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6.2 中国可持续发展实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途径》教学设计教案

《6.2 中国可持续发展实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途径》教学设计教案

《6.2 中国可持续发展实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途径》教学设计教案
《6.2 中国可持续发展实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途径》教学设计教案

《6.2 中国可持续发展实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途径》教学设计

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是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

本条课标注重于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方面的教学要求。对学生的要求是初步培养可持续发展意识并落实在学生个人行为的变化上。

教材分析

“可持续发展”是整个地理教学的核心部分,基于前面学习的不断深入与铺垫,地理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发展观与环境观,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和必然。本章是地理必修2的最后一部分内容,主要从过去、现在、未来即以追溯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历程、直面环境问题、探索未来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为线索展开教学。因此,它是本书的总结和升华,目的是通过本章学习来增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并将其转化为自身的行动,充分认识到人类与环境协调统一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通过对前面所学的人口、城市、工业、农业及交通等人文地理的知识,基本掌握了一定的区位分析能力,对目前存在的一些环境问题已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因此,如何由理论知识上升为切身的体会并付诸行动去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是我们着重思考的问题。回顾过去,了解现在,是为了引起学生的共鸣。

教学设计思想

教学内容编排先追溯人地关系的演变(过去)──环境问题的表现(现在)──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未来)这样一条主线展开,重点把握人地关系思想演变在时间轴上的变化、环境问题在空间轴上的表现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人地关系。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理解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途径。

能够比较传统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区别。

过程和方法目标

启发学生对清洁生产的过程分析,培养学生从多方面考虑酒精厂的效益。

通过案列3中图6.15的解读,增强学生的读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增强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

引导学生思考选择健康有益的生活方式。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中国怎么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教学难点

中国怎么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启发式讲述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0.5课时

教学过程

课堂流程设计时间备注

【导入】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在过去人地关系的思想是由崇拜自然到改造自然再到征服自然,导致了我们现今的发展出现了许许多多的问题,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以此,我国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板书】(过去→现在→未来)那么,在未来,我们应该如何去发展呢?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如何走好这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板书】(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循环经济是新世纪国际社会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新的实践模式,也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请你说一说循环经济的特点及它与《中国21世纪议程》之间的关系。

特点:循环经济以环境无害化技术为手段,以提高生态效益为核心.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经济资源和环境资源。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

关系:《中国2l世纪议程》是我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总战略,其战略重点是发展经济,要在保证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发展经济,“循环经济”是中国最好的选择。

【合作探究】教师指导学生合作探究,比较分析循环经济和传统经济的差异。

工业——清洁生产

问:那么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是什么?

答:清洁生产。

问:什么是清洁生产?如何理解清洁生产?

答:清洁生产是指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克服了传统工业生产只重视末端治理的弊端。

【板书】途径工业→清洁生产2min 3min

3.5m in

让学生比较表6.1,“清洁生产与末端治理的比较”了解清洁生产是一种什么样的生产,可以带来什么效益。

比较清洁生产和末端治理的相关项目可以看出,清洁生产方式可以带来很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从经济效益来看,清洁生产资源利用率增加,资源耗用减少,产品产量增加,产品成本降低,治理污染费用减少,经济效益增加。因此,清洁生产实现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并在生产过程中控制大部分污染,减少工业污染的。

从环境效益来看,清洁生产使污染物消除在生产过程中,产污量明显减少,排污量减少,无污染转移。因此,清洁生产可以在技术改造和工业结构调整方面大有作为。经过以上推理对比,清洁生产是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

【案例分析1】: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案例2的学习,通过案例分析,理解清洁生产的过程及其产生的效益。

提示:从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两方面来答。

例:该酒精厂在生产过程中推行清洁生产工艺,所有生产环节中出

现的“废弃物”都进入到了新的生产环节,成为新的资源。污染物充分利用,减量到最小,最终排放的消化液作为农肥回归大地,得到永续利用。该酒精总厂的清洁生产工艺,实现了生物能开放与利用的良性循环,向环境的排废降到了最低程度,同时废物综合利用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实现了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兼顾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生态农业

案例2是一种工业生产模式,那么在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我们国家应该走什么样的农业发展道路呢?我们来看案例3“北京留民营的生态农业”,说一说留民营生态农业措施有哪些。

答:一、调整产业结构,变单一农业为农、林、牧、副、渔五业并举。

二、实行综合循环利用。

三、开发利用沼气、太阳能等新能源。

生态农业概述

生态农业是一种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密切结合的现代农业模式。它既不同于那种系统目标单一、生产技术落后、投入少产出低的自然经济型传统农业;也不同于那种通过大量投入化肥、农药和动力,不顾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而一味追求高产出、高经济效益的商品化现代常规农业。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我国目前改善生态环境,保证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典型的有北京市大兴区留民营村的生态农业、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的三基鱼塘生态系统、安徽阜阳地区的多种生态农业群。

【活动】3.5m in

4min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依靠公众的支持和参与。公众对可持续发展的参与不仅包括公众积极参加有关的行动或项目,更重要的是人们要改变自己的态度和习惯。实现可持续发展意味着一场深刻的变革,是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变革,是人类行为方式的变革。

列举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开展哪些有益于可持续发展的行动?

如:节约粮食、爱惜粮食。不乱扔垃圾,垃圾分类回收。不开“无人

灯”。节约用电、用水。减少空调的使用,在冬夏季分别降低、提高空调温度的设置。不用一次性筷子。不用餐巾纸,用手帕。减少一次性购物袋的使用。(开放性答案)

【课堂小结】

利用板书进行课堂小结。2min 2min

板书设计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途径过去现在未来(可持续发展)

工业 ---- 清洁生产

途径:循环经济

关系农业 ---- 生态农业

《中国21世纪议程》

光的直线传播(教案)

光的直线传播 一、背景与意义分析 “光的直线传播”一节是初中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的重要内容有两个,一是光的直线传播,二是光速。光的直线传播是几何光学的基础,又是学习光的反射定律、折射规律的必备知识,同时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知识能解释影、日食和月食等生活中和自然界中的重要现象。 新课程标准对这部分的内容要求是:“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许多关于光沿直线传播的生活经验,比如手电筒的光,汽车头灯发出的光,夜晚灯塔上发出的光柱等,但学生的这些认识和结论毕竟是浅显的,教师需设计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领学生探究归纳,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来进一步认识光的传播特点,知道光沿直线传播是有条件限制的。 二、学习与导学目标 1、知识积累与疏导:理解并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了解光在 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 = 3X 108m^s。认知率达100% 2、技能掌握与指导:了解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在社会生活与生产中 的一些应用。利用率达100% 3、智能提高与训导:通过开放性的实验探究,认识光在空气、水和玻 璃等均匀介质中传播的特点(沿直线传播)。互动率达95% 4、情意修炼与开导:通过开放性实验,让学生体验学习光学的乐

趣,并在实验过程中学习合作与交流。投入率达95% 5、观念确认与引导:引导学生应用“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解释一些简单的自然现象,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意识到光的世界既神奇美丽,又有规律可循,而且利用这些规律能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然,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有价值)。认同率达100% 三、障碍与生成关注 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的理解和掌握是本节教学的重点,设计与组织关于“光总是沿直线传播吗?”这一问题的探究活动是本节的难点。 四、学程与导程活动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1、人看见物体是有光进入眼睛,光如何进入眼睛?光在空间如何传播呢? 2、影子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光的传播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找出规律。 (1)将一束光射到装有烟的可乐瓶中,观察光在空气中的传播径 2)将一束光射到水中,观察光在水中的传播径迹

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区别)

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区别 教学设计与教案有联系也有区别,从内容上来区分,教案是原来我们老师备课结果的体现,从这个角度来讲,教案大致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备学生部分,教材部分,教法部分。教学设计则不同,它首先是把教育、教学本身作为整体系统来考察,使用系统方法来设计、开发、运行、管理,即把教学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实行设计、实施和评价,使之成为具有最优功能的系统。教学系统设计综合教学系统的各个要素,将使用系统方法的设计过程模式化,提供一种实施教学系统设计的可操作的程序与技术。在教学系统的设计过程中,通过系统分析技术(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形成制定、选择策略的基础;通过解决问题的策略优化技术(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媒体的选择等)以及评价调控技术(试验、形成性评价、修正、终结性评价等)使解决与人相关的复杂教学问题的最优方案逐步形成,并在实施中取得最好的效果。从这个定义中我们能够看出,教学系统设计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原比教案范围要广,目光的着眼点可能会在整个学段的知识体系,或者整个单元,再到某节课。另外,从定义中我们也会得到这样一个结论,作为现代教育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设计技术将使我们从感性的教案设计走向更加理性的技术应用,掌握教学设计的技术将是我们成批量培养优秀教师的一个途径。教学设计与教案是

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的内涵是有一定差别的。教案就是大家比较熟悉的通常上课使用的教学过程安排计划,一个教案就是一节课的教学计划具体的实施方案,应写得较为具体详细。特别对新教师来说,整个教学过程的安排,包括开头语、各教学层次衔接语、结束语等都要用文字表达好,以免上课时因心理紧张而词不达意。教学设计应包括教学计划的设计、教学计划的执行、教学活动的评价与反馈。教学设计没有固定的模式,是教师发挥自己创造力的广阔天地。教师学习实行教学设计除了了解相关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外,主要是通过案例学习来模仿、分析、移植、创新,反复实践、反思、总结,逐步掌握教学设计的技能,提升教学质量。一般来说,教师教学设计应该是教师教案的理性反映,如果说教案着重于写“教什么”,“如何教”的话,则教学设计应该是着重于从教学理论上去叙述“为什么这样教”的问题。

光的传播教案设计

光的传播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并能用来解释简单现象: (2)知光线是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直线; (3)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3.思想目标: (1)利用对人造光源发展过程的介绍,对学生进行“劳动创造人类文明”的思想教育。 (2)结合讲解日、月食的成因,对学生进行破除迷信的科学教育。 (3)结合光速测定的介绍,向学生感受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难点是运用光的直线传播的知识解释实际现象。 【教学方法】 猜想、实验、讨论等综合式启发教学法。 【教学准备】 蜡烛、水槽、烧杯、带孔的纸板、皮球、微机、电视,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师:请同学们打开窗帘,我们看到明媚的阳光照进了教室,老师看到了大家一张张的笑脸。试想,如果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我们还能看见东西吗?这是为什么呢? 生:夜晚没有光,我们就什么也看不见。 师:白天,如果我们紧闭双眼,仍什么也看不见,又是因为什么? 生:光没有进入我们的眼睛。 师:对!实际上我们的周围就是一个光的世界,同学们一定都想知道光的奥秘,从本章开始,老师将带领大家一起走进光的世界!(板书章课题) 二、讲授新课 1.讨论光源 师:那么光是从哪里来的呢?

生:电灯、火把、手电筒等能发光的物体。 师:我们把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板书光源的概念)自然界中有很多能发光的物体,它们都是光源,谁能给大家举几个例子呢?(学生纷纷举手) 生:太阳、闪电、萤火虫……。 师:夜晚看到的月亮是光源吗? 生:它本身不能发光,所以它不是光源。 师:为了使用的方使,人们又研究了人造光源,它的发展有一段很长的历史,请看(图片展示):原始人用往火照明,后来又出现了火把、油灯、蜡烛、现在又有了更方便的各种电灯。人造光源还在发展和改造。 2.研究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 师:请大家猜测一下,光源发出的光是怎样传播的呢? 生:可能是沿直线传播的。 师:他的猜想正确吗?生活中,你们见过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吗? 生:见过,比如穿过树林的阳光就是直的,电影放映机射向银幕的光也是直的。 师:回答的很好,但要想确切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的规律,同学们必须用实验自己去研究,实验中要注意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光可以在哪些物质中传播?这些物质有什么共同特点? (2)光在这些物质中是沿什么路线传播的? (3)光总是沿着这样的路线传播吗?有没有条件限制呢? 师:光可以在哪些物质中传播?(学生踊跃上前表演) 生1:光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生2.光可以在水中传播。 生3.光可以在果冻中传播。 师:这些物质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它们都是透明的。 师:我们把空气、水、玻璃、果冻等这些透明物质也叫光的传播介质。 师:光在这些介质中传播时有什么规律? 生:都是沿直线传播。 师:这说明我们刚才的猜想是正确的。(板书:光在……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师:为了形象表示光的传播,我们可以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条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

幂的运算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 ——幂的运算(一) 一、案例实施背景 本节初一下学期数学第八章第一课时的内容,所用教材为沪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数学(下册)。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同底数幂的推导法则,会用同底数幂的法则进行运算。 2、过程与方法:探究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让学生体会从一般到特殊,以及从特殊 到一般的数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学生 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教学重、难点 1、重点:正确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2、难点:会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进行运算。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平台及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思 1、播放幻灯片,引出问题: 我国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天河一号”计算机每秒可进行2.57×1015 次运算,问它工作一个小时(3.6 ×103s)可进行多少次运算? 2、提问温故:①什么叫乘方? ②乘方的结果叫做什么? 3、针对问题,学生思考后回答 2.57× 3.6×103×1015=9.252×? 4、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提出新问题:?到底是多少,通过今天的学习——同 底数幂的乘法,相信大家能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板书课题:8.1,幂的乘法——同底数幂的乘法) (二)探究新知 1、试一试(根据乘法的意义)

定义:底数相等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幂相乘成为同底数幂的乘法。 22 × 23=(2 ×2 ) ×(2 ×2 ×2) (乘方的意义) = 2 ×2 ×2 ×2 × 2 (乘法结合律) =25 (乘方的意义) 前面的例题:1015×103=(10 ×· · · · · ×10) ×(10×10 ×10) 15个10 = 10 ×· · · · · ×10 18个10 =1018 思考:观察上面的两个式子,底数和指数有什么关系? 2、怎么求a m· a n(当m、n都是正整数): a m·a n =(aa…a)(aa…a)(乘方的意义) m个a m个a = aa…a(乘法结合律) (m+n)个a =a m+n(乘方的意义) 3、通过上面的例子,你能发现同底数幂相乘有什么规律吗? 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4、总结: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幂的运算性质1): 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即:a m· a n = a m+n (当m、n都是正整数) (三)、逐层推进,巩固新知 本节课学习的幂的运算法则1只使用于同底数幂相乘,不能乱用,用该法则需要判断两点:

“光的传播”教学设计及说课稿

《光的传播》教学设计及说课稿 浏阳市蕉溪中学彭波 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并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②了解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在社会生活与生产中的一些应用。 ③了解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 2、过程与方法: ①大胆地让学生通过教师设计的网页和开放的因特网进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分小组合作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②通过开放性的实验探究,认识光在空气、水和玻璃等均匀介质中传播的特点(沿直线传播),启发学生归纳总结得出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开放性实验,让学生体验学光学的乐趣,并在实验过程中学习合作与交流。 ②引导学生应用“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解释一些简单的自然现象,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意识到光的世界既神奇美丽,又有规律可循,而且利用这些规律能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然,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有价值)。

③通过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手段获取知识的兴趣和能力。 ●重点、难点分析 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的理解和掌握是本节教学的重点,设计与组织关于“光总是沿直线传播吗?”这一问题的探究活动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模式 网络探究教学模式。 ●实验器材 激光笔一个、烧杯两个、淡黑色的水、自来水、玻璃板一块、蚊香、火柴。 ●主要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同桌的四位同学为一个小组,大家在这节课里面是一个小集体,希望大家有集体荣誉感,能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鼓励。 2、四位学生自己商量好,给每位同学分配一个合适的角色: 组长(平常物理学得好的同学一位):负责组织全组同学认真进行探究学习; 副组长(平常表现好的同学一位):负责本组探究学习的纪律,不得使本组同学做与本节课无关的事情,讨论需轻声; 电脑高手(平常电脑操作熟练的同学两位):负责将本组探究的结论或讨论的结果输入电脑以及将本组同学的疑问在“讨论区”与其他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讲课教案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 宝鸡市陈仓区虢镇中学任建民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识记联系的含义。 (2)理解联系的特征及其方法论要求。 (3)正确理解联系的普遍性与客观性以及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 活动的关系。 ●能力目标 (1)通过联系含义的提炼与概括,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2)能运用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及其意义的原理分析社会生活中 一些现象和具体事例,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会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自觉维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增强环保意识。(2)自觉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 界过程中作到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形成辩证的思想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 ●教学难点: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活动的关系(人们能够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问题探讨法、归纳法、联系实际法。 四、教学过程 7.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导入新课】 通过第一、二单元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了世界的本原“是什么” 的问题(是物质的)。那么这个物质世界的状态又是“怎么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物质世界处于怎样的状态,学习唯物辩证法的联系的观点.首先请大家看一段视频 多媒体播放《唇亡齿寒》 学生思考:1、典故中唇和齿是一种什么联系? 2、世界上有没有孤立的事物存在? 教师:这个故事充分体现了不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他们之间是有联系的。那什么是联系,联系有什么特征,以及学习了联系的有关原理,对你有什么启示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进入新课】 【板书】7.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探究1.教室外的花草开得如此灿烂,需要哪些条件? 学生回答:(略) 教师:花草的灿烂既得益土壤阳光等外部条件,还得益于花草本身的根茎叶等内部条件。所以说,事物与事物之间,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都存在着相互影响、相

8.1幂的运算(第5课时)-教案

8.1 幂的运算(第5课时)-教案 滁州市第六中学柴树云周言祥 一、教学背景 (一)教材分析 在学习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性质基础上,探究零指数幂和负指数幂的规定的意义。教材的关键是让学生把握几两种指数幂的定义,能进行指数运算,目的是对数学的后继学习,以及学习物理和化学的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熟练地掌握的了同底数幂除法的性质和正指数幂的科学记数法,为学习本节内容奠定了基础。 从心理认知规律上看,学生在学习了几种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后,学习本节内容,已具备学习本节内容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经历探索零指数幂和负指数幂的意义过程,进一步体会零指数幂和负指数幂的存在的条件,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2. 学会利用零指数幂和负指数幂的意义进行简单的计算。 3. 学会利用负指数幂表示绝对值小于1的数。 4. 学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进行运算,提高运算的准确性。 三、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利用零指数幂和负指数幂的意义进行简单的计算,并会利用负指数幂表示绝对值较小的数。 难点:深刻理解零指数幂和负指数幂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分析及学习方法指导 教法指导: 回顾导入新课时,将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的复习插在零指数幂概念形成和它的合理性验证等过程中,明确本节课的主题.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如何建

立零指数幂概念上来。零指数幂和负整数指数幂是通过规定来明确其意义的,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做出这样规定的原因及其合理性。 学法指导: 教学中要分解成一个个小问题,让学生通过解决小问题来认识道理。 五、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考察下列算式: 223355551010a a ÷÷÷; ; 设计意图:回顾同底数幂的除法性质,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探究新知 一方面,如果仿照同底数幂的除法公式来计算,得 2222033330 55550555510101010(0)a a a a a ---÷==÷==÷==≠ 另一方面,由于这几个式子的被除式等于除式,由除法的意义可知,所得的商都等于1。 由此启发,我们规定: .a a ===≠0005110110, ,() 这就是说:任何不等于零的数的零次幂都等于1。 我们再来考察被除数的指数小于除数的指数的情况,例如考察下列算式: 2537551010÷÷; ; 一方面,如果仿照同底数幂的除法公式来计算,得 2525337374555510101010----÷==÷==; ; 另一方面,我们可利用约分,直接算出这两个式子的结果为 223325 375233734455110101551010555510101010÷===÷===?+; ; 由此启发,可以得到: 3434115 10510 --==;

“备课”与教学设计”的区别

传统“备课”与系统“教学设计”的区别与联系 传统的备课写教案,这也是在进行教学设计。不过这种设计是纯经验主义的设计。作为一门应用科学和教育技术学的教学设计,是从教育的科学规律出发,应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确定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然后分析、评价其结果,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教学设计的步骤是从分析教材、确立三维目标和教学重点、发掘教学资源、教学和设计板书、布置作业,最后是教学反思。 教学策划是运用策划理论,针对将要发生的教学事件,在教学活动发生前对教学内容、资源、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规划的教学程序。 “备课”与“教学设计”的区别与联系: 一、内容方面 传统“备课”内容主要是“三备”:即备教材、备学生和备教学方法。教师备课一般经历钻研教材与大纲、了解学生、考虑教法(广义的,包括教学方法、媒体手段、组织形式等等)三个环节。 在新课程背景下,标准驱动,标准取向是非常明显的,即教师的每一个教学行为,都应紧紧围绕帮助学生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因此系统的“教学设计”以为目标导向,以评价使整个教学设计程序形成一个相对闭合的回路,内容由“三备”扩展为“五备”。包括备(具体)教学目标、备学生、备(教学)任务、备教学过程(流程)、备检测评价。系统的教学设计非常关键的地方就是强调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三者之间的一致性和匹配性。 二、目的方面 在传统“备课”时,教师在潜意识中更多地关注个人如何完成教学任务,能够顺顺当当把课讲完。教师一般要讲地流利,最好能够讲地精彩,主要关注个人特色的展现。系统的“教学设计”在关注教师个人特色同时,更强调为学习去设计教学。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教导学,以教促学,真正把教学效果落实在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上面。 三、视野方面 传统“备课”的视野一般是孤立的,“就课备课”。系统的“教学设计”则能够将宏观和微观视野很好地结合起来,既统揽全局又循序渐进。它以系统思想为指导着眼整体,要求教师在设计每一节课时都要放到单元背景里、学科背景里、甚至整个课程背景里去考虑,强调“大课程”理念,以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同时在落实每一个教学环节时,又是扎扎实实非常有序的,一步一步通向目标。 四、效果方面 传统“备课”效果的好坏更多依赖于教师的经验。系统的“教学设计”可以克服教学过程中完全凭借教师个人的经验和意向来组织教学的弊端,上升到理论高度对教师进行指导,对新教师和有经验的教师都能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它可以使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建立在科学流程基础上,加速新教师或经验不足教师的成长、成熟,是“雪中送炭”;对有经验的教师,可以提升其原有凭经验备课的现象,并且有利于教学经验成果的推广普及,

光的传播教学设计

《光的传播》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光学开篇的第一节,涉及光的产生和传播,其中光的传播包括传播规律、直线传播的应用、传播速度等方面内容。光的直线传播规律是几何光学的基础,是学习光的反射和折射必备的基础知识。光线是一种理想模型,通过光线教学,可以初步培养、训练学生利用物理模型来研究物理问题的能力,同时可以训练、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光这个名词是学生所熟悉的,学生从小就接触到各种形形色色的光现象,但由于缺乏切身感受和直接经验,他们对光的传播规律的印象只是生活中的一些感性和片面的认识,认为光要么沿直线传播,要么发生反射,而对于光在同种不均匀的介质中传播路径会发生弯曲不容易理解。为此,教学中应设计好相关实验,为学生提供亲身经历,主动参与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体验,在实验事实基础上,帮助学生全面的理解光的传播规律。考虑到初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应用所学知识解释解决简单问题的愿望和能力,本节课在体验过程中设置了一些具有相当难度的问题,为学生挑战难关,获得成功喜悦创造了环境,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小组交流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光的传播规律并会用光线描述光的传播路径。 (2)会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一些现象,了解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在社会生活与生产中的一些应用。 (3)了解光在真空中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光在空气、水、果冻等介质中的传播,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2)通过演示“影子”“小孔成像”等实验,有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乐于探索生活中的光现象。 (2)有将光的传播规律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光的直线传播。 难点:如何观察光的传播路径。 四、教学策略与学习策略: 教学策略:实验探究、自主构建相结合,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相结合。 学习策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相结合,小组反馈、动态评价相结合。

幂的运算 优秀教案

幂的运算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的性质 2.会利用同底数幂的乘法的性质进行计算 (二)能力目标: 通过幂的运算性质的形成和应用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猜想、论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和口算的能力。 (三)教育目标: 1.使学生了解和体会“特殊----一般----特殊”的认知规律,体验和学习研究问题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思维严谨性,做到步步有据,正确熟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的性质的形成过程 2.会利用同底数幂的乘法的性质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1.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的性质的形成过程 2.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性质与整式加法容易混淆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启发式教育法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备注 一、复习与质疑: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整式的加减,下面提出以下几个问题请大家思考: (1)①a3+a3=?②a3+a5=? (2)①进行运算的依据是什么? ②不能继续进行运算的原因是什么? 提出这几个问题的目的是以题的形式开始,结合问题,从而复习整式加减的内容,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的步骤等内容,为

(3)a n表示什么意思?可写成什么形式? 如果将上面的“+”符号变成“×” ①a3×a3=?①a3×a5=? 又该怎样进行计算呢? 在生活和其它领域中,我们有时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有一种电子计算机,每秒钟可以做108次运算,那么103秒可以做多少次运算呢? 根据题意得:108×103=? 要丈量一块长方形地块的长是56米,宽是54米,求长方形地块的面积? 根据题意得:56×54=? 今天我们就来通过学习解决这类问题。 二、导入与创设情景 做一做: 计算:102×10=____ 103×105=____ 22×23=___ 观察试说出每个运算步骤的根据,并观察条件与结论中的指数与底数各具有怎样的特点和关系。(同学们展开讨论) 例如:102×10=10×10×10=103 2个10 1个10 通过同学们亲自操作我们会发现,算式的底数相同,其结果的底数仍然是这个底数,而结果的指数则是两个因数(幂)的指数之和。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同底数幂的乘法。 根据这一规律,请计算一下的算式: a2·a3=____ a3·a5=_____ a5·a6=_____ 例如:a2·a3=a·a·a·a·a =a5 2个a 3个a 本节课的学习作铺垫。学生进行回答,教师进行补充。 提出质疑,使学生感受到这部分知识是生活,生产所需要的,使学生的学习产生一种内部驱动力,有学习的兴趣和愿望,也是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从简便的方法进行求解和表示。 设计这一步骤目的是一方面让学生通过对具体和特殊情况的运算,发现规律,猜想一般的情况,另一方面通过观察算式的特点并结合结果,为强调同底数幂这一条件以及同底数幂的乘法性质作准备。有意识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说课和教案的区别

说课和教案的区别 【篇一:说课稿和教案,说课和讲课的区别、关系】 说课稿与教案的区别联系 1.说课说什么? 说课的内容一般说来有以下五个方面: ⑴说课标 说课标就是要把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三维目标)作为本课题教 学的指导思想和教学依据,从课程论的高度驾驭教材和指导教学设计。 说课标,要重点说明有关课题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操作等在 课程标准中的原则性要求,从而为自己的教学设计寻找到用力的依据。说课标,可以结合到说教材中去进行。 ⑵说教材 教材是课程的载体。能否准确而深刻地理解教材,高屋建瓴地驾驭 教材,合乎实际地处理教材,科学合理地组织教材,是备好课、上 好课的前提,也是说课的首要环节。 说教材的要求有: ①说清楚本节教材在本单元甚至本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即弄清 教材的编排意图或知识结构体系。 ②说明如何依据教材内容(并结合课程标准和学生)来确定本节课 的教学目标或任务。课时目标是课时备课时所规划的课时结束时要 实现的教学结果。课时目标越明确、越具体,反映教者的备课认识 越充分,教法的设计安排越合理。分析教学目标要从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加以说明。③说明如何精 选教材内容,并合理地扩展或加深教材内容,通过一定的加工将其 转化为教学内容,即搞清各个知识点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④说明 如何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⑤说明教材处理上值得注意和探讨的问题。 ⑶说学法 现代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要求,不仅是学到了什么,更主要的是学会 怎样学习。实施课程标准后,要求教师转换角色,基于这一转变, 说课者就必须说明如何根据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学习,教给学生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哪些能力,如何调动学生积 极思维,怎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说课活动中虽然没有学生,看

初一幂的运算教案

初一幂的运算教案 星火教育一对一辅导教案学生姓名顾禧性别女年级初一学科数学授课教师林桑上课时间年月日第()次课共()次课课时: 课时教学课题幂的运算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幂的四个运算法则。 2、能灵活运算幂的运算法则进行相关计算。 3、注意法则的逆向运用。教学重点与难点 1、幂的四个运算法则 2、法则的逆向运用教学过程幂的运算知识点一:同底数幂的乘法①什么是幂、底数、指数?什么是同底数?例:1、 2、注意:底数可以是一个数或字母或单项式或多项式例:下列哪些是同底数幂 1、与 2、 3、 4、5、②运算法则: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公式:例: 1、 2、

3、 4、 5、 6、例:已知,求得值。 【巩固】 已知,求x、③关于负数的奇次幂、偶次幂注意:负数的奇次幂为负,偶次幂为正。公式:例:⑴ ⑵ ⑶ ④底互为相反数的幂的乘法。 【例1】 ⑴ ⑵ 练习: 1、在中,括号中应填的代数式是 【巩固】 已知,求的值 2、已知,,求下列各式的值⑴;⑵;⑶ 【巩固】 已知,,,则的结果是 3、已知:,求:的值 【巩固】 已知,求:的值知识点二: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I 幂的乘方①幂的乘方的概念:②运算法则: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公式: 【例1】

XXXXX:计算:⑴;⑵;⑶;⑷ 【巩固】 计算的结果是 【例2】 若,,求的值为多少? 【巩固】 若,,则幂的乘方的逆运用 【例1】 已知,,求的值 【巩固】 已知,,你能用含有、的代数式表示吗? 运用幂的乘方的公式比较大小 【例2】 比较,,的大小 【巩固】 你能比较与的大小吗?II 积的乘方①形式:②运算法则:积的乘方,把积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幂相乘。公式:【例1】 计算:⑴ ⑵ 【巩固】 计算: 【巩固】

光的传播教学设计(参赛)

《光的传播》教案设计陈水云 广东云浮市罗定廷锴纪念中学 一、教学背景: 光的传播这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初二学生刚开始接触物理,但他们对光有非常丰富的感性认识,虽然他们整体实力不强,但是他们也勤于思考,善于动手,有强烈的求知欲望。课堂教学中,要结合实验和日常生活的应用,使学生对光的直线传播规律有更全面的、更深刻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光学知识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光的传播是光学的基础,是在小学科学课学过的有关基础知识上的延续与补充,是学习光现象以及相关知识所必须的首先要知道的内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光源; (2)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知道光在真空中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与实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设计实验的能力; (2)经历“光是怎样传播的”探究过程,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领略色彩斑斓的光之美,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 (2)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的; 2、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五、教学难点: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来解释一些简单现象的能力 六、教具仪器:激光手电、蚊香、玻璃砖、火柴、蜡烛、光屏、中间有孔的不透 明硬纸板、盛水的小烧坏(水中放适量牛奶)、果冻。 七、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动手操作实验和演示实验、板书 八、教学过程: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探究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知道光的直线传播产生的各种现象以及光速。学习时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实验,并注意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重要现象.如小孔成像、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实现了教学目标介绍或启发学生如何让光在水中、空气中现形,水中加入少许牛奶或粉笔灰,空气中喷洒烟雾,观察光在水或空气中的传播路线。并且在课堂中除了丰富的探究实验以外,还增加了很多唯美的图片和视频,目的是加深学生对光的传播的理解和应用光的直线传播知识去解决相关的物理现象。 不足之处是,学生演示的实验效果不太好,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较弱,实验器材较为简陋,由于课堂容量较多,加上图片、视频有点过多,所以巩固练习练得较少。

(完整版)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教学设计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结合高二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紧密联系学生思想和社会实际,设疑问难,循序渐进,用丰富而生动的现实材料来引出和论证相关观点。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精神,课前准备充分,课上组织讨论,提高认识,并将思想认识内化,避免空洞说教和简单灌输。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1)联系的含义 (2)联系的特点及其方法论要求 (3)整体与部分的含义 (4)系统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 (5)系统优化方法的要求 ◇理解: (1)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 (2)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之间的关系 ◇分析: (1)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 (2)联系自己学习的实际.说明怎样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材料归纳基本观点的能力 (2)培养同学们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观察、说明问题的能力,培养同学们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会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自觉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三、【重点、难点】: 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2、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4、掌握系统优化的思维方法; 四、【整体感知】: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同学们了解联系的相关知识和要求,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自觉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五.【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着。每一事物都是普遍联系之网上的部分或环节,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才能自觉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光的传播教案

光的传播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并能用来解释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现象. 2.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知道光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真空中的速度小.能力目标 1.通过光线的概念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利用物理模型研究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实验培养学生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概括、推理). 3.通过解释光直线传播的现象,培养学生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对日食、月食成因的教学,进行反对迷信、崇尚科学的思想教育. 2.通过对我国古代对小孔成像研究所取得的成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学生进行严谨的科学态度教育. 教材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理解光的直线传播规律,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难点是对光的直线传播条件的认识.学习时要认真观察实验,并注意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重要现象.如小孔成像、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 教材首先介绍了光源,并通过图5—1说明光源的确切含义.教材通过对生活中的光现象:汽车头灯射出的光束、电影放映机射向银幕的光束等归纳得出光的传播是直线进行的,从而引出光线的概念;然后以激光准直为例,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的应用,影子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教材通过对影子、日食、月食的分析进一步证明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鉴于学生的能力教材并未对日食和月食进行过多的论述,教师要注意加以引导,避免冲淡重点知识的教学.本节的最后介绍了光速,并指出在不同介质中光的传播速度不同. 教法建议 1)加强演示实验 利用激光演示光在空气、水、玻璃中的传播情况,再用自然光进行演示,从而得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组织学生讨论,由学生举出应用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如:射击、排队等.日食和月食的讲解可配合以录像电脑模拟加强感性认识. 2)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解释现象. 影子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影子是从何而来的呢?这个问题对学生会有较大的吸引力,可利用投影仪做出不同的影像,要求学生利用新学的知识加以解释,再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日食和月食进行简单的说明.增加小孔成像的实验,并进行讨论,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解释小孔成像的原因. 3)适当设疑强化概念 光沿直线传播是有条件的,对此可通过设疑进行强化,并通过演示实验加以证明. 4)进行学史教育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对光速的教学不要紧限结果,要增加一些学史的知识,从而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理解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教学难点:对光的直线传播条件的认识. 教具: 装有水的大水槽、激光演示器或激光笔、浇花用喷雾器、方木板、白纸、大头针、直尺、图钉

幂的运算教案

《幂的运算》教案 教学目标 1.熟记同底数幂的乘法的运算性质,了解法则的推导过程. mnmn aaa2a.+.能熟练地进行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会逆用公式= 3.使学生掌握幂的乘方的法则,并能够用式子表示; 4.通过自主探索,让学生明确幂的乘方法则是根据乘方的意义和同底数幂法则推导出来的,并能利用乘方的法则熟悉地进行幂的乘方运算; 5.使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积的乘方的法则; 6.使学生通过探索,明确积的乘方是通过乘方的意义和乘法的交换律以及同底数幂的运算法则推导而得的; 7.让学生通过类比,对三个幂的运算法则在应用时进行选择和区别; 8.了解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注意运算顺序. 教程方法:经历法则的探索过程,感受法则的来龙去脉,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情感态度:通过法则的习题教学,训练学生的归纳能力,感悟从未知转化成已知的思想. 教学重点 掌握并能熟练地运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进行乘法运算; 幂的乘方法则的应用; 积的乘方法则的理解和应用; 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的应用. 教学难点 对法则推导过程的理解及逆用法则; 理解幂的乘方的意义; 积的乘方法则的推导过程的理解; 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1.填空. 122222aaa=,( )( ) ··…·()××××=m个2指出各部分名 称.)(

2.应用题计算. 51110千克煤所产生的热)(平方千米的土地上,一年内从太阳中吸收的能量相当于燃烧510平方千米的土地上,一年内从太阳中吸收的能量相当于燃烧多少千克煤?量.那么 51l03279×(米/秒,求卫星绕地球)卫星绕地球运行的速度为第一宇宙速度,达到×.30秒走过的路程?新课教学一.探索,概括53212,=×( ).试一试,要求学生说出每一步变形的根据之后,再提问让学生直接说出6733=( )×,由此可发现什么规律? 35( )2221,( )×)=×=(( )34( )5525,( )=×=( )(×)34( )aa3a.=×= ( )(( ))mn43ana34m2anam的结果分别换成字母为正整数和和.如果把)(×,你能写出.中指数吗?你写的是否正确? mnmn+manaa为正整数)即这就是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二.举例及应用 11计算:.例 343353aaa11010a2a )×(·(())··三.拓展延伸(公式的逆用) mnmnmnmn++aamanaaa为正整数.,可得(=由) .=mmmn+aa8a23==例已知,则=,( ) 提问:通过以上练习,你对同底数是如何理解的?在应用同底数幂的运算法则中,应注意什么?课堂小结 1.在运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解题时,必须知道运算依据. 2.“同底数”可以是单项式,也可以是多项式. 3.不是同底数时,首先要化成同底数. 【二】. 一.知识回顾: 1.什么叫乘方?什么叫幂? 2.口述幂的乘法法则. 二.计算观察: 试一试:根据乘方的意义及同底数幂的乘法填空 3233()2?2??(22)1 ())23222(33?3?)?3?(32 ())34333(3aaaaa(?)?a3 )( 问题:上述几题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通过对学生对这几题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

教案、教学设计和说课稿的联系与区别

教案、教学设计与说课稿联系与区别 一、教案 教案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操作性方案,它重在设定教学的内容和行为,即:“教什么”。是整个课堂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案对于教师课堂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教案是教师的教学方案,所以教师必须提前编写,因而它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预设性。编写时,要求以课程标准为准绳,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教法和学法,把计划实施的教学内容落到实处。 教案的基本内容包括:教学三维目标,课时安排,教学流程,板书设计和教后反思作业布置等。 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简单地说,就是教师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对教学活动进行的规划、安排和决策。具体地讲,是指教师以教育理论为基础,依据教育对象和教师自己的教育理念、经验,运用系统的观点与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制定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步骤,为优化教学效果而制定实施方案的系统的计划过程。 因此,教学设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为教学活动制定蓝图的过程。通过教学设计,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育对象的特点从三个维度确定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三、说课稿 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新生事物,是日常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是教师依据课标,根据教材,结合教育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后,把教材、教法、学法教具、教学过程,进行阐释的一种教研活动。说课稿,就是为了说好课而准备的文字材料。 四、三者之间的联系 第一,教学目标相同。都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而事先而做得准备活动。可以是同一的教学目标。 第二、运用理念一致。在课改的今天,不管是哪家版本的教材,落实的都是课程标准的精神,必须以生为本,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第三、准备工作吻合。就是在撰写它们之前,都必须学习课标,钻研教材,通览教参,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水平。确立教法、学法以及教具、学具准备等。 五、三者之间的不同点 第一、教案只是教师课堂教学方案。一般只要有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具准备、课时分配和教学过程。仅是事先的准备。 第二、教学设计也是教师为了课堂教学而设计的方案,基本内容与教案相同,最大的区别在于教学设计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要有设计的理念,或要达到的目标。主要是考察教师的理论素养。 第三、说课稿,是教师面对同事或领导说课的书面材料,要求相对较高,编写难点相对较大,除了具有它们二者具有的内容之外,还应有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指导、学法选择等。 1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8.1 幂的运算 教案

8.1幂的运算 教学目标: 1.认识幂的相关概念; 2.掌握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积的乘方、同底数幂的除法、零次幂和负整数次幂的运算性质; 3.掌握归纳的方法,领会“特殊-一般-特殊”这一认识的基本规律; 4.会进行幂的运算,会用科学计数法表示数 重难点: 1.幂的运算 2.科学计数法 知识点一:同底数幂的乘法(重点;掌握) 知识拓展:(1)底数既可以是数或字母,也可以是多项式,但必须相同; (2)底数相同,并且是相乘,是法则的前提; (3)同底数幂的乘法可以推广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同底数幂相乘。 (4)一般地,n为偶数时,(x-y)n=(y-x)n,n为奇数时,(x-y)n=-(y-x)n 例1.计算下列各式。 (1)(-x)2·x5 (2) a·a6 (3)-b11·b13 (4)y·y2m·y2m+1

例2. 计算 (1))()(2 1-21- 2 2 (2)103·104·105; (3) a 10·a ·2a ; (4)(a-b)m+3·(b-a)2·(a-b)m ·(b-a)5 知识点二:幂的乘方(重点;掌握) 知识拓展: (1)运算性质中的底数a 既可以是单项式,也可以是多项式; (2)运算性质成立的条件为底数是幂的形式,结论是底数不变,指数相乘,而不是相加; (3)幂的乘方的运算性质可以推广,即[(a m )n ]p =a mnp (m,n,p 都是正整数) (4)幂的乘方的运算也可以逆用,即a mn =(a n )m =(a n )m (m,n 都为正整数) 例1. 计算下列各式 (1)(a 3)6; (2)[(m-n)2]3; (3)(53)4; (4)(-x 3)2·(-x 2)3;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教学设计教案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教 学设计教案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1)联系的含义 (2)联系的特点及其方法论要求 (3)整体与部分的含义 (4)系统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 (5)系统优化方法的要求 ◇理解: (1)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 (2)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之间的关系 ◇分析: (1)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 (2)联系自己学习的实际.说明怎样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材料归纳基本观点的能力 (2)培养同学们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观察、说明问题的能力,培养同学们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会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自觉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二、【重点、难点】: 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2、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4、掌握系统优化的思维方法; 三、【整体感知】: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同学们了解联系的相关知识和要求,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自觉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四、【方法点津】: (1)阅读教材,概括出联系观点的原理内容。 (2)结合联系的三特征,深入领会联系观点的方法论要求,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3)搜集具体事例,说明怎样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五、【课文导语】: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着。每一事物都是普遍联系之网上的部分或环节,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才能自觉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第一框题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