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律专业科目考试

法律专业科目考试

法律专业科目考试
法律专业科目考试

法律专业科目考试

第一部分专业科目考试说明

一、专业科目考试范围与目的

专业科目考试范围包括招考岗位需要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管理知识和专业政策法规知识,具体包括法理学、宪法学、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

专业科目考试主要测试应试者承担招考岗位工作必须具备的专业素质,特别是运用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专业科目考试测评要素

专业科目考试测评要素主要有:

(一)专业知识素养。对招考岗位所需要的法律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灵活运用的能力。

(二)专业政策法规水平。对党和国家有关专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的理解掌握程度和结合实际贯彻执行的能力。

(三)专业管理能力。根据招考岗位职责要求,运用专业管理知识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招考岗位需要的其他相关能力。该项具体测评要素根据不同职位的要求,经职位分析确定。

测评要素比例根据招考岗位对专业知识和能力素质的要求确定。

三、专业科目考试方式与试卷结构

(一)考试方式:A类、B类两种考试均为笔试,闭卷。

(二)试卷满分:100分。

(三)考试时限:150分钟。

(四)试题难易比例

试题难度根据招考岗位对专业知识和能力素质的要求确定。专业科目考试A、B两类试卷在难易程度、题型、题量等方面会有所不同:

1、A类试卷(法律专业类职位)试题难易比例为:较容易试题约占30%,中等难度试题约占50%,较难试题约占20%。

2、B类试卷(非法律专业类职位)试题难易比例为:较容易试题约占60%,中等难度试题约占30%,较难试题约占10%。

(五)试题内容比例

试题内容比例根据新录用人员工作岗位对知识和能力素质的要求确定。考试内容比例:法理学占10%,宪法学占10%,刑法占20%,刑事诉讼法占15%,民法占20%,民事诉讼法占10%,行政诉讼法占5%,合同法10%。

(六)试题题型

试题题型分为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客观性试题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判断题,主观性试题包括简述题、案例分析题等。

七)题型示例

1、单项选择题

答题要求:每题给四个选项,选项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应试者应将正确的选项选择出来,并将所选项字母标号按要求填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错选、多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示例:我国刑法关于溯及力的规定采取的是:

A.从旧原则B.从新原则

C.从新兼从轻原则D.从旧兼从轻原则

2、多项选择题

答题要求:每题给四至五个选项,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答案是正确的,应试者应将正确的选项选择出来,并将所选项字母标号按要求填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错选、多选、少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示例:下列哪些财产,属于刑法所指的“公共财产”:

A.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

B.用于扶贫和其他公益事业的社会捐助或者专项基金的财产

C.在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集体企业和人民团体运输、管理中的私人财产

D.国有财产

3、判断题

答题要求:给出一句或一段话,由应试者进行正确或错误判断,并将结果填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判断错误或不判断均不得分。

示例:“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两个月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受遗赠的表示。到期没有表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其中“两个月”的规定为诉讼时效。

4、简述题

答题要求:要求应试者应仔细审阅试题,按照试题提问,抓住要点,简明扼要地回答问题。要求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作答。

示例:简述我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职权。

5、案例分析题

答题要求:要求应试者仔细审阅试题及提问,根据案情,运用掌握的法律知识作出全面的分析回答。要求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作答。

示例:甲是某县供销合作社工作人员。1992年,甲停薪留职,买下一处饭店,准备经营。为了方便在工商管理部门注册登记和领取营业执照,甲与原工作单位供销合作社领导达成协议,由供销合作社向工商行政管理局申请登记和办理一切手续,甲给供销合作社一笔“登记费”。甲和供销合作社均依约办事,很快便领到了营业执照,饭店登记注册为“某县供销合作社餐饮服务中心”。为了对外营业,甲以饭店的名义与个体户乙签订了装潢饭店的协议,总价款8万元。饭店装潢好后,甲并未按协议付款,经乙几次催要,甲均找借口推托。在一所小学任教的乙之妻丙听说了这事,劝乙上法院起诉。乙说他与甲是大学同学,关系一直不赖,甲肯定是一时经济紧张,再等一段时间再说。半年以后,甲仍未还款。丙便以自己的名义向某县人民法院起诉,要求某县供销合作社还款。

请问:

(1)对丙的起诉,人民法院应当如何处理?

(2)乙见妻子已向人民法院起诉,自己也觉得只有经过法律程序才能维护合法权益,遂委托丙为诉讼代理人进行诉讼。丙再次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是否应当受理?

(3)人民法院要求乙预交诉讼费,丙认为甲某肯定会败诉,应当由甲承担诉讼费用是显而易见的,故没有在指定的期限内交诉讼费。人民法院对此应如何处理?

(4)乙向人民法院递交的授权委托书中,“授权代理事项”一栏中写着“全权委托”。诉讼中,

甲声称他只能偿还6万元,丙说如果甲能还6万元并承担全部诉讼费用,就不再追索余款。丙是否有权这样做?

四、考试作答要求

专业科目考试试题分为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考试材料分为两部分:试题本、答题纸。应试者阅读试题本上的试题,按要求用钢笔或签字笔(最好为黑色签字笔)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作答。应试者务必携带的文具有:钢笔或签字笔(最好为黑色签字笔)、涂改液或橡皮,作答在试题本上或其他位置的一律无效。

第二部分专业科目考试内容

第一章法理学

基本要求:准确把握法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以及法律的基本理念和价值;整体上把握法律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能够运用法学理论结合法律条文规定分析法律问题。

第一节法的概念

法的定义法的现象法的本质法的特征(规范性国家意志性普遍性强制性程序性)法的作用(规范作用与社会作用)法的局限性

第二节法的要素

法律规则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法律规则与法律条文的区别法律规则的分类法律原则法律原则的含义、种类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的区别

第三节法的价值

法的价值的含义法的价值的种类自由秩序利益正义法的价值冲突及其解决

第四节法的效力

法的效力的含义法的效力范围法对人的效力法的空间效力法的时间效力

第五节法律关系

法律关系的概念与种类法律关系主体法律关系的内容法律关系客体(含义和种类)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与消灭法律事实、法律事件与法律行为

第六节法律责任

法律责任的概念和种类法律责任的特点法律责任的种类法律责任与权力、权利、义务的关系法律制裁的含义与种类

第七节立法

立法的定义立法权限中国的立法体制立法原则立法程序

第八节执法

法的实施和实现的含义与方式法的实现的标准执法的含义执法的特点执法的基本原则

第九节司法

司法的含义与特点司法与执法的区别我国司法的基本要求和原则

第十节守法

守法的含义守法主体守法与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守法的目标与要求

第十一节违法

违法的含义、种类与构成要件

第十二节法律监督

法律监督的含义法律监督的实质和构成国家法律监督体系社会法律监督体系

第十三节法律解释

法律解释的含义与特点法律解释的种类法律解释的方法

第十四节法治与法制

法治的含义法治与人治的区别法治与法制的区别法治国家的含义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条件

第十五节法与政治

政治对法的作用法对政治的作用法与政策的联系与区别依法执政与政治文明

第二章宪法学

基本要求:理解宪法的基本理论,准确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基本内容。

第一节宪法基本理论

宪法的概念宪法的特征宪法的本质宪法的分类

第二节宪法的基本原则

人民主权原则基本人权原则法治原则权力制约原则

第三节宪法规范

宪法规范的概念宪法规范的主要特点(根本性最高权威性原则性纲领性相对稳定性)

第四节宪法关系

宪法关系的概念宪法关系的主体(公民国家其他主体)宪法关系的内容(宪法上的权利和义务)宪法关系的客体

第五节宪政

宪政的概念和特征宪法与宪政的关系

第六节国体

国体概述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特色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爱国统一战线

第七节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国家保护社会主义公共财产

第八节国家的基本文化制度

文化制度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

第九节政权组织形式

政权组织形式的概念与种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概念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形式

第十节选举制度

选举制度的概念选举权的普遍性原则选举权的平等性原则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的原则秘密投票原则选举的组织划分选区和选民登记代表候选人的提出投票选举对代表的罢免和补选选举的物质保障和法律保障

第十一节国家结构形式

国家结构形式的概念和种类决定国家结构形式的因素(我国采取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原因我国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主要特点)我国行政区域划分的原则我国宪法规定的行政区划行政区域变更的法律程序行政区域边界争议的处理

第十二节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概念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

第十三节特别行政区制度

特别行政区的概念和特点中央与特别行政区的关系特别行政区的政治体制(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特别行政区政府特别行政区立法会特别行政区的司法机关)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制度(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予以保留的原有法律特别行政区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适用于特别行政区的全国性法律)

第十四节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公民和国籍公民与人民公民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的概念公民权与人权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监督权和获得赔偿权政治自)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社会经济、文化教育方面的权利(财产权劳动权劳动者的休息权获得物质帮助权受教育的权利文化权利和自由)

特定人的权利(保障妇女的权利保障退休人员和军烈属的权利保护婚姻、家庭、母亲、老人和儿童关怀青少年和儿童的成长保护华侨、归侨和侨眷的正当权利)

我国公民基本义务的主要内容(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纳税其他基本义务)

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主要特点(公民权利和自由的广泛性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性公民权利和义务的现实性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

第十五节国家机构

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社会主义法治原则责任制原则联系群众、为人民服务原则精简和效率原则)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性质和地位全国人大的组成和任期全国人大的职权全国人大的工作程序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性质和地位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组成和任期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职权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会议制度全国人大各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代表的权利和义务)

国家主席的性质和地位国家主席的产生和任期国家主席的职权国家主席职位的补缺

国务院的性质和地位国务院的组成和任期国务院的领导体制国务院的职权

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性质和地位中央军事委员会的组成和任期中央军事委员会的职责

地方各级人大的性质和地位地方各级人大的组成和任期地方各级人大的职权地方各级人大的会议制度和工作程序专门委员会和调查委员会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性质和地位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组成、任期和领导体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职权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所属工作部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

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

人民法院的性质和任务人民法院的组织体系人民法院的职权法官的职责法官的义务和权利法官的条件和任免法官的任职回避法官的等级法官的奖惩

人民检察院的性质和任务人民检察院的组织体系人民检察院的职权检察官的职责检察官的义务和权利检察官的条件和任免检察官的任职回

第十六节宪法的解释

宪法解释的机关宪法解释的原则和方法

第十七节宪法的修改

宪法修改的方式宪法修改的程序我国现行宪法的历次修改

第十八节宪法的实施及其保障

宪法实施的含义宪法的执行和宪法的适用宪法的遵守宪法实施的主要特点(宪法实施的广泛性和综合性宪法实施的最高性和原则性宪法实施的直接性和间接性)宪法实施的主要原则(最高权威性原则民主原则合法性原则稳定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宪法实施的条件(宪法实施的外部条件宪法实施的自身条件)

宪法实施保障的内容(保障法津、法规和法律性文件的合宪性保障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各政党、武装力量、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全体公民行为的合宪性)宪法实施保障的体制(由司法机关负责保障宪法实施的体制由立法机关负责保障宪法实施的体制由专门机关负责保障宪法实施的体制)宪法实施保障的基本方式(事先审查和事后审查附带性审查和宪法控诉)

第三章刑法

基本要求: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体系、结构和基本内容;熟悉有关的司法解释,了解刑法规定和司法解释的理论依据与实践依据;能够运用刑法理论与刑法规定正确、全面、细致地分析典型案例。

第一节刑法概说

刑法的概念与分类刑法的性质与任务刑法的体系与解释刑法的基本原则(罪刑法定原则平等适用刑法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刑法的适用范围

第二节犯罪的概念

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

第三节犯罪构成

犯罪构成的概念(犯罪构成的法定性犯罪构成的主客观统一性犯罪构成与社会危害性的统一性犯罪构成的重要性)犯罪构成的分类犯罪构成要件犯罪客体犯罪客观要件犯罪主体(自然人犯罪主体和单位犯罪主体)犯罪主观要件(犯罪故意犯罪过失)犯罪目的犯罪动机刑法上的认识错误

第四节正当防卫

正当防卫的概念正当防卫的条件防卫过当及其刑事责任

第五节紧急避险

紧急避险的概念紧急避险的条件避险过当及其刑事责任

第六节故意犯罪形态

故意犯罪形态的概念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共同犯罪(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共同犯罪的形式共犯人的分类及其刑事责任)

第七节罪数

区分罪数的意义与标准实质的一罪法定的一罪处断的一罪

第八节刑罚

刑罚及其特点刑罚的目的刑罚体系的概念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

第九节量刑

量刑概念量刑原则量刑情节的概念量刑情节的分类累犯(一般累犯特殊累犯对累犯的处罚)自首(一般自首特别自首自首与坦白的区别自首的法律后果)立功量刑制度(从重、从轻、减轻与免除处罚制度数罪并罚制度缓刑制度)

第十节刑罚的执行

刑罚执行的概念刑罚执行的原则减刑的概念和减刑的条件减刑的限度与幅度减刑的程序与减刑后的刑期计算假释制度(假释的概念假释的适用条件假释的考验期限与假释的撤销)

第十一节刑罚的消灭

刑罚消灭的概念和事由时效的概念追诉时效的期限追诉期限的计算赦免

第十二节罪刑各论概说

刑法分则体系的概念与特点刑法分则的条文结构罪状罪名法定刑刑法分则的法条竞合法条竞合的适用原则

第十三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的各种犯罪

第四章民法

基本要求:全面把握民法的基本理论体系,准确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的基本内容,能够综合运用民法的基本理论和具体法律规定和有关司法解释对民事案例进行分析。

第一节民法概论

民法的概念民法调整的对象(人身关系及其特征财产关系及其特征)民法的基本原则(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禁止权利滥用原则)民事法律关系(概念特征要素)民事权利(财产权与人身权支配权、请求权、形成权、抗辩权绝对权与相对权主权利与从权利原权利与救济权既得权与期待权)民事权利的救济(公力救济自力救济)民事义务(概念法定义务与约定义务积极义务与消极义务基本义务与附随义务)民事责任(概念和特征合同责任、侵权责任与其他责任财产责任与非财产责任无限责任与有限责任单独责任与共同责任按份责任与连带责任过错

责任无过错责任公平责任)民事法律事实(概念事件行为)

第二节自然人

自然人与公民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的类型(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无民事行为能力对成年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与无民事行为能力的认定)自然人的住所(住所与居所住所的设定与变更户籍与身份证住所的法律效果)监护的概念监护人的设立(法定监护指定监护委托监护)监护人的职责监护的终止宣告失踪(概念法律要件效力撤销)宣告死亡(概念法律要件效力撤销)个体工商户(概念特征)农村承包经营户(概念特征)个体工商户与农村承包经营户的财产责任个人合伙的概念个人合伙的财产关系(合伙的出资合伙财产)个人合伙的内部关系(合伙事务的执行入伙退伙)个人合伙的债务承担个人合伙的终止

第三节法人

法人(概念和特征应具备的条件)法人的分类(社团法人与财团法人公益法人与营利法人)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概念和特征范围)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法人的民事责任能力法人机关(概念意思机关执行机关代表机关监督机关)法人与法人分支机构法人的设立(法人设立的概念法人设立的方式法人设立的要件)法人的变更(法人变更的概念法人的合并与分立)法人的终止(法人终止的概念法人终止的原因法人的清算)法人的登记(登记的概念登记的类型)法人联营联营的概念联营的形式联营规避行为的效力

第四节物与有价证券

物的概念和特征物的分类(动产与不动产流通物与限制流通物特定物与种类物可分物与不可分物消耗物与不可消耗物有主物与无主物主物与从物原物与孳息)货币有价证券(概念和法律特征票据债券股票提单仓单)

第五节民事法律行为

民事行为与民事法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的特征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单方行为、双方行为与共同行为财产行为与身份行为有偿行为与无偿行为诺成性行为与实践性行为要式行为与不要式行为处分行为与负担行为有因行为与无因行为)意思表示的概念意思表示的类型(明示和默示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与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对特定人的表示与对不特定人的表示对话的表示和非对话的表示)意思表示瑕疵(欺诈胁迫乘人之危重大误解)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共通要件特别要件效力)民事法律行为生效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概念民事法律行为所附条件的特征民事法律行为所附条件的类型民事法律行为所附条件的成就民事法律行为所附条件对当事人的约束)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概念期限的法律要件期限与条件的效力)无效民事行为的概念无效民事行为的类型(行为人不具有行为能力实施的民事行为意思表示不自由的行为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行为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无效民事行为的后果民事行为的部分无效可变更、可撤销民事行为的概念可撤销民事行

为的类型(重大误解显失公平乘人之危欺诈、胁迫)可撤销民事行为的效果(撤销权变更权除斥期间)效力未定民事行为的概念效力未定民事行为的类型(无权处分行为欠缺代理权的代理行为债权人同意之前的债务承担限制行为能力人待追认的行为)效力未定民事行为的效果(追认催告权撤销权)

第六节代理

代理(概念、特征、法律要件)代理的类型代理权的概念代理权的发生(法定代理权的取得委托代理权的取得)代理权的授予滥用代理权之禁止代理权的终止无权代理表见代理(概念法律要件效果)

第七节诉讼时效

诉讼时效的概念普通诉讼时效期间特别诉讼时效期间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诉讼时效的中止、中断和延长

第八节期限

期限的含义期限的效力期限的性质及类型期限的计算方法

第九节物权概述

物权(概念特征)物权的效力(物权的优先效力物上请求权)物权法定主义民法上物权的种类(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占有权)物权变动的概念物权变动的原则(公示原则公信原则)物权的变动原因(物权的取得物权的消灭物权行为)物权的公示(交付及其法律效果登记及其法律效果)

第十节所有权

所有权(概念特征)所有权的内容(占有使用收益处分)所有权的种类土地所有权房屋所有权(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相邻关系动产所有权

第十一节共有

共有(概念特征)共有的种类(按份共有共同共有)

第十二节用益物权

用益物权(概念特征)土地承包经营权地上权地役权典权居住权

第十三节担保物权

担保物权(概念特征)抵押权质权留置权担保物权的竞合

第十四节占有

占有(概念性质)占有的种类占有的效力和保护占有的推定占有人与返还请求权人的关系占有的保护占有的取得和消灭

第十五节债

债(概念特征)债的要素(债的主体债的内容债的客体)债的发生原因(合同单方允诺侵权行为无因管理不当得利其他原因)债的分类债的履行规则(履行主体履行标的履行期限履行地点履行方式履行费用)债的不履行和不适当履行债的保全的概念债权人代位权(概念成立要件行使效力)债权人撤销权(概念成立要件行使效力)债的担保(概念种类)保证(概念和种类设立效力无效保证及其法律后果责任免除)定金(概念和种类定金的成立定金的效力)债的移转(概念债权让与)债务承担(概念和种类要件效力)债的概括承受债的消灭的概念清偿抵销提存免除混同

第十六节不当得利、无因管理

不当得利(概念成立要件基本类型)不当得利之债的内容(善意受益人的返还义务恶意受让人的返还义务)无因管理(概念成立要件)无因管理之债的内容(管理人的义务管理人的权利损害赔偿责任)

第十七节知识产权概述

知识产权的概念和特征知识产权的范围知识产权的民法保护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知识产权的侵权民事责任知识产权权利冲突知识产权诉讼时效知识产权诉讼特殊程序问题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国民待遇原则最惠国待遇原则独立保护原则自动保护原则优先权原则)

第十八节著作权

著作权的客体(作品的概念作品的种类)著作权法不予保护的对象一般意义上的著作权主体(作者继受人外国人和无国籍人)演绎作品的著作权人(演绎作品的概念演绎作品著作权的归属及行使)合作作品的著作权人(合作作品的概念合作作品著作权的归属及行使)汇编作品的著作权人(汇编作品的概念汇编作品著作权的归属及行使)影视作品的著作权人职务作品的著作权人(职务作品的概念职务作品的种类及著作权归属)委托作品的著作权人原件所有权转移的作品著作权归属作者身份不明的作品著作权归属著作人身权(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著作财产权(使用权许可使用权转让权获得报酬权)著作权的限制(合理使用法定许可使用著作权的保护期限)邻接权的概念出版者的权利(出版者的权利内容出版者的主要义务)表演者的权利(表演者权的主体和客体表演者的权利内容表演者的主要义务)录制者的权利(录制者权的主体和客体录制者的权利和义务)播放者的权利(播放者权的主体和客体播放者的权利和义务)著作权侵权行为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客体和主体(软件著

作权的客体软件著作权人及其权利归属)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内容(软件著作人身权软件著作权财产权)软件著作权的期限和限制(软件著作权的期限软件著作权的限制)软件登记侵犯软件著作权行为及法律责任(承担民事责任的侵权行为承担综合法律责任的侵权行为软件复制品有关主体的法律责任)

第十九节专利权

专利主体(发明人或设计人发明人或设计人的单位受让人外国人)专利权的客体(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法不予保护的对象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的实质条件(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外观设计专利的实质条件(新颖性实用性富有美感不得与他人在先取得的合法权利相冲突)专利的申请(专利申请的原则专利申请文件专利申请日)专利申请的审批(发明专利的审批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的审批)专利的复审和无效宣告(专利复审专利的无效宣告)专利权人的权利(独占实施权实施许可权转让权标示权)专利权人的义务专利权的期限专利权的限制(强制许可不视为侵犯专利权的行为)专利侵权行为

第二十节商标权

商标的概念商标的种类(平面商标和立体商标商品商标和服务商标)商标权的取得商标注册的原则(申请在先原则自愿注册原则)商标注册的条件(申请人的条件商标构成的条件)商标注册程序(申请的代理注册申请审查和核准)商标权的内容(专用权许可权转让权续展权标示权禁止权)商标权的消灭(注册商标的注销注册商标的撤销)商标侵权行为驰名商标的保护(概念认定特殊保护措施)

第二十一节侵权行为

侵权行为的概念和特征侵权行为的分类(一般侵权行为与特殊侵权行为单独侵权行为与共同侵权行为积极的侵权行为与消极的侵权行为)侵权行为归责原则(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公平责任原则)一般侵权行为构成要件(行为的违法性损害事实的存在因果关系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共同加害行为(共同加害行为的概念共同加害行为的特征)共同危险行为(共同危险行为的概念共同危险行为的特征)] 特殊侵权行为(职务侵权行为雇佣活动或雇佣关系中的侵权行为帮工活动中的侵权行为产品缺陷致人损害的侵权行为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的侵权行为道路交通事故致人损害的侵权行为污染环境致人损害的侵权行为地面施工致人损害的侵权行为建筑物致人损害的侵权行为饲养的动物致人损害的侵权行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致人损害的侵权行为经营活动或其他社会活动中的侵权行为)侵权责任(概念、方式与适用)侵权责任的抗辩事由(正当理由外来原因)侵权责任与其他民事责任的竞合(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的竞合侵权责任与不当得利责任的竞合)人身损害赔偿

第二十二节婚姻、家庭

结婚离婚协议离婚(协议离婚的概念和条件协议离婚的主管机关和程序离婚登记的撤销)诉讼离婚(诉讼离婚中的两项特殊保护判决离婚的法律原则)离婚的法律后果(离婚时的财产处理离婚后的子女抚养)探望权(探望权的概念与主体探望权的行使

探望权的中止探望权的恢复行使)离婚诉讼无过错方的损害赔偿请求权及其行使条件(承担赔偿责任的主体过错的内容承担责任的内容)夫妻人身关系夫妻财产关系(法定夫妻财产制约定夫妻财产制)父母子女关系[自然血亲的父母子女关系(婚生父母子女关系非婚生的父母子女关系)继父母子女关系养父母子女关系(收养关系的成立收养的法律效力收养关系的解除)]

第二十三节继承法

继承权的概念和特征继承法的基本原则(保护自然人私有财产继承权原则继承权男女平等原则权利义务相一致原则养老育幼原则互谅互让、协商处理遗产的原则)继承权的取得、放弃、丧失和保护法定继承的概念和特征法定继承的适用范围法定继承人的范围法定继承的顺序代位继承的概念代位继承的条件法定继承的遗产分配原则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酌情分配遗产问题遗赠继承的概念遗嘱继承的适用条件遗嘱的概念和特征遗嘱的形式(公证遗嘱自书遗嘱代书遗嘱录音遗嘱口头遗嘱)遗嘱的效力(遗嘱的有效遗嘱的无效)遗嘱的变更和撤销(遗嘱变更、撤销的明示方式遗嘱变更和撤销的推定方式)遗嘱的执行(遗嘱执行人的种类遗嘱执行人的职责对附有义务的遗嘱的执行)遗赠的概念和特征遗赠与遗嘱继承的区别遗赠的有效条件遗赠的执行遗赠扶养协议的概念和特征遗赠扶养协议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受扶养人的权利和义务扶养人的权利义务)遗赠扶养协议的解除继承开始的时间继承开始的地点继承的通知和遗产的保管(继承的通知遗产的保管)遗产的概念和法律特征遗产的法律地位遗产的范围认定遗产应注意的问题(被继承人的遗产与共有财产的区别被继承人的遗产与保险金、抚恤金的区别)遗产的分割债务清偿无人继承又无人受遗赠的遗产

第五章合同法

第一节合同概念和特征

合同的概念合同的特征合同的分类(双务合同与单务合同有偿合同与无偿合同诺成合同与实践合同要式合同与不要式合同主合同与从合同)

第二节合同的订立

合同订立的一般程序(要约的概念要约的要件要约邀请要约的效力要约的撤回与撤消要约的失效承诺的概念和要件承诺的效力承诺的撤回和迟延)合同的特殊订立方式(悬赏广告招标投标拍卖)合同成立的时间和地点格式条款合同(格式条款的概念格式条款的订立规则格式条款的无效)缔约过失责任

第三节合同的内容和解释

合同的内容(必要条款一般条款)合同的解释(合同解释的方法格式条款的解释规则)第四节双务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

同时履行抗辩权(概念成立条件)

第五节不安抗辩权

不安抗辩权(概念成立条件行使效力)

第六节先履行抗辩权

先履行抗辩权(概念成立条件效力)

第七节合同的变更和解除

合同的变更合同的解除

第八节违约责任

违约责任(概念和特征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与构成要件违约行为的形态违约的免责事由)违约责任的形式(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赔偿损失违约金定金责任)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

第九节几类主要的合同

买卖合同供用电、水、气、热力合同赠与合同借款合同租赁合同融资租赁合同承揽合同建设工程合同运输合同保管合同仓储合同委托合同行纪合同居间合同技术合同

第六章刑事诉讼法

基本要求:系统地掌握刑事诉讼法的基本理论和刑事诉讼的基本原理;熟练掌握刑事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所规定的条文内容;能够运用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与诉讼理论解决刑事诉讼中的基本问题。

第一节刑事诉讼法概述

刑事诉讼的概念、特征刑事诉讼法与刑法的关系刑事诉讼的基本理念(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诉讼效率)刑事诉讼的基本范畴(刑事诉讼目的刑事诉讼价值刑事诉讼结构刑事诉讼职能)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由专门机关依法行使严格遵守法律程序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保障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具有法定情形不追究刑事责任追究外国人刑事责任适用我国刑事诉讼法刑事司法协助)

第二节刑事诉讼中的专门机关

刑事诉讼中的专门机关(人民法院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国家安全机关、军队保卫部门、监狱、走私犯罪侦查机关)

第三节诉讼参与人

诉讼参与人的概念、分类当事人(概念、条件、范围、诉讼权利)其他诉讼参与人(概念、范围)被害人(概念、诉讼权利、诉讼义务)自诉人(概念、诉讼权利、诉讼义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概念、诉讼权利、诉讼义务)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概念、诉讼权利、诉讼义务)法律对单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单位被害人的特别规定诉讼代理人刑事代理与辩护的区别辩护人证人(概念、条件、不能作证人的情况、诉讼权利、诉讼义务)鉴定人(概念、条件、诉讼权利、诉讼义务)翻译人员

第四节管辖

立案管辖(概念划分依据公安机关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的案件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审判管辖(各级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案件地区管辖专门管辖)管辖的变通(优先管辖移送管辖指定管辖特殊情况的管辖)

第五节回避

回避的概念回避的适用人员回避的理由回避的种类回避的程序(回避的期间回避的申请、审查与决定对驳回回避申请的复议)

第六节辩护

辩护人(概念人数范围诉讼地位责任权利和义务)拒绝辩护辩护的种类(自行辩护委托辩护指定辩护)指定辩护(阶段、适用情形)辩护人介入刑事诉讼的时间

第七节法律援助

法律援助(概念对象和范围程序法律责任)

第八节刑事诉讼中代理

刑事诉讼中代理(种类诉讼代理人的范围诉讼代理人的责任)

第九节刑事证据

刑事证据概念刑事证据的基本特征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刑事证据的种类证据的法定形式(物证的概念、特征、收集程序书证的概念、与物证的区别、收集程序证人证言的概念、证人资格、证人证言的特点、意义、收集程序证人的保护被害人陈述的概念、特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概念、特点、审查判断、共犯口供的适用鉴定结论

的概念、特点与运用勘验、检查笔录的概念视听资料的概念和特点)证据的收集、审查、运用刑事证据的分类刑事诉讼证明概念证明对象(概念、内容)证明责任的含义证明责任的分担证明标准(概念、内容)

第十节强制措施

刑事强制措施(概念、种类、特点、适用中考虑的因素)刑事强制措施与其他相关处罚措施的区别公民的扭送

拘传(概念、特点、适用程序、期限)取保候审(概念、适用条件、方式保证人的条件、义务及违反义务的责任被取保候审人义务及违反义务的处理取保候审的程序和期限)监视居住(概念、适用条件被监视居住人的义务、期限)

刑事拘留(概念和适用条件程序和期限刑事拘留与行政拘留、司法拘留的区别)

逮捕(概念和适用条件逮捕的权限逮捕的批准、决定和执行程序逮捕的变更、撤销或解除)

第十一节附带民事诉讼

附带民事诉讼概念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附带民事诉讼的成立条件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和审判

第十二节期间

期间与期日期间的计算单位和方法特殊情况的期间计算法律对几种主要的诉讼期间的规定期间恢复的条件

第十三节送达

送达的概念与特点直接送达留置送达委托送达邮寄送达转交送达

第十四节立案

立案的概念立案的特征立案的意义立案的材料来源(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直接发现的犯罪事实或者获得的犯罪线索单位和个人的报案和举报被害人的报案或者控告犯罪人的自首)立案的条件(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立案标准立案程序(对立案材料的接受对立案材料的审查对立案材料的处理立案不立案)立案监督(立案监督的概念立案监督的程序立案监督的意义)

第十五节侦查

侦查、侦查权、侦查程序的概念侦查的任务侦查的意义侦查工作的原则侦查的司法控制讯问犯罪嫌疑人(概念和意义讯问犯罪嫌疑人的程序犯罪嫌疑人聘请律师)询

问证人、被害人(概念和意义询问证人的程序和方式询问被害人的概念和程序)勘验、检查(概念和意义勘验、检查的种类和程序)搜查(搜查的概念搜查的程序和要求)扣押物证、书证(概念和意义扣押物证、书证的程序和要求)鉴定(概念鉴定在侦查中的意义鉴定的程序和要求)辨认(概念和意义辨认的程序)通缉(概念和意义通缉的程序和要求)侦查终结(概念和意义条件处理)侦查中的羁押期限人民检察院对直接受理案件的侦查补充侦查(概念和意义审查起诉阶段的补充侦查的种类形式、次数法庭审理阶段的补充侦查)侦查监督(侦查监督的概念和意义侦查监督的范围侦察监督的途径和措施)

第十六节起诉

刑事起诉概念公诉与自诉的概念审查起诉(审查起诉的概念移送审查起诉案件的受理审查起诉的内容审查起诉的步骤和方法审查起诉的期限)提起公诉(提起公诉的条件起诉书的制作和移送适用简易程序案件的移送)不起诉(概念不起诉的种类不起诉的程序)

第十七节刑事审判

刑事审判(概念、特征、意义)刑事审判的模式(当事人主义审判模式职权主义审判模式混合式审判模式我国刑事审判模式)公开审判原则(含义意义例外)直接言词原则(含义意义适用)集中审理原则(含义意义)两审终审制审判组织(概念和种类独任制合议制审判长选任制人民陪审制审判委员会

第十八节第一审程序

公诉案件第一审程序公诉案件庭前审查开庭审判前的准备(开庭前准备工作的内容、程序)法庭审判(开庭的具体程序法庭调查的的概念及具体程序法庭辩论的程序被告人最后陈述评议和宣判)法庭审判笔录延期审理(概念情形)中止审理(概念情形与延期审理的区别)终止审理(概念情形与中止审理的区别)第一审程序的期限人民检察院对审判活动的监督自诉案件第一审程序自诉案件第一审程序的适用范围反诉(概念,条件及其与自诉的关系)简易程序(概念、意义)我国刑事诉讼简易程序的特点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简易审判程序的特点简易程序的决定适用和审判程序判决(含义特点判决书的制作要求和内容)裁定(概念与判决的区别适用裁定的情形)决定(概念与判决、裁定的区别)

第十九节第二审程序

第二审程序的概念第二审程序的功能和意义上诉和抗诉的概念上诉、抗诉的主体上诉、抗诉的理由上诉、抗诉的期限上诉、抗诉的方式和程序第二审程序的审判原则(全面审查原则及内容上诉不加刑原则及内容)第二审程序的审理(开庭审理的方式和程序阅卷与调查相结合不开庭审理的方式和程序)对上诉、抗诉案件审理后的处理(裁定驳回上诉或者抗诉,维持原判改判裁定撤销原判,发回重审发回重审的次数)对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处理对自诉案件的处理第二审程序的审理期限对扣押、冻结在案财物的

处理

第二十节死刑复核程序

死刑复核程序(概念特点意义)判处死刑立即执行案件的核准权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案件的复核程序

第二十一节审判监督程序

审判监督程序的概念审判监督程序的特点审判监督程序的提起(材料来源主体理由方式)再审立案重新审判的程序(再审提审开庭审理的情形不开庭审理的情形不得加重刑罚的情形开庭前的工作提押、中止执行及强制措施审理程序中止审理与终止审理)重新审判后的处理重新审判的期限

第二十二节执行概念

执行的概述和意义执行的依据(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执行机关死刑立即执行判决的执行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无期徒刑、有期徒刑和拘役判决的执行有期徒刑缓刑、拘役、缓刑判决的执行管制和剥夺政治权利判决的执行无罪和免除刑罚判决的执行死刑执行的变更(停止执行死刑暂停执行死刑)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变更(死缓减为无期徒刑或者有期徒刑,对死缓犯执行死刑)暂予监外执行(概念、适用对象、适用条件、适用程序)减刑、假释(减刑、假释的程序适用特殊情况假释的核准程序)对新罪、漏罪的处理发现错判和对申诉的处理人民检察院对执行的监督

第二十三节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概念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法律依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解释公安部的有关规定)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意义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特有原则(教育、感化、挽救的原则分案处理原则不公开审理原则及时原则和缓原则)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特点(必须查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准确出生日期由专门机构或专职人员承办诉讼工作的全面性和细致性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享有特别的诉讼权利严格限制强制措施的适用相对缓和的办案方式)

第二十四节涉外刑事诉讼程序

涉外刑事诉讼程序的概念涉外刑事诉讼程序所适用案件的范围涉外刑事诉讼所适用的法律涉外刑事诉讼的特有原则

第二十五节刑事司法协助

刑事司法协助的概念和意义刑事司法协助的法律依据

自考法律专业是哪个院校发毕业证

很多考生考自考会选择法律专业,但是大家很多都不知道自考本科法律专业是哪个院校主考的,首先要告诉大家说的是自考是不能选择主考院校的,那么河南省的自考本科法律专业是郑州大学主考的,郑州大学呢也是河南省唯一一岁211院校,所以说选择了自考本科法律专业就是选择了郑州大学。自考本科法律专业不需要到主考院校去考试,不论你在河南什么地方报考自考的法律专业,考试合格颁发的毕业证书上面都有郑州大学的章和河南省自学考试委员会的章。接下来我们介绍下河南自考法律专业的有关的其他内容。 一、郑州大学自考本科法律专业介绍: 郑州大学自考本科法律专业主要培养系统掌握法学相关的知识,熟悉我国法律和党的相关政策,能够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特别是可以在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法律服务和仲裁机构以及涉外等部门从事法律工作的高级人才。 二、河南自考本科法律专业就业方向 自考本科法律科目主要培养从事政法机关和其他部门法律实际工作以及法律教育、研究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要求在专科的基础上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我国的法律、法规以及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了解国外法律和法学的动态,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法律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掌握一门外国语。自考法律是近年来自学考试的热门专业和最具“钱途”的专业。取得法律学历后,可在金融机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公司法务等单位工作法律专业主要注重培养德才兼备的应用型法律专门人才,需要掌握法律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熟悉我国主要法律法规和有关的方针政策,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法律实际问题的能力。

自考是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支付,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自考本科学历学信网可查,国家认可,可以考研,考公务员,晋职,涨工资,考取资格证书等,自考可以帮助在职人员更好的发展。有需要了解更多有关自考本科法律的

法律基础知识点汇总

法律基础知识点汇总 法的概念和本质: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共同本质: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基本特征:(1)法是调整人的行为或社会关系的规范;(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3)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4)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 规范作用:作为由国家制定的社会规范,法具有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和强制等规范作用。 社会作用:维护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执行社会公共事务。 法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 (1)法与经济①法在市场经济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引导、促进、保障、制约作用。 ②法在规范微观经济行为中的作用:确认经济活动主体的法律地位;调整经济活动中各种关系;解决经济活动中的各种纠纷;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 (2)法与政治、政策①法受政治制约体现在: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是影响法的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政治体制的改革也制约法的内容及其发展的变化;政治活动的内容更制约法的内容及其变化。②党的政策指导法制建设的各个环节,社会主义法是实现党的政策的重要手段和形式,同时又对党的政策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 法律制度的相关概念 法的制定:指一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废止法律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的一种专门活动,一般也称为法律的立、改、废活动。 立法的指导思想:我国现阶段立法的指导思想,必须是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而不能以别的思想为指导,不能离开社会主义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个根本任务。 立法的基本原则:(1)立法必须以宪法为依据;(2)立法必须从实际出发;(3)总结实践经验与科学预见相结合;(4)吸收、借鉴历史和国外的经验;(5)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为标准,立足全局,统筹兼顾;(6)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7)保持法律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与及时立、改、废相结合。 法的渊源:(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4)地方性法规;(5)自治条例、单行条例;(6)行政规章;(7)国际条约。 法律部门:(1)宪法;(2)行政法;(3)民法;(4)婚姻法;(5)经济法;(6)劳动法;(7)环境法;(8)刑法;(9)诉讼法;(10)军事法。

法律专业技术知识试卷

法律专业知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 按照制定和实施法律的主体不同,可以把法律划分为(C)。 A. 根本法和普通法 B. 一般法和特别法 C. 国内法和国际法 D. 实体法和程序法 2. 关于共产党的政策与社会主义法律的关系,正确的表述是(A)。 A. 政策对法律具有指导作用,法律对政策的实施具有保障作用,两者相辅相成 B. 政策决定法律,法律对政策具有积极或消极的作用 C. 政策与法律在指导思想和制定机关方面相同,两者不可分离 D. 政策是法律的评价标准,法律是政策实施的有效手段 3.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内,(B)适用我国法律。 A、一律 B、一般 C、可以 D、不能 4.法律(A )是划分部门法的首要的、第一位标准。 A、调整的社会关系的种类 B、调整的方法 C、保障权利的途径 D、调整的机制 5.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1954)制定的宪法。 A、1949 B、1950 C、1952 D、1954

6.(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一项符合我国国情的基本制度。 A、民族自治制度 B、区域自治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民族平等制度 7.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 D )。 A、权利 B、权力 C、义务 D、权利和义务 8.最高人民法院是我国的最高国家审判机关,( C )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 A、领导 B、指导D、管理 9.行政法与行政法规的关系是(C)。 A、行政法就是指行政法规 B、行政法是行政法规的渊源之一 C、行政法规是行政法的渊源之一 D、行政法与行政法规是效力不同的两种类别的规范性文件10.具有中国公民资格的法定条件是(B )。 A、出生在中国 B、具有中国国籍 C、年满18周岁 D、没有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

(完整版)法律基础知识汇总

第一节法理学 一、法的概念、特征和本质 1.法的定义 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权利好义务为调整机制,以人的行为及行为关系为调整对象,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价值目标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2.法的特征 (1)调整行为关系的规范。(2)由国家专门机关制定、认可和解释,并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3)以权利义务双向规定为调整机制。(4)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3.法的本质 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法体现的是整个统治阶级的意志,而不是统治阶级中个别人或少数人的意志,同时也不是统治阶级每个成员个人意志简单的相加。 二、法的渊源 法的渊源,也被称为法的形式,是指由一定的有权国家机关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表现形式。当代中国法的渊源主要有:宪法、法律、行政法规、一般地方性法规、自治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等。 (一)法的渊源 1.宪法 作为法的形式,宪法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经由特殊程序制定和修改的,综合性地规定国家、社会和公民生活的根本问题,具有最高法的效力的一种法。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2.法律 法律是由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修改、补充、废止的。根据《立法法》第7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 3.行政法规 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是国家行政机关体系中最高的规范性文件。 4.地方性法规 地方性法规,是指法定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依照法定的权限,在不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和颁布的在本行政区域范围内实施的规范性文件。 5.自治法规 自治法规是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即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人大制定的与民族区域自治有关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包括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自治条例和单行

数据通信基本知识

数据通信基本知识 -------------------------------------------------------------------------- 所有计算机之间之间通过计算机网络的通信都涉及由传输介质传输某种形式的数据编码信号。传输介质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设备间起互连和通信作用,为数据信号提供从一个节点传送到另一个节点的物理通路。计算机与计算机网络中采用的传输介质可分为有线和无线传输介质两大类。 一、有线传输介质(Wired Transmission Media) 有线传输介质在数据传输中只作为传输介质,而非信号载体。计算机网络中流行使用的有线传输介质(Wired Transmission Media)为:铜线和玻璃纤维。 1. 铜线 铜线(Copper Wire)由于具有较低的电阻率、价廉和容易安装等优点因而成为最早用于计算机网络中的传输介质,它以介质中传输的电流作为数据信号的载体。为了尽可能减小铜线所传输信号之间的相互干涉(Interference),我们使用两种基本的铜线类型:双绞线和同轴电缆。 (1)双绞线 双绞线(Twisted Pair)是把两条互相绝缘的铜导线纽绞起来组成一条通信线路,它既可减小流过电流所辐射的能量,也可防止来自其他通信线路上信号的干涉。双绞线分屏蔽和无屏蔽两种,其形状结构如图1.1所示。双绞线的线路损耗较大,传输速率低,但价格便宜,容易安装,常用于对通信速率要求不高的网络连接中。 (2)同轴电缆 同轴电缆(Coaxial Cable)由一对同轴导线组成。同轴电缆频带宽,损耗小,具有比双绞线更强的抗干扰能力和更好的传输性能。按特性阻抗值不同,同轴电缆可分为基带(用于传输单路信号)和宽带(用于同时传输多路信号)两种。同轴电缆是目前LAN局域网与有线电视网中普遍采用的比较理想的传输介质。 2.玻璃纤维 目前,在计算机网络中十分流行使用易弯曲的石英玻璃纤维来作为传输介质,它以介质中传输的光波(光脉冲信号)作为信息载体,因此我们又将之称为光导纤维,简称光纤(Optical Fiber)或光缆(Optical Cable)。 光缆由能传导光波的石英玻璃纤维(纤芯),外加包层(硅橡胶)和保护层构成。在光缆一头的发射器使用LED光发射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或激光(Laser)来发射光脉冲,在光缆另一头的接收器使用光敏半导体管探测光脉冲。 模拟数据通信与数字数据通信 一、通信信道与信道容量(Communication Channel & Channel Capacity) 通信信道(Communication Channel)是数据传输的通路,在计算机网络中信道分为物理信道和逻辑信道。物理信道指用于传输数据信号的物理通路,它由传输介质与有关通信设备组成;逻辑信道指在物理信道的基础上,发送与接收数据信号的双方通过中间结点所实现的逻?quot;联系",由此为传输数据信号形成的逻辑通路。逻辑信道可以是有连接的,也可以是无连接的。物理信道还可根据传输介质的不同而分为有线信道和

公务员考试法律专业知识真题及答案解析

客观性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5分) 1.由国家专门机关制定、认可和解释,具有国家强制力的社会规范是()。 A.国家政策 B.国家法律 C.社会道德 D.组织纪律 1.B. [解析]根据定义,法律是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规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所以正确选项是B选项。 2.法律规范中规定适用该规范的条件和情况的部分是法律规则的()。 A.假定条件部分 B.法律原则部分 C.纪律规则部分 D.法律后果部分 2.A. [解析]假定条件,是指法律规则中有关适用该规范的条件和情况的部分。即法律规则在什么时间、空间、对什么人适用以及在什么情境下法律规则对人的行为有约束力的问题。所以正确选项是A选项。 3.行政主体不能成为处理涉及自身利益纠纷的裁决者的规定,体现了()。 A.依法行政的原则 B.正当程序的原则

C.讲求效率的原则 D.执法合理的原则 3.B. [解析]行政机关作出影响行政相对人权益的行政行为,必须遵遁正当法律程序。正当程序的内容包括:第一、任何人不应成为自己案件的法官;第二、说明理由;第三、任何人在受到惩罚或其他不利处分前,应为之提供公正的听证或其他听取其意见的机会。所以正确选项是B选项。 5.在我国宪法序言中增加“三个代表”主要思想为指导思想的是()。 A.1988年《宪法修订案》 B.1993年《宪法修订案》 C.1999年《宪法修订案》 D.2004年《宪法修订案》 5.D. [解析]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第四次宪法修正案,第十八条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指引下”修改为“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增加“三个代表:主要思想为指导思想。所以正确选项是D选项。 8.在我国,可以对河流拥有所有权的是()。 A.某渔民 B.某航运公司 C.某合伙企业 D.国家 8.D. [解析]依据《宪法》第九条第一款规定:“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都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森林和山岭、草原、荒地、滩涂除外。国家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珍贵的动物和植物。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自然资源。”所以正确选项是D选项。 15.在民事诉讼活动中,不属于当事人的是()。

2020年新编江苏自考自学考试-全国卷-法律专业-真题及答案-00230合同法-历年真题及答案名师精

全国20XX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合同法试题 课程代码:0023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l.无名合同是指() A.无名称合同C.无内容合同 B.法律无明文规定名称与规则的合同D.无形式合同 2.《合同法》规定:当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应当及时通知对方,以减 轻可能给对方造成的损失,并应当在合理期限内提供证明。这一规定体现的是() A.适当履行原则C.经济合理原则 B.协作履行原则D.情势变更原则 3.上海某公司与宁波某公司订立一加工承揽合同,由宁波公司承揽加工3万件牛仔裤,合同中未约定履行地点,依合同法规定,该合同履行地应在() A.上海某公司所在地C.上海某公司指定的地点 B.宁波某公司所在地D.宁波某公司指定的地点 4.合同当事人互负债务,且无先后履行顺序之约定,当事人一方可在对方未履行之前,拒绝对方的履行请求,这被称为() A.先履行抗辩权C.不安抗辩权 B.同时履行抗辩权D.先诉抗辩权 5.情势变更的前提,是合同成立后,作为该合同基础的事由发生了合同订立时不能预料的变化,而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由于主体不合格 C.由于违法 6.合同解除针对的标的是() A.无效合同 C.可撤销合同B.由于意思表示不真实 D.不可归责于当事人的原因 B.有效合同 D.效力待定合同 7.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解除权行使期限的,期限届满当事人不行使的,该权利 ()

A.继续有效C.消灭 B.效力待定D.中止 8.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后,当事人根据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其依 据是() A.诚实信用原则C.公平原则 B.自愿原则D.平等原则 9.债务人对同一债权人负担数宗同种类债务,而债务人的履行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时, 决定该履行抵充某宗或某几宗债务的现象,称之为() A.清偿C.代为清偿 B.清偿抵充D.抵销 10.依当事人一方的意思表示即可发生抵销效力的权利,称为抵销权。该权利属于() A.请求权C.形成权 B.抗辩权D.变更权 11.下列有关提存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提存仅具有私法关系的因素 B.提存仅具有公法关系的因素 C.提存既具有私法关系的因素,也具有公法上的法律关系的因素 D.提存人与债权人的关系是公法关系 12.当事人在合同中,既约定违约金,又约定定金的,一方违约时,守约方的正确适用方式是() A.选择适用违约金或者定金条款C.适用定金条款 B.适用违约金条款 D.违约金和定金条款一并适用 13.在无权代理的合同中,相对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进行追认,行使追认的时间为() A.一年C.三个月 B.六个月D.一个月 14.可撤销合同中,如果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以自己的行为放弃撤销权,该可撤销合同则转变为() A.无效合同 C.效力待定合同 l5.采取合同保全措施应当在()B.有效合同 D.部分有效、部分无效合同

《实用法律基础》知识点汇总

《实用法律基础》知识点汇总题型(一) (绪论、1-4章) 一、判断正误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因为刑法是法律,所以,法律就是刑法。(X) 2、不同的文明文化,造就了不同的法律制度。(V) 3、中华法系的母法是以唐、明律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法律制度。(V) 4、法律是随着自然条件的变化而产生的一种自然现象。(X)| 5、在我国,“人民”的概念内涵就是“公民”。(X) 6我国的其它一切法律都必须以宪法为准绳。(V)厂 7、实体法和程序法的划分是有明显界限的。(X)「 8、学习法律理论的目的就是避免自己不犯罪。(X) 9、法是在私有制出现以后才产生的。(V ) | 10、只要立法完备,就可以规定所有需要法来调整的社会关系。(X ) 11、县级人大可以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制定地方性法规。(X ) 12、法的实施的最终目标是法的实现。(V ) 13、法的适用只能由司法机关来开展,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具有司法权。 V 14、在强调法治的今天,还须以德治辅助法治、以德治支撑法治。(V ) 15、依法治国是党和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V 1 16、有法不一定可依,违法不一定必究。(X ) 17、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课程发展观,才可能齐国的法制建设。(V ) 18、我国法律适用的基本要求是:正确、合法、及时、合理、公正。(V ) 19、社会主义民主只要有制度作保证就必然可行。(X ) 20、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是平等的。(X ) 21、宪法一词在我国古代先秦时期就已经使用,所以,我国是最早立宪的国家。 (X ) 22、在法治国家,宪法的地位和作用是至高无上的。(V ) 23、在我国,劳动既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 ( V ) 24、我国宪法把休息权赋予了所有公民。(X ) 25、行政法已有统一完整的实体行政法典。(X 26、由于社会生活和行政关系复杂多变,因而作为行政关系调节器行政法律规范也具有较强变动性,需要经常废、改、立。(V ) 27、行政法与刑法?民法一样,是现代法律体系中三大基本法律部门之一,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极其重要法律地位。(V 28、在行政实体法律关系中主体双方权力义务不对等,行政机关具有更多优越地位。(V 29 ?行政法律关系中一个重要特点是主体之间能约定权利(职权)?义务(职责),能自由选择权利(职权)义务(职责);这与民事法律关系主体可以相互约定,共同选择权利?义务完全相同。(X) 30.国家公务员主要特征之一是指依法行使行政权力,执行国家公务人员。所以,国家公务员不包括国家行政机关中工勤人员。(V )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通信原理基础知识整理

通信常识:波特率、数据传输速率与带宽的相互关系 【带宽W】 带宽,又叫频宽,是数据的传输能力,指单位时间能够传输的比特数。高带宽意味着高能力。数字设备中带宽用bps(b/s)表示,即每秒最高可以传输的位数。模拟设备中带宽用Hz表示,即每秒传送的信号周期数。通常描述带宽时省略单位,如10M实质是10M b/s。带宽计算公式为:带宽=时钟频率*总线位数/8。电子学上的带宽则指电路可以保持稳定工作的频率围。 【数据传输速率Rb】 数据传输速率,又称比特率,指每秒钟实际传输的比特数,是信息传输速率(传信率)的度量。单位为“比特每秒(bps)”。其计算公式为S=1/T。T为传输1比特数据所花的时间。 【波特率RB】 波特率,又称调制速率、传符号率(符号又称单位码元),指单位时间载波参数变化的次数,可以以波形每秒的振荡数来衡量,是信号传输速率的度量。单位为“波特每秒(Bps)”,不同的调制方法可以在一个码元上负载多个比特信息,所以它与比特率是不同的概念。 【码元速率和信息速率的关系】 码元速率和信息速率的关系式为:Rb=RB*log2 N。其中,N为进制数。对于二进制的信号,码元速率和信息速率在数值上是相等的。 【奈奎斯特定律】 奈奎斯特定律描述了无噪声信道的极限速率与信道带宽的关系。 1924年,奈奎斯特(Nyquist)推导出理想低通信道下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公式:理想低通信道下的最高RB = 2W Baud。其中,W为理想低通信道的带宽,单位是赫兹(Hz),即每赫兹带宽的理想低通信道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是每秒2个码元。对于理想带通信道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则是:理想带通信道的最高RB= W Baud,即每赫兹带宽的理想带通信道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是每秒1个码元。 符号率与信道带宽的确切关系为: RB=W(1+α)。 其中,1/1+α为频道利用率,α为低通滤波器的滚降系数,α取值为0时,频带利用率最高,但此时因波形“拖尾”而易造成码间干扰。它的取值一般不小于0.15,以调解频带利用率和波形“拖尾”之间的矛盾。 奈奎斯特定律描述的是无噪声信道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或码元速率)与信道带宽之间的关系。 【香农定理】 香农定理是在研究信号经过一段距离后如何衰减以及一个给定信号能加载多少数据后得到了一个著名的公式,它描述有限带宽、有随机热噪声信道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或码元速率)与信道带宽、信噪比(信号噪声功率比)之间的关系,以比特每秒(bps)的形式给出一个链路速度的上限。

书记员法律基础知识试题2017

书记员笔试题目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行政立法主体的是( B ) A.厦门市人民政府B.井冈山市人民政府 C. 重庆市人民政府D.哈尔滨市人民政府 2.缔结行政合同时不适用一———原则( B ) A.适应行政需要B.意思自治 C.不超越行政权限D.合同内容须合法 3.《国家赔偿法》规定.对赔偿清求人取得的赔偿金( C ) A.应当征税B.可以征税 C.不予征税D.减低比例征税 4.《行政诉讼法》67 条规定:“赔偿诉讼——适用调解”( D ) A.不能B.应当 C.必须D.可以 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行政机关的是( A ) A.市消费者协会B.街道办事处 C.北京市税务局D.乡人民政府 6. 交通部发布的《港务费收支管理规定》的行为属于——行政行为( A ) A.单方B.多方 C.双方D.特殊 7.下列各项中,不是抽象行政行为特征的是 A A.对象特定性B.不可诉性 C.效力普遍性D.准立法性 8.行政确认属于-------- 性行政行为。 C A.自由裁量B.非要式 C.羁束D.抽象 9. 行政监督的主体是 D A.权力机关 B. 人民法院 C. 社会团体D.行政机关 10.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公务员承担子行政责任方式的是B A.通报批评B.承认错误 C.行政处分D.赔偿损失 11.给予被帮助人以免费入学等与物质有关的物质帮助形式为 C A.安置B.补助 C.优待D.救灾扶贫 12.以下属于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变更的是C A.税种改变 B. 行政机关行政职能的增加C.行政机关的分立D.企业的生产许可证被吊销13.司法审查中原告独有的诉讼权利是 A A.起诉权 B. 申请回避权 C.委托诉讼代理人的权利D.提供证据权 14.在我国最基层的人民政府为 D A.村委会B.街道办事处

自考法律本科

自考法律本科 必考科目及学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分英语(二) 14分法律文书写作3分 国际私法4分国际经济法概论6分 合同法5分公司法4分 劳动法4分环境法与资源保护法4分知识产权法4分婚姻家庭法3分 选考科目及学分: 金融法4分税法3分 票据法3分保险法3分 房地产法3分市场竞争法4分 证据法学6分公证与律师制度3分 学分合计:65分 1、凡取得国民教育系列的各类高等院校的法律、经济法学、行政法学、律师等专业专科毕业生,可直接报考法律专业本科,监所管理专业专科毕业生报考法律专业本科段,须加考民事诉讼法学或民事诉讼原理与实务。 2、其他专业的专科、本科毕业生报考法律专业本科段时,需加法理学、宪法学、刑法学、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五门课程。 3、原法律专业自考专科毕业生报考法律专业本科段时,已通过“婚姻法”课程考试的,不须报考“婚姻家庭法”课程,

可在选考课程中另行任选一门课程考试。 4、原法律专业自考专科毕业生已通过“中国法制史”课程考试的,在报考本科段时,不须报考“中国法制史”,而应参加基础科段的“行政法学”课程考试,在专科已通过“行政法学”课程考试的,报考本科段时,须参加“中国法制史”的考试,以上考生,本科段可少选一门选考课程。 5、原法律专业本科段第一轮考试计划与新计划中,凡课程名称相同、要求一致的课程,成绩互抵;原计划中由必考课改为新计划中的选考或由选考课改为必考课的课程,成绩对应相抵。如:金融法(原为必考)互抵金融法(现为选考);环境法学(原为选考)互抵环境法与资源保护法(现为必考)。 6、在原法律专业本科段第一轮考试中,已通过必考课“中国法律思想史”、“外国法制史”,选考课“立法学”、“侵权行为法”、“政治学原理”、“物权法”、“微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考试的,可抵新计划中的选考课。 7、申请免考英语(二)的考生,必须在选考课中加考三门课程,其学分不少于14学分。 8、根据教育部关于调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共政治课课程设置的通知,原来按老计划参加过考试的考生,凡通过“毛泽东思想概论”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2门课程的,不再参加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试;只通过其中一门课程的考生,须参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考试。

法律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法律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1、按照制定与实施法律的主体不同,可以把法律划分为(C)。 A、根本法与普通法 B、一般法与特别法 C、国内法与国际法 D、实体法与程序法 2、我国依法治国的主体就是(C )。 A、党中央 B、国务院 C、广大人民群众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内,(B )适用我国法律。 A、一律 B、一般 C、可以 D、不能 4、法律( A)就是划分部门法的首要的、第一位标准。 A、调整的社会关系的种类 B、调整的方法 C、保障权利的途径 D、调整的机制 5、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就是(D )年制定的宪法。 A、1949 B、1950 C、1952 D、1954 6、(C )就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就是一项符合我国国情的基本制度。 A、民族自治制度 B、区域自治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民族平等制度 7、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D )。 A、权利 B、权力 C、义务 D、权利与义务

8、最高人民法院就是我国的最高国家审判机关,(C )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与专门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 A、领导 B、指导 C、监督 D、管理 9、行政法与行政法规的关系就是(C )。 A、行政法就就是指行政法规 B、行政法就是行政法规的渊源之一 C、行政法规就是行政法的渊源之一 D、行政法与行政法规就是效力不同的两种类别的规范性文件 10、私营企业就是指企业资产属于私人所有,雇工达到( D)人以上的营利性经济组织。 A、5 B、6 C、7 D、8 11、增值税属于(A )。 A、流转税 B、财产税 C、所得税 D、营业税 12、我国森林法把每年(C )定为全国统一的“植树节”。 A、3月5日 B、3月11日 C、3月12日 D、3月15日 13、刘迪,6岁,在北京幼儿园学习绘画数年,1989年夏天,某机构组织儿童绘画展,刘迪的画被选中参展,并获得一等奖,得奖金1000元。此时刘迪父母已离异,其母张某为刘迪的监护人,刘迪之父每月给刘迪100元抚养费。1000元奖金应归( D)所有。 A、刘母 B、刘父 C、幼儿园 D、刘迪 14、财产所有权中最核心的就是D )。 A、占有权 B、使用权 C、用益权 D、处分权

(完整版)自考法学类保险法复习资料

自考法学类保险法复习资料 第一章保险的一般原理 (一)名词解释 1、保险: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的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中约定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赔偿保险金责任,或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 2、可保财产:指在人身保险、财产保险和法律责任保险中可能引起损失的偶然事件。 (二)简答或论述 一、保险的要素 1、保险的前提要素:危险存在 2、保险的基础要素:众人协力 3、保险的功能要素:损失赔偿 二、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的区别 1、保险的性质、目的和主体不同 社会保险属于政策性保险,不是以营利的目的,而是为了确保社会安定,提高社会福利,主体是政府。 商业保险是有偿交换的买卖行为,它是以营利为目的,为满足各方对保险的需要, 从而达到互助互利,主体是具有法人资格的商业保险公司。 2、保险的对象不同 社会保险的对象是法律法规规定的社会劳动者,即工薪劳动者和雇佣劳动者。商业保险的对象是自愿按照合同缴纳保险费的人。 3、保险的实施方式及保险关系建立的依据不同 社会保险是通过国家立法强制性实施,是一种强制保险。保险关系的建立是以法律为依据,双方不能另行约定。 商业保险是通过双方当事人协商订立,具有自愿性。 4、保险金的构成及保险费的承担不同 社会保险的保险金源于国家、企业和个人商业保险的保险金是由投保人承担。

5、给付标准的依据及保障的水平不同社会保险是按最低生活标准,保障基本生活需要。商业保险是按投保人认缴的保险费的多少为标准,保险水平具有多样性。 三、保险与储蓄的区别 1、实施的方式不同储蓄单独的、个别的进行。 保险必须靠多数人的互助共济才能实施。 2、给付与反给付不同 储蓄在给付与反给付之间,以成立个别均等关系为必要条件,储蓄者可以利用的金额以其存款金额为限。 保险在给付与反给付之间,不必建立个别的均等关系,只要有综合的均等即可。 3、目的不同 储蓄作为应付经济不稳定的一种措施,一般是可以预测得到的,且后果可以计算得出的情况下才采用。 保险一般是针对意外事故所致的损失,一般是不可以预测得到。 四、保险与赌博的区别 1、保险无论在任何国家或地区都是合法的。赌博除了有些国家或地区外,一般是被国家所明令禁止的。 2、保险是一种安定社会生活的手段。赌博是会为社会带来消极的作用。 五、保险与保证的区别一般的保证,保证人对债权人履行债务是有条件的,那就是被保证人不履行义务。当保证人代偿债务后,有权向被保证人进行追偿。 保险依约赔偿损失或给付保险金是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保险人一般无代位求偿权,除非财产保险事故是有第三人的过错造成的。 六、保险的分类 1、根据保险实施方式的不同 强制保险:保险标的或对象的范围甚至保险费率直接由法律法规规定,是一种政策性保险。 自愿保险:投保人与保险人双方在平等互利、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保险合同来实施的一种保险。 2、根据保险标的的不同财产保险:以各种物质财产及其有关的利益和责任、信用为保险标的的一种保险。分类:国内财产保险;涉外财产保险;农业保险。

法律基础知识点(考点)

第一讲 法的概念,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以规定权利和义务为内容,具有国家强制性和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包括:法律,法令,条例,命令,决定等。 法的特征。1、制定或认可2 、以权利义务为内容3 、强制性4 、普遍性5 、程序性国体:即国家性质,反映社会各阶级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政体:是指一个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国的国体:宪法第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政体: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公民的基本权利: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权(人的身体不受非法逮捕、拘禁和搜查,人格尊严不受非法侵犯,住宅不受非法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社会经济权(财产权利、劳动权利、休息权利,受教

育权利)。 公民的基本义务:维护国家统一与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依法服兵役的义务,依法纳税的义务。 第二、三讲 民法概念,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和公民与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法律规范的总称。 法的基本原则(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信原则、禁止权力滥用原则),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无民事行为能力),侵权责任原则(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公平责任原则)。 第四讲 婚姻法的基本原则(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结婚的必备条件和禁止条件,夫妻共同财产和个人财产的规定。 第五讲 法定继承,是调整财产继承关系的法律规范 的总称

公务员考试法律专业知识真题

公务员考试法律专业知识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5分) 1.由国家专门机关制定、认可和解释,具有国家强制力的社会规范是()。 a.国家政策 b.国家法律 c.社会道德 d.组织纪律 1.b. [解析]根据定义,法律是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规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所以正确选项是b选项。 2.法律规范中规定适用该规范的条件和情况的部分是法律规则的()。 a.假定条件部分 b.法律原则部分 c.纪律规则部分 d.法律后果部分 2.a. [解析]假定条件,是指法律规则中有关适用该规范的条件和情况的部分。即法律规则在什么时间、空间、对什么人适用以及在什么情境下法律规则对人的行为有约束力的问题。所以正确选项是a选项。 3.行政主体不能成为处理涉及自身利益纠纷的裁决者的规定,体现了()。 a.依法行政的原则 b.正当程序的原则 c.讲求效率的原则 d.执法合理的原则 3.b. [解析]行政机关作出影响行政相对人权益的行政行为,必须遵遁正当法律程序。正当程序的内容包括:第一、任何人不应成为自己案件的法官;第二、说明理由;第三、任何人在受到惩罚或其他不利处分前,应为之提供公正的听证或其他听取其意见的机会。所以正确选项是b选项。 5.在我国宪法序言中增加“三个代表”主要思想为指导思想的是()。 a.1988年《宪法修订案》 b.1993年《宪法修订案》 c.1999年《宪法修订案》 d.2004年《宪法修订案》 5.d. [解析]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第四次宪法修正案,第十八条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指引下”修改为“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指引下”,增加“三个代表:主要思想为指导思想。所以正确选项是d选项。 8.在我国,可以对河流拥有所有权的是()。 a.某渔民 b.某航运公司 c.某合伙企业 d.国家 8.d. [解析]依据《宪法》第九条第一款规定:“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都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森林和山岭、草原、荒地、滩涂除外。国家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珍贵的动物和植物。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自然资源。”所以正确选项是d选项。 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法律禁止流通物的是()。 a.土地 b.毒品 c.军事设施 d.粮食 9.d.

自考法律本科毕业自我鉴定

自考法律本科毕业自我鉴定 篇一:自考本科毕业生自我鉴定 自考毕业自我鉴定 经过几年的坚苦磨砺,我正式修完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所有自考科目,终于拿到了梦寐以求的证书。通过参加自学考试,使我在工作和生活中能够不断的提高自己。它不仅给了我一个证书,更重要的是给了我一种生活的态度,一种学习的方法。它考验了我的意志和耐力,给了我永不言弃的做人理念和事实求是的工作态度,给了我足够的信心去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挑战。 在政治思想方面,我坚持党的方针,政策,热衷于党的教育事业。在处理自学考试和工作的关系上,我做到工作和自学两不误。尽管在职学习困难重重,加上年龄的增长,上有老,下有小,烦琐事多多。但困难只能让奋斗者越战越勇!利用工作之余和假日认真学习自考教材.汉语言专业知识丰富了我的语文素养,使教学工作得到不断的提升.虽然学习占用了一些业余时间,但工作时间我却是以效率取胜,工作并不 耽误,而且取得更大成就,受到领导首肯,每年度考核等级达到优。年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自考已结束.我将去迎接新的挑战,继续奋斗.篇二:自学考试毕业自我鉴定自学考试毕业自我鉴定

对于无缘大学学堂的我们来说,自学无疑是让自己进入知识殿堂的最便捷的路。这里,我们虽然听不见老师的谆谆教诲,但是我们领略到了专家学者深邃的思想;这里,我们虽然不能享受同学互助的温馨,但是,在“孤独”的学习中,我们的意志得到砥砺。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边苦作舟。几年的自学历程,我明白了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人类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精神财富,每个人都可以平等的继承这一遗产。参与自学考试之前,我以为没有老师的指导,无法领会知识的精妙。是的,老师是我们求学路上的引路人,但是,知识是无穷的,老师的指导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精力上都是有限的,高明的老师不会也不可能把人类的一切知识教给学生,他教给学生的是获取更多知识的能力和方法。这就是自学。每一门自学考试教材,专家学者都给了我们自学的方法,正是在这些方法的指导下,我们才得以顺利的毕业。再好的方法,如果没践行者的“勤”和“苦”,也注定成为美丽的塑料花——好看但没有生命力。所以,自学路上每一位莘莘学子所取得的成就,都是自考委员会的专家学者的正确引导和自身努力奋斗的结果。 有付出,就会有回报。每一个自学者,都会有:自考法律本科毕业自我鉴定)1、《毕业生登记表》须用水笔或钢笔填写,一式二份,字迹清楚,不得复印、不得涂 改。 2、“工作单位”一栏,无工作的自考毕业生请不要填写。“家庭地址”一栏,外地自考毕

法律基础知识点汇总(收藏)

法律基础知识点汇总(收藏) 法的概念和本质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段意志,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行为规范体系。共同本质: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基本特征:(1)法是调整人的行为或社会关系的规范;(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3)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4)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规范作用:作为由国家制定的社会规范,法具有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和强制等规范作用。社会作用:维护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执行社会公共事务。 法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1)法与经济法在市场经济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引导作用;促进作用;保障作用;制约作用。法在规范微观经济行为中的作用:确认经济活动主体的法律地位;调整经济活动中各种关系;解决经济活动中的各种纠纷;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2)法与政治、政策法受政治制约体现在: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是影响法的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政治体制的改革也制约法的内容及其发展的变化;政治活动的内容更制约法的内容及其变化。党的政策指导法制建设的各个环节,社会主义法是实现党的政策的重

要手段和形式,同时又对党的政策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 法律制度的相关概念法的制定:指一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废止法律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的一种专门活动,一般也称为法律的立、改、废活动。立法的指导思想:我国现阶段立法的指导思想,必须是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而不能以别的思想为指导,不能离开社会主义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个根本任务。立法的基本原则:(1)立法必须以宪法为依据;(2)立法必须从实际出发;(3)总结实践经验与科学预见相结合;(4)吸收、借鉴历史和国外的经验;(5)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为标准,立足全局,统筹兼顾;(6)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7)保持法律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与及时立、改、废相结合。法的渊源:(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4)地方性法规;(5)自治条例、单行条例;(6)行政规章;(7)国际条约。法律部门:(1)宪法;(2)行政法;(3)民法;(4)婚姻法;(5)经济法;(6)劳动法;(7)环境法;(8)刑法;(9)诉讼法;(10)军事法。 法律实施中的相关概念法律实施包括执法、司法和守法。法律适用的要求:准确,指适用法律时,事实要调查清楚,证据要准确;合法,指司法机关审理案件时要合乎国家法律的规定,依法办案;及时,指司法机关办案时在正确、合法的

数据通信基本知识03794

数据通信基本知识 所有计算机之间之间通过计算机网络的通信都涉及由传输介质传输某种形式的数据编码信号。传输介质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设备间起互连和通信作用,为数据信号提供从一个节点传送到另一个节点的物理通路。计算机与计算机网络中采用的传输介质可分为有线和无线传输介质两大类。 一、有线传输介质(Wired Transmission Media) 有线传输介质在数据传输中只作为传输介质,而非信号载体。计算机网络中流行使用的有线传输介质(Wired Transmission Media) 为:铜线和玻璃纤维。 1. 铜线 铜线(Copper Wire)由于具有较低的电阻率、价廉和容易安装等优点因而成为最早用于计算机网络中的传输介质,它以介质中传输的电流作为数据信号的载体。为了尽可能减小铜线所传输信号之间的相互干涉(Interference) ,我们使用两种基本的铜线类型:双绞线和同轴电缆。 (1) 双绞线 双绞线(Twisted Pair) 是把两条互相绝缘的铜导线纽绞起来组成一条通信线路,它既可减小流过电流所辐射的能量,也可防止来自其他通信线路上信号的干涉。双绞线分屏蔽和无屏蔽两种,其形状结构如图 1.1 所示。双绞线的线路损耗较大,传输速率低,但价格便宜,容易安装,常用于对通信速率要求不高的网络连接中。 (2) 同轴电缆 同轴电缆(Coaxial Cable) 由一对同轴导线组成。同轴电缆频带宽,损耗小,具有比双绞线更强的抗干扰能力和更好的传输性能。按特性阻抗值不同,同轴电缆可分为基带(用于传输单路信号)和宽带(用于同时传输多路信号)两种。同轴电缆是目前LAN局域网与有线电视网中普遍采用的比较理想的传输介质。 2. 玻璃纤维目前,在计算机网络中十分流行使用易弯曲的石英玻璃纤维来作为传输介质,它以介质中传输的光波(光脉冲信号)作为信息载体,因此我们又将之称为光导纤维, 简称光纤(Optical Fiber) 或光缆(Optical Cable) 。 光缆由能传导光波的石英玻璃纤维(纤芯),外加包层(硅橡胶)和保护层构成。在光缆一头的发射器使用LED光发射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 或激光(Laser)来发射光脉冲,在光缆另一头的接收器使用光敏半导体管探测光脉冲。 模拟数据通信与数字数据通信 一、通信信道与信道容量(Communication Channel & Channel Capacity) 通信信道(Communication Channel) 是数据传输的通路,在计算机网络中信道分为物理信道和逻辑信道。物理信道指用于传输数据信号的物理通路,它由传输介质与有关通信设备组成;逻辑信道指在物理信道的基础上,发送与接收数据信号的双方通过中间结点所实现的逻?quot; 联系",由此为传输数据信号形成的逻辑通路。逻辑信道可以是有连接的,也可以是无连接的。物理信道还可根据传输介质的不同而分为有线信道和 无线信道,也可按传输数据类型的不同分为数字信道和模拟信道。信道容量(Channel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