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考纲课标解读】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考点知识梳理】

1、经济特区的创办

⑴)位置:、珠海、汕头、、海南。

(2)特点:

①特区建设以吸收和利用为主②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形式。

③经济活动以为主,对给予优惠和方便。

(3)意义

①特区在发展经济方面,成为全国排头兵。

②对沿海地区实行经济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

③特区的改革,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

2.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1)沿海开放城市

①目的:加快利用、引进的步伐。

②名称:1984年,国家决定开放、上海、福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

市。

(2)沿海经济开放区

①名称:三角洲、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

②意义:进一步深化了对外开放,对促进本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开发,都有深远影响。

(3)经济技术开发区

①目的:引进外资,生产产品或产品。

②特点:具有的特点

③地位:是学习先进管理经验、提商管理水平的重要场所,也是了解国际行情的重要窗口。

3.浦东的开发与开放

(1)目的:以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

(2)成就

①浦东成为上海新兴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

②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中国90年代的重点和标志

4.对外开放格局:我国已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重点难点突破】

青岛是山东的重要城市,在山东占有重要地位,回答下列与青岛有关的问题:

(1)在20世纪初期,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青岛有一横幅,上写“同胞努力,挽救青岛”,它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发出的呼吁?该呼吁体现了什么精神?

(2)改革开放后,青岛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它在中国对外开放的进程中占有什么样的重要地位?对山东的发展有何战略意义?

(3)2008年奥帆比赛在青岛举行,文明观赛是每一位观众的基本素养,请围绕“做文明观众”为题,针对山东青少年观众拟定几项倡议.(不少于三条)

【考点强化训练】

一、选择题

1.(江苏镇江市2009届高三第一次调研)右图1984年4月30日的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拿着可口可乐,面带微笑。照片配文是“中国的新面貌”,照片反映了①中国正在对外开放②国人已普遍使用外国商品③经济全球化的迹象④美国媒体对中国的开放持赞赏态度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江苏南京市金陵中学2008-2009学年度高三阶段测试)江泽民指出,我

们要以更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

开放格局。发展开放型经济,增

强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国民素质的提高,我们这样做的依据是

A.当今世界各国已经形成世界性的市场

B.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C.当今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方式多样化

D.当今世界各国自然经济已完全消失

3、(山东师大附中高三2009第二次模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人,我国的对外开放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格局。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青岛、厦门、上海浦东和新疆伊宁四个城市(地区)对外开放的先后顺序应是

A.青岛厦门浦东伊宁B.浦东厦门青岛伊宁

C.厦门青岛浦东伊宁D.厦门浦东青岛伊宁

4.下列两幅图表明,20多年以来,深圳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其原因是

A.引进先进技术

B.对外开放

C.英国向世界各地传播其生产方式

D.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

70年代末的深圳今天的深圳

5.用“春天”来形容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是十分恰当的:枯木可见,但

万物复苏,各行各业充满生机。下列情景与那个年代无关的是()A.浦东新区,高楼四起,跨国公司的招牌特别引入注目

B.日新月异的深圳:“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标语振奋人心C.春播的田野上,父子史妹聚在一声小田里精耕细作

D.充满幻想与希望的海南省,有各地客商、民工来去匆匆

6、1980年,珠海是一个普通的小县城,20世纪90年代,发展成为一个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并获得联合国“国际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珠海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毗邻港澳

B、政策扶持

C、科技领先

D、资源丰富

7、“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这是过去上海市民的开头俗语,现在早已成为上海人茶余饭后的谈笑了。这种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全国实行改革开放的结果B、浦东开发的结果

C、在沿海地区创办经济特区的结果

D、进一步开放沿海经济特区的结果

二、非选择题

8.(山东省济宁一中2009年高三第二次反馈练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走向21世纪的中国和世界》一书中指出: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

上有三次重要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在20年代的俄国,一次是在30年大西方大危机时

的美国,还有一次是在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

材料二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这不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

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我们正为挽救一种伟大而珍贵的政府形式而战;既是为我们自己,也是为全世界。——富兰克林?罗斯福

材料三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事业。

——1992年邓小平在深圳的谈话

请回答:

(1)具体写出材料一种所说的“三次重要改革、调整机遇。”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简要谈谈罗斯福和邓小平是如何领导本国人民“闯”出新的发展道路的。

【高考真题再现】

图7示意全球8个始终开放与40个始终封闭的经济体年经济平均增长率(1966—1990年)

1.(09福建文综24题)下列关于图7的解读,正确的有①始终开放的经济体70年代经济波动最大②始终封闭的经济体多数时期经济呈现现负增长③始终开放的经济体包括美国和欧盟④本图所涉及的经济体不可能包括中国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B。【解析】此题为组合型选择题,从图中信息容易判断①始终开放的经济体70年代经济波动最大是正确的;②始终封闭的经济体多经济呈负增长应该是只有八十年代中的几年,多数时期还是有增长的.③中始终开放的经济体包括美国,但欧盟是成立于90年代后.④中国1978年前是封闭的,1978年后是开放的,所以既不是始终封闭也不是始终开放,所以本图所涉及的经济体不可能包括中国.答案选B

2.(09福建文综25题)图7启示我国发展经济必须

A.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B.完善市场调节机制

C.保障外资经济的优先发展D.保持人民币持续升值

【答案】A。【解析】图7反映了始终开放和始终封闭时期经济增长率的对比,从中可以看出在始终开放时期,经济增长率均高于始终封闭时期,这就启示我们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故A项正确;B项说法强调了市场调节的重要性,与题意不符;CD两项的说法不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

3.(08天津文综)修筑大京九铁路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世纪梦”。上世纪90年代,这个“梦”,仅用了3年时间就变成现实。其主要原因是A.国家财政已能提供充裕的资金

B.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的迅速提高

C.国家已具备自主设计施工的能力

D.国家加快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主要原因”,中国经济建设取得的突出成就的主要原因是改革开放。

4.(07上海历史37)最近,国外一位学者提出了

“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的观点,某中学历史学习小组借用这句话设计了右侧这张主题演讲的图片。问题:(10分)

(1)1978年中国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1分)

(2)为什么中国的1978年会被视为21世纪开始的标志?(6分)

(3)你如何评价图片所体现的主题?(3分)

【答案】(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2)可从三方面展开。从中国的视角来看,如:1978年后确立了对内改革的战略决策,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计划经济转移到市场经济等;从世界的视角来看,如:1978年后确立了对外开放的战略决策,中国融人世界,加入WTO等。从21世纪的视角来看,如:21世纪全球进入了急剧变化的新时代,中国成为21世纪拉动世界经济增长和影响国际格局变化以及推动全球化进程的重要力量。所有这一切都源于1978年的历史性转折等。(3)本题答案开放。能提炼出与图片所提供的信息相关的主题,作出评价并言之有理即给分。

【解析】本题属于材料型解析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1978年中国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第一问根据教材

解答即可。第二问,是回答“中国的1978年会被视为21世纪开始的标志”的原因,中国在1978年作出了哪些重大决策,对中国世界产生了哪些影响。第三问属于开放型试题,能提炼出与图片所提供的信息相关的主题,作出评价并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答案

【考点知识梳理】

1、深圳厦门外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市场调节外商投资外向型外向型

2、外资技术天津广州长江珠江内地高新技术加工出口知识密集

3、浦东长江高科技改革开放

4、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重点难点突破】

(1)背景:巴黎和会拒绝中国的正义要求,决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北京学生发起了五四运动。精神: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2)地位:是首批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之一。意义:是山东对外开放的窗口;有利于加快山东利用外部资金、引进技术的步伐;带动整个山东经济的发展和飞跃。

(3)倡议:从礼貌待人,环境意识、服从赛场纪律方面回答。

【解析】第(1)问,扣住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再联系“挽救青岛”,不难回答出背景,即五四运动,其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改革开放后,青岛成为我国北方沿海对外开放的重要城市之一,联系对外开放城市的作用回答其重要地位。青岛市山东重要城市,其开放,必然带动整个山东经济的发展和飞跃。第(3)问,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紧

扣如何做“做文明观众”去回答即可。

【考点强化训练】

1、B

2、B3.、C4、B5、A6、B7、B

8、(1)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美国推行罗斯福新政;中国十三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改革开

放政策。(2)罗斯福实行新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国家干预经济的力度,如整顿银行、复兴工农业、推行福利制度、兴建公共工程等。从而缓解了经济危机,稳定了资本主义制度。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大胆改革,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并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在城市积极探索国有企业的改革道路,推动了国有经济的发展;建立经济特区,以吸引外国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摸索市场经济的运作规律,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探路。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有答案

高一年级历史导学案 主备人:组员:年级主任: 时间: 【课题】第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知识回顾】 1.哪次会议揭开了中国改革的序幕?中国农村改革首先在哪里开始的? 2.农村改革有哪些重大举措?有何积极作用? 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目标是什么? 4.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过程及意义。 学习目标一:熟练背诵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91页第一段内容,自主完成下面问题。 1、我国对外开放是何时哪次会议作出的决定? 阅读课本91页第二段到92页第三段内容,自主完成下面问题。 2、简述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 ①1980年起: ②1984年: ③1984年后: ④1992年: ⑤2004年: 3、探究国家为什么在深圳珠海等四个地方设置经济特区? 4、阅读课本92页第四段内容,自主完成下面问题。 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了怎样的特点? 【当堂达标】 学生能熟练背诵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学习目标二:熟记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过程。 【自主学习】 根据课本92页“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内容,自主完成下面问题。 1、了解世界贸易组织的由来。 成立时间: 前身: 2、总结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历程。 1981年: 1986年: 2001年: 根据课本93页大字内容,自主完成下面问题。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何影响?应如何认识? 影响: ①历史必然: ②世界对中国: ③中国对世界:

认识: 【当堂检测】 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A.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 C.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D.尽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答案】 C 【解析】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发展生产力,A、B、D三项也是发展生产力的手段。 2.在《春天的故事》里有这样的几句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的崛起座座城,奇迹般的聚起座座金山……”这里“画了一个圈”是指() A.划海南省为经济特区 B.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经济特区 C.建立长江三角洲经济特区 D.建立环渤海经济区 【答案】 B 【解析】依据材料中的时间“1979年”可判断出B项。 3.深圳、珠海等地是我国的第一批经济特区,其特殊性表现在() A.突破了计划经济的限制 B.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对外关系可以独立自主 D.具有特别的行政权力 【答案】 A 【解析】经济特区的“特”,特在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办法,排除C、D两项;经济特区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排除21世纪初才初步建立的B项。 4.深圳能成为“一夜崛起的城市”,主要得益于() A.引进了外资B.国家减免了税收 C.地理位置优越D.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 【答案】 D 【解析】深圳的崛起主要是由于它作为我国的第一批经济特区,率先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 5.“到2000年底,海尔在海外已建成10个工厂,3.8万个海外营销点产品已进入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且在许多国家成为了主流品牌。海尔冰箱、冷柜、空调3种产品已实现1/3出口国外。”海尔的这一变化说明了() ①中国实施走出去的对外开放战略 ②政府鼓励企业参与国际竞争 ③中国的重工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 ④中国资本国际化 A.①②③④B.①②④ C.①②③D.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海尔的一系列产品属于轻工业,排除含③选项即可。 6、我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是 A.深圳珠海的大发展 B.海南建省C.上海浦东的开发 D.西部的开发 7.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的时间是 A.1997年10月 B.2000年11月 C.2001年11月 D.2001年10月 8.对外开放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以下有关表述,正确的是①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②扩大对外贸易的原则是平等互利③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是广东、福建两省④已经形成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 A.①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将①有利于世界经济的繁荣发展②为中国与世界经济接轨提供契机③使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④给我国一部分企业带来更大的压力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0、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一举措反映了①世界市场对中国开放,但并不意味着中国对世界开放②中国“走出去”战略的成功体现③经济全球化的一个体现④使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课程标准】 1、了解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 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 2、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知识结构】 创办经济特区(经济特区的概念、设立、发展、影响) 【问题探究】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天的故事》歌词中写道:“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材料二1984年邓小平在《办好经济特区,增加对外开放城市》中说:“我们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这个圈后来又是怎样扩大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的经济特区主要集中在哪两个省?为什么? (3)材料二反映了对外开放发展到什么阶段?其中江苏开放的城市有哪些? 2、我国现代的对外开放与近代的开放有何不同?

【巩固训练】 一、选择题 1、(2013江苏小高考) 2、为了引进、吸收先进技术和现代管理经验,江苏省在沿海和其他地区的开放城市中,划出一定区域作为经济发展的主阵地,以不到全省2%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省2/3的地区生产总值,吸纳了全省3/4的实际到账外资。这里的“一定区域”是指() A 经济特区 B 沿海经济开放区 C 沿海港口城市 D 经济技术开发区 3、国家最早批准江苏对外开放的是() A 经济特区 B 沿海经济开放区 C 沿海港口城市 D 经济技术开发区 4、下图所示地区被誉为“进入中国经济的大门,打开中国市场的金钥匙,连接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桥梁”,这里是() A经济特区B沿海经济开放区C沿海开放港口城市D上海浦东 5、经济统计数据是史学研究的重要资 料。观察右侧柱状图,指出该地区经贸 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全建立 B上海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上)课程(考试90分)

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上)课程考试90分各题型提交答案说明: 1.单选题及判断题点击圆形按钮进行单项选 择,多选题点击勾选框进行多项选择。 2.选择题和判断题:直接点击选项,系统将自动 提交答案。 3.未完成考试误操作推出系统后,在考试时间 段内可重新进入系统考试。 4.完成考试后点击提交答案按钮,考试结束, 不可再次进入系统考试。 5.答题完成后,点击考试页面左侧“未答题” 按钮,确认无未答题后再提交答案。 6.未提交答案的试卷在考试时间结束后将强制 提交答案。 一、单选 ( 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 1. 本讲提到,第一届的地球首脑会议于()年 在里约热内卢召开。

B.1982 C.1992 D.2002 2. 本讲提到,()年,可持续发展是正式被确立为我国基本发展战略之一。 A.1996 B.1997 C.1998 D.2006 3. 本讲提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是通过强化国际规范和国际机制,形成具有机制约束力的、道德规范约束力的、能够解决全球问题的一些机制性的合作。 A.全球治理 B.可持续发展 C.全面开放 D.一带一路 4. 本讲提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

B.发展观 C.合作观 D.价值观 二、多选 ( 共 2 小题,总分: 20 分) 1. 本讲提到,合作领域的开放包容包括()。 A.政策沟通 B.设施连通 C.民心相通 D.货物畅通 2. 本讲提到,下列属于一带一路开放包容特征的是()。 A.合作理念 B.合作空间 C.合作领域 D.合作方式 三、判断 ( 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 1. 本讲提到,1996年中国成为里约峰会首个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贫困人口比例减半”国家。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新格局形成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新格局形成 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定不移地扩大对外开放,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地区到中西部地区,从贸易到投资,从货物贸易到服务贸易,从“引进来”到“走出去”,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 对外开放逐步推进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决策。以此为标志,我国开始了对外开放的历史转变,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对外开放从局部地区向全国逐步推进,全方位的区域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1980年,以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的设立为标志,中国对外开放航船正式扬帆起程,此后,我国逐步开放沿海、沿江、沿边、内陆地区,形成了分步骤、多层次、逐步开放的格局。 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对外开放进入了新的阶段。我国的对外开放由有限范围、地域、领域内的开放,转变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由以试点为特征的政策性开放,转变为在法律框架下的制度性开放;由单方面为主的自我开放市场,转变为我国与世贸组织成员之间的双向开放市场;由被动地接受国际经贸规则的开放,转变为主动参与制定国际经贸规则的开放;由只能依靠双边磋商机制协调经贸关系的开放,转变为双边、多边机制相互结合和相互促进的开放。 对外开放从商品贸易向投资和服务贸易领域推进,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取得积极成果。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进程的逐步深入,服务领域开放步伐不断加快,以旅游、运输服务为基础,以通讯、保险、金融等新兴服务贸易为增长点的服务贸易全面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服务贸易已经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外贸易区域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对外开放层次不断深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开辟贸易区域,办起了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保税区、边境经济合作区等多种形式的贸易区域,实行特殊贸易政策,对扩大我国对外贸易规模、提升对外贸易管理水平、拓展开放领域起到了重要作用。2008年,54个国家级开发区创造地区生产总值占同期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5.1%,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8.5%,出口总额占14.4%,进口总额占15.9%,实际利用外商投资占全国的20%以上。 我国成为世界贸易强国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30年里,我国对外贸易规模小、贸易伙伴少、贸易方式和外贸商品单一。上个世纪70年代,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全面建交,对外货物贸易伙伴迅速增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教案

第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教案 课题:第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知识体系】 【知识体系】 【探究与点拨】 一、经济特区和经济开发区 背景2、步骤:经济特区: ①五个经济特区②设立的原因 ③结果14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 开发浦东:开发天津滨海新区: 特点:4、影响:, 。 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概念: 标志着: 背景:3、经过: 首次 正式加入3、影响: 历史发展的必然中国对世界的贡献对中国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分析中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对外开放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对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当今的对外开放与旧中国的“开放”有哪些区别呢?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机遇与挑战是什么? 【重难点解析】 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对外开放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原因: 历史教训: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中国近代的落后挨打。 必要性:①经济全球化成为时代潮流,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②克服计划体制弊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其根本目的在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服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有利条件:7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为对外开放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意义: 经济上:有利于利用和吸收国外资金和先进技术,学习外国的先进管理经验,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政治上:加强与友好国家以及各国人民的交往,创造良好的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这也有利于我国的改革和现代化

建设的顺利进行。 科学文化上:加强对外科技、教育、文化的交流,有利于促进我国科技人才的培养,加快我国科技、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对外开放的几个问题的准确理解:全方位——全国对外开放,对全世界开放。不论对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实行开放政策;不仅在经济建设方面坚持对外开放,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也坚持对外开放。多层次——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开放沿边和沿江地区以及内陆省区等不同开放程度的各种形式,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对外开放。宽领域——对国际商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国际技术市场、国际劳务市场的开放,把对外开放拓宽到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以及金融、保险、房地产、科技教育、服务业等领域。 对外开放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对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当今的对外开放与旧中国的“开放”有哪些区别呢? 旧中国 现在 背景

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下)

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下)
正确答案: 第一部分 ;判断题
1. 本讲提到,从空间条件上来讲,自贸试验区没有明确的地域 正确 的限制。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2. 今天中国到了一次开放的关键阶段,通过“一带一路”平台 全方位对外开放,才能实现资源要素重新优化配置,实现新旧 正确 动能转换。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3. 本讲提到, 商事制度改革要求对于原来的一些限制类和禁 止类的多个项目,按照内外资一致的这样的一个原则来进行管 理。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4. 本讲提到,自贸区内要对标国际最高水平,实施更高标准一 线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的贸易监督监管制度。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5. 根据本讲,从“一带一路”国家进口超过 10 万亿美元商品, 正确 投资超过 7500 亿美金。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正确 √
正确 √


6. 本讲提到,台湾的服务业和台湾的高科技产业,其实在全世 正确 界都是占有一席之地的,有非常发达的国际贸易网络和渠道。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7. 未来才有可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逐渐向更高水平迈进,这 正确 是提出“一带一路”的内在原因。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8. 本讲提到,一带一路等同于全球化。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9. 根据本讲,柬埔寨调研说明开放是倒逼改革的最佳动力。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10.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口占全球 63%,APEC 占 40%,贸易 规模和总量只有 APEC 的一倍,发展落差巨大,但发展空间非常 正确 大。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第二部分 ;单选题


错误 ×
正确 √

1. 本讲提到,2017 年( )月,上海市政府新闻通气会上表示 将按国务院批复意见在年末形成自由港建设方案。 A. 10
正确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教案完美版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教案 整体设计 本课概述 本课教材主要阐释了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过程及其主要成就,共分为三部分。第一目“经济特区的创办”,介绍了在邓小平同志的倡议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经济特区相继于1980年和1988年成立,此后特区发展迅速,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突破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第二目“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指出在邓小平同志的倡导下,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放沿海港口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进而形成沿海经济开放地带,并在内地开放城市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三目“浦东的开发和开放”,主要介绍了浦东的地理、历史状况和浦东发展所依靠的有利条件以及取得的重大成就。本课概念较多,教师可以在课前复印相关资料给学生,供学生自主学习时使用。另外,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认识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过程和意义。 思路设计 ●教学重点 对外开放格局是如何初步形成的。 ●教学难点 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方法 本课涉及内容比较繁杂,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注意引导学生使用历史地图,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地图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要防止把历史课上成政治课或地理课,要注意引导学生多从历史的角度看问题。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经济特区的设立情况,理解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2)了解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情况和意义。 (3)记忆浦东开发的目的及影响,理解浦东成为中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1)利用历史图片、文字、示意图等,引导学生从多种形式的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做到论从史出。 (2)运用比较、概括和阐释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对外开放的过程,把握全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对外开放意识,认可和支持我国对外开放政策,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 教学设计 导入设计 图片导入 教材图片:深圳的今与昔。 我国古代曾经流传过“点石成金”的故事,是什么“金手指”让深圳从一个落后的边陲小镇变成一个现代化大都市的呢? 多媒体课件打出课题: 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推进新课 (板书)经济特区的创办 合作学习 指导学生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问题情境1:邓小平是从哪一角度强调对外开放的重要性的? 多媒体展示材料: 我到新加坡去,了解他们利用外资的一些情况。外国人在新加坡设厂,新加坡得到几个好处:一是外国企业利润的百分之三十五要用来交税,这一部分国家得了;一个是劳务收入,工人得了;还有一个是带动了它的服务行业,这些都是收入……我认为现在研究财经问题有一个立足点要放在充分利用、善于利用外资上,不利用太可惜了。 ——邓小平

【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高一历史必修二 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学习目标】 1、能记住经济特区的概念,设立及意义。 2、能说出沿海经济开放区开辟的背景与过程以及“外向型经济”战略的内涵与作用。 3、能说出浦东开发的目的及影响,能概括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 【重难点 1、重点:对外开放格局是如何初步形成的。 2、难点: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自主预习 “经济特区的创办” 1、经济特区的概念[特别提醒] 经济特区是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划出一定范围,在对外经济活动中采取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以吸引外商来贸易、投资的特殊地区。 2、经济特区建立的过程 ①后,我国先在、两地试办“出口特区”,准备在取得经验后,再考虑在、两地设置。 ②1980年国家将“出口物区”正式定名为“”,、、 、、成为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 ③1988年,海南建省,被设为经济特区,成为我国国内的经济特区。 3、经济特区的性质 我国特区是,而不是。 特区是中国学习、学习、学习的学校,是为粤、闽两省甚至全国训练和造就的基地。 4、特区的特点 ①以为主; ②实行以为主导的经济所有制形式,经济活动以为主。 5、特区设立的意义 ①特区在发展方面,成为全国的排头兵。 ②特区建立与发展外向型经济,具有和作用。 ③特区的改革,为全国提供了。 二、学生阅读第二目“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1、背景:的发展带来的成功经验,为进一步扩大开放创造了条件。 2、过程:①1984年,开放天津、上海、福州、广州等个城市; ②1985年,开辟、、和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③1988~2007年,全国共设立了49个,以引进生产或加工,具有的特点。 3、意义:①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中心之一。 ②带动和整个经济的新飞跃。 2、条件:①依靠上海长期积累的和基础。 ②凭借上海独特的、、和优势。 3、意义:①浦东新区成为上海新兴和基地; ②成为上海新的, ③成为中国年代的重点和标志。 总结 开放格局的形成 ①标志,形成、、、 、、的开放体系。 ②特点:、、。 【课堂学习】 背景: 1、国际方面: ①20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走向缓和 20世纪70年代,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关系相继实现了正常化; ②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 亚洲“四小龙”等一批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腾飞,这一切都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提供了难得的国际环境。 2、国内方面: ①“十年动乱”的破坏,致使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 ②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做出了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重大决策。 (3)邓小平认识到“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 理论上: 首先,对外经济关系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其次,社会化大生产不仅使国家间的经济联系具有必然性,也为其创造了可能性。 再次,随着社会大生产的发展,国际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频繁。 实践上:发展对外经济是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任何一个国家都必须在不断加强

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教案

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掌握经济特区的概念、设立及意义,理解特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认可、支持“对外开放”这项基本国策; (2)掌握沿海经济开放地带的形成和浦东开发的目的及影响,理解浦东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3)掌握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分析初步形成的特点,能在地图上找出经济特区、沿海港口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的位置。 (4)掌握“走出去”战略,理解“走出去”战略的提出。 2、过程与方法:理解概念,分析探究问题,历史对比,专题讨论。 (1)利用历史图片、文字、示意图等,引导学生从多种形式的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做到论从史出; (2)运用上网查询资料,课堂组织讨论等方式,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运用比较、概括和阐释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对外开放的过程,把握全貌; (3)通过设置“为什么最早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地方建立经济特区?”“当代的对外开放与旧中国向列强开放通商口岸和商埠有哪些本质区别?”等问题,组织学生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对外开放意识,认可和支持我国对外开放政策,并从中获得必要的现代经济意识。

(2)进一步思考如何应对对外开放给国家和个人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增强紧迫感。教育学生关心社会,关心国家,与时俱进。 (3)教育学生珍惜生活、奋发学习,为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推波助澜。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对外开放格局是如何初步形成的。经济特区的建立,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难点: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方法: 本节课综合性很强,涉及历史、地理、经济常识等学科内容,应注意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获取史料并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如首选深圳等四个地区设立经济特区、开发开放浦东的原因分析。要帮助学生养成使用历史地图的习惯,教会学生运用历史地图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可以课前让学生准备中国地图,随着课堂内容的进行,学生自己在地图上进行标注,完成对外开放格局示意图,以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我国对外开放初步形成的特点,从区域上讲,我国对外开放已从沿海延伸到广大内陆,它是区域开放、梯次递进、逐步扩大的。教学时可适当调整教学内容顺序,如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要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高潮中出现的对外开放新形式,可将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放在开发、开放浦东后讲,这样易使学生清晰掌握对外开放体系。 ★教学过程及要点: 导入新课: 用一组自己家里找到的老照片和现在的新照片进行对比:那时的我们,现在的他们;那

最新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教案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教案 第一中学孟光霞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掌握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及特点;培养学生认识社会现象并进行概括、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表达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语言描述,多媒体展示,引导学生掌握改革开放的过程;通过创设问题情境,采用合作自主探究方式,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综合、比较,理解改革开放的内涵,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树立开放的意识,认可和支持我国对外开放政策,并从中获得必要的现代经济意识;培养面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信念和责任,与时俱进。 教学重点:对外开放格局是如何初步形成的。 教学难点: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方法:启发式、情景教学法、探究讨论法 教学思路 对外开放的原因——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对外开放的成就及影响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课前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 师:“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优美动听的歌曲歌颂的是什么事吗? 生: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 师:主要歌颂的是对外开放政策。1979年,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高瞻远瞩,做出了对外开放的英明的决策,从此开放的春风吹绿了江南岸,又度玉门关。在从南方到北方,从沿海到内地的发展中,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多媒体课件展示课题) 二、新课教学 (一)对外开放的原因 合作探究1:我国为什么要走向对外开放?(学生讨论) 课件显示补充材料:1978年和1979年,邓小平先后访问了日本和美国。面对西方高速展的经济,在深感中国已经落后的同时,他深刻地认识到:“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环顾全球,今天世界上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没有一个是闭关自守的。中国在西方国家 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 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 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的政策 是中国的希望。” (教师总结)(课件显示)1、从世界发展的趋势看,现在的世界史开放的世界;2、从我国历史经验教训中,闭关自守是使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主要原因;3、从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迫切要求出发,对外开放是一个重要的途径。

2020“一带一路”建设与全面开放新格局考题和答案

.关于中国进出口贸易,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10.0分) A.货物贸易对我们很重要 B.服务贸易发展速度居世界第一 C.中国是目前货物贸易总额最多的国家 D.中国货物贸易多年保持贸易顺差 我的答案:B√答对 2.我国已成为“一带一路”沿线不少国家的最大( )、最大出口市场和主要投资 来源地。(10.0分) A.经济伙伴 B.区域内贸易伙伴 C.进口市场 D.合作伙伴 我的答案:B√答对 3.( )建设构想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给中巴在经济合发展上提供新的历史契机。(10.0分) A.中巴经济走廊 B.中巴友好关系年 C.中巴联合军演 D.全国道路连接计划 我的答案:A√答对 4.塞尔维亚经济的主要推动力是( ),其占比约为六成。(10.0分) A.第三产业 B.对外出口 C.农产品加工 D.先进制造业 我的答案:A√答对 1.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我们可以从以下 几个方面先做起来()(10.0分)) A.加强政策沟通 B.加强道路联通

C.加强贸易畅通 D.加强货币流通 E.加强民心相通 我的答案:ABCDE√答对 2.新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重点是建设“五个中心”,即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10.0分)) A.交通枢纽中心 B.商贸物流中心 C.金融中心 D.艺术创新中心 E.医疗服务中心 F.文化科技教育中心 我的答案:ABEF×答错 3.重点推动对外开放,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作用()(10.0分)) A.政策性 B.开发性 C.多样性 D.商业性 E.直接投资规模 我的答案:AD×答错 1.亚太地区是中国的安身立命之所,是中国实现和平发展的地缘依托,没有亚太和平、稳定和繁荣,就谈不上中国的安宁与发展。(10.0分) 我的答案:正确√答对 2.制定战略的实质就是按照自身组织的愿景来确定竞争战略,而不是根据竞争地位,规划业务领域或增长目标。(10.0分) 我的答案:正确√答对 3.2012年美国出台“新丝绸之路”计划是美国对阿富汗战略转型的重要标志。(10.0分) 我的答案:错误√答对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与特点;加入世贸组织的原因。 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加入世贸组织的机遇和挑战。 【教学方法】 1、采用设置情境,设疑引思,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模式,由浅入深,由难到易,用有效的策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升华情感,也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通过利用《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电脑软件,在教学中层层展示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过程,有助于学生理解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的特点。同时指导学生注重学习历史过程中的时空结合。 3、结合课前准备的图片或音像资料,让学生了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过程,感受中国政府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潮流,迎接挑战,以促进经济高速发展的勇气和决心。 【教学资源】(宋休小四着重) 岳麓版实验教科书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课本及教参,自制教学课件。 flash《春天的故事》,《小平,你好》光盘片断,flash演示《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 中国入世的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楷体休小四着重) 用flash《春天的故事》导入新课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中的老人就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而他当年画的那个圈不断扩展,开放的春风绿了江南岸,又度玉门关,从南方到北方,从沿海到内地的发展中,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 讲授新课(楷休小四着重) 一、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设计思路:用深圳开放前后的两幅图片,引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对外开放”方针。出示探究一“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分析中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通过分析让学生理解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是在坚持社会主义的前提下,吸取历史经验教训,为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而采取的重要措施。看视频“邓小平与改革开放”后,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一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出示探究二“中国对外开放格局呈现出什么特点?”“当代的对外开放与旧中国向列强开放通商口岸和商埠有哪些本质区别?”重点分析特区“特”在哪及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楷休五) 1、经济特区的设立 (凡是图片,不一定必须附在教学设计里,但必须提供详细出处,以下同) 20世纪70年代末的深圳,还是中国南海边的一个小渔村。如今,它已经成为一个现代化的新兴城市。外国人称深圳是“一夜崛起之城”。 问:深圳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答:得益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对外开放”方针。 (课件展示) 看下面三段材料: 材料1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 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邓小平文选》 材料2 1978年3月,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上,着重强调:“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的先进科学技术。我们不仅因为今天的科学技术落后,需要努力向外国学习。即使我们的科学技术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也还要学习人家的长处。” 材料3 1978年10月22日至29日,邓小平访问日本,11月5日至14日,邓小平到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访问。世界现代科技的发达和各国利用外资带来的经济迅速发展状况,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邓小平在1979年10月的一次讲话中说:“我到新加坡去,了解他们利用外资的一些情况。外国人在新加坡设厂,新加坡得到几个好处:一是外国企业利润的百分之三十五要用来交税,这一部分国家得了;一个是劳务收入,工人得了;还有一个是带动了它的服务行业,这些都是收入……我认为现在研究财经问题有一个立足点要放在充分利用、善于利用外资上,不利用太可惜了。” 【探究】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分析中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通过分析让学生理解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是在坚持社会主义的前提下,吸取历史经验教训,为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而采取的重要措施。 (播放视频“邓小平与改革开放”。) 问:视频中反映的对外开放步骤有几步?为什么首先在深圳等四地建立经济特区?经济特区“特”在哪里?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教案

第12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班姓名使用日期 学习目标 1、掌握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史实及对外政策的具体内容。 2、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认识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农村和城市的改革。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改革与开放并举。在对内改革的同时,大力推进对外开放,形成了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二、学习过程 (一)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经济特区的建立 (1)我国在什么时候开始实行对外开放? (2)我国哪一年开始创立经济特区?设立经济特区的目的是什么? 设立了哪四个经济特区? (3)设立海南省,并作为经济特区是哪一年? (4)结合P58的两幅插图,请讲一讲深圳设为经济特区后经济建设和发展的情况。 2、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建立经济特区后,我国在对外开放上又采取了哪几大步骤?(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2)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是在哪一年?开放了哪14个城市?国家给予这些开放城市怎样的经济政策?开放沿海城市有什么作用?(见书本P58-59第一段小字)

(3)我国哪一年建立了哪三个沿海经济开放区?国家给予沿海经济区什么样的经济政策?建立沿海经济区有什么作用?(见书本P58-59第二段小字) (4)党中央、国务院哪一年决定实行浦东开发开放?(1990年)给予浦东怎样的开发开放政策?浦东开发开放有什么作用? (5)我国哪一年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和内陆省会(首府)城市?(1992年)开放这些城市有什么作用? (6)通过逐步开放,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开放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7)我国对外开放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3、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什么是世贸组织?它的前身是什么?哪一年正式成立?(1947年)组织的目标是什么? (2)我国哪一年加入世贸组织?(2001年)是在世贸组织哪一次会议上签字加入的?(多哈会议) (二)学生阅读后思考解决上述问题,教师点拨。 (三)问题探究 1、什么是对外开放?我国为什么要对外开放? ——对外开放就是打开国门,在坚决维护国家主权的前提下,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交往。具体内容是,扩大对外贸易,引进外国的资金和技术,学习外国的先进管理方法,以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与进步。 实行对外开放,是对我国对外关系历史经验教训的正确总结,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后信息社会与经济全球化时代的需要,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2、邓小平说:“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谈谈你的理解。 ——在20世纪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后,特别是在20世纪晚期的信息社会到来后,人类已经迈入经济全球化时代,在全球一体化的世界经济中,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已密不可分,开放成为各国立足于世界的时代要求。中国历史表明,开放则兴,闭关则衰,由此可见,开放是中国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当代世界的要求。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有标准答案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有答案

————————————————————————————————作者:————————————————————————————————日期: 2

高一年级历史导学案 主备人:组员:年级主任: 时间: 【课题】第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知识回顾】 1.哪次会议揭开了中国改革的序幕?中国农村改革首先在哪里开始的? 2.农村改革有哪些重大举措?有何积极作用? 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目标是什么? 4.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过程及意义。 学习目标一:熟练背诵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91页第一段内容,自主完成下面问题。 1、我国对外开放是何时哪次会议作出的决定? 阅读课本91页第二段到92页第三段内容,自主完成下面问题。 2、简述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 ①1980年起: ②1984年: ③1984年后: ④1992年: ⑤2004年: 3、探究国家为什么在深圳珠海等四个地方设置经济特区? 4、阅读课本92页第四段内容,自主完成下面问题。 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了怎样的特点? 【当堂达标】 学生能熟练背诵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学习目标二:熟记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过程。 【自主学习】 根据课本92页“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内容,自主完成下面问题。 1、了解世界贸易组织的由来。 成立时间: 前身: 2、总结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历程。 1981年: 1986年: 2001年: 根据课本93页大字内容,自主完成下面问题。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何影响?应如何认识? 影响: ①历史必然: ②世界对中国: ③中国对世界:

新时代中国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构建

84《中国外资》 2019年第3 期 封面文章 OVER STORY 非常荣幸有机会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对全面开放新格局的一点理解。我讲两点。 第一,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是新时代下的必然历史选择。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在最近的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的讲话中,总书记也讲到,在过去40年的改革开放中,我们坚持的三个原则。第一个是摸着石头过河跟顶层设计相结合;第二个是问题导向跟目标导向的相统一;第三个是在实现的路径上,我们遵循着试点先行跟全面推进相结合的路径。在我看来,40年的改革开放,从某种角度上来讲,是这三个原则的一个最好实践与完美注脚。 怎么体现这点?40年的对外开放可以分成三个阶段。一个是在1978年到2001年的广度开放;第二个是从2001年到2017年的深度开放;最后一个阶段是从2017年开始的全面开放。 第一个阶段广度开放。主要做了几方面工作:一是设立各类经济园区。二是大幅度地削减关税。中国的进口关税,从一开始,甚至在1992年40%下降到2001年的15%。力度不可谓不大。从这个角度来讲,应该说这是一个顶层的设计,而且也是全国范围的推广。三是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加工贸易的推进反映的正是跟外商还有外资企在中国投资大量的涌入同步的。 设立各类经济园区。1978-2001年也体现的非常充分。大家可以看到,有一个点线面的不断地扩张的园区的建立。一开始是1980年四个沿海经济特区的建立;之后在1984年扩展到14个沿海港口城市,北起大连,南到北海;1985-1988年有一个经济三角洲特区的建立,特别是1988年成立了海南省,成为最大的经济特区;之后是1991年设立的4个北部的口岸以及几个保税区;最为突出的是1991年底,1992年初的时候,对外 开放从沿海一条线扩展到整个中西部的重点城市。点线面非常明显;2000年左右,也就是我国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前夕,中国设立了55个国家级的出口加工区,在这个阶段上来看,点线面、试点先行,然后向全国推进的特征非常明显。 深度开放。从2001-2017年是我国深度开放的阶段,主要做的工作:一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WTO的第143个成员国。二是从2013年开始,设立了1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目标是通过开放促进改革,相对来讲,比较小众的是,时任副总理的汪洋同志,领导设立了12个新经济试点试验城市,可能就强调的是开放中的改革,改革中的开放。应该指出的是,这12个新经济试点城市,刚好是位于我国五大城市群,对拉动地区经济的发展,应该说是发挥着非常积极的明显的正面作用。 从11个自由贸易的试验区以及12个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试点试验城市的设立,可以看到我国的对外开放真的是进入了深度开放阶段。 从2017年开始,也就是我们所讲的全面开放,在我看来,全面开放新格局目前来看,有四个重点工作要做。其实我们也可以发现,我们说全面开放新格局,它具有一个比较坚实的前提基础,体现在三个 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主要要做的四个重点工作。扩大进口,引进高水平的外资;建设自由贸易港,同时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数字贸易;做好顶层设计跟地区差异化的发展,重点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继续推进12个新经济试点试验城市。 新时代中国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构建 ■ 文/ 中商智库副理事长、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余淼杰

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2007年09月03日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紧紧抓住加入世贸组织的重大机遇,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着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基本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对外开放促进了国民经济增长,加快了产业升级,扩大了就业,增加了税收,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保障。 我国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获益者 商务部负责人对记者说,最近5年,我国坚持发挥比较优势,抓住加入世贸组织的重大机遇,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全面提升开放水平,有效维护了国家经济安全,使我国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获益者。 我国紧紧抓住国际产业转移机遇,积极参与全球分工,2006年进出口总额达到17605亿美元,是2002年的2.8倍。通过国际IT等高新产业转移,建设出口创新基地,大力培育自主品牌,提高外贸增长质量。5年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翻了两番,信息产品出口从2003年的1421亿美元提高到去年的3640亿美元。出口效益明显提高,今年上半年新增出口额中有近1/4是产品升值创造的。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不但扩大了贸易规模,还解决了3000多万人的就业问题。 顺应新一轮国际服务业转移的机遇,我国积极扩大服务业对

外开放,大力发展服务业双向贸易和投资,促进了服务业加快发展与升级。商务部等部门正在实施的“千百十工程”初见成效,未来5年,将建成十个服务外包基地、吸纳百家著名跨国公司的外包项目、培育千家大中型外包企业,2010年服务外包出口将比2005年翻两番。 “引进来”、“走出去”,提高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最近5年,我国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加大“走出去”战略实施力度,利用国外资金和综合运用各种要素相结合,明显提高了全球配置资源能力。 在“引进来”方面,近年来由注重引进资金向综合利用国外要素转变。2006年技术引进220亿美元,4年来年均增长近20%。技术引进带动了国内发展,如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加快了我国高速铁路的现代化进程。 国家鼓励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吸引跨国公司来华设立研发中心和地区总部等,增强了“引进来”的外溢效应。目前,跨国公司在华研发中心已有近千家、地区总部300家,都比3年前增加了一倍。通过引导外资企业延伸产业链,以外资为主的加工贸易国内增值率达到59%,比3年前提高了11个百分点。跨国零售巨头的进入带动了国内商业现代化,流通效率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同时,我国还加强了外资收购国内战略性行业的审查,严格限制高污染、高能耗和国内产能过剩的项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