疗;治疗措施 便秘是大多数人们较为多发的疾病之一,通常症状为:大便干燥、排便不易、排便次数较少等。随着我国的社会发展迅速,人们生活质量变好,其饮食与生活方式也逐渐改变,大多数便秘患者是由于不良的饮食习惯与生活习惯造成的,这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1]。不过,引起便秘的因素很多,例如神经源性疾病、脏器疾病等,这被称作为继发性便秘。不是由于脏器性疾病引发的便秘称作为功能性疾病,并不伴有代谢及结构异常等症状,不包含由于刺激外肠道引起的综合征慢性便秘,乱用相关泻药导致便秘患者患有结肠黑变与泻剂性肠道病已经被人们重点关注了[2]。结肠癌与结肠黑便有一定联系,因此,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诊疗越来越重要。 1 研究资料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1月~2017年11月接受的患有排便困难的病人100例,其中男性60例,女性40例,年龄5~80岁之间。患者主要伴有腹饱和不适、反胃、腹痛、排气不顺等症状,经过临床诊断治疗,100例病人均被诊断为功能性便秘疾病。病程在三个月及以上,所有病患均具有大便干燥、排便不易、排便次数较少等症状。 1.2 治疗方法 1.2.1 诊断标准 依据罗马III诊断标准诊断功能性便秘,排除肠道、脏器性疾病及其他因素符合标准为:(1)进行功能性便秘诊断需要患者符合最近三个月至少六个月的便秘症状;(2)患者需要符合以下两项或者两项以上:①患者排便次数的四分之一均感到排便费力,②患者排便次数的四分之一均排便干燥,③患者排便次数的四分之一均排便阻塞感,④患者排便次数的四分之一均排便需使用手辅助,④患者排便次数每周少于2至3次,(3)除非食用泻药,患者很少出现稀便,(4)没有一定的证据诊断IBS 。 1.2.2排除标准 (1)肛门直肠性疾病,比如肛裂、会阴前肛门、无肛术后或肛门直肠外伤后肛门狭窄等。(2)神经源性疾病,如HD、脊膜膨出症、脑瘫等疾病。(3)内分泌疾病。(4)药物导致便秘疾病。例如患者食用盐酸哌醋甲酯或抗酸药物。 1.2.3 方法 STC型患者:此类患者是由于神经质的改变与肠肌间神经异常引发的便秘,对于此类患者的情况采取合适的饮食方案,增加患者的膳食纤维与水分的摄入量,同时使患者心理状态保持良好,已达到疾病改善的目的。 OOC型患者:妇女与老年人是该型疾病的多发人群,病人经常伴有排便不净与费力等症状。针对实际情况,给予患者生物反馈方法治疗。 MIX型患者:混合型患者是STC型与OOC型的交叉型,此类患者采用肛门直肠指检与胃肠传输实验等治疗方式来确诊患者类型,因此,对患者实际情况给予正确的治疗。 1.3 数据统计学分析 数据选取SPSS18.0软件展开统计学研究,针对计量资料选取t检验,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1.4 疗效指标 患者经过治疗后以下治疗指标:排便困难、大便干燥、粪便量少、长期无便意、腹饱胀感、反胃等症状与治疗前的进行对比。在对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的总效率进行对比。总效率等于显效、有效之和。显效:以上指标症状均基本消失,患者排便顺畅。有效:以上指标症状在一定程度的改善。无效:以上指标症状均无显著变化。 2 结果 2.1 患者治疗前、后指标对比 患者经过治疗后,以上指标均有所改变,数据对比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见表一。

2019中国慢性便秘最新专家共识意见解读

2019中国慢性便秘最新专家共识意见解读 引言 既往我国颁布了关于慢性便秘的诊治指南,但尚未制定相关共识意见。随着罗马Ⅳ标准的发布,加上近年来药物治疗慢性便秘有了较大进展,因此有必要制定我国慢性便秘诊治的共识意见。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和功能性胃肠病协作组组织相关专家对2013年《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进行修订,形成《中国慢性便秘专家共识意见(2019,广州)》,下面对专家意见进行解读,大家一起学习、分享。 便秘的定义是什么? 1便秘 便秘是一种(组)症状,表现为排便困难和(或)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排便困难包括排便费力、排出困难、排便不尽感、肛门直肠堵塞感、排便费时和需辅助排便。 2排便次数减少 排便次数减少指每周排便少于3次。 3慢性便秘 慢性便秘的病程至少为6个月。 慢性便秘的危险因素?

我国成人慢性便秘的患病率为4.0%~10.0%。慢性便秘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慢性便秘的危险因素主要有有经济状况、文化程度、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精神心理因素等。 慢性便秘患者生命质量下降,造成明细的经济和社会负担。 慢性便秘的病因分类? 慢性便秘的病因包括功能性、器质性和药物性。 功能性疾病所致便秘主要由于结肠、直肠肛门的神经平滑肌功能失调所致,包括功能性便秘、功能性排便障碍和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constipation-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C)等。引起便秘的器质性疾病主要包括代谢性疾病、神经源性疾病、结肠原发疾病(如结肠癌)等。 药物性便秘主要由抗胆碱能药物、阿片类药、钙拮抗剂、抗抑郁药、抗组胺药、解痉药、抗惊厥药等诱发。 在便秘治疗中首先要解决器质性疾病或药物相关因素的原因,因此仔细询问病史,以及行相关实验室检查排除器质性和药物性因素相关的便秘十分

功能性便秘诊疗指南

第9卷第17期·总第121期 2011年09月·上半月刊 127 温润通便。方药:济川煎加减:肉苁蓉15g ,牛膝15g ,当归9g ,升麻9g ,枳壳15g ,火麻仁15g 。加减:寒凝气滞,腹痛较甚者,加肉桂6g ,木香9g 以温中行气止痛;胃气不和,恶心呕吐者,可加半夏9g ,砂仁(后下)6g 以和胃降逆。 3 其他治法 3.1 单方验方 ①决明子30g ,水煎,分2次服。适用于慢性热结便秘。②番泻叶,口服,1次用3g ,开水泡服。适用于一般实证便秘。③何首乌30~60g ,水煎服,适用于阴血亏虚便秘。 3.2 针灸 主穴:天枢、大肠俞、上巨虚、支沟、照海。热秘者,加合谷、曲池;气秘者,加中脘、太冲;冷秘者,加灸神阙、关元;虚秘者,加脾俞、气海。实证针用泻法,虚证针用补法。冷秘、虚秘可用温针灸、温和灸、隔姜灸或隔附子饼灸。 3.3 穴位贴敷 ①芒硝9g ,皂角1.5g ,各研细末,混合调匀,用纱布包裹敷神阙穴,胶布固定,并不时给药末 滴水少许,使之湿润。清热通便,主治热结便秘。②大田螺3个,冰片少许。取田螺肉捣烂,加入冰片。上药用纱布包裹,压成饼状,敷气海穴,胶布固定。清热通便,主治热结便秘。 3.4 脐疗 葱白适量。用醋炒葱白至极热,布包熨脐部,凉后再炒再熨。温散寒结,温运通便。主治阴寒积滞及阳虚便秘。 4 调摄与预防 预防之法,首要在于消除病因。注意饮食的调理,合理膳食,以清淡为主,多吃粗纤维的食物及香蕉、西瓜等水果,避免过食酒类、辛辣厚味及寒凉生冷。应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避免过度精神刺激,保持心情舒畅。如出现便秘,不可滥用泻药,避免使用不当反使症状加重。热病之后,由于进食甚少而不大便者,不必急于通便,只需扶养胃气,待饮食渐增,大便自能正常。 (本文主要起草人:王垂杰) (张文娟 杨建宇 李杨 辑) 功能性便秘诊疗指南※ 中华中医药学会 关键词:功能性便秘;诊疗标准 doi :10.3969/j.issn.1672-2779.2011.17.088 文章编号:1672-2779(2011)-17-0127-02 便秘(constipation )是指与粪便排出障碍有关的一组症状。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constipation ,FC )是指由非器质性原因引起的便秘,又称特发性便秘,可分为排空迟缓型、功能性出口梗阻型和合并或混合型。肛管内外括约肌功能障碍、直肠平滑肌动力障碍/直肠感觉功能损害等因素都会造成排便梗阻,导致功能性便秘。长期抑郁和焦虑亦可导致功能性便秘。中西医学对便秘的认识基本一致。 1 诊断依据 1.1 临床表现 1.1.1 症状 便意少,便次减少:此类便秘可见于排空迟缓型和出口梗阻型便秘。前者是由于通过缓慢,使便次和便意均减少,但间隔一定时间仍能出现便意,粪便常干硬,用力排便有助于排出粪便。而后者常常是感觉域值升高,不易引起便意,因而便次减少,而粪便不一定干硬。 排便艰难费力:以出口梗阻型便秘更为多见。这种类型的便次不一定少,但费时费力。慢通过型便秘由于通过缓慢,粪便内水分过多被吸收,粪便干结,可发生粪便嵌塞。 ※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标准化专题项目 [No:ZYYXH/T82-2008] 排便不畅:常有肛门直肠内阻塞感,虽频有便意,便次不少,但即使费力也无济于事,难有通畅的排便。可伴有肛门直肠刺激症状,如下坠、不适等。 1.1.2 体征 体检时,常可在降结肠和乙状结肠部位触及粪块及痉挛的肠段。 1.2 理化检查 1.2.1 胃肠通过试验(gastrointestinaltransittest ,GIT ) 建议在至少停用有关药物48h 后服用不透X 线标志物20个后,于第48h 拍摄腹部X 线平片1张(正常时多数标志物已经抵达直肠或已经排出),选择48h 摄片的目的是有可能观察到此时的标志物分布,如多数已经集中在乙状结肠和直肠区域之内或尚未到达此区域,则分别提示通过正常或过缓;如在72h 再摄片1张,若多数标志物仍未抵达乙状结肠或直肠或仍留在乙状结肠、直肠,则分别提示通过缓慢或出口梗阻型便秘。胃肠通过试验是一种简易方法,可以推广应用。 1.2.2 肛门直肠测压(anorectalmanometry ,ARM ) 常用灌注式测压(同食管测压法),分别检测肛门括约肌、肛门外括约肌的收缩压和用力排便时的松弛压、直肠内注气后有无肛门直肠抑制反射出现,还可以测定直肠的感知功能和直肠壁的顺应性等,有助于评估肛门括约肌和直肠有无动力感觉障碍。如在用力排便时肛门外括约肌出现矛盾性收缩,提示有出口梗阻性便秘;向直肠气 万方数据

功能性便秘

第13章.第13章.功能性便秘 第一节概述 功能性便秘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排便不畅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它不单纯指大便干燥,还包括无便意而排便间隔时间长,或有便意而粪便排出困难,并常需要其他措施协助排便。中医属“脾约”“大便难”“便秘”的范畴。 【病因】 1.肠道自身原因主要是指肠道顺应性蠕动的动力不足。引起的原因主要有:①饮食过少、过精或不规律;②肠道内微生态环境的改变;③直肠黏膜松弛或肠壁外突;④内分泌紊乱;⑤肠壁运动神经功能障碍等。 2?肠道外原因主要是指外界因素引起的局部形态或运动协调性的改变。如直肠阴道隔缺损、盆底肌运动失调、盆膈缺损等。 【影响因素】除上述原因之外,还要注意鉴别其他因素对肠道本身或对肠道周围组织的影响,如精神因素、滥用泻药、其他药物影响(如镇痛药、制酸药、止咳药、降糖药等)和其他疾病影响 (如代谢性疾病如低钾血症、糖尿病、尿毒症、U卜啉病等;神经肌肉性疾病如帕金森病、脑血管意外、多发性硬化、肌强直性肌营养不良、脊髄肿瘤和损伤、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硬皮病、皮肌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脑血管疾病、帕金森病等)。 【病因病机】中医学认为,“便秘”是各种原因引起的大肠传导功能失常所致,病位在大肠,与五脏皆有关。而慢性功能性便秘在临证中以虚多见,包括气、血、阴、阳等不足而导致大肠传导无力,于是引发便秘。 【临床分型】根据慢性功能性便秘的病变部位不同,临床分型录如下。 1. 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 STC)主要表现如下。 (1) 无便意,排便间隔时间长。 (2) 肛诊时直肠壶腹内无粪便。 (3) 标记物通过时间延长。 (4) 排粪造影、球囊排出及肛门直肠测压检査正常。 2. 出口梗阻型便秘(outlet obstructive con- s tip a ti〇n,ooc)包括直肠前突、直肠黏膜内脱垂、直肠黏膜内套叠、会阴下降综合征、盆底失弛缓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如下。 (1) 便意频繁,排便费力、费时。

儿科 小儿便秘(功能性便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小儿便秘(功能性便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诊断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994年)。 (1)排便时间延长,严重者每次排便时间可长达30分钟以上,便次少于3次/周,粪便干燥坚硬。 (2)重者大便困难,干燥如栗,有排便不尽感,可伴少腹胀急,神倦乏力,胃纳减退,便时肛裂出血等症,长期依赖开塞露等药。 (3)排除肠道器质性疾病。 2.西医诊断:参照《新生儿/幼儿功能性便秘(FC)罗马Ⅲ诊断标准》、《儿童/青少年FC罗马Ⅲ诊断标准》。 新生儿/幼儿FC罗马Ⅲ诊断标准: 新生儿~4岁幼儿至少出现以下2条症状,达1个月。(1)每周排便2次或小于2次;(2)在自己能控制排便后每周至少有1次失禁发作;(3)有大便潴留病史;(4)有排便疼痛和费力史;(5)直肠内存在大量粪便团块;(6)粪便的最大直径曾堵塞过厕所;伴发症状包括易激惹、食欲下降和(或)早饱。随着大量粪便排出,伴随症状可很快消失。 儿童/青少年FC罗马Ⅲ诊断标准: 年龄至少为4岁儿童,必须满足以下2条或更多,且不符合肠易激综合征(IBS)的诊断标准;(1)每周排便≤2次;(2)每周至少有1次大便失禁;(3)有大量粪便潴留或有与粪便潴留有关姿势;(4)有排便疼痛或困难病史;(5)直肠内存在大粪块;(6)大块粪便曾堵塞厕所管道病史。确诊前至少2个月满足上述标准,并且每周发作至少1次。 (二)证候诊断 1.实证 (1)肠道实热证:大便干结;口干口臭。腹中胀满或痛;五心烦热;小便短赤;脉滑数;舌红苔黄厚或燥。 (2)肠道气滞证:欲便不得出,或便而不爽,大便干结或不甚干结;腹满胀痛。肠鸣矢气;嗳气或口苦;胸胁胀满、烦躁易怒或郁郁寡欢;纳食减少;舌苔白厚、脉弦。 2.虚证

儿科 小儿便秘(功能性便秘)中医诊疗方案

小儿便秘(功能性便秘)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诊断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994年)。 (1)排便时间延长,严重者每次排便时间可长达30分钟以上,便次少于3次/周,粪便干燥坚硬。 (2)重者大便困难,干燥如栗,有排便不尽感,可伴少腹胀急,神倦乏力,胃纳减退,便时肛裂出血等症,长期依赖开塞露等药。 (3)排除肠道器质性疾病。 2.西医诊断:参照《新生儿/幼儿功能性便秘(FC)罗马Ⅲ诊断标准》、《儿童/青少年FC罗马Ⅲ诊断标准》。 新生儿/幼儿FC罗马Ⅲ诊断标准: 新生儿~4岁幼儿至少出现以下2条症状,达1个月。(1)每周排便2次或小于2次;(2)在自己能控制排便后每周至少有1次失禁发作;(3)有大便潴留病史;(4)有排便疼痛和费力史;(5)直肠内存在大量粪便团块;(6)粪便的最大直径曾堵塞过厕所;伴发症状包括易激惹、食欲下降和(或)早饱。随着大量粪便排出,伴随症状可很快消失。 儿童/青少年FC罗马Ⅲ诊断标准: 年龄至少为4岁儿童,必须满足以下2条或更多,且不符合肠易激综合征(IBS)的诊断标准;(1)每周排便≤2次;(2)每周至少有1次大便失禁;(3)有大量粪便潴留或有与粪便潴留有关姿势;(4)有排便疼痛或困难病史;(5)直肠内存在大粪块;(6)大块粪便曾堵塞厕所管道病史。确诊前至少2个月满足上述标准,并且每周发作至少1次。 (二)证候诊断 1.实证 (1)肠道实热证:大便干结;口干口臭。腹中胀满或痛;五心烦热;小便短赤;脉滑数;舌红苔黄厚或燥。 (2)肠道气滞证:欲便不得出,或便而不爽,大便干结或不甚干结;腹满胀痛。肠鸣矢气;嗳气或口苦;胸胁胀满、烦躁易怒或郁郁寡欢;纳食减少;舌苔白厚、脉弦。 2.虚证

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

《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2013年,武汉)》要点 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对慢性便秘的认识水平进一步提高,有必要对我国2007年的《慢性便秘的诊治指南》作相应的修订。 便秘(constipation)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和/或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指每周排便少于3次。排便困难包括排便费力、排出困难、排便不尽感、排便费时及需手法辅助排便。慢性便秘的病程至少为6个月。 随着饮食结构改变、生活节奏加快和社会心理因素影响,慢性便秘患病率有上升趋势。 女性、低体重指数、文化程度低、生活在人口密集区者更易发生便秘。低纤维素食物、液体摄入减少可增加慢性便秘发生的可能性,滥用泻药可加重便秘。 便秘与肛门直肠疾病(如痔、肛裂及直肠脱垂等)关系密切。慢性便秘在结直肠癌、肝性脑病、乳腺疾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发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在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等疾病中,过度用力排便甚至可导致死亡。便秘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部分患者滥用泻药或反复就医,增加了医疗费用。 一、病因及病理生理 慢性便秘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包括功能性疾病和器质性疾病,不少药物也可引起便秘。在慢性便秘的病因中,大部分为功能性疾病,包括功能性便秘、功能性排便障碍和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 功能性疾病所致便秘分为慢传输型便秘(STC)、排便障碍型便秘、混合型便秘、正常传输型便秘(NTC) 二、诊断和鉴别诊断 1. 慢性便秘的诊断:慢性便秘的诊断主要基于症状,可借鉴罗马Ⅲ标准中功能性便秘诊断标准所述的症状和病程。 罗马Ⅲ标准中功能性便秘的诊断标准 ⑴必须包括下列2项或2项以上:①至少25%的排便感到费力,②至少25%的排便为干球粪或硬粪,③至少25%的排便有不尽感,④至少25%的排便有肛门直肠梗阻感和堵塞感,⑤至少25%的排便需手法辅助(如用手指协助排便、盆底支持),⑥每周排便少于3次。 ⑵不用泻药时很少出现稀便。 ⑶不符合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注: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且近3个月症状符合以上诊断标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