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级统计师历年试题及答题思路

高级统计师历年试题及答题思路

高级统计师历年试题及答题思路
高级统计师历年试题及答题思路

2007年高级统计师实务试题卷

第一部分简述题

第一题(20分)

从概念、编制方法和应用的角度,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购买力平价(PPP)进行比较。

答:一、消费价格指数(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城乡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我国编制价格指数的商品和服务项目,根据全国城乡近11万户居民家庭消费支出构成资料和有关规定确定,目前共包括八大类,251个基本分类,约700个代表品种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就是在对全国550个样本市县近3万个采价点进行价格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国际规范的流程和公式算出来的

利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可以观察和分析消费品的零售价格和服务价格变动对城乡居民实际生活费支出的影响程度,是进行价格总水平监测和调控及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指标

二、购买力评价(PPP)购买力平价是指不同国家商品(货物和劳务)的价格比率,也就是基准国单位通货所能购买的商品数量,在对比国购买时需要该国通货的数额,

调查收集对比国家150多类、2000多种代表规格品(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资料,并利用支出法计算的各国国内生产总值作基础,用国内生产总值按150多类划分的支出构成作为权数,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出的国内生产总值的购买力平价

用PPP代替汇率作为货币转换因子,可以消除各国消费支出额中的价格因素,从而比较各国物量意义上的消费支出水平。

第二题(10分)

为了解消费者2007年购买汽车的打算,某调查公司利用国内某知名门户网站汽车栏目进行了一次网上调查。共有10万人自愿参加了此项调查,其中有3万人表示将于2007年购买小汽车。随后,该调查公司发布报告:2007年中国将有30%的居民计划购买小汽车。请对这一结果进行评价。

答:网上调查,样本不是随机的

自愿参加,样本也会有偏误

30%是点估计值

可能考法:用等距抽样、整群抽样、分层抽样等方法,然后让我们

运用这些方法的概念和理论进行判断给出一个调查方案,让我们的评价这个方案还有没有什么不足,或者有什么错误告诉我们一个整群抽样或分层抽样的结果,让我们计算误差互联网调查的特点

第三题(10分)

“十一〃五规划”已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作为衡量资源消耗水平的主要指标,要求2010年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依据目前的能源统计制度,请回答以下问题:1.能源统计的主要内容。2.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指标如何计算?

答:能源统计的主要内容能源统计是运用综合能源系统经济指标体系和特有的计量形式,采用科学统计分析方法,研究能源的勘探、开发、生产、加工、转换、输送、储存、流转、使用等各个环节运行过程、内部规律性和能源系统流程的平衡状况等数量关系的一门专门统计

高级统计实务试题卷第1页(共4页)

能源统计的主要内容有四个方面:能源购进、消费和库存统计;能源加工转换统计;能源经济效益统计;能源单耗指标统计

单位GDP能耗由能源消费总量和国内生产总值这两个指标计算而得。计算公式为:单位GDP能耗(吨标准煤/万元)=能源消费总量(吨标准煤)÷国内生产总值(万元)

第二部分案例题

应地扣除所发生的费用后收入总和。=总收入-税费支出-家庭经营费用支出-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 -上交集体承包任务-其他集体提留收费-调查补贴可支配收入是收入分配的概念,由农民生产活动的净收益和再分配净收益构成

可支配收入=农村住户总收入-家庭经营费用支出-税费支出 -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财产性支出-转移性支出-调查补贴 -赠送农村外部亲友支出

农户纯收入=105000-1000-26000-1500=76500

可支配收入=105000-26000-1000-1500-4000-2000=70500

第五题(25分)

普查和抽样调查是两种常用的统计调查方法,请回答:1.普查和抽样调查的特点。2.普查的结果比抽样调查更准确吗,为什么?3.二者在实际工作中的相互关系。

答:1、普查是指专门组织的、对全体调查对象普遍进行的一次性全面普查的特点:(1)、调查范围广,调查对象多;(2)、资料全面、准确,调查项目有限;(3)、工作量大,调查成本高;(4)、调查周期长,资料深入难。

抽样调查:由部分推断总体抽样调查的特点:(1)按随机原则抽样。(2)样本推论总体。(3)抽样误差可以控制。(4)节省人力财力和时间。

高级统计实务试题卷第2页(共4页)

2、从理论上来说,普查的结果是最准确的,但在实际组织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会导致结果有误差。抽样误差虽然不是全面调查,但它有科学的理论基础,所以估计的结果是准确的。

3、普查在调查时可以包括更多的单位、分组更细、项目更多。因此,有些社会经济现象不可能也不需要进行经常调查,但又需要掌握比较全面、详细的资料时,就可通过普查来解决。普查花费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多,不宜经常组织,抽样调查一是能够解决全面调查无法或难以解决的问题;二是可以补充和订正全面调查的结果,三是可用于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的检查和控制,四是可用于对总体的某种假设进行检验。

第六题(25分)

已知2001-2005年部分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如下表。要求:1.分别计算2001和2005年的投资率和消费率。2.不考虑价格因素,计算2005年GDP增长率,并分析投资和消费的拉动作用。3.简要分析净出口对2005年GDP

GDP消费率=最终消费支出总额/国民收入

2001年的投资率是37213/108972,消费率是66878/108972

2005年的投资率是88604/186701,消费率是96918/186701

2、2005年的GDP增长率=186701/160280—1

投资的拉动作用就是(88604-70477)/(186701-160280)

消费的拉动作用就是(96918-87033)/(186701-160280)

3、生产法的GDP=各部门增加值之和

收入法的GDP=各部门固定资产折旧+各部门劳动者报酬

+各部门生产税净额+各部门营业盈余支出法的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

GDP=186701,资本形成总额=79560,最终消费支出=96918

所以:净出口=10223,

净出口对GDP增长的影响就是10223/186701

第三部分选做题

本部分有两组题,要求在每组中选择一道回答。若多答,评卷时只对第七题和第九题打分。

第一组选答题(20分。本组包括第七和第八题,请选择一道回答)

第七题(20分)

检查人员在统计执法检查时发现,某乡3家工业企业2005年元月以后已完全停产,但该乡统计站却为这3家企业2005年上半年上报工业产值合计1526.6万元。该乡2004年有35家工业企业,基层上报工业产值合计4.6亿元,但统计站认为此数偏低,不符合实际情况,遂在录入汇总的过

高级统计实务试题卷第3页(共4页)

程中,对有关数据作了调整。经调整后,全乡35家工业企业合计上报工业产值7.8亿元。请回答以下问题:1.该统计站的行为构成了哪种统计违法行为?为什么?2.对该统计站的统计违法行为应如何处理?

答:1、统计机构、统计人员应当依法履行职责,如实搜集、报送统计资料,不得伪造、篡改统计资料,不得以任何方式要求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不真实的统计资料,不得有其他违反本法规定的,统计站对3家工业企业2005年元月以后已完全停产,但该乡统计站却为这3家企业2005年上半年上报工业产值合计1526.6万元。该乡2004年有35家工业企业,基层上报工业产值合计4.6亿元,但统计站认为此数偏低,不符合实际情况,遂在录入汇总的过程中,对有关数据作了调整认为此数偏低,不符合实际情况,遂在录入汇总的过程中,对有关数据作了调整,2、依据统计法第三十七条地方人民政府、政府统计机构或者有关部门、单位的负责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依法给予处分,并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予以通报:

(一)自行修改统计资料、编造虚假统计数据的;

(二)要求统计机构、统计人员或者其他机构、人员伪造、篡改统计资料的;

第八题(20分)

统计中经常应用三次产业分类标准,此外也常使用一些专题性产业概念,如体育产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环保产业等。要求:1.简述我国三次产业的分类标准。2.选择一个专题性产业简述其包括的内容,并说明其与三次产业分类的关系。

答:第一次产业:农业(包括林业、牧业、渔业等)

第二次产业: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气、煤气)和建筑业

第三次产业:除上述第一、第二次产业以外的其他产业。、

一、文化及相关产业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

二、体育产业是指是指为社会提供体育产品的同一类经济活动的集合以及同类经济部门的总和。

体育产业是国民经济产业体系的组成部分,体育产业的范围涵盖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而使体育产品(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进入生产、流通、消费和服务的各产业门类

三、环保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结构中,以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为目的而进行的技术产品开发、商业流通、资源利用、信息服务、工程承包等活动的总称(1)第一、二产业是第三产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第一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加强第一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只有第一发展了,才能为第二、三产业提供重要原材料和广阔的市场。世界上经济发达的国家,差不多都拥有发达的农业。

(2)第三产业对第一、二产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第三产业的加快发展是生产力提高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化经济的一个必要特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有利于增强农业生产的后劲,促进工农业生产的社会化和专业化是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优化生产结构,促进市场充分发育,缓解就业压力,从而促进整个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3)正确处理好三大产业的关系,既有利于经济的协调发展,也有高级统计实务试题卷第4页(共4页)

利于社会的稳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并不是说等于第一、二产业发展起来以后再发展第三产业,更不是通过削弱第一、二产业来发展第三产业,而应从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中来认识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性。

第二组选答题(20分。本组包括第九和第十题,请选择一道回答)

第九题(20分)

某地区有个体工业单位1000个,采用简单随机抽样办法从中抽取了20个作为样本。各样本单位调查资料如下表。从表中可以看出有些样本单位资料不完整,属于部分无回答;有些样本单位完全没有数据,属于完全无回答。要求:对部分无回答的样本所缺数据进行插补,对完全无回答进行权

先求平均数,然后用平均数*1000

第十题(20分)

已知某工业企业主要生产甲、乙两种工业产品,同时有一个工程队对外承接建筑工程安装业务。当期生产情况如下:(1)甲产品1000件,其中有800件用于乙产品生产使用,200件直接售出,单价2500元/件;(2)乙产品1500件,有1000件直接出售,单价5000元/件,其余500件转为成品库存;(3)当期生产的成品中有一部分是在上期半成品在制品基础上完成的,上期结转的半成品、在制品等存货价值为50万元,同时本期有一部分产品正处在加工过程之中,结转下期的半成品、在制品存货价值为40万元;

高级统计实务试题卷第5页(共4页)

(4)当期工程队完成建筑安装工程获得收入10万元。要求:据上述数据计算该企业工业总产值。

答:工业总产值=计算期生产的成品价值 + 计算期已经销售和准备销售的自制半成品价值 + 计算期已完工的对外承做的工业性作业价值(大修理价值)- 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结存量差额价值

200*2500+1500*5000+(40-50)+10

2008年高级统计实务试题卷

第一部分简述题

第一题(10分)

请简要回答:企业创新的含义?设计反映企业创新的统计指标时,应主要考虑哪些因素?

答:企业创新是指企业家以先进的工程技术和管理技术为依托, 对

生产要素进行重新组合, 建立新的生产经营体系, 进而获得经济效益的过程。

考虑哪些因素:领导重视,全员参与,定期总结,评比奖励。

第二题(10分)

在某次抽样调查中,调查员上门调查时发现一个被抽中样本户拒绝调查。请简要回答:1.调查员是否可以选择该样本户的邻居进行调查,为什么?2.对于此类问题,抽样设计时应如何考虑?

答:1、不能这样做。因为不满足随机性原则

2、无回答补救: 1、多次访问;2、替换被调查单位(调查前应该考虑好);

3、社会调查中涉及一些敏感性问题,随机化回答技术等

第三题(10分)

电话调查和上门访问调查是两种常用的现场调查方法,请比较二者各自的优点、缺点。电话调查的主要优缺点

答:上门访问调查:优点:1、方便灵活、回答率高;2、获得高质量数据

缺点:1、费用较高、时间较长; 2、某些群体的访问成功率低;

3、实施质量控制比较困难

电话调查:优点:费用低廉,而且可以获得高质量的样本,缺点:1、无法面对面交流 2、访谈时间的长度及访谈类型受很大限制

第二部分案例题

第四题(30分)

以下是某国家某年份的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单位:亿元):A.各产业增加值:第一产业102,第二产业1906,第三产业2630。B.生产税净额340,劳动报酬2618,固定资本消耗727。C.政府消费433,个人消费2648,货物与服务出口474,货物与服务进口362。D.国民总收入4697,国民可支配收入4661。

要求:1.按三种方法计算该国国内生产总值,缺失项目根据已知数据推算。2.计算有关的结构指标,并据此说明该国经济的基本特征。

答:1、一、增加值=总产出一中间投入

将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生产法增加值相加,得到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

高级统计实务试题卷第6页(共4页)

生产法增加值:102+1906+2630=4638

二、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收入法增加值之和等于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

营业盈余= 4638-2618-340-727=953

收入法增加值:2618+340+727+953=4638

三、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出口-进口)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433+?+(474-362)缺失项目

国民可支配收入=国民总收入+来自国外的净经常转移

=国内生产总值+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

+来自国外的净经常转移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4697-(474-362)=4585

2、

102/4638=2.2%

第二产业1906/4638=41.1%

第三产业2630/4638=56.7%

这个国家的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相当大,消费比率=(政府消费+个人消费)/GDP=3081/4638=66.4% 说明这个国家的消费比较大

第五题(30分)

单位GDP(增加值)能耗既取决于各产业部门能耗水平,又取决于产业结构。某地区2000年和2004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及其生产用能源消耗情况如下表。请分析该地区产业结构及能源消耗水平变化对单位GDP能耗水平的影响。

在分析产业结构时,用三次产业的GDP占GDP的比重来进行分析

2000年时,三次产业比重分别是:22.73% 27.27% 50%

2004年时,三次产业比重分别是:20% 25.45% 54.55%

统计图是个非常重要的工具

2004年和2000年相比较,该地区的产业结构有所升级,

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比重都有所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有所上升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

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每生产一个单位的国内生

产总值所消耗的能源,即能源消费总量/国内生产总值

2004和2000年相比能源消耗增加了1100万吨标准煤,增长了13.2%,但是2000年和2004年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分别是0.0038吨标准煤/元和高级统计实务试题卷第7页(共4页)

0.0034吨标准煤/元,可以看出2004和2000年相比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了10.5%

第六题(20分)

2007年7月,某企业因统计员小王生病住院,致使未按时报送《企业基本情况》、《企业财务状况》和《单位从业人员和劳动报酬情况》等报表。县统计局以该企业屡次迟报统计资料为由,决定对其予以警告,并处以5000元的罚款。该企业认为县统计局的处理不太合情理,且处罚过重,多次与县统计局交涉未果。

问题:对该企业和县统计局的争议,您认为可通过何种法律途径予以解决?应如何解决?

答:当事人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其中,对国家统计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派出的调查机构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向国家统计局申请行政复议;对国家统计局派出的其他调查机构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向国家统计局在该派出机构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派出的调查机构申请行政复议。

依照本法和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当事人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选择申请行政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也可以选择不申请行政复议,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可以先申请复议,对复议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不服再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应按照法律法规规定。

在申请行政复议时,该企业可以书面申请,也可以口头申请。收到行政复议申请后,管理机关应当在5日内进行,审查管理机关自受理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

如果该企业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可以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三部分选做题

本部分有四道选做题,任意选取其中两题作答,若多答题,评阅试卷时只对前面两个题打分。

第七题(20分)

我国政府统计中有一现象备受关注,即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加总结果明显高于全国GDP,增长速度间也存在一定差异,请简要分析其主要原因。

答:中央和地方GDP的统计结果存在差异,是多种原因造成的。

是国内的不同地区存在投资和物流等交叉现象

不同地区的价格水平会有差异

某些地方的特定经济产品和现象在当地经济中占很重要的比重,但中央统计很可能忽视这个经济现象,同样会造成统计差异中央会给地方不确定数据指标一个合理的浮动范围,而地方可能会选择有利于自己统计结果的上限或下限来做统计

地方弄虚作假,虚报数字我国从1985年开始核算GDP,并在国家和地区层高级统计实务试题卷第8页(共4页)

面同时实施。按照我国的GDP核算制度,国家GDP和地区GDP是分别独立核算的,即国家统计局负责核算国家GDP,地区统计局负责核算本地区GDP。国外有的国家也采用这种GDP核算模式。一般情况下,只要采用这种模式,地区与国家GDP都存在程度不同的差距。相比较而言,我国地区与国家GDP 差距比较显著。

今年上半年,地区GDP之和比国家GDP多出9.9%。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地区之间存在重复统计。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跨地区生产经营的情况越来越多,母公司和子公司所在地有可能将这种跨地区生产经营活动同时统计在自己的地区,造成重复统计。尽管统计制度做了严格规定,不允许有重复计算,但在实际操作中没有达到要求。

二是在核算GDP中,国家与地区使用的基础资料不完全一致。一方面,基础资料有缺口,GDP核算要求相当多的基础数据,但实践中,无论是国家,还是地区都存在资料缺口。针对不同的资料缺口,采用不同的推算办法来解决。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差异较大,在推算中,只能制定推算的原则和幅度区间,很难制定全国统一的推算标准。另一方面,各地区服务业统计状况差别较大。近年来,我国服务业发展很快,但各地区服务业统计水平参差不齐,全国统一的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一些地区使用或部分地使用自己调查的服务业统计数据,这种差异直接传递到GDP 上。

三是外部环境的影响。近年来,GDP受关注的程度越来越高,且被较多地直接或间接用于各种形式的工作业绩考核。地区按GDP大小排位的顺序及其变化也是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普遍的心理是只能位次提前,不能后移。由于GDP被赋予了重要的考核功能

如何解决:

1、尽快实施由国家统计局统一核算各省(区、市)GDP

2、建立地区GDP年联审制度,因此,为了考核过关或政绩的需要,不排除少数地区高估GDP数据的可能。

3、利用经济普查结果修订

第八题(20分)

育率为1;B地出生率为19‰,死亡率为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2‰,总和生育率为2.1。

要求:1.计算A、B两地的少年系数、老年系数、抚养系数和老少比。2.判高级统计实务试题卷第9页(共4页)

高级统计实务试题卷 第10页 (共4页)

断A 、B 两地的人口类型。3.请从人口对经济影响角度分析A 地现在和未来人口的优势和劣势。

答:少年儿童系数=(0~14周岁人口数÷总人口数)×100%

A 少年儿童系数=10/100×100%=10%

B 少年儿童系数=27/100×100%=27%

老年系数=(≥60周岁或≥65周岁人口数÷总人口数)×100%

A 老年系数=11/100×100%=11%

B 老年系数=7/100×100%=7%

人口抚养系数是指人口中处于被供养年龄(一般指15岁以下

和64岁以上)的人口与处于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的比

A 地 抚养系数=21/79 老少比=11/10

B 地:抚养系数 =34/66 老少比= 7/27

第二问:

A 地少年人口数所占比重比较少,处于劳动年龄的人口比较多,老年人口比重要高于少年人口

第三问:现在A 地处于劳动年龄的人口比较多,所以它的抚养系数比较大,而在将来,随着这个地区的劳动年龄人口转化为老年人口,将来A 地将成为一个老龄化社会,对A 地的社会保障、医疗卫生都有比较高的要求。人口变动的两个方面—生育率表(各年龄段妇女的生育率)和死亡率表(各年龄段人口的死亡率)的变动对经济的影响死亡率下降会促使劳动力增长率提高,提高经济增长率;使人口增长率提高,相对加重人口对自然资源的压力,降低人均消费和人均消费增长率,死亡率下降导致预期寿命延长、退休时间对工作时间之比提高,使得在职者为保障退休后生活需要更多地储蓄。

第九题 (20分)

率。2.分别计算2000年和2004年间该地区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系数及三次产业就业弹性系数。3

.根据上述计算结果进行简要分析。

答:1、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劳动成果与其相

2、就业弹性系数是从业人数增长率与GDP增长率的比值。

即GDP增长1个百分点带动就业增长的百分点,系数越大,吸

收劳动力的能力就越强,反之则越弱

从就业弹性系数可知经济增长带动就业的比率关系

(50-80)/80 除以(100-90)/90=-3.375

依次类推算

3、2004年和2000年相比,三次产业和全社会的劳动生产率都有所提高,其中农业提高幅度最大。从三次产业的就业弹性来看,第三产业最大,表明它对就业具有较强的拉动作用

第十题(20分)

某单位进行基本建设活动,2007年完成如下工作:1月份购臵土地支出费用100万元,5月份购买设备支出300万,全年建设单位管理费50万元;

关规定计算下表各项指标,要求列出计算公式。

建筑工程(各种房屋建造工程;设备基础、支柱等建筑工程,炼焦楼等各种窑炉的建筑工程、金属结构工程;为施工而进行的建筑场地布臵,工程地质勘探,原有建筑物的拆除,平整土地等;开矿井、石油天然气钻井工程,以及铁路公路桥梁等工程;水利工程;防空、地下建筑等特殊工程。)安装工程(包括生产、动力、起重、运输、传动和医疗、实验等各种需要安装设备的装配,与设备相连的工作台、梯子栏杆等装设工程等,被安装设备的绝缘、防腐、保温、油漆等工作为测定安装工程质量,对单个设备、系统设备进行单机试运工作。

设备器具工具购臵指建设单位或企业购臵或自制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高级统计实务试题卷第11页(共4页)

设备、工具、器具的价值。固定资产标准按照国家统一规定,但新建单位,扩建单位的新建车间,按照设计和计划要求购

臵或自制的全部设备、工具、器具,不论是否达到固定资

产标准,均应包括在内。

其它投资。

建筑工程投资额=∑(实际完成实物量×预算单价)×

(1+间接费率)×(1+计划利润率)×(1+税金率)建筑工程:(100+400+300)×(1+15%)×(1+10%)

安装工程:50×(1+15%)×(1+10%)

设备工器具购臵:300

其他费用:50+100=150

高级统计实务试题卷第12页(共4页)

2009年高级统计实务试题卷

第一部分必答题

第一题(10分)

请简述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的区别和联系。

答:区别: 1、两者研究的目的不同;2、研究的方法不同;3、结果不同;4、变量的地位不同

联系:有共同的研究对象,是相同的变量或事物;两者互补的。

第二题(10分)

在某地实施一项抽样调查,根据以往经验,预计空户率为5%,因拒访等原因造成的无回答率为15%。若要保证最终有效样本量能够达到200户,最少应抽取多少样本户?

答“设要抽取X户,有5%的空户率,则能抽上的只有(1-5%),无

回答率为15%,说明能回答的只有1-15%

X(1-5%)(1-15%)=200 X=247.2 取整=248

第三题(15分)

某建筑装饰工程公司2005年年报上报从业人员劳动报酬153.7 万元。某市统计局在例行执法检查时,经查阅有关单据、凭证、统计台帐,询问有关人员,认真进行核实,发现该企业全年共计支付:(1)职工工资88.7万元;(2)职工年终奖、安全奖等各类奖金12.6万元;(3)职工交通费补助11.2万元;(4)职工洗理费、书报费等3.4万元;(5)职工独生子女费0.6万元;(6)职工岗位津贴53.8万元;(7)职工食堂伙食补贴20万元;(8)职工其它工资性补贴和津贴2.1万元。

请回答:(1)根据国家劳动统计报表制度的规定,该企业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数据应包括上述哪些内容?具体应上报多少?(2)该企业的行为构成了哪种统计违法行为?为什么?

答:1、(1)职工工资88.7万元;(2)职工年终奖、安全奖等各类奖金12.6万(3)职工交通费补助11.2万元;(4)职工洗理费、书报费等3.4万元;(6)职工岗位津贴53.8万元;(8)职工其它工资性补贴和津贴2.1万元。应上报合计191.8万元。

2、瞒报统计资料的行为,作为统计调查对象的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予以通报;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依法给予处分:

,第七条统计调查对象中的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情节较重的,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特别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一)虚报、瞒报统计资料的;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有前款所列行为之一的,可以并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题(15分)

请简要回答什么是消费需求?列出2至3个常用的反映消费需求的统计指标,并比较它们之间的不同点。

答:1、消费需求是指消费者对以商品和劳务形式存在的消费品的需求高级统计实务试题卷第13页(共4页)

和欲望。

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最终消费支出=最终消费/GDP、城乡居民消费支)

3、最终消费支出、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既有区别也有联系一是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不是完整意义上的消费指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包括销售给居民的零售额和销售给社会集团的零售额。销售给居民的零售额指的是销售给城乡居民用于生活消费的商品金额,但是它也包括销售给城乡居民建房用的建筑材料。如前所述,居民建房支出是投资,居民建房购买的建筑材料支出是居民建房支出的构成部分。可见,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中包含了投资的内容,不是完整意义上的消费指标。销售给社会集团的零售额指的是销售给机关、社会团体、部队、学校、企事业单位、居委会或村委会等,公款购买的用作非生产、非经营用与公共消费的商品金额。但是,从销售环节很难区分销售出去的商品是否用于非生产、非经营用商品。其中有一些商品(例如办公纸张、账册、文印用品)可能用于中间消耗,有一些商品(如电讯设备、取暖设备、交通工具)可能用于投资。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也不是完整意义上的消费指标。

二是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不涉及非物质性服务,例如教育服务、医疗服务、文化艺术服务、娱乐服务,最终消费包括对这些非物质性服务的消费。

三是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不涉及农民自产自用的农牧产品,而最终消费则包括对这些产品的消费。所以,虽然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与最终消费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但两者之间的确存在明显的区别,利用前者代替后者,必然会产生误差。

第五题(25分)

某地统计资料如下表。要求:根据这些资料,对该地区8年间经济社

第二产业:400/1000=0.4 第三产业:500/1000=0.5

2008年:第一产业:0.08 第二产业:0.52 第三产业:0.4

三次产业增长速度:

第一产业:200/100-1=100% 第二产业:1300/400-1

第三产业:100%

高级统计实务试题卷第14页(共4页)

人均GDP:2000年:1000/500=2 ;2008年:2500/600=4.17

单位GDP能耗:2000年:1000/1000=1;2008年:3000/5000=0.6

经济越发达,第三产业的GDP比重越大,该地区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第二部分选答题

本部分有5道题,要求回答3道题。若多答,评卷时只对前三道答题打分。

第六题(25分)

请简述人口老龄化的含义及其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答:人口老龄化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对此,国际上通常的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

二、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消费结构面临转变

老年人口的增加,对消费总的影响不大,但会引起消费结构的变化。老年人的消费支出,用于医疗方面的会大幅度上升。同时,旅游、老年服务消费、休闲等相应服务业的消费需求将加大,大量资金转向老年人消费,将直接导致从事生产方面的投资相对下降,经济增长的速度比将放慢。

(二)科技创新遭遇浅滩

老年人口的增加,会降低整个社会吸收新知识和新观念的速度,导致技术创新能力下降,从而诱发采取贸易措施来保护国内劳动力市场,削弱了技术进步和灵活劳动力市场对长期增长的贡献作用。

(三)劳动力比例下降

人口老龄化发展会导致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相对下降,劳动年龄人口的数量及其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劳动年龄人口决定劳动力供给,而劳动力供给又是影响劳动生产率的一个重要方面。劳动年龄人口的相对缩减意味着可就业人口的减少,在一定的生产资料和技术条件下,劳动力资源不足就可能导致部分生产资料和设备的闲臵,影响社会生产活动的正常运转,从而影响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

(四)养老、医疗保障压力加大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透露,在退休人员以每年6%的速度递增的情况下,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正以每年1000亿元的规模增加。

第七题(25分)

简述投资率与国民储蓄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自1997年以来我国国民储蓄率持续高于投资率,请简要分析其原因。

答:投资和消费是国民收入分配中此消彼长的一对矛盾,长期过高的高级统计实务试题卷第15页(共4页)

投资率1意味着长期偏低的消费率2。消费率低意味着当年的国民收入分配中将较多的部分用于投资,而不是消费,至少造成即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障碍。

从目前国民经济核算情况看,居民消费增长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相当于固定资产投资率提高1.5个百分点。可见,消费增长的快慢直接制约经济的增长速度,也影响商品市场的活跃程度。

首先,收入是影响储蓄的最重要的因素。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储蓄随收入增加而增加。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宏观经济政策稳定,城乡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也不断提高。根据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最新修订结果,1993—2004年,我国年均GDP的实际增速要高于原核算数0.8个百分点;而经济普查发现的2.13万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漏统,意味着有同等数量的城镇居民收入和企业盈余的增加(因为按收入法核算,GDP 等于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之和,在税收收入数字完整准确的情况下,主要体现为劳动者报酬和企业盈余的增加)。这些数据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的速度要高于以前的估计。可以预见,在提高个税起征点、全面减免农业税等一系列有利于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政策的影响下,居民收入水平会得到进一步提高,进而支持居民储蓄走高。

其次,居民消费信心不足、即期消费能力不足,预防性储蓄增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老百姓承担了经济社会改革的巨大成本,住房、教育、医疗更被媒体戏称为新的“三座大山”。目前,我国有80%以上的劳动者没有基本养老保险,85%以上的城乡居民没有医疗保险,加上子女教育开支庞大,养老制度不明朗,就业形势不乐观,居民对未来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预期提高。因此在考虑收入的支配时,用于即期的消费不足,预防性储蓄明显增加。

再次,居民投资渠道狭窄也是造成储蓄猛增的原因之一。股市持续低迷,楼市正在经历调控,国债虽受追捧但发售量受限,红火一时的人民币理财和货币市场基金因收益难以令人满意和其他原因而陷于停顿,信托产品因门槛过高而曲高和寡。因此,将钱存入银行便成为普通老百姓的首要和唯一选择。

最后,人口和文化背景因素也是高储蓄的一个成因。就人口年龄结构看,一般而言,低龄及老龄两个年龄段的人口对储蓄的贡献小于中青年龄段,因为除了收入上具有优势以外,中青年还要面临“上有老、下有小”等生活压力,储蓄动机强。而我国目前人口的平均年龄水平正处在对储蓄贡献最高的时段。从文化背景看,高储蓄可解释为东亚文化的特质,不仅中国如此,日本、韩国、台湾地区和东南亚国家都有高储蓄的历史和传统。

第八题(25分)

基尼系数是国际上通用的反映居民收入差异程度的分析指标,它以洛伦兹曲线为基础计算。要求:

1.试绘出洛伦兹曲线,并简述基尼系数的计算原理(可不列公式)。

高级统计实务试题卷第16页(共4页)

在实际应用中,一般用等分法(十等分法或辛普森四分位法)计算基尼系数。将研究对象按人均收入由低到高进行排序,分成若干组,计算每组人口比重(Pi)、每组收入比重( W i )和累计比重(Q i ),利用以下公式计算基尼系数:为了用指数来更好地反映社会收入分配的平等状况,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洛伦茨曲线计算出一个反映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称为基尼系数。基尼系数即上图中面积A除于面积(A+B)的商,即G=A/(A+B)。当A为0时,基尼系数为0 ,表示收入分配绝对平等;当B为0时,基尼系数为1,表示收入分配绝对不平等。基尼系数在0~1之间,系数越大,表示越不均等,系数越小,表示越均等。市场经济国家衡量收入差距的一般标准是:基尼高级统计实务试题卷第17页(共4页)

系数在0.2以下表示高度平均;在0.2~0.3之间表示相对平均;0.3~0.4

之间表示较为合理;0.4~0.5之间表示差距偏大;0.5以上差距悬殊。

2.简述基尼系数的经济含义和取值范围,以及如何根据基尼系数的值来评价收入差异程度。

第九题(25分)

某企业科技项目人员为15人,劳务费为120万元;未参加项目的分管科技工作负责人和科技管理部门工作人员为3人,劳务费为15万元;企业办科技机构中从事保卫、医务和清洁等人员为4人,劳务费为8万元;企业用于科技活动的原材料费为50万元;经常费中用于购买和自制设备的支出为150万元;委托外单位开展科技活动经费支出为30万元;科研基建费支出为200万元;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为60000万元。

请根据以上资料计算:(1)科技活动人员数;(2)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3)内部支出中劳务费;(4)科技活动内部经费投入强度。

答:1、科研活动人员数=15+3=18

2、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120+15+8+50+150+200=543

3、内部支出劳务费=120+15+135

4、科技活动内部经费投入强度= 543/60000=0.9%

第十题(25分)

某地区经济发展的部分数据如下表。要求:

1.分别计算该地区的生产法工业增加值和收入法工业增加值(要求列出计算公式);

2.计算该地区“生产法”的工业增加值率(要求列出计算公式);

高级统计实务试题卷第18页(共4页)

生产法

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出-工业中间投入

工业总产出=工业总产值 + 工业企业本年应交增值税

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出-工业中间投入

=工业总产值+应交增值税-中间投入

=32598+979-25551=8026(亿元)

收入法

工业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2822+306+466+11+92)+(300+979)+631+2060=7667

2、工业增加值率=增加值/总产出

=8026/(32598+979)*100%=23.9%

3、工业增加值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工业增加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反映降低中间消耗的经济效益。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企业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扣除了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移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余额,是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

其计算公式为:

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工业中间投入+本期应交增值税。

工业增加值率(%)=工业增加值(现价)/工业总产出(现价)×100%

工业增加值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工业增加值占同期工业总产出的比重,即企业实现的价值占产品总价值的比重。工业增加值率的大小直接反映企业降低中间消耗的经济效益,反映投入产出的效果。工业增加值率越高,企业的附加值越高、盈利水平越高,投入产出的效果越佳。增加值率是一个地区工业企业盈利能力和发展水平的综合体现,其增加值率高低直接决定着一个地区的发展水平和效益水平。

高级统计实务试题卷第19页(共4页)

2010年高级统计实务试题卷

1.本试卷有两部分,共10道题,满分150分。

2.在你拿到试卷的同时将得到一份专用答题卡,所有试题务必在专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或草稿纸上作答不得分。

3.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首页的准考证号;答题以及需要填写姓名、准考证号码的地方用黑色签字笔书写。

4.答题时请认真阅读试题,对准题号作答。

第一部分必答题

第一题(10分)

今年我国将进行第6次全国人口普查。请问,人口普查对象有哪些法定义务?对人口普查对象的违法行为,应如何处理?

答:人口普查对象应当按时提供人口普查所需的资料,如实回答相关问题,不得隐瞒有关情况,不得提供虚假信息,不得拒绝或者阻碍人口普查工作。

人口普查对象拒绝提供人口普查所需的资料,或者提供不真实、不完整的人口普查资料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责令改正,予以批评教育。人口普查对象阻碍普查机构和普查人员依法开展人口普查工作,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

第二题(10分)

中新网×月×日电:国家统计局今日发布数据,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17 81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7%。请问上述文字中“7.7%”是发展速度还是增长速度?是同比还是环比?说说你对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同比和环比概念的理解。

答:是增长速度,是同比,统计指标按其具体内容、实际作用和表现形式可以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同比实际上就是指定年度间具体时期的指标数据比例,比如今年3月份某统计指标的值是110亿元,而去年3月份该指标的值是100亿元,那么该指标今年同比去年增长了(110-100)/100 x100% = 10%,这是同比增长速度。也有 110/100 x 100% = 110%,这是同比发展速度。

同比发展速度主要是为了消除季节变动的影响,用以说明本期发展水平与去年同期发展水平对比而达到的相对发展速度。

就年报而言,就是将下半年业绩数据与上半年业绩数据作比较。当然,多个连续时期间的统计数据的比例也是环比,比如对于2005年的工业生产销售收入可以得到12月份对11月份的环比,11月份对10月份的环比..1月份对2004年12月份的环比。这也就引出了环比增长速度与环比发展速度的概念。

环比增长速度 = (本期数-上期数)/上期数 x 100%,它反映了本期相对上期增长了多少。

环比发展速度 = 本期数/上期数 x 100%,它反映的是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期水平之比,表明现象逐期的发展速度。

第三题(15分)

高级统计实务试题卷第20页(共4页)

高级统计师考试答案

高级统计师考试答案-2007年 2008-06-06 09:06 第一题:从概念、编制方法和应用的角度,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购买力平价(PPP)进行比较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在我们编的<<高级统计师考试复习资料>>的82页,购买力平价的概念在补充课堂第二部分第五节。答案要点: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城乡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是对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进行综合汇总计算的结果。 我国编制价格指数的商品和服务项目,根据全国城乡近11万户居民家庭消费支出构成资料和有关规定确定,目前共包括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交通和通讯、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八大类,251个基本分类,约700个代表品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就是在对全国550个样本市县近3万个采价点进行价格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国际规范的流程和公式算出来的。 利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可以观察和分析消费品的零售价格和服务价格变动对城乡居民实际生活费支出的影响程度,是进行价格总水平监测和调控及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指标。 购买力平价是指不同国家商品(货物和劳务)的价格比率,也就是基准国单位通货所能购买的商品数量,在对比国购买时需要该国通货的数额。 购买力平价是通过价格调查收集对比国家150多类、2000多种代表规格品(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资料,并利用支出法计算的各国国内生产总值作基础,用国内生产总值按150多类划分的支出构成作为权数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出的国内生产总值的购买力平价。 购买力平价是决定汇率主要因素之一,也是进行国际经济比较的重要指标之一。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购买力平价指数的编制思路是相同的,简单地说都用的是加权的方法计算。但它们的用途和概念是不一样。

2016-2018年高级统计师高级统计实务与案例分析试卷考试真题

2016年高级统计师高级统计实务与案例分析试卷考试真题 1.本试卷有两部分,共8道题,满分150分。其中第一部分为必答题,共6道题,满分130分;第二部分为选答题,要求选答1道题,若多答,评卷时只对前1道答题打分,满分20分。 2.在你拿到试卷的同时将得到一份专用答题卡,所有试题务必在专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或草稿纸上作答不得分。 3.用铅笔填涂答题卡首页的准考证号;答题以及需要填写姓名、准考证号码的地方用黑色签字笔书写。 4.答题时请认真阅读试题,对准题号作答。 第一部分必答题 第一题(25分) 简述当前开展“三新”(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统计的意义。 第二题(20分) 简述国民经济核算中的基本总量指标及其平衡关系。 第三题(25分) 某地有三家工业企业A、B、C,共属于同一家集团公司,A企业为该集团公司的核心企业。2016年2月,政府统计机构没有在规定时间收到三家企业的统计报表,向三家企业分别发出要求其补报有关统计资料的催报单。A企业汇总三家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后,在催报期限内,以A企业的名义将三家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一并予以上报;B企业在催报期限内补报了本企业的统计报表,但经核查,统计报表中有多项统计指标没有填写;C企业认为A企业已经将本企业情况一并打捆上报,因此没有补报本企业的统计报表。请回答:(1)该案例中三家企业是否都存在违法行为?分别是哪些统计违法行为? (2)应当如何处罚? 第四题(20分) 阐述抽样调查中可能产生的误差,并结合实际提出控制误差的建议。 第五题(20分) 解释人口老龄化的概念,并结合表中数据分析该地区人口老龄化的状况及可能产生的影响。 第六题(20分) 根据下图简要分析我国近年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

2018年高级统计师考试真题

二○一八年度高级统计师资格考评结合考试 高级统计实务与案例分析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有两部分,共8道题,满分150分。其中第一部分为必答题,共6道题,满分125分;第二部分为选答题,若多答,评卷时只对前1道答题打分,满分25分。 2.在你拿到试卷的同时将得到一份专用答题卡,所有试题务必在专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或草稿纸上作答不得分。 3.用铅笔填涂答题卡首页的准考证号;答题以及需要填写姓名、准考证号码的地方用黑色签字笔书写。 4.答题时请认真阅读试题,对准题号作答。 第一部分必答题 第一题(25分)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种转变对统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请简述:(1)对高质量发展进行统计监测的意义;(2)构建衡量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统计指标体系的基本思路。 第二题(20分) 国家统计局自2018年4月份起定期发布城镇调查失业率。该指标与城镇登记失业率并用,反映我国失业就业状况。请简述:(1)城镇调查失业率与城镇登记失业率的区别;(2)发布城镇调查失业率的意义。 第三题(20分)

全国经济普查是我国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每五年开展一次。请简述:(1)经济普查的目的、对象及主要内容;(2)确保经济普查数据质量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第四题(20分)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16)》规定:把一部分能够带来预期收益的研发支出不再作为中间消耗,而是作为固定资本形成计入GDP。请简述这项变化对GDP核算的影响。 第五题(15分) 当前,商业发展呈现出“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新态势。为快速了解和掌握新兴商业经济的发展情况,某地区商业主管部门委托你组织一次问卷调查。请问:(1)如何选择调查对象和调查的主要内容;(2)应采用何种调查方式,并简述理由。 第六题(25分) 请根据下表数据,从创新投入、协调发展、生态环境三个角度分析我国2012~2016年的发展情况。

2018年中级统计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八)

2018年中级统计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八) 2018年中级统计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八) 1.在研究某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平时,要通过对个别居民消费状况的了解达到对全市居民总体消费水平的认识,这主要体现了统计学研究对象的( )。 A.客观性 B.数量性 C.随机性 D.总体性 2.总体的差异性是指( )。 A.总体单位标志的不同表现 B.总体单位不同的标志 C.表现总体特征的各种指标 D.表现总体特征的各种标志 3.在对总体现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法是( )。 A.抽样调查 B.典型调查 C.重点调查 D.普查 4.普查的标准时间是指( )。 A.调查员登记调查资料时间 B.调查资料所属时间 C.完成登记任务时间 D.完成整个调查工作时间 5.统计整理阶段工作中最关键的问题是( )。 A.对调查资料的审核 B.统计分组 C.资料汇总 D.编制统计图表 6.次数分布中的次数是指( )。 A.划分各组的数量标志 B.分组的组数

C.分布在各组的总体单位数 D.标志变异个数 7.为反映不等距数列的实际分布情况,应计算( )。 A.次数 B.次数密度 C.频数 D.权数 8.某企业总产值计划在去年的基础上提高8%,执行结果仅比去年提高4%,则总产值计划执行结果的提高程度的计算公式是( )。 A.4%/8% B.8%/4% C.104%/108% — 1 D.108%/104% — 1 9.在右偏态分布条件下算术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关系表现为( )。 A. B. C. D. 10.对某单位职工的文化程度进行抽样调查,得知其中80%的人是高中毕业,抽样平均误差为2%,当置信度为95.45%时(z=2),该单位职工中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比重是( )。 A.大于84% B.等于78% C.在76%-84%之间 D.在78%-82%之间 10.置信区间的大小表达了区间估计的( )。 A.可靠性 B.显著性 C.可靠概率 D.精确性 1.D 2.A 3.B 4.B 5.B 6.C 7.B 8.C 9.C 10.C

2012-2015年高级统计师资格考评结合考试《高级统计实务与案例分析》试卷

2012年-2015年高级统计师资格考评结合考试 高级统计实务与案例分析试卷 1.本试卷有两部分,共10道题,满分150分。 2.在你拿到试卷的同时将得到一份专用答题卡,所有试题务必在专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或草稿纸上作答不得分。 3.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首页的准考证号;答题以及需要填写姓名、准考证号码的地方用黑色签字笔书写。 4.答题时请认真阅读试题,对准题号作答。 2012年真题 第一部分必答题 第一题(15分) 利用行政记录收集数据是一种重要的统计调查方法,请简述该方法的主要特点以及在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二题(10分) 某地企业主管部门负责人在2011年年报期间,通过电子邮件、短信等方式,向一些企业发送数据资料,要求企业按照他发送的数据上网报送。经过核实,这些企业网上报送的数据要比实际数据高出3-5倍。请问该案例中存在哪些统计违法行为?如果你是其中某个企业的统计人员,你该怎么办?

第三题(15分) 某乡共有10个行政村,现用与规模大小成比例的概率抽样(PPS方法)抽中3个村(即1号村、5号村、7号村)进行小麦产量调查,数据如下表所示。请根据表中数据估计该乡当年小麦总产量。 第四题(15分) 实施“四大工程”是统计改革的重大举措,请简要说明“四大工程”的基本内容、具体措施和主要作用。 第五题(20分) 简述GDP缩减指数与CPI的作用及二者之间的区别。 第二部分选答题 本部分有5道题,要求回答3道题。若多答,评卷时只对前三道答题打分。 第六题(25分)

简述GDP 核算中的进出口与海关统计中的进出口总额之间的关系。 第七题(25分) 下图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2005年人口金字塔,请据此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人口状况进行比较分析。 2005年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人口金字塔(单位:百万人) 表1和表2给出的是中国及相关国家1990-2007年居民消费支出相关数据。请根据这些资料分析说明这一时期我国居民消费的趋势和特点。 表1 居民消费支出占GDP 比重 单位:% 1990 1995 2000 2005 2006 2007 国际平均 60.0 60.8 61.3 61.1 60.7 低收入国家 77.8 75.3 75.2 74.8 73.4 74.1 中等收入国家 60.3 59.7 59.8 56.1 54.7 54.6 高收入国家 59.8 60.8 61.5 61.9 61.7 中国 48.8 44.9 46.4 37.7 36.3 35.6 美国 66.7 67.8 69.0 70.4 70.2 70.3 表2 1990-2007年居民消费支出与GDP 增长率 单位:% 居民消费支出年均增长率 GDP 年均增长率 国际平均 2.9 2.9 低收入国家 3.7 4.1 中等收入国家 4.6 4.6 2 300 100 100 300 300 200 100 0 100 200 300 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 男性 女性 男性 女性 80+ 75 - 79 70 - 74 65 - 69 60 - 64 55 - 59 50 - 54 45 - 49 40 - 44 35 - 39 30 - 34 25 - 29 20 - 24 15 - 19 10 - 14 5 - 9 0 - 4 年龄

2017年中级统计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

2017年中级统计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以下每小题各有四项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每小题1分。) 1、计算城镇失业率的分母是() A.城镇失业人数 B.城镇就业人数 C.总人口 D.城镇就业人员与失业人员之和 答案:D 【解析】城镇失业率=城镇失业人员/(城镇就业人员+城镇失业人员)X100%。 2、大中型企业科技活动的统计范围是() A.工业企业的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及成果应用 B.技术改进 C.基础研究 D.科技服务 答案:A 【解析】大中型企业科技活动的统计范围只限于工业企业的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及其成果应用两类,即通常讲的技术开发活动。 3、恩格尔定律公式是() A.食物支出百分比与总支出(或收入)百分比之比 B.食物支出变动百分比与总支出(或收入)百分比之比 C.食物支出变动百分比与总支出(或收入)变动百分比之比 D.食物支出百分比与总支出(或收入)变动百分比之比 答案:C 【解析】对恩格尔定律公式内容的考查。 4、农村住户调查的调查单位是()。 A.农村居民 B.农村常住户 C.农村暂住人口 D.农村村民 答案:B 【解析】农村住户调查的调查单位为农村常住户。一般包括三类:长期(一年以上)居住在乡镇行政管理区域内的住户、长期居住在城关镇所辖行政村范围内的住户、户口不在本地而在本地居住一年及以上的住户。 5、城镇居民家庭非现金收入每月填报,每()上报 A.月 B.季度 C.半年 D.年 答案:D 解析:城镇居民家庭成员基本情况、城镇居民家庭基本情况、城镇居民家庭现金收支、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支出等内容采用日记账方法来收集,每季上报一次;城镇居民家庭非现金收入每月填报,年末一次性上报。 6.()在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A.统计法律

2018年初级统计师基础知识章节预习试题:第三章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的法律规定含答案

2018年初级统计师基础知识章节预习试题:第三章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的法律规定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以下每小题各有四项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的代表字母填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1.《统计法》规定,乡、镇人民政府配备(),依法管理、开展统计工作,实施统计调查。 A.专职或兼职统计人员 B.乡、镇统计站 C.独立的统计机构 D.乡镇统计网络 【答案】A 【解析】最新修订的《统计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县级以上地

方人民政府设立独立的统计机构,乡、镇人民政府设置统计工作岗位,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统计人员,依法管理、开展统计工作,实施统计调查。” 2.各业务主管部门行政管理所必需的,具有一定的专业性、技术性的统计工作,只能由()来承担。 A.国家统计机构 B.部门统计机构 C.企业事业组织统计机构 D.民间调查机构 【答案】B 【解析】各业务主管部门行政管理所必需的,具有一定的专业性、技术性的统计工作,只能由部门统计机构来承担,及时为部门决策和管理提供服务,同时完成好国家和地方统计调查任务。 3.《统计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根据统计任务的

需要设立统计机构,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统计人员,并指定统计负责人。统计负责人,是指代表本部门或者本单位履行《统计法》规定职责的()人员。 A.行政领导 B.行政管理 C.统计责任 D.专业技术 【答案】B 【解析】统计负责人,是指代表本部门或者本单位履行《统计法》规定职责的行政管理人员。不设统计机构的部门或单位,一般应由具备统计专业职务条件的人担任统计负责人。统计负责人要由所在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指定,并报所在地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及上级主管部门统计机构备案。 4.加强统计基础建设,是企业事业组织统计机构的一项重要职责。根据多年统计实践经验,企业事业组织的统计基础建设有两个重点:

中级统计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

中级统计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 2017年中级统计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以下每小题各有四项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每小题1分。) 1、计算城镇失业率的分母是() A.城镇失业人数 B.城镇就业人数 C.总人口 D.城镇就业人员与失业人员之和 答案:D 【解析】城镇失业率=城镇失业人员/(城镇就业人员+城镇失业人员)X100%。 2、大中型企业科技活动的统计范围是() A.工业企业的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及成果应用 B.技术改进 C.基础研究 D.科技服务 答案:A 【解析】大中型企业科技活动的统计范围只限于工业企业的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及其成果应用两类,即通常讲的技术开发活动。 3、恩格尔定律公式是()

A.食物支出百分比与总支出(或收入)百分比之比 B.食物支出变动百分比与总支出(或收入)百分比之比 C.食物支出变动百分比与总支出(或收入)变动百分比之比 D.食物支出百分比与总支出(或收入)变动百分比之比 答案:C 【解析】对恩格尔定律公式内容的考查。 4、农村住户调查的调查单位是()。 A.农村居民 B.农村常住户 C.农村暂住人口 D.农村村民 答案:B 【解析】农村住户调查的调查单位为农村常住户。一般包括三类:长期(一年以上)居住在乡镇行政管理区域内的住户、长期居住在城 关镇所辖行政村范围内的住户、户口不在本地而在本地居住一年及 以上的住户。 5、城镇居民家庭非现金收入每月填报,每()上报 A.月 B.季度 C.半年 D.年 答案:D 解析:城镇居民家庭成员基本情况、城镇居民家庭基本情况、城镇居民家庭现金收支、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支出等内容采用日记账方

2019年高级统计师考试题

二○一九年高级统计师资格考评结合考试 高级统计实务与案例分析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有两部分,共8 道题,满分150 分。其中第一部分为必答题,共6 道题, 满分125 分;第二部分为选答题,若多答,评卷时只对前1 道答题打分,满分25 分。 2.在你拿到试卷的同时将得到一份专用答题卡,所有试题务必在专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或草稿纸上作答不得分。 3.用铅笔填涂答题卡首页的准考证号;答题以及需要填写姓名、准考证号码的地 方用黑色签字笔书写。 4.答题时请认真阅读试题,对准题号作答。 第一部分必答题 第一题(20 分) 2019 年1 月10 日,中央电视台播放了全国统计工作会议的有关消息,“我国将全力实 施好三大核算改革”,即建立国家统一的经济核算制度、编制全国和地方资产负债表、探索编 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请分别阐述三大核算改革的重大意义。 第二题(20 分) 案情摘要:根据群众举报,国务院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国家统计局 对某省A 县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违法举报线索进行了立案调查。立案调查发现,A 县规模 以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普查数据严重失实。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有关负责人强令、胁迫部 分工业企业按照给定的增速或数据确定工业总产值等指标数据,并据此填报相关统计报表,教育体育局有关人员无授权且无依据代填代报部分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报表,发改局有关 工作人员伪造投资项目入库材料和合同、打捆并代填代报企业统计数据。 请结合上述案情,(1)列出本案中统计违法主体及其统计违法行为,以及依法依规 可给予的处理方式;(2)谈谈对统计造假弄虚作假行为危害性的认识,并结合实际提出 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的具体建议。 第三题(20 分) 2019 年6 月,5G 商用牌照正式发放,标志着我国进入5G 商用元年。请阐述,随 着5G 时代的到来,统计工作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高级统计实务与案例分析试卷第1 页(共4 页)

高级统计师真题及答案 《高级统计实务与案例分析试卷》

二〇一六年高级统计师资格考评结合考试 高级统计实务与案例分析试卷 1.本试卷有两部分,共8道题,满分150分。其中第一部分为必答题,共6道题,满分130分;第二部分为选答题,要求选答1道题,若多答,评卷时只对前1道答题打分,满分20分。 2.在你拿到试卷的同时将得到一份专用答题卡,所有试题务必在专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或草稿纸上作答不得分。 3.用铅笔填涂答题卡首页的准考证号;答题以及需要填写姓名、准考证号码的地方用黑色签字笔书写。 4.答题时请认真阅读试题,对准题号作答。 第一部分必答题 第一题(25分) 简述当前开展“三新”(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统计的意义。 第二题(20分) 简述国民经济核算中的基本总量指标及其平衡关系。 高级统计实务与案例分析试卷第1页(共4页)

第三题(25分) 某地有三家工业企业A、B、C,共属于同一家集团公司,A企业为该集团公司的核心企业。2016年2月,政府统计机构没有在规定时间收到三家企业的统计报表,向三家企业分别发出要求其补报有关统计资料的催报单。A企业汇总三家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后,在催报期限内,以A企业的名义将三家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一并予以上报;B企业在催报期限内补报了本企业的统计报表,但经核查,统计报表中有多项统计指标没有填写;C企业认为A企业已经将本企业情况一并打捆上报,因此没有补报本企业的统计报表。请回答: (1)该案例中三家企业是否都存在违法行为?分别是哪些统计违法行为? (2)应当如何处罚? 第四题(20分) 阐述抽样调查中可能产生的误差,并结合实际提出控制误差的建议。 第五题(20分) 解释人口老龄化的概念,并结合表中数据分析该地区人口老龄化的状况及可能产生的影响。 某地区若干年份人口调查数据 1982年 1990年 2000年 2010年 2015年 0-14岁人口比重(%) 22.4 20.2 13.6 10.6 9.9 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 5.6 6.3 8.4 8.7 9.9 年龄中位数(岁) 27.2 30.5 34.4 35.7 36.1 高级统计实务与案例分析试卷第2页(共4页)

中级统计师《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真题及答案

二○○九年度全国统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考试 统计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试卷 注意事项 1.在你拿到试卷的同时将得到一份专用答题卡,所有试题均须在专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或草稿纸上作答不得分。 2.答题时请认真阅读试题,对准题号作答。 一、单项选择题(以下每小题各有四项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本题共40分,每小题1分。) 1.在研究某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平时,要通过对个别居民消费状况的了解达到对全市居民总体消费水平的认识,这主要体现了统计学研究对象的()。 A.客观性 B.数量性 C.随机性 D.总体性 2.总体的差异性是指()。 A.总体单位标志的不同表现 B.总体单位不同的标志 C.表现总体特征的各种指标 D.表现总体特征的各种标志 3.在对总体现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法是()。 A.抽样调查 B.典型调查 C.重点调查 D.普查 4.普查的标准时间是指()。 A.调查员登记调查资料时间 B.调查资料所属时间 C.完成登记任务时间 D.完成整个调查工作时间

5.统计整理阶段工作中最关键的问题是()。 A.对调查资料的审核 B.统计分组 C.资料汇总 D.编制统计图表6.次数分布中的次数是指()。 A.划分各组的数量标志 B.分组的组数 C.分布在各组的总体单位数 D.标志变异个数 7.为反映不等距数列的实际分布情况,应计算()。 A.次数 B.次数密度 C.频数 D.权数 8.某企业总产值计划在去年的基础上提高8%,执行结果仅比去年提高4%,则总产值计划执行结果的提高程度的计算公式是()。A.4%/8% B.8%/4% C.104%/108% — 1 D.108%/104% —1 9.在右偏态分布条件下算术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关系表现为()。A. B. C. D. 10.对某单位职工的文化程度进行抽样调查,得知其中80%的人是高中毕业,抽样平均误差为2%,当置信度为95.45%时(z=2),该单位职工中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比重是()。 A.大于84% B.等于78% C.在76%-84%之间 D.在78%-82%之间 11.置信区间的大小表达了区间估计的()。 A.可靠性B.显著性 C.可靠概率 D.精确性 12.在样本量一定的情况下,假设检验中犯第一类错误α与犯第二类错误β之间的关系是()。

高统计师职称评审办法

高级统计师考试辅导- 高级统计师考试题简析 一、考试的目标和要求 考试目标:评价应考人员的学识水平、业务能力,检测他们对统计理论理解的深度、了解的广度,以及他们在工作中应用这些理论的能力,处理和解决统计工作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试要求:只有资格审查合格的应考人员,才能参加考试。应考人员参加考试须携带黑色签字笔,按要求答题,遵守考场纪律。 二、解读《高级统计实务考试中国纲》 《高级统计实务考试中国纲》包括了高级统计师应具有的六个方面的业务工作能力:统计调查设计、管理;统计调查的组织和实施;统计整理;统计分析;国民经济核算和统计分类标准;统计法规和管理体制。要求应考人员掌握与上述六个方面业务工作能力相关的理论和方法知识,强调在实践中的运用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在统计调查设计、管理方面,要求应考人员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运用各种统计调查方法设计调查方案,包括调查方法、指标体系和调查表的设计。熟悉国家有关统计调查的规章制度,规范统计调查行为。 在统计调查的组织和实施方面,要求应考人员掌握各种现场调查方法及其适用条件,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最适当的方法组织现场调查,解决调查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熟悉专业统计调查报表制度,解释其主要指标的口径、含义及相互关系,能够运用主要指标分析社会经济问题。 在统计整理方面,要求应考人员掌握统计整理工作的主要环节及其主要方法,能够设计统计整理方案,组织实施统计整理工作,解决统计整理工作发现的问题。能够熟练使用一种统计分析软件,如EXCEL、SPSS 、SAS或STATA等进行计算调查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和统计分析。 在统计分析方面,要求应考人员掌握进行统计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统计和经济学理论方法,进行宏观和微观经济分析,能够撰写较高水平的统计调查报告或较高应用价值和学术水平的论文。 在国民经济核算和统计分类标准方面,要求应考人员掌握国民经济核算的功能、基本框架,准确理解国民经济核算各主要指标的含义、资料来源及与专业统计指标的联系与区别,正确解读国民经济核算账户及平衡表的关系,能够运用国民经济核算的理论和方法,解释和分析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熟悉各种统计分类标准并能够合理使用。 在统计法规和管理体制方面,要求应考人员熟练掌握统计法的具体内容和我国的统计管理体制,能够运用统计法的有关知识正确判断和处理各种统计违法现象。 三、考试命题的特点分析 (一)全面考核,突出重点 考试中国纲是考题的命题依据,高级统计师应具备的能力标准是命题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在全面考核应考人员对大纲六部分内容全面了解掌握的基础上,注重突出“一名高级统计师应具备的能力”这一考核重点。 (二)注重考核能力 高级统计实务科目考试的目的是考核应考人员的能力,因此在题型上和分值分布上主要倾向于考核应考人员能力。这些能力包括综合能力、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对计算机输出结果的解释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应用能力和判断能力等。同时也关注应考人员的知识面宽度和理论广度。 (三)综合度较高 案例分析计算题的综合度较高,应考人员只有在对大纲中所列要点熟练掌握的基础上才可能较全面地回答问题。因此,应考人员在复习时不仅要知道考试中国纲要点所在的位置,而且对其内容的实质有所掌握。当然开卷考试,不要求应考人员死记硬背要点,但一定要懂得如何利用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进行实际问题的分析。

2020年中级统计师考试统计基础知识试题

213 年中级统计师考试《统计基础知识》试题 二O—三年度全国统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考试统计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试卷 在你拿到试卷的同时将得到一份专用答题卡,所有试题均须在专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或草稿纸上作答不得分。 答题时请认真阅读试题,对准题号作答。 一、单项选择题 (以下每小题各有四项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本题共 4分,每小题 1 分。) 用实验法获取数据时,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产生应当是 () 。 随机的 配对的 随意的 有意的 在抽样调查抽取样本单位时,每次抽取时抽出来的是一组,而不是一个个体单位。这种抽样方法是 () 。 简单随机抽样 分层抽样 系统抽样 整群抽样 根据研究需要,有意识地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调查。 这种调查方法是 () 。 简单随机抽样 重点调查 C .典型调查

D.统计调查 按连续变量分组,第一组 55-65; 第二组 65-75; 第三组 75-85; 第四组 85 以上。则数据 () 。 65 在第一组 75 在第三组 75 在第二组 85 在第三组 对于定性数据和定量数据都能测量的统计量是 () 。 平均数 标准差 方差 众数 某单位的职工工资分组数列中,如果每组的职工工资额不变,但是每组人数都增加了1%,则该单位职工的平均工资水平 () 。 都增加 1% 都减少 1% 不变 不能确定 假定一个拥有一亿人口的大国和五百万人口的小国居民年龄差异程度相同,用重复抽样方法各自抽取本国的 1%人口计算平均年龄,则样本平均年龄的标准误差 () 。 两者相等 前者比后者大 C .前者比后者小 D.不能确定

由样本统计量来估计总体参数时,要求估计量的方差尽可能的小,这是满足了评价估计量标准的 () 。 无偏性 一致性 同质性 有效性 在样本数为n小样本情况下,如果正态总体方差c未知,样本均值经标准化后服从自由度为 () 。 n-1 的 t 分布 n-1 的 z 分布 n 的 t 分布 n 的 z 分布 在显著水平为a的假设检验中存在两类错误,其中如果拒绝原假设,则可能犯第一类错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是 () 。 最大不超过a 等于a 最小不超过a 不确定 在相关分析中,由于样本的随机性、样本容量少等原因,常常要对其进行相关系数的检验,其检验的假设为 () 。 H: 两变量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H1两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H: 两变量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H1两变量之间存在正的显著相关关系

2009年高级统计师高级统计实务与案例分析考试真题及答案

2009年高级统计师高级统计实务与案例分析考试真题及答案 P210第一题(10分) 请简述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的区别和联系。 答:区别: 两者研究的目的不同;一个是关系密切的程度和方向 ;另一个是相关的具体形式,也就是数量变动关系; 研究的方法不同:前者用散点图定性表示,或者用相关系数定量表示,后者是用回归方程表示的; 结果不同:前者两个变量只能计算一个相关系数 ;后者则一个是自变量,一个是因变量.当然也可能只有一个 方程; 知识点:(1)可能由于空户率或无回答率,改变了内部差异的性质;(2)无回答误差:由于无回答现象的发生而导致 调查获得的统计数据与社会经济现象的直实数据之间的差距就是无回答误差 .(3)无回答是指由于种种原因不能从单 位中获得研究所需要的有用的数据或记录 . P102 第三题(15分) 某建筑装饰工程公司 2005年年报上报从业人员劳动报酬 153.7万元。某市统计局在例行执法检查时,经查阅 有关单据、凭证、统计台帐,询问有关人员,认真进行核实,发现该企业全年共计支付:( 1 )职工工资88.7万 元;(2)职工年终奖、安全奖等各类奖金 12.6万元;(3)职工交通费补助11.2万元;(4)职工洗理费、书报 费等3.4万元;(5)职工独生子女费 0.6万元;(6)职工岗位津贴53.8万元;(7)职工食堂伙食补贴 20万 元;(8)职工其它工资性补贴和津贴 2.1万元。请回答:(1)根据国家劳动统计报表制度的规定,该企业从业人 员劳动报酬数据应包括上述哪些内容?具体应上报多少? ( 2)该企业的行为构成了哪种统计违法行为?为什么? 答:1、( 1)职工工资88.7万元;(2)职工年终奖、安全奖等各类奖金 12.6万(3)职工交通费补助11.2 万元;(4)职工洗理费、书报费等 3.4万元;(6)职工岗位津贴 53.8万元;(8)职工其它工资性补贴和津贴 2.1万元。应上报合计 191.8 万元。 2、瞒报统计资料的行为,作为统计调查对象的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 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予以通报;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属于 国家工作人员的,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依法给予处分 ,第七条统计调查对象中的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情节较 重的,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特别严重 的,给予开除处分: (一)虚报、瞒报统计资料的;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有前款所列行为之一的,可以并处五万元以下的罚 款;情节严重的,并 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P170第四题(15分) 请简要回答什么是消费需求?列出 2至3个常用的反映消费需求的统计指标,并比较它们之间的不同点。 答:1、消费需求是指消费者对以商品和劳务形式存在的消费品的需求和欲望。 1、 变量的地位不同:前者认为两个都是随机的,后者认为自变量是确定的,因变量是随机的. 联系:有共同的研究对象,是相同的变量或事物;两者互补的 P127第二题(10分) 在某地实施一项抽样调查,根据以往经验,预计空户率为 证最终有效样本量能够达到 200户,最少应抽取多少样本户? 答“设要抽取 X 户,有5%的空户率,则能抽上的只有( 15%,X ( 1-5%)( 1-15%)=200 X=247.2 按照向上取整原则 ,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进一步拓展。 5%,因拒访等原因造成的无回答率为 15%。若要保 1-5%),无回答率为15%,说明能回答的只有 1- =248 户.

二○○八年度全国统计专业技术高级资格考试《高级统计师实务》试卷及答案

2008年高级统计师资格考评结合试点考试 高级统计实务试题卷 1.本试卷有三部分,共10道题,满分150分。 2.在你拿到试卷的同时将得到一份专用答题卡,所有试题务必在专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或草稿纸上作答不得分。 3.用2B铅笔填涂试卷首页的准考证号; 答题以及需要填写姓名、准考证号码的地方用黑色签字笔书写。 4.答题时请认真阅读试题,对准题号作答。 第一部分简述题 第一题(10分) 请简要回答:企业创新的含义?设计反映企业创新的统计指标时,应主要考虑哪些因素? 第二题(10分) 在某次抽样调查中,调查员上门调查时发现一个被抽中样本户拒绝调查。请简要回答:1.调查员是否可以选择该样本户的邻居进行调查,为什么?2.对于此类问题,抽样设计时应如何考虑? 第三题(10分) 电话调查和上门访问调查是两种常用的现场调查方法,请比较二者各自的优点、缺点。

第二部分案例题 第四题(30分) 以下是某国家某年份的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单位:亿元):A.各产业增加值:第一产业102,第二产业1906,第三产业2630。B.生产税净额340,劳动报酬2618,固定资本消耗727。C.政府消费433,个人消费2648,货物与服务出口474,货物与服务进口362。D.国民总收入4697,国民可支配收入4661。 要求:1.按三种方法计算该国国内生产总值,缺失项目根据已知数据推算。2.计算有关的结构指标,并据此说明该国经济的基本特征。 第五题(30分) 单位GDP(增加值)能耗既取决于各产业部门能耗水平,又取决于产业结构。某地区2000年和2004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及其生产用能源消耗情况如下表。请分析该地区产业结构及能源消耗水平变化对单位GDP能耗水平的影响。 第六题(20分) 2007年7月,某企业因统计员小王生病住院,致使未按时报送《企业基本情况》、《企业财务状况》和《单位从业人员和劳动报酬情况》等报表。县统计局以该企业屡次迟报统计资料为由,决定对其予以警告,并处以5000元的罚

2018滨州继续教育考试题答案

继续教育复习题答案 单选 ()的基础是理解,核心是探求,本质是善于发现新问题,即在融会贯通的基础上举一反三,发现新知识、新思想和新理论。C、创新学习 ()对推动思想探索和理论研究具有最切实的作用,它可以照亮一片黑暗之地,可以激活一批过去废弃或视为无用的东西,可以统帅许多杂乱无章的现象使之有了神魂。B、新的观点 ()基本上都是率先创新。D、自主创新 ()具有引发、导向和激励专业技术人员学习的作用,为专业技术人员学习指名方向,并有效提升其学习的能力。A、学习目标 ( )是人类独有的本质特征和生命表现。D、理论创新 ()是由创造工程学创始人、美国的奥斯本在1939年推出的世界上第一个创造技法,是一种适合于集体进行的创造技法。B、智力激励法 ()是在反复熟记学习材料的过程中不断重现已学知识的一种学习方法,它帮助记忆很有作用。A、尝试回忆法 ( )体现的是专利的价值和市场控制力,是评价发明创造能力以及预测科技、经济未来发展的重要依据。C、发明专利拥有量 畅谈是头脑风暴法的()阶段。A、创意阶段 创新的“四阶段理论”是由()。B、英国心理学家沃勒斯提出的 创新的本质是( )。B、突破 创新思维能力的核心是()。C、思维方法的创新 当场不对任何设想作出评价,既不肯定某个设想,又不否定某个设想,也不对某个设想发表评论性的意见,这体现了头脑风暴法的()原则。B、延迟评判原则 当今时代,()的运用状况已成为企业在技术竞争、市场竞争中能否制胜的关键因素。A、专利战略 对于一个集体来说,建立一种能使专业技术人员为实现集体目标而在一起最佳作并履行职责的正式体制,即(),是实现目标的重要保证。C、组织结构 对专业技术人员来说,()是创新的原动力。A、敬业意识 贯彻专业技术人员主动参与原则,实现创新能力培训全员开发与重点提高相结合的原则,较多地采取()的形式。B、相互认识、自我总结 鲁班由茅草的细齿拉破手指而发明了锯属于侧向思维中的()。D、侧向移入 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概念是指( )。D、创新是劳动的基本形式,是劳动实践的阶段性成果 企业竞争力的DNA是指()。B、企业组织能力 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受到其他企业或单位的专利战略进攻或者竞争对手的专利对企业经营活动构成妨碍时,采取的打破市场垄断格局、改善竞争被动地位的策略称为()。B、防御型专利战略 生态经济伦理学、现代新儒学等新兴学科的出现,体现了理论创新的哪种类型与形式()。A、新的组合 下列哪个选项不能体现科学的批判精神和勇敢的探索精神()。C、创新要有丰富的想象力 下列选项不是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培养实现途径的是()。B、养:就是通过培养获得,靠努力成就 形象思维就是依据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加以选择、分析、综合,然后加以艺术塑造的思维方式。形象最明显的特点是()。B、形象性 运用(),有意识、有目的地与传统思维方法“背道而驰”,往往能得到极好的创新成果。D、逆反原理 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多的体现为()的竞争。C、知识和人才 在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的结构体系中,创新能力产生的前提条件是()。A、智力 知识产权中最重要的当属(),只有它才能全面有效地保护技术创新,排除竞争对手对相同专利产品的市场竞争,从而为企业带来丰厚的创新回报。B、专利权

2015年中级统计师《统计基础理论》真题及答案

2015年中级统计师《统计基础理论》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以下每小题各有四项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本题共40分,每小题1分。) 1.在一所高校里,统计学家打算做一项抽样调查了解学生是否愿意参加某项付费的课外活动。他打算在每个年级中(一年级到四年级)随机抽取100人进行调查。请问这种调查方式是()。 A.整群抽样 B.分层抽样 C.方便抽样 D.简单随机抽样 2.从一个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个样本量为10的样本,如果该样本的方差为零,则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总体的方差也为零 B.样本的均值等于样本的中位数 C.在这个样本中,10个数据的数值相等 D.总体的均值为零

3.下面直方图代表四组不同数据的分布,每组数据包含取值从1-7的28个整数,请问标准差最大的图是()。 A B

C D 4.已知甲单位职工的平均收入为5100元/月,标准差为540元;乙单位职工的平均收入为5200元/月,标准差为250元。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单位职工收入的离散系数高于乙单位 B.甲单位职工收入的离散系数低于乙单位 C.甲单位职工收入的离散系数等于乙单位 D.无法进行判断

5.一般情况下身高服从正态分布,现随机抽取100名儿童,测得数值如下:平均值1.3米,中位数为1.25米,标准差0.013米,则有68.3%的把握认为该样本中儿童的身高应该()。 A.低于1.287米 B.高于1.43米 C.在1.287米至1.313米之间 D.在1.17米至1.43米之间 6.一个随机抽取的样本,样本均值,在95%的置信度下总体均值置信区间为。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总体中有95%的数据在12到18之间 B.样本中有95%的数据在12到18之间 C.假如有100个样本被抽取,则会有95个样本均值在12到18之间 D.样本中的数据落在12到18之间的概率为95% 7.当对正态分布总体的均值进行推断时,样本统计量应该采用t分布的情况是()。 A.总体标准差未知,样本量小于30 B.总体标准差已知,样本量小于30

2015年高级统计师真题及答案_《高级统计实务与案例分析试卷》

二〇一五年高级统计师资格考评结合考试 高级统计实务与案例分析试卷 1.本试卷有两部分,共8道题,满分150分。 2.在你拿到试卷的同时将得到一份专用答题卡,所有试题务必在专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或草稿纸上作答不得分。 3.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首页的准考证号;答题以及需要填写姓名、准考证号码的地方用黑色签字笔书写。 4.答题时请认真阅读试题,对准题号作答。 第一部分必答题 第一题(15分) 有观点认为现在是大数据时代,传统抽样调查没用了。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第二题(15分) 对于统计部门发布的职工平均工资、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平均数指标,社会上常有疑问,部分人抱怨“被平均”了。请根据统计学原理对此进行简要评述。 第三题(15分) 居民在股市中的投资收益包括分红和价差收益两部分。根据国民经济核算原理,这高级统计实务与案例分析试卷第1页(共4页)

两种收益应如何记录在住户部门账户中? 第四题(20分) 简述固定样本连续调查的优缺点。 第五题(25分) 下面是一份关于居民出行情况调查问卷的主体部分,请指出问卷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Q1. 您的月均收入是____ ①[0,1500)元 ② [1500,3000)元 ③ [3000,4500)元 ④ [4500,6000)元 ⑤ 6000元及以上 Q2. 您的年龄是____ ①0-29岁 ②30-39岁 ③ 40-49岁 ④50岁及以上 Q3. 您的性别是____ ①男 ②女 Q4. 您从家出发到单位的时间大致是____ ① 10分钟以内 ② 30分钟以内 ③ 1小时以内 ④ 1小时以上 Q5. 您是否有驾驶证____ ①是 ②否 Q6. 您是否曾经酒后驾车____ ①是 ②否 Q7. 您每年因违反交通规则被罚款的次数大致是____ ① 1次 ② 2次 ③ 3次 ④ 4次 ⑤ 4次以上 高级统计实务与案例分析试卷第2页(共4页)

2008年高级统计实务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2008年高级统计师考试真题及参考答案解析 第一部分简述题 第一题(10分) 请简要回答:企业创新的含义?设计反映企业创新的统计指标时,应主要考虑哪些因素? 【答案解析】 企业创新是指企业家以先进的工程技术和管理技术为依托, 对生产要素进行重新组合, 建立新的生产经营体系, 进而获得经济效益的过程。 考虑哪些因素:领导重视,全员参与,定期总结,评比奖励。 第二题(10分) 在某次抽样调查中,调查员上门调查时发现一个被抽中样本户拒绝调查。请简要回答:1.调查员是否可以选择该样本户的邻居进行调查,为什么?2.对于此类问题,抽样设计时应如何考虑? 【答案解析】 1、不能这样做。因为不满足随机性原则 2、无回答补救: 1、多次访问;2、替换被调查单位(调查前应该考虑好); 3、社会调查中涉及一些敏感性问题,随机化回答技术等 第三题(10分) 电话调查和上门访问调查是两种常用的现场调查方法,请比较二者各自的优点、缺点。电话调查的主要优缺点 【答案解析】 上门访问调查:优点:1、方便灵活、回答率高;2、获得高质量数据 缺点:1、费用较高、时间较长; 2、某些群体的访问成功率低; 3、实施质量控制比较困难 电话调查:优点:费用低廉,而且可以获得高质量的样本,缺点:1、无法面对面交流 2、访谈时间的长度及访谈类型受很大限制

第二部分案例题 第四题(30分) 以下是某国家某年份的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单位:亿元):A.各产业增加值:第一产业102,第二产业1906,第三产业2630。B.生产税净额340,劳动报酬2618,固定资本消耗727。C.政府消费433,个人消费2648,货物与服务出口474,货物与服务进口362。D.国民总收入4697,国民可支配收入4661。 要求:1.按三种方法计算该国国内生产总值,缺失项目根据已知数据推算。2.计算有关的结构指标,并据此说明该国经济的基本特征。 【答案解析】 1、一、增加值=总产出一中间投入 将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生产法增加值相加,得到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 生产法增加值:102+1906+2630=4638 二、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收入法增加值之和等于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 营业盈余= 4638-2618-340-727=953 收入法增加值:2618+340+727+953=4638 三、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出口-进口)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433+?+(474-362)缺失项目 国民可支配收入=国民总收入+来自国外的净经常转移 =国内生产总值+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 +来自国外的净经常转移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4697-(474-362)=4585 2、 102/4638=2.2% 第二产业1906/4638=41.1% 第三产业2630/4638=56.7% 这个国家的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相当大,消费比率=(政府消费+个人消费)/GDP=3081/4638=66.4% 说明这个国家的消费比较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