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5000吨年丙酮合成甲基异丁基酮(mibk)生产装置可行性研究报告

5000吨年丙酮合成甲基异丁基酮(mibk)生产装置可行性研究报告

5000吨年丙酮合成甲基异丁基酮(mibk)生产装置可行性研究报告
5000吨年丙酮合成甲基异丁基酮(mibk)生产装置可行性研究报告

5000吨/年丙酮合成甲基异丁基酮(MIBK)

生产装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一、总论 (2)

二、项目提出的背景和必要性 (3)

三、工艺技术方案 (5)

四、环境保护 (11)

五、劳动安全及工业卫生 (12)

六、劳动定员 (13)

七、总投资估算 (14)

八、经济效益及投入产出预测 (16)

一、总论

甲基异丁基酮(MIBK)是一种用途非常广泛的中沸点溶剂,主要用作硝化纤维、聚氯乙烯、聚醋酸乙烯酯、聚苯乙烯,环氧树脂、天然及合成橡胶、油漆、涂料和脱油的溶剂、彩色胶卷的呈色剂,也用作青霉素发酵液的萃取剂及一些有机盐的分离剂。同时它也是橡胶防老剂4020及一些有机合成的主要原料。因此适时地建设MIBK装置,以满足市场的需要,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MIBK的市场前景是好的。从经济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该项目的经济效益也较好。

生产MIBK的技术来源于千吨级的工业装置,工艺技术是可靠的。

MIBK是一个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产品,因此今后进一步扩产的可能性很大。该项目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如下:

表1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二、项目提出的背景和必要性

2.1 项目提出的背景

甲基异丁基酮(MIBK)是一种用途非常广泛的中沸点溶剂,主要用作硝化纤维、聚氯乙烯、聚醋酸乙烯酯、聚苯乙烯,环氧树脂、天然及合成橡胶、油漆、涂料和脱油的溶剂、彩色胶卷的呈色剂,

也用作青霉素发酵液的萃取剂及一些有机盐的分离剂。同时它也是橡胶防老剂4020及一些有机合成的主要原料。

全世界MIBK的生产能力约为25万吨/年,主要集中在美国、欧洲和日本。在美国,MIBK总耗量的63%用作硝化纤维素清漆与涂料树脂的溶剂。10%用于化学品如阻氧剂的生产;10%用作萃取剂、粘合剂及蜡脱油的溶剂;还有17%向国外出口。

MIBK是丙酮深度加工的精细化工产品之一。美国用于生产MIBK的丙酮占丙酮总产量的10%左右,而日本则占20%左右。其生产工艺都已由传统的三步法发展到能在固定床中连续操作的直接合成工艺。

我国MIBK的生产才刚刚起步,目前还不能大批量生产,仅南京和濮阳等地有少量产品出售,售价为每吨1.1~1.2万元。上海溶剂厂于1964年建成一套200t/aMIBK生产装置,采用的是三步法工艺,由于生产工艺复杂,能耗高,污染严重,目前已经停产。锦西炼油总厂以异丙醇为原料合成MIBK,转化率和选择性都较低,(单程转化率5%左右)能耗大,虽早在1981年就建成1000吨/年的中试装置,但由于催化剂和一些工程问题尚末解决,至今未能正常生产。××石油化工公司化肥厂采用×××在80年代开发的技术建成了一套500吨/年的以丙酮为原料合成MIBK的中试装置。但由于由××公司负责设计施工的配套系统不完善,现还不能大批量生产。。目前国内MIBK的产量有限,所需MIBK大部份都需进口,这不但花费了大量外汇,同时也限制了MIBK的推广应用,致使蜡

脱油、橡胶防老剂4020的合成等生产工艺的推广应用受到了限制。

2.2 必要性

由于我国MIBK的产量很小且价格偏高,所以许多应用领域尚末开发,国内大约80%的MIBK用作溶剂,其中以油漆溶剂为主,此外还用作油墨的溶剂。近几年磁带的磁浆溶剂用量也有所增加,如果进口的磁带生产线满负荷生产,则对MIBK的需要量可达1500t/a。大约15%的MIBK用作脱蜡剂,5%用作萃取剂。

我国MIBK的应用前景非常乐观,美国涂料产量440万吨/年,耗用MIBK5万吨/年。日本涂料产量220万吨/年左右,耗用MIBK2万吨/年左右,均占涂料产量的1%左右。我国涂料产量在100万吨/年左右,如果涂料的档次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则仅此一项我国MIBK 的消费量就达1万吨/年左右。随着我国建筑业、家俱业、家电及汽车工业的篷勃发展,对高档油漆的需求量将不断增加,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有数十个油漆厂开始在高档油漆的生产中使用MIBK。此外,在磁带生产,油墨生产,石油脱蜡,环氧树脂及橡防老剂生产等领域的应用有待进一步开发。据权威部门对MIBK的应用前景所做的分析预测,到2000年,涂料行业的MIBK消耗量将达到1000~1500吨/年,磁带行业将达到5600吨/年,用做粘合剂的溶剂将达到4500吨/年,用做油墨的溶剂将达到5500吨/年,医药行业的用量将达到5500吨/年,4020的用量将达到2000吨/年,其总量将达到30000~35000吨/年。所以在不远的将来,我国MIBK的消费量将急剧增加。

三工艺技术方案

1 国内外技术概况

生产MIBK有多种方法,主要有丙酮三步法和丙酮一步法。目前一步法生产的MIBK占总产量的80%以上。在70年代以前,主要用丙酮三步法生产MIBK,但80年代后建成的MIBK生产装置均采用丙酮一步法生产工艺。

1.1 丙酮三步法

该方法是以丙酮为原料,经液相缩合、催化脱水和催化加氢后生成MIBK。整个生产工艺过程由上述三个工序组成,故称之为丙酮三步法。主要反应方程如下:

液相缩合2CH3COCH3CH3C(CH3)OHCH2COCH3

催化脱水CH3C(CH3)OHCH2COCH3 CH3C(CH3)CHCOCH3+H2O

催化加氢CH3C(CH3)CHCOCH3CH3CH(CH3)CH2COCH3

由于各步反应条件不同,所用催化剂也不一样,单程转化率低(一般约15%)因此整个工艺流程长,能耗高,设备要求防腐,设备单位体积生产能力低,但该工艺也有其优点,既产品方案灵活,其中间产物双丙酮醇和异丙义丙酮都可作商品。

1.2 丙酮一步法

这是一种较先进的工艺路线。其主要特点是利用高性能的催化剂一步完成丙酮缩合、脱水和加氢等反应过程,得到目的产物MIBK。其反应式如下:

2CH3COCH3CH3CH(CH3)CH2COCH3+H2O

该工艺具有流程短,投资少,转化率高,成本较低等优点,是目前各国竟相发展的工艺。从应用普遍的Veba,Taxaco一步法及本项目中采用的工艺与三步法进行原材料、动力消耗比较可以看出,一步法在经济上具有明显的优势。

表2 各种方法原材料和动力消耗对照(以每吨MIBK计)

2. 工艺路线的确定

本项目采用丙酮一步法生产MIBK。其技术来源于××××已工业化的成套技术。因此工艺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会得到有力的保障。

3、生产规模及工艺流程

(1) 生产规模和产品方案:

根据目前国内市场情况,确定本装置生产规模为年产MIBK5000吨,全部作为商品出售。其产品质量指标如表3中所示:装置年开工7000小时装置年需求丙酮6750吨

装置年需求氢气1200000Nm3

表3、MIBK质量指标如下:

(2) 生产工艺流程

4000吨/年MIBK工业装置的简化工艺流程图见图1,以丙酮为原料生产MIBK的反应条件及结果:

温度℃110~150

压力MPa 5.0~6.0

空速h-1 1.0

氢/油(V) 400~700

丙酮单程转化率mol%≥35

MIBK选择性mol%≥92

催化剂采用×××××生产的催化剂,其寿命为半年,年需求6.70m3。

4、工艺流程及主要控制方案说明

4.1 工艺流程简述

工艺流程图见图1,主要工艺装置、设备的简要规格、数量及材质见表5、表6、表7:

原料丙酮和氢气经预热到100℃后进入装有B621催化剂的固定床反应器中进行反应,反应温度控制在110~150℃。反应液经冷却后分离,气相为氢气经循环机增压后循环使用。液相则进入分离系统进行分离。首先进入轻组分塔,塔顶为低沸物2-甲基戊烷,集中装桶后送去焚烧;塔釜液被送入丙酮塔,从塔顶得到丙酮,其纯度大于99%被循环使用;丙酮塔釜液进入脱水塔,塔顶得到废水去废水塔蒸馏,回收其中的有机物后排放,塔釜液主要含MIBK和重组分,被送入产品塔,从产品塔顶得到纯度大于99%的MIBK产品,塔釜液可作溶剂外售或送去焚烧。

4.2 主要控制方案说明

整个生产工艺中自控有两个重点,一是反应温度和压力的控制,二是丙酮塔的操作控制。

合成MIBK的反应是个较强的放热反应,而催化剂的使用温度不得超过145℃,一般控制床温在115~135℃。工艺中通过热水循环实现床温的控制。为了尽可能的消除反应器的轴向温差和保证床温的平稳,设计时一般采用较大的循环热水量。反应床压为6.0MPa 将由补充的新鲜氢气来控制,低压新氢被增压至8.0MPa,然后减压至6.0MPa后进入反应床以维持床压在6.0MPa,这种控制方案在现行的MIBK工业生产装置上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丙酮塔的操作控制与一般塔的控制一样,通过调节塔釜采出量控制塔釜液位,通过调节再沸器的加热蒸汽量控制塔釜温度,通过回流量和温度来控制塔顶组成。从工艺要求来看,可采用III型仪表。

5、原、辅材料及动力消耗供应

表4 原、辅材料及动力消耗供应

6 主要设备选型

该项目中主要设备是反应器和氢压机。反应器根据该项目工业化的经验,可采用列管式固定床。列管内径和长度可选用与目前的工业化装置一致。这样就消除了因列管几何尺寸变化所引起的放大效应。从目前工业装置的使用情况来看,反应器的设计满足了反应工艺的要求。

氢压机和氢气循环机这两台设备也都是由国内有经验的专业厂家制作,从工业装置的使用情况看出其性能良好。

表5 反应器、压缩机、塔类

表6 换热器类

表7 主要容器和泵类

四、环境保护

1 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

本装置的废液来源是反应生成的副产物及反应生成的水。反应

经分离分别产生四股废液:(1)少量轻组分(2)少量重组分(3)废水(4)废催化剂。

2 资源的综合利用和三废治理方案

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应尽量考虑到资源的综合利用。轻组份主要是2-甲基戊烷和丙酮,是一种良好的溶剂,也是一种很好的燃料,可焚烧处理,也可外售。重组分主要是二异丁基酮和均三甲苯的混合物,是一种较好的油墨溶剂,可直接作为商品出售。也可掺入重油燃烧作燃料用。废水是由合成反应本身产生的。脱水塔产生的废水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因此为保证环保的要求,在工艺上专门增设一废水塔进行处理。该废水经共沸蒸馏后,可使塔釜废水中的有机物含量小于0.1%,COD<100ppm,达到国家排放标准(GB8978-88)的要求。废催化剂中含有贵金属可外售给冶炼厂回收。

设计中对装置排水采用清污分流的原则,以减少工业污水的排放量。

在工艺设计中考虑在易挥发液体如丙酮和MIBK等贮罐上加

喷淋降温设施,以减少挥发损失,尽可能地降低因物料挥发对环

境造成的污染,这也有利于工业卫生

本着节约能源和资源综合利用这个指导思想,装置中设有水的循环系统,从而大大降低了水的消耗;同时蒸汽冷凝水部分做反应器冷却水的补充水,也可作冬季车间采暖热源,使冷凝水得到了利用。

通过共沸蒸馏不仅使废水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同时也回收其中的有机物减低了原材料的消耗。

本项目是一个轻污染项目,三废治理措施是合理可行的,能达到国家有关标准对三废排放的要求。

五、劳动安全及工业卫生

生产所使用的原料丙酮、氢气及产品甲基异丁基甲酮(MIBK)为低闪点易燃易爆液体或气体。因此,在工艺方案及具体设计中将采取积极可行的措施,以控制和消除生产中的职业危害,保证广大职工在生产过程的安全和健康。

1 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物料性质

1.1丙酮无色、透明、易燃、易挥发的液体,能与水、酒精、氯仿、油类及其它一些碳氢化合物互溶,并能溶解油脂和橡胶。卫生容许最高浓度为0.4mg/l。其蒸汽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明火及高热极易引起燃烧。

1.2 甲基异丁基酮(MIBK)

无色透明液体,微溶于水,溶于酒精、苯等有机溶剂,为一级易燃品,遇高温、明火、氧化剂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其蒸汽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空气中最高允许浓度为0.1mg/m3。

1.3 氢气

溶解度参数表

一些溶剂的溶度参数[单位(cal/cm^3)^1/2] 季戊烷 6.3 四氢萘9.5 异丁烯 6.7 四氢呋喃9.5 环己烷7.2 醋酸甲酯9.6 正己烷7.3 卡必醇9.6 正庚烷7.4 二乙醚7.4 氯甲烷9.7 正辛烷7.6 二氯甲烷9.7 甲基环己烷7.8 丙酮9.8 异丁酸乙酯7.9 1,2-二氯乙烷9.8 二异丙基甲酮8.0 环己酮9.9 戊基醋酸甲酯8.0 乙二醇单乙醚9.9 松节油8.1 二氧六环9.9 环己烷8.2 二硫化碳10.0 2,2-二氯丙烷8.2 正辛醇10.3 醋酸异丁酯8.3 醋酸戊酯8.3 醋酸异戊酯8.3 丁腈10.5 甲基异丁基甲酮8.4 正己醇10.7 醋酸丁酯8.5 二戊烯8.5 异丁醇10.8 醋酸戊酯8.5 吡啶10.9 二甲基乙酰胺11.1 甲基异丙基甲酮8.5 硝基乙烷11.1 四氯化碳8.6 正丁醇11.4 环己醇11.4 哌啶8.7 异丙醇11.5 二甲苯8.8 正丙醇11.9 二甲醚8.8 二甲基甲酰胺12.1 乙酸12.6 硝基甲烷12.7 甲苯8.9 二甲亚砜12.9 乙二醇单丁醚8.9 乙醇12.9 1,2二氯丙烷9.0 甲酚13.3 异丙叉丙酮9.0 甲酸13.5 醋酸乙酯9.1 甲醇14.5 四氢呋喃9.2 二丙酮醇9.2 苯9.2 苯酚14.5 甲乙酮9.2 乙二醇16.3 氯仿9.3 甘油16.5 三氯乙烯9.3 水23.4 氯苯9.5

溶剂对聚合物溶解能力的判定 (一)“极性相近”原则 极性大的溶质溶于极性大的溶剂;极性小的溶质溶于极性小的溶剂,溶质和溶剂的极性越相近,二者越易溶。 例如:未硫化的天然橡胶是非极性的,可溶于气油、苯、甲苯等非极性溶剂中;聚乙烯醇是极性的,可溶于水和乙醇中。 (二)“内聚能密度(CED)或溶度参数相近”原则 δ越接近,溶解过程越容易。 1、非极性的非晶态聚合物与非极性溶剂混合 聚合物与溶剂的ε或δ相近,易相互溶解; 2、非极性的结晶聚合物在非极性溶剂中的互溶性 必须在接近Tm温度,才能使用溶度参数相近原则。 例如:聚苯乙烯δ=8.9,可溶于甲苯(δ=8.9)、苯(δ=9.2)、甲乙酮(δ=9.2)、乙酸乙酯(δ=9.2)、氯仿(δ=9.2)、四氢呋喃(δ=9.2),但不溶于乙醇(δ=12.92和甲醇(δ=14.5)中以及脂肪烃(溶度参数较低)。 混合溶剂的溶度参数δ的计算: δ混=δ1Φ1+δ2Φ2 例如:丁苯橡胶(δ=8.10),戊烷(δ1=7.08)和乙酸乙酯(δ2=9.20) 用49.5%所戊烷与50.5%的乙酸乙酯组成混合溶剂 δ混为8.10,可作为丁苯橡胶的良溶剂。 但是当聚合物与溶剂之间有氢键形成时,用溶度参数预测结果很不准确,这是因为氢键对溶解度影响很大,此时需要三维溶度参数的概念。

浙江省宁波市2020届新高考选考适应性考试化学试卷word版有答案(精校版)

浙江省宁波市新高考选考适应性考试 化 学 试 卷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属于碱的是 A. Na 2SO 4 B. NaOH C .H 2SO 4 D. CO 2 2.下列仪器名称为“镊子”的是 3.下列物质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 .液氯 B .酒精 C.氯化钠 D.水 4.C+H 2O △ CO+H 2的反应类型是 A .化合反应 B .分解反应 C .置换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5.下列物质的水溶液因水解而呈碱性的是 A. NaOH B. NH 4Cl C.NaCl D.Na 2CO 3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硅可用于制造电脑芯片 B .浓H 2SO 4可用做干燥剂 C.碳酸氢钠可用于食品的发酵 D .少量金属钠保存在酒精中 7.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A .质子数为53,中子数为78的碘原子:I 131 53 B .CH4分子的比例模型:

C. Na+的结构示意图: D. NaOH的电离方程式:NaOH Na++ OH-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二氧化硫和氯气都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B.漂白粉暴露在空气中久置会变质 C.在加热条件下,镁能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 D.氯水中真正起漂白、杀菌、消毒作用的微粒是其中含有的Cl2分子 9.下列不属于化石能源的是 A.天然气B.生物质能C.煤D.石油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应先检漏 B.用焰色反应鉴别NaCl固体和NaOH固体 C.用丁达尔效应鉴别NaCl溶液和KCl溶液 D.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插入混合溶液的液面下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乙醇和丁烷都存在同分异构体 B. (CH3CH2)2CHCH3的系统命名是2-乙基丁烷 C.氧气和臭氧互为同素异形体 D.甲烷与异戊烷互为同系物 12.一定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A(g)+B(g)2C(g) △H<0,A、C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右表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甲基异丁基(甲)酮MIBk--MSDS

甲基异丁基(甲)酮MIBk--MSDS 甲基异丁基(甲)酮MIBk--MSDS [中文]: 甲基异丁基(甲)酮, 甲基异丁酮 [英文]: methyl isobutyl ketone; MIBK [说明]: CH3COCH2CH(CH3)2 无色液体。有愉快气味。密度0.8010。折射率1.3960。沸点117~118?。凝固点-84.7?。溶于乙醇、苯、乙醚等,微溶于水。是硝酸纤维素、某些纤维素醚、樟脑、油脂、石蜡、树脂和喷漆等的溶剂,也用于有机合成。由亚异丙基丙酮经温和氢化或用丙酮一步法制得。 分子式(Formula): C6H12O 分子量(Molecular Weight): 100.16 CAS No.: 108-10-1 沸点:(101.3 kPa):115.9? 熔点:-84.7 ? 相对密度:(25?/4?) 0.796 粘度:0.542 mPa.s (25?) 表面张力:25.4 mN/m (25?) 闪点:15.6?(闭口)24.0 (开口) 危规号:32075 UN 1245 毒性及刺激性较高,刺激呼吸系统,眼睛等。储运(Storeage) 易燃:为3.2类中闪点易燃溶剂。贮存于阴凉通风处,运输防撞击。 自燃温度:448? 溶解度:1.6-2.0g/100ml(水,常温)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具有麻醉和刺激作用。人吸入4.1g/m3时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和麻醉;吸0.41,2.05g/m3时,可引起胃肠道反应,如恶心、 呕吐、食欲不振、腹泻,以及呼吸道刺激症状;低于84mg/m3时没有不适感。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属低毒类。 急性毒性:LD502080mg/kg(大鼠经口);LC5032720mg/kg(大鼠吸入);人吸入 410mg/m3,头痛、恶心和呼吸道刺激;人吸入0.82,1.64g/m3,1/2人有眼鼻刺激感。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小鼠吸入82g/m3×20分钟/日×15日,4/9死亡;大鼠吸入4000ppm×15月,致死。刺激性:家兔经眼:40mg,重度刺激。家兔经 皮:500mg(24小时),中度刺激。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氧化剂有引起燃烧有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便携式气相色谱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热解吸气相色谱法(WS/T140-1999,作业场所空气) 气相色谱法《固体废弃物试验与分析评价手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等译 色谱/质谱法《固体废弃物试验与分析评价手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等译 5.环境标准: 前苏联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1mg/m3 嗅觉阈浓度 8ppm

恶臭物质及其嗅阈值

恶臭物质及其嗅阈值嗅阈值单位:10-6,V/V 物质恶臭阈值物质类别物质恶臭阈值 醛类 甲醛0.50 硫化物硫化氢*0.00041 乙醛0.0015 二甲基硫*0.0030 丙醛0.0010 甲基烯丙基硫0.00014 正丁醛0.00067 二乙基硫0.000033 异丁醛0.00035 烯丙基硫0.00022 正戊醛0.00041 二硫化碳*0.21 异戊醛0.00010 二甲基二硫醚0.0022 正己醛0.00028 二乙基二硫醚0.0020 正庚醛0.00018 二硫化二烯丙基0.00022 正辛醛0.000010 甲基硫醇*0.000070 正壬醛0.00034 乙基硫醇0.0000087 正癸醛0.00040 正丙基硫醇0.000013 丙烯醛0.0036 异丙基硫醇0.0000060 异丁烯醛0.0085 正丁基硫醇0.0000028 丁烯醛0.023 异丁基硫醇0.0000068 醇类甲醇33 仲丁基硫醇0.000030 乙醇0.52 叔丁基硫醇0.000029 正丙醇0.094 正戊基硫醇0.00000078 异丙醇26 异戊基硫醇0.00000077 正丁醇0.038 正己基硫醇0.000015 异丁醇0.011 二氧化硫0.87 仲丁醇0.22 硫化羰0.055 叔丁醇 4.5 胺类 甲胺0.035 正戊醇0.10 乙胺0.046 异戊醇0.0017 正丙胺0.061 仲戊醇0.29 异丙胺0.025 叔戊醇0.088 正丁胺0.17 正己醇0.0060 异丁胺0.0015 正庚醇0.0048 仲丁胺0.17 正辛醇0.0027 叔丁胺0.17 异辛醇0.0093 二甲胺0.033 正壬醇0.00090 二乙胺0.048 正癸醇0.00077 三甲胺*0.000032 1-丁氧基-2-丙醇0.16 三乙胺0.0054 酚类苯酚0.0056 环己胺 2.5 邻甲酚0.00028 邻甲基甲苯胺0.026 间甲酚0.00010 烯烃 丙烯13 对甲酚0.000054 1-丁烯0.36 酸类乙酸0.0060 异丁烯10 丙酸0.0057 1-戊烯0.10 正丁酸0.00019 1-己烯0.14 异丁酸0.0015 1-庚烯0.37

4-甲基-2-戊酮

1、物质的理化常数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具有麻醉和刺激作用。人吸入4.1g/m3时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和麻醉;吸0.41~2.05g/m3时,可引起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泻,以及呼吸道刺激症状;低于84mg/m3时没有不适感。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属低毒类。 急性毒性:LD502080mg/kg(大鼠经口);LC5032720mg/kg(大鼠吸入);人吸入410mg/m3,头痛、恶心

和呼吸道刺激;人吸入0.82~1.64g/m3,1/2人有眼鼻刺激感。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小鼠吸入82g/m3×20分钟/日×15日,4/9死亡;大鼠吸入4000ppm×15月,致死。 刺激性:家兔经眼:40mg,重度刺激。家兔经皮:500mg(24小时),中度刺激。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氧化剂有引起燃烧有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便携式气相色谱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热解吸气相色谱法(WS/T140-1999,作业场所空气) 气相色谱法《固体废弃物试验与分析评价手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等译 色谱/质谱法《固体废弃物试验与分析评价手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等译 5.环境标准: 前苏联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1mg/m3 嗅觉阈浓度 8ppm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废弃物处置方法:用焚烧法。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几种酮类溶剂数据

涂料中使用的酮类溶剂主要有丙酮、甲乙酮、甲基异丁基酮、环己酮、异佛尔酮、二丙酮醇等。 (1)丙酮是一种沸点低、挥发快的溶剂,是硝基纤维素、过氯乙烯、热塑性丙烯酸树脂等挥发干燥型涂料的良好溶剂,为防止因其挥发快造成空气中水蒸气在涂膜表面冷凝导致涂膜表面结霜发白,常将它与低挥发性的醇类和醇醚溶剂混合使用。 (2)甲乙酮由于其性能与丙酮相近而挥发较慢,常替代丙酮使用,是硝基纤维素、丙烯酸树脂和乙烯树脂、环氧树脂、聚氨酯树脂常用的溶剂之一。 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有似丙酮的气味。 熔点(℃):-85.9 相对密度(水=1):0.81 沸点(℃):79.6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2.42 饱和蒸气压(kPa):9.49(20℃) 燃烧热(kJ/mol):2441.8 临界温度(℃):260 临界压力(MPa):4.40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0.29 闪点(℃):-9 爆炸上限%(V/V):11.4 引燃温度(℃):404 爆炸下限%(V/V):1.7 溶解性:溶于水、乙醇、乙醚,可混溶于油类。[3] (3)甲基异丁基酮是一种溶解力强、性能良好的中沸点溶剂,广泛用于多种合成树脂、硝基纤维素及乙基纤维素漆中作溶剂,由于价格较高往往配成混合溶剂使用。 外观与性状:水样透明液体,有令人愉快的酮样香味。 主要用途:用作喷漆、硝基纤维、某些纤维醚、樟脑、油脂、天然和合成橡胶的溶剂。 熔点: -83.5 沸点: 115.8 相对密度(水=1): 0.80(25℃) 相对密度(空气=1): 3.45 饱和蒸汽压(kPa): 2.13(20℃) 溶解性:微溶于水,易溶于多数有机溶剂。 临界温度(℃): 298.2 临界压力(MPa): 3.27 燃烧性:易燃 建规火险分级:甲

第四章、萃取的习题解答

第四章 萃取的习题解答 2.在单级萃取装置中,用纯水萃取含醋酸309毛(质量分数,下同)的醋酸一庚晦3棍合液1刷屿,要求萃余相中醋酸组成不大于1096。操作条件下的平衡数据见习题1。试求:")水的用量为若干公斤?(2)萃余相的量及醋酸的萃余率(即萃余相中的醋酸占原料液中醋酸的百分数)。 解: 由30%F x =在AB 边上确定'F .(见习题1附图1) 5联接'F S 过 由10%R x =在溶解度曲线上确定'R ,过'R 作联结线''R E 并与'F S 线交于'M ,则水的用量和萃余相的量可根据杠杆规则确定,即 (1) 水的用量S ''59 10001283'46 F M S F kg M S =? =?= (2) 萃余相的量和萃余率 100012832283M F S k =+=+= ''29 2283807.482'' E M R M kg E R =? =?= 所以萃余率=' '807.40.1 26.91%10000.3 R F Rx Fx ?==? 3. 在25℃下,用甲基异丁基甲酮(MBK)从含丙酮40%(质量分数)的水溶液中萃取丙酮。原料液的流量为1500kg/h 。试求: (1)当要求在单级萃取装置中获得最大组成的萃取液时,萃取剂的用量为若干(kg/h)? (2)若将(l)求得的萃取剂用量分作两等份进行两级错流萃取,试求最终萃余相的流量和组成。 (3)比较(1)(2)两种操作方式中丙酮的回收率(即萃出率)。 操作条件下的平衡数据见本题附表。 习题3附表1溶解度曲线数据(质量分数) 丙酮(A) 水(B) MIBK(S) 丙酮(A) 水(B) MIBK(S) 0 2.2 97.3 48.5 24.1 274

甲基异丁基酮安全技术说明书

甲基异丁基酮安全技术说明书 中文名:甲基异丁基甲酮;4-甲基-2-戊酮;甲基异丁基酮 英文名:Methyl isobutyl ketone;4-Methyl-2-pentanone 分子式:C6H12O 分子量:100.16 CAS号:108-10-1 RTECS号:SA9275000 UN编号:1245 危险货物编号:32075 IMDG规则页码:3257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水样透明液体,有令人愉快的酮样香味。 主要用途:用作喷漆、硝基纤维、某些纤维醚、樟脑、油脂、天然和合成橡胶的溶剂。 熔点:-83.5 沸点:115.8 相对密度(水=1):0.80(25℃) 相对密度(空气=1): 3.45 饱和蒸汽压(kPa):2.13(20℃) 溶解性:微溶于水,易溶于多数有机溶剂。 临界温度(℃):298.2 临界压力(MPa):3.27 燃烧性:易燃 建规火险分级:甲 闪点(℃):15.6 自燃温度(℃): 引燃温度(℃):459 爆炸下限(V%):1.35 爆炸上限(V%):7.5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溶解某些塑料、树脂及橡胶。易燃性(红色):3 反应活性(黄色):1 燃烧(分解) 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稳定性:稳定 聚合危害:不能出现 禁忌物:强氧化剂、强还原剂、强碱。

灭火方法: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如果该物质或被污染的流体进入水路,通知有潜在水体污染的下游用户,通知地方卫生、消防官员和污染控制部门。在安全防爆距离以外,使用雾状水冷却暴露的容器。 包装与储运 危险性类别:第3.2类中闪点易燃液体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7 包装类别:Ⅱ 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仓温不宜超过30℃。防止阳光直射。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ERG指南:127 ERG 指南分类:易燃液体(极性的/与水混溶的) 毒性危害 接触限值:中国 MAC:未制订标准前苏联 MAC:1mg/m3 美国TLV—TWA:50ppm 美国TLV—STEL:75ppm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毒性:LD50:2080mg/kg(大鼠经口) LC50:8000ppm 4小时(大鼠吸入) 健康危害:人吸入(4.1g/m3)时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和麻醉;吸入(0.41~2.05g/m3)时,可引起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痛,以及呼吸道刺激症状。低于84mg/m3时没有不适感。 IDLH:500ppm 嗅阈:0.121ppm OSHA 表Z—1空气污染物:以异己酮计 NIOSH标准文件:NIOSH 78~173, 酮类健康危害(蓝色):2 急救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注意患者保暖并且保持安静。确保医务人员了解该物质相关的个体防护知识,注意自身防护。 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15分钟。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误服者给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 104 部分:二乙基甲酮、2-己酮和二异丁基甲酮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第104部分:二乙基甲酮、2-己酮和二异丁基甲酮 1 范围 GBZ/T 300的本部分规定了工作场所空气中二乙基甲酮、2-己酮和二异丁基甲酮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 本部分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蒸气态二乙基甲酮、2-己酮和二异丁基甲酮浓度的检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Z 159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GBZ/T 210.4 职业卫生标准制定指南第4部分: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物质的测定方法 3 二乙基甲酮、2-己酮和二异丁基甲酮的基本信息 二乙基甲酮、2-己酮和二异丁基甲酮的基本信息见表1。 表1 二乙基甲酮、2-己酮和二异丁基甲酮的基本信息 4 二乙基甲酮、2-己酮和二异丁基甲酮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 4.1 原理 空气中的蒸气态二乙基甲酮、2-己酮和二异丁基甲酮用活性炭采集,二硫化碳解吸后进样,经气相色谱柱分离,氢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高或峰面积定量。 4.2 仪器

4.2.1 活性炭管,溶剂解吸型,内装100mg/50mg活性炭。 4.2.2 空气采样器,流量范围为0mL/min~500mL/min。 4.2.3 溶剂解吸瓶,5mL。 4.2.4 微量注射器。 4.2.5 气相色谱仪,具氢焰离子化检测器,仪器操作参考条件: a)色谱柱:30m×0.32mm×0.5μm,FFAP; b)柱温:90℃,或程序升温:初温50℃,保持5min,以30℃/min升温至200℃,保持1min; c)气化室温度:200℃; d)检测室温度:250℃; e)载气(氮)流量:0.8mL/min; f)分流比:10:1。 4.3 试剂 4.3.1 二硫化碳,色谱鉴定无干扰峰。 4.3.2 标准溶液:容量瓶中加入二硫化碳,准确称量后,分别加入一定量的二乙基甲酮、2-己酮和/或二异丁基甲酮,再准确称量;然后加二硫化碳至刻度。由称量之差计算溶液的浓度,为二乙基甲酮、2-己酮和/或二异丁基甲酮标准溶液。或用国家认可的标准溶液配制。 4.4 样品的采集、运输和保存 4.4.1 现场采样按照GBZ 159执行。 4.4.2 短时间采样:在采样点,用活性炭管以100mL/min流量采集15min空气样品。 4.4.3 长时间采样:在采样点,用活性炭管以50mL/min流量采集2h~8h空气样品。 4.4.4 采样后,立即封闭活性炭管两端,置清洁容器内运输和保存。样品在室温下可保存10d。 4.4.5 样品空白:在采样点,打开活性炭管两端,并立即封闭,然后与样品一起运输、保存和测定。每批次样品不少于2个样品空白。 4.5 分析步骤 4.5.1 样品处理:将前后段活性炭分别倒入两支溶剂解吸瓶中,各加入1.0mL二硫化碳,封闭后,解吸30min,不时振摇。样品溶液供测定。 4.5.2 标准曲线的制备:取4支~7支容量瓶,用二硫化碳稀释标准溶液成表2所列浓度范围的二乙基甲酮、2-己酮和/或二异丁基甲酮标准系列。参照仪器操作条件,将气相色谱仪调节至最佳测定状态,进样1.0μL,分别测定标准系列各浓度的峰高或峰面积。以测得的峰高或峰面积对相应的二乙基甲酮、2-己酮和/或二异丁基甲酮浓度(μg/mL)绘制标准曲线或计算回归方程,其相关系数应≥0.999。 表2 标准系列 4.5.3 样品测定:用测定标准系列的操作条件测定样品溶液和样品空白溶液,测得的峰高或峰面积值由标准曲线或回归方程得样品溶液中二乙基甲酮、2-己酮和/或二异丁基甲酮的浓度(μg/mL)。若样品溶液中待测物浓度超过测定范围,用二硫化碳稀释后测定,计算时乘以稀释倍数。 4.6 计算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脂肪族酮类化合物

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脂肪族酮类化合物 (本方法引用国标:GBZ/T160.55-2007)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监测工作场所空气中脂肪族酮类化合物浓度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脂肪族酮类化合物(包括丙酮、丁酮、甲基异丁基甲酮、双乙烯酮、异佛尔酮、二异丁基甲酮、二乙基甲酮、2-己酮)浓度的测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GBZ 159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3.原理 丙酮、丁酮和甲基异丁基甲酮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空气中的丙酮、丁酮或甲基异丁基甲酮用活性炭管采集,二硫化碳解吸后进样,经色谱柱分离,氢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高或峰面积定量。 4.仪器 4.1活性炭管,溶剂解吸型,内装100mg/50mg活性炭。 4.2空气采样器:流量0~500mL/min。 4.3溶剂解吸瓶,5mL。 4.4微量注射器,10μL。 4.5气相色谱仪,氢焰离子化检测器。 仪器操作参考条件 色谱柱:2m×4mm FFAP:6201担体=10:100 柱温:90℃ 汽化室温度:140℃ 检测室温度:160℃ 载气(氮气)流量:30mL/min 5.试剂 5.1二硫化碳,色谱鉴定无干扰杂峰。 5.2 FFAP,色谱固定液。

5.3 6201担体,60~80目。 5.4标准溶液:于25mL容量瓶中,加入约5mL二硫化碳,准确称量后,加入适量丙酮、丁酮或甲基异丁基甲酮(色谱纯),再准确称量;加二硫化碳至刻度,由2次称量之差计算出溶液的浓度,为丙酮、丁酮或甲基异丁基甲酮标准溶液。或用国家认可的标准溶液配制。 6.样品采集、运输和保存 现场采样按照GBZ 159执行。 6.1短时间采样:在采样点,打开活性炭管两端,以100mL/min流量采集15min 空气样品。 6.2长时间采样:在采样点,打开活性炭管两端,以50mL/min流量采集2h~8h空气样品。 6.3个体采样:在采样点,打开活性炭管两端,佩戴在采样对象的前胸上部,进气口尽量接近呼吸带,以50mL/min流量采集2~8h空气样品。 6.4样品空白:将活性炭管带至采样点,除不连接采样器采集空气外,其余操作同样品。 采样后,立即封闭活性炭管两端,置清洁容器内运输和保存。样品在室温下可保存7d。 7.分析步骤 7.1样品处理:将采过样的活性炭管中前后段活性炭分别倒入溶剂解吸瓶中,各加入1.0mL二硫化碳,封闭后,振摇1min,解吸30min。摇匀,解吸液供测定。若解吸液中待测物浓度超过测定范围,可用二硫化碳稀释后测定,计算时乘以稀释倍数。 7.2标准曲线的制备:用二硫化碳稀释标准溶液成0μg/mL、400μg/mL、800μg/mL和1600μg/mL丙酮标准系列,0μg/mL、200μg/mL、400μg/mL、800μg/mL和2000μg/mL丁酮标准系列,0μg/mL、100μg/mL、200μg/mL、600μg/mL、900μg/mL和1200μg/mL甲基异丁基甲酮标准系列。参照仪器操作条件,将气相色谱仪调节至最佳测定状态,分别进样1.0μL,测定各标准系列。每个浓度重复测定3次。以测得的峰高或峰面积均值分别对丙酮、丁酮或甲基异丁基甲酮浓度(μg/mL)绘制标准曲线或计算回归方程。

甲基异丁基甲酮安全技术说明书

甲基异丁基甲酮安全技术说明书 化学品英文名称:methyl isobutyl ketone 中文名称2:4-甲基-2-戊酮 英文名称2:4-methyl-2-pentanone 技术说明书编码:318 CAS No.:108-10-1 分子式:C6H12O 分子量:100.16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回目录 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 甲基异丁基甲酮108-10-1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回目录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本品具有麻醉和刺激作用。人吸入 4.1g/m3时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和麻醉;吸入0.41-2.05g/m3时,可引起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泻,以及呼吸道刺激症状;低于84mg/m3 时没有不适感。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回目录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回目录 危险特性:易燃,遇高热、明火、氧化剂有引起燃烧的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回目录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回目录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还原剂、碱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103部分:丙酮、丁酮和甲基异丁基甲酮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第103部分:丙酮、丁酮和甲基异丁基甲酮 1 范围 GBZ/T 300的本部分规定了工作场所空气中丙酮、丁酮和甲基异丁基甲酮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和热解吸-气相色谱法。 本部分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蒸气态丙酮、丁酮和甲基异丁基甲酮浓度的检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Z 159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GBZ/T 210.4 职业卫生标准制定指南第4部分: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物质的测定方法 3 丙酮、丁酮和甲基异丁基甲酮的基本信息 丙酮、丁酮和甲基异丁基甲酮的基本信息见表1。 表1 丙酮、丁酮和甲基异丁基甲酮的基本信息 4 丙酮、丁酮和甲基异丁基甲酮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 4.1 原理 空气中的蒸气态丙酮、丁酮和甲基异丁基甲酮用活性炭采集,二硫化碳解吸后进样,经气相色谱柱分离,氢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高或峰面积定量。 4.2 仪器

4.2.1 活性炭管,溶剂解吸型,内装100mg/50mg活性炭。 4.2.2 空气采样器,流量范围为0mL/min~500mL/min。 4.2.3 溶剂解吸瓶,5mL。 4.2.4 微量注射器。 4.2.5 气相色谱仪,具氢焰离子化检测器,仪器操作参考条件: a)色谱柱:30m×0.32mm×0.5μm,FFAP; b)柱温:90℃,或程序升温:初温50℃,保持5min,以30℃/min升温至200℃,保持1min; c)气化室温度:200℃; d)检测室温度:250℃; e)载气(氮)流量:0.8mL/min; f)分流比:10:1。 4.3 试剂 4.3.1 二硫化碳,色谱鉴定无干扰峰。 4.3.2 标准溶液:容量瓶中加入二硫化碳,准确称量后,分别加入一定量的丙酮、丁酮和/或甲基异丁基甲酮,再准确称量;然后加二硫化碳至刻度,由称量之差计算溶液的浓度,为丙酮、丁酮和/或甲基异丁基甲酮标准溶液。或用国家认可的标准溶液配制。 4.4 样品采集、运输和保存 4.4.1 现场采样按照GBZ 159执行。 4.4.2 短时间采样:在采样点,用活性炭管以100mL/min流量采集15min空气样品。 4.4.3 长时间采样:在采样点,用活性炭管以50mL/min流量采集2h~8h空气样品。 4.4.4 采样后,立即封闭活性炭管两端,置清洁容器内运输和保存。样品在室温下可保存7d。 4.4.5 样品空白:在采样点,打开活性炭管两端,并立即封闭,然后与样品一起运输、保存和测定。每批次样品不少于2个样品空白。 4.5 分析步骤 4.5.1 样品处理:将前后段活性炭分别倒入两支溶剂解吸瓶中,各加入1.0mL二硫化碳,封闭后,解吸30min,不时振摇。样品溶液供测定。 4.5.2 标准曲线的制备:取4支~7支容量瓶,用二硫化碳稀释标准溶液成0.0μg/mL~1500.0μg/mL 浓度范围的丙酮、丁酮和/或甲基异丁基甲酮标准系列。参照仪器操作条件,将气相色谱仪调节至最佳测定状态,进样1.0μL,分别测定标准系列各浓度的峰高或峰面积。以测得的峰高或峰面积对应的丙酮、丁酮和/或甲基异丁基甲酮浓度(μg/mL)绘制标准曲线或计算回归方程,其相关系数应≥0.999。 4.5.3 样品测定:用测定标准系列的操作条件测定样品溶液和样品空白溶液,测得的峰高或峰面积值由标准曲线或回归方程得样品溶液中丙酮、丁酮和/或甲基异丁基甲酮的浓度(μg/mL)。若样品溶液中待测物浓度超过测定范围,用二硫化碳稀释后测定,计算时乘以稀释倍数。 4.6 计算 4.6.1 按GBZ 159的方法和要求将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采样体积。 4.6.2 按式(1)计算空气中丙酮、丁酮和/或甲基异丁基甲酮的浓度: D V v c c C 02 1) (+ = (1)

甲基戊酮

1、物质的理化常数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具有麻醉和刺激作用。人吸入4.1g/m3时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和麻醉;吸~2.05g/m3时,可引起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泻,以及呼吸道刺激症状;低于84mg/m3时没有不适感。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属低毒类。

急性毒性:LD502080mg/kg(大鼠经口);LC5032720mg/kg(大鼠吸入);人吸入410mg/m3,头痛、恶心和呼吸道刺激;人吸入~1.64g/m3,1/2人有眼鼻刺激感。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小鼠吸入82g/m3×20分钟/日×15日,4/9死亡;大鼠吸入4000ppm×15月,致死。 刺激性:家兔经眼:40mg,重度刺激。家兔经皮:500mg(24小时),中度刺激。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氧化剂有引起燃烧有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便携式气相色谱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热解吸气相色谱法(WS/T140-1999,作业场所空气) 气相色谱法《固体废弃物试验与分析评价手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等译 色谱/质谱法《固体废弃物试验与分析评价手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等译 5.环境标准: 前苏联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1mg/m3 嗅觉阈浓度 8ppm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

化工原理萃取答案

3.在250 C 下,用甲基异丁基甲酮(MIBK )从含丙酮40%(质量分数)的水溶液中萃取丙酮。原料液的流量为1500kg/h 。试求: (1)当要求在单级萃取装置中获得最大组成的萃取液时,萃取剂的用量为若干(kg/h )? (2)若将(1)求得的萃取剂用量分作两等份进行两级错流萃取,试求最终萃余相的流量和组成。 (3)比较(1)(2)两种操作方式中丙酮的回收率(即萃出率)。 操作条件下的平衡数据见本题附表。 习题3附表2 联结线数据(丙酮的质量分数) 出溶解度曲线和辅助曲线,如图9-5所示。 (1)单级萃取获得最大组成萃取液时萃取剂的用量。 由原料液组成x F =0.4作出F ,连接FS 。由S 作溶解度曲线的切线SF ’,切点为E ,过E 作垂线与辅助曲线交一点,在过此点作水平线与溶解度曲线相交与R 点,连接ER 即为联结线,并交FS 于M 。利用杠杆规则计算萃取剂用量: 36 150076/71MF S F kg h MS ==?= 30 (1500760)1149/59MR E M kg h ER ==+?= 由图读出y A =0.31。 (2)两级错流萃取的萃余相的流量和组成。 根据题意每级萃取剂用量为 S 1=S 2=760/2=380kg/h M 1=S 1+F=1500+380=1880kg/h 由F 、S 1的量用杠杆规则确定第一级混合液组成M 1,用试差法作过M 1点的联结线E 1R 1。

根据杠杆规则得 1111 11 16 18801253/24E M R M kg h E R ==?= 再用S 2=380kg/h 的溶剂对第一级的R 1相进行萃取。重复上述步骤计算第二级相关参数,即 M 2=R 1+S=1253+380=1633kg/h 2222 22 20 16331020/32E M R M kg h E R ==?= 由图读取x 2=0.18。 (3)以上两种情况的回收率(萃出率) 单级萃取 11490.31 100%100%59.4%15000.4 A A F Ey Fx ??= ?=?=? 两级错流萃取 ' 2210200.18 (1)100%(1)100%69.4%15000.4 A F R x Fx ??=- ?=-?=?

4-甲基-2-戊酮

1、物质的理化常数 CA 国标编号: 32075 108-10-1 S: 中文名称: 4-甲基-2-戊酮 英文名称: methyl isobutyl ketone;4-methyl-2-pentanone 别名: 甲基异丁基甲酮;异己酮;2-异己酮;甲基异戊酮 分子 分子式: C6H12O;CH3COCH2CH(CH3)2 100.16 量: 熔点: -83.5℃ 沸点:115.8? 密度: 相对密度(水=1)0.80(2 蒸汽压: 15.6℃ 溶解性: 微溶于水,易溶于多数有机溶剂 稳定性: 稳定 外观与性 水样透明液体,有令人愉快的酮样香味 状: 危险标记: 7(易燃液体) 用作喷漆、硝基纤维、某些纤维醚、樟脑、油脂、天 用途: 然和合成橡胶的溶剂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具有麻醉和刺激作用。人吸入4.1g/m3时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和麻醉;吸0.41~2.05g/m3时,可引起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泻,以及呼吸道刺激症状;低于84mg/m3时没有不适感。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属低毒类。 急性毒性:LD502080mg/kg(大鼠经口);LC5032720mg/kg(大鼠吸入);人吸入410mg/m3,头痛、恶心

和呼吸道刺激;人吸入0.82~1.64g/m3,1/2人有眼鼻刺激感。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小鼠吸入82g/m3×20分钟/日×15日,4/9死亡;大鼠吸入4000ppm×15月,致死。 刺激性:家兔经眼:40mg,重度刺激。家兔经皮:500mg(24小时),中度刺激。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氧化剂有引起燃烧有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便携式气相色谱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热解吸气相色谱法(WS/T140-1999,作业场所空气) 气相色谱法《固体废弃物试验与分析评价手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等译 色谱/质谱法《固体废弃物试验与分析评价手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等译 5.环境标准: 前苏联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1mg/m3 嗅觉阈浓度 8ppm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废弃物处置方法:用焚烧法。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脂肪族酮类化合物-甲基异丁基甲酮、异佛尔酮、二异丁基甲酮、2-己酮作业指导书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监测工作场所空气中脂肪族酮类化合物浓度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脂肪族酮类化合物(包括甲基异丁基甲酮、异佛尔酮、二异丁基甲酮、2-己酮)浓度的测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1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脂肪族酮类化合物》GBZ/T 160.55-2007。 2.2 GBZ 159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甲基异丁基甲酮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 3.1 原理 空气中的甲基异丁基甲酮用活性炭管采集,二硫化碳解吸后进样,经色谱柱分离,氢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高或峰面积定量。 3.2 仪器 3.2.1 活性炭管,溶剂解吸型,内装100mg/50mg 活性炭。 3.2.2 空气采样器。 3.2.3 溶剂解吸瓶,5mL。 3.2.4 微量注射器,10L。 3.2.5 气相色谱仪,氢焰离子化检测器。 仪器操作参考条件 色谱柱:VF-200 柱温:45-130℃ 汽化室温度:200℃ 检测室温度:200℃ 载气(氮气)流量:30mL/min 3.3 试剂 3.3.1 二硫化碳,色谱鉴定无干扰杂峰。 3.3.2 标准溶液:于25mL 容量瓶中,加入约5mL 二硫化碳,准确称量后,加入适量甲基异丁基甲酮(色谱纯),再准确称量;加二硫化碳至刻度,由2次称量之差计算出溶液的浓度,为甲基异丁基甲酮标准溶液。或用国家认可的标准溶液配制。 3.4 样品采集、运输和保存 现场采样按照GBZ 159执行。 3.4.1 短时间采样:在采样点,打开活性炭管两端,以100mL/min 流量采集15min 空气样品。3.4.2 长时间采样:在采样点,打开活性炭管两端,以50mL/min 流量采集2h~8h 空气样品。3.4.3 个体采样:在采样点,打开活性炭管两端,佩戴在采样对象的前胸上部,进气口尽量接近呼吸带,以50mL/min 流量采集2~8h 空气样品。 3.4.4 样品空白:将活性炭管带至采样点,除不连接采样器采集空气外,其余操作同样品。 采样后,立即封闭活性炭管两端,置清洁容器内运输和保存。样品在室温下可保存7d。 3.5 分析步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