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深入产业内核 实现设计价值

深入产业内核 实现设计价值

深入产业内核实现设计价值

商报记者邹昱琴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4 年/4 月/11 日/第013 版文创中国周报长期以来,文化创意与设计服务在我们的脑海里形成了一个误读:设计就是做好产品外包装,体现产业附加值。

实际上,设计不仅是解决外观和美学的问题,更是在解决和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有关的问题。创意如水,水本无形,却可滋润万物。“只有让创意之水,跨越行业的局限,才能让更多人享受创新的价值。”

清华大学新经济与新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李季认为,《意见》出台主要基于三个角度的考量:

第一,2013 年,中国服务业占GDP 的比重已达46.1%,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但与美国服务业占GDP70%的比重相比,仍有不小差距。其中核心一点是美国的服务业主要是由生产性服务业构成,即集中在科技、研发、创意、物流等内容层面,而中国服务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构成,所以说设计与文创的融合是弥补中国和美国等世界强国短板的方式,这是国家出台政策一个很重要的背景。

第二,从微笑曲线来看,设计可以将微笑曲线带到比较高层次,从而促进产品品质的提升和产业升级。

第三,设计与文创的融合是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很重要的一个路径。

东道设计为歌尔电子提供整个品牌设计、策略服务,实现歌尔品牌从9000 万销售额至200亿销售额的跨越。桂林银行通过东道的品牌设计,整个公司在三年时间内增长了10 倍。东道品牌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解建军为我们提供的两组数据更形象地体现了设计对于产业发展带来的附加值。洛可可设计创始人贾伟也谈到,“设计是无形的,设计自身的产值可能并不是特别大,但是设计给其他产业带来的附加值和社会价值、人文价值、经济价值都非常大”。

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处于产业链的高端,不仅具有高知识性、高增值性和低能耗、低污染等特征,而且对于提升各行各业的产品和服务品质、增加附加值、塑造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业内专家指出,在讨论产业融合时,必须考虑如何通过设计的介入提高生活品质、提升城市品质,使城镇化发展不单追求规模,也追求品质;必须考虑如何让设计深入产业内核,成为产业灵魂。不论是文化创意与设计的相关学者还是一线设计企业,都在不同层面进行探索与创新。

跳出设计看设计融合是王道

“不能就设计谈设计,否则就变成了设计师内部或者设计自身价值的体现。设计是链接产业格局的中间一环。”贾伟认为,设计产业化是一种重要方向。“怎样通过设计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实现对接,并产生产业价值,这本身就是一个课题。”设计产业化既不可以放大设计,也不能忽视设计。

融合特别是跨界融合是整个文化产业发展的普遍现象,也是国际上文化产业发展过程的时代趋势,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司长刘玉珠在一次微访谈中谈到。“文化产业已经远远超出文化产业本身,文化产业与制造业、农业、旅游业甚至城镇化发展等领域的关系,是一个全新的视角,文化产业也因此有了全新的内涵。”

解建军认为,设计更多的体现在文化创意产业所表现出的视觉艺术和用户体验层面,艺术与技术的融合才是王道。其指出,设计产业可以分为设计产品类和设计服务类。

对于设计产品而言,好的创意就是“点子”和科学的设计方法等,这些可以提升用户体验、增加产品的粘着力。有创意的设计产品,与同等功能的产品相比,相信前者所创造的各方面价值会远高于后者。

而对于设计服务类来说,更多的是面对企业的品牌层面。此时的设计往往是企业发展

战略和品牌战略的视觉化呈现。设计的好坏,往往和一个企业的品牌形象、产品销售有着直接的关联性。但是设计服务类的产品是无形的,其价值不好被量化,也因此被长期低估。

设计思维理念的坚持

一个品牌或一个国家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的发展水平不单单是看到地标性建筑或某个产业集群,更多应该看普通百姓的生活品质是如何通过设计得到提升的,这是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进行融合中非常重要的一点。

设计是一个创新行为,是科学技术加上艺术的一种完美结合。“我认为这个时代不能只提到互联网思维,应该要提到设计思维。”贾伟认为。设计思维的培养是让产品或者品牌有情感,让终端用户体验到品牌及设计的创新的价值。从消费者层面,设计思维可以让其在买一件东西的时候,会从一个创新角度去欣赏一件东西,而不是简单地从廉价、快捷的角度去考虑。从设计者和企业层面来说,也需要用设计思维去考虑产品的美感。一个设计师有没有完整的设计思维,对设计在产业上的一个价值是不是很清晰,对于最终产品的创新非常重要。

设计在中国走过了30 年,1985 到1995 年是学习的10 年,1996 到2005 年是模仿的10 年,2006 到2015 年开始了真正创造的时代。要推动我国的设计水平,向先进国家学习是必不可少的步骤。李季指出,引进设计加速器(TheDesignAcclerator)等创新模式对于中国文化创意设计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同时,解建军希望相关部门对设计行业提供更多的支持政策,推动我国设计产业与其他国家的合作。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设计形式可以学习甚至抄袭,但其核心是抄不来的,需要从自己文化的本质中寻找设计的核心。这时,设计人才的作用就得以凸显。但我们必须承认,中国高端设计大师、创意大师甚至是文化创意运营的专业人才十分缺乏。李季以全球排名第一的艺术中心设计学院(ArtCenterCollegeofDesign)为例,该学院中老师全部是从一线公司聘用,而国内则大部分是学院派老师,这一点差别促使中国学校教育未来在产业、研究、设计三位一体发展中不断改进。

作为一线设计企业,洛可可在人才培养方面可谓全方位发力。首先,成立洛可可设计学院,以进入高校举办演讲的方式,将一线案例、教材、研究方法等介绍给学生。其次,与培训公司合作,以组织培训的方式为员工提供学习的渠道。再次,每周五的创意大讲堂、优美的设计环境等都为人才培养创造环境。

1 创新驱动经济方式转变

■程路(第九届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中国西部研究与发展促进会理事长)

对于创意,我想呼吁政府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创意者的权益在哪?需要给予保护,形成氛围,将来能有制度性和法制性的保证。

我们应该坚定不移地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方式,应该从创新创业中,从提高内生模式来着想。从这个角度来讲创新、创业是非常重要的,是完成转变经济方式的一个有利的驱动。

世界经济正在进行深刻的新一轮调整,中国经济在呼啸地高速前进了35 年之后,从去年开始已经进入了中等发展的速度。我国经济发展到现在已面临着很多困难,必须进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方式。它的法宝是什么呢?简单而言就是创意、创业、创新。

创意、创新、创业的生力军和主力军是谁?我想是民营企业、私人企业以及民营企业家,以及正在萌动的青年创业者。有的创意人可能也有这种或那种抱怨,社会对他们还存在一些偏见。其实环境很好、创业的前景很好,特别是对于民营企业家来讲,这次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的决定,里边对于民营企业的发展给了诸多的利好规定。比如国营经济和民营经济都是同等重要,都是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样一个条件规定之下,三中全会之后,企业创业注册增长非常之快,其中民营企业达到了30%。就是1000 万民营企业和4000 万个体工商业者,如果他们都进入创业的领域,都在创业、创新这条道路上发展,去想办法、出主意,对创业创新会有很大的推动。

去年来讲可以说是互联网金融的元年,互联网金融的横空出世就是一种金融创新,得到了市场认可。但目前互联网金融正面临着监管的压力。对于正常的监管,我们表示欢迎,只有正常的监管才能使行业健康发展;但监管不等于管死。究竟是监管还是把创新扼杀在摇篮里值得寻味。

2 创意是经济转型升级重要抓手

■艾丰(品牌中国产业联盟主席、经济日报社原总编辑)

中国不缺少文化,不缺少利用文化素材创意的人才。我们需要大力宣传、告知买方的是需要创意。供需携手,中国创意产业将会创造新的美好明天。

国务院最近发了通知《关于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相融合的若干意见》,把创意产业问题提到更高程度被社会所认可。对于中国的创意产业,我认为:

第一,由笨到巧。中国人干活很卖力气,假日也不休息,但干活方法比较笨,附加值不高、效益不高、竞争力不高。现在开始谈经济转型,就是让我们干的活由笨到巧,要干更多的巧活——这是经济转型的核心问题。怎么由笨活变成巧活?这里面很关键的就是要有好主意,创意就是好主意,有了好主意才能巧。

第二,虚实结合。创意怎么能够起作用,关键是虚实结合。创意是主意,形态是虚拟的意识。虚实结合有三种形态:第一种是“注入式”创意。比如说风景区,有并排的两个山峰,可能给它注入“情侣峰”的名称;只有一个山头则可以叫“望夫山”等。第二种是构思式创意。想要设计出新的东西,可以将很多原有的东西重新架构,设计出新的内容。如现在驰名国际品牌肯德基、麦当劳,在材料一定的情况下,很多新产品都是构思性的设计,从虚到实。第三种是整合性的,把相关和不相关的内容整合,形成新东西。如潮州某中国最大的晚礼服服装厂,它的整合就是把西方晚礼服的图案和潮秀融合在一起,拥有了较高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在上流社会也很受欢迎。

第三,供需携手。用拍卖的角度来说叫作买卖携手。如今创意不发达,不是没有创意的人才。卡在什么地方?卡在买方。比如企业家最关心钱从哪来?东西往哪卖?都在实际操作上想点子,很少在创意上动脑筋。他不寻找创意,有人给他创意,他觉得没意思,你动脑筋说那么几句话,顶多写一点方案能值那多钱?需方不够强烈就妨碍了创意事业的发展。同样创意者的拥有自主权,但变成有效益的自主权在买方手里,买方不买账是没有用的。因此,中国要打开创意的市场,这是关键,只要这个市场打开,大量的创意人才会出来,创意大师也会出来。

3 做强自己提升集成创新能力

■宋慰祖(北京市人大常委、民盟北京市委专职副主委,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副秘书长)

只有推出明星,推出品牌,才可能使我们的设计服务,真正的和我们产业融合,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文化创意和设计根本点是继承创新,大量的技术创新是技术的集成,一部iPhone 手机,实际上是把一大批新的成熟的技术,重新组合和集成的应用。苹果软件和硬件技术、产品加工技术不外乎是成熟技术的一种集成创新。

从30 年前中国开始提出设计,开展设计教育,到20 年前做设计和相关开发应用,以及社会推动、社会组织的建立,再到从2000 年年初开始写产业政策,工信部的工业设计指导意见,再到2014 年的国务院指导意见,设计正在一步步推进。随着社会形势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人口红利的枯竭,国家必须要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和整个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大力的促进创意与设计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势在必行。

业态界定。要发展设计,要实现设计服务,此次产业政策和产业指导意见,对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重点界定了文化软件、建筑设计、专业设计、广告与装备制造、消费品、建筑、信息、旅游、农业和体育产业的对接融合。实际上是用设计来改

变传统的企业,将只是为别人的品牌,为别人设计做制造的国家,转变成自主设计,自主创新,自主品牌的产业体系。这些产业不仅仅是工业制造业,实际上还牵扯到城市建设、设计服务、公共服务等,用设计来推进产业发展的核心是精细化、精准化,使发展更加科学、可持续。

做强自己。这是作为设计师首先要明确的。许久以来,有人说我们国家、企业都不重视设计;现在我们的设计水平并不低于国际,但集成创新能力跟国际相比有巨大的差异,一旦产业明白需求时,设计师能力跟不上,就成为产业转型的一种制约。因此,要发挥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对相关产业转型升级的引领作用,关键是要增强产业自身的能力水平,增强系统创意和设计的组织集成能力。

产业发展。设计产业发展到底发展什么?设计服务的促进应分为三个层次:培育中小微设计企业成长、促进大型设计院所转型;引导制造企业向设计型企业方向的发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塑造品牌。

首先,在设计产业发展过程当中,现在最具创意、最具活力的是中小微的设计企业。这些设计公司99%是民营,是设计界新鲜血液和最具活力、动力的群体,是需要积极培育,大力的促进,使得他们成为我们国家最具创新的一代,他们知识最新,创新活力最强;而国家60 年来培育的设计院所,是设计产业的基石,也是设计产业最基本的部分,是现在设计发展的主力,具有很强的经济创造能力。

其次,产业转型,不是简单地把制造业轰出去,发展高端制造。像宝洁、苹果等公司的企业结构,早已发生了彻底转变,它不再是制造企业,而是设计型企业,因此要注重整个产业发展的模式。

第三,设计和相关产业对接融合,核心要打造交易平台,要通过交易实现设计服务和相关产业的对接。我们要做弘扬,要建设计的“婚姻介绍所”,实现设计服务与制造业等相关产业的更好对接。促进贸易。政府促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重在出台政策、打造环境。资金扶持重点支持公共服务平台式产业园区建设;建立设计服务交易平台、孵化器、中间试验、图书馆、博物馆、材料中心、共享实验室、设计金融、知识产权保护等。

人才培养。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是属于智慧型产业,是以人的创意来创造财富的产业,因此发展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必须高度关注人才培养。我们要想做强设计产业,培养全民的创意意识,这是最重要的问题。从小培养是最关键的,建立中小学设计教育体系,转变大学培养方式,成立国家设计大学等都是有效的途径。

探索路径,增加激励机制。国家给创意企业减免税、给高新技术企业的待遇,还远远不够。文化创意产业是明星产业,要以人为主,要推出明星,让明星走在前列,带领产业发展,所以我建议设立与科技大奖相对应的国家设计大奖,奖励在创新设计上取得突破性的,同时注重创新性、经济效益、绿色环保、品质质量的创新设计成果,让人才在设计与发展中脱颖而出,成为创意引领的旗帜。(倪)

创意设计的发展走向与核心竞争力田少煦,孙海峰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年5月(深圳大学传媒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广东深圳518060)

摘要:“创意设计”具有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双重属性,它既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工业产品、人居环境、营商、沟通等中间服务环rJ,更是工业产业创新的重要来源;文化创意语境下的设计业应该是“两利‘文化”紧密结合的产物,它的工具性和本体性形成了现代城Ill文化中设计的两种形态;创意设计把创意与创新作为自己的立足之本,建立由设计实践与设计理论共同构筑的设计生态系统,在深入挖掘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精神内核的基础上,实现高新技术与文化创意的深度融合,培育鲜明特色的城ICJ文化,促进产业的转型和优化升级,铸造创意设计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创意设计;核心竞争力;文化产业;设计业

中图分类号: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soon-a}ox(aoso>o3-013-0}

一、文化创意产业语境下的设计业

(一)“设计”的木质

“设计”是一个外来词汇,出自英文“Design”英国权威英文人词典《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的De-sign词条释义为:“「名词]}1布置:设计;布局;安排2图样/方案/模型:艺术设计;构思。3设计图样;设计方案4图案:装饰图案;花纹5意图:打算;意图;目的。「动词」1设计:设计;制图;构思2计划:计划;筹划;制定。3特定目的:制造;设计;意欲”,’{《辞海》对“设计”的释义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预先制定方案、图样等。如服装设计,厂房设计”izi关于“设计”的目的和仃务,不同时期、不同学派有不同的界定。目前学界和业界都比较认同的是2006年国际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IC SID)为设计卜的定义。

设计的发展有一个从设计“物”到设计“事”的观念演进,其木质是重组知识结构、重组资源,探索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与人自然和谐共处它是工业产品、人居环境、沟通、服务等前期方案与表达方式,是人类造物活动的重要部分,其承载媒介有文案、图形、模型、软件与多媒体等,以构建“人类合理、健康的生存方式、生存环境”为最高追求。

(二)“设计”的文化属性

从形式来看,设计是艺术与技术的结合体。在过去的设计视野里,一切活动都是围绕视觉而展开的,视觉钧一5和形象的审美、功能和传达成为人们的最高追求随着设计与生产、服务和生活的口趋亲密,它已经突破了传统的视觉范围,拓展了设计视野,创造出一种具有特色的设计文化和一种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因此,设计的存在仅有艺术与技术是不够的,必将进入到更少、泛的文化层面。

设计文化具有特殊性。一方面,它的外在形式依赖于造型艺术,其表现形式卞要为艺术形态;另一方面,它的内容又是营商、传播的重要手段,或产品、环境等预想方案和实现基础,属于生产力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从文化学的视角来看,设计是一种生产力,应归纳为经济基础,它是物质文化的组成部分;而艺术属于意识形态,应归纳为上层建筑,它是精神文化的组成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讲,设计跟建筑具有基木相同的文化属性,它们在一个民族文化的构成中属于经济基础的范畴,处于生产力的层面,表现为一种富有特色的物质文化形态。

受现代物理学“耗散结构”的启示,文化学对系统的阐释是:文化体系存在和变迁的过程是开放性的,有它自己的耗散结构,它不停地与别的文化系统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流,不断地吸进新的文化特质,又不断地耗散旧的文化特质。正是这种吐故纳新,文化既不断发展,又维持了一种特殊的有序稳定结构,为自身进一步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当两个不同的文化系统进行耗散交流时,首先发生在外层的物的层面,其次是理论、制度等中间层,最后才到达心理的核心层设计文化也是如此

(三)设计业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特殊位置

在文化创意产业的语境卜,设计成为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内容之一。尽管“设计”从属于文化创意产业,但它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其他部分相比,在木质、形式与运作方式上都具有较人差别。从产业形态上看,设计与其他文化产业的最人区别是:设计业的卞体部分不是一种以“内容”为中心的终端文化产品,而是依附于制造业、建筑业、现代物流、商业、金融、教育、信息传输等国民经济第二、第三产业的,是为工业产品、人居环境、营商、沟通等服务的中间服务环节。它的核心是提供智力“创意”,而不是进行物质或非物质的“文化生产”。设计是一种储能巨人的生产力,对设计的重视与否直接关系到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它将催化“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跃升,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更好地满足人们群众口益增长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需求

二、现代城市文化中创意设计的两种形态

(一)创意设计:“两种文化”的结合体

50多年前,英国学者C.P斯诺关注到人文学者与自然科学家两个阵营中人们的对立和隔阂,提出了学术界著名的“两种文化”的命题。

设计含有艺术、技术和文化等多种因素。在精神所表达的文化内在构成上,需要让“软性”的人文文化和“硬性”的科学文化与之间更充分地对话。就目前深圳的文化特色而言,高科技产业无疑是卞要支柱与增长点,也是其作为现代国际人都市的特色所在。然而科技与人文的强烈失衡也使它具有结构过硬的缺陷,表现为单调、肤浅、高节奏的工业焦虑型人文生态,严重制约了城市品位的提升与精神创造力的发挥。实际上,科学文化的发达并不必然成为人文文化培育的障碍,相反它为更高层次的摒弃与提升提供了基础优势。在注重意义沟通的信息时代(后工业时代),科学与美学、技术与艺术的激烈碰撞和深度融合,正是城市文化创意产业飞跃发展的人好机遇所在。

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模式上,需要将“有形”的科学文化与“无形”的人文文化有机地融合。一个新兴城市要摆脱沦为旧一界工厂和文化沙漠的宿命,除了关注直接的经济效益之外,必须将间接而深远的社会效益与品牌效益等纳入视野,挖掘和培育更强劲的创造潜力,使城市成为引导未来旧一界潮流的文化重镇。

由于设计文化的特殊性,它同时兼备了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两种性质。作为人文文化,它以其文脉、审美、情操、创意等内容,为文明的进步和精神家园的建设发挥着积极作用;作为科学文化,它以其生产、服务、实用、技术、创新等功能为社会的进步女献着智慧和力量。21旧一纪的创意设计,是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紧密结合的典范,它将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实现人类的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整合

(二)工具性与木体性:现代城市文化中创意设计的两种形态

设计木身兼有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属性,因此能够将艺术与技术重新融合,思想与媒介重新组合,感性与理性重新磨合,经济与文化重新整合,使真正现代性的城市文化成为可能。现代城市的文化繁荣不再体现为莺歌燕舞等热闹而肤浅的形象工程,而是一种无所不在的、更内在而深沉、同时又更开放而活跃的、伴随着高创意和高回报的生产与消费的生活方式。在现代城市文化中,设计一方面仍然可以像传统社会一样,作为一种物质形态的工具或手段,与文化中最底层的物化产品相联系。在城市发展的历史过程中,通过具体的设计方式如建筑设计、环境设计、服装设计、工业设计等,积累起一定数量的传统交流形式或形成特定的文化符合,因而使设计成为城市固有文化特征的重要建构力量。在这种情况中,设计木身还是工具性的,人们只是借之创造了可以彰撤城市文化的物态文化形式。这邺物态形式只有作为意义交往的媒介与价值交换的对象时,才参与一个城市精神文化的建构。

然而另一方面,由于设计形态具有多样性,设计木身又可能直接以一种精神形态在城市中存在和生长。它卞要涉及设计产品的内涵层面、设计的标准和设计价值等层面,具体表现为与设计有关的文化活动与意义生产,如少、告设计、新媒体设计、公共艺术和视觉传达设计等。设计师知名度的提高、设计知识在城市民众中的普及,无形的设计市场和设计消费也在其中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城市与设计之间就不仅仅是一种目的和手段的关系。它表现为一种被广泛推广的文化符号,甚至成为一种新价值的载体而在城市中广泛传播,城市空间已成为设计作用于城市的必要条件。在这一空间中,城市的产业为设计的发生提供了技术条件,城市的人群使设计消费得以产生,城市所聚集的各种资源和力量为设计市场的出现提供了可能。

当设计木身作为一种精神形态的存在成为城市文化的关键组成部分时,城市就可以被认为真正进入了创意密集型的文化产业阶段。在这种状态下,人们生产、消费和交换的主要对象不仅是物质性的实体,而是符号性的形式,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文化产品形态。今天的深

圳城市文化中,这个层次上的原创性“软”产品还远远少于物质层面的“硬”产品,文化立市与“设计之都”的理念还远远没有实现。如何从理论上厘清现代设计的文化属性,并结合深圳的产业环境探讨其发展前景,进而论证深圳向科技与人文完美融合的创意城市转型的方案,正是“设计之都”关注的重要问题

三、创意设计的未来发展走向

心载体无一例外都是人文性、原创性的设计理念,而非仅仅依靠密集的人力劳动和发达的工业技术。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联合国将深圳冠以“设计之都’,的称号与其说是一种实至名归的认可,倒不如说是一种后起勃发的期待作为一个技术密集型城市,深圳离充分意义的“设计之都”还有一段明显的距离,还有相当关键的几步要走。不走好这关键的几步,深圳便只能在现代文化产业链的下游空间急功近利地低水平重复,沦为承接技术业务的世界工厂,而无法涉足原创性、支配性的上游空间。深圳的经验为我国设计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示范作用

(一)我国设计业的优、劣势分析及机遇与挑战

1.优势

(1)工艺美术是我国的优势传统设计产业,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产值在全国的设计产业里比重很高,传统手工艺、珠宝首饰设计加工可提升空间巨人;我国的平面设计、工业设计相对比较发达,特别是以深圳为龙头的平面设计是中国设计业的先驱,产业优势突出。

(2)我国沿海和中部地区近十几年来积累了较人规模的IT和高新技术产业,具有优秀的科技和创新能力。(3)中国具有5000多年未曾中断的人类文明史,人文内涵极为丰富我国拥有56个民族,除了与境外的文化交往之外,中国木土还有香港、澳门等不同文化,是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的荟萃之地。这都作为创意文化的潜在则富为我国的设计业储备了人量可资利用的文化资源}(4)中国是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大国,市场资源得人独厚这为创意设计的产业推)、和应用提供了)、裹的发展空间,提供了一个现成的消费群和潜在的巨人市场。

2.差距

(1)就整个设计业而言,“三来一补“的影响至深。像玩具、工艺品、装备制造等传统行业长期处于模仿或贴牌生产,产品的设计开发和创新能力弱,没有独立的知识产权,难以创造高的附加值;非设计企业(特别是制造业)设计推少、的阻力较人,由“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举步艰难(2)我国高等设计教育严重滞后,我们从西方承袭过来的中一教学模式和片面的课程体系,导致西风压倒东风。一方面,高校培养的设计类专业毕业生过剩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社会上人量的新兴设计岗位空缺无人应聘。设计业人才供需不平衡,高层次的人力资源严重不足,这导致设计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3)设计界商业气息浓郁,文化氛围淡漠,设计师普遍浮躁或忙于商务,不利于产生杰出的设计作品和一批高水平的设计师。

(4)设计业在我国没有纳入政府的正常管理范围。国家统计局明确把设计业排除在文化产业的范围之外①,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也没有像英国等发达国家那样把它作为文化产业的一个分支;由于设计业多以“服务”的形式介入经济建设,而极少以直接的“产品”输出,致使其在经济领域长期无人关注政府管理层面的不够重视有可能导致设计业长期被边缘化。

3.机遇

(1)改革开放提供了中国设计走出国门并融合于国际设计潮流的恰好契机,特别是旧一界“设计之都”在深圳的建立,它依托珠江三角洲这个国内最人的制造业基地,强人的生产制造能力可催生强人的设计需求,也使得设计理念、设计方案能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2)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今人,我们可借助高度发达的IT和高新技术产业,让文化内容与科学技术在一定的条件卜实现深度融合,着力打造具有东方文化特质和中国智慧的“文化+科技”双向互动的设计品牌特色,避免与其他国家的同质化发展。

4.挑战(1)我国设计面临境外特别是亚洲邻国的巨人压力。从全球来看,美国、欧洲的

设计遥遥领先,特别在工业设计、交互设计和数字设计方面,把中国远远抛在身后。从亚洲来看,口木、韩国、新加坡步步逼紧,他们将中国市场定位为未来的发展腹地,希望把我国变为其创意产业的加工基地,继续充当“}日一界工厂”的角色在自由竞争的亚洲设计市场里,中国会失去越来越多的机会和市场份额}(2)我国设计业所面临的另一挑战,是营造适合设计师发展的产业环境,构筑人才资源,培育和提升设计群体,从而满足设计业的国际竞争需求我国人部分设计师素质偏低,挑战不仅在于使更多的设计活动能在国内进行,更为重要的是能否使在木土进行设计的产品和服务具有充分价值和高附加值,以至于影响到整体设计实力的提升

(二)创意设计未来的发展走向

把创意与创新作为设计业的立足之木。随着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制定,以创意设计为载体的文化创意产业迅速发展,并已成为我国经济与文化发展的重要支柱,表现出巨人的推动力与提升力。由创意设计这一新兴生产力培育与衍生的创意文化,也已勾勒出城市文化的整体形象、基木性质及时代特征。通过设计,建构了图像化与符号化的社会环境,营造了时尚化与独特化的城市文化;由设计文化为核心而催生拓展、成长的创意文化成为城市文化的显著标志。创意设计有利于塑造开放包容、时尚先锋的现代城市文化,极大地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和气质;又是提高产品品牌价值,创造产业高附加值,提升经济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推动力。

设计的根本品质在于创意。从知识经济学的意义上讲,创意本身是一种生产力,而且是一种更深层、更具有爆发潜能的新型生产力,它依赖于一个城市内在的审美现代性与知识活跃度,而不依赖于外在的历史长短与地理空间,这恰好钧一合深圳这一新兴城市的文化特征和发展要求。对于创意这一新型生产力的充分开发,正如同能源领域对核能的开发一样,必将带来整个城市文化空间的巨人转型与产业规模的爆发式增长。

建立我国的设计生态系统一个健全的设计生态系统,是由设计实践和设计理论两人部分共同构筑的。要打造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华民族特色的创意设计流派、与}日一界创意设计潮流和趋势接轨,除了在创意设计实践方面花人大气力之外,在设计理论和设计批评方面,也应有所创新和切实投入。偏废了设计理论建设,这个有机的生态系统就会出现结构性缺失,提供不了必要的学术前瞻和理论支撑,难以进入良性的持续发展。

现代设计在中国走过了30多年的发展历程,步入成熟期的我国设计,在格调、规模、档次、策略等方面逐渐暴露出隐藏的弱点,撤得后劲不足。我们在注重设计实践和市场拓展的同时,忽略了设计理论建设、设计教育和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我国拥有较高知名度的设计品牌和一定影响力的设计人师,但缺少真正像样的研究成果和设计理论家,缺乏从事设计理论研究的学术氛围和学术机构。如果我们不从结构上弥补强人的实践与弱小的理论之间的强烈反差,不调节市场运作、基础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相互关系并苦练内功,导入必要的学术和智力支持,一个完整的设计生态链就不可能形成,中国设计水平就很难整体提升,设计业这个有机的系统就很难高效运转。

实现高新技术与文化创意的深度融合创意设计作品与科技产品有一个较大的区别,就是锐意出新、反对雷同。大到一座摩天大厦、小到一枚商标,都必须反映出独特的人文价值,设计业的发展也遵循同样的原则,如果几座城市的设计发展出现需同,就会像20纪现代设计的国际卞义风格那样失去独自的特色,消失在千人一面之中。因此,深入分析现代设计的发展走向,强化创意和各自的创新优势,才能避免城市之间的同质化发展。

深圳的平面设计之所以在全国领先,是因为它扎根于ao旧一纪卜半叶中国最兴旺和领先的印刷业。中国的当代设计要想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必须深入挖掘中华文化的特殊内涵、提炼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精神内核,紧贴以数字科技和新媒体为基础的高新技术产业,坚持以创意设计为核心,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激发创意设计在数字媒体、互联网、数字娱乐、数字教育、通讯、虚拟现实、文化遗产数字化等领域的后发优势,让艺术与科技

在一个新的平台上实现融合这是中国设计赖以生存的、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也是“设计之都”可持续发展、再创历史辉煌厚实的产业基础

四、创意设计的核心竞争力

(一)塑造鲜明特色的城市文化

经过近30年的发展,高新科技和文化产业已经构成深圳等发达城市的支柱产业,以数字技术为代表高新科技成为(}DP增长的人户,这形成了他们区别于国内其他城市产业的撤著特点。因此,深圳的“设计之都”不能继续走旧工业时代传统设计的老路、办成传统设计的维持会;更不能远离设计木身的客观规律,使“设计之都”蜕变为一种泛泛的、形而上的、失去鲜明个性的抽象文化钧一n5深圳的“设计之都”应有紧迫感和使命感,需要观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内容创新。

在理论层面,重新阐发“设计”的文化内涵,将创意设计确立为当代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链条,深入揭示设计的产业属性不仅是抽象的“文化”,还顺应了信息时代的内在要求与迫切呼唤。

在口新月异的后工业时代,随着数字技术与新媒体的普遍应用,艺术与技术重新融合并重新分裂,体现为更加复杂而深刻的辩证关系。而“设计”的当代形态:数字设计,更是进一步侵入了传统上属于“艺术”的领域,迫使整个文化生产适应它的创作规律与表现方式。创意设计作为当代创意产业的核心链条,涉及电影、电视、网络、软件、通讯、出版、少、告、展会、建筑、服装、工艺、游戏等多个文化领域,并贯穿于它们的整个生产过程。作为一种文化生产力,创意设计已从抽象的理论范畴物化为具体的产业形态,拥有了丰富的现实意义与时代内涵。

从区域竞争力的角度来看,创意设计产业是提升城市乃至区域地位的重要祛码。在国际人都市及新型现代化经济区域的指标体系中,区域创新能力及创新指数已经成为一个最具说服力和影响力的指标,它的强弱、高低直接关系到区域综合竞争力的人小。把区域创新体系具体映射到产业范畴内,它的目标指向就应当是所有产业、行业之价值链高端—创意设计业。与西方发达国家那邺已经成型的、有影响的国际人都市圈相比,深圳城市在原创力量、原创成果、原创专利、原创机构等方面都有待人幅度提高。深圳要真正成为旧一界级创新区域,就必须进一步提高和完善功能,增强深圳作为全国乃至}日一界级城市圈的集聚和辐射作用,而创意设计产业必然要在其中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

(二)促进产业的转型和优化升级

在实践层面,培育并发展创意设计产业,将有力推动城市和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形成更加强劲而持久的产业竞争力,有效提升区域地位,并创造人量新型的就业岗位。构建创意设计产业环境并打造其核心竞争力,使之成为推动区域腾飞的重要举措。

从产业升级的角度来看,创意设计是未来产业群中的高端枢纽当前深圳已面临着四个“难以为继”的困境:土地、空间难以为继;能源、水资源难以为继;人曰难以为继;环境承载力难以为继。创意设计除了传统的设计领域之外,还可针对信息时代的消费者需求,以数字媒体、通信传播等高新技术为手段,以创新设计思维为桥梁,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市场适应能力。这在经济结构中的聚合度极高,能迅速形成强烈而持久的产业竞争力,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且很少与其他产业发生资源冲突。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创意设计产业是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途径多年来,我们习惯于以GDP指标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标准,最终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使后续发展难以为继。我国的环境和资源约束依然趋紧,可供利用的土地资源严重不足;空气质量下降,环境安全形势口趋严重。创意设计产业具有高知识含量、高技术、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三高两低”的现代产业的特征和优势,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引擎。这对于我国实现低碳生存、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有着

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铸造创意设计的核心竞争力

创意设计产业的发展方向是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它是沟通创意与技术、思想与行为、文化与科学的桥梁与纽带。创意设计除了其在文化创意产业里的精神文化成分之外,它在经济建设里更是扮演着物质文化的重要角色,它与科学技术一样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从文化建设来看,创意设计可以锻炼人的创新思维,培养人的分析问题和驾驭问题的能力。创意设计是文化创意产业中的重要成分和核心内容之一,是提升城市文化品味的重要引擎。以前,人们普遍误认为创意设计的功能只是美化和包装,属于“美术”的一个分支,设计的视觉外表被夸大、设计的目的被曲解。创意设计能提高市民的生活品质,在平凡的生活中引领时尚潮流、陶冶审美情操、创造美好生活,营造人们“诗意地栖居”和美与舒适的生活环境,满足人们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从经济建设来看,与创意设计紧密结合的产业人多都属于工业、农业、科技、信息、商贸、城乡建设、交通运输等,创意设计是这邺产业的产业链前端,是各种产品/项目的预想方案和实现基础。我国的制造业之所以经过半个多旧一纪的经营还是不健全,在国际分工中一直处于产业链最廉价的制造环节,被世界人称为“世界工厂”,其主要原因是我们忽视了创意设计,丢掉了这一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我们很多政府部门和企业把创意设计看成可有可无的东西,宁愿花重金购买别国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而不人愿意学习别人先进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我们习惯以廉价的劳动力和损耗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来换取微薄的利润,为别国贴牌生产(OEM),而不人愿意花大气力去研发属于自己知识产权的产品。以至于我国的制造业因长期缺少必需的创新设计源头而形不成完整的产业链。创意设计是产品附加值的主要来源,是形成知识产权的重要手段,它构成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跃升过程中,创意设计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注:

①国家统计局国统字[200424号文件,在《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的“附件1:含有部分文化活动的行业类别”中,明文规定:“其他专业技术服务小包括:工业产品设计服务,包装装演设计服务,模型设计服务,其他专业设计服务”

参考文献:

1}s1 S Hornby,Saiiy }ehmeier.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f I}l.北京:商务印书馆,牛津大学出版社,2004.459-460.

2辞海f I}l.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1107.

工业设计定义

工业设计定义 1970年国际工业设计协会ICSID(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Societies of Industrial Design) 为工业设计下了一个完整的定义: "工业设计,是一种根据产业状况以决定制作物品之适应特质的创造活动。适应物品特质, 不单指物品的结构, 而是兼顾使用者和生产者双方的观点, 使抽象的概念系统化, 完成统一而具体化的物品形象, 意即著眼于根本的结构与机能间的相互关系, 其根据工业生产的条件扩大了人类环境的局面。" 1980年,国际工业设计协会理事会(ICSID)给工业设计又作了如下的定义:“就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而言,凭借训练、技术知识、经验及视觉感受,而赋予材料、结构、构造、形态、色彩、表面加工、装饰以新的品质和规格,叫做工业设计。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工业设计师应当在上述工业产品全部侧面或其中几个方面进行工作,而且,当需要工业设计师对包装、宣传、展示、市场开发等问题的解决付出自己的技术知识和经验以及视觉评价能力时,这也属于工业设计的范畴。” 以下是世界上一些著名设计师对“设计”的看法,“设计”是什么? 设计就是创新。 如果缺少发明,设计就失去价值;如果缺少创造,产品就失去生命。 ——刘东利(香港) 设计是追求新的可能。 ——武藏野(日本) 设计就是文化 纷乱与混沌掩盖着秩序,彷徨与矛盾孕育着机会,忧虑与理想蕴藏着哲学,思想与探索需要观念的更新和方法机制的科学。伊甸的宁静被破坏了,南天门中闯入了孙悟空,然而追求实现理想的工业设计师们应投身到这个大潮中,在这个不可回避的“存在”之中既要思考,也要实践,这样才是我们的职责所在。 ——柳冠中(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副理事长) 设计就是经济效益 面临世界贸易全球化发展,如果缺少工业设计在工业产品领域中的必要作用,中国的经济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林衍堂(香港理工大学设计系副主任) 设计就是协同 作为设计师本身,更重要的是具备自身的素质和知识结构及群体设计意识,也就是用立体知识结构与相邻科学协同设计研究的意识。 ——俞军海(蜻蜓工业设计公司总经理) 工业设计是满足人类物质需求和心理欲望的富于想象力的开发活动。设计不是个人的表现,设计师的任务不是保持现状,而是设法改变它。 ——亚瑟. 普洛斯(ICSID前主席) 工业设计程序的步骤 从零开始:调查 设计人员首先要了解您的公司,您生产的产品情况,您所在行业的状况,您的客户,从而找到所需解决的问题。 -- 开始进行前期调查,资料收集和研究工作 -- 发现主要需要解决的问题

C++程序设计基础课后答案 第八章

8.1 阅读下列程序,写出执行结果 1.#include class Bclass { public: Bclass( int i, int j ) { x = i; y = j; } virtual int fun() { return 0 ; } protected: int x, y ; }; class Iclass:public Bclass { public : Iclass(int i, int j, int k):Bclass(i, j) { z = k; } int fun() { return ( x + y + z ) / 3; } private : int z ; }; void main() { Iclass obj( 2, 4, 10 ); Bclass p1 = obj; cout << p1.fun() << endl; Bclass & p2 = obj ; cout << p2.fun() << endl; cout << p2.Bclass :: fun() << endl; Bclass *p3 = &obj;

cout << p3 -> fun() << endl; } 2.#include class Base { public: virtual void getxy( int i,int j = 0 ) { x = i; y = j; } virtual void fun() = 0 ; protected: int x , y; }; class A: public Base { public: void fun() { cout<<"x = "<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