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VPX标准草案(vita46d0-r0d11)

VPX标准草案(vita46d0-r0d11)

VPX标准草案(vita46d0-r0d11)
VPX标准草案(vita46d0-r0d11)

行业标准

行业标准 《高纯镁挤压棒材》 编制说明 (征求意见稿)

行业标准《高纯镁挤压棒材》 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 项目来源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下达的工信厅科[2017]40号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文件精神,由东莞宜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主导制定《高纯镁挤压棒材》行业标准工作,完成年限为2019年,并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管理,项目计划号为:2017-0130T-YS。: 2、主要工作过程 2.1编制原则及意义 东莞宜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科学院等国内知名的科研所、大学及医院组成了创新团队,已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用于生物医用高纯镁挤压棒材和医用外科植入物的研究,并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医用外科植入物用可降解高纯镁挤压棒材的产业化已初具规模.它的问世,填补了国内在骨科内植入材料领域的空白,改变了目前国内骨科内固定物市场主要被进口产品占领的局面,进而实现高纯镁骨科内植入材料进入国际市场。 为保证骨科用高纯镁挤压棒材的生产质量及市场推广,研发和制定骨科用高纯镁挤压棒材行业标准,作为未来技术发展的基础,对生物医用材料的推广和临床应用非常有必要,具有重要的意义. 2.2工作分工 本标准由东莞宜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主导起草,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巢湖云海金属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市镁安镁业科技有限公司参加起草。 负责起草单位东莞宜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行业领域、技术和合作研究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1)行业优势:东莞宜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集轻合金材料成型、研发、生产、营销为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广东省生产轻质合金产品的知名企业。具备从模具设计、制造至原材料熔炼、提纯、挤压、压铸成型、精加工、表面处理、检测、包装等完整的生产技术,具有从事轻质合金材料研发的先天优势。 2)合作研究优势:东莞宜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长期以来都十分重视与研究单位的交流与合作,对于合作方式、条件保障和成果转化方面具有坚实的基础。2009年, 东莞宜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广东省科技厅支持下联合中国科学院等国内知名的科研院所、大学及医院组织创建了“生物可降解镁及镁合金及相关植入器件创新团队”; 在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新材料专家委员会的组织协调下,于2011年组织成立了“医用镁合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合国内从事可降解镁合金植入器械研发的主流企业、大学、科研机构,以企业的发展需求和各方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为保障,形成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技术创新合作组织,于当年5月26日在北京签订协议书正式成立。 3)技术优势:近几年来,宜安科技以医用镁合金产业联盟和创新科技研发团队为基础,创建了宜安科技松山湖研究院和生物可降解镁合金及其相关植入器件

人民法院信息化技术标准解读与适用

人民法院信息化技术标准解读与适用 一、前言 (一)人民法院信息化技术标准的目标和定位 为全国法院信息化建设提供共同使用的规则,指导全国法院信息化建设,特编制人民法院信息化技术标准(简称“法标”)。 (二)法标修订回顾与本次修订重点内容 全国法院信息化快速发展,新的时期,面临新的问题。人民法院信息化技术标准应当满足新时期法院信息化建设的需求。 1.2002版法标 2002版法标定位于审判业务应用的建设,指导各地筹建审判业务管理系统,是用于规范审判业务管理系统与司法统计数据交互的标准。 2.2005版法标 2005版法标提出了数据中心的概念,也树立了实体化管理的思想,明确了数据交换的地位,扩充了标准范围,涵盖法院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标准,重点描述了审判业务数据结构与代码标准。 3.2009版法标 2009版法标进一步完善法标体系结构,适应业务发展,扩展应用领域。重点完善和扩充审判业务应用建设规范,突出数据交换、信息共享和信息资源综合应用。 4.本次法标修订 本次法标修订建立了完善的法院信息化技术标准体系,

全面覆盖法院信息化数据、应用、安全、基础设施、运维等各项业务,建立了规范的标准编制过程,持续开展法院信息化技术标准的编制工作。 二、人民法院信息化标准体系简介 人民法院信息化标准由基础标准、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组成,标准体系见图1所示。目前人民法院信息化标准共包含标准127项,其中,采用国家标准27项,采用其他行业标准3项,最高法院组织编制的法院行业标准97项。本次拟发布标准30项,16年计划完成32项,17年计划完成35项。具体标准及各标准的编制状态见附录。 人民法院信息化标准体系 基础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 术语和主题词标准标 准 化 工 作 管 理 标 准 数据技术标准应用技术标准安全技术标准基础设施技术标准 信 息 分 类 与 代 码 标 准 业 务 实 体 关 系 标 准 信 息 资 源 交 换 标 准 数 据 治 理 技 术 要 求 一 般 技 术 标 准 服 务 人 民 群 众 类 应 用 建 设 标 准 服 务 司 法 管 理 类 应 用 建 设 标 准 服 务 审 判 执 行 类 应 用 建 设 标 准 非 涉 密 网 技 术 标 准 涉 密 网 技 术 标 准 信 息 化 建 设 成 效 标 准 信 息 化 项 目 管 理 标 准 运 维 管 理 标 准 安 全 管 理 标 准 场 所 建 设 信 息 技 术 标 准 网 络 标 准 云 计 算 建 设 标 准 图1 人民法院信息化标准体系 1.基础标准 (1)术语和主题词标准 术语标准用于规范法院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中涉及的术 语,包括术语标准的编写原则以及法院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中常用的信息技术术语和法院业务术语等。

玉雕技术标准解读

玉雕技术标准 玉器从古老粗糙传统型的琢玉手工艺开始,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使产品的开发力度、科技含量和质量不断提高,形成了玉雕的独特风格。由于业界人士的勤耕细艺,玉雕风格多种多样,使产品题材更加丰富,更具艺术欣赏价值,形成了多元化的玉雕工艺特色,使广东省的知名度不断提高。广东省已经成为中国玉雕最大的生产基地和翡翠玉石料的集散地,形成了优势互补、商机共享、集各地风格为一体的玉器加工批发零售。以广州、揭阳、佛山平洲、四会为主的翡翠玉器市场。 以市场为向导推进玉器产业发展 现时,广东玉器雕琢技术由多个地方多种风格混合而成,如河南独山软玉雕,福建寿山石雕、木雕,原广东玉雕也夹杂牙雕、榄核雕等以不同的手法形成各自流派,而流派之间各具优点和特长。评选主要以雕刻的技术和产品的质量、档次,艺术品味的角度来衡量评审。https://www.doczj.com/doc/3111835721.html, 玉器大致分为四类:摆件、玩件、挂件、和饰件。摆件是摆放着给人们观赏的。玩件多是拿在手上把玩欣赏的。挂件是挂在人身上寓作吉祥物避邪护体的。饰件一般以金银镶嵌后戴在人的颈上、耳朵或手上用作装饰的。玉器产品的分类是根据它的大小和功能确定的,评定时不应以产品的种类大小而要从产品雕琢要求,实际雕琢的技术水平及效果来评定。 由于高科技逐渐进入玉器加工行业,尤其体现在加工设备和加工工具中。一些产品如浮雕类以电脑定型模具,通过超声波振动成型重复生产,基本上已经离开了手工艺范畴的,还有以化学腐蚀成型以一个图案重复生产的都不予参评。 用方工具雕刻的硬度以三度以下的软玉类玉雕产品,都不能在评定之列。 评选一件玉雕的标准 看产品选材。雕琢一件好的翡翠玉器产品,不能离开重材质的应有特性。一件玉石,必须因材施艺和精心构思设计加之细腻雕琢相配合,才能达到完美的、水平较高的玉器工艺品。因为,选料是最关键的一环,对加工各类玉器工艺品的材料是有所要求和有所区别的。如加工人物,对玉料的底色、石质粗细相对比其他品种要求严格并有所取舍,能否留色避裂去瑕疵(人物面部和人体暴露处要求更高),石型能否摆放平稳都要讲究。器皿的用料更要干净无裂并能盖与身与足的色调衔接畅顺。兽类的光面大,料能否挖脏避裂是关键。花鸟、山子为题材的产品造型变化够大,所谓花无正叶、树无正枝,致使避裂遮脏比较容易,但用料特别要充分利用奇特石型,石色,皮色,什色,达到型色美观,合理得体、摆放平稳。 为了便于理解翡翠玉器雕琢的基本手法和要求,可把众多的玉雕品种归纳如下几类:立体雕、浮雕、镂空雕和链牙扩张法。立体雕的正面反面,左右上下,方方

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docx

GB/T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摘要) 封面 封面为必备要素,它应给出标示标准的信息,包括:标准的名称、英文译名、层次(国家标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字样)、 标志、编号、国际标准分类号( ICS 号)、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备 案号(不适用于国家标准)、发布日期、实施日期、发布部门等。 如果标准代替了某个或几个标准,封面应给出被代替标准的编 号;如果标准与国际文件的一致性程度为等同、修改或非等效,还应 按照 GB/T 的规定在封面上给出一致性程度标识。 标准征求意见稿和送审稿的封面显著位置应按附录 C中的规定,给出征集标准是否设计专利的信息。 目次 目次为可选要素。为了显示标准的结构,方便查阅,设置目次 是必要的。目次所列的各项内容和顺序如下: a)前言; b)引言; c)章;

d)带有标题的条(需要时列出); e)附录; f)附录中的章(需要时列出); g)附录中的带有标题的条(需要时列出); h)参考文献; i)索引; j)图(需要时列出); k)表(需要时列出); 目次不应列出“术语和定义”一章中的术语。电子文本的目次应自动生成。 前言 前言为必备要素,不应包含要求和推荐,也不应包含公示、图 和表。前言应视情况依次给出下列内容: a)标准结构的说明。对于系列标准或分部分标准,在第一项标准或第 1 部分中说明标准的预计结构;在系列标准的每一项标准或分部分标准的每一部分中列出所有已经发布或计划发布的其他标准或其他部分的名称。 b)标准编制所依据的起草规则,提及 GB/T 。 c)标准代替的全部或部分其他文件的说明。给出被代替的标准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解读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解读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定位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创新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在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领域外,各省、市、自治区在保证最低要求的基础上,在课程内容、培养目标、课时安排等方面有一定的自主权。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价值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实施可以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展各学科学习和探究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主动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可以拓展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需的信息技术技能,巩固信息素养和技术创新意识;对于培养国家建设和国际竞争所需的信息技术人才、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文化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目标总体而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目标为培养——发展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巩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形成——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强化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强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借助计算机和网络获取、处理、表达信息并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学科学习的过程;活动中理解感知信息的重要性,分析信息编码以及利用计算机等常见信息处理工具处理信息的一般过程;积极参加信息技术活动,主动探究信息技术工作原理和信息科技的奥秘。 一、小学、初中、高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要衔接。 关于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及目标要求的衔接,参考下表:

二、以兴趣为起点,以活动为载体,螺旋上升的设置内容。 要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淡化学科体系,打破各操作软件之间的界限,以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实践任务为主线,将学生必须掌握的软件操作分散到不同学年的实践活动中,通过技术要求的提升引领学生螺旋上升式学习。 三、鼓励跨学科的活动为主题,实现技术学习与技术应用之间的整合,体现“双价值”。 以学科学习主题作为信息技术任务选题,鼓励学生将学到的信息技术技能应用到其他学科、领域学习中。以此加深学生对信息技术在学科学习中的价值的理解,推动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领域的整合,实现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与学习工具的双重价值。 四、适应地区差异,体现地域特色,有很强地方特色的国家课程。 各省市的教研部门在达到要求的基础上,确定地方课时、界定课程内容、选择教材呈现方式上有一定的自主权;教师在内容选择、难度设置上应适应本地设备、师资及学生的现状,活动选题除了体现课程整合外,要鼓励多样化的选题,体现“四地”——立足地方现实,体现地方特色,反哺地区经济,融合地域文化。 五、“应用与创新相结合”的课程目标。要体现个别差异,鼓励技术创新。 多样的课程,打破教室和书本的局限;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题,任务要求分水平,适应个别差异的特长发展需求; 教学过程中要鼓励更自主技术实践与更开放的科技探究与技术创新; 适度引导学生思考、探究、理解适合其年龄的信息技术核心概念。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和目标要求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内 容分为基础性内容和拓展性内容。基础性内容是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学科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必要基础,这是必修内容。拓展性内容是针对信息技术条件较好的地区以及在信息技术方面学有余力的学生设置的选择性学习内容,以引导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上进一步发展。小学的选修包括机器人教学和LOGO语言。中学的选修内容有机器人教学和基于汉语编程语言的程序教学。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及目标要求一、形成运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基本能力。

标准的结构

标准化建设之 标准得结构 标准得第5章从内容和层次两个方面对标准得结构进行了规定。搭建标准得结构是正式起草标准之前必不可少得工作。 一、按照内容划分 对标准得内容进行划分可以得到不同得要素,依据要素得性质、位置、必备和可选得状态可将标准中得要素归为不同得类别。 ①按照要素得性质划分,可分为: ——规范性要素:声明符合标准而需要遵守得条款得要素; ——资料性要素:标示标准、介绍标准、提供标准附加信息得要素。 ②按照要素得性质和在标准中得位置划分,可分为: ——资料性概述要素:标示标准,介绍内容,说明背景、制定情况以及该标准与其他标准或文件得关系得要素,即标准得“封面、目次、前言、引言”。 ——资料性补充要素:提供附加内容,以帮助理解或使用标准得要素,即标准得“资料性附录、参考文献、索引”。

——规范性一般要素:给出标准得主题、界限和其他必不可少得文件清单等通常内容得要素,即标准得“名称、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 ——规范性技术要素:规定标准得技术内容得要素,通常标准中得“术语和定义,符号、代号和缩略语,要求……,规范性附录”等为规范性技术要素。 (3)按照要素必备得和可选得状态划分,可分为: ——必备要素:在标准中不可缺少得要素,即标准中得“封面、前言、名称、范围”。 ——可选要素:在标准中不一定存在得要素,其存在与否取决于特定标准得具体需求。标准中除了四个必备要素之外,其他要素都是可选要素。 二、按照层次划分 标准得层次可划分为部分、章、条、段、列项和附录等形式。 ①部分 部分是一项标准被分别起草、批准发布得系列文件之一。部分是一项标准内部得一个“层次”。一项标准得不同部分具有同一个标准顺序号,它们共同构成了一项标准。部分应使用阿拉伯数字从1开始编号,编号应位于标准顺序号之后,与标准顺序号之间用下脚点相隔。例如:××××.1,××××. 2等。

国家标准草案

《食品加工机械切片机》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食品加工机械切片机》 国家标准起草工作组 2015年4月20日

《食品加工机械切片机》 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一、任务来源 《食品加工机械切片机》国家标准的修订任务列入国家标准委关于下达《一次性筷子第1部分:木筷》等63项国家标准修订计划通知(国标委综合[2014]88号),项目编号“20142747-T-322”。本项任务由中国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提出,由全国饮食加工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定于2015年完成。 本标准起草单位为北京市服务机械研究所、安徽华菱西厨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赛思达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深圳市富裕宝厨房设备有限公司、广东恒联食品机械有限公司、山东银鹰炊事机械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组成。 二、编制背景及意义 食品切片机最早是国外用来进行各种主食面包和肉类、香肠等食品切片用的设备,主要是用来加工熟制食品。后来国内引进了该种设备,根据需要扩展了其使用范围,除用来切制面包、香肠等熟食外,还用来切制用于烧烤或涮制的牛、羊肉生肉片。 食品切片机作为食品加工链条上的一环,已经成为食品加工机械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其原材料、生产工艺、产品质量等对食品质量安全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食品切片机的产品质量和生产数量均有了快速提高。部分产品已出口到欧洲、东南亚、中东、中亚等国家和地区。但与发达国家同行业相比,国内产品无论是工艺水平、外观质量、使用性能还是安全质量都还有较大差距,标准水平也相对落后。国外关于食品加工机械的卫生及机械安全要求的标准则发展较快(如EN、NSF/ ANSI标准等),而我国还停留在只注重电气安全方面。目前,该类产品电气安全执行GB4706家用和类似用途电气安全系列标准,其中只涉及少量机械安全项目。由于该系列标准等同采用IEC标准并已在我国普及多年,而涉及各类食品加工机械卫生要求、机械安全和技术

IEC-62443标准体系结构

IEC 62443标准体系结构 2007年,IEC/TC65/ W G 10与ISA 99成立联合工作组,共同制定IEC 62443系列标准。2011年5月,IEC/TC65年会决定整合IEC 62443标准结构,并从14个部分文档调整到12个,以优化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标准体系。同时,为与IEC/TC65的工作范围相对应,IEC 62443系列标准名称由《工业通信网络网络与系统信息安全》改为《工业过程测量、控制和自动化网络与系统信息安全》。 lEC 62443系列标准目前分为通用、信息安全程序、系统技术和部件技术4个部分,共包含12个文档,每个文档描述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的不同方面。 IEC 62443标准结构如下所示。 一、第一部分 第1部分描述了信息安全的通用方面,作为IEC 62443其他部分的基础。 IEC 62443-1-1术语、概念和模型:为其余各部分标准定义了基

本的概念和模型,从而更好地理解工业控制系统的信息安全。 ●IEC 62443-1-2术语和缩略语:包含了该系列标准中用到的全 部术语和缩略语列表。 ●IEC 62443-1-3系统信息安全符合性度量:包含建立定量系统 信息安全符合性度量体系所必要的要求,提供系统目标、系 统设计和最终达到的信息安全保障等级。 二、第二部分 第2部分主要针对用户的信息安全程序。它包括整个信息安全系统的管理、人员和程序设计方面,是用户在建立其信息安全程序时需要考虑的。 IEC 62443-2-1建立工业自动化和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程序:描述了建立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系统所要求的元素和工作流程,以及针对如何实现各元素要求的指南。 ●IEC 62443-2-2运行工业自动化和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程序:描 述了在项目已设计完成并实施后如何运行信息安全程序,包 括量测项目有效性的度量体系的定义和应用。 ●IEC 62443-2-3工业自动化和控制系统环境中的补丁更新管 理 ●IEC 62443-2-4对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制造商信息安全政策 与实践的认证。 三、第三部分 第3部分针对系统集成商保护系统所需的技术性信息安全要求。

(技术规范标准)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技术与设计”标准解读

苏教版必修二课程标准解读 “技术与设计2”模块是在“技术与设计1”模块的基础上,对技术与设计过程中所涉及的一些基本问题的进一步深入,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对技术与设计的思想和方法的理解以及应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具备利用和评价技术的方法和策略,以及受用终身的技术管理能力。模块内容构成了技术设计过程中特有的、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可以有效迁移的思想方法,它远超出了人们一般意义上的习得性的知识和技能,使对事物的事实认定,上升为指导实践的规律并渗透在人们处理各种问题的过程中,即对事物的价值认定。 一、简要说明 “技术与设计2”模块共设“结构与设计”、“流程与设计”、“系统与设计”、“控制与设计”等四个主题。尽管从技术角度来看,这4个主题分属不同的专业,但是这些环节是一个技术设计过程必不可少的基本内容,它们自成体系,相对独立,但又相互呼应,具有内在的联系。结构是系统的组成形式,流程是系统按时间顺序的描述。被控制的事物和控制装置本身是一个系统,控制就是对系统状态所施加的干预。因此,将它们集中放在这一个模块中进行讲述,既能体现出技术与设计的整体性,有能体现出各部分的联系与侧重点,其目的是让学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把握技术与设计的基本内容与思想方法。 “结构与设计”强调从力学的角度理解结构、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等问题,关注简单的结构设计;“流程与设计”强调对流程和流程优化的理解,以及简单流程和流程改进的设计;“系统与设计”则侧重对系统的理解,以及运用系统的思想解决一些生活中问题的设计;“控制与设计”应注重理解控制的涵义和控制的应用,以及生活生产中的简单控制系统的设计。 本课程内容的四个主题之间既有一定的独立性,又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其中所运用的一些思想与方法:例如,“系统与设计”中整体与部分、独立与关联、优化思想与方法;“控制与设计”中的反馈调节方法;“流程与设计”中流程改进的思想等等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可迁移性,均可运用在其他主题的一些技术问题的解决中。这些思想与方法使技术与设计由经验上升到了理性,由单纯的展现设计技巧提升到了形成设计的思想和方法。本模块与“技术与设计1”共同构成了本课程的选修模块的基础。 二、内容标准及相关活动的说明 (一)结构与设计

全国XXXX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章程草案

全国国土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章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管理全国国土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技术委员会), 提高国土资源领域标准制定、修订的质量和效率,增强标准化对国土资源事业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规定》和《国土资源标准化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参照《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章程》,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技术委员会是在全国范围内从事国土资源领域土地资源和地质矿产标准化工作的非法人技术工作组织,遵循科学合理、公开公正、规范透明的原则开展工作。 第三条技术委员会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标准委)批准设立,由国土资源部负责管理。 第二章工作职责 第四条技术委员会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提出国土资源领域标准化工作的政策及措施建议。 第五条技术委员会在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的指导下,结合国土资源部门实际情况,分析国土资源领域标准化的需求,建立完善国土资源标准体系;提出标准化发展规划建议和国土资源标准制定、修订项目建议,负责标准立项建议的论证;提出采用国际

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以及开展国际交流活动的建议。 第六条技术委员会根据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和国土资源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开展国土资源领域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起草、征求意见、技术审查、复审工作。 第七条技术委员会承担国土资源领域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宣传贯彻和培训工作,推动标准实施;对国土资源标准实施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和分析研究,提出书面报告;向有关主管部门提出国土资源标准化成果奖励项目的建议。 第八条技术委员会受有关主管部门委托,对技术委员会归口的标准技术内容进行解释和咨询答复。 第九条技术委员会受有关主管部门委托,承担与国际标准化组织对口的技术业务工作,参加国际标准化组织相关技术委员会会议,审查我国提案和国际标准的中文译稿,参加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 第十条技术委员会负责跟踪、研究分析国土资源领域国际标准化发展趋势和工作动态,组织收集、分析、翻译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开展国内外标准一致性对比分析;提出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以及开展国际交流活动的建议。 第十一条受有关主管部门委托,技术委员会负责开展技术委员会委员和标准起草人员的培训工作。 第十二条技术委员会负责管理下设的分技术委员会,提出组建和调整分技术委员会的建议。 第十三条受有关主管部门委托,技术委员会办理与国土资

gbt1.1 -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GB/T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摘要)封面 封面为必备要素,它应给出标示标准的信息,包括:标准的名称、英文译名、层次(国家标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字样)、标志、编号、国际标准分类号(ICS号)、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备案号(不适用于国家标准)、发布日期、实施日期、发布部门等。 如果标准代替了某个或几个标准,封面应给出被代替标准的编号;如果标准与国际文件的一致性程度为等同、修改或非等效,还应按照GB/T 的规定在封面上给出一致性程度标识。 标准征求意见稿和送审稿的封面显著位置应按附录C中的规定,给出征集标准是否设计专利的信息。 目次 目次为可选要素。为了显示标准的结构,方便查阅,设置目次是必要的。目次所列的各项内容和顺序如下: a) 前言; b) 引言; c) 章;

d) 带有标题的条(需要时列出); e) 附录; f) 附录中的章(需要时列出); g) 附录中的带有标题的条(需要时列出); h) 参考文献; i) 索引; j) 图(需要时列出); k) 表(需要时列出); 目次不应列出“术语和定义”一章中的术语。电子文本的目次应自动生成。 前言 前言为必备要素,不应包含要求和推荐,也不应包含公示、图和表。前言应视情况依次给出下列内容: a)标准结构的说明。对于系列标准或分部分标准,在第一项标准或第1部分中说明标准的预计结构;在系列标准的每一项标准或分部分标准的每一部分中列出所有已经发布或计划发布的其他标准或其他部分的名称。 b)标准编制所依据的起草规则,提及GB/T 。 c)标准代替的全部或部分其他文件的说明。给出被代替的标准

标准草案编制说明编写要求 - 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信息安全技术SM4分组密码算法》 (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一、任务来源、主要起草单位及标准主要起草人 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XX年下达的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国家标准《信息安全技术 SM2椭圆曲线公钥密码算法》由国家商密办负责主办。标准计划号为XXXXX(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XXXX年信息安全专项)。 2005年3月14日,国家密码管理局和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密码工作组(WG3)指定商用密码研究中心作为《商用密码分组算法标准》的召集单位(WG3发【2005】7号),组织完成商用密码分组算法标准的起草工作。 为完成《商用密码分组算法标准》的起草工作,商用密码研究中心联合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无锡江南计算技术研究所,成立课题组,课题组组长吕述望,成员有李大为、邓开勇、张超、罗鹏、张众、董芳、毛颖颖、刘振华等,共同开展商用密码分组算法标准文本的编写工作。 2012年3月9日,密标委主任办公会决定将SMS4算法更名为SM4算法。

二、目的和意义 本标准确定的SM4分组密码算法已在业内得到广泛应用。正式发布的《SM4分组密码算法》标准,将是我国正式发布的第一个分组密码算法标准。 《SM4分组密码算法》标准所确定的SM4分组密码算法,已于2006年正式公布,其安全性经过来自国内国际密码研究人员的广泛的安全性分析和评估,得到了密码安全专家和产业界的认可和好评。SM4分组密码算法发布以来,已先后在无线局域网、可信计算机密码支撑平台以及其它领域数据加密产品的研发中得到较为广泛的使用和验证,具有良好的产业和工程基础,能够有效的满足非涉密敏感信息的加密应用需求。 三、主要工作过程 1. 密码行业标准工作过程 从2005年4月起,由原商用密码研究中心在原商用密码分组算法申报报告主件《SCB4密码算法》基础上,经过《SMS4密码算法描述》《无线局域网产品密码算法应用指南》等多个版本,经过研究中心、技术处和原算法课题组的多名同志的努力,最终在2006年1月13日国密局组织的无线局域网密码算法专家组会议通过审查。 2006年1月10日,国家密码管理局授权国家商用密码管理办公室网站正式发布了《国家密码管理局第7号公告》,公告了无线局域网产品和含有无线局域网功能的产品有关密码事宜,指定无线局域网产品密码算法为SMS4等算法。 2006年1月17日,SMS4密码算法正式公布,公布的文件名称为《无线局域网产品使用的SMS4密码算法》。7号公告是国家密码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解读一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解读一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 解读一 本人从事暖通设计十多年,根据新的标准及结合工程实际对标准进行解读,与大家共同探讨,不足之处往指正。《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 下文中简称为《标准》。 .8.12 1.《标准》3.1.3中的第2条当独立前室、共用前室及合用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口设置在前室的顶部或正对前室入口的墙面时,楼梯间可采用自然通风系统;当机械加压送风口未设置在前室的顶部或正对前室入口的墙面时,楼梯间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解读:当楼梯间采用自然通风系统时需满足前室的加压送风口设置在前室的顶部或正对前室入口的墙面上,送风口设置在顶部是想形成风幕隔断烟气,设在在正对前室入口的墙面上是想经过送风阻止烟气侵入前室,这个前室入口是指从走道或房间进入前室的那个口,而不是从前室进入楼梯间那个口,这个住宅较难满足,一方面有的住宅开向前室的门多,另一方面住宅层高小于3m 而不能设置顶送式风口,因此不满足上述条件的楼梯间也需加压送风。 2.《标准》 3.1.4建筑地下部分的防烟楼梯间前室及消防电梯前室,当无自然通风条件或自然通风不符合要求时,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解读:这条有别于之前的做法,只防烟楼梯间加压送风,在防烟楼梯间及前室的墙上加余压阀的做法不适用于地下了。因此强调了地下部分的前室及消防电梯前室也需加压送风。

3.《标准》3.1.5中的第1条当采用独立前室且其仅有一个门与走道或房间相通时,可仅在楼梯间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当独立前室有多个门时,楼梯间、独立前室应分别独立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解读:住宅的前室一般是一个以上的户门不满足此条,因此前室也得加压送风而不能采用之前的经过余压阀向前室送风。 4.《标准》3.1.5中的第2条和第3条当采用合用前室时,楼梯间、合用前室应分别独立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当采用剪刀楼梯时,其两个楼梯间及其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应分别独立设置。 解读:下图这种做法均不适用于以上两条,即不能采用经过余压阀向前室送风,这样就增加了竖井面积。 5.《标准》3.1.6中的当地下、半地下建筑(室)的封闭楼梯间不与地上楼梯间共用且地下仅为一层时,可不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但首层应设置有面积不小于 1.2㎡的可开启外窗或直通室外

行业标准《氧化钴》编制说明(草案)

行业标准 YS /T 256-XXXX《氧化钴》(草案) 编制说明 氧化钴行业标准起草小组 二○○八年四月

行业标准 YS /T 256-XXXX《氧化钴》(草案) 编制说明 1 工作简况: 1.1 任务来源 行业标准YS/T 256-XXXX《氧化钴》的制订项目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提出,于有色标委(2006)第40号文件列入2007~2008年度标准项目计划表,项目编号:102。该标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归口,株洲冶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负责起草,计划于2009年底完成。 1.2 主要工作过程 1.2.1 2007年10月成立《氧化钴》行业标准起草小组,确定起草人名单并明确起草任务。 1.2.2 2007年11月起草《关于征求行业标准〈氧化钴〉修订意见和收集有关资料的函》,共发函25封,对氧化钴生产企业、用户进行函调。 1.2.3 2007年12月组织对部分氧化钴生产企业和用户走访调研,听取并收集各单位对氧化钴标准修订的意见。 1.2.4 2008年1月对函调和走访所调查收集的氧化钴生产企业和用户关于修订YS/T 256-2000《氧化钴》的反馈意见,进行汇总处理,编制反馈意见处理表。见附件一:《氧化钴行业标准修订反馈意见处理表》。 1.2.5 2008年2月对函调和走访所调查收集的氧化钴生产企业和用户的牌号进行统计汇总,作为确定产品牌号的依据。见附件二:《国内生产、使用氧化钴牌号汇总表》。1.2.6 2008年3月根据函调和走访收集的反馈意见,起草了YS/T 256-XXXX《氧化钴》(草案)和编制说明。标准起草小组多次召开会议,反复研究和讨论了YS/T 256-XXXX 《氧化钴》(草案),并决定将此稿向氧化钴生产企业、用户及部分科研院所发函征求意见,同时在https://www.doczj.com/doc/3111835721.html,网上广泛征求意见。 2 标准的编制原则和依据 2.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完善和对外开放的深入,氧化钴产品已逐步走向国际市场,修订标准需满足国内外两个市场的用户需求。 2.2 修订标准应根据我国国情,积极采用国外先进标准,以保护我国矿产资源和生态环境,确保我国氧化钴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3 修订标准应充分考虑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和相关单位的意见,以及用户的需求,为用户提供满意的产品。 2.4 修订后的标准应科学合理、切实可行、具有可操作性。 3 标准主要内容的确定

标准的结构与编写

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是对标准化工作标准化的重要标准之一,它的实施将能够有效地保证标准的编写质量。该标准的规定用以指导如何起草我国标准,它是编写标准的标准。 GB/T 1.1—2009的主要技术内容为:规定了编写标准的原则、标准的结构、起草标准中的各 个要素的规则、要素中条款内容的表述、标准编写中涉及的各类问题的规则以及标准的编排格式。 一、编写标准的原则 标准的第4章规定了编写标准的原则,对这些原则的总体把握,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编写标 准的具体规定,并能够将相应的规定更好地贯彻于标准编制的全过程。 1. 统一性 统一性是对标准编写及表达方式的最基本的要求。统一性强调的是标准内部(即标准的每个部分、每项标准或系列标准内)的统一,包括:标准结构的统一,即标准的章、条、段、表、图和附录的排列顺序的一致;文体的统一,即类似的条款应由类似的措辞来表达,相同的条款应由相同的措辞来表达;术语的统一,即同一个概念应使用同一个术语;形式的统一,即标准的表述 形式,诸如标准中条标题、图表标题的有无应是统一的。 2. 协调性 协调性是针对标准之间的,它的目的是“为了达到所有标准的整体协调”。为了达到标准系统整体协调的目的,在制定标准时应注意和已经发布的标准进行协调。遵守基础标准和采取引用的方法是保证标准协调的有效途径。标准中的附录A给出了最通用的部分基础标准清单。遵守这 些标准将能够有效地提高标准的协调性。 3. 适用性 适用性指所制定的标准便于使用的特性,主要针对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适于直接使用。第二,便于被其他文件引用,GB/T 1.1—2009对于层次设置、编号等的规定都是出于便于引 用的考虑。 4. 一致性 一致性指起草的标准应以对应的国际文件(如有)为基础并尽可能与国际文件保持一致。起草标准时如有对应的国际文件,首先应考虑以这些国际文件为基础制定我国标准,在此基础上还应尽可能保持与国际文件的一致性,按照GB/T 20000.2—2009确定一致性程度,即等同、修改 或非等效。 5. 规范性 规范性指起草标准时要遵守与标准制定有关的基础标准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我国已经建立了支撑标准制修订工作的基础性系列国家标准,包括:GB/T 1《标准化工作导则》、GB/T 20000 《标准化工作指南》、GB/T 20001《标准编写规则》、GB/T 20002《标准中特定内容的编写》。 二、标准的结构

结构标准化

结构部标准设计说明 —— (B-B&ZIF CONNETOR) 1. 概述 本文件描述了结构部员工在设计中需要大家遵守的规范。 2. 目的 设计产品时有相应的依据,保证项目开发设计过程中数据的统一性,互换性,高效性。 提高工作效率。 3. 具体内容: 一) 功能描述 B-B&ZIF Connector 主要功能为连接LCD 及PCB ;传递、传送、转换两个介面间的资讯,目前B-B Connector 主要发展方向为0.5Pitch 减小到0.4Pitch ;ZIF Connector 主要发展方向为0.5Pitch 减小到0.3Pitch ;二者都会向高度减小、产品标准化(互换性/兼容性)方向发展,配合手机多功能化要求。 二) 装配关系:如Figure 1、2所示 Figure 1(组装前) Figure 2(组装后)

三) 主要定位方式 与Pcb 板定位主要靠Post 、Hook 、Kink 定位,采用SMT 封装。 与手机主机面壳(Base front hsg )、主机底壳(Base rear hsg )、翻盖面壳(Flip front hsg )、翻盖底壳(Flip rear hsg )定位主要靠主PCB 板、副PCB 板在手机中定位来实现。 四) 标准化设计指导 设计标准一:B-B Connector&ZIF Connector 在z 轴方向壳体定位需加泡棉(起到缓冲、 压紧连接器的作用,防止壳体震动、跌落时连接器松脱,引发功能问题) 设计标准二:B-B Connector 闭合高度尺寸为结构设计相关重要尺寸,需参照所选器件 的spec ;如Figure 3所示为V330选用的Hirose B-B Connector 闭合高度。Fpc 及Fpc 加强板的定位应参照图示定位。 Figure 3(ASSY of Hirose B-B Connector 40 Pin ,0.5Pitch ,1.5H ) 设计标准三:与ZIF Connector 配合的FPC 端为了装配方便应加插入深度指示线,深度 指示线的位置尺寸,可查阅ZIF Connector 的SPEC ;如Figure 4所示为V330选用的Hirose zif connector ,插入深度为0.5+2.15=2.65取整为2.7mm 。 Figure 4(Hirose zif connector spec)

技术条件及相关标准解读

技术条件及相关标准指标解读 点击次数:414 发布时间:2009-7-13 一、新旧技术条件对比 (一)新版技术条件,全面替代1989版: GB/T10586-2006湿热试验箱技术条件 GB/T10587-2006盐雾试验箱技术条件 GB/T10588-2006长霉试验箱技术条件 GB/T10589-2008低温试验箱技术条件 GB/T10590-2006高低温/低气压试验箱技术条件 GB/T10591-2006低温/低气压试验箱技术条件 GB/T10592-2008高低温试验箱技术条件 GB/T11158-2008高温试验箱技术条件 (二)对温湿度指标的解读 1、温度等级 取值与1989版相当 2、温度偏差 稳定后,在任意时间间隔内,工作空间中心温度的平均值和工作空间内其它点的温度平均值之差。标准指标±2℃,高温试验箱的还没看到新标准。

虽然新旧标准对此指标称呼相同,但定义和检测方式有所改变。 1989版:利用24h的测试数据,分别算出最高、最低温度与标称温度之差,为试验箱在该标称温度下的偏差。标准指标为高温±2℃、低温±3℃。计算为24h的测试数据中的最高、最低温度。但由于比较对象为标称值,只要正负偏差在极值范围内,可以通过修正控制仪表误差进行单方向超差修正。如此,计算出的数据包含温度波动及控制误差、温漂因素。 2008版:利用30min的测试数据,分别算出各点的温度算术平均值,工作空间其它点的温度平均值与中心点的温度平均值之差。比较数据采用平均值,基本消除了波动因素,比较对象为中心点温度,消除了控制器测试误差,测试时间短,消除了温漂。因此新版的偏差指标更客观反应工作空间温场的情况。 就产品设计调试而言,偏差的调试主要靠风道进出风口的调整,控制上的调整作用相对减弱。 3、温度梯度 稳定后,在任意时间间隔内,工作空间内任意两点的温度平均值之差的最大值。标准指标≤2℃。 新标准用温度梯度替代旧标准的温度波动度。 1989版:利用30min内的15次测试数据,求出每次测试中最高与最低温度之差的算术平均值,为该标称温度下的温度均匀度。 2008版:每点30min内的30次测试数据的平均值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为该标称温度下的温度梯度。与1989版的温度均匀度比较,消除了温度波动度的影响。 4、温度波动度 稳定后,在给定任意时间间隔内,工作空间内任一点的最高和最低温度之差。标准指标≤1.0℃。 1989版:求出中心测试点30min内15次测试值中最高与最低温度之差的一半,冠以“±”号,为该标称温度下的温度波动度。 2008版:工作空间内任一点30min内的30次测试数据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为该标称温度下的温度波动度。新版的考核面更广,对工作空间的风场要求要高点,尽量不能出现旋流和乱流。

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摘要)

GB/T 1.1-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摘要) 6.1.1 封面 封面为必备要素,它应给出标示标准的信息,包括:标准的名称、英文译名、层次(国家标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字样)、标志、编号、国际标准分类号(ICS号)、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备案号(不适用于国家标准)、发布日期、实施日期、发布部门等。 如果标准代替了某个或几个标准,封面应给出被代替标准的编号;如果标准与国际文件的一致性程度为等同、修改或非等效,还应按照GB/T 20000.2的规定在封面上给出一致性程度标识。 标准征求意见稿和送审稿的封面显著位置应按附录C中C.1的规定,给出征集标准是否设计专利的信息。 6.1.2 目次 目次为可选要素。为了显示标准的结构,方便查阅,设置目次是必要的。目次所列的各项内容和顺序如下: a) 前言; b) 引言; c) 章; d) 带有标题的条(需要时列出); e) 附录;

f) 附录中的章(需要时列出); g) 附录中的带有标题的条(需要时列出); h) 参考文献; i) 索引; j) 图(需要时列出); k) 表(需要时列出); 目次不应列出“术语和定义”一章中的术语。电子文本的目次应自动生成。 6.1.3 前言 前言为必备要素,不应包含要求和推荐,也不应包含公示、图和表。前言应视情况依次给出下列内容: a)标准结构的说明。对于系列标准或分部分标准,在第一项标准或第1部分中说明标准的预计结构;在系列标准的每一项标准或分部分标准的每一部分中列出所有已经发布或计划发布的其他标准或其他部分的名称。 b)标准编制所依据的起草规则,提及GB/T 1.1。 c)标准代替的全部或部分其他文件的说明。给出被代替的标准(含修改单)或其他文件的编号和名称,列出与前一版本相比的主要技术变化。 d)与国际文件、国外文件关系的说明。以国外文件为基础形成的标准,可在前言中陈述或相应文件的关系。与国际文件的一致性程度为等同、修改或非等效的标准,应按照GB/T 20000.2的有关规定陈述与对应国际文件的关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