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日本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解析

日本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解析

日本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解析
日本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解析

与计划性防灾的目的。该法的立法宗旨在第一条上明确说明:为保护国土及国民生命、身体、财产免于灾害的威胁,应建立由国家、地方自治团体及其他公共事业共同组成的防灾体制,并明确各自的责任,制定防灾计划、灾害预防与灾害应变的对策、灾害复原及财政金融处置措施等基本规定,统筹规划推动防灾行政的发展,以利维持社会秩序,确保全社会的公共福祉。

⑵《灾害对策基本法》的立法重点

作为指导日本应对和处置各类灾害的“根本大法”,《灾害对策基本法》的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明确防灾的责任。在规定国家、地方自治团体、指定公共机关(以内阁府为首的23个与防灾有关的中央部厅级单位被指定为“指定公共机关”)以及指定地方公共机关(指中央机关派驻地方的分支机关,一共有22个与防灾有关的部门被指定为“指定地方公共机关”)在防灾中的职责的同时,并将灾害对策区分为灾害预防、灾害应急对策及灾害复原几个阶段,并明确前述机关在各阶段的责任。

②推进综合性防灾行政。为了改变长期沿袭的纵向独立成体系的防灾组织体系,专门设置“防灾会议”作为综合协调机关,统一指挥和统筹各项防灾事宜。与此同时,为了在灾害发生时综合

且有效地做出应对,专门以法制化的形

式明确设置“灾害对策本部”(类似于我

国的“总指挥部”),统领紧急状态下的

组织、指挥和协调的职能。

③推进计划性的防灾行政。为了预

防灾害以及在灾害已经发生时防止灾害

扩大,有必要预先拟订对应处理灾害的

计划(类似我国的“应急预案”),以谋

求各相关机关紧密的联络与调整,在灾

害发生时进行更有效的处置。因此,该

法规定了需要拟订的各类防灾计划。

④对于重大灾害的财政援助。该法

对于防灾费用负担等财政金融措施有较

为明确的规定,以“责任者负担”为基

本原则,同时规定在重大灾害发生时,

为减轻受灾地方自治团体等经费负担,

应采取特别财政援助等措施,为受灾方

提供财政支持。

⑤应对灾害紧急事态的措施。该法

明确规定,在发生显著异常灾害并将给

国家经济及社会公共福祉产生重大影响

时,各级政府应该采取的有效措施以及

相应的行政体制。

⑶《灾害对策基本法》的完善

《灾害对策基本法》自1961年问世

直到1995年“阪神大地震”出现之前,

虽屡经修改,但基本没有进行过大的调

整。在经历“阪神大地震”这一伤亡惨

重的大灾难后,日本政府强烈地感受到

《灾害对策基本法》在应对诸如此类大

型灾难时存在的缺陷,于是先后进行了

两次大的修订。第一次修订的重点是:在

灾害发生扩大时,都道府县等地区的交

通管制相关措施,以及车辆移动及确保

紧急车辆通行的措施等作出了明确的规

定。第二次修订的内容比较多,包括几

个方面:一是灾害紧急状态的公布不再

作为紧急灾害对策本部的设置要件,这

就进一步提高了对策本部设置的灵活

性;二是强化灾害对策本部长的权限,指

定行政机关首长可行使指挥权;三是灾

害发生时,为迅速建立紧急救灾体系,

非常灾害对策本部不经由内阁会议批准

即可设置,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对重

大突发公共事件反应的灵敏度;四是灾

害现场应急指挥所设置的法制化,主要

是对指挥所的具体设置作出了明确的规

范;五是赋予救灾自卫队派遣自卫官的

必要权限,目的是为了提高救灾自卫队

的响应速度和指挥能力。

在应急实践中不断完善的《灾害对

策基本法》为日本各级政府科学、有效

地应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提供了强有力

的法律保障,对提高日本整体应急管理

的能力和水平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⒉日本应急管理的行政主体及其分

按照《灾害对策基本法》的规定,日

本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行政的主体为国

家、都道府县、市町村、指定公共机关、

指定地方公共机关、指定全国性的公共事业(以日本银行、日本红十字会、日本广播协会(NHK)和日本电报电话公司为首的61个与防灾有关的运输、电力、煤气、宣传等部门的机构被指定为全国性的公共事业)以及指定地方公共事业(指服务于地方的运输、电力、煤气、宣传等公共事业的机构)。

“国家”作为“守护国民的生命及财产免于灾害”这一使命的最高承担者,在组织及功能上有着特别的要求,所担负的具体应急事务包括:拟订及实施灾害应对基本计划、灾害应对业务计划及其他灾害应对关系计划;综合调整地方自治团体与公共机关灾害应对事务的推进;使灾害对策经费的负担合理化;监督地方自治团体进行地区防灾计划的拟订与实施。“都道府县”这一层次的地方自治团体则担负拟订并实施该地区灾害应对计划的职责,而“市町村”作为最接近地方居民的基础自治团体,更有实施防灾活动、守护居民免于灾害的基本职能。

《灾害对策基本法》明确规定,灾害应对不仅只是国家的职责,地方上的公共团体、防灾重要设施的管理者以及居民皆有共同达成防灾任务与参加自主性防灾活动的义务。国家与地方自治团体作为行政施政的主体,负有灾害应对的重大责任,有必要谋求灾害应对相关政策、计划决定及实施的联络与调整。因

此,国家及地方自治团体在施政时必须

把灾害应对作为一项基本的职责。为了

使整体的灾害应对行动既能具有明确的

分工,又能进行多元化的合作,《灾害对

策基本法》对灾害应对行动的各项业务

以及相应的执行机关均做了较为明确的

分工。

⒊日本的应急组织体系

日本的应急组织体系分为中央、都

道府县、市町村三级制,各级政府在平

时召开灾害应对会议,在灾害发生时,

成立相应的灾害对策本部(详见图1)。

为了进一步提升政府的防灾决策和

协调能力,进入21世纪后,日本政府将

原国土厅、运输厅、建设省与北海道开

发厅合并为国土交通省,把原来设在国

土厅内的“中央防灾会议”提升至直属

总理大臣的内阁府内,并于内阁府内设

置由内阁总理任命的具有特命担当(主

管)大臣身份的“防灾担当大臣”。“防灾

担当大臣”的职责是:编制计划;在制

订灾害风险减少的基本政策时进行中心

协调;在出现大规模灾害时寻求应对策

图1 日本应急组织体系

略;负责进行信息的收集、传播和紧急措施的执行。此外,该大臣还担任国家“非常灾害对策本部长”以及“紧急灾害对策本部”副本部长(本部长由内阁总理大臣担任)。

二、日本的防灾会议、对策本部及其防灾计划

日本的“防灾会议”是承担综合性联络协调应急全局任务的决策体系,它的主要任务为:灾害应对计划的拟订、审查及推动各项灾害应对措施。不同层次的对策本部是在灾害状态下进行指挥决策的核心机构。各种类型的灾害应对计划则是日本各级政府执行各项防救业务工作的基本依据。

⒈日本的各级防灾会议

在平时,日本的三级政府的首长各自召集本级政府的“防灾会议”,就重大防灾事项作出决策。

⑴中央防灾会议

中央防灾会议作为内阁的主要政策委员会之一,由总理大臣担任会长,设置在内阁办公室中,是日本内阁制定防灾基本计划和审议有关防灾等重要事项的基本组织体系,并由指定公共机关的首长(国务大臣)、专家学者为委员组成。按照《灾害对策基本法》的规定,“中央防灾会议”的主要职责是:确保灾害管理被广泛理解;讨论有关灾害管理的重要事宜;审议拟订“防灾基本计划”等灾害应

对相关计划;推进在发生非常灾害时的

紧急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接受内阁总理

大臣和防灾担当大臣的咨询,审议各类

有关防灾的重要事项等。为促进防灾工

作科学有序地展开,中央防灾会议还设

立相应的专门委员会,有针对性地开展

相关问题的研讨。

⑵都道府县防灾会议

都道府县层级的防灾会议由都道府

县知事出任会长,委员由都道府县及中

央派驻地方的机关、教育委员会、警察本

部长、市町村、消防机关、陆上自卫队警

备区域方面的总监,以及指定公共机关、

指定公共事业分支机构、辖区内指定地

方公共事业或地方团体的首长、负责人、

指派代表等担任。都道府县防灾会议每

年定期召开一次,规定的任务包括:制订

及推行都道府县的地区防灾计划;灾害

发生时搜集相关灾情资料;协调相关机

关采取灾害应变措施,并从事灾害善后

处理工作;制订都道府县的灾害紧急应

变计划等。

⑶市町村防灾会议

市町村层级的“防灾会议”由市町村

长出任会长,委员比照都道府县防灾会

议的组织聘任。它的主要任务是拟订市

町村地区灾害应对计划,并从事灾情搜

集以及推动各项灾害应对措施的制定等。

⑷防灾会议协调会

在都道府县或市町村两级,当需要

进行跨区域的协调时,应设立由两个以

上的都道府县或市町村辖区联合成立的

“防灾会议协调会”,共同处理跨区域的

灾害应对事务。

⒉日本的各级灾害对策本部

灾害对策本部是各级政府应对各类

突发公共事件的临时机构,具有统筹全

局、统领指挥的权限和职责。

⑴地方灾害对策本部的启动

按照《灾害对策基本法》规定的应对

灾害的程序,当在发生灾害或有发生灾

害的可能时,首先是该辖区的市町村立

即成立“灾害对策本部”,开展第一线的

抢救工作,并从事灾情搜集以及推动市

町村防灾会议所订立的各项应变措施的

执行,并将灾情状况呈报第二层级的都

道府县,同时转报中央。此时,都道府县

与中央政府应视情况派遣人员至灾区现

场。如果灾害已发展到一定的程度,符合

设立都道府县层级“灾害对策本部”的条

件时,即在都道府县层级设置“灾害对策

本部”,执行各项灾害抢救与应变的组织

指挥事宜。

⑵中央灾害对策本部的启动

如果发生的灾害经认定是重大灾害、

有必要推动制定灾害应急对策时,内阁

总理大臣于内阁内设置“非常灾害对策

本部”,统筹调度指挥灾害应对指挥事

宜。如果发生的是显著异常且特别激烈

的大规模灾害时,总理大臣须经内阁会议决议后于内阁设置“紧急灾害对策本部”。无论是“灾害对策本部”、“非常灾害对策本部”还是“紧急灾害对策本部”,都必须视需要于灾害现场设立“现场灾害对策本部”。

《灾害对策基本法》还规定,为迅速且有效地达成灾害应对的任务,各行政机关间必须承担相互协助的义务。因此,各级政府机关可在执行灾害应变及复原任务时,请求、协调其他机关职员的派遣。

⒊日本的灾害应对计划

各种类型的灾害应对计划是执行各项应急管理工作的基本依据。日本的灾害应对计划包括“灾害应对基本计划”、“灾害应对业务计划”、“地区灾害应对计划”以及“指定地区灾害应对计划”四种类型。

⑴灾害应对基本计划

灾害应对基本计划由中央防灾会议制订,并依据有关灾害发生与预防的科学研究成果,以及灾害应急对策、模拟操作,并结合实际需要每年进行审核修订,做到“与时俱进”。灾害应对基本计划既是国家灾害管理措施的基础,也是日本灾害应对行政的最高计划。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过后,这一计划得到了全方位的调整,如为每个行政管理机构澄清了在防灾中的角色和责任,并为根据灾害

类型进行准备、紧急反应及恢复和重建

提供了有针对性的指南。灾害应对基本

计划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主要包括:全

国防灾的长期性综合计划;规定灾害应

对业务计划及地区灾害应对计划中应涵

盖的重要事项;灾害应对业务计划及地

区灾害应对计划的制订基准等。

⑵灾害应对业务计划

灾害应对业务计划由指定公共机关

(如自治省、运输省)或指定公共事业(如

电力、电信等)依据相关联的业务拟订,

主要内容涉及其所掌管的事务或业务范

围内关于灾害应对需采取的措施,以及

与所负责的事务有关的地区灾害应对计

划应记载事项的制订基准等。各指定公

共机关及指定公共事业在执行防灾业务

计划时,应接受灾害对策本部的指示,于

内部成立紧急应变小组,并指示所属单

位做必要的处置,迅速提供灾害对策本

部所需要的情报搜集、传递,以及其他依

法令或灾害应对计划所定的应办理的相

关事项。

⑶地区灾害应对计划

地区灾害应对计划由都道府县及市

町村的防灾会议基于灾害应对基本计划

的要求所拟订,是地区内各机关处理有

关灾害应对事务的“总纲”。都道府县层

次的灾害应对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都

道府县改良或设置新的灾害应对设施的

职责,调查研究、教育训练、灾情搜集、

灾害预防、预警、避难、灭火、防水、救

难、救助、卫生等对策,以适应都道府县

灾害应对所需的劳务、设施、设备、物资

及资金准备、储蓄、供应、分配、输送与

通讯的需求。市町村层次的灾害应对计

划的主要内容包括:防灾设施的设置或

改善,防灾调查、研究、教育、训练及灾

害预防、灾情搜集、传达与预报、避难、

灭火、防水、救难、救助、卫生等紧急应

对措施及灾后重建,以适应市町村灾害

处置所需的各项要求。

地区防灾计划每年按实际情况进行

修订。修订时,都道府县应事先与总理大

臣协商,市町村则是与都道府县知事协

商,而且必须做到既不与灾害应对基本

计划相冲突,也不能与灾害应对业务计

划相抵触。

⑷指定地区灾害应对计划

指定地区都道府县(市町村)灾害应

对计划与都道府县(市町村)灾害应对计

划性质上相同,区别仅在于辖区上跨越

两个以上行政区域而已。这是由都道府

县防灾会议协调会或市町村防灾会议协

调会基于灾害应对基本计划所确定的该

特定地区的灾害应对计划。这一计划同

样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每年进行修订,修

订时不能与灾害应对基本计划、灾害应

对业务计划有抵触。

为促进地区防灾计划的顺利推行,

都道府县防灾会议议长或都道府县防灾

会议协调会代表人在必要时,可对管辖该都道府县全部或部分辖区内关系机关、公共事业或人员提出要求、劝告或指示;或要求提供相关资料,并要求其报告计划的实施状况。

三、日本灾害应对的过程管理

日本对灾害应对的过程管理分成灾害预防、灾害应急对策、灾后复原三个环节,每一个环节均有相应的应对措施。

⒈灾害预防管理

灾害预防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可能的灾害发生,以及控制已经发生的灾害的影响程度。日本政府对灾害的预防管理十分重视,并通过法律的形式加以明确。《灾害应对基本法》规定,指定行政机关的首长、指定地方行政机关的首长、地方自治团体的首长以及其他执行机关、指定公共机关、指定地方公共机关与其他有实施灾害预防责任的人员,应建立健全灾害预防体制,做好灾害应对的组织准备,充实防灾训练,准备设施及设备,储备必要的物资器材,并改善灾害应变时可能的障碍;灾害预防的责任人依法令或灾害应对计划的规定,应加强对预防灾害的组织管理,尤其是准备及改善灾害预测、预报及其他迅速传达灾情的组织;为寻求防灾相关事务或业务能迅速且稳妥地实施,在灾害发生时从事有关灾情传达、非常召集、非常勤务等事项职员的配置及服务基准等必须预

先予以明确。

在防灾演练方面,日本政府认为,它

不仅能锻炼实战能力,而且能从训练结果

看出防灾体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同时亦

能使防灾思想在大众中得到普及。因此,

国家及地方自治团体应加强实施防灾的演

练。防灾责任人除应单独或协同实施防灾

演练外,为求演练更切合实际,都道府县

等政府在必要时要在指定区域禁止人车通

行。因为当灾害发生时,应变及将来重建

所需的物资、器材常有可能出现调度困难

的情形,所以,在平时,防灾责任人即应

依法令或灾害应对计划的要求对交通条件

等进行必要的限制,以让公众对实际应急

有更真切的认识。

⒉灾害应急对策

灾害应急对策系指灾害发生或有发

生之虞时,为避免灾害发生及为防止灾

害扩大,所实施的应变防御措施及其救

助活动等。具体包括9个方面:①警报的

发布、传递与避难的劝告或指示;②消

防、防汛等应变措施;③灾民救难、救助

及其他保护;④受灾儿童及学生的应变

教育;⑤设施及设备的应变复原;⑥清

除、防疫等卫生保健;⑦犯罪预防、交通

管制及其他灾区社会秩序的维持;⑧紧

急运输的确保;⑨其他有关防止灾害发

生或防止其扩大的相关措施。

灾害应急对策的实施主体为指定行

政机关首长、地方自治团体首长(都道府

县知事、市町村长)及其他执行机关、指

定公共事业、指定地方公共事业及依法

令规定有实施灾害应变的责任人,实施

主体应依法令及防灾计划实施应变措施。

自灾害发生至应变措施结束,市町村长

应向都道府县知事,都道府县知事、指定

公共机关的代表人、指定行政机关的首

长应向总理大臣,报告受害状况以及所

采取的应对措施。在灾害应急对策实施

的过程中,《灾害应对基本法》给处在灾

区现场的市町村长赋予了广泛的权限,

并要求其作为第一责任人来实施灾害应

变活动。都道府县作为市町村的上级自

治团体,应实施广域性、综合性的灾害应

变活动,同时亦应协助及调整市町村以

及指定地方行政机关实施防灾业务。指

定中央公共机关与指定地方公共机关亦

应采取应变措施,或请求、指示都道府

县、市町村、指定公共事业及指定地方公

共事业实施应变措施。

⒊灾后复原管理

指定行政机关、指定地方行政机关、

地方自治团体的首长及其他执行机关、

指定公共机关、指定地方公共机关与其

他依法令有实施灾害复原责任的人,应

依法令或防灾计划的规定实施灾害复原。

与灾害应变明显不同的是,灾害复原应

寻求组织间调整的事项最小化。关于中

央与地方就灾害复原措施费用的分摊比

例,主管大臣应依都道府县知事、地方自治团体提出的资料及实地调查的结果,正确且迅速决定国家负担或予以补助的灾害复原措施费用,决定时不应止于原状复原,亦应考虑防止灾害再度发生所必要的设施的升级或改良。

与此同时,为确保地方自治团体或其机关能顺利进行灾害复原,在必要时,国家除提早拨付地方交付资金外,还应依政令的规定提早交付该灾害复原措施相关的负担费用或补助金,以及融通或协助融通其所需的各项资金。

四、日本的灾害救援体系

经过长期的发展与探索,日本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灾害救援体系。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救援队伍在实施灾害救援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日本,灾害救援任务主要由消防、警察、自卫队和医疗机构等承担,它们构成了日本现今较为严密的灾害救援体系。

⒈消防机构

日本的消防机构既是负责灾害救援的主要机构,也是收集、整理、发布灾害信息的主要部门。日本各地的消防署大都设立消防救助队,主要开展火灾事故、交通事故、水难事故、自然灾害事故、机械事故、建筑倒塌事故、化学泄漏事故等各种复杂、危险灾害事故的抢险救援工作。日本政府对消防救助队员的要求非常高,消防救助队员除了参加救助活动

外,平时70%的时间用于进行各种救助

训练或体能训练。为了提高消防救助队

员的救助水平,日本每年都举行全国性

的救助技术大赛。

在日本,高危病人和受伤人员的医

疗救急工作原是由医院和民间机构承担

的。后来,日本政府为充分发挥消防部门

的综合效能,通过修改法律,将这项工作

定为消防部门的法定任务。目前,医疗救

急的出动次数已占到消防出动总数的

80%以上。消防救急队员已成为众多老、

弱、病患者眼中的“救星”。日本的消防

救急工作程序十分严谨。一般情况下,消

防救急队员赶到现场后,对患者的呼吸、

脉搏、体温、血压等进行测量,诊断基本

症状,并与最近的指定急救中心取得联

系,确定诊断医生后,再将患者送往医

院。目前,日本消防救急队在全面推行“7

分钟救急体制”,即接到求助电话后,救

急队7分钟内赶到现场,使市民受到更

快、更好的医疗救急服务。

在大规模灾害发生时,为了迅速进

行情报的收集、灭火、救出、救助等活动,

并确保拥有先进技术和器材装备的救助

队能够有效统一地进行消防救助活动,

日本消防厅专门成立了“灾害紧急消防

救援队”。这支队伍由紧急指挥支援部

队、后方支援部队、紧急部队、航空部队、

救助部队、水上部队、灭火部队、特殊灾

害部队等8个专业化部队组成。目前,日

本全国的灾害紧急消防救援队共由1785

个消防队,约26000多消防队员组成,是

提供灾害救援的主力军。

⒉警察机构

当大规模灾害发生时,灾区警察在

救灾抢险中起着重要作用。按照《灾害对

策基本法》的规定,灾害发生时,警察必

须迅速收集地区灾害情报,劝导和指挥

居民避难,开展急救,寻找失踪人员,维

持社会治安以及开展验尸等工作,从而

进行广泛而全面的灾害紧急应对工作。

警察的灾害应对体制由情报应对体

系和灾区现场活动两部分组成,前者主

要承担情报的收集与传递等工作;后者

主要负责各种救灾抢险、道路交通管制、

伤员紧急输送、灾区治安维持等工作。

⒊自卫队机构

日本的自卫队属于国家行政机关,

自卫队所有的经费都来源于国家财政,

与地方财政没有直接关系。当灾害发生

时,根据《灾害对策基本法》和《自卫队

法》的规定,如果需要自卫队参与救灾抢

险,根据灾害发生时的紧急状态,由所在

都道府县的知事向防卫厅长官或防卫厅

长官指定的代理人提出书面申请或通过

电话等通讯手段提出申请,自卫队长官

则根据申请的内容和实际需要向灾区派

遣灾害救援部队。

自卫队提供的灾害救援范围很广泛,

包括搜寻和营救伤员,处理飞机残骸,防洪抗险,医疗援助,预防疫病蔓延,供应水、食品,运输人员和物资等。

⒋医疗机构

为了确保灾害发生时伤员能够得到及时可靠的救治,《灾害对策基本法》就建立骨干灾害医疗救护中心和地区灾害医疗救护中心作了具体规定:各都道府县必须设立一家以上骨干灾害医疗救护中心和若干家必要的地区灾害医疗救护中心。被确定为灾害医疗救护中心的医院或医疗机构,除了必须配备各种必要的急救药品和医疗器械外,医院的房屋建筑结构也必须按特定的要求进行抗震加固或改建,以确保医疗机构在面临强震等重大灾害时仍能够开展正常的医务活动。

灾害一旦发生,作为指定的灾害医疗救护中心将立即启动成为专门的救灾医院,最大限度地接纳在灾害中受伤的各类伤病员。

五、日本的应急教育

日本是一个饱受自然灾害侵袭之苦的国家,为更好地应对各种灾难,日本政府和人民极为重视应急教育工作,所取得的成效也是极为显著的。

⒈中小学应急教育

日本的应急教育首先从中小学教育抓起,从小培养公民的防灾意识。日本各

都道府县教育委员会基本上都编写有

《危机管理和应对手册》或者《应急教育

指导资料》等教材,指导各类中小学开展

灾害预防和应对教育。2005年日本文部

科学省发表的一份调查结果表明,在全

日本5.4万所学校中,有76%的学校已

对学生进行过如何应对天灾人祸等突发

性危机的教育,有67%的学校每年组织

学生进行过如何防范和应对突发性危机

的训练。除了进行天然灾害应急教育外,

日本的各类学校还进行应对和预防各类

人为犯罪伤害、火灾等方面的教育。例

如,教育中小学生不要走行人稀少、偏僻

的道路,不要跟不相识的人走,不要食用

不相识人给的食物等等。

目前,日本45%的学校已经建立了

防范监视系统,严格盘查进入学校的人

员。有的小学还利用卫星定位系统,给每

位小学生配备了可以随时显示学生所在

位置的联络装置。如遇不测,一按联络装

置就能够马上知道学生在何地遇到了危

险。

⒉面向社会的应急教育

向当地居民进行日常性的防灾教育

更是日本各级政府所共同面临的一项基

本任务。日本各级政府经常通过编印小

册子,以及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

互联网等媒体为公众提供各种应急教育。

防灾教育内容简单实用,非常富有针对

性,很受各界的欢迎。

日本政府深信,在突发公共事件来

临之际,让大众及时获得准确的信息,对

保障生命财产的安全是十分重要的。所

以,政府构建起了一个减少灾害风险的

信息共享平台,利用各种可能的方法和

手段,比如广播、电视、互联网络以及最

为流行的手机等,让公众获得及时可靠

的资讯,力争使每一个公民都能了解如

何应对突发性危机的方法,尽量减少各

种灾害可能给公众带来的生命财产损失。

六、日本的社会应急宣传和动员

面向社会的应急宣传和广泛的社会

动员,是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保证,

日本在这方面的经验和成效是很值得肯

定的。

⒈日本的防灾宣传活动

每年的9月1日,是日本的“灾害管

理日”;从8月30日到9月5日的一周,

被定为“灾害管理周”。在这段时间,日

本举国上下举办各种活动,比如展览、研

讨会、灾害管理宣传海报设计比赛等,以

提醒大家关注灾害管理。为促进公众参

与灾害管理,日本把每年的1月17日设

立为“灾害管理志愿者日”,1月15日至

21日为“灾害管理志愿者周”。除此之外,

还有每年两次的“全国火灾预防运动”(3

月1日和11月9日)、“水防月”(5月或

6月)、“危险品安全周”(6月第2周)、“雪

崩防灾周”(12月1日至7日)等等。

日本政府和社会团体充分利用这些宣传时机,借助各种公共设施和宣传媒体进行科普宣传,形式多样(包括展览、媒体宣传、标语、讲演会、模拟体验等)、内容十分丰富、时空分布极为广泛,实际的宣传效果也比较理想。

2.日本的防灾志愿者活动

日本的民众已经认识到,在灾害发生时及时采取自救和互救措施对降低人员伤亡有极大帮助,因此日本各地的社区成立了许多“灾害管理志愿者”组织,这些志愿者组织准备有物料和药品,经常进行抢险救灾演练。日本政府鼓励各种志愿者组织的发展,主要从宣传、提供训练场所和教习条件等方面提供支持。除此以外,各地区还成立了许多群众自发组织的防灾赈灾团体,如消防团、水防团、妇女防火俱乐部、少年防火俱乐部、儿童防火俱乐部等。这些自发的群众性组织,以“自己的家园自己守护”为基本理念,经常性地进行各种防灾训练、普及防灾知识、检查安全隐患、保管与维修防灾器材,一旦发生灾情,他们能立即投入初期救灾、疏散居民、抢救伤员、收集和传递信息等工作,对控制灾情扩大和二次灾害的发生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⒊日本的防灾演练

日本政府和相关灾害管理组织都会协同组织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灾害演练。近年来,一种类似角色训练的仿真演练方法被推广应用,对检验和提高决策人

员的应变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在这种演

练中,参加人员事先不会得到任何关于

演练的灾害的信息,而必须根据演练过

程中随时获取的信息来做出判断和决策,

几乎可以以假乱真。

⒋日本未来的灾害警报

为了更有效地发动日本民众参与防

灾,日本政府决定在2011年前建立全民

危机警报系统,直接向国民报告地震、海

啸等自然灾害以及导弹袭击等各种突发

事件。日本政府计划在2010年全面实现

地面数字电视播放,使每家每户的数字

电视机和带有电视功能的手机能直接接

收危机报警。

目前,利用手机终端接收和发送灾

害信息的系统已经投入使用,特别是3G

技术的普及,利用手机传输灾害图像信

息也变得较为普遍。另外,日本松下电器

公司已发明出使用数字电视提供灾害信

息的“紧急防灾信息播报系统”。利用这

一系统,如果观众在观看电视时发生灾

害,无需遥控,电视就会强制切换成紧急

灾害信息播报。这一系统对公众及时获

知灾害信息,及早作出积极应对无疑有

着很大的帮助。

八、日本的应急管理体系对我国的借鉴

意义

日本是一个经济、科技在世界领先,

信息、通信条件十分发达的国家,但同

时又面临着各种天灾人祸的侵袭,以自

然灾害为主的各种突发公共事件不断地

给日本带来严峻的挑战。在长期的实践

中,日本政府逐步建立起了高效、完善、

适应性强的应急管理体系,为世界各国

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对我国各级政府而言,日本的很多经验

和举措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第一,日本的各级政府首脑十分重

视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工作,并作为本

级行政区应急管理和指挥工作的总负责

人,履行应急管理的最高职责。某种意义

上可以说,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已成为

各级政府所承担的行政职能的主要任务

之一,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一把手工程”,

应急管理和指挥的效果自然有了更加充

分的保障。这一点,我国虽已有了一定的

起步,但总体差距还很大,需要尽快予以

改进。

第二,日本的《灾害对策基本法》是

指导日本各级政府实施应急管理的根本

大法,“依法应急”是日本取得高水平的

应急效果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分成不

同层次的“防灾基本计划”、“防灾业务计

划”、“地区防灾计划”和“指定地区防灾

计划”是确保不同级别的政府部门,应对

不同类型的突发公共事件的基本依据,

而且这些计划经过长期的实践检验而不

断成熟,在实际工作中所发挥的作用很

大。目前,我国各级政府都在编制各种形式的应急预案,但由于缺乏经验和实践的检验,很多预案离实际要求还有不小的距离,需要逐步完善和优化,应尽力使各类预案更具操作性和适用性。

第三,日本政府通过设置各级“防灾会议”的方式来综合协调纵向独立成体系的防灾组织体制,并在应急过程中通过设置“灾害对策本部”的方式,统领紧急状态下的组织、指挥和协调职能,这些都是十分有效的“条块结合”的应急管理模式,而且日本是通过立法的形式加以固化的。目前,我国各级政府在实际的应急处置过程中,也常常通过建立“现场指挥部”等方式进行指挥,但由于缺乏必要的法律和规范,时常会出现准备不足、长官意志决定一切等倾向,这些需要通过加强立法等方式予以规范和完善。

第四,日本的应急信息化发展可谓世界领先,完善的应急通信信息网络是维持其高效的应急指挥系统运行的“神经中枢”,而且,信息通信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应急信息互动,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这一点,我国虽也已引起了相应的重视,但需要学习和借鉴的还很多,需要逐步完善。

第五,日本的应急教育和宣传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公众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的认识,以及日本民众整体的应急能力和素质在国际上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完善的应急教育体系、完备的应急教育

场馆以及丰富多彩的应急宣传活动,使

日本人的危机意识和防范应急能力真正

内化为每个公民最基本的“生存能力”。

由于具备非常巩固的应急群众基础,日

本尽管屡受各种突发公共事件的考验,

但总体来说,所遭受的生命财产的损失

变得越来越小。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

当然,日本的应急管理体系并不是

完美无缺的。在新形势下,面对各种已知

和未知的危机和挑战,日本这一历经突

发公共事件考验的民族,同样需要持续

不断的磨砺和坚持不懈的探索。

参考文献

[1] Government of Japan. Disaster Countermeasures

in Japan, a publication of the Cabinet Office

[R]. 2005

[2] Kobe, Japan: Disaster Risk Management Profile

[EB/OL]. [2006-04-01]. http://emi.pdc.

org/cities/CP-Kobe-April-06.pdf

[3] Government of Japan. National Report of Japan

on Disaster Reduction for the World Confer-

ence on Disaster Reduction[EB/OL].(2005-

01-18). http://www.unisdr.org/eng/

mdgs-drr/national-reports/Japan-report.pdf

[4] 淳于淼泠.日本政府危机管理的演变[EB/

OL]. [2006-01-23]. http://iaps.cass.cn/

Bak/ddyt/0407-2.htm

[5] 高速.日本减灾科技研究概况[EB/OL].(2004

-11-23). http://www.cigem.gov.cn/

ReadNews.asp?NewsID=1852

[6] 顾林生.日本大城市防灾应急管理体系及

其政府能力建设——以东京的城市危机管

理体系为例[J].城市减灾, 2004(6):4-9

[7] 林家彬.日本国土整治体系考察报告——

防灾减灾篇[EB/OL]. (2002-03-13).http:

//www.drcnet.com.cn/DRCNet.Channel.

Web/expert/showdoc.asp?doc_id=198234

[8] 日本内阁. 灾害对策基本法[M]. 修订版.

2004

[9] 孙东民.日本:地震考验危机管理[N].人民

日报,2003-05-28(7)

[10] 王德迅.日本的防灾体制与防灾赈灾工作

[J].亚非纵横,2004(3):1-7

[11] 网络技术防灾救灾显身手[J],环球,2005

(4):60-63

[12] 徐学群,胡继平.日本的危机管理:决策和

协调体制[N].学习时报,2003-02-17

[13] 姚国章.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应对突发公

共事件——日本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模

式与借鉴[J].信息化建设,2006(3):26-29

[14] 叶耀先.中日灾害应急管理比较[EB/OL].

[2006-05-07]. http://www.china-up.

com/audio/aqweb/wmv/yaoxian.ppt

[15] 曾进财,卢守谦. 全球灾害危机管理体制

[J].消防月刊,2005(4):15-21

[16] 张莉霞.危机教育帮日本减灾[N]. 环球时

报. 2005-01-26(19)

[17] 郑美华.危机管理机制建立之研究[J].通识

研究集刊,2003(4):193-224

[18] 姚国章.典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

体系及其借鉴[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

2006,3(2):5-10

(本文责编:张建辉)

浅论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浅论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当前,公共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建设正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和重视。近年来的 全国“两会”期间,不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更是对此展开了深入研究和探讨,并作为一项重要建议、提案提出。国家总理温家宝曾在谈及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能时指出:要加快建立健全各种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本文试就加强新形势下的公共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建设作些浅论。 一、加强公共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建设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一)这是适应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一方面,在改革开放的强力推动下,各地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均呈现出加快、加速发展之势,特别是工业集聚化、第三产业多元化、人口集中化、交通网格化等城市化特点愈发明显。但也正是由于各项建设的快节奏和高效率,尤其是片面地追求经济效益,不少地区城市发展的协调性、全面性出现了滞后现象。其中之一,就是安全监督管理和治安防范等工作跟不上发展步伐,安全隐患大幅增多,治安形势愈加严峻,火灾、交通事故、涉黑及流窜犯罪甚至是重特大事故和大要案件多发;在社会结构、利益分配格局的大变革下,各类深层次社会矛盾大量涌现、容易激化,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且涉及面越来越广。此外,境内外敌对势力、邪教组织、暴力恐怖分子正不断调整策略,加紧对作为各地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城市地区的渗透、破坏。另一方面,要清醒地看到,虽然当前全社会的抗灾、防范、救助能力在不断提高,但一些诸如洪涝汛情、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以及恶性传染疫情的破坏力仍然十分强大,往往会措手不及地给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很大的损害,严重影响社会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二)这是履行应急处置职能的必然要求。大量事实证明:上述重特大稳定和安全问题的发生,有的具有不可抗性,有的具有难以预见性,有时即使事前知晓了也难以及时、有效地加以阻止、遏制。鉴于此,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害、最大限度地消除影响,应是应急处置工作最为重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与此同时,诸多事实也表明:一旦发生重特大火灾、交通事故、化工爆炸、大规模群体性事件以及恐怖袭击等稳定和安全问题,应急处置工作往往包括维护治安秩序、救治伤亡人员、清理周边环境、挽救受袭财物、消除社会影响、缉捕有关人员等很多方面,且必须迅速到位、统筹实施、一并推进,绝非是一个或少数职能部门所能有效解决和应对的。因此,从应急处置职能上来讲,各地必须至上而下建立健全一整套职责明晰、分工明确,能够组织多种力量快速反应、整体作战的应急反应机制,而不能满足于临时性的指挥和调度。 (三)这是加强应急处置实战的内在需求。今年来,全国陆续发生了多起造成重大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安全事故。从处置实践来看,均不同程度地暴露出公共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建设滞后,特别是应急处置资源配置不合理、应急救援队伍分散于各个部门、缺乏统一协调的应急救援体系等问题。客观地讲,目前,不少地区在应急反应机制建设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多是社会化联动的运作模式,即以公安110为指挥平台,组织相关部门联合行动,弊端比较明显,主要为:在指挥体系上,作为指令发出部门的公安机关与其他联动单位并无行政隶属关系,公安110的行政级别更是低于其他联动单位,指挥缺乏权威;社会化联动工作领导小组一般设在政府,公安110接重大警情,往往先要向领导小组汇报请示后,才能开展指挥协调,容易贻误战机。在考核机制上,虽然各地政府也出台了有关文件,但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22个怎么办

附件: 北京地铁突发事件应急处置22个怎么办 一、有人扬言在地铁内放置爆炸物品、化学危险品怎么办? 1.及时报警,并上报调度指挥中心、站区、分公司生产调度室。 2.当有乘客反映情况时,及时留下乘客信息。 3.对车站区域进行巡查。 4.如发现有嫌疑人尽可能留住,并尽量挽留2名以上证人。 5.公安人员到来后,协助开展工作。 二、车站内发现疑似爆炸物怎么办? 1.将疑似爆炸物品进行隔离、严禁触动,并对其周边区域进行控制。 2.疏散周边乘客,防止围观。 3.及时报警,并上报调度指挥中心、站区、分公司生产调度室。 4.公安人员到来后,协助开展工作。 三、车站内发现有长时间无人认领的包裹怎么办? 1.对发现的包裹严禁移动,安排人员看管。 2.查找包裹主人,疏散周边乘客,防止围观。 3.及时报警,并上报调度指挥中心、站区、分公司生产调度

室。 4.公安人员到来后,协助开展工作。 四、车站内发生爆炸时怎么办? 1.及时报警,拨打999或120急救电话,并上报调度指挥中心、站区、分公司生产调度室。 2.根据现场情况封闭出入口、换乘通道、站厅,申请列车通过。 3.如发现嫌疑人尽可能留住,并尽量挽留2名以上证人。 4.如有人员伤亡,积极协助相关部门进行处置。 五、发现站内有非法标语怎么办? 1.及时报警,并上报调度指挥中心、站区、分公司生产调度室。 2.立即清除或者用遮挡物进行遮挡(有条件的可先拍照保留证据)。 3.公安人员到来后,协助开展工作。 六、发现站内有人散发传单、展示横幅等非法活动的怎么办? 1.及时报警,并上报调度指挥中心、站区、分公司生产调度室。 2.对散发传单、展示横幅人员及时进行劝阻、制止。

突发事件应对与处置学习心得体会

第一篇、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心得体会 突发事件应对与处置学习心得体会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心得体会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报告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核心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从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一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为政府工作人员,人民的公仆,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想成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一分子,要想为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力量。这就要求我们干部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势必不断加深对推动科学发展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自觉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切实增强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的能力,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为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力量。 由全国干部培训教材编审指导委员会组织编写,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中

央宣传部等36个部门和单位参与编写的科学发展主题案例材料作为第三批全国干部培训的通用教材,是党建读物的一本好书,我在工作之余挤出时间进行了学习,收获颇多,现就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方面结合本地区实际谈几点体会,由于本人到镇工作时间较短,很多的人文、地理还不熟悉,谈的不当之处请大家给予批评指正。 一、突发事件的定义及分类、定级 对突发事件的定义,国内外各有其说,很难形成统一的定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年8月30日第十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法中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必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从定义中不难看出界定突发事件有4个要件一是突发性,事件发生的准确时间、地点及危害难以预料,往往超乎人们的心理惯性和社会的常态秩序。二是破坏性,事件给公众的生命财产或者给国家、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危害往往是社会性,受害对象也往往是群体性的。三是紧迫性,事件发展迅速,需要及时拿出对策,采取非常态措施,以避免事态恶化。四是不确定性。事件的发展和可能的影响往往根据既有经验和措施难以判断、掌控,处理不当就可能导致事态进一步扩大。

公共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公共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为确保校园各类突发事件能够及时、迅速、高效、有序地得到处理,保障我校全体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和身心健康,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上级有关部门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本预案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校园内师生员工生命财产和身心健康的火灾、地震、洪灾、公共卫生、环境污染以及人为的破坏等重大安全事件。 一、组织与指挥 (一)学校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全校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由学校领导及相关主要负责人组成,校长任组长。 应急领导小组履行下列主要职责: 1.指挥有关教师立即到达规定岗位,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2.安排教师开展相关的抢险排危或者实施求救工作。 3.根据需要对师生员工进行疏散,并根据事件性质,报请上级部门迅速依法采取紧急措施。 4.根据需要对事件现场采取控制措施。 5.对本校的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程序进行督察指导。 (二)突发事件发生后,学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应当根据“生命第一”的原则组织,决定是否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在第一时间内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三)学校各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有关工作,切实履行各自职责。对部门组织或负责的教育教学活动,活动前应有预见,并根据学校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采取相应的措施,发生事故,主动纳入学校预案工作程序。 (四)应急状态期间,领导小组各成员必须保证通信网络畅通。校内各部门应当根据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做好本部门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配合、服从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进行的督察和指导。 (五)学校内任何部门和个人都应当服从学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为处

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管理办法(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管理办 法(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4921-50 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管理办法(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 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公司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提高防范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和影响,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制定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安健环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24 号) 国家安监总局《安健环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GB/T 29639-2013《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

急预案编制导则》 《企业综合应急预案编制导则(试行)》 《企业专项应急预案编制导则(试行)》 《企业现场处置方案编制导则(试行)》 地方政府、主管部门相关管理规定 公司《安健环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 第三条工作原则 公司应急管理工作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与处置相结合”的原则,按照“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企地衔接”的要求,建立“上下贯通、多方联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开展应急管理常态工作 第四条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和各厂站、项目。 第二章突发事件分类 第五条本制度中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管理办法(通用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管理办法(通 用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管理办法(通用版)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确保公司的经营安全,规范处置突发事件的流程,明确突发事件处置过 程中各部门的责任,加强公司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的将突发事件给公司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本管理办法称的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有别于公司正常经营活动的、可能、将要或已经为公司带来不利影响和损害,需要紧急处置的偶发事件。 第三条:公司对于突发事件的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处置并行的原则,区域内各公司必须做好日常预防工作。 第二章突发事件分类及级别第四条:突发事件的类型主要包括但不限于如下: (一)自然灾害:主要包括地震、洪涝、狂风、冰雹等。

(二)事故灾害:主要包括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事故、火灾等。 (三)公共卫生事故:主要包括经营场所的卫生事故、员工或其他人员饮食安全、传染病等事故。 (四)媒体事件:主要包括新闻、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可能、将要、或已经对公司的不实产生不利影响的采访或者报道。 (五)其他事件:主要包括员工或者其他个人、单位为实现合法或非法目的,采用非法手段扰乱公司经营等。 第五条根据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直接经济损失,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将安全事故进行如下分类: (一)一般事故:是指无人员伤亡,或直接经济损失1万元以内的事故; (二)较大事故:是指造成轻伤,或者直接经济损失大于1万元(含1万元)但小于 5万元的事故;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试题及答案

单选题 1、在现代社会,相关信息的及时告知是(D)对大众传媒最重要的传播需求。 A 紧急事件 B 应急事件 C 应急处理 D 突发事件 2、应急响应是在事故发生后立即采取的应急与救援行动,其中包括__A__。 A 信息收集与应急决策 B 应急队伍的建设 C 事故损失评估 D 应急预案的演练 3、下列不属于应急管理中的应急专业人员的是(D ) A 公安 B 海上搜救 C 地震救援 D 新闻媒体从业人员 4、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或者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现场应急指挥机构予以_B___。 A 保留 B 撤销 C 升级 D 解散 5、建筑施工企业中,(B )是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第一负责人。 A 经理 B 企业一把手 C 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副经理 D 法定代表人 6、应急预案不包括?C 应急预案包括整体预案、专项预案、现场方案 A 总体预案 B 单项预案 C 特别预案 D 现场预案 7、以下哪一类不属于抢险类应急物资储备?(A) A 基本生活用品 B 通信器材 C 交通工具 D 个人防护装备 8、各地区、各部门要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完善_B___机制,开展风险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A 信息报告 B 预测预警 C 信息发布 D 评估 9、社区应急管理中,应急启动机制的组成部分,不包括(C ) A 预警机制 B 先期处理机制 C 信息披露机制 D 应急联动机制 10、___B_是应急机制的基础,也是整个应急体系的基础。 A 分级响应 B 统一指挥 C 公众动员机制 D 以人为本 11、以下那一项不属于应急机制?A A 调查与协调机制 B 预警与监测机制 C 救援与处置机制 D 善后与恢复机制 12、下列属于社会安全事件的事是(D) A 云南干旱 B 南方雪灾 C 三鹿奶粉事件 D 新疆“4.30”事件 13、根据应急处置需要,对事故现场及相关通道实行交通管制,开设应急救援“__A__”,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A 绿色通道 B 快速通道 C 特殊通道 D 直线通道 14、省级广播电视播出节目全部中断或由中断的危险的情形,属于(B ) A 特别重大突发事件 B 重大突发事件 C 较大突发事件 D 一般突发事件 15、大型活动现场发生突发事件,需要紧急疏散时在场人员要(A )。 A 按顺序迅速撤离现场 B 争先恐后逃跑 C 围观看热闹 D 聚集在一处 16、对于公共场所的基本内涵,我国现行最为规范的是1987年颁布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其中第二条明确指出的七类公共场所中,不包含以下哪项:(A) A 家庭汽车 B 理发店 C 公园 D 书店 17、公共场所和大型活动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后,公安部门要反应迅速,措施有力,其主要体现不包括(C) A 情况掌握快 B 投入警力快 C 科学应对快 D 采取措施快 18、一般突发公共事件:(A )事件的影响局限在在本地区造成一定范围的突发事件。 A 无人员伤亡,或3人以下重伤,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万以上50万以下的, B 人员伤亡一人,或3人以下重伤,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万以上50万以下的 C 无人员伤亡,或5人以下重伤,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万以上50万以下的, D 无人员伤亡,或3人以下重伤,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万以上30万以下的, 19、不属于信息报送的内容的是?(C) A 时间 B 地点 C 全部人物 D 事件的起因 20、以下哪一个不属于应急物资的储备方式?(C)

公共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公共突发事应急预案 一、 目的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按照统一指挥、分工协作、迅速控制、减少损失的原则,科学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公路客运站站内的突发事,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 二、 组织指挥机构及职责任务 组 长:客运站站长、支部书记(负责突发事的总体工作)副组长:客运站副站长(负责协助总指挥工作,总指挥未到场时行使总指挥职责权力) 成 员:客运站中层以上干部(负责疏散、扑救、报警、宣传、消毒、救护、信息反馈、事故调查、治安管理、物资配备等) 三、 应急响应 (一)发生火灾、爆炸时的应急响应 发现灾害事故后,由通讯组迅速拨打“119”报警,同时向运管处、公安部门报告。若发现伤亡人员要与医院联络

前来救助。通讯组要利用有线、无线等通讯方式保持火场指挥与各行动组之间的联络,同时保持与公安、消防、医院、电力等外界部门的联络,并保障通讯的畅通有效。 在专业抢险部门未到之前,事故总指挥立即组织疏散和现场扑救,疏散组通过广播或直接口头通知,利用旅客通行门、检票口和安全出口对旅客和站内工作人员进行疏散,引导至安全的场地。在组织疏散过程中要搞好宣传,稳定旅客和工作人员情绪,保持疏散秩序,防止造成混乱和恐慌。抢险车辆到来后,由疏散组引导抢险车辆进入事故现场。 破坏组要疏通防火通道,保证疏散人员的道路畅通无阻,打出防火隔离带,切断电源。 扑救组要按照火灾情况、起火物的性质启用灭火器、消火栓、砂土及其他扑火工具进行初期扑救。 在火灾失去控制涉及抢险职工生命安全时,总指挥下达紧急疏散命令。各组携带重要物品、现金、账簿等转移到指定地点。 (二)发生群体斗殴时的应急响应 站内发生群体斗殴事时,站派出所要迅速拨打“110”报警,并组织人员尽力控制事态发展,疏散围观群众,等公安机关到达后配合公安机关处理。若发现伤亡人员站派出所应拨打“120”请求救助,由医院处置伤亡人员。 (三)发生重大上访事时的应急响应

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是一项全新的工作

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无论政府还是公众,都需要认真学习,努力探索,提高应对的能力。应对突发事件,关键是把预防和应急准备放在优先的位置,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只有牢固树立“居安思危、常备不懈”的意识,逐步把握规律,主动采取防范准备措施,才能从根本上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本人通过对《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学习,得益匪浅,对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认识和理解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下面就如何处理好公共突发事件谈一点粗浅看法,如有不妥,谨请批评指正。 一、了解情况,及时报告。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应及时向有关领导汇报,并根据当时情况进行果断、妥善地处理,以免事态扩大,以便尽快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突发性事件发生后,当事人员不能迟疑,处理应果断而慎重。要想做到这一点,首先平时应注重培养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自控能力,遇事做到头脑冷静、沉着应战,处乱不惊,从容镇定。其次要尽可能全面准确地了解事件发生的详细情况,主要包括:一是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状况;二是事件所造成的后果及影响,如人身伤亡情况、设施的毁坏情况、目前的现状等;三是要预见事件可能发展的趋势,以便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并作出正确的决策;四是事件发生后,报告事件者的姓名、单位、地址、电话号码等基本情况一定要登记清楚,以便及时联系。 二、快速反应,协同应对。有关部门得知突发事件的信息报告后,要及时向主要领导汇报,以便整合各方面资源,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行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处理突发事件要实行行政领导责任制,各级政府主要领导应是本行政区突发公共事件处置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应立即成立相应领导组织机构,迅速开展工作。首先当地政府是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行政领导机构,在行政首长的领导下,研究、决定和部署本地特别重大、重大和较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政府办公部门是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办事机构,应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职能,发挥运转枢纽作用。其次根据突发事件的危害程度和涉及范围,应迅速成立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相关应急指挥机构,负责相应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第三是当地政府有关部门是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的工作部门,应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类型以及部门职责,确定一个应急主管部门和若干参与部门,其构成在相应应急指挥机构或专项预案中明确。四是当地政府和各类应急指挥机构及有关部门可根据实际需要聘请有关专家、学者组成专家组,为应急管理提供决策咨询和工作建议,必要时参与现场应急处置工作。 三、作好信息发布工作,消除社会恐慌。突发事件发生后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程序,在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简要信息,随后发布初步核实情况、政府应对措施和公众防范措施等,并根据事件处置情况做好后续发布工作。信息发布形式主要包括授权发布、散发新闻稿、组织报道、接受记者采访、举行新闻发布会等形式。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发布应及时、准确、客观、全面,以消除社会恐慌。 四、依靠科技力量,强化队伍建设。突发事件发生后应采用先进的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及设施,充分发挥专家队伍和专业人员在应急管理中的作用,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科学技术水平和指挥能力;加强宣传和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公众自救、互救和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能力。要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公安(消防)、卫生、安全生产监管、食品药品监督、环保、农业、水利、林业、地震等应急任务繁重的部门和高危行业、企业(如:矿山、危险化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流程

(一)交通事故的处理 1.工作目标: (1)确保苑区道路不受事故影响,无堵塞情形出现; (2)处理程序正确,处置及时,要求当值主管接报后三分钟之内赶往现场。2.工作流程: (1)发现或接报后就近当值迅速赶往现场维护现场秩序; (2)确定有无人员伤亡并疏导好交通秩序; (3)如有伤者视伤情决定是否拨打120救急或送医院; (4)征询双方事主意见可否协商处理; (5)可以协商处理,双方当事人以书面形式确认处理意见后完结; (6)协商不成功,报交警处理; (7)当值人员(队员、领班)将事情经过及处理结果以书面形式记录报办公室备案; (8)如属道路路况不佳所致,应检讨管理原因,是否应增设交通指示牌、减速坡或修改道路死角。 3.注意事项: (1)留下双方当事人,并控制好双方情绪防止打斗或过激; (2)迅速协调人员疏导交通,防止堵塞,并疏散围观人群; (3)如肇事车辆逃逸,应迅速报警并详细了解或记录肇事车牌、车型、颜色等资料; (4)发生人员重伤或死亡类事故应立即报交警,被损坏一方当事人不在现场应设法联系,联系后报交警处理; (5)醉酒肇事宜报交警处理(防止酒醒后不认帐)。 (二)煤气泄漏的处理 1、工作目标: (1)义务消防人员确保3分钟内至现场处理; (2)确保无因处置不当而致煤气爆炸事件发生。 1、工作流程: (1)关总阀(别墅和洋房为楼下花园一侧,公共管道由煤气公司控管); 2)通知消防中心支援,告知煤气公司速至现场专业指引; (3)消防队员及消防车迅速至现场做好战斗准备; (4)封锁现场,设置警戒线,疏散楼内及附近人群;

(5)协助煤气公司人员处置; (6)处理完毕后将事情进行汇总上报,并于大堂或公告栏处公示事故原因;(7)恢复用气。 1、注意事项: (1)现场慎用对讲机、手机等通信工具(现场泄漏中心点30米为半径以内及下风向100米以内应关闭或禁用),规避可能因产生“电火花”而酿成煤气爆炸的一切可能; (2)业主室内煤气泄漏时不能打电话入其屋内,防止爆炸。 (三)业主家中报警器报警的处理 1、工作目标: 接报后当值队员及机动人员需在2分钟内至现场处理; 2.工作流程: (1)判断报警信号发起原因; (2)迅速联系业主查明情况,若属误报,绕场检查后撤离; (3)无法判定(如室内有响动但无人应门铃)室内是否受到不法侵害时应联系业主,视情况决定报110或公安介入处理; (4)可以判定不法侵害正在进行打斗或呼救声时,应果断采取措施制止并报110或派出所; (5)封锁现场及一切可能令疑犯逃跑的路口,如侵害人逃跑应设法留置,如有伤者,应报120。 3.注意事项: (1)接报后,应监控周围流动人员,观察室内情况并组织人员封锁; (2)对屋内出来的人员拦截盘查,身份有疑即留置并报警; (3)联系业主要及时,排除是否为误报(如线路老化、老鼠碰线或老年人不小心碰线); (4)非紧急情况不得入室内或破门而入,即只有在判断不法侵害正在进行(但要

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公共安全突发事件 应 急 处 理 预 案 固镇县梁桥小学 2013年2月

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为确保校园各类突发事件能够及时、迅速、高效、有序地得 到处理,保障我校全体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和身心健康,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上级有关部门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本预案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校园内师生员工生命财产和身心健康的火灾、地震、洪灾、公共卫生、环境污染以及人为的破坏等重大安全事件。 一、组织与指挥 (一)学校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全校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由学校领导及相关主要负责人组成,校长任组长。 应急领导小组履行下列主要职责: 1.指挥有关教师立即到达规定岗位,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2.安排教师开展相关的抢险排危或者实施求救工作。 3.根据需要对师生员工进行疏散,并根据事件性质,报请上级部门迅速依法采取紧急措施。 4.根据需要对事件现场采取控制措施。 5.对本校的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程序进行督察指导。 (二)突发事件发生后,学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应当根据“生命第一”的原则组织,决定是否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在第一时间内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三)学校各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有关工作,切实履行各自职责。对部门组织或负责的教育教学活动,活动前应有预见,并根据学校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采取相应的措施,发生事故,主动纳入学校预案工作程序。

(四)应急状态期间,领导小组各成员必须保证通信网络畅通。校内各部门应当根据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做好本部门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配合、服从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进行的督察和指导。 (五)学校内任何部门和个人都应当服从学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为处理突发事件作出的决定和命令。突发事件涉及的有关人员,对主管部门和有关机构的查询、检验、调查取证、监督检查及采取的措施,应当予以配合。 二、监测与报告 (一)开展突发事件巡视监测。任何人员都有巡视监测学校突发事件的责任,值周教师、教学活动的带队教师、学校安全门卫等更有监测学校突发事件的职责,一发现事件或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苗头,应向学校领导汇报。 (二)建立信息报告制度。突发事件发生或有可能发生突发事件的信息,采用逐级汇报制度,事件第一发现人应及时向学校汇报,学校应在第一时间向学校主管部门汇报,并随时与上级单位保持密切联系。 (三)严格执行学校重大事件报告程序。对于各类突发事件,应迅速判断事件性质,根据事件性质,及时向社会、政府各救治排险机构求救,并向相关的政府职能部门、上级主管部门逐级汇报。在得到指示和未得到指示前,对事故可能影响善后处理的现场、证件证物等要进行保护。 (四)突发事件向外发布情况,需要经校突发事件处理领导小组同意,在确定性质的基础上以集体形式发布,不得主观臆测、夸大其词,或者须经上级有关部门鉴定核实后作出决定。任何人员都不得瞒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突发事件。 三、应急调查与救治 (一)突发事件发生后,校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及有关部门,负责组织对突发事件进行调查处理。通过对突发事件调查、现场勘验,采取控制措施等,对危害程度做出评估。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流程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流程 1.0.0目的 本流程明确了营业现场突发事件的基本处理程序及相关要求,确保加强预警机制,以便商场管理人员能及时、有效地对突发事件进行处理。 2.0.0适用范围 适用于各商场。 3.0.0工作原则 3.1.0保障顾客及员工人身安全为第一的原则; 3.2.0保障顾客权益不受侵害; 3.3.0保障公司利益不受侵害; 3.4.0保障稳定商场正常的经营秩序; 3.5.0态度谦和,处理快速; 3.6.0避免事态扩大化,将不利影响减少到最低。 4.0.0相关文件 4.1.0《专柜手册》 4.2.0《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4.3.0《营运部个人绩效量化考核标准》 4.4.0《物业部个人绩效量化考核标准》 4.5.0《保安部个人绩效量化考核标准》 5.0.0职责 5.1.0分店店长为应急事件处理分店最高指挥者及第一责任人。 5.2.0商场各职能部门负责对现场相关突发事件的处理,并对突发事件的处理结果负相关责任。 5.3.0分店应成立突发事件处理小组,如有突发事件,以店长为首,其余小组成员都应到场参与事故处理。5.4.0突发事件处理小姐,由店长为最高指挥,营运、物业、保安、人力行政部负责人为小组成员,人力行政部 同时作为事件处理的督促部门。 5.5.0发生突发事件后,应第一时间逐级向上级领导汇报(发现人→部门负责人/店长→总部相关职能部门),并 同时进入紧急应急处理程序。 5.6.0分店应不定期组织应急小组成员学习并演练突发事件的处理程序,提高应变及处理能力。 6.0.0处理流程

6.1.0顾客损坏商品物品 6.1.1若损坏的物品是属于商场(专柜)自身原因造成的,其相关损失由商场(专柜)承担。同时导购员应向顾 客道歉,表示将做改进,以避免同类事件的再次发生。属商场(专柜)原因的因素包括: a) 专柜卖场内的通道设置不合理而造成的损坏(如通道狭窄,占道摆放); b) 专柜的商品摆放存在隐患而造成的损坏(如超出货架摆放、货架固定不稳等); c) 易碎商品没有设置醒目文字提示;构造复杂特别特别的工艺品,,导购员没有为顾客示范操作或提示而造 成的损坏; d) 营业时间专柜无人看管而发生的商品损坏; e) 顾客携带小孩时,导购员没有提醒顾客及监管好小孩,以至小孩不慎损坏商品(如小孩子拿笔在沙发上乱 画,小孩子出于好奇触摸碰碎商品等); f) 顾客受到导购员误导而造成的商品损坏; g) 商品本身存在质量问题或安全隐患。 6.1.2若损坏物品原因属顾客不慎造成的,应要求顾客对物品损失进行赔偿。事件发生后,可以先引导顾客到办 公室,由管理人员进行处理,且在整个处理过程中,要求语气温和婉转,避免与顾客在现场发生争执。当赔偿金额无法达成一致或损坏的物品较为贵重时,管理人员可与专柜负责人协商,对损失金额酌情处理。 当客人拒绝赔偿时,可要求有关执法部门协助处理。 6.1.3若顾客损坏物品金额高于保险最低免赔金额时,应保护好现场并立即与保险公司联系,可从保险公司得到 部门赔偿金。 6.2.0顾客在商场丢失物品 6.2.1对顾客进行安慰,同时通知保安部协助共同处理; 6.2.2向顾客了解事件的基本情况,并根据顾客提供的相关线索,帮助其进行仔细的搜寻; 6.2.3如寻找暂无结果,可叫顾客留下联系方式,以便若日后找回物品时通知顾客前来领取。如顾客丢失的物品 较为贵重,且顾客对商场进行指责或其他影响商场形象、声誉的行为举止时,可征询顾客意见是否需要报警处理或代为报警处理; 6.2.4最后营运部负责相关事件处理人员应在交接班本上做详尽记录,并跟踪处理。 6.3.0顾客在营业现场受伤 6.3.1当顾客在营业现场受伤时,首先应对顾客的伤情做紧急处理。简单的小伤可利用商场急救箱中药品进行消 毒、包扎等护理; 6.3.2当顾客伤情比较严重且商场人员无法进行处理时,应及时联系顾客家属、急救车协助将其送往医院救治; 遇到晕倒的患者,切忌不要随意搬动其身体,可在现场寻找了解基本急救措施的人员协助处理并及时处理

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预案范文2篇

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预案范文2篇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预案范文2篇 一、指导思想: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防病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江西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法》等法律、法规,针对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重大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地震、水灾、恐怖袭击、生化袭击)等不同事件类型,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二、组织机构:设立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救治队伍。救治队伍三个小组分别为:重大传染病疫情救治小组,重大食物中毒、职业中毒救治小组,重大创伤事故救治小组。 三、工作职责及任务: 1、领导小组负责审定预案措施,督促预案的贯彻落实,评价预案工作效果,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方案的修订、补充,指挥、协调突发事件处理工作。 2、办公室具体承担预案管理工作,协助领导小组指挥协调各部门落实预案应急处理方案制定相应管理措施,定期组织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定期对医疗卫生人员开展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并将其列入继续教育考核内容,负责开展突发事件日常监测与报告工作,按规定汇总、报告突发事件的有关信息。

3、救治小组:负责突发事件救治、报告工作。应急预案启动后,服从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立即到达规定岗位,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提高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救治能力。 四、应急处理: 1、应急准备:(1)定期进行突发事件应急演练;(2)开展公共卫生知识、突发事件应急知识的宣传及技能的培训,增强应对能力;(3)做好突发事件日常监测和报告工作;(4)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所需药、试剂、医疗器械、救护设备、防护用品等应急物资的储备制度及目录。 2、报告程序:有下例情形之一的,医务人员应当在接诊的同时向医务科(或总值班)报告,接到报告人员及时向主管领导报告,并在一小时内向市卫生局报告;或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在2小时内向辖区疾病控制中心报告:(1)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爆发、流行的;(2)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3)发生或者可能的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事件的。 报告内容应当包括科室、联系人、联系方式、报告时间、突发事件类型和特征,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范围,涉及的人数、临床表现,可能的原因、已经采取的措施等。 根据突发事件的进展和新发生的情况,及时按程序进行后续报告。 3、在传染病爆发、流行期间或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蔓延期间,对疫情实行日报告制度和零报告制度。 任何科室或个人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缓报、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包括哪几阶段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包括哪几个阶段 2. 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基本构成 3. 事故应急救援的响应程序可分为哪几个过程 4. 现场指挥系统有哪些职能 :1.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包括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4个阶段,充分体现“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应急理念。 (1)预防 在应急管理中预防有两层含义,一是事故的预防工作,即通过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等手段,尽可能地防止事故的发生,实现本质安全;二是在假定事故必然发生的前提下,通过预先采取的预防措旋,达到降低或减缓事故的影响或后果的严重程度,如加大建筑物的安全距离、工厂选址的安全规划、减少危险物品的存量、设置防护墙以及开展公众教育等。从长远看,低成本、高效率的预防措施是减少事故损失的关键。(2)应急准备 应急准备是指为有效应对突发事件而事先采取的各种措施的总称,包括意识、组织、机制、预案、队伍、资源、培训演练等各种准备。 (3)应急响应 应急响应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以后所进行的各种紧急处置和救援工作。及时响应是应急管理的又一项主要原则。 (4)应急恢复 恢复是指突发事件的威胁和危害得到控制或者消除后所采取的处置工作。恢复工作包括短期恢复和长期恢复。 2.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基本构成包括: (1)组织体系 组织体系是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的基础,主要包括应急管理的领导决策层、管理与协调指挥系统以及应急救援队伍。 (2)运行机制 运行机制是全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保障,目标是实现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必块为主,分级响应、统一指挥,资源共享、协同作战,一专多能、专兼结合,防救结合、平战结合,以及动员公众参与,以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内部的应急管理,明确和规范响应程序,保证应急救援体系运转高效、应急反应灵敏、取得良好的抢救效果。 (3)法律法规体系 法律法规体系是应怠体系的法制基础和保障,也是开展各项应急活动的依据,与应急有美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由立法机关通过的法律、政府和有关部门颁布的规章、规定以及与应急救援话动直接有关的标准或管理办法等。 (4)支持保障系统 支持保障系统是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体系运转的物质条件和手段。主要包括通信信息系统、培训演练系统、技术支持系统、物资与装备保障系统等。 3.事故应急救援的响应程序按过程可分为接警、响应级别确定、应急启动、救援行动、应急恢复和应急结束等几个过程。 4.现场指挥系统模块化的结构由指挥、行动、策划、后勤以及资金/行政5个核心应急响应职能组成。.起重机安装、拆卸、检查、维修或操作等作业时,伤害类型有哪些 2.起重机有哪些安全装置 3.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中的规定,如何进行事故调查取证 4.为防止类似事故发生,应采取的技术措施、管理措施有哪些 1.重物坠落伤害、起重机失稳倾翻造成的伤害、挤压伤害、高处坠落伤害、触电伤害、其他

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流程

附件 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流程(暂行) 为及时妥善处置重大突发事件,根据国务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银监会《重大突发事件报告制度》、《关于进一步完善大型银行信息报送机制的通知》要求及我行相关规定,特制订本流程。 一、重大突发事件的范围 重大突发事件指可能对我行自身经营发展、区域或全国金融稳定造成重大影响的事件,包括但不限于: (一)违法违规经营事件; (二)被诈骗、抢劫、盗窃等外部事件; (三)因IT系统故障导致金融业务中断的事件; (四)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引发无法正常经营的事件; (五)重大涉诉事件和舆情事件; (六)客户经营出现危机引发重大风险事件; (七)其他具有重大影响的事件。 二、处理流程 (一)事发机构出现突发事件后,由各一级分行及时报送总行办公室和相关牵头部门。发生在总行、附属公司的突发事件,

由部门、附属公司报送分管行领导和总行办公室。 (二)总行办公室接到报告后,负责报送董事长、行长、监事长、分管行领导。牵头部门不明确时,办公室就处置突发事件的牵头部门提出建议。 (三)牵头部门在分管行领导的直接领导下,组织相关部门,负责对突发事件进行应急处置,主要流程包括:1、对突发事件的性质、影响等作出评估,提出处理措施;2、向行领导报告最新情况;3、指导分行做好应急处理;4、拟订媒体应答口径报办公室;5、持续向银监会等监管部门及有关部委进行报告。 (四)如遇重大突发事件,总行可成立临时应急小组。组长由分管行领导担任,小组设在牵头部门,相关部门参与。 (五)办公室统筹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并协调牵头部门和相关分行应对舆情。 三、牵头部门 (一)IT系统故障等突发事件,由信息科技部牵头负责。 (二)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引发我行营业场所无法正常经营的事件,由渠道管理部牵头负责。 (三)聚众上访等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由党务工作部牵头负责。 (四)外部侵害且无我行人员参与的涉案事件,由安全保卫部牵头负责。 (五)管理人员被司法机关采取强制措施不能正常履职,或

超市公共场所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编号:AQ-BH-01387 ( 应急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超市公共场所突发事件应急预 案 Emergency plan for supermarket public places

超市公共场所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备注:应急预案明确了应急救援的范围和体系,有利于做出及时的应急响应,当发生超过应急能力的重大事故时,便于与应急部门的协调,降低事故的危害程度。 一、制定的目的 为加强**超市卖场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预防和杜绝突发事 件的发生,保障卖场及购物群众的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本着“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原则,结合卖场实际情况,特制定 本预案。 二、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1、成立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值班经理负责超市应急救援工作的 组织和指挥 总指挥:经理 副总指挥:值班经理、防损部长 组员:各课别主管及超市员工 职责:全面负责组织、指挥、协调处理突发事件、应急疏散预 案的具体实施,确保能够按照预案顺利进行。

2、职责分工 (1)总指挥职责:发生重大事故时,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指令;组织指挥应急队伍实施救援行动;向上级汇报和友临单位通报事故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救援请求;组织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等。 (2)副总指挥职责:协助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工作。 (3)现场指挥组负责:协助总指挥做好事故报警、情况通报及事故处置工;负责灭火、警戒、治安保卫、疏散、道路管制工作;负责事故现场通讯联络和对外联系;负责协助抢险机械设备的调转;负责现场医疗救护指挥及中毒、受伤人员分类抢救和护送转院工作,负责抢险救援物资的供应和运输工作。负责事故现场的通讯联络和对外联系;负责与有关单位人员的紧急联络,在最短的时间内,传达领导小组的抢险指令,做好与“110”、“120”等单位的联系。 (4)技术保障组职责:协组总指挥负责抢险抢修工作的现场指挥;负责抢险方案的制定,组织指导方案实施。 (5)人力保障组职责:主要搞好购买者的人身安全,负责人员

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为提高我校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有效预防、正确应对、及时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保障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制定本预。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 (一)、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学校发生的肺鼠疫、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放射损伤、新传染病以及我国已消灭传染病等达到卫生部确定的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的。 (二)、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学校发生集体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超过20人并出现死亡病例,或出现1例及以上死亡病例; 2、学校发生肺鼠疫、肺炭疽、腺鼠疫、霍乱等传染病病例,发病人数以及疫情波及范围达到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重大突发公共卫 生事件标准; 3、学校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疑似病例; 4、乙类、丙类传染病在短期内爆发流行,发病人数以及疫情波及范围达到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 5、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扩散到龙口市以外的学校; 6、因预防接种或群体性预防服药造成人员死亡; 7、因学校周边环境污染造成的各类急性中毒事件,一次中毒师生人数在50人以上,或死亡5人及以上; 8、发生在学校的,经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三)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学校发生集体性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超过20人,或出现死亡病例; 2、学校发生肺鼠疫、肺炭疽、霍乱等传染病病例,发病人数以及疫情波及范围达到地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标准; 3、乙类、丙类传染病在短期内爆发流行,疫情局限在龙口市域内的学校,发病人数达到地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 4、在龙口市地域内的学校发现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5、发生在学校的因预防接种或预防性服药造成的群体性心因性反应或不良反应; 6、因学校周边环境污染造成的急性中毒事件,一次中毒师生人数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